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土文化校本课程的开发及实施路径

时间:2019-05-13 00:06:5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乡土文化校本课程的开发及实施路径》,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乡土文化校本课程的开发及实施路径》。

第一篇:乡土文化校本课程的开发及实施路径

乡土文化校本课程的开发及实施路径

内容摘要:乡土文化校本课程的开发存在一定的必要性。它是学生了解家乡的重要基础,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资源,是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学校特色形成的重要保障。乡土文化校本课程的开发必须在遵循学生学习主体、教学实践性、重视学生体验等原则下,通过树立目标、梳理文化、创新教学、灵活评价等形式,实现乡土文化校本课程的有效开发实施。

关键词:乡土文化 校本课程 开发 实施

关于“乡土文化”目前还未有一个广泛认同的概念界定。根据学者对文化的概念解释,乡土文化大体可概括为:一个地域的人民通过世代的生活经验而形成的具有鲜明地域性的知识经验、价值体系、思维习惯等较为稳定的心理因素。乡土文化对学生发展、学校特色形成都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在大力提升学校办学质量的背景下,乡土文化校本课程的开发也就成为学校发展新的思考。

一、乡土文化校本课程开发的必要性

乡土文化校本课程的开发具有一定的必要性。它是学生了解家乡的基础,也是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资源,更是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除此之外,也有利于学校特色化发展。对学生和学校发展都存在益处。

(一)乡土文化校本课程是学生了解家乡的重要基础

一个地域在长期的历史发展形成过程中,必定会形成自己的具有独特风格的心理定势、思维习惯及观念情节。随着经济建设的飞速发展及新型文化的不断产生,乡土文化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冲击。再加之升学压力日趋增加,学校对于乡土文化校本课程的开发心有余而力不足。但学生是家乡未来的建设者,只有对家乡发展历史、自然条件、人口特点、文化习俗等有了深刻的了解,才能对家乡未来的发展做出巨大贡献。虽然乡土文化已融入学生的日常生活中,但缺乏完整体现,家庭教育及社会并未能很好得向学生展示乡土文化的深刻含义。乡土文化的传承发展只有通过学校校本课程开发这个重要载体才能实现最大的效应。学校作为学生接受教育的重要场所,具有完整的教学系统、教育场所及师资结构,学校可通过系统的教学过程将乡土文化融入课堂教学中,通过形式多样的教学让学生系统深刻得了解乡土文化。因此,乡土文化校本课程的开发是学生了解家乡的重要基础。

(二)乡土文化校本课程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重要资源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加理宁说:“关于爱国主义教育,是从深入认识自己的家乡开始的”“家乡是看得见的祖国,祖国是扩大了的家乡”。学生只有对家乡产生浓厚的热爱,才能真正爱国。而想让学生热爱家乡就必须真正了解家乡,了解家乡的重要途径就是乡土文化校本课程的开发,将乡土文化融入学生思想教育中。乡土文化对于学生来说更加真实、亲切,更容易让学生认知和接受,从而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是对学生进行民族精神教育的有利素材。通过对家乡丰富多样的人文景观及民俗文化遗产等学习,提升学生对于家乡的归属感。乡土文化校本课程的开发一方面可以提升学生的对于家乡的热爱,另一方面也能唤醒其对于乡土文化保护传承的意识,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

(三)乡土文化校本课程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有效途径

乡土文化校本课程通过丰富的教学活动,让学生走出课堂,深入实际生活,切实感受到乡土文化的魅力所在。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对乡土文化的展示,使学生掌握基本的乡土文化中的精华,扩大学生视野,丰富学生知识,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及趣味性;在社会实践中,走出课堂,融入社会,提高学生的探究、合作能力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学生自主学习中,引导学生积极探索、不断创新,提高学生的实践性、自主性、创造性。从而使学生不断促进自我人格的完善。乡土文化校本课程能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兴趣和需要,也更能关注学生的情感和体验。从而促进学生全面、自由的发展。

(四)乡土文化校本课程有利于学校特色的形成特色课程的构建是实现学校特色化办学的重要载体。在学校间竞争日趋紧张的状态下,学校生命力是学校发展的重要保障,而一所学校的生命力就在于形成自己独有的特色,打造属于自己的品牌。校本课程的开发紧紧围绕本地文化资源,充分利用其作为学校的文化资源,开设具有自己学校特色的乡土文化校本课程。在校本课程的开发实施过程中,通过对乡土文化资源的挖掘、整理,教材的编写及教学大纲的制定过程中,已开始形成自己独有的学校特色。在具体的乡土文化校本课程实施中,课程目标、实施过程、教学评价,无不体现了学校文化的精髓,是学校精神文化最具特色的重要部分。通过构建乡土文化校本课程,丰富学校课程体系,促进校园文化建设,从而扩大学校在社会中的影响力,吸引更多的生源及教学资源,提高学校的整体办学质量。

二、乡土文化校本课程实施的原则

在具体的开发实施过程中,学校应遵循以下几点原则:

(一)学生学习主体原则

学生是学习中的主体,在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下,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要立足于学生的需要、兴趣及已有经验,开设适合他们的乡土文化校本课程,才能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一方面,可让学生参与到校本课程的开发中,由学生来根据自己的兴趣及需要选择适合的乡土文化内容。另一方面,实行灵活的教学方式,选修课、实践课、第二课堂等,为学生提供一个开放、宽松、平等的教学环境。让学生积极参与进来,提高其学习能力、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尊重每个学生,让每个学生都充分发挥其优势及特长,培养学生的个性发展,挖掘学生的创造潜能。教师不再是知识的传授者和课堂的掌控者,而是参与者,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发挥协调、促进的作用。

