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谈初中数学课堂中分层教学的实践体验
浅谈初中数学课堂中分层教学的实践体验
【摘要】数学是教育系统一门重要学科,集聚逻辑性与灵活性为一体,对学生基本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有较高要求。初中生接受能力强,但是缺乏学习自律能力,尚不能形成良好的学习自觉和习惯,因此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存在注意力不集中,教学效率差等现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发挥学生的潜能,是中学数学教学的重点和关键。要求数学教师在具体教学过程中积极探索,不断创新,寻找最适合初中生的教学模式和方法。本文主要分享在初中数学教学课堂中,采用分层式教学的实践体验。前言
课堂学习在初中生生产、成才过程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随着素质教育及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对课堂教学的要求越来越高。分层教学为僵化的初中教学模式注入新鲜血液,是一种全新的适应学生身心发展需要的教学方法,不仅能够满足教师的教师改革需要,还能满足学生学习的需求。所谓分层教学,就是根据教材目标,依照学生学习的个体性差异,将教材分为若干层次,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确定不同的教学目标和学习重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进而促使全体学生学习效果的全面提高。1.分层教学的具体实践 1.1分层备课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顺利开展的前提,也是完成教学任务的基础。分层备课主要是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根据学生的知识能力及水平设置难易程度不一的问题,并在教学过程中具体实施。初中生由于对数学知识的积累程度、思维及应变能力、兴趣爱好等各个方面不同,因而学习及掌握数学的能力不同,因此,在备课过程中,不能太过于笼统而忽略了对“数学困难户”的指导。分层备课充分考虑学生的综合能力,通过问题难易程度的设置,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充分展现出来,不仅让优等生掌握更多解题技巧,而且让一些暂时跟不上的学生树立学习自信心,从而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如,对一元一次方程的课程备课中,由简单到复杂,可从简单的加减求未知数开始,让基础较差的学生回答问题,然后适当鼓励;有一定难度的题目由基础一般的学生来回答,激发学生的潜能;教学目标的重点及有一定难度的题目则由基础较好,思维较为活跃的学生回答。回答不出来的,可让全班学生来帮忙,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也实现了分层教学的目的。
[1]1.2分层授课
分层授课是分层备课的具体体现,即在同一教学进度、同一教学内容下使学生达到不同的要求。在教学课堂的各个环节中,教师要以讲授教学为主,讨论学习、合作学习为辅,结合教材内容,实现教学目标,提高教学有效性。每个班级中,总会有好、中、差三种学生,教师不能存在明显偏心现象,对初中生来说,教师的关注是学习的主要动力之一。因而,在具体授课过程中,教师要做到一视同仁,又要充分尊重每一个学生的意见,多鼓励,少批评,在树立学生学习自信心的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挖掘潜力,从而全面提高教学有效性。
以分组讨论学习为例,数学教师应本着“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进行分组,每个小组都有好、中、差学生,然后小组推选出组长。组长负责分配任务及组织小组讨论,并对组内讨论成果进行总结,跟全班同学分享。小组讨论的优势是,给每一位学生创造课堂参与的机会,并活跃了课堂气氛,最终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竞争意识,提高语言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1.3课后分层练习
课后练习是学生知识得以巩固和提高的最佳方式之一。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不仅要重视课前准备及课堂学习效率,好用重视课后的练习巩固,适当、合理的课后练习不仅让学生加深印象,而且还能做到学以致用,达到触类旁通的教学目的。初中数学教师在课后练习的设置方面,要注意分好层次,梯度式考察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并在此基础上有所提高。
针对差、中、好学生布置的作业可有不同:基础较差的学生则要强度对概念、公式的理解和掌握,如:学习了二元一次方程组后,这类学生须完成复习资料知识巩固部分的练习;基础一般的学生则可布置一些概念、公式的变式题,如:学习了二元一次方程组后,这类学生须完成复习资料知识能力提高部分的练习;数学底子厚、逻辑思维能力较强的学生则可布置一些综合应用题或探究题,以激发不同层次学生的数学学习积极性,如:学习了二元一次方程组后,这类学生须完成复习资料的能力拓展部门的练习等等。2.小结
在数学教学,特别是初中数学教学中,不仅要重视课前备课,还要重视课堂教学,更要重视课后练习。分层教学是一种新型教学模式,以学生为学习主导,涉及到各个层次的学生,并针对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不同的教学策略。分层教学不仅能够满足教师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要求,还能充分发挥学习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挖掘学生潜能,全面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和水平。因此,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应适当引入分层教学,为更[3]
[2]优质、更高效的课堂教学服务。【参考文献】
[1]张文镇.提高初中数学课堂分层教学效果的策略探析[J].中学生数理化,2013,(05):27.[2]胡金亚.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分层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考试周刊,2013,(43):73-74.[3]唐翠婵.初中数学课堂分层教学探讨[J].现代教育科学,2011,(08):127-128.
