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提高乡村教师业务素质研究结题报告
提高乡村教师业务素质研究结题报告
汕头市潮南区陈店中学
课题组负责人:陈逢浩
主要参研人员:钟旭升、陈泽璇、曾和石、谢伟齐、杨建清、陈瑞丰、方水波 执笔:
摘要:我校课题组承担的 “十一五”规划重点课题――提高乡村教师业务素质研究,历时一年多(从2010年5月开始至2011年6月结题),主要采用“行动研究”法。报告对学校(农村面上中学)教师专业素质现状、问题与对策作了系统归纳,把对策作为课题研究的重点。实践研究探索了进一步促进了我校教师业务素质,提高了我校教师的班级管理、教育与课堂教学水平。教育教学质量有了明显提升。区教育局和教研室领导多次来我校检查和指导工作,对我校“抓科研,促教学,提质量”的工作策略和取得的成绩作了充分肯定。
关键词:乡村教师 业务水平教学 现状 问题 对策
“提高乡村教师业务素质研究”是一项涉及多学科、整体性的教研活动,目的在于深刻分析目前在新课改背景下我校农村教师的现状,反思和剖析新课标下教育教学存在的问题,总结解决问题的对策,把课教育学进一步引向深入,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此课题10年5月正式立项后,我校制定了“课题研究方案”和“课题管理方案”,扎实开展了课题研究,狠抓了课题研究的过程管理,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从整体上提高了我校教师的科研能力和科研水平,极大地推进了我校管理体制和教学改革,学校管理和教育教学质量有了新的提高,实现了预期的研究目标,现结题报告如下:
一、实验研究的背景
1、教育发展需要教师素质的提高,新课标改革的推行使得乡村教育与教师素质水平提高成为迫在眉睫的事,成为成败的关键。自实施新课程改革以来,我校教师在教育教学等方面都发生了积极、可喜的变化,但是把这种变化放在日新月异的教育改革发展形势下,放在全区教育发展的环境中来看,仍然存在着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这些问题如果不能尽快解决,必然成为教育改革的新阻力,影
1响教育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高,也必将拉大已存在的我校与全区其它学校的差距。
2、推行新课程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关键在于教师素质的提高。学生的大部分时间是在学校上渡过的,教师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将,是学生成长的主导因素之一。认真研究教师中存在的问题,不断优化教育教学理念与教学设计,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从而不断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是教育发展的永恒主题,而这一主题的践行必须依赖于教师素质水平的提高。要保证教学质量这一旗帜高高飘扬,就必须不断积极推进教师素质水平的提高。
3、进行新课程改革,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人民对这个学校满意不满意,关键看学校质量。教学质量高不高,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育教学水平。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质量,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就要不断反思、总结。善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只有紧抓住提高教师教育教学素质水平这一主线,才能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供切实保证。
4、我校开展的一系列课题研究教育改革和学习型组织的设置,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了借鉴,学校领导班子对课题的重视,和学校骨干教师的积极参与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了重要保证。
二、课题研究的依据和假说
本课题以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及上级相关文件对教育的要求,近年来教学改革方面的经验和研究成果等为依据。课题研究的假说是:在新课程背景下,以教师师德树立,教师业务素质水平的提高为抓手,改革教育教学中效率低、效果差的现状,倡导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主动发展,逐步实现教育教学内容多样化、生动化与实效化。学校教育管理方式教师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优化教育教学设计,探索符合新课改理念的教育教学模式,实施有效教育教学,实现教师会教,学生会学,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教育中学校、教师、学生社会(家庭)的和谐全面发展。
三、课题研究的内容和重点。
本课题所要研究和解决的主要问题是农村学校在新形势下的教育教学面临的困境,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指导如何走出此困境,适应新形势下农村教育教学
2的要求;研究的内容主要有三个方面,第一学校方面,包括教育教学管理机制、校本研训、上级组织诸培训、教师评价、经费投入等对研究主题发展的影响;第二教师方面,包括高尚师德的树立对自身素质水平提高的影响,教育理念、教学思维方式、教学方法等专业素质在班级管理和学科教学中的运用;第三是学生方面,包括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和方法、家庭和社会环境学校及教师对学生全面发展影响。
课题研究的重点应该是“对策”。就是针对学校的现状,教师与学生的实际和问题,采取什么措施,采用什么对策来,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围绕主题课题组成员逐步深入对该课题研究,主要成果分列: 34 期间我校教师受聘镇中心教研组
5参与人员根据分工步骤获得的数据、存在的问题和结论,进一步修订原有计划,再研究,再反思。这样在多次循环计划、行动、观察、反思的基础上撰写研究报告、论文。
六、研究的过程与基本做法
本课题研究分三个阶段进行:
具体工作进展:
2010年5月-8月做好课题研究准备:
1、开题:就学校实际情况提出问题和对课题研究做好动员,确定人员名单进行研究人员培训,提高对课题研究重要性认识。
2、讨论课题研究总体方案:讨论、提出所需理论框架、获得理论与实例的途径;
3、讨论形成课题研究的方法:文献法、经验总结法、行动研究法、调查分析法;
4、确定研究对象:本校实际教育教学,即教师、学生、家长与教育教学实例;
5、人员分工:就参与课题人员实际情况进行研究分工、培训与指导; 2010年8月-12月进行课题研究论证:
1、就本校教师的职业理念、知识水平、教育教学观进行访谈、调查问卷,记录、分析问卷并提出问题、分析原因提出解决问题方法(提高业务水平)的途径之一:对本校教师(主要是青年教师)进行校本培训。每周教职工大会由学校领导班子对本校教师进行校本培训(政治学习时间),提高教师对提高业务素质水平重要性、必要性、紧迫性的认识。
2、就上述情况进行走访和走进课堂,对比前后教师的业务水平,级学生对课堂的看法与期望;对培训实践及前期工作进行小结,提出利用网络技术(教师计算机网络技术中级培训中的理论、教学实例等)集体学习现代教育技术,加强师德学习力度。因为师德是教育事业深入发展的基础和内在动力,而不断的提高教育教学业务水平是师德认识的外化。举行师德学习论文评优和开展班主任工作能力比赛,提高班主任对学生、班级教育管理水平及效果。
3、由教导处牵头落实推门听课,获得课堂教学第一手资料,汇总教师课堂 6教学听课记录,课题组讨论,就再次发现的问题提出整改和提高的措施。以外因推动力,促进教师业务水平提高。落实撰写学期教育教学论文,分析教师反馈的情况。
2010年12月-2011年4月进行课题阶段性总结,将阶段成果形成方案在学校内部推行:
1、就学期缴交的教师教育教学论文进行评优,提出撰写教育教学论文,是教师对教育教学过程的深度反思、自我再认识、对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典型事例再认识、积累更新与提高,是教师业务水平提高的“内需”;
2、分教师部分(教情)和学生部分(学情)进行问卷调查,对比分析;教育教学要有普遍性、针对性及两者的统一,了解学生、社会(家庭、家长)的需求,有的放矢是教育教学对教师业务的要求,是提高教育教学效果必要,是业务水平提高的必须。
2011年4月至今还在进行研究:如何构建有效的学校激励机制促进教师业务素质水平提高
汇总各方面的思考、调查、分析对比结论,青年教师需求、学生、家长、社会期望,提出:乡村教师业务素质的提高,必须由具体学校及各镇教育组,执行贯彻教育教学政策法规、布置上级教育部门工作为外在动因。立足本校实际,提高学校效益,激励和鞭策青年教师不断健康成长。课题研究一年来的主要做法:
①、为严格课题管理,有效推进课题研究,学校制定了《课题管理方案》明确了课题组负责人,主要参研人员,各学科实验教师及实验子课题。
