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高职院校学生思政教育工作浅析

时间:2019-05-12 13:11:0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新时期高职院校学生思政教育工作浅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新时期高职院校学生思政教育工作浅析》。

第一篇:新时期高职院校学生思政教育工作浅析

新时期高职院校学生思政教育工作浅析

摘 要近些年来,伴随着世界社会市场经济快速度的全球化发展,各国家以及地区为了提高其自身的综合国力以及国民文化素质,越来越加大对教育事业的重视。教育承担着为人类社会进步发展培养输送必要性人才的职责,而针对学生的思政教育是整个教育体系中一份至关重要,不可忽视的教育工作。同时也是各高职院校整体课程结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各院校教师能否正确进行思政教育工作,直接关系到一个学校能否正确引导、培养青少年的热血爱国情怀,帮助青少年树立正确、健康的思想道德品质,引导青少年树立人生正确的理想信念。各院校做好对学生思政教育的工作是为祖国培养出一代高素质的知识文化人才,为国家各领域的发展提供坚实后备储力的基础发展保障。

关键词 高职院校 思政教育 探索分析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家对教育事业的重视,以及义务教育的普及化,使得国家政府相关机构和中国共产党,一直以来对如何加强青少年的思想、政治道德素质建设、培养,都极其重视。我国是个人口大国,其中青少年人口大约占到总人口的三分之一,这是一个庞大的群体,对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的培养,是直接影响着中华民族的的未来发展前景甚至关系着我国人民的整体素质教养。本文主要针对新时期下我国各高职院校对学生思政教育工作的研究、探讨,从而分析出合理、正确、有效符合高职院校学生的思政教育工作模式。

1浅析高职院校学生在当下的基本性格特征

新时期下高职院校的主要思政教育对象都是大学生,所以在其教育工作开展、实施的过程中,要根据当下大学生普遍的自身特点,设计、制定合理的思政教育工作措施。

(1)由于现代经济的高速发展,信息科学网络技术的普遍运用,部分学生严重沉迷于计算机网络中,对专业知识的学习丝毫不关心。由于高职院校的学生一般不同于普通高等院校的学生,此类学生文化基础知识相对较弱,大多不具备积极的学习热情,所以当下一些娱乐活动特别容易对高职院校学生的“三观”产生不良影响。

(2)现在大多数学生都是独生子女。具有思维活跃、观察力强、富于想象力和创造性,易于接受新知识、新思想和新事物的优势,但是部分学生由于家长的溺爱,又具有任性、占有欲强、以个人为中心、缺乏集体主义荣誉感的缺点,这也增加了思政教育工作的难度。

2新时期下高职院校学施思政教育过程中的难题

2.1过分单一,古老传统的思政教育模式

目前,国内高职院校的思政教育课普遍都以灌输式的传授知识为主,使学生认为政治课的内容枯燥、教条,甚至有学生反映一学期下来一无所获,所以思政课教师得不到学生的喜爱,从而严重打击了教师的教学热情。不仅影响了教师的学期内的教学目标,更严重扭曲了学生对学习思政课内容的理解,可能会导致适得其反的思政教育成果。

2.2思政教育工作不具备专业的针对性以及时效性

针对新时期高职学生的基本特征和高职院校思政教育存在的问题,思政教育工作者应该改变传统的沟通管教模式,完善高职生的管理规章制度,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计划,在教学和日常管理中实施规范学生学习习惯和道德行为,有效地带动高职院校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思政教师要根据每个学生的自身实际情况的差异与特殊性,对其进行具有时效、针对性的思政教育工作。

2.3高职院校不具备充足的教育设备和资金

当下,由于我国各高职院校中存在各种教育设施不完善,教育资金不充足等各种制约性现象,从而导致各高职院校对学生整体课程体系安排存在很大的弊端、不合理性。目前各高职院校在思政教育这方面长期缺乏资金投入,以及思政教育实践基础设施的构建,所以在很大程度上满足、配合不了思政教育工作的有效展开和实施。

3新时期下高职院校实施思政教育的有效措施

高职院校学生正处在人生成长的关键时期,他们正在走向成熟又未完全成熟,世界观和人生观正在形成,他们在思考、选择和探索。这要求各高职院校必须要尽最大可能地去掌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特点和规律,与时俱进,大胆尝试,不断创新,在措施和方法的选择上要利求有针对性,注重科学性和实效性,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做好高职院校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

加强各教育机构的领导组织,替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一个良好的机制保障,思政教育教师也应该以身作则,以良好的思想品德品质和人格来给大学生们以潜移默化的影响,将学生的思政教育放在首位,根据当下大学生的基本特征,正确运用好因地制宜,因材施教,树立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学校可举办各种有利于培养学生积极、自主学习思政文化知识的热情;构建思政教育工作质量的检测监督机构,让社会、家庭、学校三者相互配合,从而针对学生采取多方位的思政教学模式。

4结语

随着当下各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在经济全球化的社会背景趋势下,当今企业对企业员工的要求越来越严格,不仅需要员工具备专业的文化理论知识,还有较强的实践动手技能,同时对每位员工的思想道德品质的要求也不容忽视。一个企业整体员工的道德素质,是一个企业能否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最根本基础。所以重视、加强对高职院校学生思政教育工作,能够为祖国未来发展培养输送德才兼备型人才。

参考文献

[1] 何翱.新时期高职院校学生思政教育工作探究[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1).[2] 徐平.新时期高职院校学生思政教育工作浅析[J].科技向导,2011(11).[3] 毕淑红.新时期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探索[J].党建文汇,2009(12).[4] 黄俐丽.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研究[J].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12).

