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高职院校思政师资队伍建设与管理探讨
引言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以下简称思政)理论课教育教学是对高职生进行系统思政教育的主要渠道和主阵地,是提高高职生思想道德素质的重要途径。他在引导和帮助高职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法治观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然而,在新世纪、新阶段随着世界经济政治的发展,随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推进,高职院校思政教育出现了一些新特点,思政教育教学的环境、任务、内容、渠道和对象等方面都发生了很大变化。传统乃至目前思政课的教学观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手段、考核方式等越来越难以为继,“专业课认真听,选修课随便听,政治课不想听”已成为高职院校屡见不鲜的现象,思政课教育教学的吸引力和时效性仍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因此,深化思政教育教学改革势在必行。本文深入系统的分析高职院校思政教育教学的新特点,面临的问题,探索新时期我国高职院校加强学生思政教育的对策。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现状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是高等学校教师队伍的一支重要力量,是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的宣讲者,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进一步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学水平,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大学生,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各种社会思潮,把他们培养成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对于全面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确保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目标,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后继有人,具有十分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各地各高等学校采取多种措施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取得了较好成效,积累了一定经验。广大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爱岗敬业、勤奋工作,取得了明显成绩。但是,从总体上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的状况,还不能很好地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需要。特别是一些学校不同程度地存在对思想政治理论课认识不足、重视不够;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有待提高,数量不足,优秀中青年学术带头人缺乏;学科支撑薄弱,教学科研组织亟待规范等问题。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新方案全面实施,教材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的情况下,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队伍的素质和水平,显得尤为迫切。加强我国高校思政师资队伍建设的对策
3.1 树立现代教育理念
思政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高职院校思政工作是一项全方位立体工程,必须牢固树立“大思政”思想。高职院校的每一位员工,上至领导下至教师及具体工作人员,都要提高自身的思政素质,都要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严格按照学校的规章制度和总体工作思路去约束自己的行为,在学生面前作出表率,要牢固树立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思想,加强教育意识、育人意识,从关心学生的学业、生活入手,进而关心他们的思想成长。高等学校的所有课程均具有思政教育的功能,所有教师都应该承担思政教育的责任,象上海交大的晏才宏老师那样做“传道授业”的最好演绎。专业教育不是纯粹的知识教育,而是思想观念、思维方式、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教育。各个专业、各门学科都包含了思想道德方面的内容,教师应该为人师表,教师的思想品德、治学态度、行为习惯对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养成起着耳濡目染的作用。因此,专业课教师应在教学各个环节上严格要求自己,正确对待学生,寓育人于教书,在育人中教书,因人而异,因材施教。
3.2 加强高职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的培养培训工作
建立和完善培训体系。各地各高等学校要制定教师培训规划,建立和完善有重点、分层次、多形式的培训体系,努力使培训工作经常化、制度化。重点深化岗前培训、课程轮训、骨干教师研修和在职培训。坚持先培训后上岗,着力提高新任教师适应岗位要求、胜任本职工作的能力。坚持每次开课前的全员再培训,做到先培训后开课。继续做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骨干教师和全国高校哲学社会科学教学科研骨干研修工作。各地各高等学校要从实际出发,开展形式多样的教师培养培训工作,努力提高教师的理论素养、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
重点深化岗前培训、课程轮训、骨干教师研修和在职培训。坚持先培训后上岗,着力提高新任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适应岗位要求、胜任本职工作的能力。坚持每次开课前的全员再培训,做到先培训后开课。同时高职院校要从实际出发,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教师培养培训工作,努力提高教师的理论素养、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此外,高职院校还需制定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继续教育计划,把组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职学习作为主要途径,使广大教师边工作边提高。尽量创造条件适时安排教师通过脱产或半脱产进修、名师指导、国内外学术交流等形式到重点高等学校进修深造、教师脱产或在职攻读博士、硕士学位,提升队伍的学位学历层次,使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学历层次和整体素质有明显提高。
3.3 高职学校建立健全师资队伍建设的相关机制,为师资队伍建设提供机制保障
高校党委组织要能够意识到思想政治课程开展的重要性,充分发挥思想政治课程的教育作用,领导思想政治师资队伍建设工作,高校党委要能够根据国务院对加强大学生思想道德、政治教育工作的指导意见,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素养与师资队伍建设这一工作落实到位。高校党委要配备监管人员与领导人员,促进这项任务的完成,将培养青年骨干教师作为加强思政师资队伍建设的着重点,同时还需要投入充足的人力、物力、财力来保障师资队伍建设的顺利开展。建立一支专业素养强、业务水平高的思想政治师资队伍需要有充足的物力、财力做保障,目前我国许多高校对师资队伍建设的投入不足,甚至有些高校表示思想政治课程不会给高校的建设带来任何经济利益,建设师资队伍完全是浪费高校的资源。高校的这种思想意识对高校思想政治课程师资队伍建设造成了不良影响。因此高校党委需要为师资队伍建设提供机制保障,为师资队伍建设提供资金保障并做好领导规划工作。结语
高职院校肩负着为社会各领域第一线培养高技能人才的重要使命,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是高职院校教师队伍的一支重要力量,是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的宜讲者,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进一步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学水平,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大学生,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各种社会思潮,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把他们培养成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对于全面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确保我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始终立于不败之地,确保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目标,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后继有人,具有十分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Introductio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is the main channel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for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students.It is an important way to improve the ideological and moral quality of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students.He has played an irreplaceable role in guiding and helping students to establish a correct world outlook, outlook on life, values and the rule of law.However, in the new century and new stage along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world economy and politics, along with the advancement of the cause of building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the vocational college thought political education appeared some new characteristics, thinking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teaching environment, task, content, channel and target, great changes have taken place.Traditional and current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 of the teaching concept, teaching content, teaching methods, assessment methods and other increasingly unsustainable, “professional class listen carefully, elective casually listen to, political class do not want to hear” has become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are common phenomenon, thought political