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高等学校重点学科管理办法[样例5]

时间:2019-05-13 00:13:4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江西省高等学校重点学科管理办法》,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江西省高等学校重点学科管理办法》。

第一篇:江西省高等学校重点学科管理办法

附件:

江西省高等学校重点学科管理办法

(试 行)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促进江西省高等学校学科建设,规范重点学科管理,保证重点学科建设的顺利实施和经费的有效使用,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重点学科是根据我省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对高级专门人才的需求、科学技术发展趋势和财力许可,择优遴选并进行重点建设的学科。通过重点学科建设,形成高校学科优势和办学特色,提高高层次专门人才培养能力和科学研究水平,增强高校综合实力。

第三条 重点学科建设的指导思想是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学术梯队建设为核心,以科学研究为重点;优先发展特色学科,大力改造传统学科,积极发展新兴学科,建设一批优势和特色鲜明的重点学科,为我省社会经济发展培养高水平建设人才和提供科学技术支撑。

第四条 重点学科建设要坚持“统筹规划,合理布局,突出特色,重在建设”的原则。

第二章 主要任务和目标

第五条 培养造就一批高水平的学术队伍,使之在研究专长、学术水平上不断提高,在职称结构、年龄结构、学历学位结构等方面不 1 断优化。

第六条 努力提高教学水平,保证高层次专门人才的培养质量。第七条 积极开展科学研究,承担国家和省(部)级重大科研项目,承担横向实用型科研课题,产生标志性的科研成果,解决经济建设、社会发展中的重大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

第八条 以“江西特色、国家水平”为建设目标,经过“十二五”期间的建设,使我省重点学科整体水平跃上一个新台阶,缩小与国家重点学科的差距,使部分学科进入国家重点学科建设行列,一些学科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第九条 扩大国内外学术交流,形成开放型的能接受国内外同行学术骨干进修及学习深造的教学、科研基地。

第三章 申报条件和办法

第十条 申报重点学科必须具备以下条件:

(一)学科点具有较强的特色和优势,对我省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具有较好的学科基础和发展潜力。

(三)学科带头人(指第一学术带头人,以下同)必须是高校在编在职的教授,年龄一般不超过55周岁,思想品德好,教学科研水平高,具有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和团队凝聚力,身体健康。

(四)有一支教学科研水平较高、结构合理和稳定的队伍,且在研究方向上分布合理。

(五)具有能够支持重点学科发展需要的图书文献资料和仪器设备,有健全、规范的管理制度,能够为本学科点进行高水平的教学、科研工作提供必要的条件。

第十一条 重点学科按学科点申报、学校推荐、网上申报材料公示、专家评审、评审结果公示、省教育厅批准等程序进行。

(一)申报学科点实事求是地认真填写《江西省高等学校重点学科申报书》。

(二)学校根据有关文件要求和学科发展规划,在校学位评定委员会论证的基础上,研究推荐申报学科。

(三)材料公示。对各校推荐的学科点申报书进行网上公示。

(四)专家评审。通过审阅材料和评审答辩,形成专家评审意见。

(五)根据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重点学科布局以及专家评审意见,省教育厅批准。

第四章 建设和管理

第十二条 重点学科每五年为一个建设周期,五年建设期满重新参加下一轮遴选。

第十三条 重点学科采取省教育厅、学校、学科点三级管理,以学科点管理为主的管理体制。

(一)省教育厅负责全省高校重点学科建设工作的政策规定、总体规划、评估检查等宏观管理及划拨建设经费。

(二)学校负责制定全校学科发展规划和工作计划,制订有关管 理办法和实施细则,落实学科建设配套经费,进行日常管理,实施督促检查,保证学科建设任务的完成。

(三)重点学科根据学校的学科发展规划以及本学科的省级重点学科申报书,制订本学科点的重点学科建设规划和年度实施计划,做好日常管理工作,全面落实、完成学科点建设各项任务。

第十四条 省教育厅对重点学科建设情况进行年度抽查、中期评估、终期验收:

(一)对年度抽查、中期评估不合格的学科点,省教育厅可以采取要求整改、停止拨给建设经费、撤消重点学科称号的办法进行处理。

(二)对终期验收不合格的学科点,省教育厅给予通报批评,并取消该学科点参加下一轮重点学科申报遴选的资格。

(三)对取得明显建设成效的学科点,给予表彰,并作为下一轮重点学科的遴选依据。

第五章 学科带头人的主要职责

第十五条 重点学科实行学科带头人负责制。学科带头人的主要职责有:

(一)负责组织制订并执行本学科点建设期内的重点学科建设规划和年度计划,实现各项计划目标,特别是科学研究目标。

(二)负责本学科点学术梯队的组建、培养,明确学术梯队成员的职责。

(三)制订本学科点分年度建设经费使用计划并报学校批准执行。

(四)组织科研攻关、培养学科点自身发展能力。

(五)向学校报告本学科点年度工作总结,主要内容包括年度计划执行情况(包括教学科研、队伍建设、实验室建设、经费使用等情况),重点报告科研情况,对重要科研项目和研究成果必须有专门的简要介绍。

(六)做好日常管理工作。

第六章 经费投入和使用

第十六条 重点学科所在学校是重点学科建设的主体,应保障重点学科建设配套经费的投入不低于财政安排的资金。

第十七条 各重点学科应积极争取承担国家、部委、江西省和企事业单位的重大项目,多渠道筹集建设经费,努力提高学科的总体水平和对社会的贡献率。

第十八条 重点学科建设经费只能用于与学科点建设密切相关的开支。经费开支范围主要包括:

(一)仪器设备的购置、运行、保养、维护、更新等。单价在5万元以上的大型仪器设备购置,须提供论证报告,并报学校批准。

(二)期刊、图书资料购置。

(三)师资培训、进修及人才引进。

(四)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及教材建设。

(五)学术交流和合作研究支出。

(六)学科建设需要的项目研究、成果发表及其它相关支出。

第七章 经费管理与监督

第十九条 重点学科建设经费是指明确用于重点学科建设的专项经费,由学校重点学科管理部门进行管理,学校财务部门单独核算,专款专用,学校审计部门进行监督审计。

第二十条 重点学科经费开支必须有学科带头人签字。学科带头人应自觉遵守国家的财经纪律,各项支出按国家有关规定与本学科年度计划执行。

第二十一条 重点学科建设经费的使用应接受上级主管部门、财务及审计部门的监督检查,并纳入绩效考评范围。

第二十二条 学科经费的规划和分年度计划由学校分管部门会同各重点学科带头人共同协商制订,报经学校批准后执行。

第二十三条 重点学科建设过程中产生的科研成果以及购置的仪器设备、图书资料,统一标注为:江西省高等学校重点学科建设项目资助。

第二十四条 重点学科建设过程中产生的学术和技术成果归学校所有,学校应按照国家有关知识产权法律法规规范管理。

第八章 附则

第二十五条 各高等学校根据本办法,制定实施细则。第二十六条 本办法自颁布之日起实施,同时停止执行2005年制订的《江西省高等学校重点建设学科管理暂行办法》。

第二十七条 本办法由省教育厅负责解释。

第二篇:江西省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研究课题管理办法

江西省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研究课题管理办法

一、总 则

第一条为了加强对江西省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研究课题(以下称“省级教改课题”,可简称“省教改课题”)的管理,进一步推动我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与建设,提高教学质量,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省教改课题,是指江西省教育主管部门在构建全省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过程中批准立项的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它是促进高等教育科学发展,深化高校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而实施的一项教学常规管理制度,是全省高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

第三条省教育厅对省教改课题进行综合管理并负责组织实施。

第四条高等学校要把教学改革研究课题的指导、管理工作纳入本校教学和科研工作计划,为教学研究创造良好的条件,并对教学研究成绩突出的人员予以奖励。

二、申报与立项

第五条省教改课题主要范围是高等学校办学思想的研究,各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改革以及教学管理改革的研究与实践等。课题分重点课题(含招标课题)、一般课题、经费自筹课题3类。3类课题中的重点课题应是适应时代要求,具有领先理念,采用现代科研手段,在培养创新人才方面影响面广,推广价值大,社会效益好,有一定深度和难度的攻关研究项目。另外,教育决策部门急需研究的少数重要课题,以省教育厅特别委托课题的方式,单独立项。

第六条省教改课题每年申报1次,申报时间一般在当年五月份。自省教改课题立项指南发布之日起受理各高校的课题申报,受理期限为1个月。高校在申报课题时,应确保教学第一线教师申报的课题比例占申报数额的80%以上。

第七条申请省教改课题一般应具备下列条件:

1.对江西省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具有一定的理论指导意义和实践运用价值;

2.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对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育质量,具有较大的作用;

3.能为教育行政部门的决策提供理论依据和科学论证;

4.能取得较好的预期效益,研究成果具有实际应用、推广价值;

5.课题论证充分,目标明确,研究计划可行,研究方法科学,经费预算、人员组合合理,具备按计划完成研究任务的各项基本条件;

6.为了体现教学改革研究课题的应用性特点,发挥课题对促进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的实际作用,课题研究时间一般应不少于2年。

