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暑假读书交流《岁月如歌》
岁月如歌,在书中邂逅全新的自己
王琳
无论天气明媚还是灰暗,拿起一本书的时刻,世界都会安静下来,变的无比美丽。这个暑假,我读到了于漪老师的《岁月如歌》,阅读他人,也许就是在品味自己,观于漪老师的人生来邂逅全新的自己。
翻开于漪老师《岁月如歌》的扉页,映入眼帘的首先是这样一段话:‚拉开层层心幕,往事历历眼前:教海沉浮,岁月如歌,被白发欺人奈何,却道天凉好个秋!‛这位耄耋老人,在语文教育界已经奋斗了60余载。在《岁月如歌》这本书中,于漪老师用她最质朴的语言向我们回顾了自己的成长经历和毕生从事语文教育的思想轨迹,写了一生的悲欢与酸甜,成败与得失,让人获益匪浅,感受良多。
在读到《‚门‛在哪儿》这篇文章时,我被于漪老师那种认真、勤勉、严谨、用心的状态所打动,刚刚从事语文教学的于漪老师,每天晚上九点以前备课,改作文,九点以后学习,自修,咬牙坚持,天天明灯陪她过半夜。在备课上一丝不苟,把教材吃透,独立思考,刻苦钻研,力求自己真懂。要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就必须先培养自己的阅读能力。每备一篇课文,总要查清时代背景,推敲词句,理清作者思路,脑子在课文里来来回回走,追根寻源,弄清楚三个问题:这篇文章写什么?怎么写的?为什么这样写而不那样写?为了备好一堂课,于漪老师,常常花10个小时,20个小时,乃至更多的时间,经过上百篇教材的钻研,她觉得分析教材的资料,只有自己独立钻研,才能体会真切,同时他还向高明的教师请教,打破原有语文模式,占有,挑选,借鉴,走自己的路,绝不依葫芦画瓢。从识字教育到工具书的使用,从阅读教学到作文训练,认真阅读,逐一推敲,从中寻觅有效的途径。探究教学原则、教学方法,不仅要知其然,且要知其所以然。如饥似渴地进行读、想、实践,用志向和毅力寻找打开语文教学的大门。而回想初踏语文教学岗位的自己,是否真正摸到了语文教学的门,是否能做到像于漪老师一样吃透教材,独立思考,用心研究,寻找到自己的语文教学之路。我给自己打上了一个大大的问号。遇见名师,方能认识自己,唯有俯下身来,沉下心来,踏实认真的走好每一步,用心严谨的对待语文教学,方能不愧于语文教师这四个字。
除此之外,在《和学生的心弦对准音调》进一步阐述了教学是教学生,教要在学生身上起作用,要真正的了解学生。在《把握驾驭课堂的主宰》中指出语文课堂要明确目标和如何在课堂中达成教学目标,在《用语言‚粘‛住学生》中,对于语文教师的言语进行了指导和建议。这几篇文章都值得反复阅读,有一种拨开云雾见青天的爽朗。
在书中,于漪老师也提到,在为教师必须要热爱每一个学生,每一个学生的生命都值得尊重,都必须关心,要懂得教育事业是爱的事业,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有一年,做班主任,一位姓肖的学生生病了,于漪去宿舍看望她,这位学生随口说了一句:‚要是有个面包吃就好了!‛于漪把这句话记在了心里。在那个粮食实行计划供应、食物紧缺的年代,她饿了一顿饭,省出来二两粮票,买了一个极普通的面包送了过去。40多年后,那位女生从北京来探望于漪,郑重地对她说:‚这件事让我懂得了什么叫‘爱’,我当老师,就一直想到要爱学生,不仅心里爱,行动上也要爱。‛
回想自己,自我感觉特别爱学生,但在爱的过程中是否真的做到了爱每一个学生?尊重每一个学生?还是有所偏爱,偏爱那些思维敏捷,成绩优秀的学生,偏爱那些面目清秀,像洋娃娃一样的学生?赫而巴特说,孩子需要爱,特别是当孩子不值得爱的时候。漂亮的孩子人人喜欢,而爱难看的孩子才是真正的爱。
我觉得自己非常幸运,能够在假期里接触到于漪老师的《岁月如歌》,感受她的人格魅力,学无止境,定会坚持不懈的充实自我,提升自我,完善自我,超越自我,完成教书育人的使命。
