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校企文化对接式的
校园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工作
-----兼论校企文化对接式“走廊文化”建设对学生职业素养培养
[摘要] 高职学生从课堂学习到各个企业实习,就业,学院为实现与企业的有效对接,塑造“走进来的是大学生,走出去的是职业人”综合职业素养,在校园文化氛围中,通过如“走廊文化”建设等活动进行企业文化渗透,实现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有机对接,在传授知识、技能的同时注重职业素质的培养,不断促使学生树立职业理想,了解企业岗位规范,操作流程,将学生塑造成职业人,为社会培养高素质的职业技能人才。
[关键词] 校园文化建设 校企文化对接 职业素养培养 文化熏陶
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教改革后的重要教育模式,承担着为社会输送具有较高知识文化,合格高级技能和职业素养的人才的重任。近年来高等职业院校正在开展例如“产教结合”、“订单教育”,“校企合作”,“仿真实训”等活动,尝试让高职教育与企业零距离、无逢对接,不断深化对学生的技能培养,教学重心立足技术操作。但随着社会高速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显示了新趋势,即对人才的技能之外企业越来越重视雇员的职业道德。学生实训,实习,就业企业反馈的信息反映出学生职业素质不高的问题,出现学生因不能服从管理等原因被辞退或跳槽的现象,这与重视企业文化的社会氛围不相符。如何将学生塑造成具有业务技能熟练、精通岗位专业知识、爱岗敬业、诚实守信、自我开发等现代职业素质的高技能人才,是摆在学校面前的新课题。笔者认为要解决这一问题,要把职业素养培养放到与课堂教育并重的位置,采取多途径如在教学中进行企业文化的渗透,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着力营造企业文化氛围,实现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有机融合与对接,在传授技能的同时实现知识、技能、素质三者有机结合,不断培养具有良好职业素养的应用型高技能人才。
一、创新高校德育教育观,思政教育应把职业伦理教育纳为重点
高等学校无疑非常重视大学生的政治思想教育,以及人生价值观的引导,通过大量的“两课”,时政,班级活动等开展来引导学生思想价值观的形成。学校始终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社会主义的办学方向,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但,在职业教育领域,职业观是学生对各种职业的基本认识和基本态度,是学生在选择职业时的一种内心尺度,支配着他们的择业心态和择业行为,践行着今后职业生涯的每一步。每个学生因价值观各不相同,其职业观也各不相同,它会随着学生自身状况和校园环境的熏陶影响发生相应的改变。故以学生为本,以建设和谐校园文化为依托,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德育教育活动的同时要摒弃形式主义的东西,把职业教育伦理观纳入到核心位置,让学生在和谐的校园文化熏陶下逐步形成良好的职业观,尝试学习了解良好的职业习惯。正正所谓“修身,修业而后报效社会”,根基扎实,育才才有社会价值,譬如企业的产品,不合格的产品都不应流于流通领域。作为教育,对人的品质教育管理,是根本性的教育行为。
新生在入学之初,对所学专业并不了解,专业选择具有较大盲目性,学校在此时开展的“新生认知实训”职业教育,譬如聘请专业教师、企业人员对各专业内涵,岗位的工作性质、工作环境、职业发展进行系统讲解,并带领学生实地到企业参观访问,多方调查了解,增强学生对专业的认识,提高学生对专业的认同感,更重要的是实际感受企业氛围,以此为契机,在今后的几年学习中,逐步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职业观,并通过校园文化氛围中浓重的企业文化熏陶,引导学生系统形成一定的职业伦理观。
二、校园文化建设搭平台,多种校企文化对接活动促职业素养培育
大学生置身于校园氛围中,校园不能简单的蹲守过去“象牙塔”的魅力身份,应该进行一系列的改变,在氛围里融入企业文化,而且要浓厚,在诸多的高职院校,创建了很多校企文化对接式的文化建设活动。如,对班级进行企业命名,实训室进行工作环境仿真,教室,走廊等场所进行工作信息张贴,橱窗广播进行相关内容宣传。以我院经贸系为例,充分理解校企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进一步开展以校企文化对接式的“走廊文化”建设,即在橱窗,教学课堂之外的走廊等空间,多形式的讲专业知识与岗位技能相结合,细化为文化宣传版面,如国际贸易专业,就在专业建设知识之外,较多的现实了外贸企业岗位上的情景,要求与技能实践过程。
