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学四年级音乐下册教学设计
第八册音乐教学计划
一、学生情况分析:
本年级共5个班,期中1—3班是我从三年级带上来的,学生的音准,纪律音乐习惯和器乐较好,4班和5班是四年级中途带的,学生音准,器乐掌握较差。经过前几年学习,学生音乐兴趣浓厚,在演唱、欣赏以及读谱知识方面已有一定基础。但还存在一些问题:视唱节奏方面,音准方面,学会欣赏音乐,二声部合唱等等,都需加强。
二、教材分析:
四年级时期的学习非常重要,它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本学期教材在知识技能方面加深了难度。本册的歌曲有16首,欣赏18首,每首都有各自的特色及特定的意义。课本包含“表演”、“聆听”“编创与活动”三部分,其中“编创活动”包括(如歌唱发声、节奏、律动、乐器演奏、音高听辨、节奏与旋律的排列和音乐创作等),通过这些练习,达到各种技能训练或知识运用的要求。另外还有器乐训练,要求学生自制乐器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在想象中去创造,促进思维,发展智力。
三、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
(1)掌握重音记号,学习二声部(2)理解3/8拍含义及强弱规律。
(3)了解独唱、合唱、齐唱三种声乐演唱形式。(4)了解二重唱,学习波音、上滑音记号及作用(5)听辨出各种乐器的音乐,进行创编歌词
(6)了解舞曲、进行曲、摇篮曲三种体裁的基本风格特征。(7)掌握附点二分音符,学会为歌曲编配伴奏(8)了解重复、模进的音乐手段
(9)运用不同的力度、速度、音色等音乐表现手段正确表达歌曲的情感。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让学生在音乐熏陶下歌唱团结、友谊,进而养成对生活的积极乐观态度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与追求。
(2)通过学习不同地区、时代丰富多彩的音乐作品文化,体验其不同的风格特征,拓展视野,进一步激发我们对家乡的赞美和热爱。
(3)通过音乐对“水上之歌”主题的描绘,体验音乐与自然的交融关系。(4)感受外国儿童的童年生活与风土人情。(5)在乐曲声中听辨各种小动物,各种鸟鸣叫声,并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6)这些音乐能激发我们联想起可爱的校园生活,热爱我们的校园。(7)树立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做有理想的“四有人才”
通过对音乐作品情绪、格调、思想倾向、人文内涵的感受和理解,培养音乐鉴赏和评价的能力,使学生受到高尚情操的陶冶。
(4)、通过音乐作品中对祖国山河、人民、历史、文化的赞美和歌颂,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
(5)通过学习不同国家、民族、时代的音乐作品,热爱中华民族和世界其他民族的音乐。
四、提高教学质量措施:
1、认真备课,钻研教材,为上好课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
2、因材施教,对不同水平的学生要采用不同的教学手法。
3、激发兴趣,提高教学效率。
4、形式多样,充满知识性、趣味性、探索性、挑战性以及表演性,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及创新能力。
5、学科整合,符合新课标要求。
五、教学进度表 第1周 预备周
第2周 歌曲《拍手拍手》欣赏《彩桥驾到台湾岛》听赏《祝你快乐》 第3周、歌曲《阳光牵着我的手》
歌曲《我和提琴》
第4周、听赏《马刀舞》《新疆舞曲》听赏《森林的歌声》歌曲《跳吧跳吧》 第5周、听赏《我爱五指山,我爱万泉河》、《东方明珠》 唱《杨柳青》,第6周、歌曲《大雁湖》,听赏《划龙船》《船歌》听赏《水上音乐》 第7周、欣赏《彼得与狼》歌曲《白桦林好地方》 第8周、表演《红蜻蜓》、听赏《荫中鸟》《森林的歌声》 第9周、歌曲《小溪流水响叮》表演《茨藜花》 第10周、五一放假
第11周、欣赏《 运动员进行曲》《打字机》 歌曲《校园多美好》听赏《新疆舞曲》 第12周、歌曲《冬夜静悄悄》欣赏《长大后我就成了你》《年轻朋友来相会》 第13周、歌曲《种太阳》、歌曲《小纸船的梦》 第14周、音乐会 第15周、复习第16周、考核
第一课 手挽手
教学内容:
学唱《拍手拍手》;《阳光牵着我的手》;聆听《祝你快乐》。《彩桥架到台湾岛》。重音记号“>”
教学目标:
1.“阳光牵着我的手”,大家“拍手拍手”,我们衷心祝贺“祝你快乐”,向“海峡两岸小朋友”问声好。人们的友情传递、表达,莫过于音乐。本课四首作品都是集中反映了这一主题,让我们在音乐的熏陶下歌唱团结、友谊,发扬文明新风。
2.在聆听《祝你快乐》乐曲及《彩桥架到台湾岛》歌曲的感悟中,分别编创集体舞与现代舞进行表演。
3.在表演《阳光牵着我的手》、《拍手拍手》实践中,学习二声部唱与奏,使音乐表现更为和谐丰满。
4.掌握重音记号“>”,使其在音乐表现中强化感染力。教学建议: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学唱《拍手拍手》; 音乐知识:重音记号“>”及练习。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听曲入室,师生问候。
二、《拍手拍手》。
1.设问:什么场合会出现掌声?掌声能表达什么情感? 2.聆听歌曲《拍手拍手》范唱。
设问:歌曲有什么特征?(以拍手掌声穿插在歌曲中间。)
3.再听一次范唱。听一听歌曲有几部分组成?(二部分:齐唱部分与合唱部分。) 4.学唱第一部分: (1)听第一部分曲调范唱。 设问:这部分曲调有什么规律?有没有基本相同的曲调?(每句的开始都是附点八分音符;第一、第三句基本相同。) (2)学唱第一部分曲调:以学生自学为主,教师给予适当的指导与纠正,注意八度大跳的音准。 (3)齐唱第一部分曲调,在间奏处加入拍手(××)。5.学唱第二部分: (1)奏一奏、听一听、唱一唱:(竖笛)
(2)听第二部分曲调范唱。 (3)在教师指导下学唱第二声部曲调。(把全班学生分为二个声部学唱。学唱时开始可以放慢速度,当音准、节奏有把握时逐步恢复速度。) (4)这句有困难时,可以改为以降低难度。
(5)加入重音记号,加入拍手,唱好第二部分的曲调。
6.完整地、欢快热情地唱好全歌曲调(注意二声部和谐)。7.填入歌调,有感情地演唱。
8.设问:歌曲间奏处除按曲谱上节奏拍手外还可作怎样的节奏变化? 9.加入打击乐器伴奏表演,使歌曲的气氛更为热烈。10.小结:我们大家手挽手,发扬文明新风。
三、音乐知识:重音记号
1.认识重音记号“>”:标记在音符的上方,表示该音要唱得加强、加重。2.结合歌曲《拍手拍手》的实践,掌握重音记号。(1)找出歌曲中的重音记号。(2)对比实践:用重音记号与没有重音记号进行试唱实践对比。从实践中掌握重音记号的唱法及其作用。四.小结。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聆听《祝你快乐》;《彩桥架到台湾岛》。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听曲入室,师生问候。
三、欣赏《祝你快乐》 1.聆听乐曲。 设问:这首歌曲给你什么感受? 2.再细听乐曲。 请你合着乐曲轻轻拍手或敲击打击乐。 当你听到音乐(情绪)变化时,就变换另一种形式或停止拍击;在听到相同的音乐再现时,用相同的方法再次拍击,以示乐曲的分段及结构。3.讨论演奏该曲的形式及乐器。 合奏、铜管乐合奏,指导学生观看教材中的演奏图。4.边看教材中的图形谱及其歌词,边跟音乐哼唱(如有条件,最好展示歌曲曲谱)。5.再深入讨论乐曲的情绪(包括乐曲分段的情绪),并根据三段不同的情绪,设计集体舞动作。6.合着乐曲声,试跳集体舞,并群策群力进行修改。 7.完整地合着乐曲边跳边唱。 8.小结:我们互相祝贺快乐,装点江山,献给祖国。
四、聆听《彩桥架到台湾岛》 1.聆听歌曲:听读歌曲所表达的内容。 设问:“彩桥”是什么桥,是不是真正的桥?彩桥为什么要架到台湾岛? 2.细听歌曲,讨论上述问题。 3.看着歌词合着歌曲录音哼唱。 4.师生讨论这首歌曲的主题思想是什么?(海峡两岸小朋友盼祖国统一,……) 5.学唱 “海峡两岸小朋友,站在桥上问声好”。 6.设问:用相隔一小节轮唱形式演唱,表达什么样的情绪(两岸小朋友争先恐后地问好,急切地盼望祖国统一,象征全国小朋友的团结与友谊……) 7.用热烈的情绪,表演这一片段。 8.合着音乐,自由地即兴地用现代舞动作表现,把热烈的气氛推向高潮。 9.小结:海峡两岸小朋友手拉手,为争取祖国早日统一共同奋斗。
五、结束,下课。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学唱《阳光牵着我的手》。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听曲入室,师生问候。
二、《阳光牵着我的手》
1.欣赏歌曲范唱:了解歌曲内容与情绪。2.再听范唱。 设问:“阳光”的含义是什么? 3.看谱听教师范唱第一乐段曲调。 设问:哪一句基本相同,哪一句基本相似? 4.学生自学第一乐段曲调。教师巡视、个别指导读谱能力较差的学生。(1)重点指导唱好一句。 (2)同座学生相互唱曲调,交流自学成果,相互纠正。 (3)全班齐唱第一乐段。5.学唱第二乐段。全班分成两部分,各唱一个声部。教师分别范唱二声部的曲调。 (1)各声部学生自学自己声部的曲调,教师巡视指导,重点指导第二声部。 (2)唱平行三度的二声部音列:
(3)重点练习两个乐句:
(4)唱好第二乐段二声部曲调,注意音准与和谐。6.以稍快的速度、热烈的情绪唱好全曲。7.填入歌词(合唱部分学生分声部唱一次)。(1)学生唱第一声部,教师唱第二声部,要求相互都能倾听。 (2)听伴奏带或教师伴奏(教师的伴奏必需是不带旋律的伴奏)学生学唱第二声部。(3)教师唱第一声部,学生唱第二声部。 (4)学生二声部曲调合唱。 (5)竖笛基础较好的班级,二声部各用一、二支竖笛辅之。 (6)班级基础较差的,可以降低难度。第一乐句单声部,第二、三乐句二声部。 8.设问:“阳光”、“太阳”的含义是什么? 如何理解“阳光牵着我的手”?师生讨论。9.充满活力地唱好歌曲。 10.小结:大家手挽手,团结友谊朝前走。
第二课 跳起来
教学目标:
1.音乐与舞蹈原本是一家。感受三首不同地区不同时代的舞蹈音乐,体验其不同的风格特征,拓展我们的视野。
2.表演《我和提琴》,了解挪威人民的风格。在学唱《我和提琴》过程中掌握3/8拍的特点及学习找出曲调中的重复乐句,为今后进一步学习曲式打下基础。3.在学唱新疆民歌《跳吧,跳吧》后,即兴编创舞蹈使歌舞一体。4.继续学吹竖笛。
教学建议:
本课内容拟用三课时完成。 第一课时:聆听《马刀舞》、《小步舞曲》;学唱《我和提琴》(一)。第二课时:学唱《我和提琴》(二);竖笛吹奏练习。第三课时:聆听《新疆舞曲》(第二号);学唱《跳吧,跳吧》;本地区舞曲交流。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聆听《马刀舞》、《小步舞曲》;学唱《我和提琴》(一)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听曲入室,师生问候。
二、新课
聆听《马刀舞》 1.设问:谁见过骑着马挥舞大刀打仗的场景?(电视剧、电影……) 2.欣赏管弦乐《马刀舞》,这是前苏联作曲家哈恰图良创作的一首乐曲。 设问:乐曲描绘了怎样的场景? 3.师生讨论:自己根据乐曲所想像的场面发表各自的见解。(粗略的)4.细细聆听:能否把各段音乐所描绘的场景,再叙述得细致些?如引子部分有什么特点,第一部分是怎样的场面?中间一段又是怎样?…… 5.把你们想像的场景,用动作跟随音乐表演出来。 聆听《小步舞曲》 1.谈话:《马刀舞》表现的是战争的场面;现在你听听又表现怎样的情景——初听乐曲。2.师生交流所听乐曲的印象。3.再欣赏乐曲,教师作简要介绍: (1)介绍作品创作的时代背景与作曲家巴赫。 (2)典雅的宫廷小步舞曲。4.如能放一段录像(宫廷小步舞曲场面),配合乐曲,效果一定更佳(再次聆听)。5.“舞曲”体裁说明。6.小结:这两首舞蹈音乐,描绘两个时代背景,两种风格特征。请回家收集本地区的舞曲,我们将在下节课交流。
表演《我和提琴》 教学基本要求 1.音乐知识导入:我们已经唱过很多3/4拍的歌曲,你们愿意唱哪一首?3/4拍的含义是什么?它的指挥图式是怎样的? 2.介绍挪威民歌《我和提琴》: (1)出示欧洲地图,找出挪威的地理位置:北欧。 (2)欣赏《我和提琴》演唱。 设问:从歌曲内容中,你了解到挪威人的风土人情吗?歌曲是几拍子的?
