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原来语言可以这样教学
原来语言可以这样教学——读刘仁增《“语用型”教学的整体框架》
近日,我拜读了刘仁增老师撰写的《“语用型”教学的整体框架》,豁然开朗。“语用型”教学,是刘老师提出的,是指小学生学习语文后的“语用”,即:能在一定的语境中正确、合理、恰当地进行表达,并将已学过的字、词、句、篇等内容,根据语境的需要加以规范、恰当、个性地运用。
而《“语用型”教学的整体框架》这篇文章主要阐述的是:它具体由四个方面构成,其一是课前备语言,讲究一个“准”字。其二是课中教语言,体现一个“足”字。其三是检测考语言,突出一个“活”字。最后,是课外用语言,落实一个“广”字。其中给我启迪最大的是第二个方面,也是我们在教学中最应该注重的。
其二、课中教语言,体现一个“足”字。这个方面,刘老师分成四个小点来加以阐述。
1、设计将内容理解转化为个性语言的练习。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话来回答老师的问题,并设计一些相应的练习,帮助学生把自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转化为具有个性地语言以提高他们组织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刘老师以教学《鲸》一课为例,让学生充当动物法院的法官,为鲸鱼写一张判决书,说明它是哺乳动物。学生需在理解、掌握了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才能正确表达。
由此,我想到了《太阳》一课,在学完太阳与人类的密切关系后,可设计一练习:假如后羿再次出现,带着神弓而来,想射掉这唯一的一颗太阳,你该怎么劝说他呢?
这样,个性化的语言表达既能激起学生的参与兴趣,又能掌握课文内容,一举多得,效果良好。
2、设计情节分析转化为学习语言的练习。教读课文时,必须彻底纠正脱离语言文字进行教学的种种弊病,把内容学习纳入语言教学的正确路子上来。刘老师以教学《赵州桥》一课为例,设计了:初读课文,用词概括赵州桥的特点;再读课文,画出表现赵州桥的“美观”、“坚固”特点的有关词句;读一读这两个自然段的课文,背下来;找出过渡句,并说明它的作用。这一练习设计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感知、学习语言表达上来,使学生知道这一过渡句在文中的作用,并对这种写法留下比较深的印象。由此,我想到了《富饶的西沙群岛》一课,可设计这样的练习:初读课文,用四个字的词语来概括西沙群岛的特点;再读课文,画出表现西沙群岛“风景优美”、“物产丰富”特点的相关词句;读一读,把你最喜欢的部分背下来;找出最能体现每个自然段内容的中心句。
3、设计语言感悟转化为语言内化的练习。积累语言材料是加强语言文字训练的一个重要环节。刘老师以教学《爬山虎的脚》第三自然段为例,设计了:勾画关键词句;借助表演,直接理解往上爬的原理;揣摩品味,内化语言。
由此,我想到了《荷花》一课的第二自然段。可设计这样的练习:画出描写荷花的关键词句;借助表演,理解“冒出来”的状态;说说这段文字中哪些字词用得好,为什么?通过换词比较加以体会“冒、饱胀”的生动状态,并对照板书背诵本段内容。既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又是课文语言的转化训练,促进了学生对这些精当语言的积累和内化。揣摩语言,背诵语言,使学生对作者遣词造句的技巧有了深刻的领悟,有助于语言的迁移运用。
4、设计从理解语言文字向运用语言文字转化的练习。学习语言文字的最终目的,就是运用语言,能表述自己的观点,抒发自己的感情。刘老师强调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自觉地进行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训练。他以教学《镜泊湖奇观》一课为例,让学生学习文中总分段落的描述方式。概括地说说自己感兴趣的景点,再动笔写下来。
由此,我想到了《翠鸟》一课,在第一自然段中,描述翠鸟的外形特点是按照从远到近、从头——背——腹部、从点到面的顺序来写,很有特点的表达。让学生反复读本段内容,对这些描写顺序了然于心。接着让学生想想平常熟悉的小动物,先按照一定的顺序说说它的外形特点,再动笔写下来。让这些描写顺序在孩子们的心中生根发芽。
当然,因为自己的学识尚浅,所以领悟也不够深刻、通透。但我相信“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只要我认认真真地学,吸收一点,再吸收一点。终有一天,也能汇成一条小溪流。向刘老师等教育前辈学习!
