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对高职院校学生思政教育的几点思考
对高职院校学生思政教育的几点思考
摘要:高职院校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状况直接关系到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的养成,关系到整个高等教育和高职教育的质量,更关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合格应用型建设人才的培养和社会经济的安定繁荣、持续健康发展。本文提出了几点改进和加强高职院校学生思政教育的具体方法。
关键词:高职院校;思政教育 多渠道加强思政教育队伍建设,形成全员育人教育合力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组织保证。建立一支综合素质高、业务能力强,团结协作的思政队伍对有效进行学生思政教育工作至关重要。
(一)、辅导员队伍建设
1.注重修养,提高自身素质
辅导员必须注重自身的不断学习,提高自身的素质,才能从容应对学生中出现的各种思政问题和事件,增强解决学生实际问题的能力,这就要求辅导员必须注重修养,具备深厚的政治理论素质和良好的师德,政治过硬;要有积极健康的精?r状态,能时刻保持饱满的工作热情,学会自我解压和调试;具备扎实的思政专业技能,熟知教育学、心理学、管理学、伦理学和所带学生的相关专业知识,懂得教育的规律,熟练应用科学的管理手段;提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学生实际问题的能力,善于总结管理和教育经验,提升理论水平。
2.明确职责,增强工作认同
辅导员的工作职责到底是什么,需要进一步界定,他并非只是管理和教学工作的服务者,而是一个独立的思政教育主体,是思政教育队伍中的骨干。辅导员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应是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而不是日常的事务管理。引进辅导员和班主任分层管理制度,班主任承担日常事务管理,将辅导员从“保姆”、“灭火员”、“勤杂兵”的身份中解脱出来,有时间和精力来研究学生思政工作,提高辅导员对自身工作的认同感,即自己是高校教师,并非是一般工作人员,从内心深处提高地位。
3.科学管理,调动工作积极性
一是对辅导员的工作要科学评价,建立适合辅导员工作性质的考核机制,不能是学生一出事就不得了,了不得,将责任全归于辅导员,即“功劳是领导的,过失是辅导员的”,而是要看其综合工作状态和对学生事件上的责任;二是从经济待遇上提高辅导员的收入,尽快实行不同于专业任课教师的辅导员职称制度,把业务成绩和理论研究综合起来评定,让辅导员在工作岗位上干的安心,有“奔头”;三是营造积极向上的辅导员工作环境,加强对辅导员的情感投入,注重对辅导员的关怀和心理调适,用制度管人,用人情暖人。
4.加强培训,走“专家”路线
由于教育对象具有鲜明的时代性,教育对象会出现不同的变化,所以辅导员对学生的管理不能是新瓶子装旧药,总用一个模式和方法去进行教育和管理,而应不断加强培训和学习,研究学生思政教育的新理论,出现的新问题,掌握先进科学的管理理念和方法。不能因为辅导员工作的繁忙,地位的重要,无闲暇时间,“一个萝卜一个坑”,而放松对辅导员的培训,特别是校外培训。
(二)、学生干部队伍建设
1.精心选拔,注重素质
对学生干部的选拔必须认真,既要看知,又要观行,选拔的学生干部必须具有模范性和群体影响力,把真正优秀又具备学生干部资质的学生选拔到队伍里来。所选的干部,必须具备较高的政治素质,良好的工作能力,端正的工作态度和积极健康的心理素。使选拔上来的干部经过培训和锻炼,能够在学生中发挥引领带动作用,能够在学生管理和自我教育中独当一面,真正发挥学生干部的骨干作用。
2.关心爱护,重在培养
对选拔上来的学生干部,要从学习、生活和工作各方面予以爱护,真诚地予以支持和帮助,使其真正发挥学生干部在学生和老师之间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当好老师的助手。同时加强对学生干部的带动培养,为其提供好工作的平台,教给其科学的工作方法,分配具体任务,在实践中让其锻炼和提高,帮助其做好策划,做好学生干部的参谋长。
3.扬长避短,合理任用
对学生干部的任用要合理,要根据学生的性格特点和能力构架进行岗位安排,尽量使每个干部在工作岗位上都能发挥其最大潜能,找到自己的闪光点,发挥自己的优势。同时要注意干部团队的合理配置,不能以性格相投来组合干部团队,而应从能力互补上去考虑,避免出现干部队伍的思维僵化,积极性不高的问题。
4.加强监督,严格管理
对学生干部要加强监督,在使用上要“放的开”,但对其过程要监控,并适时给予反馈,因为学生干部兼有学生和干部双重身份,他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其他学生产生影响,在学生群体中有很强的示范作用。同时对学生干部要严格管理,谨防产生居功自傲心理,利用职便在学生利益面前做出不公正之事,不能因为干部对班级、系部做了些贡献就放松对其的要求。而是应因为其是学生干部,是学生中的优秀分子,对其提出更高的要求,帮助其健康成长。
(三)、思想政治教师队伍建设
1.牢记自身重任,不降低自身素养
牢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主体是思想政治理论课和哲学社会科学课教师”这一重任,不能将自己等同于一般任课教师,要不断研究新时期学生生活、行为和心理、思想上的新特点,出现的新动向,加强理论学习,增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勤思考,多学习,通过多种渠道提高自身的素质和能力,能够真正通过自身的示范和学识,解决学生的思政问题,不仅要成为理论的专家,更要成为实战的能手,成为思政领域的“双师型”思政教师。
2.改革方法手段,吸引学生参与
教师的教学不能局限于传统的灌输式教学,继续沿用“老三中心”,教师在课堂上讲得“热闹”,学生在课堂下记得“费劲”,过分注重思政理论和知识体系的完整性。教学应充分考虑学生关注的难点、热点问题,采用讨论式、主题式、项目驱动式的教学,增加实践环节。引领学生自我认知,启发学生自我思考,带领学生一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吸引学生全员参与,达到教与学的统一,使教材只是一种载体,教学只是一种手段,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辨别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才是思政教育课的核心内容。