②、保证每月2次的课题组会议,学习教育教学新理论,进行课题研究专题研讨等。
③、按照“行动研究”要求,各成员教师积极研讨,不断反思,及时总结,积极撰写论文,学校进行了推门听课制度。
④、除组织相关学科教师参加市、区教育教学观摩课外,学校还经常性组织校级赛教,积极参加区上赛教及各级征文活动。
⑤、实行领导分工尊点制,增强教研组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继续落实班子成员包抓教研组工作,尊点领导按时参加教研组活动和教研组组织的其它教 7学活动。规范了教研活动的管理,明确了教研组活动时间、内容、要求等,尊点领导协助教研组长指导本组开展实验研究,和本学科教师一起研究解决实际中的遇到的问题,定期对本课题相关项目向课题组通报情况,共同研究并提出指导性意见。学校还实行了教研组活动校长参与制,各教研组轮流每周在校长办公室开展研讨活动一次,校长亲自参与,指导工作,极大地增强了教研组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⑥、营造浓厚的科研氛围,鼓励全体教师把自己在教改工作中的经验、教训等整理成文。学校已结集大量校本教研论文集:教学反思、教学设计、教学总结及学科教研论文。
⑦、提高教师素养,进一步促进教育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各老师每学期至少制作一件课件,对教师教育技术水平的提高起到了实质的促进作用。
七、实验研究的结果与分析
经过近一年多的研究,我校“提高农村教师业务素质水平”的问题与对策研究取得了圆满成功,主要表现以下几个方面:
1、教师对提高业务素质水平的途径有了较为清晰的认识,教育教学效果明显改善;
2、期间组织参加去首届班主任工作能力大赛获得三等奖,年度教师教育教学论文或市、区、镇奖项多项。
3、在镇性检测中我校的成绩名次上升明显,在中高考中我校的业绩有着突破性的进步。
4、老师具有亲和力,师师、师生关系和谐、平等、民主、进步。立足本校、立足实际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实施因材施教,学高为师,德高为范,师生乐教好学氛围初步形成。
学生、家长社会对教师的看法变化,普遍认同教师的教育教学效果,教师体验到在教学中不断的进步了。
八、提高农村教师业务素质水平的策略。
针对以上问题,课题组进行了认真调研,提出了改革课堂教学的策略并付之实施。81、定期的分析学生,了解学生学情,为更好地展开教育教学提供第一手资料,有针对性张开教育教学;
2、对新教师等进行必要的教育教学情况跟踪,掌握教师动向,提供提高途径,发布培训信息。
3、加强教育教学理论学习,用新课程理念指导教学工作。
①学习活动做到经常性。
教研理论学习活动,组上进行统一的安排,在每周教研活动时前20分钟左右的时间专门用于教研理论学习及学习心得交流;举办 “教师论坛”活动。由专门处室负责组织教师参加上级组织的各项培训工作。每两月一次理论学习自测活动。
②学习内容做到专题性。
每个阶段,学校确立教研专题子课题,供教师研究,每次教研活动做到了有计划、有步骤,专题明确、内容充实。在交流研讨中提高了全体教师的科研能力。
③学习方式做到多样性。
在学习方式上做到集体学习与个人学习相结合,定时讨论与随机交流活动相结合。一方面学校努力为教师创设多种理论学习的渠道,定时安排学习活动。另一面,积极鼓励教师自主学习,尤其是动员青年骨干教师多读理论书籍,勤做读书笔记,畅谈读书心得。并把个人理论学习情况纳入对骨干教师的考评。
4、优化集体备课。学校加强备课组建设,精选教研组长、年级组长及备课组长,单周以教研组为单位开展集体研讨活动,双周则以备课组为单位,进行集体备课。使合作备课的交流面更深更广,使集体备课更具实效性。其次改进操作方法,首先由备课组长精心挑选本学期的重点,难点课题,制订集体备课计划,确立中心发言人。每次集体备课先由中心发言人钻研教材,收集材料,精心设计教案,并作中心发言。然后组内成员交流意见,设想自己的教学方案。在此基础上分头上课,再课后集中反思。集体备课我们不追求大家统一,而是让教师相互学习,取长补短,提高教师把握教材,独立备课能力。
5、挂钩领导每周进课堂听课、评课、指导不少于两次,并及时给予评点、指导,及时了解教师教学教改动态。对教师进行了面对面的交流,监控教学教改 9发展情况,一方面使领导与教师之间加强合作探讨,共同熟悉教材、检验教法,积累教学经验;另一方面,也能为教师工作出谋划策,促使我校的课堂教学工作朝着正确的方向和预定目标发展。
6、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采用“三环121”课堂教学模式。即:将课堂分为三个环节(1)引导自学;(2)互动探究;(3)反馈拓展;将课堂教学时间划分为三段,第一环节用10分钟时间;第二环节用20分钟时间;第三环节用10分钟时间。最后用3-5分钟留给学生做作业,教师查漏补缺,个别辅导。实践证明,这个教学模式,操作简单,学生喜欢,教学效果好。
7、组织全校教师进行专题研讨。科研领导小组根据学初确定的教研专题开展系列化的听课、评课活动。教导处组织了全校教师开展大型听课、评课研讨活动。将市、区级立项课题研究与学校课程改革研究紧密结合,将教研课题,区内教研教改相结合。开展好课题研讨、听课、评课活动,为担任课题研究的老师搭建施展才能的平台,使其成为教改路上的先行者。
8、大力开展“区域联动教研”。我校继续加强和教师交流沟通,邀请骨干教师来我校进行指导和培训,同时对我校新教师等教师进行培训和指导工作,学校继续开展示范、研讨、协作、交流等活动,进行联校教研。择时确定校本研训“开放周”,欢迎市、区、友校领导教师到我校听课,与我校教师进行互动交流研讨活动,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9、为落实“人人都是培训者,人人都是学习者”的要求,深入开展校本研训活动,打造教师团队,形成组织合力,将教师的个人学习变成团队学习,形成共振效应,学校设置年级组又打破年级组,教研组界限的原则,个教师社团组织,明确了各个社团活动的时间、内容、参与人员,提出了活动要求。创新了校本研训形式,形成了我校校本教研特色。拓展了研究思路,增强了研究实效,提高教师素质,提高课堂教育教学质量。
10、在教师中开展了“八个一”研训活动。即:读一本教育理论书;订一份学科教学刊物;上一堂高质量的研究课,构建和形成一个较为成熟的个性化课堂教学模式;写一篇教育教学论文;承担一个校本教研课题;搞一次学术讲座;开展一次培训活动。
10进一步落实了“三级培养、以校为本、培赛结合、注重过程”的原则,建立教师专业发展长效机制,以评估促落实,以管理促实施,以活动促提高,创造性开展工作。提高教师素养,进一步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各老师每学期至少制作一件课件,备一个校性公开课,促进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11、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质量最终是靠学生的学习质量来反映的,为此,学校通过加强思想品德教育,落实学习常规要求,开展学习方法指导,完善帮扶措施,评选学习榜样,设立奖学金等措施,严格管理,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为提高教学质量起到了重要作用。
本课题的研究,促进了我校教育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
八、对课题研究过程中一些问题的思考
1、传统教学与创新教学的关系处理问题。不可否认,传统教学存在很大弊端,如以讲为主,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家长作风,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动手能力等。但是如读书、记忆等传统教法仍然有效。好文章要在反复诵读中体会。公式、单词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但有些教师为了“创新”放弃了这些行之有效的好方法。基础打不好,何言万丈高楼。新的教法要用,课件要用,优质资源要用,关键看怎样用,只有恰当处理好“继承”和“创新”的关系,精心设计,便使学生既巩固了基础知识又培养了基本能力,为今后发展积蓄力量,这才是一堂好课。对于此问题的突破,关键在于教师对于新教育理念的把握,和对新的教育技术的掌握,也就是关乎教师业务水平的事。
2、学生教育与课堂教学设计还不能深入。表现在:一是对学生了解不渗透,没能深入到学生家庭,学生的世界里去;二是教材吃得不透,不能准确的把握重点,突破难点,学生容易掌握的讲得太多,而学生不容易掌握的又讲不透。三是方法单一,经常用一种方法进行教学,缺乏主动反思和完善和创新。久而久之,学生缺乏新鲜感和学习热情。四是缺乏学习方法指导,应把学习方法指导写入教案之中,交给学生开启知识大门的钥匙,这对培养喾一的能力至关重要。五是对课件的运用还完善,有些课件纯属多余,是课堂教学中不该有的“豪华装饰”,好看但未必有用。
3、教育教学教学评价体系不够健全,尤其是课堂教学。一堂课怎样才算是优质课,虽然有评价标准,但这些标准也不是尽善尽美的,况且一节课也说明不 11了一个教师的真正教学水平,针对课堂教学,如何评价教师,如何评价学生需要比较科学的评价体系,在这方面仍需进一步研究。
4、要提高教育教学质量,首先要找准存在的问题,在困难和问题面前不能有等靠的思想,要在机制创新中求发展,以实际行动去获取成功。
