初中化学教学有效策略探踪(最终五篇)

时间:2019-05-13 00:46:2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初中化学教学有效策略探踪》,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初中化学教学有效策略探踪》。

第一篇:初中化学教学有效策略探踪

初中化学教学有效策略探踪

效果指“由某种力量、做法或因素产生的结果(多指好的)”,这是《现代汉语词典(修订本)》对效果的解释。“有效教学”是新课改背景下的一种教学理念,其内涵就是在正确的教育教学思想的指导下,通过教师的有效行为,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促进学生有效的发展。初中化学是化学的启蒙教学,教学时间紧,任务艰巨,必须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

一、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兴趣,是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巨大推动力。兴趣的培养在于诱导。要激发和维持学生的好奇心,使其不断地学习,课堂上一环扣一环,处处设疑,步步紧逼,学生情绪振奋,兴趣盎然,课已尽而意无穷。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求知的巨大动力,是发明创造的源泉。课堂教学中紧紧抓住学生的兴奋点,如生活中充满化学现象,为什么霓虹灯有各种不同的色彩?为什么金刚石特别坚硬?汽水瓶一打开为什么有很多气泡翻腾?夜光表为什么会发光?……

二、创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

《化学课程标准》特别强调学习过程中的合作学习和探究,教师在课堂上要努力营造民主、和谐、平等的学习气氛,在这样的气氛中,学生才能放下精神上的包袱,冲破心理上的枷锁,自由联想,畅所欲言。以往上课都是在一个严肃的环境下进行,学生的积极性不高,参与性不强,更不用说进行自主课堂教学。其实,每个学生都希望在宽松和谐的环境下学习。教师的教态亲切自然,庄重而不矫饰,谦和而不傲慢,积极营造民主、和谐、关爱、融洽的课堂气氛,就会使得学生的心态轻松愉快,就能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教学效果也会事半功倍。如在讲铁的性质这一课题时,当演示铁置换出硫酸铜中的铜的实验时,我说:“下面我教给大家一个魔术,我可以帮你把自己的铁皮小刀变成铜的,谁愿意试一下?”学生们马上跃跃欲试……学生们通过动手很快地掌握了知识。我想这个实验能让学生铭记于心很长一段时间的。

三、设疑提问有效教学的形式

在化学教学中将知识隐含于化学问题中,以问题启动教学,使学生在探究活动中,不断地就当前问题解决活动获取信息,同时又要不断激活原有的知识经验,来对当前的问题做出分析和推论、综合和概括,进而形成解决问题的方案,直到问题的解决。化学教学过程中的提问,是师生交流的重要形式,学习始于问题,终于问题解决。因此,提问应具有思考性、艺术性,应具有层次性。例如:关于探究水的组成,先提出水是由什么元素组成的,再提出这些元素的原子是怎样组成水分子的,最后再提出水分子中原子的个数比及质量比怎样计算。同时,提问应具有探索性,例如“在通常情况下,燃烧是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发热的剧烈氧化反应,那么燃烧是否一定要有氧气参与呢”等等。

四、合理安排教材有关的实验

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化学实验是化学学习的中心环节,也是化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实验为学生提供了化学学习的认知背景,不但有助于学生形成化学概念,理解化学定律和化学原理,而且能激发他们对化学学习和探究的兴趣。实验教学对启迪学生思维、培养科学方法和创新精神均能产生积极有效的作用。九年级化学教材(沪教版)中的“活动与探究”共有60项。在实验活动设计中,没有硬性划分“演示实验”、“学生实验”、“课堂实验”、“实验习题”,对实验基本技能的练习要求,也没有具体的指派。教师以学生自主探究为依据,合理安排学生做好实验。化学实验操作比较复杂常会失败,反复操作取得成功,可以从中磨炼学生的意志。例如,用红磷探究空气中氧气含量时,有的同学做了几次都不成功,通过最后一次的实验取得成功时,那种成功后的快乐是人人都能感受到的,通过实验中的问题的分析,对于误差的原因也不需要教师作过多的解释;有些实验有一定的危险性,当学生从险境中走出来完成实验时,会激动不已,从而增强了战胜困难的信心,培养了学生执着追求不断进取的精神。

五、开辟课堂探究学习的途径

探究性思想的渗透,是新课标的重要理念。课堂永远是探究性学习的主阵地。要立足教材,在课堂上进行一系列富有成效的探究活动。可以在预习导引中,教师提出教学实验的若干问题,交给学生选择确定自己的设计方案,查阅资料,独立或小组合作设计初步方案,从中选出具有代表性的方案(可行的与不可行的),集中在课堂上由设计学生进行演示、交流,介绍自己设计实验的原理、方法、步骤,由学生评定优劣,共同探讨实验成败的原因。

六、把握契机注重有效的激励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多提供学生从事化学活动的机会,要留给他们充足的探索时间和空间,要鼓励学生质疑问难,鼓励学生自己发现、探索、解决问题。教师的一个眼神,能激励学生,为学生提神醒脑;教师的一句温暖的话语、一个精心设计的问题都能改变一个人的命运,影响学生一辈子,也将为你的课堂增色,激励学生更加专心致志,奋发向上。这样的安排能让每一位学生都得到发展。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发展是我们教学的目标,是新课程改革的教学理念,也真正落实了“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

总之,化学课堂的有效教学是为学生的发展服务的,是教学的基本要求,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我们教师的永远追求,只要我们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为了一切学生的发展,用心研究,潜心探索,精心教学,新课标下初中化学教学就一定能够大显成效。当然,初中化学有效教学的实施 ,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它是一个系统工程,其中蕴含的科学原理和方法,需要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积极地探索。

