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多媒体资源与学案资源在高效课堂中的整合
多媒体资源与学案资源在高效课堂中的整合
(太白中学语文组
王宁)
摘要:在强调自主学习的同时,有些教师逐渐忽略了现代教育技术对课程开发的革新意义,其实只重视学案资源,放弃多媒体资源,是因为对多媒体辅助教学存有理解和操作误区,对学案资源认识不充分,进而制约了多媒体资源与学案资源在高效课堂中的整合。其实导学的理念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但学案固有其弊端,而多媒体资源的合理利用,将更有利于提高导学案执行力度,使我们的高效课堂在知识层次和技术层次臻于完善,从而提升课堂的艺术性。
关键词:高效课堂 多媒体资源
学案资源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育由知识本位向能力本位的迁移是改革的必然趋势,高效课堂在新课改背景下应运而生。为了在课堂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预习案、教学案、复习案的设计成为了课堂活动成败的关键。从教师的设计到学生的完成,如何合理利用学案资源成为了现下教育界最热的课题。在不断强调自主学习的同时,有些教师逐渐忽略了现代教育技术对课程开发的革新意义,其实只重视学案资源,放弃多媒体资源,是因为对多媒体辅助教学存有理解和操作误区,对学案资源认识不充分,进而制约了多媒体资源与学案资源在高效课堂中的整合。
一 对多媒体辅助教学的理解、操作误区
误区一——课件替代讲义
怎样利用多媒体手段教学?很多教师的回答——课件。年轻教师大都喜欢利用多媒体手段开展教学,因为他们利用Word、Powerpoint等软件制作而成的课件直观呈现了教师讲义,免去了繁重的备课任务。实际这造成了很严重的负面影响:
(1)大量的文字呈现,消解了知识的层次与结构。
课堂时间有限,教学活动本应做到目标明确、重难点突出,操作时可凭借时间和容量进行调控,此外适时的强调亦可增强知识的层次性。课件文字的出现与消失发生的了无痕迹,成板的文字让学生应接不暇,只能拼命抄记,一节课下来且不论学生听进去了多少、思考了多少,面对成本的笔记,知识系统的构架有时根本无从入手。面对难以整理的零散知识点,学困生由于良好学习习惯的缺失和理解上的障碍,渐渐放弃了强记累积,对学习逐渐丧失兴趣;学习程度好的学生尚能博记内容,但在实践运用上呈现疲软状态,由于缺乏理解,所学也易遗忘。
(2)教师的以读代讲,弱化了情感的互动与渗透。
情感是教育的灵魂,情感教育伴随着一个人的成长,缺乏情感的课堂难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创造欲。比如说语文,指导学生挖掘、领悟文章中蕴含的情感因素,能够帮助他们形成良好的情感品质,为日后的表情达意、明辨是非,打下坚实的基础。用课件代替讲义后,有的教师纯粹在课堂上念读课件,特别是青年教师,自己对内容尚未挖掘透彻,自然难以提供给学生一节轻松有趣的高效课。弱化了情感的互动与渗透,教学的艺术性即被消解,此时我们教师如何当得起“师”,只是一个“匠”罢了。
误区二——以课件的程式化操控主导教学
课件本是教学的辅助工具,在使用时应注意根据课程情况灵活选择,但自从这些多媒体设备走进课堂,部分教师就以课件的程式化操控主导了教学。
(1)课件的程式化操作
课件本是教师基于自己对课程的理解而进行的开发,但有些教师图省事,自己不对教材进行研究,直接从网上获取现成课件,自然就不能将课件与教学活动灵活结合。以语文教学为例:每篇课文都有其特色,若课件总是以作者——背景——朗读——结构梳理——问题探究的模式呈现,不能彰显语言小说、戏剧、散文的区别,也不能凸显柳永与苏轼的风格差异,这样程式化、缺乏开发的课件本身就是失败的,这也就难怪在高效课堂背景下,有些学校和教师明确提出要将多媒体搁置不用。
(2)课件主导教学
课件只是课堂的辅助工具,有些教师却用它主导了教学,整堂课教师被禁锢于计算机设备之前,整堂课只有教师与计算机的互动,缺乏课堂中应有的师生互动。以设备为主导的课堂缺乏丰富情感的交流与感染,课堂更显得是教师一人的讲坛,缺乏主体意识的学生参与热情被大大削弱。课堂教学不仅承载着传承知识的任务,也兼负熏陶学生具备良好道德情操的职责,课件不能取代教师成为教学活动的主导。
误区三——以CAI课件偏概一切多媒体学习资源
CAI课件只是基于教师教学需要的一种辅助资源,网络资源是丰富而强大的,课件不能完全涵盖所有学习资源。而很多学校由于资源有限、管理困难,仅仅要求教师掌握先进的现代教育技术,尚未支持学生自主科学使用多媒体资源进行学习。随着科技和经济的发展,学校应逐渐重视对学生使用网络学习资源的指导,用强大的多媒体资源满足每一个个体学习的需求,让学生爱学习、能学习。
二 学案资源的利与弊
由教案设计到学案设计是教学改革的一个重大突破,学案像一条拉绳引领着教师和学生的角色转型,它具有其它教学资源不可比拟的优越性,同时任何资源都存有一定缺陷,学案也不例外。
(一)学案资源的优越性(1)目标明确,任务驱动
学案的设计体现了新课程的教学理念和基本要素:目标明确,依据教学内容所设计学习目标,直接呈现在导学单上,要求学生明确学习目标、理解学习目标、实践学习目标。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展示交流、课堂训练和拓展延伸等环节任务的设置驱动学习,“学什么”、“怎么学”,学生一目了然,学生方向清晰、学习方法明确,师生自然也就更致力于自主学习的过程,变配合度低的传统课堂为积极探索的自觉学习,导学案发挥了功不可没的作用。
(2)感官齐动,自主合作
