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多媒体在音乐教学中的合理应用
多媒体在音乐教学中的合理应用
莒县中楼镇中心小学学校 秦小燕
摘 要 多媒体手段的合理应用,就会使使音乐课更显形象、直观,对学生更具感染力和吸引力,开阔了学生的音乐视野,发展了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得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 多媒体 合理 运用 音乐
音乐教育以审美为核心,主要作用于人的情感世界。音乐教学的基本价值在于通过以聆听音乐、表现音乐和音乐创造活动为主的审美活动,使学生充分体验蕴涵于音乐形式中的美和丰富的情感。为了使音乐学科更加丰富多彩,如今已经让音乐和美术交叉融合,戏剧、舞蹈、影视等也进入艺术课堂,使音乐教学成为一门多学科和综合性艺术课程。因此,我们必须把教材与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有机结合起来。比如说多媒体手段的合理应用,就会使使音乐课更显形象、直观,对学生更具感染力和吸引力,它将学生们带入了五彩缤纷的音乐世界,从而开阔了学生的音乐视野,发展了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充分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共鸣器官,把光、色、音、像有机地结合,交叉教学,可得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可以说运用多媒体辅助音乐教学具有其它电教工具不可比拟的优越性。
一、运用多媒体,加强音乐作品的直观感受,创设情景使学生更快的理解音乐。
音乐欣赏是听觉的艺术,是情感的艺术,是一种审美活动;是通过音响、节奏和旋律来塑造形象,表达人的思想感情,反映现实生活,也是通过音乐来认识世界的一种思维方式。听觉在音乐欣赏中的确很重要,但美国教育家杜威也曾说过:“为了激发学生的思维,必须有一个实际的经验情境,作为思维的开始阶段。”我认为小学生主要是通过视觉来学习的,视觉形象的刺激是展开思维的窗户。因此,设计恰当的情境是非常必要的,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音乐欣赏是音乐教育的组成部分之一,对培养学生感受音乐、欣赏音乐的能力有着重要作用。学生广泛深入地接触音乐作品,就能较快地提高音乐的鉴赏力和表现力。但是,目前不少小学音乐教师在上小学音乐欣赏课的时候往往感到困惑。究其原因,主要是小学生对音乐欣赏课没有多少兴趣,调动不起学生的积极性,有的埋怨学生的自律能力差。事实上,小学生在音乐艺术的感受能力方面相对比较弱,加上小学生具有小孩子好动的年龄特点,如果在小学音乐欣赏课上没加什么辅助性的素材或教学活动,他们是没有这个耐性来坚持下去的。一般说来,欣赏课是学生通过听觉来接受知识信息的。但时间一长,就会造成听觉疲劳。尽管安静的听,我想也是很被动。固然,会出现在小学音乐欣赏课上“死气沉沉”的局面。音乐既然是一门艺术,那就说明它是一种抽象性的东西。按照人的认识规律,人们在理解抽象的东西的时候往往借助一些具体的事物来完成。我想,我们不少的音乐教师在上音乐欣赏课的时候可能忽视了这一点,以至出现在音乐欣赏课上强迫学生听音乐的现象。其实,欣赏音乐就是一种抽象思维的活动过程。而采用多媒体教学正可以帮助我们实现这一认识过程的转化的任务。利用电脑可以将各种素材进行加工,把多媒体因素结合在一起,创设出更加丰富的课堂情境。所以说注重听觉不够的,应该将听觉和视觉有机的结合在一起才能使学生更好的、更快的进入音乐的情景。
例如:我在设计新人教版小学音乐第八册一课《欣赏-百鸟朝凤》的时候,首先利用多媒体播放自制的FLASH动画《小小音乐会》,通过观看同学们了解了鸟类开音乐会的情景,以及了解几种鸟的鸣叫声。在欣赏前我还用大屏幕展示出唢呐乐器的一些资料,使学生熟悉唢呐的形状和音色。第一遍欣赏音乐的时候,我没有放任何画面给大家,让孩子们积极想象。第二遍欣赏音乐时我在大屏幕上打出许多张优美的图片,使学生们深深体会到民间节日,民俗庆典礼仪场合那种欢乐热烈场面的情景,让学生感受热情、欢快的旋律,并启发学生想象百鸟争鸣、生机勃勃的大自然景象。
