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起来示范性高职院校实训师资队伍建设
起来示范性高职院校实训师资队伍建设
论文摘要:實践教学是高职院校的核心教学活动。實训师资队伍的建设直接关系到示范性高职院校办学质量水平的高低。现阶段,我国示范性高职院校高水平的實训师资相对缺乏且此队伍建设存在诸多问题,为此必须建立一支合格的、优质的實训师资队伍,以便更好地推进示范性高职院校的建设和发展。
论文关键词:高职;實训教学;师资队伍
一、当前高职教育實训教学师资队伍存在的问题
1.师资数量严重不足。的迅猛发展为高职教育教学提供了良好的发展契机。目前,为满足社会对职业岗位實用型人才的需要,各高职院校办学的规模都在逐年扩大。但是,各高职院校實训师资队伍建设的步伐却没有跟上高职院校发展的节奏,實训教师工作量大、任务重,實训师资数量不足等问题的存在使得高职教育教学质量难以保证。
2.师资结构不合理。目前,大部分高职院校的师资来源有以下四个渠道:(1)早期由企业生产一线转岗过来的工程技术人员。他们虽然能够熟练掌握一定的操作技能,且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實践经验,但年龄普遍较高,理论知识相对较弱。(2)从高校刚毕业的大学生。他们具有较扎實的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具有科研、创新的基础,但没有企业工作经验,實践技能及教学能力相对较弱。(3)由于很多高职院校为几所中职或技校合并升格而来,所以,这些高职院校的實训教师基本上是以前的中职或技校教师,他们的知识、技能水平与高职院校的實际要求有差距。(4)年龄结构不合理。不少高职院校在建校初期引进了一批有副高以上职称人员,现在这些人员年龄已偏大,而刚引进的毕业生年龄较小,起骨干作用的中年教师较少,出现中年年龄层次的断层,难以满足学校可持续发展。另外,既懂理论又会技术的教师很少,知识技能结构不合理,不能满足培养技术应用性人才必须具备的“双师型”教师的要求。
3.师资引进渠道单一。很多高职院校片面追求實训教师的学历层次。绝大部分高职院校招聘實训教师的学历要求为硕士甚至是博士,相当多的實训教师是刚毕业的大学生或研究生。这些教师以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和理论能力见长,但因自身缺少實践教学训练,其實践动手能力和實践教学能力不足,难以满足高职實训教学要求。
4.师资素质达不到要求。實训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授基本的专业知识,同时要示范、讲解、具体的操作过程,要承接校内外的各种类型的培训任务。然而,随着经济、科技的快速发展,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不断涌现,一些實训教师未能及时掌握最新、最先进设备的原理和操作,致使其不能适应實训教学的要求,也就很难教出掌握先进技术的学生,所培养的学生不能适应生产的要求。
5.专职實训教师待遇偏低。實训教师经常身兼多种职能,相关的年度考核按专业教师考核执行,但很多学校专职實训教师规定为教辅编制,级别待遇比专业教师低,在进修培训、出国考察、评定职称、评先评优、增加工资等方面无法与专业教师一视同仁,實训教师队伍一直处于劣势地位。这种“低人一等”的境遇,造成實验實训室岗位缺少吸引‘力,實验實训队伍得不到高素质、愿奉献人员的补充,而在岗人员则思想不稳定,积极性不高,想转岗成为专业教师或调动工作。
二、建立一流實训师资队伍的探索
1.转变观念,确立實训教学在高职教学中的核心地位。高职院校的学生之所以没有掌握
一技之长,主要是由于高职高专教育多年来,无论是办学理念、办学模式还是专业建设等方面,都难以体现高职院校应有的“突出职业岗位實践能力”的办学特色。为此,应转变观念,在重理论的同时更重實践,在重科研的同时更重应用,大力加强實训基地建设,特别是實训教学师资队伍建设,以此提高實训教学质量。
2.拓宽师资来源渠道,改善實训教师队伍结构。为保证高职院校新增實训教师能够满足高等发展对實训教师能力的要求,应拓宽實训师资来源渠道,通过改变實训教师的学缘结构来改善實训师资队伍的知识结构,提高整体效能,优化资源配置。其實训教师,三分之一应来自于高校,三分之一应来自于企业,三分之一应来自于社会。尤其要理顺从企业选拔實训教师的渠道,切實保证新增师资的质量。首先,在引进高校毕业生作为實训教师时,要选择既具有扎實理论知识又具有丰富實践经验的人才,注重对其實践能力与学历的双重考核;其次,重点引进在工厂生产一线工作,具有本科学历且具有中、高级以上职称的或高级技师,充實到實训教学第一线;最后,返聘具有丰富實践经验的企业(工厂)退休的工程技术人员为兼职實训教师,由其指导学生實训、传授一线知识和自己的宝贵经验,这样既优化了师资结构,也提高了整体實训教学水平。
3.提升现有實训师资队伍水平。大力培养现有實训教师,提升其實训教学水平。第一,积极鼓励實训教师到企业接受培训,了解企业先进的技术,并在真實的之中提高自身的實践能力。高职院校的校企合作不仅应体现在科研上,还应体现在培训师资或培训员工上;结合的内涵也应进一步延伸,不仅毕业生要到企业一线顶岗實习,而且专任教师也必须亲自到企业一线参加實践,学习工艺流程,掌握最新技术,了解行业行情,强化自身的专业技能。缺乏實践经验的中、青年教师在走上教学岗位前,必须到企业一线参加生产;有一定實践经验的教师,也要定期到企业现场锻炼。通过企业一线培训,教师可熟练掌握设备的日常维护、故障处理方法,生产工艺与流程,了解新设备、新技术的应用情况。同时,还可以就一些教学过程中遇到的實际问题与企业技术人员深入探讨,及时向学校反馈企业所需人才的素质要求。第二,鼓励實训教师参加应用性科研项目,不但可以使教师充分发挥他们的才能,而且也能够起到锻炼、培养的作用。實训中心要拥有良好的實训场地,门类齐全、技术先进的仪器设备,对此应予以充分利用,提升實训教师的科研能力。同时,应积极组织教师编写既收入国内外最新知识、最新技术和最新工艺,又具有针对性、實用性的實训教材、實习书、實训设备使用说明书等。另外,要鼓励實训教师开发设计新产品,联合进行产品攻关,承接与工艺技术和成果转化有关的应用项目。第三,为使缺乏专业技能和實践能力的教师普遍得到培训,提升教学水平,高职院校应该在全国范围内依托现有普通高等学校和办学条件好、教学质量高、高等特色鲜明的高职院校设立若干区域性高职院校师资培养培训基地,进而在全国形成一个布局合理、功能完备、与高等职业教育事业发展相适应的實训师资培训基地网络。这样,既能进一步加快高校自身的實训基地建设,又能便高职院校的實训教师得到充分、有效的實际锻炼。学校对教师进修前的选拔、进修后的考核要严格把关,切實保证教师的水平得到提高,进修、培养的目的得以實现。第四,高职院校积极与国外有关大学联系,以合作办学、交流访问、互派教师等方式进行对口交流,促进相互间的了解和交流,使高职院校的實训教师有更多机会得到培养和锻炼。