高效课堂中,教师利用学案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学生在课堂中时而听、时而读、时而写、时而记、时而思、时而说,充分发挥了导学案“导读、导听、导思、导做、导教”的作用,使学生的注意力自然集中于课堂之中。而“独学——群学——对学”的自主合作模式,是教学由“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转型的一次大胆而有效地尝试:教师带着调动学生积极性的目标设计导学案,学生就学案内容展开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将自己的困惑引入课堂,既节省了宝贵的课堂时间,又保证了课堂的密度。
(3)检测反馈,拓展创新
导学案的设计和使用需要教师考虑三个方面:用什么具体方式来学,学什么内容,学到什么程度。为了保障巩固学习效果,要求课堂检测及课后作业与设计目标保持一致:目标定什么,就应学什么,练什么,测什么。这样的检测设置既克服了学习难度,又减轻了学生的作业负担。习题的选择数量适度、难度上有梯度、形式新颖,课堂检测还能基于课本、课堂向课外延伸,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检测是新课改的一个成功试验,既能及时反馈学习效果,又能培养学生的拓展创新意识。
(二)学案资源的效果弊端
学案的开发使教学方式发生了重要转型,这让教育人感到兴奋,缺忽视了长期使用后却会让教学变得呆板僵化。
(1)学案设计与使用的模式化
教师单方面设计学案,学案上的问题都是教师预设和生成,忽视学生学习需要和学生问题生成,在使用学案时,因为行为惯式的影响,教师容易总结出相对固定的流程模式,学生容易对此形成依赖,在实践中发现:有的学生只使用学案学习,甚至连课本都不翻。其实质是学生的学习活动依旧滞留在感知层面,尚难达止理解层面。这种固有模式,也容易使积极主动学习的学生便感到机械和单调。
(2)课堂的封闭性
教师使用由自己设计的模式化学案主导课堂,使课堂成为了一个封闭的系统,这让学习又成为一种新的被动行为,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又受到了抑制和影响,课堂又开始束缚和限制学生日益生长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创新学习能力的提升。长期封闭控制课堂,不仅是学生学习,就连教师的教学工作也成为了新式机械劳动,教学活动将再一次变得索然无味,缺乏活力。
三 多媒体资源与学案资源在高效课堂中的整合
导学的理念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但学案固有其弊端,而多媒体资源的合理利用,将更有利于提高导学案执行力度,使我们的高效课堂在知识层次和技术层次臻于完善,极大提升课堂的艺术性。
(一)使用多媒体资源辅助创设课堂情境
多媒体技术以其独特的形、声、景为课堂创设了一个形象、直观、有趣的教学情境。从而使学生产生极大的学习兴趣,同时它化无声为有声、化静态为动态、化抽象为形象,易于学生接受、方便学生理解。例如在进行《故都的秋》教学时,可以有准备的对秋日图片进行选择加工,以背景图片所呈现的寒秋之象,帮助学生理解郁达夫笔下秋之清、静、悲凉;在《陋室铭》与《涉江采芙蓉》学习过程中,采用教师对诗歌的理解收集图片和朗读录音相结合制成视频资源,为课堂创设了情境,有助于学生理解内容。在高效课堂中运用多媒体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在轻松的课堂氛围中愉快学习,用新颖的知识呈现形式唤起了学生求知的好奇心,为导学案注入了活力。
(二)使用多媒体资源为学案减负
学生的学习能力存在差异性,由于精力的制约教师不可能为每个学生制定符合该生特色的学案,因而学案资源具有广泛使用的通性,在问题设置时要尽量感性易懂,根据木桶效应,只能关照到学习层次较低的学生,面对学习层次较高学生,对他们的深层指导可以依赖多媒体资源的辅助。在学习《记梁任公的一次演讲》时,导学案问题是:任公讲《箜篌引》、《桃花扇》、《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时心情有什么不同?旨在引导学生体味任公酣畅淋漓的演讲的特色。在课堂教学时用多媒体链接《箜篌引》、《桃花扇》、《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的内容资源,指导层次好的学生进一步理解:梁任公先生为什么要在开头时讲《箜篌引》,为什么在讲《桃花扇》时“悲从中来,竟痛哭流涕不能自已”,为什么在讲《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时“于涕泗交流之中张口大笑”? 同时将解题过程呈现在大屏幕上,也便于学生理清思路,将知识串成体系。高效课堂中,多媒体资源的辅助,从实际操作上为学案减轻了负担。
(三)使用多媒体资源补充迁移学案资源
学案资源重在提供给学生有效的学习方法,但有时有了方法,大量的知识如何整合、如何消化;课堂时间有限,如何引导学生自主开发无限的课外时间、课外资源,这都是影响学习效果的重要问题。经过摸索,我认为多媒体资源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实现对学案资源的补充迁移。在学习《烛之武退秦师》这篇课文时,我将晋文公逃亡路线用flash动画呈现给学生,学生很容易就理清了秦、晋两大国之间的关系,为学案问题“烛之武为何能够说服秦伯退兵”的答案之一:秦晋固有历史矛盾提供了直观依据,给学生留下了深刻印象,同时也激发了学生拓展阅读“晋文公重耳流亡故事”的兴趣。学习不仅仅是一项任务,也是一种习惯,更是一种能力,在课堂中教师切不可将教学单纯视为一项任务,盲目追求速度而放弃了对其他教学资源的利用探究。
