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学科课改实施情况汇报(五篇)

时间:2019-05-13 00:48:5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历史学科课改实施情况汇报》,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历史学科课改实施情况汇报》。

第一篇:历史学科课改实施情况汇报

历史学科课改实施情况汇报

《江苏省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实施方案》的实施,改进了教师的教学行为,它所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有机整合,创设了有利于学生主动学习的课程环境,把学生从繁重的课业负担中解放出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深受广大师生的欢迎。

历史组全体教师贯彻落实《课改指导意见》的实施步骤,全面认识普通高中历史课程的结构体系,制定学校课程计划,进行选课指导,转变教学及学习模式,建立了一整套科学的评价体系,在相互学习中共同开发利用资源,达到资源共享。但新式教材版本多,教材与教辅有不少脱节之处,教材内容繁杂,课时不足,也给教者带来了的忧虑。

我们历史组共有23位专业教师,全部本科学历,其中两人研究生学历,担负60个教学班的历史课任务,绝大多数教师能依据新课标精心组织教学案,在教学中努力做到三维目标的达成度。把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相结合,培养历史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把学习历史的一般过程与学生的主动探究、合作学习相结合,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团结协作的意识;利用历史课的特点,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我们对学生的必修课每个模块分36个学时,2个学分,共108学时,6学分。选修课每个模块36学时,2学分。学生依据兴趣,选修两个模块,《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和《中外历史人物评价》。对学生学分的评定采取学生自评、互评、任课教师评定,班主任评定,学科组参与及学分指导委员会意见等科学评价,每学期认定一次。

为了提高素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在学校教务处和教科室的指导下,本组制定了切实可行的校本教学计划、课改教学计划及学期工作计划。每学期抽出两名教师兼任校本教材教学(自编教材),定时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如考究地方史等(《靖江历史地理研究》)。积极参与新课改的研究工作,参加泰州市、靖江市局组织的基本功大赛,听名校高质量的示范课和参加教研活动,校内教师相互听课,每学期每位教师至少开一节公开课、示范课或研究性课题,做到有课必评。积极开展教科研活动,规定每人每学期至少发表或获奖一篇文章,申请一个市级课题课题研究,在这方面鞠鑫老师老师成效显著。开展全员集体备课,定人、定时、定内容;每期设立主备人一名,他人补充完善,组内把关的“三级备课”。鼓励教师进修学习,如张艳老师进修研究生。

依据新课标,适时适量规定学生作业数量,以专题为单位布置一次作业;每学期有两次考试;考试分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四等,学分评定由学生自评、互评,任课教师意见三级评定,最后由学科组认定。在课程资源开发上,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教学设施图书馆,音像资料、互联网及利用当地文物编写的校本教材。利用这些资源,让学生动手、动脑,参与社会实践活动。

学校针对教师教育教学工作情况,制定了一套科学评价标准,定期检查教案,作业布置与批改情况,严格执行备、上、辅、改、考、评、研等教学程序。对教师的评估执行了学生测评,教师自评、互评,教研组意见和学校终评的方法。对学生的评定,不以考分为唯一依据,而以综合评估,实行学分认定等方法来检测学生的学业水平。学生对本组教师的综合素质、专业水平和工作态度给予了肯定。

新课下的历史教学给学校注入新的生机,充分张扬了学生的个性和学习自主性,教与学相得益彰,教师与学生一起成长。

第二篇:中学语文学科课改实验汇报材料

让学生的心灵自由放飞

——中学语文学科课改实验初探

从年7月开始到现在,我区八所中学的53名语文教师、106个教学班、6000余名学生参加了新课程的改革实验。一年来,在上级省市有关领导的大力关心与支持下,我们在语文教学中,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以先进的教学理念为指导,扎扎实实地开展了各项实验研究工作,新课程改革在我区蓬勃地开展起来。作为课改的实验区,我们在课改的实践中不断地探索,在探索中总结经验和不足。今天在此和大家一起研讨,敬请各位领导和老师批评指正。

在《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规定:“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因此,“使语文课成为最富个性、最富魅力的精神创造,成为最自由、最愉悦、最美好的心灵之旅”,便成了我们语文课堂教学的目标。为了这个目标的实现,我们具体采取了以下措施。

第一,努力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让教师以新的教学理念来指导自己的课堂教学,使课堂教学呈现“活”的局面。

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常常过分偏重于知识的传授,而忽略了能力的培养;偏重于思想观念的灌输,而忽略了价值判断的个性养成。要顺利进行语文教学改革,首先不是方法的问题,更重要的是理念问题。因此,针对课改,我们组织老师参加了一系列的培训、学习与研讨,并聘请专家介绍其它地区的课改情况,聆听他们对课程改革的建议和看法,等等。通过学习,各校领导和教师在新旧观念的碰撞中强烈地感受到了新课程的魅力,树立了新的教育教学理念,为课程改革的实验工作做好了充分的准备。教师在教学中认真研读新课标,深入领悟其精神内涵,依据课标,钻研教材,并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在备课时以课标为依据,以学生为主体,备学生,备“可能”,并在教案中留给学生发展的空间,从而在教学中真正做到:“脑中有课标,胸中有教材,目中有学生,心中有方法,手中有教案。”每位教师以新的教学理念来指导自己的课堂教学,使语文课堂一改过去的陈旧模式,异彩纷呈,焕发出勃勃生机,出现了几个明显的变化。

