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进宇博士:写给无比焦虑的父母们5则范文

时间:2019-05-15 08:50:3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董进宇博士:写给无比焦虑的父母们》,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董进宇博士:写给无比焦虑的父母们》。

第一篇:董进宇博士:写给无比焦虑的父母们

本文来源于董进宇博士官网 www.xiexiebang.com

董进宇博士

写给无比焦虑的父母们!

我们这一代做父母的,个个都无比焦虑。夏天到了,更容易着急上火。孩子该上幼儿园的,找不到幼儿园。“幼升小”、“小升初”的规则变来变去,越变越怪异。“中考”之后,孩子就进入了上学期间最黑暗的一段时光,他们开始准备高考,家长也要陪着提心吊胆。好不容易考上了大学,中国的大学又怎么样呢?北大、清华、复旦,这算是中国最好的大学了吧。碰巧我都去过,要问这些学校究竟怎么样?嘿嘿,这么说吧,他们的楼都盖得很壮。

我这篇文章不是要批判中国的教育制度。我是要写给和我一样的父母们。为什么我们会这么焦虑呢?一个原因,是因为我们相信了很多流行的谬误,自己把自己搞得太紧张、太累。

流行的观点认为,好孩子是教育出来的。意思是说,如果你的孩子不如别人家的孩子,那肯定是你们当父母的过错,谁让你们不重视教育,不懂得正确的教育方法呢。从另一个角度去领会,这种观点还意味着,只要你用心去教,你的孩子一定能成为你想让他或她成为的那个样子。你想让孩子上哈佛?赶紧买本《哈佛女孩》,你想让你的孩子成科学家?赶紧把他们送到奥数班。快,快,要不就来不及了,别让孩子输在起跑线!

一个人的成长是由什么决定的?简单地讲,一是先天的遗传,二是后天的环境,缺一不可。但是,流行的观点似乎认为,后天的环境是唯一重要的。教育的意义因此被无限夸大。这一观点的隐含假设是,孩子出生之后,就是一张“白板”,一张白纸,“好画最美的图画”。著名心理学家平克在《白板》一书中谈到,因为生物学,尤其是进化论曾经被像希特勒这样的一帮狂人们滥用,如今,谈论基因的作用成了一个禁忌,似乎这样就是要鼓吹“命定论”或“种族主义”。认为后天的环境因素是唯一重要的,这明明是一种极端的观点,但却被当做中庸的主流,认为先天的遗传因素也起到一定的作用,这明明是一种中庸的观点,却被当做极端的异见。

可是,你自己是知道的。难道你没有在一旁看着孩子玩耍,心中不禁惊叹:他或她多么地像我啊,一颦一笑,举手投足,仿佛都能让你看到自己的影子。看到孩子受了委屈,或是傻傻地不知所措,你的心中一阵怜惜,因为你知道,如果换成是年少的你,你会和他或她一模一样。基因的力量是如此强大,以至于生物学家道金斯曾经写过一本极有争议的书《自私的基因》。道金斯写了那么多的书,甚至专门写过一本跟上帝较劲的书,但到头来还是这一本影响最大—但误解也最多。很多人想当然地认为他要鼓吹“性恶论”,不,他不是说人生来是自私的,他是想告诉我们,我们的很多行为并非出于自已的意愿,而是在服从基因的指令。基因是主人,我们是仆人。

心理学家在过去数十年的大量研究表明,人与人智力或性格上的差异,至少本文来源于董进宇博士官网 http://www.xiexiebang.com/ 本文来源于董进宇博士官网 www.xiexiebang.com

董进宇博士

有一半左右,是由基因决定的。如果一对双胞胎,刚出生就被分开,在不同的环境中长大,他们的性格还会非常一样。即使是同在一个屋檐下,亲生孩子和养子之间的差异,几乎和大街上随便抓到的两个人之间的差异一样大。

不过,不是还有50%的环境因素吗?至少有一半的机会,我们能够把握孩子的命运。流行的教育理论告诉我们,有大量的“科学研究”表明,好家长造就好孩子。且慢,第一,这些研究确是发现了家长行为和孩子表现之间的相关性,但相关性不等于因果性,我们怎么能够证明这背后的确有因果关系呢?即便是有因果性,会不会反而是好孩子造就好家长呢?嘴甜的孩子自然得到父母的更多疼爱,不听话的孩子自然会让家长更烦躁着急。孩子的性格不同,家长的反应各异。谁是因,谁是果?第二,这些研究其实仅仅证明了,家长的行为和孩子在家里的表现之间的相关性,家长真的知道孩子在外边究竟怎么样吗?难道这样的例子还少:家里的小霸王,到了学校里反而是个受气包,家里的闷葫芦,到了同学那里却神采飞扬?

环境确实很重要,可惜最重要的不是家庭环境。一位特立独行的心理学家哈里斯写过一本书《养成假说》。她在这本书中指出,在决定孩子性格的外部环境中,同龄人的社会环境比父母提供的家庭环境重要的多。孩子们知道,听家长的话是没有用的,他们早晚要出来混,混的好不好,不在于家长满意不满意,而在于同龄人接受不接受。一到自己的世界中,孩子们就会自动地找到自己的角色:有人是领导者,有人是追随者,有人是社交明星,有人是宅男宅女。

如果你仔细观察,就会发现,孩子们仿佛是预装了两套操作系统,他们会自动地在两套操作系统之间切换。家长管得严,在家自然听父母的话,但一到了学校,那言行举止就得遵守孩子间的社会规范了。那是孩子们自己的世界:作为家长,你再上心,再有能耐,也钻不进去,帮不了孩子。你所能够做到的,无非是为孩子创造一个适宜的环境,让他或她能够找到和自己差不多的孩子,不会感到紧张,不会受到歧视。“如鱼饮水,冷暖自知”,什么是适宜的环境,只有孩子自己知道。在一个人人都是“牛孩儿”的环境里,你的孩子如果不够聪明上进,他会处处遭白眼。在一个全部都是乡下孩子的环境里,如果只有你的孩子是城里来的,他同样会被人嘲笑。

哈里斯谈到,如果把如今流行的育儿理论放在广阔的历史背景下,就能看出它们有多么荒诞。在传统社会中,家长对孩子的最大职责是把他们养大,吃饱穿暖,但怎么教育他们,那不是父母的责任。非洲部落有一句谚语:“培养孩子需要一个村庄”。孩子们和孩子们玩耍,孩子们到别人家串门,这些社交的经验,对他们的成长才是最重要的。贾杰德·戴蒙德在他的新书《昨日的世界》中也谈到,现代社会在哪些地方需要向传统社会学习。如果说在公共卫生、防范传染病等方面现代社会要更加先进,那么在教育孩子方面,现代社会可能比传统社会还要更加蒙昧。

