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思考

时间:2019-05-15 00:06:5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加强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思考》,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加强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思考》。

第一篇:加强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思考

加强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思考

在经济全球化、教育国际化、人才市场化的今天,我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面临着一个前所未有的发展时期,各院校之间综合实力的竞争日趋激烈,而处于高职教育链条不同位置的各个院校要在竞争中站稳脚跟,求得发展空间,主动应对高职教育的快速发展,保持良好的竞争态势,就必须在坚持科学发展观的前提下,确定符合本校实际的人才强校战略,狠抓师资队伍建设,培育和提升学校的核心竞争力。对于高职院校而言,核心竞争力是指学校参与竞争所具备的支撑其竞争优势所特有的可持续生存和发展的能力。高职院校参与竞争是围绕核心竞争力在多层面展开的,要取得主动性,就要获取和整合教育资源,尤其是人才这个第一资源。所以,建设和造就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富有创新精神,有丰富实战能力的高水平师资队伍是高职院校健康发展的重中之重。

一、离职院校师资队伍的现状

几年来,各高职院校为了加快发展,适应高职扩招的要求,普遍重视师资队伍的建设,取得了一些进展。但是,按照教育规律和合理的生师比衡量,教师队伍数量不足,结构不合理,高水平的教师少,双师型比例小等问题仍突出存在,严重制约和影响师资队伍的建设。

(一)数量相对不足

过去我们高职教育的规模很小,近年来,随着大家对高职教育认识的深化,高职教育飞速发展,无论是学校数量和在校学生数都已占到整个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我国现有高职院校1300多所,在校生500多万人,年招生数量和在校生数量均成倍增长。但是,学校教师队伍的建设是有一个过程的,需要循序渐进,逐步扩大,这样就造成了师资队伍建设远远落后于教学的实际,全国高职院校的生师比普遍偏高,有的院校已达50:1以上,远远高于教育部18:1的标准,致使教师在超负荷的工作,严重影响教学质量和水平的提高。

(二)结构不尽合理

由于高职院校数量和在校人数的快速增加(以陕西为例,98年在校学生仅15万人,2005年已达到58万人之多,7年间翻了近四番),而师资队伍合理结构的形成,是有一定规律和过程的,本科毕业5年后才可能晋升中级职称,再5年后才可晋升高级职称。这样致使高职院校教师职称结构不合理,70%以上的教师属于初中级职称,高级职称仅占1/4左右。另一方面,年龄结构也存在较大问题,30岁以下的教师占到多数,中间断层现象严重,不能形成合理的梯队,十分不利于学校的长远发展。

(三)教学水平急待提高

由于大规模本科毕业的年轻教师成为了高职院校教师的骨干力量,扩招的现状不容这些刚毕业的大学生有进行任何“充电、喘气”的机会,一报到就满负荷甚至超负荷带课,有的周学时高达30学时以上。这样的后果是:第一,轻视了教师的职前培训,从大学毕业到成为一名合格教师,必须对他们进行一段时间教育学、心理学、师德概论、教学方法和技巧等方面的认真培训和学习,使其在心理上和业务上都有所缓冲和思想准备,才会走好成为教师的第一步。第二,高等职业教育不等同于普通的高等教育,有着本层次的规律和特点,特别是有着很强的实践性、操作性,而这些又恰是刚毕业大学生的弱项。

(四)政策不配套

各院校的教师编制数基本上是上世纪八十年代确定的,已经过去20多年了,学生的规模十几倍地增长,仍用当时的编制控制教师队伍的建设,使学校在进人计划和编制、工资问题上受到限制,这已成为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瓶颈”,致使许多学院为了满足教学的需要,不得不超编制引进教师,学院自己负担这部分人的工资和各项福利待遇,不仅加重了学校的负担,而且造成了这部分教师思想上的不稳定。另外,人事部门限制从企业调入教师,而高职院校的教学特点最急需的是从企业调入的既有理论知识又有较强实践能力的人才,极大地制约了学院加快教师队伍建设的发展。

二、加快离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策略

(一)制定发展规划

教师队伍建设是学校发展的根本大计,是学校教学和科研的主力军。教师职业的特点决定了学院在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时,要根据学院的长远发展目标,制定教师队伍建设规划。根据学校较长一个时期学科建设规划、专业发展的需要,以及各专业的规模、人数和专业特点,做出学校师资队伍建设具体设想,这样,经过一时期的实施,就会使教师队伍在规模上、年龄结构、学历结构和职称结构上逐步趋于合理,形成良性循环,为学校的教学和发展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二)优化个体结构

高职教育对“双师型”教师队伍的要求,使我们在教师培养上必须从优化结构人手。高职院校的教师大多都有本科以上的学历,一定的理论知识是具备的,个体结构的优化主要是加强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第一,要提高对职业教育的认识。利用岗前培训和必要的职业技术教育学理论的学习,充分认识职业技术教育的特点和规律,充分认识职业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的区别,深化对“双师型”教师的理解,主动地、自觉地完善自己。第二,强化技能培训。专业教师一定要做到要求学生实习、实训、操作的内容,自己要先掌握,甚至比较熟练。一方面要鼓励教师多深入企业挂职、顶岗、跟班,了解最新的生产设备、工艺技术和科技信息,掌握自己所教内容的操作技能。另一方面,通过“项目开发”等活动,促使理论教师到实践中锻炼,进行开发服务,积累实训教学需要的技能和实践经验,使教师从单一教学型向产学研一体化的“一专多能”型人才转变。

(三)调整整体结构

根据高职院校的现状,教师队伍整体结构的调整应从以下几方面去探索:

建立一支相对稳定的兼职队伍。一方面兼职队伍的范围广,选择余地大,学校可根据每学年任课教师的学历结构、职称比例去聘任,能有效地弥补结构不合理的缺陷。另一方面,兼职队伍管理比较灵活,能较好地适应学校每年根据就业情况及时调整各专业招生人数后对教师的需求,不会给学院造成人事管理的负担。

从企业调用。面对高职院校教师职称低、年轻人多、实践技能弱的现实,适当的从企业调入一批年龄在40岁以下、有高级职称、具有较强实践技能的适合本校专业需要的教师,是有效缓解当前尖锐矛盾的途径。

有目的的培养。从学校教师队伍的实际出发,有目的地选拔适合有关专业需要的现任教师或去教育部定点的高职院校培训学习,或去与本校专业对口的企业实践提高,回来后更好地从事某方面的教学工作。