1 第一个变化是设置“文化快餐”。在每一节课开始时,拿出三至五分钟的时间,让学生进行口语表达的训练。表达的内容可以是成语故事、寓言故事,可以是自由演讲,还可以推荐一篇文章、介绍一首诗,等等。内容丰富多样,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而且也丰富了学生的知识,扩大了视野。学生在此项活动中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第二个变化是重视课堂导语、结束语的设计。如果把教学比作一曲乐章,我们追求“起调”扣人心弦、“主旋律”引人入胜和“终曲”余味无穷。像介绍一个故事、一副对联,欣赏一幅插图,设置一个悬念……好的导语像磁铁一样吸引学生,激发求知欲。例如齐礼闫一中的王培军老师在讲授鲁迅先生的《阿长与山海经》时,开始师生一起唱歌曲《让世界充满爱》:“轻轻的捧着你的脸,为你把眼泪擦干……”,优美的歌声创设了一个情境氛围,学生在情境中进入了本单元及以及本课 “爱”的主题。“ 起如爆竹,结如鸣钟。”在课文结束时,教师以激励学生、点评课文、续补后篇、排演课本剧等方法结课,收效良好。比如王慧敏老师在指导学生阅读了流沙河的《理想》之后,将苏格拉底的一句话送给学生:“世界上最快乐的事莫过于为理想而奋斗。” 唤发了学生潜在的为理想而奋斗的决心。点评课文,就是指导学生在充分品读作品的基础上,以片言只语表达自己的阅读感受;可以只谈文中的某个细节、某件道具,但要从较新的角度切入,用语简洁优美。这一训练既活跃课堂气氛,又可带动学生深入研读课文,提高鉴赏能力,从而获得兴味盎然的学习效果。

第三个显著的变化就是使学生从“被追问”状态中解放出来。“问答式”教学表面看去,学生似乎是在主动学习,但其实质仍然是以教师为中心,学生仍然处于被动的地位,他们始终处于“被追问”的状态中。可以说,“问答式”教学只为学生打开了主动学习的半扇窗户,并没有为学生真正打开主动学习的大门。现代教学理念要求我们不仅要使学生脱离“被灌输”的状态,而且还要让他们从“被追问”的状态中解放出来,进一步释放和发展学生的思维潜能,进一步保护学生思维的火花,发展他们的思维成果。因此,老师在组织教学时,要让学生与课文直接对话,甚至事先不限定什么目标或目的,完全让学生无功利地接近文本,充分自由的去接近作者的心灵,去触摸作者的思想和情感世界。有一位教师在教学《散步》这一篇课文时,让学生在预

读之后,谈谈对这篇文章的初步感受。立即就有很多学生发言,而且他们的回答涉及到了多方面的内容。

生1:这篇文章表现了他们一家人之间的浓浓亲情。

生2:文中的“我”既爱他的母亲,又爱他的孩子。一家人在一起,关系非常亲密和谐。

生3:文中的景物描写非常美,不但写出了春天的特点,而且表现出了一家人散步时的和谐环境。

生4:文章中的母亲也很疼爱孙子,虽然小道不好走,但她还是按孙子的愿望去走小道了。

生5:这篇文章仅仅写了一件散步的小事,但一家人的亲情正是通过这一件小事表现出来的。(可以说已经抓住了本文的写作特点)

生6:本文中的“妻子”也表现得非常好,她虽然没有说话,但可以看得出来她不仅是一个贤妻良母,而且还是一个很好的儿媳妇。

……

通过以上学生的回答,我们可以知道,学生的阅读初感是多么逼近了文章的主题和表现方法!学生的阅读初感不仅说明了他们已经知道了什么,而且显示出教师既定的教学目标和学生已经知道了的东西应该怎样连接起来。让学生和文本直接对话,就可以避免课堂上简单的问答仪式,使教学进入学生的主动探究和发现。

但是让学生从“被追问”中解放出来,并不是说不让提出问题,而是提倡由学生代替老师来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袁振国教授最近提出:“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教室,带着更多的问题走出教室,是问题教学的精髓。”这可以说是研究性学习中较为先进的教学理念。因此,根据教学目标,在学生与文本的直接对话中,除了对文本的直接感受外,也需要解决一系列的问题。老师在课堂上可以先组织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对不明白的问题进行讨论,教师以“伙伴”的身份随机参与一个小组的交流与讨论。然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问题征答,在此环节中,教师要注意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对各小组不能解决的问题进行筛选,同时也可作为参与者对学生提出的问题或看法提出质疑,进一步与学生进行思维上的碰撞,从而解决教学中的重难点,完成既定的教学目标。这样语文教师就点燃了学生思考的火花,使语文课堂成为了学生思

考的王国。青少年的生活是斑斓的,青少年的心灵也是色彩斑斓的,处处可见学生思考碰撞的火花。如在分析《世说新语·咏雪》一文时,虽然说古往今来人们一直看好“柳絮因风起”这个比喻,但有些同学却坚持认为雪可以形成雪粒、雪片,用空中撒盐来比喻雪粒哗哗下是很恰当的,仔细品味也不无道理。再如在朱自清先生的美文《春》中,描写春花时写到了春风,一般人分析为“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一句,但有学生却认为是“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一句,初一听不知所然,再一听解释:蜜蜂如此喧闹,翅下定扇出阵阵香风。仔细捉摸,确也有理……这富有幻想、童心未泯的答语不禁让人顿觉语文课文的魅力无穷了。

需要注意的是,不是学生提出的所有问题都能在课堂上得到解决,也不必要都在课堂上解决。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教师对通过讨论仍不能解决的问题,可以设置适当的方式加以指导和点拨,还可以提供解决问题的方法,或者提供查阅资料的途径,以供课后继续与学生探讨。学生带着问题走出课堂,更能激发和培养学生的探究兴趣,培养学生查找资料(包括网上查找)的能力。

第四个变化是在课堂上对学生多使用富有激励性的语言。在课堂活动中每一个学生都有他们的闪光点,作为老师就是要及时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进行鼓励。像一些日常评价:“你真聪明,回答问题非常准确。”“你回答得很深刻,思考问题很全面,将来一定会有创新能力的”,“你板书的字很漂亮,将来一定会成为一个书法家的。” 等等,这些激励性的语言对老师来说没什么,但对学生来说,却是极高的奖赏。

第五个变化是在课堂的教学方式及活动方式上采取多种多样的形式来丰富课堂教学。过去教师独占讲台,过于强调知识传授的倾向,而现在,教师走下讲台与学生融为一体,成为了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合作者,从而使整个课堂教学活动起来,课堂气氛热烈起来。例如在课堂上,学生可以分角色饰演课文中的情景,可以让学生互相提问,也可以学生向老师提问,有时学生还让听课的领导和老师参与到他们的节目中,等等。于是学生们在轻松、愉快、和谐、平等的气氛中学到了新的知识。不仅如此,教师还充分利用家庭教育的力量,与家庭结合,形成教育的合力。如二十二中的顾巧玲老师在处理《羚羊木雕》这一课时,大胆采用新的教学模式,请家长走进课堂,充