(二)重视学生体验原则

乡土课程的开发实施过程中,学校要改变重视结果而忽视过程的观念,坚持以学生的良好体验作为衡量标准。乡土文化校本课程的开发实施目的并非是为了完成上级任务或敷衍学生,不能采用传统的授课方式将知识灌输给学生,更不能以传统的考核方式来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价。乡土课程开发实施的最重要目的在于让学生对家乡浓厚的本土文化有更深刻的感知,获取情感体验及习惯的养成。在教学过程中,学校、老师都应树立正确的教学目标,尊重学生、理解学生,鼓励学生提出异议,在尊重中求同存异。重视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的体验,以学生的体验作为校本课程开发实施的重要依据。

(三)教学实践性原则

乡土文化校本课程的一个重要取向是为了打破学校教育与社会、生活的隔离。建立起学生与外界的交流桥梁,让学生亲近生活、了解社会。另外,乡土文化与其他文化的不同在于,并非所有的乡土文化都能以语言、文字的形式所呈现,它可以是仪式活动、风俗习惯、民歌工艺等。传统的课堂教学无法将乡土文化真实、鲜活得展示给学生,这就需要乡土文化课程的实施过程要以活动形态为主,课程教学为辅。围绕一些实际活动开展,让学生真正参与实际活动中,通过自己的感知获取新的经验。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引导学生联系实际、发现问题、实地调查、解决问题。在实际活动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也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

(四)文化相融合原则

乡土文化校本课程并非与学校其他文化教课程相独立。乡土文化校本课程的开发是对国家课程及地方课程的有益补充及外延途径,极大的丰富了学生的课程文化知识。在开发实施校本课程中,学校应树立全局观念,一方面,挖掘整理本土优秀的文化资源,参考学生的已有经验,选取乡土文化中的精华编入校本课程教材中。通过校本课程的教学过程展示给学生。另一方面,将乡土文化与其他教学相融合,例如语文、体育、思想品德等容易与学生实际生活相联系的课程。筛选适合的乡土文化,与主流文化相结合,“学生个体的认识发展经过冲撞、比较、思考、克服自己思维意识和经验的局限性,从而获得批判性反思、创造精神和能力”。不同文化的融合丰富了学生的学习内容,也更有利于学生多元文化价值观及多元文化知识体系的形成。

三、乡土文化校本课程开发的实施路径

在校本课程的开发实施过程中,学校首先要树立正确的开发目标,梳理文化资源,创新教学方式,并采用灵活的评价形式,从而保证乡土文化校本课程的有效开发。

(一)树立正确的乡土文化课程开发总目标

正确的乡土文化课程开发总目标是合理开发及实施乡土文化校本课程的第一步。乡土文化课程的开发及实施总目标应为:通过学生对乡土文化的学习体验,提升学生综合素质。而学生综合素质又表现在情感态度、文化意识、学习策略、社交能力等各方面。因此,将课程开发总目标具体到每个小目标就应该为:1.在情感态度方面:学生通过对乡土文化的学习,对家乡产生浓厚的归属感及热爱感,对家乡的发展保护有更深的责任感。2.在文化意识方面:丰富了学生的文化知识结构,提升了学生的文化素养,培养了学生鉴别文化知识的能力和跨文化交流意识,帮助学生形成多元的文化价值观。3.在学习策略方面:让学生更贴近生活,通过一系列实践活动,提高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及动手能力,也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意识。4.在社交能力方面。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提升自我表达及灵活应变的能力。

(二)梳理乡土文化资源,编写乡土文化教材

乡土文化资源包含例如服饰、歌舞、工艺等显性文化资源,也包含人文历史、风俗习惯等隐性文化资源。乡土文化资源浩如烟海,因此,学校必须要对乡土文化资源进行梳理,选取科学、合理的乡土文化资源纳入校本课程开发中。“教材的编写应从学生的兴趣与经验出发,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精选对于学生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与技能……尝试以多样,有趣,富有探索性的素材展示教育内容,并且能够提出观察、试验、操作、调查、讨论的建议。”乡土课程的教材就应避免过分符号化、抽象化的文化知识。更应筛选具体的、生动的,与学生实际生活经验有联系的文化知识作为教材内容,也更容易让学生理解接受,提高学习兴趣。

(三)创新课程教学形式,注重学生实际体验

乡土文化的特殊性就决定了乡土课程教学形式必须采用多样化的形式。传统的自上而下的灌输式课堂教学模式,无法实现良好的乡土文化教学效果。学校应根据乡土文化的内容,创新课程教学形式,采用“引进来”“走出去”的教育模式。一方面,聘请当地的长者、能工巧匠及学有所长者进入学校课堂,讲解乡土文化知识。另一方面,鼓励学生积极走出课堂,进入到实际生活中,通过品尝美食、参观博物馆、参加活动、模仿表演等形式,使乡土文化生动、形象得展示在学生面前,加深对文化的理解。除此之外,还可采取小组调研、小组讨论、小组展示的形式。让学生自己动手、实地调研、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表达能力。

(四)采用灵活多样的评价方式

正如有的学者所说“校本课程开发的价值追求有三:学生个性发展,教师专业发展,学校特色形成。”而学生个性发展是其中最重要的价值取向。对于乡土文化校本课程的评价,要包含对于教师教学效果的评价,对学校教学制度的评价,更重要的是对于学生学习体验的评价。一方面,正如前文所讲,乡土文化校本课程不适用于采用传统的、固定的评价方式,应采用动态的评价方式,提倡阶段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使得评价日常化、通俗化。另一方面,评价的内容应根据校本课程开发的总目标设置具体的评价内容,但评价的结果要注重个性化,肯定学生在学习中的体验,尊重学生的付出。最后,学生对教学提出的建议或者意见应合理采纳,不断完善乡土文化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的路径。

