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秋季小学音乐教学策略(含教后记)

时间:2019-05-13 00:24:0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010年秋季小学音乐教学策略(含教后记)》,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010年秋季小学音乐教学策略(含教后记)》。

第一篇:2010年秋季小学音乐教学策略(含教后记)

2010年秋季音乐教学策略

学生识谱能力差怎么办

问题:三年级学生识谱能力差,能唱音阶,但对音阶中的各唱名不是很熟。

策略:进一步熟悉音阶及其中的各个唱名。讲解简单的乐谱知识。措施:

1.制作音阶音符卡,上课之前反复练唱,逐步熟悉每一个音符的唱名。2.认识小节线和节拍号。

3.认识四分音符和八分音符。4.教学生击单位拍和拍子。

5.通过会唱的歌曲来教唱乐谱,提高识谱的能力。6.学习竖笛,促进识谱能力的提高。效果:学生能看着简谱吹奏。

如何在三年级开展竖笛教学

(一)问题:三年级学生从未学过乐器,如何进行竖笛的学习。

(二)策略和措施 1.人人一根笛; 2.逐步学会音阶; 3.控制学习秩序; 4.运行激励机制;

5.从最简单的乐曲开始(最好是学过的幼儿歌曲)。

(三)效果:大部分学生能吹奏,连贯性较差。

年级间合作学习音乐

(一)问题:部分年级教师不熟悉竖笛教学,不能进行竖笛教学。

(二)策略:进行年级间的合作,让年级高的班级的学生带动年级低的班级的学生学习竖笛等音乐技能。

(三)措施:

1.在课时上作调整,将两个年级(班级)安排在同一节课。2.用上大课的方式在一个教室授课。

3.要结好对子。学生自愿组合,可一对一,也可一对二,教师设计好表册,让学生做好记载。

4.要选择合适的内容,课前要做好相关准备,让学生明白每次学习的目标和任务。

(1)音阶指法练习。

(2)指导一首歌曲。

5.教师分工:一人负责教学,一人负责纪律。6.做好评价。

如何让学生动起来

(一)问题:由于教师本身不擅长舞蹈,造成律动教学的缺失,学生坐在位置上没有动作。

(二)策略:教师要提高自身的舞蹈素养,在教学中用简单的动作引导学生。

(三)措施

1.教会学生打拍子的联系,让手脚都动起来。A.拍手; B.跺脚; C.拍手跺脚。

2.教会学生简单的律动。A.摇动身体; B.挥手;

3.启发学生自己创造动作(随性的舞蹈)。

(四)效果:课堂进一步开放,学生律动感增强,并有自己的创造。(待续)

如何创建学生合唱队

(一)问题:学校无合唱队。

(二)策略和措施

1.选拔合唱队员 A.范围:3-6年级

B.人数:男10人,女30人,计40人。C.队员条件:音准好,音色好,节奏感好。2.师资:龚富饶

王 伟 3.合唱形式:两声部

4.训练时间:每周一三五中午40分钟

5.时间安排:2010年11月下旬开始选拔队员,2011年春季排练

(三)效果:在选拔队员时,学生变现出了极大地热情。(待续)

如何引导音乐优等生迈向专业之路

(一)问题:由于农村音乐教学条件薄弱,音乐的优等生往往不能有更好的专业学习而荒废。

(二)策略和措施。

1.学校师资不足,引导学生向校外专业教师学习。(包括周围的民间艺人)2.要建立起家校联系,促进音乐优等生学习条件和环境的改善。3.要善于甄别音乐优等生,音乐优等生登记造册。音乐优等生可分两类:器乐和声乐。4.学校教师要做好基础工作:节奏感的培养,识谱能力的培养,歌唱技巧的培养,表演能力的培养。

5.多向学生讲述音乐专业学习的好处,多讲音乐家的故事。

(三)音乐优等生名单: 器乐:

2005级: 李

张思佳

2006级:*周渝沧

王美欢

彭煜茗 2008级: 声乐:

2005级:罗

2006级:徐莎莎 2008级:

(四)效果:班级课堂教学队优等生的针对性强,为他们提供更多的学习空间。(待续)

如何使学生由竖笛吹奏过渡到横笛吹奏

(一)问题:竖笛和横笛的指法一样,但是横笛吹奏的难度更大。而横笛的价格又高得多,会增加学生家庭的经济负担。学生目前还没有人吹奏横笛,需引导其吹奏。

(二)策略和措施。

1.缩小范围:动员部分优等生学习横笛的吹奏;

2.明白异同:讲述横笛和竖笛的区别。一是构造上的区别,二是吹奏的区别。3.购买教程,进行自学:可让少数学生购买横笛吹奏的教程,参照教程而自学。4.向民间横笛能手学习:动员学生向周围吹奏横笛的能手学习。5.提供平台:课堂教学鼓励横笛吹奏,多提供变现的机会。6.启动时间:2010年12月

(三)效果:(待)

如何提高学生口琴的吹奏能力

(一)问题:口琴吹奏的难度大,学生学习受挫,学习口琴吹奏的信心不足,进步缓慢。

(二)策略:循序渐渐,由易到难。

(三)措施:

1.强化音阶练习,每节课都拿点时间进行练习; 2.选择简单的儿歌进行吹奏;

