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观察观测点的设定(精选五篇)

时间:2019-05-13 00:17:1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课堂观察观测点的设定》,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课堂观察观测点的设定》。

第一篇:课堂观察观测点的设定

课堂观察观测点的设定

2009-03-21 00:02 观测点的设定

根据西方课堂观察理论和实践,课堂观察教师在课堂上应把注意力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对教师的观察;2)对学生的观察;3)对言语交互作用的观察;4)对教师课堂管理的观察;5)对学生认知水平的观察;6)对师生情感交流的观察等6个观察点。从这可以看出课堂活动的复杂性,同时也为课堂观察教师全面地观察课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里笔者将对观察点加以细化,以便为设置具体、实用的课堂观察表提供依据。2.1 对教师的观察

1)对学生的关注。语言教学非常注重人际心理、情感的相互交流与理解,只有具备良好的人际环境条件,才可能有效地开展语言教学。这种良好条件的重要组成部分,就是教师对学生给予的关注与关爱。同时,教师对学生学习的关注应建立在性别平等的认识上。

2)组织能力。包括教学内容的组织、教学语言的组织、教学活动的组织等,核心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能力。

3)调控能力。看教师能否根据课堂教学进展情况与出现的问题,采取有效措施,调整教学环节,保证课堂教学任务顺利完成。

4)教学机智。观察教师是否具有敏捷快速地捕捉教学过程中各种信息的能力,是否能灵活利用各种教学资源,果断处理课堂偶发事件,激活课堂教学。

5)练习设计。看教师能否依据学生个体差异,设计具有灵活性、开放性、实践性的练习题,达到巩固新知、拓展提高的目的,以满足不同类型学生的需要。

6)课堂呈现。课堂呈现这一环节是教师运用多种手段为学生的学习创造真实语言情景和环境(王蔷,2000),是教师通过语言传输和演练、演示行为帮助学生学习和掌握本讲的语言学习内容的过程,是整个课堂教学的主要和重要环节。作为观察者,应该观察:a)教师呈现的方式方法是否与其教学内容和对象相得益彰;b)教师话语是否简洁、清晰;c)教师的呈现是否具备直观性、趣味性和启发性;d)教师话语是否以英语为主,母语使用是否恰当、适时;e)教师利用已有环境和创造情景是否有机结合等等。2.2 对学生的观察

学生是课堂的主体,他们与老师共同构成一个小的社区。在这个社区里,所有人都必须遵守在所有社区相同的人际原则。就课堂这个特定的小社区,观察点还可以进一步具体化。具体表现为:

1)参与程度。人们普遍认为,学习的积极性可以反映在学生的参与程度上。通过观察学生对课堂活动参与的积极性,就能够了解课堂活动安排的得当与否。看学生是否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参与的面有多大;学生是否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乐于参与思考、讨论、争辩、动手操作。

2)学生的地位。看教师对教学内容的讲解、教学活动的设计与展开是否以学生为中心;教学目标的设计、教师话语的变化、教学策略、教学方式、方法的变化是否根据学生的课堂反应、课堂表现而有针对性做出的;教师课堂情绪是否由学生的情绪所感染而非相反等等。3)学生的情感。着重观察学生在回答问题或到黑板练习时是否胆怯、恐惧,对学习活动是否焦虑或不耐烦,与同学能否融洽相处,有无挑衅或攻击性行为,有无退缩、冷漠的行为表现等;看学生是否有适度的紧张感和愉悦感,能否自我调控学习情绪。

4)对学习内容感知程度。看学生是否具有问题意识,敢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看学生提出的问题是否有价值,探究问题是否积极主动,是否具有独创性。

5)观察学生的学习态度与动机。可以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中举手发言的次数、学习的速度、作业完成情况以及课堂观察的专注程度等来判断学生的学习态度与动机是否积极,注意力是否集中等。

6)水平差异。任何一个班级的学生都存在着水平差异。无论形成差异的原因如何,教学活动都需要顾及到所有的学生。对学生水平差异的观察,就可以发现教师是否在教学中有针对性地采取了措施。

7)文化差异。在多民族聚居区,教学活动不仅要引入目标语言的文化,还需要考虑到不同民族学生的文化差异,给予所有文化以尊重。由于教学是一种学习活动,本质是学而不是教;而且教师活动是围绕学生的学习活动而展开的,因此在关注教与学双边活动时,更要关注学生的活动。2.3 对言语交互作用的观察

言语交互作用是指教师与学生如何相互交流,谁在讲话,讲的是些什么,提出的问题和作出的答案是什么,课堂上实际使用的语词及语言表达怎样;非言语行为,包括教师与学生的动作、姿态、面部表情等;课堂活动,指课堂上开展的各式各样的活动有哪些,活动的目的是什么。

1)课堂使用的语言。外语教学和其它教学一样,都离不开使用语言组织教学。但外语课堂在此又有与其它专业课堂不同之处,即在外语课堂上外语既是媒介又是学生外语学习的目标,是真实情景下的语言输入和运用。这种无意间的输入,正好表现出语言的情景性、目的性和交流性,是一种辅助的目标语输入方式和渠道。这其中可以观察 :a)教师提问用的语言;b)更正学生错误时使用的语言;c)教师对学生正确回答进行评价反馈的语言。d)用法或词义不明确的语言。