还有,在日常活动中要搭建平台,创造诸多实践活动机会,如职业技能竞赛,团队互动,综合实训,创业设计大赛与入职演习式样的职业招聘活动。这些活动也可以表现为在日常的学习过程中,知识教学间隙穿插组织学生到企业实习、到企业参观、与企业一线人员座谈、往届校友访谈、参加企业招聘会等实践活动,从而让校企文化建设生动开展,进一步提高学生对专业的熟知度,激发他们爱专业、学专业的热情,感知企业的要求。校园开展的创业大赛,鼓励学生进行小发明、小制作,运用所学知识技能把想法变成现实,不断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新精神。参加各项各级技能竞赛、职业生涯规划等各类校园文化活动,实施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再如,经济贸易系国际贸易专业每一届开展的“百元实训”活动,由学校借资,开辟一定场所,让学生租赁开办各色商店摊位,或批发。或零售;进货、销售、管理等各项工作都由学生承担,按照真实企业的环境进行自主经营,为学生搭建创业的平台,让学生在真实的环境中提高创业能力。还有就是建立真实的实训小组,走进企业办公室,尝试动手开展以电子商务为平台的国际贸易活动;在临近毕业时就业指导中心专门就业理念,引导学生科学定位、合理就业。
三、教师首先要以身作则,用企业人的状态暗示学生
高职学校在学生职业培养过程中,要紧紧依靠校园文化这个大环境,加强德育建设,引进优秀企业文化,除了生产实习之外,进行企业化管理干预,例如,在经贸系,进行系列教师培训,培训内容有日资企业高管的综合职业素养介绍,企业员工操守行为讲座“员工十大恶习”,各种工作场所教师职业形象化;还有就是教师进入企业,互动,走访,建立仿真实训室,全真贸易实训,到企业挂职锻炼等,最终把自身修来的企业氛围转化到学生那边,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而教师也必须定期必须到实践基地走访,调研学生们的企业见习,在此实践和各类创新教育活动中增长才干、提高职业教育素质,学校要利用这一特点,在教学管理、教学活动中营造企业管理氛围,用上岗操作证书为底线,教师,也是企业的管理人,设法在实训中按照企业实际生产要求进行现场管理。例如,积极开展校企合作、产教结合的一体化教学,在引进企业产品同时引进企业一线优秀人才作为我们的兼职教师和双师教师,用企业人的管理视角去培训学生,让学生在实习中按照实际工作要求进行实习,逐步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例如外贸跟单教学与实习,较多采用企业的看板管理开展教学活动,使学生熟悉企业实际生产管理流程;将实习产品的检验改为企业的评定标准,提高学生的质量意识、责任意识。通过多层次的产教结合,实现与企业的接轨,学生在企业环境中会受到企业文化的熏陶,培养良好的职业意识,逐步实现与企业的无缝对接,为将来就业迅速适用岗位打下良好基础。
四、总结
物理学家范守善说过一句话,援引其意思如下:一个学校其实是一种氛围,一种文化。一个学生进入学校学到什么当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受到一种熏陶,被浸泡成一种人才。越来越多的用人单位希望高职毕业生具备实一定的知识技能是必要的,但综合职业素养比基础知识技能更重要更突显人才价值。高校在育人时更要育人素养,因此在建设校园文化过程中需重视引进创业教育,构建浓厚的创业、创新文化氛围,浓厚的企业氛围,职业岗位素养要求氛围,注重对学生创新思维的训练和创业能力的培养,形成良好的培育创业者环境,有效提升毕业生就业竞争力。校园文化建设对学校发展所起的作用越来越显著,对形成学校内部凝聚力和外部竟争力所起的作用,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因此,依托先进的职业教育理念,创建成熟的具有独特品质魅力的职业氛围浓厚的校园文化,是一所学校成长进步、永续发展的核心动力。实践证明,建立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可以使学生们能更理智地确立自己的职业伦理观、锻炼健康的身体、掌握丰富的学识和社会需要的专业技能,为毕业时顺利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谭立.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关系探讨[J].中国科技信息,2007,(7):160.[2]肖化移.职业教育应培养全面发展的职业人——人才学视角中的培养目标[J].职教通讯,2006,(9).[3]郑纯,凌辉剑.加强就业文化建设提升就业竞争力[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7,(1):116.[4] 陈文海.推进校企文化融合 构建高职特色学校文化[J].顺德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3).[5]叶鉴铭;周小海.试论“校企共同体”的共同因素及其特征[J].学术交流;2010,(3).[6] 潘玉耕.校企合作中的文化融合问题[J].烟台职业学院学报;2010,(4).[7] 吴扬.试析高职教育的文化冲突[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0,(3).
