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校本教研实验学校2014年总结(驻马店实验小学)
扎实开展校本教研 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驻马店实验小学
我校坚持“以校为本”的教研形式,以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所面对的各种问题为对象,充分发挥学校、教师、教研人员的作用,把日常教学工作与教学研究融为一体,重视集体教研的作用,多种途径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现将2014年我校的校本教研情况总结如下。
一、完善教研制度,创新开展校本研课活动
集体备课是校本教研活动的基本形式,也是提高教师业务素质和教学能力,促进青年教师迅速成长的重要环节。集体备课重在集思广益、博采众长、共同探讨。2014年,在华东师范大学专家团队的指导下,我校对备课、听课、议课的程序和内容进行了改革。我们征集了各年级组对《实验小学备课听课议课暂行规定》的意见和建议,形成《实验小学备课听课议课方案》,各年级、各学科组在深入学习方案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了改革力度,将这一教学活动常规化、系统化,落实到具体的教学工作之中。周一下午两节课后分年级组、分学科进行集体备课。实行责任分包制,副校长、处室主任分包一个年级组,负责督促指导所分年级组的集体教研。每个教研组每周指定一篇有代表性的一课或一项知识内容作为精备课并确定一位主执教教师。在个人充分备课的基础上,每位教师形成自己的备课初案(或教学设计框架)。集体备课时,本周的主执教教师首先进行说课(学习内容分析、学习者情况分析、学习目标、方式与教学流程设计等)。教研组长负责组织好本组教师围绕本篇课文或本项知识内容进行讨论,同组教师要结合自己备课情况相互补充、相互启发、集思广益、博采众长。在集体备课框架下,结合自己的个人教学实际,形成个人完整备课方案。本组教师作为听课观察者,教研组长结合本组实际和讲课内容,做好观察要点的分配,为听课、议课做好准备。实践中我们欣喜地看到了年轻教师的学习和成长、中年教师的展示和引领、老年教师的示范和传授。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做好集体备课、分组听评课的探讨,促进校本研课常态化、制度化。
课堂教学既要注重实践,又要注重从实践中提炼,在实践中反思。教师只有在不断提炼和反思中,才会得到提高。我们的校级说课评课活动,在传承教学方 法探讨的基础上,逐步走向专题化(比如语文教学,我们已经开展过的专题有“以读为本”、“口语交际”、“长文短教”、“朗读·欣赏”、“古诗文教学”、“童话故事”等)。说课评课教研活动充分体现了教研组的团队协作精神,每次活动各教研组精选讲课人,细听试教课,一人执教、大家献策。承担说课评课的大多是青年教师,他们视活动为学习、锻炼、提高、展示的最佳机会,力求达到最佳水平。所有听课教师参与议课,大家各抒己见,畅所欲言。老师们对教材的独到分析,对教学环节的精彩点评,对教学生成的中肯建议,对教学拓展的真诚补白,对教学艺术的殷切期盼,体现了学校的教学、教研、教改的良好氛围,有力地推动了新课改的进程。
二、更新理念,通过校本教研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一是开展技能比武。多措并举,让老师研讨有阵地、竞技有载体、展示有舞台。每学年开展一次优质课比武活动,选手们选择最适合于自己的教学内容,设计最能体现自己教学特色的教学流程,引领学生积极互动,充分体现生本课堂,充分体现育人目标。很多年轻教师主动请缨,积极请教骨干教师,认真钻研教材,无论是把握教材、驾驭课堂,还是引领学习、交流互动都有长足进步。为了上好公开课,老师们往往会邀请有经验的教师反复磨课,针对某个教学环节出现的问题进行剖析,反思这种教学行为背后的理念,寻求更科学教学方法。公开授课使教师的“实践理论”显性化,有意识地进行真正的校本教研,提升了授课教师的教学理念,历练了教学技能,也收获了成功的快乐,感受了专业成长的幸福。2014年,我校王娟老师执教的《清澈的湖水》一课,荣获省级优质课大赛一等奖。11月初,驻马店市教研室举行了青年教师优质课观摩活动。经过层层选拔,我校派出青年教师吴艳丽、胡宝华和禹君,分别参加数学、语文和英语学科的预赛。三位教师不负众望,分别以第一名、第三名和第二名的成绩在说课环节脱颖而出。他们以扎实的基本功、较强的个人素养赢得了听课教师的广泛好评。