4.完善规章制度,发挥兼职教师作用。建立一支数量足够、相对稳定的兼职實训教师队伍,不单单是高职院校补充专职教师不足的权宜之计,而且还是其改善實训师资队伍结构,适应产学合作教育和专业变化要求的一项重要措施。为此,可采取以下措施:第一,制定任务指标,明确兼职教师的比例。高职院校不同类型的专业对兼职教师数量的要求不同,应该根据實际情况确定聘任兼职教师的数量。一般来讲,兼职教师的比例应该不低于专任教师的16%,有些学校可达到30%以上。第二,制定奖励政策,鼓励企事业单位人员担任兼职教师。国家和各高职院校应该制定相关政策,鼓励企事业单位人员担任兼职教师,让他们
有一种荣誉感和成就感。第三,制定优惠政策,吸引企事业单位积极参与高职院校的實践教学活动,达到互利共赢的效果。
5.制定激励政策,稳定實训师资队伍。学校应制定相应的實训教师激励政策,以留住优秀、高水平的實训教师。第一,降低年度考核要求,将實训教师与理论课教师分开考核。實训教师的主要职责是實践教学,提高實训教学水平。科研工作只能作为實训教师的可选项,不能作为硬性要求进行考核。第二,多提供进修培训机会,如进修培训、出国考察等,稳定實训教学师资队伍。第三,建立激励机制,提高待遇和地位,并在分房、评优、晋级、评职称等方面优先。
6.加强實训教师考核。實训教师要以考评为出发点,引进竞争激励机制,促进能力和效率的提高。建立和完善一套科学、规范的管理方法和规章制度,使實训教师既有压力又有动力。首先,定期进行操作技能测评和考核。除了对實训教师德、能、勤、绩进行全面考核,重点考核业务能力和工作實绩,并建立相应的考绩,以此作为是否续聘的主要依据。同时,每学期期末,学校还应通过学生了解實训教师的教学工作情况。另外,为使實训教师管理更加科学化、规范化,更好地培养實训教师,提高其素质,还应以座谈会的形式由学校和實训教师共同研讨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本学期教学情况。其次,完善實训教师的考核。考核内容应包括到企业兼职经历、与任课教师配合程度、参与专业建设、学生满意度、院系相关實训(毕业答辩)考核通过率等,进行量化,形成等级,与课酬挂钩。
第二篇: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漫谈
高职院校“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漫谈
近几年来,随着高职教育的蓬勃发展,我国原来的很多中专技校纷纷升格为高职院校,大多数成人教育学院也转制为高职院校,在服务地区经济发展、培养技术型人才和促进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升格或转制院校的师资队伍建设的不合理影响了学校的发展,建设一支什么样的师资队伍和怎样去建成为此类院校工作的重中之重。
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定位于高级应用技术型人才,即高职院校的教育是培养应用技术型人才的教育,这是因为应用技术可以学习,技能、技艺要培养,技能、技艺是在掌握技术的基础上,对技术深入实践,达到熟练运用技术的专门能力,它需要一个实践化过程,甚至较长时间的实践活动才能达到。高职院校仅是为学生进一步成长为技能型、技艺型的人才奠定坚实基础,构建一个技能型、技艺型发展的平台。这也决定了教师队伍必须适应这一目标,也就对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根据2002年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加强高等职业(高专)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意见,高职院校必须建设一支师德高尚、教育观念新、改革意识强、具有较高教学水平和较强实践能力、专兼结合的教师队伍。“双师型”教师是职业教育教师队伍建设的特色和重点。
“双师型”教师是我国职教教师专业化的本真体现,是职教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基本目标。“双师型”教师是我国职业教育对教师专业发展的一种特殊要求,即要求专业课教师具备两方面的素质和能力:一要具有较高的文化和专业理论水平,有较强的教学、教研能力和素质;二要有广博的专业基础知识,熟练的专业实践技能,一定的组织生产经营和科技推广能力,以及指导学生创业的能力和素质。
“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是我国职教教师专业化发展追求的理想目标,是实现以就业为导向职业教育培养目标、提高职业教育办学水平的需要,是推进职业院校教学改革、强化实践教学的需要。建设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是推动我国职业教育改革、实现职业教育大发展的根本保证。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是我国职教师资队伍建设的核心目标和战略目标。
下面从以下几个途径探讨师资队伍的建设:
一、优化及整合现有教师队伍,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学院按照各系专业设置的情况,调整教师队伍梯次,对现有教师进行提高培训和转岗培训,陆续选派骨干教师去中国石油大学、天津科大学等大学培训进修,与兄弟院校
师资交流合作培养。为了使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注重应用现代职业教育教学技术,对所有教师进行了现代职业教育理论和现代教育信息技术培训,转变教师的观念,使他们早日达到高职教育教学的要求。
为了提高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把企业技师、专家等请进校园,来我院开展培训工作,手把手教,面对面学,改善教师动手能力差的问题,从而提高教师的积极性和教学自信心。随着新技术的广泛应用,教师必须能够将一些实用的新技术引进课堂,让学生跟上所学专业的发展步伐。进一步完善职业教育教师培养培训体系,加强职业教育教师培养培训基地建设,加快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另外,学院围绕营造大学氛围,全面提升教师的教学及科研水平,采取多种措施推动教育、教学及科研活动的开展。
二、积极引进专业人才,提高教师整体素质
面向社会选聘教师,加大学术带头人和教学骨干的引进力度,把高层次人才的引进作为重点。作为学校发展的骨干力量,让他们来挑起学校专业教学的和指导教师的重任,显著增强了学院的实践教学力量,改善了学院整体教学水平。