第二篇:分层教学在初中数学课堂中的实践(范文)
分层教学在初中数学课堂中的实践
摘 要:伴随着教学方式的不断更新与进步,数学文化素养也成为每个公民重要的内容和标志。教学模式细致化的脚步也不断加快,数学分层次教学越来越普及,解决了教学实践中学生学习成绩分化的现象,大幅度提高了学生在初中数学课堂的学习效率,真正做到了数学教学是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习有价值的数学,全面提升了初中数学教学质量和学生成绩,充分体现了数学教学的基础性和普及性。
关键词:分层教学;初中数学;课堂
初中数学课堂分层次教学,可以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来讲,数学学科相对其他学科来讲教学内容比较枯燥无趣,学生对学习初中数学不感兴趣,学生学习成绩两极分化比较严重,分层次教学可以根据所有学生不同的学习情况进行分组式教育,真正做到了因材施教的教育方针。
一、分层教学的意义
初中数学分层教学是教师根据学生的不同学习情况、知识、能力水平和潜力把学生分成若干个学习水平相近的群体,对不同的学生群体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使不同学习成绩的学生都能够得到良好的教育,这些群体在教师恰当的分层策略和相互作用下得到最好的提高与发展。分层教学是一种把不同学习成绩的学生分到不同水平的小组里,教师根据不同小组的实际学习水平采用不同的教学模式。
社会的发展需要不同的人才,不同的人才对数学的需要也是大不相同的,国家教委要求初中数学教育在初中学生完成数学基本课程之后,按照学生未来的发展需要与就业需要进行区别性教育,分层教学是社会对教学的新需求、新要求。或者是在学生学习初中数学过程中,每个人的学习成绩并不相同,把相近的学习成绩的学生组建在一个小组中,教师通过以小组为单位指导教学,能够更好地督促学生在数学知识上的提升,避免了老师在授课过程中存在优秀生学得少,后进生吃不消的顾虑,使每一名学生都在被动地学习数学知识,无法真正领悟数学知识给学生自己的日常生活带来的便捷。比如同一年级中,教师可以以班级或年级为单位,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如智慧型小组、探索型小组、突击型小组等,教师再以小组为单位,分成若干个小组分支,如智慧型小组1小组、2小组等,教师可以根据不同小组学生的学习成绩、智力发展状态、创造性思维能力进行单独指导与教学,提升初中数学教学质量,也让学生在平等、互助的学习气氛中主动探索数学
知识。
二、分层教学的必要性和现状分析
由于学生自身的优越性不同,教师根据学生的具体特点,结合教学内容,设计有层次性、针对性的教学方案,以这种教学方式教学能让中等学习成绩的学生往高等层次发展,学习优秀的学生得到更好的发展,使后进生的学习成绩得到显著的提高,这就是初中分层数学教学的必要性。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在同一个班级里学生的学习成绩不会相同,有优秀的就有后进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很难让所有的学生都能够吸收当堂知识,优秀生感到学习轻松没有上进欲望,后进生感觉学习吃力失去对学习的信心。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成绩,把优秀生组成一个小组,教授一些基础数学以外的数学知识,为学生将来的就业打下一定的基?A。把后进生分在一个小组里,教师继续巩固课堂上学习的数学知识,做到温故而知新,逐渐提高后进生的学习成绩。
三、初中数学分层教学应用的几种方法
1.根据学生成绩制定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
初中数学实践教学中,提高分层教学有效性的关键在于制定符合不同层次学生的教学目标,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再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辅导,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创造思维性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不符合学生的教学目标,教师要及时修改,在制定教学目标的时候,教师可以参考学生提出的建议来设定更贴切的教学目标。
2.根据学生不同学习成绩制定不同的作业及练习标准
教师可以通过课后作业来提升初中数学分层教学的教学质量,学生之间学习知识的进度不同,教学课后练习标准自然不同,对于后进生教师在布置课后练习的时候要参考当日所学的课堂知识进行课后练习题目,通过课后练习,使后进生在课后练习中逐渐提高学生成绩,对于学习成绩优异的学生,教师可以增加一些实用性强的数学知识,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3.采用民主、自由的教学课堂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在初中数学实践教学中有一个很明显的问题,优秀生在课堂上的活跃性很强,后进生在课堂上的活跃程度非常弱,教师可以通过课堂提问的方式,鼓励后进生勇于表达自己的内心意愿,以此来提高后进生初中数学学习成绩。例如,在证明两个判定菱形的定理时,教师请同学总结菱形判定法的时候,通过积极引导的方式鼓励后进生积极发言,在发言过程中教师要给予肯定性的支持与鼓励,来引导后进生更好地关注初中数学课程,提高数学学习成绩。
