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3-2014-1-如何开展课堂观察-何璐
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和静县第四小学
如何开展课堂观察
何璐 文科组
课堂观察是研究课堂教与学的一种方法,就是通过观察对课堂的运行状况进行记录,分析和研究,并在此基础上谋求学生课堂学习的改善,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活动。课堂观察使一种行为系统,也是一种工作流程,更是一种研究手段和方法;它是一个系统的工程。
本人认为,课堂观察对改善学生课堂学习状况和促进教师成长及教师专业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它的起点和归宿都是以改善学生的课堂学习为目的,课堂观察是为了改进课堂学习,进行有效的教学,探讨课堂学习的专业问题,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有针对性地进行课堂观察,从而获得实践经验,汲取他人的优点,改进自己的教学技能。
作为一种研究方法,课堂观察通常为专业研究人员运用,专业研究人员深入课堂采集相关信息,观察课堂现象,进行课堂研究,从而得出相关结论,揭示教学规律。目前,这种研究方法也正在为一线教师青睐,但这种基于教师主体的课堂观察与专业研究人员所作的课堂观察是有区别的,不能照搬,基于教师主体的课堂观察唯有明确观察目的、把握特征要素、灵活运用方法、营造科研文化,才能提高课堂观察的有效性。
一、聚焦质量
课堂观察要聚焦质量,就必须观察与分析涉及课堂的主要因素。课堂最基本的要素包括教师、课程、学生和教学方法。那么,课堂观察就应观察与分析四个“是否有利于”:教师素养是否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包括教师的基本素养、学科素养、教学素养、教学智慧等;课程内容是否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特别是教师对课程、对教材的把握与解读是否到位、是否科学、是否合理;学生的学习是否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包括学生的学习状态、学习方法、学习习惯等;教学方法是否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包括问题的设计、情境的创设、讲解的清晰度、语言的启发性、活动组织的有效性等。教师开展课堂观察,主要就是研究这些因素是如何促进教学质量提高的,可以说,提高教学的有效性,这是基于教师主体的课堂观察的使命。
二、促进改变
课堂观察不是为了获得一种结论,而是为了促进课堂的改变。这种改变,应体现教师的“三个学会”:第一,学会研究:课堂研究能力的改变。长期以来,无主题、范式化、去情境的次数多收效小的“教研活动”使教师没有在“研究”的过程中获得研究的能力,而课堂观察有助于教师学会课堂研究。第二,学会上课:教学实践能力的改变。课堂观察的直接作用是促进教学实践能力的提高,如:通过长期的“提问有效性的观察”,教师在课堂教学就善于提问;通过长期的“师生对话有效性的观察”,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就会长于“师生对话”。第三,学会教学:课堂教学效果的改变。课堂观察改变教师的教学行为,使教师的教学进一步指向“有效”,追求“有效”,实现“有效”,课堂教学的效果自然就会实现改变。
三、成长自我
在课堂观察中,“成长自我”或者“成为自己”,是很重要的一种目的。而要“成长自我”,在课堂观察中应注意三个方面的问题:第一,自己的视角,在课堂观察中,应逐步建立自己独特的视角,这种独特的视角不是求“偏”!而是在求真中“求我”:既是有普遍意义的,又是具有个性特征的;第二,自己的发现,在课堂观察时,应善于敏锐地发现问题,见人所未见,当然,这种“人所未见”不是无关痛痒的偶然,而是十分重要的信息;第三,自己的见解,在课堂观察后的反思中,应形成独树一帜的见解,当然这种见解首先应是正确而能给人启迪的。我们应抱着一种“成长自我”的诉求去参与课堂观察,我们就会发现课堂观察更多的魅力。
总之,本人认为实施课堂观察必须把握好两方面的问题,一方面既要关注学生学的过程,关注有效教学结果的达成,关注学生学得如何,是否达到了教学目的。另一方面要关注教师对课堂教学的持续改进,对课堂教学的把握、调整是否更有效,关注教师教学水平的提升,也就是关注教师的发展和专业成长。
二〇一三年十二月三十日
第二篇:课堂教学管理案例 朱璐璐