本文来源于董进宇博士官网 http://www.xiexiebang.com/ 本文来源于董进宇博士官网 www.xiexiebang.com

董进宇博士

于是,我们就成了最焦虑的父母。教育孩子本来是一件赏心悦目的事情,如今则变成了一种沉重的负担。父母几乎要把除了工作之外的所有时间都花在孩子身上,付出了无数的时间、精力和金钱,结果,却看不到一点成就。美国记者塞妮尔(在一本新书中感叹,教育孩子成了一件“有乐无趣”的差事。

那我们该怎么办?难道我们应该对孩子撒手不管吗?当然不是。孩子是你家庭中的一员,他们理当得到你的爱。但是,你爱你的丈夫或妻子的时候,你爱你的父母的时候,可曾想过要“教育”他们,“改造”他们?如果不能“教育”他们,“改造”他们,难道你就会不再爱他们?内心深处,你难道真的想按照自己的一厢情愿,而非孩子的本来性情,来“改造”自己的孩子?如果是这样,那么我们都去支持“基因工程”,以后就像订午餐一样,预订出自己心目中的“完美孩子”,岂非最好?

孩子是上寄宿学校还是走读学校,母亲是专门在家带孩子还是出去工作,孩子是一岁的时候学会说话还是一岁十个月学会说话,到上小学之前会背乘法口诀表还是不会背乘法口诀表,孩子考试考了一回第一,或是考试考了一次不及格,这一切的一切,都不重要。焦虑的父母只能让孩子感到更加紧张。孩子的成长需要时间,你的生活也需要时间。

试试看,能不能把你一颗焦虑的心轻轻地放下,去体会那种只用眼光欣赏,不去动手改造,只提供鼓励和支持,不强加压迫和重负的父母之爱。你没有必要费心跟别人证明自己是一个好的父母,没有人比你更知道,你是爱他们的。血脉中无声地静静流淌的就是你对他们的爱,即使别人看不到,即使孩子没感觉。孩子是在父母家里暂住的客人,总有一天,他们就会离开我们。趁着他们还在,让我们珍惜在一起的时光。你会在睡前给小宝贝讲一个童话故事,那只是因为你想要体会这种互相依偎的美妙时光,跟他或她的大脑发育,一点关系都没有。

本文来源于董进宇博士官网 http://www.xiexiebang.com/

本文来源于董进宇博士官网 http://www.xiexiebang.com/

第二篇:写给无比焦虑的父母们

写给无比焦虑的父母们

英国《金融时报》中文网专栏作家 何帆

我们这一代做父母的,个个都无比焦虑。夏天到了,更容易着急上火。孩子该上幼儿园的,找不到幼儿园。“幼升小”、“小升初”的规则变来变去,越变越怪异。“中考”之后,孩子就进入了上学期间最黑暗的一段时光,他们开始准备高考,家长也要陪着提心吊胆。好不容易考上了大学,中国的大学又怎么样呢?北大、清华、复旦,这算是中国最好的大学了吧。碰巧我都去过,要问这些学校究竟怎么样?嘿嘿,这么说吧,他们的楼都盖得很壮。

我这篇文章不是要批判中国的教育制度。我是要写给和我一样的父母们。为什么我们会这么焦虑呢?一个原因,是因为我们相信了很多流行的谬误,自己把自己搞得太紧张、太累。

流行的观点认为,好孩子是教育出来的。意思是说,如果你的孩子不如别人家的孩子,那肯定是你们当父母的过错,谁让你们不重视教育,不懂得正确的教育方法呢。从另一个角度去领会,这种观点还意味着,只要你用心去教,你的孩子一定能成为你想让他或她成为的那个样子。你想让孩子上哈佛?赶紧买本《哈佛女孩》,你想让你的孩子成科学家?赶紧把他们送到奥数班。快,快,要不就来不及了,别让孩子输在起跑线!

一个人的成长是由什么决定的?简单地讲,一是先天的遗传,二是后天的环境,缺一不可。但是,流行的观点似乎认为,后天的环境是唯一重要的。教育的意义因此被无限夸大。这一观点的隐含假设是,孩子出生之后,就是一张“白板”,一张白纸,“好画最美的图画”。著名心理学家平克(Steven Pinker)在《白板》(The Blank Slate)一书中谈到,因为生物学,尤其是进化论曾经被像希特勒这样的一帮狂人们滥用,如今,谈论基因的作用成了一个禁忌,似乎这样就是要鼓吹“命定论”或“种族主义”。认为后天的环境因素是唯一重要的,这明明是一种极端的观点,但却被当做中庸的主流,认为先天的遗传因素也起到一定的作用,这明明是一种中庸的观点,却被当做极端的异见。

可是,你自己是知道的。难道你没有在一旁看着孩子玩耍,心中不禁惊叹:他或她多么地像我啊,一颦一笑,举手投足,仿佛都能让你看到自己的影子。看到孩子受了委屈,或是傻傻地不知所措,你的心中一阵怜惜,因为你知道,如果换成是年少的你,你会和他或她一模一样。基因的力量是如此强大,以至于生物学家道金斯曾经写过一本极有争议的书《自私的基因》。道金斯写了那么多的书,甚至专门写过一本跟上帝较劲的书,但到头来还是这一本影响最大—但误解也最多。很多人想当然地认为他要鼓吹“性恶论”,不,他不是说人生来是自私的,他是想告诉我们,我们的很多行为并非出于自已的意愿,而是在服从基因的指令。基因是主人,我们是仆人。

心理学家在过去数十年的大量研究表明,人与人智力或性格上的差异,至少有一半左右,是由基因决定的。如果一对双胞胎,刚出生就被分开,在不同的环境中长大,他们的性格还会非常一样。即使是同在一个屋檐下,亲生孩子和养子之间的差异,几乎和大街上随便抓到的两个人之间的差异一样大。

不过,不是还有50%的环境因素吗?至少有一半的机会,我们能够把握孩子的命运。流行的教育理论告诉我们,有大量的“科学研究”表明,好家长造就好孩子。且慢,第一,这些研究确是发现了家长行为和孩子表现之间的相关性,但相关性不等于因果性,我们怎么能够证明这背后的确有因果关系呢?即便是有因果性,会不会反而是好孩子造就好家长呢?嘴甜的孩子自然得到父母的更多疼爱,不听话的孩子自然会让家长更烦躁着急。孩子的性格不同,家长的反应各异。谁是因,谁是果?第二,这些研究其实仅仅证明了,家长的行为和孩子在家里的表现之间的相关性,家长真的知道孩子在外边究竟怎么样吗?难道这样的例子还少:家里的小霸王,到了学校里反而是个受气包,家里的闷葫芦,到了同学那里却神采飞扬?