三、小结
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学唱《我和提琴》(二)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听曲入室,师生问候。
二、新课
1.学唱歌曲《我和提琴》曲调。 (1)看谱听教师范唱曲调,找出基本重复的乐句。 (2)根据3/4拍的含义,启发学生讲3/8拍的含义。 设问:3/4拍与3/8拍的相同与不同之处在哪里?从分析对比中理解3/8拍。 (3)学习3/8指挥图式,并用指挥图式自学曲调的第一、三、五乐句。教师指导的重点是学习起拍及第三乐句的附点八分音符节奏。 (4)流畅地唱好曲调(强弱弱节奏要鲜明,分句要清楚),用色块表示乐句的基本重复。2.学唱歌曲: (1)再听范唱→第二次时学生轻声跟唱。 (2)填上歌词。 3.表演歌曲。 有感情地歌唱。请少数学生自选打击乐器伴奏,有舞蹈特长的学生即兴伴舞。4.将《平安夜》3/4拍改写成3/8拍。
音乐知识:3/8拍 1.拍号的含义:每小节几拍/以几分音符为一拍。2.复习2/
4、4/
4、3/4拍的强弱规律及其指挥图式。 3.从3/4引入3/8拍。 同样是三拍子,但由于单位时值(以几分音符为一拍)不同,产生不同拍号的三拍子。4.结合《我和提琴》的演唱,学习3/8拍。 5.通过把3/4拍《平安夜》改写成3/8拍,巩固这一音乐知识。课后反思: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聆听《新疆舞曲》(第二号);学唱《跳吧,跳吧》;本地区舞曲交流。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听曲入室,师生问候。
二、新课
聆听《新疆舞曲(第二号)》 1.谈话导入:新疆各兄弟民族都能歌善舞,我们大家来唱唱《娃哈哈》,边唱边跳。2.我们来听一首钢琴独奏曲,听听乐曲的风格是哪一个地区的少数民族风格音乐?为什么?——欣赏乐曲。3.学生讨论——新疆风格的音乐——伴奏的音型具有新疆节奏的风格。4.再欣赏一遍。 设问:钢琴中的伴奏音型节奏是模仿新疆少数民族中哪件民族乐器? 5.学生讨论——手鼓。6.全体学生轻轻地模仿手鼓的节奏:,为钢琴独奏伴奏。 7.小结:这是一首反映新疆人民载歌载舞的欢乐场面音乐。表演《跳吧,跳吧》 1.图片导入:出示新疆儿童歌舞的图片。 设问:图中儿童是哪个少数民族的?他们在做什么? 2.介绍一首短小精悍的新疆塔塔尔族民歌,仅仅两句,但非常欢快,听两遍就能唱,一唱就能记住,唱了还想跳。不信你试试——欣赏歌曲范唱。3.大家说说歌曲的内容与情绪? 4.范唱曲调,大家看着歌谱。 设问:这个短曲中有哪两个主要音?这两个主要音是怎样行进的? 5.师生讨论。 答案:一个“2”(re)一个“5”(sol)。 教师提示:我们学过上行、下行,那么re与sol行进的方向是怎样的呢?——平行。 6.放慢速度,划着2/4拍指挥图式,每人自选一句即第1-4小节或第5-8小节,有困难举手,老师过来教。唱会了就停止划拍指挥动作,说明你会了。 7.请自学第1-4小节的同学站起来,我们进行二句接唱。8.交换自学另一句→交换接唱→齐唱(按原速要求)。 9.填入歌词歌唱(教师分别用四种节奏型手鼓伴奏),请同学们在练唱中选择伴奏型。 10.表演《跳吧,跳吧》,请学生自由选择打击乐器,有舞蹈特长的学生合着歌声即兴舞蹈。(根据学生的兴趣及时间的可能,可以表演数次,让更多学生参与,体验新疆地区载歌载舞的风格。11.小结:音乐与舞蹈一体给人们带来美好的享受。 12.结合本地区舞曲跳一跳、唱一唱,进行相互交流。
第三课 家乡美 教 学 目 标
1.从聆听《故乡是北京》(北京)、《东方明珠》(上海)、《我爱五指山,我爱万泉河》(海南),演唱《大雁湖》(内蒙古)、《杨柳青》(江苏)五首作品中,感受祖国大地从北到南有代表性的五个省市丰富多彩的音乐文化,进一步激发我们对家乡的赞美和热爱。2.从聆听上述三首作品中懂得独唱、合唱的演唱形式及其表现力。
3.从演唱上述两首民歌中,了解北南两地民歌音调的风格,以及改编其拍号后所创造的另一种情趣,从而激发对民族民间音乐的情感,交流唱一首赞美自己家乡的歌并进行抄写记录。教 学 建 议
本课内容拟用三课时完成。 第一课时:学唱《杨柳青》、《大雁湖》。第二课时:聆听《故乡是北京》、《我爱五指山,我爱万泉河》。 第三课时:聆听《东方明珠》;“唱唱自己家乡美小小音乐会”。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学唱《杨柳青》、《大雁湖》。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听曲入室,师生问候。
二、新课
表演《杨柳青》
1.民歌往往用当地的地方语言来演唱更为亲切动听,因为民歌就是当地人民的口头音乐创作。《杨柳青》是江苏一带流传很广的民间小调,它里面的衬词就是当地的地方方言。歌曲表达了江苏人民对家乡的热爱。2.欣赏《杨柳青》的演唱。 设问:我们班上是否有江苏人。你听到过这首民歌吗?你能哼唱吗? 3.轻轻地跟着录音哼唱一次。 先把词单独练习念几遍,然后再跟录音哼唱。 4.学唱曲调: (1)可以分句学唱,但要注意乐句的完整性。 (2)设问:曲调由哪几个音构成?(1 2 3 4 5 6) (3)第二乐句、第三乐句的附点八分音符要唱好。 (4)设问:曲调中出现几次“”?在出现“”时,可以按节奏轻轻拍手。 (5)完整地、欢快地唱全曲。 5.学唱歌词: (1)朗读歌词。按节奏读歌词,尤其是衬词要读得流畅。 (2)把歌词填入曲调后歌唱,注意情绪与速度。 (3)如班上有江苏的学生,请他教大家方言,然后用方言演唱。 6.表演歌曲: (1)在“”处,两人用竖笛轻轻相碰三下,也可用木质的打击乐器打击三下。 (2)选择打击乐器,编创节奏型,为歌曲伴奏。 7.小结:江苏风格的民歌,江苏人民唱自己家乡的歌。表演《大雁湖》 教学基本要求 1.直接切入:《杨柳青》是江南地区的民歌。现在我们要学北方内蒙古地区的民歌《大雁湖》,由于南北地区的不同,民歌风格也完全相同,2.欣赏《大雁湖》范唱。 设问:你能听出南北民歌的不同的风格吗? (南方曲调较平稳,北方曲调多大跳,……) 3.朗读歌词,熟悉歌曲内容,激发学生对大西北的热爱。
4.跟随录音哼唱歌曲数次,个别句子练唱。要注意乐句的完整性(4小节一句)。 5.在歌曲基本会唱的基础上学唱曲调(因为该歌的大量的切分节奏,学生不易掌握)。在学曲调时,拟用点谱法,学生跟着教师的指挥棒(教棒)点谱学唱。能唱准即可(为以后学习切分节奏作感性铺垫)。 6.把2/4拍改编成3/4拍:
(1)各组讨论自编,也可自由结合自编。 (2)交流自己的改编创作,选出一、二首改编较流畅的曲调,把歌词填入。 (3)按顺序唱歌。 7.小结:把民歌作改编创作,又是另一种乐趣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聆听《故乡是北京》、《我爱五指山,我爱万泉河》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听曲入室,师生问候。
二、新课
聆听《故乡是北京》 1.歌曲的体裁导入:歌曲的种类很多,有艺术歌曲、群众歌曲、少儿歌曲……现在请你听这首是属哪一类?——欣赏《故乡是北京》——戏歌。 它是以戏曲的素材写成的歌,听起来别有风味。 2.再听一遍:作品与本课主题的联系。 设问:为什么主人翁到过许多名城,“静静地想一想,我还是最爱我的北京”?歌曲是怎样表达对家乡的爱? (从演唱的体裁“戏歌”及其歌词内容上对家乡的赞美,来表达对故乡的情。) 3.复听歌曲:请大家从演唱的形式来品味作品的意境。 设问:歌曲演唱的形式?为什么采用这样的演唱形式?(独唱——女高音独唱;女高音独唱更显得亲切,在歌曲中有许多拖腔,用独唱形式能很细腻地表达出来。更好地表达主人翁对家乡的情谊)。 4.小结:在外乡的游子,最爱的还是自己的故乡。请在课后,学唱一首赞美自己家乡的歌,并把它抄下来,下次我们大家来交流,也是各地音乐文化的大汇展。 选择恰当的音,作为结束音练习
.这是继上两节课的练习,旨在培养学生对乐段的结束音感(调式)。 2.反复咏唱曲调,尝试结束音填入最有结束停顿感的就是这个音。 3.教师切忌从理解上去讲解。 4.第一谱例的结束音以“ 5 ”为宜。 第二谱例的结束音以“ 1 1 ”为宜。 聆听《我爱五指山,我爱万泉河》 1.演唱形式导入:同样是独唱,不同性别有不同声部的独唱,表现人民战士爱家乡爱哨所,男声的阳刚之气更为有劲,尤其是男高音明亮而富有穿透力、更显英雄气概。 2.欣赏歌曲《我爱五指山,我爱万泉河》,感受男高音阳刚之声所表现的战士风貌。3.复听歌曲,细致品味: (1)歌曲的内容。 设问:为什么爱五指山,爱万泉河? (2)歌曲的表现力。 设问:各段速度、力度、情绪上有什么不同?为什么? 4.师生讨论,边讨论边听有关片段或教师范唱片段。 5.聆听歌曲。完整、全面地欣赏歌曲,激发学生学习革命战士的豪情壮志,爱家乡保江山。 6.小结:独唱的表现形式及其表现力。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聆听《东方明珠》;“唱唱自己家乡美小小音乐会”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听曲入室,师生问候。
二、新课
聆听《东方明珠》 1.地方标志性建筑导入:上海在改革开放的90年代,位于浦东陆家咀建造了一标志性建筑--电视塔叫什么名字?它有什么特征?(由11个大小不等的球体组成,是亚洲第一、世界第三。) 2.大家看着教材上的歌调,欣赏一遍录音。 设问:歌曲的情绪怎样?(深情、浪漫) 3.再聆听一次。全曲在演唱形式上是怎样处理的? 4.请大家谈谈:哪句是独唱(哪个声部)?哪句是合唱?合唱有没有区别?
师生讨论。(先是合唱、然后是女声独唱,中间还有女声伴唱。合唱形式有一种是女声合唱,另一种是男女声的混声合唱。) 5.再聆听一次,进一步体验这些演唱形式,以及速度的变化与歌曲的情绪表达有什么关系?这需要静静地听、深深地思考。 6.请大家发表见解。 7.合着歌声即兴表演。 8.小结:对东方明珠的赞颂,不仅是一个人、一群人,是全国人民、男女老少对家乡、对祖国的眷恋之情。
声乐演唱形式 1.独唱 童声:童高音、童低音。 女声:女高音、女中音、女低音。男声:男高音、男中音、男低音。 2.合唱 同声:童声合唱、女声合唱、男声合唱。混声:四声部混声合唱、八声部混声合唱。 3.图解,男女脸部,同时唱不同曲调(二个图形谱)。 小小音乐会:唱唱自己的家乡美 各人自荐,并把好歌介绍给大家,把抄下来的歌汇总,选精彩的、大家喜欢的歌,汇编成册,每人一本。
第四课 水上的歌 教 学 目 标
1.聆听《船歌》、《水上音乐》、《划龙船》,表演《小螺号》、《让我们荡起双桨》等五首作品,感受音乐对“水上的歌”主题的描绘,体验音乐与自然的交融关系。 2.欣赏《划龙船》,了解齐唱形式,并有感而发创作反映其他劳动的表演形式;欣赏二重唱《船歌》,了解二重唱形式及曲调波浪形进行的走向知识。 3.唱好少儿歌曲《让我们荡起双桨》。学习用上滑音、波音装饰演唱的《小螺号》、使歌声更具有活力更动听。 4.作曲调填空创作练习,并自编歌名与歌词。 课时安排 第一课时:学唱《小螺号》;聆听《划船歌》。第二课时:聆听《水上音乐》;竖笛吹奏练习。
第三课时:聆听《船歌》;学唱《让我们当起双桨》。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学唱《小螺号》;聆听《划船歌》。教学过程
一、织教学:
听曲入室,师生问候。
二、新课
表演《小螺号》 1.情景导入:也许大家没有海边打渔人家的生活经历,但是我们可以从影视的画面中,书本的描述中想像渔村的孩子们就地取材,吹奏小螺号的情景。 2.欣赏范唱。 设问:歌曲的“景”是怎样描绘的,歌曲中的“情”是怎样表达的? 3.学唱歌曲: (1)曲调的学习可分为两部分,先学唱第一部分四句,关键是第一乐句4小节,因此这4小节一定要准确无误,在四句都能流畅地唱好后,再加上滑音记号,讲解上滑音唱法。(2)在第二部分曲调中,由于长音的时值是三拍半,如何唱准?最好的办法是用指挥划拍,因一个完整的二拍指挥是1小节,这样既控制三拍半的时值,又有乐感。同样在四句12小节能完整地唱好的基础后,再加上波音记号,讲解波音记号的唱法。 (3)填上歌词唱歌。注意前后两个乐段的对比。唱好上滑音及波音,使歌曲更有风格、特色。4.学习伴奏。此项可能有一定难度,但是已经学习了一个学期竖笛,也有过去学习口风琴的实践,可以视班级实际水平情况灵活处理。 (1)竖琴记号说明:这一记号表示这行乐谱用乐器演奏,但不规定乐器,根据班级实际情况,学什么乐器用什么乐器。 (2)先熟悉节奏型,尤其是后半拍起拍可能有困难,教师多示范、多指导。在弄清节奏的基础上再奏乐,先慢速,先与钢琴配,然后再过渡到与人声配。 (3)配伴奏可以采用小组与小组结对,这样有别于大面积质量提高,在训练时切忌找少数几个人,这样大部分还是没有实践的机会,要鼓励人人都参与奏乐。 5.表演歌曲。 表演可采用多种形式,集体(齐唱、领唱)要显示群体合作,个人(独唱、领唱)要发挥个性特长。总之要表现渔家儿童对生活、对自然的热爱之情。 音乐知识:上滑音、波音记号 1.上滑音记号记于音符右方(如3)表示从该音起音调向上滑,没有固定落音。 2.波音记号记于音符上方如唱作。3.以上两音乐知识结合歌曲《小螺号》教学中穿插进行,不单独进行理论讲解。聆听《划龙船》 1.民间风格导入。 设问:农历五月初五是什么节?(端午节) 在这一节日许多地方有赛龙船的民间风俗,你见过吗?这一节日是为了纪念哪一位爱国诗人?(屈原) 2.讨论:赛龙船时,船上这么多人怎样才能划得动作一致、整齐?我们来实践两种形式比较一下,哪种更有利于调剂劳动者的精神和情绪,使动作划一?A.口令;B.演唱号子(教师范唱《划龙船》) 3.初听《划龙船》。 设问:这首歌的演唱形式有什么特征? 讲解:上节课讲了独唱与合唱。这首歌是领唱与齐唱。什么叫齐唱?(许多人唱同一曲调)请看教材上的图解。《划龙船》是一首劳动号子,这种体裁的歌曲往往是“一领众合”,能统一节奏、齐心协力参与劳动,提高劳动效益。 4.复听《划龙船》。合着歌曲做划船动作,在齐唱衬词处合着音乐用打击乐器加强其气氛。注意动作的统一、整齐。
5.分组讨论设计表演,每组要选出一位“指挥”担任“领唱”。 6.表演展示。各组出一位评委委员组成评委会。 合着音乐,各组同时表演,评委打分。 (评分标准:气氛紧张热烈,精神面貌奋发向上,动作整齐。) 7.评委点评,宣布评比结果。 8.分组设计自选(自定)劳动项目,编创节奏及号子。 9.展示表演,评委点评亮分。 10.小结:中国民间“水上的歌”。
声乐演唱形式介绍——齐唱 1.图解: (1)几个脸部。表示有两个以上的人都在同时唱歌。 (2)图形谱。表示同一曲调。 2.问题研究:比较研究。 (1)齐唱与独唱有什么相同,有什么不同? (2)齐唱与合唱有什么相同,有什么不同?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聆听《水上音乐》 教学过程
一、织教学:
听曲入室,师生问候。
二、新课
聆听《水上音乐》
1.作品创作背景介绍导入。 (1)设问:18世纪早期大致年份是哪一段? (2)创作背景简介:当时英王乔治一世举行庆典,大型游艇在伦敦泰晤士河上游览,宫廷乐队船为其奏乐助兴。亨德尔为其写的《水上音乐》。 2.初听主题音乐,感受乐曲的富丽豪华情景。
设问:这段音乐给你什么感受?请联系乐曲的创作背景,想像是怎样的一种场面? 3.板书主题音乐曲调(将3/2改为3/4)跟琴哼唱谱例。(放慢速度其效果是一样的。) 4.欣赏乐曲第一部分的音乐。 设问:这一主题曲调出现了几次。它的主奏乐器是什么名称?用乐器演奏的姿势来表示。 (教师可用教材中的乐器图作提示:弦乐,圆号,小号。) 5.聆听全曲。 设问:当第一部分的音乐再次出现时请举手,请分析乐曲分为几部分?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聆听《船歌》;学唱《让我们当起双桨》。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听曲入室,师生问候。
二、新课 聆听《船歌》
1.音乐形象导入:听乐曲引子部分。 设问:这音乐片段给你什么感受,你想像这是怎样的形象?
2.揭题:介绍《船歌》是歌剧主题歌。在音乐会上听到是经改编的管弦乐曲,顺带介绍体裁(详见教材分析)。 3.欣赏管弦乐《船歌》。 设问:你有没有好像坐在船上的感觉?为什么?
4.唱一唱教材上的主题①,并画出图形谱后半部分。讲解波浪形进行。 设问:从图形谱旋律线条的行进,我们给它取个名。我们学习上行、下行……
5.从主题①旋律波浪形进行分析,现在我们就回答上一个问题的“为什么”,即为什么好像有坐在船上的感觉。
6.复听管弦乐《船歌》,身体可随音乐的起伏大小作摇晃,犹如人在船上的情景。 7.这首作品的原作是女声二重唱,听听二重唱的演唱形式——欣赏二重唱《船歌》。(由于该歌主要是描绘爱情的情节,在教学时不必讲内容,主要是介绍一下二重唱的演唱形式。)8.二重唱演唱形式图解:两个男生脸部代表两个人,两个图形谱表示两个曲调同时行进,结合为一体。
9.小结:这两部作品是外国音乐家表现的“水上的歌”。表演《让我们荡起双桨》
1.时代歌声导入:今天要学唱的是一首唱了半个世纪的经典少儿歌曲,这首歌你们的爸爸、妈妈都唱过,也许都会唱,学会后可以去与他们一起合唱。 2.聆听《让我们荡起双桨》范唱。 设问:你听过这首歌吗?你能哼唱吗?