尽管在本课题的研究过程中存在一些有待解决的问题,但这一实验研究也真正促进了“研修、研训、研习齐创新,学校、教师、学生共成长”。质量是生存的根本。发展是永恒的主题,我校决心借本课题的研究,继续深入推进课堂教学改革,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加快发展步伐。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我校将通过课题的研究,再深入探索学校对教育教学质量监测的有效手段,从管理的角度研究提高教师业务素质水平,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策略。
总之,今后我们打算以“做”为中心,通过“有效教学”解决教学过程中的实际问题,让骨干教师领跑,“我带你,你帮我。”任务分解,责任分担,在做中研,做中学,做中求进步,全面实施有效管理,有效教学,有效学习,全面提高教学质量。2011年9月15日 12
第二篇:教师信念研究,结题报告
篇一:大力小学理想信念教育实践研究结题报告
蓬溪县教育科研课题
结 题 报 告
课题编号: 【2012-x】
课题名称: 农村小学理想信念教育实践研究 课题来源:蓬溪县教育科学研究室 课题主研单位: 蓬溪县大力小学校 课题负责人: 夏仲武 2013 年7月 xx 日
1
一、项目结题简表 2
二、课题研究总结 345
篇二:课题结题报告
语文课堂小组探究学习与培养学生团队意识的研究 课题结题报告
一、课题的提出 《新课标》强调:“有效的教学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法”。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合作探究作为一种教学方式在各科教学中已逐渐被广泛运用,我校教师也纷纷尝试这一新的教学方式。但是现在各个学校课堂上的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活动大多是形式大于实效,课堂气氛表面上沸沸扬扬,却没有进入实质性地对问题、实验的进行探究,只是流于形式,失去了真正的意义,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交流合作的能力都没有得到真正的提高。因此,寻求一种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探究策略及培养学生小组合作学习能力的有效措施,为学生提供更更好的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的氛围,这已成为目前教师们急需解决的问题。针对这一现象,我校结合本校实际情况,制订出了《语文课堂小组探究学习与培养学生团队意识的研究》这一课题,并就课堂教学中实施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的策略、小组合作探究学习中各种能力的培养及小组合作探究学习中的教学评价等方面展开研究。
二、理论依据
1、“群体动力”理论认为: 在一个合作性的集体中,具有不同智慧水平,不同知识结构、不同思维方式的成员可以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交流的撞击中,产生新的认识,上升到创新的水平,用集体的力量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2.马斯洛的“需要”理论 认为:在教育理论界,人们提出教育的交往起源说和交往的本质论认为“交往是人与人之间共同活动中的需要,在交往中得到发展”。我国古代教学理论中也指出 “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等等,这都说明相互合作、交流在学习中的重要作用。特别是在现代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任何一项发明创造除了个人钻研,还需要集体合作和协调,因此,不管是学习还是工作,“合作”在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是事物发展的主要动力。教学中应当充分体现这一特点,顺应发展规律和社会发展的要求,使学生在“学会学习”,“学会生存”的同时,“学会合作”。
3、合作教育理论:个体的力量是有限的,群体的力量是无限的。还学生学习主动权的具体实施过程——小组合作学习。这种学习方式,能促使小组同学之间的互学、互助、互比、互励,通过学生之间的群体智力互补,不仅使学生学会关心和友爱,而且促进了学生的自我发展,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三、研究的目标
1、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研究,改变教师的教育理念,探索新的教学模式,提高教师教育科研能力,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2、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研究,增强学生自主学习意识,教给学生合作技能,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3、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研究,推进学校“高效课堂建设”,提高学校整体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校内涵发展。
四、研究内容与方法
(一)、研究内容为:
1、分析造成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华而不实”的原因,探索出具体的小组合作的学习模式,并通过典型课例研究总结实验;
2、建立一套有序的合作常规,提高小组活动的实效性,训练学生的合作技能,培养学生团体合作意识。
3、用科学的评价方法促进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的发展。
(二)、研究方法为:
1、个案研究法
针对某一个学生、某一类学生、某一节课进行深入而具体的研究。
2、行动研究法: 针对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活动的开展,在行动研究中不断探索,不断修改、总结。3调查法:
通过定期不定期的调查,及时发现和了解课题研究过程中出现和现象和问题,并征集对策。
4、经验总结法: 运用经验总结来建构数学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的教学模式以及具有校本、地方特色的教学经验。
五、研究过程
(一)准备阶段(2011年3月—11月)
1、论证这一课题在我校开展的可行性。
2、加强理论学习,掌握有关的教育理论知识,转变教学观念,提高认识,用于指导实验。
3、收集资料、制定方案,做好课题研究的各项准备。
(二)研究阶段(2011年11月—2013年7月)
在教学中加以组织实施,以全校学生为主要研究对象。研究期间,课题组人员坚持写课后小记或个案分析,组织阶段性小结,不断地检查教学效果,并加以完善。探索出在数学课堂中开展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的基本方法和手段,形成新的数学教学模式。
(三)课题的总结阶段(2013年8月—2014年12月)
在资料原始积累和每一个阶段性总结的基础上,汇总分析研究过程和结果,撰写研究报告和专题论文。
六、研究成果
两年来,课题组根据实验方案,实验内容及操作步骤,已顺利完成了研究任务,取得了明显成效,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建立了一套有序的合作常规,提高小组活动的实效性,学生通过各项评价能正确认识自我,完善自我。使每个人都有机会评价自己,评价别人,每个人都有机会听取意见,认识自我。学生能在评价中学习欣赏别人的优点,乐于接纳别人的意见,敢于对别人提出批评和建议。也通过评价了解自己的长处与短处,在学习过程中进行自我矫正,取长补短,不断完善自我。
2.小组合作学习照顾到学生的个别差异,使每个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
小组合作学习是集体教学小组合作学习和个别指导的有机结合,引导学生的个别差异作为一种积极的教育资源加以利用,做到让优等生“吃得好”,中等生“吃得饱”,后进生“吃得了”的分层效果,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使每一个学生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例如金爱华老师教学《厄运打不垮的信念》课文时,由于整个教学过程精心安排,设计的问题由易到难,并且充分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学生沿着斜坡而上,发挥团队互补的优势,连平时较差的学生也尝到了学习的甜头,积极性很高。
3.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
在小组学习中,优等生的才能得到发挥,独立性增强,自学能力提高了;中等生得到锻炼;学困生得到老师的指导和同学们的帮助。每个学生自始至终都处于积极主动参与状态中,堂堂课有收获,大大提高了学习的积极性,人人进步,人人成功。4.提高了学生团队合作意识和创新意识。