第二篇:新时期高职院校学生思政教育工作浅析
新时期高职院校学生思政教育工作浅析
摘 要近些年来,伴随着世界社会市场经济快速度的全球化发展,各国家以及地区为了提高其自身的综合国力以及国民文化素质,越来越加大对教育事业的重视。教育承担着为人类社会进步发展培养输送必要性人才的职责,而针对学生的思政教育是整个教育体系中一份至关重要,不可忽视的教育工作。同时也是各高职院校整体课程结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各院校教师能否正确进行思政教育工作,直接关系到一个学校能否正确引导、培养青少年的热血爱国情怀,帮助青少年树立正确、健康的思想道德品质,引导青少年树立人生正确的理想信念。各院校做好对学生思政教育的工作是为祖国培养出一代高素质的知识文化人才,为国家各领域的发展提供坚实后备储力的基础发展保障。
关键词 高职院校 思政教育 探索分析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家对教育事业的重视,以及义务教育的普及化,使得国家政府相关机构和中国共产党,一直以来对如何加强青少年的思想、政治道德素质建设、培养,都极其重视。我国是个人口大国,其中青少年人口大约占到总人口的三分之一,这是一个庞大的群体,对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的培养,是直接影响着中华民族的的未来发展前景甚至关系着我国人民的整体素质教养。本文主要针对新时期下我国各高职院校对学生思政教育工作的研究、探讨,从而分析出合理、正确、有效符合高职院校学生的思政教育工作模式。
1浅析高职院校学生在当下的基本性格特征
新时期下高职院校的主要思政教育对象都是大学生,所以在其教育工作开展、实施的过程中,要根据当下大学生普遍的自身特点,设计、制定合理的思政教育工作措施。
(1)由于现代经济的高速发展,信息科学网络技术的普遍运用,部分学生严重沉迷于计算机网络中,对专业知识的学习丝毫不关心。由于高职院校的学生一般不同于普通高等院校的学生,此类学生文化基础知识相对较弱,大多不具备积极的学习热情,所以当下一些娱乐活动特别容易对高职院校学生的“三观”产生不良影响。
(2)现在大多数学生都是独生子女。具有思维活跃、观察力强、富于想象力和创造性,易于接受新知识、新思想和新事物的优势,但是部分学生由于家长的溺爱,又具有任性、占有欲强、以个人为中心、缺乏集体主义荣誉感的缺点,这也增加了思政教育工作的难度。
2新时期下高职院校学施思政教育过程中的难题
2.1过分单一,古老传统的思政教育模式
目前,国内高职院校的思政教育课普遍都以灌输式的传授知识为主,使学生认为政治课的内容枯燥、教条,甚至有学生反映一学期下来一无所获,所以思政课教师得不到学生的喜爱,从而严重打击了教师的教学热情。不仅影响了教师的学期内的教学目标,更严重扭曲了学生对学习思政课内容的理解,可能会导致适得其反的思政教育成果。
2.2思政教育工作不具备专业的针对性以及时效性
针对新时期高职学生的基本特征和高职院校思政教育存在的问题,思政教育工作者应该改变传统的沟通管教模式,完善高职生的管理规章制度,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计划,在教学和日常管理中实施规范学生学习习惯和道德行为,有效地带动高职院校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思政教师要根据每个学生的自身实际情况的差异与特殊性,对其进行具有时效、针对性的思政教育工作。
2.3高职院校不具备充足的教育设备和资金
当下,由于我国各高职院校中存在各种教育设施不完善,教育资金不充足等各种制约性现象,从而导致各高职院校对学生整体课程体系安排存在很大的弊端、不合理性。目前各高职院校在思政教育这方面长期缺乏资金投入,以及思政教育实践基础设施的构建,所以在很大程度上满足、配合不了思政教育工作的有效展开和实施。
3新时期下高职院校实施思政教育的有效措施
高职院校学生正处在人生成长的关键时期,他们正在走向成熟又未完全成熟,世界观和人生观正在形成,他们在思考、选择和探索。这要求各高职院校必须要尽最大可能地去掌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特点和规律,与时俱进,大胆尝试,不断创新,在措施和方法的选择上要利求有针对性,注重科学性和实效性,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做好高职院校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
加强各教育机构的领导组织,替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一个良好的机制保障,思政教育教师也应该以身作则,以良好的思想品德品质和人格来给大学生们以潜移默化的影响,将学生的思政教育放在首位,根据当下大学生的基本特征,正确运用好因地制宜,因材施教,树立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学校可举办各种有利于培养学生积极、自主学习思政文化知识的热情;构建思政教育工作质量的检测监督机构,让社会、家庭、学校三者相互配合,从而针对学生采取多方位的思政教学模式。
4结语
随着当下各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在经济全球化的社会背景趋势下,当今企业对企业员工的要求越来越严格,不仅需要员工具备专业的文化理论知识,还有较强的实践动手技能,同时对每位员工的思想道德品质的要求也不容忽视。一个企业整体员工的道德素质,是一个企业能否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最根本基础。所以重视、加强对高职院校学生思政教育工作,能够为祖国未来发展培养输送德才兼备型人才。
参考文献
[1] 何翱.新时期高职院校学生思政教育工作探究[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1).[2] 徐平.新时期高职院校学生思政教育工作浅析[J].科技向导,2011(11).[3] 毕淑红.新时期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探索[J].党建文汇,2009(12).[4] 黄俐丽.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研究[J].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12).