第二篇:作文教学可以这样教
作文教学可以这样教
————作文教学几个有效的做法 暑假里,一个在大学读书的表妹问我为什么不找学生补课,接着又说她给学生补作文是小菜一碟,保管学生作文水平得到提高。我就问她是什么诀窍,她说就是让学生找一篇范文仿写,如果学生能将一篇写猫的文章成功的仿写成一篇写狗的文章,那她写作文就不怕了。她还说她开始写作文就是这样,而且作文写得不错。这我是知道的。我一直对作文教学感到头疼,听她这样说,我马上想到有一种作文构思法叫换元构思法,这两种方法比较相似,也较简单,我何不试试呢?于是从开学初,我就每周利用两节课的时间指导学生作文,教给学生一些简单易学的操作方法,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我主要尝试了这样几个做法:
一、换元构思法
语言表达的一般思维过程是:阅读――感悟――识记――情境碰撞――仿制――创造。在这个环节里,“情境碰撞”指所识记内容与眼前想要表达的内容发生碰撞,从而进行摹仿。摹仿过程中,只是把个别词语进行了替换而已。我们把这种植根于“情境碰撞”的写法摹仿、元素替换、观点的创新构思方法叫做换元构思法。当然,换元构思法决不是对已有作品的简单摹仿,而是在摹仿过程中的创新发展,别出一格。
换元构思法有三种模式(1)整体换元。这是一种最简单的构思方法。在指导学生作文时,我给他们读了两篇文章。《伊索寓言》里的一篇《狼和鹭鸶》,一篇用了换元法,把狼换为狐狸,把鹭鸶换为鸡的《狐狸和鸡》,学生听后觉得太简单。当然,我对他们要求不能只换几个词语,要用创新意识将换元法反映到作文中去。我又给他们读了一篇考场作文《孔雀东南飞》,学生听得津津有味,跃跃欲试。于是我让他们找一篇自己最熟悉的课文,模仿它的构思写一篇作文,全班学生都能当堂完成,且不乏佳作。它让学生享受到了成功的喜悦。我又用了一段时间做巩固训练,不少学生能较熟练运用这种方法了。使用这种方法作文的学生,已有了一定的章法。(2)表达换元。表达方式是一篇文章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一些优秀的文章一般都具备高超的表达方式,这就为我们的借鉴提供了基础。换元思维的第二个层次是表达换元,它的思维过程是依靠我们的阅读判断,寻找主题大体相同的表达内容,把前者的表达移植到我们想表达的内容上。这是一种高级的换元构思方法。在指导时,我也给学生读了两篇文章,一篇借助武侠俗语来完成文本模式和内容表达换元的《初三对决》,一篇仿张晓风《敬畏生命》写成的《拥有现在》,然后引导学生分析,这种表达换元已不是简单的文本模式的换元,而是在此基础上,注入了新的内容。在生活中我们会读到许多名家的作品,这些名家在长期的写作过程中,已经形成了自己的独特表达方式。而且这种形式已经被广大读者接受,我们就可以有意识地学习这种方式,运用这种方式。这后的一段时间内,我要求学生训练这种方法,直到大部分学生会用为止。表达换元法在写作借鉴中具有很重要的意义。我们知道,一种成熟的表达方式决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它可能是某个作家一生的心血结晶,也可能是许多人共同创造的结果。面对这些现成的成果,作为初学写作的我们为何不去利用呢?事实上,不光是初学写作的人应该如此,就是作家也应该不断汲取别人的成功经验。所以,我们喜欢余秋雨文化散文的表达方式可以借鉴,周国平、毕淑敏等人的生活散文的表达方式也可以借鉴,我们喜欢的所有漂亮的表达方式都可以借鉴。(3)换元出新。所谓“换元出新”即是将前人的表述稍加修改,换掉其中一些项,成为一个新鲜的观点。它依赖于思维的独特性和新颖性,要求一个人要独具慧眼。这种方法有点难度,我对学生没做过多的要求。
换元构思法,重点训练的是学生作文章法的问题。当学生能比较熟练地运用这种构思法,他就有了许多可以借鉴的篇章,也就有了灵活多变而又规范的章法。
二、让课内素材为作文服务
如果说换元法解决的是章法的问题,那么这时我们要解决的则是材料问题。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缺少丰富的作文素材,是学生写作时遇到的一个主要问题。“米”在哪里呢?翻开文、史、政。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篇篇感人的故事、一个个鲜活的人物、一幅幅奥妙无穷的画卷;揣摩数理化,浮现在我们脑海里的是一组组奇妙的数字、一个个有趣的实验、一条条科学的规律。这些都可以成为我们作文的素材。事实上,如果能巧妙地运用课文中的材料,可以使文章深刻透彻,生动形象。于是我借近几年的考场作文为例,帮助学生理解。然后指导学生如何利用课文素材。例如99年的高考作文是以“假如记忆可以移植”为内容,写一篇文章。有这样一个片断:
假如我成为实验者,一定要先移植古人的记忆。因为我向往古代陶渊明的闲适,陶醉李清照的温婉,更欣赏苏、辛的豪放,我渴望了解他们的世界,他们的生活。可是记忆移植之后,我惊呆了。原来官场黑暗造成陶渊明的隐居,国破家亡才使李煜吟唱,南北无休止的战乱是李清照凄婉的寄托,而苏、辛的记忆更多的是无力救国的悲叹!
