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探析高职教育师资队伍建设
探析高职教育师资队伍建设
徐新玉苏州机电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摘要】文章根据目前高等职业教育迅猛发展的态势,以及高等职业学校教师的现状,探讨分析了高职师资队伍建设的目标和措施,提出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应更新教育观念,培养一批双师型教师。
【关键词】 更新观念双师
随着我国大力发展高等教育以及高等教育结构的调整,现阶段一批条件较好的中等专业学校通过改组或合并等途径,也进入了高等职教的行列,形成了高等职业教育迅猛发展的态势。然而,教学本身是教师和学生的双边活动,教师的素质如何,对保证教学质量、形成办学特色,更好地服务于经济建设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大力发展高职教育的时候,探讨师资队伍建设的目标和措施,具有战略意义。
一、加强师德修养,更新教育观念,强化服务意识。
学高为师,德高为范。会教书不能算作好教师,会育人才是好教师。这就要求教师要有强烈的事业心,必须从内心深处感觉到自己所从事职业的光荣崇高,意识到自己责任的重大。要有为教育事业奋斗不息的志向,要有勤奋刻苦的学习精神,踏实认真地钻研业务,工作作风朴实,不弄虚作假。要有高尚的师德情感、师德风范、崇高的思想境界,高度的爱岗、敬业奉献精神,树立终身从事教育事业的思想。真正做到教育家陶行知所激励我们的那样“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在教学活动中能体现出较新的教育理念,做到五个统一。
第一、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精神的统一。教师要以丰富的科学知识、优良的道德风范和充沛的创新精神去引导学生、不做学生的控制者和支配者,应摆对由过去的“教”师变为现实教学中的“导”师职能的位置,强化“传道解惑”职能,消化“授业”职能,教学中努力创设一种生动活泼的求学氛围,允许学生与老师互相交流,互相探讨,引导学生沿着正确的健康的立身处世做人的轨道发展,加强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成为教学的主体。
第二、培养学生逻辑思维与形象思维的统一。作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但要注意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抽象概括能力、归纳推理能力等,还应让学生学会质疑,促进学生逻辑思维与形象思维的发展。常言道:“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贵有疑”,“大疑则大进”。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课堂上让学生主动质疑问难,是师生民主关系的体现,更是学生自主学习的表现。有目的、有计划地让学生主动参与质疑问难、释疑解难,将大大提高学生学习能力,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从而促进学生逻辑思维与形象思维的发展。
第三、发展学生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的统一。所谓非智力因素是相对智力因素而言的,是指对行为效果有直接影响的一些心理过程的因素和个性因素,其主要包括情感、意志、行为动机、兴趣、信念等。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1
乐其学”。这就要求课堂教学应向着民主化、个性化、多元化、趣味化的方向发展,师生之间建立起民主和谐、平等合作、互敬互爱的关系,促使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在学习过程中起到促进智力因素发展的作用。
第四、学生的全面提高与发展个性的统一。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要求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长期以来,我国的教育是一种封闭式的传统教育模式,学生长期被关在学校里,很少走想社会,参与社会实践,因而他们很难有主人翁意识,他们的兴趣、视野、活动范围都大大受到限制。封闭势必压抑个性,人本来就有各种各样的发展潜能,社会本来就有各种各样的需要,三十行、七十二业,要的是各种型号的人才,教育就要从人的发展和社会的发展的需要出发建立自己的目标。教师应真正将每一个学生当作充满灵性的人来看待,坚信每一个人都是某一方面的天才,都可以在某一方面获得成功。因此,在组织教学中,应注意综合提高与个性发展的统一。
第五、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统一。人文精神在现实教育实践中,通过教师的理想信念、人格魅力、道德价值、艺术修养、宽容精神、开放思想等人文素质展现出来。在教学中,其人文素养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有助于学生理想人格的形成和个性自由和谐发展。因此,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不仅要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科学精神,而且要引导和唤醒学生的人文素养。
作为新世纪高职院校的教师,还应不断增强服务意识,增强为学生带好头、服好务的思想。这也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教育行业的具体体现,作为高职教育的教师必须认识到这一点,在我们教育行业,就是为学生服务,真正做到“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一切。”充分代表学生利益,不可把自己凌驾于学生之上,更不能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因为教育人的过程是一个感化的过程。