二是建立学科有机适应性组织。学科沙龙是一种由志趣相同的教师参加的可以自由发言的专题讨论会。教育沙龙营造出的宽松自由的研究氛围,让大家在“品一品,尝一尝,聊一聊”中探讨课改中的“疑点”、“难点”、“热点”、“焦点”话题。目前我校数学学科沙龙每学期开展3至5次,每次就一个课改话题展开讨论,不强求统一的结论,旨在开阔思路,引导思考,加深教师对某一问题的认识,寻求更多的教学策略,探索课程改革中的新方法、新模式。通过交流,教 师们加深了认识,形成了新的教学策略,收集与交流了许多信息与资料,用于指导教学实践。语文学科建立了教师悦读QQ群,QQ群由专人进行管理,每周集中讨论一个主题,大家畅所欲言,各抒己见,思维在交流中碰撞。
三是抓好继续教育。要引导教师树立“终生学习观”,只有不断学习,不断给自己“充电”,才能适应新课程的要求,才能适应现代教育的发展。我校采取的主要措施是“请进来,走出去”。每学期开学初,学校会邀请外地市的教育教学专家来校做讲座,旨在帮助老师们解决教育教学中的一些困惑,让老师们了解目前教育教学的发展现状,特别是沿海发达城市的一些教育发展新趋势。4月份,我们邀请了上海的叶玮老师、山东的张伟老师来校上示范课、做专题讲座。8月份,我们邀请河大教授魏宏聚、省实验小学的刘丽梅老师来校做了专题讲座;10月份,我们邀请全国幸福教育联盟主席王三阳、中原孔子学院院长焦金鹏来校做了报告。专家的讲座令人倍受启发,受益匪浅。“走出去”的策略就是积极带领教师外出听课学习参观,参加骨干教培训等,让老师们感受不一样的课堂,博采众长,加强反思,促进教师不断改进自己的教育教学方法。2014年,学校先后派出杨娟、王娟等15名同志到南京大学参加了驻马店市中小学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培训,刘朋涛、陈静、张子丽、张浩等六人参加了国培计划。全体教师积极参与网络远程培训并取得良好成绩,顺利取得继续教育证书。在走出去的同时,为促进青年教师成长,学校于8月29日组织了青年教师培训会,从树立职业理想、培养道德情操、提高专业修养、倾心关爱学生等方面,对近3年招聘来的教师提出明确要求,使他们尽快融入集体,共同成长进步。
四是开展“教学开放周”活动。教学开放周是我校坚持多年的一项得到社会、家长和学生好评的举措。今年的教学开放周共发邀请书近2000份,听课家长超过2000人次,回收意见和建议共计1800多份。学校进行了专题讨论,细化措施,布置检查;教研组制定主题,集体备课,资源共享;教师提前备课,相互协作,完美展示。教学开放周,家长的赞美之辞、专业点评是对我们工作的肯定与激励。开放周活动的举办,进一步展示了学校良好的形象,展示了全体师生的风采,实现了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的目的,缩短了家长与学校之间的距离,使家长真正了解学校、教师,对孩子在学校中的生活、学习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架起了一座家长和学校之间沟通的桥梁,必将进一步促进学校课堂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促进教师专业化水平的整体提升,促进学校办学水平的不断提高。五是认真落实教科研工作。科研兴校,这是每个教育者的共识,教师要走长远专业发展道路,必须争做“科研型”、“专家型”的教师,认识到理论与实践结合的重要意义。要想做好教科研,离不开教师的敬业精神,离不开专家的引领。青年教师不缺热情,他们需要的是专业化的引领,因此,邀请专家做科研方面的培训显得很有必要。另外,学校还要有科研专项经费,建立相应的一套科研激励机制,鼓励更多的教师积极参与其中。学校形成了浓厚的科研氛围,教师科研团队逐渐走向成熟,只有这样才会达到科研兴校的目标。由于我校近年来教育科研工作规范、扎实,2014年,我校被河南省教科所评定为河南省教育科研基地学校,并获得一万元的教科研经费支助。由常东亮主持的《有机适应型组织促进教师语文学科专业知识发展》的实验研究,获得了省优秀科研成果三等奖;由聂继红老师主持的《指向习作的小学语文阅读课堂教学研究》课题获得了省级立项,并获得了3000元的教育科研经费支助,她本人也被评为驻马店市教育科研先进个人。12月份,郝秀丽、杨莉、王双峰三位老师,积极参与教育学会的课题申报工作,她们带领我校十多位教师和一些农村教师申请的三项课题,已经向驻马店教育学会申请立项。