在这个语段中,先后运用了陶渊明、李清照、苏轼、辛弃疾、李煜这些我们教材中出现过的诗人,并且结合他们的诗风来揭示他们所处的那个官场黑暗、战乱频仍、国破家亡的悲惨时代,从而使得语段内容充实,有血有肉。当然,这样的例子有很多,有出自语文课本的,有出自历史教材的和政治教材的。我给学生阅读大量的范例,让学生心里产生强烈的共鸣。然后指导学生在内容上分类整理,在形式上模仿训练,并且多角度地运用材料。教材中所出现的古今中外的众多人物和所涉及的包罗万象的纷杂事例,我们不可能过目不忘,要想很好地去理解它们,掌握它们也绝非易事。所以我们要采取一些合理的、切实可行的方法。除了注重平时的点滴积累外,恐怕是系统的整理了。从内容上分类整理失为一条捷径。我们可以划分为:立志篇、为公篇、真理篇、修身篇、美德篇、教育篇、人才篇、经验篇、成败篇、友谊篇、哲理篇、学习篇等等。自己先制定一个大的框架,然后把平时所看到的、所学到的材料随时放入相应的类别里,这样就为以后借鉴做了充实的准备,写作时这些材料就可以信手拈来。其次,从形式上模仿训练,和前面的换元法差不多。第三,还要学会多角度地运用材料。(1)多角度地认识人物,尤其是对古今中外卓有建树的人物生平的掌握,对提高写作水平不无裨益。而且,每一位人物的生平,给我们的启迪绝不是单一的。例:韩非(约前280-前233),战国后期法家集大成者。
早年就喜爱刑名法术之学,曾与李斯一起受业于荀子。因自己富国强兵的政治改革建议得不到韩王的采纳,于是发愤著书,作《孤愤》《五蠹》《说难》等。后游说秦国,深得秦王嬴政欣赏。因李斯嫉恨李的才能在己之上而加陷害,死于秦,年仅四十多岁。
对于韩非这一段简短的生平介绍,假如我们进行仔细地分析,多角度地考虑,可以提供给我们多方面的启示。①兴趣是迈向成功的第一步——韩非早年就喜爱刑名法术之学,终成法家集大成者。②名师出高徒——荀子是一位唯物主义思想家,他培养的学生韩非成为法家集大成者。③继承和发展——韩非继承了老师荀子的儒家思想,发展丰富了法家学说。④知耻而后勇——韩非因自己富国强兵的政治改革建议得不到韩王的采纳,于是发愤著书,后终得秦王赏识。⑤木秀于林,风必摧之——韩非因才华出众而被加害致死。⑥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韩非早年曾与李斯一起受业于荀子,后因李斯嫉恨他的才能在己之上而加陷害。(2)多角度地评析事例。它可以破除我们的思维定势,使我们更客观更全面地正确了解事物。如对寓言《滥竽充数》的分析,可以从南郭先生的角度,齐宣王的角度,齐泯王的角度,众吹竽手的角度,这样不仅有了新的理解,而且开阔了思维。
通过这样的方法指导,再辅以一定量的练习,大多数学生觉得不再无话可说,而且思维有了一定深度。
三、教学生写寓言
我们的语文教材中有许多古代寓言,附录后的名著导读有《伊索寓言》的介绍,并有钱钟书先生的精彩新解。这些寓言说理形象、生动,钱钟书先生新的读法让人耳目一新。我觉得让学生像钱先生一样读寓言,对学生的思维训练、语言表达都有很大的作用。于是写作课上,我让学生回忆我们曾经学了哪些寓言,然后让学生讨论,明确了所谓寓言,就是假托短小生动的故事或自然物,用拟人手法,来说明生活哲理或经难教训的一种文学作品,常常带有讽刺或劝戒的性质,富有理趣。说理是寓言创作的目的,哲理是寓言的灵魂。在给人以美的享受的同时,也令人深思。接着,要求学生模仿已学过的寓言,进行创作。结果,交上来的作品让人耳目一新。而且这种作文样式为学生所喜欢。
四、联词成段或联词成篇 我曾在我给孩子订购的《小学生作文评点报》中看到这样一种写作样式――三句话作文快餐。即创设一个情境,用三个词语联成一段话。我觉得这种方法也很简单,既可以训练学生的表达能力,也可以训练学生的想象能力。于是我把这种方法加以改变,形成长期作业。每学习一篇课文,我就让学生利用课后的读读写写中的词语,任选三四个,联成一段话或一篇作文。长期坚持,竟也有不少学生写出了很不错的作文,也不再害怕作文了。
五、改写诗词
曾读过曾冬的一组文章《唐诗素描》。他在保留诗词特质的前提下,以素描和写意传写唐诗,语言清新,风格恬淡明丽,可谓别具一格,拓展了内容,又有新意。想象丰富,富有丰沛的活力和弥满的张力。我给学生印发了这组文章,让学生阅读,品析,然后进行仿写。学生任选自己喜欢的唐诗宋词改写创作,交上来的习作有时也是异彩纷呈。