二、拓展高职教师知识、技能培训途径,努力造就一批“两栖”教师。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高素质的一线生产、管理、服务等行业中高级应用性人才。这就决定了从事职业教育的教师必须是“两栖”教师,即“双师”型教师,要求从业者既具备教师的基本能力和素质,又具备相应行业的执业能力和素质。但目前,五、六十年代的老教师相续退休,青年教师人数不断增加,而大部分青年教师刚从大学校门进入职教行业,缺乏相应的基本技能,因此,加快高职青年教师的技能培训应成为各学校当前很艰巨的任务之一。
(一)鼓励和安排专业课教师到现场实习,以提高他们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目前,在我们青年教师队伍中,往往理论知识比较扎实,而实践经验不足,缺乏操作技能,相当一部分专业课教师只能是“书上谈兵”,自身并没有足够的实际知识和一定的操作实践经验,要在教学中做到理论和实际结合,为实践教学打好基础,自然是不可能的事。要提高青年教师的专业知识和技能,鼓励教师下现场,学校首先要出台相应的制度与奖励办法,让青年教师定期深入现场跟班实习,了解现场的生产状况及设备更新使用情况,深入调查研究,总结经验,提高
自己的专业知识与技能,在教学中做到学以致用,理论联系实际,使所讲授的内容与现场吻合。对新分配来校准备从事专业课教学工作的大学毕业生,首先应安排他们到相关行业、企业学习一定时间,锻炼他们的专业实践能力,了解和掌握国内外相关行业的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方法,以便在教学中密切联系实际,促进教师不断参加继续教育和培训,提高“双师”素质。
(二)拓宽“双师”型教师来源渠道,加大聘用兼职教师力度。
职业学校的教学模式就是围绕从事岗位工作所要求的知识、技能、能力来组织教学的。毕业生最终要到一线岗位工作,这就为学校从企事业单位选调一批高级技术与生产经营管理人员或聘用一些来自企业,既有深厚的理论功底又有丰富的实践经验的兼职专业教师到高职教育系统从事教育工作提供了依据,因为他们最了解现场最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和劳动者。他们充当到高职教育教师队伍中来,有利于改善教师结构,加强实践教学,改进教学方法。这对培养学生多方面能力,提高综合素质有较大的好处。同时通过他们的“传、帮、带”也能促进年轻教师的成长,提高青年教师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最终提高教学质量。
(三)建立健全培训制度,促进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培养教师能文能武,能讲能做,既能上相关专业理论课,又能上实习课,做到“两栖”。
首先要建立青年教师入门培训制度。像我校对大学毕业分配来的新教师,组织到教育学院进行教育学、教育心理学等教育教学理论培训和上好第一堂课的培训,同时安排一次公开课,进行一次测评,通过培训与考核促进了青年教师的成长。
其次,建立青年教师专业技术培训制度。鼓励青年教师参加各种各样的专业技术等级考核,要求青年教师必须通过相关专业技术考核。
三、建立完善的量化考核制度与激励机制,促进青年教师的成长。
学校要重视和尊重青年教师。虽然到处宣传尊师重教,但教师的社会地位并没有实质上的显著提高,有时,在社会交往中甚至羞于启齿说自己是教师,因此,学校必须形成尊师重教的氛围。对青年教师的评价要公正合理,要在青年教师的群体中建立激励机制和考核机制,特别是量化考核时要排除人为因素的干扰,拉开档次,鼓励上进,激励后进。否则,考核透明程度低,甚至是暗箱操作,这样会大大挫伤大家的积极性和进取心,达不到教师考核的目的。若能研制出可操作性很强的教师工作质量考核计算机软件,那么就可以使教师工作考核更快捷、更准确。同时健全激励机制,对做出突出成绩和贡献的青年教师给予适当奖励,这样能激发教师爱岗敬业精神以及奉献精神,很好地促进教师的成长。
四、加强计算机有关知识学习,提高教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能力。多媒体课件在教学活动中能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符合学生的心理认识规律,增强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和自觉性。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必须学习如多媒体集成编辑软件与专业相关的多媒体工具软件、不同类型媒体素材编辑软件等相关计算机知识,了解常用多媒体工具软件的用途、使用方法,提高运用多媒体手段的能力,让多媒体这一现代教育技术在高职教育中发挥巨大作用,从而获得较好的学习效果。同时,掌握一定的网络知识,可以充分地利用计算机网络来获取新知识以更新充实教学内容。
五、教师应善于总结经验,吸取教训。
教育工作者要勤于收集有关的资料来丰富自己和教育学生。记得有篇文章中有这样一段话:“古今中外有学问的人,有成就的人,总是注重积累的,知识是积累起来的,经验也是积累起来的,我们对任何事情都不应该像过眼烟云。”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在教育工作中必须掌握和运用教育规律、教育方法和教育手段,善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平时注意积累材料,实事求是,一分为二,在分析典型材料的基础上,找出带有规律性的东西,提高到教育理论的高度,写成论文,这样可以总结经验,吸取教训,便于由浅入深,去粗取精,去伪存真,有利于以后的扬长避短。高职学校的教师还应随时注意收集现场新设备的有关资料以及设备日常工作中经常出现的各种故障现象、发生原因、分析解决的方法措施等,以充实到课题教学。不断总结经验教训,勇于开拓,大胆创新,不断提高自身修养,多思考,勤动笔,把自己工作中的点点滴滴提炼成最好的论文题材,写成文章,使后来有史可鉴。
师资队伍建设是高职教育事业的一项基础工程,涉及到师德修养、文化水平、业务能力、教育方法以及队伍的年龄结构、专业提高等方方面面,本文只是发表作者的一些拙见。
【参考文献】
1、杨浩霞、葛伟:建立有效的机制加速中专师资队伍建设 《铁路职业技术教育》2001年第3期。
2、张万莲:浅谈专业课教师知识、技能培养的途径《铁路职业技术教育》2002年第1期。
第二篇:浅议高职师资队伍建设
浅议高职师资队伍建设
单位:南乐县元村镇中学 姓名:崔永涛