语文教学中的习惯养成与课堂教学管理
语文第四组 朱璐璐
【案例背景】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了一个新的概念:语文素养。崔峦老师在讲解“语文素养”概念时提出,语文素养是以语文能力为核心,是语文能力和语文知识、语文积累、思维组织、思想道德、审美情趣以及方法、学习习惯的融合。小学一年级正是学生学习习惯养成的关键期,好的学习习惯将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语文学习习惯的养成方法是课堂教学管理的一个组成部分,良好的习惯养成方法将提高语文教学质量,为提高学生素养奠定基础。
【案例描述】 片段1:
开学的始业教育,有些让人手足无措。这群刚从幼儿园出来的孩子对小学生活甚是兴奋。第一节语文,孩子们起先坐得还比较端正,后来渐渐打量起教室,有几个靠窗边的孩子望着窗外。有些孩子开始得意地说起自己拼音都会读了,有的小朋友听了不服气,索性直接背起字母以示自己也都会了。我把声音提高八度,喊道:一二三——果然孩子们应了“静下来”。我继续讲课,可是等出示了《静夜思》后,课堂又炸开了锅,他们背起来,有的开始走神了,有的开始趴在桌子上。当我再次喊道:一二三,只有几个孩子的回应。
片段2:
准备铃声响了,孩子们陆续进课堂,两个领读员已经站在讲台前,一左一右,引读着:上课铃叮叮响,我们快步进课堂,书本文具放整齐,静等老师把课上。用心听,仔细想,身体坐正看前方,上课发言先举手,遵守纪律不要忘。读完了,我也做好了上课的准备,望着他们说:我表扬,孩子们端正地坐着回应我:表扬谁。我开始大面积的表扬。学习完jqx的读音和样子,孩子们稍显疲惫,我们要站起来做做课间操,伴随着哆啦A梦的主题曲,孩子们跟着我动起来——向前伸手夸自己jjj,踮起脚尖抓气球qqq,左右弯腰笑嘻嘻xxx,坐下上课精神好,jjj。孩子们坐定,我们继续学习jqx的拼读,这可是教学的重难点。之后要教学jqx的书写。写字前大家一起来背背写字姿势歌——头摆正,肩放平,背挺直,脚踏实。手握笔,一寸间,胸离桌,一个拳,眼看纸,一尺远。三个一字要牢记,养成习惯最要紧。孩子们边写我边表扬姿势正确的孩子。写完了j,个别学生还不尽兴,不愿抬头看我讲解q,我说:小眼睛,台下回应——看老师,我笑着说:小小手,台下回应——放放好。我很轻松地讲完了q,我明确告诉孩子描红1个写1个,写好了就坐好,用你最棒的姿势告诉老师你完成得最快,写得最好!这次人人都快速完成了,我又顺利地讲解x。书写完毕,得放松我们的手,一起来做放松手的操吧,这会儿正好聊聊这节课自己的收获。
【案例反思】
语文学习习惯的养成与课堂教学管理是相辅相成的。在案例1中,单一的课堂管理既造成课堂教学效率低,又无法促进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通过一些简单易记的儿歌,加上适时的表扬可以有效地管理课堂,又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习惯。在案例2中,课前有“课前准备歌”,写字前有“写字姿势歌”,这样的目的是让学生关注自己的学习习惯。同时也达到了课堂教学管理的效果,因为这种集体性的诵读,能产生“从众效应”,有效地让走神的学生集中注意力。而且教师可以从诵读中接收学生的学习情况。比如学生读得稀稀拉拉,说明很多人没有准备好,或者已经缺少了兴趣,那么教师就要适当调整,针对学生需要加强的习惯方面来进行管理,对一些已经形成的习惯可以不必这样诵读儿歌提醒。再比如,部分学生读得轻,没有声音就知道哪些学生注意力没集中,或没有听学习要求,教师应加以关注。
语文学习习惯的养成并非在一朝一夕之间,好的习惯21天才会形成,90天才能稳定形成。这证实了那句话:教育是30%的引导,70%的等待。我们刚开始要引导学生的学习习惯,接着就是耐心培养,反复抓,抓反复,等待期望的教育效果的实现。在课堂教学管理中,表扬的力量和效果都大于批评。表扬学生,根据斯金纳的强化操作理论,这是强化了学生的好行为,消退不良行为习惯。表扬学生又能形成榜样效应,让更多的孩子与之效仿,课堂管理也更具人文关怀。
在教学管理中,只要心中有学生,关注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状态,我们的课堂将更人性化,更灵动。只有我们常常思考,适时更新,才能让学生有学习的新鲜感和乐趣。此正所谓:求变者通,善建者行。
第三篇:高效课堂_通讯录(王璐)
高效课堂培训活动
为了进一步深化新课程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不断提高老师们的业务水平,2013年11月11日晚放后,金牛区新徽学校举行“打造高效课堂”教师业务培训活动。本次培训由学校杨小