简单介绍歌曲的创作背景:电影插曲,曾获少儿歌曲一等奖等。 3.再次聆听歌曲。 要求学生跟录音,看着歌曲哼唱。对歌曲整体有一个较深刻的印象。 4.学唱曲调:
往往稍有印象的老歌,唱的准确性较差,所以为了学好这首经典的少儿歌曲要认真学好曲调。(1)用2/4拍的指挥划拍法来唱准曲调的节奏,重点是弱起节奏、后半拍起唱等。开始时应放慢速度,在准确、稳速的基础上再提速。要注意乐句的完整性及分句处的换气。 (2)学唱可分两个部分,分开学习,先齐唱部分,后合唱。必需在一部分准确、流畅的前提下,才能进入下一部分。可分小组学习,以自学为主,指导为辅。 (3)注意曲调进行的走向与声音的力度强弱成正比例,使声音有起伏,更形象地表达“荡”的情景。 (4)二声部合唱,要告诉学生做到唱自己声部听另一声部曲调,要取得声音的协调和谐。在曲调和谐的基础上用“呣”音的发声唱,进一步取得和谐的效果。 5.学唱歌曲: (1)在曲调准确、流畅的基础上,填入歌词歌唱。 (2)课堂上重点唱好第一段歌词。 (3)边学唱、边听录音范唱,要求能背唱第一段歌词。 (4)深入其境,有想像、联想的,有感情的演唱、处理歌曲。6.自编伴奏表演歌曲。创作歌曲的练习
1.完成二首短曲的曲调填充创作。
2.从现有的素材来分析应该是大调式或宫调式,但在教学中教师不是先给以限制,而是应该让其发挥,适时指点,指导也从感性、曲调通顺出发,而不从理性的调式上去分析。
3.根据曲调的意境及分句长短创作相应歌词,试唱——修改——试唱。
4.学生以个人创作为主,相互交流为辅。教师以鼓励学生的热情为主,适当点拨为辅。重在参与,强化过程,淡化结果。5.全班交流展示,教师点评。
第五课 童年的回忆 教 学 目 标
1.从外国音乐作品《彼得与狼》、《白桦林好地方》、《红蜻蜓》中感受外国儿童的童年生活与风土人情。以扩大我们的视野,丰富我们的知识,并回忆自己童年唱过的歌,进行相互交流。
2.聆听《彼得与狼》,能听辨出各件乐器的音色所代表的角色,讲出故事情节并进行表演。
3.表演《白桦林好地方》(包括伴奏),并编创赞美自己家乡的歌词唱一唱,用和谐的二声部合唱演唱《红蜻蜓》。 4.初步(非理性)选择结束音填入句尾,感受乐段的终止式。再次做好曲调接龙的创作活动。《彼得与狼》的故事: 我亲爱的孩子们,现在我给你们讲一个少先队员彼得和狼的故事。这个故事里的每个人物和动物,都是用管弦乐队里不同的乐器演奏不同的音乐主题来表现的。长笛代表小鸟,双簧管代表鸭子,单簧管低音区的顿音是猫,大管代表爷爷,三支圆号代表狼,弦乐四重奏是彼得,猎人开枪则是用定音鼓和大鼓来表现的。现在就让你们听这个有趣的故事吧! 有一天清晨,少先队员彼得打开大门,到草地上去,这一段彼得的音乐主题是用弦乐四重奏演奏的:树枝上的小鸟见彼得走来,它高兴地叫道:“这里一切多么安静呵!”这一段是用长笛演奏的:接下去,又是描写静谧清晨的旋律。彼得的主题和小鸟的动机再次出现了一下。一只鸭子摇摇摆摆地走过来了。它很高兴,因为彼得出门时忘记了关大门,她说:“这一回我可以到池溏里洗个澡了。”小鸟见到鸭子,便从树枝上飞了下来,它对鸭子说:“你不会飞,还算什么鸟呢!”鸭子回答道:“那你会游水吗?”刚说完,鸭子就“扑通”一声跳进池塘里,鸭子、小鸟一个在水里,一个在空中,互不相让地争论着。突然,一只猫慢慢地走来,它是用单簧管的低音来表现的:猫在想:“这只小鸟,还吵架呢!让我把它捉住。”于是它向小鸟扑去。彼得发现了,他急忙喊道:“呵……当心,”小鸟听到声音,立即飞到树上去了。鸭子生气了,“嘎嘎”地叫着:猫绕着树转圈,他想:树这么高,就是我爬上去,小鸟也会飞走了。 就在这个时候,老爷爷出来了,他对彼得没打招呼就独自来到草地感到很生气。因为那是很危险的,万一遇到狼怎么办呢?彼得不同意爷爷的看法,他说,少先队员是不怕狼的。但是,爷爷还是固执地把他拉回家去,并且把门给锁上了。彼得刚回到家里,一只大灰狼就出现在草地上。 在弦乐震音的背景上,三支圆号突然响起了狼的主题:这阴森的旋律,不协和的和弦塑造了一个凶狠诡诈的狼的形象。猫立即窜到一棵树上。鸭子还没发现,待它刚一上岸,就被大灰狼追上,一口吞进肚子里去了。这里,是用三支圆号来表现狼的凶残,大提琴演奏悲伤的音调,是表现鸭子惨遭不幸。猫仍旧蹲在树上,小鸟在另一个树枝上,狼在树下转来转去,用贪婪的眼光望着它们。 彼得发现了,他取来一根绳子,做成一个套,趁狼没注意,偷偷地爬到树上。他轻轻地对小鸟说:“你飞下去,围着狼转,但要小心别让它抓住你。”于是,小鸟在狼眼前飞呀,飞呀!惹得狼很生气,却对它毫无办法。彼得偷偷放下了绳套,一下子把狼的尾巴给套住了,狼拼命挣扎,那绳扣却越来越紧。 正在这个时候,猎人来了:彼得在树上喊道:“别开枪!狼已经被我和小鸟捉住了。请帮助我们把它送到动物园去吧!”这时候,出现了彼得的主题。接着是胜利的进行曲。彼得走在队伍的最前面。这一次是由圆号演奏的。后面跟着猎人、爷爷和猫。爷爷虽然高兴,可他还在嘟囔:“现在一切都好。但是,如果彼得没能捉住狼……那又会怎样呢?”小鸟在人们头上飞来飞去,高兴地叫道:“我和彼得是好朋友,请你们看看,我帮他捉到了什么。我们能不神气吗?” 请你们再仔细地听听,那鸭子还在狼肚子里“嘎嘎”乱叫呢!原来,狼刚才吞食得太急了。它没有咀嚼,就把它整个地吞进去了。所以,那鸭子还活着呢!弱奏表示人们抬着狼远去。最后,用急速而有力的音乐结束全曲。 教 学 建 议 第一课时:学唱《白桦林好地方》;歌词创作。 第二课时:聆听《彼得与狼》。 第三课时:学唱《红蜻蜓》;选择结束音;曲调接龙。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学唱《白桦林好地方》;歌词创作。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听曲入室,师生问候。
二、新课
表演《白桦林好地方》
1.回忆导入 设问:你能回忆你童年最有印象的某一地方的景色吗?例如我曾去过上海外滩,对那里的黄浦江景色留下深刻的印象。
2.师生讨论。(为最后赞美自己家乡的歌词创作作铺垫)
3.欣赏加拿大民歌《白桦林好地方》范唱。这是作者对自己家乡“白桦林”的赞美。设问:歌中唱出哪些赞美的调句? 4.学唱曲调: (a)关于拍号。歌谱的拍号为2/2拍,在教学时,原则上不必讲解该拍号,教师可简单一笔带过,要求学生按4/4拍号来学唱歌谱即可,并用4/4拍指挥图式来学唱。 (b)教师范唱曲调。要求学生找出曲调中相同或相似乐句(或乐节)。 (c)学生自学曲调。用4/4拍指挥图式。 5.学唱歌曲。重点唱好第一段歌词。 6.表演歌曲: (1)用力度记号表演歌曲的意境,即开始用“f”,表达对家乡的歌颂和自豪感。在最后7小节的尾声衬词处力度渐弱,表现渐渐远去的脚步声。 (2)配器伴奏烘托情绪。首先是用旋律乐句演奏伴奏声部(该旋律乐器根据班级实际,可以用口风琴,也可以用竖笛或其他旋律乐器),这需要单独练习。其次是打击乐器四个声部。每一声部基本为固定节奏型。但要注意四个声部的配合协作。 (3)完整地表演歌曲;唱歌与奏乐。唱歌的人数要大于伴奏人数,其比例是4∶1左右。可交换进行,使每一位学生都得到锻炼,体验整体表演的效果。 7.创作歌词。 每人(或小组)创作赞美自己家乡的歌词,填入并进行试唱。如上海的学生可创作“黄浦江好地方”:黄浦江好地方,上海人的家乡。那里有大轮船自由游荡,两岸的大好风光我将要再回还。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聆听《彼得与狼》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听曲入室,师生问候。
二、新课
聆听《彼得与狼》 1.该作品采用朗诵和音乐交替进行的方式,并以富有童话色彩的故事性节展开,所以吸引学生聆听是不成问题的。但该作品演奏的时间较长。达20多分钟,因此复听一次,在一节课内是有困难的,所以在一节课内只能听一遍。 2.开门见山揭示课题内容,要求大家仔细听音乐,并提出以下要求: (1)看着教材上的图,仔细听,什么乐器代表哪一角色,用线连接起来。 (2)每人准备一张纸,边听音乐边画出童话音乐的过程图。这样以便听完后自己讲故事、做表演。
(3)在听的过程中,允许学生用动作相互交谈,但不能发出声音,以免影响他人聆听。同样也要求教师不要插话,也只能用动作与学生交流。 3.听完后,组成七人一组(宜学生自由组合),并各自担任其中一角色,听音乐片段做即兴表演。 4.插放其中一片段,如最后彼得用绳套把狼套住→结束,学生根据音乐的情节发展,七人一组作即兴表演(或讲故事)。 5.根据课堂实际情况(含时间及学生情绪),可适当调控次数及形式。 6.小结:了解苏联儿童的童话故事及各类西洋乐器的音色。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学唱《红蜻蜓》;选择结束音;曲调接龙。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听曲入室,师生问候。
二、新课
表演《红蜻蜓》
1.成语导入。 设问:“触景生情”这句成语怎样解释? 2.聆听歌曲《红蜻蜓》范唱。 设问:歌曲表达了什么内容?(童年的回忆) 3.再听一遍。要求用指挥图式划拍,判断歌曲是几拍子?有几个声部? 4.把全班分为二个声部,学唱二声部曲调: (1)教师分别范唱、范奏二声部曲调。学生用指挥图式边划边轻轻哼唱各自曲调。(2)二声部学生各自自学曲调(坚持用指挥图式)。教师重点辅导低声部唱稳、唱准。(3)各声部自学成果反馈,教师适时指导、纠正。 (4)用“呣”唱二声部合唱,相互倾听效果。 5.学唱歌曲:
(1)在“呣”的基础上唱歌词。为了打好二声部的基础,可以是一个声部唱歌词、另一个声部唱“呣”,这样交换一、二次,既能使该声部唱得很流畅熟练,又能从中获得二声部的效果。 (2)完整地唱好第一段歌词,二声部注意和谐。 6.表演歌曲: (1)复习力度记号。 (2)按歌曲标的力度记号来演唱。 (3)讨论:为什么要这样处理。还有没有其他处理方法? (4)有感情地回忆当年的童年情景,触景生情地表演。 7.拓展:回忆起童年时唱过的歌曲,填上歌名并唱一唱,互相交流,共同回忆童年的好时光。
选择结束音的练习 1.乐曲的结束音表示该乐曲的终止,因此,结束音一般地讲是稳定音,即主音。 2.教材中的二首短曲选择“”还是“1”,两取一。为此我们可以在流畅的唱好曲调的基础上,试用“”或“1”,哪一个音有结束感就是该音。也就是从实践中试唱来选择,是非理性的。对四年级的学生不必讲调式的理论。这样试的结果,第一首的结束音是“1”,第二音的结束音“”。曲调接龙练习 1.像以前做的接龙游戏那样,头尾的音相接。节奏可以按自已的创作变化。 2.注意按速度有序地进行,不要中间断裂脱档。凡接不上、接错音、断裂脱档者为败,看最后胜者是谁?
第六课 风景如画
教 学 目 标 1.音乐对大自然的描绘可谓美不胜收,它把人们引入丰富的想象之中。我们能从《森林的歌声》、《荫中鸟》的乐曲声中听辨各种小动物、各种鸟鸣叫声等,以体验这种描绘功能,从中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并尝试一下用各种表现方法与手段,描绘以郊游为内容的自由命题音乐编创活动。 2.在欣赏《森林的歌声》过程中,记忆各段主题曲调的顺序,提高音乐记忆力。 3.在演唱《小溪流水响叮咚》、《茨黎花》时尽情抒发对大自然的赞美,及其借景抒情表达对祖国、对党的热爱。在学唱《茨黎花》的过程中,掌握附点二分音符时值。
4.继续进行选择结束音的练习和竖笛吹奏练习。教 学 建 议 本课内容拟用三课时完成。 第一课时:聆听《森林的歌声》;学唱《小溪流水响叮咚》。 第二课时:聆听《荫中鸟》;竖笛吹奏练习。 第三课时:学唱《茨黎花》;命题创作活动。
教 学 过 程
聆听《森林的歌声》 1.标题导入。 设问:森林的歌声来自哪里? 是孩子们的歌声?还是什么歌声? 请你想像一下? 2.要知道答案,请听器乐合奏《森林的歌声》。 3.讨论:有多少动物在歌唱?有几种主奏乐器?试试你的耳朵灵敏度。
4.复听《森林的歌声》。 要求:看着教材中的三段谱例,①、②、③把乐曲的结构按顺序排列记录下来。 5.交流听后的感受。 教师要引导学生加强环保意识,保护森林资源。 6.试试我们也来创作自己的“森林音乐”,可以自由结合制作音响,表现风景如画的大森林。
聆听《荫中鸟》 教学基本要求 1.音响直接导入。 欣赏《荫中鸟》中间部分的片断(各种鸟鸣声的片断),以激发听全曲的欲望。 设问:你听到什么动物鸣叫声?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 2.揭题:笛子独奏《荫中鸟》。 这是抒发作者对大自然的歌颂,对生活热爱之情。 3.聆听《荫中鸟》。要求听完后,说说你的想象及乐曲所描绘的画面。你听到多少种鸟在鸣叫?你能模仿吗? 4.设问:你回忆一下,还听过哪首乐曲中出现过鸟鸣的形象? [三年级(上)《空山鸟语》,三年级(下)《森林中的杜鹃》……] 小结:森林是大自然的资源,有森林就有各种动物。我们要保护森林保护大自然的生态。爱护大自然就是爱护地球,也是为了人类生存、爱护自己。
表演《小溪流水响叮咚》 教学基本要求 1.联想导入:我们每年春游、秋游,或假期随父母去旅游,在田野、山谷一定见到小溪流水,尤其是山谷中的小溪流水。你联想一下他们的歌声,请你模仿一下: 2.朗读《小溪流水响叮咚》歌词,要有感情、有诗意。以拟人化的第一人称角色来朗诵。
3.根据歌词词意,画一幅简笔图,几笔勾画,这幅图要有意境。有兴趣的下课再加工。(学生在作画时,教师播放歌曲录音二~三次,并巡视学生的作画,挑选优秀的作品。) 4.展示一、二幅优秀的画,并由作者(学生)自己讲解作品,尤其是借景抒情对人民对祖国的一片爱心。 5.歌曲范唱(学生在作画时听过几次,已基本熟悉)。 6.学唱歌曲: (1)用2/4拍指挥图式学唱曲调。学唱时在教师指导下,可分为两部分学唱,先学唱第一乐段,其中第11小节可以改为“”,这样就避开切分奏(切分节奏在五年级学,因此在这里不必讲)。第二乐段的学唱,注意弱起,用指挥图式学唱,就能迎刃而解。在学唱曲调时,教师要随时提示学生结合自己的画面构图有意境地、有想像地唱曲调,句段分明,形象鲜明。 (2)在曲调熟练、有感情唱好的基础上,填上歌词。要求吐字清楚带有表情,是发自内心的歌唱。 7.表演歌曲。 有层次地为歌曲选择打击乐器并编配伴奏型。以烘托优美抒情的情绪,描绘风景如画的意境及借景抒发对祖国、对人民的爱戴之情。
选择结束音填入曲调 1.分别先将两曲调识谱,唱连贯流畅,并自然地分别将“”或“1”作为结束音填入试唱。从感觉上你认为哪音更通顺有结束感。适时教师可示范启发。 2.第一曲是《三套车》片段,结束为“” 第二曲是《雪绒花》片段,结束音为“1”。 表演《茨黎花》 教学基本要求 1.民歌音调导入:
这一曲调从风格上听是少数民族的民歌音调。我可以告诉大家这是我国西南地区的布依族的民歌音调。 2.欣赏歌曲《茨黎花》范唱。 设问:“茨黎花’的红色象征什么? 3.学唱曲调: (1)范唱曲调:要求学生听教师范唱,每人边听边用3/4指挥图式打拍。 (2)讲解附点二分音符。 设问:二分音符的形状?附点在音符中的作用?附点四分音符的形状与时值?从以上三个问题复习中引入讲解附点二分音符。附点二分音符的形状X-?,在简谱中习惯都用X--来表示。 (3)教师范唱歌曲前8小节,学生看谱并划3/4指挥图式,找出附点二分音符。 (4)学生用指挥图式划拍,在教师指导下学唱前8小节,注意乐句的完整性。 (5)教师范唱歌曲后8小节并要求学生自学。 (6)完整地流畅地唱全曲。 4.学唱歌曲。注意一字多音的连贯流畅。 5.借景抒情,深情地演唱《茨黎花》表达布依人对党的一片赤诚之心。
自由命题创作活动 教学基本要求
1.以本单元四首作品为例,或作为素材进行创作。 (可截取其中的某一部分作为创作中的片断。) 2.效游中有许多活动可以作为题目命题。命题不宜太大。教材中的例子有鸟叫声、哨子声、脚步声、口令声组成。命题为《效游路上》或《出发》等。 3.可以运用打击乐器、中西乐器及自制的非正规乐器以及录音设备,计算机软件,下载网络中的音响等进行创作。 4.可以以小组形式,也可以几个同学自由组合进行设计创作。 总之不论形式,手段,放开你的想像进行创作,去表现你的意图与设想。 5.空白的方框供你在创作中画图谱,不够自己添纸。 6.教师主动积极参与学生的活动,积极鼓励并给予指导。 7.交流展示,集体评价。
竖笛吹奏训练 1.复习《蒙古小夜曲》、《春游去》。 2.学习“Ⅰ”的吹奏指法。 3.学吹练习曲(二)(见教材二),熟悉“5 4 3 2 1”五音。 4.吹奏音阶“”。 5.吹奏二声部练习曲:吹长音。注意平稳持续、二声部和谐。 6.吹奏《康定情歌》: (1)教师示范吹奏《康定情歌》。 (2)吹奏“2 4 5 6 ”六音。 (3)在教师指导下先学吹十小节(注意“”不必讲切分节奏,仅从音符的时值长短吹准即可)。
(4)学生自学全曲。 (5)有感情地吹奏《康定情歌》。 7.吹奏《牧羊女》: (1)教师示范吹奏《牧羊女》二个声部。 (2)学生自愿结合为二组(教师适当调整人员),分别自学Ⅰ或Ⅱ。 (3)Ⅰ、Ⅱ声部各自展示自学成果,教师给予鼓励并指出问题加以纠正。 (4)表演《牧羊女》一部分唱,一部分吹奏,一部分表演。三合一表演并进行交换。
第七课 校园里 教 学 目 标 1.本单元汇编了一组校园音乐文化的故事:有师生情的《冬夜静悄悄》;有教室里的《打字机》声声;有操场上的《运动员进行曲》;有描绘校园美景的《校园多美好》。这些音乐能激发我们联想起可爱的校园生活,热爱我们的校园。 2.在欣赏《运动员进行曲》过程中,边听边作队列队形变化,以表现运动员们朝气蓬勃的形象;在欣赏《打字机》时,能准确同步与打字机声配音响,以锻炼对声音的敏锐反应。 3.唱好《冬夜静悄悄》的二声部合唱,以表达学生们对老师的一片深情。尝试为《校园多美好》编配伴奏,使其气氛更为热烈。 4.试唱各乐句的练习,并把它们排列成通顺的乐段,非理性感受乐段旋法。
