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德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师资队伍建设
德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师资队伍建设
同济大学职业技术教育学院 王建初 刘铭东
目前德国高等教育机构类型的基本情况是:综合大学与工业大学85所,教育学院7所,艺术学院与音乐学院57所,神学院33所,高等专科学校213所,职业学院23所。实施高等职业教育的机构主要是高等专科学校和职业学院。
一、德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机构
(一)高等专科学校
高等专科学校的前身是二战前就存在的工程学校,是专门培养工程技术人才的学校,在某些地方称为工程师学校。1964年,为了规范当时各州工程师学校或工程学校,联邦德国各州文教部长联席会议,通过了《关于协调、统一工程师教育的规定》。这个规定推动了工程师学校的发展,使联邦德国的工程师学校达到100多所。1968年,联邦德国各州签订了《联邦德国各州统一专科学校的规定》。根据这个规定,各州在工程师学校的基础上,合并其他从事经济管理、社会管理、设计和农业等高等职业学校,建立高等专科学校。
1976年的《高等学校总法》规定,高等专科学校等文凭与大学文凭具有同等效力。但从毕业生的知识和能力结构来看,两者是有差别的:高等专科学校的毕业生在理论上要低于大学毕业生。高等专科学校有公立、私立之分,公立学校居多数。其培养目标是:具有很强专业性、侧重实际应用的高级技艺型人才,即大中型企业的高层或小型企业的管理者或技术骨干。
课程设置以应用为主,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生入学必须具备12-13年学历(中等职业学校或文理学校毕业),并具有一定的与申请专业相一致的实践能力(鉴定意见)。学习分成两个阶段,即基础阶段和专业阶段。第一阶段结束经考试合格,进入第二阶段学习。
德国大学学制是4年,而学习年限实际上是6-7年。高等专科学校学制一般为4年(在假期学生也要参加实习),目前学生毕业可取得学士学位或Diplom(相当于我国的硕士)文凭。从学习年限上看,高等专科学校的学制相当于我国的本科学制,在质量和水平上,我国现在的高职高专院校与其相比还存在着相当大的差距。
近年来,德国有许多高等专科学校在名字叫法上有了新的变化,如:有的学校把高等专科学校改为技术学院或大学,还有学校把名称改为应用科技大学,这些变化也反映了德国高等专科学校在办学水平上和人才培养方面又有了新的发展。
(二)职业学院
德国最早的两所职业学院是于1974年10月在巴登-符腾堡州成立的曼海姆职业学院和斯图加特职业学院。职业学院是德国当时有别于高等教育其他类型的新型办学形式。目前,职业学院在德国也称合作教育大学。
职业学院从一开始就把“双元制”模式引入办学之中,向文理高中毕业生提供职业能力本位的教育与培训,培养社会、企业或技术领域所需的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事实上它是“双元制”教育在高等职业技术教育领域的发展与延伸。其毕业生一直颇受企业和社会的欢迎。
从成立至今,斯图加特职业学院办学模式非常成功,在巴登-符腾堡州乃至全德影响都很大。巴登-符腾堡州现有8所职业学院,学生数超过15000人,有合作企业4000多家。
职业学院有公立、私立之分,公立职业学院由州政府负责,私立职业学院由企业行会负责。国家承担学院用于企业的费用,企业承担培训费用。学院由董事会决策。
职业学院的入学资格是:具有升入高等学校的文凭(即文理高中毕业);与某企业签订了培训合同;无须实践经历。学制为3年,3年后必须经过考试。考试有平时考和国家考两种,平时考由教师确定(学校或企业),国家考由州政府确定。毕业有期限,毕业论文强调实践与应用。学生毕业可取得学士学位或Diplom(相当于国内的硕士)文凭。
职业学院的学习分为两个阶段:基础学习阶段(前4个学期)和提高阶段(后两个学期)。学生在企业和学校交替学习。教学以面向企业、面向实践为主,无固定教材,理论基础宽而深,但特别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经济界、企业界参与决定培训方案。
二、德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师资队伍建设
(一)综合大学的师资
1976年的《高等学校总法》规定,高等学校的教师统一称为教授,而教授又分为3级,即C2、C3、C4这三个等级,不但表示工资的差别,而且还代表学术上的差异。一般来说,C2、C3级教授的教学和研究领域要窄一些,C4级教授才有资格担任大学的主持教授。除了教授之外,综合大学还有其他教学专业人员和兼职教师。
1、教授的职责、资格与招聘
德国大学实行教授讲座制,在大学里,一个学科和专业由一位教授负责,称为主持教授。他的职责包括:组织教学和科研活动;决定科研方向并筹措科研经费;指导博士生和大学毕业生(相当于国内的硕士水平)的科学论文;聘用各种教学和科研人员等。主持教授实际上是一个独立学科或专业的负责人,不但有学术科研任务,还有教学工作及行政管理等方面的责任。教授的数量与大学独立学科或专业的数量有关。教授编制由州政府确定,教授的编制数不能突破。近年来,教授编制处于动态调整之中。