第二篇:读书心得《岁月如歌》(推荐)
读书心得
大概是进了大学之后,就很少静下心来看书了。即使是看书,也是在考试中里的速记与强击,也非静心读书。这次参加培训,我又开始开始看书,但是很难一看到底,总是看看听听,好久才看完一本。这次看的是于漪老师的《岁月如歌》,真的是一本很好的书,一本影响到我的书,一本让我思考的书。
一、奋力前进
书中,于漪老师提到她被安排教高二的语文,而语文并非她大学所学,虽然感叹“隔行如隔山”,但是还是服从安排,开始了语文的教学。书中提到,为了备一堂课,常常是一备10小时,20小时。看到这里,我顿觉得很不好意思,因为我在备课时,一般花个几小时,从未有10小时20小时那么久。我并不是说于漪老师因为专业不是语文,所以需要花那么久的时间与精力。而我因为大学专业就是英语师范,因为对口,所以可以不用花那么久的时间与精力。我想说,不只是老一辈的前辈那么努力,就是与我年龄相仿的同辈中肯定也有一样付出相当的精力与时间思考与备课的人。我与2013届的学生一起毕业,虽然开始我们是在同一起跑线上,但是如果我不努力的话,我会被拉开,被拉开很远很远的距离。
二、不是乱弹琴
“我这个教师不和学生的心弦对上音调,那就是乱弹琴。” 书中,于漪老师提到,“教学”中教固然重要,但是学更重要,教育是为了学生服务的。所以,了解自己的学生真的很重要,这又让我开始思考。之前,我很少从这个角度考虑自己的教学。常常,面对学生对知识的不掌握,我会看做是听课效率低、或者课后的努力不够。而我自己,我觉得自己花了好几个小时准备了,以为自己是备好课了。殊不知,这是远远不够的。我所了解的只是教材上的、只是书本上的。我如果不了解我的学生,那么我在课上说的话,是很难在他们心里引起共鸣的。
这次看完于漪老师的《岁月如歌》,我意识到了自己付出的时间与精力是远远不够的,也让我明白了今后我应该怎么做。
第三篇:岁月如歌
岁月如歌-我的初中生活
三年初中,辉煌岁月,如歌似曲,永留心中。
仔细回想,在这将近快三年的校园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都是那么的珍贵。或快乐,或悲伤,或争吵,或融洽„„而正是这些好与不好的小事情,拼凑成了我们最难忘珍贵的回忆。回忆那校运会,同学们个个精神抖擞,斗志昂扬。一百米赛道上,同学们展现了惊人的速度与爆发力。在短短十几秒中,个个英勇冲刺,速度与激情迸发,创下一个个充满激昂斗志的辉煌。而在一千米长跑中,同学们挥汗如雨,不为了荣誉,而只为了展示出顽强的拼搏与坚强的毅力。这一幕幕富于青春活力、坚韧毅力的画面高奏起三年岁月的激昂之调,在心中回旋。
同学们才华横溢的一面,映在文艺汇演。灯光闪亮,燃动舞台。小品相声,韵味快板,在笑声中击拍。激情爵士,悠扬钢琴,在操场上回响。在这广阔的舞台上,“同一首歌”,是同学们梦想的进行时。光辉岁月就在这个舞台上响起了梦想之歌,在学子的心底激荡。校园中不缺春意,不乏活力。还有那嘤嘤鸟鸣,朗朗书声。书声中,有“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的奉献精神,也有“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雄心壮志。读到冰心的《谈生命》,领会生命的真谛,看了余秋雨的《信客》,感受任劳任怨、艰苦奋斗的信客品质。三年流金岁月,在朗朗书声中调出了优雅之曲,在每个人心头唱响。
在这三年里——我们用青春、活力、激情、梦想,谱写出了三年的激昂之调。在这岁月中——我们用书声、琴声与校园中的鸟鸣、蝉啭,一起唱响了辉煌岁月的优雅之曲。三年岁月被斟酌被添色,我们唱过凤歌唱过雨歌唱过春歌唱过夏歌,那深深浅浅的记忆,就是规则不一的岁月啊。它被赋予了诗意,被赋予了深度与升华,也被赋予了春秋三载我们真如冰晶的感情。倘再问我,岁月如何?那我一定还会毫不犹豫地说,岁月,如歌。
第四篇:岁月如歌
