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包容?——写给为青春期焦虑的家长们

时间:2019-05-13 00:22:3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如何包容?——写给为青春期焦虑的家长们》,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如何包容?——写给为青春期焦虑的家长们》。

第一篇:如何包容?——写给为青春期焦虑的家长们

如何包容?——写给为青春期焦虑的家长们

文/杨庆(儿童心理咨询师)

题记:对于正在发育的孩子来说,有一种难以言喻的、无法名状的东西在爆发。青春期是一场漫长的战争。它既是孩子对父母的、也是自己对自己的战争。在这个有些残酷的战争中,关键之处在于双方都要努力“耐受”、“活下来”。

给青少年做咨询被公认为是一件难事。有时甚至没有办法说服他们出现,即使出现,接下来也将是一场恶战。电影《心灵捕手》里的天才少年威尔,他对付心理咨询师的招数就很多,或逃避、或欺骗,或一言不发、或恶语相向,结果至少五个资深心理咨询师落荒而逃。

不免自问,要是换做我,会怎样?

直到遇到徐遥,我的第一位青少年来访者,问题才有了答案。

刚见面,徐遥妈妈拿出他的成绩单:数学28分,英语45分,语文47分。又给我一张22分的历史试卷。

“你烦不烦啊,吵得像只鸡。”妈妈说完了,徐遥扔出两句话,不在乎又不耐烦。看到妈妈眼圈红了,徐遥解释,“不是我想骂你,是你逼我没办法。”爸爸低头不语,妈妈落泪:“我们常常觉得这个孩子恨我们!”

徐遥上初二,功课不好,迷恋上网,还常常辱骂父母,对待母亲尤其粗鲁。比如,妈妈流泪,徐遥说:“流个屁眼泪。”妈妈说愿意以死换回他的良知,徐遥说:“死一百次也没有用。”妈妈对我说,她宁愿有个残疾的孩子,就算一直养着他,也比现在管不住好。爸爸对我说,他管不了,也不想管,至于孩子他妈,那是在瞎管。

结束的时候,我问徐遥:“下次你会来吗?”他果然回答:“我来干什么?我又没病。”我说:“我会在这里等你。”他瞪着父母:“这次是你们骗我来的。”我说:“下一次来或不来,由你自己决定。”他谁也不看,站起来就走了。

接下来那次,我以为他不会来,可他和妈妈一起来了。不过,他在咨询开始之前神秘失踪了。结束时,出人意料地,他却等在门口。

我领教了,青少年果然不好对付。

不过,我看过《心灵捕手》,心里有数。电影里,所有那些被激怒的咨询师,都在帮助威尔巩固一个根深蒂固的信念:“我坏,没有人会喜欢我。你看,果然,你们都不要我了。”

我不要上这个当。

以后数次,只有爸爸妈妈来,徐遥不来。每一次,我都请爸爸妈妈替我转告:“我在这里等你,你决定来或不来。”

家庭地图在叙述中渐渐展开。这个家,夫妻之间感情淡漠,妈妈自徐遥出生起,就把自己全部交给了儿子。从此,父亲和母子渐行渐远,母子间却越缠越紧。徐遥从小孩长成少年,他开始日益不满妈妈的控制,言行十分反叛,妈妈因此越逼越紧,无奈之下,徐遥只好用自毁来逼迫妈妈放手。

一次,徐遥要去网吧,妈妈不允许,两人在门口僵持数小时。妈妈痛哭,徐遥说:“你自己累自己,关我屁事。”说完回房间,哭、打滚、拿棍子打自己,大喊:“我没有能力自杀,我可以把自己弄残废!你老是管着我,你要逼死我!”妈妈心痛让步,只见他飞快地擦干眼泪,出门上网去了。妈妈说,从初一开始,这孩子的手段越来越毒,根本管不住,所以才来找心理咨询师。

英国伟大的儿童精神分析学家温尼科特,在他的名著《游戏与现实》中,有一篇专门讨论青少年成长的文章,他说:“一个孩子是踏过成人的尸体而成年的。”他这样解释,如果成长意味着代替父母的位置,那么青春期就包含了“谋杀”的幻想,当然,这是指在无意识层面。

听起来有些骇人听闻,但它并不玄妙,而是事实。精神分析理论是以对婴儿的观察、对梦的解析为基础建构起来的,它揭示的是人所无法意识到的那部分心理活动,因此被称为深度心理学。从鼻祖弗洛依德之后的整个世纪以来,这一套观念和术语已在西方国家落地生根,这期间出现的数位儿童精神分析大师,比如英国的温尼科特、法国的多尔多,还有日本的河合隼雄,他们通过专为父母而作的文章、书籍、广播和演讲,向全体国民普及有关儿童养育的精神分析常识。每念及此,倍感敬意,他们是现代意义上的公共知识分子,是家庭和儿童的智慧老人和守护神。