【内容摘要】 职业素质教育是高等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教师是学生职业素质培养的主体。“双师型”是高职教师队伍建设的着力点和方向。高水平的教师队伍是指一所高校内师资队伍整体教学水平高科研创新能力强师德修养好。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又在于师资队伍的质量教师队伍的建设是高职教学质量的生命线。高职师资队伍建设从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高职教材的编写、高职学风的形成、教学方法的灵活运用、高职学生知识架构的建立、高职学生能力的提高等方面影响高职人才培养过程和效果从而全方位影响高职人才培养质量。
【关键词】高职 师资队伍 建设
当前我国的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已经由规模扩展阶段走向一个加强内涵建设、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新阶段。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的提高关键在教师教师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工程”中的一个非常能动的因素正确认识高职师资队伍建设与人才培养质量的关系提高高职师资队伍建设水平对于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决定。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具有较高技术理论水平和较强开发能力能够学习和运用高新技术知识创造性地解决生产经营与管理中的实际问题能熟练掌握某一特定职业技术具有良好职业素质的高级应用型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这一培养目标决定了高职院校的教学目标应定位于职业技能的培养以学生的职业发展为核心培养学生基本的职业素质和能力使其成为新世纪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生力军。
高职院校发展的需要。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质培养是高等职业教育属性的必然要求也是高职院校自身发展的需要。现代生产的发展要求高职院校培养一种新型劳动者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他们应该具有较强的胜任力、适应性和应变能力以及团队合作能力、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等等。只有这样高职院校才有可能生存、持续发展下去。否则培养的学生职业素质不高不能适应社会发展就业率低则会严重影响学校声誉那么学校的发展必定会受到影响。
高职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质培养是高职学生适应岗位要求、与其他类型和层次的高等院校学生错位就业和发展的内在需求。高职学生职业素质最能反映和体现高职教育所培养的学生内在的特征也是区别于其他高等教育所培养人才的重要特质。只有通过加强学生职业素质的教育和培养提升学生职业素质水平才能实现高职院校毕业生与其他大学毕业生在就业中的错位竞争也才能满足高职院校学生自我实现和自我发展的内在要求。高职院校教师在学生职业素质培养中的作用 高职院校教师在学生职业素质培养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教师是学生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考者主导整个职业素质教育的方向。
二、高职师资队伍建设的内涵。高职师资力量的建设是高职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那么究竟应该建设一支什么样师资队伍呢?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逐步建立“双师型”教师资格认证体系研究制订高等职业院校教师任职标准和 准入制度。无论高职实践还是理论界已经达成了一个基本的共识“双师型”是高职教师队伍建设的着力点和方向。“双师型”教师不仅要有一定的专业文化理论知识而且必须拥有较丰富的专业实践经验熟悉企业生产环境了解企业运作过程掌握企业组织管理方式的职业素质从而具备从事高职教育教学的能力。关于“双师型”教师的界定有多种说法一是“双证书”说即持有“教师资格证”和“职业资格证”的教师就是“双师型”教师二是“双职称”说即具有讲师职称又具有工程师职称就是“双师型”教师三是“双师能力”说既具有作为教师的职业素质和能力又具有技师或其他高级专业人员的职业素质和能力的专业教师就是“双师型”教师四是“双师素质”说教师是能力之师教师既能讲授专业知识又能开展专业实践教师是素质之师既能引导学生人格价值、又能指导学生获得与个人个性匹配的职业具备这种素质的教师就是“双师型”教师五是“双师结构”说就个体而言高职教育教师是“双师型”的每个教师都要具备“双师素质”就群体而言高职教育教师必须是一个教学团队这个团队由学校专任教师和企业兼职教师两部分组成是工学互动的。教学团队的整体结构是专业理论教学以专职专任教师为主实践课教师以企业兼职教师为主互动交流平台以专业标准和课程计划为主。高职师资队伍建设的目标形成一支学历层次高、职称结构和学缘结构合理、老中青结合、“双师”结构优、专兼结合的专业教学 团队。高水平的教师队伍从其作用和功效来看就是指一所高校内师资队伍整体教学水平高科研创新能力强师德修养好。
高职师资队伍建设与人才培养质量的关系 高职学校的生存与发展关键在于人才培养质量而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又在于师资队伍的质量师资队伍是提高高职人才培养质量的决定性因素教师队伍的建设是高职教学质量的生命线。高职师资队伍建设好坏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影响高职人才培养质量。