第三篇:浅谈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改革
浅谈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建设与改革
【摘 要】我国高等职业技术院校的数量、招生数和毕业生数占普通高校的50%以上,已成为社会各行业一线应用人才培养的绝对主力。而作为高职学生提升政治素质、塑造人文精神、培养理论素养和加强“三观”教育的主渠道,思想政治课的建设与改革也自然成为提高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能力的关键任务之一。因此,剖析当前思政课面临的困境,积极发挥思政课的主渠道作用,对于提升高职学生综合素养,增强高职毕业生社会适应力和竞争力具有极其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思政课 就业导向 专题授课 评价多元
高职的“高”即高等教育,它属于高等教育的一个层次,与普通高等教育具有共性的一面;“职”即职业技术教育,具有职业教育的特点,它以培养生产、管理、服务等社会各行业一线应用人才为目标和主要任务。高等职业教育的特点,决定了高职思政课教学与普通高等院校思政课教学具有共性的一面,又有个性的一面。但在思政课建设与改革实践中我们看到,由于我国高职教育起步较晚,在教育教学观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方法等方面普遍照搬普通高等教育的做法,并伴随存在着重专业课轻思政课的偏见,思想课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改革也常常是流于形式。因此,高职思政课教学建设与改革,首当其冲是转变教育教学观念,实现从普通高等教育到高职教育的转变,积极探讨适合高职教学特点的新路径。
一、高职院校思政课发展现状与存在问题 1.国家重视与高职学生轻视同在
我国历来重视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并对高校思政课建设始终给予高度重视。各高校一直以来也都严格按照中宣部、教育部《关于普通高等学校思政课课程设置的规定及其实施工作意见》的要求,高度重视思政课的教学和科研工作。与国家的高度重视相比,学生普遍存在着轻视思政课的现象。有的认为相对于专业课而言,思政课是辅助课程;有的认为思政课是一门无法考核和衡量的软课程,对于将来没有太大用处;还有看法认为思政课是一门无所谓的课程,可有可无、无足轻重。可见,思政课的改革和发展面临着国家重视与学生轻视相交织的窘困。2.教学改革与效果不佳共存
根据中宣部和教育部的若干文件精神,各高校积极开展了对思政课教学体系、教学方法以及教学质量评估等方方面面的研究,获得了一些行之有效的经验和做法,取得了理论和实践方面的成果与共识。与教学改革的成果相并存,目前思政课的教学效果仍不理想,集中体现在其教学内容的重复、陈旧以及脱离现实等方面。教学内容与社会实际相脱离的状况,使得思政课授课内容枯燥、乏味,成为空洞的理论说教,缺乏现实感和吸引力,加之理论框架的单线条传输的现状,最终终导致课堂教学的苍白无力。
3.教学无法适应社会大环境提出的新挑战
思政课受外界环境的影响非常大,既有当前政治经济形势的影响,也有当今社会各种思潮的影响。社会上泛滥的个人主义、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都对在校大学生的思想产生了巨大的冲击,理论与现实的反差,主导着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兴趣;公利与私利的较量,左右着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看法。变化发展着的社会环境也带来了许多新观念和新思维,而思政课的内容仍停留在旧思维世界中,无法适应社会大环境提出的新挑战,浅层次的简单重复必然使学生感到索然无味。
二、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改革设想
《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明确指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强调思政课要“重在建设、重在发展、重在创新、重在实用”。思政课的教材及教学内容是教育部统一规定的,教学内容严格按教学大纲的要求进行,即使在高职课程改革的进程中,思想政治理论课也不能游离于课程改革体系之外,同时思政课的教学内容、体系与专业课程相比,理论性强,可操作性弱,真正把高职院校思政课改革建设落到实处可以从明确职业教育就业导向,专题授课模式和多元考核评价方式入手。
1.思政课也要明确职业教育就业导向
培养一流的专门人才是高职院校的生命线,帮助学生适应社会,成为阳光的劳动者是思政课义不容辞的责任。因此高职院校思政课也要明确职业教育就业导向,理清思政课和专业课的关系,科学搭建思政课实践教学与专业课实践教学相互支撑的平台,正确处理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与专业课实践、实训的关系,从而使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内容贴近专业培养目标、贴近社会、贴近实践、贴近生活,促进学生深入社会、深入实践、深入生活,在达到理论紧密联系实际目的的同时,为解决高职院校思政课实践教学与专业课实践教学“两张皮”的问题探寻科学的结合点。
2.专题授课带学生走向实践
为培养一流的专业人才,在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中,应彻底转变教师“独角戏”,“满堂灌”的授课方式,增加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从学生需要出发,建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新模式。由于受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影响,思政课教学不可能有足够的时间根据教材的章节体系按部就班地进行,而且根据教学内容“要精要管用”的要求,也不需要将所有的内容都讲到。所以,教师要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专业实际,将教材内容进行处理,形成若干专题,按照问题来组织课堂教学。
选择性地实行专题授课的方式,在专题讲授前,教师要将专题所涉教材章节的基本知识点和理论观点明确告知学生,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在充分准备和讨论基础上实现相关专题的互动教学。在课堂教学上,要以教师为主导,进行启发性、引导性教学,同时,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教师既向学生提问,又允许学生向教师提问,双向互动既可以随时进行,也可以由教师在每次课或每个专题结束前安排一定的时间集中进行。同时,进一步探索使用发现性教学、问题教学、研讨式教学等方法。
3.评价标准的适当多元化