相较而言,温尼科特使用的是高度提炼的语言,文雅而深奥,河合隼雄的文字就有日文的特点,平易好懂。他们的文字可被看做互为注解。

和温尼科特之语同义,河合隼雄这样说:“在青春期之前还都是不折不扣的孩子。可到了青春期,就掺入了„性‟这样一个因素,就意味着在自己体内慢慢滋生出生育下一代的能力,是一个慢慢走向成人的过程。大人解释起来,也就这么简单,可对于正在发育的孩子本人来说,真是一种难以言喻的、无法名状的东西在爆发。它既有神圣的一面,又有种说不出的“肮脏”的一面。两面的东西一起扑来,在孩子的体内翻涌,不可掌握,而且能量大得不可言喻。因为是一个从孩子蜕变成大人的过程,所以不得不背负着„死和再生‟的沉重课题。”

我这样理解:青春期是一场漫长的战争。它既是青少年对父母的、也是自己对自己的战争。只有杀死过去的父母和过去的孩子,才会迎来新青年和新家庭的诞生。青春期是一个转变的时机。它既是青少年的、也是父母的成长课题,必须学习放弃旧的模式,才能进入新的生命的循环。在这个有些残酷的战争中,关键之处在于,双方都要努力“耐受”、“活下来”。

拿徐遥的家庭来说,虽说每天就像生活在地狱里,但从正面的角度来看,何尝不可将儿子的反叛理解为秀肌肉、展现成长的力量?即使给予了这样的宽容和理解,父母的难题还在,到底于青少年的“四百击”之下该如何反应?

河合隼雄在德国的儿童文学名著《是谁杀了你》(又是“杀”)里面,发现了一位这样的家长典范。书中的父亲年轻时立志做艺术家,经过艰苦的努力,最终觉得自己的才能不够,只好放弃。随后,他转做电器销售的工作,勤勤恳恳地养活妻儿。孩子进入了青春期,偶然看到父亲年轻时的作品,在餐桌上对父亲说:“我要是有那样的才能,才不会成天抱着一堆破烂电器满街转悠!”

父亲回答:“也许我并不是你理想中的父亲。理想中的父亲怎么会是这样的呢?但是,我不允许你伤害我。我不敢对自己说的话,你却满不在乎地说出来,这是不对的。如果你想知道,那么我告诉你,我和自己斗争了很久,经过了深思熟虑。有一天我清楚地领悟到我的才能及其局限。我的才能究竟有没有让我的家人挨饿的价值呢?经过考虑,我承认没有,所以才以认真的态度去赚我的面包。而现在,我只想安静地吃我的面包。”

河合隼雄赞叹,父亲的回答真是帅!话说至此,一点也没有输给孩子!

所以,只要有成长中的孩子出来挑战,就要有成年人出来面对挑战。没有彼此间的战争,青少年永远不会成熟。

但是,正面冲突的背后,是父母对青少年的理解、宽容和爱。就像这位父亲所示范的:自尊、自卫,但是没有丝毫敌意;宽容、接纳,对自己、对生命,体现出一种力量。

回来看徐遥的家庭。徐遥的妈妈在独自奋战,她和儿子彼此伤害;徐遥的爸爸远离战场,他和儿子互不相干。前者是因为自己的需要,过多纠缠和控制;后者也是出于自己的需要,过于疏离和冷淡。

从徐遥的成长着想,他不仅仅需要父母是击不破的沙袋,承受攻击并且始终存在;他更需要父母是明亮的镜子,得到观照和反映,可以听到父母告诉他:他在做什么、他不被允许做什么,他为何这样做,他可以怎样做,更重要的是让他明白,即使这样,他依然被接受、被信任,依然被爱。

只有在“没有敌意的对抗”和“充满力量的包容”之下,双方才能活下来。

因此,徐遥的爸爸,需要学习对抗和具有力量,他必须在场,面对儿子;徐遥的妈妈,需要学习包容和不带恶意,她必须看到儿子有良知、有爱的那一面,并且反映给他。

妈妈告诉我,有一天早晨,徐遥在房间里大喊妈妈,妈妈进去后看到儿子坐在床上大哭,说梦到妈妈的灵魂,他一直在追妈妈的灵魂,但是怎么也追不到。妈妈拥抱了儿子,那一刻,她感到了儿子对她的爱和内疚。但是,当妈妈在咨询室对我说起这件事时,徐遥无论如何不肯承认,他说:“你在做梦吧。”

青少年就是这样。一方面他们无情攻击成人,另一方面,他们也要承受内心罪恶感的折磨,毕竟,他们是在企图“弑君”。罪恶感是指向自己的,这就是青少年自杀率较高的原因。父母的责任是,不要无情地引发和利用青少年的罪恶感,不要让它达到太高的值。试想徐遥妈妈说的那些话,“愿意以死换回儿子的良知”、“宁愿养育一个残疾的孩子”,会在徐遥心里唤起怎样的感受,导致多大的危险!