平干事主讲。
17:10分全体教师集中在301班教室参加培训活动,杨干事结合我校的具体情况,对如何进一步推进新课程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打造高效课堂做总体要求: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积极主动愉快的学习。接下来杨干事从“2020教学模式”暨高效课堂的教育理念和六个环节给我们各位老师进行了的讲解。杨干事强调:“我们必须以学生为主,以学生的学习为主,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教师是组织者,引导者,析疑者,师生共同参与学习活动,启迪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能力。教师课前要做充分的准备(课前五备),不上无准备的课,不上照本宣科的课,不上无意义的课,不上老师演独角戏的课。做到三讲三不讲:凡是学生自己能学习的教师不教,凡是学生能探究的教师不导,凡是学生能做出的教师不启,凡是学生自己能说出的教师不引。优化作业设计,减少学生重复,机械,无效的作业。规范学生学习习惯,做到课前预习,课堂学习,课后巩固。敢于表达自己的学习思想,让自己成为学习的主人。”
培训结束之后,老师们就本次学习交流心得体会,都能各抒己见,表达自己对“高效课堂”的理解,相互讨论如何组织课堂教学。相信在大家共同努力之下,金牛区新徽学校的2020教学模式会顺利推进,高效课堂在我校会得到很好的实施,学校也将会成为学生学会学习,乐于学习的摇篮!
撰稿:王璐 校对:罗昌玲 撰稿单位:金牛区新徽学校
第四篇:开展课堂观察 引领教师成长
开展课堂观察 引领教师成长
5月4日下午,郭店镇五里堡完全小学校长李三奇组织全校语文教师开展了课堂观察活动。此次活动以教学经验丰富的李俊月老师执教的《我为你骄傲》为课堂观察课例而展开。
本次课堂观察按课前会议、课中观察、课后会议三步进行。在课堂观察之前,李俊月老师就本节课进行说课,语文组教师与李老师进行了交流,充分了解了她的教学目标、教学设计和她在平时教学中感到困惑的一些方面,在此基础上,确定了本次课堂观察的重点,并根据重点设计了观察量表。负责观察的教师进行明确分工,对课堂观察的基本环节和注意事项进行了学习和研讨,为本次课堂观察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课中观察环节,李老师教学思路清晰,课堂气氛活跃,教学手段新颖。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始,注重引导学生在语言环境中识字,字词教学扎实,形式活泼富有童趣,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的活动多,参与面广,很好的体现了以生为本的教学思想。
课堂观察结束后,观察教师及时分析观察结果,形成了简短的观察报告。评课时,李老师就教学目标的达成度、教学行为的有效性以及反思不足三方面谈了自己的感受,各观察点老师根据观察所见,从各个方面给李老师提出了意见和建议。最后,李校长做了总结发言,他希望老师们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充满生命气息。
课堂观察活动的开展,为教师提供了展示才能的舞台,同时也为教师搭建了交流学习的平台,提高了全体语文教师的观课评课能力,促进了学生与教师的共同成长。
不断追求课堂教学的价值,通过教师的活教,学生的活学,呈现出生气勃勃的精神状态,从而促进学生与教师的共同成长。相信这样的活动常态化后,一定能促进、推动整个学校品质的提升。
为逐步提高授课老师的教学技能和全体语文老师的观课评课能力,4月29日上午,黄水路小学高年级语文组在作课室向全校老师呈现了一节语文课《草船借箭》。作课老师是五年级语文老师王晨晓,观察组成员是高年级全体语文老师。教科室的老师、黄水路小学校长王晓燕、教导处副主任刘焕芝参与了活动。
课前会议在语文教研组长孟丽的主持下进行,安排了课中观察点及活动事项。课上,王晨晓老师以任务驱动的方式,提出了富有启发性和利于探究的问题,在教学的第二环节中,王晨晓老师提出了“诸葛亮的神机妙算体现在什么地方”这个问题,贯穿了整个课堂。同时,给予学生充分的读书时间,让学生去感悟体会做批注。在学习过程中,王晨晓老师采用富有启发性的追问,激励性的评价、形式多样的读书、丰富灵活的学习形式,引导学生演示船的走向、分角色朗读、体会诸葛亮笑的不同含义等,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有效性。
