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加强高等职业(高专)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意见

时间:2019-05-14 05:07:4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加强高等职业(高专)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意见》,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加强高等职业(高专)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意见》。

第一篇: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加强高等职业(高专)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意见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加强高等职业(高专)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意见

教高厅„2002‟5号

随着我国进入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新阶段,根据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经济结构、就业市场变化的新趋势,加快高等职业教育的建设和改革步伐,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已经成为一项十分重要和迫切的任务。高职(高专)院校肩负着重要的历史使命,必须不断改善办学条件,提高师资队伍建设水平,加快改革进程。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职(高专)院校的师资队伍建设取得了很大成效,但总体上结构不尽合理、实践能力偏弱、培养渠道相对贫乏等情况尚未从根本上改观。为切实推进高职(高专)院校的师资队伍建设工作,特提出如下意见:

一、高职(高专)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目标

各类高职(高专)院校要按照培养高素质实用性人才的要求,从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的高度,充分认识全面提高师资队伍整体素质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切实加大师资队伍建设工作的力度,力争经过五年努力,建设一支师德高尚、教育观念新、改革意识强、具有较高教学水平和较强实践能力、专兼结合的教师队伍。

二、提高专任教师业务水平,改善师资队伍学历结构

高职(高专)院校要采取进修、引进、外聘等多种措施,大力提高教师的专业理论水平和学历层次。所有专任教师都应达到《教师法》规定的任职要求。至2005年,获得研究生学历或硕士以上学位的教师应基本达到专任教师总数的35%。

大力提高教师使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鼓励和支持教师使用计算机辅助教学、模拟教学、多媒体教学、网上教学等手段,提高教学质量与效率。

三、建设一支实践能力强、教学水平高的兼职教师队伍

聘任兼职教师是改善学校师资结构、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的有效途径,各高职(高专)院校要结合实际,加强兼职教师队伍建设工作。兼职教师是指能够独立承担某一门专业课教学或实践教学任务、有较强实践能力或较高教学水平的校外专家。兼职教师主要应从企业及社会上的专家、高级技术人员和能工巧匠中聘请。

四、建设一支理论基础扎实,又有较强技术应用能力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各高职(高专)院校一方面要通过支持教师参与产学研结合、专业实践能力培训等措施,提高现有教师队伍的“双师”素质;另一方面要重视从企事业单位引进既有工作实践经验,又有较扎实理论基础的高级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充实教师队伍。学校在职务晋升和提高工资待遇方面,对具有“双师”素质的教师应予以倾斜。

五、进一步加强高职(高专)教师的培训培养工作

我部将在有关高校建设若干高职(高专)师资培训基地,有计划地开展高职(高专)在岗骨干教师的轮训工作。师资培训基地的主要任务,一是有针对性地进行各类旨在提高教师高等职业教育理论水平、实践能力和专业技能的短期培训;二是进行现代教育技术培训;三是通过第二学士学位教育和研究生教育培养师资。

各高职(高专)院校要制定教师培训培养工作计划和政策措施,鼓励支持教师参加培训和进修提高。对参加培训和进修提高的教师要将有关情况记入教师业务档案,作为岗位职务聘任和教学评估的重要依据。

六、本科院校设置的职业技术学院要参照上述意见,制定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的措施,拥有一支稳定的高职(高专)教育专任教师队伍,并有计划地进行正确的高职(高专)教育观、人才观和质量观的教育,逐步提高高职(高专)教育水平。

学校要制定相应鼓励政策,支持教师从事高等职业教育教学工作及开展相关研究。

七、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是加强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的关键环节。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强对这项工作的领导,明确工作目标,制订建设规划,落实经费保障,切实重视高职(高专)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工作。各类高职(高专)院校要尽快着手制订师资队伍建设规划,加大投入,健全措施,长抓不懈,确保此项工作达到既定目标。

第二篇:德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师资队伍建设

德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师资队伍建设

同济大学职业技术教育学院 王建初 刘铭东

目前德国高等教育机构类型的基本情况是:综合大学与工业大学85所,教育学院7所,艺术学院与音乐学院57所,神学院33所,高等专科学校213所,职业学院23所。实施高等职业教育的机构主要是高等专科学校和职业学院。

一、德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机构

(一)高等专科学校

高等专科学校的前身是二战前就存在的工程学校,是专门培养工程技术人才的学校,在某些地方称为工程师学校。1964年,为了规范当时各州工程师学校或工程学校,联邦德国各州文教部长联席会议,通过了《关于协调、统一工程师教育的规定》。这个规定推动了工程师学校的发展,使联邦德国的工程师学校达到100多所。1968年,联邦德国各州签订了《联邦德国各州统一专科学校的规定》。根据这个规定,各州在工程师学校的基础上,合并其他从事经济管理、社会管理、设计和农业等高等职业学校,建立高等专科学校。

1976年的《高等学校总法》规定,高等专科学校等文凭与大学文凭具有同等效力。但从毕业生的知识和能力结构来看,两者是有差别的:高等专科学校的毕业生在理论上要低于大学毕业生。高等专科学校有公立、私立之分,公立学校居多数。其培养目标是:具有很强专业性、侧重实际应用的高级技艺型人才,即大中型企业的高层或小型企业的管理者或技术骨干。