3.丰富口琴的吹奏技巧,使口琴吹奏更动听; 4.健全激励机制,鼓励口琴吹奏。

(四)效果:(待)

第二篇:小学音乐教学策略

《小学音乐教学策略》读书心得

一五四中学小学部 屠鑫

这个假期,我细读了郑莉老师编着的《小学音乐教学策略》一书,对教学策略研究的意义、价值与发展趋势有了更深的理解。所谓教学策略即在特定的教学任务中,为了提高教学的效率和效果,在一定的教学观念、理念和原则的指导下,根据教学条件的特点,对教学任务的诸要素进行的系统谋划,以及根据谋划在执行过程中所采用的具体措施。在现代音乐教学中,就是音乐教师在现代教学理念的指导下,为了达到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将所涉及的教学活动进行适度的调节与有效的控制,使学生能够保持比较高的学习热情,积极思考,主动学习,以达到较理想的学习效果。

《小学音乐教学策略》这本书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论述:小学音乐教学策略概述,“感受与鉴赏”领域的教学策略,“表现”领域的教学策略,“创造”领域的教学策略,“音乐与相关文化”领域的教学策略,小学音乐教学方式实施策略,现代音乐教育技术应用策略,小学音乐课堂突发事件应对政策这八大章节。其中给我影响最深的是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策略。

随着当今社会信息化,网络化,数字化的飞速发展,科学技术作为时代进步的火车头,积极推动着整个社会,经济文化的全面发展,它的发展为新时代的音乐教育注入了新鲜的血液,成为其前进的有效动力。随着《音乐课程标准》在全国的进步实施,现代教育技术在音乐教育中的作用与地位也越来越明显,成为音乐教师进行教学的有力帮手。

小学音乐课程的内容主要包括乐曲欣赏、歌曲教学和乐理学习三个方面,通过信息技术的融入,可以有效地提高这三方面内容的教学和学习效果。

乐曲欣赏是启迪学生智慧、丰富学生想象力、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重要途径,也是小学音乐课的主要模块之一。在乐曲欣赏课的教学中可以借助图片、音频、视频以及动画等多媒体形式,创设音乐情境,重塑音乐形象,充分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和思维活动,用音乐感染学生的情感,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信息技术的引入,使得歌曲教唱的形式变得丰富起来。传统的音乐教唱,多是教师教唱与学生跟唱相结合,教学中仅仅用抽象的语言符号来引导学生理解歌曲所表达的情感,学生往往难以接受,理解起来也相对较为困难,演唱时往往是机械的重复而缺乏感情。通过多媒体描绘歌曲所表现的景象,帮助学生在理解基础上学唱,则更容易学会、唱好。如在教唱歌曲《彝家娃娃真幸福》之前,通过图片展示彝族人民衣着华丽的民族服饰,让学生想象他们载歌载舞的幸福景象,让学生置身于有声、有色、有情、有景的热闹氛围之中,通过仿佛自己也成为了幸福的彝家娃娃了,在这种情感的感染下开始学唱就能更加准确的把握歌曲的内涵。因此,只有借助信息技术把音乐同学生的生活、情感融为一体,真正触动学生的感情世界,才能够更为有效地完成歌曲的教唱。

抽象的乐理往往对于小学生而言学习起来比较枯燥,难度较大,学生对于有关的名词、概念理解起来也比较困难,再要进一步学习更深层次的节奏、速度、高低音就显得力不从心了,信息技术的引入解决了这一难题。使用多媒体课件可以将抽象转化为具象,如在学习节奏时,可以一边播放不同节奏的歌曲片段,一边呈现与之节奏对应的乐谱,通过同步动画的演示,可以让学生轻松掌握各个节奏的不同特征,学生学习乐理的兴趣也得到了提高。

结合音乐教学实践可以分层次,循序渐进安排教学,激发学生兴趣。小学低年级教学,以培养初步的音乐感知力为主要目标,以唱游律动为突破口。强调简单活泼的节奏,自发形象的动作,激发热情的冲动和心灵感应,在歌唱游戏中产生学习兴趣。小学中年级教学以培养学生音乐艺术表现能力为突破口。强调结合器乐吹奏训练培养学生体验音乐的能力,在人人参与的直观教学中解决音准、节奏、吐音、气息等问题,引导他们准确辨别音与音之间的差异,磨炼他们对学习、工作一丝不苟的意志,在参与音乐艺术实践活动中,激发、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另外,小学高年级教学以培养学生音乐艺术表现能力为主要目标,强调师生讨论研究,把握乐曲的思想情感和艺术处理方法,教师以高水平的范唱、范奏,唤起学生追求艺术美的热情,引导他们憧憬理想和未来,激发、培养、发展学生的音乐兴趣。

这本著作使我充分认识到教学策略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作用。教学是一个系统的过程,教学的各个环节、各个元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作为教师只有充分考虑各环节元素之间的关系,采取恰当的策略,充分发挥各因素的作用,协调各类关系,才能使教学效果达到最优化,我将在后续的教学过程中努力实践所学得到的教学策略理论,认真思考、积极总结,为进一步提高教学的效果和效率不断努力。

第三篇:小学音乐教学策略

小学音乐唱歌课教学策略

策略要点

一、基本思想

(一)理论依据

1.以素质教育思想为指导。素质教育是一种新的教育价值观,强调以人为本、以人自身的发展为目的的教育。2.以《音乐课程标准》为依据。

3.以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为基础,如建构主义理论、教学论、教育心理学、音乐学等。