担任教授须具有博士学位和大学任教资格。大学任教资格是指:从取得博士学位者中选拔最优秀者任助教;任助教期间,从事研究工作,并用几年时间写出教授论文;通过教授论文的答辩,经过严格考核,并在几次报告时都取得良好效果即可获得教授备选资格。
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大学采取公开招聘方法录用大学教授。一般由有关学科或专业人员组成招聘委员会,应聘者必须到学校进行实际讲学,然后委员会从中遴选出3名候选人,并确定候选人的录用建议次序,报学校校长,再由学校呈报大学所在州政府有关部门审批。一般来说,州政府按所报候选人次序任命第一候选人为教授。在任命之前,往往有一年时间的试用期(称为教授代理位置)。
2、其他教师
除了教授外,大学还有其他教学专业人员,均采用合同制的形式。这些教学专业人员的聘用由学校自己决定。他们主要有这样几类:一类是大学讲师和高级助理,这类人员必须具有大学任教资格,大学讲师一般任期为6年,高级助理任期一般为4年。第二类是学术助理,他们必须具有博士学位,任期最多不能超过6年。第三类是学术雇员,他们是教学专业人员的主体。这类人员必须拥有大学Diplom(相当于国内的硕士学位)文凭或硕士学位,但不要求具有博士学位,每周教学工作量是16学时(每学时为45分钟),一般工作期限为5年。
3、兼职教师
兼职教学人员是德国大学教学人员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主要有三类人员组成:第一类是教授,有客座教授和名誉教授之分。名誉教授为学校义务授课,而客座教授可获取一定报酬。第二类是教学人员,他们应聘到学校担任一定教学任务,一般每周1 -2个学时,学校按课时付给报酬。第三类是助教,他们承担教学和科研的辅助工作。
(二)高等专科学校的师资队伍建设
1、师资的构成
与综合大学一样,高等专科学校的师资主要由教授、教学专业人员和兼职教师组成。
教授――高等专科学校的教授一般均为C2、C3级,只有极少数教授为C4级。例如,1991年,高等专科学校中总共只有15位C4级教授。高等专科学校C3级教授占这类学校教授总数的一半。为了区别大学和高等专科学校的教授,大学教授的称呼在教授前冠以“大学”,高等专科学校教授仅称“教授”。
教学专业人员――除教授之外,高等专科学校专职教师还包括其他教学专业人员,教授与教学专业人员一般为9:1。但实际上教授与教学人员的比例各学校间不尽相同,有的差异很大。比如:勃兰登堡高等专科学校目前有教授56名,而其他专职教学人员有15名。教学专业人员的聘用由学校自己决定。
兼职教师――学校依靠兼职教师,可以把生产中的最新技术引入教学内容。他们还可以在企业学校间进行联系,协助解决生产实习、毕业设计及毕业生就业等方面的问题。兼职教师往往要多于专职教师,高等专科学校专职教师通常只占40%,兼职教师占到60%。兼职教师中,教授所占比例相当少,而教学人员占主要部分,另外还有一部分是助教,承担教学或科研的辅助工作。兼职教师至少要拥有大学文凭。
2、师资资格与招聘
高等专科学校的专职教师任职资格是:拥有大学学历;有5年以上的工作经历,其中至少在相应专业岗位上工作3年;有2年以上的教学或培训经历,有较强的科研能力;原则上要有博士学位;具有教育学、心理学及教学法等专业知识;有运用现代化教学媒体和方法的能力。应聘终身教授岗位者年龄一般不能超过50周岁。在Wolfenbuettel高等专科学校,还要考察应聘者与企业界的联系能力。实际上,这个能力已成为大多数高等专科学校招聘教授的标准之一。
高等专科学校一般是在全国性的报纸上或互联网上刊登广告来发布师资招聘信息。因各个学校招聘程序大体上相似,所以下面以柏林技术与经济高等专科学校招聘终身教授为例加以说明。在招聘正式开始之前,负责遴选工作的专业委员会成立招聘委员会,招聘委员会根据专业需要确定招聘的正式标准。合适的应聘者要接受面试并要参加两次专业内容的试讲,以便对应聘者的专业能力、教育教学能力以及人品方面进行评判。学生也参加听课并给出评价。经考察后,招聘委员会列出最优秀的三名候选人并给以排序,经专业委员会和学校学术委员会认可,由校长呈报给州文化部长来确定最终的入选者,通常选定的是排序名单中的第一位。
教师的整个招聘过程一般需要花很长时间。如果招聘不成功,通常学校要重新招聘。根据有关法律,州文化部长可以在8个月内对所要招聘的教授人选做出批准决定,所以,整个招聘过程可能需要更长的时间。
3、教师的工作量
大学教授每周的授课时数一般为8学时,而高等专科学校教授每周授课时数一般为18学时左右。各高等专科学校教授的工作量不完全一样。目前,有的学校如Wolfenbuettel高等专科学校规定,教授每周的教学工作量是18学时(每学期为18周左右),如果有特殊的研究任务,可以减免教学工作量。在柏林技术与经济高等专科学校,教授的教学工作量是每周18学时,每年计36周,其中每学期有1周为考试时间;如果教授还从事特定的工作,如专业的负责人、专业顾问或者是考试委员会主席,每周可以减免一定的教学工作;除了教学任务外,教授还承担应用研究和开发任务。Ambergweiden高等专科学校教授的教学工作量是每周19学时(每学期为19周);此外,还要承担一定的科研工作,并要从校外争取资助。巴伐利亚州的高等专科学校规定教授每周工作19学时,另外还要参加学校管理工作(像学术委员会、专业咨询、考试委员会以及学校领导人员的选举等方面)。