教 学 建 议 本课内容拟用二课时完成。 第一课时:聆听《运动员进行曲》;学唱《校园多美好》。 第二课时:聆听《打字机》;学唱《冬夜静悄悄》;练习。 教 学 过 程 聆听《运动员进行曲》 教学基本要求 1.设问:在开运动会时,运动员入场式播放哪一首乐曲?我们每天做广播操在排队进入操场时播放什么乐曲? 2.欣赏一首合唱曲,请听听这首合唱曲,你熟悉吗?——初听《运动员进行曲》(合唱)。
3.讨论:
(1)在运动场上听到的乐曲是什么演奏形式? (2)合唱与铜管乐各有什么特征?同一曲调两种表现形式你的感受是一样的吗? 4.聆听《运动员进行曲》。
要求细致地听各声部是怎样表现的?旋律部分与伴奏部分各有哪些声部承担?(如果记不住可以边听边用纸与笔作些图形记录。) 5.讨论合唱曲的结构。 6.根据音乐的结构,各组讨论设计队列队形的变化。 7.在音乐声中各组队列队形展示。 8.完成课本上的作业。用线连线、体裁与情绪“进行曲→雄壮有力”,初步了解三种体裁的基本风格特征。 看图,联想其他表现校园活动的音乐 1.教材插图中有四幅画,这四幅画都有相关音乐: (1)升旗——《国歌》, (2)广播操——《广播体操音乐》 (3)眼保健操——《眼保健操音乐》 (4)课间——歌曲《哦!十分钟》 设问:谁能哼唱几句? 2.还有哪些音乐能使你联想起校园生活? 例:《队歌》、《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乒乓变奏曲》、《荡秋千》…… 3.小结:校园的生活是多么丰富多彩。 聆听《打字机》 教学基本要求 1.实物导入:教师准备一台打字机出示(学校里外语教师一般都有外文打字机),介绍给学生:这是一台外文打字机。让学生试打一行到发出“叮”声。 2.欣赏《打字机》(管弦乐)。 设问: (1)在乐曲的伴奏声部中,你听到什么音响声?(打字机击键声、铃声、倒机声。)(2)乐曲分几部分组成?教材中的图形谱是第几段的曲调? 请你看图形谱跟着音乐唱一唱,乐曲给你什么感受?(ABA三部分组成) 3.议论问题(可以复听其中片段)。 4.介绍作品创作的背景(请见教材分析)。 5.复听乐曲。要求学生用2/4拍指挥图式划拍,找出铃声“叮”出现的规律,并用拍手或其他音响与音乐中的“叮”同步打出,要准确而整齐。
表演《校园多美好》 教学基本要求 1.谈话导入:在众多的校园歌曲中,已故作曲家施光南创作的《校园多美好》颇受师生欢迎,它营造了当今校园的朝气蓬勃的气氛是校园流行歌曲中的上品,非常切合本课课题。 2.欣赏歌曲范唱。 设问:歌曲的情绪怎样?歌曲表达了什么内容? 3.学唱前8小节: (1)提示:曲调的节奏较密集,十六分音符频频出现,时而在前半拍,时而在后半拍,在读谱时要认真细致。 (2)教师放慢速度范唱前8小节曲调,要求学生随教师速度用4/4拍指挥图式看谱划拍。(波音与倚音暂时不唱,在较流畅地唱好曲调时再加入。) (3)全班分为四小组,每组自学2小节曲调,在学好应该自学的2小节前提下,鼓励超额学习。(教师巡视指导) (4)四个小组按曲调顺序接唱。超额学好的可随其他组一起唱。教师及时纠正不准确处。 (5)按原速流畅地轻快地唱好前8小节曲调。 4.在教师指导下,用点谱法学唱后8小节曲调。注意乐句的完整性。 5.完整地、流畅地、轻快地唱好全曲并填入歌词。注意一字一音,吐字清楚,口腔不要开得太大。 6.讨论歌曲处理。 设问:
(1)歌词是否仅仅是描绘校园的美景? (2)歌曲的高潮在哪里? (3)最后一句“待到明朝百花吐艳,风光更妖娆。”的含义是什么? 7.有感情地、朝气蓬勃地,用稍快的速度演唱歌曲。
8.表演歌曲。配上打击乐(按教材要求),尝试在何处加入铃鼓,使歌曲的气氛更为热烈。如学生中有跳舞特长的,可编集体舞,跳唱结合,边唱、边跳、边奏,把校图生活表演得淋漓尽致,把课堂气氛也推向高潮。 表演《冬夜静悄悄》
1.校园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师生情也是其中之一。
山村学校的老师夜里家访,给我们留下了一段难忘的师生情。——请听《冬夜静悄悄》。
2.设问:歌曲讲述了什么?你想像当时是怎样的情景? 3.再欣赏一次范唱。请大家看着歌谱,注意每句的开始有什么规律?(第一乐段是弱起,第二乐段是强起。) 4.学唱第一乐段: (1)教师范唱曲调。 设问:这一乐段由四句组成,在节奏上有什么规律:
(2)拍打节奏。 (3)轻轻地边拍打节奏、边哼唱曲调(或一组学生哼唱,一组学生拍打节奏,然后交换进行)(4)连贯地、深情地唱第一乐段曲调,并填上歌词。
5.学唱第二乐段:
(1)该段曲调从单一声部来看并不难,很多小节均呈模进或重复,难是难在平行三度的二声部合唱。 (2)采用前几课的二声部训练方法: a.平行三度的音阶训练
b.分二个声
部自学各自的声部曲调。 c.合成时,要求轻声能相互倾听,把自己的声音融合在其中。 d.用“呣”过渡,在和谐的前提下填入歌词。 6.深情地朗诵歌词。 7.有意境地、深情地表演歌曲,表达师生之间的友情。
把乐句排列成通顺的乐段练习 1.流畅的、准确地将四句乐谱唱熟。 2.第一句是已规定的起句。 3.通过试唱,判断有结束感的尾句。 4.中间的二句通过分别排列试唱,判断通顺的乐段。
第八课 理想 教 学 目 标 1.长大后希望成为怎样的人?是我们四年级学生大家都应思考的问题——理想。本单元的四首音乐作品为你提供了几个侧面:有科技类《种太阳》;有航运类《小纸船的梦》,有教师类《长大后我就成了你》以及各行各业的英雄《年轻的朋友来相会》。他们为祖国,为“四化”流汗,是我们的榜样!你的理想是什么? 2.演唱《种太阳》,并进行编创表演,从该曲调学唱过程中,学习曲调的重复与相似部分,为进一步学习重复与模进手法作铺垫。 3.在学唱《小纸船的梦》中,顺带学习变音记号——降记号,并在唱结尾句“”曲调实践中把它唱准,以加强音乐的色彩变化,营造梦境的氛围。
4.从聆听的二首歌曲中,进一步巩固演唱形式分类的知识;听辨“长大后我就成了你”乐句重复次数,并画图形谱。教 学 建 议 本课内容拟用两课时完成。 第一课时:学唱《种太阳》;聆听《长大后我就成了你》。 第二课时:学唱《小纸船的梦》;聆听《年轻的朋友来相会》。
教学过程 聆听《长大后我就成了你》 1.教师的职业对学生来讲,既神气又神秘,因此有很多学生把当一名教师作为自己的理想。女声独唱《长大后我就成了你》就是赞美人民教师无怨无悔的奉献精神和托起了一代新人的社会责任感。 2.欣赏女声独唱《长大后我就成了你》。 设问:歌曲表达了什么内容与情感?歌曲表现为什么采用女声独唱?(细腻、亲切) 3.复听:要求能记住歌曲标题“长大后我就成了你”的曲调,并能模唱。用图形谱把它记录下来。 4.讲解:歌曲的音调富有民族风格,采用山东琴书的音调为素材,创作而成,旋律乡土气息浓郁。 5.用投影机打出歌谱,学生随着录音轻声跟唱。
聆听《年轻的朋友来相会》 教学基本要求 1.我们即将完成四年级的学习,如果再过二十年我们重相会将是怎样的你和我? 2.欣赏《年轻的朋友来相会》,用投影机打出歌谱。 设问:歌曲的内容与情绪是怎样的? 3.复听歌曲,跟录音轻声哼唱。 歌曲提出了三个问题,美妙的春光属于谁?创造这奇迹要*谁?举杯赞美谁,光荣属于谁? 4.师生讨论。 5.长大后,你希望成为怎样的人? 用诗、歌、画、舞来表达。 6.小结:美好理想必需通过自己的努力奋进,才能实现。 表演《种太阳》 1.自然知识导人。 设问:在宇宙的星球中,有几个地球、太阳、月亮?回答是肯定的只有一个。为什么有白天、黑夜;有冬天、夏天?地球的两端北极与南极终年冰雪不化?如果按生物自然的规律,种什么收什么,所谓种瓜得瓜,种豆得豆。那么能否设想播种一颗太阳,能结出许多太阳来呢? 2.欣赏《种太阳》范唱。 设问:种出来的太阳,派什么用处? “种太阳”是孩子们的什么想法?歌曲的含义是什么? 3.师生初步讨论歌曲的内容,适时还可以听范唱片段,以初步理解词义。 4.学唱曲调: (1)听辨曲调中相同部分。 教师范唱第一乐段(第17小节)曲调,要求学生听出哪一部分(乐节)是相同的,出现几次,并唱出这一部分。
(2)学唱第一乐句。师生共同用4/4拍指挥图式划拍。板书该乐句,师生接唱,学生唱前2小节,教师接后2小节。 交换接唱(后2小节切分节奏不必讲解,让学生在听教师接唱中模仿)。 (3)学唱第二乐句。 在第一乐句的下方,对齐板书第二乐句:
画出前2小节的图形: 引导学生了解相似模仿,并进行视谱唱准。
(4)在唱好第一、二乐句的基础上,自学第三、四乐句。 (5)在教师指导下学唱第二乐段曲调。 (6)完整地、流畅地、富有天真童心地演唱曲调。 5.学唱歌曲: (1)朗诵歌词,并进行初步学唱歌曲。 (2)分析讨论歌词的大胆理想,以及这种积极探索大自然的精神。 设问:种太阳的目标在第二乐段中已阐明,你是怎样理解“世界每一个角落都会变得温暖又明亮”。
(3)以纯朴地情感演唱歌曲《种太阳》。 6.表演歌曲: (1)根据对歌曲理解,分组设计、编排表演唱。形式不拘,各组可充分发挥各组学生的想像及特长,如独唱与伴舞;小组表演唱,小品表演等等。 (2)各组展示交流,集体点评。 7.小结:有理想是“四有”人才的一个重要方面。 表演《小纸船的梦》 1.基本训练: 以上两条练习均用慢速或中速,要求二声部和谐、均衡。注意 XX X0 0X 节奏。 2.理想谈话导入:长大后当一名船长,走遍全世界,这也许是很多人的理想;我们班上有那么一位小朋友,为了长大当上一名船长,他折小纸船,希望小纸船变成大船……请听范唱《小纸船的梦》。 设问: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由几部分组成?是几拍子的歌曲?速度怎样? 3.先学合唱部分: (1)教师分别范唱二个声部的曲调。 (2)学生分声部自学。用3/4拍指挥图比划拍视唱。 (3)分声部交流自学成果,教师点评、指导。 (4)二声部合成,并填上歌词。注意声音的和谐。 4.再学唱第一乐段。教师重点指导第四乐句的曲调:
这四句的节奏与音准都较难,尤其是七度大跳音程,教师可适当用琴带一下,帮助学生唱准,其他三乐句可让学生自学。 5.全曲合成,并填上第一段歌词。 6.讲解变化音降记号: (1)复习升记号:演唱上学期第六课歌曲《我是少年阿凡提》。复习音名与变音记号(详见第七册第六课)。 (2)出示降记号:听辨《小纸船的梦》前奏: 板书“”,并在键盘图上指出这三个音的位置。如有口风琴,可利用口风琴的键盘找到1=F(调)中的“”,并吹奏感受其音高。 (3)完成课本上的听辨练习。 (4)唱好歌曲中的结束句。
感受和声音程的变化效果。 7.完整地唱全歌。要充满向往的神情演唱。 8.表演歌曲: (1)伴奏练习。重点是在教师指导下,根据班级实际情况,使用有固定音高的旋律乐器按谱练习。
(2)演出形式上可采用领唱与合唱。要注意伴奏声部的音量不能太大,要突出歌唱的声部,处理好唱与伴奏的关系。 (3)完整地、有感情地表演歌曲,抒发第一人称“我”的理想。
第二篇:小学音乐四年级下册教学设计
花城版小学音乐教材 四年级下册教学设计
茉 莉 花
颍上县江口中心小学
李 青 2016年5月4日
小学音乐四年级下册
《茉莉花》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情感目标:通过对《茉莉花》的学习,激发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热爱及对祖国的热爱。
2.知识目标:了解《茉莉花》音乐及相关知识,能熟练唱读附点四分音符。
3.技能目标:通过律动,歌唱等方式准确的表达对《茉莉花》的感悟与喜爱。【教学重点】
准确、有感情的演唱江苏民歌《茉莉花》。【教学难点】
能准确识附点四分音符。【教具准备】
电子琴、多媒体课件、茶具、茉莉花茶、空气清新剂、香料包。【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出示茉莉花香料包,让学生闻一闻、看一看、猜一猜、想一想、体会茉莉花的香味。简介茉莉花有哪些用途。
2、出示课件完成填空题,引入教学难点,在学新课前让学生感受本
课附点四分音符,导入新课。
二、教师引导,初知音乐。
1、教师范唱歌曲《茉莉花》,让学生体会江南民族音乐清丽、柔婉的情绪,体会歌曲特点。
2、哼唱歌曲旋律,用哼鸣“啊”来哼唱。
3、有节奏的轻声朗读歌词。
三、教唱歌曲,体会情感。
1、教师弹伴奏,学生随伴奏填词试唱。
2、让学生自己发现刚才认识的附点四分音符,找学生来试唱。
3、引导学生正确视唱歌曲,并有感情的演唱。
四、创编舞蹈,表现歌曲。
1、启发学生根据歌曲内容创编简单的舞蹈动作。
2、随音乐,用自己喜欢的动作来表现歌曲。
3、师:芬芳美丽满枝桠,又香又白人人夸。真的有这么香吗? 我们一起来体会一下,怎么样?(喷洒空气清新剂)真的有那么白吗? 老师这里有几张图片,一起来看看(播放图片)
4、闻着花香,看着雪白把自己融入进去,带着舞蹈动作以及感情完整演唱。
五、拓展欣赏,激情结束。
欣赏不同地区的《茉莉花》片段。
师:简介: 因为由于地域文化不同,每个地区都有它自身的特点,这只是我们中华民族艺术上的一小部分。
那么,今天让老师给大家泡上一杯茉莉花茶,随老师一起走进中华民族艺术的殿堂。(播放有关中华民族艺术的图片)认识的同学可以大声说出来。
激发学生热爱民族音乐,培养学生的爱国之情。
六、教师小结,布置作业。
下课后可以根据这节课的内容编一首诗、画一幅画等等来表达自己的东西。【板书设计】
茉莉花
江苏民歌
亲切、抒情、婉转、柔美
×·附点四分音符 【教学反思】
一、主题鲜明突出。
从学生走进教室一直到走出教室,可以说学生每时每刻都是在美妙的《茉莉花》音乐声中愉快度过的。为了能做到这一点,一方面我收集了大量的相关音乐素材,因为如果只是让学生反复聆听同一首乐曲,哪怕该乐曲再优美,学生的兴趣也很难保持长久;另一方面,我在启发学生欣赏乐曲的过程中,指向十分明确,那就是音乐本身,而不是为了音乐之外的其它东西,介绍音乐之
外的有关背景知识,其目的都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鉴赏音乐。
二、教学内容丰富。
书上的内容很少,想要使其变得丰富,必须挖掘教材内容,充实教学内涵。为此,几乎与茉莉花相关的音乐都被我收集起来了,包括不同地区的民歌《茉莉花》等等。如今的学生求知欲旺盛,知识面广,探求能力强,他们期待的是信息量大的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以自己对音乐的感情启发学生感悟词曲中蕴涵的情感魅力,并运用系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喜爱、理解,主体感悟,从而使音乐真正成为学生生活中的一股清泉,启迪、陶冶美好的人生。
通过本堂课的教学我认识到,教师在深入实施新课程教学中充分借用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自主选择并精心组织教学内容,对于激发学生热爱民族音乐,主动探索和发展民族音乐有着极为重大的意义。在这样的音乐课后,孩子们将充满自信地去挖掘,去传承,去创新中国的民族音乐,使之焕发出新的光彩。这是我们所有音乐教师的期待,也是新课程的期待
第三篇:小学四年级音乐下册《茉莉花》教学设计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音乐下册《茉莉花》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这是人教版四年级音乐下册第八单元《花的旋律》中的第一课。这首歌是一首人们喜听爱唱的民间小调,全国各地有风格不同的同名歌曲多首。教材选用的是流行于江浙地区的江苏民歌《茉莉花》。
歌曲为4/4拍,曲调优美、抒情,歌曲旋律进行几乎都为级进(五声)。歌词朴实。结构为单乐段的分节歌,共四句,但第三句和第四句联系紧密,一气呵成,表达了赏花人对话的赞美。
这首歌曲具有广泛的影响,意大利作曲家普契尼在他所创造的歌剧《图兰朵》中,也采用了茉莉花的旋律。
二、学情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演唱技巧,有一定的演唱能力。但对于生活和音乐的美德感受还处于朦胧状态。
教学目标:
(一)会唱歌曲,用优美的歌声连贯的气息表现茉莉花的淡雅清香。
(二)通过聆听体验音乐作品中的情感,感受音乐的的气质、生活的纯真与美好在音乐中的表现.(三)通过欣赏不同版本的《茉莉花》,更多地了解音乐中茉莉花的精神品质,以及江苏民歌茉莉花是怎么样走向世界音乐舞
台的。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三、教学重点、难点
对音乐情感的把握和对以茉莉花为主题的不同音乐的感受。用优美抒情的歌声演唱《茉莉花》。
四、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钢琴
五、课时安排:一课时
六、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谈话法等教学方法。
七、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影片《让世界倾听我们的声音》
师:百花园里流淌着五彩缤纷的花的旋律,今天我们要在这缤纷的旋律中去采撷一首最清新淡雅的歌。首先,请同学们来欣赏一段影片。注意,影片当中的音乐是什么乐曲?影片中的人在听到这音乐的时候都有什么表现?