六、给范例,教规律,写好抽象话题类短文。在书报杂志的卷首语,或是发表在“精品屋”“珍珠滩”等栏目中,或是散文诗、散文集等书籍中,我们常会看到一些富有诗情画意与哲理的短篇佳作。这一类文章,极有规律,多用并列式的句、段形式,化抽象为形象或抽象、形象融为一体。我找来几篇范文,印发给学生,让学生讨论,明确此类文章的特点、结构,总结规律,然后仿写。现举一例:
例文生命是什么 有人说,生命是初生的无知,少年的纯真,青年的朝气,中年的稳健,老年的愤世嫉俗。
有人说,生命是母亲的慈爱,父亲的严厉,爱人的柔情,朋友的关切,是一切感情的组合体。
有人说,生命是晚霞衬落日,青松立峭壁,万里平沙落秋雁,三月阳春和白雪,是宝刀快马,金貂美酒,是孤月冷歌的漂泊。
我是女子,而自古女子的生命就好像特别轻贱,我不妨也说,女子的生命是貂蝉轻舞的团扇,是昭君出塞的黄沙,是杨玉环抛上树的白绸,是西子坠湖的涟漪,是绿珠溅落的鲜血,是黛玉葬花的悲吟,是窦娥赴刑场的怒火――都说是红颜薄命。
现代的女孩子是幸运的,时代懂得尊重她们,欣赏她们。但是她们的生命却有的挥霍于歌厅舞厅游乐场中,屈服于鲜艳的玫瑰和精巧的礼物下。同时又得感谢上帝造物的公平,有很多的女孩富有才华,懂得自重,用生命诠释另一种美的意义,划出一道亮丽的风景,生命是什么?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答案。
学生习作,仿《生命是什么》的格式,写一篇《爱是什么》 学生佳作,爱是什么
朋友说,爱是困难时的救助,痛苦时的问候,无助时的领先,成功时的提醒。
恋人说,爱是目送来的一个秋波,飞过去的一个吻,手挽手时在马路上的散步,二人世界里的窃窃私语。
花工说,爱是纯洁的花仙子,爱是多情的含羞草,爱是自私的刺玫瑰,爱是香气四溢的狮子菊。
同桌说,爱是学生思想偏激时政治老师的苦口婆心,是学生行为怪异时班主任是锐利目光,是学生学习困难时数学老师的诲人不倦,是我们校长春风化雨般的国旗下的演讲。而我还要说,爱是火焰,爱是大海,爱是白雪,爱是蓝天,爱是给予,爱是付出,爱是奋斗,爱是追求。
爱到底是什么?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回答。
七、反观习作,重新为文。引导学生搜集自己在不同年龄阶段所写的作文,回忆原来的写作过程,重观原物,重忆原事,重审原作,反思原创,反评原文,从中引发对生活新一轮思考,提升自己的认识水平,从而提高自己的人格档次。附练习一份如下:
原文餐桌上
今天,我十岁生日,正值嫩芽初上的早春,可下着小雨,天气很冷。中午,我和小伙伴们跑进餐厅,一眼就看到了一个五彩的大蛋糕,端端正正地摆在餐桌中央。我高兴极了,生怕笑出声来。来到餐桌旁边,作为“小寿星”,我坐上了“正席”,还真不习惯呢!我和小伙伴一起点燃了蜡烛,在灿灿的烛光下,齐声唱起生日之歌。爸爸妈妈和周围的大人也用掌声拍着节奏,跟我们唱了起来。满堂响起了“祝你生日快乐”的歌声。
吃蛋糕了,小伙伴们争先恐后。燕子妹妹张开小嘴去吃,可无论怎么吃,嘴角上总要粘满奶油,像一只贪吃的小猫,把大家都逗乐了。我们斟了饮料一起干杯,妹妹快乐地叫着:“祝姐姐生日快乐,学习进步。”我心里美滋滋的。
猛地,回头看见,站在一旁的爸爸妈妈正忙着为我们切蛋糕,斟饮料。看着看着,我突然觉得眼圈热乎乎的。我只顾自己和小伙伴们热闹,怎么差点忘了爸爸妈妈呢?我仿佛看见妈妈骑着自行车带着我,在泥泞的道路上艰难地踏着;爸爸披着大衣,在昏黄的灯光下为我检查功课……望着他们慈祥的笑容,和那开始发白的头功发,我再也坐不住了。我站了起来,把我的那份蛋糕切成双份,双手捧到爸爸妈妈面前:“谢谢爸爸妈妈,祝你们健康快乐!”话音刚落,餐桌上响起了小伙伴们热烈的掌声,气氛更加活跃起来……
回眸《餐桌上》 从那个“餐桌上”的生日走向今天花季的生日,转眼间已是六年。六处的光阴,沧桑了许多。桌上已没有了蜡烛糕点,没有了小伙伴的欢声笑语和亲朋好友的举杯祝愿和喝彩,唯一不变的是父母慈祥的笑容和欣慰的目光。
六年,让爸妈头上爬上了多少银发,人到中年,把自己的一切希望都托付给了自己的女儿。从老屋门口泥泞的道路到家宅那橘黄的灯光,从送至教室门口的毛衣到每天晚上那杯热气腾腾的牛奶……关爱伴我成长,我在漫漫的人生道路上又有多少时候,能像今天和六年前餐桌上一样,感悟得这样深刻?皱纹是一册册无字的书,需用心灵去解读,我的生日,不只是属于我自己的节日,也是爸妈生我养我的纪念日啊!