其他专职教学人员的教学工作量相应地就少一些。例如:勃兰登堡高等专科学校教授是每周授课18学时,而其他教学人员如科研助教每周授课时间只有4学时(授课内容是:练习、实验等),因为他们的主要任务是帮助教授做科研工作,同时还要做自己的博士论文。
各兼职教师所承担的教学工作量一般也不多,如柏林技术与经济高等专科学校规定最高不超过8学时,但同时还要求全校总的教学工作量由兼职教师来承担的比例须达到25%,并且这些兼职教师须是来自于社会或企业界,这样做的目的是加强学校与企业或社会联系。
4、师资的进修与专业发展
根据德国高等专科学校的相关法律规定,专职教师须参加继续教育和专业发展培训。各学校的继续教育和专业发展进修活动及形式多种多样。许多学校设有专门供自己学校教师提高的培训和进修机构。Amberg-weiden高等专科学校规定,教授要定期在校外参加进修和继续教育活动,而且学校本身也设立了继续教育培训中心,以向专业教师和管理人员提供培训课程。
巴伐利亚州设有高等专科学校教学中心,主要为巴伐利亚州范围内的教师提供教学进修培训。为提高学术水平和教学能力,勃兰登堡高等专科学校还让教授每隔4年享有一个学期的学术假,以更好地开展自己的研究工作。
柏林技术与经济高等专科学校通常会向教师提供教学法、教学改革、信息技术等方面的进修或培训课程,从今年起,还开始向教师开展英语培训。
(三)职业学院的师资队伍建设
与大学3高等专科学校一样,职业学院的教师也是由教授、其他教学专业人员及兼职教师所构成,教授是职业学院教师的主要力量。在职业学院专职教师当中,教授所占比例较高。如在Hameln 市的Weserberglnd职业学院,教授在专职教师中所占比例达到60%。如巴登-符腾堡州的Denheim职业学院有41位教授。但职业学院教授主要从事教学工作,他们没有科研工作要求。
1、教授的任职资格与工作量
任职资格――职业学院的教授任职资格与高等专科学校相比基本上是一致的。担当教授的资格条件主要有:具备较高的学术能力,原则上要取得博士学位,最少要有5年的实践工作经历,并且至少要有3年以上时间在企业界或社会中担当过领导工作,还要具备教育教学能力,有过一定时间的教学或培训经历。
每位申请教授职位者要接受面试,并进行两次试讲:一次由招聘委员会指定题目,另一次由应聘者自己选择题目,试讲内容应在所要应聘的专业领域之内。
工作量――职业学院教授有两类,第一类教授是专业带头人,负责专业管理工作,涉及专业建设及发展等内容。此外,一般每年还要承担300学时左右的教学工作。如在Eisenach职业学院,专业负责人要管理实习工厂工作,另外还要承担300学时的教学工作量,包括讲课、指导论文。第二类教授主要从事教学工作,他们的工作强度非常大,每年的工作量一般是600学时左右。
在斯图加特职业学院,专职教授年工作量是576学时,若全年为32学期周,每周工作量是18学时,工作量随着学期周数的延长而缩短,如果全年工作时间是46周,每周的工作量是12-13学时,如果全年工作时间为41周,每周工作量则是14学时。职业学院教授除了指导学生论文之外,一般没有科研要求。有的学院教学工作量更高,如Horb职业学院的教授每周是32学时的教学工作量,若把讲课、练习和实验及准备工作计算在内的话,其工作时间每周要达到60学时。
2、其他教师与兼职教师
其他教学人员还包括少量的实验管理人员、讲师等。他们来自于高等专科学校、大学及企业界。讲师资格原则上与教授是一样的,要拥有大学学历,取得博士学位,有5年以上的实践工作经验,其中至少要有一半以上时间与专业相关的企业工作经验,有一定的教学经历。
除了专职教师之外,还有兼职教师。兼职教师多于专职教师是职业学院的一大特点。兼职教师占到60%。他们主要来自于企业界(管理或技术人员)或其他高校(高等专科学校或大学教师),有的职业学院,如Hameln 市的Weserberglnd职业学院,兼职教师比例达到80%。
3、师资进修培训与专业发展
与高等专科学校的教授一样,根据法律规定,职业学院的教授须参加专业发展活动。主要形式有:接受培训、学术进修或职业实践等。有的职业学院,如斯图加特职业学院还专门设立自己的教师进修机构,向校内教师提供进修课程。如果要参加实践导向的进修,教授可以在公司工作1个学期,以了解实践领域的最新发展状况,但这种在企业进行的进修需要4年时间才有1次机会。
其他教学人员的进修主要是参加专业会议、发表论文等,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自由确定学习方式和内容。
高等专科学校与职业学院是德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主要实施机构,它们在德国高等教育体系中占有重要位置,为德国经济建设、社会发展输送了大量的高素质的应用型专门人才。而其高质量、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的培养离不开高水平的专、兼职师资队伍。德国高等职业技术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实践及经验,对于目前我国高职教育,从注重规模型转向注重质量型战略调整过程中的师资队伍建设问题,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和参考价值。
第二篇:浅论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会计教学模式