education the attraction and effectiveness is still facing a severe test.Therefore, it is imperative to deepen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teaching reform.This paper analyzes the new characteristic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faces the problems, and explores the Countermeasures of strengthening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students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in the new era.2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 teaching staff construction Teacher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 is a major force in higher school teachers and preachers of the party's theory, line, principles and policies, and the guider for the healthy growth of college students.Further strengthen teachers team construction of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 improve the teaching level, arm college students with the theoretical system of the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with the socialist core value system to lead the social trends of thought, to train them to be the all-round development of the socialist construction and the successor, for the full implementation of the strategy of reinvigorating China through science and education and strengthening to ensure realization of building a well-off society in an all-round way and accelerating the grand goal of socialist modernization, to ensure that the cause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is flourishing and has no lack of successors, have significant and the profound significance.Since the reform and opening up, especially since the party's sixteen, various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have taken various measures to strengthen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 teachers, and have achieved good results, and accumulated some experience.The majority of teacher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dedication, hard work, and achieved remarkable results.But, in general, the situation of teachers in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 is www.xiexiebang.com www.xiexiebang.com not well adapted to the needs of the new situation and new tasks.Especially some schools at different levels exist, not enough attention to understanding of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the overall quality of teachers needs to be improved, shortage, lack of outstanding young and middle-aged academic leaders;subjects support the weak, teaching and scientific research organization to be the problem such as the standard.In the full implementation of the new program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 the construction of teaching materials has made breakthrough progress, it is particularly urgent to strengthen the construction of teachers and improve the quality and level of the teachers.3 countermeasures to strengthen the construc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eaching staff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3.1 establish the modern education idea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work is a complicated system engineering, vocational colleg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work is a comprehensive engineering, it is necessary to firmly establish the “big government” thought.Every staff of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up to the leadership to the teachers and the concrete staff to improve their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quality, pay attention to their words and deeds, in strict accordance with the school rules and regulations and general ideas to restrain their behavior, in front of the student made an example, to firmly establish the idea of teaching and educating, managing and educating people, service education, strengthen education consciousness, consciousness of education, from the care for students' study, life of and care they grow up thinking.All the courses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hav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function, all the teachers should bear the thought political education of responsibility, like the Shanghai Jiaotong University, Mr.Yan do preaching Tuition "the best interpretation.Professional education is not a pure knowledge education, but the education of ideology, mode of thinking, mode of production and way of life.Each profession, each subject contains the ideological and moral aspects of the content, teachers should paragon of virtue, teachers' Ideological and moral, academic attitude, behavior on students' world outlook, outlook on life,www.xiexiebang.com www.xiexiebang.com values of the form plays a role of monasteries.Therefore, professional teachers should in teaching links on the strict demands on themselves, to correctly treat students, moral education in teaching, teaching in education, vary from person to person, teach students in accordance with their aptitude.3.2 to strengthen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 in higher vocational school training and training of Teachers Establish and improve the training system.Al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hould establish and perfect the training system of teachers' training plan, establish and perfect the training system, and make the training work more regular and systematic.The key to deepen the pre job training, curriculum training, teachers' training and on-the-job training.Adhere to the first post training posts, efforts to improve the new teachers to adapt to job requirements, the ability to do their job.Adhere to the full time before the commencement of the training, do first training course.Continue to do a good job in Colleg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lass backbone teachers and the National College of 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 teaching and research work of the backbone of research.Al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hould start from the reality, carry out various forms of teacher training, and strive to improve the theoretical quality of teachers, teaching level and scientific research ability.