通过学生间的合作,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培养人与人相互沟通、相互协作、相互学习、相互支持的优秀品质和主动学习能力。在课上,问题由学生提出,结论由学生归纳,方法由学生探索,结果由学生评价,发展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在学习语文过程中学生大都具有探索新知的欲望,能够不拘泥于书本,不依常规,通过朗读感悟,积极提出自己的新见解、新发现,在思考和解决问题时,思路畅通、方法灵活、有深度,这样对于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是极为有效的。篇三:教学反思与教师专业成长的研究结题报告
编号: ln0384 中国教育学会“十一五”科研规划重点课题
结 题 报 告
申请人姓名 朱占强
申请人所在单位名称 辽宁省大洼县田庄台学校《教学反思与教师专业成长研究》 结题报告
辽宁省大洼县田庄台学校课题组 负责人:何永洪 执笔人:朱占强 主要成员:朱占强 董 凯
我校承担的中国教育协会“十一五”教育科研规划重点课题《名师教学思想与教法研究》的子课题《教学反思与教师专业成长研究》,立项时间为2009年4月,在课题的研究过程中,课题组成员不断提升认识,在专家的指导下逐步调整研究内容及范围,经过两年的研究实践,总结积累实践经验,现就课题研究情况及成果做全面总结。
一、课题的背景、意及价值
教育反思是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催化剂”。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反思”一词在西方国家被人们越来越多地加以引用,并很快影响到了各国教育,现已成为国际教师教育领域广泛流行的时代性语言,成为凝聚教育改革力量的标识或口号。可以说,“反思性教学”和“反思型教师”现已是国际教师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方向。近年来,我国教育界也开始对其展开了探讨,尤其是新课程改革实施以来,教学反思已成为教师专业化成长的必备环节。最先把反思引进教学过程的是美国哲学家、教育家杜威,他在名著《我们怎样思维》中认为,反思是“是一种对于任何信念或假设性的知识,按其所依据的基础和进一步结论而进行的主动的、持久的、周密的思考。” 强调“教育即生活”、“在做中学”、“在经验中反思”。而反思性教学这一术语的正式出现,主要得益于美国学者斯冈的著作《反思实践者:专业人员在行动中如何思考》(1983)、《反思实践者的教育:走向专业中教学和学习的新设计》(1987)的影响。在书中,斯冈认为反思性教学是教师从自己的教学经验中学习的过程,他从将教师培养成专业化的人员的角度出发,阐述了作为实践者的教师职业活动的特点,他指出实践者的专业性知识是在模糊和不确定的活动中表现出来的,专业化的教师应是反思实践者。反思性教学的问世是对将教学改革简单地贴上成功或失败标签的超越。我国学者熊川武教授认为:“反思性教学是教学主体借助行动研究,不断探究与解决自身和教学目的,以及教学工具等方面的问题,将‘学会教学’与‘学会学习’结合起来,努力提升教学实践合理性,使自己成为学者型教师的过程。”
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反思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反思,它是指教师对课堂教学实践进行自我诊断与自我修正,其反思的核心是关于自己教学行为的审视、澄清、质疑与批判,通过连续地自我追问、自我剖析、自我肯定或自我否定,从而实现自我提升、自我超越。杜威曾指出:“反思是对经验进行重构或重组,使之增加经验的意义并增强指导后续经验方向的能力。”这正符合教师的职业特点。目前,教师正是以课程改革的参与者、课程的研制者,而不只是课程实施者的新形象展现在新时期的历史舞台上。在课程改革中,教师与课程互动,教师在课程改革与反思中成长。教师只有经过教学反思,使原始的教学经验不断地处于被审视、被修正、被强化的思维加工中,去粗存精,去伪存真,才能完善和提升自己的教学经验。前苏联大教育家赞可夫说:“没有个人的思考,没有对自己经验的总结,没有对自己经验寻根究底的精神,提高教学水平就是不可思议的”。美国学者波斯纳曾经提出教师成长的公式:“成长=经验+反思”。这些明确告诉我们:教师的成长过程应该是一个不断总结教学经验、反思教学实践的过程。优秀教师的成长,除了教学经验的不断积累,离不开不断的教学反思这一重要环节。可以说:教学反思是“教师专业发展和提高课堂教学水平的关键”、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催化剂”。从我校教师实际情况来看,我校是一所农村九年一贯制学校,教师成份复杂、年龄结构不同、素质参差不齐。在教学第一线,承担起繁重的教学任务,由于受各种条件的制约,很难直接把教学理论运用到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去。久而久之,教学变成了一个单调和常规性的工作,每天疲于应付,使教学逐渐失去了开始的魅力,教师专业发展的动力也随之减弱。实践越来越远离理论的指导,造成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的严重脱节。教师慢慢演变成“操作型”教师——依赖经验教学。对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缺乏意识或者抓不住重点和本质,缺乏对教学诊断、调整、纠错的能力。教学缺乏新意和创意,难以适应当今教育改革的需要。如果教师能够有意识地记录、思考甚至怀疑自己的经验,并将这种经验的反思用于自己教学的改进上,则教师获得了可以促进自己不断成长的教学经验。所以,如果经验意味着成长,那么前提条件是这种经验必然同时包含着反思。不加反思的经验不仅不能提高教师的工作绩效,反而会成为教师处理教学问题的包袱。教学反思,使得教师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随时随地形成反思意识,提高对教学过程中问题的敏感度。养成一种对教学的自觉反思行为、习惯,冲破经验的束缚,常教常新,从而使自己从“经验型”教师走向“学者型”教师。形成“学会教学”的能力。我们老师在课的准备和设计方面比较重视,注重最大限度的强化学生的参与意识,切实有效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大力倡导“质疑”,“探究”的精神,但在课堂教学的反思和总结方面却是一片空白。备课簿上的“教后回顾”这一内容,许多教师要么熟视无睹,要么敷衍塞责,这种对待教学反思的态度决定了课堂教学效果的停滞不前。新课程追求有效教学,同样要探索教师的有效教学反思。那么,如何提高教师的研究能力,如何让教师对自己教育实践和周围发生的教育现象进行反思,善于从中发现问题,改善自己工作并形成理性认识,成了当前教育改革的需求。
教师专业成长是一个终身学习的过程,是教师各种能力、个性、情感等成熟,提升的过程,是走向未来的持续发展的过程。如何实现自我蜕变,奠定专业成长内涵,设计自我专业成长的行为策略,承担自我专业成长的主要责任,将是教育工作者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我们认为,教学反思是教师专业成长的智慧引领,是实现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和策略。通过教学反思,可以将教师本人的课堂教学进行理性的梳理,逐渐达到理论的高度,从而促进教师角色由经验性型向研究型方向发展,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教师专业化发展。
几年来,我们在教育教学管理中,让教师多角度、多层面地进行有效教学反思,使教师在教学反思中由感性走向理性,由无序走向有序,由低效走向有效,由教书者走向教育者、研究者,最大限度释放了教师的教学潜能,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有效地提高了教师素质。现代构建主义理论把教学设计看作对课堂教学进行积极构建的过程。教师除了基于基本原理和科学流程对教学进行积极周密的规划和预设外,还需密切关注教学过程中“生成”的内容。因此,新教学过程设计既重视教学活动之前的“前设计”,又关注教学活动过程中给予交流和创造进行教学调整的“中设计”,更看好教学活动后的基于反思的“后设计”。可以理解为“设计——实施——反思——调整——再设计——再实施”的过程。
本课题力求通过教学工作中的具体为题或事件,通过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三者之间循环往复、螺旋上升的提升过程,帮助教师进行积极有效的教学反思,逐渐形成教师的有效反思意识、有效反思习惯,有效反思能力,不断优化教学行为。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哲学依据 杜威认为反思是“对任何信念或假定的知识形式,根据支持它的基础和它趋于达到的进一步结论而进行的积极的、坚持不懈的和仔细的考虑”,这种反思性的思维具有有意识性、受控性、连续性、逻辑严密性、目的性、信念性、激励性等七大特点。美国马萨诸塞理工学院的哲学教授舍恩被誉为“反思性教学思潮”的现代创始人。他提出了“反思性实践”的观点,提出了“教师即反思性实践者”的口号。舍恩把“反思”与“行动”结合了起来。反思性实践是一种通过反思把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的模式,它以提高自身职业水平为目的,并对自身的行动进行思考和批判性地分析。要求个体从旁观者的视角来识别自身实践中的思想和假设,以调查这些假设和思想如何影响事件。