整个授课环节,王晨晓老师组织的细致周密,让学生搜集有关诸葛亮的小故事,评价诸葛亮这些环节就比较有创意。既丰富了课堂内容,又调动了学生课下阅读名著的积极性。课后会议,两个观察小组分别梳理汇总了数据,并给王晨晓老师提出了具体可行的建议,教科室的听课老师指出,学生的交流展示面太窄,应该针对全体学生;老师提问的问题应该再精准些、语言不应过于琐碎,另外老师应善于运用阅读期待去激励学生积极主动学习。作
课教师王晓晨也表示,会虚心接受评课教师提出中肯建议,使自己不断成长。
通过课堂观察活动的开展,有效地提高了黄水路小学教师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同时也为青年教师提供了相互学习、相互交流的机会,对教师的成长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第五篇:课堂观察材料(本站推荐)
“基于课堂观察的校本研修的具体策略研究”子课题开题报告
(一)本子课题与主课题的关系
学校是真正发生教育或进行教育的地方,是教育改革的基点。开展与新课程相适应的校本研修,是当前我国学校发展和教师成长的现实要求与紧迫任务,也是深化教学研究改革的方向和重点。教师教学方式与学生学习方式能否发生根本性的转变,是决定本次新课改成功的关键。通过课堂观察这个平台,深入掌握教学实际情况,根据新课程理念和评价标准,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善和教师专业发展。本子课题借助课堂观察,从校本研修层面帮助教师积极有效地开展教学研究活动,提高课程实施和教学实践的质量,同时实现教师的专业成长。因此,本子课题从教师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三个方面,力图探索出基于课堂观察的校本研修的具体策略。
(二)课题的核心概念及其界定 课堂观察
课堂观察,顾名思义,就是通过观察对课堂的运行状况进行记录、分析和研究,并在此基础上谋求学生课堂学习的改善、促进教师发展的专业活动。作为专业活动的观察与一般的观察活动相比。它要求观察者带着明确的目的,凭借自身感官及有关辅助工具(观察表、录音录像设备),直接(或间接)从课堂上收集资料,并依据资料做相应的分析、研究。它是教师日常专业生活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是教师专业学习的重要内容。校本研修
校本研修是以学校为研究基地,以教师为研究主体,以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遇到真实问题为研究对象的研究。它既是学校的研究制度,也是教师的一种研究方式。校本研修既是实践新课程的需要,也是新课程顺利开展的制度保障,更是教师专业化和构筑学习型学校的有效途径。
基于课堂观察的校本研修策略研究
在学习专业理论、借鉴既有成果的基础上,从农村完中的课堂教学现状出发,运用特定的观察程序和观察记录工具,收集、分析课堂教学信息,对课堂教学进行评判和建议,进而反思自己的教育理念和教学行为,感悟和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技艺,从而探索出以课堂观察为载体的校本研修的有效策略,努力提炼并形成一种充满实践张力的学校教研文化。
(三)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现状与研究的价值 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现状
1.国内外专家非常关注课堂观察这一话题。课堂观察作为一种研究课堂的方法,源于西方的科学主义思潮,发展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1960年,美国课堂研究专家弗兰德斯(N.A.Flanders)提出并经他自己不断修正的研究成果“互动分类系统”,记录课堂中的师生语言互动,分析、改进教学行为,则标志着现代意义的课堂观察的开始。随着科学研究方法尤其是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的不断完善,编码表、项目清单等科学、量化研究工具的引入,录音机、录像机等媒体技术的发展,丰富了课堂观察手段与技术,使课堂观察更具可操作性。柳夕浪先生是国内较早关注课堂观察问题的专家之一,所著《课堂教学临床指导》有关章节介绍了一些课堂观察的方法和技术。傅道春所著《教学行为的原理与技术》有较少篇幅论及教师观察自己课堂的技术。陈瑶所著《课堂观察指导》是国内第一本系统介绍课堂观察研究的理论专著。书中大量介绍了国内外(主要是国外)有关课堂观察的方法技术,并专列章节论及“教师从事课堂观察研究”。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上海市教科院运用课堂观察技术对教师课堂教学进行现场观察、录像带分析等,用以改进教师的课堂教学。这是国内首次运用课堂观察技术服务于教师课堂教学、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实践。近几年,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的崔允漷教授所著《课堂观察:走向专业的听评课》在教育界引起了不小的波澜,人们重新审视沿用已久的传统听、评课手段和量化工具。