初中数学分层教育模式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逐渐提高了初中数学的教学质量,促进了学生数学学习成绩共同的发展和进
步,让每一名学生都跟上教育大纲内容,充分体现了教学民主性、公平性、和谐性,教师在实践教学中,根据学生不同的学习情况,进行分组式教学方针,最大限度地利用了教学资源、节省了教学资源。
参考文献:
[1]张贺.初中数学教学中分层教学法的实施探析[J].教育现代化,2015(11).[2]刘芳芳.初中数学教学中分层教学策略探讨[J].西部素质教育,2016(12).[3]范金伟.初中数学教学中分层教学策略探讨[J].教育现代化,2017(5).编辑 谢尾合
第三篇:初中数学课堂中的分层教学
初中数学课堂中的分层自主学习
初中课程的基本理念是以学生发展为本,坚持“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关注学生的个性的健康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学生的和谐与发展是符合教育发展的客观规律、是符合时代的发展要求,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生本教育的实质。在实施课堂教学中,应把“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合作研究,创新思维习惯,让学生自己去感受探究理解知识的产生和发展过程,培养学生科学精神与创新思维习惯以及收集、分析、判断处理信息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和社会活动能力”视为主要研究目标。应把如何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培育参与热情,锻炼研究能力,加强自信心的培养,大面积提高数学,英语成绩等作为研究的重点之一,同时把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作为探究的重点之二,努力探索课堂教学如何实现社会价值的最优选择。“走班制”分层中如何实施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使教师的教学过程与学生的学习过程得到和谐的发展,从而促进学生整体的、全面的发展,是我们主要研究的内容。
“激扬生命式的教育------合作与走班”能够改变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凸现 “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在教与学的关系中“合作与走班”能够改善师生间的关系,改变知识的传递方式;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合作与走班”强调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提倡回归学生的生活世界,使之更具人性化。因此,这一教学模式不仅拓展了“走班制”分层教学的基础内涵,而且也丰富了“和谐教育中合作学习”中以学生为本的科学发展观。
1、“激扬生命式的教育------合作与走班”拓展了“走班制”的基础内涵。
我校实施初中“走班制”教学是针对农村初中学生数学、英语学科发展的不均衡,学习水平、个性特长等存在比较大的差异性而提供的相对适应的教学组织形式。这种教学组织形式主要按学生的数学、英语学习水平与能力分班、分层教学,在两个相邻的教学班之间展开。教学时设计两套教案。在尊重学生现实的基础上,学生分成春夏秋冬四个层次的大组。春组寓意:春天的希望,让自己给自己一个春天的希望。夏组寓意:有火一样的热情与激情,相信我自己的明天就是收获的秋季。秋组寓意:充满着收获的喜悦,愿意分享自己的成果,收获更多的果实。冬组的寓意:储存着知识与智慧,时刻等待着奉献给需要的人们。每周一,二,四,五走班,春夏一班,秋冬一班,教师用不同的教案在不同的班级授课。周三不走班,在原行政班合作学习,总结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一般上复习课,充分
同的进步。
第二、教育方法和教学策略与学生发展的和谐;
1、教学方法分层:在授课时,对冬秋班直接切入主题,放开了,向深广方向发展,课堂内独立探索,合作交流的时间长些,而春秋班注重复习引入,慢慢过渡到新课,侧重基础知识的讲和练。而在同一个行政班级学习时,授课着眼于秋层次学生,实行精讲精练,重视双基教学,注重课本上的例题和习题的处理,着重在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上下功夫。对冬层次学生, 实行少讲多练,让他们独立学习,注重培养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探究能力。对春夏层次学生,放低起点,浅讲多练,弄懂基本概念,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和技能,使学生能学得进,跟得上。例如,在进行全等三角形识别一节的教学时,进行了这样的尝试,全等三角形的识别有四条,SSS,SAS,ASA,AAS。按原课程计划需八课时,教材的安排是给出一个,应用一个,我们对秋冬组班,四个识别只用了一节课,引导学生通过分析和实践全部得出,并对为何SSA,AAA不能识别三角形全等加以研究。第二节课,我们精心编制了一组题,让学生对上述四个方法加以熟悉和深化理解,第三节课对书上的例题进行了简单的讲解。通过反馈说明,这样安排教学,三节课完全可以完成八节课的教学任务。通过如此处理教材,使得学生对全等三角形的识别有了较为全局的把握,有了更强的融会贯通的能力,对待综合题的处理更为从容。对春夏组班,我们采取了书上的安排,讲解一个,应用一个。例题讲解时,先分析,再口述,然后以填空的形式由学生完成证明,接着,让学生再做一道类似的题。而没课改之前,只是统一上课,学生出现了吃不饱,吃不了的现象。没有体现出因材施教。
