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高职“双师结构"师资队伍建设的思考
关于高职“双师结构"师资队伍建设的思考
摘要:“双师结构”师资队伍建设是提高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因素之一。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有其专业的特殊性,故要求“双师结构”师资队伍建设能适应专业学科建设的需要。针对目前高职院校存在着一些问题,联系实际,提出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双师结构”师资队伍建设若干思考。
关键词:高职艺术设计;双师结构;队伍建设
作者简介:张建萍(1967-),浙江嵊州人,绍兴文理学院上虞分院讲师,研究方向为高职艺术教育。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他们不但是服务于生产一线的高层次的技术操作应用人才,而且还是既具有动手实践能力、又能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复合型人才,这对高职教师有了更高的要求。即要求教师具备双师素质: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和较强的科研能力,具有一线工作领域的实践经验和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具有较强的职业教育能力。
《教育部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方案》中提出“双师素质”教师的数量要求,其中,优秀学校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教师中“双师素质”教师比例达到70%,合格学校应达到50%。我院位于浙江绍兴地区,经济发达,生活水平高,人们对教育十分重视。因而,教育的硬件设施条件优良。然而,“双师素质”教师的数量尚达不到教育部对优秀学校的要求,特别是艺术设计专业。据笔者调查,在我省同类学校中,高职艺术设计专业“双师型”教师所占比例不一,多的学校达到了50%,少的学校还不到10%,这显然与教育部要求的比例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先进的经济与落后的教育形成了明显的反差,因此,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是目前各高职高专院校教师队伍建设的一项重要而迫切的任务。本文结合实际就我院艺术设计专业“双师结构”教师队伍的构建和师资培养所思考的若干问题提出讨论。
一、高职院校“双师结构”师资队伍建设现状
众所周知,我国高职院校的体制建立时间不长,各高职院校的师资整体水平正在不断提高中,某些方面存在着不少问题亟待解决,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双师结构”师资队伍,已经成为广大高职院校的一个共识,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师资队伍结构尚待完善
1.年龄结构不合理。近年来学校发展太快,在职教师跟不上招生人数的要求,故新招聘的年轻教师多,造成年龄结构不合理。如杭州某省属高职院校艺术系专业教师年龄在35周岁以下的占了75%左右,专业教师中青年教师占教学工作的主体力量。
2.职称结构不合理。师资职称不高是高职院校的一个普遍现象,很多高职院校的艺术类师资,副高及以上的职称不到总数的15%左右,大量的专业教师只有中级和初级职称,如我院高职艺术设计专业教师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位副高及以上职称的教师。
3.“双师素质型”教师不多。在现有广大同类院校的师资结构中,教师普遍缺乏双师素质,即专任教师很少有相关的岗位实践经验,兼职教师不具备教师基本素质和任教经验。这样的师资队伍不利于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因此,从整个师资队伍来说。我们希望组成一支既有来自高校的专职教师、又有来自企业的兼职教师的专兼结合的双师师资;从个体来说,我们希望双师队伍的每一位教师是双师素质型教师,既要有全面的专业理论知识,又要有较强的岗位实践经验。
(二)教师职业教育能力较低
高等职业院校有别于普通高校的一个显著特点是职业性,即高职院校培养出来的人才与市场是无缝对接,学生一毕业就能胜任工作岗位,这就要求在日常教学中加强实践教学环节。但长期以来受职业技术教育是“低端教育”的传统教育观念影响,以及培养既有专业理论知识又有很强实践操作能力教师的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在我国尚在起步阶段。就我国现状,高职院校专业教师来源渠道单一。如我院艺术设计专业绝大多数专业教师都是本科生,大学毕业后从普通高校直接进入工作岗位,虽然基础理论知识扎实,但由于缺乏足够的培训和教学实践,对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不了解,缺乏来自工作领域第一线的实践与动手能力、现场教学与指导实训能力、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更缺乏职业辅导、就业指导和实践操作等职业工作教学能力;不清楚高职教育教学规律的特殊性,在教学中受普通高校教学模式的影响,只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追求系统性、完整性,教学方法上以单向灌输为主,忽视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
另一方面,高职院校聘请的来自企业的兼职教师,实践经验相对丰富,但是缺乏教学经验,在教学工作上往往难以胜任。我院曾聘请二位校外艺术设计总监任教,一位是宁波某装饰工程公司的设计总监,一位是本地某大酒店的设计总监。这两位兼职教师自身有着丰富的实践经验和娴熟的设计能力,对企业生产和市场较熟悉,有一定的社会活动能力。但在教学计划系统性、教学方法灵活性等诸多地方他们不能适应,缺乏必要的教育教学理论知识和教学经验、教学上不能充分发挥出自身的优势,无法通过有效的传授让学生接受知识技能。
还有个别兼职教师到学校任教的目的性不明确,把兼职看成是一个赚钱的渠道,上课比较随意。不认真备课、写教案,不愿意将其公司中的设计案例教给学生。因此,在教学测评中,学生对兼职教师的教学效果整体评价不高。
(三)、缺乏一个有效的促进双师成长的机制
