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创建高效课堂 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创建高效课堂 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贞元镇宋家小学
李
婧
高效课堂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必由之路,它犹如一缕春风吹进校园,给我们指明了前进的方向。高效课堂就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最多的教学任务,取得最大的教学成果,让学生得到最大的收获,因此高效课堂成了我们追求的目标。
创建高效课堂——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
创建高效课堂的关键是——老师备课与学生的课前预习同步。备课是教学工作中十分重要的一环,是根据教学过程的客观需要,形成教学能力的过程。认真备课是上好课的基础,也是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关键,不论新课还是旧课、新教师还是老教师,都要认真备课。没有充分的教学准备,是不可能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首先教师必须熟悉教学大纲。根据大纲吃透教材内容,通过备课,把教材中的知识内化为自己的知识,并把这些知识归纳起来,形成自己的教学思路;其次,钻研教学大纲。根据教学大纲结合教材,掌握教学目标要求,以确定教学重点并分解教学难点;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研究教法,认真备好教案。否则,在这40分钟,我们只顾自己在课堂上侃侃而谈,而忽略学生的反应,学生听一会儿肯定走神,这样的教学效果不佳。上课一定要设计好问题,你认为一问一答,学生起来发言就是双向交流吗?我们要根据文本设计出有一定深度、值得学生思考的问题,采用“自主、探究、合作”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不断提醒学生要掌握的知识应该随堂记忆,提高学习效率。变老师的“讲堂”为学生的“学堂”,变学生“学会”为学生“会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生的课前预习与老师课前备课同等重要,试想,学生课前不预习,仅靠上课读几遍课文,上课又怎能与老师形成默契呢?“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只有学生读熟课文。双边活动的进行才能有的放矢。教师每上一课之前,都应给学生提出明确的学习目标,我认为完成目标的前提是读熟课文。每一篇课文,学生应该能独立概括文章内容或复述课文,然后再完成目标任务,这样久而久之,不仅提高了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更重要的是学生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
高效课堂的延伸——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养成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的确,兴趣是一种心理倾向,是学习动机中最现实和最 1 活跃的因素,学生在学习中有了兴趣,也就有了学习的动力,因此,我们首先要采用多种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新颖、独特的导课方式,多姿多彩的课堂教学形式,灵活衔接的课内外知识,学生参与教学时老师的赏识,无不激起学生的热情与兴趣?
语文学习更为重要的是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仅靠学懂教材上的文章要提高语文成绩是远远不够的。《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要求学生在小学阶段必须达到一定的读书量。因此,如何激励、督促、指导学生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是新课改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我平时也注意积累一些趣味语文,比如:高适《别董大》中“莫愁前路无知己, 天下谁人不识君?”比王维《送元二使安西》“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更能让人体会出诗人那种豁达乐观的生活态度。学生感觉有意思,也会找来诗句细细品味。又如:同学们读懂了曹植的《七步诗》后,我又向他们介绍了郭沫若的《反七步诗.》,这两首诗都是描写了“煮豆燃萁”这一生活现象,然而作者看问题的角度不同,得出了截然不同的两种结论,前者是“萁”在残害“豆”,后者却歌颂了“萁”那种成全“豆子”,牺牲自己的精神。从学生惊奇而又明亮的的眼睛中我看到了求知的欲望,我借机鼓励他们多读书。我还经常鼓励学生平时多看一些课外书刊,从而广泛涉猎多方面知识。如读报、听广播、看电视新闻等形式,多积累新鲜语汇;我还时常把一些优秀作品介绍给学生、推荐学生阅读。提倡他们互相借阅手中的课外读物,互相学习交流,让他们在多边活动中感受名著魅力,理解古人所说的:“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汲取语言精华,丰富文学素养。这样学生把读书当作是一种“需要”,由“要我读”变为“我要读”的自觉行为。在全班掀起看书高潮。有人误认为,学生读“闲书”,会影响学生的考试成绩,其实不然,调查显示:课外阅读量与学习成绩之间存在的一种直接关联——爱读“闲书”的学生普遍成绩较好。学生的阅读面拓宽了、思维开阔了、素养提高了,也有利于他们在考试中拿到好成绩。