生: 不同的人被曲子吸引,在聆听,会心的微笑。生:翩然起舞,一种非常美好的感觉。
师:这是我们中国的一首民歌,让全世界的人都那么喜欢,作为中国的孩子你有什么感想?
生:骄傲,自豪
2、认识茉莉花
师:茉莉花的曲子那么美,花又该是多么的美呢?想不想见识一下?
生:想。
从大屏幕上观看茉莉花。
师:真美呀!用自己学过的词语夸夸她吧。你知道她有什么用处吗?
生:洁白无瑕,洁白如雪,清香淡雅,冰清玉洁。生:可制作香料,有茉莉花茶。
(二)新授
师:那么美那么香得花,难怪有那么好听的音乐,可是你知道吗,影片中的茉莉花音乐其实是根据另一首江苏民歌《茉莉花》
改编,原版的《茉莉花》更好听,在世界上的影响也更大。在很久以前就被意大利作曲家普契尼运用到了他的歌剧《图兰朵》里,受到了各国人的喜爱,想不想欣赏一下这首享誉世界的歌曲?
1. 老师示范唱 老师自弹自唱 2.欣赏音频范唱
师: 听时注意这样几个问题:
歌曲的速度怎样?歌曲的情绪是什么样的?你听了有什么样的感受?
生:优美抒情
生:心情很愉悦,仿佛闻到了茉莉花淡雅的清香,曲调起伏不大,是一种舒缓的淡雅的美,让人的心情很恬静。
3.再次欣赏,进一步感受音乐的美。
师:请你闭上眼睛欣赏,边感受乐曲的美边发挥充分的想象,让自己置身于茉莉花之中感受茉莉花的美丽和芳香。
生边听边随音乐晃动身体。
3、学唱乐谱(18分钟)
师:我看有许多同学都陶醉了,想不想自己也来唱一唱这首歌?
学生跟琴视唱乐谱 模唱
4、学唱歌词 老师再次示范唱,跟琴学唱,反复练唱
5、处理歌曲(5分钟)
师:同学们讨论一下,每一句该怎样唱,我们怎样才能更好的表现这首歌曲呢?
学生讨论,老师引导,第一乐句两个“好一朵〃〃〃”力度的对比,突出对茉莉花的喜爱和赞美;第二乐句“芬芳”跳一些,突出花的多;第三乐句轻柔些,第四句深情些,一咏三叹,休止符声断意韵未尽。
6、学生展示
学生用优美的声音表现歌曲难点得以突破
(三)扩展(8分钟)
1、不同地域茉莉花的风格的对比
师:除了江苏民歌《茉莉花》全国还有好多地方民歌《茉莉花》,今天老师还给大家带来了一首东北民歌《茉莉花》听一听,在风格上有什么不同?
生:东北民歌《茉莉花》。幽默,风趣,粗狂旋律起伏较大。
2、江苏茉莉花的不同演奏形式和它在世界上的影响。师:一方水土孕育一方文化,美丽的茉莉花在全国各地展现着她不同的风采。但在众多的茉莉花中,江苏民歌《茉莉花》典雅,婉转的风格赢得了更多人的喜爱,所以他的演唱演奏形式众多,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欣赏一下。宋祖英演唱《茉莉花》视频
五、小结
师:江苏民歌《茉莉花》还被著名导演张艺谋在雅典奥运会上演绎的美轮美奂,赢得了世人的瞩目。今年的上海世博开幕式更是反复运用了她的音乐元素。外国人甚至称它是中国的第二国歌,可见他的影响之大。所以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我们只有扎根民族才能立足世界。我们民族文化的的宝库里有数不尽的像《茉莉花》一样的瑰宝,希望同学们能热爱我们的民族文化并把它传承发扬。
第四篇:人教版小学音乐四年级下册《忆江南》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材分析]
本课是四年级下册“以诚待人”这个主题单元的第三篇课文。课文讲述的是石油大王哈默年轻时,以自己的言行维护了个人尊严,赢得了别人尊重,从而改变自己命运的故事。课文通过对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的细致描写,表现了哈默自尊、自强、自立的精神,及杰克逊大叔善良真诚待人的可贵品质。这篇课文是学生从读学写的好范本。学生学习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通过理解重点词句,反复品读文本,体会用自己的劳动去维护个人的尊严的人文内涵,同时渗透如何写具体的方法,学习语言表达。
“尊严”是课题的名称,也是贯穿全文的主旨,它的意思比较抽象,四年级的学生很难用自己的语言表述。因此,引导学生由人物的言行,推想其内心世界,进而感知尊严的意义和可贵,是主要的教学方法。课文2—5自然段是本课的教学重点,理解杰克逊大叔对女儿说的话是本课的教学难点。
[教学目标]
1.自读感知课文内容,在词句理解中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2.抓住人物的语言、神态和动作,了解人物内心活动,初步感知尊严的具体含义和现实价值;感受文章的表达特色。
3.联系词句理解,指导读好重点句段。
[教学准备]
生词卡片、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自读“尊严”事初知“尊严”意
(一)试说题意,揭示课题。
板书课题。(相机指导“尊”字的写法及易漏笔画)
解题。(调动积累或查阅工具书,说说自己对“尊严”的理解)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提出自读建议:一边读一边想,课文围绕“尊严”写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2.学生独立自读。
3.反馈自读情况。
⑴简述故事主要内容。
⑵相机强调生字读音(如:沃尔逊、杰克逊„„)
(三)引导质疑
二、细读“尊严”语体会“尊严”味
(一)通过质疑引导理解“例外”一词的意思;抓住“例”引出逃难情景,整体感知第一自然段。
(二)学习第1自然段,感知逃难群象。(以引读为主)
1.联系词句感知、想象逃难情景,理解“逃难”。(相机指导读准多音字“难”;结合想象、联系生活理解生词“面呈菜色”、“疲惫不堪”)
2.想象逃难人吃饭的样子,体会“狼吞虎咽”的意思。
(一)学习2—5自然段,感知哈默维护尊严的言行。
1.抓住“例外”引入自读。自读建议:默读课文2—5自然段,联系课后思考第三题,看一看哈默是怎么说,怎么做的?并把哈默说的话勾画下来,再结合他说话时的动作、神态体会他当时是怎么想的。
2.学生自读。(教师相机指导)
3.交流、讨论。
(1)哈默说了些什么呢?听了哈默所说的话,你有什么感觉?
(2)品词析句。(理解与朗读有机结合,尊重学生的多元理解)
当镇长杰克逊大叔将食物送到他面前时,他仰起头,问:“先生,吃您这么多东西,您有什么活需要我做吗?”
①想一想哈默说这句话时,心里是怎么想的?
②抓住“仰起头”这个动作,体会哈默的真诚、有礼貌„„
(联系杰克逊大叔内心想法,感知哈默的“例外”)
③指导朗读,表现出哈默态度真诚„„
这个年轻人的目光顿时灰暗了,他的喉结上下动了动,说:“先生,那我不能吃您的东西,我不能不劳动,就得到这些食物!”
①引导学生结合前文抓住提示语中的“顿时”、“灰暗”等词语,体会哈默听到没有活干时的失望;抓住“喉结上下动了动”这一细节描写,体会哈默此时的饥饿„„等矛盾心情。
②从哈默语言中的“不能不„„”以及“!”体会他面对失望仍然态度坚决的语气。
(联系杰克逊大叔的想法,感受大叔的真诚,理解哈默的“例外”)
③指导朗读,根据学生自己的理解,读出哈默坚决„„语气。
“不,我现在就做,等做完了您的活儿,我再吃这些东西!”年轻人站起来说。
①从语言中体会态度坚定、急迫。
②从“站起来说”这个动作,体会哈默的心情。(如:高兴、迫切„„)
③练习朗读,表现哈默的心情。
(联系杰克逊大叔的想法和赞赏的神情,初步体会哈默“例外”──维护尊严的言行的意义。)
(3)学习小结:哈默真诚的语言、礼貌的行为、诚恳的态度赢得了杰克逊大叔的赞赏。同时得到了为杰克逊大叔做事的机会。
三、咀嚼“尊严”行感受“尊严”品
1.思考:同样的“狼吞虎咽”,哈默吃着食物时的感觉和其他逃难人一样吗?
(练读相关语句,联系课文内容试着批注读后的感受。)
2.同桌互议。
3.全班交流。(老师参与交流,并根据学生独特的、多元感受相机做小结)
4.回扣课前疑问,联系学习理解,相机解疑。
四、小结本课收获,预告下节课学习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1.小结谈话。
2.预告下节课学习内容。
3.作业。
(1)自读课文第六、七自然段,想像两年中哈默做了些什么,体会杰克逊大叔话的含义。
(2)收集哈默的有关资料和身边人维护尊严的小故事,准备交流。
(3)自由练写生字词语,注意写好和记忆生字的办法,为下节课交流和练好生字作准备。
[板书设计]:
仰起头
尊严
“不能不„„!”
态度真诚
站起来
品格高尚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复习巩固本课生字、新词。
2.联系全文和生活实例理解大叔对女儿说的话,体会尊严的含义。
3.根据对文本的理解,指导学生练习有感情地读好全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一)练写本课生字、词语。
1.展示课后练写,交流练写经验及问题。
2.指导练写难点生字,听写生字新词。
(二)复述课文内容,再现“尊严”形象。
(运用积累的词语:“沃尔逊、面呈菜色、疲惫不堪、脸色苍白、骨瘦如柴、款待、例外、捶背、许配”,引导复述课文内容。)
二、走进杰克逊,领悟“尊严”神韵
1.回顾大叔的言行,体会其内心,感受其独具慧眼,真诚待人的品行。
2.想象哈默两年中的行为,联系哈默所取得的成就理解大叔对女儿说的话,体会尊严的价值。根据学生感受相机指导有感情的朗读。
三、讨论、拓展,体会“尊严”价值
1.默读课文,结合自己的体会,说一说从哈默和大叔身上学到了什么?(完成课后第一题思考练习)
2.结合课文内容,说一说课文的题目为什么叫做“尊严”?根据自我体验练读课题。
3.师生交流收集的资料,受到维护自我尊严的熏陶。
第五篇:四年级下册音乐教学设计
141266883.doc
第 1 页
共 14 页
141266883.doc
第一单元手挽手(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歌曲《拍手拍手》掌握歌曲的节奏与曲谱,实践中学习二声部唱与奏,使音乐表现更为和谐丰满。
2、掌握重音记号“>”,使其在音乐表现中强化感染力。
3、在聆听《祝你快乐》乐曲的感悟中,分别编创集体舞进行表演。
教学内容:
一、学习歌曲《拍手拍手》;
二、学习乐理知识:重音记号;
三、聆听歌曲《祝你快乐》。教学重点难点:掌握重音记号“>”。教学过程:
一、学习表演《拍手拍手》
1.设问:什么场合会出现掌声?掌声能表达什么情感?
2.聆听歌曲《拍手拍手》范唱。设问:歌曲有什么特征?(以拍手掌声穿插在歌曲中间。)
3.再听一次范唱。听一听歌曲有几部分组成?(二部分:齐唱部分与合唱部分。)4.学唱第一部分:(1)听第一部分曲调范唱。设问:这部分曲调有什么规律?有没有基本相同的曲调?(2)学唱第一部分曲调:以学生自学为主,教师给予适当的指导与纠正,注意八度大跳的音准。
(3)齐唱第一部分曲调,在间奏处加入拍手(××)。
5.学唱第二部分:(1)听第二部分曲调范唱。(2)在教师指导下学唱第二部分曲调。(3)找出歌曲中的重音记号。
(4)对比实践:用重音记号与没有重音记号进行试唱实践对比。从实践中掌握重音记号的唱法及其作用。
(5)加入重音记号,加入拍手,唱好第二部分的曲调。
6.完整地、欢快热情地唱好全歌曲调(注意二声部和谐)。7.填入歌调,有感情地演唱。
8.设问:歌曲间奏处除按曲谱上节奏拍手外还可作怎样的节奏变化?
9.加入打击乐器伴奏表演,使歌曲的气氛更为热烈。10.小结:我们大家手挽手,发扬文明新风。
二、学习聆听曲《祝你快乐》
1.聆听乐曲。设问:这首歌曲给你什么感受?
2.再细听乐曲。请你合着乐曲轻轻拍手或敲击打击乐。
当你听到音乐(情绪)变化时,就变换另一种形式或停止拍击;在听到相同的音乐再现时,用相同的方法再次拍击,以示乐曲的分段及结构。
3.讨论演奏该曲的形式及乐器。合奏、铜管乐合奏,指导学生观看教材中的演奏图。
4.边看教材中的图形谱及其歌词,边跟音乐哼唱。
5.再深入讨论乐曲的情绪,并根据三段不同的情绪,设计集体舞动作。
6.合着乐曲声,试跳集体舞,并群策群力进行修改。7.完整地合着乐曲边跳边唱。
8.小结:我们互相祝贺快乐,装点江山,献给祖国。
三、教师总结。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一、学习歌曲《阳光牵着我的手》,展现新世纪的少年儿童热情乐观的精神风貌和永远跟党走的坚定信念。
二、在聆听《彩桥架到台湾岛》歌曲的,感悟海峡两岸小朋友手拉手,为争取祖国早日统一共同奋斗,并编创现代舞进行表演。
教学内容:
一、学习歌曲《阳光牵着我的手》。
二、聆听歌曲《彩桥架到台湾岛》。教学重点难点:,感悟海峡两岸小朋友手拉手,为争取祖国早日统一共同奋斗。教学过程:
一、聆听歌曲《彩桥架到台湾岛》
1.聆听歌曲:听读歌曲所表达的内容。设问:“彩桥”是什么桥,是不是真正的桥?彩桥为什么要架到台湾岛?