第二篇:浅谈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改革

浅谈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建设与改革

【摘 要】我国高等职业技术院校的数量、招生数和毕业生数占普通高校的50%以上,已成为社会各行业一线应用人才培养的绝对主力。而作为高职学生提升政治素质、塑造人文精神、培养理论素养和加强“三观”教育的主渠道,思想政治课的建设与改革也自然成为提高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能力的关键任务之一。因此,剖析当前思政课面临的困境,积极发挥思政课的主渠道作用,对于提升高职学生综合素养,增强高职毕业生社会适应力和竞争力具有极其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思政课 就业导向 专题授课 评价多元

高职的“高”即高等教育,它属于高等教育的一个层次,与普通高等教育具有共性的一面;“职”即职业技术教育,具有职业教育的特点,它以培养生产、管理、服务等社会各行业一线应用人才为目标和主要任务。高等职业教育的特点,决定了高职思政课教学与普通高等院校思政课教学具有共性的一面,又有个性的一面。但在思政课建设与改革实践中我们看到,由于我国高职教育起步较晚,在教育教学观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方法等方面普遍照搬普通高等教育的做法,并伴随存在着重专业课轻思政课的偏见,思想课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改革也常常是流于形式。因此,高职思政课教学建设与改革,首当其冲是转变教育教学观念,实现从普通高等教育到高职教育的转变,积极探讨适合高职教学特点的新路径。

一、高职院校思政课发展现状与存在问题 1.国家重视与高职学生轻视同在

我国历来重视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并对高校思政课建设始终给予高度重视。各高校一直以来也都严格按照中宣部、教育部《关于普通高等学校思政课课程设置的规定及其实施工作意见》的要求,高度重视思政课的教学和科研工作。与国家的高度重视相比,学生普遍存在着轻视思政课的现象。有的认为相对于专业课而言,思政课是辅助课程;有的认为思政课是一门无法考核和衡量的软课程,对于将来没有太大用处;还有看法认为思政课是一门无所谓的课程,可有可无、无足轻重。可见,思政课的改革和发展面临着国家重视与学生轻视相交织的窘困。2.教学改革与效果不佳共存

根据中宣部和教育部的若干文件精神,各高校积极开展了对思政课教学体系、教学方法以及教学质量评估等方方面面的研究,获得了一些行之有效的经验和做法,取得了理论和实践方面的成果与共识。与教学改革的成果相并存,目前思政课的教学效果仍不理想,集中体现在其教学内容的重复、陈旧以及脱离现实等方面。教学内容与社会实际相脱离的状况,使得思政课授课内容枯燥、乏味,成为空洞的理论说教,缺乏现实感和吸引力,加之理论框架的单线条传输的现状,最终终导致课堂教学的苍白无力。

3.教学无法适应社会大环境提出的新挑战

思政课受外界环境的影响非常大,既有当前政治经济形势的影响,也有当今社会各种思潮的影响。社会上泛滥的个人主义、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都对在校大学生的思想产生了巨大的冲击,理论与现实的反差,主导着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兴趣;公利与私利的较量,左右着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看法。变化发展着的社会环境也带来了许多新观念和新思维,而思政课的内容仍停留在旧思维世界中,无法适应社会大环境提出的新挑战,浅层次的简单重复必然使学生感到索然无味。

二、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改革设想

《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明确指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强调思政课要“重在建设、重在发展、重在创新、重在实用”。思政课的教材及教学内容是教育部统一规定的,教学内容严格按教学大纲的要求进行,即使在高职课程改革的进程中,思想政治理论课也不能游离于课程改革体系之外,同时思政课的教学内容、体系与专业课程相比,理论性强,可操作性弱,真正把高职院校思政课改革建设落到实处可以从明确职业教育就业导向,专题授课模式和多元考核评价方式入手。

1.思政课也要明确职业教育就业导向

培养一流的专门人才是高职院校的生命线,帮助学生适应社会,成为阳光的劳动者是思政课义不容辞的责任。因此高职院校思政课也要明确职业教育就业导向,理清思政课和专业课的关系,科学搭建思政课实践教学与专业课实践教学相互支撑的平台,正确处理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与专业课实践、实训的关系,从而使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内容贴近专业培养目标、贴近社会、贴近实践、贴近生活,促进学生深入社会、深入实践、深入生活,在达到理论紧密联系实际目的的同时,为解决高职院校思政课实践教学与专业课实践教学“两张皮”的问题探寻科学的结合点。

2.专题授课带学生走向实践

为培养一流的专业人才,在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中,应彻底转变教师“独角戏”,“满堂灌”的授课方式,增加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从学生需要出发,建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新模式。由于受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影响,思政课教学不可能有足够的时间根据教材的章节体系按部就班地进行,而且根据教学内容“要精要管用”的要求,也不需要将所有的内容都讲到。所以,教师要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专业实际,将教材内容进行处理,形成若干专题,按照问题来组织课堂教学。

