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八年级物理上册1.2乐音的特征教学反思苏科版讲解
《乐音的特征》
我认为教学的本质是师生交往的过程,课堂教学的好与差,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参与教学活动的人。教学活动中师生的角色是否投入,师生的情感交流是否融洽,学生是否愉快地投入课堂的全过程、是否深切地感受学习活动的全过程,并升华到自己精神的需要是检验的标准。
《乐音的特征》一节中,教材力图通过实验,让学生在体验与探究中了解声音的三个要素。为了有效达成教学目标,我事先进行了较为充分的准备,通过实践教学的体验,感觉效果不错。成功之处大约有如下几点:
第一,以学生活动为主线。
1、通过女子十二乐坊视频播放,周杰伦的《稻香》、赵本山和范伟的小品片段、梁祝1(小提琴演奏)、梁祝2(古筝演奏)等音频播放等环节,让学生在丰富的听觉体验中反复感受,逐步从无意转向有意,在潜移默化中体验声音的三个特征。
2、我还让有声乐方面特长的学生分别展示,让学生再次感受高音和低音,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参与意识。
3、在本节的教学中,我设计了几个游戏:声高“大战”、闻其声知其人、耳朵“辨”乐器。声高“大战”的游戏中我一改往日教学中老师敲鼓学生听的模式,其中的自制泡沫塑料小人“转转”、“换换”更是起了关键作用,让大家都参与进来,而且学生自始至终都兴趣盎然,会更容易理解“响度与振幅的关系”同时掌握了物理学研究问题的方法转换法。
4、探究音调与什么因素有关的活动中,请同学们利用手中的(也可用老师提供的)器材,使它们发出不同音调的声音,并观察发声体的振动有什么不同?之后相互交流,看能不能总结出规律?学生分小组探究,教师巡视指导。过程中不仅体现出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而且还体现出他们富有创新意识,能想到别人想不到的甚至老师想不到的好的思路和方法。成果展示与总结是师生互动交流的良好平台。既给学生自我展示创造了机会,也让教师能和学生一起交流总结结论,还能对学生能及时进行鼓励赞美。
5、“闻其声知其人”播放音频周杰伦的《稻香》 赵本山和范伟的小品片段,学生很喜欢周杰伦,所以一听就兴趣盎然。
6、通过骨传导知识拓展中大家熟知的音乐家贝多芬的故事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告诉学生应该学习他好学上进、身残志坚的精神。让大家下去多阅读有关他的书籍并向他学习。这些是本节课的亮点。
第二,以有效问题为另一条主线,通过解疑过程导引学生的思维,循序渐进、注重发散,层层推进;在问题的设置上坚持面向全体,设置有效问题,设置的问题具有思考性,把物理知识转化为问题,又将问题融合于情境之中,使每个学生在知识技能、过程方法和情感信念上都能有所得。声音的特征对学生而言比较陌生,为合理分化难度,在新知识的学习中,本课设计特别突出几个环节:丰富感性认识→形成抽象概念→物理情景识别→深化概念理解→应用、交流与想象→矫正认识偏差→小结知识要点,以便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注重采用实验、观察、比较、探究、讨论、想象、练习、归纳等多种方法,积极创设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环境,着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方法与创新思维、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使每个学生都能感受到获得知识、应用知识的快乐,从而得到不同的发展。
第三,以生活为背景,通过给水壶灌水视频,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观察、探究、讨论等方式由表及里、深化思维、突破难点,培养合作能力和理论联系实践、物理结合生活的意识。
第四,以媒体为依托,通过精心备课,理顺各知识点的衔接关系,做到过渡自然、流畅,方法科学、有效,语言简洁精练。从始至终,教师都是学生的学习合作者、点拨者、促进者,而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
但是,在具体教学中,也发现一些问题:
1、平时学生展示机会少,所以展示过程语言表达不是太清楚,有时候不能把自己好的想法表达出来,需要平时多锻炼。我在这节课中对学生的表扬鼓励不够,还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兴趣。
2、学生的日常生活中观察和思考不够,缺乏对物理现象观察的针对性和敏锐性,这也说明学生物理联系生活的意识比较淡薄,这一状况的改变同样需要平时的日积月累。在新课程改革的实践中,虽然已领会了一些理念,摸索了一些做法,但要真正落实课堂教学的多元目标,实现高效率,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还要长期坚持不懈的努力。
第二篇:江苏省淮安市八年级物理上册1.2乐音的特征音色导学案苏科版课件(本站推荐)
第2节 乐音的特征-音色
[学习目标] 通过事例感受声音的不同,知道乐音有响度、音调、音色三特征 [活动方案] 活动一 自主复习
1.声音是怎么产生的?什么叫声源?