第二篇: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与探索
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与探索
寇向英
(西安科技商贸职业学院
陕西户县 710300)
【摘要】:人才培养的关键在于师资。基于高等职业院校师资队伍由于诸多历史原因普遍存在教师结构不合理、专业学科带头人缺乏、科研型教师队伍不成熟、“双师”型教师比例偏低以及新教师比例偏高等问题。本文就高职院校从教师制度改革、调整师资队伍结构、强化教师技能培养以及师德师风建设等方面进行了初步探讨,旨在打造一支优良的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培养高素质人才。
【关键词】:高职院校
师资队伍
建设
探索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用人市场对于人才的需求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具有一技之长的技术工人成了市场急需的人才。高职院校是为社会培养生产、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由于培养目标的特殊性,对高职院校师资队伍的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技能型、实践型、科研型的教师在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中显的尤为重要。
由于很多高职院校是由以前中专等学校升格而来,加之近年来高职院校的招生规模不断扩大,高职院校师资队伍的问题也日益凸显出来。具体表现为教师数量不足、教师队伍结构不合理、教师专业实践能力不强、科研意识和科研能力不足、骨干教师流失过多以及“双师型”教师比例偏低等问题。如何解决上述问题,加强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笔者认为应当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出发:
一、以人为本,确立高职院校教师的主体地位 师资队伍建设是保证高职院校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一只高素质的教学团队是高职院校教学和科研的重要保证。高职院校的相关教育行政部门要切实以教师为本,确立教师的主体地位,要把师资队伍建设作为一项战略性举措来抓,建立健全各项制度保障,让教师参与到学校的管理和决策上来,切实提高教师的归属感和荣誉感。
改革教师的选拔和考核体制,为师资建设提供有力保障。高职院校在聘用教师时,要根据本学校的学科特点、培养目标以及发展方向制定符合本单位的教师引进计划。在引进高等学校学历层次较高的优秀毕业生同时,还要加大生产、教学一线中高级技术人员的聘用规模。要完善教师的考核和奖惩体系。高职院校行政部门要制定出科学合理可量化的教师考核体系,在考核过程中不仅要关注教师的教学科研成果,还要结合对学生的调研,评价一名教师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认可度,通过定量和定性的结果,完成对教师的考核。
完善教师的激励机制。完善科学的激励制度,是师资队伍稳定的重要保障。激励制度可以促进高职院校教师在工作岗位上扎实工作,多做贡献。对于在教学岗位上有突出贡献、在科研战线上取得重大成果或者在创新创业方面有巨大突破的教师,高职院校积极落实奖励制度,在物质保障、学习深造、职务晋升等方面给予政策倾斜。通过完善的奖励机制,让高职院校教师充满活力、充满信心、充满激情。
二、以德为先,切实加强师风师德建设
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都还处在形成的关键阶段,无论是专业素质,还是思想道德素质,教师的影响是巨大的。几年来,国内高校频繁出现大学生轻生、投毒以及伤害同学等事件,这些事件都深刻地提醒着我们的高等学校,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应成为教书育人的首要任务,而高等学校师德师风建设就显的更加至关重要了。
师德师风建设是一个系统性的过程,是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一项长期的历史任务,不可一蹴而就。高职院校培养适应市场的生产、管理、服务型人才的教学目标,决定了高职院校
师德师风建设有其独有的特点。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师风师德建设。一是甘于奉献,淡泊名利。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价值观正逐渐发生着变化。对于物质、金钱、名利的追求往往让很多人迷失方向。作为一名高等学校的教师,就要有甘于奉献,淡泊名利的精神境界。一个师德高尚的教师应当具有春蚕和蜡烛的精神,甘做学生成才路上的铺路石。只有这样,才能给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使他们在以后的工作中也能甘于奉献,辛勤工作。二是要为人师表。古人云“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教书育人是教师的神圣职责,关心学生,热爱教育事业,则是一名教师高尚品德的又一具体表现。高职院校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应当用自己的真心和真诚去贴近学生,要有耐心去引导学生。而对于学生具体的实践操作能力,需要教师不断根据市场需求的变化,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艺术,争取良好的教学效果。三是要不断学习,勇于创新。我国目前的高等教育体系依然注重知识的灌输而忽略学生实践技能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创新是时代发展的不竭动力,教师作为知识的传播者与创造者,既要传承人类的优秀文化,又要不断探索和创新。要想更好地传播知识,教师必须不断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了解本领域内的最新动态。“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就应该是一条源源不断的河”便是对教师不断学习的最好诠释。