夹一些自己喜欢的菜给妈妈,趁着我还有机会这样地去爱。我的生日没有同学们的欢声笑语,然而,亲情,这无法取代的血肉相连的东西,洋溢在这幸福的空间里,笼得气氛更加温馨。
既然六年前我就会把蛋糕切成块分给爸妈,我也会永远地去爱他们,就像爱自己的生命一样。
上面的几点作文教学尝试,让学生享受到了成功的喜悦,作文能力逐步提高,也让我尝到了甜头,对作文教学感到不再那么茫然。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我还会继续尝试一些新的做法,努力提高作文教学水平。
让综合性学习常态化
长期以来,由于种种内外部的原因的影响,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处于被冷落的状态,即使开展活动,也只少数精英学生参与,绝大多数学生被闲置,效率低下,浪费资源。我们迫切需要改变这种现状。因而,在校本课程的开发上,我校九年级语文组选择了综合性学习“迷你课题”实验,借他人成功的经验,进行课题研究,使综合性学习常态化。
一、课题的特点(1)语文迷你课题以现行初中教材为依托,与日常教学紧密结合。重过程,重参与,一般主体部分在课内由全体学生共同完成,是课堂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2)语文迷你课题问题具有单一性,重探究,重应用,其思维流程具有分解性,切合初中段学生的年龄特点。
二、课题的操作方式
(1)组织形式:一般以课堂教学布置任务,分为个人独立完成、小组合作完成、全班集体完成。(2)实施阶段,由课堂教学内容引发进入问题情境阶段,学生结合课堂教学中的知识能力训练,在教师的引导下提出问题。在规定的时间里完成信息收集整理与课题研究。最后达到表达交流阶段。(3)评价原则。教师的评价十分重要。一是充分关注学习态度,重视学习的过程与方法,重视交流与合作。二是采用形成性评价的方法,重视对过程的评价和过程评价。三是使评价成为学生学会实践和反思、发现自我欣赏别人的过程,同时,要强调评价的激励性。四是评价主体的多元性,要让学生本人成为最为重要的评价者。
三、课题的作用和意义
(1)改变传统的初中语文的学习方式,而不采用疾风骤雨式的改革,使学生循序渐进地改进学习观念,转变学习方式。(2)使教师逐步转变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式,并且能够对初中阶段的教学起到正面影响。(3)为在初中阶段开展探究性学习实验样本,并对其他各门学科产生正向辐射,为高中阶段的继续研究打下基础。
四、课题研究的目标
(1)获得亲身参与研究性学习的深刻体验。语文迷你课题以现行语文教材为依托,密切联系初中阶段的教学实际,通过提出问题和研究问题,帮助学生了解语文知识的来历,明白语文能力产生和发展的过程。使得静态的知识得以延伸、综合、重组与提升。所发现的问题和所获得的技能又可以回到日常学科教学中得到拓展和加深。(2)培养跨学科领域学习的能力。语文迷你课题具有分解性、简易性的特点,教师可以侧重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基本思维流程的规律性内容出发来引导学生;同时拓宽学习领域,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3)培养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的能力。帮助学生了解和分析信息资料的方法,掌握访谈、上网、查阅书刊、问卷调查等获取资料的方式。(4)学会分享与合作,注意过程与方法。语文资料浩如烟海,交流和分享研究的信息、创意及成果十分重要。要发展乐于助人的团队精神,培养语文学科的人文精神。
第三篇:小学古诗教学,原来可以这样美
小学古诗教学,原来可以这样美
古诗,从语言文字上看,它用的是古汉语;从表现形式上看,它含蓄凝练、节奏强;从叙写内容上看,它离我们的时代较久远……这些都给小学生读解古诗、体味意境带来了困难,也增加了教学古诗的难度。以往我们的古诗课堂,要么是让学生死死地背,要么是教师苦苦地讲。学生由于缺少对整首诗歌的初步感知,有时会造成理解和感受缺少整体性和有机性,因而难以达到进入诗歌意境的较高层次的品诗境界。在实际教学中根据具体诗文,可以灵活地采用教学结构模式,让古诗教学充满“诗情画意”的美。
一、解诗题,初步感知古诗美