正确认识和操作多媒体资源与学案资源的整合,对高效课堂来说是一个推动,但现代教育技术与先进教学理念的深度结合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它任重而道远,需要我们教育人为此不懈努力!
参考资料:
《现代教育技术》,傅钢善主编,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语文情感教育浅析》,尤桂荣,现代教育科学2011年05期
《论学案教学的利弊及改进建议》,中国教育科学院 韩立福,教学与管理2012年10月 《导学案教学实践的反思》,裴晓昱,新课程·中学2012年8月
第二篇:如何进行高效课堂与多媒体教学资源的整合
如何进行高效课堂与多媒体教学资源的整合?
课堂教学是教学的基本形式,优质、高效的课堂教学是促进学生有效学习的基本前提条件,是素质教育的重要保障。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已成为当前课程改革的重要方向。多媒体教学可以理解为传统教学基础上增加了多媒体(包括计算机)这一特殊工具的教学,它不可能抛弃所有的传统教学手段。因此在设计多媒体教程时,要把握好多媒体的使用时机,正确处理多媒体和粉笔、黑板、普通教具、语言表达之间的关系,特别要考虑时间因素,正确处理好多媒体教学时间与适时的课堂讲解、板书、交互、反思时间的关系。例如把几句话的结论板书在黑板上,不一定就比放幻灯片效率低,因为它节约了操作时间。在复习课的时候,多媒体的大容量是有效率的,但必须注意中间的停顿,保证学生把要点记下来,或者,事先把需要学生做笔记的知识打印出来,课后发给每一个学生,这样就更能提高复习课的效率。多媒体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的整合,对于提高小学数学课堂的有效性起着很大的作用:能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把学习数学由课内延伸到课外,不仅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丰富课余知识,而且能培养学生自主探求知识的意识,提高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改变传统教学方式和教学策略,转化师生角色,提高学生主体地位,扩大教学规模。多媒体技术与课程整合,不是简单地把多媒体技术仅仅作为辅助教师教学的演示工具,而是与数学教学中的教与学有机的融为一体,将课件演示作为一种手段来提高教与学的效率,改善教与学的效果,改变传统数学课的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育观念等。因此,合理整合多媒体课件与数学教学,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手段。
一、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多媒体技术与教学内容整合,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提供保障。计算机多媒体技术走进了课堂,是现代化教育发展的一个里程碑。尤其是依据教材制作的各种电脑动画软件,更给数学教学注入了生机和活力,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兴趣盎然,积极地、前所未有投入到学习中。但并非教材中所有内容都适合用计算机辅助教学,有些内容使用计算机来教学有画蛇添足之感;也有些内容投影手段就能很好完成,根本无须花大力气去设计多媒体软件进行教学。因此为确保多媒体计算机科学地、实效地进入课堂,我们在教中应注意精心钻研教材内容。不要以为你给孩子们讲的多,孩子们就一定能得的多。我们更应关注我们给孩子们提供了怎样的学习环境和学习资源。《新课标》中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我们知道,数学课本是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的重要依据,但不是唯一源泉。在精彩纷呈的生活中,处处都有我们数学的身影,然而生活中的这些充满生机活力的数学教学素材和内容却很难在教材中反映出来。从而使学生感到数学是枯燥的、无味的和深奥的多媒体技术主要通过课件的方式应用于小学的课堂教学。作为传播教育信息的媒体,课件具有三个特点,其一是媒体组合的集成性,其二是使用对象的交互性,其三是教学作用的多样性。比如说,传统教学中的连线题我们都叫学生到黑板上来连。多媒体课堂上学生利用“电子教鞭”中的直线工具就可以实现连线。在教学中应用“几何画板”,能够动态地表现几何关系、交互性的特点,例如让学生自己去做两个完全相同的三角形,利用几何画板的“平移”、“旋转”的一些功能,把两个完全相同的三角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这种动态的操作过程,给学生进行比较和抽象创造了一种活动的空间和条件。这些辅助软件的使用给课堂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让学生也参与其中,面对枯燥无味的数学知识,只要把知识稍加润色,找到知识在生活实践中的原型,把知识溶入情境中,那么学生对学习就会发生兴趣,也会学得轻松自在。我们作为学生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与合作者,应该对教材进行再加工,应该有创造地设计教学过程。因此,现实的生活材料和生活事例才应该是学习数学的载体,它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感受到学有所用,学以致用,使学生认识到生活中到处是数学,数学就在生活中。所以,学习材料的选择应该是生活化、前沿化的。