引进年轻教师,注重专业水平和实践能力的考核,建立导师制,形成老带新、一帮一的机制,积极给新进教师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和生活环境,并对引进的专业人才进行精心培养,形成教师队伍的合理梯度。
三、校企合作,大力发展专兼职教师队伍
通过合作,专业建设与企业建立密切的合作关系,专业向企业提供智力和人力的支持,在专业技术人才使用方面建立共享机制;专业教师直接参与企业生产、科研、营销、服务等活动,及时掌握企业最新技术,增强了生产实践和科研能力,同时又能把生产实践紧密嵌入教学过程中;企业负责学生顶岗工作安排及指导教师选派,也培养了企业专业技术人员的工作能力,同时,高素质的企业专业技术人员可选聘为专业兼职教师。通过校企合作教育的实施,企业成为“双师型”教师培养的主要场所,同时也成为专业兼职教师的聘任源地。
加强校企合作主要体现在下几个方面:
(1)建立实习基地和培训基地。教师脱产或半脱产到企业挂职顶岗,在合作企业担任实习实训指导教师,指导学生实习和培训。学院选派教师(以年轻教师为主)轮训,合格后返回教学一线,充实学院的教师队伍,加快培养“双师型”教师的进度。
(2)招聘兼职教师,形成专兼结合的教师团队。从企业委派的指导教师中有目的选拔符合兼职教师资格的在职人员为兼职教师,并加以培养,帮助其提高教育教学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使其成为稳定的校外兼职教师。
(3)充分利用企业学校的科研力量,合作研发,培养教师的创新能力。积极组织学院相关教师参与企业应用技术研究,提高学院教师科研创新能力。
(4)鼓励教师到企业去兼职,根据专业的不同可担任经理、营销人员、技术员、技术助理等职务,在企业可以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通过自身实践反哺教学工作,提高实践教学能力,进一步成为理论水平高实践能力强的“双师型”教师。
四、以人为本,科学管理
随着管理科学的发展,学院的师资管理必须注重运用现代管理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使高职教育师资管理呈现新的局面。教师管理模式、机制和方法的改革要有利于优秀人才的引进,有利于教师潜能的充分发挥,有利于教师资源的优化配置,有利于教师队伍的合理流动。
我们知道,办学需要人才,并且需要各类优秀人才。但是,引进优秀人才必然受到主、客观条件的限制,因此,要科学定位,实事求是地选录人才;要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良好氛围;要客观合理地组合、优化教师结构,发挥教师队伍的整体优势。
激励机制在教师队伍建设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有助于调动广大教师的积极性。激励机制包括对教师个人和集体发挥潜能和特长、承认事业成就、提高地位、扩大影响、提高待遇等方面的措施和政策。约束机制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学院对教师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业务素质以及行为的规范约束;二是教师对学院行使对教师合法权益保护监督权力的约束。约束机制要求学校建立对教师为人师表、教书育人、教学质量等方面考核评价的规章制度,使对教师的素质要求有章可循。对教师,尤其是重点培养的教师要加强契约管理,维护学院和教师双方的权益。
综上所述,建设一支优秀的“双师型”师资队伍是一个长期复杂的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要常抓不懈,循序渐进。放眼未来,“双师型”教师还不是理想的高职教育教师,未来理想的高职教育教师在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实践能力上应呈现整合的“一”,而不是目前所强调的“双”。我们有理由相信在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重视“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大好形势下,“双师型”教师最终将整合为一,职业教育的明天将会更加美好。
第三篇: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与探索
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与探索
寇向英
(西安科技商贸职业学院
陕西户县 710300)
【摘要】:人才培养的关键在于师资。基于高等职业院校师资队伍由于诸多历史原因普遍存在教师结构不合理、专业学科带头人缺乏、科研型教师队伍不成熟、“双师”型教师比例偏低以及新教师比例偏高等问题。本文就高职院校从教师制度改革、调整师资队伍结构、强化教师技能培养以及师德师风建设等方面进行了初步探讨,旨在打造一支优良的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培养高素质人才。
【关键词】:高职院校
师资队伍
建设
探索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用人市场对于人才的需求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具有一技之长的技术工人成了市场急需的人才。高职院校是为社会培养生产、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由于培养目标的特殊性,对高职院校师资队伍的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技能型、实践型、科研型的教师在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中显的尤为重要。
由于很多高职院校是由以前中专等学校升格而来,加之近年来高职院校的招生规模不断扩大,高职院校师资队伍的问题也日益凸显出来。具体表现为教师数量不足、教师队伍结构不合理、教师专业实践能力不强、科研意识和科研能力不足、骨干教师流失过多以及“双师型”教师比例偏低等问题。如何解决上述问题,加强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笔者认为应当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出发:
一、以人为本,确立高职院校教师的主体地位 师资队伍建设是保证高职院校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一只高素质的教学团队是高职院校教学和科研的重要保证。高职院校的相关教育行政部门要切实以教师为本,确立教师的主体地位,要把师资队伍建设作为一项战略性举措来抓,建立健全各项制度保障,让教师参与到学校的管理和决策上来,切实提高教师的归属感和荣誉感。
改革教师的选拔和考核体制,为师资建设提供有力保障。高职院校在聘用教师时,要根据本学校的学科特点、培养目标以及发展方向制定符合本单位的教师引进计划。在引进高等学校学历层次较高的优秀毕业生同时,还要加大生产、教学一线中高级技术人员的聘用规模。要完善教师的考核和奖惩体系。高职院校行政部门要制定出科学合理可量化的教师考核体系,在考核过程中不仅要关注教师的教学科研成果,还要结合对学生的调研,评价一名教师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认可度,通过定量和定性的结果,完成对教师的考核。
完善教师的激励机制。完善科学的激励制度,是师资队伍稳定的重要保障。激励制度可以促进高职院校教师在工作岗位上扎实工作,多做贡献。对于在教学岗位上有突出贡献、在科研战线上取得重大成果或者在创新创业方面有巨大突破的教师,高职院校积极落实奖励制度,在物质保障、学习深造、职务晋升等方面给予政策倾斜。通过完善的奖励机制,让高职院校教师充满活力、充满信心、充满激情。
二、以德为先,切实加强师风师德建设
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都还处在形成的关键阶段,无论是专业素质,还是思想道德素质,教师的影响是巨大的。几年来,国内高校频繁出现大学生轻生、投毒以及伤害同学等事件,这些事件都深刻地提醒着我们的高等学校,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应成为教书育人的首要任务,而高等学校师德师风建设就显的更加至关重要了。
师德师风建设是一个系统性的过程,是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一项长期的历史任务,不可一蹴而就。高职院校培养适应市场的生产、管理、服务型人才的教学目标,决定了高职院校
师德师风建设有其独有的特点。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师风师德建设。一是甘于奉献,淡泊名利。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价值观正逐渐发生着变化。对于物质、金钱、名利的追求往往让很多人迷失方向。作为一名高等学校的教师,就要有甘于奉献,淡泊名利的精神境界。一个师德高尚的教师应当具有春蚕和蜡烛的精神,甘做学生成才路上的铺路石。只有这样,才能给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使他们在以后的工作中也能甘于奉献,辛勤工作。二是要为人师表。古人云“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教书育人是教师的神圣职责,关心学生,热爱教育事业,则是一名教师高尚品德的又一具体表现。高职院校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应当用自己的真心和真诚去贴近学生,要有耐心去引导学生。而对于学生具体的实践操作能力,需要教师不断根据市场需求的变化,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艺术,争取良好的教学效果。三是要不断学习,勇于创新。我国目前的高等教育体系依然注重知识的灌输而忽略学生实践技能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创新是时代发展的不竭动力,教师作为知识的传播者与创造者,既要传承人类的优秀文化,又要不断探索和创新。要想更好地传播知识,教师必须不断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了解本领域内的最新动态。“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就应该是一条源源不断的河”便是对教师不断学习的最好诠释。
三、加强培训,不断提高高职院校教师业务水平高职院校培养生产管理一线的技术人才,这就决定了高职院校教师不仅要具有丰富的教育教学理论和教学方法,还要具备扎实的实践能力。基于此,加强实践型教师的培养,应当成为高职院校教师队伍建设的长期工程,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工作。
一是着力培养学科带头人。本学科的学科带头人,是某一专业或某一学科教师队伍的领军人物。高职院校的学科带头人,不仅要具备深厚的专业知识,还要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高职院校在对学科带头人加强理论培训的同时,还要鼓励学科带头人深入到学校的专业实践基地或者企业单位和行业管理一线参加实践工作,支持他们深入到社会调研,了解市场对人才的需求现状,并将社会调研和实践成果及时和所在学科老师交流分享,争取培养更多具有实践精神的高职院校教师。
二是加强骨干教师队伍的建设。在高职院校的师资队伍中,骨干教师是承担教学任务的重点对象,是高职院校教学任务的主力军。所以,加强骨干教师的培养,是优化高职院校教师队伍的必要途径。高职院校在引进教师时,可以对应聘毕业生进行详细的考察,尤其关注其在本专业本领域所取得的实际成果。对于已经在岗教师,高职院校可以通过轮岗、进修、培训、出国深造等方式,加大骨干教师的培养,进而形成合理的师资梯队。
三是要加强对年轻教师的培养。年轻教师是高职院校师资队伍的后背力量,年轻教师富有激情、富有创造力,是高职院校宝贵资源。高职院校必须严格按照高等学校教师任职资格的各项要求来培训新入职教师;对于从企业和行业中来的教师应着力培训他们,使他们具有一定的职业教学理念。与此同时,还要加强新教师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争取尽快转变角色,将教育教学理论应用到实际教学当中。
四、多措并举,完善“双师型”和兼职教师队伍建设 具备理论教学素质以及实践教学素质的教师,是高职院校实现其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体现。高职院校在进行师资队伍建设时,应采取多种手段,加大“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高职院校不仅要对本校专任教师进行双师素质的培养,还要拓宽渠道,广泛从社会、企事业单位聘任专家、领导和客座教授,到学校指导学生学习、实习。对于实践一线教学的指导教师,高职院校应着重从生产企业一线招聘技术骨干、能工巧匠来担任。与此同时,还应该鼓励专任教师下基层、到工厂、企业挂职锻炼,提高其专业实践能力。