浅论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会计教学模式
[论文关键词]高职;会计;教学模式
[论文摘要]传统高职会计教学模式的“学术教学”、演绎理论、课程体系、应试教学等,已无法适应现实的要求。文章提出构建现代高职会计教学模式的必要性、构建原则和面向对象的新思路,提出了一个“以胜任会计职业工作岗位为目标”,以岗位模块为体系,以岗为本,以职为据的现代高职会计教学模式。
提高国民素质,促进劳动力的充分就业,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方略之一,也是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目的所在。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就是要以社会需求为起点,以职业教育为手段,以使学生能胜任职业岗位工作为要求,以使学生充分就业为目的的教育。高等职业技术会计教育是以培养“胜任会计职业工作岗位要求人才”为目标的会计教育,胜任会计职业工作岗位要求是探讨高职会计教学模式的逻辑起点。
会计职业是会计人员所从事的职业,大体上可以分为三类:注册会计师、企业会计和行政事业会计。
会计工作岗位是指一个单位会计机构内部根据业务分工为实现会计的核算、监督和管理职能而设置的岗位。
教学模式是在一定教学理论或教学思想指导下,为完成特定的教学目标和内容而围绕某一主题形成的比较稳定且简明的教学结构理论框架及其具体可操作的实验活动方式。教学模式的纵横两种教学结构中,纵向教学结构是指教学过程中各阶段、环节、步骤及其相互联系,表现为一定的程序;横向教学结构则是指构成现实教学活动的各要素,即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方法等因素的相关联系,表现为影响教学目标达成的诸要素在一定时空结构内或某一教学环节中的组合。
一、传统高职会计教学模式的特点
传统高职会计教学模式是在传统的本专科会计教学模式上发展而来的,相应地具有传统的本专科会计教学模式的一些特点,主要有:
(一)“学术教学”
传统的高职会计教学模式套用了传统的本专科会计的教学思想,基本上仍是“学术教学”,有的只是简单地把“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专门人才”改为“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开一些实践课,所做的仍是“学术教学”。
(二)演绎理论
传统的高职会计教学模式沿用了传统的本专科会计教学演绎理论的思维方式,让本无实践经验的学生接受抽象“完美”的理论。
(三)课程体系
传统的高职会计教学模式仍然沿用传统的本专科会计教学模式,设置专业课程体系的做法流行至今,以会计专业课程为核心,不以职业工作岗位所需的知识与技能为核心。会计教学各课程之间各自为政,授课内容上多有重复,教师之间缺乏交流,结果是:学生不能学以致用,教师教学资源浪费严重,团队实力无从体现。
(四)灌输式课堂教学
传统的高职会计教学模式因为套用了传统的本专科会计教学模式,所以会计课堂教学仍是教学的中心环节,在“学术教学”、“演绎理论”和“课程”的共同作用下,课堂教学基本上是“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写,学生抄;教师考,学生背”的灌输模式,费时费力,导致学生动手能力差。
(五)以师为本。以书为据
传统的高职会计教学模式和传统的本专科会计教学模式一样,强调“以教师为中心,以教科书为依据”,教师按部就班地讲授课本知识,学生得到的大多是书本层面的知识。
(六)止于模仿
在传统的高职会计教学模式下,学生模仿例题学会了编制分录、编制报表,但并没有真正会运用,“熟练”不够,当然难以“生巧”,一到工作岗位上,仍是一脸茫然。
(七)应试教学
传统高职会计教学模式以会计专业课程为核心,每门课程都要考试,“考考考,教师的法宝;考考考,学生的比较”,师生为了完成教学任务都要适应应试教学的考核方式。
总之,由于套用有余、扬弃不足,结果使高职会计教学模式成为本科会计教学的“压缩饼干”,或普通专科会计教学的“克隆”,或者是中专会计教学的“发面馒头”。
二、社会经济发展对现代高职会计教学模式的要求
按照我国的人口实际状况,根据科教兴国战略,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中,提高国民素质,保证社会劳动力充分就业,已不是单纯的社会经济问题,而是一个政治问题。就广西而言,推进工业化进程,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的要求仍然是十分迫切的。而后WTO时代国际竞争的加剧,对高职会计人才提出了更高的标准。传统高职会计教学模式已无法适应现代社会的要求,顺应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变革传统的高职会计教学模式,构建现代高职会计教学模式势在必行。
三、现代高职会计教学模式的特征
(一)“职业工作岗位教学”
“以胜任会计职业工作岗位为目标”是会计教学模式探讨的起点,高职会计教学模式应该是面向对象的,即面向会计职业工作岗位的教学模式,针对劳动密集型产业企业,开展“职业工作岗位教学”。
(二)“任务驱动”