分发挥学生的能力,自己则充当节目主持人,采用实话实说的方式,让家长和学生分别根据文中的内容,调动亲身体验,诉说真情。课堂上家长、师生平等互动,情绪饱满,兴致盎然。并且在教学过程中,顾老师总是用平等商讨的语气与学生沟通交流,使在场的家长受到了很深的启发。相信通过这节课,家长在以后的家庭教育中也会采用平等的方式与自己的孩子进行交流与沟通。再例如在处理《散步》这一课时,老师借鉴别人的经验,在预习中布置了一道作业题让家长完成,题目设计如下:尊敬的家长,您好。为使教学效果更佳,我真诚邀请您加入到我们的教学活动中来。请您在饭后品茶的时候,读一读这篇课文,并写下您真挚的见解与感受。中年人读这篇文章最能引起共鸣。在完成了教学环节之后,老师在课堂上读了家长的作品,这个环节非常成功,成了课堂上的一个高潮。通过家长的参与,拓宽了合作学习的领域,并达到了家长、学生、老师三者之间的有效沟通,使这篇文章的学习上升到了一个新的境界。

第二,课外语文作业以及语文活动发生了变化

变化之一就是学生在课外的语文作业不再仅仅是抄抄写写,而是教师鼓励学生多阅读,多背诵,写读书笔记。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学校毕业后的教育主要是自我教育。只有当一个人在上学时代里就爱上书籍,学会从书籍里认识周围世界和认识自己的时候,他在毕业后的自我教育才有可能。”曾详芹说过:“语文能力‘读’占鳌头。阅读教学是语文教育的中心。”可见语文教学中最重要的就是要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只有阅读能力提高了,才真正提高了语文能力。因此在教学中必须让学生学会读书,重视对阅读的指导,注重培养学生精读、略读、快读三大技能。而日常的课堂教学主要是对教材中课文的精读,这些阅读量是非常有限的。于是教师在课堂上的精读之后,让学生在课外时间进行大量的阅读。例如在七年级上册的语文教材后面,教材编者推荐了冰心的《繁星》、《春水》,《爱的教育》、《伊索寓言》三本名著以供学生进行阅读。教师在课堂教学之外,将此书推荐给学生及家长,由学生自己进行三人小组的自由结合,每人一本,三人结合进行交换阅读。在学期开始之初,让每位学生列出阅读计划,并对学生的阅读做出具体要求,要求每人每周最少交两篇阅读笔记,写下自己在阅读中对文章的理解与感受,也可以摘抄优美的句子加以欣赏,还可以提出自己的疑难问题。教师则根据

学生的阅读情况及笔记情况加以指导。像侯寨一中语文教研组全体老师在副校长罗木林的带领下,一起收集资料共同编写了《阅读》,书中的内容按照故事类、科普类、现代诗歌类、散文类等题材分别选编优秀的文章,既有陶冶情操进行情感价值观教育的文章,例如《伊索寓言》选文、毕淑敏的《孩子,我为什么打你》等;也有感悟人生、感悟时间的,例如朱自清的《匆匆》等;还有对自然对宇宙的认识的,例如《月球是怎样形成的》、《植物也有喜怒哀乐》等等。这些文章,是教材内容的进一步延伸,可以使学生进一步理解课文,更加扩大了学生阅读的视野。为了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在前面也如教材一样写了“写在前面”这样一段话。在后面还附上了《阅读方法荟萃》,用来指导学生进行阅读。除此之外,教师还给学生推荐一些优秀作品及优秀杂志,学生在完成以上阅读要求的基础上,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阅读材料。在每周开设的阅读课上,学生可以自由阅读,教师可以把优美的文章范读给大家,学生也可以把自己读到的好文章介绍给其他同学,达到共同欣赏的目的。一学期下来,学生的读书笔记积了厚厚一叠,摘抄了大量的优美文章,而且有些同学对文章的见解评价非常独特,显示出他们自身的可贵的思想火花。比如二十二中的孙亚楠老师指导学生写读书笔记,有的学生积累下来竟达到了近十万字。这不仅拓宽了学生的阅读面,扩大了视野,而且使学生养成了良好的读书习惯,做到了“不动笔墨不读书”,读书做到了“四到”,即“眼到、嘴到、手到、心到”。同时广泛的阅读也为学生的写作积累了大量的素材,提高了学生写作的积极性。

不仅指导学生阅读,写读书笔记,同时也下大力气指导学生进行钢笔书法的练习。我们常说“文如其人”,“字如其人”,对于学生来说,写好钢笔字的意义,不仅仅是为了作业及试卷卷面的整洁,更重要的是修身养性,代表了一个人的形象问题。因此我区各学校的老师根据本校的不同情况,因人而异,指导学生进行书法练习。并且以半个月或一个月为阶段,将学生前后的作业放在一起加以比较,使学生看到自己在练字上的进步,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练字的兴趣。有的学校如二十二中、侯寨一中等学校,不仅仅指导学生练习钢笔书法,而且每周专门开设一节书法课,进行毛笔书法的练习。要想通过这一节课来提高学生的毛笔字,显然是不可能的。但是它却让学生感受到我们中华民族特有的毛笔书法的魅力,激发起他们对传统文化艺术的热爱,6

