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写景的文章可以这样教

时间:2019-05-14 10:59:3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教学写景的文章可以这样教》,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教学写景的文章可以这样教》。

第一篇:教学写景的文章可以这样教

教学写景的文章可以这样教

-----教《望月》有感

《望月》中的第1、2自然段是写作者在夜晚欣赏月夜的,教学时,我是这样做的:

1、轻声读这一段,并划出描写月光下景色的语句,轻声读

一读。

2、指名读你划下的内容,其他同学轻轻闭上眼睛,边听边

想像一幅画面。

3、指名说说,你听的时候,头脑中闪现出来的一幅画面。

4、让男生先起来读一遍,希望你们能把这幅美丽的画面送

给女同学。完了问:“女同胞,你们收到了吗?”再让女同学把这幅画面送给男同学。

5、你们一起把这幅画面送给老师,好吗?全班齐读。

6、你们猜,老师收到你们送的画面了吗?

通过这样的互动形式,发现学生们朗读的兴趣特别高,且朗读也很有感情,还在读、想中理解了课文内容。我认为这要比老师一味地讲解让学生去理解记忆课文的效果要强得多。

第二篇:作文教学可以这样教

作文教学可以这样教

————作文教学几个有效的做法 暑假里,一个在大学读书的表妹问我为什么不找学生补课,接着又说她给学生补作文是小菜一碟,保管学生作文水平得到提高。我就问她是什么诀窍,她说就是让学生找一篇范文仿写,如果学生能将一篇写猫的文章成功的仿写成一篇写狗的文章,那她写作文就不怕了。她还说她开始写作文就是这样,而且作文写得不错。这我是知道的。我一直对作文教学感到头疼,听她这样说,我马上想到有一种作文构思法叫换元构思法,这两种方法比较相似,也较简单,我何不试试呢?于是从开学初,我就每周利用两节课的时间指导学生作文,教给学生一些简单易学的操作方法,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我主要尝试了这样几个做法:

一、换元构思法

语言表达的一般思维过程是:阅读――感悟――识记――情境碰撞――仿制――创造。在这个环节里,“情境碰撞”指所识记内容与眼前想要表达的内容发生碰撞,从而进行摹仿。摹仿过程中,只是把个别词语进行了替换而已。我们把这种植根于“情境碰撞”的写法摹仿、元素替换、观点的创新构思方法叫做换元构思法。当然,换元构思法决不是对已有作品的简单摹仿,而是在摹仿过程中的创新发展,别出一格。

换元构思法有三种模式(1)整体换元。这是一种最简单的构思方法。在指导学生作文时,我给他们读了两篇文章。《伊索寓言》里的一篇《狼和鹭鸶》,一篇用了换元法,把狼换为狐狸,把鹭鸶换为鸡的《狐狸和鸡》,学生听后觉得太简单。当然,我对他们要求不能只换几个词语,要用创新意识将换元法反映到作文中去。我又给他们读了一篇考场作文《孔雀东南飞》,学生听得津津有味,跃跃欲试。于是我让他们找一篇自己最熟悉的课文,模仿它的构思写一篇作文,全班学生都能当堂完成,且不乏佳作。它让学生享受到了成功的喜悦。我又用了一段时间做巩固训练,不少学生能较熟练运用这种方法了。使用这种方法作文的学生,已有了一定的章法。(2)表达换元。表达方式是一篇文章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一些优秀的文章一般都具备高超的表达方式,这就为我们的借鉴提供了基础。换元思维的第二个层次是表达换元,它的思维过程是依靠我们的阅读判断,寻找主题大体相同的表达内容,把前者的表达移植到我们想表达的内容上。这是一种高级的换元构思方法。在指导时,我也给学生读了两篇文章,一篇借助武侠俗语来完成文本模式和内容表达换元的《初三对决》,一篇仿张晓风《敬畏生命》写成的《拥有现在》,然后引导学生分析,这种表达换元已不是简单的文本模式的换元,而是在此基础上,注入了新的内容。在生活中我们会读到许多名家的作品,这些名家在长期的写作过程中,已经形成了自己的独特表达方式。而且这种形式已经被广大读者接受,我们就可以有意识地学习这种方式,运用这种方式。这后的一段时间内,我要求学生训练这种方法,直到大部分学生会用为止。表达换元法在写作借鉴中具有很重要的意义。我们知道,一种成熟的表达方式决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它可能是某个作家一生的心血结晶,也可能是许多人共同创造的结果。面对这些现成的成果,作为初学写作的我们为何不去利用呢?事实上,不光是初学写作的人应该如此,就是作家也应该不断汲取别人的成功经验。所以,我们喜欢余秋雨文化散文的表达方式可以借鉴,周国平、毕淑敏等人的生活散文的表达方式也可以借鉴,我们喜欢的所有漂亮的表达方式都可以借鉴。(3)换元出新。所谓“换元出新”即是将前人的表述稍加修改,换掉其中一些项,成为一个新鲜的观点。它依赖于思维的独特性和新颖性,要求一个人要独具慧眼。这种方法有点难度,我对学生没做过多的要求。

换元构思法,重点训练的是学生作文章法的问题。当学生能比较熟练地运用这种构思法,他就有了许多可以借鉴的篇章,也就有了灵活多变而又规范的章法。

二、让课内素材为作文服务

如果说换元法解决的是章法的问题,那么这时我们要解决的则是材料问题。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缺少丰富的作文素材,是学生写作时遇到的一个主要问题。“米”在哪里呢?翻开文、史、政。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篇篇感人的故事、一个个鲜活的人物、一幅幅奥妙无穷的画卷;揣摩数理化,浮现在我们脑海里的是一组组奇妙的数字、一个个有趣的实验、一条条科学的规律。这些都可以成为我们作文的素材。事实上,如果能巧妙地运用课文中的材料,可以使文章深刻透彻,生动形象。于是我借近几年的考场作文为例,帮助学生理解。然后指导学生如何利用课文素材。例如99年的高考作文是以“假如记忆可以移植”为内容,写一篇文章。有这样一个片断:

假如我成为实验者,一定要先移植古人的记忆。因为我向往古代陶渊明的闲适,陶醉李清照的温婉,更欣赏苏、辛的豪放,我渴望了解他们的世界,他们的生活。可是记忆移植之后,我惊呆了。原来官场黑暗造成陶渊明的隐居,国破家亡才使李煜吟唱,南北无休止的战乱是李清照凄婉的寄托,而苏、辛的记忆更多的是无力救国的悲叹!

在这个语段中,先后运用了陶渊明、李清照、苏轼、辛弃疾、李煜这些我们教材中出现过的诗人,并且结合他们的诗风来揭示他们所处的那个官场黑暗、战乱频仍、国破家亡的悲惨时代,从而使得语段内容充实,有血有肉。当然,这样的例子有很多,有出自语文课本的,有出自历史教材的和政治教材的。我给学生阅读大量的范例,让学生心里产生强烈的共鸣。然后指导学生在内容上分类整理,在形式上模仿训练,并且多角度地运用材料。教材中所出现的古今中外的众多人物和所涉及的包罗万象的纷杂事例,我们不可能过目不忘,要想很好地去理解它们,掌握它们也绝非易事。所以我们要采取一些合理的、切实可行的方法。除了注重平时的点滴积累外,恐怕是系统的整理了。从内容上分类整理失为一条捷径。我们可以划分为:立志篇、为公篇、真理篇、修身篇、美德篇、教育篇、人才篇、经验篇、成败篇、友谊篇、哲理篇、学习篇等等。自己先制定一个大的框架,然后把平时所看到的、所学到的材料随时放入相应的类别里,这样就为以后借鉴做了充实的准备,写作时这些材料就可以信手拈来。其次,从形式上模仿训练,和前面的换元法差不多。第三,还要学会多角度地运用材料。(1)多角度地认识人物,尤其是对古今中外卓有建树的人物生平的掌握,对提高写作水平不无裨益。而且,每一位人物的生平,给我们的启迪绝不是单一的。例:韩非(约前280-前233),战国后期法家集大成者。