高效课堂的提升——加强积累和总结
学习语文,首先要训练学生日常积累,这是基础工程。学生语文水平的高低,能力的强弱,取决于这个基础是否坚固,厚实,否则就是空中楼阁。那么积累哪些知识?怎么积累?学生自己准备一个 “集锦簿”,抄一些易错的字、成语、名言警句、2 好的段落、文章。根据新课改的特点,语文试题答案的不唯一性,引导学生根据问题分类积累,如:字词这一项,特别是四字词语,要求学生根据类型积累,如写人物神态的、人物心里的、人物品质的、含反义词的、含近义词的、寓言故事的„„句篇有名言警句、古诗、词等。珍惜时间的有: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表达朋友情谊的有“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等,有写人物品质的,有表达思念家乡的,有写少儿生活的,有赞美祖国山河的、有极富哲理的、有写春夏秋冬的„„要在引导学生把课文中以及课外积累的好词佳句、优美片断记在读写笔记中的基础上,熟读成诵,融会贯通。长期坚持,强化学生对语汇的记忆储存,日积月累,将课文的语言文字变成自己的储备和财富。可能有同学抱怨记忆性的知识太多,世界著名心理学家、教育学家,东尼·博赞说:“人脑好像一个沉睡的巨人,而我们只用了不到1%的脑力。一个正常的大脑记忆容量有大约6亿本书的知识总量,相当于一部大型电脑存储量的120万倍。”、“如果人类发挥出其一小半潜能,就可以轻易学会40种语言,记忆整套百科全书,获得12个博士学位。”可见,人类对其大脑的开发还远远不够,同样我们对记忆的开发也远远不够。”因此我们有理由相信,只要经过科学的训练,人的记忆会越来越好。学生们听后很是惊讶,又感到新奇,大有试试的姿态。
创建高效课堂,提高教学质量,每个教师有自己的“法宝”,正所谓“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你有你的“刀路”,我有我的“剑道”,以上只不过是我浅陋之见罢了。愿和大家互相切磋,继续寻求更好的方法。
第二篇:探讨高效课堂 提高教学质量
探讨高效课堂 提高教学质量
——秋渠一中教学教研工作总结
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教育质量的好坏取决于课堂教学效率的高低,打造高效课堂是提高教育质量的根本途径。近几年,我校对此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取得了一些成效。
一、具体做法
(一)、树立教学新理念
在新的课改形式下,没有新的教学理念做指导就无从谈课改。观念一变天地新,重要的是转变教师的思想观念。
在教学中,我们坚持践行“两个为主,三个转变”的理念:“两个为主”即:以学生为主,以学生的全面、和谐、持续的发展为主。“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要充分认识:学生是发展的人,学生是独特的人,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每个学生都是独立于教师的头脑之外,不依教师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因此,绝不是教师想让学生怎么样,学生就会怎么样。不然,将会挫伤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扼杀他们的学习兴趣,窒息他们的思想,引起他们自觉或不自觉的抵制或抗拒。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不可能代替学生读书、感知、观察、分析、思考,只能让学生自己明白事理。“三个转变”即:教学目标的转变:由单纯的知识传授向教学目标多元化转变;老师角色的转变:有知识的传授者、教学的主导者向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转变;学习方式的转变:由被动接受知识向通过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得出知识的结论转变。约翰·亨利说过,一切教育都是自我教育,一切学习都是自学。最好的教学效果不是单位时间内传授了多少知识,而是把学生变成思想者、学习者。不管今后从事什么职业再也改不掉学习、思考、研究的习惯和爱好,这才是“教育即生长的道理”。
(二)、打造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真正的教育改革,应当体现在教室之中、教材之中、教学过程之中。教育改革的执行者都是一线教师,要想教育改革切实有效,就需要教师们具有坚定的执行力:“教育改革—这就是我的事情!”