2.通常情况下,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是多少m/s?为什么雷电时,总是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
3.什么叫响度?响度与哪些因素有关?
4.什么叫音调?音调与什么因素有关?
活动二 检测与交流
1.女同学的声音比男同学的尖,这是指声音的特征中的___________。
2.大合唱时,有同学说:“这么高的音我顶不上去”,这里的“高”是指声音的_______高,大合唱的声音比独唱的声音高,这里的“高”是指声音的______大。3.如右图,轻轻敲鼓,鼓面上小沙粒跳得较_____(选填“高”或“低”),_____(选填“响”或“弱”),鼓面振动的幅度较_____,其能______,用力敲鼓,鼓面振动幅度较_____,发出声音的响度较能量也较_______。
4.某一位男低音歌唱时声带每秒振动60次,则歌声的频率为_____HZ,另一位女高音歌声的频率为2500HZ,则她此时声带每秒振动_____次,他们一起合唱,我们听起来男歌手的音调较_______。仅凭此_____(选填“能”或“不能”)判断谁的声音更响些。()5.威风锣鼓震天响,声音传远方,这是由于鼓皮振动的
A.音调高 B.频率高 C.振幅大 D.振动快
()6.在一只玻璃杯中先后装入不同量的水,用细棒轻轻敲击,会听到不同频率的声音,与此类似,当医生给病人检查腹部是否有积水时,常会用手轻轻敲击患者腹部,细细倾听其发出
鼓声较量也较_____,其 1 的声音,此为“叩诊”,医生主要是根据什么来判断患者腹部是否有积水的 A.声音的响度 B.声音的音调 C.声音是否悦耳动听 D.其它特征()7.电视机的遥控器上,有几个按钮,如图所示,其中控制响度大小的是
活动二 辨别由不同物体发出的声音
1.游戏 听听我是谁? 一位同学发声,另一位同学猜猜他(她)是谁?
2.听一段音乐,说一说是由哪些乐器演奏的?
3.思考:我们凭声音的什么特征辨别出熟人的声音?凭什么辨别出乐器?
4.乐音是由声源如何产生的?乐音由哪三个特征?
5.不同的声源,为什么音色不同?
[检测反馈]()1.当喇叭里响起“我和你,心连心,共住地球村„„”的男声演唱时,小明和小亮齐声说:“是刘欢在演唱!”他们作出判断的依据是:不同演员声音的 A.音调不同 B.响度不同 C.音色不同 D.声速不同
2一个同学迟到了,走到门外听到上课老师的声音,就知道正在上物理课。他除了根据讲课内容外还可以根据声音的 来判断。3.春晚的小品《不差钱》,赢得了全国观众的喜欢,小艳在现场听到“小沈阳”的声音是由 产生的,靠 传播过来的,“小沈阳”模仿“刀郎”的声音很逼真,是因为他们的 相似。4.科学探究
(一)用薄塑料片在塑料梳子的齿上划,探究塑料片振动发声的高低与振动快慢的关系。(1)如图所示,用薄塑料片在塑料梳子的齿上划两次,第一次快些,第二次慢些,则听到的第一次比第二次的音调_______些。
(2)如下图,用薄塑料片在甲、乙两把塑料梳子的齿上用同样的速度各划一次,则听到的第一次比第二次的音调_______些。【巩固提升】
1.声音的三个特征为______、______和______。其中与振幅有关的是_________,与频率有关的是________。钢琴、吉他、笛子等乐器发出的声音,可以将它们区分开,是因为它们的__________不同。
2.在一根长铁管的一端打击一下,另一同学在另一端能听到_____次打击声,第一次听到的声音是________传来的,第二次听到的声音是_______传来的。
3.很多人喜欢听宋祖英唱的民歌,只要听到广播播放她的歌声就能知道这是宋祖英唱的,他们是根据声音的__ ___来分辨的。
4.唐诗《枫桥夜泊》中的诗句“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中的钟声是因为钟受到僧人的撞击产生 发出的,客船上的人能辨别出传来的是“钟声”,他是根据声音的 来判定的。
()5.“未见其人,先闻其声”,就能判断来的熟人是谁,主要是依据讲话人的 A.响度 B.音调 C.音色 D.频率
()6.电子琴能模仿各种乐器发出的声音,在技术上要解决的关键是能模仿各种乐器发出声音的 A.音调 B.音色 C.响度 D.音色和音调()7.演奏同一乐曲时,人能分辨出二胡和小提琴发出的声音,主要是因为它们的 A.响度不同 B.音调不同 C.音色不同 D.节奏不同
()8.“超女”全国决赛亚军谭维维,是一位爱自贡、爱家乡的优秀歌手,她的妈妈每当从收音机中收听到谭维维演唱的歌曲时,根据歌声立刻就能判断出是女儿维维在演唱。妈妈主要是根据下列什么来判断的?