选择性地实行专题授课的方式,在专题讲授前,教师要将专题所涉教材章节的基本知识点和理论观点明确告知学生,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在充分准备和讨论基础上实现相关专题的互动教学。在课堂教学上,要以教师为主导,进行启发性、引导性教学,同时,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教师既向学生提问,又允许学生向教师提问,双向互动既可以随时进行,也可以由教师在每次课或每个专题结束前安排一定的时间集中进行。同时,进一步探索使用发现性教学、问题教学、研讨式教学等方法。

3.评价标准的适当多元化

提高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效果,就必须下大力气强化实践教学环节,通过直观教学和实践教学,增强理论的说服力,增强学生对思政课相关基本理论的现实感、认同感。使教学内容、方式、选材进一步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努力处理好思想性、知识性和能力性教学的关系,而同时评价体系和考核方式也直接关系思政课教学效果。在专业课教学中,项目是十分具体的,评价标准也是相对容易制定的。然而对思政课来说,“一卷评价制”显然无法考核评价思政课的教学效果,评价标准应当适当多元化。应将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社会实践、课堂讨论、分析、演讲等多元表现纳入过程考核范围,以科学合理权重综合过程考核和期末考核成绩,给学生思政课学习效果一个有效的评价,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给予学生学到的正确理念和价值观内容以强有力的正强化。同时,我们还可以增加学生访谈法,系部评价法、学生跟踪调查方法等,丰富立体的考核学生思政教学效果。

三、高职院校思政课建设改革保障条件

1.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根据需要,适当增加思政课专任教师,努力建设一支数量够用、水平较高的从事思政课教学与研究的教师队伍,要充分发挥思政课专职教师的骨干作用。

2.提供丰富的资料保障。学院图书馆或图书资料中心要购置适量的思政课理论研究书籍和相关刊物,要购置、录制与复制思政课电视资料片,为师生的教与学提供丰富的图书资料保障。

3.建立若干个思政课参观考察基地。地点选择以高职院校所在市城区、郊县为主。积极支持学生参加思政课的参观考察活动。同时,积极组织思政课教师进行社会实践,增长见识,丰富授课内容。

4.思政课教师要加强与学生的联系,要为学生社团成员开展思政课相关基本理论知识的辅导和讲座,积极指导有钻研精神的学生撰写小论文。

5.思政教研活动经常化,及时就新政策形势的把握和宣讲等问题展开教研,及时了解学生反映的问题和要求,通过研讨予以解决。经常性开展集体听课、评课、备课活动,研讨各门课教学中的理论和实践问题,确立合理的思政课教学体系。

高职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主力,高职思政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一轮的高职课程改革大潮中,如何让思政课既保持自身本色,又充分体现职业性,成为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毕生难忘”的一门课程,需要我们高职思政课教师共同努力。参考文献:

[1]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Z].中发2004(16)号文件,2004-08-26

[2]张华.高职院校与专业相结合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J].广西教育,2009(11).[3]邹瑄.增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的研究与实践[J].职业时空,2009(6).[4]胡斌武.社会转型时期学校德育的现代化[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6 [5]闫连朵.文化多元化境域中高校道德教育困境及其出路[J].中国成人教育.2010(20).

第三篇:高职院校思政课师生关系调查报告

高职院校思政课师生关系调查报告

党和国家一直高度重视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指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高校思政课老师是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的宣讲者,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引路人。“亲其师,信其道”,和谐师生关系的建立是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的前提条件,只有建立了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学才能顺利进行,教育目标才能实现。

为了探索思政课和谐师生关系的构建路径,笔者对所在地区的高职院校学生当中展开了调查。

一、调查对象

本次调查采取随机调查的方法,从芜湖市高校园区5所高职院校随机发放问卷500份,回收478份,回收率95.6%,其中有效问卷468份,有效率93.6%。其中,男生262份,女生206份,所占百分比分别为56%、44%,大

一、大

二、大三问卷各167、154、147份,所占百分比分别为35.7%、32.9%和31.4%。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思政课师生关系现状和满意度

调查统计显示,77.75%的被试选择了“一般,偶尔交流”,选择 “淡漠,不相往来”和“不好,经常闹别扭” 的有16.67%,选择 “很好,就像朋友”的仅有5.58%。从调查的情况看,思政课师生关系不是那么亲密、融洽。满意度是师生关系的晴雨表,满意度的高低反映师生关系的融洽程度。据统计,在被试中,28人表示满意,占5.98%;285人表示基本满意,占60.9%;而高达155人表示了不满意或很不满意,占被试的33.12%。

这表明,被试同学对思政课师生关系的满意程度尚可,但并不十分理想。这种不理想状况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思政课教师对大学生鼓励不够。从468名被试的反映看,被“常常表扬” 的仅有16人,占3.42%;被“有时表扬”的有178人,占38.03%;选择“很少受到表扬”的有265人,占56.62%; 选择“常常被批评” 的有7人,占1.5%; 而“漠不关心”(没有表扬也没有批评)竟也有2人,占被试的0.43%。教师对学生的表扬太少,关心不够。殊不知,不管是大学生还是中小学生,都希望也需 1 要别人的表扬、鼓励,这是人的本性使然,然而高校教师却似乎忽略了这点。