(四)建立新型体系

高职师资队伍的建设,除了

从以上几方面努力尽快适应目前教学需要外,还应从长远考虑,建立新型的、创新的、开放灵活的高职教师教育体系。第一种方案为:在符合高职院校各专业教学要求的本科毕业生中,根据个人的志愿选拔其中一部分人攻读教育学硕士,以职业技术教育学科为主,或选拔其中一部分人进入第二学士学位的学习,主要为教育学中的高等职业教育教师教育方向,第二种方案为:在高职院校现职的教师中,根据其从事的专业要求和本人理论水平及实践能力的实际,有目的的让他们或进行面向高职教师教育的专业学位硕士在职学习,或进行短期的高职教师教育在职培训。通过这些方案的实施,逐步解决当前从事高职教育教师存在的学科基础薄弱、专业知识老化、与实际脱节、整体职业经历缺乏的不足,从而提升所从事教学的专业领域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深化他们对高职教育的认识,奠定高职教育的学科基础,掌握其课程设计方法和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水平。

(五)明确职称导向

高职院校教师职称评定的标准,一直是沿用普通高校的标准来实施的,这样做既不科学也不合理。高职院校教师的知识结构和工作特点都与普通高校教师有明显的区别,如不区别对待,制定合理的标准,会将高职教师引入为评职称而评职称的歧途,起不到对其能力和水平进行评价的目的,额外增加很多负担,影响其工作的积极性和进取心,势必造成高职师资队伍的不稳定。应根据职业教育的特点,注重教师教学水平的考核,并将技能水平作为一项重要指标,充分体现“双师型”教师的特征,真正将教师的注意力和工作重心引导到教学和技能上来。

(六)启动“名师工程”

普通高校的特点使其在教师的管理中有院士、博导、硕导,全国、省级各类学科带头人,使广大教师有方向、有目标、有榜样,使教师形成了多种层次和梯队,大大促进了学校的教学科研工作和教师水平的提高。而高职院校大多以专科教育为主,应根据其教育特点和教师工作的实践的实际,启动“名师工程”,制定名师标准和实施办法,从高职教师的师德水准、学历层次、智能结构、教学水平、实践能力等方面全面考虑,在注重教师整体水平提高的同时,经过科学、公正的程序,层层筛选推荐,培养造就出一批在本校、本地区、本省乃至全国的学科带头人,让高职院校教师学有榜样,干有方向,安心为高等职业教育事业奉献力量。

三、营造离职院校教师安居乐教的氛围

我国的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正在发展中,目前仍以大专层次的教育为主,人们对高职教育的认识还不够深入,理解还不够全面,从事高职教育的教师往往觉得自己低人一等,事业没有前途,工作的积极性和自觉性受到影响。这就要求我们学校要下大力气营造一种积极向上、团结和谐、安居乐教的环境和氛围。

第一,用一流的事业鼓舞人。“自我实现”是人生需求的最高境界,是每一位教师的职业理想。学校要根据本校实际,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发展规划,明确学校在一个时期的基本定位和发展目标,勾画出本校的发展蓝图,为广大教师搭建教学科研和工作的平台,创造各种提高、进修、交流和学习的机会,提供展现才华、施展技能的空间。让每个教师的理想能在此实现,事业能在此成就。

第二,用真挚的感情留住人。教师在任何……个高校工作,都希望有一种真挚的感情交流,都希望被领导和同事信任、理解和尊重。学校要实实在在地为教师办实事、办好事,想教师所想,急教师所急,切实解决广大教师特别是中青年教师的实际困难,关心他们疾苦,让他们困难有处求助,痛苦有处诉说,感情有处交流,有一种心情舒畅的工作氛围。

第三,用和谐的环境凝聚人。和谐就是要以人为本,激发人的活力,协调各种关系,化解各种矛盾。要维护健康、高雅、文明、上进的校园文化,实现不同思想、观点、文化的和谐;要提倡学术自由,鼓励学术争鸣,使不同的学术观点都能在追求真理的旗帜下乐享其土,要有利于不同群体的利益之间、师生之间、学生之间、职工之间的和谐,要创建生态好、人居环境佳的校园,使其乐居其中。

第四,用科学的体制稳定人。学院深化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完善各种规章制度,确定人才竞争的机制,为各类人才发挥作用创造机制平台,通过竞聘,促进优秀人才脱颖而出,通过岗位量化标准,紧紧抓住考核环节,加强对教学质量和工作绩效的有效监督。切实增强教师的忧患意识、竞争意识和学习意识。要任人为贤,奖罚分明,不论资排辈。

第五,用优厚的待遇吸引人。要深化分配人事制度改革,彻底解除平均主义的分配方式,拉开多层次人员的收入档次,不断提高教职工的生活福利待遇,处处体现多劳多得,尤其要以能力大小、贡献多少为主要分配依据,要切实为学科带头人和中青年骨干教师在住房;职称晋升、实验条件、进修提高等方面提供优惠政策。总之,营造教师安居乐教的良好氛围,是我们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一环,必须引起重视。

作者单位:西安航空职业技术学院

[责任编辑:张彦庆]

第二篇: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漫谈

高职院校“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漫谈

近几年来,随着高职教育的蓬勃发展,我国原来的很多中专技校纷纷升格为高职院校,大多数成人教育学院也转制为高职院校,在服务地区经济发展、培养技术型人才和促进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升格或转制院校的师资队伍建设的不合理影响了学校的发展,建设一支什么样的师资队伍和怎样去建成为此类院校工作的重中之重。

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定位于高级应用技术型人才,即高职院校的教育是培养应用技术型人才的教育,这是因为应用技术可以学习,技能、技艺要培养,技能、技艺是在掌握技术的基础上,对技术深入实践,达到熟练运用技术的专门能力,它需要一个实践化过程,甚至较长时间的实践活动才能达到。高职院校仅是为学生进一步成长为技能型、技艺型的人才奠定坚实基础,构建一个技能型、技艺型发展的平台。这也决定了教师队伍必须适应这一目标,也就对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根据2002年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加强高等职业(高专)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意见,高职院校必须建设一支师德高尚、教育观念新、改革意识强、具有较高教学水平和较强实践能力、专兼结合的教师队伍。“双师型”教师是职业教育教师队伍建设的特色和重点。

“双师型”教师是我国职教教师专业化的本真体现,是职教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基本目标。“双师型”教师是我国职业教育对教师专业发展的一种特殊要求,即要求专业课教师具备两方面的素质和能力:一要具有较高的文化和专业理论水平,有较强的教学、教研能力和素质;二要有广博的专业基础知识,熟练的专业实践技能,一定的组织生产经营和科技推广能力,以及指导学生创业的能力和素质。

“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是我国职教教师专业化发展追求的理想目标,是实现以就业为导向职业教育培养目标、提高职业教育办学水平的需要,是推进职业院校教学改革、强化实践教学的需要。建设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是推动我国职业教育改革、实现职业教育大发展的根本保证。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是我国职教师资队伍建设的核心目标和战略目标。

下面从以下几个途径探讨师资队伍的建设:

一、优化及整合现有教师队伍,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学院按照各系专业设置的情况,调整教师队伍梯次,对现有教师进行提高培训和转岗培训,陆续选派骨干教师去中国石油大学、天津科大学等大学培训进修,与兄弟院校

师资交流合作培养。为了使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注重应用现代职业教育教学技术,对所有教师进行了现代职业教育理论和现代教育信息技术培训,转变教师的观念,使他们早日达到高职教育教学的要求。

为了提高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把企业技师、专家等请进校园,来我院开展培训工作,手把手教,面对面学,改善教师动手能力差的问题,从而提高教师的积极性和教学自信心。随着新技术的广泛应用,教师必须能够将一些实用的新技术引进课堂,让学生跟上所学专业的发展步伐。进一步完善职业教育教师培养培训体系,加强职业教育教师培养培训基地建设,加快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另外,学院围绕营造大学氛围,全面提升教师的教学及科研水平,采取多种措施推动教育、教学及科研活动的开展。

二、积极引进专业人才,提高教师整体素质

面向社会选聘教师,加大学术带头人和教学骨干的引进力度,把高层次人才的引进作为重点。作为学校发展的骨干力量,让他们来挑起学校专业教学的和指导教师的重任,显著增强了学院的实践教学力量,改善了学院整体教学水平。

引进年轻教师,注重专业水平和实践能力的考核,建立导师制,形成老带新、一帮一的机制,积极给新进教师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和生活环境,并对引进的专业人才进行精心培养,形成教师队伍的合理梯度。

三、校企合作,大力发展专兼职教师队伍

通过合作,专业建设与企业建立密切的合作关系,专业向企业提供智力和人力的支持,在专业技术人才使用方面建立共享机制;专业教师直接参与企业生产、科研、营销、服务等活动,及时掌握企业最新技术,增强了生产实践和科研能力,同时又能把生产实践紧密嵌入教学过程中;企业负责学生顶岗工作安排及指导教师选派,也培养了企业专业技术人员的工作能力,同时,高素质的企业专业技术人员可选聘为专业兼职教师。通过校企合作教育的实施,企业成为“双师型”教师培养的主要场所,同时也成为专业兼职教师的聘任源地。

加强校企合作主要体现在下几个方面:

(1)建立实习基地和培训基地。教师脱产或半脱产到企业挂职顶岗,在合作企业担任实习实训指导教师,指导学生实习和培训。学院选派教师(以年轻教师为主)轮训,合格后返回教学一线,充实学院的教师队伍,加快培养“双师型”教师的进度。

(2)招聘兼职教师,形成专兼结合的教师团队。从企业委派的指导教师中有目的选拔符合兼职教师资格的在职人员为兼职教师,并加以培养,帮助其提高教育教学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使其成为稳定的校外兼职教师。

(3)充分利用企业学校的科研力量,合作研发,培养教师的创新能力。积极组织学院相关教师参与企业应用技术研究,提高学院教师科研创新能力。

(4)鼓励教师到企业去兼职,根据专业的不同可担任经理、营销人员、技术员、技术助理等职务,在企业可以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通过自身实践反哺教学工作,提高实践教学能力,进一步成为理论水平高实践能力强的“双师型”教师。

四、以人为本,科学管理

随着管理科学的发展,学院的师资管理必须注重运用现代管理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使高职教育师资管理呈现新的局面。教师管理模式、机制和方法的改革要有利于优秀人才的引进,有利于教师潜能的充分发挥,有利于教师资源的优化配置,有利于教师队伍的合理流动。

我们知道,办学需要人才,并且需要各类优秀人才。但是,引进优秀人才必然受到主、客观条件的限制,因此,要科学定位,实事求是地选录人才;要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良好氛围;要客观合理地组合、优化教师结构,发挥教师队伍的整体优势。

激励机制在教师队伍建设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有助于调动广大教师的积极性。激励机制包括对教师个人和集体发挥潜能和特长、承认事业成就、提高地位、扩大影响、提高待遇等方面的措施和政策。约束机制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学院对教师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业务素质以及行为的规范约束;二是教师对学院行使对教师合法权益保护监督权力的约束。约束机制要求学校建立对教师为人师表、教书育人、教学质量等方面考核评价的规章制度,使对教师的素质要求有章可循。对教师,尤其是重点培养的教师要加强契约管理,维护学院和教师双方的权益。

综上所述,建设一支优秀的“双师型”师资队伍是一个长期复杂的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要常抓不懈,循序渐进。放眼未来,“双师型”教师还不是理想的高职教育教师,未来理想的高职教育教师在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实践能力上应呈现整合的“一”,而不是目前所强调的“双”。我们有理由相信在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重视“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大好形势下,“双师型”教师最终将整合为一,职业教育的明天将会更加美好。

第三篇:高职院校继续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的几点思考

高职院校继续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的几点思考

【摘要】高职院校继续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是高职院校继续教育最基本的建设,也是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培养高技能人才的重要保证。本文将从研究高职院校继续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的必要性、现状与问题分析、存在问题的成因分析等几个方面分析,并提出高职院校继续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的几点思考。

【关键词】高职院校,继续教育,师资队伍建设 1.前言

高职院校继续教育师资队伍是高职继续教育事业发展的基础,对于加强高职院校建设,培养社会需要人才,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有着不可低估的价值和意义。但目前存在着很多制约继续教育发展的重要因素,其中师资队伍建设就是主要因素之一。因此,对如何建成一支高素质、有特色、高技能的师资队伍,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2.研究的必要性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建成一支高素质、有特色、高技能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是高职院校保证培养质量的根本,也是高职院校得以持续健康发展的保证。当前,要以提高教师实践技能水平和师德建设为重点,加快职业教育教师队伍建设”。高职教育在我国起步较晚,其人才培养的质量与特色仍与社会需求存在不小的差距,高职师资队伍还不能适应高职教育的发展要求,要顺利进行高职院校的各项改革,解决教育教学过程中不断出现的新问题,就必须探索符合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要求的专业调整、课程体系及内容的设计与实施、生产性实训实习基地的建设,以培养出既有实践技能,又有较高知识水平的应用型人才,而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是要建立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相对稳定、适应高职教育发展的师资队伍。

3.现状与问题分析 3.1现状

高职院校没有网络教育、自考助学等本科院校继续教育项目,更多的是成人专科学历项目,与本科院校合作的专接本、专升本等成人本科学历项目,技能培训、考证培训、国培省培等非学历培训项目,有些高职院校也把出国留学、科技合作等项目放在继续教育学院。根据继续教育学院所承担的工作内容,继教工作人员少则5–6人,多则20–30人。其人员构成中,一般有院长、书记、副院长等部门负责人,其余皆为项目负责人,根据项目规模大小,配备若干名教学管理人员。几乎所有的继续教育学院都不配备继续教育专职教学岗老师,小部分原来是专业院系教师调动至继教部门的老师会负责部分课程的授课,大多数情况下继续教育课程由教学院系教师兼职承担,或者外聘师资上课。