第二篇:校企对接演讲稿
各位领导大家好:
我是厦门君泰酒店-人力资源部,很高兴今天有幸参加贵校校企对接会 我先介绍一下我们酒店
厦门君泰酒店——一家按高星级标准打造酒店。
酒店坐落于厦门岛东部,交通便捷;鼓浪屿、植物园景区,环岛路风景线,观音山游乐园等游览胜地近在咫尺。
酒店东邻厦门国际会议展览中心、厦门软件园、国际奥网城、马拉松赛道及前埔商业不夜城;西连瑞景商住中心、加州商业广场极大的保障学生的生活所需。酒店依山傍海,碧海蓝天、是学生理想的工作环境。
酒店秉承“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贯彻“事业留人,环境留人,待遇留人,情感留人”的用人方针;制定一系列学生职业发展规划,更好的帮助学生学习进步。
欢迎贵校领导到厦考察指导
特殊福利:
免费提供食宿(独立卫生间、空调、热水器、酒店自建房)
享有正式员工相关福利待遇(过节费、年终奖、绩效奖、防暑降温等)毕业留店晋升(计算实习期店龄、年假等)
第三篇:校企对接讲话稿
校企对接讲话稿
为贯彻、落实我省教育规划纲要精神,深化职业教育办学模式改革,推进教产合作与校企一体办学,建立职业教育与产业对话协作机制,完善学生就业服务体系,提升职业教育服务我市经济与社会发展的能力和水平,今天下午,我们很高兴地在蚌埠职教中心蚌埠技师学院举办该校与我市知名老约翰企业校企对接签约仪式。在此,我代表市教育局对此次签约成功表示热烈地祝贺,对老约翰企业为我市职业教育做出的支持表示衷心地感谢。
“十一五”时期,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正确领导下,我市职业教育得到快速发展,规模持续扩大、结构不断优化、质量稳步提高、效益明显提升,为我市优化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施工业强市战略、促进就业和改善民生作出了重要贡献。“十二五”是我市职业教育的黄金发展期。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加速推进,我市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的高起点建设,社会对于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将更为迫切,职业教育正处在大有可为的发展机遇期。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势在必行。
推进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要创新教产合作、校企对接办学机制。校企对接是促进职业教育发展方式转变、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满足企业技能型人才需求的必然选择,我们要树立“大职业教育”观念,加强与行业企业的联系,大胆探索引企入校、办校进厂、企业办校、校办企业、订单培养、顶岗实习、半工半读、学徒培养等多样化的校企合作模式,大力推进“产业文化进教育,工业文化进校园,企业文化进课堂”,实现校企在技能型人才培养中的深度对接,提高职业教育的市场吻合度、经济贡献率和社会吸引力。要积极探索市级政府统筹发展职业教育模式,有效凝聚各方共识、动员全社会力量、整合各类资源共同发展职业教育,增强职业教育的生机和活力。
蚌埠职教中心把老约翰的企业文化引入课堂,把企业的师傅请进教室,把企业的技术和工艺手把手地毫无保留地传授给我们的学生,我们的学生两年后直接进入老约翰企业顶岗实习、毕业后在老约翰企业就业,这就是一次很成功的校企对接模式,我们希望通过这次对接能够让学校成为企业的智力支撑,让企业成为学校的办学依托,对推动我市职教事业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满足用工需求、促进企业发展壮大、建设职教大市、加速蚌埠的崛起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谢谢!