提高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效果,就必须下大力气强化实践教学环节,通过直观教学和实践教学,增强理论的说服力,增强学生对思政课相关基本理论的现实感、认同感。使教学内容、方式、选材进一步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努力处理好思想性、知识性和能力性教学的关系,而同时评价体系和考核方式也直接关系思政课教学效果。在专业课教学中,项目是十分具体的,评价标准也是相对容易制定的。然而对思政课来说,“一卷评价制”显然无法考核评价思政课的教学效果,评价标准应当适当多元化。应将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社会实践、课堂讨论、分析、演讲等多元表现纳入过程考核范围,以科学合理权重综合过程考核和期末考核成绩,给学生思政课学习效果一个有效的评价,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给予学生学到的正确理念和价值观内容以强有力的正强化。同时,我们还可以增加学生访谈法,系部评价法、学生跟踪调查方法等,丰富立体的考核学生思政教学效果。
三、高职院校思政课建设改革保障条件
1.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根据需要,适当增加思政课专任教师,努力建设一支数量够用、水平较高的从事思政课教学与研究的教师队伍,要充分发挥思政课专职教师的骨干作用。
2.提供丰富的资料保障。学院图书馆或图书资料中心要购置适量的思政课理论研究书籍和相关刊物,要购置、录制与复制思政课电视资料片,为师生的教与学提供丰富的图书资料保障。
3.建立若干个思政课参观考察基地。地点选择以高职院校所在市城区、郊县为主。积极支持学生参加思政课的参观考察活动。同时,积极组织思政课教师进行社会实践,增长见识,丰富授课内容。
4.思政课教师要加强与学生的联系,要为学生社团成员开展思政课相关基本理论知识的辅导和讲座,积极指导有钻研精神的学生撰写小论文。
5.思政教研活动经常化,及时就新政策形势的把握和宣讲等问题展开教研,及时了解学生反映的问题和要求,通过研讨予以解决。经常性开展集体听课、评课、备课活动,研讨各门课教学中的理论和实践问题,确立合理的思政课教学体系。
高职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主力,高职思政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一轮的高职课程改革大潮中,如何让思政课既保持自身本色,又充分体现职业性,成为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毕生难忘”的一门课程,需要我们高职思政课教师共同努力。参考文献:
[1]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Z].中发2004(16)号文件,2004-08-26
[2]张华.高职院校与专业相结合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J].广西教育,2009(11).[3]邹瑄.增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的研究与实践[J].职业时空,2009(6).[4]胡斌武.社会转型时期学校德育的现代化[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6 [5]闫连朵.文化多元化境域中高校道德教育困境及其出路[J].中国成人教育.2010(20).
第四篇:民办高职院校学生思政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民办高职院校学生思政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彭军
***江西城市职业学院讲师330100 魏雅姝 ***江西城市职业学院讲师330100
[摘 要]从高职生思想政治教育现状、存在问题及入手,就如何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从学校、社会、教师、及学生几方面进行了认真探讨,并提出一些行之有效的措施。[关键词]民办高职
思想政治教育
问题
对策
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与可靠接班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随着国际国内环境因素的变化,民办高职院校在社会主义的建设中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民办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既面临良好的发展遇,又面临重大挑战只有适应形势变化不断创新与发展,才能提高民办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为大学生的全面发展以及社会的和谐发展提供可靠保障和动力。
一、当前民办高职院校存在的一些问题
1、对民办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信心不足。相对于当今世界,我国高职教育起步较晚,绝大多数高职院校是由中专学校直接升格而成,而民办高职院校大多数是有个人投资兴办,孕育、准备过程明显不足,其思想政治教育的模式或多或少带有中专时的烙印。旧的模式不仅教育方式和方法落后,而且不重视相关课程的设置。随着新形势对高职教育的发展要求,高职院校必须树立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思维,构建与当代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思想政治教育新模式。纵观我国高职教育发展的这些年,至今很多人对高职教育还存有很大的偏见,认为只有学习差的才上高职,特别是民办高职。总觉得民办高职院校的文凭拿不出手,对高职教育缺乏自信,缺乏战略思维。而且很多高职院校也认为自己培养的无非是普通工人。由此而导致在工作中片面强调高职的职业技能培养特色,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紧迫性认识不清,缺乏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片面强调技能培养、忽视思想政治教育教育现象屡见不鲜。
2、对民办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不够重视。虽然中央16号文件强调要重视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但很多高职院校没有全面理解及深刻体会,没有认清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战略性和紧迫性,依然抱有“思想政治教育只是说说而已”的错误思想。认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看成是学校思政部的事情,并没有认识到这项工作的主线是贯穿在教学管理、学习生活及服务保障之中的。甚至在一些专业院系中还存在这“学习专业知识比思想政治教育重要”的片面的错误思想。有些院校设置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也只是为了应付上级的检查,并且把思想政治教育仅仅局限在思政类课程,没有认识到其他相关课程的重要性。