所以,父母既要做结实的沙袋,耐受攻击,并且保护青少年,让他们看到,彼此之间永远不会割断的关系和永远不会改变的情感。父母还要做一面绝不扭曲的镜子,青少年在其中,可以照见自己的恶,也能照见自己的善——一方面,正是这种善,使父母永远信任、永不放弃;另一方面,青少年也不必为自己的恶负责,因为他们还没有办法负责。成熟是后来发生的事情,成年人要学会等待时间带来的改变。

试着按照那位父亲的句型造句:“也许你并不是我理想中的儿子。理想中的儿子怎么会是这个样子呢?但是,我不允许自己伤害你。你都不敢对自己说出的话,我却满不在乎地说出来,这是不对的。”

我期待有一天,徐遥的母亲会对儿子说出这样的话来,只需在心里就行。

五 回到咨询室的现实:母亲依然焦虑、父亲依然遥远,徐遥呢,大多时候都不肯来。这个家庭的转变,没有那么容易;心理咨询,绝不是把书上的道理念给他们听那么简单。我该怎么办?

我可以做的是——关注、倾听、进入这个家庭;反映、分析、理解每个成员;接纳、等待转变的出现。在这段艰难的咨询过程中、在我和他们努力建立的关系中,最重要的一点是,我必须耐受、存活下来,有时做沙袋、有时当镜子,供他们使用,就像青少年在成长的时候,使用他们的父母一样。

所以,我选择不做落跑的咨询师,温尼科特把这称为“绝不退位”,然后,各种可能才会出现。

第二篇:写给无比焦虑的父母们

写给无比焦虑的父母们

英国《金融时报》中文网专栏作家 何帆

我们这一代做父母的,个个都无比焦虑。夏天到了,更容易着急上火。孩子该上幼儿园的,找不到幼儿园。“幼升小”、“小升初”的规则变来变去,越变越怪异。“中考”之后,孩子就进入了上学期间最黑暗的一段时光,他们开始准备高考,家长也要陪着提心吊胆。好不容易考上了大学,中国的大学又怎么样呢?北大、清华、复旦,这算是中国最好的大学了吧。碰巧我都去过,要问这些学校究竟怎么样?嘿嘿,这么说吧,他们的楼都盖得很壮。

我这篇文章不是要批判中国的教育制度。我是要写给和我一样的父母们。为什么我们会这么焦虑呢?一个原因,是因为我们相信了很多流行的谬误,自己把自己搞得太紧张、太累。

流行的观点认为,好孩子是教育出来的。意思是说,如果你的孩子不如别人家的孩子,那肯定是你们当父母的过错,谁让你们不重视教育,不懂得正确的教育方法呢。从另一个角度去领会,这种观点还意味着,只要你用心去教,你的孩子一定能成为你想让他或她成为的那个样子。你想让孩子上哈佛?赶紧买本《哈佛女孩》,你想让你的孩子成科学家?赶紧把他们送到奥数班。快,快,要不就来不及了,别让孩子输在起跑线!

一个人的成长是由什么决定的?简单地讲,一是先天的遗传,二是后天的环境,缺一不可。但是,流行的观点似乎认为,后天的环境是唯一重要的。教育的意义因此被无限夸大。这一观点的隐含假设是,孩子出生之后,就是一张“白板”,一张白纸,“好画最美的图画”。著名心理学家平克(Steven Pinker)在《白板》(The Blank Slate)一书中谈到,因为生物学,尤其是进化论曾经被像希特勒这样的一帮狂人们滥用,如今,谈论基因的作用成了一个禁忌,似乎这样就是要鼓吹“命定论”或“种族主义”。认为后天的环境因素是唯一重要的,这明明是一种极端的观点,但却被当做中庸的主流,认为先天的遗传因素也起到一定的作用,这明明是一种中庸的观点,却被当做极端的异见。

可是,你自己是知道的。难道你没有在一旁看着孩子玩耍,心中不禁惊叹:他或她多么地像我啊,一颦一笑,举手投足,仿佛都能让你看到自己的影子。看到孩子受了委屈,或是傻傻地不知所措,你的心中一阵怜惜,因为你知道,如果换成是年少的你,你会和他或她一模一样。基因的力量是如此强大,以至于生物学家道金斯曾经写过一本极有争议的书《自私的基因》。道金斯写了那么多的书,甚至专门写过一本跟上帝较劲的书,但到头来还是这一本影响最大—但误解也最多。很多人想当然地认为他要鼓吹“性恶论”,不,他不是说人生来是自私的,他是想告诉我们,我们的很多行为并非出于自已的意愿,而是在服从基因的指令。基因是主人,我们是仆人。