高职会计教学模式应该是面向教学任务,以归纳事实形成结论为特征的模式,由一个实际的案例(任务),归纳出相应的“知识和技能”。
(三)岗位模块体系
高职会计教学模式中的内容应该是面向会计职业工作岗位的模块体系,而不是传统的面向专业的课程体系。必须打破原有的以课程为核心的教学模式,采取以模块为核心的教学模式,构建以职业工作岗位技能训练为单元、以单元组成模块、以单元训练实现模块功能的全新的教学模式。
(四)互动式课堂教学
要改变“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写,学生抄;教师考,学生背”的模式,高职会计教学模式应该是“教师教,学生做;学生练,教师正;学生练,教师核”。
(五)以岗为本,以职为据
高职会计教学模式应该“以工作岗位为中心,以职业的知识、技术和能力为依据”。
(六)熟能生巧
高职会计教学模式要求学生不但要模仿案例学会编制分录、编制报表,而且要对所练技能真正做到“熟能生巧”,达到准确、快速的境界。
(七)“应对教学”
改“应试教学”为“应对教学”,高职会计教学模式以应对求职当时会计职业工作岗位的要求为考核目标,过时的知识是往者已矣,可以不学。考核方式也要以胜任会计工作岗位为标准,以使学生顺利通过应聘面试、实务操作等就业环节为着力点,使学生能够取得与所从事工作岗位相应的学历证书、职业资格证书、职业能力和就业优势。
四、构建现代高职会计教学模式的基本原则
(一)面向对象原则
从目标上说,现代高职会计教学模式针对的是会计职业工作岗位;若将岗位分解,就是面向工作岗位要求的技能模块;从教学主客体上说,现代高 职会计教学模式是面向学生、以学生为本的;从具体内容上说,现代高职会计教学模式的教学内容就是会计职业工作岗位模块及其组合。
(二)顺序衔接,结构合理。组合恰当
教学模式是指向教学结构的,是影响教学目标达成的诸要素在一定时空结构内或某一教学环节中的组合,这就要求纵向教学结构要顺序衔接,横向教学结构要结构合理,教学模块要组合恰当。
(三)循序渐进原则
构建现代高职会计教学模式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从转变观念到拟定计划、组织实施、控制质量,再到结果评估与处理,都需要结合实际,一步一步地、循序渐进地展开。
(四)成本效益原则
构建现代高职会计教学模式的效益必须大于构建高职会计教学模式的成本。
第三篇:师资队伍建设
师资队伍建设
一、师德建设是提高教师队伍质量的前提
1、坚持政治、业务学习制度,教师每双周政治学习,单周业务学习,学习形式采取集中与自学相结合,学习与研讨交流相结合,并认真记好各种形式的学习笔记,结合教育教学实际写出学习体会。每学期末学校对教师的学习进行评价,并列入教师考核项目,每学年教师完成政治、业务学习笔记各一本。
2、在制度上规范教师的师德。我们每一学年都要与所有老师签订〈师德师风协议书〉,对教师的师德师风作出明确的要求:比如不乱办班、不乱收费,不歧视不排斥学习困难的学生,不体罚心罚学生,不冷眼对待家长,不向家长索要财物等。如果有违反师德师风的行为,学校将按照协议书中的规定,作出严肃的处理。
在学习中提高,用制度来规范,用舆论来约束,对教师既晓之以理,又动之以情;既宣传法律法规,又提倡奉献精神,是我们学校加强师德建设的成功经验。
二、精研业务是提高教师队伍质量的关键
要提高学校的教育质量,首先要提高教师的育人水平。我们一手抓学习,一手抓研究,面向全体,突出骨干,循序渐进,在较短的时间里让教师的工作能力有了迅速地提高。
(一)加强学习
让学习成为教师的需要。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随着信息经济的日渐迫近,终身学习已经成为我们生活和工作的重要内容。所以,我们学校总是利用各种机会和各种形式,向老师传达新的观念,传递新的信息,引导教师要加强学习,及时“充电”。
让学习成为学校的制度。我们对教师理论学习的内容和学习量都作出了明确的规定。要求教师的理论学习必须以教育理论为主,要自己的学科教学密切联系。为了激励和督促教师学习理论,我们还定期举行开展“教师教育教学反思谈”,为教师提供展示自我的机会,为教师搭建相互交流切磋的平台。
通过新思想、新知识、新方法、新技术的学习,教师普遍转变了教育观念,调整了自己的知识结构,优化了自身素质,增强了教育的底蕴,提高了教育质量。
(二)加强研究
1、坚持开展好常规研究
教师的工作是富有创造性的工作,是极具研究性的工作,让教师把自己的一切教育教学行为都纳入研究的范畴中,这是实践先进教育思想的需要,也是落实新的课程改革精神的需要。我们的具体做法是: 推行集体备课制度,提高备课质量。我们对集体备课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必须坚持个人研究和集体研究相结合的原则,即:钻研教材——写出教案——集体研究——修改使用——课后反思。集体备课不仅把教师从繁重的工作量中解脱了出来,而且提高了备课的质量,充分发挥了集体的作用。
写好教学反思和案例评析,让教师在总结中提高。我们坚持要教师每一堂课上完以后都要写教学反思,及时总结教学教程中的得失;还要求教师每一个月都要写一篇案例评析,以这样的方式梳理自己一月以来的教学实践。通过这些做法,让教师时时、处处都处于研究之中。
2、全力抓好教育科研