三、多渠道多方法提高教师职业素质。按照高职院校教学的要求积极创造有利的条件采取各种有力措施应用各种有效方法提升教师职业素质。一是以高职高专教师“双师素质”培训基地为平台有计划地选派中青年教师参加培训提高专业教师专业实践能力加速高职院校双师素质教师队伍建设步伐。二是选派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到发达国家和地区进修学习提高教学水平和职业技能将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教育理念带回学校。三是定期安排中青年专业教师到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顶岗锻炼使教师了解自己所从事专业目前生产、技术、工艺、设备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在教学中及时补充讲解生产中的新技术、新工艺并要求获得相关的中级及以上专业资格证书。同时还可以就教学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问题与企业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探讨从而提高推广和应用新技术的能力。四是在专业实践中运用“产学研”结合跟踪高新技术以科研促教学及双师素质的培养。
创新学校机制激励优化教师队伍。高职院校需要对教师培训工作进行精心设计、科学安排同时创新学校机制让优秀教师“脱颖而出”从而提高全校教师的职业素质。一是安排专业教师承担实践教学任务指导课程设计、毕业设计在建设专业实验室、教学工厂过程中提高教师的专业实践能力和技术开发能力贯彻以老带新的组合方式培养教师的实践能力和组织能力。二是定期开展以教学研究和改革为主要内容的校本培训。根据本校本专业的实际需要制定双师素质教师培训计划定期聘请有关专家对教师进行专业技能和实际操作方面的培训以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和操作能力在教师间开展观摩课、专题讲座和研讨活动让其掌握教学、实践的基本技能和教材教法研究的基本方法。三是鼓励教师参加相关的职业资格考试。制定相关政策鼓励部分教师取得某些相应等级的职业技术资格证书。
聘用企业或科研单位优秀人才充实兼职教师队伍。兼职教师队伍建设对于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已经不再是一项权宜之计而是一项改变学校教师结构、适应人才培养和专业变化的需要加强学校与企业、科研单位联系必须长期坚持的任务。高职院校可以通过制定优惠政策在企业、科研单位和其它院校聘用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等方面有高超技术应用能力的人员作为高职院校的兼职教师并与其签订聘用合同鼓励兼职教师的积极性在教学中不仅指导学生而且大幅度的推进兼职教师指导学院教师的实践操作能力从而促进本校专任教师双师素质的培养。总之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还要做好其他方面的工作一是改革高等职业教育的课程设置借鉴发达国家高职课程设置开放性的先进经验做到职教界和企业界密切结合听取企业界对课程设计的意见合理定位课程目标适时修订课程更新课程内容保证高职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能及时反映科技成果在生产经营中的应用并保证学生对工作岗位的“零距离”适应。二是强化高等职业院校职业实践活动。教师在传授专业理论知识的同时给学生提供各种机会参与职业实践活动通过抓好各专业课的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组织学生参加专业技能大赛或设计大赛、开展第二课堂以及做好毕业生的实习等方式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三是搞好高等职业院校的实训基地建设为学生提供更多更好的实践锻炼的机会。
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有利于制订高质量的人才培养方案,一个好的人才培养方案有利于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方面把事情做对进而把事情做好科学的人才培养方案是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培养的基石。一支结构合理、训练有素、高水平的师资队伍能洞察行业的发展趋势和专业的市场需求,能在市场需求分析的基础上准确地进行专业面向的岗位定位,能科学地分析岗位的主要工作过程进而提炼出其主要的工作任务并能科学合理地将工作领域转换成学习领域从而制订出高质量的人才培养方案。优秀的教师队伍能科学地分析出专业的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的逻辑思路能正确地把握课程设置的科学性和均衡性能合理的谋划和建立实践教学体系和实践教学基地能科学地提出专业素质教育的措施和办法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能力水平和素质水平。
【参考文献】
1王秀娟.示范性高职院校“双师型”专业教师队伍建设内涵
2盖晓芬.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质培养要义与路径选择
中国高职教育研究 3刘洪一.中国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4谭满益.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质培养的思考
职业技术教育
第三篇:浅议高职师资队伍建设
浅议高职师资队伍建设
单位:南乐县元村镇中学姓名:崔永涛
【内容摘要】 职业素质教育是高等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教师是学生职业素质培养的主体。“双师型”是高职教师队伍建设的着力点和方向。高水平的教师队伍是指一所高校内师资队伍整体教学水平高科研创新能力强师德修养好。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又在于师资队伍的质量教师队伍的建设是高职教学质量的生命线。高职师资队伍建设从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高职教材的编写、高职学风的形成、教学方法的灵活运用、高职学生知识架构的建立、高职学生能力的提高等方面影响高职人才培养过程和效果从而全方位影响高职人才培养质量。
【关键词】高职师资队伍建设