从这一领域的文献研究来看,国内外比较一致的做法是:一是人们探索、追求着质性研究与量性研究的融合,两种取向的相互结合、相互补充已经成为课堂观察发展的主流趋势;二是国外课堂观察的研究成果可以有效地指导广大教师的课堂教学,帮助教师分析、改进教学行为,具有科学性、先进性。
2.校本研修的实践研究已在国内生根开花。上世纪初,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认为,教师是实践性的职业。上世纪80年代,美国学者舍恩提出教师是“反思性实践者”的重要理念。我国古典书籍中的“相观而善之谓摩”,“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等语句,都为校本研修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持。著名教育家顾泠沅指出,校本研修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有力途径。校本研修是指在校长领导下,以学校教育教学实践为基础,以本校教师为培训对象,紧密结合本校教育教学工作,充分利用校内外培训资源,为实现本校办学目标服务的在职教师培训活动。从国内校本研修的实践成果来看,研修主题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比较综合的校本研修主题,表现形式为以课堂教学为载体,集体备课、上课、听课、评课、再备课等,它的价值取向是多元的;一类是在课改的背景下,以本校学生、教师的实际情况为基础,确定校本研修主题,这种研修课题比较单一的。这两种研修主题都与课堂教学密切相关。研究价值
综上所述,国内外在这一领域所取得的成果,虽然形成了课堂观察的理论与实践经验,形成了校本研修的一些有效策略,但针对农村高中的特点形成的校本研修策略研究的成果还不多见,而将课堂观察与校本研修结合起来的研究更是很少。身处农村高中的教学一线的教师如何进行课堂观察?如何运用课堂观察技术分析和改进自身的教学行为,从而增强校本研修的实效?本课题《基于课堂观察的农村高中校本研修策略研究》的价值主要有以下两方面:
1.对校本研修领域的研究有实践价值
在目前的许多学校的教研活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在于:一是课堂观察方法的运用一直以来受到充分重视,课堂观察方法、技术没有真真进入课堂;二是将课堂观察与校本研修割裂开来,没有形成基于课堂的校本研修策略,从而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本课题研究,比以往的研究更整合、更系统、有发展。既重视课堂观察,又努力探索校本研修的策略,希望通过课堂观察进一步丰富校本研修的方式和内容,实现农村高中课堂教学的有效变革,提高校本研修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2.对我校自身发展有价值
(1)开展本课题研究有基础。在课堂研究方面,我校建立了“学科指导与督导研修共同体”,它由各学科蹲点行政人员、教研组长、教学骨干及外聘校外专家组成,通过指导备课、随堂听课等形式定期开展活动。活动主要内容有:研究教材与教法、开展听课与评课活动、构建课堂教学模式、构建学科指导与督导机制等。教师围绕课堂教学这一重点研修环节,开展自我反思和专业对话,探究具体的课程、教学、学习、管理上的问题,为教师的校本研修提供了有效的平台。
(2)能促进我校校本研修策略的进一步提炼。作为一所农村高中,我校青年教师占很高的比例,他们对提高自身专业素养,尤其是提高自身的课堂教学能力的要求强烈,参与校本研修的热情较高,但基于课堂的校本研修没有真正从教师自身需求出发的不多,研究课堂教学时重视的是如何上课,却往往忽视了如何观察课堂。即使是课堂观察,也往往面面俱到,评课也是“全堂点评”,“胡子眉毛一把抓”,结果是“拣了芝麻丢了西瓜”,导致观察者“哄评”现象,这些瓶颈成为我们农村高中许多一线教师们的“科研焦虑”,亟待我们去研究。本课题研究,希望能提升教师对课堂观察在农村高中校本研修中的理解与认识,在前期研究经验的基础上,提供了一个鲜活的实践案例,明确提炼出我校基于课堂观察的校本研修的有效策略,推动学校研修文化的发展。
