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部编本语文八上第一单元整合备课
以新闻的方式学习新闻
——部编语文八上第一单元整合备课设计(上)
单元教材简析:
本单元是本套教材的第一个活动探究单元,单元内容有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学生自主学习所需要的基本材料,包括课文、注释、旁批、补白和技巧点拨;另一部分是学生自主学习所要完成的任务,以及各项学习活动的要求,包括“活动任务单”和任务说明。
本单元的主题是新闻。新闻是我们了解世界的窗口,让我们足不出户,便可以了解到国内外的重大事件,获取各种生活的信息。本单元的几篇课文都是关于新闻的,学习时要注意体会情景,品味文章的语言,感受课文中的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得出自己的心得体会。单元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什么是新闻,以及消息、特写、通讯的文体特点。领会新闻语言的准确性,把握不同新闻体裁在语言上的特点,并理解新闻语言独有的表现力。领悟新闻写作的“六要素”和“倒金塔式”的结构,锻炼捕捉新闻线索,抓住新闻热点的能力,提高策划组织,分工合作,交流沟通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了解什么是新闻采访与新闻写作,采访与写作的关系,采访前的准备和采访过程中应注意的细节。通过模拟采访,了解采访技巧和注意事项,通过范文学习,掌握新闻写作的方法。养成关注现实,关心时事,自主思考的习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新闻采访与写作活动,培养学生关心国家时事,明辨是非,爱憎分明的世界观。形成求真务实,冷静客观的思维方式,学会准确负责任,言必有据的表达。教法学法:
活动法,采访法,读写结合法。教学准备: 1.自主预习单; 2.单元过关作业; 3.教学课件;
4.1+X类文整合阅读。
课时安排:
活动~探究课型指导
1课时 单元导读课
1课时 落实任务一 比较阅读新闻
3课时 落实任务二 新闻采访指导与实践 2课时
落实任务三 新闻写作指导与交流 2课时 单元整理课
1课时 文本拓展读写课
2课时
口语交际指导课
2课时 合计
14课时 教学过程:
活动*探究课型指导(1课时)【教学目标】
1、明确设置活动探究单元课型的意义和主要特征。
2、了解新闻的基本特征。【教学流程】
一、课型理解
1、什么是活动探究单元?
——活动探究单元是以任务为先导,以活动为主体,将听说读写融为一体的动态系统,每一个活动探究单元均安排三个学习任务,基本模式是:课文学习—实践活动—写作表达。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以创造性的新形式,践行了课程标准这一理念。
2、活动探究单元的学习方式
——活动探究单元需要教师改变以教师授课、学生听课为主的传统语文教学方式,突破原有学科教学在时空、内容、手段等方面的封闭状态,将学习的自主权真正还给学生,变当堂教授为全程指导,变掌控课堂为帮助自学,变关注成果为关注过程。
3、活动探究单元的主要特点
——活动探究单元不仅提供教学内容,还将一般情况下隐藏在教学内容背后的学习方法、活动流程、任务构思、具体要求等显性化,并固定为基本一致的内容板块。同时,教材提供必需的学习资源,以方便教学。
活动探究单元中设计的学习活动遵循以阅读为基础、以活动为中心、能力为指归的原则,一般不需要学生为组织活动投入较多时间和精力。
重视知识学习,改变知识呈现方式,帮助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系统。强调学生自主学习,将概念、结论、命题等陈述性知识分散布置在旁批、补白、思考探究、技巧点拨等处,而不是直接呈现一个比较完整的基础知识体系。
二、新闻常识:
1.新闻
——新闻是满足人们信息传播与交流需求的一种实用性文体,是新闻作者对新近发生、发现的事实的报道。2.“新闻”有广义和狭义两种:
2(1)广义的新闻泛指出现在电视、广播、报纸及网络等一切传媒上的对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包 括消息、通讯、特写、人物专访、调查报告、新闻评论、社论、报告文学等。
(2)狭义的新闻专指消息,即用简明扼要的文字,迅速及时地向公众告知新近发生的有价值的事实。3.新闻“六要素”:
“五个 W”:When(何时)、Where(何地)、Who(何人)、What(何事)、Why(何故),加上 How(如何),即“五个 W 加一个 H”,成为新闻“六要素”。
4.新闻的结构:由五部分构成,即标题(分为:正标题、副标题、引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
导语:是新闻的第一段或第一句话,它扼要地揭示新闻的核心内容。导语的要求:一是要抓住事 情的核心,二是要能吸引读者看下去。
主体:是新闻的主干部分。承接导语之后,对导语作具体全面的阐述,具体展开事实或进一步突 出中心,从而写出导语的所概括的内容,表现新闻的主题思想。背景:是新闻的发生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
结语:是新闻的最后一段落或最后一句话。背景和结语有时可以暗含在主体中。5.新闻的特点:
⑴传播性。所有的新闻都是为了大范围地传播和交流信息的。
⑵真实性。让事实说话,内容真实具体。
⑶时效性。要求在第一时间作出报道,这是“时效”上的要求。
“新”是新闻价值的重要指标。一 是时间上的新:报道的必须是新近发生或发现的事实。二是内容上的新:要报道新鲜的事实,要有新看点。
消息即狭义的新闻,它是对新近发生的有社会意义并引起公众兴趣的事实的简短报道。因此,真 实性、时效性及文字少、篇幅小是消息的基本特征。6.新闻在表达方式上的特点: 以记叙为主,可适当议论。单元导读课(1课时)【教学目标】
1.明确单元目标,整体感知课文,提出疑问。2.掌握本单元重点字词,读熟课文。【教学流程】
一、开宗明义,明确任务:
本单元的主题是新闻,学习形式为“活动*探究”任务单,令人耳目一新。
1.任务一阅读新闻: 通过阅读消息,新闻特写,通讯等不同体裁的新闻作品,了解新闻内容,把握各自特点,学习读新闻的方法;通过横向对比,了解常见新闻体裁的特点,为整个单元的学习做准备,打基础。
2.任务二新闻采访:熟悉采访新闻的一般方法和步骤,自主确定报道题材,制定采访方案,草拟采访提纲,分小组进行采访实践,收集新闻素材。
3、任务三新闻写作:一必做任务,每位同学写一则消息;二自选任务,撰写新闻特写,通讯等;三拓展任务,将本组或全班的新闻作品整理编辑成册。
二、单元导读,整体感知
1、《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作者用富有感情的笔调,简明扼要地报道了渡江战斗的过程,赞扬了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的精神,也从侧面反映出国民党军队军心涣散、毫无斗志的状况。
2、《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报道了人民解放军横渡长江的时间、地点和战况,指出了战局的发展趋势,分析了敌败我胜的原因。表现了我军战士英勇善战、锐不可当、所向披靡的英雄气概。
3.《首届诺贝尔奖颁发》一文选自《百年好文章——路透社新闻佳作》。这篇新闻所报道的是首届诺贝尔奖颁发的具体情况。文中详细列举了获奖者的国籍、姓名、所获奖项和所做贡献。同时也明确了颁奖机构,颁奖时间、地点等等,这篇新闻事实准确,内容详略得当,是新闻中的佳作。
4.《“飞天”凌空——跳水姑娘吕伟夺魁记》选自1982年11月25日《光明日报》,是记者夏浩然、樊云芳写作的新闻。1982年11月24日,在印度新德里举行的第九届亚运会中,中国运动员吕伟获得女子十米跳台太水比赛冠军。这则新闻实时地记录了前中国跳水运动员吕伟在1982年新德里亚运会上夺冠的情景。5.《一着惊海天》选自2012年11月25日的《人民海军报》。课文用细腻的笔触记述了辽宁舰歼-15舰载机成功着舰的过程,向读者展示了中国人民军队在创新中不怕牺牲,勇于探索的精神,先后获解放军新闻奖一等奖和中国新闻奖三等奖。
三、自主预习,积累字词。
摧枯拉朽:比喻腐朽势力或事物很容易被摧毁。
锐不可当:锐:锐气;当:抵挡。形容勇往直前的气势,不可抵挡 击溃:打垮,打散。业已:已经。
颁发:授予(勋章、奖状、证书等)。
屏息敛声:抑制语声和呼吸。形容畏惧、小心的样子。眼花缭乱: 形容看见繁复新奇的事物而感到迷乱。
如梦初醒:像刚从梦中醒来。比喻过去一直糊涂,在别人或事实的启发下,恍然醒悟。
悄然:形容寂静无声。
轻盈:形容身材苗条,动作轻快。
一丝不苟:形容办事认真,连最细微的地方也不马虎。
白手起家: 形容在没有基础和条件很差的情况下自力更生,艰苦创业。殚精竭虑:殚:竭尽;虑:思虑。形容耗尽精力,费尽心思(褒义词)镌刻:雕刻。
浩瀚:形容水势盛大,也形容广大或繁多。娴熟:熟练。
四、比较阅读,质疑探究。
1、阅读《消息二则》,找出二则新闻的六要素,并比较二则新闻的不同点。
2、阅读《首届诺贝尔奖颁发》,试分析“倒金字塔式”的新闻结构。
3、阅读《“飞天”凌空——跳水姑娘吕伟夺魁记》,明确新闻特写的写法和特点。