当前我国的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已经由规模扩展阶段走向一个加强内涵建设、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新阶段。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的提高关键在教师教师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工程”中的一个非常能动的因素正确认识高职师资队伍建设与人才培养质量的关系提高高职师资队伍建设水平对于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决定。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具有较高技术理论水平和较强开发能力能够学习和运用高新技术知识创造性地解决生产经营与管理中的实际问题能熟练掌握某一特定职业技术具有良好职业素质的高级应用型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这一培养目标决定了高职院校的教学目标应定位于职业技能的培养以学生的职业发展为核心培养学生基本的职业素质和能力使其成为新世纪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生力军。
高职院校发展的需要。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质培养是高等职业教育属性的必然要求也是高职院校自身发展的需要。现代生产的发展要求高职院校培养一种新型劳动者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他们应该具有较强的胜任力、适应性和应变能力以及团队合作能力、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等等。只有这样高职院校才有可能生存、持续发展下去。否则培养的学生职业素质不高不能适应社会发展就业率低则会严重影响学校声誉那么学校的发展必定会受到影响。
高职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质培养是高职学生适应岗位要求、与其他类型和层次的高等院校学生错位就业和发展的内在需求。高职学生职业素质最能反映和体现高职教育所培养的学生内在的特征也是区别于其他高等教育所培养人才的重要特质。只有通过加强学生职业素质的教育和培养提升学生职业素质水平才能实现高职院校毕业生与其他大学毕业生在就业中的错位竞争也才能满足高职院校学生自我实现和自我发展的内在要求。高职院校教师在学生职业素质培养中的作用 高职院校教师在学生职业素质培养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教师是学生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考者主导整个职业素质教育的方向。
二、高职师资队伍建设的内涵。高职师资力量的建设是高职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那么究竟应该建设一支什么样师资队伍呢?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逐步
建立“双师型”教师资格认证体系研究制订高等职业院校教师任职标准和 准入制度。无论高职实践还是理论界已经达成了一个基本的共识“双师型”是高职教师队伍建设的着力点和方向。“双师型”教师不仅要有一定的专业文化理论知识而且必须拥有较丰富的专业实践经验熟悉企业生产环境了解企业运作过程掌握企业组织管理方式的职业素质从而具备从事高职教育教学的能力。关于“双师型”教师的界定有多种说法一是“双证书”说即持有“教师资格证”和“职业资格证”的教师就是“双师型”教师二是“双职称”说即具有讲师职称又具有工程师职称就是“双师型”教师三是“双师能力”说既具有作为教师的职业素质和能力又具有技师或其他高级专业人员的职业素质和能力的专业教师就是“双师型”教师四是“双师素质”说教师是能力之师教师既能讲授专业知识又能开展专业实践教师是素质之师既能引导学生人格价值、又能指导学生获得与个人个性匹配的职业具备这种素质的教师就是“双师型”教师五是“双师结构”说就个体而言高职教育教师是“双师型”的每个教师都要具备“双师素质”就群体而言高职教育教师必须是一个教学团队这个团队由学校专任教师和企业兼职教师两部分组成是工学互动的。教学团队的整体结构是专业理论教学以专职专任教师为主实践课教师以企业兼职教师为主互动交流平台以专业标准和课程计划为主。高职师资队伍建设的目标形成一支学历层次高、职称结构和学缘结构合理、老中青结合、“双师”结构优、专兼结合的专业教学 团队。高水平的教师队伍从其作用和功效来看就是指一所高校内师资队伍整体教学水平高科研创新
能力强师德修养好。
高职师资队伍建设与人才培养质量的关系 高职学校的生存与发展关键在于人才培养质量而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又在于师资队伍的质量师资队伍是提高高职人才培养质量的决定性因素教师队伍的建设是高职教学质量的生命线。高职师资队伍建设好坏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影响高职人才培养质量。
三、多渠道多方法提高教师职业素质。按照高职院校教学的要求积极创造有利的条件采取各种有力措施应用各种有效方法提升教师职业素质。一是以高职高专教师“双师素质”培训基地为平台有计划地选派中青年教师参加培训提高专业教师专业实践能力加速高职院校双师素质教师队伍建设步伐。二是选派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到发达国家和地区进修学习提高教学水平和职业技能将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教育理念带回学校。三是定期安排中青年专业教师到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顶岗锻炼使教师了解自己所从事专业目前生产、技术、工艺、设备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在教学中及时补充讲解生产中的新技术、新工艺并要求获得相关的中级及以上专业资格证书。同时还可以就教学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问题与企业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探讨从而提高推广和应用新技术的能力。四是在专业实践中运用“产学研”结合跟踪高新技术以科研促教学及双师素质的培养。