二、运用多媒体加强速度和听觉的训练,可谓画龙点睛。互联网上丰富多样的多媒体信息,给学习者以多种感官的综合刺激,不仅利于学习者更多更好的获取和保持知识。而且能够为意义建构创设逼真的情境。在音乐欣赏教学中,在讨论速度这个要素在作品中的作用时,我借助多媒体展示两个场景:随着一声战马的嘶鸣。展现在眼前的是群马飞奔、你追我赶、人声鼎沸的欢腾情景。二胡独奏《赛马》把同学们带入了紧张、热烈、扣人心弦的气氛中。接着又剪辑了另一个场景:金色的太阳使翠绿的草地沐浴着灿烂霞光,雪白的羊群象珍珠一样撒在大草原上在优美的小提琴独奏曲《牧歌》的衬托下,同学们异口同声的朗读:“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底见牛羊。”诗歌画面在这里完美的融合一体。多媒体真正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动静结合,视听相辅,综合的美感,有声有色的教学使学生们牢固的掌握了速度的概念:速度一般表达优美、柔和、抒情、悲伤……的情绪,而速度的变化能引起音乐形象的变化。多媒体在这里对音乐的演绎自然贴切的恰到好处。而且在整个教学中完全让学生从看中想、想中悟、悟中学,教师教的轻松,学生学的快乐。
三、运用音乐教学软件,培养学生的创作能力。
在音乐教材内容之一的综合训练中,二、三年级开始就有为空白小节填节奏、填音符的练习,到了中高年级就有按所给的节奏写旋律,或按所给的音符写旋律(一般一个乐句)。这项内容学生做起来就像做数学题,开始学生都会感觉到难于下手。为了使学生学习更容易、更有趣,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发展,我为高年级设计了一节“尝试写作”课,首先在教学软件中出现一个“音乐大师”,这个“音乐大师“说:只要你们把音符用鼠标点到我的脸上,无论多少,我马上就能准确地演唱给你们听,由学生自由点击音符,然后点开始,这就是你们创作的旋律。学校马上要组织一次春游活动,想唱自己写的歌去踏青吗?学生马上回答说:“想”。于是让学生首先来分析低年级歌曲《小雨沙沙沙》,多媒体课件中出现曲谱,提示引导学生说出它是2|4拍,它有四个乐句,由DO、RE、MI、FA、SO五个音构成,结束句在DO上,然后分组讨论用2|4拍,也用这五个音写出四小节的旋律,又请“音乐大师”一一展示,评选出你认为最好的一句,确定为歌曲的第一句。第二乐句则将每个同学的作品通过组里评选,参加最后的决赛,无论学生怎样创作,只要节拍不错就给予鼓励,千万不要挫伤学生的积极性,教师要引导并把握好作曲的起、承、转、合,再配上歌词,这样歌曲创作就基本完成了。你们是想“大师”用快速还是用慢速演奏呢?根据情节再来讨论歌曲演奏速度。告诉他们书写格式,拍号、速度、情绪,都要求写在曲谱的左上角,曲作者和词作者名字则写在右上角,并为歌曲起名。在“大师”的伴奏下全班进行演唱排练,用录音机录下来后,再让学生完整地欣赏一遍自己作词、作曲并演唱的作品。多媒体不但帮助我们解决了难点,还实现了课堂共享教学视听一体化,更让学生尝到了成功的快乐!
四、发挥网络优势,整合音乐教学。
随着网络时代的来临,网络建设迅速发展,不但影响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也为教育提供了新的机遇和挑战,网络教学也为音乐教学开辟了更广阔的途径,网络的特点是资源的广泛性和共享性。这种特点为我们提供了广泛的信息来源。如;人教版第一册第十课《过新年》中,有中国的《小拜年》、《龙咚锵》,还有外国的《平安夜》和《新年快乐》,让学生感受到中外小朋友过新年的不同音乐情趣。“圣诞节”是近几年才流传到中国的,一些风俗许多人还不太了解,“圣诞老人”是谁?圣诞树是什么?圣诞老人的红鞋子又是干什么的?通过网络资源可以很清楚地了解很多孩子们好奇的问题。我从网络上下载了南北过年风俗的各种视听资料,以及北方的民间艺术作品。同时也给学生布置了作业:让他们上网收集南北方不同的过年风俗,然后进行一系列的艺术活动,实现教学目标。再比如欣赏莫扎特的《渴望春天》,由于学生生活阅历浅,对外国音乐家的作品了解甚少,在这种情况下,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很难满足学生的求知欲,如果进行网络查询,莫扎特的生平事迹、作品创作背景、典故等都一目了然了。学生在学唱歌曲的同时,了解了莫扎特,了解了奥地利,了解了他成功者之路,不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作曲家坚韧刻苦的学习精神也会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
以上教学活动不仅使学生的审美能力得到了提高,情感世界得到了满足,也尝到了成功的喜悦。通过现代教学手段的运用,将生动的视觉形象和优美悦耳的听觉艺术直观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产生联想,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通过一年多的实践,在多媒体和网络环境下进行音乐教学,能创造出一种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环境,学生在美妙的环境中学习音乐、欣赏音乐、走进音乐去体会欣赏美、感受美和创造美。我的这些教学体会只是音乐教学百花园中的一片花瓣,让教育信息化的春风,让教学改革的雨露,将音乐教学百花园中的鲜花滋润得更加绚丽多彩!