3.2存在的问题

(1)师资队伍结构不合理。在各院校专任教师职务结构比例上,年轻教师比例过大,中级职称偏多,高级职称偏少,热门专业较高水平的学术带头人缺乏,新老交替面临严峻形势。

(2)教学质量不高。专任教师多数处于助教层次,且数量不足,他们中不少人出于经济收入原因教学工作都十分繁重,且周年甚至几年当中都是如此,他还没有建立起相对稳定的专业与相对稳定的师资队伍。其次,在聘用兼职教师时不能按照相关的标准和要求择优聘用,其管理、考核、培养工作难以到位,导致整体水平难以提高,质量难以保障。

(3)人才引进难,人才流失严重。绝大多数高水平的人才不会选择从事职业教育,这是与大多数中国人“求体面、求稳定、求保障”的从业心理相符合的,尤其是高水平师资进不来、留不住。

4.存在问题的成因分析 4.1师资来源单一的成因分析

长期以来传统习惯与观念根深蒂固,教育界形成重理论、轻实用,重学术、轻实践的观念,高等学府更是学术、理论的家园,教师几乎青一色来自各大高校,师范类或非师范类,木科、硕士或博士。高职高专依样下调几个档次,高校人力资源部将高校毕业生作为招聘的首选。然而,作为对实践技能有着高要求的高等职业学院,至今仍然没有严格教师具有实践工作经历的准入制度,从而导致高职师资来源单一。

4.2师资数量不足的成因分析

经费投入少是造成这一局面的主要原因。普通中专升格和合并的高职学院,财政拨款基数仍然是肚纪初期的标准,学院行业主管部门基本没有拨款,而且融资难度大,学校月要依靠收取学杂费维持运转。传统观念学科本位观过重也是制约高等职业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因素。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全社会对高等职业教育的认识,缺乏从经济发展战略的高度来理解高等职业教育对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鄙视职业教育的现象随处可见。

4.3历史原因和发展滞后

扩招后,教师数量明显不足。各高职学院对高职教育招生规模扩大走向把握不准,在思想上和条件上准备不足,匆忙扩招。其次,由于高职师资来源单一,大多数高职院校的教师都是毕业后直接任教,缺乏专业实践经验。最后,高职院校上课门类多、稳定课程少,严重影响了教师提高理论水平。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课程体系还处于探索之中,相对而言,还不成熟。甚至同一专业,各校所设课程相差很大。

5.思考与对策

5.1要加强制度建设,创建激励、监督机制

高职院校应该创造条件分批次地把教师送到企业去参加业务培训,实施访问工程师制度,有条件的高职院校还可以把部分教师直接送到国外参加短期的学习和业务培训,拓展他们的视野,更新他们的理念,学习新技术新知识,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开拓精神。

5.2调整教师层次,优化教师结构

(1)邀请知名院校的资深教授,到高职院校兼职任课。如还可聘请离退休教授到高职院校任职上课,他们经验丰富,可以提高院校的教学质量。(2)邀请企业中的专业人才和职业工程师等到学校担任兼职教师,可主要担任实训、实习等课程,同时还可参与到学校的教学及对本校教师的培训工作中来,从而带动整个学校教师的学习风气,更新教师的思想理念。

(3)支持中青年教师学历的提升,比如,有计划地组织具备一定条件的中青年教师报考在职硕士学位,学校给予时间保证,取得硕士学位后的教师给予一定学费的报销。

(4)鼓励教师本人或指导学生参加各种职业技能大赛。老师本人或指导学生参加各种职业技能大赛,有利于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有利于提升学校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同时有利于推进职业技术教育教学改革,切实提高职业技能训练水平和参加职业技能大赛的积极性,检验职业院校教育教学成果和水平。

5.3借鉴先进高等职业教育教师管理经验,做好教师引进和管理

要建设好高等职业教育的教师队伍,必须做好教师的引进工作。大学在引进人才'之前首先应该根据自身特点确定学校的发展战略和总体目标,然后在做好基于学校总体战略的学科规划基础上进行人力资源战略规划。在学科规划的基础上,人才引进工作应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和科学、可行、相对稳定的原则。人才引进规划要有计划有重点地引进,要明确学校引进的是教授、是学科带头人还是学术骨干,要引进多少等等。这个规划既要瞄准眼前的目标,同时也要考虑中长期的规划。

5.4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建立专兼职教师库

“双师”的实质在于教师的技术能力及职业岗位经历,具体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进行:一是高等职业院校积极创造条件,有计划地安排现有教师到企业、科研单位进行跟班实习和技术咨询服务,或在校内外的实习基地参加实践,鼓励专业教师向双师型转变,要求教师不仅要会讲课,而且会操作。二是职业教育“双师型”素质教师队伍的建设可以通过完善制度来解决目前存在的问题。专业教师在中级职称评定之前,必须有连续一年以上的职业实践经历,是实现以过硬“双师型”素质师资队伍为建设目标的最佳途径。三是高等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数量不足,还可以通过聘用校外兼职教师来解决这一问题。

6.结束语

随着我国高等职业继续教育的迅猛发展,师资队伍建设水平直接关系到继续教育质量能否得到保障,关系到继续教育能否持续健康发展,因此,对寻求加强高职学校师资队伍建设的途径,越来越受到全社会的重视,关注这一问题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Z].教高[2006]16号.[2]杨家福.我对高等教育发展中若干现象的迷惑[N].中国青年报.2004-11-16.[3]蔡炎斌.高职教育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05.