环境确实很重要,可惜最重要的不是家庭环境。一位特立独行的心理学家哈里斯(Judith Rich Harris)写过一本书《养成假说》(The Nurture Assumption)。她在这本书中指出,在决定孩子性格的外部环境中,同龄人的社会环境比父母提供的家庭环境重要的多。孩子们知道,听家长的话是没有用的,他们早晚要出来混,混的好不好,不在于家长满意不满意,而在于同龄人接受不接受。一到自己的世界中,孩子们就会自动地找到自己的角色:有人是领导者,有人是追随者,有人是社交明星,有人是宅男宅女。

如果你仔细观察,就会发现,孩子们仿佛是预装了两套操作系统,他们会自动地在两套操作系统之间切换。家长管得严,在家自然听父母的话,但一到了学校,那言行举止就得遵守孩子间的社会规范了。那是孩子们自己的世界:作为家长,你再上心,再有能耐,也钻不进去,帮不了孩子。你所能够做到的,无非是为孩子创造一个适宜的环境,让他或她能够找到和自己差不多的孩子,不会感到紧张,不会受到歧视。“如鱼饮水,冷暖自知”,什么是适宜的环境,只有孩子自己知道。在一个人人都是“牛孩儿”的环境里,你的孩子如果不够聪明上进,他会处处遭白眼。在一个全部都是乡下孩子的环境里,如果只有你的孩子是城里来的,他同样会被人嘲笑。

哈里斯谈到,如果把如今流行的育儿理论放在广阔的历史背景下,就能看出它们有多么荒诞。在传统社会中,家长对孩子的最大职责是把他们养大,吃饱穿暖,但怎么教育他们,那不是父母的责任。非洲部落有一句谚语:“培养孩子需要一个村庄”。孩子们和孩子们玩耍,孩子们到别人家串门,这些社交的经验,对他们的成长才是最重要的。贾杰德·戴蒙德(Jared Diamond)在他的新书《昨日的世界》(The World Until Yesterday)中也谈到,现代社会在哪些地方需要向传统社会学习。如果说在公共卫生、防范传染病等方面现代社会要更加先进,那么在教育孩子方面,现代社会可能比传统社会还要更加蒙昧。

于是,我们就成了最焦虑的父母。教育孩子本来是一件赏心悦目的事情,如今则变成了一种沉重的负担。父母几乎要把除了工作之外的所有时间都花在孩子身上,付出了无数的时间、精力和金钱,结果,却看不到一点成就。美国记者塞妮尔(Jennifer Senior)在一本新书中感叹,教育孩子成了一件“有乐无趣”(All joy and no fun)的差事。

那我们该怎么办?难道我们应该对孩子撒手不管吗?当然不是。孩子是你家庭中的一员,他们理当得到你的爱。但是,你爱你的丈夫或妻子的时候,你爱你的父母的时候,可曾想过要“教育”他们,“改造”他们?如果不能“教育”他们,“改造”他们,难道你就会不再爱他们?内心深处,你难道真的想按照自己的一厢情愿,而非孩子的本来性情,来“改造”自己的孩子?如果是这样,那么我们都去支持“基因工程”,以后就像订午餐一样,预订出自己心目中的“完美孩子”,岂非最好?

孩子是上寄宿学校还是走读学校,母亲是专门在家带孩子还是出去工作,孩子是一岁的时候学会说话还是一岁十个月学会说话,到上小学之前会背乘法口诀表还是不会背乘法口诀表,孩子考试考了一回第一,或是考试考了一次不及格,这一切的一切,都不重要。焦虑的父母只能让孩子感到更加紧张。孩子的成长需要时间,你的生活也需要时间。

试试看,能不能把你一颗焦虑的心轻轻地放下,去体会那种只用眼光欣赏,不去动手改造,只提供鼓励和支持,不强加压迫和重负的父母之爱。你没有必要费心跟别人证明自己是一个好的父母,没有人比你更知道,你是爱他们的。血脉中无声地静静流淌的就是你对他们的爱,即使别人看不到,即使孩子没感觉。孩子是在父母家里暂住的客人,总有一天,他们就会离开我们。趁着他们还在,让我们珍惜在一起的时光。你会在睡前给小宝贝讲一个童话故事,那只是因为你想要体会这种互相依偎的美妙时光,跟他或她的大脑发育,一点关系都没有。

【作者注】本文提到的书籍包括:Steven Pinker, The Blank Slate;Richard Dawkins, The Selfish Gene;Judith Rich Harris, The Nurture Assumption;Jared Diamond, The World Until Yesterday;Jennifer Senior, All Joy and No Fun。《自私的基因》、《自由的进化》、《昨日的世界》已经有中译本。

第三篇:董进宇博士谈学习方法

董进宇博士关于学习的方法

学习方法的革命

学习的规律是:痛苦使人改变,快乐使人坚持学习规律三步曲:

1、先在学习上找到快乐(学习兴趣,大脑发动起来)

2、产生利益,产生梦想和目标(要去干,激励起来)

3、进入乐此不疲的状态(大科学家。。。不是刻苦的是乐此不疲的)培养学习兴趣的方法:

1、首先从观念层面上改变,学习绝不是痛苦的而是快乐的。学习真正的功夫不是靠毅力,而是靠兴趣。

2、从最简单的地方学起,使自己找到胜任感,学习兴趣的天敌是好高骛远。

3、寻找学习方法,增长能力。

4、主动体会学习的快乐|(肢体YES!)

5、维持足够长的时间形成习惯。

6、自我检测。

注释:这是一个终生学习的时代。如果在学习上找到快乐,那他就进入学习的天堂。学习程度:

1、听懂了(把老师讲话的那个意思听懂了)

2、记住了(如:理科,把公式定理定义的那个符号记住了)

3、学会了(知道原理了,知其然知其所以然)

4、掌握了(知识变成自己的了,可以用这个知识来解决问题了)

学习的程序:

1、专心听课。(学生听课,大部分注意力集中在记录符号上,而不是真知上,再努力也是

个三流学生)例听课:坐舒服,盯着老师的脸,听老师说话的意思是什么。一堂课只记几十个课本上没有,老师讲到的关键词。(不光是记老师讲的话,而是把那个话的意思听懂,这叫专心听课)

表述意思:如果只记录符号只完成了表述意思的„„„7%

口气、语气、声音„„„38%

面部表情,肢体动作„„„55%

2、认真看书。(通过耳朵接受信息的话,它会遗漏掉大量的信息。)老师走了,打开书“从头到尾”,把老师讲的内容看一遍两遍三遍。通过视觉化扫描。把公式、定理、定义符号达到记住了。