人员相对稳定、实践能力强的兼职教师队伍,也是优化高职院校师资队伍的重要举措。高素质的兼职队伍建设,首先要稳定兼职教师队伍的来源,要广泛加强校企合作,建立完善学校和企业的合作机制以及人才培养机制,把企业优秀的一线工人和管理者吸纳到兼职教师
队伍中,把高职院校优秀的教师放到企业进行锻炼;要建立和完善兼职教师资源库,高职院校要对每一个兼职教师的教育背景、工作现状以及教学成果有一个详细的掌握和了解,对兼职教师队伍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加以解决;还要完善兼职教师的考评机制,将兼职教师的考评纳入到高职院校专任教师的考评体系中来,对于教学能力、创新能力、科研能力、管理能力较强的兼职教师,要给于适当的奖励扶持,以促进兼职教师在其岗位上安心工作,争取更大成绩。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我们国家正处在更加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全面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建阶段。高职院校培养适应生产一线的高级技术人员的历史使命没有变,我国现阶段技术工人短缺的现实没有变,这都需要高职院校进一步开拓思路,根据办学特色,加大教师队伍建设的投入,构建一流的师资队伍,提升高职院校办学水平,实现学生全面成才的根本目标。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S] [2]张铁岩,高职高专教师队伍结构的研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2(04);
[3]王宇苓,高职院校师资队伍的职业化建设[J].职业技术教育,2011,(26);93-95; [4]金丽荣,加强师风师德建设优化高校教师队伍[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0,6;109-110;
作者单位:西安科技商贸职业学院
通讯地址:西安市户县滨河新区渼陂西路1号 邮编:710300 电子邮箱:lhy2008good@163.com 联系电话:*** 029-89028000 寇向英(1973---),女,陕西蒲城人,硕士研究生,西安科技商贸职业学院基础课部教师,主要从事英语专业教学工作及教学管理工作。
第四篇:加强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思考
加强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思考
在经济全球化、教育国际化、人才市场化的今天,我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面临着一个前所未有的发展时期,各院校之间综合实力的竞争日趋激烈,而处于高职教育链条不同位置的各个院校要在竞争中站稳脚跟,求得发展空间,主动应对高职教育的快速发展,保持良好的竞争态势,就必须在坚持科学发展观的前提下,确定符合本校实际的人才强校战略,狠抓师资队伍建设,培育和提升学校的核心竞争力。对于高职院校而言,核心竞争力是指学校参与竞争所具备的支撑其竞争优势所特有的可持续生存和发展的能力。高职院校参与竞争是围绕核心竞争力在多层面展开的,要取得主动性,就要获取和整合教育资源,尤其是人才这个第一资源。所以,建设和造就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富有创新精神,有丰富实战能力的高水平师资队伍是高职院校健康发展的重中之重。
一、离职院校师资队伍的现状
几年来,各高职院校为了加快发展,适应高职扩招的要求,普遍重视师资队伍的建设,取得了一些进展。但是,按照教育规律和合理的生师比衡量,教师队伍数量不足,结构不合理,高水平的教师少,双师型比例小等问题仍突出存在,严重制约和影响师资队伍的建设。
(一)数量相对不足
过去我们高职教育的规模很小,近年来,随着大家对高职教育认识的深化,高职教育飞速发展,无论是学校数量和在校学生数都已占到整个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我国现有高职院校1300多所,在校生500多万人,年招生数量和在校生数量均成倍增长。但是,学校教师队伍的建设是有一个过程的,需要循序渐进,逐步扩大,这样就造成了师资队伍建设远远落后于教学的实际,全国高职院校的生师比普遍偏高,有的院校已达50:1以上,远远高于教育部18:1的标准,致使教师在超负荷的工作,严重影响教学质量和水平的提高。
(二)结构不尽合理
由于高职院校数量和在校人数的快速增加(以陕西为例,98年在校学生仅15万人,2005年已达到58万人之多,7年间翻了近四番),而师资队伍合理结构的形成,是有一定规律和过程的,本科毕业5年后才可能晋升中级职称,再5年后才可晋升高级职称。这样致使高职院校教师职称结构不合理,70%以上的教师属于初中级职称,高级职称仅占1/4左右。另一方面,年龄结构也存在较大问题,30岁以下的教师占到多数,中间断层现象严重,不能形成合理的梯队,十分不利于学校的长远发展。
(三)教学水平急待提高
由于大规模本科毕业的年轻教师成为了高职院校教师的骨干力量,扩招的现状不容这些刚毕业的大学生有进行任何“充电、喘气”的机会,一报到就满负荷甚至超负荷带课,有的周学时高达30学时以上。这样的后果是:第一,轻视了教师的职前培训,从大学毕业到成为一名合格教师,必须对他们进行一段时间教育学、心理学、师德概论、教学方法和技巧等方面的认真培训和学习,使其在心理上和业务上都有所缓冲和思想准备,才会走好成为教师的第一步。第二,高等职业教育不等同于普通的高等教育,有着本层次的规律和特点,特别是有着很强的实践性、操作性,而这些又恰是刚毕业大学生的弱项。
(四)政策不配套
各院校的教师编制数基本上是上世纪八十年代确定的,已经过去20多年了,学生的规模十几倍地增长,仍用当时的编制控制教师队伍的建设,使学校在进人计划和编制、工资问题上受到限制,这已成为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瓶颈”,致使许多学院为了满足教学的需要,不得不超编制引进教师,学院自己负担这部分人的工资和各项福利待遇,不仅加重了学校的负担,而且造成了这部分教师思想上的不稳定。另外,人事部门限制从企业调入教师,而高职院校的教学特点最急需的是从企业调入的既有理论知识又有较强实践能力的人才,极大地制约了学院加快教师队伍建设的发展。