课题研究时间从批准立项的时间开始起算。

第八条为了保证省教改课题研究的水平和质量,申请人一般应是承担过校级以上科研课题、具有副高级以上职称的专业技术人员。其他人员须有2名相关专业副高级职称以上人员推荐,推荐函包括课题的选题价值、队伍情况、科研基础、科研条件保障、成果预测等内容。省教改课题实行课题主持人负责制,主持人仅限1人,一般课题及经费自筹项目参研人员原则上限定在 5人以内(含主持人)。

鼓励各高校发挥学术团队或教学团队进行项目研究的集体攻关,以教研室、课程组等团队形式申报课题。

承担有省教改课题研究任务者,在其主持的省教改课题通过结题鉴定后,方可申报下一的课题。课题主持人不得同时申请2个及2个以上课题。

第九条各高校根据省教改课题的性质、目标和本校的实际,对申报项目通过科学、合理的组织方式和初评程序进行初审,确保推荐质量,并按照规定的要求上报到省教育厅指定的地点。

第十条省教育厅委托社会中介机构聘请省内高等教育学科及其他相关专业学科的专家,对各类课题分组评审,初选出立项项目并提出立项意见。为了保证课题立项质量,课题立项评审实行“盲审制”,评审组成员依据统一制定的评审指标,对通过初审的课题的立项论证活页(活页中不得出现校名、人名等带有身份意义的文字)进行匿名初评,并按照评审组的赞成立项率决定立项与否。

第十一条省教育厅根据专家组的评审结果,形成立项意见和研究经费分配方案,报厅领导审批后公布立项项目。

三、过程管理

第十二条省教育厅高教处是省教改课题的管理部门,负责省教改课题的日常管理工作。各高校应明确具体管理部门并配备专职人员。

第十三条 实行资助课题开题报告制度。开题报告书主要就课题研究的目标、思路、内容与方法,以及研究计划等进行报告。具体操作办法授权学校课题管理部门制定。

自筹课题可参照执行。

第十四条建立课题中期报告制度。自获准立项之日起、满1年以上时,课题主持人应向学校课题管理部门提交研究报告,并填写《江西省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研究课题中期报告书》,其内容可作为课题经费使用、晋级晋升时课题认定的依据之一。

高校应将实施课题中期报告制度作为帮助和督促课题组实施研究计划、安排课题经费、完成研究任务、达到研究目标的主要措施。

第十五条课题实施过程中,高校要加强对课题研究工作的管理、指导和督促检查。必要时,课题管理部门可对课题进展情况进行抽查。抽查的主要内容包括:课题研究进度,课题组成员参加研究的情况,已经取得的阶段性成果、经费使用情况等。

第十六条 课题进行中需对研究计划、主要人员作重大调整、变更或有其它重大变化的,由课题主持人提出申请,所在单位签署明确意见,报省教改课题管理部门批准。课题主持人不能履行研究职责的,所在高校应采取措施保证课题研究工作继续进行,并及时报告省教改课题管理部门。

四、结题鉴定

第十七条实行研究成果实践应用与检验制度。其中,理论性课题研究成果的实际应用时间一般应在半年以上;实践性课题研究成果的实际应用时间一般应在1年以上。

课题研究成果实际应用时间的计算,理论性课题从该成果合法发表或按合法的学术组织正式采用、交流之日起算;实践性课题从研究成果被院系、学校、行业协会、非政府组织、政府机关或其它学术组织正式采用、交流之日算起。

第十八条完成课题任务后,课题主持人根据课题申报书设定的研究计划、研究目标及课题研究任务的实际完成情况,向学校提出结题鉴定申请;省教育厅

委托江西省高教评估所受理各高校课题结题鉴定申请,如果一所高校申请结题的课题数量较少,可按照就近就便的原则与其它高校的结题工作合并进行,或交由省高教评估所组织进行。省教育厅不直接受理课题主持人的结题鉴定申请。

课题主持人申请结题鉴定时应按照以下顺序提供材料:封面、目录、课题申报书(其中1份为盖有省教育厅课题主管部门“同意立项”公章的原件)、课题立项通知书、开题报告、中期报告、成果附件(含必备的《研究报告》)、结题鉴定表。课题组还应起草《结题鉴定自评意见》。

结题鉴定表单独装订。

第十九条为了确保结题质量和专家评审意见客观、公正,结题鉴定方式一般为会议鉴定。课题组所有成员原则上需到会陈述、答辩。专家组成员由3~5名专家组成,校外专家应占2/3以上,专家组长由校外专家担任。校外专家由评估所聘任,校内专家由学校提名,评估所认可。结题鉴定费用由所在学校或课题组负责。

第二十条课题成果通过鉴定后,由省教育厅负责终审工作。终审合格的,颁发统一印制的《江西省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研究课题结题证书》。对初次评审不能通过鉴定结题的课题,可暂缓结题,待提交相应成果、完善材料、符合条件通过鉴定后再办理结题手续。