第四篇:基于校企文化对接的高职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基于校企文化对接的高职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颜莉芝
(株洲职业技术学院,湖南 株洲 412001)
摘 要:以就业为导向的校企文化对接,能够强化高职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底蕴、内涵和氛围,从而实现高职思想政治教育机制创新。本文从背景、特点、路径、模式四个方面,对基于校企文化对接的高职思想政治教育进行了专题探讨。
关 键 词:校企文化 高职思政教育 特点 体系 模式
作者简介:颜莉芝(1962-),女,湖南株洲人,株洲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教授,主要从事高等职业教育研究。
基金项目:本文系国家教师基金“十一五”规划重点课题《基于校企文化对接的高职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课题编号CTF060073)的研究成果。
一、问题的提出
近年来,对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已成为一个热点,逐步由自发走向自觉,有关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成果更是丰富多样并渐成体系。但是,冷静审视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目前的研究现状,真正深入思考、探讨和研究如何立足于高等教育大众化、国际化以及教育需求多样化的大背景、从人文视野研究高校特别是高职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成果则不多,而且大多数研究思想比较狭窄,往往局限于就思想政治教育谈思想政治教育,且缺乏一定的人文基础和文化底蕴,不但理论性不强,而且对实践的指导作用也不大。
实际上,从学理上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建构在人的基础上的以解决人的思想、立场观点问题为核心的一种社会实践。思想政治教育在本质上就是以文化为载体,通过文化的教化、传承、熏染和调控功能去培养积极向上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这个意义上说,大学即文化。文化既是大学之基也是大学之魂。而作为专门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的高职教育,其校园文化必须与企业文化对接和融合,因为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高职思想政治教育也应该“以就业为导向”,以提高高职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因此,从高职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对接入手,通过以就业为导向的校企文化对接,从而强化高职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底蕴、内涵和氛围,实现高职思想政治教育机制创新。
二、基于校企文化对接的高职思想政治教育特点
基于校企文化对接概念的提出是高职院校内涵发展阶段的一种有益尝试,特别是在市场经济快速发展和全球化不断冲击的今天,面对高职学生思想政治状况出现的众多新变化,教育工作者越来越清晰地认识到:只有自觉地把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融合起来,才能更好地强化高职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底蕴、内涵和氛围,从而实现高职思想政治教育机制创新。基于校企文化对接的高职思想政治教育呈现出以下特点:
1、必然性
在世界经济全球化、一体化的背景下,随着改革开放向纵深发展,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完善,政治、经济、文化等进一步融入世界,当今人们的思想意识、价值观、思维方式等等日趋多元化和复杂化。一些优秀企业文化经过多年的积淀和扬弃,已成为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团队协作精神、倡导服务理念、诚信节约、竞争创新等当今国内外优秀企业的核心价值理念,在一定程度上也已经成为公民的道德规范要求,也自然成为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要求。
高职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生产、经营、管理、服务一线需要的高等应用性技能人才。这决定了高职院校毕业生不仅应有过硬的专业技能,还要求毕业生具有主动适应企业文化,进入企业就能立足、生存和发展的综合职业素质。换句话说,作为“准企业人”,高职毕业生对企业文化的认可程度将在一定程度上决定其在企业的上升空间、幸福指数。因此,在高职生基本道德规范教育中就必须渗透一些企业文化的共性,甚至有针对性地施以企业文化的“个性”。只有如此,才能有利于学生尽早接触、认可企业文化,最终尽快适应岗位、融入企业。
2、和合性
在我国传统的思维方式中,特别强调万事万物的普遍联系和相互作用,强调整合性和和谐性。从“天人合一”观演化而来的普遍和谐思想和由此建立起来的“和谐文化”,便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特征。从这个角度看,校企文化对接的高职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正是以教育为“和合”因素,追求大学生思想和谐发展的目标。