早年就喜爱刑名法术之学,曾与李斯一起受业于荀子。因自己富国强兵的政治改革建议得不到韩王的采纳,于是发愤著书,作《孤愤》《五蠹》《说难》等。后游说秦国,深得秦王嬴政欣赏。因李斯嫉恨李的才能在己之上而加陷害,死于秦,年仅四十多岁。

对于韩非这一段简短的生平介绍,假如我们进行仔细地分析,多角度地考虑,可以提供给我们多方面的启示。①兴趣是迈向成功的第一步——韩非早年就喜爱刑名法术之学,终成法家集大成者。②名师出高徒——荀子是一位唯物主义思想家,他培养的学生韩非成为法家集大成者。③继承和发展——韩非继承了老师荀子的儒家思想,发展丰富了法家学说。④知耻而后勇——韩非因自己富国强兵的政治改革建议得不到韩王的采纳,于是发愤著书,后终得秦王赏识。⑤木秀于林,风必摧之——韩非因才华出众而被加害致死。⑥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韩非早年曾与李斯一起受业于荀子,后因李斯嫉恨他的才能在己之上而加陷害。(2)多角度地评析事例。它可以破除我们的思维定势,使我们更客观更全面地正确了解事物。如对寓言《滥竽充数》的分析,可以从南郭先生的角度,齐宣王的角度,齐泯王的角度,众吹竽手的角度,这样不仅有了新的理解,而且开阔了思维。

通过这样的方法指导,再辅以一定量的练习,大多数学生觉得不再无话可说,而且思维有了一定深度。

三、教学生写寓言

我们的语文教材中有许多古代寓言,附录后的名著导读有《伊索寓言》的介绍,并有钱钟书先生的精彩新解。这些寓言说理形象、生动,钱钟书先生新的读法让人耳目一新。我觉得让学生像钱先生一样读寓言,对学生的思维训练、语言表达都有很大的作用。于是写作课上,我让学生回忆我们曾经学了哪些寓言,然后让学生讨论,明确了所谓寓言,就是假托短小生动的故事或自然物,用拟人手法,来说明生活哲理或经难教训的一种文学作品,常常带有讽刺或劝戒的性质,富有理趣。说理是寓言创作的目的,哲理是寓言的灵魂。在给人以美的享受的同时,也令人深思。接着,要求学生模仿已学过的寓言,进行创作。结果,交上来的作品让人耳目一新。而且这种作文样式为学生所喜欢。

四、联词成段或联词成篇 我曾在我给孩子订购的《小学生作文评点报》中看到这样一种写作样式――三句话作文快餐。即创设一个情境,用三个词语联成一段话。我觉得这种方法也很简单,既可以训练学生的表达能力,也可以训练学生的想象能力。于是我把这种方法加以改变,形成长期作业。每学习一篇课文,我就让学生利用课后的读读写写中的词语,任选三四个,联成一段话或一篇作文。长期坚持,竟也有不少学生写出了很不错的作文,也不再害怕作文了。

五、改写诗词

曾读过曾冬的一组文章《唐诗素描》。他在保留诗词特质的前提下,以素描和写意传写唐诗,语言清新,风格恬淡明丽,可谓别具一格,拓展了内容,又有新意。想象丰富,富有丰沛的活力和弥满的张力。我给学生印发了这组文章,让学生阅读,品析,然后进行仿写。学生任选自己喜欢的唐诗宋词改写创作,交上来的习作有时也是异彩纷呈。

六、给范例,教规律,写好抽象话题类短文。在书报杂志的卷首语,或是发表在“精品屋”“珍珠滩”等栏目中,或是散文诗、散文集等书籍中,我们常会看到一些富有诗情画意与哲理的短篇佳作。这一类文章,极有规律,多用并列式的句、段形式,化抽象为形象或抽象、形象融为一体。我找来几篇范文,印发给学生,让学生讨论,明确此类文章的特点、结构,总结规律,然后仿写。现举一例:

例文生命是什么 有人说,生命是初生的无知,少年的纯真,青年的朝气,中年的稳健,老年的愤世嫉俗。

有人说,生命是母亲的慈爱,父亲的严厉,爱人的柔情,朋友的关切,是一切感情的组合体。

有人说,生命是晚霞衬落日,青松立峭壁,万里平沙落秋雁,三月阳春和白雪,是宝刀快马,金貂美酒,是孤月冷歌的漂泊。

我是女子,而自古女子的生命就好像特别轻贱,我不妨也说,女子的生命是貂蝉轻舞的团扇,是昭君出塞的黄沙,是杨玉环抛上树的白绸,是西子坠湖的涟漪,是绿珠溅落的鲜血,是黛玉葬花的悲吟,是窦娥赴刑场的怒火――都说是红颜薄命。

现代的女孩子是幸运的,时代懂得尊重她们,欣赏她们。但是她们的生命却有的挥霍于歌厅舞厅游乐场中,屈服于鲜艳的玫瑰和精巧的礼物下。同时又得感谢上帝造物的公平,有很多的女孩富有才华,懂得自重,用生命诠释另一种美的意义,划出一道亮丽的风景,生命是什么?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答案。

学生习作,仿《生命是什么》的格式,写一篇《爱是什么》 学生佳作,爱是什么

朋友说,爱是困难时的救助,痛苦时的问候,无助时的领先,成功时的提醒。

恋人说,爱是目送来的一个秋波,飞过去的一个吻,手挽手时在马路上的散步,二人世界里的窃窃私语。

花工说,爱是纯洁的花仙子,爱是多情的含羞草,爱是自私的刺玫瑰,爱是香气四溢的狮子菊。

同桌说,爱是学生思想偏激时政治老师的苦口婆心,是学生行为怪异时班主任是锐利目光,是学生学习困难时数学老师的诲人不倦,是我们校长春风化雨般的国旗下的演讲。而我还要说,爱是火焰,爱是大海,爱是白雪,爱是蓝天,爱是给予,爱是付出,爱是奋斗,爱是追求。

爱到底是什么?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回答。

七、反观习作,重新为文。引导学生搜集自己在不同年龄阶段所写的作文,回忆原来的写作过程,重观原物,重忆原事,重审原作,反思原创,反评原文,从中引发对生活新一轮思考,提升自己的认识水平,从而提高自己的人格档次。附练习一份如下:

原文餐桌上

今天,我十岁生日,正值嫩芽初上的早春,可下着小雨,天气很冷。中午,我和小伙伴们跑进餐厅,一眼就看到了一个五彩的大蛋糕,端端正正地摆在餐桌中央。我高兴极了,生怕笑出声来。来到餐桌旁边,作为“小寿星”,我坐上了“正席”,还真不习惯呢!我和小伙伴一起点燃了蜡烛,在灿灿的烛光下,齐声唱起生日之歌。爸爸妈妈和周围的大人也用掌声拍着节奏,跟我们唱了起来。满堂响起了“祝你生日快乐”的歌声。

吃蛋糕了,小伙伴们争先恐后。燕子妹妹张开小嘴去吃,可无论怎么吃,嘴角上总要粘满奶油,像一只贪吃的小猫,把大家都逗乐了。我们斟了饮料一起干杯,妹妹快乐地叫着:“祝姐姐生日快乐,学习进步。”我心里美滋滋的。