A.音调 B.响度 C.音色 D.歌词()9.如图、小白兔能分辨出叫门的声音不是外婆的
声音,是根据声音的什么来判断的 A.音调 B.响度 C.音色 D.歌词
()10.一种新型保险柜安装有声纹锁,只有主人说出事先设定的暗语才能打开,别人即使说出暗语也打不开锁。这种声纹锁辨别主人声音的依据是
A.音调 B.音色 C.响度 D.声速()11.如图所示,图片显示研究的问题不同的是
A B C D 4
第三篇: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
第一章 声现象声音是什么
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2.把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声源(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是声源)。
3.不同物体的传声效果不同,声音在固体中传播速度大于在液体中传播的速度大于在气体中的传播的速度(固>液>气)。
5.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6.声音是一种波(科学上用类比法研究声波),即声音是以波的形式传播的。
7.声波是具有能量的(声波是能量传播的一种)。
8.声音每秒传播的距离叫声速。
由表格知,影响声速的因素:介质和温度。同种介质,温度越高,声速越快。
声音的特性
1.声音的强弱叫做响度(单位是分贝,用字母表示为dB)
2.物体振动的幅度叫振幅。
3.影响人听到响度的因素:○1声源振幅的大小 ○2距离声源远近
4.声音的高低叫做音调。
5.音调的影响因素:振动的频率。
6.物体每秒振动的次数叫频率(单位是赫兹,用字母表示为Hz)。
7.一般情况下,声源质量越大,发出的音调越低。
8.声音的品质叫做音品(音色)。
9.音色的影响因素:声源本身的材料、结构、发生方式等。
本节注意点:○1响度小,声源振幅不一定小,还可能与距离声源远近有关;
○2声音在传播过程中,响度变,音调不变;
○3听音调可以判断机器是否损坏,瓷器是否完好、瓜果是否成熟;
○4一部分乐器是空气柱振动而发声,空气柱越短,音调越高。乐音与噪音
1.从生活角度来说,动听的、令人愉快的声音叫做乐音;难听的、令人厌烦的声音叫做噪音。
2.从物理学角度来说:波形有规律的声音叫做乐音;波形杂乱无章的声音叫做噪音。
3.噪声来源:○1工业噪声 ○2交通噪声 ○3生活噪声
4.噪声的危害:噪声影响人的睡眠、休息、学习和工作,还会损害人的听力,使人产生头痛、记忆力衰退等神经衰弱症状;噪声还是诱发心脏病和高血压的重要原因之一。
5.控制噪声的途径:○1声源处 ○2传播途中 ○3人耳处
6.控制噪声的方法:○1消声 ○2吸声 ○3隔声
人耳听不到的声音
1.频率在20Hz——20000Hz之间的声音叫做可听声(即人耳的听觉范围为20Hz——20000Hz)。
2.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音叫做超声波,频率低于20Hz的声音叫次声波。
3.超声波特点:○1定向性好 ○2穿透力强 ○3易于集中能量
4.次声波特点:○1传得很远 ○2容易绕过障碍物 ○3无孔不入
5.超声波应用:○1声纳系统 ○2B超 ○3超声波速度测定器 ○4超声波清洗仪
6.次声波应用:○1预测地震、台风、海啸等自然灾害 ○2核爆炸、火箭发射等 ○3次声武器
第二章 物态变化
物质的三态 温度的测量
1.物质有三态:固态、液态和气态。
2.物体的冷热程度叫做温度。
3.温度计的构造:①装酒精、没有或水银的玻璃泡②玻璃外壳③毛细管④刻度
4.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热胀冷缩的原理工作的。
5.摄氏温标是摄尔西斯制定,单位是摄氏度(℃)
6.量程:测量范围。
7.分度值:最小刻度所代表的数值。
8.摄氏温标的分度方法:在一标准大气压下,纯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纯水沸腾时的温度规定为100℃。在0℃和100℃之间分成100份。每份为1℃。
9.测量方法:
(1)会选:使用前估计被测物体的温度,观察量程和分度值,选择合适的温度计。
(2)会放:将温度计的玻璃泡与被测物体充分接触。
(3)会读:待液面稳定后;立即读数,且不能离开被测物体读数,实现应与被测物体持平。
(4)会记:记录数值且带上单位。
10.体温计
(1)构造特点:①有一个细的弯曲的缩口 ②外表呈三棱柱状具有放大作用
(2)①量程:35℃——42℃ ②分度值:0.1℃
(3)使用:使用前应该甩几下,且可以离开被测物体读数。汽化和液化
1.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叫做汽化。