参考文献:

[1] 王苗.乡土文化对农民子女职业教育选择的影响探究[J].职教论坛,2013.10.[2] 陆海云.浅谈乡土历史校本课程开发与应用的现实意义[J].中国校外教育,2013.08.[3] 薛杰.新课程初中语文发展性评价[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5.[4] 傅道春编著.新课程中教师行为的变化[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5] 傅建明.校本课程开发的价值追求.[J].课程.教材.教法,2002,07

[基金项目:四川省多元文化研究中心基金项目“阆中乡土文化资源与青少年家乡归属感教育整合研究”(编号:DYWH1506),主持人:鲜耀]

(作者单位:四川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第二篇:基于乡土文化的农村校本课程开发

《基于乡土文化的农村校本课程开发》

开题报告

一、课题的提出

农村教育普遍存在着教学设施陈旧落后、师资力量匮乏、学生数量锐减的现状,农村教育的希望在哪里?城乡一体化战略给农村学校教育提供了机遇和挑战,农村学校只要充分利用农村教育资源,开发凸显农村教育特色的校本课程,农村教育就会迎来勃勃生机的春天。

之所以选择“基于乡土文化的农村校本课程开发”课题,是依据我校实际现状而提出的。和龙市八家子上南小学是一所有50余年历史的朝汉民族联校,原为林业子弟小学,2008年归地方管理。独特学校历史文化,为开发乡土文化校本课程提供了雄厚的基础。朝鲜族文化、林区特色、阳光体育、“弯弯腰”的养成教育等属于自己办学特色的办学路子,对开发乡土文化校本课程具有可行性。

一个孩子就是一个家庭全部的希望,只有根植于浓厚乡土气息的校本课程才有生机活力,营造“家庭氛围”,把童年还给孩子、营造乡村特色的生态教育环境,就能办出真正属于农村孩子的教育。二指导思想与原则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坚持“为教师的发展铺路、为学生的成功奠基”的办学理念,结合学校独特的历史文化,创造有利条件,在实践中大胆探索,创新教育思想、教育模式和教育方法,营造学校特有的乡土文化课程,将学校办成“教师幸福工作的家园,学生快乐成长的乐园”。基本原则:

1、以人为本的原则。突出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以学生素养的发展和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为宗旨,使乡土校本课程成为学生成长、教师发展的乐土。

2、发展性原则。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充分挖掘乡土文化的资源,不断发展创新乡土文化校本课程。

3、开放性原则。根据学生不同的学情、不同的要求,由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乡土课程,把学生是否进步和是否发展作为评价指标。

三、研究目标和内容

(一)研究目标 通过对“基于乡土文化的农村校本课程开发”研究,探寻乡土文化课程的开发、使用、完善、拓展的有效途径,寻求农村教育发展的教育对策,为学校师生营造具有浓厚乡土气息的学习乐园。希望通过实践研究取得如下效果:

1、开发出完整的乡土文化校本课程体系,具有可持续性、可操作性。

2、遵循教育规律,以学定教,整合教学资源,优化教学结构,教师敢于教、学生乐于学。

3、根植于乡土文化的校本课程,成为学校、社会、家长和学生的共识。

4、找出开发乡土文化校本课的规律,营造乡村特色的生态教育环境。

(二)主要研究内容:

1、乡土文化校本课的发掘和利用的研究。根据学生的特点,对乡土文化进行适当的改编、补充或拓展,形成校本课程。既: 美丽圣洁的民族—朝鲜族 走进家乡—爱我多彩林区 活动育人—多元化阳光体育

弯弯腰工程—学生养成教育(拾起身边的垃圾)

2、乡土文化校本课评价与展示的研究。利用乡土文化校本课实践活动的评价和展示方式的研究,期望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性、互动性和多样性。

3、探索农村学校立足乡土文化开发校课程的最佳途径,实现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的有机交融,实现课时与文本的整合。

本课题内容涉及三个方面,其中乡土文化校本课的发掘和利用的研究是课题的支撑点,探索农村学校立足乡土文化开发校课程的最佳途径是热点、难点。

四、研究的方法

1、调查法。在研究前、中、后期采用问卷、谈话、比赛等方法进行详细跟踪调查,为研究的顺利进行提供事实和科学依据。

2、文献研究法。搜集和查阅有关文献资料,为课题研究提供科学的论证资料和研究方法,对有关体现乡土文化课程的内容进行挖掘、分析和归类。

3、行动研究法。这是本课题的主要研究方法。针对课题研究不断提出改革意见或方案,提出新的具体目标,以提高研究的价值。构建乡土文化与学科教学、学校文化之间联系的桥梁,研究一条适合课程改革的校本课程开发新途径。

4、案例分析法。在乡土文化的开发和使用过程中,边实践、边探索、边检验、边完善,把研究与实践紧密地结合起来。

5、经验总结法。对在实践中搜集的材料全面完整地进行归纳、提炼,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得出能揭示教育现象的本质和规律,确定具有普遍意义和推广价值的方法。

五、研究步骤

1、准备阶段:(2012年10月29日至2012年11月10日)①制定研究计划,确立研究对象,形成实施方案。

②收集有关资料、进行系统学习,对研究方案进行修改完善。

③对“乡土文化校本课”的做出界定,对其进行分析,制定出促进其有效发展的具体措施。

2、实施阶段:(2012年11月11日至2012年12月20日)