2、辅导分层:在分层辅导上我们采取了两条路,一是将冬秋组(28人)组成竞赛组,每组7人,分为冬1,冬2,秋1,秋2四个平行组,由我定时集中每星期辅导两次,另外对春,夏层次同学也分为四个竞赛组,相互比赛.每周利用两次三十分钟时间,集中处理他们作业中出现的一些问题。第二条路是在班内让学生之间互相辅导,具体做法是:老师辅导冬层次同学,冬层次同学辅导秋层次同学,秋层次同学辅导夏层次同学,夏层次同学辅导春层次同学.充分调动每个人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在辅导他人的过程中自己也得到发展和提高。找到自信,提升成功信心。
3、作业分层:冬层次同学除了完成课本上的一部分作业外,再给他们一些提高题和思考题,秋层次同学的作业要掌握由浅入深的原则,除了完成课本上的所有题外,要注意同类型的题重复再练的过
教学行为的评价表。以“和谐发展”为精髓,探索合作与走班和谐发展的基本途径和方法。课堂教学是中学教学的主要组成部分,因此,开放性教学的主阵地是课堂教学。在实施课堂教学中,应把“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合作研究,创新思维习惯,让学生自己去感受探究理解知识的产生和发展过程,培养学生科学精神与创新思维习惯以及收集、分析、判断处理信息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和社会活动能力”视为主要研究目标。主要研究内容:一是农村初中数学,英语教学中学生学习成绩的调查研究;二是分析影响农村初中学生学习数学,英语成绩的因素;三是探索激发农村初中学生分层学习数学英语,大面积提高数学英语成绩的策略。四是探究走班式分层教学过程中学生非智力因素的成长原因和状况。应把如何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培育参与热情,锻炼研究能力,加强自信心的培养,大面积提高数学,英语成绩等作为研究的重点之一,同时把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作为探究的重点之二,努力探索课堂教学如何实现社会价值的最优选择。建构在“走班制”分层教学中合作学习的教育体系,营造和谐发展的教学氛围。
从教二十年,应该说近十年是我的教学观念改变最大的十年。新的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要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要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而现行的教学方式为传统的“平行分班”,由于学生的认知水平有很大的差异性,尤其是农村初中英语教学基础薄弱,而且一个班级里人数较多,如果按中等学生的水平授课,长期下来必然形成一部分学生吃不饱,一部分学生吃不了,学优生学习没动力,冒不了尖,学困生最基本的也掌握不了,给其它学科的学习带来困难,不能实现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因此我在十年教改中努力探索一种新的教学方法——分层教学法,利用小组合作学习,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发挥个人的创造能力,激发创新思维。美国教育学家布鲁姆在掌握学习的理论中指出:“许多学生学习中未能取得优异成绩,主要不是学生智慧能力欠缺,而是由于未能得到适当的教学条件与合适的帮助造成的。”为了更好的体现分层教学,“激扬生命式的教育-----合作与走班” 就是课堂教学上要以精彩的内容来吸引人。这就要求教师不仅精心备课,而且要深入到学生中间去了解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新的教学模式下,学生合作精神大大的增强了,他们之间不仅只讨论数学英语问题,生活上、思想上、学习上的问题也经常在一起交流。
十年课改,我认为分层教学是必要的,是适应当今教育理念的。与传统教学相比较,它有以下优点:
1、分层教学体现了以人为本,兼顾了各个层次学生的学习情况,最大
第四篇:浅谈数学课堂中的分层教学
目前,数学课堂教学中主要是“整齐划一”的班级授课制,这种课堂教学模式虽然有其优点,但也有着明显的弊端。为了大多数学生能在数学学习上获得成功,首先应该给他们提供可能成功的机会。《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能得到不同的发展。在数学教学中开展分层教学,是因材施教教学原则和数学课程理念的体现,也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实现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途径。
近几年数学教学中,我们本着“差异”教育的原则实行动态分组教学,将同一班级学生按现有基础及发展水平分为a、b、c(低、中、高)三个组,在课堂教学中对各组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在四十分钟时间里,按照计划的教学路线,各组不同层次的学生尽可能地轮换动态语言交流,加快学生活动的时间,让学生大量参与到课堂语言实践活动中,发展他们各方面的数学素质。