3、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效性不足。思想政治教育必须贴近学生、贴近实际、贴近生活,思想政治教学的途径法方要进一步优化、强化。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三进”工作绩效不佳。首先是教育队伍对理论的把握深度不够,对理论体系的把握比较空泛,还没能做到既能深刻理解又能准确诠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的精髓,尤其是对理论的重大战略作用和深刻指导意义缺乏普遍而精准的理解和把握;二是教育教学方式方法普遍趋于保守传统,主要还是依赖课堂灌输模式,探索创新明显不足。基本上还是从理论到理论,语言呆板不通俗欠生动,理论联系实际略显生涩不畅,课堂上欠缺理论的光芒和现实的超越,不能从整体上解释学生面临的困惑。民办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师队伍素质,从知识结构、指导教育经验、工作方式方法及创新等多方面要进一步提高。
二、问题形成的主要原因
1、社会环境的负面影响。目前民办高职院校学生思想上存在的最大问题是理想信念意识比较淡薄,对个人价值、个人利益看得较重,有的学生对国家、民族、党的利益考虑得比较少。而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一方面在于我国处于社会发展转型期,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物质成为了推动社会的主要力量,社会的价值核心发生了变化,必然会影响学生的价值观。另一方面当代大学生是在高考这根指挥棒的作用下成长起来的,从小就被家庭、学校和社会推入应试教育的轨道,存在着重智育轻德育的片面性,忽视人格、心理、情感和精神方面的教育,学习目的的功利性严重影响着当代大学生的健康成长。
2、工作方面的原因。首先。政府、高校对人文科学、社会科学教育、传统文化教育等素质教育落实不到位。1995年教育部就提出了开展素质教育,社会和广大人民群众也都有这方面的要求。1998年8月.在高等教育法中明确规定了思想品德教育是高等学校的重要活动内容。1999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专门就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作出决定。2003年.教育部在开展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中,把素质教育列为一项重要检测评估内容。但是在具体落实过程中依然存在许多问题,有的民办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工作评估中就没有关于素质教育方面的内容,即使有也只是轻描淡写若有若无,人才培养与素质教育被人为地割裂开来,文化知识教育与思想品德教育相距甚远。在实际工作中没有真正体现出政治素质的首要性.必将导致民办高职院校素质教育工作的滑坡。其次.高职的党、团、协会组织没有充分发挥作用。党、团教育工作在日常教育培养工作中,往往重程序轻实效,细致的思想教育、引导少;解决学生实际问题中重手续轻内容,对学生身心了解关心不够;一些教学系部的党组织在党员发展过程中没按程序要求办事,片面强调学生党员队伍的数量而忽视质量把关,这便降低了党组织的威信.也使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局面和实效性受到一定程度影响。辅导员队伍工作跟不上思想政治教育形势发展的需要。一方面我们的辅导员对学生缺乏深入细致的了解,工作方式方法大多停留于表面,对国家政策、学校规定和要求掌握不精,对学生的思想动态缺乏分析和把握。另一方面是在学生的具体管理工作中还存在此起彼伏的问题,集中表现为点到为止而深度不够,以及表面上的顾全大局实则无的放矢针对性不强。
3、社会生活方式及社会经济结构调整的影响。随着我国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生活方式正在呈现多样化的发展趋向。社会上的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一些不良风气在严重影响学生的思想,使得一些学生缺乏共产主义信念,对个人素质要求不高,行为上表现出功利主义倾向。高职学生作为社会个体的存在难免受到影响,致使在生活追求、生活方式等方面发生变化,生活的兴趣更加广泛。当前社会上各方面的改革,其实质都是利益关系的调整,必然引发各种各样的矛盾。高职学生面临就业、住房、医疗等问题的压力更大,再加上社会对高等职业教育的认知程度及用工偏见,也势必会引起他们思想上的种种波动。
三、增强民办高职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措施
1、加强民办高职生自身管理。首先,加强对学生积极分子和学生干部的管理。可以采用培训班、读书班等形式强化他们的理论学习和思想政治教育。也可以让成绩优秀的学生党员,组成思想政治教育小组,教会他们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与方法去正确认识看待社会现实问题,提高自己的甄别力。其次,加强日常量化管理。如实施“日常素质测评”,依据学生在校期间的政治表现、道德品行、法制观念等实行量化,并与评优评奖挂钩,以增加思想政治教育的力度。最后,针对学生实际,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进公寓、进社团,将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把学生在公寓社团的表现纳入德育考评,建立学生公寓社团的自我管理组织等。
2、创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一是要根据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国内外形势的变化,实事求是地充实和调整教学内容。教师要尽可能地把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知识动态化,任何理论都来源于实践并不断接受着实践的检验,只有将理论不断运用于实践,才能进一步修正并提高理论本身,使理论更好地指导实践,做到学以致用。要树立课堂的开放意识。要尽量淡化说教印象,注重与学生的情感沟通,有效地引发其情感上的共鸣,从而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二是在专业课教学当中渗透思想政治教育。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强调,“高等学校各门课程都具有育人功能,所有教师都负有育人职责。”实际工作中专业课教师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相比于专职思政教育教师具备一定先天优势。首先,专业课教师队伍整体比专职思政队伍阵容强大、强势得多,这就是专业课教师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先天优越条件。其潜力必须要充分挖掘。而且专业课教师所在各自的专业上与学生具备更多的共同语言,更容易产生共鸣,专业课教师更容易得到学生的认可,而且在现实中学生也更愿意与专业课教师沟通、学习。这就为专业课教师展开思想政治教育创造了很好的条件,而且隐蔽性更强。因此,高职院校的专业教师队伍一定要具备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自觉意识。