课程设置以应用为主,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生入学必须具备12-13年学历(中等职业学校或文理学校毕业),并具有一定的与申请专业相一致的实践能力(鉴定意见)。学习分成两个阶段,即基础阶段和专业阶段。第一阶段结束经考试合格,进入第二阶段学习。

德国大学学制是4年,而学习年限实际上是6-7年。高等专科学校学制一般为4年(在假期学生也要参加实习),目前学生毕业可取得学士学位或Diplom(相当于我国的硕士)文凭。从学习年限上看,高等专科学校的学制相当于我国的本科学制,在质量和水平上,我国现在的高职高专院校与其相比还存在着相当大的差距。

近年来,德国有许多高等专科学校在名字叫法上有了新的变化,如:有的学校把高等专科学校改为技术学院或大学,还有学校把名称改为应用科技大学,这些变化也反映了德国高等专科学校在办学水平上和人才培养方面又有了新的发展。

(二)职业学院

德国最早的两所职业学院是于1974年10月在巴登-符腾堡州成立的曼海姆职业学院和斯图加特职业学院。职业学院是德国当时有别于高等教育其他类型的新型办学形式。目前,职业学院在德国也称合作教育大学。

职业学院从一开始就把“双元制”模式引入办学之中,向文理高中毕业生提供职业能力本位的教育与培训,培养社会、企业或技术领域所需的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事实上它是“双元制”教育在高等职业技术教育领域的发展与延伸。其毕业生一直颇受企业和社会的欢迎。

从成立至今,斯图加特职业学院办学模式非常成功,在巴登-符腾堡州乃至全德影响都很大。巴登-符腾堡州现有8所职业学院,学生数超过15000人,有合作企业4000多家。

职业学院有公立、私立之分,公立职业学院由州政府负责,私立职业学院由企业行会负责。国家承担学院用于企业的费用,企业承担培训费用。学院由董事会决策。

职业学院的入学资格是:具有升入高等学校的文凭(即文理高中毕业);与某企业签订了培训合同;无须实践经历。学制为3年,3年后必须经过考试。考试有平时考和国家考两种,平时考由教师确定(学校或企业),国家考由州政府确定。毕业有期限,毕业论文强调实践与应用。学生毕业可取得学士学位或Diplom(相当于国内的硕士)文凭。

职业学院的学习分为两个阶段:基础学习阶段(前4个学期)和提高阶段(后两个学期)。学生在企业和学校交替学习。教学以面向企业、面向实践为主,无固定教材,理论基础宽而深,但特别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经济界、企业界参与决定培训方案。

二、德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师资队伍建设

(一)综合大学的师资

1976年的《高等学校总法》规定,高等学校的教师统一称为教授,而教授又分为3级,即C2、C3、C4这三个等级,不但表示工资的差别,而且还代表学术上的差异。一般来说,C2、C3级教授的教学和研究领域要窄一些,C4级教授才有资格担任大学的主持教授。除了教授之外,综合大学还有其他教学专业人员和兼职教师。

1、教授的职责、资格与招聘

德国大学实行教授讲座制,在大学里,一个学科和专业由一位教授负责,称为主持教授。他的职责包括:组织教学和科研活动;决定科研方向并筹措科研经费;指导博士生和大学毕业生(相当于国内的硕士水平)的科学论文;聘用各种教学和科研人员等。主持教授实际上是一个独立学科或专业的负责人,不但有学术科研任务,还有教学工作及行政管理等方面的责任。教授的数量与大学独立学科或专业的数量有关。教授编制由州政府确定,教授的编制数不能突破。近年来,教授编制处于动态调整之中。

担任教授须具有博士学位和大学任教资格。大学任教资格是指:从取得博士学位者中选拔最优秀者任助教;任助教期间,从事研究工作,并用几年时间写出教授论文;通过教授论文的答辩,经过严格考核,并在几次报告时都取得良好效果即可获得教授备选资格。

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大学采取公开招聘方法录用大学教授。一般由有关学科或专业人员组成招聘委员会,应聘者必须到学校进行实际讲学,然后委员会从中遴选出3名候选人,并确定候选人的录用建议次序,报学校校长,再由学校呈报大学所在州政府有关部门审批。一般来说,州政府按所报候选人次序任命第一候选人为教授。在任命之前,往往有一年时间的试用期(称为教授代理位置)。

2、其他教师

除了教授外,大学还有其他教学专业人员,均采用合同制的形式。这些教学专业人员的聘用由学校自己决定。他们主要有这样几类:一类是大学讲师和高级助理,这类人员必须具有大学任教资格,大学讲师一般任期为6年,高级助理任期一般为4年。第二类是学术助理,他们必须具有博士学位,任期最多不能超过6年。第三类是学术雇员,他们是教学专业人员的主体。这类人员必须拥有大学Diplom(相当于国内的硕士学位)文凭或硕士学位,但不要求具有博士学位,每周教学工作量是16学时(每学时为45分钟),一般工作期限为5年。