三、加强培训,不断提高高职院校教师业务水平高职院校培养生产管理一线的技术人才,这就决定了高职院校教师不仅要具有丰富的教育教学理论和教学方法,还要具备扎实的实践能力。基于此,加强实践型教师的培养,应当成为高职院校教师队伍建设的长期工程,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工作。
一是着力培养学科带头人。本学科的学科带头人,是某一专业或某一学科教师队伍的领军人物。高职院校的学科带头人,不仅要具备深厚的专业知识,还要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高职院校在对学科带头人加强理论培训的同时,还要鼓励学科带头人深入到学校的专业实践基地或者企业单位和行业管理一线参加实践工作,支持他们深入到社会调研,了解市场对人才的需求现状,并将社会调研和实践成果及时和所在学科老师交流分享,争取培养更多具有实践精神的高职院校教师。
二是加强骨干教师队伍的建设。在高职院校的师资队伍中,骨干教师是承担教学任务的重点对象,是高职院校教学任务的主力军。所以,加强骨干教师的培养,是优化高职院校教师队伍的必要途径。高职院校在引进教师时,可以对应聘毕业生进行详细的考察,尤其关注其在本专业本领域所取得的实际成果。对于已经在岗教师,高职院校可以通过轮岗、进修、培训、出国深造等方式,加大骨干教师的培养,进而形成合理的师资梯队。
三是要加强对年轻教师的培养。年轻教师是高职院校师资队伍的后背力量,年轻教师富有激情、富有创造力,是高职院校宝贵资源。高职院校必须严格按照高等学校教师任职资格的各项要求来培训新入职教师;对于从企业和行业中来的教师应着力培训他们,使他们具有一定的职业教学理念。与此同时,还要加强新教师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争取尽快转变角色,将教育教学理论应用到实际教学当中。
四、多措并举,完善“双师型”和兼职教师队伍建设 具备理论教学素质以及实践教学素质的教师,是高职院校实现其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体现。高职院校在进行师资队伍建设时,应采取多种手段,加大“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高职院校不仅要对本校专任教师进行双师素质的培养,还要拓宽渠道,广泛从社会、企事业单位聘任专家、领导和客座教授,到学校指导学生学习、实习。对于实践一线教学的指导教师,高职院校应着重从生产企业一线招聘技术骨干、能工巧匠来担任。与此同时,还应该鼓励专任教师下基层、到工厂、企业挂职锻炼,提高其专业实践能力。
人员相对稳定、实践能力强的兼职教师队伍,也是优化高职院校师资队伍的重要举措。高素质的兼职队伍建设,首先要稳定兼职教师队伍的来源,要广泛加强校企合作,建立完善学校和企业的合作机制以及人才培养机制,把企业优秀的一线工人和管理者吸纳到兼职教师
队伍中,把高职院校优秀的教师放到企业进行锻炼;要建立和完善兼职教师资源库,高职院校要对每一个兼职教师的教育背景、工作现状以及教学成果有一个详细的掌握和了解,对兼职教师队伍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加以解决;还要完善兼职教师的考评机制,将兼职教师的考评纳入到高职院校专任教师的考评体系中来,对于教学能力、创新能力、科研能力、管理能力较强的兼职教师,要给于适当的奖励扶持,以促进兼职教师在其岗位上安心工作,争取更大成绩。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我们国家正处在更加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全面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建阶段。高职院校培养适应生产一线的高级技术人员的历史使命没有变,我国现阶段技术工人短缺的现实没有变,这都需要高职院校进一步开拓思路,根据办学特色,加大教师队伍建设的投入,构建一流的师资队伍,提升高职院校办学水平,实现学生全面成才的根本目标。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S] [2]张铁岩,高职高专教师队伍结构的研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2(04);
[3]王宇苓,高职院校师资队伍的职业化建设[J].职业技术教育,2011,(26);93-95; [4]金丽荣,加强师风师德建设优化高校教师队伍[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0,6;109-110;
作者单位:西安科技商贸职业学院
通讯地址:西安市户县滨河新区渼陂西路1号 邮编:710300 电子邮箱:lhy2008good@163.com 联系电话:*** 029-89028000 寇向英(1973---),女,陕西蒲城人,硕士研究生,西安科技商贸职业学院基础课部教师,主要从事英语专业教学工作及教学管理工作。
第三篇: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漫谈