创新学校机制激励优化教师队伍。高职院校需要对教师培训工作进行精心设计、科学安排同时创新学校机制让优秀教师“脱颖而出”从而提高全校教师的职业素质。一是安排专业教师承担实践教学任务
指导课程设计、毕业设计在建设专业实验室、教学工厂过程中提高教师的专业实践能力和技术开发能力贯彻以老带新的组合方式培养教师的实践能力和组织能力。二是定期开展以教学研究和改革为主要内容的校本培训。根据本校本专业的实际需要制定双师素质教师培训计划定期聘请有关专家对教师进行专业技能和实际操作方面的培训以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和操作能力在教师间开展观摩课、专题讲座和研讨活动让其掌握教学、实践的基本技能和教材教法研究的基本方法。三是鼓励教师参加相关的职业资格考试。制定相关政策鼓励部分教师取得某些相应等级的职业技术资格证书。
聘用企业或科研单位优秀人才充实兼职教师队伍。兼职教师队伍建设对于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已经不再是一项权宜之计而是一项改变学校教师结构、适应人才培养和专业变化的需要加强学校与企业、科研单位联系必须长期坚持的任务。高职院校可以通过制定优惠政策在企业、科研单位和其它院校聘用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等方面有高超技术应用能力的人员作为高职院校的兼职教师并与其签订聘用合同鼓励兼职教师的积极性在教学中不仅指导学生而且大幅度的推进兼职教师指导学院教师的实践操作能力从而促进本校专任教师双师素质的培养。总之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还要做好其他方面的工作一是改革高等职业教育的课程设置借鉴发达国家高职课程设置开放性的先进经验做到职教界和企业界密切结合听取企业界对课程设计的意见合理定位课程目标适时修订课程更新课程内容保证高职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能及时反映科技成果在生产
经营中的应用并保证学生对工作岗位的“零距离”适应。二是强化高等职业院校职业实践活动。教师在传授专业理论知识的同时给学生提供各种机会参与职业实践活动通过抓好各专业课的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组织学生参加专业技能大赛或设计大赛、开展第二课堂以及做好毕业生的实习等方式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三是搞好高等职业院校的实训基地建设为学生提供更多更好的实践锻炼的机会。
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有利于制订高质量的人才培养方案,一个好的人才培养方案有利于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方面把事情做对进而把事情做好科学的人才培养方案是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培养的基石。一支结构合理、训练有素、高水平的师资队伍能洞察行业的发展趋势和专业的市场需求,能在市场需求分析的基础上准确地进行专业面向的岗位定位,能科学地分析岗位的主要工作过程进而提炼出其主要的工作任务并能科学合理地将工作领域转换成学习领域从而制订出高质量的人才培养方案。优秀的教师队伍能科学地分析出专业的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的逻辑思路能正确地把握课程设置的科学性和均衡性能合理的谋划和建立实践教学体系和实践教学基地能科学地提出专业素质教育的措施和办法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能力水平和素质水平。
【参考文献】
1王秀娟.示范性高职院校“双师型”专业教师队伍建设内涵
2盖晓芬.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质培养要义与路径选择中国高职教育研究 3刘洪一.中国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4谭满益.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质培养的思考职业技术教育
第四篇:关于加强高职师资队伍建设的实践
加强高职师资队伍建设的实践
刘文贵 孙兴民
[摘要]:高等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是形成学校特色,增强学校竞争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促进高等职业教育健康持续发展的关键。本文通过对高职教育师资队伍现状的分析,结合我校实际,阐述了师资队伍建设的一些对策。
[关键词]:高职师资建设;现状;
目前,高职院校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还存在着不少问题。比如.许多教师从思想上还没有认清高职的教育教学规律和特点。致使在教育理念、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等方面还不能完全适应高职教育发展的要求;高职院校受办学条件的限制,既对社会上的优秀专业技术人才缺乏吸引力。又使校内优秀教师流失严重;师资来源渠道单一,师资结构不合理,“双师型”素质教师比例偏低。形成了师资力量与专业调整、建设和发展的不相适应:师资培养激励机制不健全。职称评定政策不到位等等。这些问题严重制约着高等职业教育师资队伍的建设和发展。对此,我校在师资建设方面采取了一些对策,进行了有益探索。
一、更新理念,组织教师开展教研教改