(四)研究的目标、内容(或子课题设计)与重点 研究目标
1.通过理论学习,进一步提升教师对课堂观察在农村高中校本研修中的理解与认识; 2.通过研究,提炼出基于课堂观察的校本研修的有效策略; 3.通过研究,形成校本化的研修主题,推动学校文化发展。研究内容
基于课堂观察的校本研修的具体策略研究
在课堂观察、分析诊断的基础上,研究学校层面的校本研修的改进策略、行为跟进策略等。找到有针对性的校本研修的主题,形成有效的校本研修策略。本课题预设了几方面的研修主题,如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家引领、建立课堂观察资源平台等,当然,在具体的研究中会作出调整、发展。研究重点
基于课堂观察的校本研修的具体策略研究。具体围绕课堂观察的理念、课堂观察的框架、课堂观察的程序等方面开展具体策略的研究。
(五)研究的思路、过程与方法 研究思路
本课题研究主要采用“行动研究法”:通过文献研究,了解课堂观察和校本研修方面的已有研究成果——通过课堂观察,寻找教学中的问题,形成研修主题——通过开展校本研修实践活动,积极探索有效的校本研修策略——通过总结与提炼,形成有效的校本研修的运行机制,从而总结与提炼出具有学校特色的校本研修运行机制。研究过程
计划用两年半时间,于2011年5月~2013年12月完成 1.第一阶段(2011年5月至2011年8月)(1)调研课堂教学活动现状,制定好开题报告。(2)了解国内关于课堂观察的发展情况,印发关于课堂观察方面的相关理论资料。(3)研讨、制定和修改《基于课堂观察的农村高中校本研修策略研究》课题方案。2.第二阶段(2011年9月至2012年12月)(1)全面开展课题研究工作,注重集体研讨。(2)定期组织课题组成员就研究过程中出现的相关问题进行研讨,并进行相应的实践研究。(3)课题组成员根据本阶段的研究情况认真进行总结,积极进行论文撰写。(4)认真进行总结反思。积累材料,准备迎接课题的中期评估工作。3.第三阶段(2013年1月至2013年10月)(1)深入开展课题研究工作,突出研究重点,完善研究成果。(2)开展课题组现场观摩活动,交流基于课堂观察的实施策略。(3)形成一批新的研究论文、研究心得。(4)重视课题研究初步成果的推广工作。加强课题研究的后期管理,为课题结题作好准备。4.第四阶段(2013年11月至2013年12月)(1)进行课题研究的后测并形成分析报告。(2)整理、汇总课题研究材料,形成案例集、教学设计集、论文集。(3)召开结题研讨会、撰写结题报告。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查阅各种文献资料,学习和研究关于课堂观察的理论,并把这些理论作为课题研究的基础。
2.课堂观察法。应用课堂观察技术,观察、分析成功课堂与本校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和管理行为。
3.案例研究法。一是进行课堂观察研究,二是进行基于课堂观察的策略研究。
(六)主要观点与可能的创新之处 主要观点
1.课堂是提升教育质量的根本所在。课堂观察是带着问题有针对性的听课,通过对自己和同事的课堂观察,不断反思教学行为背后潜藏的观念,检视日常教学习惯,不断促进自身的专业发展,提升学校教育质量。
2.通过课堂观察可以实现教学的有效变革。在农村高中的校本研修中,没有课堂观察任务的听评课活动常常收效甚微。基于课堂观察的校本研修,可以实现教学的有效变革:同组观察者(即教师和学生)面对复杂的课堂教学中的问题,通过对话、讨论等交流方式,开展多样化的合作研究,共同理清课堂教学思路,及时纠正教学行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3.以课堂观察为载体可以提高校本研修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本课题既重视课堂观察,重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同时努力探索校本研修的策略,与以往的研究相比,更整合、更系统、有发展,更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创新之处
1.可以进一步丰富校本研修的方式和内容。2.努力形成农村高中校本化的研修模式。3.提供了一个鲜活的实践案例。
4、有助于学校合作文化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