①按照研究目标,初步实施方案,展开研究,边实践边收集资料,边总结经验,在研究过程中不断完善操作方法。

②全面实施方案,深入展开研究,解决研究过程中存在的实际问题。

③建立课题研究资料库,及时总结研究成果。并以此转化为教育常规,形成完整的校本课程体系。

3、结题阶段:(2012年12月21日至2012年12月30日)

全面整理资料,总结相关经验,找出研究过程中的规律,撰写课题结题报告。

六、完成本课题的可行性分析

1、本课题的提出是在分析我校乡土校本课程开发的前提下提出的。前期的调查充分缜密,制定的方案清晰可行,研究的方法朴实灵活,研究的时间合理充分。

2、课题组成员系学校科研主要领导和骨干教师,具有一定的理论水平和科研能力。

3、建立了完善的课题研究制度。课题组成员分工明确,能够有条不紊地把握研究过程,做好各阶段的收集整理、分析总结、修改跟进、交流推广等工作。

4、为课题研究提供了必要的硬件和软件支持,确保课题研究的顺利进行。

七、研究成果形式

撰写实验研究报告:《“基于乡土文化的农村校本课程开发”的结题题报告》

第三篇:校本课程开发实施计划

校本课程开发实施计划

一、校本课程开发的背景

1、我校属于市级规范化学校,是一所农村小学。我校的硬件设施配备齐全,建有计算机室、多媒体教室、实验室、农远工程项目教室、图书室、阅览室等专用室;教学设备设施达到省一类标准,实验仪器、教学仪器、音体美器材等配备齐全,便于教育教学。我校布局合理,校园环境优美,为师生提供了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教师素质高、思想先进、敢于创新、勇于改革,教育教学能力强,有一定的教研教改经验,具有开发校本课程的能力。

教师本身就是一种课程资源,校本课程开发的主体是教师,教师要充分发挥自身的智慧、潜能,将自身的生活经验、专业特长、兴趣爱好等,转化为校本课程。

2、我校所处的地理位置优越,自然资源丰富,当地经济发展较快,个体私营业多。有利于培养学生热爱家乡和热爱人民的思想感情。

3、学生的需求和兴趣是校本课程开发的基础。学生来自各个地方,学生的个性和学识互有差异,他们对本地资源和环境缺乏了解,学生求知欲很强。根据学生个体发展的实际需要,使学生通过感知、体验受到本土文化的熏陶,强调社会实践,密切学生与本地经济发展和社会变化的联系,使学生了解家乡,热爱家乡,增强建设家乡的责任感。

二、校本课程开发的工作流程

我校已经全面落实了国家课程方案,开全了国家、地方课程。为了适应新课程教育理念,本学期进一步完善了现有的校本教材。我校有特具特色的诵经文学。

1、成立由校长任组长的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工作小组,分管教学的副校长任副组长,负责课程的开发、实施评价等,由教导主任、教研组长具体落实好课程的实施等工作。我们参与研讨校本课程开发的所有会议,分工负责。根据我校规模办学的实际情况,针对我校资源和社区资源,研究、讨论并结合我校教师的特长,决定开展教材的特色教学。

2、课程开发小组本着“以校为本、以人为本”的原则,制定校本课程开发总体方案,经我校通过后,各负责教师根据此方案制定具体的、操作性强的课程实施计划。

三、校本课程的目标

1、了解家乡的自然环境、经济状况和乡土文化,当地的致富名人,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以及环保意识,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自豪感。

2、充分利用当地资源,张扬学生的个性,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和独立性,使学生具备初步的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3、做好诵经教学工作。

四、校本课程的内容

在实施校本教材过程中,以调查、参与为主,根据我校的优势和学生的特点,尝试开展各种丰富多样的调查、动手操作、社会实践等活动,组织形式多样的展览、成果展示、作品评比等活动。

教材每课设有“活动建议”的环节,教学过程中可以灵活设计活动形式和内容,符合新课程改革的课程编排标准,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

五、校本课程的实施

1、组织形式:

校本课程的开课以班为单位安排在“地方与我校课程”课时中进行,具体教学时间是每周一节课,也可以进行集中安排(如考察、社会实践等活动)。我校教导处负责课表安排,由具体课任教师组织教学。

2、课程实施:

1)校本课程由我校提供,只有讲义,学生不需要教材,减轻学生的经济负担,体现“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

2)各年级授课教师结合我校的校本课程,依据学生年龄特点、接受能力等可以适当补充材料,逐步实施,并在实施中进一步完善教材内容,发现问题,及时反思,总结经验。

3)任课教师精心备课,准备资料,设计好教学过程,按时上好校本课程,并及时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做出评价。

4)教学过程中所需材料、设备、设施由我校统一安排。学生需要外出调查、参观时,由我校出面联系,我校领导和班主任、任课教师一起带领学生外出,确保师生安全。

六、校本课程的评价

为了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张扬学生个性,形成我校特色,教导处具体负责校本课程的检查和评价工作。

1、对教师实施课程的过程性评价

主要包括教学准备、教学方式、教学态度等。评价的方法是教师自我评价和我校评价,采用调查问卷、课堂记录、检查备课笔记等方法。

2、对学生的评价,体现评价的多元化和个体化 评价时特别注重学生的学习效果和特长的发展,关注学生对校本课程的学习兴趣和态度。评价的方法有观察、调查问卷、考查、作品展示和评比等。一是作品展览。开展多种形式的年级、校内学生作品展览,加强宣传和对学生进行鼓励。如,学习笔记、手抄报、手工作品、照片、征文等的展览。

二是对学生学习结果的评价,采用等级制记录学生的学习情况。学期结束,教师根据校本教材的内容和学生实地参与的情况,采用开卷考查的方式检测学生的学习成绩,给与学生一个充分发挥自己才能的机会和一个合理的等级成绩。