高职院校“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漫谈
近几年来,随着高职教育的蓬勃发展,我国原来的很多中专技校纷纷升格为高职院校,大多数成人教育学院也转制为高职院校,在服务地区经济发展、培养技术型人才和促进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升格或转制院校的师资队伍建设的不合理影响了学校的发展,建设一支什么样的师资队伍和怎样去建成为此类院校工作的重中之重。
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定位于高级应用技术型人才,即高职院校的教育是培养应用技术型人才的教育,这是因为应用技术可以学习,技能、技艺要培养,技能、技艺是在掌握技术的基础上,对技术深入实践,达到熟练运用技术的专门能力,它需要一个实践化过程,甚至较长时间的实践活动才能达到。高职院校仅是为学生进一步成长为技能型、技艺型的人才奠定坚实基础,构建一个技能型、技艺型发展的平台。这也决定了教师队伍必须适应这一目标,也就对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根据2002年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加强高等职业(高专)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意见,高职院校必须建设一支师德高尚、教育观念新、改革意识强、具有较高教学水平和较强实践能力、专兼结合的教师队伍。“双师型”教师是职业教育教师队伍建设的特色和重点。
“双师型”教师是我国职教教师专业化的本真体现,是职教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基本目标。“双师型”教师是我国职业教育对教师专业发展的一种特殊要求,即要求专业课教师具备两方面的素质和能力:一要具有较高的文化和专业理论水平,有较强的教学、教研能力和素质;二要有广博的专业基础知识,熟练的专业实践技能,一定的组织生产经营和科技推广能力,以及指导学生创业的能力和素质。
“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是我国职教教师专业化发展追求的理想目标,是实现以就业为导向职业教育培养目标、提高职业教育办学水平的需要,是推进职业院校教学改革、强化实践教学的需要。建设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是推动我国职业教育改革、实现职业教育大发展的根本保证。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是我国职教师资队伍建设的核心目标和战略目标。
下面从以下几个途径探讨师资队伍的建设:
一、优化及整合现有教师队伍,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学院按照各系专业设置的情况,调整教师队伍梯次,对现有教师进行提高培训和转岗培训,陆续选派骨干教师去中国石油大学、天津科大学等大学培训进修,与兄弟院校
师资交流合作培养。为了使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注重应用现代职业教育教学技术,对所有教师进行了现代职业教育理论和现代教育信息技术培训,转变教师的观念,使他们早日达到高职教育教学的要求。
为了提高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把企业技师、专家等请进校园,来我院开展培训工作,手把手教,面对面学,改善教师动手能力差的问题,从而提高教师的积极性和教学自信心。随着新技术的广泛应用,教师必须能够将一些实用的新技术引进课堂,让学生跟上所学专业的发展步伐。进一步完善职业教育教师培养培训体系,加强职业教育教师培养培训基地建设,加快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另外,学院围绕营造大学氛围,全面提升教师的教学及科研水平,采取多种措施推动教育、教学及科研活动的开展。
二、积极引进专业人才,提高教师整体素质
面向社会选聘教师,加大学术带头人和教学骨干的引进力度,把高层次人才的引进作为重点。作为学校发展的骨干力量,让他们来挑起学校专业教学的和指导教师的重任,显著增强了学院的实践教学力量,改善了学院整体教学水平。
引进年轻教师,注重专业水平和实践能力的考核,建立导师制,形成老带新、一帮一的机制,积极给新进教师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和生活环境,并对引进的专业人才进行精心培养,形成教师队伍的合理梯度。
三、校企合作,大力发展专兼职教师队伍
通过合作,专业建设与企业建立密切的合作关系,专业向企业提供智力和人力的支持,在专业技术人才使用方面建立共享机制;专业教师直接参与企业生产、科研、营销、服务等活动,及时掌握企业最新技术,增强了生产实践和科研能力,同时又能把生产实践紧密嵌入教学过程中;企业负责学生顶岗工作安排及指导教师选派,也培养了企业专业技术人员的工作能力,同时,高素质的企业专业技术人员可选聘为专业兼职教师。通过校企合作教育的实施,企业成为“双师型”教师培养的主要场所,同时也成为专业兼职教师的聘任源地。
加强校企合作主要体现在下几个方面:
(1)建立实习基地和培训基地。教师脱产或半脱产到企业挂职顶岗,在合作企业担任实习实训指导教师,指导学生实习和培训。学院选派教师(以年轻教师为主)轮训,合格后返回教学一线,充实学院的教师队伍,加快培养“双师型”教师的进度。
(2)招聘兼职教师,形成专兼结合的教师团队。从企业委派的指导教师中有目的选拔符合兼职教师资格的在职人员为兼职教师,并加以培养,帮助其提高教育教学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使其成为稳定的校外兼职教师。