2.细听歌曲,讨论上述问题。3.看着歌词合着歌曲录音哼唱。4.师生讨论这首歌曲的主题思想是什么?
5.学唱“海峡两岸小朋友,站在桥上问声好”。6.设问:用相隔一小节轮唱形式演唱,表达什么样的情绪?
7.用热烈的情绪,表演这一片段。8.合着音乐,自由地即兴地用现代舞动作表现,把热烈的气氛推向高潮。
9.小结:海峡两岸小朋友手拉手,为争取祖国早日统一共同奋斗。
二、学习演唱曲《阳光牵着我的手》
1.欣赏歌曲范唱:了解歌曲内容与情绪。2.再听范唱。设问:“阳光”的含义是什么?
3.看谱听教师范唱第一乐段曲调。设问:哪一句基本相同,哪一句基本相似?
第 2 页
共 14 页
141266883.doc
4.学生自学第一乐段曲调。教师巡视、个别指导读谱能力较差的学生。(1)重点指导唱好一句。(2)同座学生相互唱曲调,交流自学成果,相互纠正。(3)全班齐唱第一乐段。
5.学唱第二乐段。6.以稍快的速度、热烈的情绪唱好全曲。7.填入歌词:听伴奏带或教师伴奏。8.设问:“阳光”、“太阳”的含义是什么?如何理解“阳光牵着我的手”?师生讨论。9.充满活力地唱好歌曲。10.小结:大家手挽手,团结友谊朝前走。
三、教师总结学生的学习情况。
第二单元跳起来(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聆听《马刀舞》、《小步舞曲》感受两首不同地区不同时代的舞蹈音乐,体验其不同的风格特征,拓展我们的视野。
教学内容:聆听《马刀舞》、《小步舞曲》
教学重点难点:感受两首不同地区不同时代的舞蹈音乐,体验其不同的风格特征。教学过程:
一、聆听《马刀舞》
1.设问:谁见过骑着马挥舞大刀打仗的场景?
2.欣赏管弦乐《马刀舞》,这是前苏联作曲家哈恰图良创作的一首乐曲。设问:乐曲描绘了怎样的场景?
3.师生讨论:自己根据乐曲所想像的场面发表各自的见解。
4.细细聆听:能否把各段音乐所描绘的场景,再叙述得细致些?如引子部分有什么特点,第一部分是怎样的场面?中间一段又是怎样?„„5.把你们想像的场景,用动作跟随音乐表演出来。
二、聆听《小步舞曲》
1.谈话:《马刀舞》表现的是战争的场面;现在你听听又表现怎样的情景——初听乐曲。2.师生交流所听乐曲的印象。3.再欣赏乐曲,教师作简要介绍:
(1)介绍作品创作的时代背景与作曲家巴赫。(2)典雅的宫廷小步舞曲。
4.“舞曲”体裁说明。5.小结:这两首舞蹈音乐,描绘两个时代背景,两种风格特征。请回家收集本地区的舞曲,我们将在下节课交流。
三、教师总结学生的学习情况。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一、表演《我和提琴》,了解挪威人民的风格。在学唱《我和提琴》过程中掌握3/8拍的特点及学习找出曲调中的重复乐句,为今后进一步学习曲式打下基础。
二、学习掌握3/8拍的含义。教学内容:学习歌曲《我和提琴》,掌握3/8拍的含义。
教学重点难点:掌握3/8拍的特点及学习找出曲调中的重复乐句。教学过程:
一、学习歌曲《我和提琴》
1.音乐知识导入:我们已经唱过很多3/4拍的歌曲,你们愿意唱哪一首?3/4拍的含义是什么?它的指挥图式是怎样的?2.介绍挪威民歌《我和提琴》:(1)出示欧洲地图,找出挪威的地理位置:北欧。(2)欣赏《我和提琴》演唱。设问:从歌曲内容中,你了解到挪威人的风土人情吗?歌曲是几拍子的?
3.学唱歌曲曲调。(1)看谱听教师范唱曲调,找出基本重复的乐句。(2)根据3/4拍的含义,启发学生讲3/8拍的含义。设问:3/4拍与3/8拍的相同与不同之处在哪里?从分析对比中理解3/8拍。
(3)学习3/8指挥图式,并用指挥图式自学曲调的第一、三、五乐句。教师指导的重点是学习起拍及第三乐句的附点八分音符节奏。(4)流畅地唱好曲调(强弱弱节奏要鲜明,分句要清楚),用色块表示乐句的基本重复。
4.学唱歌曲:(1)再听范唱→第二次时学生轻声跟唱。(2)填上歌词。
5.表演歌曲。有感情地歌唱。请少数学生自选打击乐器伴奏,有舞蹈特长的学生即兴伴舞。
6.将《平安夜》3/4拍改写成3/8拍。
二、教师总结学生学习情况。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一、学唱新疆民歌《跳吧,跳吧》,掌握歌曲的节奏曲调,即兴编舞蹈使歌舞一体。
二、聆听钢琴曲《新疆舞曲》(第二号),感受不同地区不同时代的舞蹈音乐,体验其不同的风格特征,拓展我们的视野。
第 3 页
共 14 页
141266883.doc 教学内容:聆听《新疆舞曲》(第二号);学唱《跳吧,跳吧》;本地区舞曲交流。教学重点难点:掌握歌曲的节奏曲调。教学过程
一、聆听钢琴曲《新疆舞曲》(第二号)
1.谈话导入:新疆各兄弟民族都能歌善舞,我们大家来唱唱《娃哈哈》,边唱边跳。
2.我们来听一首钢琴独奏曲,听听乐曲的风格是哪一个地区的少数民族风格音乐?为什么?——欣赏乐曲。
3.学生讨论——新疆风格的音乐——伴奏的音型具有新疆节奏的风格。
4.再欣赏一遍。设问:钢琴中的伴奏音型节奏是模仿新疆少数民族中哪件民族乐器?5.学生讨论——手鼓。
6.全体学生轻轻地模仿手鼓的节奏:为钢琴独奏伴奏。7.小结:这是一首反映新疆人民载歌载舞的欢乐场面音乐。
二、学习歌曲《跳吧,跳吧》
1.图片导入:出示新疆儿童歌舞的图片。设问:图中儿童是哪个少数民族的?他们在做什么?
2.介绍一首短小精悍的新疆塔塔尔族民歌,仅仅两句,但非常欢快,听两遍就能唱,一唱就能记住,唱了还想跳。不信你试试——欣赏歌曲范唱。
3.大家说说歌曲的内容与情绪?4.范唱曲调,大家看着歌谱。设问:这个短曲中有哪两个主要音?这两个主要音是怎样行进的? 5.师生讨论。答案:一个“2”(re)一个“5”(sol)。
6.放慢速度,划着2/4拍指挥图式,每人自选一句即第1-4小节或第5-8小节,有困难举手,老师过来教。唱会了就停止划拍指挥动作,说明你会了。
7.请自学第1-4小节的同学站起来,我们进行二句接唱。8.交换自学另一句→交换接唱→齐唱(按原速要求)。
9.填入歌词歌唱(教师分别用四种节奏型手鼓伴奏),请同学们在练唱中选择伴奏型。
10.表演《跳吧,跳吧》,请学生自由选择打击乐器,有舞蹈特长的学生合着歌声即兴舞蹈。
11.小结:音乐与舞蹈一体给人们带来美好的享受。12.结合本地区舞曲跳一跳、唱一唱,进行相互交流。
三、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期情况。
第三单元家乡美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学唱《杨柳青》(江苏)、《大雁湖》(内蒙古)从演唱上述两首民歌中,了解北南两地民歌音调的风格,以及改编其拍号后所创造的另一种情趣,从而激发对民族民间音乐的情感。教学内容:学唱《杨柳青》(江苏)、《大雁湖》(内蒙古)教学重点难点:了解北南两地民歌音调的风格,以及改编其拍号后所创造的另一种情趣。教学过程:
一、导入
教师讲解:民歌往往用当地的地方语言来演唱更为亲切动听,因为民歌就是当地人民的口头音乐创作。《杨柳青》是江苏一带流传很广的民间小调,它里面的衬词就是当地的地方方言。歌曲表达了江苏人民对家乡的热爱。
二、学习歌曲《杨柳青》
1、欣赏《杨柳青》的演唱。设问:我们班上是否有江苏人。你听到过这首民歌吗?你能哼唱吗?
2、轻轻地跟着录音哼唱一次。先把词单独练习念几遍,然后再跟录音哼唱。
3、学唱曲调:(1)可以分句学唱,但要注意乐句的完整性。(2)设问:曲调由哪几个音构成?(123456)
(3)第二乐句、第三乐句的附点八分音符要唱好。
(4)设问:曲调中出现几次“xxxo”?在出现“xxxo”时,可以按节奏轻轻拍手。(5)完整地、欢快地唱全曲。
4、学唱歌词:(1)朗读歌词。按节奏读歌词,尤其是衬词要读得流畅。
(2)把歌词填入曲调后歌唱,注意情绪与速度。(3)如班上有江苏的学生,请他教大家方言,然后用方言演唱。
5、表演歌曲:(1)在“xxxo”处,两人用竖笛轻轻相碰三下,也可用木质的打击乐器打击三下。
(2)选择打击乐器,编创节奏型,为歌曲伴奏。
6、小结:江苏风格的民歌,江苏人民唱自己家乡的歌。
二、学唱《大雁湖》
1.直接切入:《杨柳青》是江南地区的民歌。现在我们要学北方内蒙古地区的民歌《大雁湖》,由于南北地区的不同,民歌风格也完全相同。
2.欣赏《大雁湖》范唱。设问:你能听出南北民歌的不同的风格吗?(南方曲调较平稳,北方曲调多大跳,„„)
第 4 页
共 14 页
141266883.doc
3.朗读歌词,熟悉歌曲内容,激发学生对大西北的热爱。如果有内蒙古的学生请他谈谈家乡风光。
4.跟随录音哼唱歌曲数次,个别句子练唱。要注意乐句的完整性(4小节一句)。5.在歌曲基本会唱的基础上学唱曲调(因为该歌的大量的切分节奏,学生不易掌握)。在学曲调时,拟用点谱。
6.把2/4拍改编成3/4拍:(1)各组讨论自编,也可自由结合自编。(2)交流自己的改编创作,选出一、二首改编较流畅的曲调,把歌词填入。(3)按顺序唱歌。7.小结:把民歌作改编创作,又是另一种乐趣。
三、教师总结本节课学习情况。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一、从聆听《北京是故乡》(北京)、《我爱五指山,我爱万泉河》(海南)中,感受祖国大地从北到南有代表性的省市丰富多彩的音乐文化,进一步激发我们对家乡的赞美和热爱。
二、从聆听上述作品中懂得独唱、合唱的演唱形式及其表现力。教学内容:
1、聆听《北京是故乡》(北京)、《我爱五指山,我爱万泉河》(海南)
2、掌握独唱、合唱的演唱形式及其表现力。
教学重点难点:懂得独唱、合唱的演唱形式及其表现力。教学过程:
一、复习歌曲《杨柳青》、《大雁湖》 跟伴奏带演唱。
二、聆听《故乡是北京》
1.歌曲的体裁导入:歌曲的种类很多,有艺术歌曲、群众歌曲、少儿歌曲„„现在请你听这首是属哪一类?—欣赏《故乡是北京》——戏歌。它是以戏曲的素材写成的歌,听起来别有风味。
2.再听一遍:作品与本课主题的联系。设问:为什么主人翁到过许多名城,“静静地想一想,我还是最爱我的北京”歌曲是怎样表达对家乡的爱?
3.复听歌曲:请大家从演唱的形式来品味作品的意境。设问:歌曲演唱的形式?为什么采用这样的演唱形式?
4.小结:在外乡的游子,最爱的还是自己的故乡。
二、聆听《我爱五指山,我爱万泉河》
1.演唱形式导入:同样是独唱,不同性别有不同声部的独唱,表现人民战士爱家乡爱哨所,男声的阳刚之气更为有劲,尤其是男高音明亮而富有穿透力、更显英雄气概。
2.欣赏歌曲《我爱五指山,我爱万泉河》,感受男高音阳刚之声所表现的战士风貌。
3.复听歌曲,细致品味:(1)歌曲的内容。设问:为什么爱五指山,爱万泉河?
(2)歌曲的表现力。设问:各段速度、力度、情绪上有什么不同?为什么?
4.师生讨论,边讨论边听有关片段或教师范唱片段。
5.聆听歌曲。完整、全面地欣赏歌曲,激发学生学习革命战士的豪情壮志,爱家乡保江山。
6.小结:独唱的表现形式及其表现力。
独唱 童声:童高音、童低音。女声:女高音、女中音、女低音。男声:男高音、男中音、男低音。
7、请在课后,学唱一首赞美自己家乡的歌,并把它抄下来,下次我们大家来交流,也是各地音乐文化的大汇展。
三、教师小结本节课学习情况。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一、从聆听《北京是故乡》(北京)、《我爱五指山,我爱万泉河》(海南)、《东方明珠》中,感受祖国大地从北到南有代表性的省市丰富多彩的音乐文化,进一步激发我们对家乡的赞美和热爱。
二、从聆听上述作品中懂得独唱、合唱的演唱形式及其表现力。教学内容:聆听《东方明珠》;小小音乐会:唱唱自己的家乡美。
教学重点难点:感受祖国大地从北到南有代表性的省市丰富多彩的音乐文化。教学过程:
一、聆听《东方明珠》导入
上海在改革开放的90年代,位于浦东陆家咀建造了一标志性建筑--电视塔叫什么名字?它有什么特征? 2.大家看着教材上的歌调,欣赏一遍录音。设问:歌曲的情绪怎样?(深情、浪漫)
3.再聆听一次。全曲在演唱形式上是怎样处理的?
4.请大家谈谈:哪句是独唱?哪句是合唱?合唱有没有区别?师生讨论。
第 5 页
共 14 页
141266883.doc
5.再聆听一次,进一步体验这些演唱形式,以及速度的变化与歌曲的情绪表达有什么关系?这需要静静地听、深深地思考。6.请大家发表见解。7.合着歌声即兴表演。
8.小结:对东方明珠的赞颂,不仅是一个人、一群人,是全国人民、男女老少对家乡、对祖国的眷恋之情。
二、编创练习
选择恰当的音,作为结束音练习?
1.这是继上两节课的练习,旨在培养学生对乐段的结束音感(调式)。
2.反复咏唱曲调,尝试结束音填入最有结束停顿感的就是这个音。3.教师切忌从理解上去讲解。
4.学生自己咏唱找出合适的结束音。第一谱例的结束音以“5”为宜。第二谱例的结束音以“11”为宜
三、小小音乐会:学生自告奋勇唱一首赞美自己家乡的歌,大家来交流,也是各地音乐文化的大汇展。
四、总结。
第四课水上的歌(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一、聆听《船歌》、《水上音乐》、《划龙船》,表演《小螺号》、《让我们荡起双桨》等五首作品,感受音乐对“水上的歌”主题的描绘,体验音乐与自然的交融关系。
二、学习用上滑音、波音装饰演唱的《小螺号》、使歌声更具有活力更动听。
三、欣赏《划龙船》,了解齐唱形式,并有感而发创作反映其他劳动的表演形式。教学内容:学习演唱曲《小螺号》;聆听《划龙船》
教学重点难点:了解齐唱形式,并有感而发创作反映其他劳动的表演形式。教学过程:
一、学习表演《小螺号》
也许大家没有海边打渔人家的生活经历,但是我们可以从影视的画面中,书的描述中想像渔村的孩子们就地取材,吹奏小螺号的情景。
1、欣赏范唱。设问:歌曲的“景”是怎样描绘的,歌曲中的“情”是怎样表达的?