(二)功能目标

1.歌唱是符合学生心理要求的活动。学生对唱歌,特别是轮唱、对唱、合唱会产生浓厚的兴趣。

2.通过歌唱可使学生全身心投入,享受无穷的乐趣;还可使呼吸器官、发声器官得到合理训练。

3.通过齐唱、对唱、轮唱、合唱进一步营造和谐一致、团结向上的气氛,培养其集体荣誉感。

4.通过唱歌,使学生直接感受音乐艺术的魅力,充分表达学生发自内心的情感。让音乐在学生们的心灵中深深扎根,终生保持对音乐最大的热忱。

二、教学程序:情境导入——寓教于乐——创造表现——完美结课

(一)情境导入 1.创设情境,情感铺垫 2.师生互动,探求新知

(二)寓教于乐

1.自主学习,感受音乐

2、合作交流,学习新歌 3.演唱歌曲,体验音乐

(三)创造表现

1.合作探究,创造实践 2.表演展示,交流评议 3.拓展延伸,开阔视野

(四)完美结课

三、实现条件

(一)对教师的要求

1.教师要加快自身素质的提高,加强专业课程和相关课程的学习。如:要有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声情并茂的范唱、合理娴熟的伴奏,恰当的鼓励方式、和谐的律动舞蹈等方面能力。

2.在音乐教学过程中,要自觉学习新课程理论,更新自己的知识和技能。熟练掌握教材,认真备课,精心设计每个教学环节,做到重点突出,难点明确。确立好教学目标,让学生明确应解决的主要问题。“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应体现在音乐教学过程的设计之中,教师随时激发调动学唱歌曲的兴趣与积极性。3.教师应经常参加各种教研活动,通过学习和交流,借鉴别人的经验和做法,弥补自己的差距和不足。

4.教师应在学习的基础上勇于实践,重视课堂教学的展示、反思和交流,把新的教育理念与实践真正结合起来。

(二)对学生的要求

1.做好课前准备,明确课堂教学目标,以愉快的心情,饱满的热情贯穿课堂始终。

2.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不仅要独立学会唱歌,还要学会演奏和表演,达到真正的理解和完美地表现歌曲的目的。

策略解读

一、情境导入

教师要根据本课的特点和学生实际,通过诗歌、语言、故事、游戏、猜谜语、歌曲、舞蹈、律动、绘画、图片、动画、录像等手段创设情境,导入课题。

美术与音乐是一对孪生姊妹,虽然表现形式不同,但能互融、互补,在音乐教学中,彼此间的相互借用,往往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如:上课了,老师微笑着走向讲台,选了一支彩色粉笔,在黑板上画了起来:连绵起伏的山峦,天空和山间漂浮着朵朵白云,太阳发出耀眼的光芒,高悬在山尖上。老师对着一双双瞪大的眼睛,问:“这是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孩子们热烈讨论:中午,在一座大山里。老师又问:“烈日炎炎的中午,山谷里是安静的还是喧闹的?”讨论继续:“小鸟歌唱了一上午,现在要休息了”“小动物玩累了,现在也要睡觉了”“大山也要睡觉了,四处都是静悄悄的”„„老师又画了一队系着红领巾的少先队员,问:“你们猜一猜,这时候少先队员到山里干什么呢?山谷里发出的是什么声音呢?教室里又开始沸腾起来,每个人都发表着自己独特的见解。这时,老师仔细听着大家的发言,收集着与教学内容相关的信息,再巧妙地将其组织到一起,和着音乐的伴奏朗诵起来:“山谷里,静悄悄,白云在飘飘!„„”原来如此,黑板上的画恰好是歌词的艺术再现,老师极巧妙地用绘画手段为歌曲《山谷静悄悄》的教学创设了情境,既诠释了歌词,又诠释了音乐的情绪与意境。

教师也可利用自己的特长,如:舞蹈、声乐等方面的特长进行表演,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在执教《谁在叫》这一课时,在导入这一环节里加入一小段模仿动物的舞蹈动作,并配上轻快的音乐。老师精彩的表演,学生的注意力和学习积极性都被调动出来,引起了学生的共鸣,并情不自禁地和老师一起跳起来。

低年级学生可采用课前律动,这就要求教师要精心设计律动音乐、动作,示范动作优美、准确。律动要适合学生的年龄特点,有情趣,培养学生的韵律感、形体美感。

创设情境,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为学习新歌作了良好的情感铺垫;师生互动,让学生领会新课学习的意图,并以跃跃欲试的心态投入学习。

二、寓教于乐 1.自主学习,感受音乐

教师可以先通过范唱、播放VCD或录音歌曲让学生倾听,从听觉上感受歌曲的意境、情绪、内容。在听的同时,从视觉上展示音乐形象,并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来体验音乐(可结合音乐游戏进行),使学生主动获取新的知识,达到初步认识歌曲,了解歌曲的目的。2.合作交流,学习新歌