2.大学生与思政课老师交流时间和机会不多。随着高校扩招,教师的任务越来越重,一个思政课老师每学期教授好几百名学生,个别高职院校还在外面聘请思政课老师,老师上完课就走,师生交流机会很少。调查结果也证实了这点:被试在回答“您是否有与老师课余交流的时间和机会”时,选择“有,随时可以” 的仅占9.45%,有68人;“有,但很少”的占了最大比例,达到44.03%,有317人选择;选择“没有”和“没有试过,不清楚”的分别有257人和78人,共占总数的46.52%。师生之间因为交流不够而导致交流障碍甚至冲突时有发生。虽然选择师生“经常发生”冲突现象仅有58人,占8.06%,但仍反映出现在师生关系的不太和谐。

3.大学生有烦恼不愿意主动找思政课老师或其他老师谈心。根据调查,当大学生在成长过程中遇到烦恼时,仅有 1.07%愿意向思政课老师吐露心声,3.85%的学生吐露心声的对象是班主任或其他老师,12.18%的学生吐露心声的对象是同学,69.23%的学生吐露心声的对象是好友,同时8.97%的学生选择父母,有6.84% 学生选择其他人。这说明大学生有烦恼有困难主要找朋友同学倾诉,很少主动去找老师,思政课师生关系不够亲近。

(二)师生关系影响思政课的课堂教学效果

在回答“您认为师生关系对思政课教学效果的影响程度”问题时,58名学生选择“非常强”,占总数的12.39%,185名学生选择“比较强” 占总数的39.53%,104名学生选择“一般”,占总数的22.22%,83名学生选择“比较弱”,占总数的17.74%,38名学生选择“非常弱”,占总数的8.02%。统计结果说明师生关系对思政课课堂教学效果的影响是蛮大的。“亲其师而信其道”,只有创建融洽的师生关系,才可以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

在问到“您认为现在大学思政课课堂情况是”的问题时,193名学生选择“轻松愉快”,占总人数的41.24%,116名学生选择“缺乏互动”,占总人数的24.79%,88名学生选择“枯燥无味”,占总人数的18.8%,71名学生选择“没感觉”,占总人数的15.17%。调查数据说明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情况不是那么令学生满意,课堂教学效果反过来又影响良好师生关系的形成。

(三)师生交流目的与方式

在问到“若有机会与思政课老师交流,您最希望和老师交流什么(多选题)”的问题时,57.27%的学生选择“升学和就业问题”、55.34%的学生选择“学 2习人生经验”、52.78%的学生选择“本学科的学习心得和体会”、35.9%的学生选择“自己生活和学习中所遇到的困难和挫折”、30.13%的学生选择“随便聊聊,拉家常”、9.19%的学生选择“其他”。从选择的顺序可以看出,学生仍然把思政课教师看成个人发展和人生经验学习的引路人。

在问到“若有机会与思政课老师交流,您最希望和老师交流的方式是什么?”的问题时,168名学生选择“单独交流 ”,占总数的35.9%,说明学生希望能单独与教师进行直接交流,以增进相互间感情;149名学生选择“通电话或手机短信”,占总数的31.84%;130名学生选择“发电子邮件或QQ”,占总数的27.78%;21名学生选择“其它”,占总数的4.49%,说明现代的大学生对师生交往方式选择的变化,利用现代信息手段和老师交流,从过去以直面交流为主开始向直接交流和间接交流相结合的方式转变。

(四)学生最喜欢和最反感的思政课老师类型

在问到“如果思政老师可以选择,选择时您最看重他(她)的”的问题时,92名学生选择“师德高尚,学术渊博” 占总数的19.66%,265名学生选择“讲课生动,有吸引力”,占总数的56.62%,64名学生选择“经常和学生交流”,占总数的13.68%,29名学生选择“课堂纪律严明”,占总数的6.2%,18名学生选择“其他”,占总数的3.85%。可以看出,绝大多数同学最看重的是思政课老师的教学水平和师德修养。

在回答“您反感思政课老师的哪一种教学行为?(可多选)”时,80.13%的学生选择了“上课毫无激情”,86.75%的学生选择了“一言堂满堂灌”,19.02%的学生选择了“上课点名”,13.89%的学生选择了“不尊重学生,随意批评学生”,4.5%的学生选择了“其它”。说明绝大多数学生希望思政课老师上课时能够充满激情,做到师生互动。

(五)学生对思政课老师的为人师表提出更高的要求

在回答“在您看来,在师德修养要求方面,思政老师与其他专业课老师相比,应该如何?”时,60.68%的学生选择“应该比其他老师更严格”,32.69%的学生选择“和其他老师没有什么两样”,6.62%的学生选择“说不清”。说明在学生心目中,思政课老师应该比其他专业课老师更加注重为人师表。

在回答“在您看来,实际情况是,思政老师的言行举止、师德修养总体上如何?”时,40.38%的学生选择“比其他老师要好”,22.09%的学生选择“和其他老师没有什么两样”,17.52%的学生选择“说不清”。统计结果表明,3 思政课老师在细节方面比其他老师更注重为人师表,但与学生的期望还有一段距离。

(六)学生对思政课老师的希望或要求

问卷结尾最后请学生写出内心最想对现任思想政治老师说的一句话。从反馈情况看,绝大多数同学都有留言。综合起来,代表性的观点有:

希望方面:①老师,希望您能改进教学方法,师生能多互动,不要一言堂;②老师,希望您能叫出我的名字;③老师,其实您大可以试着跟学生交流,很多学生只是觉得害怕,只要有一方踏出一步,师生之间的交流就会好的。批评方面:①感觉高校教师不是传统观念上的老师,只教书不育人;②高校教师通过精彩的课堂吸引我们比用点名逼迫我们上课更有实际意义;③老师,你们对我们很无奈,我们对你们也很无语。

三、讨论与建议

(一)思政课教师要了解、信任并赏识学生。

调查显示,思政课对学生关心、鼓励不够,更谈不上赏识,老师对大多数学生都叫不出名字。为了改善并创造条件构建和谐师生关系,教师需要采取更多的行动,主动与学生沟通,给学生以信心,增加彼此的了解和信任,这是师生关系和谐的基础。思政课应重拾或强化已被遗忘或弱化了的对大学生的赏识和期待,改善大学生对思政课教师的刻板印象,帮助他们建立自我认同感。这种相互信赖必将有助于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

(二)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提高教育教学能力

通过调查发现,多数学生认为,思政课老师应该具有更高的师德修养,思政课教师的教学水平直接影响良好师生关系的形成,那么,良好师生关系的形成反过来又有利于提高高校思政理论课教学的实效性,这两方面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

作为一名思政课老师, 要增强自己的职业使命感和认同感,对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自觉加强与提高师德修养,平时要注意细节,一言一行要符合思政课教师的身份;还要加强学习,不断拓宽知识视野,大胆进行思政课教学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能力,不断增强思政课对大学生的吸引力。

(三)创建师生互动教学模式,优化课内交往。

人与人的关系是在一定的时空内,借助一定的载体,通过交往而形成的。传统的一言堂教学模式隔断了师生的互动交往,难以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学是 4 师生之间围绕共同的教学任务而展开的互动交往过程。这一过程既是知识的传授、生成和创造过程,也是师生关系形成、巩固和升华的过程。创建互动教学模式,优化课内交往,是防范师生关系疏离的重要举措。

对此,一要采用小班制开课。各高校可根据实际,尽量采用小班制授课,思政课的课堂人数应控制在80人左右为宜。小班制上课降低了师生比,为创建互动教学模式减少了难度,提供了可能。二要采用互动式的教学方法,优化课内交往。互动式的教学方法,比如问题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讨论式教学法、研究式教学法等,就是要发挥教师和学生双方的积极性,赋予学生以话语权,使他们由原来的被动接受变为主动参与,使师生关系由原来老师的“一厢情愿”变为师生的“两情相悦”。互动式教学模式有助于教师认识学生、熟悉学生、了解学生,有助于学生由“厌学”向“好学”转变、“厌师”向“好师”转变,这对构建和谐思政课师生关系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四)拓展交往渠道,强化课外交往。

师生之间交往渠道的不足、不畅,以及课下交往的中断,是导致师生关系疏离的重要原因。因此,构建和谐师生关系,必须拓展交往渠道,强化课外交往。

首先,教师要充分利用“第二课堂”,加强与大学生的交往。思政课教师由于教学科研任务比较繁重,加之家庭事务的牵绊,剩余时间往往有限,这是客观事实。但即使如此,教师也应该抽出一定的时间投入到“第二课堂”,比如参加社团活动、文艺晚会、辩论赛、创新大赛、各类体育比赛等活动,增加师生交往、相处的时间,丰富交往形式,加深彼此的了解,推动和谐师生关系建设。

其次,积极与大学生开展个别谈心、集体座谈会等“面对面”活动,听取他们对教学的意见和建议,倾听他们的心声,增进彼此的了解。

第三,充分利用新载体,拓展交往渠道。在信息时代,新载体为构建新型高校师生关系提供了更加便利的工具,极大地拓展了交往的渠道,使师生交往不再受时空的限制。思政课教师可以利用手机、QQ、博客、E-mail等新载体,与大学生构建一个全方位、全天候、全过程的交往平台,加强平时的沟通和交流,最终达到和谐师生关系的建立。

第四篇:高职院校思政工作中的重要意义

【摘要】教育必须倾听,教育过程中的倾听,是实现师生之间保持有效沟通的重要途径,只有在学会倾听后,才能找到引导学生发展的内在依据,才可以使思政工作有的放矢,提高实效性,对于高职院校的思政工作而言,倾听更具有独特的价值和意义。

【关键词】高职院校;思政工作;倾听教育

20世纪初着名的意大利教育专家蒙台梭利认为,学生具备一种自我成长并形成健全人格的生命力,正是这种内在的生命力促使学生不断发展。她还认为,对学生的自发的生命力是进行压制还是引导,是区分教育优劣的分水岭,只有顺应学生内在生命力发展的教育,才会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所以,了解学生、明确他们自身发展的真正需要是成功实施教育的关键。那么,怎样才能了解、明确学生自身发展的真正需要呢?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研究室的任长松先生在《探究式学习的18个原则》一文中明确提出了一个重要的教育理念——“倾听着的教育”,认为“教育过程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相互倾听和应答的过程”,而在教育过程中“倾听不仅是一种工作手段更是教师的道德责任”。

教育从倾听开始的理念中透出教育的哲理:教育必须倾听,倾听意味着教育的开端,在某种意义上,倾听就是一种教育的言说,甚至就是一种教育。教育离不开对教育对象的倾听,而在当前高职院校的思政工作中,更需引入倾听教育。