综上所述,虽然不少高职院校通过各种渠道,基本上形成了专兼职教师为1:1的双师结构,但师资的整体职业教育能力比较低,缺乏真正的双师型教师,只是一种形式上的“双师结构”。究其原因与学校没有一个促进双师职业教育水平不断提高的长效机制有很大的关系。笔者在调研中发现,虽然不少高职院校都认识到培养一支高素质的“双师结构”师资队伍的重要性,但很少有学校出台关于“双师结构”师资队伍建设的整体规划以及相关的政策和制度,特别是附属于本科院校的二级分院,包括我院,由于种种原因没有与专业相关的地方企业建立起一种真正的合作关系,致使专任教师外出培训和下企业(如广告公司)锻炼比较困难,很难获得丰富的设计工作领域一线的实践经验,无法了解企业对设计人才的需求。同样院方对来自企业的兼职教师没有进行严格的、系统的教学能力培训,缺乏建立一整套相关的管理机制,故导致一般的兼职专业人员难以胜任高职院校教师角色。
二、构建高素质“双师结构”的师资队伍的设想
能否为社会培养出高素质的技能型设计人才,体现出高职高专类院校的专业特色,关键在于是否有一支高素质的“双师结构”的师资队伍。笔者认为,高素质的“双师结构”的师资队伍的构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人手。
(一)加强高职教育理论学习与实践的探索,树立正确的高职教育观
第二篇:浅议高职师资队伍建设
浅议高职师资队伍建设
单位:南乐县元村镇中学 姓名:崔永涛
【内容摘要】 职业素质教育是高等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教师是学生职业素质培养的主体。“双师型”是高职教师队伍建设的着力点和方向。高水平的教师队伍是指一所高校内师资队伍整体教学水平高科研创新能力强师德修养好。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又在于师资队伍的质量教师队伍的建设是高职教学质量的生命线。高职师资队伍建设从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高职教材的编写、高职学风的形成、教学方法的灵活运用、高职学生知识架构的建立、高职学生能力的提高等方面影响高职人才培养过程和效果从而全方位影响高职人才培养质量。
【关键词】高职 师资队伍 建设
当前我国的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已经由规模扩展阶段走向一个加强内涵建设、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新阶段。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的提高关键在教师教师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工程”中的一个非常能动的因素正确认识高职师资队伍建设与人才培养质量的关系提高高职师资队伍建设水平对于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决定。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具有较高技术理论水平和较强开发能力能够学习和运用高新技术知识创造性地解决生产经营与管理中的实际问题能熟练掌握某一特定职业技术具有良好职业素质的高级应用型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这一培养目标决定了高职院校的教学目标应定位于职业技能的培养以学生的职业发展为核心培养学生基本的职业素质和能力使其成为新世纪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生力军。
高职院校发展的需要。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质培养是高等职业教育属性的必然要求也是高职院校自身发展的需要。现代生产的发展要求高职院校培养一种新型劳动者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他们应该具有较强的胜任力、适应性和应变能力以及团队合作能力、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等等。只有这样高职院校才有可能生存、持续发展下去。否则培养的学生职业素质不高不能适应社会发展就业率低则会严重影响学校声誉那么学校的发展必定会受到影响。
高职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质培养是高职学生适应岗位要求、与其他类型和层次的高等院校学生错位就业和发展的内在需求。高职学生职业素质最能反映和体现高职教育所培养的学生内在的特征也是区别于其他高等教育所培养人才的重要特质。只有通过加强学生职业素质的教育和培养提升学生职业素质水平才能实现高职院校毕业生与其他大学毕业生在就业中的错位竞争也才能满足高职院校学生自我实现和自我发展的内在要求。高职院校教师在学生职业素质培养中的作用 高职院校教师在学生职业素质培养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教师是学生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考者主导整个职业素质教育的方向。
二、高职师资队伍建设的内涵。高职师资力量的建设是高职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那么究竟应该建设一支什么样师资队伍呢?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逐步建立“双师型”教师资格认证体系研究制订高等职业院校教师任职标准和 准入制度。无论高职实践还是理论界已经达成了一个基本的共识“双师型”是高职教师队伍建设的着力点和方向。“双师型”教师不仅要有一定的专业文化理论知识而且必须拥有较丰富的专业实践经验熟悉企业生产环境了解企业运作过程掌握企业组织管理方式的职业素质从而具备从事高职教育教学的能力。关于“双师型”教师的界定有多种说法一是“双证书”说即持有“教师资格证”和“职业资格证”的教师就是“双师型”教师二是“双职称”说即具有讲师职称又具有工程师职称就是“双师型”教师三是“双师能力”说既具有作为教师的职业素质和能力又具有技师或其他高级专业人员的职业素质和能力的专业教师就是“双师型”教师四是“双师素质”说教师是能力之师教师既能讲授专业知识又能开展专业实践教师是素质之师既能引导学生人格价值、又能指导学生获得与个人个性匹配的职业具备这种素质的教师就是“双师型”教师五是“双师结构”说就个体而言高职教育教师是“双师型”的每个教师都要具备“双师素质”就群体而言高职教育教师必须是一个教学团队这个团队由学校专任教师和企业兼职教师两部分组成是工学互动的。教学团队的整体结构是专业理论教学以专职专任教师为主实践课教师以企业兼职教师为主互动交流平台以专业标准和课程计划为主。高职师资队伍建设的目标形成一支学历层次高、职称结构和学缘结构合理、老中青结合、“双师”结构优、专兼结合的专业教学 团队。高水平的教师队伍从其作用和功效来看就是指一所高校内师资队伍整体教学水平高科研创新能力强师德修养好。