猛地,回头看见,站在一旁的爸爸妈妈正忙着为我们切蛋糕,斟饮料。看着看着,我突然觉得眼圈热乎乎的。我只顾自己和小伙伴们热闹,怎么差点忘了爸爸妈妈呢?我仿佛看见妈妈骑着自行车带着我,在泥泞的道路上艰难地踏着;爸爸披着大衣,在昏黄的灯光下为我检查功课……望着他们慈祥的笑容,和那开始发白的头功发,我再也坐不住了。我站了起来,把我的那份蛋糕切成双份,双手捧到爸爸妈妈面前:“谢谢爸爸妈妈,祝你们健康快乐!”话音刚落,餐桌上响起了小伙伴们热烈的掌声,气氛更加活跃起来……

回眸《餐桌上》 从那个“餐桌上”的生日走向今天花季的生日,转眼间已是六年。六处的光阴,沧桑了许多。桌上已没有了蜡烛糕点,没有了小伙伴的欢声笑语和亲朋好友的举杯祝愿和喝彩,唯一不变的是父母慈祥的笑容和欣慰的目光。

六年,让爸妈头上爬上了多少银发,人到中年,把自己的一切希望都托付给了自己的女儿。从老屋门口泥泞的道路到家宅那橘黄的灯光,从送至教室门口的毛衣到每天晚上那杯热气腾腾的牛奶……关爱伴我成长,我在漫漫的人生道路上又有多少时候,能像今天和六年前餐桌上一样,感悟得这样深刻?皱纹是一册册无字的书,需用心灵去解读,我的生日,不只是属于我自己的节日,也是爸妈生我养我的纪念日啊!

夹一些自己喜欢的菜给妈妈,趁着我还有机会这样地去爱。我的生日没有同学们的欢声笑语,然而,亲情,这无法取代的血肉相连的东西,洋溢在这幸福的空间里,笼得气氛更加温馨。

既然六年前我就会把蛋糕切成块分给爸妈,我也会永远地去爱他们,就像爱自己的生命一样。

上面的几点作文教学尝试,让学生享受到了成功的喜悦,作文能力逐步提高,也让我尝到了甜头,对作文教学感到不再那么茫然。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我还会继续尝试一些新的做法,努力提高作文教学水平。

让综合性学习常态化

长期以来,由于种种内外部的原因的影响,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处于被冷落的状态,即使开展活动,也只少数精英学生参与,绝大多数学生被闲置,效率低下,浪费资源。我们迫切需要改变这种现状。因而,在校本课程的开发上,我校九年级语文组选择了综合性学习“迷你课题”实验,借他人成功的经验,进行课题研究,使综合性学习常态化。

一、课题的特点(1)语文迷你课题以现行初中教材为依托,与日常教学紧密结合。重过程,重参与,一般主体部分在课内由全体学生共同完成,是课堂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2)语文迷你课题问题具有单一性,重探究,重应用,其思维流程具有分解性,切合初中段学生的年龄特点。

二、课题的操作方式

(1)组织形式:一般以课堂教学布置任务,分为个人独立完成、小组合作完成、全班集体完成。(2)实施阶段,由课堂教学内容引发进入问题情境阶段,学生结合课堂教学中的知识能力训练,在教师的引导下提出问题。在规定的时间里完成信息收集整理与课题研究。最后达到表达交流阶段。(3)评价原则。教师的评价十分重要。一是充分关注学习态度,重视学习的过程与方法,重视交流与合作。二是采用形成性评价的方法,重视对过程的评价和过程评价。三是使评价成为学生学会实践和反思、发现自我欣赏别人的过程,同时,要强调评价的激励性。四是评价主体的多元性,要让学生本人成为最为重要的评价者。

三、课题的作用和意义

(1)改变传统的初中语文的学习方式,而不采用疾风骤雨式的改革,使学生循序渐进地改进学习观念,转变学习方式。(2)使教师逐步转变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式,并且能够对初中阶段的教学起到正面影响。(3)为在初中阶段开展探究性学习实验样本,并对其他各门学科产生正向辐射,为高中阶段的继续研究打下基础。

四、课题研究的目标

(1)获得亲身参与研究性学习的深刻体验。语文迷你课题以现行语文教材为依托,密切联系初中阶段的教学实际,通过提出问题和研究问题,帮助学生了解语文知识的来历,明白语文能力产生和发展的过程。使得静态的知识得以延伸、综合、重组与提升。所发现的问题和所获得的技能又可以回到日常学科教学中得到拓展和加深。(2)培养跨学科领域学习的能力。语文迷你课题具有分解性、简易性的特点,教师可以侧重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基本思维流程的规律性内容出发来引导学生;同时拓宽学习领域,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3)培养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的能力。帮助学生了解和分析信息资料的方法,掌握访谈、上网、查阅书刊、问卷调查等获取资料的方式。(4)学会分享与合作,注意过程与方法。语文资料浩如烟海,交流和分享研究的信息、创意及成果十分重要。要发展乐于助人的团队精神,培养语文学科的人文精神。

第三篇:写景文章怎么教

《牧场之国》学习设计

设计理念:

本文是略读课文,在学习的过程中应充分渗透学习方法,以半扶半放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充分读悟,让学生在课堂中积极参与,动口、动脑、动手,尝试合作交流,为下阶段独立自主的学习奠定扎实的基础,真正体现“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

一、以“想像画面”的学习方法贯穿学习过程

《牧场之国》是一篇写景文章,作者为我们描绘了荷兰牧场优美迷人、自然和谐的景观。写景文章怎么读?通过语言文字想像画面的学习方法有利于学生真正地感受文字所表达的美。课始导读引出读书方法:引领学生读“荷兰,是水之国,花之国,也是牧场之国”,抓住词语想像画面,掌握方法。课中两读运用方法:初步阅读整体感悟走进牧场之国,学生在与文本亲密接触中感受文本和谐之美,文本中如诗般的文字跃动在学生眼前,由学生去捕捉画面;深入阅读个性品读欣赏异国风情,课堂中极力创造自由阅读的氛围,教师给予学生更多的自由阅读时间,让学生在阅读中有自己选择的内容,有自己读书思考的过程,有自己运用方法后的阅读成果――通过品味语言文字看到动人的风景,甚至听到悦耳的声音。

二、以“自主与交流相结合”的学习方式提高学习效率

创设自由阅读的氛围,更要倡导自主阅读的方式,这样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才能真正地读,才会积极地思考,才有学习的质量。在一堂课里分成几个环节安排几项学习任务,最重要的是每一个任务学生要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在本文的学习中学生要在每一次学习中都会看到画面,从全文、段落、句子、词语中分别看到不同的风景得到美的享受。读书过后相互交流是可以深化学习效果的,养成与同伴交流学习所思所得的习惯也是有利于学生更好得发展的。在初步阅读后作全班交流,以梳理学生的学习所得,使学生有一个清晰的整体感受和文章脉络;在深入阅读后先有一个小组交流,让学生各抒己见,使每一位学生都有表达和展示的机会,再作全班交流,由部分学生为全班作引领,打破文本叙述顺序作“跳跃式”阅读交流,同时训练有感情地朗读,充分体验文本所表达的情感。

三、以“反复咏叹”的学习情感增强学习趣味

当我们面对美丽的风景,便情趣盎然、流连忘返,“牧场之国”就是一道最美的风景,在本文的学习中,运用作者的赞叹“这就是真正的荷兰”,加上读者的感受“好一个牧场之国!”,在课堂里师生反复咏叹,层层深入,升华情感,语文的人文性在这里得到体现,关注学生的情感,让课堂尽可能的生机盎然。

文本分析:

1、本文是略读课文,阅读提示提出阅读要求。

2、这是一篇写景文章,文中描写了荷兰牧场和运河交错的独特地形,展现了一幅自然动物人和谐相处的动人画面。从时间上看文中有两幅图――白天,家禽家畜的自由王国图;傍晚,宁静的牧场图。从自然段看有四幅图――花牛的家园、骏马的王国、家禽家畜的天堂、晚霞满天动物歇息的牧场。

3、文章语言生动,采用了拟人、比喻等修辞方法,句式优美,意境开阔,适合学生朗读和语言积累。

4、本文所描绘的是异国风情,适合引导学生课外查找资料处理信息,使学习更加丰富。文后有资料袋,有助学生学习。

学生分析:

四下年级学生对于略读课文已较为熟悉,他们已能够运用一定的学习方法、方式开展自主学习,也养成了读后相互交流、展示的习惯。查找学习资料,进行信息处理也不再陌生,能在教师的布置下开展学习活动。写景文章在以前的学习过程中接触过一定的篇幅,大多数学生能有感情地朗读,自觉进行语言积累,会选择欣赏的句段品读体会、摘录背诵。尝试过“通过语言文字想像画面”的学习方法,但是抽象的语言文字转化为具体的画面有一定的难度,尤其是整体感悟画面,大多数学生没有这样的综合概括的能力。

学习目标:

1、自主朗读,认识8个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边读书边想像画面,感受荷兰牧场的风光美,了解荷兰牧场的特点,体会动物与人、环境和谐统一的美好意境。

3、个性化阅读,感悟文章语言的生动性,积累语言。

学习准备:

学生课前查找关于荷兰风景的资料,进行信息处理,能作概括性介绍。教师准备幻灯片、学生课堂学习卡、拓展性学习资料。

学习过程:

一、谈话导入,走进牧场之国

1、揭题,组织学生交流课前查找的资料。

2、读课文开头,读出重点,抓住“水之国、花之国、牧场之国”想像画面,掌握学习方法。(板书:读文想像画面)

二、初步阅读,整体感知牧场之美

1、明确读书要求:先朗读,正音,读通读顺;再默读,边读边想像画面。

2、学生学习,教师个别指导。

3、组织交流:说说画面,学生板书

4、小结:牧场之国如诗如画,难怪作者四次发出感叹――出示: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三、深入阅读,欣赏感叹牧场之美

1、走进白天的牧场,选择其中的一幅画面细细欣赏,品昧语言想像画面。

2、学生自读自悟,教师个别引领。

3、四人小组交流:每人在组内有感情地朗读自己最欣赏的句子,交流想像到的画面。

4、组织全班交流:打破文本叙述顺序作“跳跃式”阅读交流,结合多形式、有感情朗读;补充感叹:“这就是真正的荷兰,好一个牧场之国!”,回环朗读。

5、领略牧场夜晚之美,再次感叹。

四、作业

1、拓展阅读,用“读文想像画面”的读书方法领略《威尼斯之夜》独特的美,和同学交流读书收获。

2、在学习卡上用钢笔摘录最喜欢的段落,并写出自己想像到的画面,在班中展示。

板书预设:

牧场之国

读文想像画面

(学生板书)

略读教学过程更粗放

1. 设计开放的阅读交流话题。2.设计自主(合作)学习单

《牧场之国》是写景抒情散文,描写了水之国、花之国、牧场之国的荷兰的田园风光,洋溢着宁静悠闲的情趣。

写景的文章还有一个作用,让学生发现生活中、身边的风景,即“以读引写”,让学生也写一篇写景的文章。但是,不要研究写法。学生在充分地感受了课文中作者的情感之后,再带着情感来观照自己记忆中触动过自己的风景,自然而然表达出来,就是好文章。真正的好文章,是不要教的。

写景类的文章,作者多是运用诗意的文笔描绘出一幅幅如画的景致。因此课前导入的设计应具有直观形象的特点,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运用多媒体、挂图等手段,为学生展示一幅幅与文本相关的风景图画,并配以悦耳的音乐,带学生走进大自然,初步领略大自然的美丽,唤起学生进一步感受的欲望,为下一步深入文本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

附:《索溪峪的“野”》教学设计:

一、直观导入,激发兴趣:

1、出示多媒体课件,为学生演示张家界风光,为索溪峪的景色配以悦耳的音乐与适当的解说词。

2、出示课题,齐读。读了课题,你知道了什么?还想知道什么呢?

二、整体感知,抓住特点:

1、自由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顺句子,边读边思考:索溪峪的风景有什么特点?你是从哪儿了解到的?你还提出什么问题?

2、交流:(1)部分字词的音、形、义。

(2)索溪峪的特点:野——野性的、天然的美。

(3)提出问题并自己解决比较简单的问题。

三、默读批划,深入体会:

你从课文的哪些描写中体会到索溪峪的“野”?请同学们带着这个问题,认真地默读课文,抓住自己喜欢的关键句段深入体会。

1、学生默读批划,老师随机指导。

2、小组讨论交流,引导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部分为重点,体会其中的内容以及写法,并选择喜欢的方式向全班同学汇报。

四、全班交流,品读评析:

1、首先引导学生明确:课文分四个方面即山野、水野、动物野、游人野来具体描写索溪峪的“野”。

2、鼓励学生采用小组汇报的方式进行全班交流。

如:“山野”部分,可以采用了分角色朗读的方式来汇报:文中山的野性美是从三个方面来描写的:“惊险的美”、“磅礴的美”、“随心所欲、不拘一格的美”,可以安排组内男生朗读“惊险的美”,全组同学一起朗读“磅礴的美”,请女生朗读“随心所欲、不拘一格的美”,将三种不同的美表现得恰如其分,充分展示了各自不同的感受。

3、在此基础上,再指导学生采用多种形式有感情的朗读,边读边展开丰富的想象和联想,入情入境,重点部分还可以配以优美的音乐和画面,让学生用心灵去倾听和感受大自然的美妙。

4、学生汇报的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倾听、补充纠正的情况,及时给予恰当的点拨。

五、回归整体,梳理写法:

1、请同学们有感情地朗读全文,结合刚刚小组学习和全班的讨论交流,边读边想想自己在本课的学习中,在表达方法上有什么收获?

2、引导学生梳理出这样几种表达方法:

(1)、充分运用联想和想象来表达内心独特的感受;

(2)、在布局谋篇上,采用了先概括后具体描写的方法;

(3)、运用了多种修辞方法(比喻、拟人、夸张等);

(4)、抓住景物的特点;

(5)采用对比手法等等。

六、读写结合,拓展练笔:

(1)、模仿本文“先概括后具体描写”的方法,运用多种修辞方法,描写大连的一处美景,注意抓住特点。如:大连的海:晴天时,阴天时,雨天时;或者春,夏,秋,冬四季的海。

(2)、运用多种修辞方法,描写自己喜欢的一处景物,注意抓住景物的特点。如:大连的广场,大连的夜,大连的绿……

(3)、摘抄文中你认为最美的一段话,在后面写出它的表达方法及其好处。

写景类文章的教学模式

写景类的文章一般具有这些特点:作者抓住景物的特点,运用丰富的修辞或对比等表现手法,为我们展现一幅幅栩栩如生、令人陶醉的画面,充分表达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内心的独特感受。基于此,教师在教学这类文章的时候,可以采用一个相似的教学模式。所谓相似,是因为虽然同属于写景一类,但文章总是各不相同,因此在各个教学环节,尤其是细节的处理上,一定要因文而异,适当调整。同时还应该考虑到学生的认知水平等其它影响教学效果的因素,绝不能千篇一律。