2)教学技巧与策略。教学策略是指教学活动的顺序安排和师生间连接的实质性交流,指为实现预期效果所采用的一系列有用的教学行为。(熊川武,1997:38)而技巧是指具体的行为、程序和活动。(王笃勤,2002:2)在实践中,教学技巧和策略很多,比如James(1996)就曾列举了150种技巧和策略,观察者不可能逐一进行观察和记录。这里根据普遍性教学策略和英语教学的特点,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开展观察:a)课堂组织。课堂组织是成功完成教学任务的一个主要因素。(王笃勤,2002:11)没有教师的有效组织,任何活动都不会起到应有的效果。(Harmer, 1983)观察中涉及到教师的角色定位、课堂活动的控制、交互模式的选择、授课时的声音调控、教师在课堂中的体态及体位、语言材料的展现介质等;b)教师提问。提问是教学中最常见且非常有效的交互活动。在课堂观察中,应注意问题的种类、目的、回答过程的控制、问题类型与目的之间的联系等;c)对回答的回应。教师的提问可能会得到与预期不同的回答。这时教师就需要采用巧妙的协调手法,在接受答案并使教学顺利进行的同时,又能鼓励学生毫无顾虑地表达出他们的真实想法。这期间应该观察学生的回答是否被接受、教师对回答的评价是否具有积极意义、教师做出评价的类型、学生对评价的感受等;d)课堂指令。课堂指令是指在教学诸环节间,教师所使用的命令性语言。课堂指令运用得得当与否,是决定课堂教学是否能够流畅、有效进行的重要因素。观察者应分析指令的有效性和准确性、发出指令时的声音质量、表情、语气和动作等;e)纠错。课堂上学生出现语言错误是难以避免的。教师必须根据课程类型和教学目的,对错误进行分析和判断,区别对待必须纠正的和可以被忽略或待以后处理的错误。观察者应该注意教师是否对错误区分对待,其他学生对错误的反应,教师是否提供学生自纠的机会,教师纠错时的语言、表情、态度和时机。

2.4 对教师课堂管理的观察

课堂管理包括:课堂常规情况、教师和学生干部的管理方式等;教学辅助手段的使用;课堂上教师最重要的任务是创造有利于学习的环境。课堂组织的有效与否直接影响教学活动的开展。课堂组织最基本的技巧表现在掌握处理问题的技巧、正确选择处理问题的方法和高效地付诸行动。(王笃勤,2002:14)根据外语课堂的特点,课堂观察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1)课堂交互模式。

课堂教学中可以采用多种交互模式,比如全班集体活动、一对一的同伴活动、小组活动和个人活动。在课堂中,主要通过观察学生的参与程度、积极性、交互效果、学生所承受的心理压力等,来判断教师所设计的交互活动能否合理、有效地达到教学目的。2)一对一和小组活动。

教师引导下的一对一的同伴活动和小组活动,可以有效地根据学生实际水平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在实际操作中,应观察教师在活动前的组织(发出指令、制定组长、分组),活动中的监控(监控、语言交流、教师声音和身体站位),活动后积极的评价(发出结束指令、重新召回学生的注意力、评价)三个环节。3)教学角色。

课堂教学常常分为讲解、练习和产出(presentation,practice,production)三个环节(Wright, 1987),而教师的参与程度也会依次逐渐减少。在观察中,应注意教师在不同环节所扮演的角色是否恰当,占用时间是否合理,角色转换是否流畅。4)时间与节奏控制。

对时间和节奏的控制,不仅意味着在设计时间内完成一堂课的教学计划,更重要地是把握每一个教学环节使用的时间,使整堂课以均匀的速度和节奏有序地进行。如果在预定的时间内不能完成某项活动,教师应该视情况做出决断,让其继续或停止,并对随后的活动时间和内容进行调整。5)课堂中权力的协调

当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取代传统的教师为中心的模式已成为一种趋势。(Deller, 1990)观察者可以通过统计每个教学环节是由教师还是学生抉择的,以便了解教师对课堂中权力的平衡能力。这种权力可以表现在教学的诸多环节,可以是指令、选择、判断,也可能是行为。具体地说,可以套用这样一个提问:是谁选择或干这些的?诸如:教学目的、活动内容、座位安排、分组或配对、提问、回答问题、重复、拼读生词、话题、检查或布置作业等每个教学环节。

2.5 对学生认知水平的观察

认知水平指在课堂上教师和学生整体的思维水平;要着重观察学生理解知识的能力,语言表达是否连贯流畅,回答问题的速度和准确性,独立分析问题的能力,能否跟上教师的思路,完成作业是否有困难等。2.6 对师生情感交流的观察

情感水平指教师与学生在课堂上的情感关系、相互间的情感融洽程度等。

学习氛围。轻松、舒适、有趣和投入的学习环境对于提高学习效率无疑有着积极的作用。在课堂观察中,发现任何有助于或影响学生学习的细节,诸如:教室的布置、座位的安放、教师的举止与微笑、学生的轻松程度、双方的情感投入等等。

3.结语

本文基于对外语教师课堂观察现状的调查,提出了外语教师在课堂观察中所应关注的观察点。明确观察点有助于使传统的课堂观察活动能够有据可依,建立一种新的课堂观察理念,使课堂观察活动更加全面、准确和有效地开展,从而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和教师职业技能可持续发展。对外语课堂观测点的探讨,对其它课堂的观察活动也会有借鉴意义。