4、阅读《一着惊海天》,了解通讯的体裁特征,并与《“飞天”凌空——跳水姑娘吕伟夺魁记》比较阅读,找出两种体裁的不同写法。
任务一 比较阅读新闻(3课时)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消息二则》,从新闻要素的角度把握课文内容。
2.明确消息的“六要素”和结构特征。
3.体会新闻语言的特征,能从字里行间了解作者的立场和观点。
【教学流程】
一、整体感知 走进文本
1.朗读课文,理清二则消息的“六要素”。——《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
何时:1949年4月20日午夜开始; 何地:在芜湖、安庆之间; 何人:人民解放军;
何事: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 何故:坚决地执行毛主席朱总司令的命令;
如何:人民解放军攻破国民党反动派防线,占领长江南岸。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何时:1949年4月20日夜至4月22日22时。
何地: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一千余华里的长江前线。何人: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
何事:我百万大军突破长江防线,占领南岸广大地区。
何故: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人民解放军为了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而发起渡江战役。
如何:三路大军横渡长江。
2、试着从消息结构的角度,分析二则新闻的异同点。——《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有标题、导语、主体三部分。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有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五部分。
二、品味语言 感受魅力
——列举文中表达准确的词语,分析其效果。
1.英勇的人民解放军二十一日已有大约三十万人渡过长江。
——此句中的“已”和“大约”用词准确。“已”是“已经”,表明解放军三十万人已经渡过长江;“大约”表明三十万人是一个概数,不是确数。
2.国民党反动派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遇着人民解放军好似摧枯拉朽,军无斗志,纷纷溃退。
——“经营”“溃退”用词准确,“经营”有“筹划、组织并管理”之意,能反衬解放军的英勇。“溃退”指(军队)被打垮而后退,更能说明国民党军队败退的程度。“英勇善战”“锐不可当”“纷纷溃退”“毫无斗志”,字里行间洋溢着胜利的豪情。
3.标题“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句中“百万”是实数,中路军30万人;西路军35万人;东路军35万人,人数的确切更体现了报道的真实、准确、严密。
4.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一千余华里的战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此句中的“百万大军”“冲破敌阵”“横渡长江”语言简洁而具有气势,三、精读课文 深层探究
1.《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主体部分为什么按“中路军、西路军、东路军”的顺序安排?
——首先,中路军最早渡江,所以先写;其次,中、西两路所遇敌情一样,并且抵抗都很微弱,东路所遇抵抗较为顽强,所以中、西路合写在前,东路单写在后。2.三路大军的渡江情况,哪路详写?哪路略写?为什么要这样安排?
——中路军写得较简略,是因为新华社在此前已经有关于中路军的详细报道;此处简略交代即可转入下文。
西路军写得稍详,是因为渡江正在进行中,有些事情需要交代,如“至发电时止,该路三十五万人民解放军已渡过三分之二,余部二十三日可渡完”。已渡过的“正向南扩展中”,预示了战役的前景。
东路军写得最详,因为它所遇抵抗“较为顽强”,胜利来之不易,故作详细报道。一是较具体地写了战斗情况;二是更详尽地写了战果。
三个层次写得有同有异,有详有略,在统一中有变化,避免了重复雷同。3.消息主要用概括叙述,有时可在叙事中插入简要的议论。请找出文中议论的句子,并分析其作用。
——在叙述中路军后,很自然地转入对西路军渡江战况的报道,其中插入简要议论,精辟地说明了人心向背是战争胜负的决定因素,这是将军事行动放到当时的政治背景中分析得出的结论,具有极大的说服力。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首届诺贝尔奖颁发》,了解“倒金字塔式”经典新闻样式。
2、理清消息的结构层次。
【教学流程】
一、回顾归纳 比较阅读: ——归纳前两则消息的相同点:
1、文体相同,都属于消息。
2、作者相同,都是毛泽东。
3、目的相同,都为了鼓舞士气,指明方向,争取更大胜利。
4、主旨相同,对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的颂扬表彰,表明了中国革命的胜利来之不易。
5、大背景相同,都报道的是渡江战役。
6、写法相同,都巧用对比,用中国人民解放军的英勇善战与敌军的节节败退形成对比,突出我军神勇。
比较前两则消息的不同点:《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只报道了中路军的渡江情况,内容集中,结构单一;《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报道了三路大军的渡江情况,内容复杂,但脉络清晰,先总括千里战线,在分步叙写,多而不杂。
二、整体感知 走进文本 1.朗读课文,理清消息结构: ——标题:首届诺贝尔奖颁发。
电头:路透社斯德哥尔摩1901年12月10日电。
导语:第一段。
主体:第二段。
背景:第四段。
结语:第三段。
2、理解“倒金字塔式”新闻结构。
——所谓倒金字塔结构也称“倒三角”结构,是消息写作中最常用的一种结构方式。它以事实的重要性程度或受众关心程度依次递减的次序,先主后次地安排消息中各项事实内容,一段写一个事实。只陈述事实,不发议论,符合新闻“快”的特点。
三、精读文本 分析结构
1、说说标题的特点与作用。
——醒目,简明,概括性强,写出了消息的主要事实。
2、电头包括哪些内容?有什么作用?
——包括通信社名称、来电的地点、时间,交代了消息的来源,突出了消息的真实准确、迅速、及时的特点。
3、勾画出导语部分,思考导语交代了哪些内容。
——导语为课文第一段话。导语交代了颁奖的时间、颁发者和颁奖机构以及诺贝尔奖设立的奖项。
4、速读主体部分,从中你获取了哪些信息?
——首届诺贝尔奖的获得者及所获奖项;诺贝尔奖的颁奖机构、时间和地点;诺贝尔奖的资金来源;资金管理权和评议权是分离的。
5、结语部分报道了什么内容?
——明确了诺贝尔颁奖时间及颁奖机构。
6、背景部分报道了哪些内容?这样写的意图是什么?
——介绍了颁奖资金的来源,补充交代了资金管理权和评奖权分离。
四、学生小结 完成板书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飞天”凌空——跳水姑娘吕伟夺魁记》和《一着惊海天》,了解新闻特写和通讯体裁的特征。
2、通过比较阅读,了解新闻特写和通讯的写法和特点,能区分不同新闻体裁的区别。
【教学流程】
一、学习《“飞天”凌空——跳水姑娘吕伟夺魁记》
1、概括事件内容,感受写法特征
——这篇新闻特写报道了中国跳水运动员吕伟赢得女子十米跳台金牌的事实。本文在写法上最大的特点是,抓住吕伟跳水的瞬间,进行了生动细致的描绘,展现了她跳水动作的“妙极”。
2、本文采用了什么写法,达到了什么效果?
——起笔不凡,采用了动静结合,对比烘托的写法。先是“静”中的吕伟站在10米高台的前沿“沉静自若,风度优雅”,再用“飘浮的白云、掠过的飞鸟、翘首的观众”这些动感的环境加以烘托,动静结合,充分展现了吕伟的沉着冷静,坚定自信和观众的高度关注,为吕伟的起跳作了一个巧妙的铺垫。
还采用了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写法。对吕伟起跳前的沉静自若及起跳、腾空、入水一系列动作的慢镜头回放采用了正面描写。而对记者的赞叹,观 8 众的掌声、欢呼声,游泳场的气氛的描写则是侧面描写,这样结合起来写,更有力地烘托了吕伟跳水动作的出色完美,技艺精湛,精彩绝伦。
还运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如“紧接着,是向前翻腾一周半,同时伴随着旋风般的空中转体三周,动作疾如流星”。此句把吕伟跳水的动作比作“旋风”“流星”,表现了吕伟空中转体三周的动作完成得非常迅速、完美,无可挑剔。
“1.7秒的时间对她似乎特别慷慨,让她从容不迫地展示身体优美的线条”。此句把时间拟人化了,赋予了人的情感,说“时间”特别慷慨,把“时间”写得有情有意。从而展现了吕伟跳水动作既快又潇洒。
3、什么是新闻特写,与消息有什么区别?