打造高效课堂,必须打造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为此,我们在加强教师职业道德教育的同时,不断强化教师的教育理论、教育教学思想的学习,组织教师学习洋思、杜郎口等先进的教学模式,加强校本研修。各教研组挑选学科骨干教师率先进行课堂改革,并发挥其引领、辐射作用,为打造高效课堂奠定了坚实基础。
(三)、创新教学模式
洋思中学“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课堂模式和杜郎口中学“三三六”教学模式,结构和程序虽然不同,却都是在学生的“学”上做文章。我校围绕学生认知规律,确定了一种课堂组织方式,其基本流程是:课前导学、预习汇报、学习研讨、课时达标、拓展延伸、教(学)反思。重点抓住课前、课中、课后三打环节。
1.课前
教师要做好充分的备课,要用学生的眼光看教材,要把“教案”转变成“学案”,让学生用“学案”学习,强化教师的主导意识。具体来说就是⑴备目 标、⑵备练习、⑶备操作,强调将所备知识内容在课堂上最大限度的发挥作用,教师为学生安排预习内容,学生以组为单位预习,组长将预习纪要反馈给任课教师。⑷抓集体,充分发挥集体研究教学的作用。各备课组在每周进行的备课中明确规定备课的重点、难点及讨论事项,统一进度、统一目标、统一训练、统一反馈、统一检测、统一补差。
2.课中
我校根据学科特点与新课程特点,将课分为自学课、展示课、反馈课,并根据所用课时长短单一进行或综合进行。
课堂要充分发挥教师“编剧”和“导演”作用,创造一种使学生能真正处在做中学的情景,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能力,开展兵教兵、兵练兵、兵强兵,使课堂“活起来”“动起来”。并结合运用多媒体辅助学习,增大课堂容量,增加课堂学生完善知识的时间,减轻学生不必要的课业负担,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
3.课后
①、由教师提出复习的要求,让学生自己通过思考、讨论,形成知识网络,进一步完善预习中章节知识网络的构建。
②、教师少留课后作业题,而且应由分层思考题1-2题,而且不得占用学生自习课时间处理思考题。
③、实施“天天落实”、“周周落实”、“月月落实”制度。对未能完成“堂堂清”的同学,由小组长利用中午、下午时间进行补差,还有问题的由教师负责,努力做到“日日落实”:利用周四下午课外活动统一安排周测,每科限时40分钟,进一步查漏补缺争取做到“周周落实”:利用月考及考后分析对教师 和学生进行教学过程的督导、检查,实现“月月落实”。
(四)、重视校园文化建设,为高效课堂营造良好的氛围
我校积极引导教师结合体育艺术教学和其他社团活动,努力将活动课程化、将课程活动化,及时总结和提炼,不断丰富课程建设内涵。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家庭在学生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努力架设家校互动平台;形成教师家访、教师随机检查学生学习小组活动情况等制度,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共同促进了高效课堂的开发。
近几年,县教体局、教研室的正确指导下,在广大教师拼搏奋斗下,课堂教学改革出现了明显教学成效,教学质量逐年提高,今年中招成绩综合位次仍据全县前列,有两名学生被一高提前录取,实现了我校历史上的新突破。
二、存在问题
目前,我校高效课堂建设仍处于探索、完善阶段,还存在一些问题。1.由于教师水平、学科特点和学生素质存在差异,高效课堂进展不平衡,整体水平有待提高。
2.高效课堂教案、学案还没有达到有效的建立、有机的融合。3.推进高效课堂的激励机制还需要进一步完善。
4.学校文化建设和教育信息化建设需要加强,学校图书室、阅览室、电教室、多媒体教室、远程教育还没有充分发挥作用。
三、对策措施
1.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升教师专业化水平
事实证明,无论教育环境如何优美、教育课程如何先进、教育设备如何现代 化,都只有通过具有专业精神、专业能力和专业智慧的一线教师的充分运用,才能发挥教育的作用。因此,在大力倡导素质教育的今天,教育专业素养的提高尤为重要,今后我们将从一下方面提升教师专业化水平。
①、我们将鼓励教师多读书,丰富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增强自己的知识修养。