教师活动特征:直观导入,激发兴趣——整体感知,抓住特点——默读批划,深入体会——全班交流,品读评析——回归整体,梳理写法——读写结合,拓展练笔

学生活动特征:初步领略,直观感知——自由朗读,整体把握——默读体会,小组交流——品读交流,入情入境——回归整体,梳理写法——巩固练笔,内化提升

认知动态过程:初步感知——整体把握——默读理解——交流体会——梳理写法——巩固内化

从“三美”着手教写景类文章

今天我们坐到一起,是针对五年级写景类课文的教学的一个探讨,如何教好这一类课文。我在之前的整理中发现这类文章早五年级两册教材中相对集中在两个单元中它们是《黄山奇松》《黄果树瀑布》《莫高窟》《秦兵马俑》《埃及的金字塔》《音乐之都维也纳》当然,还有一些零散在其它单元,教学侧重不一的如宋词《村居》课文《灰椋鸟》等。苏联教育家凯洛夫说过:“美育是学生全面发展的一个不可缺少的部分。它的本质在于理解自然和社会的美,理解人与人的相互关系的美,在于以艺术的眼光来认识周围现实,也在于培养艺术上的美的创造力。”

看来,审美教育,是深化语文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课题。我们在教学中应将审美教育当做一项十分重要的培养目标。

我们今天说要交流的写景文章属于散文类,散文的特点就是处处给人以美的熏陶,正好将美育融入写景类课文的教学之中。散文的美主要表现在:结构之美、语言之美、意境之美。

接下来,我就结合我们五年级教材中的写景课文说一说我今天和大家交流的主题《从“三美”着手教写景类文章》

一、结构之美

形散而神聚,是散文结构美的集中体现。也是散文结构美的神韵。

说起神韵,我们就会想起被誉为心灵窗口的眼睛。人之风采,全在眼神;文之韵味,全在“文眼”。散文教学要抓结构美的特点,就需抓“文眼”。抓住文眼,可以帮助我们理清文章的脉络,清晰教学的重点。理顺我们的教学思路。

今天两位老师执教的《黄果树瀑布》,它的文眼就是开篇第一段“黄果树瀑布,真是大自然的杰作!”围绕杰作两字,作者用移步换景的方法,对黄果树瀑布作了全方位,多角度的描绘。将所闻、所见、所感一一留驻笔端,最后用“此刻的我们,也完全沉醉了”来结尾。此时沉醉的就是黄果树瀑布这一大自然的杰作。如此首尾呼应,结构井然。这一设计,将有血有肉、有首有尾的天赐神物——黄果树瀑布活脱脱展现在大家的眼前,让人过目不忘。

散文文眼虽不固定在某段某处,但是它总在每一处静静地摆着,我们五年级的几篇写景类散文的文眼还是很清楚的。多是在文章第一段和最后一个自然段。

《莫高窟》:莫高窟是举世闻名的艺术宝库,这里的每一尊彩塑、一幅壁画,都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秦兵马俑》:文首:举世无双的秦兵马俑是我国享誉世界的珍贵历史文物。

文尾:这在古今中外的雕塑史上是绝无仅有的。

《音乐之都维也纳》:文首:奥地利首都维也纳是世界著名的音乐之都。

写景类课文的结构之美还表现在语言形式和内容结构都会呈现出有因有果,环环相扣的逻辑关系。如《黄果树瀑布》一文先写“听到瀑布声”,接着是“看到瀑布”,最后是“临潭感悟”,景中暗藏着记叙的线索——“我”去欣赏黄果树瀑布的经过。再如同一单元的《秦兵马俑》一文的过渡句“兵马俑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类型众多,形象鲜明。”这一句承上启下,是学生了解课文大意的依据,也是理清层次结构的标尺。有些老师认为写景文章很难教,感觉这类文章太美了,以至于每一句话,每一个地方都不能抛弃,有一种无从下手的感觉。我想这个时候,教者就应该静下心来,试着领略文章的结构之美,从文眼着手,理清内容的逻辑关系。自然,教学思路就不难缕清了。

如果教师只是抓住某些词句和段落反复推敲,随意发挥,远离文本的表达脉络,进行“走四方”式的课堂教学,“东一榔头西一锤”,整个课堂支离破碎,不仅不能给学生以整体美的感受,更不能给学生今后对景物的描写以指导。

二、语言之美

语文课,它的本质属性是学习如何用语言文字来表达特定的内容和情感。离开了语言文字的学习,语文课就不称其为语文课。因此,阅读教学始终应该把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放在首要位置,学习写景文也不例外。

写景文的景与情,均属课文内容这个范畴。教材中的写景文,都是文质兼美的散文。从教学价值来说,值得学生领悟的是作者用优美的语言并通过它来传递的优美的景物和优美的情感。

我们教师在教学写景类文章时经常碰到这样问题,当我们在课堂上让学生谈谈对文章所描述的美景的感受,多数学生只会一说上“我觉得真美啊!”至于怎么个美法,就无从着落了,这种情况在学生的习作中也是屡见不鲜。

这主要是学生对语言之美的欣赏能力不够。

在教学写景类散文时,我们就要注重对学生语言之美进行培训指导。

比如在《黄果树瀑布》这篇文章中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其中以比喻句为最多。“透过树的缝隙,便看到一道瀑布悬挂在岩壁上,上面折为三叠,好像一匹宽幅白练正从织布机上泻下来。那“哗哗”的水声便成了千万架织布机的大合奏。”

“坐在下面,仿佛置身在一个圆形的乐池里。”

对于这些优美的句子,我们可以让学生说一说本体、喻体之间的关系,也可以将句子的比喻成分去掉,让学生将两种句子进行比较,有什么区别?那一种好?好在哪里?这样学生对语言美的品尝就有了深度。对语言美的品味也能达到“知其美,又知其所以美”的境界。

再如《秦兵马俑》一文中,每个俑因为身份职位不同而呈现不同的穿着、神态与动作特征。文中“举世无双”“享誉世界”“惟妙惟肖”“ 南征北战”“所向披靡”“雄兵百万”“战车千乘”“绝无仅有”等大量准确生动的成语,在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帮助积累并指导运用。

《黄山奇松》要领略松树的“奇”,我们就不能够放跑“遒劲”“饱经风霜”“郁郁苍苍” “枝干蟠曲、千姿百态、神奇秀美”等词语的表现力。

而对语言之美的感受,我们应坚持“读”占鳌头,要多读多悟,甚至熟读成诵。今天两位老师……

三、意境之美 意境,是抒情文学作品内容的重要因素之一,是作者把写景和抒情融为一体所创造的一种艺术境界,是作品的客观景物与作者的主观感情二者的完美统一。古人有“一切景语皆情语”之说,现代人常把意境称为“情景交融”。

散文中的“意”是作者在文中流露出的思想感情。这种感情,必须有所寄托,或借景以抒情,或托物以言志,或因事以明理。这可寄托的景、物、事就是“境”。意境即作者通过对具体事物的描写,使读者如临其境,产生与作者相似的感受,引起心灵的共鸣。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这一名句能在学生的心中扎下根,那是因为作者所勾画的登高极目所见的壮阔景象,使人产生了胸臆顿开的意境。那是由于他们受到要想实现远大的理想,必须以最大的努力,去攀登更高的境界这一道理。其意远在诗外。

所以对意境之美的感受是教学的重点。

有人说:“意境,是形象思维派生的奇葩。在教学中对文章意境开掘的深度,决定着所确立的学生形象思维能力和审美认识的高度。”

这就注定对意境之美的感受是教学的一个难点。

《黄果树瀑布》无论是远看还是近观,都向我们展示的是一幅动态的诗画美;《秦兵马俑》传递的是恢宏的气势和士兵的神武之美。《音乐之都维也纳》又渲染了音乐时刻回响耳畔的意境。

怎样来感受这些意境,我想可以通过一下一些方式:

一、指导朗读,理解语言文字感知情境。朗读是把书面作品变成有声的、创造性的语言艺术活动,可以给书面语言注入新的血液,使其起死回生,给人留下具体生动、久久难忘的印象,是体味作品意境的主要方法之一。指导朗读的过程就是引导学生体味文章意境的过程。就小学生而言,朗读的基本要求是正确、流利、有感情,要达到这一要求,除牢固掌握普通话基本发音以外,还必须正确地理解文字表达的内容、文章的格调、作家的艺术风格以及作品浸透的思想感情等相关内容。指导朗读必须在这些方面多下工夫,要想方设法创设情景,使学生进入角色,在朗读的过程中,体味出作品的意境,受到美的熏陶。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指导学生通过品味关键词句,体会作者遣词造句谋篇的匠心,学生用“两只眼睛”读书,这样,就能不断地读出“恍然大悟”。

二、直观展示,将学生带入情境之中。直观展示主要通过录像和图片来向学生介绍文本文字所展示的景色。这也是我们经常采用的一种方法。两位老师……

在信息化教学普及的今天,如此教学的效果就不需要多介绍了。当然,东西再好也是教学辅助手段,我们对情境的体会主要通过对文字的品读,千万不能以次废主,丢了语文的“文字”这一根本。

三、营造氛围,引导学生联系实际再现和想象。在语文教材中看似闲笔,实则体现着作者的良苦用心,对文章主题的表达、意境的开拓和材料的组织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这些文字与文章主题的关系往往含而不露,不加指导学生会理解不出,详细分析又可能索然无味,破坏文章的整体之美。可以采用了再现和想象的方法,在尽量不破坏文章整体之美的前提下,努力把这些文字与文章主题的关系明朗化,使学生在感悟美的同时领悟到这些文字的表达作用。

《埃及的金字塔》“他们把石头放在木橇上,用人或牲畜来拉。载着很重石块的木橇在不平整的路上拉不动,于是他们又专门修了一条石路。”指导这一段时可以让学生闭上眼睛,随着语言的引导,去再现四千五百年前的画面:那里是一望无际的沙漠,成千上万的埃及人民在辛勤地搬运着石块。这些石块切割平整,每块平均重2.5吨,怎么搬运呢?埃及的劳动人民想到了木橇,他们将厚重的石块放在木橇上。拉不动怎么办?他们牵来马和驴等牲畜帮忙着一起运送。在休整平坦的碎石路上,有人驱赶着牲畜,有人指挥者方向,有人向木橇下抛洒尼罗河中的湿泥,或油脂,润滑着木橇,将一块块建造金字塔的巨石搬运到热火朝天的金字塔建筑工地。

通过语言描述帮助学生展开联想,使他们在丰富的遐想中,在想象中沉思、顿悟,古埃及劳动人民的智慧的非凡。和作者在思想感情上产生共鸣,自然地走进作品创设的情境,领悟到语言文字的特有魅力。

要指导学生欣赏散文中的意境美,教师应具有一定的文艺理论修养和较广的知识面。教师自身必须博学并不断拓宽知识领域逐步提高理论修养。这样,我们在教学中就能得心应手,游刃有余。

彭老师冯老师根据教材特点,以及中年级学生的认知特征巧妙创设游览情境,让学生在浓厚的兴趣中走进文本赏读、美读、趣读,边读边想象画面,抓关键词体会语言文字的精妙,充分解长城,感受其宏伟气魄与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感受了颐和园景色的优美,并进行了有效地读写结合。在课堂上,我与学生一起享受着教师运用自身的文化积淀,通过话语向我们描述情景,通过媒体、图片等创设情境,让我们入情入境,在情境中体会、感悟,形成对游记的初步印象。

一、发挥情境教学优势 激发兴趣

我一直认为教学写景类课文,很难在学生头脑中建立起课文所描写景物的整体形象,因而就无从把握景物所体现的内容、思想和情感。在这两节课上,两位教师在教学写景文章时,都运用了多媒体教学手段,创设教学情境,形象、直观、生动地再现课文内容,激发学生情感。

在课堂教学中,两位老师并不是让学生接触文本前给学生播放大量的视频资料以调动学生的兴趣或者在接触文本后作为一种对学生的奖励而播放,而是领着学生在文本中走了一个来回后,在学生已经基本上读进语言文字之中后再有目的地播放和课文相关的视频资料。

例如,《长城》在学习第二自然段后,定格投影长城近景的各个部位,学生图文对照,说各部位的位置、样子和作用,理解作者的表达方法后,再利用多媒体创设的动、静态情景,既从宏观上展示长城的雄伟、壮观,又可以从微观上真切地感受长城的高大坚固,从而缩短学生的历史认识距离。例如,彭老师配乐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及播放课件,让学生欣赏长廊万寿山和昆明湖的美景,使学生身临其境,让他们了解了课文内容,受到美的熏陶。

在看完多媒体资料后,学生的认识就变得感性起来,同时也丰富完善了自己的想象,一种视觉和听觉上的冲击力让学生意犹未尽,此时教师趁势把学生的这种情绪转移到文本中来,老师再带着学生体会好词佳句的意境和多种表达方式的巧妙。在进行写景课文教学时实施情境创设,能使学生在愉悦、欢快的氛围中接受知识,兴趣盎然地进行学习。

二、巧析路线,渗透游记写法

最让我欣赏的是彭老师巧析路线,渗透游记写法。

明确游览路线,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是个难点。为了突破难点,课堂上,老师分了三步,让学生了解游览顺序。彭老师不是仅仅抓住表示方位的词语教学,比如,“两旁”、“左边”、“下面”、“正前面”等,而且以文中的过渡句为突破口,巧妙地让大家跟随作者游览的顺序一个个的景点游览,让大家欣赏到了颐和园美丽的风光。先请学生读书找出四个表示作者游览路线的句子,这四个句子体现游记“移步换景”的写作特点。彭老师紧紧围绕这四个句子展开教学,师生合作,用箭号在版画上标出游览路线,直观而又生动形象地展现作者的游览顺序,并引导学生关注句子中表示动作的“进了、走完、登上、下来”等词语的用法,从中渗透游记的写作方法。先找景点,再说景物特点,最后品词品句体会情感,这样有效的让学生理清层次、掌握了写景写法,非常值得我学习。

三、读中想象 品味语感 体验情感

我认为,由于小学生的视野比较狭窄,对语言文字的理解能力不强,对写景文章的阅读与理解存在较大的难度。进行这类文章教学时,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从文章的语言文字本身去感受情感,两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铺设情感基石,让学生踩着石头,慢慢地走进文章的情景之中,感受到语言文字的魅力,体会到文章所要表达的情感。两位老师十分重视对学生进行边读边想象的训练,他让学生在想象中体验,在体验中升华情感。比如,冯老师在引导学生朗读文中第三段时,她这样与学生交流:长城高大坚固,你试过亲临其境吗?当时有什么感受吗?我们来读第三自然段,你体会到了什么?然后利用补充资料,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使学生在读中、在想象中自然而然地走进了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结成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的情感中,然后,教师再饱含深情的引导学生朗读“多少劳动人民……万里长城”在反复读中想象,品味语感,体验情感,水到渠成之后,冯老师很巧妙的引导学生写“印象长城”,学生用诗一般的语言说出了自己内心的感受,我深深地明白了,教学写景类课文强调品味语感,读中想象,体验情感是有效教学策略。

第四篇:原来语文还可以这样教

原来语文还可以这样教

——参加岳阳市小学“语文主题学习”实验观摩研讨会有感

监利县章华小学 贺红梅

2014年12月11日,我校各年级语文教研组长、教务处靳主任一行在罗平平校长的带领下,参加了在岳阳市民院小学举办的“语文主题学习”实验观摩研讨会。为期一天的会议分为两个议程:上午是岳阳民院小学的陈莹、卢望军老师和全国“语文主题学习”专家团的两位老师的四节精彩示范课,下午是专家团的李俊丽、蒋钢两位老师的经验交流。这一天的学习使我感受颇深,让我对语文学科的教学有了新的理解。