第二十一条每所高校每年组织课题结题鉴定的次数一般为2次(6月、12月)。省评估所根据各高校申请结题鉴定的情况,汇总后上报省教育厅,以确定集中结题的工作计划。

第二十二条实行课题结题鉴定结果复审制度。课题组如对专家结题评审意见有异议的,可提出课题结题复审,由省教育厅高教处重新组织专家评审,并原则上以复审意见为终审意见。

第二十三条实行课题研究成果公示制度,通过结题鉴定的课题成果将通过江西高等教育网等媒体相应栏目等方式进行公示,同时实行课题研究及专家结题鉴定警示制度,对涉及学术不端行为的课题承担人员及不负责任的课题鉴定人员,将给予警示。

第二十四条实行重点、招标项目结题鉴定的评价意见的公示制度。

五、成果应用推广

第二十五条对推动教学改革与建设、提高教学质量具有重要作用并可能产生重大社会效益的应用研究,课题主持人、承担高校应向其他高校和社会组织推荐,促使省教改课题发挥效益。

第二十六条对深化高教改革,提高高校教育教学质量有重要意义的课题成果,高校应采取各种措施加以宣传和推广。

第二十七条省教育厅不定期对通过结题鉴定的教改课题成果进行汇编,并召开教学改革研究课题成果报告会,及时发布研究成果信息,开展学术交流,促进优秀教学研究成果的传播与运用。

第二十八条省教改课题的研究成果(论著、论文等)公开出版(发表)时,须在醒目位置注明(标明)课题类型。

六、附 则

第二十九条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实行。

第三十条省教育厅以前发布的省教改课题管理规章文件中与本办法相抵触的,以本办法的规定为准。

第三十一条各高校根据本办法制定本校相应的管理办法或实施细则,并报省教育厅有关职能管理部门备案。

第三十二条本办法的解释权归江西省教育厅。

第三篇:陕西普通高等学校重点学科

陕西省普通高等学校重点学科 专项资金建设项目实施办法

为了落实陕西省政府2007年23次常务会议精神,依据《陕西省普通高等学校重点学科专项资金建设方案》和《陕西省普通高等学校重点学科建设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特制订本实施办法。

一、专项资金资助的学科范围

(一)省属普通高等学校的国家重点学科(指未得到国家、地方“211工程”建设项目资助的国家重点学科,下同);

(二)省属普通高等学校的博士学位授权学科(不含一级学科内自主设置的学科,下同);

(三)省属普通高等学校的其他省级重点学科(指已列入陕西省省级重点学科名单,但目前尚不具备博士学位授权的学科,见陕学位〔1999〕41号文附件名单);

(四)省属普通高等学校的重点扶持学科(指2007年以前已纳入陕西省省级重点学科建设补助经费资助范围,但不在上述范围的学科,见陕学位办〔2008〕1号文件附件);

(五)受资助的学科名称和代码应采用1997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颁布的学科(专业)目录中规定的学科名称和代码,与此不符的,应予更正,并在括号内加注原来采用的学科名称。

二、受资助学科的分类原则

专项资金按照“统筹规划,分类建设”的原则,将受资助学科分为以下四类:(一)国家重点学科——省属普通高等学校中经教育部批准的国家重点学科;(二)国家重点学科培育学科——省属普通高等学校中实力较强的博士学位授权学科,具有承担国家或地方重大任务的能力,能成为建设西部强省的人才培养和智力支撑基地,具备问鼎国家重点学科的基本条件,近五年一般应取得有省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以上成果;

(三)省重点建设学科——省属普通高等学校中与我省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的优势特色学科。省重点建设学科包括:

1、未入选国家重点学科和国家重点学科培育学科的其他博士学位授权学科;

2、陕学位〔1999〕41号文中所公布的硕士学位授权学科;

(四)省重点扶持学科——为促进全省经济、社会、文化协调均衡发展,建设西部强省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急需且相对薄弱的人文社会科学学科和密切相关的特色学科,指2007年以前已纳入陕西省省级重点学科建设补助经费资助范围内的其他学科。

三、专项资金资助项目的资助额度(控制数)另行通知。

四、专项资金资助的省级重点学科建设项目内容

(一)学科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含实验室仪器设备购置和文献信息中心图书资料购置等);

(二)学术带头人培养和引进,学科团队建设(含学术交流与国际合作等);(三)创新人才培养(含研究生创新教育基地建设等);

(四)专项资金用于队伍建设和创新人才培养的资金比例一般不得超过资助总额的15%;