一、确定层次。编组,培养小助手
通过对学生数学学习水平的检测、分析,将他们分成a、b、c三个不同层次的组,每组选出一个基础较好、动手能力较强、自觉性较强、组织能力较强的学生做小助手,在教师的指导下,他们可以帮助同学们预习新课,课堂上进行轮换动态语言交流,课后复习巩固已学知识,这样教师更能集中精力搞好直接教学,使课堂活动有条不紊地进行,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
二、备课与授课
备课时,教师认真分析初中数学教材整体及各单元构成,根据教学大纲教学内容,以及各层次学生现有的知识基础和潜在的能力。确定各层次教学目标,同时建立反映知识、技能与学生学习水平的成绩登记表,以便阶段性地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教学。
授课时教学路线按教案中大标题一、二、三„„的顺序进行,每一课基本上按固定的模式进行教学,如遇到试卷讲解或习题课,则将课型改为分组讨论,每组包括各层次的学生,学生间边研究。边思考,互相带动,相互质疑,这样有利于培养和提高他们的自学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效果
1.使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思想得到贯彻
这种课堂教学的结构特点是“动”“静”同步,交替轮换,构成学生认识发展的又一个层次。使学生的知识不断增加,不断深化。由“静”而“动”。是学生认识发展的一个层次。在这个层次里,“静”主要是学生独立地学,按“动”的发展需要而学。“静”的内容一般是复习旧课,自学新知,检查作业,自测练习(尝试练习),语言练习或围绕重点看书,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学生经过这样的学习活动可初步明确探索新知的目的、意义,心理上有了准备,打好了注意定向的基础,学习新知的积极性、主动性易于被调动。经过尝试自学,学生的自学能力得到了锻炼。这样也有助于对新知的理解、吸收。教师通过抽查及时掌握“静”的信息反馈,可以及时调整课堂上“动”的设计,使课堂教学更能从实际出发而“动”,为教师更好地指导学生的学习奠定基础,为提高课堂四十分钟效益创造条件。由“动”而“静”则是学生认识发展的另一个层次。学生的“学”需要教师的“教”,但“教”是为了达到“不教”。学生会学。不是靠教师“讲”出来的,而是主要靠自己“练”出来的。要学生“会学”,就得让学生自己去练,在练习中掌握学习规律,启迪教师在“动”中适当的点拨,学生在“静”中练得就好。在“动”中,教师要着眼于学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指明探索方向,教给学习方法,解决疑难问题,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同时设计好自测练习,在“静”中更好地培养、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地位。
2.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发展
在分层数学教学情境中,随着“动”“静”交替轮换,一改过去“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写,学生抄;教师做,学生看”的单向教学结构,在整节课上每个学生都参与到教学过程中,亲自动手、动口、动脑,品尝收获知识的喜悦。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这样也缩短了师生间、学生间、学生与知识间的心理距离。师生以最佳的状态,积极投入。另外,教师在“动”中对各组规定不同的目标,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有利于学生认知结构与数学学科知识结构的科学对接,使每个学生都能“吃得饱”,“消化好”,不会产生“吃不了”的现象。这样,通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可使不同层次学生的数学成绩有明显的提高,可大面积提高数学教学质量。
3.使学生对数学学科产生浓厚的兴趣
兴趣是成功的先导,是推动学生自觉学习数学的强大动力。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之者”。课堂教学中采用分层教学形式进行教学,使各组不同层次学生的基础知识得到了进一步的巩固,思维能力得以迅速提高。学生们越学越有兴趣,而且每节课学生都学有所获,学习信心增强了,学习兴趣也油然而生,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第五篇:浅谈初中数学分层教学的实践
浅谈初中数学分层教学的实践
摘要:根据学生的数学基础和思维能力,把学生分开层次进行教学,更能体现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有利于对学生进行个性化教育,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因而能较好地提高数学教学效果。关键词: 分层教学 教学策略 因材施教