②、积极鼓励教师参加各种培训、学习、校外交流。
③、落实校本研修,健全校本研修机制。充分发挥教研组作用,开展好教研活动:一是组织集体学习,学习研讨先进教学理论和方法,观看名师教学光盘,学习网络上的教育资源,然后反思自己的教学,谈各自的收获,互相交流。二是组织集体听课。三是组织讨论,集思广益,总结出大家都认为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法。四是开展骨干教师带头课、学习归来汇报课、师徒结对展示课、青年教师优质课、新进教师评比课、课堂教学达标课等活动,使教师在活动中丰富自我,提升自我。
2.加强学校文化建设和信息化建设
发展学校的文化内涵,用文化来凝聚人心,用文化来激励斗志,用文化张扬个性,用文化来提升品位,那么这所学校就能经得起考验,就能快速发展。针对我们农村中学,办学条件相对落后、生源基础相对薄弱的状况,我们提出了今后的努力方向,那就是“不讲条件,不论生源,自加压力,负重奋进,立足现实,顽强拼搏,再创辉煌”,以此作为学校发展的精神动力。加大投入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在今后学校发展中力争实现互联网、远程教育、校园教学网、有线电视和事物视频转化五路信号“班班通”,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为课堂教学注入新的活力。3.完善教育激励机制,调动教师参与课程改革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对于在课堂改革工作中作出贡献的教师,学校要在评先、晋级中优先选用,并给予适当奖励,以激发其它教师创新热情。对于活动有成效的教研组也要进行表彰,形成团体带动作用。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如一股春风,承载着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希望扑面而来,确实影响了学校并通过学校教育向中国社会注入了具有先进性的文化元素,从根本上解放了学生,解放了教师,也解放了课堂。虽然目前课程改革还有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但站在改革前沿的我们希望课改能像陶行知先生说的那样:一点一滴,滴穿石岩。我们的成效已经证实,我们有理由相信,我们的教学改革一定能在课改舞台上演绎精彩!
第三篇:构建高效课堂,提高教学质量
构建高效课堂,提高教学质量
照中小学:夏吉泳
我认为“打造高效课堂”,要具备以下三个条件: 1.要有充分的课前准备。2.要有较强的课堂驾驭能力。
3.要有真挚的情感。这三点是打造高效课堂的保证。第一点,教师有充分的课前准备是打造“高效课堂”的前提基础。没有充分准备的课,肯定是低效或无效的。备课之关键在于备知识、备方法、备学生,三者缺一不可。教师备课时,不能仅限于将课本上已有的知识备好,还应该阅读大量的相关资料,将本节课的知识背景掌握充分,将局部的知识放到整体的知识大背景来研究。如果教师一味的照本宣科,学生就会觉得枯燥乏味。
第二点:教师有很强的课堂驾驭能力是课堂高效运行的必要条件。要做到这点,我认为教师必须具备三种过硬的基本功:1.语言。2.板书。3.严密的逻辑思维。课堂是师生互动的场所,教师怎样才能将学生的注意力牢牢地吸引住?试想教师没有抑扬顿挫,幽默风趣的语言,怎么吸引学生的听觉?没有一手漂亮的板书,又怎能吸引学生的视觉?没有对知识严密的逻辑分析,又怎能给学生的智慧的光芒,给学生以心智的启迪?学生的能力又从何而来?所以我认为教师具备了这三点,学生才会欣赏你,佩服你,才会对你的课兴趣浓厚。我相信,举是最好的老师。
第三点:教师有真挚的情感是“打造高效课堂”的软件保障。因为我们工作的对象是有血、有肉、有情的人。教师要真心关爱学生,当今强调要构建和谐校园、和谐师生关系。教师要求学生去做的,教师自己首先要做到,而且要做得非常好,例如,要求学生要认真听讲,认真做练习,及时复习巩固,那么教师就必须认真备课,认真上课,及时认真批发学生的作业、试卷,及时向学生反馈,这样才能示范,这才叫平等。而友好的愉快的师生关系的建立,一般来说,教师对那些品学兼优的学生有一种本能喜欢之情,关心他们比较多,沟通较容易,这种关系很容易建立起来。教师如何与那些后进生生搞好关系?