——一般来说,消息是要报道某一新闻事件的整体情况,并突出其中最重要的事实。而新闻特写则描写最典型、最有表现力的瞬间或片段,将其拉长、放大、定格,从而形成一个焦点,将整个新闻事件折射出来,这样的写法细致入微,而且现场感强。
同时由于新闻特写,呈现的事实是真切细致的,它能与消息通讯,互相配合,使新闻报道更有层次,更加丰满立体。因此,新闻特写能赋予新闻事实温度,使读者深受感染。
二、学习《一着惊海天》
1、概括本则通讯报道了一个什么样的重大题材的新闻事件?依次记叙了哪些内容?主要叙写的是什么环节?
——本文抓住歼-15舰载战斗机首次成功着舰这一最具历史意义的时刻,采用现场特写的写法,生动再现举世瞩目的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次成功着舰那惊心动魄的一刻。
依次记叙了工作人员就位、安全观察员检查阻拦索、塔台广播、着舰指挥员引导、战斗机稳稳着舰。
主要叙写了塔台指挥和着舰动作环节,将着舰的前后过程完整展现在读者面前。
2、比较通讯与消息有哪些区别。
——(1)以时效性看,消息要求更高,通讯发稿件较慢,要求更详细、深刻、生动、典型,同时强调报道的完整性。
(2)从内容上看,消息内容广泛,但只是高度概括的报道;通讯报道的则是有影响、有特点的人和事。
(3)从篇幅来看,消息较短,通讯一般篇幅较长。
3、作者能将重大题材的新闻事件写成一篇好通讯,你觉得作品的成功之处在哪儿?
——①很有价值感:舰载战斗机着舰是能够反映时代主题并具有宏大意义的重大事件,此稿作为我国航母舰载机首次成功着舰的文字记录,在历史的坐标中地位自然非同凡响,新闻价值不言而喻;
②很有层次感:ɑ.叙事完整,铺排有序;b.重点突出,主次分明;c.文风平实,脉络直观;
③很有美感:ɑ.动态美,对海天环境的全景描写,具有宏观上的壮美;对着舰细微动作的描写具备了微观上的细节之美;b.情感美,“这不是一次普通的飞行……已经期盼了半个多世纪”,字里行间展现出了官兵的家国情怀;c.语言美,文中把舰载机着舰比喻成“刀尖上的舞蹈”,形象生动、富有感染力。
三、比较阅读:
1、通讯的三个显著特征:新闻性,文学性,评论性。
2、比较新闻特写和通讯的异同点。
——相同点:传播性、真实性和时效性,还有文学性(生动形象地报道新闻事实)。
不同点:特写着重描写精彩片段,通讯要求交代事件完整的来龙去脉。
四、学生小结 归纳文体知识。落实任务二 新闻采访指导与实践(2课时)【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发现新闻线索,选取新闻事实的新闻敏感。
2、学会新闻采访技巧,练习采访提纲,为新闻写作做准备。
3、关注社会生活,以负责任的态度,在各类媒体上发布信息,分享资讯。
【教学流程】 什么是新闻采访
——为取得新闻材料而进行的观察、调查、访问、记录、摄影、录音、录像等活动。是一种媒体信息的采集和收集方式,通常通过记者和被获取信息的对象面对面交流。
采访的手段:用眼睛观察;用嘴巴问;用耳朵听;用笔记录;借助音像设备。
三、采访与写作的关系:“成在写作,功在采访”。即采访是第一位的,写作是第二位的。
——(1)只有采访没有报道,新闻活动就没有意义。
(2)只有写作没有采访就是杜撰。
(3)十份的新闻,七份靠采访,三份靠写作。
四、采访前的4点准备:
——1.确定采访目的:确定你本次采访的目的,想让读者知道什么?为什么要做这样的采访?你的采访能给大家带来些什么启示?)
2.确定采访人选:要找的被采访人必须与采访目的息息相关,无关的人不要夹杂其中。
3.了解被采访人:确定完采访人选后,你要了解他们,知道他们的经历等。在不了解他人的情况下,对其进行采访,是一种不礼貌的行为,更会影响到你提问的质量。
4.认真设计问题:问题的好与坏,直接左右文章的质量。设计的问题要能体现采访目的,承上启下,相辅相成。
五、采访时的具体要求: ——1.时间、地址的预约;
2.采访内容的拟定,包括问题的准备; 3.事前对采访对象的背景了解和资料收集; 4.对于是否可录音和照相要事先询问被采访者;
5.采访进行时对主题的把握(尽量不要离题)、时间的控制; 6.采访时注意自己的表情和语速、说话的清晰和明了; 7.采访后可询问是否可以提供相关资料;
8.将完成的采访稿寄给被采访人,请其过目并可适当让其修改; 9.将最终出版物寄送一份给被采访人并再次表示感谢。
六、采访示例分享P13页
七、布置采访任务,并要求学生写出采访提纲。
八、分享采访作业,评比出优秀的采访提纲和素材。
落实任务三 新闻写作指导与交流(2课时)【教学目标】
1、学习新闻的基本特点,掌握新闻的要素和结构。
2、运用新闻写作的技巧,学习多种形式的新闻。
3、学会通过新闻揭示人物的精神品质,反映时代风貌。【教学流程】
一、回顾归纳
(一)新闻常识
1、新闻的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2、新闻结构五部分: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其中标题、导语和主体三者缺一不可。
3、新闻的特点:迅速及时、真实准确、简明扼要。
4、“倒金字塔”式消息结构:按照重要性递减的原则安排。消息的核心内容放在导语中先讲然后逐次递减安排。
(二)学列标题
1、回顾本单元新闻标题,归纳标题特征。(1)标题要简洁醒目概括性强;
(2)标题要准确的概括消息的主要内容;(3)消息标题还要能吸引读者。
2、标题是消息的眼睛。要让别人关注你的报道,标题就一定要醒目,特别是主标题,要让人看后一目了然。消息标题的要素必须包括何人(何物)做何事,语言必须简洁准确。
3、标题的四种形式:(1)主题式(2)主题加肩题式(3)主题加副题式
(4)完全式(主题加肩题、副题)
(三)学写导语
1、指导学生朗读课本上四篇消息的导语分析导语的特点。
2、导语是指一则消息的第一段或第一句。它用简明生动的文字写出消息中最主要、最新鲜的事实,鲜明地揭示出消息的主题思想,是消息标题的扩充。
3、导语的写作要求:一是抓住事情的核心,二是要吸引读者。导语的形式主要有叙述式、描写式、提问式、结论式。
二、文题展示
1、必做任务;你所在的班级、学校,或者你居住的社区、村镇、县市,最近发生了什么特别的或者有意思的事情?尽可能多方调查、采访,采集相关信息,写一则消息。
2、自选任务:新闻特写,人物通讯,事件通讯,新闻花絮。
3、拓展任务:有条件,有兴趣的同学可以整合本组或全班同学的新闻作品,以恰当的方式编成报纸,或制作成新闻网页。
三、写法指导
1.根据课本“任务二”所提供的素材,选取自己喜欢的角度,搜集相关资料,尝试写作。
2.所选取的报道内容必须具有一定的正能量,具有一定的启发与教育意义。3.新闻报道的一般要求是,一用事实说话,二文字应简洁扼要,三层次要清晰。4.消息受篇幅时效性的限制,往往无法进行,更为详尽深入的报道,若想全面展现新闻事件,新闻人物,还可以采用其他的新闻体裁。
5.编辑制作报纸或新闻网页要突出重点,规范语言,图文配合,美化版面。
四、佳作欣赏 附:板书设计
第二篇:语文八上第一单元
我们热爱和平,我们不喜欢战争,但在这个世界上,枪声、炮声、爆炸声,远远多于鞭炮声和礼炮声。就在刚刚过去的20世纪,全世界发生的大小战争总共不下400次!在两次世界大战中,人类更是付出了惨重的代价。在中国,九一八的炮声、七七卢沟桥的枪声和南京大屠杀中30万死难同胞的呼告声,时时使我们警醒。21世纪的今天,我们更加热爱和平,但战争离我们并不遥远。世界何时才能铸剑为犁,和平永驻?
