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苗与大树的对话》导学案(大全)
2*小苗与大树的对话(第一课时)【学情分析】: 本文作为略读课文,且是对话形式的访谈录,没有复杂的句式、过多的修辞和深奥的词句,完全口语化,放手让学生自学,自读自悟。【课标要求】:
1.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硬笔书写楷书,行款整齐,有一定的速度。2.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能借助词典理解词语的意义。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体会其表达效果。
4.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
5、阅读叙事性作品,了解事件梗概,能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喜欢、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教学目标】:
1、我能认识本课的生字词并理解。
2、我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把握谈话的主要内容。
3、我能从对话中得到怎样读书和学习的启示,并认真参与课外阅读。【教学重点】:能从对话中得到怎样读书和学习的启示,并认真参与课外阅读。【教学难点】: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应该多读书读好书,感受读书的乐趣 【知识链接】:
季羡林,文学翻译家、学者。生于1911年,山东临清人。
《三国演义》原名《三国志通俗演义》,是我国第一部章回小说,也是我国最有代表性的长篇历史演义小说。作者是元末明初的罗贯中。
《水浒传》创作于元末明初,作者施耐庵,是第一部描写弄明起义的小说。《彭公案》《施公案》《三侠五义》均为清代侠义小说,以行侠仗义、惩恶扬善为主题。【预习提示】:
1、借助生字读音读通课文,在不理解的地方做好批注;对于不理解的词语借助工具书理解。
2、勾画出我认为重点的句子多读几遍,并说说我的体会。
3、课文内容我知道:。
4、我的质疑:。
【预习检测】:
A、给多音字注音、组词
()()()()()()
绿 朝 倒
()()()()()()B、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季老指出:把文章写好,要 ;要 ;要 ;要。【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一、生字词的学习。
课前,我们已经依据预习提纲预习了课文,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检查字词的掌握情况:
1、由各小组长组织组员学习课文中7个生字、14个生词,并进行抽读的检测。
2、每个小组2号组员将自己预习的内容板书在黑板上。(近义词、反义词、多音字、四字词语、形近字)
2、每个小组2号组员用自己的方式向全班展示生字、词语学习成果,其他小组专心听并纠错。
(1)汇报交流课文中的两会字,针对易错的字,集体交流哪些部位需要提醒大家注意,指导读音和笔顺。
(2)依次汇报交流近义词、反义词、多音字、四字词语、形近字(3)2号组员领读,指读生字,词语。
(4)教师指导重点字书写,学生在书上描写四会字。
二、读课文(达到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1.各小组组员在组内接读课文。2.每组3号组员赛读课文(接读课文)。3.对接读的同学进行评价,评选熟读冠军。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默读课文,组内说说苗苗和季羡林的谈话主要内容是什么?
2、再读课文,结合课文的内容,说说你对题目“小苗与大树的对话”的理解。
3、小组学习课文,找一找课文中季羡林先生对于读书提出了哪些见解,组内交流
你对这几点的认识。
4、组内解决预习中的质疑。交流展示:
从苗苗和季老的对话中知道了他们对读书的见解,请结合自己的情况说说自己的感受? 【我来闯关】:
A、给下面加横线的字注音。
水浒()传 彭()公案 绿()林好汉 B、你读过“闲书”吗?你从“闲书”中读懂了些什么?