3、做例题 不急做作业,把例题再做一遍(把步骤答案盖住,做不出来,打开书对照一下,看人家是怎么解的、这个公式定理定义是怎么使用的)

4、做习题 文科的学习方法:

1、鬼子扫荡(不要在不懂的地方停下来,以一“章”为单位,一篇文章会的不会的,懂的不懂的,从头到尾看一遍,读一遍,不要在不懂的地方停下来)

2、大面积反复,温故而知新(一篇文章读五遍以上,叫温故而知新)

3、充分联想,掌握真知(在那蓝蓝的天上飘着几朵白云,白云下面是一望无际的草原,草原上成群结队的牛羊在吃草,牧羊姑娘在歌唱,小河在„„眼睛看着文字,脑海中要联想“蓝天、白云、绿草、牛羊”把这些景物联想出来这叫读懂了)

4、整体把握,悟透道理 文科是整体的学习方法,理科是分散的学习方法,学文科把一篇文章当做一个整体,整体地读过五遍以上然后把书合上看„„想一想人家作者到底交代了个什么事情,到底问我说明什么一个道理。学文科靠悟性

学理乎靠钻劲 钻那三定(定义.定理.定律),把三定搞透了 英语的学习方法

1、直接学习语言原材料(他咋说你咋说,不拆开,不分开,直接学)(学说话、学文章)

2、以句子为最小单位,模仿整句话(模仿整句话,把名词近换掉,可以衍生出十几句话来,这是绝对不会错)

3、直接模仿(人家咋说你咋说,人家咋写你咋写,不要问为什么。语言的根本规律叫模仿)

4、大声朗读(选50篇优美英文,大声朗读30遍,读完就找到语感了,语感才是真正的语 法)

5、大量阅读(买30本以上的英文小说,看小说是学英文最好的方法,一篇不懂的单词最多查5个,5个关键词)

6、听英文歌,看英文电影(看电影,不看汉字,看三遍)

7、敢于说(很重要)

8、听(把注意力专注在听上,而不是听懂上。听的遍数多了,自然就懂了。)创造巅峰学习状态

1、明确具体的学习目标(提供动力)

2、内心燃烧起要学好的欲望(提供了主动性,内心要学好)

苏霍姆林斯基:“学习是脑力劳动,从事学习的劳动者必须处于主动状态”。做草原上追赶羚羊的狮子,而不做沙漠中的骆驼。主动学习很重要。

3、坚信自己一定能学会(认为自己学习能力是无限的)

4、学习是简单的,只要模仿就够了

特别是语言类的学习,靠的就是模仿。董博士特别举例说明英语的学习就是多模仿,多读、多听、多看。

5、正确使用身体如何才能发挥人的无限潜能?

要做到:A、大脑高度专注(专注20分钟,遇不到难题)B、肌肉高度放松

C、心情愉悦D、内心有强烈的学习欲望E、有坚强的信念

6、保持心情愉悦,宁静,消除情绪的困扰,学习者必须要有情感的激励

7、内心有强烈的学习欲望,有坚强的信念,自尊心、自信心、责任心和主动进取精神。

8、正面的信念

不停地给自己传输“我能行”“我能干”“我能学好”等正面的观念 学习最大的规律:是在学习上找到快乐,进入乐此不疲的状态,这才是真正的快乐的学习。学习五大智慧 第一大智慧叫听清——符号(词汇概念)。

要听清老师到底在说什么。听清是指听符号,比如听清楚老师说的到底是那个词、或者公式定义等。比如,权利和权力、经历和精力、学历和学力、意义和异议等同音不同义,意思有本质的区别。第二大智慧叫理解——意思(知识内涵)。

理解说的是对符号所含意思,也就是真知的理解。大家都知道记录知识的文字是符号,而符号所表示的内容才是真知,比如,表示“学校”的符号很多,因为文字的不同可以有多种写法,但不管怎么写,它所特指的学校意义不会有别,这就是真知。所以学习一定要在听清楚的基础上真正理解含义。

第三个智慧是体会与想象——还原生活。

要想把知识变成自己的,就必须通过体会和想象。什么叫体会?讲人生哲学方面,你把一个东西放在你的生活中,把你的生活和哲学观点联系起来,这叫体会。想象说的是对于没 法体会的事,生活中有很多的事情根本没法体会,比如国王。对此,我们只能通过大脑想象,把作者,讲演者说的事情放到那个特定的背景中充分想象去事情是什么意思。这是学习的第三个层次,学习者达到这个层次才算掌握了真知。联系你过去所学到的知识,跟你的生活经历联系起来,看看你能不能领会,这才具备了学习的第三大智慧。比如说学习靠刻苦,对吗?其实根本不是那么回事,靠刻苦是学不出出来的。学习的真正原因是感到快乐,如果暂时感受不到快乐,那你就想象学成以后的那种快乐,你才有动力坚持学习下去,直到成功。第四个智慧叫实践与观察——验证真伪。

把学到的知识经过自己的体会(无法体会通过想象),再回头去做,去验证真伪,看看是不是这么回事。这就是观察与实践。这个社会上伪知识太多了,大多数人无法透过这个迷障。通过自己的观察和实践才能鉴别有些知识是假的,有些知识是真的。正如邓小平说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对于有些没法去实践的,就只能观察。通过观察也能辨识和验证真伪,当然做到此要看你对以前知识的积累和运用情况了,一句话就是你是否真正进入了真知系统,还是停留在符号层面上。第五个智慧叫反省与总结——创造新知。

剔除伪知识获得真知识,同时可能发现真的知识。这是学习的最高境界。

要把这五个基本步骤,基本智慧,变成你的口头语。学习五大智慧是听清符号、理解真知、体会与想象、实践与观察、反省与总结。你想成为教育学习的专家,在学习的时候,你就依序问五个问题:第一,听清楚没有?第二,理解了没有?第三,你体会是不是这么回事,你想象的是不是这么回事?第四,你去实际做没有,实践与观察了吗?你观察生活中是不是这样的?第五,你反思总结了吗?学任何东西,只要按照这五个步骤,做到基本熟练,把它变成每天学习的日常习惯,实际上是把它烙印到你神经系统中去了。变成一个懂得学习规律的人,才有望成为一个有真知的人。也就是说是一个既具备学习能力又具备真才实学的人。

如何达到注意力集中的状态

注意力集中的问题实际上就是如何才能产生阿尔法波的问题,也就是如何持续不断产生脑啡素的问题。

达到阿尔法波状态的方法在这里介绍两种:一种是腹式呼吸也就是所说的丹田呼吸法,另一种是听催眠音乐的方式。

 腹式呼吸(丹田呼吸)