教师可通过一系列手段启发学生理解歌曲的内容、情感。学生自由学唱歌谱(中、高年级的同学可进行视唱练习,低段的学生可不做此要求),学习歌词理解歌曲内容,通过学生相互交流、合作,让学生汇报自己会唱了几句,哪几句比较难,整首歌曲中最美、最好唱的是哪几句,让他们自己发现难点,请会唱的同学做小老师教唱。如《草原就是我的家》,先让学生读歌词,然后老师说:你们很聪明,歌词读得也很好。老师有个想法,你们自己随着范唱录音来学唱歌曲吧!如果觉得哪里学起来有困难,可以找老师帮忙。老师对歌曲的难点部分通过范唱进行及时点拨。随后学生可跟琴或伴奏音乐填词演唱歌曲,启发学生用适合歌曲的情绪和声音来演唱歌曲。

这样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复习旧知识获取新知识的学习实践,自己发现难点、解决难点,不断提高音乐素养。将歌谱和歌词的学习有机地结合起来,集中精力听歌曲的旋律走向、力度的强弱、节奏的跳跃舒缓,感受词曲结合所带来的丰满的艺术形象。这样便于提高学生获取音乐知识的效率,使学生的听觉、视觉、口语表达等得到协调发展。3.演唱歌曲,体验音乐 教师进一步提炼音乐形象,可通过课件、实物等手段让学生进一步感受音乐的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挖掘歌曲的内涵,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演唱歌曲,整体体验音乐形象。调动学生用自己的声音表现音乐形象、表现歌曲,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声音表现能力。

本环节是教学模式的重点环节,教师要将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有机地渗透在音乐艺术的审美体验中,面向全体学生,以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创造生动活泼、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为学生提供发展个性的可能和空间,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

三、创造表现

1.合作探究,创造实践

感受歌曲的意境,结合艺术的其他表现形式,如:表演、舞蹈、诗歌、创作等,挖掘歌曲的文化底蕴,创造性地表现歌曲内涵。

教师要用儿童化的语言给学生提出要求,可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根据歌曲的内容、情绪对歌曲进行创造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实践意识、合作意识和创造意识。如:在执教《洗手绢》一课时,老师说:同学们唱得这么好听,你们能想个办法为歌曲伴奏吗?老师今天没有带打击乐器,你们想一想能不能用身体的各个部位?这时学生设计各种活动为歌曲伴奏,如:拍手、弹舌、拍手加拍肩、跺脚等,教师对学生的设计予以鼓励。2.表演展示,交流评价 在动态的教学过程中,利用评价起到促进学生发展,完善教学管理的作用。

学生分组表演,开展师生、生生的相互评价,在评价的过程中鼓励学生勇于提出自己的不同见解,关注他人的不同见解,并以合作的心态接纳他人的不同见解。这样学生真正成了课堂的主人,教师则变成整个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在这种轻松愉快、和谐的气氛中学习,有利于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3.拓展延伸,开阔视野

教师要以音乐教学为主线,结合艺术的其他表现形式,如美术、诗歌、表演等门类以及与其他学科的联系,以丰富的视觉效果拓宽学生的音乐视野,丰富学生的文化知识,以便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努力体现“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的理念,使学生更加了解和热爱祖国的音乐文化。

本环节学生创造性地表现歌曲的意境,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表现力和创造力。教师要以学生为主体,将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和音乐活动的参与放在重要位置,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音乐活动中去。

(四)完美结课

一堂课如果是一支动听乐曲,导课是“序曲”,结课便是终曲,完美精要的结尾,犹如“画龙点睛”,会使课堂教学再起波澜,从而使教学活动画上一个完美的句号。结课艺术千姿百态。经过一节课的音乐学习实践,学生会有许多有益、甚至精彩的感受和体会需要表达,如果音乐教师把总结的机会交给学生,或者采取师生共同总结的方式,往往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比如,由教师采访、学生谈感受的访谈式结束;由教师引导、学生回顾学习过程的回味式结束;由教师设问、引发学生思考与联想,增进进一步探究欲望的外延性结束等等。

教师也可以在课将结束时,布置与该课有关的歌曲表演或手工制作,如《粉刷匠》这一课,可让学生回去后折个粉刷匠的帽子,戴在头上学习粉刷匠爱劳动的精神,自己也来当当粉刷匠,并表演给家人看。这样的结束语,不但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还引起了学生的遐想,激发了兴趣。

教师也可以在师生共同总结之后,让学生再次演唱歌曲,或欣赏与本课相关的课外音乐,教师适时示意学生走出教室,使学生沉浸在音乐美的享受之中,令人回味无穷。

恰到好处的结课,不仅使整堂课结构完整,而且含有不尽之意、韵外之致,促进学生对下一次课的热情和积极性。

此教学程序中设计的每一个教学环节,都不是固定不变的,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教师可根据所授歌曲的特点、难易程度、学生的情况以及教学条件,灵活设计运用此教学策略

小学音乐鉴赏课教学模式 教学策略

一、基本思想

(一)理论依据

音乐教育家姚思源的教育思想。

美国学者艾伦-科普兰说:如果你要更好地理解音乐,再也没有比倾听音乐更重要的了,什么也代替不了倾听。

瑞士音乐教育家达尔克洛兹说过:人类的情感是音乐的来源,而人的情感通常是由人的身体动作表现出来的,在人的身体中,包括理解、感受和分析音乐与情感的各种能力。

(二)功能目标

感受与鉴赏是重要的学习领域,是整个音乐学习活动的基础,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通过这种方式,扩大学生的视野,以音乐的艺术形象有力地感染和鼓舞学生。