本次学习的主题是“语文主题学习”。它是新学校(北京)教育科技研究院进行的一项语文课改实验。它的基本目标是让学生写一手好文章,写一笔好字,练就一副好口才,养成一种好习惯,拥有一颗博爱心等等。它的终极目标是让语文回归“国语”,成为民族文化的寻根教育、扎根教育,成为汉语才艺,成为“中国灵魂”。汉语的魅力在于视觉和听觉的美感,所以在学习方式上,实验特别强调多读——诵读,多看——博览;强调感悟——悟其意、悟其情、悟其法;强调积累——语言积累、思想情感积累、篇章样式积累等;强调不动笔墨不读书,学会做批注,写读书笔记,养成习惯……“语文主题学习”实验的特点是课内阅读、大量阅读。实验重点是有足量的、适宜学生在课内阅读的相关图书或文本。难点是进行教学方

式的有效转变,创建互助型的高效课堂,提高课堂效率,用三分之一的时间进行必修教材的学习,达到学习目标。

“语文主题学习”的课堂模式是学生自主阅读,自主阅读内容就是和中小学语文必修教材配套的《语文主题学习丛书》。在时间安排上,要求用三分之一的课时学习必修教材,剩下的三分之二的课时全部用来阅读《语文主题学习丛书》。这就要求变革我们传统的教学和学习方式,要求教师少讲,“简简单单教语文”,把课堂教学时间还给学生。但“简单”并不意味着什么都不放,也不意味着可以放任不管,教师的作用主要体现在狠抓《语文主题教学丛书》课堂阅读的落实上,体现在对学生阅读的引导和点拨上。而其中的重点又在不断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保持学生的读书热度。

下面我就结合本次活动听到的四节风格不

一、课型迥异的语文课来谈谈“语文主题学习”的三种教学模式:

1、“1+x”模式——一课带多课的辐射式教学方法

以一篇必修教材(人教版语文教材)的文章为点向面辐射,把从必修教材一篇课文中学习到的知识,尝试运用到多篇《语文主题学习丛书》文章的学习中,解决阅读中遇到的问题,或者扩大学生的阅读面,从而提高学生的运用能力,阅读能力。这样的课型既适用于高年级的阅读教学,也适合于低学段的识字教学。比如,来自福建的陈琪芳老师在教学六年级课文《伯牙绝弦》中,引导学生理解古文内容时,引出荀子《劝学》里关于伯牙善鼓琴的句子“伯牙鼓琴,而六马仰秣”,让学生体会伯牙善鼓琴,因而有“琴仙”之称。

老师在引导学生理解“知音”一词时,又出示伯牙为楚王鼓琴的文章,使学生深切体会到伯牙知音难觅的痛苦。接着又出示《伯牙坟头摔琴谢知音》的段落和伯牙在坟前为子期写的歌,指导学生有感情地读,体会伯牙痛失知音的绝望。最后又出示关于伯牙、子期知音的名句,让学生整体感知作者写文的意图。

岳阳民院小学的陈莹老师在教学(人教版教材)二年级识字七《拍手歌》时也采用了这种1+x的模式。教学中,教师利用《生子识记歌》复习、总结生子识记方法,引出本课学习主题《拍手歌》。教学完《拍手歌》,教师又出示了轻松的手指操《螃蟹》。学生在宽松愉快的环境下边玩手指边诵读《螃蟹》,孩子们在玩中熟悉了诗歌的节奏和韵律。接着,在认识《拍手歌》里的动物和了解《拍手歌》的意图后,自然过渡到《语文主题学习丛书》里《环保拍手歌》的教学。课堂中,教师通过多首诗歌的教学和反复不同方式的诵读让学生做到熟读成诵,并产生了写作的欲望,最后的学生自编一到两节《拍手歌》就水到渠成了。本节课做到了阅读的无痕渗透,并在不断地阅读中出色地完成了教学任务。

2、“x+1”模式——“反三归一”

先选择《语文主题学习丛书》中学生特别感兴趣的一类文章,要求学生进行统一系列主题阅读学习后,学完之后反过来让学生自学(人教版教材)必修教材中的一篇文章。本次,卢望军老师在读书展示课教学时,选择的是《语文主题学习丛书》里的《母亲,母亲》这篇课文。为了让学生感受母爱的真、美,教师选择了林徽

因的经典诗作《你是人间的四月天》让学生深情吟诵。就“母爱的伟大”这一亘古不变的主题,教师又出示了“暴走妈妈”陈玉蓉的事例。学生自主理解、感受最令人动情的地方,并以颁奖词的形式表现出来。接着,通过丛书里的《怕我疼,你才没拉我》、《“撒谎母亲”曹春雷》、毕淑敏的《学会看病》几篇文章的颁奖词的学习让学生学会给自己的母亲写颁奖词。最后,以《人间的四月天》的齐诵为连接线再度回归主题《母亲、母亲》的教学。本节课中,学生学会了写颁奖词,并学会当面表达自己对母亲的爱。这节课抓住了重点,突破了难点。

3、“x+y”模式

学完必修教材一个单元的几篇文章,再整体补充一册《语文主题学习丛书》中的多篇文章。比如,河南林州市实验二小的李俊丽老师在教学二年级内容时,选择了语文教材一个单元里的《“红领巾”真好》和《浅水洼里的小鱼》两篇课文。在一堂40分钟的语文课上,学完两篇课文,还引导学生学习了与课文相关的《语文主题学习丛书》里的《小溪的倾诉》和《环保拍手歌》两篇课文,让学生体会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这三种教学策略都是在短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然后在课内引进大量阅读,或为必修教材服务,或学习必修教材后让学生有举一反三的能力。有时是一篇引出多篇,有时是多篇一起整合教学。我惊叹:原来语文还可以这样教!这样的“语文主题学习”打开了学生 的阅读视野,让学生插上了想象的翅膀,在学海里遨游。也让我们教育人拓宽了视野,让语文教学走出了新天地。

这次的学习不禁让我想起上次会上柳成明老师说的一句话:“思想有多远,就能走多远”。这些实验人才是真正的语文教育创新者、引领者。教学相长,终身学习,前人栽树我乘凉。路已经走出来了,这就需要我们语文教师去践行。我期待着,随着“语文主题学习”的引进,我校的语文教学、教研之花将盛开得更加灿烂、美丽!