我们正常无意识状态下的呼吸方式是:吸气时胸部凸起,腹收进,呼气则胸部凹陷,腹轻微凸起。这里介绍的腹式呼吸法是指吸气时让腹部凸起,吐气时腹部回缩的呼吸法。方法为:开始时,细长而均匀地吸气中,此时腹部会充满空气而鼓起,不要停止,继续呼吸,感觉胸部也鼓起了,此时想象新鲜的空气及宇宙能量随着吸气而聚于丹田(肚剂后三寸处)。然后不要急于呼气,停4秒或更长,一般情况下是越深的呼吸停顿的时间就会越长,这种屏息不会让你有憋气的感觉,还会觉得很舒服,接著再细长而缓慢地将气吐出。吐气时意想浊气呼出,真气仍然留在了丹田处。

当意识停止,人体放松,呼吸细而匀长时,这时大脑就进入了阿尔法波状态中。

一般的人大都只用浅呼吸方式(胸式呼吸),因此只使用到1/3的肺,另外2/3的肺都沉积着旧空气。如果运用腹式呼吸法(呼吸意识化)进行呼吸,肺就能够完全被使用。腹式呼吸能够让体内充分取得气的功能,同时也摄取更足够的氧气。如此一来,既可净化血液,更能促进脑细胞活性化。

在做腹式呼吸的初期,我们还要配合放松功,使得身体处于一种轻松的状态中,这样注意力更容易集中。

方法:吸气时,感觉就像乘在向下的电梯上,由于失去重力的压迫,头部向上顶,变得充实了,由于头部上顶,整个颅腔好像空间一下变大了,所以的神经血管都放松了。全身失去重力而完全解脱,从头到颈到上肢、脊椎,下身从大腿到小腿到脚,所有的关节都完全放松了,先从头开始,心里缓缓的默念“头部放松了,放松了,放松了”,接下来是颈椎,也是在心里默念三次放松了,如此从头到脚一一放松,此时人就像在云上,轻轻松松,自由自在,舍弃一切身外之念,此时我与宇宙间相互沟通,相互传递能量与信息,这种状态的维持对于治疗身体的疾病,出现阿尔法波状态都有重要意义。

在全身放松后,随后意守丹田,感觉那里有热感,有气轻轻跳动的感觉,我们练习腹式呼吸的时间越长,丹田里的气感就越强,有的人还能够打通任督二脉,沟通潜意识,发挥出无限的潜能。

注意在我们练习腹式呼吸时要在安静的状态下,尽量不要有声音打扰。每天训练时间十分钟到一个小时均可,我们可以把这种训练方法带到学习生活工作中,读书时、记忆时、走路、休息,总之随时都可以做。

只要我们一开始用腹式呼吸,就会想象我们静坐时的状态,丹田处就开始充实有气感,人就会放松下来,注意力集中起来,这样就形成了一个注意力的条件反射,只要深呼吸,大脑就会达到这种状态,以后不管是面对你害怕的演讲,还是在考试、读书时,都会一念之间达到注意力集中。

 听催眠音乐的方式

以前催眠是一个神密名词,而今天我们通过对潜意识的了解可以如此大范围地应用它,通过听一些例如《超级记忆力催眠》、《催眠的花园》、《全脑共振》等潜意识音乐CD,它合成了阿尔法共振波与很多大自然的声音组成,在记忆与学习时听潜意识音乐注意力就很容易集中,精力旺盛,效果很好,我们可以彻底放松达到阿尔法波的状态,启动我们无限的潜意识能量。

第四篇:董进宇博士演讲记录

董进宇博士演讲记录

人生的体验——跨过人生七道门

我们都要实现事业的宁静、人生的幸福人生要跨过几道门槛。

一、跨过第一道门——实现两种状态的转变

中国有两句老话:

1、胜者王侯败者寇

2、不以成败论英雄

细想这两句话是矛盾的。一句是做事的准则,一句是做人的准则

做事的标准是以结果论英雄的。赚钱看结果,搞销售也要结果,考研究生要看考的结果 但做人没有结果,(如果说有,就是死亡)做人就是个过程。怎样衡量做人的输赢呢? 每个人就活三万多天,做人的标准就是看你过的每一天是不是快快乐乐 这是做人的境界随随便便、平平淡淡

地球上每一个人都是平等的,国王和乞丐、教授和平民 亿万富翁和乞丐人,生而平等

做人,平平淡淡才是真不以成败论英雄要亲切随和平等,不要拿自己的地位和他人比较,人人都是平等的;

做事的最好状态:认认真真 志在必得 严肃认真 退回来回到做人的状态:平平淡淡 到做事的状态:志在必得

两种状态转换最好的:毛泽东——指挥战斗可以七天七夜不睡觉,志在必得。在做人状态呢?写诗词、聊天,谈笑风生。比如跟斯诺聊天时抓虱子,这么伟大的任务当着外国记者的面也不拘小节。

如果无用规则,那就麻烦大了。第一种误用:正好混过来,做事状态,糊了八都,不以成败论英雄:做人,胜者王侯败者寇,我必须压着你。最典型的混世魔王 ——和珅 正好混了两种状态,进入做事状态糊了八嘟,做人状态却是势利小人,不以成败论英雄论英雄,而是以结果论英雄——势利小人一些官员也这样

第二种误用,就是做人做事都用一种单一的规则:胜者王侯败者寇。最极端的人物——希特勒 做事绝对严肃认真,那是个做事的天才!但做事也总是板着个脸,精神崩溃。他太累了。作为一般人来说,每天带着面具,也就太累了。回到家里跟老婆孩子跟朋友也这样,不累吗?

第三种误用,不管做人做事都是不以成败论英雄,这种人在社会上就是游侠。历史上最典型的就是项羽把做人的规则用在了做事的状态了,结果他就失败了。跟谁都稀里糊涂,都不错,——这是混世魔王

做人、做事是俩规则,在办公室,是做事状态,出了办公室,是做人状态。

两种状态处理好,处理好状态的转变,就是潇洒、干练、豁达。其实人生没那么累。比如我,每年都讲三百六十多天,我不累。火车上的聊天,是做人的状态。实现做事状态要严肃认真,不达目的不罢休。做人状态要随和,多说一句少说一句有什么关系呢?