二、加快离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策略
(一)制定发展规划
教师队伍建设是学校发展的根本大计,是学校教学和科研的主力军。教师职业的特点决定了学院在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时,要根据学院的长远发展目标,制定教师队伍建设规划。根据学校较长一个时期学科建设规划、专业发展的需要,以及各专业的规模、人数和专业特点,做出学校师资队伍建设具体设想,这样,经过一时期的实施,就会使教师队伍在规模上、年龄结构、学历结构和职称结构上逐步趋于合理,形成良性循环,为学校的教学和发展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二)优化个体结构
高职教育对“双师型”教师队伍的要求,使我们在教师培养上必须从优化结构人手。高职院校的教师大多都有本科以上的学历,一定的理论知识是具备的,个体结构的优化主要是加强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第一,要提高对职业教育的认识。利用岗前培训和必要的职业技术教育学理论的学习,充分认识职业技术教育的特点和规律,充分认识职业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的区别,深化对“双师型”教师的理解,主动地、自觉地完善自己。第二,强化技能培训。专业教师一定要做到要求学生实习、实训、操作的内容,自己要先掌握,甚至比较熟练。一方面要鼓励教师多深入企业挂职、顶岗、跟班,了解最新的生产设备、工艺技术和科技信息,掌握自己所教内容的操作技能。另一方面,通过“项目开发”等活动,促使理论教师到实践中锻炼,进行开发服务,积累实训教学需要的技能和实践经验,使教师从单一教学型向产学研一体化的“一专多能”型人才转变。
(三)调整整体结构
根据高职院校的现状,教师队伍整体结构的调整应从以下几方面去探索:
建立一支相对稳定的兼职队伍。一方面兼职队伍的范围广,选择余地大,学校可根据每学年任课教师的学历结构、职称比例去聘任,能有效地弥补结构不合理的缺陷。另一方面,兼职队伍管理比较灵活,能较好地适应学校每年根据就业情况及时调整各专业招生人数后对教师的需求,不会给学院造成人事管理的负担。
从企业调用。面对高职院校教师职称低、年轻人多、实践技能弱的现实,适当的从企业调入一批年龄在40岁以下、有高级职称、具有较强实践技能的适合本校专业需要的教师,是有效缓解当前尖锐矛盾的途径。
有目的的培养。从学校教师队伍的实际出发,有目的地选拔适合有关专业需要的现任教师或去教育部定点的高职院校培训学习,或去与本校专业对口的企业实践提高,回来后更好地从事某方面的教学工作。
(四)建立新型体系
高职师资队伍的建设,除了
从以上几方面努力尽快适应目前教学需要外,还应从长远考虑,建立新型的、创新的、开放灵活的高职教师教育体系。第一种方案为:在符合高职院校各专业教学要求的本科毕业生中,根据个人的志愿选拔其中一部分人攻读教育学硕士,以职业技术教育学科为主,或选拔其中一部分人进入第二学士学位的学习,主要为教育学中的高等职业教育教师教育方向,第二种方案为:在高职院校现职的教师中,根据其从事的专业要求和本人理论水平及实践能力的实际,有目的的让他们或进行面向高职教师教育的专业学位硕士在职学习,或进行短期的高职教师教育在职培训。通过这些方案的实施,逐步解决当前从事高职教育教师存在的学科基础薄弱、专业知识老化、与实际脱节、整体职业经历缺乏的不足,从而提升所从事教学的专业领域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深化他们对高职教育的认识,奠定高职教育的学科基础,掌握其课程设计方法和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水平。
(五)明确职称导向
高职院校教师职称评定的标准,一直是沿用普通高校的标准来实施的,这样做既不科学也不合理。高职院校教师的知识结构和工作特点都与普通高校教师有明显的区别,如不区别对待,制定合理的标准,会将高职教师引入为评职称而评职称的歧途,起不到对其能力和水平进行评价的目的,额外增加很多负担,影响其工作的积极性和进取心,势必造成高职师资队伍的不稳定。应根据职业教育的特点,注重教师教学水平的考核,并将技能水平作为一项重要指标,充分体现“双师型”教师的特征,真正将教师的注意力和工作重心引导到教学和技能上来。
(六)启动“名师工程”
普通高校的特点使其在教师的管理中有院士、博导、硕导,全国、省级各类学科带头人,使广大教师有方向、有目标、有榜样,使教师形成了多种层次和梯队,大大促进了学校的教学科研工作和教师水平的提高。而高职院校大多以专科教育为主,应根据其教育特点和教师工作的实践的实际,启动“名师工程”,制定名师标准和实施办法,从高职教师的师德水准、学历层次、智能结构、教学水平、实践能力等方面全面考虑,在注重教师整体水平提高的同时,经过科学、公正的程序,层层筛选推荐,培养造就出一批在本校、本地区、本省乃至全国的学科带头人,让高职院校教师学有榜样,干有方向,安心为高等职业教育事业奉献力量。
三、营造离职院校教师安居乐教的氛围
我国的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正在发展中,目前仍以大专层次的教育为主,人们对高职教育的认识还不够深入,理解还不够全面,从事高职教育的教师往往觉得自己低人一等,事业没有前途,工作的积极性和自觉性受到影响。这就要求我们学校要下大力气营造一种积极向上、团结和谐、安居乐教的环境和氛围。
第一,用一流的事业鼓舞人。“自我实现”是人生需求的最高境界,是每一位教师的职业理想。学校要根据本校实际,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发展规划,明确学校在一个时期的基本定位和发展目标,勾画出本校的发展蓝图,为广大教师搭建教学科研和工作的平台,创造各种提高、进修、交流和学习的机会,提供展现才华、施展技能的空间。让每个教师的理想能在此实现,事业能在此成就。
第二,用真挚的感情留住人。教师在任何……个高校工作,都希望有一种真挚的感情交流,都希望被领导和同事信任、理解和尊重。学校要实实在在地为教师办实事、办好事,想教师所想,急教师所急,切实解决广大教师特别是中青年教师的实际困难,关心他们疾苦,让他们困难有处求助,痛苦有处诉说,感情有处交流,有一种心情舒畅的工作氛围。
第三,用和谐的环境凝聚人。和谐就是要以人为本,激发人的活力,协调各种关系,化解各种矛盾。要维护健康、高雅、文明、上进的校园文化,实现不同思想、观点、文化的和谐;要提倡学术自由,鼓励学术争鸣,使不同的学术观点都能在追求真理的旗帜下乐享其土,要有利于不同群体的利益之间、师生之间、学生之间、职工之间的和谐,要创建生态好、人居环境佳的校园,使其乐居其中。