第二篇:多媒体教学法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合理应用
多媒体教学法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合理应用
摘要:利用多媒体课件的优越性,融入到传统的音乐课堂教学中,通过现代多媒体和传统音乐教学相结合的方式,分析利弊,最终形成优劣互补的新模式,为教师的教学服务,为学生的音乐学习服务。
关键词:多媒体 传统教学法 音乐教学 有机结合多媒体的应用如今已遍布到我们生产生活的每一个角落,给人类的生活方式带来很大的变革。由于多媒体图文并茂、音画并举,能提供较好的教学环境,因此多媒体技术作为一种先进的教学手段进入了音乐课堂,为课堂带来了生机和活力。如何将多媒体与传统音乐教学法相融合,极大地发挥各自的优势,扬长避短,是当前我们音乐教师不可推卸的责任。
一、运用多媒体进行器乐曲的欣赏,体验音色之美妙
《森吉德玛》是著名作曲家贺绿汀先生根据内蒙古民歌改编的一首具有民族风格的管弦乐曲,旨在让学生感受作品形成的风格与特点。在教学中,笔者首先让学生聆听音乐,说说根据情绪和速度的变化,乐曲可以分为几个部分?学生通过对比不同乐器的音色,音乐主题就显而易见,经作者细腻的配器,精心处理,两个具有鲜明对比的音乐形象就跳出了脑海。再让学生听辨不同乐器演奏的音乐片段,找出每个音色是由什么乐器演奏:第一部分开始由小提琴与中提琴以三个八度的同音重复,与第二小提琴、大提琴、单簧管的长音,构成开放排列的和弦,双簧管吹起了优美的主旋律,长笛也随之奏起了明亮的高音,圆号的强奏,让美丽清新、辽阔无边的大草原展现在了我们眼前;第二部分由于主奏乐器的变换,旋律采用断奏,速度变快、力度加强,加上短促、跳跃的拨弦伴奏,使乐曲情绪进入了高潮,音乐形象得以完美的体现。最后通过多媒体让学生对比欣赏一望无际的草原美景和蒙古族人民摔跤骑马的热烈场面,启发学生体会不同的音色在音乐形象塑造上的重要作用,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加深对音乐的理解。
二、运用多媒体进行合唱的教学,感受旋律之和谐
合唱也叫多声部的演唱,汉斯立克在《论音乐的美》中写道:“优美悦耳的音响之间巧妙的关系,它们之间的协调与对抗、追逐和遇合、飞跃和消逝――这些东西以自由的形式呈现在我们直观的心灵面前,并且使我们感到美的愉快。”从三年级开始学生逐渐接触二声部的歌曲,但是教学效果不够理想,很多教师常常把多声部歌曲当做单声部一带而过,学生在听觉上无法产生多声部的概念。如果运用多媒体技术,对学生进行听觉的训练,学生就能掌握良好的歌唱习惯和歌唱技能。加拿大民歌《红河谷》是一首脍炙人口的优美歌曲,教师可以提前做好课件关于音的高低、长短、强弱、音色的对比让学生进行基本训练,通过教师精心的设计,演示多声部从单声部进入多声部织体变化后在听觉上产生的不同感受,帮助学生进行真正意义上的多声部听觉训练,学生反复聆听,教师可制作各录入第一声部、第二声部的伴奏音乐,采用部分合唱的方法,巩固所学声部,层层递进,最后集体合唱,从而达到声音的和谐与均衡,体验多声部歌曲给课堂教学带来的完美和声。
三、运用多媒体进行历史回顾,解读底蕴之厚重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是一首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的爱国歌曲,了解国歌的相关知识,并能用歌声表达国歌的庄严和神圣是本堂课的教学目标。如果只是教师在台上简单地讲解,学生跟着钢琴学唱歌曲,学生对教学内容一知半解,只是机械、被动地去学,这样就无法对这首歌产生浓烈的兴趣。多媒体教学手段就可以还原历史的本来面目,学生可以全方位、直观地了解历史变迁,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同时运转,极大地调动了学习的兴趣。在教学中,笔者先让学生聆听音乐,寻找熟悉的旋律,学生立刻就能说出歌名。“那为什么我们要学唱国歌,你对国歌了解多少呢?”通过教师的提问,引出国歌一波三折的诞生故事,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祖国源远流长、光辉灿烂的文明历史,以及近代中国的屈辱历史。如果没有真实的镜头、详尽的文字、残破的遗迹,我们简直难以置信旧中国那一幕幕令人心酸的往事。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经过长期的浴血奋战,崭新的中国诞生了,教师展示作曲家聂耳为进步影片《风云儿女》谱写的《义勇军进行曲》,在街头、在广场,聂耳亲自指挥工人合唱队演唱,这首歌像一支嘹亮的号角,唤起了中华民族的觉醒。再让学生欣赏开国大典时的升旗录像,生动的画面、鲜明的色彩、感人的音响,加上教师的解说,时刻警示着每一位中华儿女无望国耻、振兴中华。一首饱含历史缩影、代表民族精神斗志的歌曲就这样永驻在学生心间。
多媒体技术广泛应用于音乐课堂,确实给课堂带来了生机和活力,但我们必须清醒的认识到:音乐教师作为学生的一面镜子,言行举止都应该散发着艺术的激情,对学生会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过多的依附多媒体,音乐教师特有的才能就会受到制约,因此精湛优雅的示范是多媒体无法取代的。在唱歌教学中,教师声情并茂地演唱;在欣赏教学中,教师跳起婀娜的舞蹈,在学生们欢快的歌声中,教师配以流畅娴熟的伴奏……试想一个歌声甜美、舞姿轻盈、演艺精湛的音乐教师,将会给学生带来怎样的艺术感受啊!
传统教学法之所以沿用至今必然有它的可取之处,而多媒体教学法是对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一种补充和发展。如果我们在课堂上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立足“以人为本”,科学、合理地运用两种教学手段,那我们的音乐课堂就会像曼妙的音、雅致的画、优美的诗,充分展示它无穷的魅力和活力。
参考文献:
[1]孙建华,赵立恒.多媒体与传统教学法在高师声乐教学中的应用[J].艺术教育,2005,(03).[2]冯志瑛.多媒体辅助音乐课堂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中小学音乐教育,2001,(11).[3]吴明.多媒体技术在高中音乐教学中的应用利弊谈[J].中小学音乐教育,2011,(09).[4]许卓娅,戴海云.音乐教学参考资料[M].南京:江苏省中小学教学研究室,2012.