3、兼职教师

兼职教学人员是德国大学教学人员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主要有三类人员组成:第一类是教授,有客座教授和名誉教授之分。名誉教授为学校义务授课,而客座教授可获取一定报酬。第二类是教学人员,他们应聘到学校担任一定教学任务,一般每周1 -2个学时,学校按课时付给报酬。第三类是助教,他们承担教学和科研的辅助工作。

(二)高等专科学校的师资队伍建设

1、师资的构成

与综合大学一样,高等专科学校的师资主要由教授、教学专业人员和兼职教师组成。

教授――高等专科学校的教授一般均为C2、C3级,只有极少数教授为C4级。例如,1991年,高等专科学校中总共只有15位C4级教授。高等专科学校C3级教授占这类学校教授总数的一半。为了区别大学和高等专科学校的教授,大学教授的称呼在教授前冠以“大学”,高等专科学校教授仅称“教授”。

教学专业人员――除教授之外,高等专科学校专职教师还包括其他教学专业人员,教授与教学专业人员一般为9:1。但实际上教授与教学人员的比例各学校间不尽相同,有的差异很大。比如:勃兰登堡高等专科学校目前有教授56名,而其他专职教学人员有15名。教学专业人员的聘用由学校自己决定。

兼职教师――学校依靠兼职教师,可以把生产中的最新技术引入教学内容。他们还可以在企业学校间进行联系,协助解决生产实习、毕业设计及毕业生就业等方面的问题。兼职教师往往要多于专职教师,高等专科学校专职教师通常只占40%,兼职教师占到60%。兼职教师中,教授所占比例相当少,而教学人员占主要部分,另外还有一部分是助教,承担教学或科研的辅助工作。兼职教师至少要拥有大学文凭。

2、师资资格与招聘

高等专科学校的专职教师任职资格是:拥有大学学历;有5年以上的工作经历,其中至少在相应专业岗位上工作3年;有2年以上的教学或培训经历,有较强的科研能力;原则上要有博士学位;具有教育学、心理学及教学法等专业知识;有运用现代化教学媒体和方法的能力。应聘终身教授岗位者年龄一般不能超过50周岁。在Wolfenbuettel高等专科学校,还要考察应聘者与企业界的联系能力。实际上,这个能力已成为大多数高等专科学校招聘教授的标准之一。

高等专科学校一般是在全国性的报纸上或互联网上刊登广告来发布师资招聘信息。因各个学校招聘程序大体上相似,所以下面以柏林技术与经济高等专科学校招聘终身教授为例加以说明。在招聘正式开始之前,负责遴选工作的专业委员会成立招聘委员会,招聘委员会根据专业需要确定招聘的正式标准。合适的应聘者要接受面试并要参加两次专业内容的试讲,以便对应聘者的专业能力、教育教学能力以及人品方面进行评判。学生也参加听课并给出评价。经考察后,招聘委员会列出最优秀的三名候选人并给以排序,经专业委员会和学校学术委员会认可,由校长呈报给州文化部长来确定最终的入选者,通常选定的是排序名单中的第一位。

教师的整个招聘过程一般需要花很长时间。如果招聘不成功,通常学校要重新招聘。根据有关法律,州文化部长可以在8个月内对所要招聘的教授人选做出批准决定,所以,整个招聘过程可能需要更长的时间。

3、教师的工作量

大学教授每周的授课时数一般为8学时,而高等专科学校教授每周授课时数一般为18学时左右。各高等专科学校教授的工作量不完全一样。目前,有的学校如Wolfenbuettel高等专科学校规定,教授每周的教学工作量是18学时(每学期为18周左右),如果有特殊的研究任务,可以减免教学工作量。在柏林技术与经济高等专科学校,教授的教学工作量是每周18学时,每年计36周,其中每学期有1周为考试时间;如果教授还从事特定的工作,如专业的负责人、专业顾问或者是考试委员会主席,每周可以减免一定的教学工作;除了教学任务外,教授还承担应用研究和开发任务。Ambergweiden高等专科学校教授的教学工作量是每周19学时(每学期为19周);此外,还要承担一定的科研工作,并要从校外争取资助。巴伐利亚州的高等专科学校规定教授每周工作19学时,另外还要参加学校管理工作(像学术委员会、专业咨询、考试委员会以及学校领导人员的选举等方面)。

其他专职教学人员的教学工作量相应地就少一些。例如:勃兰登堡高等专科学校教授是每周授课18学时,而其他教学人员如科研助教每周授课时间只有4学时(授课内容是:练习、实验等),因为他们的主要任务是帮助教授做科研工作,同时还要做自己的博士论文。

各兼职教师所承担的教学工作量一般也不多,如柏林技术与经济高等专科学校规定最高不超过8学时,但同时还要求全校总的教学工作量由兼职教师来承担的比例须达到25%,并且这些兼职教师须是来自于社会或企业界,这样做的目的是加强学校与企业或社会联系。