极大地提高了他们练习的热情。这每周一节的书法课,以及上面所提到的文学阅读课,成了很受学生欢迎的课,每一节他们都是兴致盎然。

第三,在学生的日常学习评价及期末成绩评价上进行探索改革

在学生日常作业的评价上,每位教师都从易于被学生接受,易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进取心出发,努力挖掘新的评价方式。例如一位教师有感于传统的作业评价中甲、乙、丙、丁,优、良、中、差的等级过于呆板,于是便改变评价方法,将简笔画运用到了评价中。对于优秀的作业,她在学生的作业下面画了一张灿烂的笑脸;对于普通的作业,就画了一张面无表情的脸;对于不合格的作业,则画上了一张苦瓜脸;而对于最差的作业,则不仅仅是画上了一张苦瓜脸,还在上面加上了几滴眼泪,表示对他的同情,并提醒其改正。以前作业本发下来以后,同学们翻开作业看一眼自己的等级,便面无表情地将作业扔到了一边,更有同学甚至连看都不看一眼便放到了桌斗里。这样一改评价方式,再看学生,则不再是一脸的漠然了,大家都争着互相看对方的作业画了一张什么样的面孔。得到笑脸的同学在同学们的羡慕声中是满面的兴奋,而得到苦瓜脸的同学则是一脸的惆怅,有的是不服气,自言自语说下次一定要得到一张笑脸。果真,通过努力,在下次的作业中,他就得到了灿烂的笑脸。如此一来,学生奋发向上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了,可爱的学生为了得到一张笑脸,作业写得非常认真非常仔细。经过一段时间以后,在学生的作业本上就很少看到有苦瓜脸了。

语文教师在课堂上教学方式的变化,带来了整个语文学习的变化。课堂气氛活跃了,学生在学习中体会到了乐趣,学习兴趣提高了,尤其表现在合作学习时,学生讨论发言的气氛比较热烈,既锻炼了语言表达能力,又解决了疑难问题,学生的整体语文素质得到了提高。在语文科目的期末成绩评价上,我们也进行了积极的探索。期末不再是由一张试卷定成绩,而是将学生学习的过程也作为了成绩评定的标准。每个学校根据本校教学过程中的不同情况,将语文学习的日常行为按照不同的比例纳入到期末成绩中。例如二十二中语文教师设计了有针对性的过程评价表,对学生进行较为全面的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在日常评价中,设置了语文“五卡”制,既写字卡(针对书法)、背诵卡(课内外的诗词背诵)、阅读卡(记录课外读书笔记的篇数)、积累卡(积累的名人名言,优美词语等,由班委打分)、表达卡(课前三分钟

的讲故事、即兴演讲、口头小作文等)。在以上评价的基础上,把本学期的综合评价分数按照背诵5﹪、默写5﹪、朗读5﹪、单元测试(综合测试)10﹪、书写练习(每周规定页数)5﹪、读书笔记10﹪、综合实践活动10﹪、期末统考成绩50﹪折合后填写在中学生手册和学籍表上,作为学生本学期的学习成绩。这样的成绩既注重了学生语文基础知识技能的考察,又注重了学生整体语文素质的考察,从而改变了以前的仅由试卷分数定成绩的局面,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在日常学习中参与语文活动的积极性。值得一提的是,二十二中的语文教师在孙天章老师的指导下,早在课改前几年,已经在期末评价这方面开始了改革实验,将学生的日常朗读、背诵、写字纳入到了期末评价中。当时有很多老师不理解,因为学校、社会、家长评价教师,包括升学考试,都是以一张试卷来评价教师的教学质量的,即使现在也有很多老师有这方面的矛盾心理。如今看来,这些担心是完全多余的。随着课改的深入,评价改革也开始展开,以后的升学考试制度也必然会随之课改进行大的改革。因此可以说晚改不如早改,改得越早,向前迈进的步伐也就越大。

第四,在实验教材的基础上,结合本地本校实际情况开设语文校本课程。

语文校本课程是在语文教材的基础上,结合本地本校实际情况而编写的课程。比如我们地处中原,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河南,是我国光辉灿烂文化的发祥地。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中原大地人杰地灵,英才辈出。仅从文学来说,就有老子、庄子、韩非子、李斯、贾谊、张衡、蔡文姬、范晔、杜甫、白居易、韩愈、刘禹锡、李贺、李商隐、范仲淹、陆游等几十位著名文学家、诗人,或生于河南,或长眠豫土,他们的遗迹遍布中原大地。他们的作品,是中华子孙璀璨的文化明珠,更是河南儿女的骄傲。因此有的学校在教材基础上,又开设了《中原古代诗词鉴赏》,根据学生的理解程度,选编了一些有代表性的河南籍文学家的代表作品,让学生通过对它的阅读,从一个侧面了解河南的传统文化,领略中原文化的悠久与浩瀚,从而提高民族自尊心与自信心,更加热爱祖国,热爱河南,为中华的腾飞和河南的振兴而努力,同时开拓视野,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观,提高语文能力和文学素养。比如杜甫、白居易,分别出生于河南的巩义、新郑,作为他们的家乡人,学习

他们的一些较容易的诗歌,像杜甫的《春夜喜雨》、《春望》,白居易的《忆江南》、《观刈麦》等,之后让学生查找有关的资料,进一步了解他们的生平经历、思想观念,以及其他的作品等。另外像侯寨乡中学,根据本地大量种植樱桃、葡萄,并举办樱桃节、葡萄节等地方特色,和生物学科的有关老师一起编写了《侯寨乡常见种子植物分类》,在介绍植物的同时,又介绍了举办樱桃节、葡萄节等活动的文化意义,融进了地方特色,激发了学生对家乡的热爱。

第五,提倡教师在教学中不断反思,并加强合作交流

新课程的实施需要反思精神。在学习中反思,在实践中反思,在交流中反思,以达到在反思中不断提高的目的。在教学中,我们提倡教师写教学日记、教学案例、教学小结,在备课中提倡教师写教学反馈,在不断的实践、反思、再实践中实现语文课堂教学的创新。同时,不定时组织课改课堂教学的观摩研讨活动、课改实验教师座谈会、课改经验交流会,提问题、摆困难、谈感受、讲经验,互相启发,互相促进。如二十二中教务处给每位教师发了一个课改实验专用记录本,要求每位实验教师及时记录自己在教学中的感受,并在每周三下午进行一次座谈会,互相交流自己在教学中取得的好的经验以及遇到的问题,每次校领导都要亲自参会并进行指导,及时解决教学中遇到的问题。

另外,为了更好地促进课改教师之间的交流,认真组织课改教师举行说课活动以及公开课观摩研讨活动。首先是区里在经过层层选拔后,由22中孙亚楠老师和齐礼闫一中刘妍老师面向全区语文教师作了课改实验研讨公开课,然后各学区、各学校也都开展了一人一节课的展示课活动,加强教师间的研讨交流,达到了互相促进,共同提高的目的。