2.汽化有蒸发和沸腾两种方式。
3.蒸发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且只能在液体表面发生。液体蒸发需要吸热,是缓慢的汽化现象。
4.蒸发速度的影响因素:①液体温度(越高越快)②液体表面积(越大越快)③液体表面空气流速(越快蒸发越快)
5.在一定温度下,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叫做沸腾。
6.液体沸腾时的温度叫液体的沸点。
7.液体沸腾需要吸热,且要达到沸点,继续吸热。
8.物质由气态变成液态叫做液化,液化时气体放热。
(1)器材:烧杯、水、温度计、铁架台、石棉网、酒精灯、火柴、秒表
(2)节省时间的方案:①用温度较高的水做实验 ②加大气压(如:加盖子)③少放水
(3)实验现象:①沸腾前温度不断上升,声音较大,气泡很少,气泡上升过程中由大到小;②沸腾时温度不变,声音较小,气泡变多,气泡上升过程中由小到大,直至破裂。
(4)气压高,沸点就高,反之,气压低,沸点就低。
(5)改变气压的方法:①密封口部(加大气压)②抽气(减小气压)
(6)物质由气态变成液态叫做液化,液化过程中放热。
(7)液化方法:①降低温度 ②压缩体积 熔化和凝固
1.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叫做熔化,物质从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
2.有固定的熔化温度的固体叫晶体(冰、食用盐、石墨、水晶)。
3.晶体熔化时的温度叫做熔点。
4.晶体熔化特点:①温度不变 ②不断吸热
5.晶体熔化条件:①达到熔点 ②继续吸热
6.没有固定的熔化温度的固体叫做非晶体(松香、石蜡、玻璃、橡胶、塑料、沥青)。
7.非晶体熔化特点:熔化过程不断吸热,温度不断上升。
8.物质由液态变为固态叫做凝固,凝固放热。
9.晶体溶液凝固特点:凝固时不断放热,温度不变。
10.晶体溶液凝固时的温度叫凝固点。
11.晶体溶液凝固条件:达到凝固点,继续放热。
12.同种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
13.非晶体溶液凝固特点:没有固定的凝固温度,凝固过程中不断放热,温度不断下降。升华和凝华
1.物质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叫做升华,物质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凝华。
2.物质升华吸热,凝华放热。
第三章 光现象
光的色彩 颜色
1.自身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2.光源分为天然光源(太阳、萤火虫、闪电、发光的水母)和人造光源(打开的电灯、燃烧的光源);月亮、行星、卫星、珍珠宝石、镜子都不是光源。
3.白光是由赤、橙、黄、绿、蓝、靛、紫七种色光组成的。
4.透明物体只能透过与其自身颜色相同的色光,其他颜色的光都被吸收了;不透明物体颜色由其反射色光决定(黑色物体吸收任何色光,白色物体反射所有色光)。
5.红、绿、蓝是光的三原色。
人眼看不见的光
1.红光以外的能量辐射叫做红外线。
2.红外线能使被照物体发热,具有热效应。
3.紫光以外的能量辐射叫做紫外线。
4.紫外线能使荧光物质发光,且能够消毒杀菌。
5.地球上的热主要就是以红外线的形式传到地球上的。
6.红外线应用:拍片诊断、红外线探测器、红外线望远镜、红外线照相机、红外线夜视仪、红外线摄像仪、电视遥控器、响尾蛇导弹
7.紫外线应用:消毒碗柜、验钞机 光的直线传播
1.光在同种均匀的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2.用一根带箭头的线表示光的传播方向和路径,这条直线叫做光线(光线只是一种假想)。
3.光直线传播的应用:手影戏、日食、月食、射击瞄准、激光准直、小孔成像(成倒立的像,且所成像与小孔形状无关)。
4.光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是3×108m/s,每秒通过的路程相当于7.5个赤道。
1.表面是平的、光滑的镜子叫做平面镜。
2.能看到但不能用光屏接收的像叫做虚像;相反,能看见且能用光屏接收的像叫做实像。
3.平面镜成像特点:像和实物大小相等、像和实物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像和实物左右相反、平面镜所成像是虚像。
4.平面镜成像应用:利用平面镜成像(梳妆、舞蹈演员用平面镜纠正姿态)、利用平面镜扩大视野、利用平面镜改变光路(潜望镜)。
5.平面镜危害:玻璃幕墙造成了光污染、夜间行使的车辆内部景物在挡风玻璃上成像干扰司机视线。