在诗题出示时可以采用猜诗的方法,联系生活实际,用优美的语言描述季节的景色、讲故事、播放歌曲猜谜等方法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爱学、乐学。诗题出示后,首先要对诗题进行解释,有的诗题直接揭示了诗的基本内容,学生只要懂得了诗题的意思,就能初步感知全诗内容。如《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一诗,可引导学生先弄清“九月九日”“山东”“忆”等词语所指的意思,这首诗的内容大体上就了解了。《早发白帝城》“早”是早晨的意思,“发”是出发的意思,“白帝城”通过课件展示图片。这样,诗题的意思就是早晨从白帝城出发。这一环节,弄清了诗题的意思,为理解诗句、掌握古诗大意奠定了基础。
二、知诗人,探究深化古诗美
课前布置学生查询古诗作者及写作背景资料,这既为学习古诗打下基础,又调动了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给学生充足的时间介绍背景资料,既培养了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及听说能力,又为理解古诗内容做了准备。如《山行》一课,可以运用大家耳熟能详的说法“李杜诗篇万古传,至今已觉不新鲜”,由“大李杜”引出“小李杜”,进而介绍诗人杜牧,让学生知道杜牧在晚唐时期的名气,让学生产生进一步探究的兴趣。
解诗题和知诗人这两个环节,在具体的诗篇中可以根据需要,灵活地选择谁先谁后。
三、明诗意,理解领悟古诗美
(一)逐字逐句明诗意
再现形象。诗歌是以形象来说话的,读诗要把握住诗人创造的形象,再现于自己的头脑之中。教师通过指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大胆想象,实现语言符号到脑屏形象的转化,在教《敕勒歌》时,可以这样设计:
师:请同学们快速把诗朗诵一遍,然后讨论一下你在诗中都看到了什么。
生:草原、阴山、天空、蒙古包、牛羊等。
师:我们看见了天空,是什么样子的呢?还能看到草地,又是什么样子呢?这苍苍的天空、茫茫的草地,看上去显得怎么样?
通过想象实现语言符号到脑屏形象的转化,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诗句表现的形象。
填补丰富。诗歌语言是凝练的、含蓄的、富有跳跃性的,诗人也往往只撷取生活中美丽的“碎片”加工成诗,因而要再现诗歌形象,就要求读者作必要的补充丰富。教师要指导学生调动自己的生活知识,把一些隐含在字里行间的内容挖掘出来,把“碎片”还原成完整的形象。如“松下问童子”,问的是什么?“独钓寒江雪”,应是老翁独自一人,在满天飞雪中,在凄寒的江上垂钓。“远上寒山石径斜”是指一条弯弯曲曲的石头小路远远地伸向深秋时节的山上。这些诗句理解时都需要作调整和补充,才能读懂诗人的思路。
联想深化。联想是由表及里、由此及彼的进行理解的一种很好的方法。诗歌中的弦外之音、象外之旨就可以通过联想读到。如学生想象“四海无闲田”的景象后,接着引导他们联想,按诗歌所描写的,农夫们照理应该怎样?按常理,农夫应丰衣足食,但诗歌最后却写“农夫犹饿死”,启发学生通过对比,思考深化。
(二)朗读强化明诗意
诗的意思明白了,就应引导学生品读。在教《枫桥夜泊》一课时,我是这样设计朗读环节的:
师:一起来读读,你们读前四字,老师读后三字。
师:再反过来,老师读前四字,你们读后三字(师生再合作读)。
师:老师读题目,你们读诗句(生齐读)。
这种教学形式的目的就是让学生感受朗读的“停顿”。其一,师读四个字、生读三个字,自然形成了七言诗句的“二二一二”式停顿;其二,教师在合作中的读,起着示范的作用,与学生的读形成鲜明对比,学生在倾听、模仿中调整读的语调、速度、轻重、延音,效果直接。
“停顿是朗诵的灵魂。”古诗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大体把握朗读的停顿,渗透不同格律诗的节拍规律。如五言诗的“二二一式”―― “春眠/不觉/晓”,“二一二式”―― “处处/闻/啼鸟”;七言诗的“二二二一式”――“胜日/寻芳/泗水/滨”,“二二一二式”――“ 万条/垂下/绿/丝绦”等。通过有节奏的朗读,在读中强化了对诗句意思的理解。
四、悟诗情,诵读品味古诗美
依“象”悟情。即引导学生以第二环节通过诗句的想象形象为基础,进一步体验象中之意、象中之情。学了“一枝红杏出墙来”,教师可以让学生体会,诗人为什么要特别描写一枝红杏?诗人看到这一枝出墙来的红杏,是怎样的心情?
