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二三四”课程建设模式在高职思政课中的构建与运用

时间:2019-05-12 22:25:2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一二三四”课程建设模式在高职思政课中的构建与运用》,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一二三四”课程建设模式在高职思政课中的构建与运用》。

第一篇:“一二三四”课程建设模式在高职思政课中的构建与运用

摘 要:中共中央明确提出高职院校要积极贯彻“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努力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吸引力和感染力,而目前的思政课普遍存在着“低效”的现象。从高职教与学的现状出发,顺应高职“高素质高技能”人才培养目标,探索构建了高职思政课的“一二三四”课程建设模式即“一鸟两翼”、“三项目标”、“四个结合”,开辟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和建设的新思路,以达到增强高职思政课的实效性作用。

关键词:高职生;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建设模式

作者简介:李孟君(1969-),女,吉林人,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理论和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518(2013)06-0080-03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需要,高职教育快速发展,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职业院校要面向人人、面向社会,着力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高职院校素质教育的重要载体,也是思想政治工作的主渠道之一。因此,针对高职教育“高素质高技能”的人才培养目标,探索和构建高职教育平台下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建设模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针对高职思政课的教学现状,提出了“一二三四”课程建设模式的构建和运用,为思想政治课改革与建设开辟了新思路。

一、高职思政课的教与学现状分析

根据中共中央16号文件精神,中宣部和教育部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设置进行了调整,2006年秋季开始全国高校实施课程设置新方案,形成了结构合理、功能互补、相对稳定的课程体系。从思政课课程发展的主要历史沿革来看,课程名称虽经历了多次变化,但课程的学科体系的继承性、持续性和稳定性,为思政课教学改革和研究提供了良好的基础。目前,各高职院校思政课的教学改革也在不间断的进行着,但由于其课程内容和大纲的不可更改性和教学方式的单一性,与专业课的项目教学、生产性实训等多样的教学方式相比,改革力度和步伐都明显滞后。所以高职学生普遍比较重视专业课程或英语类工具课程,对思政类课程缺乏兴趣。因此目前本课程在教与学上都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具体表现在以下三方面:

(一)理论教学中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不够

教师一直比较重视教学内容的补充和丰富,同时也能有效地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相关的资料,但在教学方法上相对单一和落后,学生的主体作用发挥不够,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更无法体现高职学生“能力本位”的培养目标。

(二)实践教学体系尚未形成,拓展空间比较大

传统的实践教学主要包括参观素质教育基地、社会调查等形式,受主客观条件的限制,在学生的参与范围和效果上存在局限性,与教学内容的契合度不是很高,也未形成行之有效的实践教学体系,有较大的拓展空间。

(三)与专业方向和地区特点的结合还有待进一步开发

在高职“校企合作”的发展方向下,如何将思想政治课教改方向与专业培养目标相结合不够明晰,也无法针对企业需求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职业素质。其实,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教育有着共同的人才培养目标,完全统一在育人上,差异只不过是在共同目标下的分工。因此,思政课教学改革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而且具备良好道德观和创新意识为以后学生参与专业课教学活动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只有在这种分工合作和相互支撑下,才能完成人才培养的任务,才能实现高职教育的总体目的。针对以上课程教学现状的分析,结合高职“高素质高技能”人才培养目标和高职学生价值取向多元化、文化素质和基础知识参差不齐的特征,进行新型的课程开发模式的探索势在必行。

二、“一二三四”课程开发模式在高职思政课中的构建

当前,高校思政课的改革主要是针对本科院校的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课的内容、方法等方面的探索,而高职院校的性质和特点与本科院校不同,高职学生无论在知识结构、心理特点和就业导向等方面都与本科生区别较大,职业教育要突出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职业能力是由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三部分构成,其中专业能力是职业业务范围内的能力,包括单项或综合的技能和知识,此项需要通过专业课的学习和实训获得。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则是方法、素质类,可以在基础课和专业课中共同获得,所以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建设上必须体现人才培养目标,因材施教,针对高职“能力本位”的人才培养特点进行课程改革。因此,“一二三四”课程建设模式的构建,使高职思政课顺应了“能力本位”的发展方向,也从根本上改变了思政课“低效”的现象。

“一二三四”课程建设模式即“一鸟两翼”、“三项目标”、“四个结合”,具体内容如下:

(一)“一鸟两翼”——课程建设的思路和方向突出了课程特点

“一鸟”是指思政课本身,“两翼”是指课程的时效性和实效性特点。将本课程内容赋予时代感的素材,有针对性的引导学生关注时事关注社会,增加社会责任感。同时通过任务驱动、抛锚等新型教学法,结合上机实践教学,使学生进行知识的建构和能力的提高,突出课程的时效性和实效性特点。

(二)“三项目标”——课程教学目标的确定符合高职人才培养方向

“三项目标”是指将思政课课程的教学目标分解为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素质目标三部分,其中着重能力素质目标的培养。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改革上须体现人才培养目标,因材施教,针对高职“能力本位”的人才培养特点进行课程改革。