光懂道理是不行的,实践中真正做到不容易。要要保持一定的张力,什么时候做事状态,什么时候是做人的状态,要实现好状态的转变。这是个长期修炼的结果。

Not to the success of the hero

跨好第一道门,做人、做事要分开。

二、跨过第二道门——不要为打翻的牛奶哭泣,每天为过去的事情烦恼 你就失去了今天 你就没有办法去掉恐惧担忧悔恨内疚 被这些所缠绕 这些都是恶魔 你永远逃离不出来

你的时间和精力就没有办法集中到今天该做的事上。生活在昨天、明天,都会失去今天。

要做有价值的事情,必须要守住宁静的心灵

要学会接受事实。什么是事实?就是已经发生的事情。

比如打碎了一个一万美元的花瓶,刚买回来,就打碎了。请注意,凡是已经发生的事情,是不适宜你的主观愿望而存在的。已经打了,你接受他存在,你不接受他也存在,但,大部分人不接受。如果没有接受过训练,很难接受。如果总是拔不出来,你就一直生活在过去,一直生活在灾害发生以前,但,灾害已经发生了,怨天尤人有用吗?“怎么会这样呢?”“我怎么这么倒霉?”

暂时已经发生的事情是不以个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无论你接受不接受。正确的做法是平静地接受事实。平静地接受才能静下来做更有价值的事情

为什么大多数人不能接受事实呢?我曾经做过冷静的思索,发现原因有两个:

一是我们从小接受的教育都是事情总是按照我们期待的样子发生,要随自己的意志发展,要按我们所期待的发生。

接受的另一个教育总爱归责于别人。(孩子跌了,“打他”孩子磕到了桌子上,就打桌子)凡是有点理智的人就知道

不接受事实,失败就会永远困扰着你

在和人的交往上,一旦对方的行为是由你决定的还是对方决定的?他决定的。你预期不到,你怎么把愤怒转到其他人身上呢?是对方错了,还是你的期望错了呢?我们总是归责于别人,这是我们从小的教育决定的。

一般人认为是自己的错误,不是别人的错误,就会接受。当你认为是别人的错时,就很难接受。比如一个人曾经被强暴过,每天晚上做噩梦。安东尼·罗宾说:“那个人只强暴了一次,但你已经把自己强暴过365次了。”人的身躯经过十个月,一切细胞全换了,你已经是一个全新的人了。但,就是不能接受事实,生活在恐惧和痛苦之中,这不是拿自己的生命做赌注吗?如果你是一个冷静的人,一定要平静地接受事实。过去的已经永远过去了,不管你接受不接受,事实就是事实,要学会接受。

已经做错了,要平静地接受。(瓶子已经打碎了,已经)再想办法去补救。

总是懊悔,生活在过去,你就失去了最最重要的东西——现在的时间和精力。

未来的事情有三种:

1、你起决定作用的、你能主控的——要全力以赴。全力以赴还没有达到结果,就只能

接受。

2、和你有一定关系,但你不起决定作用,人家起决定作用——要尽力而为,把结果交

给别人。

3、对于你无法主控,怎么努力也改变的,无法控制的事情——把结果交给上帝,做有

价值的事情。如坐飞机的安全问题,你怎么努力也没有用,只能把结果交给上帝,你思考你的问题,或是看书、下棋,就消掉了恐惧和担忧。

跨过第二道门也需要修炼,一要学会接受事实。内疚恐惧忧虑只能消耗你的精力。二要认清再挣扎也是徒劳无益的。三要守住精神的家园

人最重要的家园是精神的家园,但 这个精神的家园从来不设岗,而是随便让歹徒随便进入,什么担忧、恐惧、愤怒„„随便进入。

中国有句老话:财神跟着喜神走。只有心情愉快,我们要守住精神的家园。、过去属于死神,未来属于上帝,只有今天属于我自己。所以人生最大的智慧,是活在当下!

故事:一个人在悬崖上,拽着一个树枝,下边有个老虎守着,上边有老鼠在啃树根,但他在悬崖边摘草莓吃。(“活在当下”)注意力的焦点不要在过去,也不要在未来。要真正活在当下,才能享受当下的幸福。

三、要跨过第三道门——世事如何全在于你怎么想

世事如何没有任何意义,意义是人赋予它的。如萨达姆死了,对你来说有什么意义呢?对我们来说是茶余饭后的聊天,对于支持他的人痛不欲生,对反对

有没有意义取决于与你的厉害关系,取决于你的价值观,取决于你的思维方式。如汶川地震对东北人有什么关系?我们东北人捐得少,重庆人、唐山人捐的多,一是感觉到震感了,一是经历过地震。对外国人来说,就是茶余饭后的谈资。

总从积极的心态看待事物,就能看到事物积极的一面。总是从消极的方面看待事物,就会看到消极的方面。

我说汶川地震是好事,它救了奥运会,它给我们展示人权的机会,温总理两个小时内到了现场,赢得了全世界的人对中国人刮目相看,扭转了对中国人的看法。

所以一件事是好是坏,就看你怎么看。你所看到的世界就是你所相信的世界。你总是不快乐,总是愤世嫉俗,不是世界出了问题,而是你的思维角度出了问题。

故事:一个老人摆茶摊——“这里的人也一样”

故事:苏东坡与佛印——“心中有佛满眼是佛”

“这个世界是天堂”“这个世界是地狱”——取决于你的价值观

怎么修炼?第一,必须学会真正的利脑思维;第二,要察觉到你的价值观;第三,懂得事物的转化的规律。(塞翁失马)第四,根据你的重新排列你的价值观。很多人不快乐,就是因为你总是跟别人比较。跟比自己强的人比,会越来越自卑;跟比自己差的人比较,会自负。这是恶性的思维方式,这是同年我们受到的教育的导致的。世界上没有两种人是相同的,每个生命都是不一样的。

四、跨过第四道门——地图不是真实的疆域(是人脑思考的结果)就看你的思维能否抵达真实的世界(这是理性平台)

其他动物受本能的趋势去追赶食物。而人类总是会经过一阵思考。

人的大脑有三个基本功能:记录仪、思考器、反应釜。有的人一辈子就使用了记录仪的功能,这只占 大脑的百分之一。这是普通劳工的行为。很少一部分人使用了第二种功能。人类杰出的人三种功能都使用了。

你思考的效能是不是达到了真实的境界

你思维的结果能否抵达真实的境界。“嫦娥一号”上天了,谁真正上去看了?

要跨过第四道门槛,一、,看能否抵达

学会理性思维——标准:有效思维

1、以目的为导向的思维

2、用你思考的结果指导你的行动,能达到你的目的,这就是有效思维

影响有效思维的“四大障碍”——“一元决定论”、“两级思维(要么对、要么错)”、“把想象的东西当事实”“不了解事物的层次性”

故事:两个年轻人去找水(努力一定成功选择比努力更重要没有水咋干咋失败有水咋干咋有理)

无目的思考,凭本能的思考。凡是义气用事的人都是无效思维,无目的的思维,是条件是反射。有效思维应该问问自己:我要干嘛?