如果说科学技术是社会发展的第一生产力,那么教育科研就是学校发展的核心力量,工作总结《师资队伍建设总结》通过开展教育科研,把学校工作中的问题专题化,课题化,增强工作的研究性,目的性,并且让一批骨干教师参与到研究中来,这对提高教师的研究水平,加快教师的专业化成长是非常重要的。
这些年,我们先后编写了《开心农场》校本教材,开展了《农村中小学学生倾听能力的提高》培养与研究,通过这些科研课题的研究,我们把素质教育的方针贯彻到了教育实践中,把新课程改革的精神落实到了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培养了一大批教师,让他们成长为了学校的骨干力量,为学校今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建立激励机制是提高教师队伍质量的保证
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是我们长期开展好教师继续教育,提升教师队伍质量的有力保证。我们相继建立了“教学质量奖励方案”,择优外派学习制,青年教师优质课比赛,“同上一节课”活,青年教师成长师徒结对制。这些制度的建立健全,充分地调动了教师们参与学习、参与研究的积极性。
由于我们高度重视教师队伍的质量建设,千方百计地抓好了教师的继续教育,终于让全校教师的工作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
四、加强教师继续教育,提高教师队伍专业化水平
1、认真完成继续教育的学习任务,提高知识、业务水平。按照我市继续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及有关配套文件,认真执行我校教师继续教育计划和校本培训计划。学校安排好教师的面授学习、外出培训,将继续教育成绩作用考核、晋级、聘任、奖励的重要依据,建立制约、奖励机制。
2、加强全员培训的力度,根据教学实际的需要,学校领导按计划对全体教师进行培训,构建全员参与的培训体系。本学年,我校组织全体教师参加全员网络培训和远程继续教育培训,全体教师都能积极参与,学以致用。
五、加强骨干教师队伍建设
1、学校重视,把骨干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学校重点工作来抓,纳入工作计划,纳入学校工作日程、纳入学校办学规划。营造氛围,提高全体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修养,通过整体水平的提高促进骨干教师队伍的形成。
2、加大骨干教师培养力度,为骨干教师成长创造条件
(1)坚持每学年开展“青年教师教学比武竞赛活动”、举办“同上一节课”竞赛活动、风采杯课堂教学评优活动,提高教师专业技能,加大压力,使骨干教师在实践中得到锻炼与提高。
(2)创造条件,让骨干教师“走出去、带回来”。选派优秀教师参加市、地、省骨干教师培训班,并要求参加学习者把好经验带回校,传给教师,写一篇学习心得体会,作一节汇报课或专题辅导。通过压担子促进骨干教师的成长。
(3)为骨干教师搭设展示的平台。积极争取市、地级上课机会,把专家请进学校为骨干教师做重点指导。通过名家指导,使教师变得更聪颖更博慧,更激发他们强烈的进取心。
(4)积极发挥骨干教师的示范作用,每学期安排骨干教师作展示课或进行教学辅导,使他们的先进理念和宝贵经验与全体教师共享。
(5)指导青年教师学会做自我发展设计,教师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个人自我发展三年规划”及学年“自我发展计划”,转换教师心理视角,发挥教师发展中的主体作用,使教师充分体验职业的价值、人生的价值。
六、加强领导、落实责任、确保投入
组建教师队伍建设领导机构,由校长任教师队伍建设第一责任人,任教师队伍建设领导小组组长,由校委会其他成员任副组长,由各校及各部门主管领导任组员。把教师队伍建设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制定有导向性、可行性、时效性的具体政策措施。
加大教师队伍建设投入,每年筹措两万元的教师专项奖励基金,通过政策激励、榜样激励、荣誉激励,实现教师充分而自主、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挖掘教师的潜能,弘扬教师的个性,激发教师生命的活力,提升教师生命的价值。
面对学校近几年的新发展,展望新征程,我校将以教师的发展为本,继续加强教师的队伍建设,以改革为契机,以新课程教育为动力,以发展为目标,以科研为先导,以实验为依托,在素质教育生机勃勃,丰富多彩的发展之路上,谱写“特色办学,和谐育人”的动人诗篇。
柳格镇初级中学
第四篇:师资队伍建设
城关小学师资队伍建设举措
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一直是我校追求的目标。为了进一步提高我校教师的综合素质,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学校提出了努力优化环境,创造良好的氛围,提供必要的条件,形成人人奋发向上的竞争机制,并通过“树样子、引路子、搭台子、压担子”等多种途径,采取一些切实有效的措施,扎扎实实、坚持不懈地开展校本教研活动的策略。