2、心理学依据
英国哲学家、教育家洛克在《人类理解论》中提出,经验来自“感觉”与“反省”,“反省”是对获得观念的心灵的反观自照,在此过程中,心灵获得不同于感觉得来的观念,认为人的心灵本身的活动所产生的“反省”同后天获得的经验一样也是认识的源泉。荷兰哲学家斯宾诺莎把自己的认识论方法称做“反思的知识”。“反思的知识”即“观念的观念”,这就是说,一个观念可以作为另一个观念的对象。元认知理论的出现为培养教师的反思意识和能力提供了强有力的心理学基础。当代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中提出了人具有七种智能,其中之一就是自我认识智能,即认为人都有自我认识的能力,具有这种能力的人较能了解自己的感觉,分辨自己各种不同的心理状态,并能有效地运用这种自我认识能力指导自己的行为,他们具有较强的自省和反思能力。这为教师进行教学反思提供了心理学的依据。
3、教育学依据 孔子说:“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困然后自反也”(《学记》)。曾子曰“吾当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论语》)、“反求诸己,扪心自问”、“思之不缜,行而失当”,强调人都具有反思意识。反思就是对自己过去的思想、语言、行为等进行理性的思考和分析。美国学者波斯纳提出教师成长的公式:“教师成长=经验+反思”。该公式体现了教师成长过程应该是一个总结经验、捕捉问题、反思实践的过程。如果一个教师仅仅满足于获得经验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的思考,那么即使是有20年的教学经验,也许只是工作的20次重复,除非他善于从经验反思中吸取教益,否则就不可能有什么改进。
4、方法论依据
“行动研究”和以实践为导向的研究方法的出现为教师进行教学反思提供了方法论基础。研究表明,由于行动研究强调提高教师对自己行动的反省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强调教师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反思、研究”,因此,积极进行行动研究会引起教师个人与职业素质的提高,参加行动研究的教师会对自己的实践更加具有批判性和反思性
此外,国内外与本课题研究有关的成果、课程改革的有关理论也是本课题研究的重要理论依据。
三、研究目标
1、通过课题研究,探索农村学校青年教师基于教学反思下的专业成长的途径和方法。
2、通过课题研究,构建各学科教师教学反思的操作模式。
3、通过课题研究,促进教师参与教科研,培养一大批各学科专业化教师队伍,提升农村教师专业素养。
四、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
1、教学反思与教师专业成长的关系。
2、教学反思的内容和形式。既然反思是教师专业发展和提高课堂教学水平的关键,那么教学反思要有效、彻底的发生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这个条件我们大致分为两类:外部条件和内部条件
第一、有利于教师反思的外部环境 第二、教师反思的内部动力(1)、课前反思:教师在备课时既思考怎样运用以往的经验和现有的知识对教材内容进行精心的设计,又对当下学生学习现状既将会遇到的困难进行估计,反思自己的设计是否符合学生实际、是否合理、是否能圆满完成教学目标;进而对教学设计进行更为合理的调整。(2)、课中反思:教师在上课过程中一边教学一边观察,学生在实际中参与的程度如何,反应如何,是否做到了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学生与文本互动;有没有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如何利用课堂生成资源改变原有的教学设计进程等问题。(3)、课后反思:即在课后思考整节课的教学效果如何,教学中有哪些亮点,又有哪些不足之处,存在哪些亟待改进的问题,一些事件对自己日后的教学有何意义等
3、如何培养各学科教师的反思能力。
4、教学反思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典型案例的研究。
五、课题研究的方法及过程
1、调查研究。调查了解教师专业化成长的自身要求及教师教学现状,研究教师教学反思的障碍及解决办法。成立课题组,明确分工和研究思路,设计研究方案。设计并印发调查表,并对收回的调查问卷进行了统计分析形成报告;召开课题开题式,开题论证、公布实施方案,布置课题研究工作任务。
2、文献法。研究国内外新的教育理论和教改发展动态,收集与“有效反思”相关的理论和实践精华,结合我校教师特点,不断改进我们的科研实践和教学实践。这种方法主要用于第一阶段,查阅文献资料,寻找理论依据,明确研究方向。研究初期,首先确定研究框架,同时由于教师对此课题研究缺乏认识,为了提高教师的研究意识,明确其研究的重要目的意义及方法手段。我们课题组主要成员首先分组寻找有关案例研究的文献资料;从学校层面上,组织教师写教育理论学习读后感、课改理论学习,结合教师自主学习校内外有价值的案例,进行整理、共享,拓展他们的视野,并提高教师的教育理论素养等。
3、行动研究。通过调查研究取得最新资料,分析综合进行调整修改。及时修改原方案,在行动中研究,在研究中行动。边实践边总结边研究,力求用最优质的方案解决出现的一系列问题。教师把自己的教学实践作为认识对象进行思考和梳理。同时畅通反馈渠道,不断地获取教师及学生的反馈意见,进行分析、整合。教学反思要跳出自我,反思自我。通过比较,找出理念上的差距,方法上的差异,反思教学行为,从而提升自己。两年来,在各学科开展教学研究中,我们先后组织教师开展“教师课堂教学观摩月”、“骨干教师示范课”、“青年教师达标课”、“教学开放日”、“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教学研讨”等教研活动,及时组织教师讨论,并做好研讨记录,以具有较强实效性的校本教研活动为依托,通过全校教师在具体的课堂教学过程中,以案例研究为手段,促进教师对教学实践进行反思、合作、交流,并在研究过程中,总结课堂教学经验,探讨教学研究模式。
六、课题研究的步骤及预期目标
1、准备阶段:(2009年4月—2009年8月)收集课题研究的相关资料,组建子课题研究小组,组织课题组教师学习相关理论,形成课题方案,举行开题会。
2、实施阶段:(2009年9月—2011年1月):依据方案要求组织实施,启动课题研究;搜集课题组教师优秀的教学反思案例、课题论文专辑;及时发现课题研究中出现的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修正;加强课题组成员的理论学习和培训;进行有关数据、资料的收集、分析、整理。
3、总结阶段:(2010年2月—2011年4月)对课题进行科学的分析和归纳,整理汇编各种研究资料,形成研究报告。
4、结题阶段:(2011年5月)总结研究课题成果,整理各类资料;撰写结题报告并提出申请;形成各类课题成果;申请专家评估。
七、研究成果
1、探索出了适合我校实际的教学反思实施方式。
我校是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由多所学校合并而成,学校配套设施不完善,教师年龄结构复杂,教师素质参差不齐。虽然在课题立项之前就已经让教师在教学之后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反思。但是,很多教师不知道该从哪些方面去反思,该怎样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从调查分析中发现:教师的思想观念落后。在教学中出现问题时,教师不愿意从自身找原因,而是责怪学生存在某些问题。教师的教学理论缺乏。教师的教学思想还停留在传统的教学观念,对新的教学理念一知半解,没有体会到新的教学理念,在教学中往往用传统的教学理念处理问题。教师的课堂教学还是以传统的教学方式进行,以教师为主体,关注学生比较少。因而大部分教师的教学反思缺乏理论性,不会从新的教学理念出发,阐述如何把新的教学理念贯穿到实际教学中。同时,教师的反思能力缺乏,不会准确地对课堂教学中教师、学生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查找原因,寻找解决办法和途径。因此,在实验中,我们采取循序渐进,分层要求的办法,使教师们的该项能力得到了显著提高。在两年的实践研究中,我们组织实验教师学习了大量的相关理论,丰富教师的教学理论水平,促进教师形成主动反思的意识,为教师的实践研究打好理论基础。教师通过反思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调整、借鉴别人的教学方法,结合本班学生的实际设计教案,进行实践验证,教学效果和反思能力都有了较大的提高。
2、依托教学反思,提高教师专业水平。
教学反思的目的石促其专业水平的提高,如果教师没有自己的发展目标,反思就是盲目的,就起不到
第三篇:提高教师亲和力的实践与研究结题报告
提高教师亲和力的实践与研究结题报告