(五)专项资金不得用于基本建设(如土建、房屋装修等)、购买交通工具或大型通用设备,不得用于非学术性质的出国考察、个人补贴和劳务费等开支,不得用于各种罚款、还贷、捐赠赞助等支出,严禁提取管理费;

(六)精密贵重仪器和重大设备的购置,要进行使用能力和效益的论证,不得重复添置;

(七)专项资金不得转为具体的科学研究项目经费。

五、专项资金资助项目的审批办法(一)项目申报

省属普通高等学校组织本单位相关学科在规定的时间期限内申报陕西省普通高等学校重点学科建设专项资金资助的学科建设项目,填报陕西省普通高等学校重点学科建设项目申报书。省属普通高等学校及相关学科应科学定位,统筹规划,避免盲目攀比。资助项目按二级学科申报、审批,资助金额按二级学科计算、下达;为避免重复建设,提高资金利用率,鼓励省属普通高等学校按一级学科群统筹规划并实施省级重点学科建设项目。

(二)形式审查

由省政府学位办公室组织省学科建设咨询专家组的有关专家对各高校提交的项目申报书进行形式审查,通过形式审查的项目提交专家评审。

(三)专家评审

由省政府学位办公室聘请组织省内外有关专家,按学科、项目大类组成若干专家组,依据项目评审指标体系对项目逐一评审,并提出资助意见。专家组认为必要时可要求项目负责人答辩或赴现场考查。

(四)公示审批

上述专家评审结果由省政府学位办公室在一定范围内公示,公示期为两周;公示结束后,由省政府学位办公室将专家评审、公示结果报省重点学科建设领导小组审批并公布最终评审结果。

六、专项资金资助项目的管理和验收

(一)专项资金实行项目管理。第一期建设项目的建设期限暂定为三年,省财政厅根据批准的建设项目按资助计划资助,分拨款。

(二)项目承担学校要严格按照批复的项目和预算执行,认真落实在项目申请书中承诺的配套措施,及时组织项目实施。项目支出预算一般不得调整。因特殊情况,预算执行过程中发生项目变更、中止或撤销等,必须按程序报省财政厅、省教育厅批准。项目承担学校要强化专项资金的核算与使用管理,按项目对专项资金进行分项明细核算,确保专款专用。

(三)专项资金实行跟踪管理制度。省财政厅、省教育厅按照有关规定,对专项资金实施跟踪管理。对项目申报中有弄虚作假、擅自改变专项资金用途或截留、挪用专项资金的,相应扣减项目承担学校当年或下年项目资金资助额度,并按《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的有关规定追究有关负责人的责任。

(四)专项资金实行绩效考评制度。每年年底及项目完成后,项目承担学校应对项目绩效情况进行自评,并撰写绩效报告分别报送省财政厅、省教育厅。在项目学校自评的基础上,省政府学位办公室会同省级财政部门组织专家进行绩效考评,并将考评结果作为确定以后专项资金项目和预算的重要依据。(五)重点学科在建设过程中产生的科研成果、专著、论文以及购置的仪器设备,需统一注明为“陕西省重点学科建设资助项目”。

(六)重点学科在建设过程中产生的成果归学校所有,学校应按照有关知识产权保护的法律、法规进行规范管理,形成的资产均属国有资产,应纳入学校资产统一管理。

附:

1、陕西省普通高等学校重点学科建设项目申报书

2、陕西省普通高等学校重点学科建设项目评审指标体系(试行)

3、陕西省普通高等学校重点学科专项资金建设项目申报汇总表

4、电子材料报送说明

第四篇:高等学校仪器设备管理办法

高等学校仪器设备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对高等学校仪器设备的管理,提高其使用效益,根据《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办法》、《高等学校实验室工作规程》的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学校要在统一领导、归口分级管理和管用结合的原则下,由一位校(院)长分管仪器设备工作,并结合学校的具体情况,确定学校仪器设备的管理体制,明确机构和职责。

第三条 学校的仪器设备均为学校财产,对各种渠道购置、经营或非经营型的仪器设备应按照统一规定管理。仪器设备根据价格、性能等因素分别确定为部、省、校、院、系级管理。

学校配备仪器设备要实行优化配置的原则,要根据本校的实际,制定仪器设备申请、审批、购置、验收、使用、保养、维修等的管理制度,实行岗位责任制,充分发挥仪器设备的使用效益。

第四条 学校采购仪器设备,要做到力争优质低价,防止伪劣产品流入学校。进口仪器设备,到货后要在索赔期内完成验收工作,不合格的要及时提出索赔报告。

所购仪器设备在校级主管设备的部门入帐后,财务部门方可予以报销,做到各部门仪器设备帐物相符。管理范围的价格起点与财政部规定的固定资产价格起点一致。

第五条 仪器设备在使用中要保持完好率,根据需要做到合理流动,实行资源共享,杜绝闲置浪费、公物私化。仪器设备的调拨、报废必须按照有关规定,经技术鉴定和主管部门审批(备案)。有关收入交学校按照财务管理规定执行。