如《小数的初步认识》一课,让学生从自己“看到过”、“用到过”、“听到过”、“查到过”(如:多媒体出示价格标签、歌手大赛得分、视力表、体温范围、身高等真实内容或情境)的演绎经历中,唤起学生对生活经验的回忆。让学生在体验不同的角色中,认读生活中的小数,加深认识的同时,有效建立小数的数感。再如,教学《平移与旋转》时,利用多媒体出示生活中的推拉门、旋转门、直升飞机等有代表性的大量生活图片,让学生分类,并说出分类的理由。学生在对这些具体的生活现象的分类中,萌发问题意识,展开问题(平移与旋转)研究。这样便为学生提供了数学知识的“原型”问题,让学生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数学化的过程。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现象中,体会到了数学的价值。
通过这样的教学,让我们深深地认识到:学生的学习不都是从零开始,学习起点分逻辑起点和现实起点。事实证明,在课堂教学中,只有多媒体手段才能充分重视学生学习起点,才能将数学问题生活化,从而使教学能创设生活情境、摄取生活原型、再现生活现象、联系生活事实、赋予实际意义、回归生活实践、指导生活智慧学生的学习凭借生活经验。因此,我们必须“关注”生活中相关的信息资源,并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将相关信息与课本上的教学内容有效整合。使得封闭孤立的课堂丰富起来,最大限度的扩充教学知识量,使学生跳出只学课本内容的局限性。从熟悉的现实生活中寻找数学知识的原型,依靠学生对感性材料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兴趣的火花。并主动展开研究与构建,让学生在生动活泼的学习中发展思维。
二、让学生在体验中建构:
多媒体技术与教学过程的整合,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提供途径不要以为你给学生的东西就是最重要的,对学生而言是学生最需要的。我们应该斟酌、选择、设计学生最需要的活动,让学生在体验中开阔思维。多媒体技术和数学课程整合,必须配合整个教学活动,不能是为了使用课件而使用,而要从课程实施的最优化出发,把课件的演示作为整个课程实施过程中的有机组成部分。例如,《平行四边形面积》教学中,面积的大小与它的底与高有关,这个知识点很抽象,不好用语言来建立表象,为此,用多媒体演示,可以将知识化抽象为形象,可以启迪并拓宽学生思维。在教学圆面积计算公式”时,学生对于其推导过程感觉困难,特别是等分的份数越多,拼成的图形就越接近长方形这个“化圆为方”的道理难以理解,我让学生探究:用把圆16等份后的16个小扇形拼成一个我们学过的平面图形。学生们拼拼摆摆,说说议议,很快得出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的结论。但这与书本上“能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形”略有出入,我便利用多媒体分别演示由实际操作也非常困难。这时可借助计算机辅助教学演示,把一个圆2等分,用红蓝表示两个半圆,再把两个半圆分成8个相等的小扇形,让小扇形一个一个地从圆中“飞出来”,排成两列,拼成一个近似长方形闪烁显示。再依次进行16、32等份的方法割补,让学生通过对比,直观地看出等分的份数越多,越接近长 方形。这样,学生们便轻松地理解了“平均分的越多,拼成的图形越接近于长方形”的道理。在此基础上,再通过移动演示,使学生建立圆半径、圆周长的一半和所拼成的长方形的长、宽之间的联系,从而推导出圆面积的计算公式S=лr×r=лr2。受此启发,部分学生又探究出可以拼成一个近似三角形的结论,在让学生实物操作的基础上,我又借助多媒体演示了拼成的近似三角形的过程,学生们恍然大悟,细细分析,也得出了计算公式。学生创新的灵感不断迸发,接着还得出了可拼成一个近似的梯形,同样也得出了结论。这一互动环节的顺利展开,多媒体技术发挥了它积极的作用:一方面它弥补了实物、书本等无法给予学生多样化感官的不足,帮助学生理解了公式,领会了“转化”的数学思想;另一方面,它促进了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把学习过程中的发现、探究等认识活动凸现了出来,有力地促进了学生创新精神的发展。不要以为你把一匹马牵到河边,就能够强迫它喝水。
我们应该设计探索的空间,让学生能自主构建。儿童与生俱来就有一种探索的欲望,他们常常把自己当作或者希望自己是一个探索者、研究者和发现者。而富有挑战性、开放性的问题情境,能使学生的这些角色得到充分的发挥,促使他们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与认知规律灵活地处理教材,给学生提供一些富有挑战性和开放性的问题,激发学生探索数学知识的欲望,让学生用自己的思维方式去发现数学知识,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从而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与创新能力,使学生享受到成功的乐趣。例如,《时间的认识》,如果教学中,只用实物钟表讲解,那学生理解起来是非常困难的。只有让学生经历每个知识点的形成过程,学生才会真正理解知识,同时锻炼思维。我们利用多媒体课件来放大钟面的某个局部,细致的分解每一个知识的形成过程,让学生在观察中认识、观察中推理、观察中总结,较好的帮学生建构了相关的知识。再如《三角形的边的特性》,利用课件提出问题:姚明腿长1米。如果他迈出一大步,大家猜一猜,这一步可能是多少?学生在好奇中,展开研究,在动手操作与实践中,得出了三角形的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之后,我们可以利用课件进一步地引领学生应用新知并继续探索,第三边的长度范围。这样,使得学生的学习不是为学而学,而是能在学习中发展思维,在学习中拓宽思路,在学习中提高应用意识与能力。