第四篇: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与探索

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与探索

寇向英

(西安科技商贸职业学院

陕西户县 710300)

【摘要】:人才培养的关键在于师资。基于高等职业院校师资队伍由于诸多历史原因普遍存在教师结构不合理、专业学科带头人缺乏、科研型教师队伍不成熟、“双师”型教师比例偏低以及新教师比例偏高等问题。本文就高职院校从教师制度改革、调整师资队伍结构、强化教师技能培养以及师德师风建设等方面进行了初步探讨,旨在打造一支优良的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培养高素质人才。

【关键词】:高职院校

师资队伍

建设

探索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用人市场对于人才的需求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具有一技之长的技术工人成了市场急需的人才。高职院校是为社会培养生产、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由于培养目标的特殊性,对高职院校师资队伍的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技能型、实践型、科研型的教师在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中显的尤为重要。

由于很多高职院校是由以前中专等学校升格而来,加之近年来高职院校的招生规模不断扩大,高职院校师资队伍的问题也日益凸显出来。具体表现为教师数量不足、教师队伍结构不合理、教师专业实践能力不强、科研意识和科研能力不足、骨干教师流失过多以及“双师型”教师比例偏低等问题。如何解决上述问题,加强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笔者认为应当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出发:

一、以人为本,确立高职院校教师的主体地位 师资队伍建设是保证高职院校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一只高素质的教学团队是高职院校教学和科研的重要保证。高职院校的相关教育行政部门要切实以教师为本,确立教师的主体地位,要把师资队伍建设作为一项战略性举措来抓,建立健全各项制度保障,让教师参与到学校的管理和决策上来,切实提高教师的归属感和荣誉感。

改革教师的选拔和考核体制,为师资建设提供有力保障。高职院校在聘用教师时,要根据本学校的学科特点、培养目标以及发展方向制定符合本单位的教师引进计划。在引进高等学校学历层次较高的优秀毕业生同时,还要加大生产、教学一线中高级技术人员的聘用规模。要完善教师的考核和奖惩体系。高职院校行政部门要制定出科学合理可量化的教师考核体系,在考核过程中不仅要关注教师的教学科研成果,还要结合对学生的调研,评价一名教师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认可度,通过定量和定性的结果,完成对教师的考核。

完善教师的激励机制。完善科学的激励制度,是师资队伍稳定的重要保障。激励制度可以促进高职院校教师在工作岗位上扎实工作,多做贡献。对于在教学岗位上有突出贡献、在科研战线上取得重大成果或者在创新创业方面有巨大突破的教师,高职院校积极落实奖励制度,在物质保障、学习深造、职务晋升等方面给予政策倾斜。通过完善的奖励机制,让高职院校教师充满活力、充满信心、充满激情。

二、以德为先,切实加强师风师德建设

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都还处在形成的关键阶段,无论是专业素质,还是思想道德素质,教师的影响是巨大的。几年来,国内高校频繁出现大学生轻生、投毒以及伤害同学等事件,这些事件都深刻地提醒着我们的高等学校,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应成为教书育人的首要任务,而高等学校师德师风建设就显的更加至关重要了。

师德师风建设是一个系统性的过程,是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一项长期的历史任务,不可一蹴而就。高职院校培养适应市场的生产、管理、服务型人才的教学目标,决定了高职院校

师德师风建设有其独有的特点。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师风师德建设。一是甘于奉献,淡泊名利。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价值观正逐渐发生着变化。对于物质、金钱、名利的追求往往让很多人迷失方向。作为一名高等学校的教师,就要有甘于奉献,淡泊名利的精神境界。一个师德高尚的教师应当具有春蚕和蜡烛的精神,甘做学生成才路上的铺路石。只有这样,才能给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使他们在以后的工作中也能甘于奉献,辛勤工作。二是要为人师表。古人云“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教书育人是教师的神圣职责,关心学生,热爱教育事业,则是一名教师高尚品德的又一具体表现。高职院校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应当用自己的真心和真诚去贴近学生,要有耐心去引导学生。而对于学生具体的实践操作能力,需要教师不断根据市场需求的变化,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艺术,争取良好的教学效果。三是要不断学习,勇于创新。我国目前的高等教育体系依然注重知识的灌输而忽略学生实践技能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创新是时代发展的不竭动力,教师作为知识的传播者与创造者,既要传承人类的优秀文化,又要不断探索和创新。要想更好地传播知识,教师必须不断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了解本领域内的最新动态。“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就应该是一条源源不断的河”便是对教师不断学习的最好诠释。

三、加强培训,不断提高高职院校教师业务水平高职院校培养生产管理一线的技术人才,这就决定了高职院校教师不仅要具有丰富的教育教学理论和教学方法,还要具备扎实的实践能力。基于此,加强实践型教师的培养,应当成为高职院校教师队伍建设的长期工程,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工作。

一是着力培养学科带头人。本学科的学科带头人,是某一专业或某一学科教师队伍的领军人物。高职院校的学科带头人,不仅要具备深厚的专业知识,还要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高职院校在对学科带头人加强理论培训的同时,还要鼓励学科带头人深入到学校的专业实践基地或者企业单位和行业管理一线参加实践工作,支持他们深入到社会调研,了解市场对人才的需求现状,并将社会调研和实践成果及时和所在学科老师交流分享,争取培养更多具有实践精神的高职院校教师。

二是加强骨干教师队伍的建设。在高职院校的师资队伍中,骨干教师是承担教学任务的重点对象,是高职院校教学任务的主力军。所以,加强骨干教师的培养,是优化高职院校教师队伍的必要途径。高职院校在引进教师时,可以对应聘毕业生进行详细的考察,尤其关注其在本专业本领域所取得的实际成果。对于已经在岗教师,高职院校可以通过轮岗、进修、培训、出国深造等方式,加大骨干教师的培养,进而形成合理的师资梯队。

三是要加强对年轻教师的培养。年轻教师是高职院校师资队伍的后背力量,年轻教师富有激情、富有创造力,是高职院校宝贵资源。高职院校必须严格按照高等学校教师任职资格的各项要求来培训新入职教师;对于从企业和行业中来的教师应着力培训他们,使他们具有一定的职业教学理念。与此同时,还要加强新教师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争取尽快转变角色,将教育教学理论应用到实际教学当中。

四、多措并举,完善“双师型”和兼职教师队伍建设 具备理论教学素质以及实践教学素质的教师,是高职院校实现其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体现。高职院校在进行师资队伍建设时,应采取多种手段,加大“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高职院校不仅要对本校专任教师进行双师素质的培养,还要拓宽渠道,广泛从社会、企事业单位聘任专家、领导和客座教授,到学校指导学生学习、实习。对于实践一线教学的指导教师,高职院校应着重从生产企业一线招聘技术骨干、能工巧匠来担任。与此同时,还应该鼓励专任教师下基层、到工厂、企业挂职锻炼,提高其专业实践能力。

人员相对稳定、实践能力强的兼职教师队伍,也是优化高职院校师资队伍的重要举措。高素质的兼职队伍建设,首先要稳定兼职教师队伍的来源,要广泛加强校企合作,建立完善学校和企业的合作机制以及人才培养机制,把企业优秀的一线工人和管理者吸纳到兼职教师

队伍中,把高职院校优秀的教师放到企业进行锻炼;要建立和完善兼职教师资源库,高职院校要对每一个兼职教师的教育背景、工作现状以及教学成果有一个详细的掌握和了解,对兼职教师队伍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加以解决;还要完善兼职教师的考评机制,将兼职教师的考评纳入到高职院校专任教师的考评体系中来,对于教学能力、创新能力、科研能力、管理能力较强的兼职教师,要给于适当的奖励扶持,以促进兼职教师在其岗位上安心工作,争取更大成绩。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我们国家正处在更加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全面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建阶段。高职院校培养适应生产一线的高级技术人员的历史使命没有变,我国现阶段技术工人短缺的现实没有变,这都需要高职院校进一步开拓思路,根据办学特色,加大教师队伍建设的投入,构建一流的师资队伍,提升高职院校办学水平,实现学生全面成才的根本目标。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S] [2]张铁岩,高职高专教师队伍结构的研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2(04);