——高中物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的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在应试教育作用下,为了能让学生顺利通过高考这一“独木桥”,教师每天给学生布置大量练习和讲解大量练习,学生则盲目地做练习而缺乏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巧,造成练习虽然做得很多,题型见多,但是一考试成绩就是上不去,使很多学生感到高中物理难学、枯燥,也害怕听物理课,老师感到现在学生越来越难教。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也提出了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任务。要求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鼓励学生自主选择,在教师的指导下开展丰富多彩的探究学习活动,帮助学生学会发现,学会探究,形成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1把探究式教学的基本理念和方法运用到高中物理教学实践中,解决目前高中学生普遍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认为高中物理抽象、枯燥、难学,教师感觉现在的学生越来越难教的普遍现象,激发学生学习高中物理兴趣,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动手实践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探究能力等,提高学生的学科素养、学习效率和学习成绩,以达到提高物理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为今后物理教学提供一点实践经验。
三、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一)建构主义的教学观
2建构主义理论认为教学并不是对知识的传递,而是对知识的处理和转换。教师不能由外向内地给学生装进新知识,而只能把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作为新知识的增长点,引导学生不断地将新知识与原有的经验进行比较,当二者发生认知冲突时,学生的学习欲望和有意义学习随即发生。教师通过提出一些能激发思考的问题,引起学生的思考、质疑和认知冲突,并引导学生讲出自己的看法,这时教师则耐心聆听他们的声音,然后提炼和概括矛盾的观点和事实,再组织持不同意见的学生进行讨论和沟通,帮助学生不断对自己和别人的看法进行反思和评价。
(二)主体性教育理论
学生的主体性,是指在教育活动中,作为主体的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处理同外部世界的关系时所表现出的功能特性,具体表现为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3。
主体性教育理论是指导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和教育现代化的要求,教育者通过启发,引导受教育者的内在的教育需求,创设和谐,宽松,民主的教育环境,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规范各种教育活动,从而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自主地、能动地、创造性地认识和实钟启泉等.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8:75.刘力.新课程理念下的物理教学论[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24.3 彭贤智.以学生为主—当代教育改革新思潮[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1:153-154.践的社会主体4。
依据主体性教育理论,我们在实施探究式教学时应转变教育观念。教育功能观要从升学转变为培养素质;教育质量观要从片面追求分数转变为促进全面发展;学生观要从教育客体转变为教育主体;教学观要从教学传授知识为主转变为发展学生智能为主,从灌输模仿转变为学会学习,从重经验积累转变为重发现创新;教师观要从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发挥主导作用5。
四、课题研究的目标
探讨在高中物理课堂中如何开展培养学生探究能力活动;通过探究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促进师生之间关系向和谐、健康、向上的方向发展;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最后达到提高学生整体学习成绩。
五、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在新课、习题课、复习课及课外辅导中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及学生探究问题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原因等。
六、课题研究的方法
研究对象:在2009年刚入学的新生抽取学习成绩大体相同的两个普通班,即0909班和0914班。
研究方法:观察法、访谈法、实验法等。
七、课题研究的步骤
本课题研究分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2009年8月至9月):查阅相关理论和文献,了解研究对象的特点;
第二阶段(2009年9月至2010年1月):在课堂教学和课外辅导开展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研究,记录相关材料。
第三阶段(2010年2月):整理收集的资料,分析资料,得出结论。
八、课题研究的主要过程
在2009年8月至9月我认真查阅有关探究能力、探究式教学相关理论,并作为我研究的指导理论;查阅有关高中生的心理特征,使我能够更加全面、深入了解学生特点,为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提供重要依据;9月初向学校提交研究可行性报告。
为了确保研究有效性、真实性,在开学之初我选择本人担任的两个班(0909和0914),他们的成绩情况大体相同,采用教材、资料、作平时测试均相同,只是教学方法不同而已,这为了检查实验的真实效果。
(一)新课教学
新课教学是学生理解和掌握物理规律、定律、定理等知识的关键。在0909班我采用传统的讲授式,即把物理规律、概念等知识点给学生详细讲解,并强调该掌握的地方,如
张天宝.主体性教育[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32-39.张大均.教育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48.果有演示实验,就自己做给学生看。在0914班我根据课本内容和学生特点,设置一些问题让学生思考、讨论,最后总结,如果有实验我则让学生来做,但有一个条件就是必须预习过才能做。例如《动量定理》一节,在0909班我直接演示给学生看,导入新课动量定理,最后应用动量定理给学生解释鸡蛋破与不破的原因;在0914班我给定实验器材,向学生提出一个问题:让鸡蛋从1米多的地方落下,保证鸡蛋不破,请同学想一想有什么办法?我让有准备的学生上台做实验,待动量定理学完之后我让学生自己解释鸡蛋从1米多高的地方落下来不破的原因。为了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我把一些新课改为探究式,例如摩擦力、动能定理、机械能守恒、动量守恒、自由落体运动等,拓展学生的视野让更多学生体会到探究活动的乐趣,同时也收到良好的效果。
(二)复习课教学
复习课往往是教师把所学过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归纳、整理然后传授给学生,帮助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网络,方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这样做虽然从表面上可以节省很多时间,但是这毕竟是教师对知识点的理解学生未必认可和接受。因此,在复习课我们也可以采用探究式教学,先让学生自己对所学知识进行归纳、总结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然后教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有效指导,肯定学生能力,同时指出不足之处,这样学生收获很大。在每个单元结束之后,我总会与学生一起来小结该单元所学的内容,以便学生能够建立完整的知识网络,加深学生对知识点与知识点联系。在0909班我自己给学生总结,并把知识网络图写在黑板上,而在0914班我则给一定时间让学生自己总结,最后请几位学生上黑板把自己总结的知识网络图写出来,大家一起讨论,该同学总结得好的方面和不足之处。
(三)习题课教学习题是巩固知识的重要途径。我国著名物理学家严济慈先生曾说过:“做习题可以加深理解,融会贯通,锻炼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一道习题做不出来,说明你还没有真懂;即使所有的习题都做出来了,也不一定说明你全懂,因为你做习题时有时只是在凑公式而已。如果知道自己懂在什么地方,不懂又在什么地方,还能设法去弄懂它,到了这种地步,习题就可以少做。”6教师要指导学生科学做题,做题之后要及时反思,反思自己为什么做对或做错,尽量能够做到一题多解或多题一解。在习题课教学过程中,我注意引导学生挖掘题目的隐含条件(光滑就是摩擦力为零,物体恰好离开斜面就是支持力为零),分析题目有多少个物理过程或现象,每个现象符合什么规律,通过画图分析,找出每个现象之间的联系,最后建立方程解决问题。这样做,使得学生头脑中能够形成探究问题的原则和思路,提高学生探究问题的有效性和方向性。