【拓展阅读】或【扩展延伸】:
1、推荐阅读《我的童年》(季羡林)
【板书设计】
2、小苗与大树的对话 讨论看闲书——多读课外书 谈学习偏科——提倡三贯通 请教学外语——鼓励早学习背诵古诗文——加大积累量
第二篇:《小苗与大树的对话》导学案
2《小苗与大树的对话》导学案
【学习目标】
1.认识3个生字,能借助字典,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读懂词句的意思。2.正确、流利、分角色朗读课文,把握谈话的主要内容。
3.能从对话中得到怎样读书和学习的启示,进一步开展有关阅读的综合性学习活动。【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
1、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学会圈点勾画、批注及编写文段序号的阅读方法。
2、要充分预习,品读重要语句,感悟人物形象并认真做好批注。本文的批注不少于4处,并写出你的理解。反复朗读课文,力争把握文章主要内容。
3、认真研究学案,独立思考,限时40分钟完成;规范书写,运用好双色笔;小组合作探究,答疑解惑。【知识链接】
1、作家作品
季羡林 文学翻译家、学者。生于1911年,山东临清人。著有《印度简史》、《1857-1859年印度民族起义》、《印度古代语言论集》,译有《沙恭达罗》、《五卷书》、《优哩婆湿》等,还曾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人民文学》等报刊上发表多篇散文。
《三国演义》 原名《三国志通俗演义》,也称《三国志演义》,是我国第一部章回小说,也是我国最有代表性的长篇历史演义小说。作者是元末明初的罗贯中。
《水浒传》 创作于元末明初,作者施耐庵。是第一部描写农民起义的小说。全书围绕“官逼民反”这一线索展开情节,描写了一群不堪暴政欺压的“好汉”揭杆而起,聚义水泊梁山,直至接受招安致使起义失败的全过程。小说塑造了108个农民起义英雄形象。
《彭公案》《施公案》《三侠五义》 均为清代侠义小说,以行侠仗义、惩恶扬善为主题。《古文观止》 自清初定稿以来,流传城乡,雅俗共赏,影响甚广。代表了中国古典散文的最高成就,是学习文言文散文的入门读物。熟读了其中的文章,就把握了中国古代散文发展的大体轮廓。
1.对词语的理解。
滚瓜烂熟:形容朗读、背诵得熟练流利。偏科:指单独着重某一科,不能全面发展。
注:用文字解释字句。文中指对《古文观止》中难以理解的词句加上注释。【自学导航】
1.读一读,写一写。(用你智慧的眼光发现课文中重要的字词,积累下来,再通过组内交流补充)
2.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想想苗苗和季先生对读书有哪些见解,做好批注 【合作探究】
1.小组合作学习:边读课文,边完成.苗苗的见解 我的感受 季先生的见解 2.结合课文内容交流自己的感受.a.文学家鲁迅曾经讲过,要把文章写好,最可靠的还是要多看书.b.21世纪的青年,要能文能理.c.三贯通,这才是21世纪的青年.d.古文也很重要.我觉得,一个小孩起码要背两百首诗,五十篇古文,这是最起码的要求.3..结合自己的学习生活实际,谈谈多读书、读好书的体会.【练练测测】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或是根据意思写汉字
水浒传()济公传()绿()林好汉 一百单八将()三侠()五义 古文观()三国()义 2.回答问题。
a.“三贯通”则是指什么?
b.小苗指什么,大树指什么。你如何理解? 【拓展提升】
1.调查一下本班同学阅读的书目; 2.采访爱读书的人,列一个采访提纲,并做一份访谈记录
第三篇:《小苗与大树的对话》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
一、说教材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我爱阅读”专题第二课课文,本课为略读课文,是一位小学生对季老的访谈录,两人在年龄、阅历、学识上有着巨大的悬殊,却在平等和谐的气氛中就阅读展开了深刻的交流。其编写目的为:
一、把握访谈的主要内容,进一步感受阅读的乐趣,二、开展关于阅读的综合性学习活动,为口语交际、习作打下基础,逐步培养学生阅读的习惯。
二、说学情
本课是对话形式的访谈录,没有复杂的句式、过多的修辞和深奥的词句,完全口语化,内容简单易懂。对于高学段的学生而言,他们已经具备把握主要内容,理解重点词句,抓住主要信息学习的能力,因此应该放手让学生自学,自读自悟,教师引导即可。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会认本课生字,掌握课文中多音字的字音、字义和组词;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从对话中获得启发,掌握读书和学习的方法;通过分角色朗读,理解课文内容;通过交流和讨论,联系生活实际理解阅读和学习的道理;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学习本篇课文,激发学生对读书、学习的热爱之情。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把握访谈的内容,从对话中得到读书和学习的启示;
教学难点:通过讨论和交流,将文中道理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交流感受。
五、课时安排:本课为略读课文,我计划一课时完成教学目标。
六、教学准备:课件。
七、说教法
1、情景教学法
2、自主探究法
3、讨论法
4、以读促悟法
八、说学法
1、自主探究法
2、合作交流法
3、以读促悟法
4、勾画圈点法
九、说教学过程