三、关注学生的发展,避免某些“缺失”
不要以为演员的演技水平高,观众就都能学会表演。我们的课件内容不一定追求逻辑完美,但一定要对学生产生影响力,让学生能受到启发与思考。(学习的主人永远是学生。)
1、不能为用而用,以辅代主
选用先进,现代化的多媒体辅助教学不是显气派,不是跟潮流。我们不能弃教学内容不顾而追求形式,纯粹是为了使用而使用。多媒体技术只是教学的辅助手段,其目的也只能是弥补教师授课时“一枝粉笔、一本书、一块黑板、一张嘴”的不足,只能是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的辅助手段,而不能代替教师的教学活动。例如,教学《平行四边形面积》《三角形边的特性》等的教学中,在探索面积计算方法或三角形边的特征时,还是应该让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课件只能是在学生探索完毕,有效整合,帮助学生把探究中的支离破碎的经验和方法进行整合。学生的实验与课件的整合都是用其它方法不好替代的。
2、不能重视课件,轻视教法
由于使用多媒体技术,使教学节奏加快,知识容量增多,往往使一节课由以 前的“满堂灌”变成“满堂电”,过多的知识点以及多媒体图片播放较板书速度快,使学生应接不暇,使学生根本无法多作停留,更不能深入思考。这样,学生无法把教学内容内化为自己的知识体系,课堂教学更不能由传递知识向培养能力转变。较多地使用多媒体技术,虽然知识变得较为直观,学生更易理解,但却降低了思维能力。对于学生思维能力、想象力的培养明显不利,使学生往往不易理解一些图表等要表达的本质性内涵。斯宾塞说过:“教学要从直观开始,以抽象结束”。所以,如果单纯地把内容形象直观地展示出来,学生只有动眼动耳的份,而无动脑的份,就少了思维、想象的余地。所以应合理设置教学内容和呈现方式,使学生 “跳一跳摘到果子”,而非直接浅层次的呈现。
3、不能让内容花哨,喧兵夺主
由于小学生的大脑皮层对兴奋的抑制能力较弱,在利用多媒体教学中,采用过多的影音来辅助教学,容易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在数学课件的制作中,一些教师为了使学生产生兴趣,往往追求背景设计的华丽,有时还插入与教学内容不相关的动画,同时频繁跳转切换画面,甚至还配上与教学内容不相关的大段标题背景音乐,这种只求装饰不求效果的课件,结果导致学生的注意力迟迟不能集中到需要关注的蕴含着潜在数学内容和关系的对象上。本想吸引学生,实际却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 不能集中到教学中来,对于教学内容的深层次内涵反而理解不深,影响了对整体教学内容的掌握。多媒体只是一种手段,应让内容决定形式,当用则用,所以课件要紧扣教材内容,符合数学教学规律,充分考虑并选择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选择素材。一般对教学中的重点、难点内容运用多媒体解决,而其它内容运用其它适宜的教学形式。对于干扰教学内容和分散学生注意力的方式应尽量避免,才能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经验告诉我们,多媒体的演示,一定要以学生的发展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让课件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而不能让课件成为老师的思考研究轨迹,课堂上以课件为主,师生都围着课件展开学习。这样,必然会成为画蛇添足,给学生的学习带来负面作用。
总之,我们在使用多媒休课件时,一定要考虑:课件是否使学习内容具有挑战性,能唤醒学生的知识经验和生活经验;是否为学习资源带来创生性,能启迪学生积极思考;是否为学生的体验生成提供了过程性,激发学生再创造;是否令学生的学习材料更具结构性,能点燃学生要活动的愿望。只有合理、巧妙地整合多媒体技术与数学教学,才会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第三篇:多媒体教学资源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应用
多媒体教学资源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应用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多媒体信息技术已经进入了课堂教学领域。因此,为了迎接新技术革命的挑战,单靠传统的教学手段已经不能适应当前教育改革的需要,教师教学手段的改革也是势在必行。如今,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引进了多媒体辅助教学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因为它具有图文并茂、有声有色,动静结合的优点,使枯燥乏味的知识变得趣味横生,使复杂抽象的知识变得形象易懂,学生在上课时更能集中精力听课,极大地提高了课堂效率。使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充分的发挥,老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