高职师资队伍建设与人才培养质量的关系 高职学校的生存与发展关键在于人才培养质量而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又在于师资队伍的质量师资队伍是提高高职人才培养质量的决定性因素教师队伍的建设是高职教学质量的生命线。高职师资队伍建设好坏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影响高职人才培养质量。
三、多渠道多方法提高教师职业素质。按照高职院校教学的要求积极创造有利的条件采取各种有力措施应用各种有效方法提升教师职业素质。一是以高职高专教师“双师素质”培训基地为平台有计划地选派中青年教师参加培训提高专业教师专业实践能力加速高职院校双师素质教师队伍建设步伐。二是选派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到发达国家和地区进修学习提高教学水平和职业技能将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教育理念带回学校。三是定期安排中青年专业教师到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顶岗锻炼使教师了解自己所从事专业目前生产、技术、工艺、设备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在教学中及时补充讲解生产中的新技术、新工艺并要求获得相关的中级及以上专业资格证书。同时还可以就教学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问题与企业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探讨从而提高推广和应用新技术的能力。四是在专业实践中运用“产学研”结合跟踪高新技术以科研促教学及双师素质的培养。
创新学校机制激励优化教师队伍。高职院校需要对教师培训工作进行精心设计、科学安排同时创新学校机制让优秀教师“脱颖而出”从而提高全校教师的职业素质。一是安排专业教师承担实践教学任务指导课程设计、毕业设计在建设专业实验室、教学工厂过程中提高教师的专业实践能力和技术开发能力贯彻以老带新的组合方式培养教师的实践能力和组织能力。二是定期开展以教学研究和改革为主要内容的校本培训。根据本校本专业的实际需要制定双师素质教师培训计划定期聘请有关专家对教师进行专业技能和实际操作方面的培训以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和操作能力在教师间开展观摩课、专题讲座和研讨活动让其掌握教学、实践的基本技能和教材教法研究的基本方法。三是鼓励教师参加相关的职业资格考试。制定相关政策鼓励部分教师取得某些相应等级的职业技术资格证书。
聘用企业或科研单位优秀人才充实兼职教师队伍。兼职教师队伍建设对于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已经不再是一项权宜之计而是一项改变学校教师结构、适应人才培养和专业变化的需要加强学校与企业、科研单位联系必须长期坚持的任务。高职院校可以通过制定优惠政策在企业、科研单位和其它院校聘用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等方面有高超技术应用能力的人员作为高职院校的兼职教师并与其签订聘用合同鼓励兼职教师的积极性在教学中不仅指导学生而且大幅度的推进兼职教师指导学院教师的实践操作能力从而促进本校专任教师双师素质的培养。总之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还要做好其他方面的工作一是改革高等职业教育的课程设置借鉴发达国家高职课程设置开放性的先进经验做到职教界和企业界密切结合听取企业界对课程设计的意见合理定位课程目标适时修订课程更新课程内容保证高职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能及时反映科技成果在生产经营中的应用并保证学生对工作岗位的“零距离”适应。二是强化高等职业院校职业实践活动。教师在传授专业理论知识的同时给学生提供各种机会参与职业实践活动通过抓好各专业课的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组织学生参加专业技能大赛或设计大赛、开展第二课堂以及做好毕业生的实习等方式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三是搞好高等职业院校的实训基地建设为学生提供更多更好的实践锻炼的机会。
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有利于制订高质量的人才培养方案,一个好的人才培养方案有利于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方面把事情做对进而把事情做好科学的人才培养方案是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培养的基石。一支结构合理、训练有素、高水平的师资队伍能洞察行业的发展趋势和专业的市场需求,能在市场需求分析的基础上准确地进行专业面向的岗位定位,能科学地分析岗位的主要工作过程进而提炼出其主要的工作任务并能科学合理地将工作领域转换成学习领域从而制订出高质量的人才培养方案。优秀的教师队伍能科学地分析出专业的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的逻辑思路能正确地把握课程设置的科学性和均衡性能合理的谋划和建立实践教学体系和实践教学基地能科学地提出专业素质教育的措施和办法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能力水平和素质水平。
【参考文献】
1王秀娟.示范性高职院校“双师型”专业教师队伍建设内涵
2盖晓芬.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质培养要义与路径选择
中国高职教育研究 3刘洪一.中国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4谭满益.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质培养的思考
职业技术教育
第三篇:浅议高职师资队伍建设
浅议高职师资队伍建设