在加强高职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通过校企文化的对接,我们发现可以借鉴企业的一些管理优点。比如说要从经验管理向科学管理转变,由硬性管理向柔性管理转变。强调通过教育来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强调以人为中心的管理,强调在管理中充满尊重、理解、沟通、信任等人文精神,营造团结、合作、支持、宽容等和谐气氛,实现创造、奉献的人生价值目标。实践已经并将继续证明,先进的制度文化是推动学校和企业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
3、发展性
周济部长在教育部2008工作会议上指出:“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切实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提高德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按照大中小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确定不同教育阶段的德育目标、内容和方法。将社 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将德育有机融入各学科教育教学中,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引导学生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大力弘扬以 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开放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努力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修养和行为习惯。”而校企文化的对接正是以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为前提并推动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不断向前发展的。
我们在实施校企文化对接的高职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一定要坚持政治文明建设的要求,特别要针对高职学生社会阅历浅,缺乏实践,对外部世界的看法有时还比较幼稚,对西方文化中的糟粕缺乏识别和抵抗能力的特点,坚持用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及时运用企业、学校改革和发展中出现的丰富新鲜的事实,注视时代迸发的精神火花去感召他们,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帮助他们学好功课,争做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具有创新精神的当代新人。
三、基于校企文化对接的高职思政教育路径
近年来,各高职院校积极探索校企文化对接的高职思政教育研究的体系改革,把增强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放在人才培养的重要位置。通过多途径、多层次的实践探索和理论研讨,一般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以就业为导向
由于高职教育的特殊性,高职院校的生源素质、培养目标和规格以及毕业去向与本科院校是有很大不同的,所以二者在学生管理及思想政治教育方面也应该是有区别的。高职院校培养的是面向基层、面向生产、服务和管理第一线职业岗位的实用型、技能型专门人才,必须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与社会零距离的办学理念。所谓“零距离办学”,其中包括实现学生和企业文化零距离“对接”。企业文化包括企业的经营观念、企业精神、价值观念、行为准则、道德规范、企业形象以及全体员工对企业的责任感、荣誉感等。高职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强调学生的养成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更要重视思想道德教育,其中特别是要注重职业道德教育和行为规范教育。
2、以校企文化对接为抓手
有关办学理念的问题各高职院校都有自己的说法,但围绕“为什么办学、办什么学、如何办学”,却都形成了一点共识:即培养高技能、高技术人才,特别是要面向社会、面向企业,以市场的需求作为专业设置的依据、教学改革的目标和人才培养的导向,科学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基础知识扎实,专业技能突出,创业能力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富有求实与创新精神的技术应用型人才。这就要求在开展高职思政教育建设中,必须对校企文化对接有所渗透。在渗透中要与学生专业教育相结合,与素质教育相结合、与就业教育相结合、与校园文化活动相结合、与学生管理相结合、与教育教学改革相结合,致力建设鼓励探索、鼓励创新、允许失败、宽容失败的文化环境,让校企对接意识和理念深入人心。
3、以实践活动为平台
实践证明,仅仅在课堂上以授课的形式对高职学生进行思政教育,是远远不够的。空洞的理论总是不受欢迎。应该结合实际,结合企业文化开展形式多样的实践性教育,这是高职学生德育建设得以朝纵向深化的基础。如利用教师带领学生到企业实习、实训的形式,让学生从中感悟、印证和尝试履行相关岗位职业道德规范,通过职业实践提高对职业道德的认同,培养诚实守信的道德品质和吃苦耐劳的敬业精神;利用假期进行社会实践活动的形式,让学生提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主观能动性,使他们充分认识与分析自己,了解社会需求,培养良好心态;利用举行模拟招聘会、企业老总(校友)现场报告会的形式,以前辈的现身说法激发学生自我感受和感悟的能力,进而提高道德实践能力,等等。