[3]王宇苓,高职院校师资队伍的职业化建设[J].职业技术教育,2011,(26);93-95; [4]金丽荣,加强师风师德建设优化高校教师队伍[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0,6;109-110;

作者单位:西安科技商贸职业学院

通讯地址:西安市户县滨河新区渼陂西路1号 邮编:710300 电子邮箱:lhy2008good@163.com 联系电话:*** 029-89028000 寇向英(1973---),女,陕西蒲城人,硕士研究生,西安科技商贸职业学院基础课部教师,主要从事英语专业教学工作及教学管理工作。

第五篇:加强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以全面提高高职院校教学质量

加强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以全面提高高职院校教学质量

字数:3172 来源:教育与职业·理论版 2009年4期

字体:大 中 小 打印当页正文

[摘要]高职教师队伍建设关系着高职院校的生存与发展,这就决定了它对教师队伍建设有着特殊的要求。只有科学合理地调整和完善高职教师的学历、知识、能力结构,构建高职教师可持续发展的质量保障体系,努力提升高职师资的整体素质,激发高职师资的内在潜能,建设一支具有较高教学水平和较强实践能力、专兼结合的教师队伍,才能使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得到全面提高。

[关键词]高职教育 师资队伍 教学质量 对策建议

[作者简介]张健(1964-),男,重庆人,重庆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党政办副主任,副教授,研究方向为高等职业教育管理。(重庆408000)

[中图分类号]G71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09)06-0063-03

一、高职师资队伍建设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一)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现状

我国高职院校按举办主体不同可以分为公办、民办和行业企业举办三大类型。目前,公办高职院校教师基数庞大,师资整体水平较高,教师素质发展比较全面,但也有一些因为教师达标率低而面临摘牌警告的院校。从整体水平来看,目前政府举办的高职院校师资来源的渠道比较单一,专任教师的整体学历层次偏低,缺少企业工作的经历,外聘教师比例偏低,部分院校对兼职教师还存在重聘任、轻管理的现象。

民办高职院校大多发展周期比较短,年轻教师的比例明显偏高。在专任教师总数中,小于30岁的年轻教师比例明显高于公办院校的比例。兼职教师大多直接来自其他普通高校的在职或退休教学人员,大多是负责一些普通基础课的教学,或担任班主任等学生管理工作,而来自行业企业的兼职专业教师实际比例并不高,可见兼职教师队伍的来源结构还需进一步优化。

行业企业举办的高职院校具有校企合作的天然优势和机制保障,其教师队伍中的“双师型”教师比例明显高于其他类型的高职院校,是各类型高职院校中“双师型”教师结构建设较好的院校。此类院校与企业之间的人员流动相对容易,为高职院校教师队伍建设适应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需要,按照开放性和职业性的内在要求,大量聘请行业企业的专业人才和能工巧匠到学校担任兼职教师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二)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存在的问题

1.师资队伍尤其是有实践经验的教师队伍建设有待进一步强化。尽管高职教育“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有了很大发展,但从总体上看,仍落后于高职教育的发展要求,与教育部门有关“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中‘双师’素质教师比例要达到50%”的合格要求对照,仍存在较大差距。从学历和职称情况看,公办、民办和行业企业举办的高职院校与普通本科院校相比也存在差距。2005年全国普通本科院校专任教师中,具有研究生学历教师的比例达到37%,而在独立设置的高职(专科)院校中,研究生学历教师的比例仅为13.4%;2005年普通本科院校专任教师中高级职称的比例为42.6%,而独立设置的公办、民办和行业企业举办中的相应比例不到30%。从学历结构看也不合理。目前公办、民办和行业企业举办的高职院校中高学历、专业化的教师数量偏少,与教育部在《关于加强高等职业(高专)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意见》中,到2005年获得研究生学历或硕士以上学位的教师应基本达到专任教师总数的35%的要求有较大差距。

2.“理论型”教师较多,“双师型”教师较少,实践动手能力不强。无论是公办、民办或行业企业举办高职院校,由于传统的“精英教育”注重于理论知识的传授,大部分教师少有甚至没有动手实践过,有职业资格证的寥寥无几,教师自身动手能力不强,普遍缺乏熟练的操作技能。高职教师大多是沿袭传统教学模式,导致从书本到书本的“理论型”教师较多,而“双师型”教师的比例偏小。据调查,我国高职院校中“双师型”教师占专任教师总数的27%,高职教育的能力本位原则也就难以得到有效的落实。

3.资金投入不足,知识更新不够,教学积极性不高。由于高职院校资金紧缺,很大程度上无力承担教师知识更新的任务,造成教师知识陈旧,思想僵化,教学方法保守,教学质量也就不高,这已成为教学质量提高的重大障碍。导致高职教师积极性不高的原因有主观上的,也有客观上的,但主要的是社会地位低、待遇不高等客观上的原因。目前,国家对高职教育投入有限,主要靠高职院校自筹资金。由于社会还存在轻视职业教育的传统观念,家长不想把自己的独生子女送到高职学校,学生也不愿就读高职院校,结果是生源严重不足导致资金短缺,教师待遇也就上不去,进而影响了教师从事教学工作的积极性。

4.培训投入不足,培训力度不够,缺乏科学培养体系。高职教育虽然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与普通高校教师必须达到研究生学历的要求相距甚远,与《教师法》要求全部达到本科学历的任职资格相比,也存在着较大差距。由于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师资队伍是一支非专业化、职业化的师资队伍,因此,其转岗培训和在职培训就显得十分重要与必要。但长期以来,政府、主管部门和各高等职业学校虽然为此做了不少努力,想了不少办法,师资培训工作也在不断加强。但从整体上看,其投入力度仍不够,师资结构与水平并未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师资队伍的建设还无法适应社会与高等职业教育事业飞速发展的要求。特别是对中、青年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的培养和培训重视不够,造成当前高职高专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年龄老化,信息社会化的素质和能力缺乏,影响了高职教育的进一步发展。