【关键词】多媒体小学生学习兴趣个性特长小学数学教学 【正文】
随着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多媒体信息技术已经进入了课堂教学领域。因此,为了迎接新技术革命的挑战,单靠传统的教学手段已经不能适应当前教育改革的需要,教师教学手段的改革也是势在必行。如今,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引进了多媒体辅助教学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因为它具有图文并茂、有声有色,动静结合的优点,使枯燥乏味的知识变得趣味横生,使复杂抽象的知识变得形象易懂,学生在上课时更能集中精力听课,极大地提高了课堂效率。使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充分的发挥,老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那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体现多媒体教学辅助作用呢?
一、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是直接推动学习的内在动力,是获取智能的开端,追求的先导,理想的桥梁。不少人都认为数学学习是枯燥无味的,在这种情况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尤为重要。针对小学生自控能力差,注意力容易分散这一特点,我们把计算机、录音、投影等多媒体充分运用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充分刺激学生的各种感官,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始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整个课堂充满浓厚的学习兴趣。兴趣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师必须动脑设计出比较新颖的教学方式,教学如果能充分利用各种教学手段,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获取新知。
比如我在教学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分数的基本性质”在导入新课时,我曾使用录音和幻灯播放一个动画讲了这样一个故事:唐僧师徒几人在去西天取经的路上,他们走的又累又渴,孙悟空不知从哪儿弄来一个大西瓜,他把这个西瓜平均分成了4份,给了猪八戒其中一份。这时猪八戒觉得太少了,就叫孙悟空再给他一块。于是孙悟空又把这每一块瓜再平均分成2份(也就把这个西瓜平均分成了8份)后给了猪八戒其中的2块,但是猪八戒都觉
得还是分少了,嘟着嘴还要多分一些。孙悟空又把这每一块再平均分成2份(也就是把这个西瓜平均分成了16份)后给了猪八戒其中4块西瓜,这时猪八戒高兴地笑了。同学们,猪八戒每次得到的西瓜一样多吗?聪明的孙悟空用什么方法既满足了贪吃的猪八戒的要求又将西瓜分得公平合理呢?同时在讲故事的同时幻灯演示这三种不同的分法。
在这个新课的导入中,巧妙地利用多媒体将分数的基本性质这一抽象的知识转化为形象的直观的内容,很适合小学生从直观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度的思维特点,还积极调动了学生的眼、耳、脑等多种器官投入学习。巴甫洛夫曾说过:“在学习过程中,如果有多种器官参与学习,可提高大脑皮层的兴奋性。”利用故事设疑引起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激发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故事中留下的这个问题,同学们通过观察幻灯片知道了猪八戒每次分得的西瓜一样多,并且根据以往的知识经验,学生很容易写出1/4=2/8=4/16这些等量关系,而这些等量关系又很典型地体现了分数的基本性质。在学习了分数的基本性质后,有利用录音给孩子们提供一个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机会:“同学们,如果猪八戒还想多分一点又该怎么分呢?”同学们分别想到了用折纸或者是画图的方法解决孙悟空提出的问题。
教师的最好做法就是利用形象直观的多媒体,帮助学生分析应用题中的数量关系,从中发现解答一般应用题的规律,进而掌握解答应用题的方法。
运用多媒体进行应用题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把抽象的数学问题变得形象直观;把复杂的数学逻辑关系简捷、形象地描述出来,帮助学生分析数量关系,通过分析和综合把问题的各种成分联系起来,揭示隐含条件建立已知量与未知量的联系,从而顺利解答问题。这对于学生学习掌握应用数学知识,训练培养数学思维能力是十分重要的。