第三篇:多媒体在音乐教学中的应用
多媒体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应用
音乐是通过有组织的声音所形成的艺术形象,表现人们的思想感情,反映社会现实生活的艺术。主要通过表演使接受者感受音乐的艺术形象,产生联想和想象,进而达到审美的目的。小学音乐教育活动是以小学生为主体,以适合少年儿童的音乐为客体,通过教师指导和设计的活动使主客体相互作用的一种教育活动,也就是教师通过特定的手段使学生与音乐相互作用,从而让学生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其实质即为审美教育。传统的音乐教育活动仅停留在对学生听觉的作用上,而大部分忽视了小学低年级学生的思维方式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的,音乐形象又是不易直接感知的抽象形象,因此给小学音乐教育活动增加了很大的难度,影响了音乐教育的质量。如何改变这种现状,形成怎样的趋向意境,要解决以上这些问题,现代化的教育媒体是最佳的选择。
多媒体由硬件和软件两部分构成。硬件指与传递教育信息相联系的各种教学机器,如录音机、电影机、录像机、电子计算机等。软件是已录制的,承载了教育信息的幻灯片、录音带、电影片、录像带、CAI课件等。
一、从理论上与现在的条件上来看:
(一)、近年来,音乐教育事业获得迅速发展,教学条件得到不断改善,各种现代化的教学设备被广泛使用,普及电化教育是必然趋势。现在我们银川市的各中小学、幼儿园电教设备基本齐全,所有教师都正在实践中不断的运用于多媒体的应用。
(二)、小学低年级的学生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抽象逻辑思维开始发展,但仍带有很大的具体性。他们直接感知到的具体生动的形象,容易成为学习动力,使学生对音乐学习产生兴趣和需要,形成学习音乐的内在动力。
(三)、根据学生生理发展特点,低年级学生是多种感官综合运用的时期,好奇、好动、模仿力强,只有采用歌、舞、图片、游戏相结合的综合手段,把视、听等多种感官综合运用,发掘其内在的潜力,才能充分发挥感官的作用。
(四)、现在的教师大部分具备操作电教媒体的能力。现代教育对教师素质有很高的要求,现在的教师,尤其是年轻教师,经过各方面的学习与培训,都具备了操作多媒体设备的能力,对多媒体设备能够正确的使用,并能自己制作一些教学用的课件,如:投影片、录像、动画等。
二、在教学实践活动中,我们将幻灯、投影、录像以及音响等电教媒体相结合,运用到歌唱、音乐欣赏及节奏活动中,帮助学生熟悉歌词,理解乐曲性质和内容,感知音乐的节奏和力度等,并创设良好的音乐环境氛围,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爱好,必将会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一)、利用投影将歌词内容直接化
低年级学生识字少,直接读记歌词有很大的难度。如:歌词“太阳天空照,花儿对我笑,小鸟说:早早早,你为什么背上小书包。我去上学校,天天不迟到,爱学习,爱劳动,长大要为人民立功劳。”教师根据歌词内容,将太阳、花儿、小鸟、小朋友、学校组合的图片展示给学生,让学生看图片理解记忆歌词,就会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以前用一节课都记不住的歌词,现在用半节课就能记下来了。
(二)、利用可视图片将音乐内容直观化
学生以前听音乐,就是听个热闹,对音乐所表现的内容一点也不理解。如果在播放音乐的同时,提供给学生相关的图片,二者结合,就会使学生易于理解。如:欣赏《快乐的一天》在音乐播放的同时,教师为学生提供音乐内容所表现的图片——早早起、上学了、上课、课间活动、好好睡。音乐是抽象的,但在图片的表现下就变的直观起来了,很多的乐曲欣赏都可以采取这种方式帮助学生理解音乐所表现的内容。
(三)、利用录像、VCD将音乐游戏、舞蹈直观化
有的时候大部分学生对教师语言的理解能力也是很有限度的,教师讲解舞蹈动作,学生在下边基本上都是不知所措。如果让学生对动作先有了感知,效果就不一样了。如:在教学《赶海的小姑娘》一课的舞蹈动作时,先播放舞蹈动作录像,使学生对音乐同步的舞蹈动作有了具体的形象感知,然后通过模仿来学习。这样学生学得即快又好,同时也给教师省了不少做示范动作的力气,也增强了动作的准确性,对于不善于舞蹈的教师来说,更是帮了大忙。