二、“十一五”期间高职院校师资队伍的发展趋势

(一)教师培训需求显著提升,培训内容与形式更加多样化

“十五”期间,高职教育师资培养培训体系建设取得重大突破,师资培养培训活动广泛开展。据统计,“十五”期间参加培训的教师数超过教师总数的2/3,参加教育理论和教育技能培训的教师占到46.2%,参加专业技能培训和实践能力培训的教师合计约占已培训教师的50%。据调研预测,“十一五”期间,全国高职院校任课教师的培训量比“十五”期间约增加9.2%。除任课教师培训量增加外,教学管理人员培训数量也增长40%左右。教师培训在内容和形式上也将更加多样化,任课教师培训的方式选择将主要集中在实训演练培训和理论培训上;从培训的时间看,大部分高职院校都将选择中、短期培训来提高教师的水平;从培训的地点看,除了以往的高校和教育部培训基地外,到企业去培训也将成为教师的一个主要选择。

(二)示范性高职院校的建设将促进师资队伍整体水平的提高

教育部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提出,“高等职业院校教师队伍建设要适应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需要,按照开放性和职业性的内在要求,根据国家人事分配制度改革的总体部署,改革人事分配和管理制度”;“‘十一五’期间,国家将加强骨干教师与教学管理人员的培训,建设一批优秀教学团队,表彰一批在高职教育领域做出突出贡献的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提高教师队伍整体水平”。《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加快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中,特别将“制定‘双师型’教师培养和专兼结合专业教师队伍建设的支持政策与办法,聘请一批精通企业行业工作程序的技术骨干和能工巧匠兼职,促进高水平‘双师’素质与‘双师’结构教师队伍建设”列为示范性院校建设的一个主要内容,还把“在示范院校开展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评聘改革试点,加强专兼结合专业教师队伍建设”作为支持示范院校的改革试点工作而采取的一项重要政策措施,以达到在“建设高水平专兼结合专业教学团队”方面“取得明显进展”的目标。

(三)强化培养,增加兼职,促使“双师型”教师结构的明显调整和优化

首先,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计划将“培养和引进高素质‘双师型’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聘请企业行业技术骨干与能工巧匠,专兼结合的专业教师队伍建设取得明显成效”作为建设的具体任务之一。教育部还明确要求“逐步建立‘双师型’教师资格认证体系,研究制定高等职业院校教师任职标准和准入制度”。这一切都将极大地促进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其次,企业专业技术人员和高技能人才作为兼职教师,将显著提高“双师型”教师的比例。随着高职院校与企业合作办学的逐步深入,高职院校从企业聘请兼职教师成为加深与企业交往的最常用的方式。再次,高职院校将加大从企业聘请专业技术人员充实专任教师队伍的力度。随着高职教育社会影响力的加强,高职院校教师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待遇也会得到较大提高,这将成为吸引企业技术骨干和能工巧匠加入高职师资队伍的有利条件。最后,高职教育师资职务评审制度的改革,也将成为吸引企业人才成为高职院校专职教师的一个有利条件。

三、“十一五”期间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对策建议

(一)科学、合理地提高或调整高职教师学历、知识和能力结构

1.提高教师的学历层次和业务水平。高职教师的学历层次和业务水平是反映高职师资队伍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高职院校要尽可能地通过外聘、进修、内培等途径和措施,大力提高专任教师特别是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的学历层次。但是在努力提高用人标准时,也不能盲目地追求高学历,聘用一些重理论、轻实践的高学历者。应尽可能地聘用那些既有高学历又在第一线工作过的有实际经验的“双师型”人员。对于专业经验与业绩、职称与能力等各方面都很优秀,而学历尚达不到要求的企业高级技术人员或能工巧匠,可以聘为兼职教师,从而加快推进高职“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的步伐。对于来自普通高校的教师或者是刚从高校毕业到高职院校任教的高学历者,应进行岗前培训,给予他们实习和进修的机会,使他们接受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的培养。通过这些措施,使高职教师不仅提高学历或学位水平,同时也提高了他们的业务水平。

2.改善教师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高职教师必须不断扩大自己的知识面,学习新知识和新技术,形成基础文化知识宽广、专业知识扎实又具备一定的相关知识的“T”型知识结构,从而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对人才的要求。基础文化知识主要包括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两方面,是教师知识结构中的基础部分,是教师进行专业学习和创新的原动力。基础文化知识越广,越扎实,越丰富,教师就越能发挥出他们的潜力。专业知识主要包括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实践知识,是教师在理论知识传授和实际操作指导时应掌握的知识。专业实践知识是教师实现从理论传授到实际操作所要掌握的知识,其他知识是与教师专业密切相关的一些知识。上述三方面的知识不是并列的,其中,专业知识是核心层次,基础文化知识是基础层次,其他知识是外围层次。高职教师需要构建自己向纵深拓展的、多目次的、博与专相结合的知识结构,成为一名由原来的单一“专型”转变为“博+专+新型”的合格高职教师。

3.培养与高职教育相适应的能力。一是重组与更新现有知识的能力。我国加入世贸后,经济结构进行了很大的调整,人才需求趋势走向技术型、实用型和创新型。高职教育的学科、专业结构也应按照经济对人才素质的要求作相应的调整,以增强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和国际竞争能力。这就要求高职教师应具备能及时地对自身知识结构进行重组与更新的能力,培养自己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以满足技术型人才培养模式的需要。二是强化实际专业操作能力。高职教育培养的是应用型、实用型人才,因此,指导学生进行实际专业操作和解决实际专业问题,是高职教师最主要的教学内容。学习操作与学习理论不同,学习操作首先表现为动作模仿,而学生模仿的好坏主要取决于指导教师的操作动作示范,教师要想高质量地完成这项工作,必须具备能非常熟练地进行实际操作和指导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三是合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能力。近年来,我国的教育技术得到了飞速发展,高职院校要发展与普及现代教育技术,关键是要培养一支具有应用现代教育技术能力的教师队伍。如果高职教师具备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能力,就能从传递信息的烦琐任务中解脱出来,有更多的时间带领学生分析、解决问题和创造新的问题,还能更迅速、准确地捕捉和获取科学前沿知识和信息,有利于教学和科研,有利于我国高职教育的发展。四是增强心理调控能力。由于职务晋升、考核评优、住房分配、教师与领导、教师之间、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等一系列直接或间接因素的影响,给教师的工作和生活造成了较大的压力,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比其他职业群体更为严重。因此,高职教师必须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心理调控能力,才能以健康的心态和饱满的热情进入工作状态,从而提高工作效率。五是自身可持续发展的规划能力。首先要加强教育教学科研能力的培养,这样有助于教师探索教育教学规律,突破传统观念,寻找新方法,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其次要善于总结自己的工作和借鉴他人的经验,为自己规划出“最近发展区”,避免随波逐流和盲目发展;再次要注重终身学习。我们目前处在知识经济时代,新的产业技术不断推陈出新,知识与技能的贬值速度加快。这就要求高职教师能够利用各种渠道,不断地学习、充电,以教给学生更新、更实用的知识和技能。