首先教师要用平等的心态对待他们,当他向你求知时,你要用更大的耐心与心细去帮助他,上课时,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真正做到因材施教,明知这部分学生认识能力有限,就不要用深难的问题去为难他,这样会让他难堪、自尊心也会受到伤害。假如用一些浅易的问题去鼓励这类同学回答,就会让其产生成就感,提高其学习兴趣,激发他参与学习的积极性、甚至可以帮助他树立或找回一些学习的自信。而当他违反纪律时,你一定要严厉地批评他,但绝不能批评之后,与他反目为仇,流露出讨厌他的情绪,而是要继续关心他,找出他一些细微的闪光点,鼓励他进步。只有这样,他才会认为你是真心对他,而把你当真朋友,愿意与你相处。信任你、依赖你。如果我们能与学生建立起这样一种和谐的师生关系,那我们就一定能将我们的课堂打造成“高效课堂”。
第四篇:构建高效课堂提高教学质量
构建高效课堂 提高教学质量
麻城市第六中学
程定浩
随着我国经济的日益发展,教育也悄然变化着,新课程改革已席卷全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求逐步实现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而这种变革需要课堂改革作支撑,因此课堂教学改革是课程改革的重头戏和必然要求,而课堂改革的出路在哪里?那就是要建立适应新课程要求的高效课堂,高效应该是课堂教学的永恒追求。
高效课堂是当前教育领域的话题,全国各地也涌现出形形色色的高效课堂模式,如山东“杜郎口中学”的“10+35”模式,山东昌乐二中的“271”模式,山东兖州一中“循环大课堂”模式等等,这些模式引起全国教育界的广泛关注,纷纷前去学习取经,把它视为法宝,并尝试用于自己学校的教学改革之中,学校尝到了甜头,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这说明改革课堂教学模式,把构建高效课堂作为提高学校教学质量的抓手是必要的和可行的,尤其是对于薄弱学校来说转变就是转机,不转变就更处在落后的位置。学校如果巧借课改的东风,大力推行课堂教学改革,可能会像杜郎口中学那样实现一个大的翻身,同时课程改革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给各学校提供了发展的平台,给各位教师提供了千帆竞风流的机遇。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各种模式都有可取之处,值得学习借鉴,我们必须抓住它们的共同特征和本质,掌握其精要才能学得好、用得好,甚至有所创新。那么高效课堂到底应该是什么样的呢?各家众说纷纭,真正的高效课堂与我们以往讲的“向45分钟要质量”、“提高课堂效率”、“精讲精练”也有本质区别,我觉得至少要把握以下几点:
首先,高效课堂的构建必须符合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即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课堂,而不是教师唱“独角戏”,讲得大汗淋漓、口干舌燥,包办到底的课堂,“自主、合作、探究”是高效课堂的精髓。
其次,高效课堂应是课堂高效率与高效益的有机结合,效率就是学生在单位时间里的受益程度,主要表现在学生在课堂内新获得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提高程度;效益则是教学对学生产生影响的深度,其中包括智力开发与非智力因素的培养,重点体现在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学习能力等基本素质的发展方面,这些与学生的终身发展息息相关。
基于以上理解,我认为构建真正的高效课堂是一项必须做又有困难同时也是富有挑战性的工作,说它必须做是因为它是新课改的支撑,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了;说有一定困难是因为对于大多数教师来说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熟套了,甚至根深蒂固了,不愿变也不会变;说他富有挑战性是因为把它做好了当然会产生良好的反响,如果没有做好,走了过多的弯路又担心会引起不良反应。
任何改革既是挑战,更是机遇。只有那些勇走潮头的人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时代赋予我们使命就是要迎接新课程改革的挑战,大胆创新,努力构建高效课堂,我认为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转变观念是前提。