心理学家在过去数十年的大量研究表明,人与人智力或性格上的差异,至少有一半左右,是由基因决定的。如果一对双胞胎,刚出生就被分开,在不同的环境中长大,他们的性格还会非常一样。即使是同在一个屋檐下,亲生孩子和养子之间的差异,几乎和大街上随便抓到的两个人之间的差异一样大。

不过,不是还有50%的环境因素吗?至少有一半的机会,我们能够把握孩子的命运。流行的教育理论告诉我们,有大量的“科学研究”表明,好家长造就好孩子。且慢,第一,这些研究确是发现了家长行为和孩子表现之间的相关性,但相关性不等于因果性,我们怎么能够证明这背后的确有因果关系呢?即便是有因果性,会不会反而是好孩子造就好家长呢?嘴甜的孩子自然得到父母的更多疼爱,不听话的孩子自然会让家长更烦躁着急。孩子的性格不同,家长的反应各异。谁是因,谁是果?第二,这些研究其实仅仅证明了,家长的行为和孩子在家里的表现之间的相关性,家长真的知道孩子在外边究竟怎么样吗?难道这样的例子还少:家里的小霸王,到了学校里反而是个受气包,家里的闷葫芦,到了同学那里却神采飞扬?

环境确实很重要,可惜最重要的不是家庭环境。一位特立独行的心理学家哈里斯(Judith Rich Harris)写过一本书《养成假说》(The Nurture Assumption)。她在这本书中指出,在决定孩子性格的外部环境中,同龄人的社会环境比父母提供的家庭环境重要的多。孩子们知道,听家长的话是没有用的,他们早晚要出来混,混的好不好,不在于家长满意不满意,而在于同龄人接受不接受。一到自己的世界中,孩子们就会自动地找到自己的角色:有人是领导者,有人是追随者,有人是社交明星,有人是宅男宅女。

如果你仔细观察,就会发现,孩子们仿佛是预装了两套操作系统,他们会自动地在两套操作系统之间切换。家长管得严,在家自然听父母的话,但一到了学校,那言行举止就得遵守孩子间的社会规范了。那是孩子们自己的世界:作为家长,你再上心,再有能耐,也钻不进去,帮不了孩子。你所能够做到的,无非是为孩子创造一个适宜的环境,让他或她能够找到和自己差不多的孩子,不会感到紧张,不会受到歧视。“如鱼饮水,冷暖自知”,什么是适宜的环境,只有孩子自己知道。在一个人人都是“牛孩儿”的环境里,你的孩子如果不够聪明上进,他会处处遭白眼。在一个全部都是乡下孩子的环境里,如果只有你的孩子是城里来的,他同样会被人嘲笑。

哈里斯谈到,如果把如今流行的育儿理论放在广阔的历史背景下,就能看出它们有多么荒诞。在传统社会中,家长对孩子的最大职责是把他们养大,吃饱穿暖,但怎么教育他们,那不是父母的责任。非洲部落有一句谚语:“培养孩子需要一个村庄”。孩子们和孩子们玩耍,孩子们到别人家串门,这些社交的经验,对他们的成长才是最重要的。贾杰德·戴蒙德(Jared Diamond)在他的新书《昨日的世界》(The World Until Yesterday)中也谈到,现代社会在哪些地方需要向传统社会学习。如果说在公共卫生、防范传染病等方面现代社会要更加先进,那么在教育孩子方面,现代社会可能比传统社会还要更加蒙昧。

于是,我们就成了最焦虑的父母。教育孩子本来是一件赏心悦目的事情,如今则变成了一种沉重的负担。父母几乎要把除了工作之外的所有时间都花在孩子身上,付出了无数的时间、精力和金钱,结果,却看不到一点成就。美国记者塞妮尔(Jennifer Senior)在一本新书中感叹,教育孩子成了一件“有乐无趣”(All joy and no fun)的差事。

那我们该怎么办?难道我们应该对孩子撒手不管吗?当然不是。孩子是你家庭中的一员,他们理当得到你的爱。但是,你爱你的丈夫或妻子的时候,你爱你的父母的时候,可曾想过要“教育”他们,“改造”他们?如果不能“教育”他们,“改造”他们,难道你就会不再爱他们?内心深处,你难道真的想按照自己的一厢情愿,而非孩子的本来性情,来“改造”自己的孩子?如果是这样,那么我们都去支持“基因工程”,以后就像订午餐一样,预订出自己心目中的“完美孩子”,岂非最好?