2、学唱歌曲:
(1)曲调的学习可分为两部分,先学唱第一部分四句,关键是第一乐句4小节,因此这4小节一定要准确无误,在四句都能流畅地唱好后,再加上滑音记号,讲解上滑音唱法。讲解:音乐知识:上滑音、波音记号
1.上滑音记号记于音符右方(如3)表示从该音起音调向上滑,没有固定落音。2.波音记号记于音符上方如唱作。
(2)在第二部分曲调中,由于长音的时值是三拍半,如何唱准?最好的办法是用指挥划拍,因一个完整的二拍指挥是1小节,这样既控制三拍半的时值,又有乐感。下策是数拍数一二、一二,缺乏音乐性。同样在四句12小节能完整地唱好的基础后,再加上波音记号,讲解波音记号的唱法。
(3)填上歌词唱歌。注意前后两个乐段的对比。唱好上滑音及波音,使歌曲更有风格、特色。
3、表演歌曲。
表演可采用多种形式,集体(齐唱、领唱)要显示群体合作,个人(独唱、领唱)要发挥个性特长。总之要表现渔家儿童对生活、对自然的热爱之情。
二、聆听《划龙船》
1.民间风格导入。设问:农历五月初五是什么节?(端午节)?
在这一节日许多地方有赛龙船的民间风俗,你见过吗?这一节日是为了纪念哪一位爱国诗人?
2.讨论:赛龙船时,船上这么多人怎样才能划得动作一致、整齐?我们来实践两种形式比较一下,哪种更有利于调剂劳动者的精神和情绪,使动作划一A.口令;B.演唱号子(教师范唱《划龙船》)
3.初听《划龙船》设问:这首歌的演唱形式有什么特征?
这首歌是领唱与齐唱。什么叫齐唱?(许多人唱同一曲调)请看教材上的图解。声乐演唱形式介绍——齐唱?
1.图解:(1)几个脸部。表示有两个以上的人都在同时唱歌。(2)图形谱。表示同一曲调。
2.问题研究:比较研究。(1)齐唱与独唱有什么相同,有什么不同?(2)齐唱与合唱有什么相同,有什么不同?
《划龙船》是一首劳动号子,这种体裁的歌曲往往是“一领众合”,能统一节奏、齐心协力参与劳动,提高劳动效益。
4.复听《划龙船》。合着歌曲做划船动作,在齐唱衬词处合着音乐用打击乐器加强其气氛。注意动作的统一、整齐。
5.分组讨论设计表演,每组要选出一位“指挥”担任“领唱”。6.表演展示。合着音乐,各组同时表演,评委打分。7.评委点评,宣布评比结果。8.分组设计自选(自定)劳动项目,编创节奏及号子。9.展示表演,评委
第 6 页
共 14 页
141266883.doc 点评亮分。10.小结:中国民间“水上的歌”。
三、教师小结。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一、聆听《船歌》、《水上音乐》、《划龙船》,表演《小螺号》、《让我们荡起双桨》等五首作品,感受音乐对“水上的歌”主题的描绘,体验音乐与自然的交融关系。
二、欣赏二重唱《船歌》,了解二重唱形式及曲调波浪形进行的走向知识。
教学内容:聆听《水上音乐》、《船歌》
教学重点难点:二重唱形式及曲调波浪形进行的走向知识。教学过程:
一、复习歌曲《小螺号》 跟伴奏带演唱。
二、聆听《水上音乐》
1.作品创作背景介绍导入。
18世纪早期当时英王乔治一世举行庆典,大型游艇在伦敦泰晤士河上游览,宫廷乐队船为其奏乐助兴。亨德尔为其写的《水上音乐》。
2.初听主题音乐,感受乐曲的富丽豪华情景。
设问:这段音乐给你什么感受?请联系乐曲的创作背景,想像是怎样的一种场面?
3.板书主题音乐曲调(将3/2改为3/4)跟琴哼唱谱例。
4.欣赏乐曲第一部分的音乐。
设问:这一主题曲调出现了几次。它的主奏乐器是什么名称?用乐器演奏的姿势来表示。
5.聆听全曲。设问:当第一部分的音乐再次出现时请举手,请分析乐曲分为几部分?
三、聆听《船歌》教学基本要求?
1.音乐形象导入:听乐曲引子部分。设问:这音乐片段给你什么感受,你想像这是怎样的形象?
2.揭题:介绍《船歌》是歌剧主题歌。在音乐会上听到是经改编的管弦乐曲,顺带介绍体裁(详见教材分析)。
3.欣赏管弦乐《船歌》。设问:你有没有好像坐在船上的感觉?为什么??
4.唱一唱教材上的主题①,并画出图形谱后半部分。讲解波浪形进行。
设问:从图形谱旋律线条的行进,我们给它取个名。我们学习上行、下行„„
5.从主题①旋律波浪形进行分析,现在我们就回答上一个问题的“为什么”,即为什么好像有坐在船上的感觉。
6.复听管弦乐《船歌》,身体可随音乐的起伏大小作摇晃,犹如人在船上的情景。7.这首作品的原作是女声二重唱,听听二重唱的演唱形式——欣赏二重唱《船歌》。
8.二重唱演唱形式图解:两个男生脸部代表两个人,两个图形谱表示两个曲调同时行进,结合为一体。
9.小结:这两部作品是外国音乐家表现的“水上的歌”。
四、教师小结本节课学习情况。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一、聆听《船歌》、《水上音乐》、《划龙船》,表演《小螺号》、《让我们荡起双桨》等五首作品,感受音乐对“水上的歌”主题的描绘,体验音乐与自然的交融关系。
二、唱好少儿歌曲《让我们荡起双桨》。
三、作曲调填空创作练习,并自编歌名与歌词。? 教学内容:学唱歌曲《让我们荡起双桨》;创作练习
教学重点难点:感受音乐对“水上的歌”主题的描绘,体验音乐与自然的交融关系。教学过程:
一、复习歌曲《小螺号》 跟伴奏带演唱
二、学习歌曲《让我们荡起双桨》
1.时代歌声导入:今天要学唱的是一首唱了半个世纪的经典少儿歌曲,这首歌你们的爸爸、妈妈都唱过,也许都会唱,学会后可以去与他们一起合唱。
2.聆听《让我们荡起双桨》范唱。设问:你听过这首歌吗?你能哼唱吗?
简单介绍歌曲的创作背景:歌曲《让我们荡起双桨》它是影片《祖国的花朵》插曲,作于20世纪50年代中期,是一首优秀的二声部童声合唱歌曲,曾获1980年第二次少年歌曲评选一等奖,至今仍传唱不衰。
3.再次聆听歌曲。要求学生跟录音,看着歌曲哼唱。对歌曲整体有一个较深刻的印象
4.学唱曲调:往往稍有印象的老歌,唱的准确性较差,所以为了学好这首经典的少儿歌曲要认真学好曲调。
第 7 页
共 14 页
141266883.doc
(1)用2/4拍的指挥划拍法来唱准曲调的节奏,重点是弱起节奏、后半拍起唱等。开始时应放慢速度,在准确、稳速的基础上再提速。要注意乐句的完整性及分句处的换气。
(2)学唱可分两个部分,分开学习,先齐唱部分,后合唱。必需在一部分准确、流畅的前提下,才能进入下一部分。可分小组学习,以自学为主,指导为辅。
(3)注意曲调进行的走向与声音的力度强弱成正比例,使声音有起伏,更形象地表达“荡”的情景。?
(4)二声部合唱,要告诉学生做到唱自己声部听另一声部曲调,要取得声音的协调和谐。在曲调和谐的基础上用“呣”音的发声唱,进一步取得和谐的效果。
5.学唱歌曲:(1)在曲调准确、流畅的基础上,填入歌词歌唱。(2)课堂上重点唱好第一段歌词。(3)边学唱、边听录音范唱,要求能背唱第一段歌词。(4)深入其境,有想像、联想的,有感情的演唱、处理歌曲。
6.自编伴奏表演歌曲。
三、创作歌曲的练习?
1.完成二首短曲的曲调填充创作。
2.从现有的素材来分析应该是大调式或宫调式,但在教学中教师不是先给以限制,而是应该让其发挥,适时指点,指导也从感性、曲调通顺出发,而不从理性的调式上去分析。
3.根据曲调的意境及分句长短创作相应歌词,试唱——修改——试唱。
4.学生以个人创作为主,相互交流为辅。教师以鼓励学生的热情为主,适当点拨为辅。重在参与,强化过程,淡化结果。5.全班交流展示,教师点评。
四、教师小结本节课学习情况。
第五课 童年的回忆
(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白桦林好地方》
教学目标:
一、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引导学生有创造性的参与音乐学习。
二、通过聆听、演唱、伴奏、创编等综合性音乐活动,让学生感受歌曲欢快情绪,激发学生了解家乡,热爱家乡,热爱大自然。教学重点与难点:培养学生有感情的演唱歌曲。教学过程:
一,发声练习(长音和短音的对比)
1.呼吸练习。
请同学们跟着老师一起做呼吸练习,首先两脚分开保持好站姿,双手轻轻抚着自己的腰部。在深吸气的时,你的腰两边会向两边撑开,然后再将气息又控制的,匀速吐出。好,我们来一起试试看。
2.模唱老师的一组长音发声。其中包括哼鸣和“2”“6”两个音的音高。
3.模唱短音“22222”,“66666”。并分为两声部合作。
二,看图片导入
创设情境,利用电脑图片让学生感受白桦林的美丽风光。1.请同学们看大屏幕2.这是什么树呀?白桦树。我们中国不仅有白桦树林,在加拿大也有白桦林。这是一个加拿大人的家乡,他说他的家乡特别美,有一个片白桦林„„白桦林是个好地方,为什么是好地方呢,因为这里有什么?对,有大麋鹿。有海狸。还有蓝色的湖水,房子,山峦,平原。虽然这个人现在不在他的家乡,但是,他非常的思念自己的美丽家乡„„
三,学习新歌曲
1)、聆听歌曲第一次(范唱)
1.今天我们就学习这首加拿大民歌《白桦林好地方》,下面你们帮我打着拍子,老师给你们唱唱这首歌曲,同时再听一听这首歌曲歌曲的情绪和速度是怎样的?
2.谁能说说歌曲的情绪和速度是怎样的?
2)、聆听歌曲第二次(磁带)
1.谁还注意老师刚才用自制乐器打了一个什么节奏?
现在大家看着这条节奏打一下。现在再看胡老师把节奏型分为两个声部了,增加了一些难度,应该怎么打?我们分为两组试着打一下。
2.同学们打得非常好,接下来,你们能不能试着用刚才的节奏给歌曲伴奏。要注意打击乐的声音要轻。
3)、学习乐谱
第 8 页
共 14 页
141266883.doc
1.刚才同学们的打得感觉非常好,使歌曲更加欢快了。下面咱们就一起来学习这首歌曲,先看黑板歌谱。下面我们就要学习这首歌曲的谱子了。我们先看歌曲的拍号是2/2拍,也就是说以二分音符为一拍,每小节有两拍。看到前面还有一个降号,降那个音?
3.接下来请同学们跟着老师慢慢的唱一遍谱子?
4.你们唱的时候从哪里换气的呀?从那小节到哪小节唯一乐句?
5.同学们分析得很清楚,现在你们能不能按照自己分析的乐句,跟着老师的琴,用欢快的情绪试着唱一唱谱子?
4)、唱歌曲
1.刚才同学们谱子唱的非常准确。老师知道,2班同学的声音是全年级里最好的听,你们能用最美丽的声音,加入歌词,试着用欢快的情绪唱这首歌曲吗?
2.同学们唱的非常好,尤其是今天后面的男同学情绪饱满,上课认真仔细。如果情绪再欢快一些,让每个字唱得再短一些,有点弹性我们就会唱的更好听。
4.“蓬得得蓬蓬”是什么意思?是歌曲中的衬词,它并没有特别的实际意义,只是为了体现民歌的特点,一般民歌中都有衬词。再看谱子上面的mp力度记号代表什么意思?为什么要在这里变渐弱呢?抒发了什么感情呢?
5.对,因为,作者非常思念自己的家乡,渐弱就是在慢慢回忆着自己的家乡。
6.那么我们再跟着老师的琴声,带着欢快的情绪唱一遍歌曲,注意结尾处渐弱。
四、表演唱与即兴创编歌词
1.下面老师请两组同学用打击乐为歌曲伴奏,其他同学我们一起带着欢快的情绪表演唱歌曲。
2.同学们唱得非常好。我想问问,你们的家乡在哪里?3.你能试着把这首歌词改编成咱们你家乡的歌词吗?
五、小结。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聆听《彼得与狼》、表演《红蜻蜓》 教学目标:1.从外国音乐作品《彼得与狼》、《红蜻蜓》中感受外国儿童的童年生活与风土人情。以扩大我们的视野,丰富我们的知识,并回忆自己童年唱过的歌,进行相互交流。2.聆听《彼得与狼》,能听辨出各件乐器的音色所代表的角色,讲出故事情节并进行表演。3.用和谐的二声部合唱演唱《红蜻蜓》。4.初步(非理性)选择结束音填入句尾,感受乐段的终止式。再次做好曲调接龙的创作活动。教学重点难点:用和谐的二声部合唱演唱《红蜻蜓》。
教学过程:
1.成语导入。设问:“触景生情”这句成语怎样解释?
2.聆听歌曲《红蜻蜓》范唱。设问:歌曲表达了什么内容?(童年的回忆)
3.再听一遍。要求用指挥图式划拍,判断歌曲是几拍子?有几个声部?
4.把全班分为二个声部,学唱二声部曲调:
(1)教师分别范唱、范奏二声部曲调。学生用指挥图式边划边轻轻哼唱各自曲调。
(2)二声部学生各自自学曲调(坚持用指挥图式)。教师重点辅导低声部唱稳、唱准。
(3)各声部自学成果反馈,教师适时指导、纠正。(4)用“呣”唱二声部合唱,相互倾听效果。
5.学唱歌曲:
(1)在“呣”的基础上唱歌词。为了打好二声部的基础,可以是一个声部唱歌词、另一个声部唱“呣”,这样交换一、二次,既能使该声部唱得很流畅熟练,又能从中获得二声部的效果。?(2)完整地唱好第一段歌词,二声部注意和谐。
6.表演歌曲:(1)复习力度记号。(2)按歌曲标的力度记号来演唱。(3)讨论:为什么要这样处理。还有没有其他处理方法?(4)有感情地回忆当年的童年情景,触景生情地表演。
7.拓展:回忆起童年时唱过的歌曲,填上歌名并唱一唱,互相交流,共同回忆童年的好时光。
8.边讲故事边听听《彼得与狼》。9课后小结:
第六单元 风景如画
(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用上滑音、波音装饰演唱的《小螺号》,使歌声更具有活力更动听。
2、欣赏《划龙船》,了解齐唱形式,并有感而发创作反映其他劳动的表演形式。教学内容:聆听《森林的歌声》;学唱《小溪流水响叮咚》。
第 9 页
共 14 页
141266883.doc 教学重难点:用上滑音、波音装饰演唱的《小螺号》。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发声练习
二、学习《森林的歌声》
1.标题导入。设问:森林的歌声来自哪里?是孩子们的歌声?还是什么歌声?请你想像一下。
2.要知道答案,请听器乐合奏《森林的歌声》。3.讨论:有多少动物在歌唱?有几种主奏乐器?试试你的耳朵灵敏度4.复听《森林的歌声》。5.交流听后的感受。教师要引导学生加强环保意识,保护森林资
6.试试我们也来创作自己的“森林音乐”,可以自由结合制作音响,表现风景如画的大森林。
三、学习、《小溪流水响叮咚》
1.我们每年春游、秋游,或假期随父母去旅游,在田野、山谷一定见到小溪流水,尤其是山谷中的小溪流水。你联想一下他们的歌声,请你模仿一下:
2.朗读《小溪流水响叮咚》歌词,要有感情、有诗意。以拟人化的第一人称角色来朗诵。
3.根据歌词词意,画一幅简笔图,几笔勾画,这幅图要有意境。有兴趣的下课再加工。
4.展示一、二幅优秀的画,并由作者(学生)自己讲解作品,尤其是借景抒情对人民对祖国的一片爱心。
5.歌曲范唱。6.学唱歌曲:
(1)用2/4拍指挥图式学唱曲调。学唱时在教师指导下,可分为两部分学唱,先学唱第一乐段,其中第11小节可以改为“”,这样就避开切分奏。第二乐段的学唱,注意弱起,用指挥图式学唱,就能迎刃而解。在学唱曲调时,教师要随时提示学生结合自己的画面构图有意境地、有想像地唱曲调,句段分明,形象鲜明。
(2)在曲调熟练、有感情唱好的基础上,填上歌词。要求吐字清楚带有表情,是发自内心的歌唱。
7.表演歌曲。
有层次地为歌曲选择打击乐器并编配伴奏型。以烘托优美抒情的情绪,描绘风景如画的意境及借景抒发对祖国、对人民的爱戴之情。
8.教师小结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1.学会用正确的声音演唱歌曲。聆听《船歌》、《水上音乐》、《划龙船》,表演《小螺号》、《让我们荡起双桨》等五首作品,感受音乐对“水上的歌”主题的描绘,体验音乐与自然的交融关系。2.欣赏二重唱《船歌》,了解二重唱形式及曲调波浪形进行的走向知识。教学内容:聆听《荫中鸟》;竖笛吹奏练习。教学重难点:用正确的声音演唱歌曲。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欣赏《荫中鸟》
1.音响直接导入。欣赏《荫中鸟》中间部分的片断(各种鸟鸣声的片断),以激发听全曲的欲望。设问:你听到什么动物鸣叫声?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
2.揭题:笛子独奏《荫中鸟》。这是抒发作者对大自然的歌颂,对生活热爱之情。
3.聆听《荫中鸟》。要求听完后,说说你的想象及乐曲所描绘的画面。你听到多少种鸟在鸣叫?你能模仿吗??