6.凹面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凸面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7.凹面镜应用:点燃圣火的装臵、太阳灶、车灯的反光罩、探照灯、人造小月亮。
8.凸面镜应用:街头的反光镜、汽车的观后镜。
光的反射
1.光射到两种介质的分界面上又返回原来介质中的现象叫做光的反射。
2.过入射点且垂直与反射面的直线叫做法线,入射光线和法线的夹角叫入射角,反射光线和法线的夹角叫反射角。
3.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发现在同一平面内,且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位于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反射角随入射角的改变而改变。
4.在所有光现象中,光路都是可逆的。
5.光的反射分为镜面反射(一束平行光射到表面平滑的物体上,反射光仍是平行的)和漫反射(一束光射到表面凹凸不平的物体上,反射光射向四面八方)。
6.无论什么反射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7.光反射的应用:角反射器、反射式望远镜、光导纤维、潜望镜。
8.光的作用:看见物体、传递信息、传递能量。
第四章 光的折射 透镜
光的折射
1.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传播方向会发生偏折,这种现象叫做光的折射。
2.光的折射定律: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的两侧;当光从空气斜射如水中时,折射光线偏向发现,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当光从水斜射如空气中时,折射光线偏离法线,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当光垂直入射时,传播方向不变;折射角随入射角的改变而改变。
3.光折射时速度发生改变。
4.折射时看到的像是虚像,且虚像总是在实像的正上方。透镜
1.透镜分凸透镜(中间厚,边缘薄)和凹透镜(中间薄,边缘厚)。
2.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又叫会聚透镜;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又叫发散透镜。
3.凸透镜的中心叫光心,穿过光心且垂直于透镜平面的直线叫做主光轴,平行于主光轴的平行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会聚的点叫做焦点,焦点到光心的距离叫焦距,凸透镜有两个焦点。
4.凹透镜
5.的中心叫光心,穿过光心且垂直于透镜平面的直线叫做主光轴,平行于主光轴的平行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发散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会聚的点叫焦点,凹透镜有两个焦点。
6.经过凸透镜光心的光线方向不发生改变;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会聚于焦点;过焦点或自焦点发出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平行于主光轴。
7.经过凹透镜光心的光线不发生改变;若入射光线和焦点在同一条直线上,那么经凹透镜折射后的光线平行于主光轴;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它们的反向延长线经过焦点。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1. 物体到透镜光心的距离叫物距(u),像到透镜光心的距离叫做相距(V)。
① 像的移动方向和物体的移动方向相反
② 像的移动方向和凸透镜的移动方向一致。
③ 遮住凸透镜的部分,像大小不变,亮度变暗。
④ 成像时实像总是倒立的,而虚像总是正立的。
⑤ u>f时,物距增大,相距减小,像变小;物距减小,相距增大,像变大,u<f时,物距增大,像变大;物距减小,像变小。
⑥ 当物距大于像距时,成的像一定是倒立、缩小的实像;如果物距小于像距,成的像一定是倒立放大的实像;如果物距等于像距,成的像一定是倒立等大的实像。
⑦ f2f时,物体的移动速度大于像的移动速度。照相机与眼睛 视力的矫正
1.照相机的基本结构:镜头、光圈、快门、暗盒。