校本课程开发实施计划

指导思想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提出的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及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精神,全面推进课程改革,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从学校个性发展目标出发,根据学校教育、教学资源和师资队伍建设情况,考虑到学生多样化、全面化,持续性发展的需要,我校决定开设校本课程并编写相关校本教材。

一、关于校本课程的开发

创建校本课程是落实三级课程管理体制,凸显学校办学个性,充分联结师生生活经验,促进学校、教师、学生共同发展的重要载体,也是推进课改工作向纵深发展的重要保障。

一阶段来,我校在课改实验工作中,通过调查、分析,充分认识我校的校情和资源优势,深入了解学生的经验、需求、兴趣和知识基础等方面发展情况,在充分起研究的基础上,确定了学校校本课程开发及课程实施的初步方案。

(一)校本课程开发的目标

1、充分联系学生生活,促进学生多方面和谐发展;

2、进一步凸显学校办学特色,促进学校文化发展。

3、通过校本课程开发,进一步促进教师课程意识和能力的发展,进一步浓厚学校的教研、科研气氛。

(二)校本课程开发的初步规划

1、第一阶段创建初步计划。

2、第二阶段培养教师在国家课程基础上进一步拓展与实施的能力。

3、第三阶段进一步完善上述课程建设,力争在各个年级都开设校本课程,实现校本课程体系的序列化、系统化。

二、关于课程设置的初步论证。

1、关于课程

让学生的思维自由的去畅想,伟大的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手是意识的伟大培养者,是智慧的创造者。如果让学生的小手更加灵活,触觉更加敏感,学生会更聪明、更富有创造性,思维也更加开阔。”心灵手巧说得就是这个道理。

2、关于课程

通过课程的开发使学生掌握阅读技巧。

3、关于《读书》课程的实施。

一个人的学生时代,除了课堂学习之外,阅读书籍应占重要的位置。因为书籍为我们构造了一个缤纷的知识王国、生动的情感世界。古人云:“松声、涧声、琴声、鹤声……皆声之至清者,而读书声为最。”而今,时代的飞速发展使知识经济已见端倪,我们越来越认识到读书的重要。因为,读书是积累、是储藏,是汲取前人认识生活,认识社会,认识自然的精华。为了帮助学生有选择的阅读,领略我们祖国五千年来的灿烂文化,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受到情感的熏陶,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激起他们对书籍的渴望。

三、成果展示:校本教材管理与指导小组定期组织两个校本课程教研组开展教研活动,了解课程发展情况、学生反映、存在问题、解决办法,及时交流经验,表扬先进。师生共同选择展示学习成果的方式,如表演、作品展评、交流收获、总结、论文等等。

四、评价方案

学校根据校本教材使用情况,及时肯定、表扬指导教师的业绩,把教师的指导工作计入工作量,在期末个人工作评估表上加分。

五、关于课程管理

如何实施校本课程,如何使校本教材发挥最大的教育、教学效益,其关键在于学校领导的重视,还在于人员的配置。我校成立了由校长任组长的校本课程开发和管理指导机构,全面指导教材的开发、实施工作,并纳入学校议事日程。学校教务部门具体落实开发和实施,协调各方面工作。一线教师结合《课标》、教材和师生实际,具体落实教材的使用和建设工作。《读书》

指导教师:各班语文教师 开设年级:1-6年级

管理、指导机构负责校本课程及相关资源的开发与管理,组织全体相关教学人员学习《校本教材实施方案》,定期检查各教研组的教研、教材实施情况,及时指导、总结。

结束语:我校将高度重视这校本课程,不断加以调整、充实、完善,使该校本课程富有学校特色。同时,我校将立足于学生自我发展的需要和学校发展的目标,同时,在实施中不断完善校本课程,满足学生不同的发展需要;开发序列化的课程,满足学生持续发展的需要。

校本课程开发实施计划

依据《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从我校办学特色和育人目标出发,本着有效利用现有教育资源,依靠本校教师、学生共同开发、实施的原则,实施校本课程教学。

一、校本课程开发的目的意义:

我校校本课程的开发是根据学校地处农村,自然资源、人文资源、社会事业、经济发展等方面的优势,结合我校的传统和特点,以及学生的兴趣和需要,自主开发的适合我校的课程。学校课程的开发要提高课程的适应性和实效性,适应学生发展的兴趣和需要,适应学校、社区发展的需要。校本课程的开发,为教师提供了专业发展的机会和条件,也为学校培植办学特色创造条件,有利于完善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弥补其局限性。

二、提高认识,领导重视,全员参与

校本课程是相对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而言的一种课程,是指以某所学校为基地,在理解国家课程设置的基础上,根据自身特点和资源,组织并开发实施的课程。学校将开办讲座,组织教师学习有关校本课程的理论,使教师领会校本课程实施的要领,掌握校本教材编写的基本原则。

校本课程的实施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必须使所有的教师都参与到课程实施中来。我校科技制作、历史教育、手工制作、编织等科目,涉及的知识面宽广,内容丰富多彩,对教师的要求也相应地提高了。因此全校教师都要参与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

三、校本课程教学的基本原则:

学校课程是由在国家课程计划框架内,学校自行决定、自主开发的课程,开发主体是学校教师。因此,我校校本课程教学坚持遵循以下原则:

1、合作性:校本课程开发、教学是一种集体配合的事业,学校课程更是如此。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校长、其他同事、学生、家长、社区人员等通力合作,发挥群体智慧。

2、民主性:学校校长、教师、学生、家长构成学校教育的“共同体”,成为学校课程教学的主体。学生需要学什么,喜欢学什么,“共同体”里教师、家长最清楚。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广泛听取他们的意见,形成一个民主氛围。