4、师资的进修与专业发展

根据德国高等专科学校的相关法律规定,专职教师须参加继续教育和专业发展培训。各学校的继续教育和专业发展进修活动及形式多种多样。许多学校设有专门供自己学校教师提高的培训和进修机构。Amberg-weiden高等专科学校规定,教授要定期在校外参加进修和继续教育活动,而且学校本身也设立了继续教育培训中心,以向专业教师和管理人员提供培训课程。

巴伐利亚州设有高等专科学校教学中心,主要为巴伐利亚州范围内的教师提供教学进修培训。为提高学术水平和教学能力,勃兰登堡高等专科学校还让教授每隔4年享有一个学期的学术假,以更好地开展自己的研究工作。

柏林技术与经济高等专科学校通常会向教师提供教学法、教学改革、信息技术等方面的进修或培训课程,从今年起,还开始向教师开展英语培训。

(三)职业学院的师资队伍建设

与大学3高等专科学校一样,职业学院的教师也是由教授、其他教学专业人员及兼职教师所构成,教授是职业学院教师的主要力量。在职业学院专职教师当中,教授所占比例较高。如在Hameln 市的Weserberglnd职业学院,教授在专职教师中所占比例达到60%。如巴登-符腾堡州的Denheim职业学院有41位教授。但职业学院教授主要从事教学工作,他们没有科研工作要求。

1、教授的任职资格与工作量

任职资格――职业学院的教授任职资格与高等专科学校相比基本上是一致的。担当教授的资格条件主要有:具备较高的学术能力,原则上要取得博士学位,最少要有5年的实践工作经历,并且至少要有3年以上时间在企业界或社会中担当过领导工作,还要具备教育教学能力,有过一定时间的教学或培训经历。

每位申请教授职位者要接受面试,并进行两次试讲:一次由招聘委员会指定题目,另一次由应聘者自己选择题目,试讲内容应在所要应聘的专业领域之内。

工作量――职业学院教授有两类,第一类教授是专业带头人,负责专业管理工作,涉及专业建设及发展等内容。此外,一般每年还要承担300学时左右的教学工作。如在Eisenach职业学院,专业负责人要管理实习工厂工作,另外还要承担300学时的教学工作量,包括讲课、指导论文。第二类教授主要从事教学工作,他们的工作强度非常大,每年的工作量一般是600学时左右。

在斯图加特职业学院,专职教授年工作量是576学时,若全年为32学期周,每周工作量是18学时,工作量随着学期周数的延长而缩短,如果全年工作时间是46周,每周的工作量是12-13学时,如果全年工作时间为41周,每周工作量则是14学时。职业学院教授除了指导学生论文之外,一般没有科研要求。有的学院教学工作量更高,如Horb职业学院的教授每周是32学时的教学工作量,若把讲课、练习和实验及准备工作计算在内的话,其工作时间每周要达到60学时。

2、其他教师与兼职教师

其他教学人员还包括少量的实验管理人员、讲师等。他们来自于高等专科学校、大学及企业界。讲师资格原则上与教授是一样的,要拥有大学学历,取得博士学位,有5年以上的实践工作经验,其中至少要有一半以上时间与专业相关的企业工作经验,有一定的教学经历。

除了专职教师之外,还有兼职教师。兼职教师多于专职教师是职业学院的一大特点。兼职教师占到60%。他们主要来自于企业界(管理或技术人员)或其他高校(高等专科学校或大学教师),有的职业学院,如Hameln 市的Weserberglnd职业学院,兼职教师比例达到80%。

3、师资进修培训与专业发展

与高等专科学校的教授一样,根据法律规定,职业学院的教授须参加专业发展活动。主要形式有:接受培训、学术进修或职业实践等。有的职业学院,如斯图加特职业学院还专门设立自己的教师进修机构,向校内教师提供进修课程。如果要参加实践导向的进修,教授可以在公司工作1个学期,以了解实践领域的最新发展状况,但这种在企业进行的进修需要4年时间才有1次机会。

其他教学人员的进修主要是参加专业会议、发表论文等,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自由确定学习方式和内容。

高等专科学校与职业学院是德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主要实施机构,它们在德国高等教育体系中占有重要位置,为德国经济建设、社会发展输送了大量的高素质的应用型专门人才。而其高质量、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的培养离不开高水平的专、兼职师资队伍。德国高等职业技术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实践及经验,对于目前我国高职教育,从注重规模型转向注重质量型战略调整过程中的师资队伍建设问题,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和参考价值。

第三篇:中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规划

中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规划

一、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

师资队伍建设的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是:以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精神为指针,以《教师法》、《职业教育法》为依据,结合我部实际情况,完善师资队伍建设制度,优化师资队伍的学历、职务和专业结构,努力培养青年优秀教师、骨干教师、专业带头人和“双师型”教师,建立一支数量适中、结构合理、专兼结合、素质优良的职业教育师资队伍。