单位:南乐县元村镇中学姓名:崔永涛
【内容摘要】 职业素质教育是高等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教师是学生职业素质培养的主体。“双师型”是高职教师队伍建设的着力点和方向。高水平的教师队伍是指一所高校内师资队伍整体教学水平高科研创新能力强师德修养好。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又在于师资队伍的质量教师队伍的建设是高职教学质量的生命线。高职师资队伍建设从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高职教材的编写、高职学风的形成、教学方法的灵活运用、高职学生知识架构的建立、高职学生能力的提高等方面影响高职人才培养过程和效果从而全方位影响高职人才培养质量。
【关键词】高职师资队伍建设
当前我国的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已经由规模扩展阶段走向一个加强内涵建设、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新阶段。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的提高关键在教师教师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工程”中的一个非常能动的因素正确认识高职师资队伍建设与人才培养质量的关系提高高职师资队伍建设水平对于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决定。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具有较高技术理论水平和较强开发能力能够学习和运用高新技术知识创造性地解决生产经营与管理中的实际问题能熟练掌握某一特定职业技术具有良好职业素质的高级应用型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这一培养目标决定了高职院校的教学目标应定位于职业技能的培养以学生的职业发展为核心培养学生基本的职业素质和能力使其成为新世纪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生力军。
高职院校发展的需要。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质培养是高等职业教育属性的必然要求也是高职院校自身发展的需要。现代生产的发展要求高职院校培养一种新型劳动者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他们应该具有较强的胜任力、适应性和应变能力以及团队合作能力、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等等。只有这样高职院校才有可能生存、持续发展下去。否则培养的学生职业素质不高不能适应社会发展就业率低则会严重影响学校声誉那么学校的发展必定会受到影响。
高职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质培养是高职学生适应岗位要求、与其他类型和层次的高等院校学生错位就业和发展的内在需求。高职学生职业素质最能反映和体现高职教育所培养的学生内在的特征也是区别于其他高等教育所培养人才的重要特质。只有通过加强学生职业素质的教育和培养提升学生职业素质水平才能实现高职院校毕业生与其他大学毕业生在就业中的错位竞争也才能满足高职院校学生自我实现和自我发展的内在要求。高职院校教师在学生职业素质培养中的作用 高职院校教师在学生职业素质培养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教师是学生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考者主导整个职业素质教育的方向。
二、高职师资队伍建设的内涵。高职师资力量的建设是高职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那么究竟应该建设一支什么样师资队伍呢?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逐步
建立“双师型”教师资格认证体系研究制订高等职业院校教师任职标准和 准入制度。无论高职实践还是理论界已经达成了一个基本的共识“双师型”是高职教师队伍建设的着力点和方向。“双师型”教师不仅要有一定的专业文化理论知识而且必须拥有较丰富的专业实践经验熟悉企业生产环境了解企业运作过程掌握企业组织管理方式的职业素质从而具备从事高职教育教学的能力。关于“双师型”教师的界定有多种说法一是“双证书”说即持有“教师资格证”和“职业资格证”的教师就是“双师型”教师二是“双职称”说即具有讲师职称又具有工程师职称就是“双师型”教师三是“双师能力”说既具有作为教师的职业素质和能力又具有技师或其他高级专业人员的职业素质和能力的专业教师就是“双师型”教师四是“双师素质”说教师是能力之师教师既能讲授专业知识又能开展专业实践教师是素质之师既能引导学生人格价值、又能指导学生获得与个人个性匹配的职业具备这种素质的教师就是“双师型”教师五是“双师结构”说就个体而言高职教育教师是“双师型”的每个教师都要具备“双师素质”就群体而言高职教育教师必须是一个教学团队这个团队由学校专任教师和企业兼职教师两部分组成是工学互动的。教学团队的整体结构是专业理论教学以专职专任教师为主实践课教师以企业兼职教师为主互动交流平台以专业标准和课程计划为主。高职师资队伍建设的目标形成一支学历层次高、职称结构和学缘结构合理、老中青结合、“双师”结构优、专兼结合的专业教学 团队。高水平的教师队伍从其作用和功效来看就是指一所高校内师资队伍整体教学水平高科研创新
能力强师德修养好。
高职师资队伍建设与人才培养质量的关系 高职学校的生存与发展关键在于人才培养质量而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又在于师资队伍的质量师资队伍是提高高职人才培养质量的决定性因素教师队伍的建设是高职教学质量的生命线。高职师资队伍建设好坏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影响高职人才培养质量。