3、选择性:校本课程教学要有利于学生全面而主动的发展,让每一位学生的潜能都获得充分和谐的发展,使个性得到张扬。因此,教学时尽量为学生提供多样化、可供选择的内容,适应学生的需要、兴趣和经验。

4、开放性:校本课程教学时,在资源方面要充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包括学校、家庭、社区等多方面的资源;在主体方面要充分调动校长、教师、家长、上级领导、参与的积极性,共同进行课程建设。

5、灵活性:校本课程教学时,不求全求大求新,立足本校实际,量力而行,逐步完善。

四、校本课程实施计划

1、校本课程的实施方法

校本课程的实施通过三个角度来进行:

分层:依据学生的学习能力、知识水平和个人意愿,组建教学班,进行分层次教学。

分组:按课程类型、学习内容、学习程度、教学目标等采取多种教学形式以实施课程计划。研究性课程以实验班进行为主,班内分组进行。分块:校本课程安排在每双周校本课进行。学校所有教学和活动场所根据课程安排划分成不同功能的板块。

2、校本课程教学常规管理:

校本课程的常规管理由教务负责,主要负则排课。教师的教案检查、教师上课情况的检查、均衡学生选修科目和班级的选择,监督学生上课的情况由何校长负责。

对学生上课的管理,由班主任负责,由教务处负责检查学生的上课情况。要求教务处的常规管理方法讲究科学,工作要细致入微,确保校本课的正常运作。

校本课程在讲授的内容上执行校本教材,在讲授方法上不同于国家课程,要注重学法指导,强调学生思维的开启,强调知识的拓宽,课堂气氛要轻松愉快,教学方法要不拘一格。

校本课程开发实施计划

一、需要评估

校本课程开发到现在已有多,几年来我校尊重学生意愿,发展学生特长,从而形成学校特色的过程中感受到了课程开发的意义和存在的问题。校本课程受到了学生们的喜爱,在上次“我最喜欢的课程”学生问卷调查中,校本必修课受欢迎的程度名列前茅。但在开发中也遇到了不少问题,如:临时的班级怎样有效的管理等,希望老师们把这些已经发现的问题作为一个个小课题来研究。我们认为校本课程的设计必须着眼于社区、学校的现有课程资源,这是校本课程开发的可能性保障,我校地处比较繁华的湘雅路口,学生大多来源于周边卫生医疗机构单位,素质较高,家庭文化氛围较浓,根据这些社区资源并结合我校课题,确定了我校校本课程与校园文化建设的研究专题。

从学生的气质、能力、性格、价值观、挫折力、期望值、需要、兴趣等风格迥异的人格魅力出发,我们与学生、家长、社区人员举行大规模的访谈,发现学生的需求表现在以下4个方面:

1.人格健全、心理素质的辅导需要 2.人际交往能力需要 3.信息素养的需要

4.发展一门专项特长需要

二、校本课程开发的总体目标

1.发展学生的人文精神与创新能力,具备与人为善的品德,求真的精神,自理、自立、自强的能力,具备对他人、对自然、时社会的责任感。

2.具有开阔的胸襟、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乐观向上气质、质朴高雅的品质。3.培养学生文化品位、思想品质、科学素质,培养学生灵性、悟性及创新思维。

三、校本课程的结构与门类 课程类型

课程名称 科学素养类

电脑、思维韵律操

人文素养类

儿歌、朗读欣赏、古诗欣赏、影视欣赏、名著欣赏、走进唐诗、成语天地、阅读欣赏、历史人物故事

艺术类

工艺美术、折纸、表演艺术

身体健康类

校园NBA、心理健康

四、课程实施与评价设想 1.课程实施

(1)制定学校校本课程课(2)培训教师 ①培训内容:

校本课程学生选课指导研究。

校本课程临时班级的组织与管理问题研究。校本课程与校园文化建设。②培训模式

校本课程开发中的问题探讨,确立校本课程小课题。③申报与审议

需要申请开设校本课程的教师首先必须写一份简要的《课程纲要》,并附《课程简介》交学校课程审议委员会,初审通过后,列入《校本课程门类目录》分必选和自选两大类,提供给学生选择。

④教师撰写《课程纲要》 ⑤实施《课程纲要》

●1~6年级每周一必修课,采用理论课与实践课相互交差教学,由班主任老师担任教学工作。

●每周五下午第一节为全校校本选修课时间。●教学实现分层化,按年级认知水平教学。2。评价设想

为确保校本课程开发的合理性,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张扬学生个性,形成学校特色,主要对教师撰写的《课程纲要》、教师课程实施、学生学业成绩等方面进行评价与改进。

五、保障措施

1.持续的校本培训

2.建立自律的内部评价与改进机制,着实制定校本课程开发奖励制度,逐步完善校本课程内部评价机制,提高校本课程开发的质量。对在校本课程实施过程中有所创新,取得突出成绩的教师,予以表彰。

3.积极探索学校文化的建设,构建校本课程开发学习共同体,将校本课程开发与学校书香校园建设同步推进。①教导处、教研组要积极帮助教师制订好教学计划,负责协调安排和组织指导教学计划的执行;