二、利用多媒体提供直观材料,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
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一般以形象思维为主,他们对生动形象的学习材料感兴趣。媒体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向学生提供丰富的直观材料,不仅能使学生的思维变得活跃,思路变得开阔,而且有助于学生凭借获得的感性认识由形象思维迅速过渡到抽象思维,从而实现认识上的飞跃。如我在教学“分数的意义”时,通过直观演示,学生对单位“1”、平均分、几分之
一、几分之几等分数概念诸多要素有了充分全面的感知,进而抽象概括:一个东西(一个苹果、蛋糕)、一个计量单位、一个整体(一堆杏子,一些小石子、一群鸭子、一队小朋友、一片果园„„)都可看作单位“1”(同时屏幕不断显示这些画面,加深对单位“1”的理解),平均分成二份、三份„„抽象为平均分成若干份„„然后将抽象出来的各个本质属性综合起来就很自然地概括出分数的意义。
三、运用多媒体,让几何图形动态化。
几何图形比较抽象,学生往往对此类问题难以理解。新课程标准要求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而对于几何图形知识的学习就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空间能力。运用多媒体让静止的图形动起来,这些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比如在教学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长方体的特征”时,我采用幻灯片演示长方体相对棱的长度和相对面的面积的关系。现在投影仪上演示相对棱的长度,使每组相对棱移动后完全重合,让学生清楚地看到长方体每组平行的四条棱长度相等。然后将前后两个面,上下两个面,左右两个面分别移动后完全重合。学生直观地感受到长方体相对两个面的相等关系。幻灯演示可化静为动,化虚为实,帮助学生把抽象的几何形体概念具体化,并在此基础上概括出长方体的本质特征,从而形成正确的长方体概念。
四、借助多媒体,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
多媒体教学能更好地发展学生的个性。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往往对问题解决的结果统一化,达到“殊途同归”之效,使教学出现一种“表面达成”现象,严重束缚了学生个性的发展。因此,教学中对于不同的学生应该创设不同的“发展区”,不能千篇一律。计算机中的网络教学则使这种个性化学习成为可能,它可以借助互联网平台中教材、进度开放性的特点使学生根据自己的特点自由选择合适的学习资源,按照适合于自己的学习方式学习,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例如:《年、月、日》一课中,大月、小月是教学的重点,我设计了智慧箱板块,为学生提供了左拳记忆法、歌诀、儿歌等内容,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记忆,然后再生生互动交流,学生兴趣很浓,效率很高,学得既轻松又有趣。在“数学超市”里,又为学生准备了难易程度不同的三套适合自己的题目进入。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和知识水平自由选择难易程度的题目,不懂的地方可以点击“温馨提示”板块,重温年月日的相关知识,即使答错了,也不会伤及他们的自信心,可以在网络的提示下获得解题帮助,进而掌握所学内容。如果掌握得较好,答题正确后还会得到电脑给予的一份礼物——卡通人物的表演。这样的互动设计,使每个学生都体验到成功的快乐,获取心理的满足,有效地改变了“教师演示多,学生自主少,不管会不会,大家齐步走”的现象,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充分的发展。
总之,大量的教育实践证明:运用多媒体表示、传递和处理教育教学信息,可以使教学内容更加生动、具体,便于学生理解和接受;可以有效地学生学习的兴趣,变苦学为乐学;可以加大课堂教学的空间密度,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可以促进教学过程与教学结构的进一步优化,达到提高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目的为小学数学教学锦上添花。
第四篇:畅想之星多媒体资源推荐
畅想之星多媒体资源推荐
----外语学习精品课程
畅想之星多媒体管理与服务平台,主要用于为读者提供多媒体资源服务。目前提供近3000G非书资料数据,包括音频资源(文学作品的语音版、流行歌曲、经典名家名曲等)、视频资源(电视电影、学术讲座、文化历史记录资料片、音乐演唱会、经典 MTV等)、外语学习(外语学习的资料如CD、VCD、磁带等)、随书资源(馆藏纸本书刊随书附赠的光盘)、课件资源(教学科研方面的一些课件)、电子图书和网络课堂等各种非纸质资源。下面介绍我馆自建的精品课程资源。
畅想之星的精品课程栏目是我馆自建以外语学习为主的课程资源,包括英语(58门)、法语(6门)、日语(13门)、德语(7门)、俄语(9门)、西班牙语(2门)、阿拉伯语(3门)、韩语(3门)、泰语(1门)、印尼语(1门)和对外汉语(6门)。其中国家级精品课程10门,省(市)级精品课程55门。