第二篇:电视晚会探踪

电视晚会探踪

作为我国电视娱乐节目的主要类型之一,“电视晚会是一项综合了多种艺术门类(歌、舞、戏等)、多种艺术行当(表演、摄影、美术、灯光、服、化、道等)的系统工程。”①它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在中国大陆兴起,具有高度的综合性和现场感,丰富性与参与性,并以其“四海同欢,天涯共时”的特征,满足了人们的精神需求,受到广泛欢迎。

晚会在我国由来已久,它以各种文化娱乐节目为主,使人们在集会中互相交流,愉悦身心。同时,它也是人们白天活动的延续,此时人的心理会进入一种比较放松和感性的状态。在现代快节奏高负荷的生活中,大众的文化娱乐需求也相应迅速增长。电视晚会正是新技术条件下对这种需求的回应。

一、电视晚会的起源与分类

(一)电视晚会的起源

电视晚会源于舞台晚会,它最初几乎就是舞台晚会的转播,电视仅仅作为一个记录和传 播的工具。随着电视技术和理论的不断发展,电视晚会开始注重利用现代电视传播手段,对 舞台晚会重新进行艺术创作,既超越其局限性,又保留了舞台艺术的精华。

这种综艺性的电视晚会节目并不是我国独有的。早在20世纪40年代,美国的商业电视网就从广播节目中借鉴了“杂耍表演”(variety show)这种形式,并获得观众的青睐。50年代,美国最有代表性的电视杂耍表演有《德科萨科明星剧场》(Texaco Star Theater)、《城里最受敬仰的人》(The Toast of the Town)等。它们都由一位幽默的男主持人串场,是包括多种娱乐形式的大杂烩,比如滑稽表演、乡村歌曲、流行音乐、歌剧片断、杂技、木偶戏,甚至还有狗熊跳舞。

我国的电视晚会则通常以1983年春节联欢晚会的成功为标志,进入真正的全盛时代。此后,以春节联欢晚会为代表的各类电视晚会日益繁荣。这种节目样式的即时传真特性和巨大综合能力,使它深受观众喜爱,迅速占据了大量电视黄金时段。尤其是在各种重大节日、纪念日期间,几乎每个电视台都会推出自己举办的晚会。而春节前后,各地的电视晚会更是争奇斗艳,异彩纷呈。

(二)电视晚会的分类

概括地说,我们可以把电视晚会分成以下几种类型:

⒈节日晚会

除了最常见的春节晚会外,还有元旦、元宵、妇女节、教师节、五一、六一、七一、八

一、国庆等名目繁多的晚会。近年来,春节晚会除了中央电视台主办的综合性联欢晚会之外,还有各种门类性春节晚会,比如戏曲晚会、歌舞晚会等;其他部门主办的春节晚会,比如文化部、公安部等。

⒉专题晚会

“所谓专题晚会,指的是为某些有特殊意义的纪念日或活动专门制作的晚会。这类晚会 往往都有非常明确的主题,对应有特殊意义的纪念日或活动的主题思想,并且大多数专题晚会都只此一次。”②

这一类晚会涵盖的范围很广,农业、人口、计划生育、交通安全等都可作为晚会主题。比较成功的有每年CCTV—2的《“3.15”消费者之友文艺晚会》,2003年“非典”期间 CCTV—1播出的大型特别节目——《我们众志成城》也可算作此类晚会。

⒊专场晚会

除了常见的综艺晚会外,还有一种分艺性的晚会。它将受众分成不同的群体,以特 定的文艺形式、不同的节目内容来满足不同群体的需要。比如戏曲晚会、小品晚会、相声晚会、音乐晚会、舞蹈晚会等。比如北京电视台举办的《中国人唱外国歌颁奖晚会》、《姥姥门前唱大戏》就是其中的优秀之作。近年来举办得比较成功的还有中央电视台的《同一首歌》。它独有的经典歌曲联唱、翻唱的形式,赢得了观众的好评。

⒋颁奖晚会

这一类的晚会通常受到特别的关注,它比其他晚会还多了一个新闻发布的功能,文艺节 目不是其主要内容。由于汇集众多明星大腕,它的看点是明星们的表现。我国的“金鸡”“百花”奖颁奖晚会是其中的重要代表。在国外,美国的“奥斯卡”颁奖晚会更是备受瞩目。

二、电视晚会的领军者——春节联欢晚会

说起我国的电视晚会,就不能不提到春节联欢晚会。从1983年由黄一鹤、邓在军执导的首次春节联欢晚会一炮打响后,它已经走过了二十三个年头。晚会的规模之大,观众之多,观赏之集中,影响力之深远,均堪称世界之最。

下面,我将从这样几个方面对其进行具体探讨。

(一)新民俗:深厚的文化根源

现在,一年一度的春节联欢晚会已经和包饺子、放鞭炮一起,逐渐演变成我国的新年俗,并成为我国特有的一种文化现象。“春节联欢晚会不是一台纯艺术的晚会,它跟中国人的生活习惯有很大的关系。中国有许多传统的辞旧迎新活动,比如庙会里的耍龙灯、跑旱船、放爆竹、还有游村、拜关公等活动,本身就带有联欢色彩。”③然而,史无前例的“文革”不但带给人民严重的精神创伤和文化饥渴症,还将我国的许多传统春节民俗当成四旧扫除。作为“中华节日之冠”的春节,一直备受国人重视,却由于传统的割裂而找不到合适的庆祝仪式。电视联欢晚会适逢其时地在除夕之夜,为全国人民献上一台名角荟萃、活泼多彩的久违的文艺节目。这正好顺应了人民群众的心理需求与审美期待,因而一度获得了空前的反响,出现亿人争睹、万人空巷的盛况。