让学生在音乐中享受美感,释放自我,充实精神生活,并在欣赏中逐步形成良好的音乐感受能力与鉴赏能力,丰富他们的情感,提高他们的文化素养,增强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使学生身心得到健康发展。

二、模式结构:激趣——聆听——创造——升华

(一)激趣—— 创设情境 激趣导入

(二)聆听—— 聆听感知 情感体验

(三)创造—— 探索表现 积极创新

(四)升华—— 归纳拓展 审美升华

三、实现条件

1、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根据教学需要搜集、整理素材。精选音乐欣赏教材、音响和音像资料。教材的选择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

2、教师要掌握好其他相关知识在课堂上的最佳运用时机,同时要处理好其与音乐教学的关系,防止喧宾夺主,确保音乐课的主体性。

3、教师应当提高自身对音乐的鉴赏能力以及对音乐与相关知识的融会贯通能力。要扩大学生的音乐欣赏视野,尽可能多地接触艺术精品。策略解读

一、教学模式: 激趣—— 聆听 —— 创造—— 升华

二、操作要领:

(一)激趣——创设情境 激趣导入

创设情境,又称为情感唤起阶段。学生充分发挥视觉和听觉的审美功能,接受老师利用艺术手段创造的情境刺激,从而引起对音乐的兴趣,唤起音乐的情感。

作为欣赏教学的导入,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导入”是课的关键阶段。好的“导入”可以诱发学生的学习愿望,建立学生的课题意识,唤醒学生已有的经验和意识,学生的学习情绪既可因“导入”得当而高涨,也会因“导入”不当而低落。所以作为音乐教师要注重创设问题情景,激活课堂,让学生领会新课意图,愉快接受课题,在宽松的音乐氛围中进入到音乐欣赏中。

在音乐欣赏的实践活动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进入物我两忘的欣赏情境,培养学生形成欣赏习惯的良好开端。为了获得这种效果,教师在课堂教学的开始要努力创设恰当的教学情境,促使学生在欣赏音乐的开始就保持注意力的集中,达到激发学生兴趣的作用。导入欣赏通常采用实物直观教学法、音乐作品对比教学法、讲述法等方法。教师的导言务求简洁明了,富有趣味性、情感性。一般情况下,课堂情境的创设应注意一下几个方面:

1、“导入”教材和创设课堂情景是相辅相成的;

2、课堂情境的创设者是教师,情境创设的前提首先要考虑学生的认知能力。

(二)聆听——聆听感知 情感体验

欣赏音乐是一个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感性到理性的认识过程。音乐欣赏教学要促使学生由低层次的直观欣赏向高层次的情感欣赏、理智欣赏发展。从喜欢听音乐,到用心用情去聆听音乐,再到理解、评价、分析,使学生的欣赏层次逐步提高。(1)整体初步聆听

这个环节的教学目标是聆听音乐,对音乐作品有一个初步的、完整的印象。在初听音乐时,如果单纯地让学生聆听音乐,学生的兴趣不高,且注意力容易分散。教师只有采取丰富多彩的教学形式,如生动形象的故事、游戏、诗歌、语言及多媒体技术等抓住他们的兴趣点,方能吸引学生专注地聆听音乐,从而提高审美能力。每个儿童都喜欢听故事,利用他们这一特点,将作者生平和时代背景用讲故事的形式进行教学,结合故事来欣赏音乐,结合音乐来编讲故事,能迅速地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加深他们对作品的理解。鲜明的音乐形象、有趣的故事情节,激起学生的情感共鸣,在欣赏音乐的同时陶冶了情操。如:在欣赏《龟兔赛跑》时,给学生讲有趣的故事,然后再放代表乌龟与兔子的音乐。让学生有了初步的了解,再要求学生随着欣赏曲展开丰富的想像。从学生的丰富表情和各种动作可以看出,学生的想像是多么的精彩。除了结合故事,还可以结合游戏来进行聆听,因为音乐游戏具有愉悦性和互动性,是学生所喜爱的教学形式。尤其适用于低年级的音乐欣赏教学。但是,音乐欣赏教学毕竟不是唱游课,这就要求教师掌握好尺度,不能喧宾夺主。教师在组织音乐游戏教学时,还要注意将学生的活动面铺开,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参与。

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形式初听全曲,使学生饶有兴趣的参与的同时,对乐曲有一个完整的印象,让学生初步感受乐曲。(2)分段聆听

这一环节的教学目标是分段落欣赏音乐作品,进一步分析音乐作品的体裁、内容、风格、情绪、表现手段等;认识音乐作品的内容美、形式美、情绪美、表现美,进一步提高自我的音乐鉴赏能力。欣赏教学深入以后,可以根据教学要求,引导学生逐段进行赏析,重点的段落要反复听,目的是让学生从音乐的基础要素上去理解音乐,把握作品的音乐形象,同时让学生充分展开想象。为了帮助学生深刻地去理解感受音乐,我们教师要特别注意让学生动口、动手、动眼、动耳、动脑、动身等积极参与到欣赏教学中。如:在欣赏京剧音乐的时候,利用信息技术制作多媒体课件,使学生欣赏到唱腔、脸谱、服装和表演,亲自敲击锣鼓,练习走台步和念白。这样就为学生在理解音乐的基础上架起联想和想像的桥梁。