请大家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条件,在老师的指导下,有选择地开展下面的活动。
一、古今战争知多少
以下三项活动任选其一。通过讨论,可以使我们对战争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1.在书店、图书馆、网上查找资料,了解一下人类历史上发生过哪些大规模的战争。重点探究第二次世界大战,了解战争发生的原因、经过和结果,认识它对人类历史发展产生的影响。
2.战争,有正义和非正义之分。日本帝国主义侵占我国领土,杀害我国同胞,是非正义战争;中国人民奋起反抗,消灭敌人,是民族自卫,是正义战争。请就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探究以下问题:为什么会发生这场战争? 3.邓小平说,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旋律。但形势不容乐观,世界范围内仍时时燃起战争的硝烟。请你关注近几年媒体有关战争(如海湾战争、科索沃战争、反恐战争等)的报道,了解主要情况,谈谈你的看法。
二、记住历史,珍惜和平
和平阳光普照下的我们,要记住过去,珍惜今天。请从下面三项中选择一项,开展活动。
1.在你的家乡附近,也许就有不同历史时期留下的战争遗址,如长城、虎门销烟池等。班上可以组织实地考察,寻访战争遗址。事前查找资料,访问当地老人,了解情况;考察中拍摄资料,做好记录;考察结束后写一篇日记,记下自己的见闻和感触。
2.如果有条件,了解一下你周围有哪些健在的老红军、老八路、老解放军、老志愿军等革命老人,或登门拜访,或请他们来学校,听听他们对那段峥嵘岁月的回忆。
3.班上开一个故事会,讲一讲王小
二、张自忠、赵一曼、杨靖宇、牡丹江八女兵、狼牙山五壮士、刘胡兰、董存瑞、黄继光等英雄故事,看谁讲得生动感人。
三、文艺作品与战争
以下两个问题任选一题,开一个主题班会。1.你也许看过一些表现战争的文学、影视作品,那惨烈的战斗场面,那勇敢的英雄形象,可能使你对战争有了更深的认识,对战争题材的文艺作品也一定有自己的看法。
☆吟诵古今描写战争的诗词。
☆讲一讲你记得的一个故事。
☆谈一谈某一部文学作品塑造的人物形象。
☆评一评作品的得失。
2.伴随着战争,产生了丰富的战争文化。了解它们,同样可以丰富我们的文化积累。就以下两项内容进行探究,展开交流。
☆关于战争的成语故事。
☆有关战争的古今名言。
四、铸剑为犁应有日
在下面几个话题中选择一个展开讨论。
1.“铸剑为犁”的雕像在联合国总部前已矗立了四十多个春秋,可是和平的钟声并未向全世界渴望和平的人们敲响,战火和死亡仍然时时践踏着公理和正义,这是为什么? 2.有人说,战争有如一枚硬币的两面,一方面促进了科技的发展,另一方面又阻碍了社会的进步。你同意这种看法吗?
3.怎样理解“我们反对战争,但我们不怕战争”这句话的含义?
4.你认为将来的世界是否会有永久的和平?怎样才能实现真正的和平?
在以上活动的基础上,写一篇文章,可以是:
☆记叙这次开展某一项活动的经过。
☆分析、评论某一件大事或某一个问题。
☆想象未来的尖端武器和战争。根据具体情况确定文体,字数不限。
参考资料
一、古今描写战争的诗词
1.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王昌龄《从军行》)2.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下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3.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毛泽东《长征·七律》)
4.假使我们不去打仗,/敌人用刺刀/杀死了我们,/还要用手指着我们骨头说:/“看,这是/奴隶!”(田间《假使我们不去打仗》)
5.俄罗斯人要不要战争?/那就请你们去问问/宁静的辽阔耕地和原野,/还有白桦和杨林。
请你们再去问问/埋在白桦树下的士兵,/他们的儿女将回答你们:/俄罗斯人要不要战争? 不仅为自己国家/士兵们在那场战争中牺牲,/也为全世界的人们/能安然地步入梦境。
„„请你们去问问母亲们,/去问问我的妻子,/你们那时就该明白:俄罗斯人要不要战争?(叶夫图申科《俄罗斯人要不要战争》)
二、安妮和她的日记(华宗德)
安妮•弗兰克,1929年6月12日生于德国法兰克福一个犹太人家庭,其父为一公司总经理,母亲是大家闺秀。安妮自幼备受父母的宠爱,上学后又得宠于老师,真可谓养尊处优。1933年纳粹上台后,安妮随父母迁往荷兰阿姆斯特丹。1940年纳粹德国占领荷兰,迫于日益残酷的排犹浪潮,1942年7月全家躲进普林森河畔小屋(现安妮•弗兰克纪念馆),藏身阁楼密室25个月。这位13岁犹太少女在日记中记下了她的孤独和恐惧,对生的追求和期盼,对未来的向往和祝愿。后被人告发,1944年8月被捕,1945年3月死于集中营,年仅16岁。1947年《安妮日记》在荷兰出版,后被译成55种文字,纪念馆内也陈列有这本动人心魄的日记的中译本。
这位少女在特定年代记下了对人生和战争的看法。她说:“我较其他少女更早开始思考,我认为,作为人应对自己负责。”她的日记就是明证,表达了她对法西斯和战争的憎恨,对和平的渴望。
下面是安妮的两则日记。
最亲爱的吉蒂:
阳光普照,天空深蓝,和风轻拂,我渴望着,真的渴望着一切:交谈、自由、朋友、独处。我渴望„„哭一场!我觉得我仿佛要爆炸。我知道哭会有帮助,可是我不能哭。我浮躁不安。我从一个房间踱到另一个房间,从窗框的细缝呼吸,感觉到心在跳着,好像在说:“终于,满足我的渴望吧„„”
我想,春天已经在我内心里。我感觉到春天在苏醒,我在我整个身体和灵魂里感觉到它。
(1944年2月2日星期六)
你一定可以想像,我们经常满怀绝望地问:“战争有什么意义?人为什么不能和平相处?这一切破坏,到底是为了什么?”
会问这问题,是可以理解的,但到目前为止没有人拿得出完满的答案。为什么英国人飞机愈造愈大,愈造愈精,同时又一直弄出一大堆要重建的新房子?为什么每天花几百万打仗,却拿不出一分钱给医学研究、艺术家或穷人?为什么有些人挨饿,世界其他地方却有堆积如山的食物在腐烂?哦,人为什么这样疯狂?(1944年5月3日星期三)
三、军事成语举例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草木皆兵、马革裹尸、赤膊上阵、乌合之众、打草惊蛇、四面楚歌、用兵如神、有勇无谋、全民皆兵、声东击西、攻其不备,出其不意、坚壁清野、揭竿而起
四、战争名言举例
是故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春秋•孙武)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战国•孟子)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战国•孟子)用兵之道,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心战为上,兵战为下。(三国•诸葛亮)胜负兵家之常,善用兵者能因败为成。(晋•张方)惟有死者方可看到战争结束。(希腊•柏拉图)正义没有武力是无能;武力没有正义是暴政。(法国•巴斯卡)兵民是胜利之本。(毛泽东)敌进我退,敌退我追,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毛泽东)
五、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六、未来战场七大尖端武器
21世纪的战争,将是尖端武器的竞争和较量。科学家和军事家们预测,未来的战争中将有七大尖端级武器称雄于战场,它们是:激光武器、隐形武器、单兵攻防武器、微波炸弹、纳米武器、信息武器和无人化武器。
第三篇:八上第一单元作文
第一单元作文学案
●目标定位
1.写成记叙文,内容具体,主题鲜明积极。
2.提高学生对战争的认识,培养热爱和平的情感和民族责任感,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要点阐释
记叙文是指以记叙和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以写人物的主要经历或事情的发展变化为主要内容的文章。内容具体是指记叙和描写时内容表现明确,细笔勾勒,注重细节的表现。所谓细节就是对人物或情节做细微而又具体的描绘,不抽象,不笼统。
●练习内容
本单元的文章都是有关战争的题材,阅读这样的作品,不仅可以了解历史,看到正义战争的真善美,侵略战争的假恶丑,更会被作品中感人肺腑的事迹和英雄形象所打动,深感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从而越发珍惜今日的幸福,自觉增强社会责任感。
本次作文的内容就是让学生打开记忆的闸门,仔细搜索自己的知识储备库,写一个最能打动自己的战争故事。在叙述的过程中做到内容要具体,注重细节的刻画。
●课前活动
1.搜集描写战争的诗词、成语故事和名言警句,抄写在摘抄本上。
2.重温最能打动你的战争故事,为写作文准备素材。
教学目标
1.文章内容具体、主题鲜明积极。
2.提高学生对战争的认识,培养其热爱和平的情感和民族责任感,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教学重点
1.文章内容具体生动,人物形象鲜明可感。
2.提高学生对战争的认识,培养其热爱和平的情感,增强民族责任感,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教学难点
1.写文章内容要具体。