二、师资队伍建设的具体任务

1.推进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工作的制度建设。以《教师职务条例》和“《教师职务条例》实施办法”、“《教师资格条例》实施办法”为依据,深化人事制度改革,积极推进教师聘用(任)制度,促进人才合理流动,优化教师队伍。按照教师职务任职资格,面向社会招聘专业技术人员、能工巧匠来校担任专兼职教师,担任教师的专业技术人员、高级工和技师可按照相关专业技术职务条例的要求评聘教师职务,实行聘任制度和合同管理,享受合同规定的相关待遇。专业实践性较强的专业教师,可按照相应的专业技术职务系列条例的规定,再评聘第二个专业技术资格,也可根据有关规定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促进“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深化教师分配制度改革,把教师收入与系部发展、所聘岗位以及个人工作绩效挂钩,根据教师的教学能力给予相应待遇,以吸引优秀人才来校任教。被招聘的专业技术人员、高

级工和技师可按照相关专业技术职务条例的要求评聘教师职务,实行聘任制度和合同管理,享受合同规定的相关待遇,充分调动教师积极性。

2.加强教师队伍的思想政治工作,把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放在队伍建设的突出位置。认真贯彻落实《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职业道德》教师思想政治工作要增强针对性、实效性和时代感,教育教师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忠诚党的教育事业,遵守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不断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引导教师树立先进的教育观、质量观和人才观,增强实施素质教育的自觉性。

3.建立教师继续教育的培训制度,加强青年优秀教师、骨干教师的培养,造就一批专业、学科带头人和专业负责人。教师培训的目标是:更新教育观念和教育思想,更新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提高实践动手能力和科技创新能力,提高教学改革、课程改革、专业建设的能力,提高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

⑴要进一步提高教师的学历达标率,特别是要提高硕士以上学位的教师比例,争取在三年内,硕士以上的比例达到90%,鼓励取得硕士学历的教师读博。

⑵要努力提高专业教师职业资格证书尤其是高等级证书的获证率。争取在一年内专业教师获职业资格证书的比例达到100%,其中获高级证书的教师比例要达到40%,双师型教师达到80%以上。⑶要加强青年优秀教师、中青年骨干教师的培养。积极选派中青年教师参加国家级、省级培训。

⑷要加强学科带头人的培养。职业教育学科带头人的培养不仅是提高职教队伍整体素质的需要,更是树立职教品牌的需要,要积极培养一批师德修养好,教学、科研、管理能力强,教育成效显著,在职教界具有较大影响的学科带头人。力争到2012年培养市级学科带头人1人。

⑸要加快专业负责人的培养。专业负责人在专业建设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要确立专业负责人在系部的地位,使专业负责人能全身心地投入到专业建设中。

4.要积极组织教师到企业锻炼。专业课教师和实习指导教师每两年有两个月以上时间到企业或生产服务一线进行实践,并作为教师提职、晋级的必要条件。利用假期或在学生进行生产实习期间,使教师掌握企业一线岗位的相关操作技能,了解生产设备、工艺技术的基本情况和发展趋势。

5.认真组织专业教师参加省、市专业教师技能大赛。

6.要建立一支相对稳定、数量适宜、素质较高的外聘教师队伍。

7.要保障教师培训的经费。

第四篇: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漫谈

高职院校“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漫谈

近几年来,随着高职教育的蓬勃发展,我国原来的很多中专技校纷纷升格为高职院校,大多数成人教育学院也转制为高职院校,在服务地区经济发展、培养技术型人才和促进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升格或转制院校的师资队伍建设的不合理影响了学校的发展,建设一支什么样的师资队伍和怎样去建成为此类院校工作的重中之重。

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定位于高级应用技术型人才,即高职院校的教育是培养应用技术型人才的教育,这是因为应用技术可以学习,技能、技艺要培养,技能、技艺是在掌握技术的基础上,对技术深入实践,达到熟练运用技术的专门能力,它需要一个实践化过程,甚至较长时间的实践活动才能达到。高职院校仅是为学生进一步成长为技能型、技艺型的人才奠定坚实基础,构建一个技能型、技艺型发展的平台。这也决定了教师队伍必须适应这一目标,也就对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根据2002年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加强高等职业(高专)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意见,高职院校必须建设一支师德高尚、教育观念新、改革意识强、具有较高教学水平和较强实践能力、专兼结合的教师队伍。“双师型”教师是职业教育教师队伍建设的特色和重点。

“双师型”教师是我国职教教师专业化的本真体现,是职教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基本目标。“双师型”教师是我国职业教育对教师专业发展的一种特殊要求,即要求专业课教师具备两方面的素质和能力:一要具有较高的文化和专业理论水平,有较强的教学、教研能力和素质;二要有广博的专业基础知识,熟练的专业实践技能,一定的组织生产经营和科技推广能力,以及指导学生创业的能力和素质。

“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是我国职教教师专业化发展追求的理想目标,是实现以就业为导向职业教育培养目标、提高职业教育办学水平的需要,是推进职业院校教学改革、强化实践教学的需要。建设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是推动我国职业教育改革、实现职业教育大发展的根本保证。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是我国职教师资队伍建设的核心目标和战略目标。

下面从以下几个途径探讨师资队伍的建设:

一、优化及整合现有教师队伍,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学院按照各系专业设置的情况,调整教师队伍梯次,对现有教师进行提高培训和转岗培训,陆续选派骨干教师去中国石油大学、天津科大学等大学培训进修,与兄弟院校