一、倾听教育的本质和内涵

教育教学是在教师引领下,教师和学生共同创造的过程,因此,教育要走向对话。所谓对话,是双向的、互动的、平等的。对话平台的两边分别是教师和学生,平台的主人的主语是“我们”而不是“我”和“他”。对话要从了解对方的意图开始,这就首先倾听对方的话语,从中寻找共同的话题,决定讨论的方向和内容。不去倾听,就失去了对话的基础,失去了对话的意义,对话可能成为“独白”,甚至是单方的“训话”。因此,我们可以说,对话是从倾听开始的,倾听是对话的前奏,没有倾听就无法对话,也就无所谓教育。

其实,中国传统教育一直关注“听”。孔子对学生的教育,最重要的特点是因材施教,怎样因材施教?就是先听,先了解学生的特点而后才能“因材”而“施教”。但是,不知何时,教师开始不听了,不屑听了,不会听了,教育双方往往会形成对立关系,严重影响了教育效果。究其原因,在于教师的权威意识造成的话语霸权,消解了学生倾诉,表达的欲望,堵塞了了解学生与学生沟通的渠道。因此,教师要做善于倾听的人,并从倾听开始学会教育,这不仅仅是对思政工作者的要求,也应成为所有教师的共同追求。其实,倾听很简单,就是静静地、耐心地、认真地听,不急不燥,不打断,不忙于下结论性判断地听。因为这是一种方式,所以不能当作是一个简单的形式;因为是方式,所以它是弥散的、渗透的,运用于教育的全过程。

二、高职院校的思政工作需要引入倾听理念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学生的个性特点以及生源结构的特殊性对高校思政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

(一)高职生这一特殊去群体迫切需要被倾听

高职生作为高等教育大众化所产生的新兴群体,其生源具有极大的特殊性。具体而言,高职生生源主要来自三个方面:一是普通高中毕业生;二是五年一贯制高职录取的初中毕业生;三是对口升入高职的三校生(中专毕业生与技校毕业生、职业高中毕业生)。在基础教育学段,他们的学习成绩长期处于中下水平。在中国目前的应试教育大背景下,由于学习成绩不好,多次考试失败,他们在自己自我概念尚未形成的成长期,长期游离于老师、同学乃至于家长的积极关注和鼓励之外,从而产生很强的挫败感和自卑心理。这种挫败感和自卑心理往往导致他们的情感和心灵闭锁,不愿意向他人敞开自己的心扉,。从而形成了敏感、多疑、高度自负和极度自卑等多重矛盾交织的心理特征,使他们难以被理解也难以被说服。面对这一复杂现状,简单的说服教育、榜样示范等传统教育方式,显然已不能适应高职大学生的需求。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如果教育者希望从一切方面去教育人,那么必须从一切方面去了解人”。真正的教育是从心与心的对话开始的,要想全面了解学生就必须认真倾听学生内心的需求。高职院校大学生鲜明的个性特点需要教育者尤其是思政工作者以倾听的态度和方式去了解、理解,并在此基础上给予指导和帮助。

“倾听”教育理念的提出,真正把学生摆在主体性位置,思政工作者从一个说教者,规章制度制定者和维护者,转化为学生内心需要的聆听者,成长成才的陪伴者帮助者和引导者。这一角色的转变以及“倾听”的行为过程,本身就包含了对学生的尊重关爱。倾听的方式折射出的教育理念具体而言:其一是尊重;其二是信任;其三是虚心。教师的耐心、专注的倾听,常常给学生以鼓励、支持,使学生真正体会到受尊重和被信任的内涵。而且“倾听”教育渗透着教师把自己当作受教育者的

理念,折射着虚心听取意见的品质。是教育“以人为本”的重要体现。对于普遍自卑敏感,迫切需要被理解被尊重的高职生而言,这种教育方式具有更为重要的意义。(二)高职院校的思政工作需要引入倾听的理念

首先,“倾听”便于思政工作者深入、有效地开展工作。传统的思政管理工作往往是以维护规章制度为准则。重视问题的普遍性,却忽略了产生问题的个性差异性。由于过分强调普遍性、代表性而缺乏针对性,往往使思政管理工作无法深入有效地开展。教育者常常就事论事,强调“王子犯法,与民同罪”,“对事不对人”,一切以标准化的规章制度为准绳,而忽略了每一个“违反纪律者”犯错误的动机、原因、个性等个体差异性。所以,在遇到问题时,教育者往往苦口婆心、滔滔不绝,受教育者表面唯唯喏喏,内心却多有抵触。“倾听”这一教育理念,强调聆听学生内心的声音,其着眼点不在于问题或规章制度的本身,而在于如何了解学生的个体特点和出现问题的深层原因,以最终帮助引导学生成长。高职生在基础教育阶段往往缺乏良好的学习和行为习惯,缺乏纪律观念和集体意识,他们具有很鲜明的个性特点和丰富多变的内心世界。只有采取倾听的教育方式才能提高思政工作的针对性,因材而施教。有效避免学生的抵触情绪和逆反心理,为高职思政工作深入有效地开展提供一条可行性途径。