(四)、化解音乐教学的难点,利用录音帮助学生理解歌曲特点及情感。每首乐曲都有它独自的特点及情感,教师的范唱及讲解都有一定的局限性。原唱录音能帮助解决这个问题。如:节奏的快慢、乐曲的特点(声音的欢快、是舒缓、是柔美、是诙谐„„),范唱带对学生的演唱起到直接指导作用。音乐教学使用电教手段显得尤为重要,因为音乐是声音的艺术。以唱歌为例,象《中国,中国,鲜红的太阳永不落》、《保卫黄河》、《欢乐颂》等齐唱、轮唱、合唱歌曲,如果由教师一个人范唱是不能表现齐唱的雄壮有力、轮唱的此起彼伏、合唱的丰厚和声效果的。从人声分类看,独唱又分为童声独唱、女生独唱和男生独唱,从基本音区看,又有女中音和女高音、男中音和男高音等音区的不同。音乐教师是女性的唱不了男声;是男性的,又唱不了女声。解决这些矛盾的办法是什么?就是使用多媒体手段,播放教学录音带,因为只有它才能准确地表现体裁和音色,准确地表现音乐形象。
(五)、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和主动性。
加强欣赏,聆听不同国家、地区、民族的儿歌、童谣及小型器乐曲或乐曲片段,感受不同的风格,感受音乐的强大表现力,激发听赏音乐的兴趣,养成良好的聆听习惯,积累鉴赏音乐的经验。在中小学音乐教材中,音乐欣赏约占每学期总时数的25%,这是一个不小的比例。它涉及到器乐欣赏、戏曲欣赏和曲艺欣赏等内容。在乐器欣赏中,又涉及到民族管弦乐和西洋交响乐等;在民族乐器合奏中,又涉及到丝竹乐和吹打乐等5个主要乐种,在乐曲中,还涉及到古今中外几十种乐器的音色等。如何获得欣赏的最佳效果?唯一的手段就是放映教学录像带。通过录像,学生可以把乐队演奏时的规模阵容,指挥的风格手势,音乐的情感形象,乐器的音色特点以及演员的服装道具,演唱时的动作表情等看的明明白白,听的清清楚楚。如在欣赏现代京剧《智取威虎山》第五场中杨子荣的一段《迎来春色换人间》的唱腔和其它组合片断的过程中,我紧随画面介绍了京剧人物的生、旦、净、丑四大行当,使学生明白了什么是黑、白、灰须生和不带胡须的小生,什么是青衣、花旦及刀马旦,什么是花脸、黑头等。这样既开阔了视野,增长了见识,又获得了美好的艺术享受。因此,教学录像带是进行音乐欣赏教学最有效的电教媒体。
(六)、音乐教育与社会生活是密不可分的。要引导学生学会从各种途径获得音乐知识。广播、电视、磁带、CD等传媒都是学生学习音乐的途径,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会自己使用这些媒体来学习。因为现在这些媒体,已经普及到了每个家庭中,是一项重要的教育资源,如果学生能在教师的指导下正确使用,那比起课堂来,将又是一片光阔的天
第四篇:多媒体在音乐教学中的应用
多媒体在音乐教学中的应用
多媒体在音乐教学中的应用 湖北省十堰市郧县幼儿园陈本荣
幼儿音乐教育的目的是挖掘和发展幼儿自身潜在的素质和能力,培养幼儿对音乐的兴趣和初步感受美,表现美的能力。多媒体是现代科学技术在教学上的运用,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手段,巧妙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可以渲染教学氛围,诱发强化学习的内动力,促使幼儿创造性的学习,使音乐活动方法方式多样化、立体化、直观化、形象化,竟而有助于发展幼儿思维,丰富幼儿想象,陶冶幼儿情操,激活音乐教学,渲染课堂气氛,提高课堂效率。
一、运用多媒体导入、激发学习兴趣
在新歌学唱前,运用录音或多媒体导入新课,能够使幼儿更好的把握歌曲的情感。如在教音乐歌曲《卖报歌》这一课时,我采用录音与多媒体相结合的方式导入新课,放动画录像的同时播放录音,音乐的内容是一段乐观、开朗的报童充满可爱、清晰、哀怨且嘶哑的童声歌曲,《卖报歌》录相的内容是在一个冰雪交加的严冬里,人们或在其乐融融的家中竞享天伦,或身着厚厚的冬装穿流于大街上。只有衣衫褴褛的报童一边奔跑着,一边叫卖着,那声音饱含着开朗、乐观和对光明的渴望,接着我用同情、低缓的语调,向幼儿讲述聂耳爷爷在上海街头遇到贫苦报童的情景。在视听的同时引起孩子们的情感共鸣,简单的歌词变得具体形象,有血有肉,幼儿学唱时感情真挚,理解深刻,能正确地运用强弱、快慢的手段把握歌曲的情绪,从而增强了歌曲的表现力,提高了幼儿学唱歌曲的兴趣。
二、运用多媒体导入,把枯燥的乐理浅显化
利用多媒体教学乐理,讲解音乐知识,直观形象通俗易懂,能加深理解。小学音乐教学中,为了使幼儿识别延长音记号“⌒”,我自制了多媒体动画图片:小狗不拉琴了,小鸡还在唱歌。引导幼儿观看后思考,为什么拉小提琴的小狗和唱歌的小鸡表情不同,曲谱的结尾处有什么不同?让幼儿在看和想的基础上找其原因得出结论。然后,再让幼儿在录音里听山带延长音记号和不带延长音记号的曲谱加以比较。这样,抽象的曲谱在短时间内都迎刃而解了。又如在教X·X X·X X·X这几种节奏时,我采用了如下步骤:(1)分别放上马奔跑,搬重物和照相机拍照的幻灯片,配上模拟各自的声音,通过音乐中的节奏速度和高低音区的变化,让幼儿体会了几种象声词的节奏特点。(2)请三位幼儿分别戴上头饰随着音乐摸拟三种动作,演示其节奏。(3)出示活动的多媒体图片,在马奔跑图片中出示X·X,在搬重物图片中山示X·X,在照相机拍照图片中出示X·X。(4)全班幼儿边读节奏,边模拟动作,并进行节奏综合训练。这样,把单调枯燥的节奏训练变得生动有趣,幼儿乐于接受,且效果很好。