师资交流合作培养。为了使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注重应用现代职业教育教学技术,对所有教师进行了现代职业教育理论和现代教育信息技术培训,转变教师的观念,使他们早日达到高职教育教学的要求。

为了提高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把企业技师、专家等请进校园,来我院开展培训工作,手把手教,面对面学,改善教师动手能力差的问题,从而提高教师的积极性和教学自信心。随着新技术的广泛应用,教师必须能够将一些实用的新技术引进课堂,让学生跟上所学专业的发展步伐。进一步完善职业教育教师培养培训体系,加强职业教育教师培养培训基地建设,加快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另外,学院围绕营造大学氛围,全面提升教师的教学及科研水平,采取多种措施推动教育、教学及科研活动的开展。

二、积极引进专业人才,提高教师整体素质

面向社会选聘教师,加大学术带头人和教学骨干的引进力度,把高层次人才的引进作为重点。作为学校发展的骨干力量,让他们来挑起学校专业教学的和指导教师的重任,显著增强了学院的实践教学力量,改善了学院整体教学水平。

引进年轻教师,注重专业水平和实践能力的考核,建立导师制,形成老带新、一帮一的机制,积极给新进教师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和生活环境,并对引进的专业人才进行精心培养,形成教师队伍的合理梯度。

三、校企合作,大力发展专兼职教师队伍

通过合作,专业建设与企业建立密切的合作关系,专业向企业提供智力和人力的支持,在专业技术人才使用方面建立共享机制;专业教师直接参与企业生产、科研、营销、服务等活动,及时掌握企业最新技术,增强了生产实践和科研能力,同时又能把生产实践紧密嵌入教学过程中;企业负责学生顶岗工作安排及指导教师选派,也培养了企业专业技术人员的工作能力,同时,高素质的企业专业技术人员可选聘为专业兼职教师。通过校企合作教育的实施,企业成为“双师型”教师培养的主要场所,同时也成为专业兼职教师的聘任源地。

加强校企合作主要体现在下几个方面:

(1)建立实习基地和培训基地。教师脱产或半脱产到企业挂职顶岗,在合作企业担任实习实训指导教师,指导学生实习和培训。学院选派教师(以年轻教师为主)轮训,合格后返回教学一线,充实学院的教师队伍,加快培养“双师型”教师的进度。

(2)招聘兼职教师,形成专兼结合的教师团队。从企业委派的指导教师中有目的选拔符合兼职教师资格的在职人员为兼职教师,并加以培养,帮助其提高教育教学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使其成为稳定的校外兼职教师。

(3)充分利用企业学校的科研力量,合作研发,培养教师的创新能力。积极组织学院相关教师参与企业应用技术研究,提高学院教师科研创新能力。

(4)鼓励教师到企业去兼职,根据专业的不同可担任经理、营销人员、技术员、技术助理等职务,在企业可以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通过自身实践反哺教学工作,提高实践教学能力,进一步成为理论水平高实践能力强的“双师型”教师。

四、以人为本,科学管理

随着管理科学的发展,学院的师资管理必须注重运用现代管理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使高职教育师资管理呈现新的局面。教师管理模式、机制和方法的改革要有利于优秀人才的引进,有利于教师潜能的充分发挥,有利于教师资源的优化配置,有利于教师队伍的合理流动。

我们知道,办学需要人才,并且需要各类优秀人才。但是,引进优秀人才必然受到主、客观条件的限制,因此,要科学定位,实事求是地选录人才;要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良好氛围;要客观合理地组合、优化教师结构,发挥教师队伍的整体优势。

激励机制在教师队伍建设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有助于调动广大教师的积极性。激励机制包括对教师个人和集体发挥潜能和特长、承认事业成就、提高地位、扩大影响、提高待遇等方面的措施和政策。约束机制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学院对教师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业务素质以及行为的规范约束;二是教师对学院行使对教师合法权益保护监督权力的约束。约束机制要求学校建立对教师为人师表、教书育人、教学质量等方面考核评价的规章制度,使对教师的素质要求有章可循。对教师,尤其是重点培养的教师要加强契约管理,维护学院和教师双方的权益。

综上所述,建设一支优秀的“双师型”师资队伍是一个长期复杂的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要常抓不懈,循序渐进。放眼未来,“双师型”教师还不是理想的高职教育教师,未来理想的高职教育教师在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实践能力上应呈现整合的“一”,而不是目前所强调的“双”。我们有理由相信在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重视“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大好形势下,“双师型”教师最终将整合为一,职业教育的明天将会更加美好。

第五篇: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与探索

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与探索

寇向英

(西安科技商贸职业学院

陕西户县 710300)

【摘要】:人才培养的关键在于师资。基于高等职业院校师资队伍由于诸多历史原因普遍存在教师结构不合理、专业学科带头人缺乏、科研型教师队伍不成熟、“双师”型教师比例偏低以及新教师比例偏高等问题。本文就高职院校从教师制度改革、调整师资队伍结构、强化教师技能培养以及师德师风建设等方面进行了初步探讨,旨在打造一支优良的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培养高素质人才。