(3)充分利用企业学校的科研力量,合作研发,培养教师的创新能力。积极组织学院相关教师参与企业应用技术研究,提高学院教师科研创新能力。
(4)鼓励教师到企业去兼职,根据专业的不同可担任经理、营销人员、技术员、技术助理等职务,在企业可以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通过自身实践反哺教学工作,提高实践教学能力,进一步成为理论水平高实践能力强的“双师型”教师。
四、以人为本,科学管理
随着管理科学的发展,学院的师资管理必须注重运用现代管理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使高职教育师资管理呈现新的局面。教师管理模式、机制和方法的改革要有利于优秀人才的引进,有利于教师潜能的充分发挥,有利于教师资源的优化配置,有利于教师队伍的合理流动。
我们知道,办学需要人才,并且需要各类优秀人才。但是,引进优秀人才必然受到主、客观条件的限制,因此,要科学定位,实事求是地选录人才;要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良好氛围;要客观合理地组合、优化教师结构,发挥教师队伍的整体优势。
激励机制在教师队伍建设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有助于调动广大教师的积极性。激励机制包括对教师个人和集体发挥潜能和特长、承认事业成就、提高地位、扩大影响、提高待遇等方面的措施和政策。约束机制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学院对教师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业务素质以及行为的规范约束;二是教师对学院行使对教师合法权益保护监督权力的约束。约束机制要求学校建立对教师为人师表、教书育人、教学质量等方面考核评价的规章制度,使对教师的素质要求有章可循。对教师,尤其是重点培养的教师要加强契约管理,维护学院和教师双方的权益。
综上所述,建设一支优秀的“双师型”师资队伍是一个长期复杂的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要常抓不懈,循序渐进。放眼未来,“双师型”教师还不是理想的高职教育教师,未来理想的高职教育教师在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实践能力上应呈现整合的“一”,而不是目前所强调的“双”。我们有理由相信在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重视“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大好形势下,“双师型”教师最终将整合为一,职业教育的明天将会更加美好。
第四篇:思政师资队伍建设总结
山东科技职业学院思政课教师师资队伍建设总结
根据《山东纺织职业学院“两课”师资队伍建设规划》的各项目标和措施,近几年通过学院的大力支持和落实措施,我院“思政课”师资队伍建设进一步发展,总结如下:
1、健全体制,领导重视,积极落实。学院为了促进“思政课”师资队伍建设,成立了领导小组,有学院副书记林书记主管“思政课”工作,为师资队伍的建设提供了强大的政策保障。
2、引进和聘任师资情况。为了解决在编教师较少,不能完全满足学院教学需求,在岗教师的教学工作量较多的状况,学院进行了资源整合,从我院中专部和五年基础部分别转来两位教师充实到三年高职师资队伍中,大大加大了教师的数量和总体实力。
通过聘请兄弟院校具有高职称和高学历的教师来弥补我院教师队伍的不足,在这个过程中,我院抬高了引进外聘教师的门槛,制定了更加详细的外聘教师管理办法,加大了对外聘教师的听课力度和管理,使得外聘教师成为师资队伍中不可替代的重要一部分。
3、师资培训情况:教研室根据学院的安排和每年承担的教学任务,制定了长期和近期师资培训计划,一直坚持把中青年,尤其是青年教师作为培训重点。培训方式主要通过以下三种形式:
一是支持鼓励未获得硕士学位的中青年教师积极报考定向研究生,以提高教师的学历和学位层次;
二是每年派出各教师培训或以会代训,并组织教师积极参加教育部、市教委举办的各种短期培训;
三是鼓励本科毕业的中青年教师参加 “思政课”硕士学位班的学习,在工作安排、学习经费和生活费用等各方面尽可能为他们支持和帮助。
在近几年,每年学院都选派出、“思政课”教师参加教育部,省教育厅和省委党校的各种培训,使每位教师都有机会外出进行交流和学习,不仅开拓了教师的眼界,而且增强了师资队伍的总体实力,增强了凝聚力。
加大了对中青年骨干教师的培养力度,不断为提高他们的职称层次和教学科研水平提供便利。根据课程建设、教材建设和骨干队伍长远建设的需要,有计划地组织优 秀教师外出考察、参加学术会议、研修,开阔视野,提高水平。通过集中培训、集体备课、开展集体教研、教学竞赛和教学交流会等活动,提高专兼职教师质量。通过岗前培训、教学研究等形式提高兼职教师的教学质量,并逐步形成一套规范的管理办法。
4、为加强“思政课”师德教育,开展了一系列教育活动。在师德建设工作中,从德为师之本这一重点出发,陆续开展了一系列教育活动,组织多种形式的研讨会,报告会,经验交流会、观看录相等形式营造师德建设的氛围。还通过教研活动来加大对教师职业道德的培养和教育。
5、建立表彰奖励机制,增强“思政课”教师队伍的积极性、事业心和使命感。学院采取了切实可行的措施和优于其它课程的政策,合理计算“思政课”教师的教学工作量和课时津贴,改善“思政课”教学工作量计算的方法。考虑到“思政课”教师的工作量大,专题授课等具体实际,在薪酬计算上给予倾斜政策,提高了广大“思政课”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通过近几年的努力,“思政课”师资队伍建设取得了不少成绩,成效不错,但在以后的工作中还应注重以下各方面的工作:
1、“思政课”专职教师的数量还应增加,以适应学院快速发展的需要。
2、对“思政课”教师各项倾斜政策的出台和落实工作应加强。
2006年6月