我将本课时分为六个环节来讲,分别是情景谈话,走进课文——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抓住物点,模拟采访——深入访谈,发表见解——总结回顾,升华情感——扩展延伸,布置作业。第一环节:情景谈话,走进课文 课文开始,随机向学生交流生活和学习中的问题,模拟微访谈,通过简单的交流,引出今天有一位小姑娘和老学者之间的谈话,结合课件,介绍季羡林,让我们一起走进新课,看看他们交谈了些什么吧!(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新课标倡导创新课堂,因此通过创设情境,模拟访谈,在新课之初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结合课件资料,简介季羡林,让学生了解基本人物,带着初步了解和浓厚的兴趣学习新课> 第二环节: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读课文老师出示自读任务; ①自由朗读,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②独立识记本课12个词语,借助字典或同桌交流理解词语的意思; ③了解文章大意;
2、检查、汇报成果
3、观察文体,和我们以前学过的课文形式有什么不同?介绍课件,并按时间——地点——人物——事概述主要内容。<设计意图:新课程标准倡导教师引导,学生主体的角色转换,让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能激发学生积极的学习兴趣,教师需引导学生自学> 第三环节:紧抓特点,模拟采访
①抓住人物特点(季老:亲切、幽默、平易近人 苗苗:稚气、礼貌)各小组模拟采访;
②课件出示任务,边读边思考,苗苗和季老交流了哪几方面的问题?对于读书季老提出了哪些见解?画出你感兴趣的或不明白的地方。
<设计意图:新课标倡导以读促悟,通过反复读,感悟文中道理,通过分角色朗读,更好的体会人物的年龄、身份与情感> 第四环节:深入访谈,发表见解
①小组为单位汇报上一环节访谈内容,汇报季老和苗苗交流的问题并发表见解,(教师根据汇报板书),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②就其中一个问题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的感想;
③随文理解文中口语化的词语、即:闲书、贯通、起码。<设计意图:新课程鼓励学生交流,讨论,用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参与讨论、探究,因此在汇报重要内容环节,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敢于发表自己的看法,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和表达能力。> 第五环节:总结回顾,加深理解
①品味、交流题目的寓意。
②回顾文中学习、阅读的方法。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思考回顾课文内容,结合生活实际发表见解,获得知识> 第六环节:扩展延伸,布置作业
①观察,注意文中访谈的形式和需要注意的细节,设计一个生活访谈记录。
如:采访妈妈照顾家庭的心得
向优秀同学采访学习心得
②抄写本课优秀、经典词句,累积下来,培养感情,<设计意图:语文教学应与生活实际联系紧密,学习了新的知识后,要会将所学内容应用到实际生活中;抄写积累优美词句,多做语言积累,培养语感>
十、板书设计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
闲书不“闲”
微访谈 不要偏科
学好外语
积累古诗词
<设计意图:设计该板书目的是概括主要内容,突出重点,帮助学生理清思路>
第四篇:第2课《小苗和大树的对话》导学案
2013-2014学年五年级语文学案编号:02编制人: 窦汝梅审核人:包科领导: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导学案
【学习目标】
1.借助字典,扎实掌握彭、侠、嗯等重点字词,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读懂词句的意思,提高运用口头语言的能力。
2.通过正确、流利、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出人物的年龄、身份特征,把握谈话的主要内容
3.全力以赴,激情投入,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感受读书的乐趣,热爱读书。
【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
(1)15分钟预习课文,朗读课文,读出情感,勾画重点字词和
品味精美的句子。
(2)要充分预习,品读重要语句,感悟人物形象并认真做好批注本文的批注不少于4处,并写出你的理解反复朗读课文,力争把握文章主要内容。
作家作品
季羡林,文学翻译家、学者。生于1911年,山东临清人。著有《印度简史》、《1857-1859年印度民族起义》、《印度古代语言论集》,译有《沙恭达罗》、《五卷书》、《优哩婆湿》等,还曾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人民文学》等报刊上发表多篇散文。
【自主学习】(整体感知课文,扎实掌握字音、词语等基础知识,提高概括文本的能力)
1.预习检测
A、给多音字注音、组词
绿 {朝 {倒{
B、对词语的理解。
滚瓜烂熟:形容朗读、背诵得熟练流利。偏科:指单独着重某一科,不能全面发展。
注:用文字解释字句。文中指对《古文观止》中难以理解的词句加上注释。
►►划出你感兴趣的或不明白的地方,自读课文后全班交流.【合作探究】
1、苗苗和季老交流了哪几方面的问题?对于读书,季老提出了哪些见解?