高职思想政治教育应树立“大实践”理念,以了解社会、服务社会为主要内容,以形式多样的活动为载体,引导学生走出校门,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实际,开展教学实践、军政训练、社会调查、生产劳动、志愿服务、公益活动和勤工俭学等。积极探索和建立社会实践与专业学习、服务社会、勤工俭学、择业就业、创新创业相结合的管理机制,将社会实践纳入教育教学总体规划和教学大纲,规定学时和学分,提供必要经费,以增强社会实践活动的效果,培养高职生的劳动观念和职业道德。
四、基于校企文化对接的高职思政教育模式
如何在新形势下,做好高职思想政治工作,加强针对性,提高有效性,一直是各高校积极思考和探索的主题。在职业教育发展的宏观背景下,各院校更应该积极推进,规范运作,不断探索和完善校企文化对接的高职思政教育研究模式。
1、体系化推进
要建立高职学生社会实践保障体系,探索实践育人的长效机制,引导高职走出校门,到基层去,到工农群众中去。高职院校要把社会实践纳入学校教育教学总体规划和教学大纲,规定学时和学分,提供必要经费。积极探索和建立社会实践与专业学习相结合、与服务社会相结合、与勤工助学相结合、与择业就业相结合、与创新创业相结合的管理体制,增强社会实践活动的效果,培养学生的劳动观念和职业道德。
要建立校企共同教育体系,充分调动企业参与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积极性,研究学生思政情况的发展走向和可能出现的问题,建立适合其良性发展的教育管理运行机制。校企密切合作、内外协调推进,不仅有利于增强学校的活力和实力,提高思政教育质量和水平,而且对企业的文化发展,也会起到有力的推动作用。
2、主题化教育
理想化的文化氛围,往往使高职学生以纯理想的态度去对待现实和人生,也可能出现眼高手低的行为倾向。引导高职生走出校门,向社会学习、向实践学习,有助于学生了解国情、社情、民情,把书本知识与社会实际相结合,使高职生延伸了自己的知识视野,增长了能力才干,在企业文化的氛围中成熟和成长。
所以,以培养合格的人才为切入点,坚持以“点面结合、资源共享。相互辐射、打造精品”的工作思路,采取项目化运作方式,精心策划、认真组织,开展多层次、多内容的高职学生校企文化对接主题思政教育活动。如“勤奋学习,全面成才”主题班会、“学风与创业”演讲比赛、“走向岗位,从点滴做起”社会实践活动等,将缩短学生与社会的距离,实现校企文化的有机“联姻”,这是大学生投身改革开放、参与经济建设、经受锻炼、提高自身素质的一种有效途径和方法。
3、基地化实施
教育基地具有开展实践锻炼的功能, 可以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社会发展规律、进一步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 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 增强对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信心。我们可以借鉴这一点,建设校企文化对接基地,为学生提供更为生动、丰富的教育素材, 为提供更多了解企业、接触社会的机会。
建议学校以思政教育和校企合作部门为重点,依托校内实验室、工作室,校外高新技术企业,与政府机构、社会企事业单位合作,建设校企文化对接的高职思政教育和实践基地,着力搭建教育平台。利用现有教育资源,组建校企合作班,增强在校学生对企业文化、工作理念、企业发展历程等的认识和了解;建立理论创新研究平台,把学校教育与社会教学、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结合起来,引导学生树立社会责任感。
参考文献:
[1] 陈德峰.论校企文化互动的教育价值.[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3(8)
[2] 朱发仁,傅新民.“校企结合”构建高职特色校园文化.[J].《职教论坛》,2006(6)[3] 雷久相.试论高职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互动与融合.[J].教育与职业,2006(9)[4] 熊振倜,李步青.高职校企文化对接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特点.[J].企业家天地,2007(5)
(本文原载于《中国成人教育》2008年第16期)
第五篇:校企文化融合
校企文化融合的途径探析
潇湘职业学院
肖志亮
摘 要:校企合作、产学结合是高职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企业文化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校园文化也是学校的核心竞争力。而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的对接与融合才是深层次的合作,两种文化的对接与融合具有重大而深远的现实意义,本文从实现途径进行初步探讨。
关键词:校园文化 企业文化 融合
校企合作、产学结合是高职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企业文化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校园文化也是学校的核心竞争力。而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的对接与融合才是深层次的合作。高职院校要创建高职院校办学特色,实现“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实现高职学生就业的“零适应期”,两种文化的对接与融合具有重大而深远的现实意义。
一、高职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融通,对高职学生的成人与成才、就业与创业具有积极的意义。
1.可以激发学习热情,有利于高职学生成才。