4.设问:你回忆一下,还听过哪首乐曲中出现过鸟鸣的形象? 小结。
三、教师小结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用正确的声音演唱歌曲。感受音乐对“水上的歌”主题的描绘,体验音乐与自然的交融关系。
2、唱好少儿歌曲《让我们荡起双桨》。
3、作曲调填空创作练习,并自编歌名与歌词。教学内容:学唱《茨黎花》;命题创作活动 教学重难点:体验音乐与自然的交融关系。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学习《茨黎花》
1.民歌音调导入:
第 10 页
共 14 页
141266883.doc
2.欣赏歌曲《茨黎花》范唱。设问:“茨黎花’的红色象征什么?
3.学唱曲调:(1)范唱曲调:要求学生听教师范唱,每人边听边用3/4指挥图式打拍。(2)讲解附点二分音符。设问:二分音符的形状?附点在音符中的作用?附点四分音符的形状与时值?从以上三个问题复习中引入讲解附点二分音符。附点二分音符的形状X-·,在简谱中习惯都用X--来表示。
(3)教师范唱歌曲前8小节,学生看谱并划3/4指挥图式,找出附点二分音符。
(4)学生用指挥图式划拍,在教师指导下学唱前8小节,注意乐句的完整性。
(5)教师范唱歌曲后8小节并要求学生自学(6)完整地流畅地唱全曲。
4.学唱歌曲。注意一字多音的连贯流畅。
5.借景抒情,深情地演唱《茨黎花》表达布依人对党的一片赤诚之心。
三、自由命题创作活动
1.以本单元四首作品为例,或作为素材进行创作。
2.效游中有许多活动可以作为题目命题。命题不宜太大。教材中的例子有鸟叫声、哨子声、脚步声、口令声组成。命题为《效游路上》或《出发》等。
3.可以运用打击乐器、中西乐器及自制的非正规乐器以及录音设备,计算机软件,下载网络中的音响等进行创作。4.可以以小组形式,也可以几个同学自由组合进行设计创作。
5.空白的方框供你在创作中画图谱,不够自己添纸。6.教师主动积极参与学生的活动,积极鼓励并给予指导。
7.交流展示,集体评价。
四、教师小结
第七单元 校园里
(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激发我们联想起可爱的校园生活,热爱我们的校园。
2、学会给歌曲分段。教学内容:学唱《校园多美好》。教学重难点:给歌曲分段。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学习《校园多美好》 看图,联想其他表现校园活动的音乐
1.教材插图中有四幅画,这四幅画都有相关音乐,设问:谁能哼唱几句?
2.还有哪些音乐能使你联想起校园生活?例:《队歌》、《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乒乓变奏曲》、《荡秋千》„„
3.小结:校园的生活是多么丰富多彩。
4.在众多的校园歌曲中,已故作曲家施光南创作的《校园多美好》颇受师生欢迎,它营造了当今校园的朝气蓬勃的气氛是校园流行歌曲中的上品,非常切合本课课题。
5.欣赏歌曲范唱。设问:歌曲的情绪怎样?歌曲表达了什么内容6.学唱前8小节:
(1)提示:曲调的节奏较密集,十六分音符频频出现,时而在前半拍,时而在后半拍,在读谱时要认真细致。
(2)教师放慢速度范唱前8小节曲调,要求学生随教师速度用4/4拍指挥图式看谱划拍。
(3)全班分为四小组,每组自学2小节曲调,在学好应该自学的2小节前提下,鼓励超额学习。
(4)四个小组按曲调顺序接唱。超额学好的可随其他组一起唱。教师及时纠正不准确处。
(5)按原速流畅地轻快地唱好前8小节曲调。
7.在教师指导下,用点谱法学唱后8小节曲调。注意乐句的完整性。8.完整地、流畅地、轻快地唱好全曲并填入歌词。注意一字一音,吐字清楚,口腔不要开得太大。
9.讨论歌曲处理。(1)歌词是否仅仅是描绘校园的美景?(2)歌曲的高潮在哪里?(3)最后一句“待到明朝百花吐艳,风光更妖娆。”的含义是什么?
10.有感情地、朝气蓬勃地,用稍快的速度演唱歌曲。
11.表演歌曲。配上打击乐,尝试在何处加入铃鼓,使歌曲的气氛更为热烈。如学生中有跳舞特长的,可编集体舞,跳唱结合,边唱、边跳、边奏,把校图生活表演得淋漓尽致,把课堂气氛也推向高潮。
12.教师小结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用正确的声音演唱歌曲。.唱好《冬夜静悄悄》的二声部合唱,以表达学生们对老师的一片深情。
第 11 页
共 14 页
141266883.doc
2、试唱各乐句的练习,并把它们排列成通顺的乐段,非理性感受乐段旋法。教学内容:学唱《冬夜静悄悄》;练习。教学重难点:用正确的声音演唱歌曲。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发声练习
二、学习《冬夜静悄悄》
1.请听《冬夜静悄悄》。2.设问:歌曲讲述了什么?你想像当时是怎样的情景?3.再欣赏一次范唱。请大家看着歌谱,注意每句的开始有什么规律? 4.学唱第一乐段:(1)教师范唱曲调。设问:这一乐段由四句组成,在节奏上有什么规律:(2)拍打节奏。(3)轻轻地边拍打节奏、边哼唱曲调。(4)连贯地、深情地唱第一乐段曲调,并填上歌词。
5.学唱第二乐段:(1)该段曲调从单一声部来看并不难,很多小节均呈模进或重复,难是难在平行三度的二声部合唱。(2)采用前几课的二声部训练方法:a.平行三度的音阶训练b.分二个声部自学各自的声部曲调。c.合成时,要求轻声能相互倾听,把自己的声音融合在其中。d.用“呣”过渡,在和谐的前提下填入歌词。
6.深情地朗诵歌词。7.有意境地、深情地表演歌曲,表达师生之间的友情。
三、把乐句排列成通顺的乐段练习
(1)流畅的、准确地将四句乐谱唱熟。(2)第一句是已规定的起句。(3)通过试唱,判断有结束感的尾句。(4)中间的二句通过分别排列试唱,判断通顺的乐段。(5)一般情况下应该是:
四、教师小结: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在欣赏《运动员进行曲》过程中,边听边作队列队形变化,以表现运动员们朝气蓬勃的形象;
2、在欣赏《打字机》时,能准确同步与打字机声配音响,以锻炼对声音的敏锐反应。? 教学内容:聆听《运动员进行曲》;聆听《打字机》 教学重难点:准确同步与打字机声配音响。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欣赏《运动员进行曲》
1.设问:在开运动会时,运动员入场式播放哪一首乐曲?我们每天做广播操在排队进入操场时播放什么乐曲??
2.欣赏一首合唱曲,请听听这首合唱曲,你熟悉吗?——初听《运动员进行曲》(合唱)。
3.讨论:(1)在运动场上听到的乐曲是什么演奏形式?(2)合唱与铜管乐各有什么特征?同一曲调两种表现形式你的感受是一样的吗?
4.聆听《运动员进行曲》。要求细致地听各声部是怎样表现的?旋律部分与伴奏部分各有哪些声部承担?
5.讨论合唱曲的结构。6.根据音乐的结构,各组讨论设计队列队形的变化。7.在音乐声中各组队列队形展示。8.完成课本上的作业。用线连线、体裁与情绪“进行曲→雄壮有力”,初步了解三种体裁的基本风格特征。
三、欣赏《打字机》
1.教师准备一台打字机出示(学校里外语教师一般都有外文打字机),介绍给学生:这是一台外文打字机。让学生试打一行到发出“叮”声。
2.欣赏《打字机》(管弦乐)。设问:
(1)在乐曲的伴奏声部中,你听到什么音响声?(打字机击键声、铃声、倒机声。)(2)乐曲分几部分组成?教材中的图形谱是第几段的曲调?请你看图形谱跟着音乐唱一唱,乐曲给你什么感受?(ABA三部分组成)?
3.议论问题(可以复听其中片段)。4.介绍作品创作的背景(请见教材分析)。
5.复听乐曲。要求学生用2/4拍指挥图式划拍,找出铃声“叮”出现的规律,并用拍手或其他音响与音乐中的“叮”同步打出,要准确而整齐。
四、教师小结
第八单元理想
(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学唱《种太阳》;聆听《长大后我就成了你》。教学过程:
第 12 页
共 14 页
141266883.doc
表演《种太阳》
1.自然知识导人。
那么能否设想播种一颗太阳,能结出许多太阳来呢?
2.欣赏《种太阳》范唱。设问:种出来的太阳,派什么用处??“种太阳”是孩子们的什么想法?歌曲的含义是什么?3.师生初步讨论歌曲的内容,听范唱片段,以初步理解词义。4.学唱曲调:(1)听辨曲调中相同部分。教师范唱第一乐段(第17小节)曲调,要求学生听出哪一部分(乐节)是相同的,出现几次,并唱出这一部分。(2)学唱第一乐句。师生共同用4/4拍指挥图式划拍。板书该乐句,师生接唱,学生唱前2小节,教师接后2小节。(3)学唱第二乐句。在第一乐句的下方,对齐板书第二乐句:画出前2小节的图形:?引导学生了解相似模仿,并进行视谱唱准。(4)在唱好第一、二乐句的基础上,自学第三、四乐句。(5)在教师指导下学唱第二乐段曲调。(6)完整地、流畅地、富有天真童心地演唱曲调。
5.学唱歌曲:(1)朗诵歌词,并进行初步学唱歌曲。
(2)分析讨论歌词的大胆理想,以及这种积极探索大自然的精神。设问:种太阳的目标在第二乐段中已阐明,你是怎样理解“世界每一个角落都会变得温暖又明亮”。(3)以纯朴地情感演唱歌曲《种太阳》。
6.表演歌曲:(1)根据对歌曲理解,分组设计、编排表演唱。形式不拘,各组可充分发挥各组学生的想像及特长,如独唱与伴舞;小组表演唱,小品表演等等。(2)各组展示交流,集体点评。
7.小结:有理想是“四有”人才的一个重要方面。?聆听《长大后我就成了你》
1.教师的职业对学生来讲,既神气又神秘,因此有很多学生把当一名教师作为自己的理想。女声独唱《长大后我就成了你》就是赞美人民教师无怨无悔的奉献精神和托起了一代新人的社会责任感。
2.欣赏女声独唱《长大后我就成了你》。设问:歌曲表达了什么内容与情感?歌曲表现为什么采用女声独唱? 3.复听:要求能记住歌曲标题“长大后我就成了你”的曲调,并能模唱。用图形谱把它记录下来。
4.讲解:歌曲的音调富有民族风格,采用山东琴书的音调为素材,创作而成,旋律乡土气息浓郁。
5.用投影机打出歌谱,学生随着录音轻声跟唱。6.课堂小结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学唱《小纸船的梦》;聆听《年轻的朋友来相会》。表演《小纸船的梦》 教学过程:1.基本训练:
以上两条练习均用慢速或中速,要求二声部和谐、均衡。注意XXX00X节奏。2.理想谈话导入:
请听范唱《小纸船的梦》。设问: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由几部分组成?是几拍子的歌曲?速度怎样?
3.先学合唱部分:
(1)教师分别范唱二个声部的曲调。(2)学生分声部自学。用3/4拍指挥图比划拍视唱。(3)分声部交流自学成果,教师点评、指导。(4)二声部合成,并填上歌词。注意声音的和谐。
4.再学唱第一乐段。教师点指导第四乐句的曲调:
这四句的节奏与音准都较难,尤其是七度大跳音程,教师适当用琴带一下,帮助学生唱准,其他三乐句可让学生自学。
5.全曲合成,并填上第一段歌词。6.讲解变化音降记号:
(1)复习升记号:演唱上学期第六课歌曲《我是少年阿凡提》。复习音名与变音记号(详见第七册第六课)。
(2)出示降记号:听辨《小纸船的梦》前奏:??板书“”,并在键盘图上指出这三个音的位置。如有口风琴,可利用口风琴的键盘找到1=F(调)中的“”,并吹奏感受其音高。
(3)完成课本上的听辨练习。(4)唱好歌曲中的结束句。??感受和声音程的变化效果。
7.完整地唱全歌。要充满向往的神情演唱。
表演歌曲:
(1)伴奏练习。重点是在教师指导下,根据班级实际情况,使用有固定音高的旋律乐器按谱练习。
(2)演出形式上可采用领唱与合唱。要注意伴奏声部的音量不能太大,要突出歌唱的声部,处理好唱与伴奏的关系。(3)完整地、有感情地表演歌曲,抒发第一人称“我”的理想。?聆听《年轻的朋友来相会》
8.我们即将完成小学四年级的学习,如果再过二十年我们重相会将是怎样的你和我?
9.欣赏《年轻的朋友来相会》,用投影机打出歌谱。设问:歌曲的内容与情绪是怎样的?
10.复听歌曲,跟录音轻声哼唱。歌曲提出了三个问题,美妙的春光属于谁?创造这奇迹要靠谁?举杯赞美谁,光荣属于谁?
第 13 页
共 14 页
141266883.doc
11.师生讨论。12.长大后,你希望成为怎样的人??用诗、歌、画、舞来表达。
13.小结:美好理想必需通过自己的努力奋进,才能实现。
14.课堂小结.第九课 诗意音画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咏鹅》
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能准确演唱和表现歌曲。2.初步歌曲中的诗歌韵味。
教学重难点:1.引导学生用欢快、跳跃的声音表演歌曲。2.巩固反复记号和休止符号。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弹奏起立音乐,然后师生问好:
二、节奏训练
1.竖笛节奏练习,重点练习包含了附点八分音符和附点四分音符的节奏短句。生模仿乐曲短句 2.师范奏《咏鹅》的曲调,生聆听,击拍。3.引入歌曲的学习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首歌曲的歌词是一首非常著名的诗,让我们一起来朗诵一次,感受这首诗的韵味吧!
三、学唱歌曲
1.初听歌曲:仔细听,这首歌的歌词在原来诗的基础上又做了哪些变化? 2.再次聆听,感受旋律,做口型模唱:这首歌曲哪几句基本相同? 3.跟琴哼唱:接下来请大家听钢琴,用LU轻声地哼唱。生分句哼唱
4.跟琴唱谱:大家唱得不错,声音比较统一,试试看着谱子把它唱出来。生唱谱,轻轻击拍。
5.加入歌词演唱:能不能自己试着加入歌词唱一唱?生加入歌词分句演唱。6.完整的演唱(师伴奏)
四、创编活动
1.创编演唱形式:老是大家一起整整齐齐唱,听起来好单调哦,大家想想用什么办法,可以让演唱变得更加有趣呢?
2.生按照书上提供的两种方式进行演唱:A、你唱两小节,我唱两小节。B、由一位同学领唱前两句,大家齐唱后两句。生在师引导下分别采用各种演唱形式进行演唱。师伴奏
五、小结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朝发白帝城》
教学目标:1.熟悉乐曲及主题思想,初步了解川江号子风格的特点。2.让学生积极动脑、动手、动口,引导他们在欣赏中听、唱、奏,感受和表现诗的意境。3.通过对诗歌的欣赏,培养热爱祖国传统音乐文化的感情,增进民族文化意识和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难点:1.重点:感受歌曲川江号子的风格,诗一般的歌词,并为歌曲间奏加入衬词。2.难点:用竖笛为歌曲进行伴奏。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谈话引入。上次我们学习了歌曲《咏鹅》,今天我们一起来欣赏由古诗《朝发白帝城》改编而成的歌曲,请大家一边听,一边感受,这首歌的歌词有什么特点?与《咏鹅》有什么不同?
2.初听音乐。
3.为歌曲间奏处加上“哟嗬”衬词伴唱。注意轻轻地加入,不能影响对歌曲整体的感受。生为歌曲加入衬词 4.师生评价5.再次聆听歌曲:一边听,一边口型模唱,生模唱。
二、为歌曲伴奏。
1.用lu模唱衬词部分的旋律:现在我们一起试试用LU模唱衬词部分的旋律。学生模唱
2.听琴唱衬词部分的旋律 学生听伴奏唱曲谱。3.竖笛吹奏:单音无声模奏衬词部分的旋律。听听看老师是怎么吹奏的,注意观察老师的手指和换气的时间。生聆听,观察。4.分句无声练习衬词部分的旋律,生模仿。5.分句吹奏衬词部分的旋律。生分句吹奏。6.师生合作分角色吹奏。生吹奏衬词部分的旋律。7.评价。8.生用竖笛为音乐伴奏。
三、小结。
第 14 页
共 14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