第二篇:课堂观察观测点的设定

宁阳第十二中学课堂观察观测点的设定

本文基于对教师课堂观察现状的调查,提出了教师在课堂观察中所应关注的观察点。明确观察点有助于使传统的课堂观察活动能够有据可依,建立一种新的课堂观察理念,使课堂观察活动更加全面、准确和有效地开展,从而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和教师职业技能可持续发展。

观测点的设定

根据课堂观察理论和实践,课堂观察教师在课堂上应把注意力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对教师的观察;2)对学生的观察;3)对言语交互作用的观察;4)对教师课堂管理的观察;5)对学生认知水平的观察;6)对师生情感交流的观察等6个观察点。从这可以看出课堂活动的复杂性,同时也为课堂观察教师全面地观察课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观察点的细化

以便为设置具体、实用的课堂观察表提供依据。

一、对教师的观察

1)对学生的关注。语言教学非常注重人际心理、情感的相互交流与理解,只有具备良好的人际环境条件,才可能有效地开展语言教学。这种良好条件的重要组成部分,就是教师对学生给予的关注与关爱。同时,教师对学生学习的关注应建立在性别平等的认识上。

2)组织能力。包括教学内容的组织、教学语言的组织、教学活动的组织等,核心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能力。

3)调控能力。看教师能否根据课堂教学进展情况与出现的问题,采取有效措施,调整教学环节,保证课堂教学任务顺利完成。

4)教学机智。观察教师是否具有敏捷快速地捕捉教学过程中各种信息的能力,是否能灵活利用各种教学资源,果断处理课堂偶发事件,激活课堂教学。

5)练习设计。看教师能否依据学生个体差异,设计具有灵活性、开放性、实践性的练习题,达到巩固新知、拓展提高的目的,以满足不同类型学生的需要。

6)课堂呈现。课堂呈现这一环节是教师运用多种手段为学生的学习创造真实语言情景和环境,是教师通过语言传输和演练、演示行为帮助学生学习和掌握本讲的语言学习内容的过程,是整个课堂教学的主要和重要环节。作为观察者,应该观察:a)教师呈现的方式方法是否与其教学内容和对象相得益彰;b)教师话语是否简洁、清晰;c)教师的呈现是否具备直观性、趣味性和启发性;d)教师话语是否以英语为主,母语使用是否恰当、适时(英语教师);e)教师利用已有环境和创造情景是否有机结合;f)教学中合作学习教育教学策略的应用等等。

二、对学生的观察

学生是课堂的主体,他们与老师共同构成一个小的社区。在这个社区里,所有人都必须遵守在所有社区相同的人际原则。就课堂这个特定的小社区,观察点还可以进一步具体化。具体表现为:

1)参与程度。人们普遍认为,学习的积极性可以反映在学生的参与程度上。通过观察学生对课堂活动参与的积极性,就能够了解课堂活动安排的得当与否。看学生是否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参与的面有多大;学生是否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乐于参与思考、讨论、争辩、动手操作。

2)学生的地位。看教师对教学内容的讲解、教学活动的设计与展开是否以学生为中心;教学目标的设计、教师话语的变化、教学策略、教学方式、方法的变化是否根据学生的课堂 1 反应、课堂表现而有针对性做出的;教师课堂情绪是否由学生的情绪所感染而非相反等等。

3)学生的情感。着重观察学生在回答问题或到黑板练习时是否胆怯、恐惧,对学习活动是否焦虑或不耐烦,与同学能否融洽相处,有无挑衅或攻击性行为,有无退缩、冷漠的行为表现等;看学生是否有适度的紧张感和愉悦感,能否自我调控学习情绪。

4)对学习内容感知程度。看学生是否具有问题意识,敢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看学生提出的问题是否有价值,探究问题是否积极主动,是否具有独创性。

5)观察学生的学习态度与动机。可以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中举手发言的次数、学习的速度、作业完成情况以及课堂观察的专注程度等来判断学生的学习态度与动机是否积极,注意力否集中等。

6)水平差异。任何一个班级的学生都存在着水平差异。无论形成差异的原因如何,教学活动都需要顾及到所有的学生。对学生水平差异的观察,就可以发现教师是否在教学中有针对性地采取了措施。

7)文化差异。在多民族聚居区,教学活动不仅要引入目标语言的文化,还需要考虑到不同民族学生的文化差异,给予所有文化以尊重。由于教学是一种学习活动,本质是学而不是教;而且教师活动是围绕学生的学习活动而展开的,因此在关注教与学双边活动时,更要关注学生的活动。

三、对言语交互作用的观察

言语交互作用是指教师与学生如何相互交流,谁在讲话,讲的是些什么,提出的问题和作出的答案是什么,课堂上实际使用的语词及语言表达怎样;非言语行为,包括教师与学生的动作、姿态、面部表情等;课堂活动,指课堂上开展的各式各样的活动有哪些,活动的目的是什么。