春节被古人称为“岁之元,月之元,时之元”,它是一年岁月新的更始,因而成为长期以农耕社会为主的中华民族最重要的节日庆典。“所谓节日就是在共同的时空环境下由参与者共同举行的仪式行为,表现的是人类对时间、对自然界生命节律的敬畏和礼赞,而对共同

④时空感的神圣化构建正是节日的宗旨。”春节联欢晚会正好能使天之涯海之角的华人体验到

共同的“过年”感受,实现国人祈盼的普天同庆,共度佳节,团圆美满的愿望。这就像李谷一在《难忘今宵》中所唱的,“无论天涯与海角,神州万里同怀抱。”

可以说,对春节晚会的这种仪式化欣赏,深深地植根于对民族本土年俗仪式的集体无意识。它自汉代司马迁创造《太初历》,确定正月为岁首,相沿流传至今。所谓“‘集体无意识’,是指人类自原始社会以来世世代代的普遍性的心理经验的长期积累,‘它既不产生于个人的经验,也不是个人后天获得的,而是生来就有的’”。⑤春节联欢晚会也就藉由这种文化心理衍化为我国特有的一种仪式化的年俗。

(二)中外对比:国外的“新年晚会”

我们如果将春节联欢晚会置放于世界文化格局中,可以发现国外还有一些同在新年期间 播出,具有对等的国家级文艺地位广泛影响的电视文艺节目。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奥地利维也纳新年音乐会。两者相较,参差有异。

春节联欢晚会以它的综艺性质确立了其大众文化的发展方向,而维也纳新年音乐会却一贯坚持高雅艺术的格调品位。春节晚会的节目构成包括了小品、相声、歌舞、戏曲、魔术、杂技等,内容涵盖当年国际国内的大事与百姓关注焦点。这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大年三十的特

定神圣时间,使每一个中国人都希望借助集体娱乐的形式,分享天涯共此时的相通文化皈依感。而维也纳新年音乐会自1939年诞生起,就始终以演出施特劳斯家族的曲目为主。它一直以成为一种高雅的世界艺术为旨趣。

与之相应,春节晚会主要服务于本国的观众,致力于本土化。她追求的主要是本土居民的认可。而维也纳新年音乐会则有着强烈地走向世界的愿望。

(三)由盛转衰:模式化的理性省思

首届春节联欢晚会采用了“茶座式”的互动场景,现场直播的形式,节目主持人的串连,观众热线电话的设置,这些当时的创举使它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并将其一直保留至今。“大年三十看晚会”成为人们过年的新方式,它和年夜饭一样变得不可或缺。多年的观赏习惯和期待心理已在广大老百姓心中扎下了根,形成了“春节晚会情结”,晚会的收视率也因此一直居高不下。1986年,春节联欢晚会的收视率高达96%,创下了中外收视率之最。

然而上世纪90年代以来,春节联欢晚会的陈陈相因却备受人们的诟病。历时二十余年的晚会,几乎都是依照同一套模式编排播出,比如:在演播厅内进行现场直播或假直播,一定要有现场观众;由男女两位或多位主持人串联;节目内容以歌舞、小品、相声为三大支柱;节目组合可以杂乱无章,只需用串联词在形式上衔接起来就行;朗诵来自海外的贺电;用一个大型集体节目开头,一个更大型的集体节目(最好是全体人员都上)结尾;以《难忘今宵》作为结束曲„„这些形式虽然曾经受到人们的欢迎,但无论多么脍炙人口的美味佳肴,吃得多了也会让人腻味。更何况,现在各地方台也纷纷举办自己的春节晚会或推出其他精彩节目,与央视一套的春节联欢晚会分庭抗礼。贺岁片的兴起也吸引了人们的注意力,分走了春节娱乐大餐的一杯羹。文化娱乐生活的日益丰富,使除夕看春晚不再是唯一的选择。春节晚会逐渐形成“在猜测中排演、在期盼中登台、在指责中落幕”的有趣现象。人们常常是“边看边骂”、“为骂而看”。在众多的议论中,最近乎异口同声的是对晚会的“模式”抑或“模式化”问题的评论。可以说,晚会的亟待创新已经成为人们普遍的呼声和共识。

“模式在本义上,是一种成熟的、经过考虑和验证的,有稳定的内在规定性与外在指向

⑥性的标准样板,是由特定的规则和套路组成的有机系统。”一种娱乐节目类型应该形成自己

良性互动的成熟“模式”,这样有利于塑造自己的特有品牌。但是我们却需要反对“模式化”,它是指“将‘模式’中一些规则与套路进行固化、僵化、放大到极致的实施与处理,使‘模式’丧失创造性和适应性,缺乏弹性和张力。”⑦

公平地说,春节联欢晚会的创新一直没有停止过。1985年,黄一鹤导演曾力图用体育馆的宏大场面打破原有的茶座会形式,却效果不佳;2002年的春晚在传统司仪的基础上,增加了网络在线主持人,并设立深圳分会场,同时在东部、北部、西部选取三个著名城市——西安、沈阳、上海,设立三个“单边注入点”,定时切入这些地方的画面;2005年的晚会,央视首次四台联播,节目信号覆盖全球,并从全国32家电视台中选出32名著名主持人以出春联的形式向全国人民拜年,借此弘扬中华文化,传达“盛世大联欢”的理念。但是,这些形式上的创新并没有完全得到人们的认同。人们认为,晚会的节目没有在内容上进行本质的提升,只是零敲碎打地作了一些无关痛痒的调整。