2.运用环境及人物的外貌、语言等描写手法来叙述战争故事,以情感人。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同学们,提起战争,我们眼前总是浮现出硝烟弥漫、断壁残垣、血流成河、尸横遍野的情景,场面惨不忍睹。就在刚刚过去的二十世纪,全世界发生的大小战争就有不下400起!时至今天,战争的阴霾还在一些地区弥漫!铸剑为犁,让和平永驻,成了全世界热爱和平的人们共同的心声!现在就让我们打开尘封已久的记忆,展示一下你搜集的有关战争的成语、诗词、名言,说一说深深打动你的、和战争有关的英雄人物,讲一讲对你影响至深的战争情节,从而提醒我们要更加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二、课堂交流 1.学生抢答军事成语、战争的诗词、战争名言。学生发言之后,汇总出学生喜欢的成语、诗词和名言:草木皆兵、四面楚歌、明修栈道、暗度陈仓、揭竿而起、打草惊蛇等。学生发言之后,汇总出学生喜欢的成语诗词名言成语:草木皆兵、四面楚歌、明修栈道、暗度陈仓、揭竿而起、打草惊蛇等。战争诗词:《七律·长征》(毛泽东)“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等。战争名言: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所有的母亲都憎恨战争。(贺拉斯)战争来临时,真理是第一个牺牲品。(海·约翰逊)2.学生讲述战争年代发生的英雄故事。要求:内容可以是真实的,也可以是文学作品中的;语言简明扼要。学生发言之后总结:董存瑞舍身炸碉堡;黄继光英勇堵枪眼;刘胡兰视死如归向铡刀;李云龙单刀赴会,智脱“鸿门宴”;孙德胜高喊“骑兵连,进攻”杀入敌阵„„(后两个故事均源自都梁的小说《亮剑》)
三、写法指导 1.刚才同学们简明扼要地讲述了有关战争的英雄故事,那么同样的内容,让你具体地表述出来,该怎样去做呢?先请看朱自清先生在《背影》中描写的一个精彩片段。我说道:“爸爸,你走吧。”他往车外看了看,说:“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我看那边月台的栅栏外有几个卖东西的等着顾客。走到那边月台,须穿过铁道,须跳下去又爬上去。父亲是一个胖子,走过去自然要费事些。我本来要去的,他不肯,只好让他去。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我赶紧拭干了泪。怕他看见,也怕别人看见。我再向外看时,他已抱了朱红的橘子往回走了。过铁道时,他先将橘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橘子走。到这边时,我赶紧去搀他。他和我走到车上,将橘子一股脑儿放在我的皮大衣上。于是扑扑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过一会说:“我走了,到那边来信!”我望着他走出去。他走了几步,回过头看见我,说:“进去吧,里边没人。”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我便进来坐下,我的眼泪又来了。(1)《背影》是朱自清先生1925年10月写的记实散文。作者追忆八年前的事,那时他在北京大学哲学系念书,得知祖母去世,从北京赶到徐州与父亲一道回扬州奔丧。丧事完毕,父亲到南京继
续找工作,作者回北京念书,家道艰难,父子俩在浦口车站依依惜别,表现了一种感人至深的父子之
爱。所选段落是《背影》中一个经典,请用一句简洁的话归纳其内容。
学生回答后明确:父亲过铁道为儿子买橘子。
(2)作者是怎样把生活中一个平常的情节叙述得深入人心,让人潸然泪下,使父亲的背影定格
在读者心中的呢?
学生回答后明确:在这个片段里,朱自清先生刻画父亲的形象抓住了父亲的语言、衣着、动作、形体特征,以及自己当时的感受,让父亲的形象跃然纸上。父亲的语言不多,只有三句:“我买几个
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我走了;到那边来信!”“进去吧,里边没人。”每句也不过
区区几个字,可正是这三言两语,表现了父亲虽不善言谈,却心细如发,对儿子关爱有加。还有父亲的衣着“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这身装扮在当时也十分普通,只是以黑色
为主,衬托出父亲悲凉的心境,亲人去世,自己又赋闲在家,双重打击,让父亲不禁有些困窘、颓唐。
更加动人心魄的是父亲过铁道买橘子的动作:“探、爬、攀、缩、倾”,再加上父亲“肥胖”“蹒
跚”的体态特征,一连串的特写镜头,细致地表现了年迈肥胖的父亲过铁道时爬上爬下的艰难情形。
正是这个背影永远定格在作者的心灵深处,也深深地打动了每一个读这篇文章的人。
(3)总结反思
由上面的分析得知,写记叙文要想把人物写具体,应该从人物的语言、外貌、动作、心理等方面
入手,抓住典型的细节进行着力描绘,让人物形象丰满起来。当然,还要考虑到人物当时所处的环境,即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点明了人物当时的政治背景和处境,自然环境则容易烘托人物形象、衬托人物心理,让人物形象更加凸显。
2.刚刚分析的是记叙文描写人物形象如何做到具体,那么,叙述事情的经过又该如何做到内容具体
呢?请看一段电视剧《亮剑》的视频。
(1)播放电视剧《亮剑》中“骑兵连连长孙德胜高喊‘骑兵连,进攻’杀入敌阵”一个精彩片段。
(2)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如何把这个情节具体地表述出来呢?
学生回答后总结:德国诗人歌德说过:“一个人只要能把一件事说得很清楚,他也就能把许多事
都说得清楚了。”要把一件事情写清楚,写具体,一般情况下应该交代清楚六个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这就是记叙文的六大要素,特别是起因、经过和结果,是事情的关
键。像刚才的电视剧《亮剑》片段,我们可以先层层设疑,再用联想想象进行扩展,还应注意局部细
节描摹和外部景物烘托,故事情节就会丰富起来:骑兵连在什么情况下遭遇了伏击?发现身处劣势时
战士们的反应如何?他们是如何与敌人厮杀的?最后只剩下了连长孙德胜时他又是怎么做的?当时
周围的自然环境怎么样?骑兵连用自己的牺牲换来了什么?敌人面对这样英勇顽强的对手有着怎样的反应?你看了之后有什么样的感受?„„在叙述故事的过程中加入合理的联想和想象进行恰当拓
展,且融入细致的描写、环境的烘托,故事的前因后果就会具体地呈现在读者面前,写记叙文做到内
容具体的目标就能很好的落实。
四、课堂总结 这节课我们共同探究了写记叙文如何才能做到内容具体,归纳起来就是刻画人物应该结合人物的背景,从人物的语言、外貌、动作、心理等方面入手,抓住典型的细节进行着力的描绘,让人物形象丰满起来。叙述情节我们可以先层层设疑,再用联想和想象进行扩展,同时注重局部细节的描摹和外部景物的烘托,让故事情节鲜活生动,引人入胜。
五、学生写作 请以“一个深深打动自己的战争故事”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记叙文。题目自拟,做到内容具体,描写细腻,感情真挚。●例文点评迟到的号声1948年,汶河战役战场。“听不见号声,你们就是剩下最后一个人,也要给我打下去!”“是!” 背负着团长的命令,连长谷子地带领九连仅剩的47名战士来到汶河南岸一个废弃的煤窑,阻击敌人的进攻,为大部队的转移争取时间。团长和他约定以集结号为令,听见号声才能撤退。敌人的进攻凶猛又凶狠。为了击退敌人的坦克,战士姜茂财手拿燃烧瓶义无反顾地向敌人的坦克冲去。哒哒哒!敌人的子弹无情地向他扫射过来,他支撑着没有倒下,踉踉跄跄地向坦克逼近。啪!又是一枪,他趔趄了一下,但还是顽强地向坦克爬去,爬去„„最后,身中数弹的姜茂财凭着惊人的毅力扑向坦克,引爆了燃烧瓶,与敌人同归于尽。排长焦大棚,手中的燃烧瓶不幸被敌人击中,顷刻间,大火吞噬了他的身体„„战友们冒死把奄奄一息的他抬回了战壕。“连„„连长,集结号,集结号响了。以前都是我听你的,你听我这一回吧。带着兄弟们赶快撤吧„„” 焦大棚用尽全身力气,断断续续地祈求连长。“不行,我没听见吹号,我不能下撤退的命令。”敌人一次又一次疯狂地进攻,九连一次又一次艰难地阻击。九连一个个鲜活的生命接连倒在了战场上,连长谷子地心如刀绞。最后,遍体鳞伤的老谷冲出了煤窑,用仅存的一颗炮弹击毁了敌人的坦克,自己也昏死过去„„ 1956年汶河县 连长谷子地幸运地活了下来。但是,他原来的部队番号已经取消,他不仅难以证明自己的真实身份,甚至战死的47个弟兄都将被视为失踪者„„ “明明都牺牲了,怎么都成失踪了呢?”“我的四十七个弟兄,他们就埋在这煤堆里!我给他们证明,我给他们证明!”老谷疯狂地刨挖着小山似的煤堆„„ 1958年墓前 皇天不负有心人。谷子地终于找到了当年团长的警卫员,知道了一个惊人的秘密:团长根本没让号手吹集结号,当时决定用九连的牺牲去换取大部队的安全转移!团长为此自责内疚直至牺牲在朝鲜
战场!站在团长的墓前,谷子地有些愤怒,有些心痛,还有些无奈„„
偶然的一次开山工程中,工人们挖到了一个已成废墟的煤窑,里面有四十七具遗骸„„
站在九连47名烈士的墓碑前,当年的司号员小梁子终于吹响了姗姗来迟的集结号!听!集结的号声!那号声响彻长空,震撼人心。那号声穿越十年的沧桑,敲击着人们的心灵。
听着嘹亮的集结号,我早已是泪流满面,整个影院掌声雷动。
点评:本文以冯小刚导演的战争大片《集结号》为题材,以三个时间段为小标题,记叙了一个感人至
深的战争故事。文章线索明晰,内容具体翔实,描写细致生动,点面结合,详略得当,是一篇不错的范文。
珍惜和平
纵观世界风云,战争贯穿着人类的发展史,由古至今,大大小小的战争不计其数。据联合国统计,人类历史上真正没有战争的日子只有300多年,可见战争就是人类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尤其是两
次世界大战把多少人类积累的财富毁于一旦,无论战争是正义还是非正义的都在怕坏着人类的发展。
由大导演斯皮尔伯格拍摄的《兄弟连》真是的反映了战争和战争中的人,他把战争描写的很贴切,很写实。因为他是以一群二战老兵的眼睛去看战争,而不是像无聊的国产剧是一群文人想象的。二
战老兵经历了真正的战争,他们懂得珍惜生命,热爱和平。这样的人我们崇拜他,他在战争中为战友
付出着,和平时期他们为人们讲述着战争的残酷性,他提醒人们不要忘记战争的危害。而美化战争的人,还有英雄主义的文人们,他们没有让人们看清战争,英雄不是写出来的,英雄就在我们的身边。
所以要反思战争,珍爱和平。
每一次战争损失的物质财富不计其数,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我国的损失就有3500亿美元,伤亡
军民达3000多万。整个二战中损失的财富用金条来计算,它可以绕地球三周多。然而在战争中失去的不仅仅是物质财富,精神财富也在不断的失去,遗迹的毁坏,文物的毁坏,亲人的丧失,战争对人
们的摧残都是残酷的。
战争的本质就是矛盾的激化,战争是统治阶级们为了满足自己要求而进行的,战争是统治阶级们的另一种发财之道。
如何才能消灭战争呢?只有民主制度才可以消灭战争,所以我们要求民主,建立民主制度。发扬
民主,弘扬民主,贯彻民主才是我们奋斗的目标。今夜星光灿烂
今夜星光灿烂!浩瀚的天际划过一颗流星,我默默地许下一个心愿:愿世界永远和平!