第四,用科学的体制稳定人。学院深化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完善各种规章制度,确定人才竞争的机制,为各类人才发挥作用创造机制平台,通过竞聘,促进优秀人才脱颖而出,通过岗位量化标准,紧紧抓住考核环节,加强对教学质量和工作绩效的有效监督。切实增强教师的忧患意识、竞争意识和学习意识。要任人为贤,奖罚分明,不论资排辈。
第五,用优厚的待遇吸引人。要深化分配人事制度改革,彻底解除平均主义的分配方式,拉开多层次人员的收入档次,不断提高教职工的生活福利待遇,处处体现多劳多得,尤其要以能力大小、贡献多少为主要分配依据,要切实为学科带头人和中青年骨干教师在住房;职称晋升、实验条件、进修提高等方面提供优惠政策。总之,营造教师安居乐教的良好氛围,是我们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一环,必须引起重视。
作者单位:西安航空职业技术学院
[责任编辑:张彦庆]
第五篇:浅议高职师资队伍建设
浅议高职师资队伍建设
单位:南乐县元村镇中学 姓名:崔永涛
【内容摘要】 职业素质教育是高等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教师是学生职业素质培养的主体。“双师型”是高职教师队伍建设的着力点和方向。高水平的教师队伍是指一所高校内师资队伍整体教学水平高科研创新能力强师德修养好。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又在于师资队伍的质量教师队伍的建设是高职教学质量的生命线。高职师资队伍建设从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高职教材的编写、高职学风的形成、教学方法的灵活运用、高职学生知识架构的建立、高职学生能力的提高等方面影响高职人才培养过程和效果从而全方位影响高职人才培养质量。
【关键词】高职 师资队伍 建设
当前我国的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已经由规模扩展阶段走向一个加强内涵建设、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新阶段。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的提高关键在教师教师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工程”中的一个非常能动的因素正确认识高职师资队伍建设与人才培养质量的关系提高高职师资队伍建设水平对于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决定。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具有较高技术理论水平和较强开发能力能够学习和运用高新技术知识创造性地解决生产经营与管理中的实际问题能熟练掌握某一特定职业技术具有良好职业素质的高级应用型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这一培养目标决定了高职院校的教学目标应定位于职业技能的培养以学生的职业发展为核心培养学生基本的职业素质和能力使其成为新世纪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生力军。
高职院校发展的需要。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质培养是高等职业教育属性的必然要求也是高职院校自身发展的需要。现代生产的发展要求高职院校培养一种新型劳动者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他们应该具有较强的胜任力、适应性和应变能力以及团队合作能力、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等等。只有这样高职院校才有可能生存、持续发展下去。否则培养的学生职业素质不高不能适应社会发展就业率低则会严重影响学校声誉那么学校的发展必定会受到影响。
高职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质培养是高职学生适应岗位要求、与其他类型和层次的高等院校学生错位就业和发展的内在需求。高职学生职业素质最能反映和体现高职教育所培养的学生内在的特征也是区别于其他高等教育所培养人才的重要特质。只有通过加强学生职业素质的教育和培养提升学生职业素质水平才能实现高职院校毕业生与其他大学毕业生在就业中的错位竞争也才能满足高职院校学生自我实现和自我发展的内在要求。高职院校教师在学生职业素质培养中的作用 高职院校教师在学生职业素质培养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教师是学生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考者主导整个职业素质教育的方向。
二、高职师资队伍建设的内涵。高职师资力量的建设是高职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那么究竟应该建设一支什么样师资队伍呢?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逐步建立“双师型”教师资格认证体系研究制订高等职业院校教师任职标准和 准入制度。无论高职实践还是理论界已经达成了一个基本的共识“双师型”是高职教师队伍建设的着力点和方向。“双师型”教师不仅要有一定的专业文化理论知识而且必须拥有较丰富的专业实践经验熟悉企业生产环境了解企业运作过程掌握企业组织管理方式的职业素质从而具备从事高职教育教学的能力。关于“双师型”教师的界定有多种说法一是“双证书”说即持有“教师资格证”和“职业资格证”的教师就是“双师型”教师二是“双职称”说即具有讲师职称又具有工程师职称就是“双师型”教师三是“双师能力”说既具有作为教师的职业素质和能力又具有技师或其他高级专业人员的职业素质和能力的专业教师就是“双师型”教师四是“双师素质”说教师是能力之师教师既能讲授专业知识又能开展专业实践教师是素质之师既能引导学生人格价值、又能指导学生获得与个人个性匹配的职业具备这种素质的教师就是“双师型”教师五是“双师结构”说就个体而言高职教育教师是“双师型”的每个教师都要具备“双师素质”就群体而言高职教育教师必须是一个教学团队这个团队由学校专任教师和企业兼职教师两部分组成是工学互动的。教学团队的整体结构是专业理论教学以专职专任教师为主实践课教师以企业兼职教师为主互动交流平台以专业标准和课程计划为主。高职师资队伍建设的目标形成一支学历层次高、职称结构和学缘结构合理、老中青结合、“双师”结构优、专兼结合的专业教学 团队。高水平的教师队伍从其作用和功效来看就是指一所高校内师资队伍整体教学水平高科研创新能力强师德修养好。