然而,春节联欢晚会作为一种大众文化艺术,它又有着自身难以摆脱的困境:

为了赢得高收视率,并能以较低成本、较小风险进行大规模生产,它必须追随所有成功的先例,复制某些已经成为陈腐时髦的传统;另一方面,当代大众又有着追求新奇刺激的意向,希冀电视能不断提供某种较有新意的东西。

在这种两难境地中,如何形成独具特色、有成长性的模式,又避免刻板陈旧的模式化,是春节联欢晚会谋求发展必须进行的思考。

(四)深层透视:春节晚会的困境分析

春节联欢晚会一路走来,从当初的风光无限到现在的沦为“鸡肋”,“年年难办年年办”,有着深层次的原因。有人说,春节晚会不好办是因为众口难调,有人爱吃甜的,有人爱吃咸的,这个嫌酸,那个怕辣。春晚的导演也就无所适从。这种说法不无道理,但如果仔细考察,还有以下几个更重要的因素:

⒈观众欣赏水平的提高

二十多年来,春节晚会节目的创作水平在持续进步。拿一台现在的晚会和八十年代初的晚会相比,无论是技术、形式还是节目都更为出色。但这些进步和观众欣赏水平的提高相比,却显得缓慢滞后了。因为在日益丰盛的文艺产品的滋养下,人们已经从八十年代初的“饥不择食”,转变为“食不厌精,脍不厌细”。这中间形成的落差,也就是人们觉得春节晚会越办越差的原因。

⒉竞争压力的日益加大

上世纪80年代春节晚会初创时,可以说是一枝独秀,独领风骚,真正的“无敌”于天下。它的王牌地位的形成也就顺理成章。到了90年代中期以后,各种电视文艺节目如雨后春笋般层出不穷,每一个栏目为了得到观众的认可都使出浑身解数。在众语喧哗中,要想发出自己独特的声音,就显得极为困难。

⒊沉重负荷下的无所适从

春节联欢晚会不但要承担民族“寻根”体验、祈盼喜庆吉祥的社会功能,活跃节日气氛的娱乐功能,还肩负着宣传国家统一、民族强盛等理念的政治功能,弘扬优良传统与高尚道德的教化功能。这几种功能定位同时压在一台几小时的晚会上,自然使得它顾此失彼,在夹缝中苦苦挣扎,难以完全兼顾。由于政治功能的强势地位,观众们觉得许多节目说教味太浓,看起来也就兴味索然。

⒋神圣时间引起的更高期待

在春节这样最重要的民族节日里,人们寄予了自己最美好的祈望和祝愿。由于神圣感的支配,他们很自然地希望在春节联欢晚会这样一个新的“仪式性盛典”里,得到一桌精神上的盛宴。同样的节目在平时看来也许会觉得还不错,但在这样一个特定的时间里,由于过高的期望值可能就会觉得不如人意。

(五)出路何在:当前困境的对策思考

春节联欢晚会作为我国的新年俗,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尤其是在农村和偏远地区,它更是庆祝新年的重要娱乐活动。应该说,春节晚会仍然有许多成功的经验值得保留。比如,时机上以“春节”为切入点,内容上以“小品+歌舞+相声+戏曲”为主体,形态上以综艺晚会为表现方式,基调氛围上以“喜庆”为整体追求,传播方式上以“电视直播”为基本手段,具体操作上,明星+新人的表演阵容、新年敲钟读秒倒计时及结束曲——《难忘今宵》等。这些都体现了“春节”、“联欢”、“晚会”和“电视”的内在要求。可以说,⑧“一种在成功经验基础上产生的艺术模式也许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样充满消极色彩。”成功的电视节目类型总是有它特定的表现形式,“戴着镣铐跳舞”在某种意义上,是一切艺术家无法避免的生存状态。观众真正期望的,并不是表面的花样翻新,而是晚会作品中蕴含的个性魅力。比如,在舞蹈这样的传统节目中,《千手观音》仍然以它震撼人心的力量征服了亿万观众。“内容为王”应该是晚会创作人员信奉的圭臬。

此外,在网络普及、个性张扬的当代社会,人们更喜欢互动的娱乐方式,而不只是被动地观看。尽管历年春节晚会都设置了互动形式,但除了1983年之外,它们某种程度上都只是一种“虚假的互动”,无法对晚会产生真正的影响。我们有理由认为,当晚会实现名符其实、生动活泼的互动时,将极大地调动观众的参与热情。

最初的几届春节晚会办得成功,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导演敢于突破,比如请港台人士参加晚会,比如应观众所请,让李谷一演唱《乡恋》等等。严羽说,“唐人与本朝诗,未论工拙,直是气象不同。”春节联欢晚会要越办越好,也非常需要这样的“气象”。

①陈孝英,《“电视晚会学”初探》,《中国电视》,1996年第1期,第60页。

②韩青、郑蔚,《电视娱乐节目新论》,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5年6月第1版,第92页。③栖云,《怎一个乐字了得——品春节联欢晚会世纪大餐》,《当代电视》,2001年第3期,(中国期刊网上下载,未显示页码)

④吕新雨,《解读二00二年“春节联欢晚会”》,《读书》,2003年第1期,第90页。⑤转引自耿文亭,《神圣时间的镜像体验——春节联欢晚会的本土文化定位》,《现代传播》,2003年第1期,第80页。