浓黑的硝烟还围绕在你的身边吗?轰隆的飞机还盘旋在你的头顶吗?哦,伊拉克女孩,你那幼稚的双眼噙满泪水,你无助的眼神充满恐惧。你在想什么?
是在想爸爸妈妈吗?你是在怪他们太狠心,扔下你一个人不管吗?不,女孩,是那一颗颗罪恶的子弹,夺走了你亲爱的爸爸妈妈,他们又何尝不想留下来陪你呢?
是在想那只可爱的小猫吗?小猫多温驯啊,他才出生没多久,全身雪白,好可爱啊!可是,小猫
呢?那只洁白可爱的小猫呢?它已经成了硝烟的殉葬品。是在想那美丽的故乡吗?亲人们过着丰衣足食的生活,没有战争,到处是一片繁华的景象……可是现在,展现在你眼前的却是一片片废墟,一幢幢摇摇欲坠的房子,一棵棵烧焦的树木。这不是那美丽宁静的家园吗?溪水呢?小鸟呢?花儿呢?你哭了,哭得好伤心,哭得令人心痛!哦,伊拉克女孩,别哭了。看,世界上那么多爸爸妈妈、哥哥姐姐都关注着你,他们无时无刻不在为你祈祷,祝你平安。他们是那么热爱和平!哦,伊拉克女孩,别哭了。你知道吗?我一个十六岁的中国女孩,连同我的同胞们———无数热爱和平的人们在牵挂着你。他们是那么热爱和平,憎恨战争!哦,伊拉克女孩,别哭了。抬头看看星空吧。今夜,星光灿烂!浩瀚的天际划过一颗流星,我默默地许下一个心愿:愿世界永远和平!不能忘记过去 六十年前,法国,诺曼底,犹他海滩,一队又一队的美国与英国士兵冒着枪林弹雨向前方的碉堡冲去,一个接着一个的战士倒下了,仍然有人呐喊着向前奔跑,片刻,鲜血染红了整个海滩…… 六十年前,苏联,斯大林格勒,前线,一辆又一辆的卡车载着刚从训练营里出来的新兵,军官在车上喊着:“我们不需要活着的逃兵!”话音刚落,就有一枚弹片击穿他的头颅。新兵们被赶下车,有的人拿到枪支,有的人则只拿着子弹,扩音器里不断地重复一句话:“没有拿到枪的,跟在有枪的后面,有枪的同志牺牲了,没有枪的同志就拿起他的枪,继续冲锋……” 六十年前,中国,东北,某个村庄,晚上,一名光着膀子的中年人扶正了挂着一把寒光闪闪的大刀的带子,转过身对着一群村民,其中有十几岁的小伙子,也有头发斑白的老者,他们同样背着大刀。那中年人说:“都没让家里人知道吧?”众人都沉默不语,中年人把手一挥,“那走吧。”半个时辰后,日军基地里惨叫声、枪炮声和金属碰撞的声音接连不断,月光映在刀刃上也有了悲愤的色彩,随着刀的挥动不停地闪耀。随着最后一声枪响,再也找不到地面上的月光…… 战争,除了死亡和毁灭,什么都不能带给我们。战争给我们留下了惨痛的记忆,也留下了英雄,为了正义与和平而献身的英雄,我们无法忘记,忘记战争,忘记死亡与毁灭,更不能、不应忘记战争中的英雄们,是他们结束了战争,停止了毁灭,用他们的死亡,代替了别人的死亡。战争结束了,就让我们来纪念沉睡的英雄。六十年后的今天,法国,诺曼底,犹他海滩,当年在此浴血奋战的老兵,穿上了挂满勋章的军装,走在路上,人们向他们喝彩,为他们欢呼,同时他们也发现,老兵们的笑容如此沉重…… 六十年后的今天,俄罗斯,莫斯科红场,这里是庆祝,或许应该说纪念二战胜利六十周年的主要场所,来自全世界的英雄们,受到各国领导人尊敬、赞颂。六十年后的今天,中国,东北,某个小镇,一个班的学生,在一位八十多岁的老人的带领下,来到了一座纪念碑下,老人讲述了当年自己杀敌、幸存、逃脱的经历,依然是激动不已,他唱起了那首令他热血沸腾的歌:“大刀向敌人头上砍去……”学生们流泪了……
纪念,为了不能忘记的过去。
第四篇:部编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上第八单元教案
狐假虎威
教学要求:
1、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10个字只识不写。认识1个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练习分角色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狐假虎威”的意思,体会寓意,使学生受到启发和教育。
教学重点:识字、写字。指导学生朗读课文,懂得“狐假虎威”的意思。教学难点:揭示寓意。教具准备:课文录音、生字卡、动物头饰.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内容: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识字、写字。
要求: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课文。能按字的结构把字写端正、匀称。重点:识字、写字。
一、竟猜谜语,激趣导入。
1、同学们,我们先来做一个猜谜游戏:
(1)黄袍袍,黑斑斑,龇牙咧嘴瞪眼睛;森林里面称大王,捕食野兽本领强。(老虎)
(2)模样像狼脸儿长,三角耳朵猫儿黄,昼伏夜出捕肉吃,毛皮好做女士装。(狐狸)他们俩之间会发生什么样的故事呢?
2、板书课题:“狐假虎威”领读课题。
问:“假”有几个读音?(两个读音:jiǎ、jià)在这里应读jiǎ,为什么这样读,是什么意思呢,这就需要大家从课文中去寻找答案了,大家加油啊!
【设计意图:谜语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同时引出文本中的关键“人物”。告诉“假”的读音,但不告知理由,引导学生自己探究,培养学生在阅读中、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理解字的意思的能力。】
二、配乐朗读听感结合。(学生轻轻地打开书一边听录音,一边看书。)【设计意图:听配乐朗读,一是起示范作用,二是培养学生边听边想的学习习惯。】
三、阅读课文识记字词。
师:“狐假虎威”这个故事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呢?想不想自己读一读?
1、初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画出生字带出的词语。联系上下文或生活实际尝试理解词语的意思。
2、学习字词。
(1)出示生字,这些生字是我们读书的拦路虎,要想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就要先把它们清除。
①请同学们自己读读生字,你觉得难读的字可以看着拼音多读几遍。
②检查:你觉得哪个字难读,会读了吗?(指名读)重点提醒学生注意“扯、兽、爪”是翘舌音,“闷、窜、胆”是前鼻韵母,“趟、抗”是后鼻韵母,“蒙住”的“蒙”读mēng,不读méng.,齐读。
③去掉拼音读一读,同桌互相读一读,听一听。开火车读。
(2)出示生字组成的词语:狐假虎威、茂密、扑过去、半信半疑、猴子、野猪、梅花鹿、害怕、威风胆子吓跑寻找爪子借着、骨碌、违抗、窜过、一趟、狡猾、百兽
(3)生字组成的词语会不会读?自由练读,抢读词语卡片。
(4)小结:只一会儿功夫,就把字音读得那么准,同学们多不简单哪!自己夸夸自己吧!