(三)“四个结合”——课程建设方案的设计与运用符合职业教育的前景

“四个结合”是指课程建设方案的设计体现与历史资料的结合、与时政新闻的结合、与专业导向的结合、与地区特点的结合,符合现代职业教育教学观念,即“以学生为本位,以能力为核心、以市场为导向”的主要指导思想,体现与社会需求和市场需求一致的职业院校特点。

“一二三四”课程开发模式,为思政课课程建设明确了思路和方向,也为优化教学目标、创新教学模式、丰富考核方式以及开拓实践教学提供了依据,实现课程改革和实践的“良性互动”。

三、“一二三四”课程建设模式在高职思政课中的运用

(一)教学目标的优化建立在调研的基础上,突出能力素质的培养

原有的思政课教学目标虽然也提出了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的培养,但没有与高职院校的职业特点和学生特点相结合,能力的培养比较空泛,缺乏针对性。只有结合学生的职业导向和企业的用人标准进行教学改革,对学生进行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的训练,才能达到提高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的目的。因此通过充分的调研,即对企业、专业系和学生进行调研,为本课程优化教学目标和人才培养目标提供重要的依据。通过对“企业与专业对高职生所需的基础能力与素养”、“高职学生的思想和素质现状”的调研分析,结合思政课教学内容,将教学目标分解为下表几个方面:

通过以上教学目标的分解,确定了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为核心,以就业为导向,突出基础职业素养和自我学习、创新能力培养的教学目标。根据能力解析表和课程建设的目标,对课程标准进行了优化,在教学内容的丰富、教学方式的选择上密切结合以上目标,在学习任务和学习活动的设计上突出对学生基础能力和素养能力培养。

(二)课程内容的建设结合现实,突出“时效性”特征

高职思政课使用的是教育部指定教材,该教材具有理论性强、知识点多的特点,而且内容具有不可更改性,因此在课程内容的建设上需要寻求新的角度,把握时代脉搏。

为了突出课程的时效性,可以在教学环节上精心设计“新闻寻刻”、“新闻互动”等环节,提高学生的时事关注度和对社会现象的判断、分析能力,增加学生的公民意识和爱国情愫。在选择新闻素材上突出主流性、思想针对性和时代性特点,加强对学生的正面引导,培养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同时结合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的大方向,将优秀企业的创业历史、企业家的创业改革精神和企业员工爱岗敬业的责任意识等融入教学内容之中,并通过介绍企业文化,培养学生的文化认同感,加强对学生职业责任、自我管理意识、学习意识和创新意识等方面的培养,突出学生职业素养的形成和提高。

(三)教学模式的建设采用行动导向的相关教学法,突出“实效性”特点

高职教育的本质是“能力本位”,按照现代教育教学规律,针对当代高职学生的思想、行为特点,探索科学性、创新性、规范性相统一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是本课程教学模式探索的重要思路。

行动导向教学模式是适合高职思政课改革的新型教学模式。此模式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为宗旨,强调学生作为学习的行动主体,通过各种自主型和共同解决问题的教学方式塑造学生认知、社会、情感等方面的多维人格。思政课的内容和教学目标对于职业关键能力中的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可以相互交融,因此采用行动导向教学模式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教育的统一育人目标。思政课主要运用了案例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法、卡片式教学法和抛锚式教学法等具体方法。

课程的教学流程设计以教师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为原则,不同的教学法有不同的教学流程。以任务驱动教学法为例,在本课程中运用的具体流程如下图:

行动导向教学模式区别于传统教学的新型教学模式,它能够从根本上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创造了以学施教,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合作,探索创新的新型学习方式。本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主要体现在能力培养和基本素养的提高上,行动导向教学模式就是结合职业院校的能力目标和学生特点设计,突出课程的“实效性”特点。

(四)考核方式的建设采用多元化评价,体现“三项目标”的结合传统的考核方式基本上是教师的单向评价,而思政课考核方式的改革上采取了学生自评、互评和教师评价相结合的多元化评价方式,通过相应的评价表和评价标准的制定,全面、公正地对学生自主学习的全过程进行评价,包括学生的课前准备、课堂活动和课后的课业三部分。此种方式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锻炼学生全方位的思辨能力,也使学生有一定的成就感和责任感。同时我们还注重扩大考核的外延,如将考核与学生的时事关注度、日常的环保行为或社会志愿服务等联系起来,真正规范学生的道德与行为,做到“知行统一”。

(五)实践教学的开发注重校内与校外实践活动的统一,体现“四个结合”的内涵

思政课实践教学包括校内实践和校外实践两部分,校外实践主要是社会调查、参观素质教育基地和参与社会活动等方式,主要是根据课程内容,引导学生进行社会调查、参观素质教育基地和参与社会活动等方式。针对“四个结合”的原则,布置学生进行市场调查和社会调查等,使学生在调查巾了解市场探究知识。