2、结合课文内容交流自己的感受.a.文学家鲁迅曾经讲过,要把文章写好,最可靠的还是要多看书。
b.21世纪的青年,要能文能理。
c.三贯通,这才是21世纪的青年。
d.古文也很重要.我觉得,一个小孩起码要背两百首诗,五十篇古文,这是最起码的要求。
3、小苗指什么,大树指什么你如何理解?
【课外加餐】2006年季羡林感动中国十大人物
颁奖词:
智者乐,仁者寿,长者随心所欲。曾经的红衣少年,如今的白发先生,留得十年寒窗苦,牛棚杂忆密辛多。心有良知璞玉,笔下道德文章。一介布衣,言有物,行有格,贫贱不移,宠辱不惊。
解析:
生于忧患,以自强不息成就人生传奇。逝于安乐,用赤诚赢得生前身后名。他有这样的财富观:民族大义高于金钱,赤子之心胜于财富。他有这样的境界:达则兼济天下。季羡林:最难时也不丢掉良知 96岁的季羡林先生长年任教北京大学,在语言学、文化学、历史学、佛教学、印度学和比较文学等方面都有很深的造诣,研究翻译了梵文著作和德、英等国的多部经典,其著作已汇编成24卷的《季羡林文集》,现在即使身居病房,每天还坚持读书写作。季羡林先生为人所敬仰,不仅因为他的学识,还因为他的品格。他说:即使在最困难的时候,也没有丢掉自己的良知。他在“文革”期间偷偷地翻译印度史诗《罗摩衍那》,又完成了《牛棚杂忆》一书,凝结了很多人性的思考。他的书,不仅是个人一生的写照,也是近百年来中国知识分子历程的反映。
【练练测测】
回答问题。
a.“三贯通”则是指什么?
b.在文中季老说“我觉得,一个小孩起码要背两百首诗,五十篇古文,这是最起码的要求”。谈一下对这句话的理解。
第五篇:五年级语文上册《2.小苗和大树的对话》导学案
2*小苗与大树的对话
学习目标:
1.我能认识本课的生字词并理解。
2.我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把握谈话的主要内容。
3.我能从对话中得到怎样读书和学习的启示,并认真参与课外阅读。学习重点:能从对话中得到怎样读书和学习的启示,并认真参与课外阅读。知识链接:
季羡林,文学翻译家、学者。生于1911年,山东临清人。《三国演义》原名《三国志通俗演义》,是我国第一部章回小说,也是我国最有代表性的长篇历史演义小说。作者是元末明初的罗贯中。
《水浒传》创作于元末明初,作者施耐庵,是第一部描写弄明起义的小说。《彭公案》《施公案》《三侠五义》均为清代侠义小说,以行侠仗义、惩恶扬善为主题。预习提示:
1.借助生字读音读通课文,在不理解的地方做好批注;对于不理解的词语借助工具书理解。2.勾画出我认为重点的句子多读几遍,并说说我的体会。3.课文内容我知道:。4.我的质疑:。预习检测:
A、给多音字注音、组词
()()()()()()
绿 朝 倒
()()()()()()B、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季老指出:把文章写好,要;要;要;要。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1.默读课文,组内说说苗苗和季羡林的谈话主要内容是什么?
2.再读课文,结合课文的内容,说说你对题目“小苗与大树的对话”的理解。
3.小组学习课文,找一找课文中季羡林先生对于读书提出了哪些见解,组内交流你对这几点的认识。
4.组内解决预习中的质疑。
交流展示:从苗苗和季老的对话中知道了他们对读书的见解,请结合自己的情况说说自己的感受? 我来闯关:
A.给下面加横线的字注音。
水浒()传 彭()公案 绿()林好汉 B.你读过“闲书”吗?你从“闲书”中读懂了些什么?
学习收获:
知识延伸:
推荐阅读《我的童年》(季羡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