1)课堂使用的语言。可以观察 :a)教师提问用的语言;b)更正学生错误时使用的语言;c)教师对学生正确回答进行评价反馈的语言。d)用法或词义不明确的语言。

2)教学技巧与策略。教学策略是指教学活动的顺序安排和师生间连接的实质性交流,指为实现预期效果所采用的一系列有用的教学行为。而技巧是指具体的行为、程序和活动。在实践中,教学技巧和策略很多,观察者不可能逐一进行观察和记录。这里根据普遍性教学策略和英语教学的特点,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开展观察:a)课堂组织。课堂组织是成功完成教学任务的一个主要因素。没有教师的有效组织,任何活动都不会起到应有的效果。观察中涉及到教师的角色定位、课堂活动的控制、交互模式的选择、授课时的声音调控、教师在课堂中的体态及体位、语言材料的展现介质等;b)教师提问。提问是教学中最常见且非常有效的交互活动。在课堂观察中,应注意问题的种类、目的、回答过程的控制、问题类型与目的之间的联系等;c)对回答的回应。教师的提问可能会得到与预期不同的回答。这时教师就需要采用巧妙的协调手法,在接受答案并使教学顺利进行的同时,又能鼓励学生毫无顾虑地表达出他们的真实想法。这期间应该观察学生的回答是否被接受、教师对回答的评价是否具有积极意义、教师做出评价的类型、学生对评价的感受等;d)课堂指令。课堂指令是指在教学诸环节间,教师所使用的命令性语言。课堂指令运用得得当与否,是决定课堂教学是否能够流畅、有效进行的重要因素。观察者应分析指令的有效性和准确性、发出指令时的声音质量、表情、语气和动作等;e)纠错。课堂上学生出现语言错误是难以避免的。教师必须根据课程类型和教学目的,对错误进行分析和判断,区别对待必须纠正的和可以被忽略或待以后处理的错误。观察者应该注意教师是否对错误区分对待,其他学生对错误的反应,教师是否提供学生自纠的机会,教师纠错时的语言、表情、态度和时机。

四、对教师课堂管理的观察

课堂管理包括:课堂常规情况、教师和学生干部的管理方式等;教学辅助手段的使用;课堂上教师最重要的任务是创造有利于学习的环境。课堂组织的有效与否直接影响教学活动 2 的开展。课堂组织最基本的技巧表现在掌握处理问题的技巧、正确选择处理问题的方法和高效地付诸行动。

根据外语课堂的特点,课堂观察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1)课堂交互模式。

课堂教学中可以采用多种交互模式,比如全班集体活动、一对一的同伴活动、小组活动和个人活动。在课堂中,主要通过观察学生的参与程度、积极性、交互效果、学生所承受的心理压力等,来判断教师所设计的交互活动能否合理、有效地达到教学目的。

2)一对一和小组活动。

教师引导下的一对一的同伴活动和小组活动,可以有效地根据学生实际水平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在实际操作中,应观察教师在活动前的组织(发出指令、制定组长、分组),活动中的监控(监控、语言交流、教师声音和身体站位),活动后积极的评价(发出结束指令、重新召回学生的注意力、评价)三个环节。

3)教学角色。

课堂教学常常分为讲解、练习和产出三个环节,而教师的参与程度也会依次逐渐减少。在观察中,应注意教师在不同环节所扮演的角色是否恰当,占用时间是否合理,角色转换是否流畅。

4)时间与节奏控制。

对时间和节奏的控制,不仅意味着在设计时间内完成一堂课的教学计划,更重要地是把握每一个教学环节使用的时间,使整堂课以均匀的速度和节奏有序地进行。如果在预定的时间内不能完成某项活动,教师应该视情况做出决断,让其继续或停止,并对随后的活动时间和内容进行调整。

5)课堂中权力的协调 当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取代传统的教师为中心的模式已成为一种趋势。观察者可以通过统计每个教学环节是由教师还是学生抉择的,以便了解教师对课堂中权力的平衡能力。这种权力可以表现在教学的诸多环节,可以是指令、选择、判断,也可能是行为。具体地说,可以套用这样一个提问:是谁选择或干这些的?诸如:教学目的、活动内容、座位安排、分组或配对、提问、回答问题、重复、拼读生词、话题、检查或布置作业等每个教学环节。

五、对学生认知水平的观察

认知水平指在课堂上教师和学生整体的思维水平;要着重观察学生理解知识的能力,语言表达是否连贯流畅,回答问题的速度和准确性,独立分析问题的能力,能否跟上教师的思路,完成作业是否有困难等。

六、对师生情感交流的观察

情感水平指教师与学生在课堂上的情感关系、相互间的情感融洽程度等。学习氛围。轻松、舒适、有趣和投入的学习环境对于提高学习效率无疑有着积极的作用。在课堂观察中,发现任何有助于或影响学生学习的细节,诸如:教室的布置、座位的安放、教师的举止与微笑、学生的轻松程度、双方的情感投入等等。

第三篇:观测点综述

生师比观测点综述

正文均用四号仿宋GB2312字体,行间距为固定值22磅。近几年,我校认真分析高层次人才的心理需求及其流动特点,着重为高层次人才提供良好的发展空间,使各类人才能够把充分实现自我价值与发展学校的事业有机统一起来,大力营造有利于人才引进的环境氛围,建立高层次人才快速进入的,绿色通道。学校对相关人才引进政策进行了修订,在改善教师的工作条件和住房、津贴等待遇方面实施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吸引了一批高层次人才。

一、生师比现状

(一)学校现有专任教师数为645人,外聘教师数162人,折合教师总数726人,全日制普通本、专科(高职)学生数、夜大(业余)学生数、函授生数等在校生折合总数为15003.2人,生师比为20.67:1,教师数量基本满足人才培养及教育教学的需要。