2.照相机工作原理:u>2f时,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3.眼睛的晶状体相当于凸透镜,视网膜相当于底片。
4.晶状体上的睫状肌收缩,使晶状体焦距改变,从而改变焦距,进而看到远近不同的物体。
5.成实像时,f增大,则V随之增大,像也变大,f减小,则V随之减小,像也变小;成虚像时,f增大,像变小;f减小,像变大。
望远镜与显微镜
1.靠近眼睛的透镜叫目镜,靠近被观察物体的透镜叫物镜。
2.望远镜分为伽利略望远镜(目镜是凹透镜,物镜是凸透镜,可看到正立、缩小的虚像)和开普勒望远镜(目镜是焦距较短的凸透镜,物镜是焦距较长的凸透镜,可看到倒立、缩小的虚像)。
3.显微镜是由两个凸透镜组成,目镜焦距较长,物镜焦距较短,可看到倒立、放大的虚像。
4.望远镜和显微镜工作原理:
2F目镜 F 物 物
2FFF 物 物 目
目镜F
目
F2F 2FF
物 物物 物
第五章 物体的运动
速度
1.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相同路程比较时间;相同时间比较路程。
2.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定义是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v:速度 s:路程 t:时间)。
3.在国际单位中,速度单位是米/秒(m/s),读作:“米每秒”,常用单位还有千米/小时(km/h)。
直线运动
1.直线运动(方向不变)分为匀速直线运动(速度恒定不变)和变速直 线运动(速度变化)。
2.匀速直线运动的特点:在任何相等的时间内物体通过的路程相等。
3.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速度是定值,和路程无关。
4.物体运动而具有的能量叫做动能(动能和物体的速度和质量有关)。
世界是运动的1.用来判断一个物体是否运动的另一个物体或假定不动的物体叫参照物。
2.物理学中把一个物体相对于参照物位臵的改变叫机械运动,简称运动,若一个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臵不变,那么这个物体就是静止的。
3.选取参照物是可以选取除物体本身的任何物体。
4.参照物的选取不同,我们可以说它是运动的,也可以说它是精致的,机械运动的这种性质叫做运动的相对性。
运动相对性的应用:①空中加油②风洞中的飞机③地球同步卫星④接力赛中交接接力棒时。
第四篇:八年级物理上册2.5水循环教学反思苏科版剖析
水循环
水循环的教学,我设计了五个教学环节,层层递进,我觉得效果不错。具体讲有如下几点: 用“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引入,激发学生兴趣,为后面的学习奠定基础。
让学生绘制水循环示意图,加深学生记忆。地理学里,读图和绘图是学生的基本能力。而且对学习地理非常重要。叫到黑板上的同学没能正确会出水循环示意图,这是我没想到的。但接下来我的处理我觉得很好,拿底下同学的作业展示并纠正错误效果很好。强调各环节名称的表述,使学生快速高效掌握这部分内容。
提出设问“什么能量推动了水循环?”让学生搞懂水循环的动力机制。有学生提出水汽输送是因为风能,这是我及时提出风能归根结底应属于太阳能,学生对太阳能有了更深的了解。
在接下来的“人类活动会对水循环的哪些环节施加影响’’又把学生带入另外一个教学环节,通过学生分析讨论,最后加以总结。通过学生分析讨论出结果,并且结果很好。学生的能力不可小视。这也是新课改的精髓所在。
接下来很自然过渡到水循环的意义和人类应怎样利用水资源,层层递进,由浅入深,各环节让学生充分参与,顺利完成教学任务,效果较好。
这节课教会学生的学习方法,思考问题的方式,解决问题的途径,这应该是最关键的。不足之处:
上课节奏有点慢,语言不够激情。没把课堂真正教给学生。板书有点太少,过分依赖多媒体教学。课堂练习有些少,对学生的考量不够。
教学是一门学无止境的艺术,今后的工作中应进一步探索,进一步完善教学环节,创造出高效优质课堂,使学生乐于学习地理,学习有用的地理。
第五篇: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教学计划(完整篇)
沭阳县广宇学校初二物理上学期
教学进度计划
一、教材内容分析
苏科版教科书采用了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由易到难、由简到繁,以发展学生水平为线索,兼顾到物理知识结构的体系。这样编排既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又保持了知识的结构性。
本学期的教学内容为1—5章,包括声、光、热、运动等现象及基本知识。
二、教学目标要求