有效思维的基本程序:

1、尽可能搜集这件事相关信息;

2、确定自己的思维目的,即我要干嘛;

3、围绕实现目的来展开思考;

4、用你的结论指导你的行动。用结论来验证你的思维的有效性

故事:哈工大的一个博士生请主任吃饭而打了起来

怎么修炼?

1、学会基本逻辑思考(演绎推理、归纳推理)

2、知道基本逻辑规则(如不矛盾率)

3、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4、养成以目的为导向的思维习惯。这样思维的成功率越来越高,成功的可能性越来越高。

五、跨过第五道门——春风不度玉门关

这是人生真爱的艺术。大部分人没有度过去。人生一辈子最需要的——爱 财富 健康 瓦西列夫《情爱论》(人生最经典的著作 保加利亚)

爱是人生最大的问题。什么是真爱?三毛说:“爱不可说,一说就错。”爱是人的一种感情,是一个生命喜欢另一个生命的感情。爱的五个基本界定:

1、爱是平等关系,没有尊重就没有爱。

3、爱是自由,不给自由的叫占有。

3、爱是无条件的,是不需要回报的,有条件的是等价交换,需要回报的叫合同。

4、爱是完整接纳这个人,他的优点不需要你接纳,关键是接纳他的缺点。地球上的人没有一个是完人。

5、爱需要表达。埋在心里的爱不是爱。

(人类感觉某种匮乏状态叫需求,解除了匮乏状态叫满足。能够解决匮乏状态的叫兑现。)人对爱的需求有几种?只有两种:一是施爱的需求,一是被爱的需求。这是两种不同的需求。比如养宠物,抚摸宠物是为了满足施爱的需求。如电视剧《我爱你跟你没关系》。

你嫁给他为他洗衣做饭是吃亏吗?是高尚吗?你没有任何理由觉得吃亏,谁让你这么干了?因为你是为了满足自己的需求。怎样获得爱?一是激发对方的爱,二是引诱,把你自己变得可爱。“勾引男人是女人最大的本事,关键是勾引谁。每个年龄段的女人有每个年龄段的美感,新加坡作家用四种文学作品形容女人:少女像首诗,轻盈靓丽但内涵不深;少妇像散文,有几分懒散,但很有风韵;中年妇女像小说,一肚子花花肠子;老年女人像论文——满脸皱纹,却很深刻。凡是抱怨对方没良心的人是最没良心的人。要把两个需求分开,才能获得

怎样跨过这道门?

一、要培养自己爱的能力。爱不仅是对象问题,更是能力问题。你没有爱的能力会把对方窒息致死。有许多家长打着自己爱的名义,要把孩子折磨死。

二、把爱表达出来,埋在心里的爱不是爱。

三、使爱升华的条件:施爱与被爱的需求,做到爱过无怨无悔;善待自己;善待生命;学会感恩。让你受伤害的不是对方,而是自己。我们太自私了,六、跨过第六道门——人心怎么想,身体就怎么制造(罗马)人心主要是大脑,大脑引发思考,产生思想,思想引发情绪,情绪激活体内的荷尔蒙,荷尔蒙直接对应的是身体状态,这是身体的基本规律。人的健康与否完完全全是想出来的,身体与情绪的状态都有相应的荷尔蒙相对应。人的身体大约能测试出的荷尔蒙有220种(共有2000多种)。人的疾病有百分之七十六的原因是由情绪导致的。(创伤、暴饮暴食、医源病、情绪。)

大部分人是跨不过去的。

一宿不睡觉,一下飞机就激情飞扬地演讲,你的身体怎么支持的?告诉自己我没问题,我能行。人心怎么想,身体就怎么制造

六、跨过第七道门——我是一切的根源

Your thought creat your life.给大家提供七个路标:

1、人际关系——黄金定律(你怎么对待别人,别人怎么对待你)

2、赚钱法则——价值交换(你没有给别人创造价值)

3、成功法则——累积定律(成功是一点点地累积的)

4、机会显现法则——你只看得见你相信的事物(为什么机会给别人了?机会给有准备的人)

5、健康法则——你的信念造成你的健康状况

6、成就法则——因果定律(种下辛勤的汗水才有相应的收成)

7、吸引定律——你的所有的一切是你吸引过来的(为什么总是你倒霉,总是他顺利。要从自我找原因)

七个路标放在一起就是“我是一切的根源”,所有的一切都是你自己造成的。为什么你总是不成功。你的思想创造了你的思维环境。

跨过这七道门,你不用出家念佛也会获得心灵的宁静。

第五篇:学习董进宇博士讲座心得

学习董进宇博士讲座心得

在教师进修学校有幸观看了董进宇博士《造就卓越教师》视频,感触颇深,董进宇博士从自身成长入手,结合大量教育理论提出的亲子教育模型,辅以大量真实可信的例子让听众耳目一新。

董博士剖析了教育的基本规律:孩子的成长需要时间、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理解“过程”的人才是智慧的人,才能教育好孩子。提倡要有足够的耐心等待孩子的成长。每个孩子的天赋差异有限,多种潜能等待开发,博士以实例证明任何的潜能开发必须有三个条件:一是被激活,然后是环境支持,再就是科学的系统训练。具备这三条,挖出了宝藏,潜能得到开发从而成为特质。

下面就我个人在教育孩子方面谈一点自己的体会。

一、自我观念的局限。

所谓的自我观念,通俗的说就是一个人对自己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的综合稳定的评价。例如:一个人的负面自我评价多于正面评价时,他再努力也不会有多少成就。在这里,董博士用了一个比喻和一个实验进行说明。一个比喻是:同样的一煤气罐,打开与不打开阀门,在烧水时用的时间就会不同。所以,如果一个学生在潜意识中觉得自己不行,犹如煤气罐的阀门没有打开,不会在学习时达到最佳状态。一个实验是:最初由一个数学老师尽全力教学,一名心理学家旁听。一段时间过去,这个班的学习成绩还是不好。而这个心理学家经过观察研究发现:原因就是学生的注意力涣散,在他们心底里认为怎么努力也不行。后来的一段时间,改为由心理学家讲课,数学老师旁听,心理学家每天上课的内容是:让学生进入半睡眠状态,进行2个小时的“数学很简单、数学很容易、很有趣、我是一个数学天才”心理暗示。后来,这班学生的成绩有了很快进步。对此,我深有同感,自己的女儿每天和我唠叨,对数学没信心,怕学不好,结果,直到现在,她的数学成绩虽然能够跟的上