三、多渠道多方法提高教师职业素质。按照高职院校教学的要求积极创造有利的条件采取各种有力措施应用各种有效方法提升教师职业素质。一是以高职高专教师“双师素质”培训基地为平台有计划地选派中青年教师参加培训提高专业教师专业实践能力加速高职院校双师素质教师队伍建设步伐。二是选派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到发达国家和地区进修学习提高教学水平和职业技能将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教育理念带回学校。三是定期安排中青年专业教师到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顶岗锻炼使教师了解自己所从事专业目前生产、技术、工艺、设备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在教学中及时补充讲解生产中的新技术、新工艺并要求获得相关的中级及以上专业资格证书。同时还可以就教学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问题与企业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探讨从而提高推广和应用新技术的能力。四是在专业实践中运用“产学研”结合跟踪高新技术以科研促教学及双师素质的培养。
创新学校机制激励优化教师队伍。高职院校需要对教师培训工作进行精心设计、科学安排同时创新学校机制让优秀教师“脱颖而出”从而提高全校教师的职业素质。一是安排专业教师承担实践教学任务
指导课程设计、毕业设计在建设专业实验室、教学工厂过程中提高教师的专业实践能力和技术开发能力贯彻以老带新的组合方式培养教师的实践能力和组织能力。二是定期开展以教学研究和改革为主要内容的校本培训。根据本校本专业的实际需要制定双师素质教师培训计划定期聘请有关专家对教师进行专业技能和实际操作方面的培训以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和操作能力在教师间开展观摩课、专题讲座和研讨活动让其掌握教学、实践的基本技能和教材教法研究的基本方法。三是鼓励教师参加相关的职业资格考试。制定相关政策鼓励部分教师取得某些相应等级的职业技术资格证书。
聘用企业或科研单位优秀人才充实兼职教师队伍。兼职教师队伍建设对于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已经不再是一项权宜之计而是一项改变学校教师结构、适应人才培养和专业变化的需要加强学校与企业、科研单位联系必须长期坚持的任务。高职院校可以通过制定优惠政策在企业、科研单位和其它院校聘用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等方面有高超技术应用能力的人员作为高职院校的兼职教师并与其签订聘用合同鼓励兼职教师的积极性在教学中不仅指导学生而且大幅度的推进兼职教师指导学院教师的实践操作能力从而促进本校专任教师双师素质的培养。总之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还要做好其他方面的工作一是改革高等职业教育的课程设置借鉴发达国家高职课程设置开放性的先进经验做到职教界和企业界密切结合听取企业界对课程设计的意见合理定位课程目标适时修订课程更新课程内容保证高职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能及时反映科技成果在生产
经营中的应用并保证学生对工作岗位的“零距离”适应。二是强化高等职业院校职业实践活动。教师在传授专业理论知识的同时给学生提供各种机会参与职业实践活动通过抓好各专业课的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组织学生参加专业技能大赛或设计大赛、开展第二课堂以及做好毕业生的实习等方式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三是搞好高等职业院校的实训基地建设为学生提供更多更好的实践锻炼的机会。
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有利于制订高质量的人才培养方案,一个好的人才培养方案有利于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方面把事情做对进而把事情做好科学的人才培养方案是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培养的基石。一支结构合理、训练有素、高水平的师资队伍能洞察行业的发展趋势和专业的市场需求,能在市场需求分析的基础上准确地进行专业面向的岗位定位,能科学地分析岗位的主要工作过程进而提炼出其主要的工作任务并能科学合理地将工作领域转换成学习领域从而制订出高质量的人才培养方案。优秀的教师队伍能科学地分析出专业的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的逻辑思路能正确地把握课程设置的科学性和均衡性能合理的谋划和建立实践教学体系和实践教学基地能科学地提出专业素质教育的措施和办法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能力水平和素质水平。
【参考文献】
1王秀娟.示范性高职院校“双师型”专业教师队伍建设内涵
2盖晓芬.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质培养要义与路径选择中国高职教育研究 3刘洪一.中国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4谭满益.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质培养的思考职业技术教育
第四篇:中职学校“双师型”结构师资队伍建设探索
中职学校“双师型”结构师资队伍建设探索
[摘 要]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进行,中职学校逐步形成了“双师型”的教师团队,这时一个可喜的现象。但现阶段“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中仍存在着许多的问题,这些问题都对“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产生了阻碍作用。如何进一步促进中职学校“双师型”结构师资队伍建设?本文从“双师型”师资建设目标的筹划入手,对坚持“内培外引,专兼结合”的基本原则,把现阶段的条件利用起来,挖掘学生自身潜力和发展走自主模式等方面,对“双师型”结构师资队伍建设进行了一些探索和研究。
[关键词]“双师型”;结构;师资队伍;中职学校
中职教育兼有职业化教育和实践化教育的特点,在教师师资力量肯定与普通的高中不同。作为中职学校的教师必要要有基本能力和素质的同时,还要有丰富的相关职业的最新的知识和实践能力。但现阶段中职教师在许多方面都没有达到相应的标准,所以中职教育难以培养出社会和市场需要、符合岗位需求的技能型人才。通过笔者自身的实际和经验,在中职学校进行“双师型”结构师资队伍的建设可以很好的解决这个问题。以下是笔者对相关问题的一些思考和探索。