1、知识与技能
A、初步认识物质的形态及变化,物质的属性及结构等内容,了解物体的尺度,新材料的应用等内容,初步认识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B、初步认识声光热等自然常见的现象,了解这些知识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
C、初步了解物理学及其相关技术中产生的一些历史背景,能意识到科学发展历程的艰辛与曲折,知道物理学不仅包括物理知识,而且还包括科学的研究方法,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2、过程和方法:
A、经历观察物理现象的过程,能简单描述所观察的物理现象的主要特征。有初步的观察能力。
B、能在观察物理现象或学习物理的过程中发现问题的能力。
C、通过参与科学探究活动,学习拟订简单的科学探究计划和实验方案,能利用不同渠道收集信息,有初步的信息收集能力。
D、通过参与科学探究活动,初步认识科学研究方法的重要性,学习信息处理方法,有初步的信息处理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A、能保持对自然的好奇,初步领略自然现象中的美妙与和谐,对大自然有亲近,热爱和谐相处的情感。
B、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界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道理。
C、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有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决心,能体验战胜困难,解决物理问题的喜悦。
三、学期提高教学质量的具体措施
1.认真落实学校提出的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
2.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使学生喜欢物理
3.注意提优、补差,同时促进中等同学的进步
4.坚持阶段清,及时反馈教学情况,及时改进教学
5.课堂教学中注重思路教学,训练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使学生领悟和学会一些科学研究的方法。
四、教学进度安排
(一)、教师备课安排 葛恒茂:
第一章 声现象1节
第二章 物态变化1、2、3节 高丙友
第一章 声现象2节
第二章 4、5节和复习教案1课时 仲学
第一章 声现象3节
第三章 光现象1、2、3节 张银东
第一章 声现象4节
第三章光现象4、5和复习教案1课时
李立勇
第一章 声现象复习教案一课时
第四章 光的折射 透镜1、2、3、4节 徐福高
第五章
物体的运动 1、2、3、4、5节及复习教案
(二)教学进度安排
第一周(9、1—6)引言 主要引起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第一章声现象 1.1声音是什么
第二、三周(9、10—19)1.2乐音的特性 1.3噪声及其控制
1.4 人耳听不到的声音
第四、五周(9、22—30)第一章复习及测试
第二章 物态变化 2.1物质的三态 温度的测量
第六、七周(10、8—17)2.2 汽化和液化
2.3 熔化和凝固
2.4 升华和凝华
第八、九周(10、20—31)2.5水循环 第二章复习及测试 第三章 光现象 3.1光的色彩 颜色 3.2人眼看不见的光
第十、十一周(11、3—14)3.3光的直线传播 复习迎接期中考试
第十二、十三周(11、17—28)期中考试及讲评 3.4平面镜
第十四、十五周(12、1—12)3.5 光的反射及本章复习及测试
第十六、十七周(12、15—26)3.1光的折射 3.2透镜 3.3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第十八周(12、29—31)3.3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3.4照相机与眼球 视力的矫正
第十九、二十周(1、4—16)3.5望远镜与显微镜及本章复习及测试
第五章 物体的运动 5.1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第二十一、二十二周(1、19—30)5.2速度 5.3直线运动
5.4运动的相对性
第二十三、二十四周(2、2——)第五章复习及测试 复习准备期末考试
初二物理备课组 2014.9.30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