一 指导思想:坚持以“教师发展为本,教师有效学习为中心”作为我校教师教育改革队伍建设的基本理念。进一步更新教师的思想观念,使校本教研要立足于解决教师发展中的问题,使校本教研创建教师群体和个体发展的最佳途径,满足教师自身发展需求,完善知识结构,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内涵发展、特色发展、可持续发展。
二 目标任务:掀起教师自觉提高自身修养,刻苦学习新知识,努力争做名优教师的高潮。为积极提高全校教师的文化素养,创建和谐幸福学校奠定一个扎实的基础;以教师发展为本,培养和造就研究型教师,实现教师队伍的可持续发展;以创新为动力,优化和谐发展的教师资源,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努力建设一支师德高尚、爱岗敬业、创新力强,并能适应现代教育要求的师资队伍;培养一批具有新的教育理念,勤于实践、敢于创新,有较好教学方法和教学效果,有较强的教科研能力和应用现代教育技术能力的骨干教师、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专家型教师。
三 主要措施: 1.制定教师培养制度
为了落实学校教师队伍培养目标,促使广大教师尽快由经验型向科研型,由传统型向开拓型,由教书匠向教育家转化,成为复合型教师;为了建设一支师德好,素质高的名师队伍,不断提高教育质量和教育幸福指数,特制定本制度。
(1)学校成立教师培养计划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谢阳红
副组长:丁大萍 林裕民 谢文英 丁家来
成员:曾金水 易蔚珍 潘昌荣 严梅 孙琴莉 林洁(2)主要任务:研究教师所存在的基本问题,包括对教师进行个体与群体的分析,寻找教师成长的基本规律,总结教师培养的经验;研究教师成长的基本理论,归纳教师培养的工作方式,形成对名师培养的科学方式和工作体系。
(3)教学工作的基本要求:教学工作计划的制定、编写,备课及教案编写,课堂教学的实施,作业布置与处理,课外辅导,复习指导及编撰试卷,教学反思和工作总结。
2.加强师德教育,树教师典型
(1)把师德建设作为一项重要的实事工程来抓,组织教师学习国家教委颁发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公民道德实施纲要》,制定本校的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要求。
(2)把师德建设同师资队伍的培养、考核、晋升结合起来,真正落实师德一票否决制。(3)树立我校教师的先进典型,弘扬身边的先进事迹,每学期表彰一批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充分发挥教师人格力量。
3.“育”名师,让名师“上台唱戏”
(1)学校每学期进行名师示范课堂教学,介绍教育教学经验,展示教育教学成果和学术成果,发挥名师的引领作用,不断提升教师教育教学的品位。
(2)组织名优教师“送教下乡活动”,为他们创造外出讲学条件,使这些教师在社会也获得良好影响,进一步提高这些教师的知名度,让这些教师逐步在校内、县内“有名”,使之“墙内开花,园中香,墙外也能香”。
(3)开展“先锋杯”课堂教学竞赛,发现好“苗子”,不断扩大“名师”的后备队伍。通过多渠道“育”名师,形成一个“名师”群体,出现“百花齐放春满园”的景象,创造幸福校园的氛围。
4.实施“青蓝工程”,让名师培扶青年教师
(1)实施“青蓝工程”,名优教师为指导老师,具体负责青年教师的培养。
(2)师徒关系确定后,举行“拜师仪式”,由教导处组织。青年教师和指导老师要签定责任书。
(3)指导老师要对自己徒弟全面负责,从政治思想、师德风范、教学业务等方面认真传、帮、带,要坚持听徒弟的课,及时提出改进意见。指导老师要认真审阅徒弟的教案。
(4)青年教师要虚心向指导老师学习,学习名优教师的思想觉悟、奉献精神和爱岗敬业精神,在教学业务方面及时请教,要坚持听指导老师的课,及时纠正自己的问题,以使自已尽快提高,迅速成才。
(5)青年教师积极参加学校或县、市组织的教学比赛活动。本学期,郭九生、刘建荣、曾德兰老师获县小学语文教师素养大赛一等奖,郭慧英老师获小学英语教师立体式说课一等奖,刘凤娟老师获市英语说课二等奖,郭琳老师获市班主任活动课优秀奖。
(6)开展青蓝工程课堂教学竞赛,加强对骨干教师的培养评选工作并给予双方奖励。其中,段育华指导张海英,刘琼华指导谢澍莉获校一等奖。
5.建设名师工作室,培养名师团队
目前,我校有刘健贇、谢文英、丁家来,易蔚珍、孙丽英5个名师工作室,并分别有自己的工作室团队。名师工作室除定期召开理论学习、教学研讨、课堂观摩、博客研修、主题沙龙等教育教学研讨活动外,工作室还要结合学科特色建立自己的网页,使网页成为教学动态工作站、成果辐射源和资源生成站,以互动的形式面向全校乃至全市全省小学教师。使名师工作室成为青年教师培养的发源地,优秀教师的集聚地和名师的孵化地。进一步挖掘名师蕴含的潜在资源,提升名师的影响力,逐步培育有利于教师专业发展的新梯队,建立起以特级教师、优秀教师为主的名师体系,建设充满灵性教育智慧的名师工作室团队,使名师工作室成为对骨干教师培养的重要基地。
当然,师德建设并非一朝之功。展望未来,我任重而道远。我们将不断反思,查找问题,努力使师德建设再上一个新台阶。
第五篇:师资队伍建设
二、师资队伍建设
1.“双带头人”培养(目前仅张玉霞一人,还缺4名)
培养2+3名具有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课程体系改革能力、较高职业教育能力、较强科研能力、引领团队建设及社会服务能力的专业双带头人。(1)专业带头人培养计划;