由于高职学生的文化课素质普遍不太高,相当一部分高职学生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动力缺乏,学习兴趣不浓,甚至还有厌学现象。同时,他们的人生观和世界观正处于自我觉醒、自我确立的阶段,思想格外活跃,观念容易改变。通过让学生直接接触企业,感受企业文化,亲身体会到企业与企业之间、企业之间人才与人才激烈竞争的现实,可以使他们充分体验到企业的竞争压力与职业责任,淸醒认识到没有一技之长的高职学生在激烈的人才竞争中是很难有“立足之地的,从而自觉地树立强烈的危机感、严肃的使命感和时不我待的紧迫感,激发起他们学习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内在动机,增强学习的目的性和成才的自觉性,更加端正学习态度,加倍珍惜学习机会,努力提高学习成绩。
2.可以增强社会适应能力,有利于髙职学生就业。
不少高职毕业生心理不成熟,思维方式过于理想化,遇事易冲动。社会适应能力较差,在跨出校门进入企业时很难适应企业的管理环
境,在企业的环境里找准自己的位置,甚至被企业淘汰。加上现在的高职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几乎没有吃苦的精神和体验,缺乏纪律意识和责任意识,心理承受力差。高职教育融入了企业文化,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走向社会、深入企业的机会,让他们在离校之前就感受到企业严格钢性的管理和近于苛刻的纪律要求,感受了企业员工坚韧不拔和吃苦耐劳的精神品质,这有效地帮助他们主动调整心态、重新进行自我定位,提高了他们毕业后到企业的适应能力,缩短了就业后适应企业岗位的时间。
3.可以培养创新精神,有利于高职学生创业。
创新是企业文化的精髓,是企业长盛不衰的法宝。企业文化只有把创新的基因置入到员工当中去,才是真正能够让企业长盛不衰的企业文化。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应通过高职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融通,让每个学生感受到市场就业压力,感受到企业员工的压力,并由市场来评判员工的劳动是否有效,从而激发学生们创新的激情与动力。因此,学校及教师应注重通过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融通的过程,来培养学生求新求变、积极探索的精神,增强创新意识,使其真正学会用已知的知识获取未知的知识,逐步地学会用自身知识创造性地解决实际问题,使创新成为日常的习惯。
二、高职院校要拓展途径,加强校企合作,引进企业先进文化,建设有高职特色的校园文化。1.引进企业的核心价值观
高职院校在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首先应注意吸纳优秀企业的核心价值观。重视员工,以人为本,关心教职员工生活和个人进步,倡导学校与员工共同发展,实行“感情留人、事业留人、待遇留人”。高职院校要通过开展各种文体活动和文明创建工作,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优秀的企业都有很强的创新意识,优秀的高职院校更应有很浓的创新氛围,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应有良好的创新精神,特别是在技术创新方面,学校应投入资金鼓励教师钻研科研新课题。
2.深入研究和学习企业文化
走出去。一是把企业文化纳入人才培养方案,选择已进行校企合作的企业进行文化调研,定期选派专业教师到合作企业学习感受企业文化,增强学生对企业岗位群的文化适应能力。二是要求学生在校外实习基地和“订单式”培养期间,全程积极参与企业的生产管理,学习并遵守企业的规章制度和要求,校正自身不当习惯,形成良好的行为规范,增强对企业的认同感、归属感,提高工作自觉性,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观和价值观。
请进来。成立有优秀企业管理人员参加的校园文化建设工作机制,定期或不定期地组织校园文化建设的专题研讨会。邀请企业各部门的专家管理人员为校园文化建设出谋划策,提出建设性意见。向企业发放问卷调査,征求企业对校园文化建设的意见和想法。邀请一线能工巧匠工人访谈,进行职业道德和劳动纪律教育,培养吃苦耐劳的敬业精神。每年在毕业生就业推荐会或毕业典礼等的大型场合,组织毕业生回校献身说法,激励在校生树立目标,奋发图强,磨练意志。3.大力开展以专业技能为主的第二课堂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开展职业技能竞赛,提高学生就业竞争能力。如组建各类专业技能大赛是,在专业老师指导下,开设专业工作室,组建各种社团,开设科技创新活动室,在周末组织学生到街头、社区进行义务技术服护、传授技术和现场咨询活动,在寒暑假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通过理论和实践结合的形式,培养学生“爱岗敬业、诚信严谨、细致规范、吃苦耐劳”的基本素质,培养学生组织能力、团结协助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和创新能力。
4.全方位、全过程实施校企结合
要实施真正的校企结合,引进企业文化,构建具有高职特色的校园文化,必须在办学过程中全方位地实施校企融合,各高职院校结合地方和行业的需要,以就业为导向,不断提高职业院校的办学水平和质量,办出特色,培养出一线需要的高质量的人才,赢得社会的认可和尊重。
学校是企业的“人才工厂”,企业是学校的“人才市场”。学校与企业之间存在着天然的“利益共同点和结合点”,这个共同点就是“人
才”,结合点就是“合作办学”。应该说,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对接的一条重要途径。
参考文献
【1】王蓓,论高校董事会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硕士学位论文,湖南; 武汉理工大学,2012 【2】张小村,校企合作打造高品位校园文化,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 【3】李宁,高职校闶文化和企业文化的对接与融合研究,高等函授学报,2006,1: 56-58 作者简介:肖志亮(1977—),湖南省涟源市人,高级经济师,潇湘职业学院商学院院长,研究方向:职业教育,经济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