三、因地制宜,努力开发校本课程
学校是育人的主阵地,如何开发并使用好自己的校本课程,也是学校教学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以我校为例,为积极构建书香校园,学校组织骨干教师编写了《晨诵读本》作为我们的校本教材。每个年级都有自己的《晨诵读本》,语文老师引领学生进行诵读。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为认真落实好诵读活动,我们把诵读经典作为书香校园建设的重头戏,每个年级、每位学生都在教师的带领下或抄记名言警句,或吟诵古诗词,或演唱经典名段。为使诵读经典得以展示,举行 “诵读国学经典,传承中华文化”大型朗诵表演大赛。大赛充分展示了我们学校师生的素质、班级的团队精神、悦读书香的文化素养、传承发扬文明的浩然大气。
第二篇:小学校本教研总结
小学校本教研总结
校本教研是一种学习、工作和研究三位一体的学校活动和教师行为。扎实有效的校本教研体制的构建顺应了课程改革发展的需要,满足了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已成为教师成长过程中不可缺失的阶梯。而建立健全学校校本教研制度并使之常规化,是校本教研得以稳步推进的成功之首要。
一、校本教研制度化,加强教研常规管理
为能更好地实施校本教研,促进校本教研的落实,在开学初,学校领导层就与教研组长一起商讨学校校本教研办法,并确立了《怡合小学校本教研学分制管理办法》。使校本教研常态化、制度化,给教师的校本教研提供了强有力的后盾。
加强教研常规管理,是落实教研计划的根本保证。因此,我们始终认真落实我校的《怡合小学校本教研学分制管理办法》,按照各项规定组织校本教研。本学期初认真制定了教学教研工作计划,坚持说课——磨课——上课——听课评课的制度,坚持周五集中学习制度,坚持共案与教案重建和个性反思结合,加强教研过程管理,以保证学校的教学教研工作扎实高效。
二、加强师资建设
现代化的教育呼唤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的素质教育,要求教师由“经验性”转向“科研型”,由“知识型”转向“学者型”。要求教师不但要有先进的教育观念,还要有较高的理论水平,有驾驭课堂的艺术。
1.加强学习,提高认识,转变教育观念。我校教师结构处于调整时期,中青年教师较少,而且学校教研组规模偏小,教师的流动性相对较弱。教师只有不断地学习,才能从职业的疲惫感、倦怠感中脱离出来,继续前进;只有不断地学习,才能适应新课程改革发展对教师的新要求;同时教师也只有以研究者的姿态进行教育教学,才能在不断的研究中发现问题并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平时我们经常组织全体教师不断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新的课程标准,利用一切机会给自己充电,以增加自身的知识含量,提高教学技能。我们在教研组计划中落实集中学习内容,要求每一学期或一学年有计划地围绕某一板块的内容组织教师进行理论学习,或是针对学校教研组的现状提出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案。
2.建规划,促成长。我们要求学校的每一位教师从自己实际出发,分析自己的优势,回顾自己的成长历程,制定三年成长规划,建立短、中和长期目标,坚持每年都有奋斗的目标。同时,我们也抓好骨干教师帮带同年段教师,从而提高了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三、规范校本教研管理体系,开拓校本教研新途径 1.健全校本教研制度,规范校本教研活动的开展。
(1)建立领导听课和深入教研活动制度,领导经常深入教研活动,掌握分管学科的教学和教研情况,及时解决问题。有的放矢,有针对性地听课,课后和任课教师及时交换意见,及时反馈,及时做出评价,以促进教学。示范自我反思,加快经验积累。
(2)建全教导处校本教研制度,规范各学科的教研活动。要求各学科组、备课组不但要有教研活动计划,而且要认真记录每一次活动情况。