运用网络进行教学,是高职思政课教学改革与探索的重要渠道。因此校内实践我们可以采用上机实践教学方式。校内实践可以开发网络条件下的上机实践教学方法,活动设计体现与历史资料、时政新闻、专业导向和地区特点的结合。具体运用是在机房、实训基地等网络环境下进行教学活动,通过学生上网搜集信息制作方案,实现教学内容和实践能力的统一。上机实践的内容可以密切结合实际,如每年的“两会”、“世界城市建设”,此方式对于学生的信息采集、处理和运用能力以及团队合作精神的培养起到重要推动作用。

四、“一二三四”课程建设模式在高职思政课中运用的创新特点和局限性

“一二三四”课程建设模式是针对高职思政课建设开发的创新模式,在课程改革和建设上具有重要的导向性作用,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提高教学效果的实践运用方面具有显著的作用。其创新性特点有以下三个方面:首先,在思政课教学改革上打开了重要的突破口,探索运用了适合于思政课教学的新型教学模式,根本改变原来以讲定学的传统模式。其次,促进了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有效结合,使作为公共基础课的本课程和专业课能够分工合作和相互支撑,完成学院“高素质高技能”的人才培养目标。再次,对上机实践教学方式的探索,促进了思政课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和完善,同时对公共课程的实践教学探索具有重要的借鉴和推广意义。

但此模式在教学实践中的运用也存在不足和局限性。首先,任务驱动教学等新型教学模式也不是适用于所有的教学内容,教学模式的选择还需根据实际教学内容进行调整。其次,上机实践教学活动的设计和开展需根据不同专业进行有针对性的设计和运用,探索的空间还较大。

“一二三四”课程建设模式在高职思政课中构建和运用,顺应了高校素质教育的改革方向和职业教育“能力本位”的人才培养方向,与专业教育统一育人目标,促进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有效结合。同时对理论教学的模式创新和对实践教学的前沿性探索,必将推动高职公共基础课的全面、系统改革和建设,促进高职整个课程体系日趋科学和完善。

第二篇:高职院校如何构建思政课建设工作格局

高职院校如何构建思政课建设工作格局

职业教育从“示范时代”到“后示范时代”再到建设“高水平高职学校和高水平专业”的新时代,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和高职教育持续发展的必然结果。思政课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其建设工作格局直接决定人才培养质量。建设好新时代的高职教育,必须办好思政课。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党高度重视思政课建设,成绩斐然。但同时也要看到,推进高职教育高质量发展,思政课建设还面临诸多困境,亟待破解破题。

一、准确认识构建高职思政课建设工作格局的意义

构建思政课建设工作格局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教育的根本问题是“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检验高职教育是否实现高质量发展,根本标准是立德树人的成效。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需要将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三者融为一体。构建思政课建设工作格局,需要将价值观寓于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之中,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这是“双高时代”高质量人才培养的应有之义。

构建思政课建设工作格局是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要求。思政课建设成效决定着人才培养质量的高低,打造新时代人才培养高地,必须也应当将思想政治工作贯穿其中,抓好思政课建设,发挥思政课主渠道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未来30年,我们培养的人要能够完成‘两个一百年’的伟业,这就是教育的历史责任”。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需要不断完善思政课建设的各项任务,构建思政课建设工作格局。

构建思政课建设工作格局是应对教师、教材、教法“三教”改革新挑战的重要手段。“双高计划”的实施对职业教育思政课建设提出了新要求,建立高水平结构化教师队伍、专题化教学体系、多元化教法创新等面临不少挑战,教师、教材、教法建设需要新的思路和举措,构建思政课工作格局,以系统思维推进“三教”改革是应对这些挑战的重要手段。

二、把握构建高职思政课建设工作格局的难点

建设理念上部门利益导向严重。思政课是贯穿教育教学始终的课程,需要全体教育工作者协同完成。但由于受重技能轻素质观念影响,工作中存在合作意识不强、部门利益优先的现象,例如存在专业课排课优先、思政课“孤岛效应”、资源整合不够等问题。

建设机制上齐抓共管格局亟待形成。一些高校思政课建设机制齐抓共管格局并未形成,一些高校党委形成的共识不能落实落地,思政课领导小组成为摆设,职能部门主动意识缺乏,马克思主义学院承担较多的临时性工作削弱了思政课建设精力。

建设内容上短板现象明显。高职院校教师对思政课建设认识上存在一定的偏差,认为抓思政课建设就只抓教师课堂,压力齐聚到思政课教师身上。忽视思政课建设的教务和管理要求,导致了思政课教师“跳独舞”的现象。同时,在评价中也存在重结果轻过程的现象。

三、构建高职思政课建设工作格局的路径

统一领导,树立“大思政”的格局意识。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思政课教师座谈会上的要求,建立“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相关部门各负其责、全社会协同配合的思政课建设工作格局”,实施整体规划和考核评价,聚焦重难点问题的解决,营造“大思政”工作氛围。