数学新课标指出:“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须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即:分层教学!它是一种面向全体,因材施教的教学模式,它强调了“教师的教要适应学生的学,要做到“因材施教,分层提高,让尖子冒出来,使多数迈大步,叫后进生不落伍,达到班级整体优化”。分层递进教学的核心是面向全体学生,正视学生的个体差异,使学生在自己原有基础上得到发展,在每一节课内都能获得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渐渐从要我学变成我要学,达到终身学习的目的。
农村的中学生的数学基础差异较大,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偏低,运用常规的教学方法,就不能针对学生的个性差异,达到教学教学目标。如果采用分层次教学,面向全体学生,对各层次的学生分别要求,区别对待,那么就可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变学生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因此,对分层教学进行研究,探索实施的途径和方法,对于初中数学教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分层教学是指在根据因材施教原则,依照学生学习的个体差异性,把他们分为若干层次,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确定不同的学习目标,提出不同学习要求的教学方法。数学课堂分层教学法无疑是对数学教学方法的积极探索,也是对传统数学教学方法的发展。近年来,本人在初中数学课堂中对分层教学法进行了有益的尝试,下面就初中数学课堂分层教学的实践模式的操作谈谈几点浅显的看法。
一、分层教学的必要性及可行性
自古以来,便有提倡“因材施教”,宋代朱熹在《论语》的注解中指出:“孔子教人,各因其材。”“因材施教”它的终极目标和我们现在要说的“分层递进教学”是一样的。分层递进教学的理论基础为布卢姆的掌握学习理论:“只要在提供恰当的材料和进行教学的同时,给每个学生提供适度的帮助和充分的时间,几乎所有的学生都能完成学习任务或达到规定的学习目标”。
新的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要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要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而现行的教学方式为传统的“平行分班”,由于学生基础知识状况、兴趣爱好、智力水平、潜在能力、学习动机、学习方法等存在差异,接受教学信息的情况也就有所不同,而且一个班级里人数较多,如果按中等学生的水平授课,长期下来必然形成一部分学生“吃不饱”,一部分学生“吃不了”,优生学习没动力,冒不了尖,后进生最基本的也掌握不了,给其它学科的学习带来困难,不能实现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
另外,对于农村初中,以中考升学(一级达标高中)率的高低去衡量办学的优劣的观念至今未打破,甚至越来越严重。而且现在实行的是九年义务教育,全体小学毕业生都就近入学,学生水平参差不齐,于是,多数教师往往不惜血本,绞尽脑汁,采用多种手段,使大多数学生,陪同小部分“有希望”的“尖子生”,为之而“奋斗”,这样就使大多数“陪读生”“劳师无功”“,大大挫伤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也严重影影响了整体的教育教学质量,这显然与素质教育背道而驰。
因此教师必须从实际出发,因材施教,循序渐进,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挥学生个人的创造能力,激发创新思维,才能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原有程度上学有所得,逐步提高,最终取得预期的教学效果。
二、分层教学实施的指导思想及原则
分层次教学的主体是班级教学为主,按层次教学为辅,层次分得好坏直接影响到“分层次教学”的成功与否。其指导思想是变传统的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是成绩差异的分层,而不是人格的分层。为了不给差生增加心理负担,必须做好分层前的思想工作,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讲清道理:学习成绩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分层次教学的目的不是人为地制造等级,而是采用不同的方法帮助他们提高学习成绩,让不同成绩的学生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的潜力,以逐步缩小差距,达到班级整体优化。
三、分层教学的组建与实施
1、学生分层
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数学基础、学习能力、学习态度、学习成绩的差异和提高学习效率的要求,结合教材和学生的学习可能性水平,再结合初中阶段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及性格特征,按课程标准所要达到的基本目标、中层目标、发展目标这三个层次的教学要求,可将学生依上、中、下按3:5:2的比例分为A、B、C三个层次:A层是拔尖的优等生,即能掌握课文内容,独立完成习题,完成教师布置的复习参参考题及补充题,可主动帮助和解答B层、C层的难点,与C层学生结成学习伙伴;B层是成绩中等的学生,即能掌握课文内容,独立完成练习,在教师的启发下完成习题,积极向A层同学请教;C层是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即能在教师和A层同学的帮助下掌握课文内容,完成练习及部分简单习题。