一方面不断加强自身的社会主义道德修养和政治理论学习,一方面认真钻研本职工作,不断提高业务能力,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同时还要自觉地探索专业教学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共通之处,使两者在同一过程中有机地融合起来。这就要求我们的专业课教师与思想政治课教师之间要默契配合,相互之间要更多地交流信息、共享资源、优势互补、共同探讨、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三是辅导员方面加强思想政治教育。首先,提高辅导员政治理论素养和工作技能,争取让辅导员成为高职生思想政治工作的中坚力量。其主要探讨和解决学生工作中的焦点问题,建立一个“与学生一起成长,待学生如朋友”的辅导员队伍。第二,要把“如何做人”和“做怎样的人”作为辅导员的首要职责。在与学生接触交流的过程中,把思想政治教育与道德教育结合起来,与亲情、友情、爱情等情感教育结合起来,与同情心、公益心、良心等心理教育结合起来。对学生“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让学生潜移默化的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在加强课程学习的同时,大力实践“思想政治教育社会调查”,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查阅资料学习的能力,而且还强化了对“特色理论”的理解和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感、责任感和使命感。
3、营造浓郁的人文氛围。首先,加强对学生的文学、心理学、哲学、法学、美学等课程的教育,在学生学习人文知识的过程中,培养高尚的情操和完善的人格。民办高职生的人文知识比较缺乏,一些学生的价值取向和道德观念有所偏差。例如,在人生价值取向上更多的注重实际,“利他”、“奉献”等观念比较淡薄、学习目标定位较低、自我调控能力比较差、心理不够健全,他们中一些人缺少社会情感,沉醉于不良的精神需要,自尊与自卑共存。要积极引导学生多看好书,吸收有益成分;多参加社会活动,锻炼自己处事能力;主动和别人交流,培养自己的沟通能力。学生要在适当的场合适当的时候,准确、大胆、恰当地说出自己的想法。我们的学生是在不能“随便”发表意见的环境中长大的,真到该发表意见时,有的人就随便发表了。职业院校的学生大多面对的是就业,在2到3年的时间里,提高素质、技能的同时,还要尽量让他们开口“说话”。
4、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办好特色网站。《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特别强调,我们要主动占领思想政治教育新网络阵地,全面加强校园网络建设,使网络成为弘扬主旋律、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手段,利用网络为大学生学习、生活提供服务。对大学生进行教育、引导,不断拓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渠道和空间。“要主动占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新阵地,要全面加强校园网的建设,使网络成为弘扬主旋律、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手段。”首先,利用网络上丰富的内容。现代教育技术通过同时对文字、声音和图像等信息进行综合处理,为德育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使大学生在图文并貌的氛围中,增强了德育的效果。例如,一些优秀的影片、宣传片等声像的素材,给予了学生多重感官的刺激,比单纯的讲解要生动、形象得多。其次,利用网络上开放的环境。网络的环境,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突破了传统的课堂的狭小的空间,开拓了更大的学习和交流的空间。例如,学生可以在网上发表自己的意见和观点等。需要注意的是,应及时加强对学生网络道德的培养,使学生文明上网。再次,开发德育软件。德育软件可以将文字、声音、图片、三维动画、影视画面结合起来,改变传统的课堂讲授的手段,使学生的多种感官同时发挥作用,增强教学的效果。要组织技术力量,努力开发适合高职生的高职院校德育软件,充分发挥多媒体技术图文并茂、声像交融的特点,把德育由“平面”引向“立体”,拓展德育的空间。最后,建立德育网站。校园德育网站,要努力将严肃的内容变得形象生动,使高职生容易接受,同时适当增加服务性和娱乐性的内容,例如聊天室、校长信箱等,吸引高职生的注意力,使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到其中。建立思想政治理论宣传版块:快捷的宣传先进文化、宣传党的政策,引导学生思想。建立师生互动版块:开展社会热点问题大讨论,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向,引导校园网的舆论走向。通过电子信箱、网上论坛、QQ聊天等功能实现校方与学生的平等对话。另外,充分利用公共设施和学生活动,如“名人雕象”、“名人名言”、“石碑刻字”以及经常举办高职生学术报告会、艺术节、运动会等方式来提高校园文化品味,激发学生健康向上的活力。最后,发动民办高职院校校友群的力量,让成功的校友回到母校和学生“零距离接触”,让学生直接感受大师的学识和风采,从中汲取人文精神的营养。
总之,民办高职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着自身的特点,更是一项复杂、系统的工程。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适应新时代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不断充实内容,丰富内涵。民办高职院校只有从实际出发,探索适合民办高职特色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方法和思路,才能培养出真正德才兼备的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 周满珍,胡立和.当前职业院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难点及对策[J].辽宁商务职业学院学报,2OOl [2] 林丛.以人为本努力实现高职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J].福建师范大学福清分校学报,2002 [3] 陈俊梁,王琳.高职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初探[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2001.
[4] 周国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现状分析及其对策叨.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 [5] 张传庚.构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新模式初探[J].职业与教育2009.