(二)各专业的教师数量基本满足本专业教学需要。大部分本科专业在教师数量、专业负责人、主干课程教师、主讲教师等方面,基本能满足本专业教学需要。

(三)合理控制授课班级规模。学校注意控制授课班级规模,大学英语、体育、艺术等课程采取小班授课。2013~2014学年,全校课程总门次数为3156门次。其中,30人以下及以下课程门次数561,占17.78%;31~60人课程门次数1770,占56.08%;61~90人课程门次数310,占9.82%;90人以上课程门次数515,占16.32%。重视教学辅导,通过多种形式、多种渠道开展对学生学习的辅导,做到课上、课下的专门辅导与随机辅导相结合。

二、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虽然全校生师比基本达到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要求,但专兼职教师总数仅726人,其中专任教师仅645人,师资队伍总体数量相对偏小,不同学科之间生师比差别较大。另外,高级职称人数偏少、队伍整体学术水平不高、高层次拔尖人才力量薄弱。

(二)原因分析 1.办学规模扩大与教师编制数之间存在矛盾。随着我校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招生人数的连年增加,我校生师比的矛盾十分突出,虽好于22:1的限制标准,但距18:1的合格标准尚有一定差距。目前每年招生稳定在5000人规模,到2015年全日制在校学生将稳定在15000-16000人的规模,成教招收的学生和外国留学生尚有一定数量,生师比的压力将逐渐加大,特别是新办专业生师比压力更大。

2.新建院校人才引进比较困难。学校的发展历史较短,办本科时间不长,办学经费紧张,地方学术气氛不浓,整个蚌埠地区人员津贴绩效工资部分与大中城市、发达地区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等等,这些原因致使学校引进人才特别是工科类高层在人才比较困难,也正是这些原因导致部分人才流失。

三、对策与措施

(一)加强领导,进一步落实师资队伍建设规划。继续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将人才工作作为学校的一项重点工作,要定期研究和部署人才队伍建设工作,实行一把手负责制,加强对人才工作的统一领导,把人才工作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加强对人才工作统筹规划,进一步落实学校“十二五”师资队伍建设规划,积极探索人才引进新思路和新办法,建立人才工作目标责任制,并努力贯彻实施。

(二)改善生师比,控制并稳定授课班级规模。要努力争取增加人员编制数,同时适当增加人事代理教师数量,将生师比稳定在符合我校实际情况的合理比值,从而为学校以自然班授课为主、控制授课班级规模奠定基础。四、一级标题

(一)二级标题 1.三级标题(1)四级标题

①材料组万岁材料组万岁材料组万岁材料组万岁材料组万岁材料组万岁材料组万岁材料组万岁。

2014年10月

第四篇:课堂观察材料(本站推荐)

“基于课堂观察的校本研修的具体策略研究”子课题开题报告

(一)本子课题与主课题的关系

学校是真正发生教育或进行教育的地方,是教育改革的基点。开展与新课程相适应的校本研修,是当前我国学校发展和教师成长的现实要求与紧迫任务,也是深化教学研究改革的方向和重点。教师教学方式与学生学习方式能否发生根本性的转变,是决定本次新课改成功的关键。通过课堂观察这个平台,深入掌握教学实际情况,根据新课程理念和评价标准,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善和教师专业发展。本子课题借助课堂观察,从校本研修层面帮助教师积极有效地开展教学研究活动,提高课程实施和教学实践的质量,同时实现教师的专业成长。因此,本子课题从教师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三个方面,力图探索出基于课堂观察的校本研修的具体策略。

(二)课题的核心概念及其界定 课堂观察

课堂观察,顾名思义,就是通过观察对课堂的运行状况进行记录、分析和研究,并在此基础上谋求学生课堂学习的改善、促进教师发展的专业活动。作为专业活动的观察与一般的观察活动相比。它要求观察者带着明确的目的,凭借自身感官及有关辅助工具(观察表、录音录像设备),直接(或间接)从课堂上收集资料,并依据资料做相应的分析、研究。它是教师日常专业生活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是教师专业学习的重要内容。校本研修

校本研修是以学校为研究基地,以教师为研究主体,以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遇到真实问题为研究对象的研究。它既是学校的研究制度,也是教师的一种研究方式。校本研修既是实践新课程的需要,也是新课程顺利开展的制度保障,更是教师专业化和构筑学习型学校的有效途径。

基于课堂观察的校本研修策略研究

在学习专业理论、借鉴既有成果的基础上,从农村完中的课堂教学现状出发,运用特定的观察程序和观察记录工具,收集、分析课堂教学信息,对课堂教学进行评判和建议,进而反思自己的教育理念和教学行为,感悟和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技艺,从而探索出以课堂观察为载体的校本研修的有效策略,努力提炼并形成一种充满实践张力的学校教研文化。

(三)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现状与研究的价值 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现状

1.国内外专家非常关注课堂观察这一话题。课堂观察作为一种研究课堂的方法,源于西方的科学主义思潮,发展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1960年,美国课堂研究专家弗兰德斯(N.A.Flanders)提出并经他自己不断修正的研究成果“互动分类系统”,记录课堂中的师生语言互动,分析、改进教学行为,则标志着现代意义的课堂观察的开始。随着科学研究方法尤其是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的不断完善,编码表、项目清单等科学、量化研究工具的引入,录音机、录像机等媒体技术的发展,丰富了课堂观察手段与技术,使课堂观察更具可操作性。柳夕浪先生是国内较早关注课堂观察问题的专家之一,所著《课堂教学临床指导》有关章节介绍了一些课堂观察的方法和技术。傅道春所著《教学行为的原理与技术》有较少篇幅论及教师观察自己课堂的技术。陈瑶所著《课堂观察指导》是国内第一本系统介绍课堂观察研究的理论专著。书中大量介绍了国内外(主要是国外)有关课堂观察的方法技术,并专列章节论及“教师从事课堂观察研究”。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上海市教科院运用课堂观察技术对教师课堂教学进行现场观察、录像带分析等,用以改进教师的课堂教学。这是国内首次运用课堂观察技术服务于教师课堂教学、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实践。近几年,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的崔允漷教授所著《课堂观察:走向专业的听评课》在教育界引起了不小的波澜,人们重新审视沿用已久的传统听、评课手段和量化工具。