一、“双师型”结构师资的含义
“双师型”结构是指专业课教师中的专任教师与兼职教师的结构,兼职教师是指学校正式聘任的、独立承担某一门课程或实践教学的任务的行业、企业以及社会中实践经验丰富的名师、专家、高级技术人员或者技师及能工巧匠的教师结构。通俗的说,“双师”就是只学校的专任教师和其他的兼职教师。
二、“双师型”结构师资的建设目标分析
随着现代职业教育的发展,“坚持以就业网为导向”,“以能力文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板块化课程体系成为当今中职教育的主流理论。这个理论架构也我们的教学课程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什么是“”建设“双师型”结构师资队伍就是满足这个理论的重要条件。首先,在进行“双师型”建设时,要注意专业分析和教师分析共同发展。对专业的教师在数量、质量、专业程度进行整体全面的分析,来确定他们所教专业的基础。然后,对教师个体进行分析,了解教师的个性特征、知识水平、身心素质和家庭环境等,用对他们从事的工作进行匹配,发现现阶段师资配置的问题。
三、制定“双师型”结构队伍建设的方案
1.优先培养对象的选择。具体在制定的人选时,需要对三种情况进行优先考虑。第一、中职学校的重点学科、专业等教学需要的基本人才需要进行优先培养;第二、中青年优秀教师和学科带头人需要优先培养;第三、积极向上、在教学、科研等方面有较大贡献的教师优先培养。先找出最需要进行培养的教师,让他们在自己的专业上进一步的发展和成长,从而带动整个中职学校所有教师的发展。
2.培养规划的落实。对教师的培养规划要落到实处,可以采取“二四分类”的方法。将全校的教师分为四个类别,即合格教师、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名师四个部分,然后根据不同的教师级别为他们制定不同的目标,对达标的要求、时间、途径和评估方法,并督促他们取得各个学科的中高级技能证书;而对于教师的教学技能也可以分为四个阶段,即“会”、“熟”、“精”、“专”四个等级,从而更好的认识教师的教学和专业水平,有助于对培养规划的制定和落实情况进行监督。
3.培养步骤的明确。在实施培养步骤时必要清晰明确,在可以采取“四个阶段”分期。第一阶段,通过利用其他各种方法和手段来让教师认清自己的特征和能力,为教师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一条清晰的道路。第二阶段,加强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学知识,拓宽教师的教学内容,让教师通过培养等方式,让他们可以胜任2门以上的专业课理论教学和1门专业技能课教学,着实的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和水平。第三阶段,在广泛的基础上更要加强教师对一门学科的专业素质,中职教师不仅仅在教学上要广泛,更要专业,学校方面要加强督促教师获取相关的专业技能证书,保证教师的专业性。第四阶段,深入培养阶段。在教学上要优秀是一个中职教师首先要达到的基础目标,如果能在课程改革、开发课程模块、编写教材等方面能够加以深入,才能真正的称之为优秀的中职教师。
4.在具体培养时的操作。在进行中职学校“双师型”结构队伍的建设过程中,要如何进行具体的操作呢?采取“校企合作”的方式,也就是学校和企业采取“派出去,请进来”的合作教学模式。学校方面应该经常派出教师对企业的新产品的研发、市场调查与分析、技术攻关方面进行专业的指导。一方面,派出的教师可以加强对生产一线技术要求、技术工艺标准、企业的需求的了解,让教师更加清晰和直观的了解到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才能对自身的教学思想、教学内容进行调整和改善,培养出社会和企业需要的学生。在企业方面,企业可以派出自己的工程技术人员,作为在中职学校的教师来教导学生。把他们在生产上真正实用的丰富的生产技术和管理经验传授,将生产实践中的新技术和新成果带进中职学校,提高专业教师的双师素质,促进中职学校的专业教学,提高中职教育的教学质量。
四、中职学校建设“双师型”结构师资的途径
1.转变教学观念、提高思想认识。在现代社会中,传统的教学观念、模式和方法已经于中职教育的发展需求脱轨,完全不能适应现在的需求。因此,转变教学观念、提高思想认识是要建设“双师型”教师的第一步。教师应该跟上形势的发展,不断的更新自身的职业教育观念、学习最新的知识和技术,树立起终生学习的观念,让自己成为一个合格的双师型教师。
2.完善培养机制,优化教师结构。在制度上同样需要进行相应的改进,对专业教师资格制度、职务聘任制度、培训制度、考核制度等方面进行全面的完善,是形成长期有效运行的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的制度保证;在教师的聘任方面,中职教师要加强对专业教师的思想品德、教学质量和实践能力进行严格的考察和评估,采取新型的高职低聘或者是低职高聘的动态的聘任手段。
3.加强理论和实践的结合,培养能力。产教结合是培养“双师型”专业师资队伍的有效途径,让教师的教学和生产结合起来,既可以拉近专业教学与生产实际的距离,在两个方面都对教师进行锻炼,又可以让教师在生产实际中学到生产的新知识、新技术和新工艺,加强教师对自己专业的操作技术的了解,在教学时进行生产经验的渗透。鼓励专业教师到生产现场进行教学,让教师可以根据本专业的实际,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的培养,让他们能够更快的掌握最新最现代的技能的应用。
五、结语
总之,建设一支高质量的“双师型”师资队伍,是顺应中职教育发展的措施,也是突破职业教育瓶颈,提高职业教学质量的关键方法。但这个系统的工程仅仅依靠职业教育学校是不够的,需要教育行政管理部门以及整个社会的支持。只有这样才能顺利的建设出“双师型”师资队伍,提高中职教育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 王钦.基于“双师型”教师培养的中职教师专业发展策略研究[D].江南大学 2014.[2] 刘昕.陕西省中职学校“双师型”教师培养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4.[3] 杨F.多维视域下“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路径研究[D].湖北工业大学 2014.[4] 万娥.企业在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中的角色定位研究[D].湖北工业大学 2014.[5] 姜彦华.中职教育吸引力提升策略的研究[D].广东技术师范学院 2014.