在编排座位时,最好四个人(1个A层、2个B层、1个C层)为一个学习小组,便于讨论、辅导、交流、提高、竞赛,体现群体中的“优势互补”。注意分组是相对的,并非一成不变的。经过一段学习后,由学生自己提出要求,教师根据学生的变化情况,引入适当的竞争机制,作必要的层次间的升降调整(一般是半个学期或一个学期为一次),激励学生上进,最终达到C层逐步解体,A、B层不断壮大的目的。
2、教学目标分层
分层次备课是搞好分层教学的关键。在学生分层的基础上,根据教材和大纲的要求,以及各层次学生的水平,对各层次的学生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A层学生要求掌握课本的基础知识,学会基本方法;B层学生要求熟练掌握基础知识,并能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C层学生要求在B层次的基础上,培养创新意识,有良好的数学素质。如“平行线的性质”的教学目标可分为三个层次:A层学生能说出平行线的性质,并能应用性质进行简单计算;B层学生要求能理解、掌握平行线的性质,并能熟练地加以运用;C层学生要求能理解掌握性质的推理过程,培养学生从特殊到一般的发现问题能力,培养学生逆向思维的能力,要求能灵活运用性质。各层次的教学目标,应该是各层次学生通过努力能达到的,这样才能调动各层次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备课时应根据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设设计好教学内容,课堂提问,技能训练,应注意层次和梯度。
如“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教学目标可定为:
共同目标:记住方程的根与系数的关系并能用它解决简单的问题。
层次目标:
A层:能推导方程的根与系数的关系,并能熟练运用它去解决一些有一定难度的灵活性、综合性的问题;
B层:理解方程的根与系数关系的推导过程,并能用它去解决一些稍为复杂点的问题;
C层:了解方程的根与系数关系的推导过程,记住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并能进行一些简单的应用。
3、教学过程分层
教学分层是课堂教学中最难操作的部分,也是教师最富创造性的部分。荷兰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说:教师的作用就是如何使每一个学生达到尽可能高的水平。因此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应采用:低起点,缓坡度,多层次立体化的弹性教学。为了能鼓励全体学生都能参与课堂活动,使课堂充满生机,教师应将有思维难度的问题让A层的学生回答,简单的问题优待C层的学生,适中的问题回答的机会让给B层学生,这样,每个层次的学生均等参与课堂活动,便于激活课堂。学生回答问题有困难时,教师再给他们以适当的引导。对B、C层的学生要深入了解他们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帮助他们解答疑难问题,激发他们主动学习的精神,让他们始终保持强烈的求知欲。对于A层的学生在教学中注意启发学生思考探索,领悟基础知识、基本方法,并归纳出一般的规律与结论,再引导学生变更问题帮助学生进行变式探求。对A层学生以“放”为主,“放”中有“扶”。突出教师的导,贵在指导,重在转化,妙在开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自学能力进而向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发展。
4、课堂练习分层
分层练习是分层教学的核心环节,其意义在于强化各层学生的学习成果,及时反馈、矫正,检测学习目标的达成情况,把所理解的知识通过分层练习转化成技能,反馈教学信息,对各层学生进行补偿评价和发展训练,达到逐层落实目标的作用。因此教师要在备课时,针对学生实际和教材内容精心设计编排课堂练习,或重组教科书中的练习,或重新选编不同层次的练习,在选编三个不同层次的练习时,必须遵守基本要求一致,鼓励个体发展的原则。通俗点就是“下要保底,上不封顶”。在保证基本要求一致的前提下,习题综合与技巧分三个层次。针对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学习能力,分层次选编基础巩固性练习,拓展延伸性练习,综合运用性练习,对低、中层学生要求紧扣课本,低层学生能完成课本上大部分基础巩固性练习,鼓励选做书中章节习题,中层学生能完成书上全部基础巩固性练习,和书中章节习题,选做拓展延伸性练习,高层学生另外增加综合运用性练习,满足他们的求知欲,这样配制练习,有利于低层学生巩固基础,中层学生略有提高,高层学生得到充分发展。如完全平方公式的训练题: 把下列各式分解因式:
(1)x2+4x+4;(2)25a2+10ab+b2;(3)(x+y)2+10(x+y)+25;(4)(a+b)4-18(a+b)2+81。学生训练时,老师不宜明确指明哪些学生做什么题组,A层次的学生选做(2)(3)题时,老师应及时点拨,允许部份学生集体讨论完成第(4)题。课外作业也应分为几个层次,一般可分为必做题和选做题以供学生选择,其中必做题要求A、B、C层次的学生都要完成,选做题允许学生不全部完成,或几个同学一起研究共同完成,这样在学生习中形成竞争意识,促进学生数学能力的提高。