读诵深化。学生有了情感体验后,立即趁热打铁,有感情地朗读、甚至背诵诗歌,加深对诗人情感的体味。例如,在讲《游子吟》是这样逐步悟诗情的:
师:同学们,当我们再次吟诵这两首诗时,你的心里涌动了什么情感?
师:(指名说。)是的,母爱是无私的,伟大的,温暖的,细腻的。无论在什么时候,无论用什么方式都无法报答母亲的恩情。所以,作者不断地问自己――
生(齐读):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师:(引导朗读。)刚才,你们把体会到的情感放进诗里,把自己的心放进诗里,让人感觉,你不是在读别人的诗,而是在读自己的心声。不知不觉,你已经达到了读诗的第二重境界了,读出了诗中之情。这样,依“象”悟情,读诵深化,加深了对诗人情感的体会。
五、入诗境,延伸升华古诗美
复述入境。把诗歌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出来,并融进了自己的理解、想象、情感体验,较自由地走入诗歌境界。俗话说,写诗贵含蓄,读诗贵想象。如,教学《早发白帝城》,学生在充分理解诗意后闭目想象:假如现在你就是李白,在获得自由后的一天早晨,坐上一条小船,告别美丽的白帝城回江陵。一路上你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联想到了什么?心情怎么样?这样学生复述后,自然而然地进入了诗的意境。
表演入境。读诗,假如意思能说出来,但是他的眼前、脑海里却不能出现一幕生动、真切、细腻、鲜活的意象,那就等于没有读懂诗。有些诗歌,可以通过让学生扮演诗中人物,较“实在”地构建起一个诗歌所表现的艺术天地,让学生似乎直接进入了诗歌意境。比如,在教《游子吟》时,就可以采用让学生表演的方法,让学生直接进入诗的境界。
绘画入境。“诗是无形画,画是有形诗。”诗情和画意融为一体。如果把字、词、句的意思嚼烂了“喂”给学生,诗歌教学意象全无,学生也必生烦腻之心。但如果放手让学生去自学,教师少讲或不讲,又怕贻误了某一个知识点。教学中可让学生了解诗意、有感情地朗读,然后动动手、动动笔,用“画”激趣,借“画”入境,以“画”悟情。当然,绘画只是辅助教学的一种手段,运用时要把握好尺度。首先,教师要注意引导,不能让学生想画什么就画什么,要尽量画得与诗歌描述的内容一致。其次,教师要注意把握时间,尽量让学生在短时间内完成。另外,尽量用简笔勾勒,不要精雕细刻,只求神似,不求形同,以免上成图画课。教师的简笔画在引导学生进入诗的意境时,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教学《山行》时,可借助简笔画,画出寒山,画活石径,以简洁的图画引领学生领悟霜叶的精神。娴熟的绘画技巧和创造力,再加上教者唯美的语言,让学生既得到了语文能力的训练,又受到了艺术的熏陶。三下两下,一座座绵延的远山;三笔两笔,一叶叶火红的霜叶;三画两画,一条条灵动的石径……学生们通过绘画读词、悟词,无须多做解释,他们已然明白了诗中“远上”“斜”“白云生处”等词语所表现的意境。
现代媒体的运用。结合古诗内容,采用音像电教手段来感染学生,让学生在愉悦的气氛中学古诗,在情境体验中诵读古诗。可以让学生亲历在诗画诗景中,物我相融,当一回诗人,如《望天门山》的引诵――
师:看,(配合课件图景的展示)在那水天相接的地方,一条小船慢慢地驶过来了。我们坐上这只小船,望见这样的山――(生齐诵:“天门中断楚江开”);望见这样的水――(生齐诵:“碧水东流至此回”)。
无论采用何种手段教学,语文课还须以语言文字训练为主,其他方式,如音乐、绘画、多媒体等都只能是作为辅助教学的一种手段。课堂上还是应该充分体现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思维为核心、以训练为主线这一教学原则。
古诗教学真的可以很美!让我们用以石激火的方式推动古诗教学,一起构建充满诗意的课堂!让学生享受充满诗意的人生!共同期待“古树”开“新花”!