(四)课外辅导
课外辅导是师生相互交流的平台,也是教师发现学生存在问题及自己教学不足的最好机会。对于学生问问题,我一般不直接告诉学生解题方法或过程,而先问学生自己是怎样6 路波.新课程有效教学疑难问题操作性解读(高中物理)[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4:30
想的,当学生不能往下思考时我才引导他们,这样既能发现解决问题存在的问题,也发现自己可能在该内容的教学存在的不足。
九、课题研究成果
经过了个学期的教学实践,发现两个存在明显的差异性:
1、学习成绩:对比两次两考、段和期成绩,发现0914班的尖子生和班级整体成绩均优于0909班。
2、课堂参与积极性:0914班课堂明显比0909班活跃,参与讨论问题的同学多而且主动。
3、下班辅导问问题情况:下班辅导0914班问问题的人数均多于0909班。
十、课题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及今后的设想
在研究过程中,存在以下一些问题:
1、如何调动更多学生参与问题探究,特别是物理基础不好的学生。
2、个别辅导时,学生比较害怕老师对他提出问题或问他的解题思路等。
3、有时设置问题层次性不明显,比较难满足全体学生的要求。
4、与学生交流的范围比较窄,交流的方式和内容比较单一。
今后,我会继续研究提高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和途径,促进师生关系向和谐、健康的方向发展,使课堂教学更加活跃,效率更高。
第四篇:《如何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研究》结题报告
《如何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研究》结题报告
数学组:郭金芳
一、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一)课题的提出:
1、目前,应试教育引发的数学学习问题深深地困扰着教师及学生.由于过分注重升学率合格率,使得学习已成为巨大的压力,让人望而生畏,再之,数学课枯燥无味,学起来困难——这一数学学科的特点,使得大部分学生学习数学无兴趣。兴趣是人的特殊的心理机能,是人们发展智力索取知识,走向成功,进而达到理想境界的桥梁和纽带。因此,我们决定从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着手,来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
2、《新课标》中明确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思考;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地和富有个性的过程,除接受学习外,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也是数学学习的重要方式,学生应当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经历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计算,证明等活动过程.教师教学应该以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益友的经验为基础,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启发式和因材施教,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数学活动的机会.要处理好教师讲授和学生自主学习的关系,通过有效的措施,启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自主探索,鼓励学生合作交流,使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得到必要的数学思维训练,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二)、研究的目的:
本课题的提出,其目的在于:通过对课堂教学中“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 6
的方法与过程的探索,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教育观念体系,并以培养学生自主性、合作性、交流性学习品质为宗旨,以学生认识、情感、技能的协调发展为目标,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思考、表达、讨论、交流活动,使学生在合作中获得感知,增长技能,体验合作学习的愉悦,选择有效途经,运用科学恰当的方法,探索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合作技能、探究能力的培养,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高教师与学生的综合素质。具体表现在:
1)知识的构建与运用; 2)认知策略与学习策略的完善; 3)情感的丰富,细腻和纯化; 4)态度和价值观的形成、改变与完善; 5)合作技能的形成、熟练; 6)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
二、研究目标与研究内容
1、研究目标
(1)科学地分析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在当今课堂教学中适用性。(2)更新教师教学观念,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学生的学习状况和参与的程度,改变一些教师顽固的传统的教学方法,不愿接受新的教学方式的思想保守观念,积极地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尝试新思想、新观念。
(3)深入研究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人际交往能力形成、学习自尊心的养成的作用,把学生学习与社会、家庭和生活环境结合起来,不把学生学习知识当作学习过程中唯一标准。
/ 6
(4)深入研究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在学生学习品质的培养、情感态度的转变与价值观的提高的作用,把尊重他人、倾听他人的意见和敢于表达不同观点结合起来进行教育,不把满足学生写好作业、听教师的话当作评价一个好学生标准。
2、研究内容
(1)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小组的编排
科学、恰当的排编小组组员,以便发挥小组的功能,让小组中每一个成员都能自己尽自己最大努力发挥其极大的作用。
(2)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时机
选择恰当的时机进行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研究时机对合作学习的影响和控制,从而最大限度发挥课堂教学效率,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6)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中教师的角色
改变教师多少年来作有领导者、指挥者和统治者的身份为参与者、合作者和学习者。
三、主要研究方法
1、观察法。教师在教学中观察、记录、获得第一手资料,以便研究。
2、实验法。“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具体内容。包括:时机、内容、有效性合作。
3、个案法。抓住好、中、差几个学生,跟踪调查,观察、研究与测试。
4、总结法。1)教案设计;2)活动记实;3)听课、评课记录。
四、实施过程及一些成效
《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的研究》这个课题许多中外教育专家、学者
/ 6
和战斗在教学第一线教育工作者都在进行研究。如何在远离城里、教师年龄结构偏大农村中学开展研究,我们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和教师整体素质、教育教学水平,制定符合学校实际课题研究方案。我们课题组在学校领导、校教科室的领导下有效地开展了研究工作。
(一)目标统一,内容细化
我们这个课题是我们学校在抓好课堂教学的同时,首次进行的理论研究,我的课题是针对17、18班学生学习数学的实际情况制定的,制定具体实施研究计划。
(二)实施研究,不断总结
在全面进行课题研究中,定期组织课题组成员学习有关小组合作学习的文章,定期组织召开课题组成员会议,交流有关实施研究情况和问题,每月举行一次总结,在总结中,推广成功做法,修改存在的问题,重新完善方案,课题成员每人都要做好总结。
整个活动中参加课题研究人员都能积极参与研讨,自觉学习有关理论和文章,参与课堂教学实践活动,撰写组织合作学习体会和存在的问题。
五、研究成果