部门联动,构建协同合作的体制机制。办好思政课需要各部门各司其职形成合力。压实思政课领导小组的领导作用,发挥马克思主义学院的核心作用,既要执行党委的决策部署、又要与校外行业专家、企业保持常态化的联系,将思政工作开展情况作为校内各部门绩效考核的标准之一。

补足短板,建立教务、教学、管理工作相互衔接的新格局。单方面抓课堂教学会带来教学质量暂时性的提升,应注重教学与教务的有机衔接。在教务方面,严格落实学分,合理安排课堂,设立课程教研室;在教学方面,严格教学纪律,实行集体备课,形成有用的参考教案,创新听评课形式,完善考核方式,强化科研支撑;在管理方面,落实高校主体责任,实行“一把手”工程,建立多元评价机制,适当引入社会评价。

抓好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加强对思政教师的关心关怀,提供足够的人财物支撑;建立完善的教师培养机制,定期开展培训、考察;完善考评,实行过程“绩效导向”与结果统一的考评制度,充分用好考评成果。

第三篇:“五星教学模式”在高职思政课教学中的应用探析

“五星教学模式”在高职思政课教学中的应用探析

摘要:五星教学模式是近年来比较新型的教学模式,针对目前高职院校思政课中存在的问题,五星教学模式可以更好提升教育教学效果,改革传统教学模式的低效现状。本文从宏观角度分析五星教学模式对高职思政课的指导,从而引导教师提升教艺和课堂效果,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为思政课程的教学改革和发展提供有益参考。

关键词:五星教学模式;思政课

一、高职思政教学的现状

(一)“上重下轻”思想观念盛行。

思政课承载着国家意识形态教育、公民道德教育、个人社会化教育的责任,国家对此给予高度的重视和大力的投入,并常态评估检查保障思政课在高等教育中的重要作用。但是,高职教育的人培目标主要是无缝对接企业或社会,培养能动手和会动手的工匠型人才,加之思想道德水平又无法以量化方式考核。因此,在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就出现了国家重视,学校轻视,学校重视,学生轻视的“上重下轻”状态。

(二)教学内容与环境的弱联凸显。

加涅认为,作为行为的知识需要在特定的事件中通过内化和建构来获取。因此,教学内容是否符合当前的教学小环境和社会大环境,教学环境是否能更好的论证教学内容的真理性,就成为有效教学的重要关注点。但在目前的思政课教学中,出现了一个“学校教育五天,学生两天还给老师”普遍现象,更明确的提示了环境育人的重要性。实践中教学内容与环境联系薄弱,致使课程教学效果下降,思政课地位弱显。

(三)任务驱动的考核方式缺位。

传统的考核采用试卷和论文报告的方式,并辅助以平时考勤的方式考核,能够直观高效的给予学生量化的评估分数。但实际上只考察了学生的“签到和背诵”,对于学生是否会学以致用则无从考察。加之现在绝大数高校思政课教学采用的教学方式是“讲座式”大班授课,改卷或打分时多数是试卷和名字的印象分。因此,自然而然的选择单一低效的考核方式,而对教学过程的真正效果,以及学生的学习效果则无从反馈,也就无法评估教学过程的优劣。

(四)社会优势资源利用不足。

思政课作为社会化课程,最佳的教学方式是与社会无缝对接。但现实是实践教学多流于形式或被忽略。少数的实践环节也局限于模拟课堂、影音观摩方式,无法真正做到寓教于行,寓教于乐,从而导致思政课沦为纯理论和纯课堂教学。现有的社会政工部门,社会团体,以及企业,乃至带有浓厚色彩的红色教育和旅游基地,这些本该作为思政课教学重要实践支撑的社会优势资源却被弃而避之,从而导致思政课教学的社会实践性弱化。

(五)教学活动中的有效策略缺乏。

现有教学活动的设计或各教师自成一家,或所有教师千篇一律,其存在的弊病就是未考虑学生特点而设置的课程教学过程。统一的教学设计与教学班特点相匹配时,教学效能就高,而脱离教学班的学习特点时,教学就会低效或者无效。尤其对于职业院校而言,思政课如何在立足大纲的前提下,充分结合学生的专业特色和成长特点,真正让思政课成为学生在学习、生活、工作中随处受益的人生哲学,就成为思政教学活动是否高效的重要评价标准。

二、五星教学原理概述

五星教学模式又叫“五星教学原理”或“首要教学原理”,是当代国际著名教育技术理论家梅里尔教授近年来倡导的新教学理论。五星教学模式的目标在于改进在线教学、多媒体教学等过程中,课程只重视信息呈现、忽略有效教学特征的弊端,从而实现教学走向效率、效果与魅力的3E之路。

五星教学模式是当代集众家之所长,融众理论之所精的教育教学理论。其原理主要包括:在“聚焦解决问题”的教学宗旨下,教学应该包含四个不断重复的阶段循环圈,即“激活原有知识”、“展示论证新知”、“尝试应用练习”及“融会贯通掌握”五个环节构成,并细化为十五个次要教学要素作为评估标准。更为重要的是,梅里尔教授又设定了每一要素以金星、银星、铜星三个水平定位,主要评价教学符合标准具体要求的程度。除此之外,五星教学模式的实施还应辅助以“指引方向”、“动机激发”、“协同合作”以及“多向互动”四个教学环境因素的配合。三、五星教学模式对高职思政课的启示