2005年以来。我校以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和试点专业评估验收为契机,在全校开展了教育思想大转变的讨论,组织教师学习和研究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基本特征、发展前景,提高对职业教育的认识。树立正确的人才观、质量观、办学观和教学观,增强责任感。提高事业心。为此,教务处收集整理了百余篇有关高等职业教育的政策法规、教育理念、教育模式等方面文章,结集印刷成《河北工专教育思想大讨论学习资料汇编》,发放给每位教师,组织全校教师学习和讨论。我们还把教师写的心得体会编辑印刷成《河北工专教师教育思想大讨论文章汇编),使高等职业教育理念深入人心。同时学校组织开展了转变教育思想大讨论的经验交流会。会上5位教师阐述了自己对高等职业教育办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的认识、体会和收获。
在开展教育思想大讨论的基础上。学校组织教师参与教研教改,并把教研教改成果作为教师业绩考核的重要指标,与年终考核、职称评定、津贴等挂钩。2006年以来,有《高职高专教育实践教学评价改革研究与实践》等6项教研教改项目获得省教育厅和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立项,《电力类专业基础课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整体优化的研究与实践》等10项课题校内立项。教师积极撰写专业培养目标。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内容、方法、手段等方面的教研教改论文。并将教研教改成果落实到教学实践中。通过一系列活动全校教师充分认识到,教育教学理念的更新是决定教学改革成败的关键,也是决定高职学校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前提和保证。
二、拓宽师资来源渠道
优化师资队伍结构近几年。我校在招聘重点高校的研究生和优秀本科生的同时,还通过多种渠道积极引进师资。首先。有计划地从企业和科研院所引进人才。先后从一些机械研究所、市政工程公司、规划设计院、建筑公司单位等。引进了数控机床加工、水利工程施工、道路桥梁工程、电气自动化、建筑工程建设监理、建筑基础工程等专业的高级技师和高级工程师20余人充实教师队伍。以他们的实践经验和技术进行教学很受学生欢迎。其次,采取措施扩大兼职教师比例。学校各专业通过多方联系从工程现场和企业聘请兼职教师.截止到2007年底全校从南运河管理处、廊坊市政公司、沧州供电公司、唐山蓝迪通信科技有限公司等60个单位共聘请兼职教师70余名,兼职教师主要负责指导学生的认识实习、顶岗实习、毕业设计等教学环节。并定期到学校为学生举办学术报告。来自生产一线的教师把企业的生产、技术、经营、管理等方面的工艺、技术和方法与学校教学紧密结合起来,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而且缩短了学生毕业后适应岗位要求的时间,为实现学校教育和工程实际的结合起到了积极作用。
三、加强在职教师的继续教育和培训
在职教师的继续教育和培训是一个系统工程.终身学习对于高职院校的教师不仅仅是一种理念.而应转化为行动。提高学历学位、参加短期培训、到企业生产岗位挂职以及利用假期参加校内短期集中培训、在校内外教学实训基地培训等,是提高教9币整体素质和能力的有效途径。近5年我校先后有50多名教师参加华北电力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北京科技大学、河北工业大学的脱产和在职研究生学习;有90人次参加了中国电子学会、中国数控机床维修网、清华大学基础工程训练中心、科技部国家三维CAD认证培训管理办公室、淄博莱茵机电科技有限公司等单位组织的短期培训;有20人次到沧州供电公司、沧州市政公司、沧州通用机械厂等企业参加实践锻炼.时间从15天到半年不等;2005年暑假。我校邀请河北大学的两位教授为全校教师举办了为期4周的多媒体课件制作培训;每年新分配到学校的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青年教师,除完成规定的教学任务外,还必须在校内外教学实训基地参加为期一年的实践培训。通过这些培训更新了教师的知识,提高了教师的实践能力,为搞好教学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加强在职教师的继续教育和培训提高方面。还形成了有效的机制和明确的制度,学校制定了《在职教师参加学历学位进修的规定》、《在职教师参加短期培训和到企业参加锻炼的规定》等。这些规定明确了在职培训是教师的责任和义务,落实了培训经费来源等。我校要求教师每年如实填写河北省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登记表。要求教师每年接受继续教育(培训)不少于72学时,这些政策措施有效促进了在职师资队伍素质和水平的提高。
四、不断完鲁教师职业技能认证制度
在我国。只要通过教育学和教育心理学课程考试以及在职工作的考核。一般都能获得教师资格证书。但对实际能力的考核还不很健全,而高职教育专业化、技术性较强,对师资的职业技能有特殊的要求。因此,我校除了要求新教师取得教师资格证书外,还出台了‘关于加强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和实验实训课教师职业技能要求的若干规定),要求专业基础课、专业课教师和实验实训指导教师必须取得相关专业职业技能资格证书。近年来我校教师先后取得了特种行业作业电工技能证书、Autodesk公司原厂认证的AutoCAD工程师证书、建筑弱电工程师、单片机C语言程序设计师、可编程控制器(PLC)程序设计师、嵌入式系统开发与应用设计师、监理工程师、造价师、物流师、预算员、程序员等技能资格证书,有力地促进了“双师型”教师素质的形成,并完善了“双师型”教师资格认证体系。
参考文献:
[1]周凤华.亚洲三国职校师资队伍建设的特色及启示[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5,(10).
[2]曹阳.浅谈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J].江西省团校学报,2004。(2).
[3]李恒森,李春华.中外高等职业教育师资培养的比较与思考[J].时代文学。2006,(5).
[4]俞克新.高等职业教育的理论撂索与教改实践[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5]陈水生.摆脱高等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困境的思考[J].成人教育。2006。(8).