从这一领域的文献研究来看,国内外比较一致的做法是:一是人们探索、追求着质性研究与量性研究的融合,两种取向的相互结合、相互补充已经成为课堂观察发展的主流趋势;二是国外课堂观察的研究成果可以有效地指导广大教师的课堂教学,帮助教师分析、改进教学行为,具有科学性、先进性。

2.校本研修的实践研究已在国内生根开花。上世纪初,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认为,教师是实践性的职业。上世纪80年代,美国学者舍恩提出教师是“反思性实践者”的重要理念。我国古典书籍中的“相观而善之谓摩”,“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等语句,都为校本研修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持。著名教育家顾泠沅指出,校本研修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有力途径。校本研修是指在校长领导下,以学校教育教学实践为基础,以本校教师为培训对象,紧密结合本校教育教学工作,充分利用校内外培训资源,为实现本校办学目标服务的在职教师培训活动。从国内校本研修的实践成果来看,研修主题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比较综合的校本研修主题,表现形式为以课堂教学为载体,集体备课、上课、听课、评课、再备课等,它的价值取向是多元的;一类是在课改的背景下,以本校学生、教师的实际情况为基础,确定校本研修主题,这种研修课题比较单一的。这两种研修主题都与课堂教学密切相关。研究价值

综上所述,国内外在这一领域所取得的成果,虽然形成了课堂观察的理论与实践经验,形成了校本研修的一些有效策略,但针对农村高中的特点形成的校本研修策略研究的成果还不多见,而将课堂观察与校本研修结合起来的研究更是很少。身处农村高中的教学一线的教师如何进行课堂观察?如何运用课堂观察技术分析和改进自身的教学行为,从而增强校本研修的实效?本课题《基于课堂观察的农村高中校本研修策略研究》的价值主要有以下两方面:

1.对校本研修领域的研究有实践价值

在目前的许多学校的教研活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在于:一是课堂观察方法的运用一直以来受到充分重视,课堂观察方法、技术没有真真进入课堂;二是将课堂观察与校本研修割裂开来,没有形成基于课堂的校本研修策略,从而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本课题研究,比以往的研究更整合、更系统、有发展。既重视课堂观察,又努力探索校本研修的策略,希望通过课堂观察进一步丰富校本研修的方式和内容,实现农村高中课堂教学的有效变革,提高校本研修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2.对我校自身发展有价值

(1)开展本课题研究有基础。在课堂研究方面,我校建立了“学科指导与督导研修共同体”,它由各学科蹲点行政人员、教研组长、教学骨干及外聘校外专家组成,通过指导备课、随堂听课等形式定期开展活动。活动主要内容有:研究教材与教法、开展听课与评课活动、构建课堂教学模式、构建学科指导与督导机制等。教师围绕课堂教学这一重点研修环节,开展自我反思和专业对话,探究具体的课程、教学、学习、管理上的问题,为教师的校本研修提供了有效的平台。

(2)能促进我校校本研修策略的进一步提炼。作为一所农村高中,我校青年教师占很高的比例,他们对提高自身专业素养,尤其是提高自身的课堂教学能力的要求强烈,参与校本研修的热情较高,但基于课堂的校本研修没有真正从教师自身需求出发的不多,研究课堂教学时重视的是如何上课,却往往忽视了如何观察课堂。即使是课堂观察,也往往面面俱到,评课也是“全堂点评”,“胡子眉毛一把抓”,结果是“拣了芝麻丢了西瓜”,导致观察者“哄评”现象,这些瓶颈成为我们农村高中许多一线教师们的“科研焦虑”,亟待我们去研究。本课题研究,希望能提升教师对课堂观察在农村高中校本研修中的理解与认识,在前期研究经验的基础上,提供了一个鲜活的实践案例,明确提炼出我校基于课堂观察的校本研修的有效策略,推动学校研修文化的发展。

(四)研究的目标、内容(或子课题设计)与重点 研究目标

1.通过理论学习,进一步提升教师对课堂观察在农村高中校本研修中的理解与认识; 2.通过研究,提炼出基于课堂观察的校本研修的有效策略; 3.通过研究,形成校本化的研修主题,推动学校文化发展。研究内容

基于课堂观察的校本研修的具体策略研究

在课堂观察、分析诊断的基础上,研究学校层面的校本研修的改进策略、行为跟进策略等。找到有针对性的校本研修的主题,形成有效的校本研修策略。本课题预设了几方面的研修主题,如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家引领、建立课堂观察资源平台等,当然,在具体的研究中会作出调整、发展。研究重点