第五篇:高职院校思政课师生关系调查报告
高职院校思政课师生关系调查报告
党和国家一直高度重视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指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高校思政课老师是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的宣讲者,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引路人。“亲其师,信其道”,和谐师生关系的建立是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的前提条件,只有建立了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学才能顺利进行,教育目标才能实现。
为了探索思政课和谐师生关系的构建路径,笔者对所在地区的高职院校学生当中展开了调查。
一、调查对象
本次调查采取随机调查的方法,从芜湖市高校园区5所高职院校随机发放问卷500份,回收478份,回收率95.6%,其中有效问卷468份,有效率93.6%。其中,男生262份,女生206份,所占百分比分别为56%、44%,大
一、大
二、大三问卷各167、154、147份,所占百分比分别为35.7%、32.9%和31.4%。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思政课师生关系现状和满意度
调查统计显示,77.75%的被试选择了“一般,偶尔交流”,选择 “淡漠,不相往来”和“不好,经常闹别扭” 的有16.67%,选择 “很好,就像朋友”的仅有5.58%。从调查的情况看,思政课师生关系不是那么亲密、融洽。满意度是师生关系的晴雨表,满意度的高低反映师生关系的融洽程度。据统计,在被试中,28人表示满意,占5.98%;285人表示基本满意,占60.9%;而高达155人表示了不满意或很不满意,占被试的33.12%。
这表明,被试同学对思政课师生关系的满意程度尚可,但并不十分理想。这种不理想状况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思政课教师对大学生鼓励不够。从468名被试的反映看,被“常常表扬” 的仅有16人,占3.42%;被“有时表扬”的有178人,占38.03%;选择“很少受到表扬”的有265人,占56.62%; 选择“常常被批评” 的有7人,占1.5%; 而“漠不关心”(没有表扬也没有批评)竟也有2人,占被试的0.43%。教师对学生的表扬太少,关心不够。殊不知,不管是大学生还是中小学生,都希望也需 1 要别人的表扬、鼓励,这是人的本性使然,然而高校教师却似乎忽略了这点。
2.大学生与思政课老师交流时间和机会不多。随着高校扩招,教师的任务越来越重,一个思政课老师每学期教授好几百名学生,个别高职院校还在外面聘请思政课老师,老师上完课就走,师生交流机会很少。调查结果也证实了这点:被试在回答“您是否有与老师课余交流的时间和机会”时,选择“有,随时可以” 的仅占9.45%,有68人;“有,但很少”的占了最大比例,达到44.03%,有317人选择;选择“没有”和“没有试过,不清楚”的分别有257人和78人,共占总数的46.52%。师生之间因为交流不够而导致交流障碍甚至冲突时有发生。虽然选择师生“经常发生”冲突现象仅有58人,占8.06%,但仍反映出现在师生关系的不太和谐。
3.大学生有烦恼不愿意主动找思政课老师或其他老师谈心。根据调查,当大学生在成长过程中遇到烦恼时,仅有 1.07%愿意向思政课老师吐露心声,3.85%的学生吐露心声的对象是班主任或其他老师,12.18%的学生吐露心声的对象是同学,69.23%的学生吐露心声的对象是好友,同时8.97%的学生选择父母,有6.84% 学生选择其他人。这说明大学生有烦恼有困难主要找朋友同学倾诉,很少主动去找老师,思政课师生关系不够亲近。
(二)师生关系影响思政课的课堂教学效果
在回答“您认为师生关系对思政课教学效果的影响程度”问题时,58名学生选择“非常强”,占总数的12.39%,185名学生选择“比较强” 占总数的39.53%,104名学生选择“一般”,占总数的22.22%,83名学生选择“比较弱”,占总数的17.74%,38名学生选择“非常弱”,占总数的8.02%。统计结果说明师生关系对思政课课堂教学效果的影响是蛮大的。“亲其师而信其道”,只有创建融洽的师生关系,才可以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
在问到“您认为现在大学思政课课堂情况是”的问题时,193名学生选择“轻松愉快”,占总人数的41.24%,116名学生选择“缺乏互动”,占总人数的24.79%,88名学生选择“枯燥无味”,占总人数的18.8%,71名学生选择“没感觉”,占总人数的15.17%。调查数据说明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情况不是那么令学生满意,课堂教学效果反过来又影响良好师生关系的形成。
(三)师生交流目的与方式
在问到“若有机会与思政课老师交流,您最希望和老师交流什么(多选题)”的问题时,57.27%的学生选择“升学和就业问题”、55.34%的学生选择“学 2习人生经验”、52.78%的学生选择“本学科的学习心得和体会”、35.9%的学生选择“自己生活和学习中所遇到的困难和挫折”、30.13%的学生选择“随便聊聊,拉家常”、9.19%的学生选择“其他”。从选择的顺序可以看出,学生仍然把思政课教师看成个人发展和人生经验学习的引路人。
在问到“若有机会与思政课老师交流,您最希望和老师交流的方式是什么?”的问题时,168名学生选择“单独交流 ”,占总数的35.9%,说明学生希望能单独与教师进行直接交流,以增进相互间感情;149名学生选择“通电话或手机短信”,占总数的31.84%;130名学生选择“发电子邮件或QQ”,占总数的27.78%;21名学生选择“其它”,占总数的4.49%,说明现代的大学生对师生交往方式选择的变化,利用现代信息手段和老师交流,从过去以直面交流为主开始向直接交流和间接交流相结合的方式转变。
(四)学生最喜欢和最反感的思政课老师类型