孩子是上寄宿学校还是走读学校,母亲是专门在家带孩子还是出去工作,孩子是一岁的时候学会说话还是一岁十个月学会说话,到上小学之前会背乘法口诀表还是不会背乘法口诀表,孩子考试考了一回第一,或是考试考了一次不及格,这一切的一切,都不重要。焦虑的父母只能让孩子感到更加紧张。孩子的成长需要时间,你的生活也需要时间。

试试看,能不能把你一颗焦虑的心轻轻地放下,去体会那种只用眼光欣赏,不去动手改造,只提供鼓励和支持,不强加压迫和重负的父母之爱。你没有必要费心跟别人证明自己是一个好的父母,没有人比你更知道,你是爱他们的。血脉中无声地静静流淌的就是你对他们的爱,即使别人看不到,即使孩子没感觉。孩子是在父母家里暂住的客人,总有一天,他们就会离开我们。趁着他们还在,让我们珍惜在一起的时光。你会在睡前给小宝贝讲一个童话故事,那只是因为你想要体会这种互相依偎的美妙时光,跟他或她的大脑发育,一点关系都没有。

【作者注】本文提到的书籍包括:Steven Pinker, The Blank Slate;Richard Dawkins, The Selfish Gene;Judith Rich Harris, The Nurture Assumption;Jared Diamond, The World Until Yesterday;Jennifer Senior, All Joy and No Fun。《自私的基因》、《自由的进化》、《昨日的世界》已经有中译本。

第三篇:写给家长们的一封信

写给家长们的一封信

亲爱的家长:

您好,我是您的朋友陆惠萍。

感谢您花上3分钟的时间读这封信

在写这封信之前我经历了一个非常艰难的选择:

一方面,很多人劝我不要出这套《好父母决定孩子一生》的亲子教育教材,我的同事以及亲友更是竭力反对!

他们的理由非常简单且充分:作为一名专业亲子教育专家,如果一旦将课程精华公之于众的话,又有谁会继续来报名来上课呢,那毕竟需要花13800元的学费!

还有,这对于以往30多期学员来说,是不是也很不公平呢?

毕竟,人家是花了13800元才有机会接触到这些课程的啊!的确,他们的担心很有道理,我很感谢他们深深为我考虑。

但另一个问题是每当我想起那些画面,我的心情总是无法平静:

在第18期的课程上,一个安徽阜阳的父亲说到上小学三年级的女儿一直偷偷往他的喝水杯里放铅笔芯末想要“毒”死他的时候,一个七尺高的汉子在我面前失声痛哭,我想我一辈子也忘不了那情景……

第25期的课程上,一个成都来的8岁孩子,光二年级就转了三回学,最后被学校强行转到特殊教育学校……漂亮要强的妈妈无论如何也接受不了这个现实:小时候人见人夸的聪明宝贝,怎么竟然会变成一个“弱智”?妈妈欲哭无泪,觉得无颜见人------她已经好几年没带孩子回过娘家了……还有一位江苏泰州的姓姚父亲,为了挽救沉迷网络的儿子,辞去了银行的优越工作,每天骑着自行车从网吧找儿子,劝不动就打,打急了儿子也还手,父子俩一度大打出手,连小区保安都惊动了,儿子看他的眼神,连邻居看了都觉心惊肉跳。三年来他跑遍了全市大小每个网吧,甚至还亲手画了一幅泰州市网吧地图,看着那张皱皱巴巴磨破了边的特殊地图,我被深深震撼了,那图上的一笔一划分明是一根根扎在他心头的针啊……可怜天下父母心!这样的真实案例,数不胜数……此外,每天还有很多家长,急切地通过各种方式找到我,诉说他们的烦恼和困惑: 孩子不爱去幼儿园,每天送幼儿园都又哭又闹;

孩子胆小,怕生,不爱跟同学玩,不爱说话,没自信;

孩子学什么东西都是三分钟热度,不能坚持,遇到困难就往回缩;

孩子被爷爷奶奶惯了一身坏毛病,说破了嘴就是不改;

孩子自制力差,光知道玩游戏,不爱学习,一提学习就讨价还价;

孩子总是拖拉疲沓、丢三落四,得要大人跟在屁股后头提醒;

孩子做事情没有计划性,没有目标,没有时间观念,磨磨蹭蹭;

赏识教育过了头,孩子变得虚荣,自尊心极强,只能听表扬和好话,听不得半点批评,容不得说半句不好,受不得一丝挫折;…… ……

到底为什么会变成这样?为什么?

回想一下,几年前,当孩子刚出生时,我们内心是多么喜悦和骄傲啊,可是,为什么仅仅几年之后,心头肉就变成了心头刺,无比开心变成了无尽闹心,无上骄傲变成了无地自容,甚至感觉生不如死!