第六条 学校要对仪器设备的资料建立档案,实施计算机管理。对仪器设备的种类、数量、金额、分布及使用状况经常进行分析、研究和汇总,并按有关规定如期、准确上报各类统计数据。要加强校内、外网络资源建设,逐步做到有关数据网上传输,充分利用现代化手段实现对仪器设备的资源共享和科学化管理。

第七条 学校仪器设备的管理,必须贯彻勤俭办学的方针,从本校的实际出发,充分挖掘现有仪器设备潜力,重视维修、功能开发、改造升级、延长寿命的工作。学校要积极鼓励自制新型教学、科研仪器设备,经技术鉴定合格后登记入帐。

第八条 学校从事仪器设备工作的人员,应具有相应的专业知识水平和业务能力,管理人员应具备相应的管理知识。学校要重视仪器设备工作人员队伍的建设,提供各种参加培训、研讨、考察活动的机会。对在实验技术方面作出成绩并取得成果的人员应给予奖励。要制定行之有效的业务考核及技术等级晋升办法,使他们热爱本职工作,努力提高业务及管理水平。

第二章 贵重仪器设备的购置

第九条 单价在人民币10万元(含)以上的仪器设备为贵重仪器设备。

第十条 教育部所管的贵重仪器设备范围。

1、单价在人民币40万元(含)以上的仪器设备;

2、单台(件)价格不足40万元,但属于成套购置或需配套使用,整套在人民币40万元(含)以上的仪器设备;

3、单价不足人民币40万元,但属于国外引进、教育部明确规定为贵重、稀缺的仪器设备。

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各高等学校可根据实际情况,明确各自所管贵重仪器设备的范围。

第十一条 高等学校应根据教育事业和学科的发展规划,合理制定仪器设备的购置方案。

1、购置仪器设备的可行性论证报告

(1)仪器对本校、本地区工作任务的必要性及工作量预测分析(属于更新的仪器设备要提供原仪器设备发挥效益的情况);

(2)所购仪器设备的先进性和适用性,包括仪器设备适用学科范围,所选品牌、档次、规格、性能、价格及技术指标的合理性;

(3)欲购仪器设备附件、零配件、软件配套经费及购后每年所需不低于购置费6%的运行维修费的落实情况;

(4)仪器设备工作人员的配备情况;

(5)安装场地、使用环境及各项辅助设施的安全、完备程度;

(6)校、内外共用方案;

(7)效益预测及风险分析。

2、仪器设备的审批程序

(1)校内申请单位提交可行性论证报告;

(2)校级主管部门根据具体情况组织相关学科专家及学校有关人员对可行性报告进行论证,提出具体意见;

(3)报主管校(院)长审批;

(4)教育部及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所管的仪器设备,必要时由教育部及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组织同行专家进行评审。

第十二条 高等学校要建立切实可行的仪器设备购置和监督机制,实施公开招标或集团采购等方式,在节约学校经费的同时确保所购仪器设备的质量。

第三章 贵重仪器设备的使用和管理

第十三条 各校购置仪器设备,要选择能明确完善仪器设备安装、调试、验收、索赔、保修,并能随时提供零配件的公司或厂家,保证所购仪器设备符合所需要的技术指标,并在验收合格后,能在可用期内正常运转。

第十四条 仪器设备要逐台建立技术档案,要有使用、维修等记录。要按照国家技术监督局有关规定,定期对仪器设备的性能、指标进行校检和标定,对精度和性能降低的,要及时进行修复。

第十五条 高等学校仪器设备要实行专管共用、资源共享。各机组要在完成本校教学、科研任务的同时,努力开展对社会各单位的协作咨询、分析测试、培训等技术服务工作。要在开展校内、校际和跨部门协作共用的同时,积极培训能独立操作仪器设备的人员,并建立岗位责任制度,努力提高仪器设备使用率。要尽量使用外单位已有的仪器设备,避免出现区域性仪器设备的重复购置。

第十六条 高等学校使用仪器设备的收费标准应根据不同情况有所区别。

学校对内教学使用仪器设备不得收费,科研使用仪器设备可收取部分机时费。学校仪器设备对外服务应按有关规定收取机时费,所收经费由学校主管部门统一管理。学校主管部门将其中大部分经费返还有关实验室,实验室应根据学校、省级、国家级主管部门制定的相关管理办法,将返还的经费用于补偿仪器设备的运行、消耗、维护、维修及支付必要的劳务费用。