(3)建立教研组校本教研制度,抓好各学科组的教育理论学习,有计划有目的地开展专题研究,围绕重点专题研究开展听课、举办观摩活动。认真总结本学科行之有效的经验,进行交流、宣传、推广,组织本学科教师参加有关的继续教育学习。
(4)建立教师参加校本教研制度。教导处及时掌握教师参加教研活动的情况,并把参与情况和质量纳入业务考评,并规定教师参加教研活动计入继续教育学时。在校本教研活动制度上,做到时间定、地点定、人员定、内容定。
(5)建立教师自我学习制度。以往“传授型”的教师己远远不能适应课改的需要,课改需要“研究型学者式”的教师,我们提出要求,在教师参与集体学习之外,应挤出时间自我学习,自我反思,不断增强研究的意识。
2.学校定期开展常态课、观摩课和模仿课等活动。在校本教研活动中,建立以校为本的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机制,创造有利于教师研究的氛围,使教师有机会对改革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公开而自由的讨论。同时,我们鼓励教师思维的独立性与创造性,加深教师对改革目标的理解。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是作为研究者、作为主人来参与的,不以任何形式、任何权威来压制教师个人的专业见解,教师们带着疑问与困惑,进行理性的思考,而不是被动地接受。教师是通过批判性的反思,做出新的理性选择。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教师、教师与管理者之间的沟通、交流、对话,显得尤为重要。
3.师徒结对,促进教师交流。我们充分利用区域优势,与分水实验小学、杭州西子湖小学结对,教师间实行师徒结对制度,促进青年教师成长。每年的11月和12月,我们按照学科组织教师赴结对学校进行蹲点学习、听课,学习他们先进的教学理念,学习班级管理等,并与结对班级和教师进行近距离的交流等;4月和5月,进行教学互助活动,互派教师参加教学论坛,一起研讨,促进教师成长。
4.教研共享,常态交流。每周的教学常态课和教研课,我们要求教师积极参与,并邀请结对学校教师一起交流和指导;结对学校的教学研讨课,我们鼓励每一位教师只要安排好课程就可以直接参加,使我们教师的交流处于一种常态化,促进教师自主的学习和成长。
四、评价激励,推进校本教研健康开展。
我们将校本教研的基本要求充实到教育教学管理中,使校本教研在学校评价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还结合本校实际,重新修订了教师考评细则。二是把校本教研与奖励结合,对校本教研活动中表现突出的教师个人,优先派出参加各级专业培训。三是对校本教研工作懈怠的领导和教师,不得参与各类评优评先,每学期将参加校本教研的参与情况与教师个人期终“教育教学量化等级”挂钩。
第三篇:小学校本教研总结
xxx小学2013年
校本教研工作总结
本学期,我校坚持以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所面对的各种具体问题为研究对象,充分发挥互助的作用,把日常教学工作与教学研究融为一体,在要求重视个人学习和反思的同时,特别强调教师集体教研的作用。在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之下,我校的校本教研工作开展得丰富多彩,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开展本的校本教研活动,其目的是为了提高全校教师的理论水平和综合素质,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及教育观念的转变,激发教师的学习热情和参与研究的兴趣,增强教师实施课堂教学改进计划的责任感和紧迫感,最终实现课堂教学优质化。
把课堂作为教研主阵地,让教师得到充分的锻炼和尽情的展示。本学期要求每一位教师认真上好每一堂课,做到备课要“深”,上课要“实”,作业要“精”,教学要“活”,手段要“新”,活动要“勤”,考核要“平”,辅导要“细”,负担要“轻”,质量要“高”。要强化教学意识,走素质内涵发展道路。教师能够认真做好每一项工作,尽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第四篇:小学校本教研总结