教师要给学生提供丰富的音响资料,让学生充分感受音乐形象,掌握欣赏音乐的方法,自学地进入音乐情景,自觉地分析理解音乐的内涵。例如,在《牧童短笛》的教学中,首先完整地听赏一遍乐曲,让学生初步感受作品的欢乐情绪和愉快情感以后,接着进行分段听,让学生体验三段各自不同的情绪;再结合律动重点听第二段、对比听第一、三段,让学生逐步深入作品的结构、音色、力度、速度等音乐要素的表现内涵。这样一个倒骑牛、口吹横笛、摇头晃脑、欢乐诙谐的牧童形象就一步一步地在学生心中丰满起来。

通过一系列的活动,学生主动参与到音乐教学中,既拉近了学生和音乐之间的距离,锻炼了学生的音乐表现能力,又丰富了学生的音乐想象力和思维能力;既增加了学生的学习的兴趣,也促进了学生音乐情感的进一步表现。(3)复听音乐 情感体验

美国的艾伦-科普兰说:“如果你要更好地理解音乐,再也没有比倾听音乐更重要的了。什么也代替不了倾听音乐”。在音乐欣赏教学中,最中心的环节莫过于复听、细听、精听,只有通过不断地聆听,才能真正提高音乐鉴赏能力,丰富审美经验。

这一环节的教学目标是再一次深入体验音乐作品,并能展开联想和想像;能够运用正确的审美观、科学的方法,对音乐作品进行适当的审美评价。教师一方面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前面两个层次的熏陶围绕音乐作品,把感性的、理性的知识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深入地领会音乐作品的内涵,使学生情感得到升华,对音乐作品有理性的认识;另一方面可以让学生根据个人的情感体验、想象进一步表现音乐、创造音乐。如:欣赏《二泉映月》时,老师可将当年国内指挥大师、交响乐团以及学生乐队在不同场所演奏的录像呈现给大家。巩固阶段,老师在放音乐的同时加入文学作品《孤独的夜行者》。学生们体会到阿炳在旧社会饱尝辛酸屈辱的一生和不屈的性格,同时,《二泉映月》作为民乐百花园中的奇葩不仅属于中国的,也属于世界的,从而增强了他们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在初听感受音乐、复听分析音乐的基础上再次完整欣赏音乐。教师要引导学生充分发挥丰富的联想和想象,进行作品的第三度创作。教师要挖掘作品所蕴含的音乐美,用自己对音乐的感悟激起学生的情感共鸣,让学生在艺术的氛围中获得审美的愉悦,做到以美感人、以美育人。

用多种方式听赏作品,要求教师坚持不懈地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赏习惯和训练不同的听赏方法,积极地参与音乐作品的体验中来。(三)创造——探索表现 积极创新

音乐是一门极富创造性的艺术。在音乐教学中,处处都有发挥学生创造性的机会。教师可以创设条件,引导学生参加一些音乐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巩固、应用认知成果的同时,使学生欣赏水平不断提高。在前几个环节中,都注重情知两方面的交融、互促,发挥了情感积极作用,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另外,也应该让学生在应用、拓宽和延伸过程中进一步尝到学习活动的乐趣。新课标倡导“鼓励学生对所听音乐有独立的感受和见解”,在音乐欣赏活动中,告诉学生,由于每个人的经历不同,所受教育的不同,对音乐的理解也会不尽相同。一首乐曲带给人们的想像不会是单一的,应该是多姿多彩的,同学们可以不受约束,用艺术的夸张,丰富的想像对乐曲进行再创造,并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形式(语言、舞蹈、美术等)表现自己的音乐想像和联想。如拍掌(用轻、重、快、慢等方法拍出乐曲的节奏)、形体动作等,进一步体验乐曲强弱的变化,加深了对乐曲的感受。

小学生的音乐创造是一种发散思维活动,这对于培养和发展他们的音乐感受、理解能力、想象力、创造力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由此可见,音乐教学不只是要使学生在欣赏中感受到美的愉悦,还要在艺术美充分感知的基础上,经过深入的思考,进行鉴别、评价、掌握美的本质。(四)升华——归纳拓展 审美升华

围绕本课内容,对教学内容适当拓展、延伸,丰富教学内容。教师要以音乐为载体,可适当发挥通感的作用,用音乐与相关文化知识贯穿音乐欣赏课堂,如:音乐与舞蹈、音乐与美术等相关文化,丰富课堂内容与形式,让欣赏课更加生动、形象。让学生体会到音乐课的自主性,发挥他们的联想,让欣赏课真正的“动”起来。

此教学模式中设计的每一个教学环节,都不是固定不变的,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教师可根据所授歌曲的特点、难易程度、学生的情况以及教学条件,灵活设计运用此教学策略。

第四篇:小学信息技术上册教后记(精选)