第十七条 仪器设备一般不准拆改和解体使用。确因功能开发、改造升级或研制新产品需拆改解体时,应经学校主管设备的部门批准。

第十八条 仪器设备配备人员的数量和结构层次,应以能保证仪器设备的正常运转和充分发挥效益为原则。

仪器设备的使用、维修、管理人员必须经过培训和考核,实行“持证上岗制”,并建立相应的岗位责任制和管理办法。

第四章 贵重仪器设备的报损和报废

第十九条 因技术落后、损坏、无零配件或维修费过高确需报废的仪器设备,要根据《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管理实施办法》及时报损报废。

学校仪器设备报废工作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进行。

1、学校仪器设备所属单位提交报废申请;

2、学校主管部门组织有关专家审议,提出技术鉴定报告和意见;

3、报主管校(院)长审批;

4、根据国家有关规定报主管部门审批或备案。

第二十条 报废仪器设备收回的残值,应根据《高等学校财务制度》、《高等学校会计制度(试行)》,纳入学校设备经费。

第五章 贵重仪器设备的考核与奖惩

第二十一条 高等学校仪器设备的使用和管理要实行考核制度。

1、每年年终,由学校院、系(所、中心)根据《高等学校贵重仪器设备效益评价表》,对部管仪器设备进行自考核工作,对校管仪器设备的考核范围和内容可做适当调整;

2、学校主管部门组织检查、核实,并向全校公布;

3、教育部每年公布部管仪器设备(03类)使用情况,并不定期组织检查和评估工作;

4、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自定每年检查所管仪器设备使用情况的办法。

第二十二条 高等学校仪器设备的使用和管理要实行奖惩制度。对在申请购置、使用管理、保养维修、技术改造等各项工作中成绩优秀的机组和个人,学校应及时予以奖励;对严重失职者要依情节轻重,依法追究当事人及负责人的责任。

第六章 附 则

第二十三条 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高等学校应根据本办法,结合本地区、学校的实际情况,制定仪器设备的管理办法。

第二十四条 属于财政部规定的固定资产起点线以下的,属高等学校材料、低值、易耗品的管理工作,各高校可根据有关文件精神,结合当前实际状况,自行制定管理办法。其中对于学校化学危险品的管理工作,要严格按照《关于加强高等学校实验室危险品管理工作的通知》文件精神进行管理。

第二十五条 本办法自2000年4月1日起开始施行

第五篇:高等学校总会计师管理办法

高等学校总会计师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加强高等学校财经管理, 完善高等学校治理结构,强化经济责任,规范财经行为,防范财务风险,提高财务管理水平,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总会计师条例》和国家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高等学校设置总会计师岗位。总会计师为学校副校级行政领导成员。

第三条 高等学校总会计师协助校(院)长管理学校财经工作,承担相应的领导和管理责任。

第四条 总会计师的职权受国家法律法规保护,高等学校和有关部门支持并保障总会计师依法行使职权。

第二章 总会计师的任免

第五条 总会计师应坚持原则,具有较高的政治素养;廉洁奉公,具有良好的职业操守;熟悉高等学校财务管理工作,具有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

第六条 总会计师必须具有大学本科以上文化程度,同时应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一)具有经济、管理类高级专业技术职称;

(二)具有从事财政、财务、会计、审计、资产等管理工作经验,一般应担任正处级职务3年以上;

(三)在会计、审计等专业中介机构担任高级职位,具有15年以上从业经验。

第七条 总会计师由学校主管部门负责选聘、委派,可根据工作需要,实行异校或异地任职,依照干部管理权限任免。学校主管部门对总会计师实行统一管理。总会计师任免前,应征求同级财政部门和学校主要负责人意见。

第八条 总会计师实行任期制,任期年限与校(院)长任期年限一致。总会计师在同一学校任职不超过两届,任期届满,可调派其他高等学校任职或改任其他职务。

第九条 总会计师任期内,学校主管部门可根据工作需要,经征求同级财政部门和学校主要负责人意见后对总会计师进行调整。

第三章 总会计师的职责和权利

第十条 总会计师按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制度的要求组织领导学校的财经管理和会计核算工作;参与学校重大财务、经济事项的决策并对执行情况进行监督。主要职责如下:

(一)负责会计核算和财务报告,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和完整;

(二)负责财务管理,包括预算管理、筹资管理、资本管理(包括投资管理)、资金管理、成本控制、绩效评估等;

(三)参加学校重大财经管理活动和重要经济问题的研究与决策;

(四)加强会计监督,负责或参与财务风险管理、偿付能力管理,保护学校财产安全完整;