小学校本教研总结
我校自新课程改革实验开始进行以来,教师的教育理念和课堂教学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我校能加强领导,规范管理,针对热点、难点问题,采取有力措施,促进我校课改实验工作扎实有效开展和逐步深化。
(一)健全完善“教学、教研、培训”三维一体的校本教研制度。“校本教研”是一种灵活务实,结合学校自身实际,为教师提供教学交流研讨平台,提高教师业务水平的研讨活动,今年我校继续对这种教研形式进行强化和改进。首先,每周的“校本教研”做到“四个定”,即定时间、定内容、定地点、定主讲人。其次,能充实教研内容,拓展教研的深广度。每周研讨的主要内容是:
1、学习理解课程标准、掌握新的教学理念,组织教师观看新课程的优质课和专家讲座的影碟;组织教师学习《河北教育》、《教育论坛》等刊物,并积极撰写课后反思、体会,踊跃向刊物投稿。
2、研究一周的教学内容,集体备课。
3、针对学习中的困惑,商讨对策,统一认识。
4、上课实践,一人执教,大家评析。研讨要注重实效,提高教学研究的效益,不断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新课程理念和目标的有效落实,推进课改实验全面、健康、深入地开展。每位教师均要做到每学期上一堂校级公开课、听课18节以上;每个练习单元均要在教学笔记上撰写一篇课后反思。学区将通过观摩研讨,教研沙龙,教学开放日、开放周等机制促进横向交流,共同提高。
(二)加大课堂教学改革力度,推动课改实验工作。抓实验启动年级、带动滚动实验年级和非实验年级。我校要从实际出发,针对农村学校办学条件简陋,经费紧缺,课改实验教师包班的多等问题,因地制宜,在教育教学实施、教育内容、教学方式、管理方法、教研形式等多方面,研究确定推动农村课改的措施。要继续开展城乡课改手拉手活动,加强与课改先进校的联系与互动,通过手拉手帮扶活动,共同学习,取长补短,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
我校能从本校办学特色出发,围绕课堂教学改革,学生、教师发展性评价、教学管理制度重建等,确定一个教研课题或研究项目,有计划的制订实施方案,开展实验研究。能积极创设条件鼓励教师参与教育科研,立足教师的教学实践,开展教改实验,浓厚科研氛围,倡导教师人人参与教研、科研工作;我校能加强科研制度的建立,过程材料的收集、整理、存档。
(三)建立完善质量监控机制。我校能切实加强教学常规检查,在落实教师教学的各环节中,能着重强化教学反思;进一步落实行政领导、教师听课制和教学开放活动,通过课堂开放机制加强督导、相互促进;能继续坚持并完善随机质量监控机制,通过教学管理检查,课堂教学情况检查,指导学校教育教学工作;要切实重视毕业班的复习考试工作管理,既能遵循教育规律,又能讲究策略、科学安排。
本校教师经过认真学习课改理念,在教学思想、教学观念以及教学方式上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迈出了可喜的步伐。特别是在教学设计、教学过程、教学方法等方面,都体现出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具有较强的课改理念,较好地体现了课标精神。课改年段的老师能依托教材,从教材实际出发,但又不拘泥于教材,能大胆地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符合本校学生的实际水平,使学科与生活紧密联系,学科与学科之间有机整合。特别是通过校本教研,本校的教学发生了以下几方面的变化:
1.教育观念的变化。参加课程改革的学校领导和老师,对教育观念的诸多方面开始形成共识,如,体现“以人的发展为本”,求得师生共同发展;认识到学生是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教师要尊重学生、关注学生、赞赏和信任学生,满足学生需要;老师的评价方式和评价语言体现了人文关怀;教师要实施有效教学,实现师生互动,鼓励学生自主、探究与合作学习等等。