作为一名从事亲子教育20多年的专家,我想大声告诉各位家长的一个真相和事实就是 : 做父母也需要 “资格证”!

不懂得孩子,就培养不好孩子!

爱孩子是一种本能,连老母鸡都会做!但是如何去爱,却是一门伟大的学问!

我们没有受过任何“职业训练”,完全“无证上岗”,我们理所当然认为凭着满腔爱和热,就可以无师自通地当好父母,于是,许多家庭冲突、人生悲剧就不可避免地发生了…………

同时,作为一名母亲,我以自己的亲身经历,以及从事亲子教育20多年的经验心得,我还要告诉你的是:父母完全可以成为孩子最好的老师!

每个孩子内心都有一扇门,你只要找到进入孩子内心的那把钥匙和通道,奇迹就会发生。还记得我前面提到的那位姓姚的父亲吗?

他怀着绝望在上完我第七期5天4晚的课程后,彻底明白了:

为什么自己不惜牺牲事业,付出满腔的爱,但孩子却毫不领情;

为什么孩子宁愿躲进网吧,也不肯回家……

他开始尝试用训练营上学到的一系列方法和孩子沟通,奇迹真的发生了:沉迷网络3年的孩子渐渐迷途知返,重归家庭和学校,并且奋永争先,后来居上,还以优异的成绩被学校选拔公费赴美留学一年。这一切是他做梦都不敢想的事。

现在,为了帮助更多的家长,姚老师也成为训练营的一名专职老师,他也非常期待与您沟通。通过这个案例,我想说的是:每一个孩子身上都潜藏着优秀的DNA和密码,关键在于父母会不会挖掘和引导!成才一定有方法!

我们绝对完全可以做到:

即便不能给孩子优越的条件,但完全可以塑造他的优秀性格!

即便不能给孩子高贵的出身,但完全可以培养他的良好习惯!

人过40岁后,大家比的就是孩子了,我们完全可以在40岁后以孩子为荣。的确,没有任何一项事业比创造优秀的孩子更伟大!

您的任何成功都不能弥补在孩子教育问题上的失败!

所以,当教育电视台找到我录制这套教材的时候,我想,这是一件功德无量的事情,我决定将自己只在13800元亲子训练营才讲的精华内容跟大家分享,我衷心希望所有的家庭都幸福美满,更多的孩子能够优秀成才!

我们只有一个孩子!我们一辈子只当一次父母!

孩子就是我们生命的全部!我们的一切!

一个孩子成功了,就是100%成功!

一个孩子失败了,就是100%失败!

培养孩子不能靠自己慢慢摸索------孩子等不起!

培养孩子更不能瞎折腾走弯路------孩子误不起!

不要等到孩子已无可救药,才捶胸顿足、后悔不已!

希望那种小时把孩子养成“宠物”,长大逼成“废物”的悲剧不再重演!

这套能够改变很多孩子命运的教材到底多少钱呢?

13800元?那是参加5天亲子训练课程的费用;

3800元?那是我进行一对一心理咨询每小时的费用;

我们衷心希望更多家长能从这套光碟教材中受益,所以,出版社最终决定价为680元!是的,只要680元!并且,为了回馈和感谢这些年来一直支持我,不能亲临现场听课的家长朋友!我还做了一个重大决定:

2013年3月市场价是488元!今日特价仅需398元!

孩子是我们这辈子最大的投资!最重要的事业!

今天,您只需要投资398元,就可以得到价值13800元的课程精华内容!

仅用相当于一顿饭,一瓶酒,一条烟,一件衣服的投资,就可以造就一个优秀的孩子,改变孩子一生!

与其拼死拼活给孩子挣财富,不如把孩子培养成财富!

当然,我更期待您能带着孩子来参加“青少年领袖训练营”,我们面对面交流,让我来帮你解决你的困惑和难题!

第四篇:老师写给家长们感谢信

这是一篇关于感谢信的范文,可以提供大家借鉴!

尊敬的中三班家长朋友们:

大家下午好!

首先我们非常感谢中三班全体家长朋友在我班本次春游活动中的大力支持和配合,使我们的春游活动得以顺利完成。本次春游活动让孩子们具体感受了集体出游的氛围,锻炼了自立、自理等能力,学会了分享和互助,提高了社会交往能力,进一步增进了家长之间、家园之间的沟通、了解以及班级凝聚力,带给我们尤其是孩子们极大的快乐。在此,我们特别感谢本班家长委员会的朋友们——***,感谢你们不辞辛劳实地考察春游线路,感谢你们为我们联系车辆,感谢你们的精心策划、购买物品,感谢你们一路的组织……另外,我们还要特别感谢辛勤摄像、照相并提供照片、音像资料的**等孩子的家长们以及为我们辛勤找寻旗杆的**外婆,请让我们代表中三班全体家长和小朋友们衷心地感谢你们,感谢你们无私的奉献精神,感谢你们的博爱之心,为了孩子们的成长你们辛苦了!