【关键词】:高职院校

师资队伍

建设

探索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用人市场对于人才的需求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具有一技之长的技术工人成了市场急需的人才。高职院校是为社会培养生产、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由于培养目标的特殊性,对高职院校师资队伍的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技能型、实践型、科研型的教师在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中显的尤为重要。

由于很多高职院校是由以前中专等学校升格而来,加之近年来高职院校的招生规模不断扩大,高职院校师资队伍的问题也日益凸显出来。具体表现为教师数量不足、教师队伍结构不合理、教师专业实践能力不强、科研意识和科研能力不足、骨干教师流失过多以及“双师型”教师比例偏低等问题。如何解决上述问题,加强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笔者认为应当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出发:

一、以人为本,确立高职院校教师的主体地位 师资队伍建设是保证高职院校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一只高素质的教学团队是高职院校教学和科研的重要保证。高职院校的相关教育行政部门要切实以教师为本,确立教师的主体地位,要把师资队伍建设作为一项战略性举措来抓,建立健全各项制度保障,让教师参与到学校的管理和决策上来,切实提高教师的归属感和荣誉感。

改革教师的选拔和考核体制,为师资建设提供有力保障。高职院校在聘用教师时,要根据本学校的学科特点、培养目标以及发展方向制定符合本单位的教师引进计划。在引进高等学校学历层次较高的优秀毕业生同时,还要加大生产、教学一线中高级技术人员的聘用规模。要完善教师的考核和奖惩体系。高职院校行政部门要制定出科学合理可量化的教师考核体系,在考核过程中不仅要关注教师的教学科研成果,还要结合对学生的调研,评价一名教师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认可度,通过定量和定性的结果,完成对教师的考核。

完善教师的激励机制。完善科学的激励制度,是师资队伍稳定的重要保障。激励制度可以促进高职院校教师在工作岗位上扎实工作,多做贡献。对于在教学岗位上有突出贡献、在科研战线上取得重大成果或者在创新创业方面有巨大突破的教师,高职院校积极落实奖励制度,在物质保障、学习深造、职务晋升等方面给予政策倾斜。通过完善的奖励机制,让高职院校教师充满活力、充满信心、充满激情。

二、以德为先,切实加强师风师德建设

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都还处在形成的关键阶段,无论是专业素质,还是思想道德素质,教师的影响是巨大的。几年来,国内高校频繁出现大学生轻生、投毒以及伤害同学等事件,这些事件都深刻地提醒着我们的高等学校,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应成为教书育人的首要任务,而高等学校师德师风建设就显的更加至关重要了。

师德师风建设是一个系统性的过程,是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一项长期的历史任务,不可一蹴而就。高职院校培养适应市场的生产、管理、服务型人才的教学目标,决定了高职院校

师德师风建设有其独有的特点。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师风师德建设。一是甘于奉献,淡泊名利。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价值观正逐渐发生着变化。对于物质、金钱、名利的追求往往让很多人迷失方向。作为一名高等学校的教师,就要有甘于奉献,淡泊名利的精神境界。一个师德高尚的教师应当具有春蚕和蜡烛的精神,甘做学生成才路上的铺路石。只有这样,才能给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使他们在以后的工作中也能甘于奉献,辛勤工作。二是要为人师表。古人云“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教书育人是教师的神圣职责,关心学生,热爱教育事业,则是一名教师高尚品德的又一具体表现。高职院校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应当用自己的真心和真诚去贴近学生,要有耐心去引导学生。而对于学生具体的实践操作能力,需要教师不断根据市场需求的变化,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艺术,争取良好的教学效果。三是要不断学习,勇于创新。我国目前的高等教育体系依然注重知识的灌输而忽略学生实践技能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创新是时代发展的不竭动力,教师作为知识的传播者与创造者,既要传承人类的优秀文化,又要不断探索和创新。要想更好地传播知识,教师必须不断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了解本领域内的最新动态。“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就应该是一条源源不断的河”便是对教师不断学习的最好诠释。

三、加强培训,不断提高高职院校教师业务水平高职院校培养生产管理一线的技术人才,这就决定了高职院校教师不仅要具有丰富的教育教学理论和教学方法,还要具备扎实的实践能力。基于此,加强实践型教师的培养,应当成为高职院校教师队伍建设的长期工程,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工作。

一是着力培养学科带头人。本学科的学科带头人,是某一专业或某一学科教师队伍的领军人物。高职院校的学科带头人,不仅要具备深厚的专业知识,还要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高职院校在对学科带头人加强理论培训的同时,还要鼓励学科带头人深入到学校的专业实践基地或者企业单位和行业管理一线参加实践工作,支持他们深入到社会调研,了解市场对人才的需求现状,并将社会调研和实践成果及时和所在学科老师交流分享,争取培养更多具有实践精神的高职院校教师。