2.课堂教学的变化。许多课堂一改过去封闭、呆板、传授为主的教学模式,尝试把多种实践活动相结合的模式呈现在每一节课堂上,教师不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教。注重教材与社会生活以及学生经验的联系和融合,活跃了课堂教学的气氛。教师鼓励学生对教材的质疑和超越,赋于学生更多的自由和权利,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得到了发挥。课堂上学生变得活灵活现,富有朝气,充满自信;课堂上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和真实的感受,敢于说心里的话、自己的话。这种学生乐学、好学的课堂现象已经开始出现。
我们已经迈出了坚实的第一步,已经看到了初步成效,虽然还处于摸索阶段,还存在很多困难,但是我们必须往前走,只能向前,不能后退。我们要勇于尝试,积极探索,大胆探索,大胆实践,积极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向纵深发展。
第五篇:小学校本教研总结
小学校本教研总结
(2010---2011学)
一、树立校本研究的全新理念。
以校为本,是新世纪学校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全新观念。实现以校为本,就必须树立校本研究思想,建立教学研究的各项机制,走科研兴校之路。让全体教师共同参与,把教育理论和课改理念转化为教育行为,只有这样的校本教研才是切实有效的。
二、建立“以校为本”的教研制度。
本学期,我校以吕校长为校本教研的第一责任人,以教导主任为具体教研的实施者和指导者。就学校的教师现状和教研现状进行评估,由全体教师集体讨论,制定了校本研究的工作计划,并把有关实施工作纳入了学校的行事议程。建立教研互动制度,形成学校、学科教研组和教师个人的网络。一是学校充分地发挥校长第一责任人的作用。以校为本的教研校长应身体力行,真正地确立科研兴校的办学理念,确立教学研究的导向机制、激励机制和保障机制。整合教导处、教师个人的合力。形成经常性的沟通联系,巩固以校为本的教研制度的职能建设。结合教学质量年,组织了大量的听课评课活动,校长带头次次参与听课、评课、讲座和指导等。听了大量的“推门课”,对照课堂教学的评价标准,在评课的当中,克服了那种说套话、说好话对提高教研目的毫无帮助旧习惯。而是能够结合课改理念、新课标的要求,提出较有批判性的评课意见,为今后的教学提供了有力的帮助。我校的吴宝霞教师的语文中片汇报课受到了广大听课教师的一致好评。二是充分发挥教导主任领导作用。学校教导处的着力点,不仅仅是备课的职能,要组织教师学习专业理论和安排教研活动,强调教师之间的专业切磋和协调合作,共同分享经验,分工合作,共同成长。结合教学质量年实际,安排了大量的校内公开课。人人上课,人人评课,扎扎实实地进行。三是充分地发挥教师个人的作用。以往“传授型”的教师己远远不能适应课改的需要,课改需要“研究型学者式”的教师我们提出要求,在教师参与集体学习之外,应挤出时间自我学习,自我反思,不断增强研究的意识。每位教师每学期至少开一节校本教研课。每周进行一次的教研会进行布置和小结,安排一周的教研内容和教研活动。每周进行一次教研监控检查,随时掌握教师的教研动态,发现问题,及时改进。并将这些收获写进《课改动态》当中。
三、开展行之有效的教研活动。
1、学习理论,更新观念。组织教师继续学习教学大纲与《数学课程标准》、《语文课程标准》的精神,了解新课程改革的最新动态,不断更新教学观念。
2、人人钻研教研,人人有自己的教研专题。我们指导每位教师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努力发现工作中的问题,将这些问题作为自己的教研专题。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寻找今后努力的方向。这一做法极大的推动了各科教学。
3、收集资料,利用各种资源。我们所生活的是一个信息社会,我们每天生活与工作都被信息包围着。在这样的环境中,教师如何更好地收集教学信息,从而解决校本教研中遇到的问题,能够提供可借鉴的教学资源,是值得探讨和思考的。为了提高校本研究的效益,我校提出,一是收集教师个人教学资源。二是收集他人教学资源。教师进行上网下载,把一些有价值可利用的课件,好课案例,试题以及课改理论进行收集归入自己的教学实践中。这样,把个人教学资源和他人的教学资源进行整合修正,有助于校本教学研究的价值。校本教学研究没有现成的模式,一切都在探索和摸索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