⑥⑥ 胡智锋、张国涛,《春节联欢晚会:“模式”之思》,《电视研究》,2004年第2期,第8页,第9页。

⑦苗棣,《无法实现的突破——电视晚会的尴尬与对策》,《当代电影》,1998年第1期,第81页。

第三篇:初中化学有效教学初探

泰安学校 陈龙云

初中化学教学是化学教育的启蒙和基础阶段。它不仅能为学生升入高一级学校学习奠定基础,也能为解决处理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和提高全民科学素养打下基础,初中化学教学时间短,从开始接触到毕业升学考试也就九个多月时间,是采取加班加点,牺牲学生的节假日和休息时间,是采取题海战术,还是„„„。我认为,要想大面积提高化学教学质量,必须从提高课堂效率抓起,有效教学理论认为:教学的有效性=教学内容总量*学生接受内容的百分数。由此可知,有效性的教学取决于两个方面,一是教学内容,二是教学对象。然而,实践证明,有效性教学的决定因素,不是教学内容,而是教学对象---学生,即学生对课堂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专注性。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学会提高学生对课堂学习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入手,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做起,引导学生突破初中化学课时少、任务重、内容分散及有些概念极易混淆等矛盾,帮助他们过好基本概念关,实验操作关等,使他们更好地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开发他们的智力,培养他们灵活运用化学知识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下面就自己在多年工作实践中的一些做法,谈点滴体会。

一、持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是有效教学的前提

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求知的巨大动力,发明创造的源泉。兴趣的培养在于诱导。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因势利导,引导他们及时排除不利于发展学生认识兴趣的因素。有针对性地帮助他们扫除学习中的障碍,唤起他们对学习的兴趣,使他们能积极主动自觉地学。

学生刚接触化学,开始会对化学颇有些兴趣,尤其对化学实验更感到有意思。但当学到化学用语、无素符号和基本概念时,常会感到抽象难懂、枯燥乏味,往往会把化学视为“第二外语”或认为化学是一门“死记硬背”的学科,有可能会使原有的兴趣消失。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和保持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引导学生突破初中化学知识的分化,使原有的、暂时的兴趣转变为稳定的、持久的兴趣?为此我们及时对学生进行了化学史教育,讲化学的发展和形成,结合书本介绍科学家探索化学奥秘的轶事,如道尔顿提出近代原子学说,居里夫人一生荣获两次诺贝尔奖,谈闻名世界的中国古代发明如造纸术、火药等,论化学与经济建设和生活的密切关系。使学生清楚地认识到:化学用语是国际通用的语言,是国际上用来表示物质的组成、结构和变化规律的一种特殊形式的交流工具。并感到学好化学知识是多么重要,他将直接关系到祖国的发展和建设。这样做增强了他们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初中化学需

学生很难记住,为此我们从讲第一节课开始,将需记住的元素符号分批分期地布置给学生,并经常提问检查。我们把元素符号、原子团等制成小卡片,把化合价编成顺口溜,把重点内容写成韵语,简化记忆。例如在一氧化碳与氧化铁的实验过程中,应是先通一氧化碳,把试管内空气排净后再用酒精灯加热,当黑色氧化铁完全变为黑色时,要先撤酒精灯,等试管完全冷却后再停止通一氧化碳。这个实验经演示讲解后,我们用一氧化碳是早出晚归四个字来表示,使学生很快地掌握,并能完整准确地说出其四个字顺序的含义及为什么。

另外我们还根据初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多地依赖于学习兴趣,其形象识记能力超过抽象识记能力,喜欢动手,再造想象力比较丰富的特点,成立了化学科技兴趣小组,目的即为锻炼学生动脑、动手、动笔、动口能力,从激发兴趣着眼,训练发现思维和创新思维,发动学生利用小药瓶、塑料袋、铁丝、蜡烛等广泛开展小制作、小实验活动。例如学习了燃点以后,我们组织了学生做“烧不焦手帕”、“魔棒点灯”等实验。在教学中我们还借助于网络、模型、多媒体等手段进行直观教学。这些活动的开展消除了初中学生学习化学的畏难情绪,使学生感到化学有趣,乐意学,使智力和能力同时得到了发展。

二、精讲多练是提高课堂有效教学的主要措施

进行课堂的有效教学是教学的基本要求,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教学是师生的共同活动。在教学过程中应调动学生主体学习的积极性,如果教学中形成满堂灌、注入式的局面,或者教师放任自流,学生各行其是,都不能保证教学质量。

教学过程是在教师指导下的认识过程。就初中化学课来说,我们主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实验能力、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而这些能力的提高,关键在于教师的启发和引导。教师要在课堂四十五分钟内向学生传授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使他们能轻松接受,这必须要下一番工夫。它除了要求教师自身极渊博的知识,较强的表达能力和组织能力,还要在课前充分理解吃透新课程标准和教材,并且还应了解掌握学生,结合学生暴露的问题,瞄准学习目标,深入准确、画龙点睛地讲。要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激发思维,扩大密度,使他们在短短的几十分钟内思维始终保持在最佳状态,只有这样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所谓精讲,既要配合教材内容,又要面向全体学生。精就是要突破重点,带过一般,设疑破难,创造思维情境。练是巩固知识的途径之一,练要练到点子上,要精心设计一些针对性较强的问题,引导学生在分析研究这些问题的过程中,掌握所学知识。能让他们亲自动手操作的或口头表达练习的,就尽可能让他们动手动口实践,以达到真正掌握知识,举一反三的目的。例如学完碱的性质后,我们组织学生将酸和碱的性质作对比分析,进而形成知识体系。