第五篇:古诗可以这样教的

古诗可以这样教的 ——北师大小学第八册《古诗二首》评课稿

本课是第4单元的第一课。教材结合单元主题“花”选编了两首描写春花的古诗。

全国特级教师王崧舟老师认为古诗教学历来是阅读教学的一大难点,其难有三:由于古诗内容的时空跨度太大,加之学生的阅历背景又太浅,他们很难与诗人心同此情、意同此理;由于古诗的话语风格离学生的现有语感相去甚远,多数古诗教学仅仅满足于诗义的疏通和诗句的积累,至于诗的文化底蕴则往往无暇顾及;因了上述两难,古诗教学的模式还相对比较陈旧和保守,尽管时下有新课程理念的引领,但古诗教学却是涛声依旧,难有突破。

胡蓉老师在新课程理念的引领下,在认真解读文本的基础上,知难而上,勇敢地挑战难度很大的古诗教学。以其对中国古典文学的热爱,醉心古诗教学研究的教育情感,多年积累的文化底蕴,使得她的这堂古诗教学有以下的几个特点:

一、古诗教学模式的大胆转变。

今天的教学流程,一改以往的诗歌一首一首的教学的“逐首教学”模式和解题入课、随后正音、字意过关、句句分析、全诗翻译、背诵扫尾的“逐环教学”模式,大胆采用“总——分——总”的教学思路,让人耳目为之一新、精神为之一振。胡蓉老师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敏锐的审美嗅觉,洞悉了两首古诗的内在联系和同构本质。于是,以诗人“爱春”的情怀为主题,将两首古诗有机地整合为一体。首次整合,同中求异,奠定了两首古诗不同的情感基调;二度整合,异中求同,索解出两首古诗一致的精神本质。分步解读,则是在两次整合之间的跨度上,架起一道绚丽的彩虹。悟出万紫千红是春,一枝独秀亦是春,为二度整合铺垫情感和意象的基础。

二、在本课教学中做到了几个整合 诗文整合,“诗”是“文”的浓缩,“文”是“诗”的诠释,诗、文各有自己独特的语言个性,诗文有效结合,使各自的优势得到互补,使学生获得更大的语言信息量,同时有助于学生理解语言、积累语言。

学科整合,让音乐的形象生动带动学生去感受诗歌的韵律之美,从而进一步体会到诗歌深刻的意境。

课内外知识的整合。即精读与泛读相结合,力求使精读与泛读都能在课堂上示范方法。

新旧知识的整合,例如《春夜喜雨》《春晓》的运用,做到以旧引新,以旧释新,以新带旧,以新比旧,新旧知识互相融通,形成一个整体的知识点,使学生脑中的知识经梳理、归纳后有序化、条理化,形成链接、组成知识环。

三、情感和内容上的融通。

《江畔独步寻花》一诗杜甫以浓烈的手法,在“花满蹊”后,再加“千朵万朵”,更添蝶舞莺歌,景色就秾丽了。这种写法,可谓前无古人。向我们描绘了一副无边无际的春天的画卷,诗人坦露的是喜春的情怀,《游园不值》一诗则通过一枝红杏,传递着春天的信息,表露的是诗人惊喜的心情。尽管写作角度不同,然而表达的都是诗人热爱春天、热爱大自然的感情。在教学过程中,胡蓉老师想方设法引导学生体情悟情,去接受诗句中蕴含的情感信息,去贴近诗人的情感,努力找到情感的生发点、契合点,使教师、诗人、学生的情感在同一水平线上共振。在此基础上,学生很自然的就对两首诗歌的异同做出了判断,无论是内容上的或者情感上的,三个层次的不同都轻松的解读了。

四、多种诵读和文化熏陶带动学生感悟古诗。

感悟古诗,不在诗句的字面意思,而在诗句背后的情味和意蕴。如何引领学生读出诗句背后的那份情、那段爱、那颗心、那种味,胡蓉老师独辟蹊径、别开生面,紧紧抓住“诗象”这一中介,成功实现了古诗感悟模式的突破。“花、蝶、莺”化为这样的画面:从满蹊和千朵万朵的多、压枝低的繁茂等不同角度写花之状态。后两句细致刻画了蝴蝶和黄莺流连花间的景象,由写静态转为写动态,动静相应,有声有色,意境优美,表达了诗人对和平宁静生活的热爱,以及久经离乱后得以安居时的喜悦心情。叶绍翁的《游园不值》是写他在春天兴冲冲地去游园,但是园主人不在家,本是败兴之事,但是由于春花之故,使他的诗充满喜悦的情绪和明媚的色彩。

而这些单单靠咀嚼字面意思是很难生成的。“情”要靠“象”去显,当平面的诗句通过学生地想象生成为一幅幅鲜活的画面、一段段感人的旋律、一幕幕立体的场景时,学生才能投身其中,感诗人所感、想诗人所想、喜诗人所喜、爱诗人所爱,于是,诗句背后的情味和意蕴,就在“象”的召唤和引领下,喷涌而起、一泻千里。

将两首古诗整合、对比教学,设计巧妙;以朗读、感悟教学,回味悠长。胡蓉老师的文学底蕴和课堂如中国文学般内链含蓄的情感表现都显得特别和谐,真真正正起到了学生与文本的情感桥梁的作用,教者悟出了文本的情,在教师的带领下,学生融入了文本,融入了诗歌的意境。

在教学中,也有几处地方值得商榷。

古诗文中平仄的解释。

平仄的说法可否不提?教师是否可以先肯定孩子的读法,然后告诉孩子们:其实我们还可以按照古人最基本的一种读法。同学们,咱们学过汉字的四声,有一声二声,这样的两声我们可以拉长声音,三声和四声我们可以读的就要短促一点。你看,第一句,黄是几声?生:二声。蹊是几声?生:一声。读的时候就可以拉长些,读成:黄-蹊-。下面我可不说了,看看,该怎么读?谁愿意读给大家听。

两首诗的教学着力点应是不同的 《古诗二首》是否就意味着它们是同等难度系数,同等教学方法的呢?当然不是,我想,在教学中,它们的着力点和施力度应该是不同的,第二首诗歌明显难于第一首诗,因此在教学中应多施力。相对简单的地方应该放手让学生大胆表述,有难度的就处理细一些。使整个课堂教学张驰有度,难易分明,重点突出。

3、诗歌教学层次清晰,板块也很明晰,但串起这些板快层次的线索却不太清楚,应多强化“春”或者“花”这个内在线索。

这是一个春意盎然的课堂,我想,在现场听到胡蓉老师这节课的人的感觉都应该是这个样的。

下载教学写景的文章可以这样教word格式文档
下载教学写景的文章可以这样教.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英语可以这样教读后感

    读沈丽新《英语可以这样教》有感 这堂课你觉得幸福吗?”没有老师问上课的教师,取而代之的是“这堂课你上得成功吗?” 幸福,美好而温馨的字眼,只能在存在于我们的祝福声中;我们的课......

    《可以这样教作文》读后感

    《可以这样教作文》读后感 暑气未减,但我的心境极好,一切都缘于这本书《可以这样教作文》。正如另一本书中所说:因为那里,梦一般美丽,花一样绚烂,阳光一般纯净。让我对这本书情......

    《可以这样教作文》读后感

    《可以这样教作文》读后感 作文课一直是语文教学中的难点,常常让我感到很困惑,但这学期读了《可以这样教作文》这本书后,让我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在教学中也受益匪浅。 这本书......

    英语可以这样教读后感

    英语可以这样教读后感 英语可以这样教读后感 读沈丽新《英语可以这样教》有感 这堂课你觉得幸福吗?”没有老师问上课的教师,取而代之的是“这堂课你上得成功吗?” 幸福,美好......

    原来语言可以这样教学

    原来语言可以这样教学——读刘仁增《“语用型”教学的整体框架》近日,我拜读了刘仁增老师撰写的《“语用型”教学的整体框架》,豁然开朗。 “语用型”教学,是刘老师提出的,是指......

    读英语可以这样教心得体会

    读《英语可以这样教》心得体会 在这个学期里,我初步阅读了一本书《英语可以这样教》,书中作者沈丽新说到:“到底为什么要学英语?—相信这样的困惑存在于很多孩子的心头。每当想......

    语文可以这样教(共五篇)

    语文可以这样教 孙松波 “语文课如果有一半时间留给学生去读书,去表达,去实践,那么语文课的效率就一定能够提高!” “教学生写字,老师要是喜欢写字,对书法略知一二;教学生读书,......

    写景文章(模版)

    写景1雨天 今天的天气真可怕呀!天空密密麻麻的铺满了天空。这雨像一盆大水,气势汹汹地冲向地面。嘀!嗒!地上溅起许多晶莹的水花。 天空中的乌云像黑棉花,把蓝蓝的天空给罩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