三、运用多媒体手段,上活欣赏课
一节成功的欣赏课能够培养幼儿对音乐的表现力,鉴赏力和感受力,一段乐曲或歌曲光听教师弹奏演唱或说教远远达不到欣赏的效果。在欣赏教学时,运用直观形象手段,通过放录音、幻灯片、录像等手段。能够将作品更准确形象的表现出来,同时较易培养幼儿感知音乐内涵的能力,并陶冶了情操。如欣赏钢琴独奏曲《牧童短笛》时,先放一段录像,一幅动静并置,远近呼应的画面。同时引导他们联想,想象理解。一群牧羊迈进朝霞,山村姑娘提篮走向村野——提示乐曲情景放牧;碧草青青,溪水潺潺,顽童们在忘情地追逐嬉戏——映示乐曲欢快的情绪和节奏;星星点点的茅屋农舍,家家户户的缕缕炊烟,小姑娘头上清秀的野花,还有牛背上悠然吹笛的牧童——展示了如诗如画的田园风光,衬托着乐曲对美好生活的赞美。再配上优美而富于表现力的曲调。这样让幼儿通过视觉和听觉的结合去理解作品,神情投入地欣赏乐曲,主动达到教学目标。
四、运用多媒体手段将声、形、色融于游戏中
幼儿有意注意的时间短,采用单一的听和唱的教学形式往往效果不佳。他们天性活泼好动,游戏是他们喜爱的活动。他们不仅会兴致勃勃地参加,而且力争在游戏中表现自己的聪明才智,幼儿在游戏欢乐的气氛中巩固音乐知识。如我在上《我爱北京天安门》这一课后安排了这样一个游戏,游戏名为《小猫钓鱼去北京》,我边放歌曲《小猫钓鱼》边放录像图片:河里有许多鱼,上写旋律,有2/4拍的、3/4拍的、4/4拍的,表示3/4旋律的鱼都为活动片,小猫拿着一支特殊的钓鱼钩(2/4拍的变形)。教师提问:哪几条鱼能被小猫钓上来?幼儿在音乐声中思考、试唱,教师请幼儿扮演小猫,将表示正确答案的鱼钩出来,幼儿每答对一次教师则抽出一张活动片3/4拍,4/4拍的鱼,做这个游戏时,幼儿兴趣浓厚,积极性高,同时也巧妙地巩固了所学的知识。
总之,多媒体手段的运用于多种课型的音乐课堂之中,它省时高效、声、形、图、文并茂,可以创造一种幼儿喜闻乐见,轻松活泼的音乐氛围,激活音乐课堂,使幼儿达到乐的境界,同时把现代的多媒体手段与传统的教学手段有机地结合起来,扬多媒体之长,弥补传统手段之短,既可以调动幼儿思考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兴趣,又能使幼儿加深对乐曲的理解,提高唱歌及欣赏水平,提高音乐教学质量,达到素质教育的目的。
第五篇:多媒体在音乐教学中的应用
多媒体在音乐教学中的应用
作者:马红
时间:2012-08-14 13:08:50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以审美为核心,是美的展现,主要作用于人的情感世界。而音乐课堂教学就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经,通过以聆听音乐、表现音乐和音乐创造活动为主的审美活动,帮助学生体验美、感受美、表现美,使学生充分体验蕴涵于音乐形式中的美和丰富的情感。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多媒体——这个90年代以来计算机领域发展的新技术,以其利用计算机的交互科学性、界面友好性、反馈及时性的特点,在教学中集图文声像形态信息为一体,使虚幻的音乐形象具体化、使复杂知识简单化、使零乱知识条理化、弥补了课堂教学不足,对学生更具感染力和吸引力,开阔学生的音乐视野,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充分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共鸣器官,把光、色、音、像有机地结合,交叉教学,得到良好的教学效果,给音乐教学增添无穷的魅力。
一、引情激趣,营造氛围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对学习产生的影响,远远超过教师的督促和简单的说教。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主要是对形象具体,形式新颖的事物容易引起好奇,演示型的多媒体课件能将文字、图像等直观地展示出来,为学生提供生动逼真的教学情境、丰富多彩的教学资源、为学生营造一个色彩缤纷、声像同步、能动能静的教学情景,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等多种器官,把学生在音乐课堂上的审美体验推向高潮。
例如,我在设计小学音乐《小雪橇》的时候,第一遍欣赏乐曲时,我没有放任何画面给大家,让孩子们积极想象冬天下雪的情景。第二遍欣赏音乐时,我利用多媒体播放雪花飞舞、狗拉雪橇、滑雪比赛等片段,通过观看,激发学生的兴趣,感受到在寒冷的冬季,美丽的雪花给大自然带来的奇特变化,给孩子们带来的快乐。那飞扬的片片雪花,晶莹、透明,银装素裹的大地,仿佛就象童话世界一般,使孩子们想象在雪地里尽情玩耍的情景:堆雪人、打雪仗、滑雪橇、滚雪球等活动,尽快地进入歌曲描写的意境中,感受孩子们在冰天雪地中不畏严寒、快乐嬉戏的场景,加深了对音乐作品的直观感受,更快的理解音乐,记忆歌词,感受情景。