此致

敬礼

第五篇:家长们要检讨自己浅谈青少年青春期逆反

孩子在慢慢长大,而作为家长,我们教育的方式也需要随之改变,务必以必须“引导”为主。

首先需要多听孩子说,与孩子谈话不唠叨、不重复,尽量多倾听,发表意见是简明扼要,多鼓励、表扬孩子,不要抱怨,尤其在孩子面前。还有就是尽量多的去了解孩子的心理需求,尊重孩子的意见。同时引导孩子去思考,比如“怎么改变自己的不利处境”,很多孩子反应“老师针对自己”,尤其这个时候我们一定要帮助孩子学会思考为什么?家长从这样的角度去和孩子沟通,孩子就会觉得家长是真的想帮助自己,真的理解自己,而不单单是把孩子当作学习机器。能够与孩子沟通了,孩子自然不会再„逆反‟。

还有,孩子的性格是从小养成的,我写过一篇,我认为好习惯是形成好的性格的前提,所以家长要注意从小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从孩子小的时候就要学会给孩子讲道理,纠正孩子的不良习惯,不管任何人,坏习惯和没道理的事情孩子都可以拒绝。教会孩子听道理,坚持自己正确观点,做到明是非、辨善恶,知道自己敢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很多家长一直忽视孩子的能力,认为孩子这也不行,那也不行,整天唠叨没完,时间一长,孩子就会厌烦,产生逆反心理。很多孩子不是不知道家长所说的道理,仅仅是担心如果按照家长的意思做了家长就会更加唠叨。这点我们一定要注意。

如果你真的是一位好家长,真的爱你的孩子,那么你就要学会与孩子谈心,尤其是到了青春期,你要了解你的孩子想什么,喜欢什么。平时多与孩子沟通,时刻了解孩子的思想动态,这样才可以避免冲突的发生。还有一点我一定要说,如果你决定要孩子,就一定要自律,如果你做不到成为孩子的榜样,那你最好别要孩子,很多孩子是因为父母没有榜样作用而看不起自己的父母,尤其是进入青春期以后,这个不能单纯的去怪孩子,孩子的荣誉感很强,如果作为家长只能起到一个负面作用,孩子看不起你用我的话说只有两个字„活该‟。话是难听,可这是实话,如果你连自我约束的能力都没有,有什么理由再去抱怨孩子不听话。最典型的一种情况是父母平时在家中不注意自己的行为,对老人不尊重,往往为一些小事与家人发生口角,这会对孩子产生潜移默化的不良影响。我曾经亲耳听过一个孩子对他父亲说:„你对我奶奶不好,你对你妈不好,我凭什么要对你你好‟。

再有一点,一定要学会听取孩子的意见。有些父母一味采用家长制的教育方式,容不得孩子有半点不同意见,这就容易不尊重孩子的人格。孩子虽小,也有自尊心,讽刺、挖苦、辱骂、体罚等会引起孩子的逆反心理。很多家长硬性规定孩子每天的学习实间,而并不是从实际情况出发,这很容易引起孩子的对立情绪。尤其在学习方面,多注意效率而不是耗时间,我再强调一句话:„孩子主动学习与非主动学习的效率是有很大不同的‟。允许孩子自己安排学习实践,如果你认为孩子安排的不好,或者是不合理,可以提出参考意见而不是强制性的管制,这样的结果只能起反作用。我坚持孩子玩得好才能学得好,真正学习好的孩子并不是每天泡在书山题海中。尤其是孩子们升入初中以后,会有自己的社交圈子,有自己的活动。一定要学会接受孩子合理的理由与不同意见,比如周末孩子外出一类的,给孩子空间你和孩子才会有空间。退一步讲,如果孩子在家里一点主权,一点尊严都没有,换了我也会逆反,也不会在家呆着,离家出走是早晚的事。

家长应辩证看待孩子的青春叛逆期,该阶段是孩子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其个性和创造性都恣意升腾,侍机张扬;同时,由于孩子身心发展、所受教育的局限,他们形成的诸多想法并不成熟甚至偏激,这就需要靠外界教育正确引导孩子。但在现实的教育中,一些家长却很容易陷入教育两极分化的误区。

一极就是打击,有的家长面对孩子的叛逆言行,如顶嘴、不听话等,大为恼火,觉得不把孩子的这股“邪劲”压下去,孩子就有可能变坏。于是家长采取了强硬的措施,非打即骂。渐渐地,孩子表面上恢复到以前那个言听计从的“乖孩子”,实际上,已关上心灵深处那扇与父母交流的大门。等到了一定年龄爆发出来,其后果是不可想象的,到那时候谁也帮不了您,所以不要觉得自己是家长就可以为所欲为,任何一件事,都要注重一下孩子的感受,你尊重孩子,孩子自然会尊重你。我说的尊重是指人格上的而非溺爱,这点请大家一定要分清楚。