基于课堂观察的校本研修的具体策略研究。具体围绕课堂观察的理念、课堂观察的框架、课堂观察的程序等方面开展具体策略的研究。

(五)研究的思路、过程与方法 研究思路

本课题研究主要采用“行动研究法”:通过文献研究,了解课堂观察和校本研修方面的已有研究成果——通过课堂观察,寻找教学中的问题,形成研修主题——通过开展校本研修实践活动,积极探索有效的校本研修策略——通过总结与提炼,形成有效的校本研修的运行机制,从而总结与提炼出具有学校特色的校本研修运行机制。研究过程

计划用两年半时间,于2011年5月~2013年12月完成 1.第一阶段(2011年5月至2011年8月)(1)调研课堂教学活动现状,制定好开题报告。(2)了解国内关于课堂观察的发展情况,印发关于课堂观察方面的相关理论资料。(3)研讨、制定和修改《基于课堂观察的农村高中校本研修策略研究》课题方案。2.第二阶段(2011年9月至2012年12月)(1)全面开展课题研究工作,注重集体研讨。(2)定期组织课题组成员就研究过程中出现的相关问题进行研讨,并进行相应的实践研究。(3)课题组成员根据本阶段的研究情况认真进行总结,积极进行论文撰写。(4)认真进行总结反思。积累材料,准备迎接课题的中期评估工作。3.第三阶段(2013年1月至2013年10月)(1)深入开展课题研究工作,突出研究重点,完善研究成果。(2)开展课题组现场观摩活动,交流基于课堂观察的实施策略。(3)形成一批新的研究论文、研究心得。(4)重视课题研究初步成果的推广工作。加强课题研究的后期管理,为课题结题作好准备。4.第四阶段(2013年11月至2013年12月)(1)进行课题研究的后测并形成分析报告。(2)整理、汇总课题研究材料,形成案例集、教学设计集、论文集。(3)召开结题研讨会、撰写结题报告。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查阅各种文献资料,学习和研究关于课堂观察的理论,并把这些理论作为课题研究的基础。

2.课堂观察法。应用课堂观察技术,观察、分析成功课堂与本校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和管理行为。

3.案例研究法。一是进行课堂观察研究,二是进行基于课堂观察的策略研究。

(六)主要观点与可能的创新之处 主要观点

1.课堂是提升教育质量的根本所在。课堂观察是带着问题有针对性的听课,通过对自己和同事的课堂观察,不断反思教学行为背后潜藏的观念,检视日常教学习惯,不断促进自身的专业发展,提升学校教育质量。

2.通过课堂观察可以实现教学的有效变革。在农村高中的校本研修中,没有课堂观察任务的听评课活动常常收效甚微。基于课堂观察的校本研修,可以实现教学的有效变革:同组观察者(即教师和学生)面对复杂的课堂教学中的问题,通过对话、讨论等交流方式,开展多样化的合作研究,共同理清课堂教学思路,及时纠正教学行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3.以课堂观察为载体可以提高校本研修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本课题既重视课堂观察,重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同时努力探索校本研修的策略,与以往的研究相比,更整合、更系统、有发展,更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创新之处

1.可以进一步丰富校本研修的方式和内容。2.努力形成农村高中校本化的研修模式。3.提供了一个鲜活的实践案例。

4、有助于学校合作文化的形成。

第五篇:课堂观察

课堂观察的意义

课堂观察(classroom observing)是教师获得实践知识的重要来源,也是教师用以搜集学生资料、分析教学方法的有效性、了解教学与学习行为的基本途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强调教师对自己教学行为的分析与反思„„,使教师从多种渠道获得信息,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课堂观察的概念

课堂观察是研究者带着明确的目的,凭借自身感官及有关辅助工具(观察表、录音录像设备,直接(或间接)从课堂上收集资料,并依据资料做相应研究。

课堂观察研究随笔

一、课堂观察与听课

以往的听课,带着学习和了解的想法去看看别人是怎样上课的,没有倾向性,没有很具体的目标取向,只是很全面地记录整个教学过程,给予一个综合性的评价。有时也有一定的目的,或赏识他的问题设计,或赏识他的朗读指导,或赏识他的组织教学等等。有时也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的需要,去了解别人是如何解决相同的问题的。

而课堂观察必须有一定的目的,有一定的思想,在全面观察课堂教学的基础上有所侧重。还要有一定的观察方法,将收取的信息进行分析评价和综合处理,以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和能力。

二、课堂观察的目的与属性

为什么要进行课堂观察?它可以是一种教学研究的前提,为课题研究提供素材;可以是一个手段,是课题研究过程中的一个环节;也可以是一个活动,人人参与进来。它还可以具备以上各种特点。课堂观察可以借助一个活动,来提升自己的能力,以课例诶载体来研究一个课题。通过观察,产生问题,产生案例,产生需要探究的东西。提出问题后,再去课堂观察,再获取,再发现,再研究,如此良性循环。

课堂观察的内容

■自我观察(一边讲课一边观察):

观察对象主要是学生的行为,包括学生的学习行为、人际间互动情况,对教师授课的反映等,以及有关学生穿著、仪容、携带的物品、课桌上下摆放的东西等非学习性行为表现。■观察他人(听课):

包括教材运用、讲解能力、提问技巧、教学沟通、多媒体运用、学生行为管理、教学准备、组织、评价,也包括教师的课堂观察能力、学生的非学习性行为、教室内外的情境等

课堂研究的问题

教师课堂研究的问题往往是教师教育教学实践中的问题。它们并不一定能吸收较大的研究课题的注意,但对于教师改进教学实践来说就显得很重要,比如说在课堂中有如下的问题可以研究:

教师和学生在课题哪个上做些什么?他们如何度过课堂的时间? 课堂中发生了哪种互动,谁跟谁说话,说些什么?