所谓多练,并不是采取题海战术,把有关辅导材料上的练习一条不拉的解决,是应针对所教学习内容和学生的实际,设计学生通过认真学习能够解决的。

实验证明,只有在合理地安排知识体系的基础上,通过精讲多练,才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和自觉性,还可使课堂教学目标集中,有利于抓住重点、突破难点,大面积提高化学教学质量。

三、创设教学氛围的民主和谐化是进行有效教学的保证

教学实践证明,教学氛围的民主、平等、和谐化是提高课堂的教学的有效方法。教学实践证明,教学过程中最活跃的因素是师生之间的关系。对教学而言,师生关系意味着对话,意味着参与,意味着相互建构,是人与人间的情感交流,它不仅是一种教与学的活动方式,更是弥漫、充盈于师生之间的一种教育情境和精神氛围。对学生而言,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意味着心态的开放,主体性凸现,个性的张扬,创造性的解放。对教师而言,尊重学生人格,热爱每一个学生意味着上课不仅是传授知识,而且是一起分享理解,体验着生命的价值和自我实现的过程。学生在此氛围下就能主动建构合作探索知识的形成过程。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要体现化学课的特点。而《化学课程标准》特别强调学习过程中的合作学习和探究,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21世纪教育的四个支柱: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其中学会共同生活就是通过教学活动,认识自己,理解他人,学会交往,学会交流,学会关心,学会协调,学会合作,能与人和睦相处,利用自然、乐于助人,达到共同发展的目的。在化学课堂上进行合作学习探究的方式很多,可以进行合作讨论问题,合作进行实验。只要最大限度的释放出师生的能量,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能得到充分的保证。

2008.6

第四篇:初中化学有效教学初探

初中化学有效教学初探

泰安学校陈龙云

初中化学教学是化学教育的启蒙和基础阶段。它不仅能为学生升入高一级学校学习奠定基础,也能为解决处理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和提高全民科学素养打下基础,初中化学教学时间短,从开始接触到毕业升学考试也就九个多月时间,是采取加班加点,牺牲学生的节假日和休息时间,是采取题海战术,还是„„„。我认为,要想大面积提高化学教学质量,必须从提高课堂效率抓起,有效教学理论认为:教学的有效性=教学内容总量*学生接受内容的百分数。由此可知,有效性的教学取决于两个方面,一是教学内容,二是教学对象。然而,实践证明,有效性教学的决定因素,不是教学内容,而是教学对象---学生,即学生对课堂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专注性。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学会提高学生对课堂学习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入手,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做起,引导学生突破初中化学课时少、任务重、内容分散及有些概念极易混淆等矛盾,帮助他们过好基本概念关,实验操作关等,使他们更好地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开发他们的智力,培养他们灵活运用化学知识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下面就自己在多年工作实践中的一些做法,谈点滴体会。

一、持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是有效教学的前提

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求知的巨大动力,发明创造的源泉。兴趣的培养在于诱导。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因势利导,引导他们及时排除不利于发展学生认识兴趣的因素。有针对性地帮助他们扫除学习中的学生刚接触化学,开始会对化学颇有些兴趣,尤其对化学实验更感到有意思。但当学到化学用语、无素符号和基本概念时,常会感到抽象难懂、枯燥乏味,往往会把化学视为“第二外语”或认为化学是一门“死记硬背”的学科,有可能会使原有的兴趣消失。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和保持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引导学生突暂时的兴趣转变为稳定的、持久的兴趣?为

此我们及时对学生进行了化学史教育,讲化学的发展和形成,结合书本介绍科学家探索化学奥秘的轶事,如道尔顿提出近代原子学说,居里夫人一生荣获两次诺贝尔奖,火药等,论化学与经济建设和生活的密切关系。使学生清楚地认识到:化学用语是国际通用的语言,是国际上用来表示物质的组成、结构和变化规律的一种特殊形式的交流工具。并感到学好化学知识是多么重要,他将直接关系到祖国的发展和建设。这样做增强了他们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初中化学需识记的知识比较多,有时又很集中。如上教版第让学生很难记住,为此我们从讲第一节课开始,将需记住的元素符号分批分期地布置给学生,并经常提问检查。我们把元素符号、原子团等制成小卡片,把化合价编成顺口溜,把重点内容写成韵语,简化记忆。例如在一氧化碳与氧化铁的实验过程中,应是先通一氧化碳,把试管内空气排净后再用酒精灯加热,当黑色氧化铁完全变为黑色时,要先撤酒精灯,这个实验经演示讲解后,我们用一氧化碳是早出晚归四个字来表示,使学生很快地掌握,并能完整准确地说出其四个字顺序的含义及为什么。

另外我们还根据初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多地依赖于学习兴趣,其形象识记能力超过抽象识记能力,喜欢动手,再造想象力比较丰富的特点,成立了化学科技兴趣小组,动手、动笔、动口能力,从激发兴趣着眼,训练发现思维和创新思维,发动学生利用小药瓶、塑料袋、铁丝、蜡烛等广泛开展小制作、小实验活动。例如学习了燃点以后,我们组织了学生做“烧不焦手帕”、“魔棒点灯”等实验。在教学中我们还借助于网络、模型、多媒体等手段进行直观教学。这些活动的开展消除了初中学生学习化学的畏难情绪,使学生感到化学有趣,乐意学,使智力和能力同时得到了发展。

二、精讲多练是提高课堂有效教学的主要措施

进行课堂的有效教学是教学的基本要求,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教学是师生的共同活动。在教学过程中应调动学生主体学习的积极性,如果教学中形成满堂灌、注入式的局面,或者教师放任自流,学生各行其是,都不能保证教学质量。