第五篇:加强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思考
加强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思考
在经济全球化、教育国际化、人才市场化的今天,我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面临着一个前所未有的发展时期,各院校之间综合实力的竞争日趋激烈,而处于高职教育链条不同位置的各个院校要在竞争中站稳脚跟,求得发展空间,主动应对高职教育的快速发展,保持良好的竞争态势,就必须在坚持科学发展观的前提下,确定符合本校实际的人才强校战略,狠抓师资队伍建设,培育和提升学校的核心竞争力。对于高职院校而言,核心竞争力是指学校参与竞争所具备的支撑其竞争优势所特有的可持续生存和发展的能力。高职院校参与竞争是围绕核心竞争力在多层面展开的,要取得主动性,就要获取和整合教育资源,尤其是人才这个第一资源。所以,建设和造就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富有创新精神,有丰富实战能力的高水平师资队伍是高职院校健康发展的重中之重。
一、离职院校师资队伍的现状
几年来,各高职院校为了加快发展,适应高职扩招的要求,普遍重视师资队伍的建设,取得了一些进展。但是,按照教育规律和合理的生师比衡量,教师队伍数量不足,结构不合理,高水平的教师少,双师型比例小等问题仍突出存在,严重制约和影响师资队伍的建设。
(一)数量相对不足
过去我们高职教育的规模很小,近年来,随着大家对高职教育认识的深化,高职教育飞速发展,无论是学校数量和在校学生数都已占到整个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我国现有高职院校1300多所,在校生500多万人,年招生数量和在校生数量均成倍增长。但是,学校教师队伍的建设是有一个过程的,需要循序渐进,逐步扩大,这样就造成了师资队伍建设远远落后于教学的实际,全国高职院校的生师比普遍偏高,有的院校已达50:1以上,远远高于教育部18:1的标准,致使教师在超负荷的工作,严重影响教学质量和水平的提高。
(二)结构不尽合理
由于高职院校数量和在校人数的快速增加(以陕西为例,98年在校学生仅15万人,2005年已达到58万人之多,7年间翻了近四番),而师资队伍合理结构的形成,是有一定规律和过程的,本科毕业5年后才可能晋升中级职称,再5年后才可晋升高级职称。这样致使高职院校教师职称结构不合理,70%以上的教师属于初中级职称,高级职称仅占1/4左右。另一方面,年龄结构也存在较大问题,30岁以下的教师占到多数,中间断层现象严重,不能形成合理的梯队,十分不利于学校的长远发展。
(三)教学水平急待提高
由于大规模本科毕业的年轻教师成为了高职院校教师的骨干力量,扩招的现状不容这些刚毕业的大学生有进行任何“充电、喘气”的机会,一报到就满负荷甚至超负荷带课,有的周学时高达30学时以上。这样的后果是:第一,轻视了教师的职前培训,从大学毕业到成为一名合格教师,必须对他们进行一段时间教育学、心理学、师德概论、教学方法和技巧等方面的认真培训和学习,使其在心理上和业务上都有所缓冲和思想准备,才会走好成为教师的第一步。第二,高等职业教育不等同于普通的高等教育,有着本层次的规律和特点,特别是有着很强的实践性、操作性,而这些又恰是刚毕业大学生的弱项。
(四)政策不配套
各院校的教师编制数基本上是上世纪八十年代确定的,已经过去20多年了,学生的规模十几倍地增长,仍用当时的编制控制教师队伍的建设,使学校在进人计划和编制、工资问题上受到限制,这已成为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瓶颈”,致使许多学院为了满足教学的需要,不得不超编制引进教师,学院自己负担这部分人的工资和各项福利待遇,不仅加重了学校的负担,而且造成了这部分教师思想上的不稳定。另外,人事部门限制从企业调入教师,而高职院校的教学特点最急需的是从企业调入的既有理论知识又有较强实践能力的人才,极大地制约了学院加快教师队伍建设的发展。
二、加快离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策略
(一)制定发展规划
教师队伍建设是学校发展的根本大计,是学校教学和科研的主力军。教师职业的特点决定了学院在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时,要根据学院的长远发展目标,制定教师队伍建设规划。根据学校较长一个时期学科建设规划、专业发展的需要,以及各专业的规模、人数和专业特点,做出学校师资队伍建设具体设想,这样,经过一时期的实施,就会使教师队伍在规模上、年龄结构、学历结构和职称结构上逐步趋于合理,形成良性循环,为学校的教学和发展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二)优化个体结构
高职教育对“双师型”教师队伍的要求,使我们在教师培养上必须从优化结构人手。高职院校的教师大多都有本科以上的学历,一定的理论知识是具备的,个体结构的优化主要是加强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第一,要提高对职业教育的认识。利用岗前培训和必要的职业技术教育学理论的学习,充分认识职业技术教育的特点和规律,充分认识职业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的区别,深化对“双师型”教师的理解,主动地、自觉地完善自己。第二,强化技能培训。专业教师一定要做到要求学生实习、实训、操作的内容,自己要先掌握,甚至比较熟练。一方面要鼓励教师多深入企业挂职、顶岗、跟班,了解最新的生产设备、工艺技术和科技信息,掌握自己所教内容的操作技能。另一方面,通过“项目开发”等活动,促使理论教师到实践中锻炼,进行开发服务,积累实训教学需要的技能和实践经验,使教师从单一教学型向产学研一体化的“一专多能”型人才转变。
(三)调整整体结构