精品课程的课程资源主要包括:教学大纲、教学计划、电子教案、教学录像等,为方便师生深入了解该门课程,还提供课程来源链接。
登录方式:图书馆主页电子资源特色数据库图书馆多媒体资源精品课程。或直接输入网址http://202.116.197.201,进入图书馆多媒体资源精品课程。
精品课程推荐:
《现代西班牙语》
主讲老师:北京外国语大学
董燕生教授 主要内容:教学录像
北外的西班牙语口笔语实践课(基础阶段)是2003、2007国家精品课程。该课程依据全国西班牙语基础阶段教学大纲制定,教学对象是高等院校西班牙语专业本科一、二年级学生。在畅想之星平台可见约2小时的教学录像。
《基础阿拉伯语》
主讲老师:北京外国语大学
张宏教授 主要内容:教学录像、电子教案
北外的阿拉伯语精读课是2006国家精品课程。教学对象是阿拉伯语专业本科一、二年级学生(零起点)。畅想之星平台收录了新编阿拉伯语第三册第13课教案和45分钟的教学录像。
《法语口译》
主讲老师: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蔡小红教授 主要内容:教学录像、电子教案
广外的法语口译是广东省省级精品课程,也是我校法语专业的特色课程,教学对象是法语专业四年级学生。畅想之星平台收录了电子教案和4小时的教学录像。
《高级俄语综合课》
主讲老师:大连外国语学院
孙玉华教授 主要内容:电子教案、教学课件、教学录像
大连外国语学院的高级俄语综合课是国家级精品课程,教学对象是俄语专业三、四年级学生。畅想之星平台收录了电子教案、教学课件和3小时的教学录像。
《德语精读》
主讲老师:西安外国语大学
温仁百教授 主要内容:教学录像、电子教案
西安外国语大学的德语精读课是陕西省2006年省级精品课程。德语精读课由基础德语和高级德语两个教学阶段组成,分别在一、二年级和三年级实施。畅想之星平台收录了电子教案和3小时的教学录像。
《基础韩语综合课》
主讲老师:大连外国语学院
任晓丽教授 主要内容:电子教案、课件
基础韩国语课是大一和大二开设的最重要的基础课程,教学对象是韩语专业一、二年级学生。畅想之星平台收录了电子教案和PPT课件。
《专业英语精读》
主讲老师:北京外国语大学
杨立民教授 主要内容:教学录像
北外的专业英语精读是2003度年国家精品课程,是专业英语的核心课程,教学对象是本科1-3年级学生。在畅想之星平台可见约2小时的教学录像。
《高级英语》
主讲老师:四川外语学院
肖肃教授、刘玉梅、谢琳、杨志亭 主要内容:电子教案、教学课件、教学录像
四川外语学院的高级英语是2007国家精品课程,本课程系英语专业高级阶段的一门训练学生英语技能尤其是阅读理解、语法修辞与写作能力的课程,教学对象是英语专业本科三年级学生。畅想之星平台收录了电子教案、教学课件和4小时的教学录像。
《英语口译》
主讲老师:四川外语学院
陶丽霞教授、李芳琴、丁小洹 主要内容:电子教案、教学课件、教学录像
四川外语学院的英语口译是2007国家精品课程,其在教学要求上分为三个层次:非翻译方向层次、翻译方向层次和翻译班层次,教学对象为英语专业本科三、四年级学生。畅想之星平台收录了电子教案、教学课件和3小时的教学录像。
《英语语音》
主讲老师: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王桂珍教授 主要内容:电子教案、教学课件
广外的英语语音是2005国家精品课程,教学对象为英语专业本科一年级学生。畅想之星平台收录了电子教案和PPT课件。
第五篇:在教学中怎样有效的应用多媒体教学资源
在教学中怎样有效的应用多媒体教学资源
一、多媒体资源的选择和应用要最优化
选的资源内容(包括文本、图片、声音和图像等)要能最好地呈现教学的内容,最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诱导学生的学习动机,能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能让人产生参与学习、主动学习的冲动。
二、要将多媒体资源应用到教学的“关键点”上
俗话说:好钢要用在刀刃上。多媒体资源的应用也是一样的,优质的教育资源只有用在“关键点”上才能发挥关键的作用。所谓教学的“关键点”是指教学的重点、难点以及导入点、启发点、衔接点、拓展点和思维盲点等。对这些点的处理是一节课成败的关键。
第三,将多媒体资源应用于教学环节的启思点、衔接点和拓展点,能起到画龙点睛的效果,有着一语点醒梦中人的作用,帮助学生破解心中的困惑和疑难,从而建构起生动、活泼并具有良好生成性和生命活力的课堂。在这里用多媒体资源的可视性、互动性和优质高效性等特点,既对教学内容进行注解,同时又对学生的学习和思考进行点拨,如武术招术中的四两拨千斤,使学生豁然开朗,放飞思维。
三、多媒体资源的使用要适可而止、恰到好处
多媒体资源选用的“适可而止”,是说在使用它时要做到适时、适量和适度。适量是要教师控制多媒体资源传递的信息量,防止信息泛滥。多媒体资源能够在短时间内提供大量的信息,学生接受和加工处理后,便于对知识的理解和深化,这本是多媒体资源的一个巨大优势。
四、多媒体资源使用时要减少“伪资源”的干扰
课堂教学中我们应用多媒体资源的目的是通过情境创设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协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等,学习的过程是学生主动思考、主动探索。而课件中过于繁杂的色彩,过多的版式变换和动态效果,会干扰学生的思维;无关的动画,与课题不相干的图片,多余的音、视频则可能对学生产生误导,不利于学生知识的建构和技能的提升,不利于学生认知的正向迁移。这些我们称之为“伪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