教学过程是在教师指导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实验能力、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而这些能力的提高,关键在于教师的启发和引导。教师要在课堂四十五分钟内向学生传授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使他们能轻松接受,这必须要下一番工夫。它除了要求教师自身极渊博的知识,较强的表达能力和组织能力,还要在课前充分理解吃透新课程标准和教材,结合学生暴露的问题,瞄准学习目标,深入准确、画龙点睛地讲。要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激发思维,扩大密度,使他们在短短的几十分钟内思维始终保持在最佳状态,只有这样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所谓精讲,既要配合教材内容,又要面向全体学生。精就是要突破重点,上,要精心设计一些针对性较强的问题,引导学生在分析研究这些问题的过程中,掌握所学知识。能让他们亲自动手操作的或口头表达练习的,就尽可能让他们动手动口实践,以达到真正掌握知识,举一反三的目的。例如学完碱的性质后,我们组织学生将酸和碱的性质作对比分析,进而形成知识体系。

决,是应针对所教学习内容和学生的实际,设计学生通过认真学习能够解决的。

实验证明,只有在合理地安排知识体系的基础上,通过精讲多练,才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和自觉性,还可使课堂教学目标集中,有利于抓住重点、突破难点,大面积提高化学教学质量。

三、创设教学氛围的民主和谐化是进行有效教学的保证

教学实践证明,教学氛围的民主、平等、和谐化是提高课堂的教学的有效方法。教学实践证明,教学过程中最活跃的因素是师生之间的关系。对教学而言,师生关系意味着对话,意味着参与,意味着相互建构,是人与人间的情感交流,它不仅是一种教与学的活动方式,更是弥漫、充盈于师生之间的一种教育情境和

精神氛围。对学生而言,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意味着心态的开放,主体性凸现,个性的张扬,创造性的解放。对教师而言,尊重学生人格,热爱每一个学生意味着上课不仅是传授知识,而且是一起分享理解,体验着生命的价值和自我实现的过程。学生在此氛围下就能主动建构合作探索知识的形成过程。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要体现化学课的特点。而《化学课程标准》特别强调学习过程中的合作学习和探究,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21世纪教育的四个支柱: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其中学会共同生活就是通过教学活动,认识自己,理解他人,学会交往,学会交流,学会关心,学会协调,学会合作,能与人和睦相处,利用自然、乐于助人,达到共同发展的目的。在化学课堂上进行合作学习探究的方式很多,可以进行合作讨论问题,合作进行实验。只要最大限度的释放出师生的能量,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能得到充分的保证。

2008.6

第五篇:初中化学教学中有效提问的策略

初中化学教学中有效提问的策略

濮阳市第六中学 张淑英 8970032 科目:化学

【摘要】 初中化学教学要追求课堂教学效益的最大化,有效教学的教学理念和策略是一重要途径。在新课程背景下的“有效”更强调初中化学的学习是一个主动建构知识,发展能力,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过程。本文主要是在新课程的背景下,对初中化学有效教学课堂中的提问策略进行研究。

【关键词】 新课程 初中化学有效教学 有效提问策略

化学新课程标准强调课堂上的主角是学生,而如何让这位主角完全投入到学习中去,还需教师的引导。而提问就是教学课堂中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提问是教师促进学生思维发展的有效手段,是评价教学效果以及推动学生实现预期目标的基本控制手段。通过问题启发学生积极的思维活动,以问题为主线来组织和调控课堂教学,就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有效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形成和发展。因此,教师应精心设疑,努力优化课堂提问,提高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充分发挥课堂提问所特有的引发思维的作用。

一、对有效提问的理解

在化学课堂教学中,我们往往会提出记忆性的问题,例如:通常在上课时要对前一节课的内容进行复习提问,如在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这一节时,如果老师问:“什么溶液?”学生往往是将课本上的概念重复一遍,但这并不表示他真正理解了溶液的概念。但如果我们这样问:“你如何理解物质在水中溶解这一现象?”或“结合生活常识说说你对溶液的理解。”这样,学生就不需要背概念,而是通过自己的理解和认识来进行讲述。那么老师可以通过他的回答来关注他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以及他的观念和方法,并及时地给予针对性的指导。

我认为有效提问是指提出的问题能使人产生一种怀疑、困惑、探索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又驱使个体积极思维,不断提出新的问题和解决问题。教师有效性提问是指教师根据课堂教学的目标和内容,在课堂教学中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和氛围,精心设臵问题情景,有计划地、针对性地、创造性地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探究,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课堂教学提问方式。有效的提问能诱发学生进行信息的收集和探索,引导学生形成自己的看法,通过师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增进对问题的理解。有效性的提问,既可以调节课堂气氛,促进学生思考,激发学生求知欲望,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又能促进师生有效互动,及时地反馈教学信息,提高信息交流效益,从而大大地增强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二、目前课堂提问的现状

有价值的提问,不仅可以用来组织教学,反馈教学信息,而且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有很大的益处。但是当前由于某些提问处理不当,没有发挥提问应有的效果,甚至影响到学生的兴趣。主要可概括为以下几点:

1.较频繁的提问使学生没有思考的时间和空间

过多的一问一答,常常使学生缺少思维的空间和思考时间,使学生的思维无法进入真正的思考状态。表面上很热闹,但是实际上学生处于较低的认知和思维水平。使课堂提问流于形式,没有起到提问的真正作用,不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

2.提问缺乏思考的价值,深度把握不准

在不充分了解学情的前提下提问,导致有些问题过于浅显不能反映思维的深度,有些问题过于深奥使学生不知所云,不能引发学生积极地思考,挫伤了学生的积极性。

3.提问不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面对一个复杂的问题,教师有时会未经预设便信口开讲,问题与问题间缺少衔接和过度,出现思维跳跃。教师自己可能感觉讲得酣畅淋漓,讲得很好,但学生却听得一头雾水,原因是不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学生无法进行知识的连接,找不到引发思维的切入点,使问题变得复杂,难懂。