二、具体生动、画龙点睛
互联网上丰富多样的多媒体信息,可以增强多种感官的综合刺激,不仅利于更多更好的获取和保持知识,而且能够更好的理解抽象概念,化抽象为具体。
在讲授反复跳跃记号时,以前都是指着乐谱反复讲授,教学效果不明显,在此课教学中,我用Autorware软件制作了一个简单又实用的课件,一个小兔子从乐谱的开始部份开始跑,刚走完小房子1时,又赶快返回来重新走,当走到小房子1时,小兔子就自动跳过去走小房子2到结束。学生在观看时,兴趣很浓烈,理解、记忆深刻,在歌曲教学时,学生全部能够正确运用反复跳跃记号了,仅仅用了不到一分钟,就解决了难点。效果非常明显。
而在音乐欣赏教学中,运用多媒体课件,更是能增强直观性,加深学生对作品的理解与感悟。例如,为更好的表现音乐的速度概念,可以用二胡独奏《赛马》的乐曲,剪辑网上跑马一个场景,给学生展现群马飞奔、你追我赶、人声鼎沸的欢腾情景,把他们带入紧张、热烈、扣人心弦的气氛中,感受速度的快、短、急。
还可以剪辑另一个场景:金色的太阳使翠绿的草地沐浴着灿烂霞光,雪白的羊群象珍珠一样撒在大草原上在优美的小提琴独奏曲《牧歌》的衬托下,同学们异口同声的朗读:“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底见牛羊。”感受乐曲的轻柔、缓慢,感受歌、画、情在这里完美的融合一体。
多媒体真正起到了强化认知、增强感受、画龙点睛的作用。动静结合,视听相辅,综合的美感,有声有色的教学使学生们牢固的掌握了速度的概念和特点。多媒体在这里对音乐的演绎自然贴切的恰到好处,而且在整个教学中完全让学生从看中想、想中悟、悟中学,教师教的轻松,学生学的快乐。
三、优化教学、开阔视野
加强欣赏,聆听不同国家、地区、民族的儿歌、童谣及小型器乐曲或乐曲片段,感受不同的风格,感受音乐的强大表现力,激发听赏音乐的兴趣,养成良好的聆听习惯,积累鉴赏音乐的经验。在中小学音乐教材中,音乐欣赏约占每学期总时数的25%,这是一个不小的比例。它涉及到器乐欣赏、戏曲欣赏和曲艺欣赏等内容。在乐器欣赏中,又涉及到民族管弦乐和西洋交响乐等;在民族乐器合奏中,又涉及到丝竹乐和吹打乐等5个主要乐种,在乐曲中,还涉及到古今中外几十种乐器的音色等。
如何获得欣赏的最佳效果?那就是播放教学录像带和网上有关影象。通过观看,学生可以把乐队演奏时的规模阵容,指挥的风格手势,音乐的情感形象,乐器的音色特点以及演员的服装道具,演唱时的动作表情等看得明明白白,听得清清楚楚。如在欣赏《红灯记》中一段《都有一颗红亮的心》的唱腔过程中,我紧随画面介绍了京剧人物的生、旦、净、丑四大行当,并一一展示他们的装束和特点,使学生明白了什么是黑、白、灰须生和不带胡须的小生,什么是青衣、花旦及刀马旦,什么是花脸、黑头等。这样既开阔了视野,增长了见识,又获得了美好的艺术享受。因此,教学录像带和多媒体的合理运用是进行音乐欣赏教学最有效的方法。
又如在引导学生赏析乐曲《春江花月夜》音乐教学中,欣赏之前,引导学生结合音乐和画面去感受每段乐曲的力度、速度、民乐音色及乐曲的情绪。学生在欣赏第一段音乐的时候,展现在学生面前的是夕阳映江、晚风轻拂的初暮景色。聆听的是紧密衔接、优美抒情的旋律,将学生带入美好遐想的意境中,形象地描绘出月夜春江的迷人景色,展现了江南水乡的优美风姿。学生在欣赏第二段音乐的时候,展现在学生面前的是月亮缓缓上升的动感画面,生动画面,再次使学生感受到月夜春江的迷人景色,独特的自然景象,沉浸在美的遐想之中,脑海里浮想联翩,将自己和画面、音乐溶为一体,因此,多媒体教学为学生欣赏乐曲创设了生动的意境,起到了很强的感染作用。
四、准确地表现体裁、音色
法国一位著名演员曾说:“嗓音的力量是不可估量的,任何图画的感染力,远远比不上舞台上正确发出的一声叹息那样动人。”由此看来,音乐教学使用电教手段显得尤为重要,因为音乐是声音的艺术。以唱歌为例,象《中国,中国,鲜红的太阳永不落》、《保卫黄河》、《欢乐颂》等齐唱、轮唱、合唱歌曲,如果由教师一个人范唱、是不能表现齐唱的雄壮有力、轮唱的此起彼伏、合唱的丰厚和声效果的。从人声分类看,独唱又分为童声独唱、女声独唱和男声独唱,从基本音区看,又有女中音和女高音、男中音和男高音等音区的不同。音乐教师是女性的,唱不了男声;是男性的,又唱不了女声。解决这些矛盾的办法是什么?就是使用电教手段,播放教学录音带和制作的多媒体软件,才能准确地表现体裁和音色,准确地表现音乐形象,给学生很好的学习教材。
再例如:《小乌鸦爱妈妈》是一首两声部的合唱歌曲。此前,学生很少接触过分声部歌曲,为了让学生在演唱时做到声部和谐,音高、节奏准确,可以将高低声部用不同颜色显示在屏幕上,并且用“音频解霸”分别录制两个声部的伴奏。学唱时,轮到哪个声部就播放那个声部的伴奏,并且将歌曲中的渐强、渐弱等速度记号设置成“移动播放”从而提醒和帮助学生,更快更好的学唱歌曲。最后,在合唱时,还可以配上动画MTV,指导学生看着画面,有感情的演唱歌曲,从中感受小乌鸦对妈妈的爱心。