新课改给语文课堂注入了新鲜的血液,使语文教学成呈现出生机勃勃的新局面。我区在课改的探索中,有一些改革方法取得了成功,但也存在着很多的失误。在此我想和各位老师一起探讨,以促进以后的教学。

第一是仍然有一些教师穿新鞋走老路,虽然参加了新课改,但由于受过去的“教学大纲”的影响,仍只注重学科知识的教学而忽视对学生学习过程的关注。因此在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上,仍然需要下很大的功夫。对教师的9

指导,不仅仅是在教材教法上,更重要的是在观念更新上的指导。

第二,课堂讨论可以说是课改后在课堂教学中出现的最常见的教学组织形式,但在听课的过程中,发现有些教师在运用课堂讨论这一种形式时,却不知道该如何把握尺度,以致出现了一种现象,表面上学生争论的是热火朝天,但实际上有些同学是跟在别人后面人云亦云,更甚至于有相当一部分学生谈论的话题根本就和该课无关,结果就造成了课堂上的混乱局面,并没有取得课堂讨论的真正效果,学生虽然“活”了,但是也“乱”了。因此,教师如何让课堂教学“活”而不乱、“活”而有序,仍然是我们以及一部分老师需要努力探索的问题。

第三是还有一些教师在教学中也真正体现了课改的新理念,但在整体上却呈现出一种“浅、淡”的倾向,对教材重难点的把握不够,使教学失之于肤浅。而且有些教师也走向另一个极端,不再注重学生语文基础知识的把握。课程改革是为了改变过去过于重视知识传授的倾向,不是不注重知识传授。在知识能力、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三个纬度中,知识能力仍然是放在第一位的。因此,应让教师充分认识到,新课改并不是要淡化知识教学,而恰恰是为了能更好地促进知识教学和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在学习中养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第四是在校本课程的开发上还需要进一步挖掘,从而将本地区的教育资源充分利用。我区去年在语文课程的校本课程的开发上相对于其他科目来说,比较薄弱。现在有些还只是处于探索阶段,以后需要进一步努力。

总之,新的课改给语文课堂带来了一片艳阳天,学生在课堂上,可以使自己的思想在想象的空间任意驰骋,畅所欲言,发表自己独到的见解。语文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逐渐提高,并真正焕发了它原有的鲜活的生命力。我区在这短短的一学年里紧紧围绕着课改的新理念在各方面进行了探索,但“路漫漫其修远兮”,要使课改的新理念真正的深入到每一位教师、学生、家长的心中,使语文课堂真正成为学生自由放飞心灵、陶冶情操的场所,还需要有“咬定青山不放松”的精神,要彻底改变过去的观念,洗净脑子,接受新的理念。现在全市已全面推行课程改革,我们将和各位同仁一起,为推动课改的顺利实施而努力,共创素质教育的美好明天。

10

第三篇:课改项目实施校汇报材料

课改项目实施校汇报材料

板场中学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

大家早上好。

我校教师通过新课程改革打造高效课堂培训以来,在教育部门的领导和关怀下,我校认真贯彻初中新课程的精神,结合学校实际,以扎实推进初中新课程工作为使命,以促进学生、教师和学校发展为目标,深入开展初中新课程的研究、培训、开发、实施、管理与评价等工作。课程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从整体着眼,全面推进。我校基于“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的办学理念,在实践中坚持把构建实践创新课堂教学模式、加大校本培训作为推进课程改革的中心环节,使之相互配合、相互促进,认真探索初中课改的热点、难点问题,在课改实施中稍取得了一点的成绩,同时也发现了一些问题。

下面我就结合第三阶段结束时我校面临的问题和专家们提出的建议,将我们学校所做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加强理论学习,学校领导做表率:

随着社会的进步,我们认识到新课程的实施将是学校走出应试教育,提升办学品位,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的一次难得的机遇。以乡村中学的办学条件来看,有着很大的不足之处。通过多次的专家到访及临场指导,给了我们很大帮助。那么,为了弥补我们课程改革理论上的空白,我校召开里专门的教育研讨会,教师纷纷在会上表达自己的观点,学校一致推选出业务能力较强,爱好学习,教育理念较新颖的教师为我校的学习领头人,以教研组为基本群组,开展“同伴互助式”读书活动,学校要求教师必须对本人所任学科的新课程标准认真解读,认真做好读书笔记,通过小会及大会形式开展读书心得交流。较新颖的意见我们放在教研活动中开展集体讨论。学校教科室、教务处等部门还专门在网上收集有针对性的文字视频等资料打印或者发送到QQ群共享中共大家学习研究。除此之外,校长和分管教学的副校长还以“课改中的难点”为主题开展专门的讲座,主题围绕“课改后的发展趋势”、“学校课改是否能成功”等具体的话题让全体教师参与到每一次的讲座中。

二、加强教师培训,打造特色师资

新课程的实施关键在教师,教师对新课程的正确认识和教师的教学观念关系到新课程教学的成败。为此,我校把针对新课程的教师培训作为实施新课程的首要工作来抓。坚持“全员培训”和“先培训、后上岗,不培训、不上岗”的原则,采取“集中培训、分段实施”的方法。为更好地贯彻落实新课程方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学校开设中以小组研究,分散自学相结合的形式。对新课改的实施对号入座。通过培训和学习,教师基本上提高了认识,明确了目标,找准了前进的方向。此外,利用教研活动时间组织教师参加教研组内培训,学习相关新课程实施资料等。学校安排教师自主学习,将新课程实施的理论学习作为今后教师的业务进修的主要内容。