②学校将邀请市教育局、学区教研中心领导到校指导工作。

③争取社会各界、社区和家长的积极配合,探索建立学校、家庭、社区有效参考的新机制; ④加强学校图书馆、实验室、校园网的建设,为校本课程实施提供必备的物质条件。

第四篇:校本课程开发及实施证明

校本课程开发及实施证明

兹有我校黄小敏老师,参与了我校高中语文学科校本课程《语文专题》(专题二

多个角度分析人物性格)开发,并已实施,效果良好,情况属实,特此证明。

广东省雷州职业高级中学

2015年6月12日

校本课程开发及实施证明

兹有我校黄小敏老师,参与了我校高中语文学科校本课程《语文专题》(专题一

情景式语文教学)开发,并已实施,效果良好,情况属实,特此证明。

海口市华健幼师职业学校

2015年6月10日

第五篇:校本课程开发实施总体方案

顺阳乡中心小学 2007学校本课程开发实施总体方案

“校本课程”是学校课程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共同组成了在学校中实施的“三级课程”的结构。我校根据实际需要,向学生、家长进行需求分析,并积累了一定校本课程开发的经验。为了全面实施学校校本课程的开发,进一步搞好课题研究工作,经学校行政研究决定编制本方案。本方案施行一年(2005年9月——2006年7月),可根据校本课程开发的需要进行修改。

一、需求分析

校本课程是学校课程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共同组成了在学校中实施的“三级课程”的结构。校本课程的开发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不仅可以弥补国家课程开发的不足,有利于形成学校办学特色,满足“个性化”的学校发展,还有利于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和学生主体性的发展,真正满足学生生存与发展的需要。

我校为农村小学,由于历史等方面的原因,学校硬件建设、管理教育教学等方面与兄弟学校有一定的差距。如何迅速提升学校的办学水平和办学效益,这是我们思考的问题。

我们在分析了周边地区的社会环境、学校的校园环境、师生的基本情况等因素后,发现,我校拥有丰富的乡土教育资源、得天独厚的校园山丘、较强活动能力的农村教师和学生。这是我们的优势。在我校03、04学年开发的低年级校本课程的基础下,我们找到了学校新课程改革的突破点——校本课程开发。我们计划通过校本课程的开发这个支点,全面推动学校的各项工作。

因此,我们认为我校依托本地区社会资源、学校资源和家庭资源,开发校本课程,这是很有必要的,也十分有效的。

二、总体目标

利用社会资源、学校资源和家庭资源,开发校本课程,使学校形成办学特色。探索校本课程开发的程序,校本课程的教学模式、评价体系。体现“一切为了学生,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课程改革方针,落实课程改革的总体目标,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通过校本课程的开发,逐步形成“以人为本、以校为本、以点带面、全面推动”的办学理念。这一办学理念中,前八个字是基础,这个“点”就是校本课程的开发。通过校本课程的开发逐步形成学校办学特色,从而全面推动学校的各项工作,使学校实现跨越式的发展。

通过校本课程的开发,达成学校的办学目标:“学校——建个性化的小学校;学生——育有智慧的实践者;教师——塑反思型的教育者;班子——做有思想的领导者”。并提出了学校的校训:“实践——创新——实践”。这个办学理念、办学目标、学校校训与学校的校本课程开发是一脉相承的,在实践中不断地完善。

通过校本课程的开发实现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和谐统一。知识与

能力目标:学习家乡、学校、家庭及学生日常生活中的基本知识,尝试解决身边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从现实生活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对从现实生活中事物的观察,发现和提出问题。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一般操作步骤和思维方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发现周围事物奥秘的欲望,在实践活动中培养注重事实,尊重他人,敢于实践,乐于合作的精神,使学生养成热爱生活、热爱家乡的品质。

三、课程的内容

校本课程的开发过程中,可以筛选、改编已有的课程,或者新编校本课程。在我们的研究中将本地区、校内外的自然资源、人文资源和社会资源融入学科课程之中,通过改编、补充、拓展和新编等方式开发校本课程。乡土资源包括社会资源、学校资源、家庭资源三个方面。本地区的社会资源包括三大块,即自然地理、人文历史、社会发展;学校资源包括校园环境、教师特点、学生特长;家庭资源包括家长特长、家庭特点、家园环境等。这些内容可以是综合性的,也可以是主题性的。教师既要根据自己的特长和不同年级学生的特点,规划不同的内容,又可对乡土资源进行改编、补充或拓展。

四、课程结构与课程门类

根据乡土资源在课程中的占有比例,校本课程分为两大类。

(一)显性课程的研究

1、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此类课程凭借乡土资源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把各学科的知识进行整合。

2、兴趣活动课程。此类课程凭借教师、家长及社会人士的人力资源,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开展的各种兴趣活动。

(二)隐性课程的研究

1、乡土化的学科课程。此类课程,在原有学科知识体系的基础上,融入乡土资源,开展学科教学活动。包括乡土作文教学、乡土文学教学、乡土美术教学、乡土音乐教学、乡土常识教学、乡土体育教学、乡土思想品德教学、乡土数学教学等。

2、通过课程的研究,形成一种校园文化,一种优良的校风、学风和教风,突出事实求是、从实际出发,敢于实践、勇于创新的学校精神。这种隐性课程,蕴涵在学科教学、德育教学、学校管理及其师生的言谈举止中,从学校的每一个角落都可以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

五、课程开发操作措施

校本课程的开发要依据党的教育方针、国家和地方的课程计划以及学校的实际通过外部力量的合作、采取选编、改编、新编教学材料的方式,在校内组织实施,并在实施过程中建构起内部评价机制。校本课程开发的操作措施如下:

1、分析情景

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是以学校为基地,并基于学校而进行的突出师生特点和学校特色的课程。只有尽可能利用和开发现有的校内外资源,发扬学校的传统,结合当地的社会资源、学校资源和家庭资源,才能有效地实施校本课程。情景分析是校本课程设计的前提。不仅要分析校内的情景,更要分析校外的情景。校内的情景主要包括本校师资、环境设施、学生特点等。校外的情景主要包括家庭、社会、自然、历史等。