大部队,但是,却没能学到她的最佳状态。我想,这就是畏难情绪导致的吧。

二、学习方法不当。

一流的学生一定有一流的学习方法。目前,大多数学生和家长认为,文科学好的方法就是“背”,而理科学好的方法就是“做题”。其实,同样的背和做题每个学生得到的效果不同,原因就是好学生善于思考、分析、总结,而有的学生则是盲目的背和做。如果是孩子的学习方法不当,老师和家长就要有责任引导孩子逐步体会和感悟正确的学习方法。

三、基础知识不牢。

每个学科的知识前后都有一定的连贯性。如果初一时的一个知识点没有砸实,那么很有可能到初二乃至高中时,一涉及到此方面的知识,学生就会感到吃力,课堂上跟着老师学好基础知识,是学好的前提。初二下半年和高一是学生的关键期,往往在这些时候学生成绩下滑很快。

四、缺乏学习兴趣。

目前,很多家长有一个 错误的观念,就是学习要有毅力,要刻苦学习。但是,如果学生没有学习的兴趣,他也就体验不到学习成功的乐趣,而没有真正的学习内驱力,他就不能将自己的学习潜能开发到最大程度。

教育是一门科学、是一门艺术。是科学就有规律可循,违背规律、不按规律实行、随意而行无异于毁坏孩子的生命。董博士提倡成年人要走进孩子,否定“西人把孩子当成成年人的预备队、中人把孩子当成小大人”(鲁迅语)的两种旧观点。他认为:孩子是一个神秘的世界,待开发的宝藏。成年人在自己多年积聚的背景知识前提下,去解读孩子;以成年人的思维方式来推断孩子的思维,自以为很为孩子着想,其实父母、孩子说着同样的语言,同样的话却表达着不同的意思。因此家长解读孩子就要做两种转变:首先从人类的习惯教育转变为科学教育,了解孩子成长的阶段性、规律性,掌握、遵循科学的育子方法;其次从原有的主观态度转变为客观态度。对照董进宇博士先进的教育理念查找了自己在教育孩子方面的不足,主要表现在:

一、培养孩子的自尊心方面有所欠缺的方法和方式不当:如不能很好的尊重孩子,总认为孩子必须听自己的,不能和孩子建立起一种平等的朋友关系,同孩子讲话总是处于一种居高临下的状态,有时对孩子动粗打骂。这些不恰当的方式做法今后决心改正,让孩子同自己平等起来,做孩子的真正的知心朋友。

二、在培养孩子的自信心方面的不足表现为:有时对孩子订的目标太高,有时拿自己的孩子同周围的孩子做比较,有时将孩子不感兴趣的东西强加给他学习。今后决定同孩子多交流,多了解孩子的自身状态和兴趣爱好,帮助孩子制定切实可行的目标,常常表现在这次考试你要考多少分,杜绝拿自己的孩子同周围的孩子做比较,让孩子适当参加感兴趣的特长班,不断增强其自信心。

三、在培养孩子的责任心方面的不足表现为:对孩子过分溺爱,让孩子做的家务劳动太少,对孩子自己应该做的事包办太多。这些不良做法今后将逐步改正,让孩子循序渐进的不断的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如:打扫家里的卫生、洗洗自己的手帕、毛巾、红领巾等。通过自己的深刻反省和不断改正自己的教子方法,我相信一定能将自己的儿子培养成一名对社会有用的人才。儿子的远大理想也一定能够实现。

作为家长、作为教师,我们应具备“移情”能力,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互相理解、理解万岁,在爱心的支配下作为教师通晓人性,走入孩子心灵,了解孩子的喜好、欢乐,更要了解孩子的恐惧、迷茫、孤独、无助,在充分了解孩子的内心感受、情感基础上引领孩子成长。同时在教育过程中坚持:教育无小事,时刻以敬畏的心态对待教育,对待我们所从事的特殊职业。因为我们的言行可能造就孩子一生,也可能毁掉孩子一生。教师拥有神圣的职责。

是的,在我们日常教学中我们很少会思考这些问题,虽然工作中,我们会去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会去关注学生心理上教育,但我们没有坐下来认真思考过,教书育人,教书育人应先将人育好,教书才会事半功倍的。作为教师,让我们以此共勉。

下载董进宇博士:写给无比焦虑的父母们5则范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董进宇博士:写给无比焦虑的父母们5则范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听董进宇博士谈家庭教育

    听董进宇博士谈家庭教育 作者:学思不至 12月7日下午,我校邀请我国著名亲子教育专家、人生激励导师、成功学教育专家,吉林大学法学院教授,被众多的媒体誉为“中国亲子关系第一人......

    董进宇博士自我确认暗示

    董进宇博士自我确认暗示—改变自己 如果您不自信,如果您的孩子不自信,请您注意:要想成为一个自信开朗活波的人,请你每天大声朗读至少一遍,坚持三十天,你会发现,你真的改变了,请你首......

    董进宇博士的亲子关系模型图

    董进宇博士的亲子关系模型图家长究竟要在孩子身上完成什么任务?序 言一百个人有一百种家庭教育的方法,我们的祖先都是在一家一户各自独立的状态下被教育长大的。我们发现很多......

    董进宇博士:怎么做,孩子才会爱学习?

    www.xiexiebang.com 董进宇博士 怎么做,孩子才会爱学习? 有人曾用胡萝卜和兔子来比喻孩子的学习。 伸手把胡萝卜放在兔子面前,兔子不断地往前跑。例如父母对孩子说,“你为什......

    【珍藏】董进宇博士学习方法大全[精选]

    董进宇博士学习方法 孩子学习不好,找到原因才能对症下药,董进宇博士总结的孩子学习不好的八大原因: 1.自我观念的局限 错误的自我观念限制大脑潜能输出,是孩子学习不好最大的原......

    董进宇博士对孩子学习方法的总结

    董进宇博士对孩子学习方法的总结 一、学习兴趣培养 董进宇博士说初中小孩家长应从以下几方面培养孩子的兴趣:A、给小孩传输“学习是快乐的”观点;B、引导孩子从最简单的做起,......

    董进宇博士:家庭教育是最重要的

    www.xiexiebang.com 董进宇博士 董进宇博士家庭教育是最重要的 大量天才儿童的出现让我们逐步坚定了一个信念,即早期教育可以造就天才。正如伟大的学者爱尔维修所说:即使是......

    董进宇讲座观后感

    听董进宇博士讲座心得 2014年运动会期间的校本培训,我有幸观看了来自吉林大学法学院的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博士董进宇博士于《造就卓越教师》的视频感受到这些教育优秀者看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