学校的课改不能视为大学里面的纯理论研究,虽然我们要求每个教师必须加强理论学校,但是我们更重视新课改理论与我们的课堂实践相结合,如何让新课改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我们必须回到我们的课堂,所以,学校要求学校骨干教师,中级以上的职称的教师必须上好一节示范课,校长和分管教学的副校长必须每学期上两节以上的示范课,年轻教师必须人人都要上公开课。我们评课方式不像以前那样搞得非常严肃,每次示范课或者公开课之后,学校教科室会在我们的QQ群中创建一个讨论组,将相关人员邀请到讨论组中,每个老师对示范课重点找学点,至少要对每一节示范课提出值得学习的地方,对公开课重点找缺点,并对每个缺点提出个人的改建方案。教研组定期将讨论组中的意见收集整理,并且对积极发言的教师给予加分的鼓励。总之,让每个人都参与到课堂这块耕地中来谈课改,及时对前面我们学习的理论一个最好的时间,同时也是发现我们理论匮乏的最好试金石。

三、问题与思考

(一)教师对课程缺少整体把握,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之间的关系处理不好,教学资料虽多却不实用,使教师、家长和学生无所适从。

(二)虽然各级对教师的培训做了很多工作,但教师的观念一时难以转变,对新教材的认识也是各不相同,课堂教学效果差别较大。

(三)新课程改革需要配套相应设施,而由于资金不足,学校硬件条件距新课标的要求相差较大,许多教学要求难以达到。

通过几期培训及引导以来的新课程教学实践,参加新课程改革的教师观念得到了更新,学生自主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得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明显改善。我校新课改的推行还存在一定的差距。我们深知,课程改革之路任重道远,我们将借这次专家亲临学校进行高效课堂的培训及引导理念。我们会进一步更新理念,坚定信心,增强意识,克服困难,努力把我校的新课改工作做实、做优,把新课程改革不断推向深入,进一步提升我校的整体办学水平,为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四、教师必须掌握现代化教学技术手段

教育改变着科技,科技也在改变着我们的课堂。我们的教育必须要领先我们时代的发展,我们虽然用我们一支粉笔一本书也可以完成我们的教学任务,但是我们教出来的学生必定是与时代格格不入的,为此,教育局也花大量投入改变我们的课堂教学手段,我们教室里配备了高科技的多媒体,可是我们却没有驾驭这个高科技让它服务我们课堂的能力。我们很多老师虽然也在用,但是总感觉跟我们实际不相吻合。如何让其教学设备发挥着它应有的作用,我们也在采取相应措施。首先我们要求我们教师懂得基本的操作,其实我们要求我们的教师主动掌握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假期间我们还专门派出教师到贵州师范学院接受信息技术培训。我们的课堂早已结束刀耕火种的年代,我们要引领时代的发展,我们就必须走得比时代更新,更远。

面对困难,我们抓住机遇,迎接挑战,不断探索,结合我校实际将采取如下对策:

1、扎实开展校本培训和校本教研,整体推进新课程改革。九年一贯制学校,更有利于加强不同学科间、不同学段间的联系,拓宽学习领域,为顺利推进新课改奠定了基础。要遵循新课改思想,要创新培训和教研形式,要提高实效上下功夫,增强“造血”功能,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2、改革课堂教学,进一步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向课堂教学要质量。开展“旧教材,新理念”教学实验,改革第一课堂,探索优化课堂教学的特色模式;开拓第二课堂,建立多元课外活动体系。实行“六个一”的新课程教学管理,即教师每周完成一次有质量的教后记,提供一个典型个案,反思一个教案,每学期至少上一节研讨课,提供一份有个性的教案,建立一个班级学生成长档案。学校认真选配参加培训中基础较好的教师担任新课程教学工作,加强新课改的探索和实践。

3、完善课改评价机制。随着新课程改革工作的逐步展开,评价问题越来越突出地摆在了我们的面前。特别是在评价的全面性,发展性方面,缺乏可借鉴、可操作。需要我们不断探索,不断实践,不断完善。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在课程改革这一漫长而又艰辛的道路上,我们倍感肩上的担子更重,脚下的课改之路更长,可谓是任重而道远。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们将会进一步转变观念、丰富理念、坚定信念,把课堂教学改革引向深入 总之,通过前三个阶段的培训,我校正朝着积极方向发展,我们虽然没有产生巨变,但是我们学校课改的暗潮正在涌动,在这里再次感谢各位专家辛勤付出,感谢教育局领导对板场中学的关心和关注。

第四篇:历史学科实施研究性学习的材料汇报

一、宜都一中“实施研究性学习” 总体情况汇报

我校实施研究性学习较早,是首批中央教科所认定的“实施研究性学习”课题的实验学校。“实施研究性学习”是由中央教科所著名教改专家崔相禄教授主持的国家“十五”重点教改实验课题。我校是首批纳入的全国三所教改实验中学之一。我校实施的研究性学习课题是:“三式递进研究性学习”。是根据XX年秋季,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中新课程计划”而实施的,把研究性学习与社会实践、社区服务、劳动技术教育共同构成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从XX年秋季到XX年秋季,经过一年时间的探索,宜都一中构建并初步形成了较为系统的研究性学习管理与开发体系:宜都一中研究性学习课程方案;宜都一中研究性学习课题指南;宜都一中研究性学习课程开设办法;宜都一中研究性学习保障系统(管理体系、运行体系、评价体系)等。

所谓“三式”即课题式、学科式、拓展式。“三式递进”即根据学生特点和不同层次的研究能力,采取逐步深入、层层递进的办法来实施研究性学习。一般课题式在一年级学生中实施,学科式在二、三年级学生中实施,拓展式一般只在三年级学生中实施。

从XX年秋季起,我校在高一年级开始实施“课题式”研究性学习,XX年秋季又扩展到高二年级,经过两年的具体实施,我校“课题式”研究性学习取得了丰硕成果,在开发、管理和实施方面起到了带头和示范作用,所以能够被中央教科所纳入实验学校,宜昌市教育局在我校组织过“研究性学习现场观摩和经验交流会”,先后有多所外地中学和教育研究机构来我校交流学习。XX年10月,首届“研究性学习”全国年会在我校召开,中央教科所崔教授及人教社等一批专家学者参会,对我校课题式研究性学习实施过程和结果进行了全面考察和评估。我校以丰硕的研究成果和翔实的研究资料赢得了专家们的一致好评,会议期间,我校推出的四节(政治、地理、化学、生物)课题式研究性学习示范课得到了与会专家和老师们的一致肯定,其课堂实录成为具有示范意义的资料被广泛收录。