山东科技职业学院“思政课”教研室
第五篇:加强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思考
加强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思考
在经济全球化、教育国际化、人才市场化的今天,我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面临着一个前所未有的发展时期,各院校之间综合实力的竞争日趋激烈,而处于高职教育链条不同位置的各个院校要在竞争中站稳脚跟,求得发展空间,主动应对高职教育的快速发展,保持良好的竞争态势,就必须在坚持科学发展观的前提下,确定符合本校实际的人才强校战略,狠抓师资队伍建设,培育和提升学校的核心竞争力。对于高职院校而言,核心竞争力是指学校参与竞争所具备的支撑其竞争优势所特有的可持续生存和发展的能力。高职院校参与竞争是围绕核心竞争力在多层面展开的,要取得主动性,就要获取和整合教育资源,尤其是人才这个第一资源。所以,建设和造就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富有创新精神,有丰富实战能力的高水平师资队伍是高职院校健康发展的重中之重。
一、离职院校师资队伍的现状
几年来,各高职院校为了加快发展,适应高职扩招的要求,普遍重视师资队伍的建设,取得了一些进展。但是,按照教育规律和合理的生师比衡量,教师队伍数量不足,结构不合理,高水平的教师少,双师型比例小等问题仍突出存在,严重制约和影响师资队伍的建设。
(一)数量相对不足
过去我们高职教育的规模很小,近年来,随着大家对高职教育认识的深化,高职教育飞速发展,无论是学校数量和在校学生数都已占到整个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我国现有高职院校1300多所,在校生500多万人,年招生数量和在校生数量均成倍增长。但是,学校教师队伍的建设是有一个过程的,需要循序渐进,逐步扩大,这样就造成了师资队伍建设远远落后于教学的实际,全国高职院校的生师比普遍偏高,有的院校已达50:1以上,远远高于教育部18:1的标准,致使教师在超负荷的工作,严重影响教学质量和水平的提高。
(二)结构不尽合理
由于高职院校数量和在校人数的快速增加(以陕西为例,98年在校学生仅15万人,2005年已达到58万人之多,7年间翻了近四番),而师资队伍合理结构的形成,是有一定规律和过程的,本科毕业5年后才可能晋升中级职称,再5年后才可晋升高级职称。这样致使高职院校教师职称结构不合理,70%以上的教师属于初中级职称,高级职称仅占1/4左右。另一方面,年龄结构也存在较大问题,30岁以下的教师占到多数,中间断层现象严重,不能形成合理的梯队,十分不利于学校的长远发展。
(三)教学水平急待提高
由于大规模本科毕业的年轻教师成为了高职院校教师的骨干力量,扩招的现状不容这些刚毕业的大学生有进行任何“充电、喘气”的机会,一报到就满负荷甚至超负荷带课,有的周学时高达30学时以上。这样的后果是:第一,轻视了教师的职前培训,从大学毕业到成为一名合格教师,必须对他们进行一段时间教育学、心理学、师德概论、教学方法和技巧等方面的认真培训和学习,使其在心理上和业务上都有所缓冲和思想准备,才会走好成为教师的第一步。第二,高等职业教育不等同于普通的高等教育,有着本层次的规律和特点,特别是有着很强的实践性、操作性,而这些又恰是刚毕业大学生的弱项。
(四)政策不配套
各院校的教师编制数基本上是上世纪八十年代确定的,已经过去20多年了,学生的规模十几倍地增长,仍用当时的编制控制教师队伍的建设,使学校在进人计划和编制、工资问题上受到限制,这已成为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瓶颈”,致使许多学院为了满足教学的需要,不得不超编制引进教师,学院自己负担这部分人的工资和各项福利待遇,不仅加重了学校的负担,而且造成了这部分教师思想上的不稳定。另外,人事部门限制从企业调入教师,而高职院校的教学特点最急需的是从企业调入的既有理论知识又有较强实践能力的人才,极大地制约了学院加快教师队伍建设的发展。
二、加快离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策略
(一)制定发展规划
教师队伍建设是学校发展的根本大计,是学校教学和科研的主力军。教师职业的特点决定了学院在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时,要根据学院的长远发展目标,制定教师队伍建设规划。根据学校较长一个时期学科建设规划、专业发展的需要,以及各专业的规模、人数和专业特点,做出学校师资队伍建设具体设想,这样,经过一时期的实施,就会使教师队伍在规模上、年龄结构、学历结构和职称结构上逐步趋于合理,形成良性循环,为学校的教学和发展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二)优化个体结构
高职教育对“双师型”教师队伍的要求,使我们在教师培养上必须从优化结构人手。高职院校的教师大多都有本科以上的学历,一定的理论知识是具备的,个体结构的优化主要是加强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第一,要提高对职业教育的认识。利用岗前培训和必要的职业技术教育学理论的学习,充分认识职业技术教育的特点和规律,充分认识职业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的区别,深化对“双师型”教师的理解,主动地、自觉地完善自己。第二,强化技能培训。专业教师一定要做到要求学生实习、实训、操作的内容,自己要先掌握,甚至比较熟练。一方面要鼓励教师多深入企业挂职、顶岗、跟班,了解最新的生产设备、工艺技术和科技信息,掌握自己所教内容的操作技能。另一方面,通过“项目开发”等活动,促使理论教师到实践中锻炼,进行开发服务,积累实训教学需要的技能和实践经验,使教师从单一教学型向产学研一体化的“一专多能”型人才转变。