首先是校长必须转变观念,校长是学校管理者,也是课程改革的引领者和推动者,要敢于创新,积极推动教师参与课堂,探索适应自己的新模式,这样教师才能放开手脚去做。其次是教师必须转变观念,要敢于打破旧的教学模式,以新的教育理念、新的教学方法应对新的形式下新的任务和新的问题,推行新课改,构建高效课堂的主要障碍恐怕是教师。当前,大多数教师习惯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一张嘴巴,一讲到底。因此课堂上经常出现对学生不放心、不放手,对学生习惯了命令、指责、干预、统一、惩罚等等专制行为,经常看到的是教师讲得眉飞色舞,学生却不领情,酣然入梦,经常碰到是教师挤时间、逼作业的现象,说到底这是以教师为“权威”的课堂,效果自然不会好。罗杰斯说过“没有任何人可以教会任何知识”,课堂应该是学生为主的课堂,而教师习惯了这种模式,因为它简单,好操作,因此,校长还是应该从推进新课程改革入手来抓课改,构建高效课堂,要真正地把握新课程的本质要领,才能提高课改的自觉性,使教师真正的认识到传统以教师为主的课堂教学模式是不能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的,认识到课堂到底是谁,谁是学习的主人。
二、教师培训是关键。
尽管高效课堂是以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为根本特征的,但也不能否定了教师的主导地位,教师如何去导,是决定
能否构建高效课堂的关键。校长要先行利用各种学习培训、参观的机会,把学到的成果用到学校中去,也要利用各种机会和形式对教师进行培训,使他们能适应变化,探索和掌握高效课堂的教学方式,能够做到“学案主导,学习主动,问题主线,活动主轴”这“四主”的主导上来,能够掌握“预习—展示—反馈”这三个课堂环节,能够做到“有所为”又“有所不为”,要放得下啰嗦,把时间还给学生;要放得下直白,把思考留给学生;要放得下架子,把交流让给学生;要放得下手脚,把机会留给学生,只有教师真正掌握高效课堂的操作技巧,才能构建高效课堂。
三、指导学习小组的建设是基石。
高效课堂是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课堂。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都是建立在学习小组的基础上完成的,因此,高效课堂离不开高效的学习小组,组建和评价学习小组是实施高效课堂的第一步
四、改革课堂评价是保证。
建立高效课堂必须改革传统的课堂评价体系,建立新的课堂评价方案,要结合学校实际制定出一套科学的评价制度,从制度上保证课堂改革的顺利进行,传统的评价方法过分依赖于考试成绩,甚至把它作为高效课堂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提高课堂效率和教学质量,其中自然也包括了学生的学业成绩的提高,课改与考试不是对立,事实上,推行课改的成功学校,山东昌乐二中,华师一附中等高考成绩仍然是十分突出的,因此各校可以根据“低起点,小幅度,高姿态”的原则,切合实际地带领学校进行评价制度的改革来推进课改,建立高效课堂。
总之,构建高效课堂是课程改革的必然,是回归教育本质的必然,是时代的使命,也是校长的责任。
第五篇:打造高效课堂 提高教学质量
打造高效课堂 提高教学质量
----浅谈高一地理高效课堂秭归二中唐冬丽现代社会要求国民能够在科学地认识、资源、环境、社会相互协调发展的基础上,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形成文明的生活与生产方式。地理学科也应顺应潮流,改变传统的传授方式。宜昌市从2008年开始进行高中新课改,开展了各种形式的培训、学习。作为一名工作不久的一名年轻教师来说,我很幸运的加入了地理新课改的队伍中。在各级领导和教研员的带领下,我们将以全新的理念,全新的教学目标指导高效课堂教学的实施。针对高一高效课堂教学,谈谈我的一点体会。
一、优化课前准备
第一,指导学生预习。地理是一门十分注重实践应用的学科。要做好课前预习,每次上课前将相关的预习题留给学生,指导他们有针对性的自学,找出疑难问题。第二,加强备课。地理是一门综合类学科,它要求教师有丰富的知识储备。教师要专研教材、定好目标,背诵学生该背的内容,典型例题自己先要做,及时补充专业知识。开学后和同学科其他教师集体备课,探讨教学方法。
二、认真反思教材