在问到“如果思政老师可以选择,选择时您最看重他(她)的”的问题时,92名学生选择“师德高尚,学术渊博” 占总数的19.66%,265名学生选择“讲课生动,有吸引力”,占总数的56.62%,64名学生选择“经常和学生交流”,占总数的13.68%,29名学生选择“课堂纪律严明”,占总数的6.2%,18名学生选择“其他”,占总数的3.85%。可以看出,绝大多数同学最看重的是思政课老师的教学水平和师德修养。
在回答“您反感思政课老师的哪一种教学行为?(可多选)”时,80.13%的学生选择了“上课毫无激情”,86.75%的学生选择了“一言堂满堂灌”,19.02%的学生选择了“上课点名”,13.89%的学生选择了“不尊重学生,随意批评学生”,4.5%的学生选择了“其它”。说明绝大多数学生希望思政课老师上课时能够充满激情,做到师生互动。
(五)学生对思政课老师的为人师表提出更高的要求
在回答“在您看来,在师德修养要求方面,思政老师与其他专业课老师相比,应该如何?”时,60.68%的学生选择“应该比其他老师更严格”,32.69%的学生选择“和其他老师没有什么两样”,6.62%的学生选择“说不清”。说明在学生心目中,思政课老师应该比其他专业课老师更加注重为人师表。
在回答“在您看来,实际情况是,思政老师的言行举止、师德修养总体上如何?”时,40.38%的学生选择“比其他老师要好”,22.09%的学生选择“和其他老师没有什么两样”,17.52%的学生选择“说不清”。统计结果表明,3 思政课老师在细节方面比其他老师更注重为人师表,但与学生的期望还有一段距离。
(六)学生对思政课老师的希望或要求
问卷结尾最后请学生写出内心最想对现任思想政治老师说的一句话。从反馈情况看,绝大多数同学都有留言。综合起来,代表性的观点有:
希望方面:①老师,希望您能改进教学方法,师生能多互动,不要一言堂;②老师,希望您能叫出我的名字;③老师,其实您大可以试着跟学生交流,很多学生只是觉得害怕,只要有一方踏出一步,师生之间的交流就会好的。批评方面:①感觉高校教师不是传统观念上的老师,只教书不育人;②高校教师通过精彩的课堂吸引我们比用点名逼迫我们上课更有实际意义;③老师,你们对我们很无奈,我们对你们也很无语。
三、讨论与建议
(一)思政课教师要了解、信任并赏识学生。
调查显示,思政课对学生关心、鼓励不够,更谈不上赏识,老师对大多数学生都叫不出名字。为了改善并创造条件构建和谐师生关系,教师需要采取更多的行动,主动与学生沟通,给学生以信心,增加彼此的了解和信任,这是师生关系和谐的基础。思政课应重拾或强化已被遗忘或弱化了的对大学生的赏识和期待,改善大学生对思政课教师的刻板印象,帮助他们建立自我认同感。这种相互信赖必将有助于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
(二)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提高教育教学能力
通过调查发现,多数学生认为,思政课老师应该具有更高的师德修养,思政课教师的教学水平直接影响良好师生关系的形成,那么,良好师生关系的形成反过来又有利于提高高校思政理论课教学的实效性,这两方面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
作为一名思政课老师, 要增强自己的职业使命感和认同感,对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自觉加强与提高师德修养,平时要注意细节,一言一行要符合思政课教师的身份;还要加强学习,不断拓宽知识视野,大胆进行思政课教学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能力,不断增强思政课对大学生的吸引力。
(三)创建师生互动教学模式,优化课内交往。
人与人的关系是在一定的时空内,借助一定的载体,通过交往而形成的。传统的一言堂教学模式隔断了师生的互动交往,难以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学是 4 师生之间围绕共同的教学任务而展开的互动交往过程。这一过程既是知识的传授、生成和创造过程,也是师生关系形成、巩固和升华的过程。创建互动教学模式,优化课内交往,是防范师生关系疏离的重要举措。
对此,一要采用小班制开课。各高校可根据实际,尽量采用小班制授课,思政课的课堂人数应控制在80人左右为宜。小班制上课降低了师生比,为创建互动教学模式减少了难度,提供了可能。二要采用互动式的教学方法,优化课内交往。互动式的教学方法,比如问题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讨论式教学法、研究式教学法等,就是要发挥教师和学生双方的积极性,赋予学生以话语权,使他们由原来的被动接受变为主动参与,使师生关系由原来老师的“一厢情愿”变为师生的“两情相悦”。互动式教学模式有助于教师认识学生、熟悉学生、了解学生,有助于学生由“厌学”向“好学”转变、“厌师”向“好师”转变,这对构建和谐思政课师生关系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四)拓展交往渠道,强化课外交往。
师生之间交往渠道的不足、不畅,以及课下交往的中断,是导致师生关系疏离的重要原因。因此,构建和谐师生关系,必须拓展交往渠道,强化课外交往。
首先,教师要充分利用“第二课堂”,加强与大学生的交往。思政课教师由于教学科研任务比较繁重,加之家庭事务的牵绊,剩余时间往往有限,这是客观事实。但即使如此,教师也应该抽出一定的时间投入到“第二课堂”,比如参加社团活动、文艺晚会、辩论赛、创新大赛、各类体育比赛等活动,增加师生交往、相处的时间,丰富交往形式,加深彼此的了解,推动和谐师生关系建设。
其次,积极与大学生开展个别谈心、集体座谈会等“面对面”活动,听取他们对教学的意见和建议,倾听他们的心声,增进彼此的了解。
第三,充分利用新载体,拓展交往渠道。在信息时代,新载体为构建新型高校师生关系提供了更加便利的工具,极大地拓展了交往的渠道,使师生交往不再受时空的限制。思政课教师可以利用手机、QQ、博客、E-mail等新载体,与大学生构建一个全方位、全天候、全过程的交往平台,加强平时的沟通和交流,最终达到和谐师生关系的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