高职师资队伍建设与人才培养质量的关系 高职学校的生存与发展关键在于人才培养质量而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又在于师资队伍的质量师资队伍是提高高职人才培养质量的决定性因素教师队伍的建设是高职教学质量的生命线。高职师资队伍建设好坏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影响高职人才培养质量。
三、多渠道多方法提高教师职业素质。按照高职院校教学的要求积极创造有利的条件采取各种有力措施应用各种有效方法提升教师职业素质。一是以高职高专教师“双师素质”培训基地为平台有计划地选派中青年教师参加培训提高专业教师专业实践能力加速高职院校双师素质教师队伍建设步伐。二是选派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到发达国家和地区进修学习提高教学水平和职业技能将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教育理念带回学校。三是定期安排中青年专业教师到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顶岗锻炼使教师了解自己所从事专业目前生产、技术、工艺、设备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在教学中及时补充讲解生产中的新技术、新工艺并要求获得相关的中级及以上专业资格证书。同时还可以就教学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问题与企业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探讨从而提高推广和应用新技术的能力。四是在专业实践中运用“产学研”结合跟踪高新技术以科研促教学及双师素质的培养。
创新学校机制激励优化教师队伍。高职院校需要对教师培训工作进行精心设计、科学安排同时创新学校机制让优秀教师“脱颖而出”从而提高全校教师的职业素质。一是安排专业教师承担实践教学任务指导课程设计、毕业设计在建设专业实验室、教学工厂过程中提高教师的专业实践能力和技术开发能力贯彻以老带新的组合方式培养教师的实践能力和组织能力。二是定期开展以教学研究和改革为主要内容的校本培训。根据本校本专业的实际需要制定双师素质教师培训计划定期聘请有关专家对教师进行专业技能和实际操作方面的培训以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和操作能力在教师间开展观摩课、专题讲座和研讨活动让其掌握教学、实践的基本技能和教材教法研究的基本方法。三是鼓励教师参加相关的职业资格考试。制定相关政策鼓励部分教师取得某些相应等级的职业技术资格证书。
聘用企业或科研单位优秀人才充实兼职教师队伍。兼职教师队伍建设对于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已经不再是一项权宜之计而是一项改变学校教师结构、适应人才培养和专业变化的需要加强学校与企业、科研单位联系必须长期坚持的任务。高职院校可以通过制定优惠政策在企业、科研单位和其它院校聘用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等方面有高超技术应用能力的人员作为高职院校的兼职教师并与其签订聘用合同鼓励兼职教师的积极性在教学中不仅指导学生而且大幅度的推进兼职教师指导学院教师的实践操作能力从而促进本校专任教师双师素质的培养。总之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还要做好其他方面的工作一是改革高等职业教育的课程设置借鉴发达国家高职课程设置开放性的先进经验做到职教界和企业界密切结合听取企业界对课程设计的意见合理定位课程目标适时修订课程更新课程内容保证高职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能及时反映科技成果在生产经营中的应用并保证学生对工作岗位的“零距离”适应。二是强化高等职业院校职业实践活动。教师在传授专业理论知识的同时给学生提供各种机会参与职业实践活动通过抓好各专业课的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组织学生参加专业技能大赛或设计大赛、开展第二课堂以及做好毕业生的实习等方式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三是搞好高等职业院校的实训基地建设为学生提供更多更好的实践锻炼的机会。
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有利于制订高质量的人才培养方案,一个好的人才培养方案有利于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方面把事情做对进而把事情做好科学的人才培养方案是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培养的基石。一支结构合理、训练有素、高水平的师资队伍能洞察行业的发展趋势和专业的市场需求,能在市场需求分析的基础上准确地进行专业面向的岗位定位,能科学地分析岗位的主要工作过程进而提炼出其主要的工作任务并能科学合理地将工作领域转换成学习领域从而制订出高质量的人才培养方案。优秀的教师队伍能科学地分析出专业的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的逻辑思路能正确地把握课程设置的科学性和均衡性能合理的谋划和建立实践教学体系和实践教学基地能科学地提出专业素质教育的措施和办法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能力水平和素质水平。
【参考文献】
1王秀娟.示范性高职院校“双师型”专业教师队伍建设内涵
2盖晓芬.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质培养要义与路径选择
中国高职教育研究 3刘洪一.中国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4谭满益.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质培养的思考
职业技术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