1、精心设疑,诱发兴趣
“学启于思,思源于疑”,有疑问才能启发学生去探索。作为一名教师必须具有挖掘并把握教材中的智力因素和善于捕捉学生思维活动的动向并加以引导的能力,充分运用疑问为发展智力服务。所谓设疑,是老师有意识地将“疑”设在学生学习新旧知识的矛盾冲突之中,使学生在“疑”中生“奇”,“疑”中生“趣”,从而达到诱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
针对学生喜欢趣味
/ 6
性,好奇心强的特点,在教学,“看实物口说应用题时”,注意抓条件、问题和数量关系三大要素,有目的地进行多方练习。
2、进行情感交流,增强学习兴趣? 作为一名数学教师,由于任教课时少,师生交流机会不多,很容易在学生中形成固板、严励的印象,如果学生感觉老师很可怕,就很难喜欢他上的课,因此,数学教师在平时要多找学生谈心,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有可能的话,经常与学生进行一些集体活动,让学生对教师产生一种亲和力,这样学生才能喜欢这位教师,进而喜欢数学这门课程。特别是在学高年级,常常会产生一些后进生,对他们的态度,教师尤其不能动辄训斥,应该循循善诱,特别注意爱护他们的自尊心,要经常运用表扬、奖励的手段鼓励学生,特别是那些基础较差成绩落后的学生,只要有进步,那怕是微小的进步,教师也要及时表扬,这样才能使他们从怕上数学课直至爱上数学课,对数学这门课程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3、适当开展竞赛,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适当开展竞赛是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争取优异成绩的一种有效手段。通过竞赛,学生的好胜心和求知欲更加强烈,学习兴趣和克服困难的毅力会大大加强,所以在课堂上,尤其是活动课上一般采取竞赛的形式来组织教学。
4、加强直观,引导动手操作。
在课堂教学中,采用直观教具、投影仪等生动形象的教学手段,能使静态的数学知识动态化,不但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学生学到的知识也能印象深刻,永久不忘。
/ 6
5、练习多样,重视实践活动。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通过多样化的练习,是帮学生掌握知识、提高运用知识的能力,培养学习兴趣,发展逻辑思维的有效途径。在数学练习中要采用多样的题型,使练习内容灵活多样,富有趣味性,另外,在课外实践中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同样能培养学生的浓厚学习兴趣。
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是新课标一种新的教学方式体现,是对当今课堂教学改革而言,其意义是很大的。通过学习和研究发现,他在数学教学实践中还没有取得理想的效果,但却存在一些有待进一步研究和改进的问题。
没有很好地完成教学目标。教师对教材重点内容编排意图的理解和设计是影响学生学习兴趣非常重要的因素。为了完成教学目标,教师要认真研究教材,明确教学重点、难点及要达到的教学目的,并精心设计教学方法。
总之,本学期通过课题研究,学生在自已的学习兴趣上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学生对学习数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而且我也不断提高自己教学艺术,从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出发,运用各种合理的方法和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使教学效果最佳。
/ 6
第五篇:如何提高英语写作能力 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如何提高英语写作能力 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一、研究的原因
在国际一体化进程加快的脚步中,我们作为高中生正在不断跟紧时代的步伐。在这个过程中,学习英语是最直接最现实也是最必要的方式。
然而在英语学习中我们也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麻烦,学生普遍存在写作能力差、害怕写作文的现象。而写作能力却往往可以体现一个学生英语水平,是参加英语考试和发展现代交际能力所必备的。因此,怎样提高英语写作能力是一个很值得研究的课题。我们研究该课题,目的在于探索提高英语写作能力的途径,从而明白我们应该从何处入手去努力。
二、研究的过程
人员分工:
组长:孙露雯 高一(7)班 资料管理:吴孟丹高一(7)班 写作:梁红 徐超奇高一(11)班 记录:卢露 高一(7)班 主持人:陶霞霞 高一(7)班 上网:陈漪旎高一(11)班
本次研究我们主要通过查询资料、交流辩论、撰写心得体会等方式,研究提高英语写作能力的途径。
查询资料:
1.收集关于中学生写作过程中遇到的麻烦,如收集考场作文,并请求老师指导; 2.去新华书店找作文书,发现常指出的问题;
3.向学校多个老师询问学生作文普遍出现的问题,并寻找解决方法; 4.从学校图书馆收集一次文献资料,以“怎样写”、“写那些内容”为研究重点; 5.上网查阅,发现普遍的问题;
6.做了小范围的问卷调查,了解普遍存在的问题; 7.作出总结。
交流讨论:
1.班级班会课学生进行讨论; 2.多次研究小组开会讨论; 3.与老师交流讨论;
心得体会:
1.班会课同学发表意见;
2.小组成员写200~300字的体会。
三、研究内容及发现:
发现问题: 在写作过程中,高中生常存在以下几点问题:1.时态运用不当2.名词不注意单复数及意义3.主谓语不一致 4.冠词漏用或使用不当 5.定语从句关系代词使用不当 6.宾语从句语序不当7.误用习惯表达法 8.生硬按汉语表述9.感叹句错误 10.低级错误(笔误)
11.单词拼写错误 12.词语搭配不当或用词不准确 13.缺少句子成分 等。
整理得到:
提高英语写作能力要掌握好的基础知识,大量的单词,正确的语法,良好的训练方法和一定的写作技巧等能力。
注重学习基础知识:学习英语基础知识,要重视语音、词汇、语法和文化背景的学习。英语教学着重培养综合运用语音、词汇、语法进行听、说、读、写的交际能力。要进行交际运用、掌握常用拼读规则、利用规则复习旧词,预习新词。学好语音,积累词汇。
学习单词时:运用对比法,辨别词义的异同,这一点在英语写作中也很重要。在学习单词时,如果遇到了同义词或近意词,可以通过对比的方法,找出它们的异同。例如,学到了hear、listen、hear of时,一对比就可以了解其用法。即hear是“听
见”,着重点是“见”,表示结果;listen是有意识地去“听”,着重动作;hear of是“听说”,表示间接听到有关某人某事的一些话。知道了两者的异同,就可正确运用。
运用单词时:把词汇学习寓于课文整体教学中。孤立地学习单词是机械记忆、容易遗忘,导致在语境中不易理解,很难运用。如果遵循“词不离句,句不离文,文不离法”的原则,把词汇放在句子、语篇只去理解,就能达到学以致用和全面掌握的目的。这对英语写作是一大帮助。
正确运用语法:学习英语不论哪种教材,都离不开基础语法的学习。语法要学,但要根据语音的功能去学。现代英语学习语法的目的是为了“交际”。因此,以往那种强调过多的语法分析、过细地死抠语法的做法是不可取的。学习语法要遵循以下原则: 以句法为主,词法为辅。以句法的五种基本句型为核心,词法的动词为重点,在掌握句法的基础上学习词法。学习语法要抓重点、抓关键。如学习含有时间、条件状语从句的复合句时,若主句的谓语为一般将来时,那么从句的谓语就总是用一般现在时;如学习since引导的时间状语从句时,从句用了一般将来时,那么主句通常用现在完成时。系统归纳语法规则,用语法规则去解决篇章中出现的语法现象,又在篇章中加深、巩固语法知识,做到在篇章中学、在篇章中用。
重视惯用法的学习:学习英语另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是要重视英语习惯用法和固定搭配。英语有词法、句法,还有惯用法。英语的这种习惯用法是约定俗成的,因而我们在学习中必须留心记忆,注意模仿运用。例如:Bob hit john in the face。为什么不是Bob hit john face,似乎讲不出很明确的道理,这是习惯上约定俗成的说法。所以在写作中要特别注意。
训练方法和写作技巧:如果对本身的写作技巧水平有所怀疑时,可以适当的阅读参考书。写文章与作文水平高的同学做比较,以弥补学习过程中的不足培养自己整理所学知识的能力。同时应该保持良好的写作心态,有耐心、有信心、要细心。
„„
因为写作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需要有巩固扎实的基础知识,从词、句、篇一一巩固,需要灵活运用语法、句法来组篇。因此英语写作能力要全面地综合性地培养,贯穿学习英语的全过程!
四、结果和讨论
过程中的局限性:
1.联系专家困难,使得我们的研究缺乏强有力的理论支持。2.我们设计的调查问卷有些地方还欠周密。
小结:
高考英语书面表达是高考英语试题的重要组成部分,今后随着高考英语书面表达命题的进一步改革和对考生综合运用英语语言能力要求的进一步提高,它在高考及日常教学中的地位必将越来越重要。我们只有抓住试题特点,把握命题规律,打牢基础,考试中才能从容应对,稳操胜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