二是加强骨干教师队伍的建设。在高职院校的师资队伍中,骨干教师是承担教学任务的重点对象,是高职院校教学任务的主力军。所以,加强骨干教师的培养,是优化高职院校教师队伍的必要途径。高职院校在引进教师时,可以对应聘毕业生进行详细的考察,尤其关注其在本专业本领域所取得的实际成果。对于已经在岗教师,高职院校可以通过轮岗、进修、培训、出国深造等方式,加大骨干教师的培养,进而形成合理的师资梯队。

三是要加强对年轻教师的培养。年轻教师是高职院校师资队伍的后背力量,年轻教师富有激情、富有创造力,是高职院校宝贵资源。高职院校必须严格按照高等学校教师任职资格的各项要求来培训新入职教师;对于从企业和行业中来的教师应着力培训他们,使他们具有一定的职业教学理念。与此同时,还要加强新教师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争取尽快转变角色,将教育教学理论应用到实际教学当中。

四、多措并举,完善“双师型”和兼职教师队伍建设 具备理论教学素质以及实践教学素质的教师,是高职院校实现其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体现。高职院校在进行师资队伍建设时,应采取多种手段,加大“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高职院校不仅要对本校专任教师进行双师素质的培养,还要拓宽渠道,广泛从社会、企事业单位聘任专家、领导和客座教授,到学校指导学生学习、实习。对于实践一线教学的指导教师,高职院校应着重从生产企业一线招聘技术骨干、能工巧匠来担任。与此同时,还应该鼓励专任教师下基层、到工厂、企业挂职锻炼,提高其专业实践能力。

人员相对稳定、实践能力强的兼职教师队伍,也是优化高职院校师资队伍的重要举措。高素质的兼职队伍建设,首先要稳定兼职教师队伍的来源,要广泛加强校企合作,建立完善学校和企业的合作机制以及人才培养机制,把企业优秀的一线工人和管理者吸纳到兼职教师

队伍中,把高职院校优秀的教师放到企业进行锻炼;要建立和完善兼职教师资源库,高职院校要对每一个兼职教师的教育背景、工作现状以及教学成果有一个详细的掌握和了解,对兼职教师队伍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加以解决;还要完善兼职教师的考评机制,将兼职教师的考评纳入到高职院校专任教师的考评体系中来,对于教学能力、创新能力、科研能力、管理能力较强的兼职教师,要给于适当的奖励扶持,以促进兼职教师在其岗位上安心工作,争取更大成绩。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我们国家正处在更加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全面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建阶段。高职院校培养适应生产一线的高级技术人员的历史使命没有变,我国现阶段技术工人短缺的现实没有变,这都需要高职院校进一步开拓思路,根据办学特色,加大教师队伍建设的投入,构建一流的师资队伍,提升高职院校办学水平,实现学生全面成才的根本目标。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S] [2]张铁岩,高职高专教师队伍结构的研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2(04);

[3]王宇苓,高职院校师资队伍的职业化建设[J].职业技术教育,2011,(26);93-95; [4]金丽荣,加强师风师德建设优化高校教师队伍[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0,6;109-110;

作者单位:西安科技商贸职业学院

通讯地址:西安市户县滨河新区渼陂西路1号 邮编:710300 电子邮箱:lhy2008good@163.com 联系电话:*** 029-89028000 寇向英(1973---),女,陕西蒲城人,硕士研究生,西安科技商贸职业学院基础课部教师,主要从事英语专业教学工作及教学管理工作。

下载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加强高等职业(高专)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意见word格式文档
下载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加强高等职业(高专)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意见.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加强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思考

    加强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思考 在经济全球化、教育国际化、人才市场化的今天,我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面临着一个前所未有的发展时期,各院校之间综合实力的竞争日趋激烈,而处于......

    高职院校继续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的几点思考

    高职院校继续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的几点思考 【摘要】高职院校继续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是高职院校继续教育最基本的建设,也是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培养高技能人才的重要保证。本文将......

    加强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以全面提高高职院校教学质量

    加强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以全面提高高职院校教学质量 字数:3172 来源:教育与职业·理论版 2009年4期字体:大 中 小 打印当页正文 [摘要]高职教师队伍建设关系着高职院校的生存......

    示范校建设中师资队伍建设的几点意见

    示范校建设中师资队伍培养的几点意见 赵峥嵘如果说教师是教育之本、是教育教学行为开展的必备要素,那么一支素质优良的师资队伍就是一所学校教学质量的保证和可持续发展的人......

    地方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实践论文(合集5篇)

    摘要:娄底职业技术学院不断探索着缓减制约高职教育发展的瓶颈,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总结了一些地方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基本做法,关键是要优化师资队伍结构,创新......

    高职院校思政师资队伍建设与管理探讨

    1 引言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以下简称思政)理论课教育教学是对高职生进行系统思政教育的主要渠道和主阵地,是提高高职生思想道德素质的重要途径。他在引导和帮助高职生树立正确的......

    起来示范性高职院校实训师资队伍建设

    起来示范性高职院校实训师资队伍建设论文摘要:實践教学是高职院校的核心教学活动。實训师资队伍的建设直接关系到示范性高职院校办学质量水平的高低。现阶段,我国示范性高职院......

    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的意见

    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的意见 粤教思[2007]42号各地级以上教育局、编办: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