(三)调整整体结构
根据高职院校的现状,教师队伍整体结构的调整应从以下几方面去探索:
建立一支相对稳定的兼职队伍。一方面兼职队伍的范围广,选择余地大,学校可根据每学年任课教师的学历结构、职称比例去聘任,能有效地弥补结构不合理的缺陷。另一方面,兼职队伍管理比较灵活,能较好地适应学校每年根据就业情况及时调整各专业招生人数后对教师的需求,不会给学院造成人事管理的负担。
从企业调用。面对高职院校教师职称低、年轻人多、实践技能弱的现实,适当的从企业调入一批年龄在40岁以下、有高级职称、具有较强实践技能的适合本校专业需要的教师,是有效缓解当前尖锐矛盾的途径。
有目的的培养。从学校教师队伍的实际出发,有目的地选拔适合有关专业需要的现任教师或去教育部定点的高职院校培训学习,或去与本校专业对口的企业实践提高,回来后更好地从事某方面的教学工作。
(四)建立新型体系
高职师资队伍的建设,除了
从以上几方面努力尽快适应目前教学需要外,还应从长远考虑,建立新型的、创新的、开放灵活的高职教师教育体系。第一种方案为:在符合高职院校各专业教学要求的本科毕业生中,根据个人的志愿选拔其中一部分人攻读教育学硕士,以职业技术教育学科为主,或选拔其中一部分人进入第二学士学位的学习,主要为教育学中的高等职业教育教师教育方向,第二种方案为:在高职院校现职的教师中,根据其从事的专业要求和本人理论水平及实践能力的实际,有目的的让他们或进行面向高职教师教育的专业学位硕士在职学习,或进行短期的高职教师教育在职培训。通过这些方案的实施,逐步解决当前从事高职教育教师存在的学科基础薄弱、专业知识老化、与实际脱节、整体职业经历缺乏的不足,从而提升所从事教学的专业领域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深化他们对高职教育的认识,奠定高职教育的学科基础,掌握其课程设计方法和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水平。
(五)明确职称导向
高职院校教师职称评定的标准,一直是沿用普通高校的标准来实施的,这样做既不科学也不合理。高职院校教师的知识结构和工作特点都与普通高校教师有明显的区别,如不区别对待,制定合理的标准,会将高职教师引入为评职称而评职称的歧途,起不到对其能力和水平进行评价的目的,额外增加很多负担,影响其工作的积极性和进取心,势必造成高职师资队伍的不稳定。应根据职业教育的特点,注重教师教学水平的考核,并将技能水平作为一项重要指标,充分体现“双师型”教师的特征,真正将教师的注意力和工作重心引导到教学和技能上来。
(六)启动“名师工程”
普通高校的特点使其在教师的管理中有院士、博导、硕导,全国、省级各类学科带头人,使广大教师有方向、有目标、有榜样,使教师形成了多种层次和梯队,大大促进了学校的教学科研工作和教师水平的提高。而高职院校大多以专科教育为主,应根据其教育特点和教师工作的实践的实际,启动“名师工程”,制定名师标准和实施办法,从高职教师的师德水准、学历层次、智能结构、教学水平、实践能力等方面全面考虑,在注重教师整体水平提高的同时,经过科学、公正的程序,层层筛选推荐,培养造就出一批在本校、本地区、本省乃至全国的学科带头人,让高职院校教师学有榜样,干有方向,安心为高等职业教育事业奉献力量。
三、营造离职院校教师安居乐教的氛围
我国的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正在发展中,目前仍以大专层次的教育为主,人们对高职教育的认识还不够深入,理解还不够全面,从事高职教育的教师往往觉得自己低人一等,事业没有前途,工作的积极性和自觉性受到影响。这就要求我们学校要下大力气营造一种积极向上、团结和谐、安居乐教的环境和氛围。
第一,用一流的事业鼓舞人。“自我实现”是人生需求的最高境界,是每一位教师的职业理想。学校要根据本校实际,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发展规划,明确学校在一个时期的基本定位和发展目标,勾画出本校的发展蓝图,为广大教师搭建教学科研和工作的平台,创造各种提高、进修、交流和学习的机会,提供展现才华、施展技能的空间。让每个教师的理想能在此实现,事业能在此成就。
第二,用真挚的感情留住人。教师在任何……个高校工作,都希望有一种真挚的感情交流,都希望被领导和同事信任、理解和尊重。学校要实实在在地为教师办实事、办好事,想教师所想,急教师所急,切实解决广大教师特别是中青年教师的实际困难,关心他们疾苦,让他们困难有处求助,痛苦有处诉说,感情有处交流,有一种心情舒畅的工作氛围。
第三,用和谐的环境凝聚人。和谐就是要以人为本,激发人的活力,协调各种关系,化解各种矛盾。要维护健康、高雅、文明、上进的校园文化,实现不同思想、观点、文化的和谐;要提倡学术自由,鼓励学术争鸣,使不同的学术观点都能在追求真理的旗帜下乐享其土,要有利于不同群体的利益之间、师生之间、学生之间、职工之间的和谐,要创建生态好、人居环境佳的校园,使其乐居其中。
第四,用科学的体制稳定人。学院深化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完善各种规章制度,确定人才竞争的机制,为各类人才发挥作用创造机制平台,通过竞聘,促进优秀人才脱颖而出,通过岗位量化标准,紧紧抓住考核环节,加强对教学质量和工作绩效的有效监督。切实增强教师的忧患意识、竞争意识和学习意识。要任人为贤,奖罚分明,不论资排辈。
第五,用优厚的待遇吸引人。要深化分配人事制度改革,彻底解除平均主义的分配方式,拉开多层次人员的收入档次,不断提高教职工的生活福利待遇,处处体现多劳多得,尤其要以能力大小、贡献多少为主要分配依据,要切实为学科带头人和中青年骨干教师在住房;职称晋升、实验条件、进修提高等方面提供优惠政策。总之,营造教师安居乐教的良好氛围,是我们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一环,必须引起重视。
作者单位:西安航空职业技术学院
[责任编辑:张彦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