在实施“课题式研究性学习”阶段,我校历史学科组织实施的课题也取得了较好的成果。XX年秋季到XX年秋季两年里,我校历史组先后在一年级和二年级学生中进行“课题式研究性学习”实践,由学生自由组合,自主选题,然后由老师提出建议再由学生进行修改最后决定课题,两年里,历史类研究课题共产生25个。实际完成结题24个,一般研究周期为一年,先后有9个历史研究课题获得学校优秀研究成果称号,由教师总结的研究性学习案例,有三个获得湖北省教科所优秀案例一等奖。另有两个案例被中央教科所收录,即将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

二、我校历史学科实施学科式研究性学习的一些尝试。

从XX年秋季起,我校开始在二年级、三年级学生中实施“学科式研究性学习”。我校历史学科在学校统一部署和安排下,根据学科特点,开发实施了学科式研究性学习,现将我校历史学科式研究性学习的一些尝试向大家汇报,以期得到专家同仁们的指教。

(一)关于学科式研究性学习实践内涵的认识。

教育部于XX年印发了《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实验修订稿)》,又于XX年印发了《普通高中“研究性学习”实施指南(试行)》,将研究性学习作为必修课列入课程计划,并指出了开发研究性学习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意义,我们得出以下认识:

1、研究性学习课程的必修性。研究性学习为一门必修课,对于推进素质教育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应该坚定不移地配合新教材的启用而开设。现在高中历史教材中都增加了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的活动课内容,这实际上就可以看作为研究性学习内容。正是基于这一认识。我校历史学科二年级每周安排一个课时,高三年级每两周安排一个课时进行“学科式研究性学习”。

2、教学和学习方式的变革性。研究性学习是对传统教育方式和学生固有学习模式的根本变革,需要从改变学生学习方式入手。改变学习方式首先必须改变教师的教学组织方式,因此,在研究性学习中教师应该实现角色转换,由传统意义的领导者、讲授者、变成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合作者和指导者。

3、研究性学习的理念性。研究性学习不仅仅是一门课程,更应该是一种学习思想。这种思想应该贯穿到课程教学中去,应该让研究性学习成为一种全新的教与学的理念。研究性学习的开展要求学科整体推进,不仅仅满足于在课表规定的时间内以专题研究的形式进行,在平常的学科教学中,也应该将教学目标和内容设计成一个个小专题,创设出恰当的问题情境,将每一个新知识的学习过程设计成学生在教师引导下解决一个个小专题的创新性学习过程,让学生在探究性的课堂学习中感受、理解知识、发展能力、提高素质。

(二)关于历史学科式研究性学习实践理念

学科式研究性学习是指在课堂上运用研究性学习方法进行课程学习的学习活动。常以课程计划规定的学科内容中某一问题为学习对象,学生在教师引导下,以课堂学习的形式进行,并逐步由课内拓展到课外实践活动中去,在探究中发展能力、形成素质。我们把学科式研究性学习指导思想定位在: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为每一位学生提供多层次、多维度的学习时空,使不同个性特长,不同能力水平的学生都有机会选择最适合自己的发展方向的学习方式,实现有效学习,得到主动发展。

(三)关于历史学科式研究性学习的实施原则。

1、主体性原则。课程实施的全过程应关注学生的体验和发展,一方面教师要尊重学生的意愿、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另一方面要让学生主动关注自己的体验和发展,积极主动地策划、承担和完成学习任务。

2、探究性原则。即研究性学习的实施应该为每一个学生提供科学体验和科学探究的机会,实施流程为:提出问题——设置课题——设计方案——实施研究——处理信息——得出结论——成果表达,整个流程按照类似历史研究的方式来进行,而且应该将研究的问题置于不可预知的状态,由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通过科学探究,按照事物本然的方式来解决。

3、学用一体的原则。即学科式研究性学习应贯彻学中用、用中学,学用一体的思想,把握这条原则,就要给学生提供具体的应用情境,并要突出学生对情境的适应和应变能力。

4、过程与结果并重的原则。研究性学习主要为了让学生获取研究过程的体验,并在学习中自然成长,而不必一时强求研究结果,从这个意义上说,研究性学习是一种学习,因而它重过程轻结果;但从研究性学习的培养目标来看,应该重视上述过程对学生发展所产生的影响,即培养的结果,同时学习的最终成果又代表了学生的发展水平,所以要用一定的成果量度来要求和规范过程,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结果和过程同等重要。

5、课内与课外结合的原则。注重将学科教学内容与研究性学习有机结合,尤其注重开辟校外学习和应用的机会,引导学生将学科知识与社会、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相结合,并走出校门,打破单一的课内和课外的界限,从社会中搜集信息资料进行学习。

6、差异性原则。要想为每一个学生提供有效学习和有效发展的机会,就必须承认学生的差异,充分尊重学生的自我选择,允许不同的学生在研究、发展的目标定位上有所侧重,并为他们创造优良的条件和提供可选择的机会。

(四)关于历史学科式研究性学习目标的认识。

依据历史研究的基本方式和能力要求,我们制定了历史学科研究性学习目标。这个目标的制定,主要是借鉴省、市教研中心的研究成果,来源于省教研员冯长运同志和市教研员李明海同志合著的《关于历史学科实施研究性学习的探索》一文(发表在《历史教学》XX年第九期上),其历史学科研究性学习目标是“四级十六项”。四级分别为:获取史料和整理史料的目标;研究史料的目标;掌握史学理论目标;表达研究成果目标。每一级之下又各有四项具体子目标,这就构成了“四级十六项”目标(具体内容在此从略)。我们觉得以上目标的定位科学具体,有明确的指向性,使历史学科研究性学习有了明确的方向。

(五)历史学科式研究性学习的几种教学模式的尝试。

随着研究性学习在全国的迅速开展,各地学校的做法千差万别、形式多样、我们学校历史组在网上认真查阅了全国各地,特别是各省市名校的研究性学习做法,结合本校学生实际,借鉴本省市的研究成果,即上文提到的冯、李在《探索》一文中提出的“‘三课’结合搞‘研究’”的方略,以及宜昌市已在国家申请立项的历史教改课题“情景·实践·创新”研究的部分成果,我们探索性地实施了以下两种学科式研究性学习教学模式。