(一)强化教学环境建构,聚焦问题的解决。

思政课程有其特殊性,而教学环境的特殊性就是一个方面。宏观上,思政课以社会大环境为环体,并与课程教学相互作用和影响。微观上,课堂小情境也是思政课的环体,教学环境的优劣直接影响课程的教学效果。因此,应该用五星教学模式来聚焦思政课教什么和怎么教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既要教给学生知识,也要与时俱进教给学生知事。换言之,对教学与环境的关系及发展要给予价值澄清,引?а?生正确认知,并内化为自我的行为准则。作为职业院校学生价值观引导的主阵地,如何让课程教学环境与职业情境相匹配,就成为重要的一个方面。

(二)细化教学任务设计,激活旧知的应用。

思政课优势在于,学生基本上都具备一定的课程基础。经过循序渐进的知识熏陶,学生已具备相当的知识储备。因此,在这一过程中更易通过细化教学任务,引导和点拨学生在旧知基础上,提升学习新知的兴趣和信心。在具备一定技术和条件下,可以设置“游戏”晋级式任务来驱动学生自主学习和动态学习,也可以根据不同专业或层次学生的特点设置多种任务层次,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特点。而能够满足“跳一跳,摘桃子”特点的目标任务则能够更好的提升学生的积极性。

(三)活化教学内容组织,示证新知的靶向。

施教过程中,教师按照教材所设定的章节内容来设计教学内容。但教材很多时候为了符合大纲或其他要求,会出现重复或者交叉内容。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活化或重组教学内容。把不同章节的相关内容融汇,形成专题项目,并注重学校目标对知识的靶向性。五星教学模式中要求在这一过程中,应紧扣目标施教、精心提供指导、善用媒体促进,以实现教学交易。

(四)催化教学策略创新,提升新知的应用。

这一过程某种程度上是检验学习的效果。是否通过引导式操作,辅助式操作,到举一反三操作的过程,即知识如何在现实中应用的过程。知识在每一时段或情境中是静态的,而教学策略的不同选择会达到不同的学习效果。在互联网飞速发展的今天,多媒体教学已经成为常态,而自媒体教学已经成为新常态,这些日益发展的技术必然成为教学的助力和策略载体。学生可以通过自导情境和实际情境来促进理论与实践的转化,继而成为个体能力。思政课程的教学内容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但把知识转化为实践的教学策略却存在多元化选择,应提供教学策略的试错和容错平台,实现思政课教学的创新和纳新,以更好的促进知识的内化和人的社会化。

(五)深化教学效果反馈,实现学行融会贯通。

传统教学评价中,一方面通过学生的试卷分析情况来评价教学效果;另一方面,通过学生对教师的评分判断课程是否有效。在五星教学模式中,梅里尔教授提出融会贯通整个教学过程的闭环评价标准,并通过金星、银星和铜星的方式来量化星标准,提供了科学有效的评价反馈体系。不仅能够评价最终的教学效果,而且对各个环节和阶段的评价也清晰明确。因此,可以针对性的改善教学中的不合理和不完善之处,从而探索出真正符合高职思政课程特点,实现教学走向效率、效果与魅力之路。

四、结语

五星教学作为新型教学模式,尤其对高职思政课这类理论实践相结合的课程影响深远。五星教学模式不仅提出了宏观的课程指导性方针,而且通过对教学过程的细化设计和评价,为思政课程设计改革提供了良好的方法。本文通过探索五星教学模式对思政课改革发展的应用,希望能够对具体课程的改革有所启发和借鉴,以促进实现高职思政课的有效教学。

参考文献:

[1]盛群力,魏戈主编.聚焦五星教学[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15.1

[2]陈君贤.翻转课堂中运用“五星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电化教育研究2016(10):122-128

作者简介:余玲(19851009-),女,宁夏石嘴山市人,民 族:汉 职称:讲师,学历: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思想政治理论与方法.

第四篇:关于项目驱动教学法在高职思政课教学中的运用(一)

关于项目驱动教学法在高职思政课教学中的运用(一)论文关键词:原则高职课程改革项目驱动思想政治课程教学

论文摘要:高职院校的教学改革已是迫在眉睫的问题,结合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现实情况,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转变观念,从以教师为中心转为以学生为主体,从实践中去感悟课程改革的理念,这是培养学生主体,真正体现高职院校的院思想政治课教学改革的必然要求。怎样根据高职学生的特点,选择合适的训练项目,使学生既真正学到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又锻炼思维能力并促进学生实际能力的提高,我们有必要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的体系及教学设计原则进行研究,通过研究可以丰富和完善职业教育课程教学改革的理论及实践。现代教育研究表明,具有不同智能类型和不同智能结构的人。对知识的掌握也具有不同的指向性。目前,高职院校的课程改革已全面铺开,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如何体现出职业教育课程改革中的“任务为载体,项目为驱动”的理念?怎样把高职的专业课“项目驱动”的教学方法与思想政治理论的教学特殊性结合起来,设计出适合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内容的项目、任务,这应是思想政治课程教学改革中内涵最丰富、任务最繁重的改革内容。