选自:<<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8
第五篇:高职师资队伍建设有待强化
高职师资队伍建设有待强化
近年来,随着浙江省高等职业教育事业的迅速发展,一支专业化的高等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已逐步形成,从事高等职业教育的教师素质也在不断提高。
为做好“十一五”期间浙江省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师资队伍建设工作,2007年上半年,浙江省对全省39所高职院校师资队伍状况进行了调研,调研内容涉及专、兼职教师队伍结构现状及师资队伍 “十一五” 建设发展状况,并就师资队伍建设的相关内容进行了问卷调查。
师资队伍现状基本合理
从39所高职院校的师资结构统计结果来看,首先,高职院校的师资队伍结构基本合理,具有较好办学效益。师资队伍中“双师”素质教师占专业教师的43.25%,兼职教师只占专任教师的17.93%,这两个数据距教育部要求的优秀标准70%和20%-25%还有一定的差距。
其次,教师总数中具有研究生学历或硕、博士学位的比例占21.22%(其中40周岁以下的仅占17.77%),专职教师中具有研究生学历的教师比例只有11%,高职院校教师的学历结构以本科为主体的状况还未得到根本改变,专任教师中本科学历的仍占到了近四分之三,并且还有5.44%的教师未达到对高校教师要求的本科基本学历,这将成为教师的学历层次上档次的瓶颈,会严重影响到学校的快速发展。
第三,专任教师的职称结构仍呈现“尖项型”,高职称的教师数量偏少,处在全国的平均值以下。教师总数中具有正高专业技术资格的所占比例仅为2.45%,明显偏低。副高专业技术资格总数的比例已达到25.13%,但距优秀标准30%的比例仍有较大的差距。中级专业技术资格的比例基本符合要求,只是有少数其他系列的中级专业技术资格须尽快转入高校系列。初级专业技术资格(含无专业技术资格)比例略微偏高,这与高职院校近几年来录用应届本科毕业生比重较大有关。从上述专业技术资格结构的比例来看,关键是正高专业技术资格人数偏少。与全国921所高职院校的师资队伍情况相比较,高级职称的教师比例过少。
第四,教师的年龄结构。统计结果显示,40周岁以下教师占72.14%,已超过了三分之二,说明整体队伍较年轻。这与多年来教师引进主要靠录用应届毕业生为主有关,同时也说明进人渠道较为单一,引进人员以满足公共课和基础课的教学需求为主体,总体学历层次偏低,高层次人才和具有实践能力的应用人才较难引进。同时,校龄偏短也是造成年轻教师偏多的一个因素。另一个方面也说明这支队伍具有朝气,具有较强的发展后劲。
第五,统计结果显示,教师总数中男性占52.5%,女性占47.5%,男性稍多5个百分点。女性教师比重逐渐增大,这可能与近几年来录用应届本科生的女性占多数有关。也由于目前全省高等职业院校的人文社科专业的比重远远大于工科和技术类专业的比例,不利于高等职业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新情况下出现新问题
缺乏战略性规划,办学方向不明确
高职院校的教育目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参与社会经济文化建设的应用人才。从调查情况来看,目前浙江省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大多集中在学历学位提升、专业技术资格晋升、各类人才支持计划等方面,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没有形成自身的特色与优势,这是高职院校教师队伍建设存在的突出问题。
目前浙江省的高职院校基本集中在杭宁温三地,尤其是杭州集中了全省高职院校的50%左右。根据高职院校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的职能,在区域分布上要呈现相对均衡的态势,要与浙江省的产业结构的调整和新型产业化的需要相适应。根据浙江省的产业结构特点,制造业占绝对地位,占97.9%。而浙江省高等职业院校并未形成以产业为支撑的特色专业为主,形成一定的专业结构互补的态势。因此,在高职院校师资队伍的建设中,首先要有正确的学科和专业发展定位,形成自己的学科和专业特色。从今后的发展态势来看,在重点学科和专业的建设中要加大政策扶持的力度,并且引导高职院校有重点地发展与经济建设密切相关的特色专业。
人才队伍培养乏力
浙江省从2000年开始实施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建设计划,但入选者主要是普通高校,高职院校入选者极少。比如首批入选的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主要集中在本科院校,本科院校中更主要集中在浙江工业大学、浙江师范大学、宁波大学及浙江工商大学、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浙江工程学院,共达到112人,占总人数中的56%。按普通高校学科带头人指标评选,高职院校教师竞争缺乏优势。有一部分高职院校采取了一些措施,但方向不明,对高职院校专业技术带头人、专业骨干的评选条件与标准掌握模糊,既想体现高职特色,又想套用省高校学科带头人评选指标,工作处于困惑之中。也有一些学校特别是刚转变成高职院校的学校,人才培养措施不明确,加强专业技术带头人、专业骨干建设意识不强。
教师科研产出有待提高
大部分高职院校是中专升格或合并而来,学校转变成高职院校以后,对教师的教学科研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调查和访谈的情况看,高职院校教师的科研项目、技术专利、科研论文、科技开发的推广、以及工艺技术改进等方面的成果普遍较少。
目前高职院校教师对专业技术资格评价的主要标准是学术论文、论著,以及省级、国家级研究课题与科研奖励等。针对这种评价标准,有的人存在着一定的顾虑,认为这种评价思路主要体现学术性评价,对教师起着学术导向的作用,不能很好反映高职院校教师的业绩特点。认为要根据高职教育的特点,在评审表中增加产、学、研的成果,反映教师参与实践,参加技能大赛的内容等。这种意见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现在高职院校在技术应用方面的成果比较少,难以实施
教师职业资格论证困难
对双师型教师的重要性,各校都达成了共识,学校领导与人事部门都十分重视。但在加强双师队伍建设中,政策把握上有一些问题:一是对技能证书、职业资格鉴定等级证书的认定标准的把握。哪些证书可以作为双师认证的依据,不是很明确,各校都有自己做法。还有一个现象是,有自己职业资格证书,按有关职能部门规定,必须到实际行业工作才能具有相应的资格,这样,使具有证书的教师有离职倾向。二是高职“双师型”教师培养体系、评价体系缺乏实践适应性和创新性。
针对以上调查结果,浙江省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思路应是以适应本省社会经济发展需求为指导,以全面提高高职院校教师队伍素质为中心,培养中青年专业技术带头人和骨干教师为重点,坚持依法治教,深化改革,调整师资结构,建设一支具有国际视野、素质优良、富有活力的高水平的教师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