5、作业分层
作业能及时反馈不同层次学生所掌握知识的情况,能反映一堂课的教学效果,又能达到初步巩固知识的目的。因此,作业应该多层次设计,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题量、不同难度的作业,供不同层次学生选择,题型应由易到难成阶梯形。C组做基础性作业;B组以基础性为主,同时配有少量略有提高的题目;A组做基础作业和有一定灵活性、综合性的题目。使得作业的量和难度使每个学生都能“跳一跳,摘到苹果”。从而调动各层次的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作业批改上,对C层学生尽可能面改,发现问题及时订正,集中的问题可利用放学后组织讲评,反复训练,真正掌握;成绩较好的学生的作业可以采取抽查、互改等处理。
如在“勾股定理” 第一课时后,分别设计了下面的作业:
①熟记勾股定理,并对照图形默写两遍。
②求下列直角三角形中的未知边。
③矩形的周长为34,长为12,求矩形的对角线长;
④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O为坐标原点,,求△AOB斜边上的高。
要求:A层次同学要完成全部题;
B层次同学要完成①、②、③题;
C层次同学只要完成①、②两题。
6、测试分层
测试是检验一个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我们不可能用同一把“尺”去量尽世界上的万物,同样我们也不能用同样的要求、标准去衡量每一个学生。在试题编制中,我们依据教学目标,把测试题可以分基础题和分层题,其中每份测试卷中基础题占80分,层次题各20分,可完成本层次题也可完成高一层次题,若完成高一层的测试,则该部分得分加倍。
如在考查“用平方差公式进行因式分解”时,设计:
A层次: ; B层次: ; C层次:。
7、评价分层 分层评价是实施分层教学的保证。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取不同的评价标准,充分发挥评价的导向功能和激励功能。如对C层采用表扬评价,寻找其闪光点,及时肯定他们的每一点进步,唤起他们对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对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对B层的学生采取激励性评价,既揭示不足又指明努力方向,促使他们积极向上;对A层的学生采用竞争性评价,坚持高标准,严要求,促使他们更加严谨、谦虚,不断超越自已。总之通过对作业评价,课堂学习评价,测试后评价等充分调动各层次学生学习数学的情感、意志、兴趣、爱好等多方面积极因素,促进智商和情商的协调发展,以实现大面积提高数学的教学质量。正如一位德国教育家所说:“教学的艺术不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
在对分层教学的探索与实践中,学生的心理个性得到良性发展,学习积极性普遍提高。分层教学针对学习能力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措施,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各得其所,学生学习的兴趣被激发了,都获得不同程度的发展。程度差的学生,因为学习目标定得较低,学习过程中又能得到老师更多的帮助,从而增强了学习的信心和战胜困难的勇气。程度好的学生,学习的独立性增强了,对学习的要求也提高了,课堂上也“吃得饱”了。同时由于分层的不固定,学生分层可上可下,又增强了学生的自主性,培养了学生的创造力和强烈的竞争意识,出现了“你追我赶,奋勇向前”的可喜局面。
在取得的成就的同时,我们也发觉到了诸多的不足,如:分层评价方面还没有真正落到实处。不能实现对学生真正意义上的分层,虽然在教学目标、教学方法、课堂提问、课后辅导、作业等方面,我们注意到了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用不同的评价方式,但对考试的最终评价上没有太大的改变,老师的心目中还是主要以考试成绩论英雄。这种评价方式对C组的同学的自信心、学习兴趣打击较大,因为他们总是尝不到成功的喜悦,但是由于中考的压力,很难找到一个比较合理的评价方式。
总之,运用这个方法进行教学,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优化了课堂教学结构。与每位学生面对面的讲解、沟通,为形成相通、相融、充满民主氛围的宽敞自由的人际心理空间创造了条件。良好的心理气氛胜过任何教育技能。感情的共鸣,信念的确定,行为的顺应,目标的认同,达到教学活动的同频共振,在教学这个复杂的双边活动中,学生是属于决定地位的主体,谁赢得了学生,谁就赢得了教育。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年7月第1版;
2.孔庆邮 《数学分层教学及研究性学习的探索实践与思考》 中学数学教学 2002年第1期;
3.付海峰 《在层次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中学数学教学参考 1997年第10期;
4.马忠林 魏超群 《数学教育评价》
广西教育出版社; 5.曹才翰 章建跃 《数学教育心理学》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