需要修改
(2)专业双带头人资历及教科研成果等相关证书及资料;
缺 专业双带头人履历表(模板)(本科以上学历、中级会计师、5年以上专业教学、胜任3门以上学科,参与的教研教改课题,公开发表教研教改论文)
缺 专业双带头人的相关证书
(3)专业双带头人主持该专业建设、工学结合课程模式开发的相关材料;
缺 会议照片,缺 专业建设会议纪要(模板),缺 工学结合课程模式开发任务表(模板)
(4)专业双带头人培养新教师、参与培训及社会服务等工作的相关材料;
缺 专业双带头人培训新教师照片、缺 培训记录表(模板)、缺专业带头人参与培训及社会服务等工作的相关材料(如教案、课件、被培训人员签到表、照片、视频等)
(5)专业双带头人培养和指导学生的记录和案例。
缺 专业双带头人课堂教学及实训教学照片(照片要拍到学生),缺专业双带头人教学信息反馈表(模板)
EX(1)专业双带头人主持省或市级课题开发的立项书或结题材料;
缺 立项书、结题材料
EX(2)专业双带头人发表的论文
缺 发表论文复印件
2.骨干教师培养(确认7名骨干教师,不可与专业双带头人重复)
通过国内进修、企业锻炼、岗位培训及社会服务等方式培养具有一定的职业教育能力、职业意识能力、创新能力、社会服务能力、科研及专业技术能力等并在教学中起到指导、示范、骨干作用的3+4名骨干教师。
(1)骨干教师培养计划;
需要修改
(2)骨干教师资历及教科研成果等相关证书及资料;
(冯义新、娄新、张铁庄、张玉霞、高凤玲、李跟升、李艳红、夏俊英8人)
缺 骨干教师履历表(模板)(大专以上学历、教师获奖情况)
(3)骨干教师参加各级分类培训的相关资料和证书等;
证书与资料要统一,列出7名
证书:巴益颖、李桂香、李艳红、陶贵银、刘英华、孟荣艳、牛立刚、裴凤旭、陶贵银、张玉霞
资料(照片):巴益颖、孟荣艳、裴凤旭、夏俊英
资料(总结):刘英华、李桂香、孟荣艳、裴凤旭、陶贵银、夏俊英、杨志文
(4)骨干教师培养和指导学生的相关资料;
(何慧娟、娄新、张玉霞、边秋月、陈佳欣、丁明慧、吉明凯、靳亚楠、李静、林安、王文雅、王楠、吴征、姚彩丽、张建、张颖、张晟、甄玉莹18人)
缺 骨干教师课堂教学及实训教学照片(照片要拍到学生),缺骨干教师教学信息反馈表(模板)(5)骨干教师优质课、示范课证书;
(巴益颖、李艳红、刘晓军、孟荣艳、牛立刚、张玉霞6人)
人数不足
(6)骨干教师下企业锻炼、服务社会的相关资料;(孟荣艳、巴益颖、崔凤丽、冯义新、高凤玲、谷晓琳、靳颖丽、刘小军、孟祥伶、夏俊英、张玉霞11人)
人数不足、缺骨干教师下企业锻炼、服务社会的照片、缺:骨干教师校外实践总结(模板)——CLEAR
(7)骨干教师技能比赛获奖证书及相关荣誉证书。
(娄新1人)
人数不足、缺证书扫描件
EX(1)骨干教师主持或参与教科研课题研究工作的相关材料
缺 骨干教师课题研究申报表、研究成果
3.“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在专业原有“双师型”教师队伍基础上,继续培养2+2名“双师型”教师,构建一支教学水平高、专业技能强的“双师型”教学团队,(1)“双师型”教师培养计划、制度文件;
需要修改
(2)师德培训计划、师德培训内容、师德培训总结;
培训计划涵盖培训内容,缺 师德培训签到表、缺 师德培训记录
培训总结:(陶贵银、冯义新、刘春梅、付丽、牛利刚、杨帆、刘晓军、孟祥伶、张艳杰、张辉靖、薛丽丽、刘英华、张艳、张玉霞、李跟升、白立红、裴凤旭、夏俊英、王福忠、查小玉、巴益颖、路昕怡22人)
只有观看2013感动中国的培训总结,缺 教育政策法规学习教育、班主任理论知识和技能、教师必须具备的十大美德三个培训的被培训人总结。
(3)教师获得的相关职业资格证书;
缺 双师型教师取得的相关职业资格证书
(4)教师到各类企业事业等单位实践锻炼的相关记录;
(孟荣艳1人)
缺 双师型教师到企业单位实践的照片,缺 双师型教师企业实践记录(模板)
(5)开发专业核心课程的课件;
(6)参加各级分类培训的学习笔记或证书;
(李桂香、孟荣艳、巴益颖3人)
缺 学习笔记
(7)参加公开课、示范课、引路课、说课、课件相关资料及获奖证书;
(董会荣、高春娟、高凤玲、李跟升、李艳红、刘晓军、娄新、孟荣艳、牛立刚、裴凤旭、裴凤岩、张玉霞、王福忠、张 艳14人)
缺 获奖证书
(8)学校技能节教师技能比武相关资料。
确定双师型人选,核对材料
4.兼职教师队伍建设
在原有兼职教师队伍基础上,再聘请2+3名既具有一定的专业理论基础又具有丰富的会计工作实践经验的老会计为兼职教师,承担会计专业课程实验、综合实训的指导,参与专业建设。
(1)兼职教师聘任证书及相关资料;
缺 兼职教师聘任证书及照片
(2)兼职教师参与专业建设相关记录;缺 兼职教师参与专业建设会议记录
(3)兼职教师承担教学任务的课程表、教案、成绩单等相关资料。
缺 兼职教师教学课程表、教案、成绩单
5.班主任队伍建设
(1)班主任队伍建设方案;
(2)企业行业专家与班主任共同研究班级管理记录;
缺 企业行业专家与班主任共同研究班级管理会议纪要(模板)
(3)班主任班级管理制度;
(4)班主任培训记录;
(5)班主任管理案例及经验交流等活动记录;
(6)“一帮一”结对子活动方案及相关资料;
(7)班主任班级管理目标考核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