根据高职院校的现状,教师队伍整体结构的调整应从以下几方面去探索:
建立一支相对稳定的兼职队伍。一方面兼职队伍的范围广,选择余地大,学校可根据每学年任课教师的学历结构、职称比例去聘任,能有效地弥补结构不合理的缺陷。另一方面,兼职队伍管理比较灵活,能较好地适应学校每年根据就业情况及时调整各专业招生人数后对教师的需求,不会给学院造成人事管理的负担。
从企业调用。面对高职院校教师职称低、年轻人多、实践技能弱的现实,适当的从企业调入一批年龄在40岁以下、有高级职称、具有较强实践技能的适合本校专业需要的教师,是有效缓解当前尖锐矛盾的途径。
有目的的培养。从学校教师队伍的实际出发,有目的地选拔适合有关专业需要的现任教师或去教育部定点的高职院校培训学习,或去与本校专业对口的企业实践提高,回来后更好地从事某方面的教学工作。
(四)建立新型体系
高职师资队伍的建设,除了
从以上几方面努力尽快适应目前教学需要外,还应从长远考虑,建立新型的、创新的、开放灵活的高职教师教育体系。第一种方案为:在符合高职院校各专业教学要求的本科毕业生中,根据个人的志愿选拔其中一部分人攻读教育学硕士,以职业技术教育学科为主,或选拔其中一部分人进入第二学士学位的学习,主要为教育学中的高等职业教育教师教育方向,第二种方案为:在高职院校现职的教师中,根据其从事的专业要求和本人理论水平及实践能力的实际,有目的的让他们或进行面向高职教师教育的专业学位硕士在职学习,或进行短期的高职教师教育在职培训。通过这些方案的实施,逐步解决当前从事高职教育教师存在的学科基础薄弱、专业知识老化、与实际脱节、整体职业经历缺乏的不足,从而提升所从事教学的专业领域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深化他们对高职教育的认识,奠定高职教育的学科基础,掌握其课程设计方法和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水平。
(五)明确职称导向
高职院校教师职称评定的标准,一直是沿用普通高校的标准来实施的,这样做既不科学也不合理。高职院校教师的知识结构和工作特点都与普通高校教师有明显的区别,如不区别对待,制定合理的标准,会将高职教师引入为评职称而评职称的歧途,起不到对其能力和水平进行评价的目的,额外增加很多负担,影响其工作的积极性和进取心,势必造成高职师资队伍的不稳定。应根据职业教育的特点,注重教师教学水平的考核,并将技能水平作为一项重要指标,充分体现“双师型”教师的特征,真正将教师的注意力和工作重心引导到教学和技能上来。
(六)启动“名师工程”
普通高校的特点使其在教师的管理中有院士、博导、硕导,全国、省级各类学科带头人,使广大教师有方向、有目标、有榜样,使教师形成了多种层次和梯队,大大促进了学校的教学科研工作和教师水平的提高。而高职院校大多以专科教育为主,应根据其教育特点和教师工作的实践的实际,启动“名师工程”,制定名师标准和实施办法,从高职教师的师德水准、学历层次、智能结构、教学水平、实践能力等方面全面考虑,在注重教师整体水平提高的同时,经过科学、公正的程序,层层筛选推荐,培养造就出一批在本校、本地区、本省乃至全国的学科带头人,让高职院校教师学有榜样,干有方向,安心为高等职业教育事业奉献力量。
三、营造离职院校教师安居乐教的氛围
我国的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正在发展中,目前仍以大专层次的教育为主,人们对高职教育的认识还不够深入,理解还不够全面,从事高职教育的教师往往觉得自己低人一等,事业没有前途,工作的积极性和自觉性受到影响。这就要求我们学校要下大力气营造一种积极向上、团结和谐、安居乐教的环境和氛围。
第一,用一流的事业鼓舞人。“自我实现”是人生需求的最高境界,是每一位教师的职业理想。学校要根据本校实际,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发展规划,明确学校在一个时期的基本定位和发展目标,勾画出本校的发展蓝图,为广大教师搭建教学科研和工作的平台,创造各种提高、进修、交流和学习的机会,提供展现才华、施展技能的空间。让每个教师的理想能在此实现,事业能在此成就。
第二,用真挚的感情留住人。教师在任何……个高校工作,都希望有一种真挚的感情交流,都希望被领导和同事信任、理解和尊重。学校要实实在在地为教师办实事、办好事,想教师所想,急教师所急,切实解决广大教师特别是中青年教师的实际困难,关心他们疾苦,让他们困难有处求助,痛苦有处诉说,感情有处交流,有一种心情舒畅的工作氛围。
第三,用和谐的环境凝聚人。和谐就是要以人为本,激发人的活力,协调各种关系,化解各种矛盾。要维护健康、高雅、文明、上进的校园文化,实现不同思想、观点、文化的和谐;要提倡学术自由,鼓励学术争鸣,使不同的学术观点都能在追求真理的旗帜下乐享其土,要有利于不同群体的利益之间、师生之间、学生之间、职工之间的和谐,要创建生态好、人居环境佳的校园,使其乐居其中。
第四,用科学的体制稳定人。学院深化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完善各种规章制度,确定人才竞争的机制,为各类人才发挥作用创造机制平台,通过竞聘,促进优秀人才脱颖而出,通过岗位量化标准,紧紧抓住考核环节,加强对教学质量和工作绩效的有效监督。切实增强教师的忧患意识、竞争意识和学习意识。要任人为贤,奖罚分明,不论资排辈。
第五,用优厚的待遇吸引人。要深化分配人事制度改革,彻底解除平均主义的分配方式,拉开多层次人员的收入档次,不断提高教职工的生活福利待遇,处处体现多劳多得,尤其要以能力大小、贡献多少为主要分配依据,要切实为学科带头人和中青年骨干教师在住房;职称晋升、实验条件、进修提高等方面提供优惠政策。总之,营造教师安居乐教的良好氛围,是我们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一环,必须引起重视。
作者单位:西安航空职业技术学院
[责任编辑:张彦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