(二)构建实现高职教师可持续发展的质量保障体系

1.引进竞争激励机制,建立和完善教师管理制度。在高职教师队伍中树立起竞争意识,关键在于高职院校要引进一系列竞争机制,建立和完善一套科学、规范的管理方法和规章制度,使教师既有压力又有动力,以便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一是全面真正实施“能进能出”的教师聘用制。改变以往“铁交椅”“铁饭碗”的传统观念,调动高职教师的积极性。二是完善教师工作考核制度和奖惩制度。高职教师考核的内容除思想政治考核外,主要是业务工作的考核,包括教书育人、教学科研等各个方面。其中,教学包括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针对高职教育的特殊性,实践教学必须成为衡量高职教师教学质量的一项硬指标。同时在教学和科研方面应该确立一个量化标准。三是实行人才合理流动机制。改进传统的人事管理模式,避免“人才单位所有”“学术近亲繁殖”等现象的发生。为有效构建教育人才高地,高职院校要制定“面向社会要人才,深入市场挖人才,不拘一格聘人才,事业福利留人才”的“四才”方针。通过实行人才双向流动制度和依法合理的流动机制,实现专、兼职相结合和优势资源共享的目的,逐步实现高职教师由“单位人”向“社会人”的转变。

2.大力培养中、青年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进一步完善“名师工程”,重视学科(专业)带头人培养,要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为中青年教师提供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加强对中青年教师的培养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而要形成制度并在政策上加以扶持,从上而下统一认识,打破“论资排辈”“拉帮结派”等不良现象的束缚。要让中青年教师唱主角,用“一帮一”的办法,在老教师的传、帮、带下使中青年教师大胆地承担起教学和科研任务。选拔一批政治思想好、业务基础知识扎实、科研能力较强、在学术上已崭露头角的优秀中青年教师,作为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进行重点培养。

3.加强“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实现高职教学任务和人才培养目标,既要具备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和较高的教学水平,又要具有较强的专业实践能力和丰富的实际工作经验。因此,要建立健全“双师型”教师激励机制,在职称评定、竞聘上岗等方面给予激励性的政策,在“双师型”教师的培养中,既要增加专业教师中具有企业工作经历的教师比例,又要安排专业教师到企业去积累实际工作经历以提高实践教学能力,充分利用校内外实践基地对其进行锻炼和培训,尤其应侧重高技能型教师的培养,不断激发教师自我培训、自我提高的积极性。

(三)改革职称评聘制度,建立和完善教师继续教育制度

1.改革高职院校教师的职称评聘制度,在职称评审中突出高职教育的特点,强调实际的专业教学水平。人事部门和教育主管部门应该加强对职称评聘工作的分类指导,单独成立高职院校教师职称评审机构,根据高职教育的实际制定高职院校教师职务任职资格评审标准。一是对于既有较高学历又有突出技能的教师,在职称评审时给予一定的政策优惠;二是对具有较强实践能力的专业教师按规定申请评定第二个专业技术资格,或申请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要大力支持;三是通过建立柔性流动机制激活教师资源,实现同类专业师资共享,如在职称评聘中对于在不同院校间互相兼课的教学任务.以及为企业和社区服务等其他成果予以承认;四是放宽企事业单位之间的流通与不同系列职称的复合,鼓励普通基础课教师通过专业进修改行转任专业课教师。

2.进一步建立和完善教师继续教育制度。一方面有计划地安排中青年专业课教师到对口的企业单位顶岗实践,进行真刀真枪的专业实习和技能训练,促进其专业知识与技能的更新和提高;另一方面有计划地安排专任教师到有关师资培训基地进行培训,或支持专业课教师通过行业特许资格证书考试,取得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或通过其他渠道和途径的培训考核,取得所教授专业的技能等级证书。

3.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加强教师的在职培训。目前,我国从事高等职业教育的广大教学人员绝大多数是由普通高校教师转岗而来,他们从事传统的理论教学很有经验,但与现代化要求较高的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要求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因此,做好这些人员的转岗与在岗培训十分必要,可采取脱产培训、进修、寒暑假集训、到企业挂职等多种形式,以实现高等职业教育教师自身高等职业化、专业化的基本要求。

[参考文献]

[1]郭德侠.高职院校师资建设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建议[J].教育与职业,2005(10).[2]张炳耀.“十五”期间我国高职高专教师队伍建设预测[J].高等职业教育,2002(2).[3]马树超.高职教育的现状特征与发展趋势[N].中国教育报,2006-09-14.[4]郭扬,陈娟.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水平的初步分析[J].职教论坛,2007(12).[5]庄西真.关于培养中、高职骨干教师和专业带头人的思考[J].职教论坛,2003(1).[6]陈雨海.以职称政策为导向建立提高教学质量的长效机制[J].中国高等教育,2006(14).[7]黄伟.深化高校教师职务聘任制改革的若干思考[J].中国高等教育,2003(2).

下载加强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思考word格式文档
下载加强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思考.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起来示范性高职院校实训师资队伍建设

    起来示范性高职院校实训师资队伍建设论文摘要:實践教学是高职院校的核心教学活动。實训师资队伍的建设直接关系到示范性高职院校办学质量水平的高低。现阶段,我国示范性高职院......

    浅议高职师资队伍建设

    浅议高职师资队伍建设 单位:南乐县元村镇中学 姓名:崔永涛 【内容摘要】 职业素质教育是高等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教师是学生职业素质培养的主体。“双师型”是高职教......

    浅议高职师资队伍建设

    浅议高职师资队伍建设 单位:南乐县元村镇中学姓名:崔永涛 【内容摘要】 职业素质教育是高等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教师是学生职业素质培养的主体。“双师型”是高职教师......

    高职院校思政师资队伍建设与管理探讨

    1 引言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以下简称思政)理论课教育教学是对高职生进行系统思政教育的主要渠道和主阵地,是提高高职生思想道德素质的重要途径。他在引导和帮助高职生树立正确的......

    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建设

    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现状与对策 张佳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职业教育研究所 秦皇岛066004) 摘要: 关键词: 作者简介: 高职学生政治辅导员是与学生联系最密切的群体,他们对学生的影......

    中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规划

    中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规划一、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 师资队伍建设的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是:以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精神为指针,以《教师法》、《职业教育法》为依据,结合我部实际......

    高职师资队伍建设有待强化

    高职师资队伍建设有待强化近年来,随着浙江省高等职业教育事业的迅速发展,一支专业化的高等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已逐步形成,从事高等职业教育的教师素质也在不断提高。为做好“十......

    探析高职教育师资队伍建设

    探析高职教育师资队伍建设 徐新玉苏州机电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摘要】文章根据目前高等职业教育迅猛发展的态势,以及高等职业学校教师的现状,探讨分析了高职师资队伍建设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