五、激活思维,敢于创新
随着时代的发展,电教媒体充实了音乐教学的手段,在音乐教学中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努力创设优化了的情境,让学生融于情境中,主动进行思考、探索,以达到激活学生思维的目的,丰富学生的表象,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提高他们的想象能力,培养他们的创造能力。例如:在欣赏《快乐的罗嗦》时,先用多媒体展现彝族人民热烈欢腾的舞蹈场面,使他们有身临其境的感觉,然后出示主题,随后要求学生将音乐进行加工,使之适合彝族热闹的舞蹈场面。结果学生不仅改变了速度、力度、旋律,有的加上了衬词“呵——嘿嘿”等,有的加上了类似竹筒的打击乐声,还有的加上了“噼噼啪啪”的脚步声。让学生尽情发挥其创造力后,教师播放了整个音乐,并通过与刚才学生自己的作品比较,讨论得出好的方面及不足之处,并再次鼓励学生二度创作。这样学生在整个欣赏过程中,不只是一个欣赏者,同时又是一个创造者,其创造能力必定会有较大的提高。
六、丰富情感,情景交融
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可帮助学生在特定的氛围里尽快获得真切的情感体验,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及文化艺术修养。例如:名曲《二泉映月》意境凄凉,音乐起伏,旋律抑扬顿挫而委婉深沉,仿佛是作者日夜在泉边追忆往事,倾诉他辛酸痛苦的一生和内心的悲愤,欣赏此曲如果只让学生干巴巴的听录音,听老师述说,学生很难理解其蕴涵的深意。在教学中,我首先利用多媒体播放夜静月高、水中小亭、湖水清澈、一人手持二胡静坐湖边等画面,然后放录音用语言文字把这首曲子的意境描绘出来,又将阿炳的刚强性格与坎坷一生做简短介绍。曲子适时播放出来,那如泣如诉的乐曲,洗涤着孩子们的内心世界„„学生在欣赏曲子的过程中理解了语言文字,在对语言文字的理解中感悟了曲子,脸上似乎写上了一点忧郁、不平、深沉和无可奈何。正如世界著名指挥家小泽征尔感慨的那样:“断肠之感这句话太合适了。”学生的情感在整合的情境下,在对语言文字及曲子的理解和想象中得到了培养、丰富和升华!这样让不同层次的学生根据自己的表演能力和特长,选择自己喜欢的形式,主动表达自己的情感体验,达到了音乐以情感人、以美育人的目的。
七、运用多媒体,整合音乐教学
随着网络时代的来临,网络建设迅速发展,不但影响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也为教育提供了新的机遇和挑战,网络教学也为音乐教学开辟了更广阔的途径,网络的特点是资源的广泛性和共享性。这种特点为我们提供了广泛的信息来源。如;《过新年》中,有中国的《小拜年》、《龙咚锵》,还有外国的《平安夜》和《新年快乐》,让学生感受到中外小朋友过新年的不同音乐情趣。“圣诞节”是近几年才流传到中国的,一些风俗许多人还不太了解,“圣诞老人”是谁?圣诞树是什么?圣诞老人的红鞋子又是干什么的?通过网络资源可以很清楚地了解很多孩子们好奇的问题。我从网络上下载了南北过年风俗的各种视听资料,以及北方的民间艺术作品。同时也给学生布置了作业:让他们上网收集南北方不同的过年风俗,然后进行一系列的艺术活动,实现教学目标。再比如欣赏贵州童谣《转圆圈》,由于学生生活阅历浅,对我国云南少数民族的情况了解甚少,在这种情况下,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很难满足学生的求知欲,如果进行网络查询,制成有关需要的多媒体素材:云南地理位置、少数民族种类、服装、习俗等有关知识内容,让学生在欣赏歌曲的同时,也了解这些风土人情,不但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开阔了视野,丰富了知识,增长了见识。
充分发挥多媒体教育技术在音乐欣赏教学乃至整个音乐教学中的优势,是不断提高音乐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独立的音乐领悟力、鉴赏力,拓宽视野,带领他们走入神秘而色彩斑斓的音乐殿堂的有效途径,不仅使学生的审美能力得到了提高,情感世界得到了满足,也尝到了成功的喜悦。通过现代教学手段的运用,将生动的视觉形象和优美悦耳的听觉艺术直观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产生联想,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