1、二年级历史课堂实施的“讨论式”研究性学习模式。因为在一年级阶段,学生已有过“课题式研究性学习”经验和体会,已有了质疑、探究的基本素质,所以在二年级的历史新课学习过程中,学生对教材内容很容易质疑,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见解,并为之去进行探究,这样,二年级历史课堂上很容易出现学生即兴提问,比如在学习《世界近代现代史》的过程中,学生就提出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式对东方世界的利弊问题”、“对拿破仑的评价问题”、“对西方殖民活动的评价问题”、“对全球一体化的认识问题”等等跨度较大,涉及面较广的问题,而且在每一课的学习中,学生都可能提出一两个小问题。在教学过程中,我们的基本做法是:当学生提出问题后,教师觉得学生提出的问题具有研究价值,且对本节新课的学习有较大帮助,就可把该问题作为本节课主要讨论的问题,并把问题板书在黑板上,再告诉同学们与该问题有关的章节内容,然后请同学们围绕该问题阅读教材再分组讨论(一般十五分钟左右),接着是各小组代表发表小组讨论的结果,如果有不同意见,必然会产生争论(不限时),一般的问题在教师引导下,依据教材提供的信息,就可以当堂解决,最后教师对学生的讨论进行点评和问题相关的知识进行归纳总结,课后要

第五篇:历史学科课改的点滴体会07.7

历史学科课改的点滴体会

125中学赵士鹏

我很荣幸参加了北京市高中课改历史教师培训工作。时间:7月16号至19号,地点:北京市东城区第25中学,与会人员:东城、朝阳、崇文三区的高一历史教师。日程安排:16号上午:张桂芳(北京市历史学科教研员)主讲:高中课改的理念和学科教学目标,钟红军(山东省实验中学高级教师)观摩课:《北美大陆的新体制》。下午:岳麓版教材主编曹大为教授谈编写理念:学科教学指导意见和模块学习要求。17号全天:李晓峰主讲:历史(Ⅰ)教材分析。18号上午:张斌平老师现场课:《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斗争》及自评,下午:分小组编写一节课的教学设计(分示范校和一般校)19号:教学设计方案汇报。持续四天的培训工作紧张而又忙碌,在通识培训的基础上,我对新课改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感悟。历史教学的吸引力在于生动,而历史教育的永恒魅力在于启智。在全面发挥历史教育功能的同时,关注学生的生活,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在交流中,培养学生体验思考、探究、反思,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树立求真、求实、创新的科学态度。

新课改,改变的是什么?教学方式并未改变,改变的是教学观念。以人类的文明史观为线索,包括政治文明、经济文明、思想文化和科学技术文明,淡化时间线索,让学生掌握历史发展的基本脉络,古今贯通,中外相联。淡化阶级概念,弱化五种社会形态,更多渗透的是整个人类历史的文明演进,以人为本,善待生命,强调人文主义精神。

张斌平老师的几点建议对我启发颇深,在此与大家共同分享:作为高一教师应注意的几点:

1、注意单元设计与每课设计的关系;

2、注意教材内容与学生需求的关系;

3、注意教材认识与教师认识的关系;

4、注意专题教学与时序教学的关系;

5、注意史料教学与叙述讲解的关系。正确把握整体与局部的关系,备教材之前,先要了解学生的认知情况,做到既备教材,又备学生,了解他们的需求,处理教材要详略得当,突出重点,不一味的由老师讲,要充分调动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让课堂成为交流、探讨的天地,对待学生的想法,教师要注意正确的加以引导,同时还要注重学生本学科能力的培养。获取信息能力,搜集、阅读相关的历史材料,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新课改的潮流中,作为一线教师,要将教学工作做得扎实,有力。不单方面追求形式,而更应该关注内容。只有形式没有内容,那只是一个空壳,只有形式与内容的有机结合,才能将新课改进行得有声有色。让我们拭去浮躁,沉着冷静,在新课改的潮流中,稳舵扬帆,乘风破浪!!

下载历史学科课改实施情况汇报(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历史学科课改实施情况汇报(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高二历史组课改汇报材料(最终五篇)

    高二年级历史备课组课改汇报材料 时至今日,课改已经成为一种不可逆转的趋势,为了使学校的发展在现有的基础上再上一个新的台阶,我们必须顺应课改这股洪流,使自己快速的投入到这......

    课改汇报材料 )

    课改之我见 ——课改交流汇报 天池中心小学 乔春玲 县局领导来我校调研中,深入课堂听了我的语文课,这节课发挥比较好,学生学的也很轻松。教研室主任这样评价我的课堂教学——......

    课改汇报材料(★)

    扎实、稳步、有效的推进新的课堂教学模式 石桥镇回民中心小学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培养适应未来社会发展需要的创新型人才为宗旨,以先进的教学理念为引......

    课改汇报材料

    课改汇报材料 花古中学谭长征 各位领导,各位同仁: 大家好!我是花古中学的谭长征。今天很高兴能和大家谈谈我在课改中的一点感想。 我校是从2011年下学期开始实施新课程改革的......

    课改汇报材料

    课改汇报材料两年来的课改实验,让我们在苦涩的迷惘中,尝到了甜头,看到希望,收到点滴收获,当这一切都成为过去,我们也开始学会了冷静的思考,我们做了些什么?我们得到了什么?做为课改核......

    课改汇报材料

    《构建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 小组合作实施方案 “构建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的教学模式,小组建设及小组学习方式起到关键作用,其中包括如何将小组进行最优化组合,最优化分工,如何......

    课改汇报材料

    尊敬的各位领导:大家好 我代表南街小学三百余名师生对各位在百忙之中冒着严寒前来我校指导评估课改工作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我们南街小学本学年有315名学生,14位教师。......

    课改汇报范文

    坚持生本理念 推进有效教学 ---推进课堂教学改革的阶段汇报材料 阆中市二龙镇小学校 吴万平近年来,我们根据市教科局提出的“以课堂为重点,倾力打造有效教学,向素质教育深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