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如何构建思政课建设工作格局
职业教育从“示范时代”到“后示范时代”再到建设“高水平高职学校和高水平专业”的新时代,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和高职教育持续发展的必然结果。思政课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其建设工作格局直接决定人才培养质量。建设好新时代的高职教育,必须办好思政课。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党高度重视思政课建设,成绩斐然。但同时也要看到,推进高职教育高质量发展,思政课建设还面临诸多困境,亟待破解破题。
一、准确认识构建高职思政课建设工作格局的意义
构建思政课建设工作格局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教育的根本问题是“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检验高职教育是否实现高质量发展,根本标准是立德树人的成效。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需要将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三者融为一体。构建思政课建设工作格局,需要将价值观寓于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之中,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这是“双高时代”高质量人才培养的应有之义。
构建思政课建设工作格局是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要求。思政课建设成效决定着人才培养质量的高低,打造新时代人才培养高地,必须也应当将思想政治工作贯穿其中,抓好思政课建设,发挥思政课主渠道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未来30年,我们培养的人要能够完成‘两个一百年’的伟业,这就是教育的历史责任”。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需要不断完善思政课建设的各项任务,构建思政课建设工作格局。
构建思政课建设工作格局是应对教师、教材、教法“三教”改革新挑战的重要手段。“双高计划”的实施对职业教育思政课建设提出了新要求,建立高水平结构化教师队伍、专题化教学体系、多元化教法创新等面临不少挑战,教师、教材、教法建设需要新的思路和举措,构建思政课工作格局,以系统思维推进“三教”改革是应对这些挑战的重要手段。
二、把握构建高职思政课建设工作格局的难点
建设理念上部门利益导向严重。思政课是贯穿教育教学始终的课程,需要全体教育工作者协同完成。但由于受重技能轻素质观念影响,工作中存在合作意识不强、部门利益优先的现象,例如存在专业课排课优先、思政课“孤岛效应”、资源整合不够等问题。
建设机制上齐抓共管格局亟待形成。一些高校思政课建设机制齐抓共管格局并未形成,一些高校党委形成的共识不能落实落地,思政课领导小组成为摆设,职能部门主动意识缺乏,马克思主义学院承担较多的临时性工作削弱了思政课建设精力。
建设内容上短板现象明显。高职院校教师对思政课建设认识上存在一定的偏差,认为抓思政课建设就只抓教师课堂,压力齐聚到思政课教师身上。忽视思政课建设的教务和管理要求,导致了思政课教师“跳独舞”的现象。同时,在评价中也存在重结果轻过程的现象。
三、构建高职思政课建设工作格局的路径
统一领导,树立“大思政”的格局意识。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思政课教师座谈会上的要求,建立“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相关部门各负其责、全社会协同配合的思政课建设工作格局”,实施整体规划和考核评价,聚焦重难点问题的解决,营造“大思政”工作氛围。
部门联动,构建协同合作的体制机制。办好思政课需要各部门各司其职形成合力。压实思政课领导小组的领导作用,发挥马克思主义学院的核心作用,既要执行党委的决策部署、又要与校外行业专家、企业保持常态化的联系,将思政工作开展情况作为校内各部门绩效考核的标准之一。
补足短板,建立教务、教学、管理工作相互衔接的新格局。单方面抓课堂教学会带来教学质量暂时性的提升,应注重教学与教务的有机衔接。在教务方面,严格落实学分,合理安排课堂,设立课程教研室;在教学方面,严格教学纪律,实行集体备课,形成有用的参考教案,创新听评课形式,完善考核方式,强化科研支撑;在管理方面,落实高校主体责任,实行“一把手”工程,建立多元评价机制,适当引入社会评价。
抓好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加强对思政教师的关心关怀,提供足够的人财物支撑;建立完善的教师培养机制,定期开展培训、考察;完善考评,实行过程“绩效导向”与结果统一的考评制度,充分用好考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