新的教育理念要求我们重视知识的产生过程,所以我们需要在教学中引导、启发、鼓励学生主动探索这些今天看来已经成为常识的知识的来龙去脉。人类对环境的认识,既有科技方法上的进步,更有思想观念上的飞跃,还伴随着科学与迷信的残酷斗争,这些丰富的内涵都是宝贵的教育资源,我们应该在教学中体现出来。要达到这种教育效果,就必须创设能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的教学环境,引导他们质疑、调查、探究、讨论,在良好的心境下完成学习过程。
三、转化教师角色
新课程不仅要求教师的观念要更新,而且要求教师的角色要转变。08年我有幸参加了新课改培训,在这一活动中,指导思想是学生是主体,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的激发者、引导者、组织者和合作者。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应该注重学生的学习行为是否发生变化,教师应针对这种变化提供相应的服务。学生成长的过程中教师也在成长,在新课改推进过程中,教师要用心去呵护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要通过优化教学细节来营造一种足以润泽学生心灵的民主关系,要真正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把教学的过程变为学生的主体性、能动性和独 1
立性不断生成、张扬、发展和提升的过程,使学生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人。让学生多一点创造的信心,多一点成功的体验。在课堂上可以多用一些“你认为呢”“谁还有不同的意见”“我们一起来探索”“ 我们开始活动”“非常好”“太棒了”“请坐”……的话语,以此来鼓励和激发学生参与课堂教学,创设平等、民主、自由、和谐的教学气氛,形成一个无拘无束的思维空间。
四、综合应用多种教学方法
兴趣是人积极探究事物的认识倾向。稳定的兴趣能使认识过程的整个心理活动积极化,能使观察更加敏锐,记忆得到加强,想象力更加丰富,克服困难的意志得到加强,使智力活动的效能大大提高。新课程标准实施以来,我一直本着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的原则,坚持科学素养的形成从培养兴趣开始的观点。例如;在讲解风的形成时,我把自己当做空气质点,一排排的课桌当做等压线,左胳膊当做水平气压梯度力,右胳膊当做地转偏向力,让学生比较高空中和近地面的受力情况。一个问题就这样被肢体动作和简单的几句话解决了,同时还加深了学生的记忆。
五、认真反思教学过程
教师的反思大多是针对教学过程进行的,作为一名年轻教师,教学反思尤其重要。要对教学中重难点的处理、学生的主体地位是否得到确立、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是否提高等情况进行反思,然后再回到实践中去探索,使教学与研究能力得到提高。
我曾经听过一节观摩研讨课,《地球的圈层结构》。在讲述地球外部圈层结构的过程中,老师要求学生分为三组,周末时亲临大自然,分别讨论在大气圈、水圈、生物圈中的感受,然后总结出地球外部三大圈层的特点,几组学生都很积极。可是在讨论的过程中,所谈内容大多是探险、旅游的感受,完全脱离了教材内容,有些学生甚至在活动过程中趁机打逗,表面看上去这节课很热闹,似乎每个学生都在参与活动,但实际上,教师对课堂的驾驭不是很好,关键是当整个活动结束后,学生对教材知识的掌握不是很好,可见活动的实效性不大,违背了活动的初衷和目的。活动在教学过程中不是流于形式,在活动中通过学生的讨论、探索、实践得出结论这才是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对活动设计的每一个环节都应该严谨,对于活动的每一步都应该给予学生清晰地描述和指导,然后再要求学生进行实践。新课改的这一要求实际上是对老师能否掌握整体课堂教学过程、能否驾驭课堂的一个重要挑战。
总之,通过这一年来的“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实践与反思,让我深刻的感悟到新课程改革过程中地理教师身上的责任和重担。领会到节约、高效不仅仅是经济领域的概念,教学同样需要。在实践中我们要总结教训,积累经验,不断改进,切实改变现状,构建低耗高效的课堂,长足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