三年级信息技术上册教后记第一课:这节课是这学期的第一课,是让学生对计算机有个大概的认识。重要的是要能利用鼠标进行简单的操作。这节课我用大量实物让学生观看,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然后让学生进行操作,学生整体上对计算机有一个了解。不足之处在于学生对于鼠标的操作还是不够好,特别是拖动鼠标,学生往往会松开左键,或者不会移动。应该加强这方面的示范,让学生能够操作。本节课是本学期的第一节信息技术课,同学们对这门课程的兴趣非常高,所以掌控好课堂氛围很重要。由于一部分学生有一定的电脑知识,所以本节课的知识学生掌握的速度较快,但是在课程后半部分,学生练习时课堂有些松散,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会加强在此方面的管理。第二课本节课通过带领学生玩扫雷游戏,进一步巩固了鼠标的四个基本操作,大部分学生能够熟练地操作鼠标,由于在前一节课已讲过关机的方法,本节课学生能能够正确的关闭扫雷游戏,以及正确的关闭计算机。但是,在上课讲解扫雷游戏的玩法时,没有充分的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我会向有经验的教师学习,使信息技术课更有意思。第三课这节课能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如楼房是由哪些几何图形组成的,是什么样的结构,有哪些基本单元,这些单元之间的位置如何等,然后再动手。通过这样的预备活动,引导学生体会在画图程序中创作的特点。能鼓励学生创新。鼓励学生表现他们自己的生活。不足之处在于直线工具和矩形工具的样式和样式的选择,没有向学生讲清楚。本节课学习画图程序,学生的积极性很高。大部分学生掌握了矩形、直线工具的用法,以及对橡皮、放大镜、填充工具的是拥有了初步的了解。在讲解矩形工具的三种样式时,由于比较抽象,用演示的方法来教学,让学生观察三种样式的不同之处,使学生理解样式的选择及应用操作。第四课本节课是学习画图软件的第二节课。在学生掌握了矩形工具后,本节课学习椭圆工具。上课时演示用若干集合图形,组成器物的过程,使学生较好的理解了小茶碗的画法。在学生练习时,有些学生对鼠标的操作不是很熟练,对这些学生进行了单独的知道,在保存文件时,大部分学生不会输入法,学生在练习时有困难,所以又进行了一次讲解,效果较好,大部分学生能够保存自己的图片。第五课本节课主要学习了复制图形,目的在于让学生体会在计算机中画画的神奇和便捷,体会用计算机画图的特点。学生基本上能够掌握复制、粘贴的操作。学生在前面的课程中学习了矩形、椭圆、直线工具的使用,在画火车时没有困难,大部分学生能够完成火车的绘画,本节课的效果较好。这节课首先出示做好的火车然后问学生这列火车的车厢是一节一节画出来的吗?等,激发学习兴趣对绘制好的学生进行表扬对绘制不太好的学生进行鼓励不让他们灰心。第六课通过本课学习,学生能够掌握所学的知识,零起点的学生有有所进步,通过直线和曲线工具的使用,使绘画方面差的学生在创作上也有不同程度地提高,本课教学收到了良好的效果。::::通过本课学习,学生认识了填充工具,掌握了填充工具的使用方法,知道了只有画的是封闭图形才能为图形涂色,作品完成的质量较高,每个学生都有所收获。教学效果良好。

四、小结

本节课涉及了的前面所学的画图、填色、复制、选择、移动图形、图形拼接,以及新学的图形变化。本节课是一次综合练习,也是对前面所学知识的复习和巩固。课后反思 第七课本节课学习了键盘的操作,与鼠标的操作相比,有了一定的难度,需要学生双手配合来完成,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喝高,在课堂纪律上有些松散,让学生练习打字时,有的学生为了比拼速度,而不管正确率。从而没有达到很好的练习效果,在以后的练习时,会要求学生达到一个特定的标准。第八课 这节课继续学习了键盘的操作,并且加入了大写输入和标点符号的输入等,在英文和数字的混合输入时,学生掌握的程度较好,但是在大写输入和标点符号的输入练习时,有的学生忘记按下“shift”和“Caps Lock”键,在输入标点符号时,忘记按下“shift”键,有的学生会把“shift”键和“Caps Lock”键的功能弄混淆,主要是由于没有讲解清楚在什么情况下按下什么键,使学生再练习时产生了错误,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会注意此方面的讲解,充分分析学生的理解能力,做出合适的讲解。第九课这节课通过让学生练习打字游戏,对键盘的键位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和了解,但是在练习过程中还是存在一些问题,有的学生知识为了好玩,把游戏设置成最高级别,满键盘的乱按,没有达到本节课的练习要求。对这些学生进行了批评指正,让他们认识到玩游戏的过程也是学习的过程,让学生有一个正确的学习态度。第十课

五、小结

本节课继续通过玩打字游戏,让学生门进一步熟悉键盘的操作,和英文的输入。为后面要学的汉字输入打基础。课后反思: 第十一课我在本课的教学中主要采用的是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任务驱动式可以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的要求,本课在制订教学目标过程中,合理地分层次制订相应的目标,使学生都能有所收获。在本课教学中主要有以下几点反思:、在设计任务驱动教学时只注重了学习任务设计,忽视了一定的教学情境设计。、教学语言还需要进一步锤炼与提高,这需要平时在口语锻炼上下功夫,课前多琢磨自己的教学语言,多虚心向同行学习。、在整个输入文字的过程中,许多学生键盘输入姿势不是太规范。操作计算机,正确的姿势对正在成长中的学生很重要,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时刻注意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上机操作习惯第十二课说到打字教学,我们可能会想到借助一系列的打字软件来教学,有些打字软件从儿童身心特点出发,遵循了学生的认知规律,值得我们借鉴。但是,如果把这些软件当作教学中的法宝,将文字输入教学完全交给打字软件去完成,在实际教学中是行不通,只能吃大亏。例如,有的软件中设置的打字游戏非常有趣,能使学生忘记打字的枯燥和乏味,但同时却会导致学生为了追赶游戏的进度,而忘记了正确的指法,一根手指乱点或十根手指狠敲是常有的事。这种打字习惯一旦形成,就很难改变,会影响学生今后汉字输入的正确率和速度。