(作者单位:肇东市三友小学)
编辑?M于金苗
第四篇:作文 生活原来可以这样
生活,原来可以这样
在我们生活的历史长河中,人人都可以感受到别人给我们的爱,人人也会付出爱,世界不能没有爱。因为“人间处处有真情,真情时时暖人心”这句古话永远留在我们纯真的心里。
在生活中,处处都会需要爱。也许在汽车上让出一个座位,在街上捡一次纸片,扶一个人过马路„„这些小事都会让人感到世间充满着无穷的关爱之情,会牵动更多的人去帮助需要帮助的人。那么,从此宇宙间就会多一份爱,就会有更多的人感受到这份爱。不,应该是很多份爱。生活本来就可以这样。
生活是五彩斑斓的,而有些人会看不见这种色彩,还有人会听不见这世间繁华大喧闹,所以就表达不出自己内心的真实感受。世界上,这样的人数不胜数,虽然他们不能像正常人一样为人民服务,但是他们同样在努力着,他们也在尽自己的力量去为人们做出一些“微小”大奉献。这种奉献,对于有些人来说可能是不值得一提的,而我认为但凡有点爱心、同情心的人,就会觉得这种微薄之力是非常可贵的,这种可贵是无法用一般的价值观去衡量的,因为这种力量对于残疾人来说是最大的。试问,他们为什么可以拥有这种力量,使他们勇敢地面对人生、珍惜生命,而有些正常人在面对所受的挫折时就能轻言放弃,对生活没有希望了呢?
在这里,我要向大家说:“身体不健全的人都能勇敢地面对人生,我相信,我们同样也可以做到,因为我们是祖国的未来!”
其实,生活可以这样:每天清早起床时,你要相信在新的一天里,世界也逐渐在变化着,一天的开始,表示着新的目标即将到来,昨天已经成为历史,昨天的不愉快也成为历史。要始终相信新的一天,新的自我!当你走在街上时,要以一颗宽容的心对待每一个人,当你看见一片垃圾掉在地上时,你应该愉快地弯下腰,因为世界是我们共同的家园,谁都不喜欢一个到处是垃圾的家园吧!当你舒服的坐在公共汽车的座位上时,一位老奶奶正站在车上遥遥晃晃,你应该伸出爱心的手,让座是一种人类本来就拥有的美德,继承这种美德会让你感到自豪!当你在学校与同学发生争执时,你应该包容他们,毕竟与同学相处的日子是最开心的„„当你遇到困难时,你不应该退缩,而要勇敢地去克服困难。永不退缩的精神将代代相传下去!当你看见辛勤劳动一天回来的人们时,不应该说这个人真脏,而应该说这个人身上是劳动的痕迹,因为凡是劳动所带来的,无论是尘土、油渍都不肮脏,劳动并不肮脏。当你上课不认真听讲时,你应该记住,学生就像是军队中的一名士兵,班级就是你的连队,书本就是你的武器,试问,一位没有武器的士兵,如何去争战世界呢?人类文明,必将胜利,不要做一个懦弱的士兵。即将入睡时,你应该向着明天的太阳一定会更加美好!我想生活应该就是这样吧!
【教师点评】
写出了作者对生活的感悟,记叙详细,感触很多.语言描写很到位.
第五篇:语文学习,原来可以这样
语文学习,原来可以这样
从幼儿园到小学,再到初中,我认为语文学习一直都应该是在课堂上,听老师讲,看课本学。后来,在爸爸的启发下,我才发现原来语文学习,竟然可以这样。
星期天和爸爸去图书馆,路过一家饭店,牌子上写着“ben shan xian”,我问爸爸这是什么字,爸爸说你自己查一下吧,自己查清楚的,记忆会更深刻。我打开手机自带的汉语字典,原来,这三个字读做ben shan xian.分别表示与牛羊鱼相关的气味。我一下子就记住了。爸爸又启发我,再查一下,三个土念什么,三个马念什么,我也记住了。由此举一反三,我又查到了好多有趣的字,知道了它们的念法和意思。
还有一次,课后练习,有一副对联,是写诸葛亮的,叫做“收二川,排八阵,六出七擒,五丈原前,点四十九盏明灯,一心只为酬三顾;取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拒,中军帐里,卜金木土爻神卦,水面偏能用火攻“。当我摇头晃脑地背的时候,爸爸问我,你知道这副对联的奇妙之处吗?我说所有的字我都认识,没有什么奇妙之处。爸爸说,这副对联讲的都是诸葛亮的生平大事,上联用到了一到十的十个数字,按照对联的规矩,上联用到的,一般下联就不能再用了,这样,下联就很难对上。奇妙的是,下联用”金木水火土五行和东西南北中五方“来对,这样就对应了一到十的十个数字。爸爸还给我举了个例子,比如上联”三才天地人“,下联对”四书风雅颂“,妙处就在于雅分大雅和小雅。我恍然大悟,原来这个不起眼的对联中还有这么多学问。
通过这两次事件,我发现语文的学习,并不局限在课堂上和课本中,其实我们身边的好多事物都存在着学问,只要用心留意,不懂了就查字典和工具书,我们就可以在生活和娱乐中提高自己的语文水平,语文学习,其实并不枯燥,而是一种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