【设计意图:在阅读中识字,语言环境中识字,重复再现中识字,遵循学生的识字规律及年龄特点。识字后,自我夸奖又使学生有了成就感,更鼓励了学生主动识字的积极性。】
3、读通课文。
(1)现在我们再读读课文,你觉得哪句话难读就在这句话前面画上“”,并把这句话多读几遍,直到读通顺了,再接着往下读。
(2)指名汇报练读的效果。
(3)采用老师范读、学生示范、个别练习等多种形式练习朗读,直到把课文难读的句子读通为止。
(4)小结:大家真不简单,这么长的句子都读通顺了,太棒了!
4、再读课文。
(1)同学们选自己能读好的一节认真练读,要求把它读流利,等会儿请你读给大家听。
(2)采用多种形式分小节读课文。
(3)各自把课文完整地朗读一遍后,指名分小节朗读全文。(4)整体感知,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设计意图:把朗读时间还给学生,从难句的读通再到段落的读顺,最后是流利的朗读全文,这样分层次教学为学生通畅的阅读全文铺设了梯度、降低了难度,同时也潜移默化地渗透了阅读文章的方法。】
四、指导写字。
1、出示生字。
2、学生观察生字结构,并相互交流记住生字的办法。
3、进行书写指导:
注意:”狐”的右边不是“爪”、猴的中间没有竖,威字中间不要忘了写一横。指导书写“虎、茂、威、假、鹿”。
4、学生进行区别、临摹。(注意书写姿势及字的美观)
【设计意图:尊重学生的识字方式,引导学生个性化识字,在观察交流中让学生掌握字的结构及多种识字方法,教师的示范指导侧重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分角色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懂得“狐假虎威”的意思和寓意。重点:懂得“狐假虎威”的意思。难点:揭示寓意。
一、回顾课文、复习巩固。
1、画去括号里不恰当的拼音。
朝(zháo cháo)霞朝(zháo cháo)南
森(sēn shēn)林深(sēn shēn)处
2、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二、精读课文、理解课文。
1、学习第一自然段,体会“虎之威”
(1)出示练习: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觉得狐狸是一只()的狐狸,老虎是一只()的老虎。那谁厉害呢?指名读第一自然段。
(2)结合第一自然段的内容思考:究竟是狐狸厉害还是老虎厉害,说说你的意见。(窜,逃窜;扑,拍打;窜说明狐狸本来是很害怕老虎的,想很快逃走。“扑”时间短,动作快,说明老虎是很厉害的。)
(3)指导朗读第一自然段。读出老虎的威风来。
【设计意图:通过理解朗读重点词、关键词,体会“虎之威”】
2、学习第二至五自然段。体会“狐之猾”
过渡:面对饥饿、凶猛的老虎,狐狸的生命危在旦夕。它被老虎逮住以后怎样了呢?我们学习第二至五自然段。
(1)各自轻声读第二至五自然段,思考:这一部分,狐狸讲了几次话?(三次)应该怎么读?
(2)想像一下当时的情景和狐狸、老虎的心理。同桌练习分角色朗读,探究哪中读法更合适?
(3)学生练读。指名读。(如果学生读得好,提问他为什么要这样读?如果读得不足,则引导学生对“骨碌碌、”“扯着嗓子”、“老虎一愣”进行理解。第一句话扯着嗓子是想掩饰它内心的恐惧,用气势来吓唬老虎,第二句话讲老虎不敢吃的理由:我是老天爷派来管理你们百兽的„„第三句话讲狐狸故作镇静:你不怕,那你就吃吧。让学生想一想,用什么样的语气才能把老虎镇住、蒙住、骗住。)
出示练习:孩子们,你们看狐狸真是一只()的狐狸!放了狐狸是因为老虎被()。
(4)老虎被蒙住了,松开了爪子。发挥你的想象,想一想这时老虎会怎么想?
(5)学生合作学习讨论。
(6)讨论后回答。回答后学生联系朗读。师生共同评议。
【设计意图:抓住狐狸的语言,为学生搭建自主阅读的平台,通过学生个性化的朗读,自读自悟,以读代讲,想象狐狸说话时的心理、语气,从而体会
出“狐之猾”】
3、学习六、七、八自然段。明白“谁之威”(1)仔细观察课文中的插图,说说图意。
(2)看看课文是怎么说的。默读六、七、八自然段想一想:狐狸、老虎和其他野兽的表情怎样?
随着学生的回答,出示下列板书:
“狐:摇头摆尾神气活现”“虎:半信半疑东张西望”
(3)指名表演:请五位同学戴上头饰分别扮演狐狸,、老虎、猴子、小白兔、野猪、梅花鹿。其他的小朋友当导演,看看他们表演得对不对?
通过导演理解:狐狸和老虎谁在前,谁在后,为什么?
“神气活现”,“摇头摆尾”,“半信半疑”,“东张西望”这些词什么意思?(4)纳闷什么意思?(因为疑惑而发闷)野猪、小鹿、兔子为什么纳闷?它们纳闷的原因是:过去狐狸可没有这么威风呀,今天它怎么会这么神气活现起来,走起路来也跟往常不一样,摇头摆尾的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5)为什么它们撒腿就跑?读“再往狐狸身后一看,呀,一只大老虎!大大小小的野兽撒腿就跑。”
(6)体会老虎、狐狸和野兽的不同表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出示练习:事实上狐狸是借着()的威风把百兽吓跑的,所以“狐假虎威”的意思是说()“假”的意思是()。随机板书“假”“威”的意思。
(7)从什么地方我们可以看出来狐狸是借着老虎的威风把百兽吓跑的?(狐狸走在老虎的前面,摇头摆尾,神气活现,百兽往狐狸身后一看,呀,一只大老虎!大大小小的野兽撒腿就跑——百兽是看见老虎才跑的。所以说,狐狸是借着老虎的威风把百兽吓跑的)。
【设计意图:插图与文本内容相结合,直观地了解了此时狐狸与老虎神态,而同学们的即兴表演,更使学生深入地理解了“神气活现”,“摇头摆尾”,“半信半疑”,“东张西望”这些词的意思,同时也更加透彻地明白了到底是谁最威风的,对于理解“狐假虎威”的意思可谓是水到渠成。】
三、揭示寓意、拓展升华。
1、我们不仅从语言上,也从动作神态上感受到狐狸的狡猾。它假借老虎的威风吓跑了百兽。生活中,人们就用“狐假虎威”这个词语比喻一种人,你觉得是什么样的人呢?(自己没有本领,却仗着别人的势力欺压人的人。)你想
对这样的人说什么?我们要不要做这样的人?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23《狐狸分奶酪》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会认识捡、酷、俩、始等18个新字,会写奶、吵、急、第等8个生字。
2、读懂故事中狐狸做了什么事。
3、能用关键词概括故事中的狐狸的品性。
4、能分角色演一演这个故事。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谈话
激发兴趣
1.同学们,打开你的回忆的闸门,想想,你们曾读过哪些有关狐狸的故事,想好后告诉我。并说说讲了狐狸干什么了?它们给你留下的印象是什么?(狡猾)出示:高洪波写的小诗《我喜欢你,狐狸》。
2、今天我们一起走进另一组关于狐狸的故事(课件出示故事题目)《狐狸分奶酪》、《狐狸和马》、《狐狸孵蛋》、《瞎眼狐清窝》。
二、走进故事
感悟道理
1、我们先来学习《狐狸分奶酪》(1)这篇课文讲了狐狸干了什么事?(2)再次默读课文,边读边想:这是一只怎样的狐狸。(3)你从文章的什么地方看出来的?(4)指导朗读
2、让我们回顾一下是怎么阅读《狐狸分奶酪》这篇故事的内容。
3、让我们采用刚才的阅读方法继续阅读后三篇(小组合作学习完成题单)
4、简单汇报:(1)狐狸和马——聪明的狐狸(2)狐狸孵蛋——善良的狐狸(3)《瞎眼狐清窝》——慈爱的狐狸
三、走出故事总结特点
1、《狐狸和马》、《狐狸孵蛋》这两篇文章是什么类型的文章(童话)
2、童话的特点:(1)拟人化描写
(2)想象丰富(3)有趣有理
3、学生齐读高洪波的小诗《我喜欢你,狐狸》。
四、总结收获 布置小练笔
今天我们一起走进了一篇篇关于狐狸的故事,感受了狐狸
可爱、善良、聪明和慈爱。这些故事一部分来自民间流传的,一部分是作家创作的,但这些故事都来源于生活,假如你想写一个狐狸,你笔下的狐狸有是怎样一只狐狸呢?下课后,自己编一个关于狐狸的故事》,老师期待着„„
五、推荐阅读 拓展提升 《中国童话大师经典丛书》 板书设计 故事中的狐狸 狡猾 聪明 善良 慈爱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想一想这是一只怎样的狐狸?