(五)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加强校内财务会计管理基础工作和基层建设,组织制定有关财务会计制度的实施细则和内部控制制度,并检查执行情况;

(六)组织清产核资,加强资产管理,保护国有资产完整和保值增值;

(七)组织落实审计意见,监督执行审计决定;

(八)学校主管部门、法律法规和学校章程规定的其他职责。

第十一条 总会计师具有以下履行职责的工作权利:

(一)参加重大经济事项决策;

(二)对重大决策和财经法规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对内部控制制度实施监督检查;

(三)对学校财务部门负责人的任免、考核提出意见;

(四)学校按规定对大额资金的使用,建立由总会计师与学校主要负责人联签制度,总会计师拥有大额资金流动联签权;

(五)对违反国家法律、法规、方针、政策、制度和有可能在经济上造成损失、浪费的行为,有权制止或纠正,并报告学校主要负责人。制止或纠正无效时,应及时向学校主管部门报告。

第四章 监管

第十二条 学校主管部门对总会计师履职情况进行监督、考评。

第十三条 总会计师参加校领导班子考核,并向学校主管部门提交述职报告。

总会计师述职报告应就学校重大经济活动、财务状况、资产质量、财务风险、内控机制等全面报告履职情况,并提出改进措施。

第十四条 学校主管部门对总会计师进行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和离任审计,对总会计师任职期间的履职情况进行评估。审计事项包括:

(一)学校会计核算规范性、会计信息质量,以及学校财务预算、决算和财务动态编制工作质量情况;

(二)学校财务状况及结果,资金管理和成本费用控制情况;

(三)学校财会内部控制制度的完整性和有效性,学校财务风险控制情况;

(四)在学校重大经营决策中的监督制衡情况,有无重大经营决策失误;

(五)其他需考核的事项。

第十五条 总会计师对下列重大事项负有管理责任或直接责任:

(一)学校提供或公开的会计信息不真实、不完整;

(二)学校会计核算、财务管理不规范;

(三)学校内部财会控制机制不健全、财会制度执行不力;

(四)学校违反国家法律法规造成严重后果的财务会计事项;

(五)管理不当及决策失误造成经济损失;

(六)负责审批、联签、实施的事项造成经济损失。第十六条 总会计师出现本办法第十五条情形的,应当依照国家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追究相应的责任。

第十七条 对造成重大经济损失或严重后果的事项,总会计师未参与决策或在集体决策过程中提出明确反对意见并记录在案的,总会计师可以免责。

第十八条 总会计师工作业绩突出的,由学校或学校主管部门给予表彰奖励。

第五章 附则

第十九条 本办法适用于公办高等学校。

第二十条 本办法由教育部、财政部负责解释。

第二十一条 各地、各有关部门可结合实际制定具体实施细则。

第二十二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下载江西省高等学校重点学科管理办法[样例5]word格式文档
下载江西省高等学校重点学科管理办法[样例5].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高等学校仪器设备管理办法

    高等学校仪器设备管理办法 教高[2000]9号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对高等学校仪器设备的管理,提高其使用效益,根据《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办法》、《高等学校实验室......

    高等学校仪器设备管理办法

    《高等学校仪器设备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为了加强对高等学校仪器设备的管理,提高其使用效益,根据《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办法》、《高等学校实验室工作规程》的......

    江西省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简章

    江西省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简章 根据教育部有关规定和我省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以下简称高校)招生工作的总体安排,制定本招生简章。 一、报考条件 (一)符合下列条件且户口在......

    江西省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简章

    江西省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简章 上一篇: 江西省2011年普通高校艺术类专业招生考试工作规定 下一篇: 江西省2011年普通高考改革方案 稿源: 文章作者: 更新时间: 2010-11-30......

    江西省2012年成人高等学校招生简章

    江西省2012年成人高等学校招生简章 建筑专业大专本科学历(http://www.xiexiebang.com),进入成人高校招生考试网上报名主页了解成人高校招生相关规定后,如实填写基本信息和认真......

    江西省高等学校教师资格认定条件

    专业教师辅导 中公江西教师网 江西省高等学校教师资格认定条件 江西省高等学校教师资格认定条件 (一)身份条件 申请认定教师资格者,应当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我省高等学......

    江西省燃气管理办法

    江西省燃气管理办法 (2003年8月31日省政府令第122号发布 )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燃气管理,维护燃气用户和经营企业的合法权益,保障社会公共安全,促进燃气事业发展,制定本办......

    江西省水路运输管理办法2014

    江西省水路运输管理办法 (1988年2月1日赣府发[1988]15号发布 2014年1月30日省政府令第210号修正) 第一条 为加强我省水运行业管理,保障合法经营, 提高运输效益,根据国务院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