另外一极放任自流。生活中,一些家长面对难教的孩子失去信心,开始对孩子放任自流,我一直认为这是最不负责人的一种做法。此时,无论孩子的言行、想法怎样,家长都不再过问、指导。久而久之,孩子受到不良影响,行为发生偏差,这些孩子是最容易受到诱惑走上邪路的,待家长懊悔时,才发现已耽误了孩子的一生。

最后总结一下,孩子进入青春叛逆期后,格外渴望得到外界的认可和尊重。建议家长们面对叛逆期的孩子尽量少说“你应该”、“你必须”、“你懂什么,内心深处认为自己已是大人的孩子是不会接受这种命令的口吻的。所以家里有青少年孩子的家长们一定要注意在家里的言辞方式。青春期的孩子渴望拥有自己的空间,所以,家长不要自作主张,将孩子的时间按自己的意愿排得满满的,要将时间交由孩子自己去安排,对安排的不合理处,家长再以商量的口吻提出建议,最忌讳的是全盘否定孩子计划安排。孩子大了,家中的一些大事,如搬家、买房之类的,不妨同孩子商量一下,考虑一下孩子的感受,征求孩子的意见,有着民主氛围的家庭,孩子一般能主动向父母靠近。

最后强调一点,一定要注意孩子的隐私,孩子在进入初中后,一些家长发现,以前经常跟自己说心里话的孩子变得不太爱搭理自己了,孩子开始有了自己上锁的日记本、私人信件。还有QQ聊天记录等等,千万不要以为自己比孩子聪明去试图偷偷的了解孩子,你可以征求孩子的意见,问他自己是否可以看一下他的东西,如果孩子允许就看,孩子不允许千万不要偷看,也不要强迫,尤其是不要偷窥孩子隐私,如果你真的这么做了,倘若有一天被孩子发现,你会发现你在孩子心理的地位是零。

很多专业上的东西我不是很懂,所以只能边学习先写这些东西,更多的从理念上去讲解,希望可以对家长们有所帮助,以上所有观点只是起到一个抛砖引玉的作用,欢迎广大家长朋友参与交流。

下载如何包容?——写给为青春期焦虑的家长们word格式文档
下载如何包容?——写给为青春期焦虑的家长们.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写给2010级孩子和家长们的一封信

    写给2010级孩子和家长们的一封信 亲爱的2010级的孩子和家长们: 你们好! 当我开始写这封信的时候,不知道从何开头。我在想是否有必要公开这封信。但我思前想后,觉得不写这封信,......

    老师写给我们全体家长们感谢信

    老师写给我们全体家长们感谢信 尊敬的家长朋友们: 大家下午好! 首先我们非常感谢全体家长朋友在我班本次春游活动中的大力支持和配合,使我们的春游活动得以顺利完成。本次春游......

    写给中、高考考生的家长们

    没有意外 就是成功 ——写给中、高考考生的家长们一、 考试前学生最担心的是什么? 考生考试前最多的担心是“怕考试发挥失常”。许多学生在过去大大小小的考试中都偶尔出现过......

    老师写给我们全体家长们感谢信

    尊敬的家长朋友们:大家下午好!首先我们非常感谢全体家长朋友在我班本次春游活动中的大力支持和配合,使我们的春游活动得以顺利完成。本次春游活动让孩子们具体感受了集体出游......

    老师写给我们全体家长们感谢信

    老师写给我们全体家长们感谢信 老师写给我们全体家长们感谢信1 尊敬的中三班家长朋友们:6月里答辩前的那几天是最难熬的。短短的几天要翻译完一万八千字的论文,还得做幻灯片,写......

    董进宇博士:写给无比焦虑的父母们5则范文

    本文来源于董进宇博士官网 www.xiexiebang.com 董进宇博士 写给无比焦虑的父母们! 我们这一代做父母的,个个都无比焦虑。夏天到了,更容易着急上火。孩子该上幼儿园的,找不到幼......

    班主任写给全体家长们的感谢信(含5篇)

    班主任写给全体家长们的感谢信 尊敬的学生家长朋友们: 大家下午好! 首先我们非常感谢中三班全体家长朋友在我班本次春游活动中的大力支持和配合,使我们的春游活动得以顺利完成......

    老师写给我们全体家长们的感谢信

    老师写给我们全体家长们的感谢信 老师写给我们全体家长们的感谢信 尊敬的中三班家长朋友们: 大家下午好! 首先我们非常感谢中三班全体家长朋友在我班本次春游活动中的大力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