从倾听的结果而言,在思政工作中经常性的多种形式的倾听学生内心的声音,看似被动,实则主动。从表面上看,倾听是被动的,而对于有教育意识和教育智慧的教师而言,倾听则是一种主动的行为,他们把倾听当作自己的责任、当作教育的契机,因而,从表面上,倾听是接收过程,但对于善于倾听的教师,倾听则是接收和输出相融合、相交替的过程,倾诉者在倾听者情绪感染下也会成为倾听者。这种倾听、倾诉的互置,形成了对话的平台,此时,倾听真正成为心灵的沟通。这种对话与沟通就是倾听的最高境界和目的。其实,教师和学生就是在倾听与倾诉中建立了融洽的师生关系,生发了教育的意义。在倾听交流过程中,教师从被动地解决问题到主动的觉察问题、发现问题,进而有的放矢地制定工作思路和策略,预防问题的发生,这种主动探索的方式使思政工作具备了先见性和前瞻性。

三、高职思政工作中的倾听应注意的几个问题(一)“倾听”态度与习惯的培养

倾听是一种技巧,更是一门修养一门艺术。温德尔.霍姆兹说过:“说是属于知识的范畴而听是智慧的特权”。事实上正像心理家波义(BOY)指出的:人们听话的能力比说话的能力要差。作为教育工作者,因为教育职业“传道、授业、解惑”的特殊性以及传统的“师道尊严”,使大部分的教师变成了说教高手,班主任更是如此,“板起面孔训人”似乎成了一般教育工作者的代表性形象。如此以来,学生不愿对老师说真心话甚至对老师的苦口婆心产生强烈的逆反、对抗心理也就不难理解了。所以,作为一名思政工作者尤其是高职院校的思政工作者更应该改变传统教育观念,养成倾听的态度和习惯,走近”学生进而“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引导。

(二)“倾听”方式、方法的多样性

(三)倾听不是目的,而是一种教育的途径和手段 倾听学生的心声,是实现师生之间保持有效沟通的重要途径,可以帮助教师了解教育对象并及时发现问题,但是,我们也应该明白倾听不是目的,而是一种教育的途径和手段,是思政工作的前提和基础。倾听固然重要,但倾听之后如何采取必要的行动和对策,有效的促进、帮助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才是思政工作的重点和中心。(四)倾听需要教师有足够的内涵和素养

倾听不仅是教育技巧更是教师内涵和素养的充分体现。学会倾听,就得静下心来,用一种谦虚的、平和的、包容的心态认真而细心的倾听。如果一边在“倾听”一边又在固执己见,或心情烦躁,或心不在焉,都达不到倾听的目的。对于基础较差、缺乏良好行为习惯的高职生而言,尤其需要教师有足够的内涵和素养。

总之,教育过程中的倾听,是实现师生之间保持有效沟通的重要途径,但是,我们也必须明白,没有对学生的信赖,就不可能有真正意义上的倾听,惟有对学生真诚、信任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倾听。对于在成长经历中尤其欠缺被倾听、被欣赏、被肯定的高职生而言,尤其需要倾听教育的滋养。

【参考文献】

[1]成尚荣.倾听,教育的另一种言说[J].人民教育,2004,(24).[2]扬钚,林小.聆听与倾诉[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3]任长松.探究式学习18条原则[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2,(1)、(2).

第五篇:交流材料--浅谈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浅谈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部门:汽车工程学院 撰写人:徐建喜

从2011年9月至今,我已在辅导员的岗位上工作接近一年,在这一年里收获颇丰,现我将与大家分享我在工作岗位上的一点心得。

一、认清形势,确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重点。

由于高职院校学生招生规模不断扩大、生源素质参差不齐、社会就业与再就业的压力增大以及社会对高职教育这一新生事物的认同感不强,这都对高职院校的教学与管理,尤其是高职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严峻的挑战。我院共有在校生456名,2010级200人,2011级256人,如何做好这些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当前一段时期亟待解决的问题,通过这一年的调查了解,发现在校大学生的政治思想状态普遍存在以下问题:

1.思想特点

通过对我院在校学生生活状态的调查显示:6%的学生感觉压力很大,难以发泄;17%的学生感觉迷惘盲目,缺乏目标;15%的学生认为大学生活丰富多彩,充满生气;30%的学生认为心情压抑,前途未卜;11%的学生认为刻苦学习,为将来打基础;21%的学生认为大学生活无所事事混文凭。

高职学生与其他高等院校学生相比,对大学生活缺乏明确的目标,经常对自己的前途感到困惑和迷茫,虽有少数学生有理想,但也缺乏毅力和耐心 对待政治很冷淡,对学校党团活动和青年志愿者等公益活动往往跟风或不参加,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没有树立起来,内心比较空虚,有相对一部分学生对社会的公德意识明显缺乏,做事情较多考虑个人利益有的学生不愿接受集体的约束,对集体活动和公益劳动缺乏热情,缺少集体荣誉感。

2.学习特点

通过对2011级256名同学的调查,发现高职院校学生学习有以下特点: 一是学习基础差,困难大,学校要想通过三年大学教育把他们培养成合格的高职生,难度大,任务重。

二是选择专业盲目性,对专业培养目标一无所知,虽然通过新生入学教育和专业指导教师的专业介入,使得学生对专业前景、专业培养目标有了一定了解,但是随着专业知识难度的增加,很多学生逐渐对专业失去了兴趣。3.心理特点

自卑心理较重。高职院校的学生属于专科层次,而且高考的分数普遍较低,有的家长和考生对民办高职的认同感较差,存在严重的自卑心理,因此导致很多学生对自己的前途没有太多的期望,对专业的学习也没有积极性。