《岁月如歌》读后感
暑假里有幸拜读了于漪老师的自传体作品《岁月如歌》,这部自传体反映了于老师坎坷的一生,研修的一生,成就的一生。书中文字细腻而生动,一个个难忘而感人的故事,滋润我的心田,让我产生许多感慨,并收获很多启迪,得益匪浅。
捧着《岁月如歌》,我仿佛在倾听一位长者的独白,时而激越,时而平缓,感觉犹如春风化雨。于老师作为奋斗在教学岗位第一线的老教师,把她在从教的六十多年里,一切的所作所为、所思所想、所感所悟都融入了《岁月如歌》这本书中,通过自传的方式讲述了她的教育理论和思想,值得我们年轻老师学习借鉴,特别是她那坚持自己,不断进取上进的精神。
翻开书本第一页,是于老师的手迹:“拉开层层心幕,往事历历眼前:教海沉浮,岁月如歌,被白发欺人奈何,却道天凉好个秋!”这是于老师教学生涯的真切体验。而最让我有所感动的是于漪老师一直恪守的座右铭:“一辈子做教师,一辈子学做教师。”
在书中写到,于老师是家中长女,因家中父亲去世较早,母亲一人把5个孩子拉扯大,他们姐弟五人克服种种困难与艰辛,走上了求学而奋斗之路。勤奋学习、刻苦自励、真诚待人是他们做人的准则。刚毕业后的她被分配到自己以前不涉及的专业,从教识字再到教历史再到教语文,随和当时学习的专业完全不同,但她并没有抱怨,更没有气馁,只有抓紧每时每刻充实自己,提高自己,她说:“不备好课,不敢上课”。为了备好课她备教材、备学生,她每晚九点前备课,九点后学习、自修。为了能调准学生那根弦,她深入学生,和学生谈心,说笑打成一片,为了备好教材,她多看资料,多读书,多思考联系,常常花10个20个小时。她说,要教好课,钻研大纲教材,了解研究学生,精心设计,驾驭课堂,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须专心、细心、有耐心、有恒心。
教师要关爱学生,要把学生从自然人培养成懂得爱、珍惜爱、有爱心、有责任感的人,让孩子在被人爱中感受温暖、快乐,并由此学会爱别人,形成健康人格。作为一名语文教师,于老师牢牢把握两个实际,一是教材的实际,一是学生的实际。“所谓目中有人,就是教师心中要有学生谱,一个人一个样。理解他们,尊重他们,平等相待,带领他们在求知的海洋中遨游,使他们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
于老师用两根支柱支撑自我教育,一是勤于学习,二是勇于实践,二者的聚焦点是反思。于漪老师想而行,行而思,思而说,说而写,浸透了从教与学两方面行动中汲取的智慧。于老师说:“岁月如歌,往事依依,留下的痕迹有浓有淡,有伤痕有欢乐,有失落有收获„„教育事业真正是遗憾的事业,教师责任大如天,追求永无止境”,教师要有丰富的智力生活。要紧的是功底、视野、驾驭力„„
作为我们这一辈青年教师来说,要加强课堂内外的沟通、要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要提高学生综合素养,也是我们每个现今站在讲台前的老师的探索之路。在今后的工作中,要向于老师学习,不断地认清自我、发展自我、超越自我,期待和学生共同成长。
第五篇:岁月如歌
岁月如歌
我穿着春风的百褶裙
追忆起了孩提时代
曾唱过的歌
激情燃烧的岁月
在心中回荡
我的少年
我的梦想
我曾走过的
乡间泥泞小路
和那趟过无数次
爱
恋的小河
时光可以把我的鬓发染白
却无法让我忘记
走过的蹉跎
那在泥湾里洗澡
穿着单薄的衣服在
陡坡上滑雪
冬天在四处透风的
教室里听课
和与外村孩童撂石头
争“山头”的经过
岁月的风尘
将我曾憧憬的梦想
一一打破
我孩提的追求
已成为了一曲
当今青年人认为
是天外传来的音乐
静静的我
在春风里回想
历史就是一首
永远也吟唱不完的歌
他的乐曲、旋律、音节
在特定的时期
是与否、对与错
我想长江、黄河会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