一、项目教学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实施现状

“项目教学”是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工作而进行的教学活动,它既是一种课程模式。又是一种教学方法。这里的项目,是指以生产一件具体的、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产品为目的的任务。从定义就可以看出,项目教学都是实践导向的和任务驱动式的教学。那么,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由于它的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与专业课不同,作为一个项目来说,也就有了它的特殊性,笔者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项目教学可以用思维方式创造出一个精神产品,随着信息多媒体技术的发展,我们有可能把这种精神产品转换成形象、生动的有形产品,实现项目驱动教学的完成。

与专业课不同,高校的总想政治理论课的教材及教学内容都是教育部统一规定的,教学内容要严格按教学大纲的要求进行,不得随意改动,而在高职的课程改革的进程中,思想政治理论课又不可能游离于课程改革体系之外。怎样在遵守教育部相关规定的前提下,正确处理“理论体系”、“教材体系”和“教学体系”的关系,体现先进的职业教育理念,取得更好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达到全面提升高职学生的实际能力目的。通过课堂活动来引导学生们积极、主动地学习,达到“做中学,学中做”的效果,作为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我们必须闻出一条新路,以推动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全面提高。目前已有一些院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教学中引入项目训练的实践,但基本是“八仙过海,各显其能”,缺乏系统的理论研究。无法推广,不能使教学质量均衡提升,这势必影响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但“由于我国高职教育起步较晚,近年迅速发展起来的高职院校多半又是由中专学校升格而来的,使得相当一部分高职院校对高等职业教育的本质和特点缺乏应有的认识,在教育教学观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方法等方面,要么照搬普通高等教育的做法,要么沿袭中专教育的老套。缺乏自主创新”。而高职的特殊性和专业特征,使学生不可避免地具有与其他高校在校生不同的特征,尤其工作岗位特点与本科院校不同。怎样按不同的专业、职业特点着重培养学生的岗位能力,课堂教学怎样达到科学性、创新性、思想性、启发性、针对性和实践性的统一。目前对这一内容的研究尚缺乏广度和深度。从目前研究的成果看,“任务为载体。项目为驱动”的教学方式研究。高职课程改革在专业课教学方面对基于工作过程的“任务为载体。项目为驱动”的教学理念基本达成共识,在实际教学中运用已规范化,体系化。而对思想政治理论课而言,对教学方面遵循基于工作过程的“任务为载体,项目为驱动”的教学理念还没有完全达成共识。在实际教学中还没有找到以“任务为载体,项目为驱动”的教学方式的切入点,没有形成相应的规范与体系,因此,如何把高职的专业课“以项目为核心”的教学方法与思想政治理论的教学特殊性结合起来,建立一套基于工作过程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的项目教学体系并用于实践的研究基本还是一个空白点。

二、项目教学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实施的可行性

党的教育方针要求教育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这是马克思主义教育学的一个基本观点。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应该成为高职教育的一个基本要求。我国近现代史上著名的教育家、现代职业教育的先驱黄炎培长期致力于研究和推行职业教育,曾对职业教育的理论和实践问题提出了一系列的论述,在论述职业教育的教学原则时,黄炎培主张“手脑并用”,“做学合一”的教学原则。他在《职业教育该怎么样办》一文中论述:“职业教育应做学合一,理论与实习并行。知识与技能并重。如果只注重书本知识,而不去实地参加工作,是知而不能行,不知真知。职业教育目的乃在养成实际的、有效的生产能力,欲达此种境地,需手脑并用”。?黄炎培亲自确定上海中华职业学校的教育方针是“双手万能”、“手脑并用”,体现出了黄炎培现代职业教育理论的最基本的教学原则。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也指出:“高等职业院校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要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为指导,进一步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到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全过程。要高度重视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重视培养学生的诚信品质、敬业精神和责任意识、遵纪守法意识,培养出一批高素质的技能性人才”。“要加大课程建设与改革的力度,增强学生的职业能力”其中“课程建设与改革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也是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要建立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标准,规范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提高课程教学质量。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融“教、学、做”为一体。强化学生能力的培养。积极推行订单培养,探索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顶岗实习等有利于增强学生能力的教学模式”。遵循这些高职院校改革方针,借鉴国外先进的职业教育理念,姜大源教授、戴士弘教授等人提出一系列新职业教育教学理论:

1.职业教育教学应把学习当做是一种工作行动,“工作要追求工作过程的完整性。是通过工作过程导向实现的;学习也是一种行动,学习要实现学生思维过程的完整性”。那么相应的教学方式就由此发生了变化。由静态教学变为动态教学,由知识的传授向认识的传授转化。要体现出把“学习也当做是一种工作行动,要有一个过程”的新职业教育理念,设计出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堂教学内容相配套的项目任务就显得尤为重要。

2.职业教育有三要素:学生、教师、情境。其原则一是以教师为中心的指导性原则,二是以学生为中心的建构性原则。建构性原则是指学生是基于行动、生成和建构意义的学,学生是主动存在的。教师是基于支持、激励和咨询意义的教,教师是反应存在的,根据学生的主动存在和学生所出现的情况做出适当的反应。情境是基于整体、过程和实践意义的境,情境是真实存在的。情境又是基于项目、案例和问题意义的境,情境是整合而存在的。

项目驱动教学法在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运用研究研究的最重要的理论依据正是“情境则是基于项目、案例和问题意义的境,情境是整合而存在的。”的新的职业教育理念,运用新的职业教育理念来思考思想政治理论课程项目任务体系的情境实际操作问题,这对于加大对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培养的力度具有重要意义。毛泽东同志是项目驱动教学法运用的光辉典范,他在论述“对立统一规律”时,首先就运用中国古代”矛盾”的故事,将“对立统一规律”形象化,通过这个典型事例我们可以得到这样一个启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同样可以运用项目驱动教学法。只不过由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的特殊性决定,它产品是有形与无形的结合,它可以用思维创造出一个精神产品,这种精神产品它可以渗透到学生的能力中,而能力的提高对于学生的转业知识的接受可以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这就是思想政治理论课与专业课的结合点。思想政治理论课用思维创造精神产品,专业课用手和脚创造物质产品。

三、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引入项目驱动教学法的课程设计原则

当前,高职“思政课”教育教学的环境、任务、内容、渠道和对象等方面都发生了很大变化。传统乃至目前“思政课”的教学观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手段、考核方式等越来越难以为继,“专业课认真听,选修课随便听,政治课不想听”已成为高职院校屡见不鲜的现象,“思政课”教学的吸引力和实效性仍临着严峻考验。尤其专业课课程改革推进之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方法更显得滞后。

第五篇:高职思政课互动教学模式调查报告

高职思政课互动教学模式调查报告 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是对高职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不仅肩负着对高职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任务,同时还承担着帮助高职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的重要使命。当前,虽然思政课进行了一系列全面而深入的改革,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然存在着实效性不强、硬性灌输过多、情感互动较少、教育方法单一等问题,使得高职学生难以在接受爱国主义教育的过程中产生强烈的情感体验,影响教学效果。本课题组以高职院校思政课互动教学模式中“问题教学法”为调查对象,对思政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成因及其解决对策进行分析和探讨。高职思政课互动教学模式的重要性 高职思政课教学方法通常分为两种,一种是注入式;另一种是互动式。在思政课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最经常用的是以教师为主、教师讲学生听的注入式模式,它是一种单向沟通的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始终是知识的灌输者,学生则是接受知识的容器,是处于被动地位的服从者,这种教学片面强调教师的传授作用,忽视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和对他们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①而互动教学模式是指课堂教学过程中,改变过去由教师“一言堂”课、学生被动接听的单一知识传递方式,通过加强师生之间多种感官的充分互动交流,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动眼观察、动口表达、动耳感知、动脑思维,从而促进师生情感和谐和学生认知水平提高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

互动教学模式主要有问题教学法、讨论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实践教学法、多媒体教学法等,这些教学法的共同点是充分体现课堂教学互动的特点。这一教学模式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突出学生主体地位,给学生以学习的主动权,使学生成为教学活动中心,要求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索、主动思考、主动实践,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开展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和人境互动,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发展能力,增强思政课课堂教学效果。高职思政课问题教学法介绍及调查分析 2.1 问题教学法介绍 问题教学法属于互动式教学方法,是区别于传统注入式教学方法的一种现代教学方法。教师在充分研究课堂教学目标的基础上,分析新知识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相关程度,综合教学目的和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创设问题情景,力争做到所设问题能引起学生的兴趣。问题能适应不同水平的学生,并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同时,也可以让学生带着问题来上课,即学生在预习或在学习过程中提出自己的疑惑,由教师引导其他同学来解答和辩论,共同探讨,形成比较一致的看法,最后由教师给予点评。学生要带着问题来上课,课前必然要主动阅读、思考、生疑、提问,因而这种问题教学法能让学生的阅读能力、思维能力,以及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都得到提高。②当学生提出某一问题,或回答某一问题得到教师和同学的肯定时,会有成功的喜悦,形成一种情感体验,提升思政课教学效果。

2.2 问题教学法调查报告分析 在 2012-2013 上学年,课题组对湖北生物科技职业学院 2012 级部分班级所上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中所使用的“问题教学法”进行了调查和统计,现将调查进行数据汇总分析(表 1)。

调查数据问题分析:

(1)问题设置难度适中偏易。从问题设置来看课本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考察为 29 次,约占比例为 55.7%,这部分问题较容易;而综合素质及拓展能力考察问题为 23 次,约占比例为 44.3%,这部分问题需要学生主动参与其中,思维含量较大。问题设置较容易是因为所教对象为高职大一学生,其高中知识相关基础较差,容易问题较能调动其兴趣,难度较大问题较难唤起学生的思维。由此可见,问题教学法中,问题的难易度应存在一定平衡系数,所教学生其知识基础较好,则加大难度加大问题数量,学生较差则减低系数。

(2)教师对课堂提问褒多贬少。从调查来看教师对学生回答鼓励称赞及鼓励学生提出和回答问题较多,褒奖 35 次,约占比例为 67.3%;中性点评 15 次,约占比例 28.8%,两者相加约为 96.1%,而批评诱导式启发只有 2 次,约占比例为 3.9%。从这些数据来看,教师在教学中对学生回答进行褒奖,充分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也照顾了其自尊心。但从实际课堂中看,由于提问回答过于顺利地得到教师的褒奖,学生对问题有些不加思索,随口作答,也限制了其思

维的广度和深度,弱化了教师的引导。教育心理学揭示学生在主动参与教学过程中,思维遭遇到撞击或部分否定时,能激发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完善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问题教学法的几点建议(1)预设的教学问题内容应具有典型性,提问的形式具有多样性,语言精确、目标明确、指向性清晰而且问题设计有一定的思维空间、有很好的诱导性和难度,这样才能拓宽学生的思路,不断激发他们解决问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③(2)注重对学生回答后的点评的褒贬方式使用。学生作答后不宜全部褒奖,可先褒后贬,事先在问题中设置陷阱,引诱其上当型等多种提问方式结合语言的变化启发学生思维,例如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第六章中设置“干得好还是嫁得好?”的问题,首先引导学生质疑,使得部分学生认为幸福的人生只需要具备良好的职业能力,但通过课堂讨论,教师批评诱导式点评,让学生认识到除了应具备自食其力的职业能力,也应该“嫁得好”,“嫁得好”不应只看到物质上的财富,也应看到嫁的人的品质、忠诚等。这个案例中让学生主动提出问题,学生之间互相提问,使问题来自学生,又通过学生解决,真正把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权利还给了学生。

(3)问题教学中所选择的案例一定要有典型性和时代性。通过案例分析传授思想政治理论知识,必须精心筛选具有代表性、针对性、时

代性并且能揭示矛盾、反映问题的典型实例;要培养学生主动提出并解决问题的意识和习惯,因此,在教学中案例的设置要注重鼓励学生主动提出并解决问题,这样做一开始有一定的难度,需要教师循序渐进,由易到难地引导。

以上高职思政课互动教学模式调查报告是课题组为了改善高职思政课教学效果,对教学方法进行的一次总结,是对近年来思政课互动式教学模式中“问题教学法”的总结,仅仅是本课题组的一管之见。俗话说,“因材施教”,任何一种教学方法都不能适用于所有学生,有其长必有其短,“问题教学法”也是如此,但只要根据教学对象用之得法,因材施教,一定能提升高职思政课的教学效果。

下载“一二三四”课程建设模式在高职思政课中的构建与运用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一二三四”课程建设模式在高职思政课中的构建与运用.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模式之改革

    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模式之改革 摘 要:高职院校担负着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任务,思政课则主要负责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但目前多种因素促使高职院校的思政课堂教学......

    **学校思政课程课建设情况报告

    **学校思政课程课建设情况报告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推进落实我市中小学思政课建设,推动学校办好思政课、教师教好思政课、......

    高职思政课体验式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高职思政课体验式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渤海船舶职业学院 李玉香125000) 摘要: 要把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成为大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毕生难忘”的优秀课程,选准适合高......

    高职学院思政课程中人文素质课总结报考可用

    人文素质与高职学生就业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人才竞争程度不断加剧,对高职院校毕业生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要求学生在掌握专业技能的同时,还应具有良好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如......

    关于高职院校思政课考试模式改革的思考与探索(★)

    关于高职院校思政课考试模式改革的思考与探索 摘要:思政课考试改革是高校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提高教学效果、培养创新人才具有重要意义。现行高校考试模式或多或少存在些问......

    思政课网络教学模式与实施

    思政课网络教学模式与实施 摘要:21 世纪是网络时代,人类活动更依赖于网络,同样教学也离不开网络。先进的网络技术改变了教与学的关系,也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效率和能动性。本......

    基于学生专业的高职高专思政课育人模式构建

    基于学生专业的高职高专思政课育人模式构建 【摘要】构建与学生专业教育相结合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新型育人模式,是“大思政”视域下高职高专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改革的新思路......

    “工学结合”模式下高职院校思政课与专业课的融合

    “工学结合”模式下高职院校思政课与专业课的融合 摘 要:工学结合是世界职业教育认同的一种人才培养模式,但同时还要解决人才为谁服务的问题。思政教育要发挥引导人才的关键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