心理压力和困惑较大,有些学生不愿接受纪律的束缚,不愿听辅导员和指导教师老师的教育,逐渐放松对自己的要求。与本科院校的学生相比,他们对自己的前途感到迷茫。他们一方面希望得到社会的肯定、学校的关心、老师的爱护,另一方面又对学校吹毛求疵,遇到困难和问题时容易冲动走极端,甚至通过恶性事件和破坏行为来引起其他人的关注,来发泄自己的不满。部分学生情绪自控能力比较弱,容易冲动。

二、抓制度创新,建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谐机制 1.狠抓领导负责机制。

建立健全学院一把手总负责,各职能部门分工协作,各部门领导负责体制和全院教职工参与机制。学院建立思想政治研究和通报制度,采取定期不定期分析制度,及时分析学生现在思想政治状况,做到早了解,早预防,及时研究解决涉及学生健康成长的问题。

2.严格考核机制

建立动态监测机制,严格考核机制。通过采取定期与不定期检查方式对指导教师、辅导员工作思想政治工作开展情况进行调查研究,对认真负责和开展相应政治思想工作好的指导教师予以奖励。

三、抓队伍创新,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谐发展

结合我院实际情况,我院切实开展“四个一”队伍建设:一支优秀辅导员队伍,一支优秀指导教师队伍,一支优秀学生干部队伍,一支优秀学生社团,以此带动我院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谐发展。

1.以党团建设促学生进步

学校的党政干部和共青团干部是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组织、协调、实施的重要引导者和引路人。因此要选拔政治思想过硬,有较高政治思想修养,较强社会责任感的优秀人才加入到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去。以优秀党政干部和共青团干部带动学生会干部和社团干部,让他们以敬业的精神、高尚的情操参与进来。

2.以指导教师建设促“三个一建设”

指导教师工作是校的一项特色工作,指导教师队伍建设是指导教师工作的根本,是否能把具有敬业精神、广博学识、高尚情操、典范人格的优秀教师引进指导教师工作中去,引导学生健康成长。

四、抓载体创新,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氛围营造 1.抓校园文化载体创新

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不仅具有高等院校属性,还具有企业文化特色和职业属性,这是对高职教育的本质性认识,这种特色的校园文化不仅契合现代民办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而且更彰显了高职教育的职业化特征,为高职院校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内驱力。

2.抓好新阵地载体。网络的发展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新的阵地,我们因该重视这块新型阵地的作用,采用各种行之有效的方式来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的思想政治观念,以把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动权

3.创新工学结合和校企合作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渠道,不断拓展“校企合作 工学结合”的新思路、新方法。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内容是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不断发展的,高职院校要在明确自身办学定位的基础上拓展思路,找准目标,坚持以就业为导向,强化服务意识,提高办学实力和办学层次,进一步完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合作功能。要建立为用户服务的理念,在自身定位上要为企业发展和学生成才担负起应尽责任,保证对学生的教育行为与企业的需求不错位,使学校主动融入企业发展的产业价值链中。为了使工学结合和校企合作收到良好的效果,必须创新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新模式。根据企业对人才需求情况,进行课程体系改革,突出企业岗位对学生知识、技能和素质的要求,积极吸纳企业及其技术管理人员参与学院的专业设置、培养方案的设计,并负责学生的现场实习,正确处理学校、企业、学生三者之间的利益关系。

下载新时期高职院校学生思政教育工作浅析word格式文档
下载新时期高职院校学生思政教育工作浅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浅谈新时期如何加强高职院校信访工作

    浅谈新时期如何加强高职院校信访工作 摘要:信访工作是党和政府的一项重要工作,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性工作,是党的群众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信访工作是高职院校党政机......

    浅谈做好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几点思(共5篇)

    来源: http://www.xiexiebang.com 摘 要:在21世纪初的这十年.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呈现出前所未有的良好发展势头,大批高职技术应用型人才将成为社会的主要培养对象。随着高职院校......

    对高职院校学生思政教育的几点思考(大全5篇)

    对高职院校学生思政教育的几点思考 摘要:高职院校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状况直接关系到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的养成,关系到整个高等教育和高职教育的质量,更关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合......

    高职学生思政工作发言稿

    尊敬的专家: 下午好!我是来自旅游系的辅导员郭威。目前我系共有高职生127名,按照学院《政治辅导员(班主任)工作条例》规定配备专职辅导员一名。其中05高职综合班17名,07高职班34名......

    高职院校思政师资队伍建设与管理探讨

    1 引言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以下简称思政)理论课教育教学是对高职生进行系统思政教育的主要渠道和主阵地,是提高高职生思想道德素质的重要途径。他在引导和帮助高职生树立正确的......

    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模式创新初探[范文模版]

    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模式创新初探 摘要:民办高职院校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人才培养方面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长期以来,社会公众对民办高职教育的认识存在......

    新时期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发展与创新

    新时期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发展与创新 摘 要:随着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的日益明显,国际交流越发密切,在我国加入WTO后,更对国外文化、信息流入中国创造了有利条件,大量思想......

    民办高职院校学生思政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民办高职院校学生思政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彭军***江西城市职业学院讲师330100 魏雅姝 ***江西城市职业学院讲师330100 [摘 要]从高职生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