三、有效提问的实施策略 1.提问要突出重点

课堂提问应围绕重要的知识点进行,围绕这些内容认真设计问题,巧妙提问,来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拓展学生的视野。在教学中要牢牢把握重点问题,将它作为贯穿本课的思维主线,围绕它精心设计问题,有效启发学生的思维,突破教学难点。例如:“某些物质的水溶液能导电”的重点问题是:能否形成自由移动的离子。根据这个重点问题设计提问:(1)食盐溶液能导电,而食盐固体不导电,食盐溶液和食盐固体的微粒有什么不同。

(2)食盐溶液能导电,而蔗糖溶液不能导电,食盐溶液和蔗糖溶液中的微粒有什么不同。

这样在提问中抓住问题重点,才能突破知识难点,才能提高课堂效率,才能激发学生不同角度的思维,从而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学科素养。

2.提问应具有一定的深度

问题太易,学生不用动脑筋就能听明白,则不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降低了教学内容的思维价值。所提问题要有一定的深度,既要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和积极的思维,又要使学生通过努力达到“最近发展区”,“跳一跳,摘桃子”。难易适度的问题,就能展开学生思维活动的广度和深度,能引导学生沿着符合逻辑的思路去分析和研究。

3.提问应具有生活性

新课标中十分强调化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我们应该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联系生活讲化学,联系生活学化学,把生活经验化学化,化学问题生活化,体现“化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思想,使学生体会到化学就在身边,感受到化学的趣味和作用,体验到化学的魅力。

例如在讲到酸与某些盐的反应时,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当你吃着松软香甜的馒头时,是否想过,在馒头的制作过程中还包含着化学知识,发生着化学反应呢?制作馒头时,首先要将面发酵,在发酵过程中还会产生一些有机酸,若不处理,其味将令人难以下咽。一般处理方法是:向其中加入食用的纯碱溶液,从而除去酸味。这是为什么?还有为什么加入纯碱后的馒头,蒸好会更加疏松多孔?请同学们解释一下。

这样将问题臵于真实的生活情境中,让学生觉得化学就在自己的身边,体会到化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这样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的兴趣,学习时易于理解和接受。

4.提问要引导学生学会自己提问

教育的真正目的就是让人不断地提出问题,思索问题。我认为课堂教学中教师有效提问的最高价值性应该就在于此。教师的提问要引导学生自己提问指的是教师提出问题能引导或指引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并给学生提供良好的质疑环境,引导学生自己发现和提出问题。

5.正确评价学生的回答

对于学生的回答,我们要慎用诸如“很好”、“非常好”、“不是,不对”等习惯性的评价;可以适当地多使用一些中性的、接纳性的或者探究性的评价。比如:“噢,这是一种有道理的思路,还有其他思路吗?”、“这个想法不错,我们还能补充点什么?”、“很好的主意,但是我们怎么知道……”有针对性地鼓励学生,满足学生的需要,鼓励学生继续学习。要杜绝使用“这么简单的问题都不会”等言语。

总之,有效提问不仅仅在于“问”,而更重要是在于采用合适的策略进行提问。在化学课堂中教师要联系实际,优化提问内容,不断提高自己提问的能力,同时也要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发现问题的能力,真正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有效备课、上课、听课、评课》

下载初中化学教学有效策略探踪(最终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初中化学教学有效策略探踪(最终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高中语文有效课堂策略浅探

    高中语文有效课堂策略浅探 攀枝花市西区第十二中学校 杨帆 内容摘要:当前课堂教学中有效性的缺失严重抑制了课堂教学功能的整体实现。追求“有效教学”,关注学生的发展已成为......

    初中化学课堂有效教学

    新课程下初中化学课堂有效教学的探究 新课程标准的核心是:“以提高国民素质为宗旨,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强调“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培养学生终身学习......

    初中化学有效教学[最终版]

    浅谈初中化学有效性教学 靖江外国语学校 倪宇桥 提高初中化学的教学质量是我们每个教师教学活动的根本目标。我认为,要想大面积提高化学教学质量,必须寻找有效的教学方法。有......

    初中化学课堂有效教学初探大全

    初中化学课堂有效教学初探 要顺利开展有效教学,需要从三个层面进行组织与实施。优化教学设计是实施有效教学基础;优化教学策略是实施有效教学的基础;做好课后反思及课题研究是......

    初中化学课堂的有效教学初探

    初中化学课堂的有效教学初探 河南省汝阳县实验中学 翟书杰 摘要:有效的课堂教学不仅能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而且能培......

    浅谈初中化学课堂的有效教学

    浅谈初中化学课堂的有效教学 摘要:如何开展化学课堂的有效教学,从10个方面来浅谈:1.教师的作用;2.教案的编写;3.关于“预习”;4.巧设引言;5.开展探究教学;6.关注课堂的意外;7.加强提......

    初中化学有效教学的思考

    初中化学有效教学的做法 ——给教学注入催化剂 单位:迎松初级中学 姓名:李正留 邮箱:904579203@qq.com 2012-04-26 1 初中化学有效教学的做法 ——给教学注入催化剂 【摘 要......

    初中化学课堂实施有效教学浅析

    初中化学课堂实施有效教学浅析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每位教师教学观念也不断更新,怎样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每位教师都关心的热点问题。初中化学教学是化学教育的启蒙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