教师如何管理班级,课堂的规则是什么,他们如何管理学习材料,时间、空间、学生行为以及他们自己的教学策略?

学生学什么,他们从事什么学习任务,投入的程度和成功的程度如何? 从学生的观点来看,一个学校日或一节课是什么样的,个人或小组在学校教育之外还有什么相关的学习活动?

对学习能力超常的学生以及学习困难的学生有什么特别的措施? 相同的主题是怎样教给不同年龄的团体?

当教育政策发生变化时,课堂中有什么反应,比如新的课程、新的作息时间表、新的教材或新的评价体系?

课堂决策是如何进行的?由教师?有由学生?还是由双方进行协商? 当学生搅乱可谈个或者表现出反社会的倾向时,教师会采取社么措施? 我可以怎样提高我的教学?

课程有没有连贯性和一致性?从学生的观点来看是不是脱节而不连贯的? 在同一学校或部门的教师有相似的还是不同的时间、信念、期待、报酬和惩罚、习俗,这些学生能否理解?

教师和学生感知同样的事件是相似的还是不同的方式? 当一个学生不理解某事时,会出现怎样的情况? 教师如何给学生解释一个新的主题? 学生的工作在课题那个中如何被监测和评价?

学生怎样在小组中工作,他们从事哪种任务,谁来决定,他们是否相互协作? 学科知识的地位如何,他们可能获得什么知识、技能态度和行为,如果教师不知道某一特殊题材的细节时情形会是怎样? 教师如何进行他们的课堂决策?

课堂中像这类值得探究的问题很多。很多问题可以作专门的研究,也可以成为某一研究的焦点,可以作为偶然性的研究,也可作为日常长期的研究。

我国也有学者认为课堂观察可以从8个视觉出发,即:内容设计、教学表述、进度安排、资源运用、激发动机、师生湖动、自主学习、鼓励创新。

课堂观察的范围与重点

主要包括对学生课堂中认知能力、学习态度及注意力状况、情绪表现和人际交往等方面的观察。

1.观察学生的认知能力。在这方面要着重观察了解学生理解知识的能力,语言表达是否连贯流畅,回答问题的速度和准确性,独立分析问题的能力,能否跟上教师的思路,完成作业是否有困难,等等。

2.观察学生的学习态度。在这方面,可以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中举手发言的次数、学习的速度、作业完成情况以及听课的专注程度等来判断学生的学习态度是否积极,注意力是否集中,这些信息对教师控制课堂是十分有用的。3.观察学生的情绪表现和人际交往。这方面着重观察学生在回答问题或到黑板练习时是否胆怯、恐惧,对学习活动是否焦虑或不耐烦,与同学能否融洽相处,有无挑衅或攻击性行为,有无退缩、冷漠的行为表现等。

通过以上几方面的重点观察,教师就可以大致对教学的难易程度、教学速度是否适当作出判断,同时对学生的课堂行为表现作到心中有数。据此来调整教学活动,采取管理措施,一定会取得好的效果。

下载课堂观察观测点的设定(精选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课堂观察观测点的设定(精选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课堂观察

    《课堂观察——走向专业的听评课》心得体会 为使我校教师不断更新教育理念,增强业务能力,我校非常荣幸地请到了松山区教研室的姚伟艳老师给我们做了一次精彩的报告,通过聆听讲......

    课堂观察

    课堂观察:走向专业的听评课(摘要) 华东师范大学 崔允漷 一、当前听评课主要存在哪些问题? 1.无合作的任务:有任务,没合作 几乎所有学校都在给老师布置听课任务,据我所知,最多的是每......

    课堂观察文档

    推荐理由:孟丽凤同志,女,现年50岁,1997年毕业于德州教育学院中文系,小学高级教师,现就职于糜镇中学。担任糜镇中学教研室主任,工会主席、政教处主任,并兼任小学数学教研组组长,还担任......

    2011课堂年度观察

    课改之问 ——2011课堂教学改革年度观察 □ 本报记者 褚清源 爱尔兰剧作家萧伯纳说过,“我生下来是很聪明的,教育把我给毁了”。如今,这样的教育依然在重演。那些被冠之以“坏......

    《课堂观察

    《课堂观察——顿悟的艺术》读后感 第一眼看到《课堂观察——顿悟的艺术》这本书后给我的感觉是应该是理论性比较强的书,但是通过很长的一段时间的阅读后发现这书并没有想象......

    课堂观察

    关于课堂观察的分析 一、课堂观察的产生与发展: 1950年美国社会心理学家贝尔思提出了“互动过程分析理论”,他开发了类人际互动行为编码作为课堂观察研究框架,自此开始了系统的......

    课堂观察

    课堂观察,相当于传统意义上的听课或课堂教学评价。所不同的是,课堂观察更多的着眼于教师的专业发展,通过观察手段发现教师、学生和课堂文化的表现特征。它不满足于听完成课作出......

    课堂观察5篇

    如何看待高效课堂 ——课堂观察 课堂观察就是通过观察对课堂的运行状况进行记录、分析和研究,并在此基础上谋求学生课堂学习的改善、促进教师发展的专业活动。它要求观察者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