本课题研究利用社会资源、学校资源和家庭资源,开发校本课程,应着重分析本校、本地区的教育资源。通过分析、整理,开发社会、学校和家庭的教育资源,为校本课程的编制提供资料和依据。

2、确立目标

校本课程目标的制定要体现“一切为了学生,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课程改革方针,落实课程改革的总体目标。通过校本课程的开发逐步形成办学理念,达成办学目标,从而逐步形成学校办学特色,全面推动学校的各项工作,使学校实现跨越式的发展。按照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确立校本课程的目标,提出做个有智慧的实践者。

3、制订方案

校本课程的实施方案是校本课程开发的计划书。完整的校本课程实施方案包括:需要分析,总体目标,课程内容、课程结构与课程门类,课程开发的操作措施,保障措施,课时设置等内容。同时要统一校本课程教学案例的编制格式及其要求。案例格式一般包括以下项目:主讲教师、教学材料、课程类型、授课时间、授课对象、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活动安排、评价方式、课后反思等。

4、组织与实施

校本课程的组织与实施是学校为实现校本课程目标而开展的一系列活动,是开发工作的关键环节,直接关系到校本课程开发的成败。因此校本课程开发的实施程序就显得尤为重要。

要规范“利用乡土资源,开发校本课程”的实施程序。我们认为实施的程序可以分为五步,即:环境分析与材料选择、目标的确立、教学的组织、学习的评价、课后的追踪。要严格按程序实施。课程的实施是校本课程付诸实践和走进课堂的过程。要积极构建校本课程的教学模式。

5、评价与改进

根据“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体系。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的评价总要求,构建校本课程的评价体系。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性,即教师、学生自己、同学、家长等共同参与评价;评价主体的互动性,即评价主体间进行双向的、多向的评价;评价内容的多元性,即以发展的眼光,从认知、行为等层面,多角度、多视点地分析评价;评价过程的动态性,即不仅要关注结果,更要注重学生成长发展的过程,通过多层次、多角度的评价,使学生逐步感悟自身的发展,提高发展的欲望。

校本课程开发的实践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要有目的、有意识地开展课程评价活动,如调查问卷、效果测试、行为观察等,促进校本课程开发和改进,建设有鲜明特色,符合学校实际的乡土化校本课程。

六、课时设置

1、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每周安排1课时,新课程年级从地方课程中安排,其他年级从现有计划的选修课中安排。各年级根据实际需要可分散在每周,也可将3课时集中在一周(安排半天)。

2、兴趣活动课程每周安排2个课时。个别兴趣活动可以放在课余时间进行。

3、学科课程根据教学实际,原则上每学期安排2-10课时。语文、美术、常识学科每学期安排10课时,音乐、体育学科每学期安排5课时,思想品德、品德与生活、数学等学科每学期安排2课时。教师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

七、保障措施

1、学校成立校本课程开发领导小组,校长任组长,全体教师参与课程开发。

2、加强培训,统一认识,明确开发校本课程的目的和意义。对在校本课程实施过程中有所创新、取得突出成绩的教师予以表彰。

3、加大经费投入,确保科研经费的及时划拨,经费预计在2万元左右。加强学校校园环境改造,图书馆、实验室、实践基地的建设,开发建设好校本课程网站,为校本课程实施提供必备的物质条件。

4、协调社会、家庭、政府,为开发校本课程提供保障。利用新闻媒体大力宣传校本课程,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争取社会各界、社区和家长的积极配合,探索建立学校、家庭、社区有效参与的新机制。

八、校本课程开发小组

(一)校本课程开发领导小组: 组长:苏儒源 副组长:张炳火、魏生全

组员:邓敏军、江美琴、黄少英、李彩珍、黄雪梅。一至三年级全体教师参与课程的开发。

(二)课程开发指导机构

建瓯市教师进修学校教研员。

下载乡土文化校本课程的开发及实施路径word格式文档
下载乡土文化校本课程的开发及实施路径.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校本课程开发实施管理制度

    佐证材料 盐城机电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校本课程开发实施管理制度 (试行) 一、校本课程开发管理制度 1、校本课程开发应该按照校本课程开发的原则、途径和程序进行。 2、在开发前......

    校本课程开发实施计划

    北张氏小学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方案 一、校本课程开发的性质与理念 校本课程的开发应该立足学生,以学生发展为本。育人德为首,对小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应该是教育的首位,而根据小......

    《乡土文化与小学生道德教育》校本课程开发方案(5篇)

    《家乡文化与小学生道德教育》校本课程开发方案 百尺河小学 一、指导思想校本课程开发是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校本课程的开发,有利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学生提供学习过程中......

    利用乡土地理资源开发校本课程

    利用乡土地理资源开发校本课程 研究性学习它没有课程标准和教材,是由学校自己开发的课程。从广义理解,研究性学习泛指学生主动探究的学习活动。它是一种学习的理念,适用于学生......

    《农村小学乡土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研究》工作报告

    《农村小学乡土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研究》 工作报告 自我校承担的济宁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农村小学乡土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研究》立项研究以来,课题组认真学习......

    初中英语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

    初中英语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 【摘要】自新课改以来,英语校本课程的开发问题一直是界内关注的热点,各地市的学校都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了一定的尝试.我校由于条件落后、师......

    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5篇)

    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出了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制度,设计了校本课程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等新的课程门类,明确指出学校在执行国家课程和地方课......

    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工作总结

    开发与实施校本课程工作总结 东 焦 小 学 一、校本课程开发的指导思想: 在教育局推进教育全面发展的过程中,我校把“以学生全面发展为本,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