二、检查学习生字。
1、认真读一读课文,圈画出课后生字和新词,在组内互相检查。
2、小组展示学习。
3、全班交流。
三、学习词语
开始起始始终方便便利便于
四、指导书写
1、仔细观察课后生字,找出难写的生字。
2、指名说说难写的生字。
3、练习组词。
4、教师示范。
5、学生练习。
五、作业
1、生字词语抄写。
2、完成练习册。
24、《狐狸养鸡
(一)》教学设计
25、《狐狸养鸡
(二)》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特 冠”等19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吵 嚷 冲 扇 ”的读音;会写“挤 挨”等8个生字。
2.学会不出声地读课文,通过多种方法猜生字字音,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
3.抓住狐狸的矛盾心理,体会狐狸善良的一面。【教学重难点:】
借助图画,形声字形旁表意的特点,联系上下文等方法猜字音;学会默读课文,了解狐狸也有善良的一面。
【教学准备:】 PPT课件 【教学课时:】 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认识“特 冠”等19个生字,会写“挤 挨”等4个生字。在课文中找出不认识的字,猜猜他们的读音,再说说你是怎么猜出来的。3能不出声地读课文,说说狐狸吃了这些鸡吗?这是只怎样的狐狸? 教学过程
一 故事激趣,导入新课
1指两名同学分别讲一讲《狐狸分奶酪》《狐狸养鸡一》的故事。2教师导语:狡猾的狐狸在养鸡的过程中,和小鸡日夜相处,慢慢变得善良了,但是狐狸天生爱吃鸡,那他到低有没有吃掉这些鸡呢?我们今天继续学习《狐狸养鸡二》。
二 初读课文,识记生字
1自由读文,教师提出自读要求:①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圈出文中的生字,并多读几遍②遇到不认识的字,试着猜一猜它们的读音。
2同桌,前后桌自主交流识字方法。
3多种方式识记生字,读准多音字“吵 嚷 冲 扇”的读音。(1)带拼音读,去拼音读。
(2)加一加,换一换的方法识记生字,如: 中----冲 间---简 票---漂 少---吵 爪---抓 贝---败 诗---特 很---恨 船---般
(3)出示含多音字的词语,强调读音 吵吵嚷嚷 冲着 扑扇 4开火车认读词语
特别 冠子 漂亮 训练 抓到 冲着 凶相 另一番 扑扇 一般 一圈 即使 简直 吵吵嚷嚷 气急败坏
(1)指名读,教师正音。(2)齐读(3)开火车读
(4)自主选择一个词语说一句话。
5试着不出声地读课文,找出文中不认识的字,猜猜他们的读音,再说说你是怎么猜出来的。
6读了课文,想一想:天生爱吃鸡的狐狸,最后吃了这只鸡吗?这是一只怎样的狐狸?
7过渡语:这两个问题特别值得我们研究,下节课我们再继续学习课文。三 教师范写,学生练写 出示田字格里的生字: 挤 挨 败 凶,观察生字,说说他们在田字格里的占位及结构。教师示范书写,生观察,跟着书写。3学生描红,写字,教师指导点拨。4展示评价。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会写“坡 另”等4个生字。
2默读课文,说说狐狸为什么会一而再,再而三地“下不了口”呢?这是一只怎样的狐狸?
3综合本单元的课文,说说狐狸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教学过程:
一 复习回顾,导入新课 1出示上节课的词语,认一认。2小组比赛读。
3想一想,上节课什么问题我们没有解决?(狐狸吃了这些鸡吗?这是一只怎样的狐狸?)
二 品读课文,体会情感
1过渡语:狐狸最终并没有吃这些鸡,而是在一个黑漆漆的夜晚,偷偷地溜走了,这是一只怎样的狐狸呢? 默读课文,思考:你从哪儿看出这是只善良的狐狸?找出相关句子。
(一)狐狸矛盾显善良 出示句子: ① 这时,狐狸有点儿恨这群鸡了:傻瓜,干嘛不逃掉?他突然想了个主意,训练这群鸡,把他们训练的像鸟一样。如果到时候,他们不能像鸟一样飞翔,我抓到他们,可就别怪我狐狸无情了。
② 狐狸真是又好气又好笑,望着一天天肥壮起来的鸡,心里矛盾极了。他真想告诉鸡们,自己是一只狐狸,天生爱吃鸡。他非常非常想吃掉他们,只是怎么也说不出口,即使说了,恐怕鸡们也不相信。不是自己叫他们学飞的吗?干脆趁天黑咬死他们,吃掉他们。可是一到夜里,看着鸡们挤在自己身边,安安静静地睡着,他无论如何也下不了口。1 反复读这些句子,你从中体会到什么?
2小组内交流学习。3指名说一说。
4有感情地读这些句子,体会狐狸矛盾的心理。
5过渡语:我们从狐狸矛盾的心理和狐狸的行动中感受到了这是一只善良的狐狸,你还能从哪些地方体会到狐狸是善良的?(提示:请大家观察观察小鸡)
(二)小鸡表现显善良
1指名说一说你还从哪些句子感受到狐狸的善良。2学生默读课文,找出相关句子。自由交流。3出示句子:
① 只是夜晚,鸡们还是挨挨挤挤卧在狐狸身旁。
② 可是鸡们吵吵嚷嚷:“为什么,为什么,为什么?”“就不飞,就不飞,就不飞!”
③ 这些鸡还是第一次看到狐狸的凶相,以为狐狸真的生气了,他们只好乖乖地练习。
④ 鸡们飞了一圈后都落到了狐狸身旁,争先恐后地向狐狸描绘飞翔的感觉。有只鸡还对狐狸说:”你也飞吧,可好玩了。”
⑤ 一群鸡在四处寻找,叽叽喳喳地叫着,寻找一只狐狸。4读了这些句子,你有什么感受?试着有感情地读一读。
5小结:这些鸡在和狐狸一起生活中,渐渐把狐狸当朋友,当妈妈一样信任依耐,说明狐狸也像朋友,像妈妈一样对待这些鸡们,也可以让我们感受到狐狸是善良的。
三 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学了本单元的课文,狐狸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总结 :通过本单元课文的学习,让我们明白了,很多动物并不是天生的狡猾凶残,通过后天的环境改变,和睦相处也可能产生很好的感情的。人与人之间更是如此,正所谓:人之初,性本善,只要人人都有一份爱心,多一些关爱,相信世界一定会更加和谐美好的!
3还有许多与狐狸有关的故事,请同学们找一找,读一读。四 教师范写,学生练写 出示田字格里的生字: 坡 另 诉 信,观察生字,说说他们在田字格里的占位及结构。教师示范书写,生观察,跟着书写。3学生描红,写字,教师指导点拨。4展示评价。
第五篇:部编本一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单元备课教案
第一单元单元备课 教材分析:
这是第一个识字单元,编排了《天地人》 《金木水火土》 《对韵歌》 《口耳目》 《日月水火》 5篇识字课,内容丰富,渗透韵语识字、看图识字、象形字识字、对对子识字等多种识字方法,让学生在有趣的情境中走进语文,乐于识字。学情分析:
对刚入学的孩子来说,汉字并不陌生,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教材将识字编排在拼音学习的前面,关注了学生已有的学习经验,符合学生的学习心理。不仅可以让学生体会汉字学习的乐趣,还可以发挥汉字对拼音学习的帮助作用,根据汉字的读音有效突破拼读难点,使拼音学习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学目标、重点及课时安排
教学措施:
本单元在教学上有别于其他单元的学习,重点是借助听读和联系生活经验来学习汉字。教学时要充分联系学生的生活,运用多种识字方法和具体形象的直观手段,帮助学生建立汉字音、形、义之间的联系,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另外,还要结合入学教育中的“讲故事” “听故事”和本单元后的“快乐读书吧”,引导学生和大人一起读故事,体验识字的价值。
从本单元开始,学生就进入正式的语文学习。要从起始阶段,就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特别是写字和朗读的习惯。写字姿势要正确,对照田字格里的范字,按笔顺规则正确书写。朗读课文,要做到眼到、口到、心到,努力做到读正确、读通顺。
充分运用多媒体课件及多种课堂教学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