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文字输入教学有其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培养学生文字输入能力的重要性,不仅在于教学内容本身,更在于文字输入既是学生学习其他信息技术的基础技能,又是学生运用信息技术探索其他学科问题的必要能力。因此,文字输入教学不可弃之,但是,因为内容枯燥且费时耗力,文字输入教学又好比信息技术教学的鸡肋。翻开各地的信息技术教材,涉及文字输入教学的,大多是一些反复的指法练习或打字软件的介绍。难道文字输入教学就没有创新吗?爱玩,是孩子们的天性。无论游戏还是比赛,都能激发学生的浓厚兴趣,使他们乐于、敢于面对学习的挑战。顺应这个特点,在中文词组输入练习中,我把日常的词语游戏引入了打字教学,取得了非常好的教学效果。

例,词语接龙游戏:先出示一个词语,让学生按照首尾相同的文字连接规则,一个接一个地连续地在写字板中写下去,可以比谁写得长,也可以比谁写得快。如:天空空中中国国家家里里面面饼饼干例,词语联想游戏:给出几个互不相干的词语,让学生用一句话把这些词语连成一个有意义的句子。如:窗户天鹅椅子:①我坐在椅子上,透过窗户,看到了湖面上美丽的天鹅。②这个房间里的椅子和窗户上都刻有一些天鹅的图案。

通过常规游戏和中文输入练习的巧妙整合,反复无味的中文打字练习变成激烈有趣的游戏竞赛,不仅使词组输入练习在异常热烈的气氛中不知不觉地完成,而且培养了学生遣词造句的能力,丰富了学生的词汇量。

首先,在教学设计上,准备上词组输入这部分内容之前,我的感觉是词组输入法,从知识的传授上来讲,没什么可讲的,无非就是把词组的全部拼音按词组的顺序一并输入即可,更多的是学生如何利用词组输入来提高中文打字速度,而且学情参差不齐,更不能统一要求。所以在设计教学上,我的思路是:先通过练习复习巩固旧知识候选框的使用,同时,在部分学生的榜样作用中,让部分学生的让学生慢慢意识到词组输入法的优点,接着,分层次地进行强化练习,从而慢慢形成用词组输入汉字的习惯。

另外,我觉得中文输入法,与学生的拼音基础也有很大关系,为了不影响正常的上课,我提拱了一些拼音小锦囊,让那些学生不会因为遇到不懂的拼音,而在原地徘徊,以免浪费宝贵的练习时间。毕竟,复习拼音并不是我们教学的主要目标。

从实施的效果来看,一部分上节课没能很好地理解候选框翻页技巧的同学,基本上通过老师与同学的提示,都能改正过来,大部分学生在不同层次的任务中都有一定的进步,特别是练习的设计,能照顾到小部分打字基础较好的学生,让他们不会觉得没事可干。不过,教学反馈看来,还有好多学生,还没能真正意识到词组输入法的好处。

在实施过程中的一些零碎反思:

(优点):反复循环,复习旧课,初见成效;小组评价制度,对学生的课堂行为,起到一定的约束作用;学生的操作练习,以网页的形式展示,为学生提供了较直观地看到录入内容,与之前,通过大屏幕的形式展示资料给学生输入相比,着实节省了不少工夫;学生填写个人评价表,为老师提供较全面的学习反馈信息,以便更好的分析学情。

(不足)

1、资料的准备方面,出现失误,发送到学生端的资料,拼音小锦囊文件出现丢失,使一些学生没能顺利地寻求拼音帮助,这些课堂的前期准备日后应该做细做好。

2、第二环节,本来预设是让学生上讲台当小老师,教授其他学生如何用词组输入,这样由学生来讲,再由老师补充小结,也许学生的印象更深。

3、同桌互评,流于形式,小组合作学习,并没有得以体现。交流操作心得的时候,教师可以适当地引导学生意识到词组输入法的好处,以便慢慢地形成用词组输入法进行中文打字,从而体现本堂课的重点与难点。第十三课第十四课

本节课基本达到预期的效果,通过对实例的分析及相关知识点的罗列,学生对计算机组成部分的核心知识有深一步的了解,从学生反馈中的通过这节课能修正原来理解中的错误中,可以看到初步达到复习课的目的。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自己的动手动脑、翻阅书本能查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相关的知识点来支持自己的观点。通过交流讨论,来修正自己原先的错误理解,通过回忆罗列来帮助自己梳理、系统化知识

第十五课

本课采用组织学生之间进行交流讨论,调动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板书:略

八、教学反思:本节课对抽象难懂的教学内容,采用了直观的演示和简洁的归纳,大部分学生能较好地理解和掌握,教学效果理想。本节课设计了较多的有针对性的问题引入、过渡到教学各环节,充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他们积极参与投入课堂,充分发挥其课堂主体作用。

第十六课

1.本节课容量相当大,所以在教材设计的时候必须做到重点突出。2.本节课专业性极强,要求教师有较深厚的理论功底,并且对当前信息技术的发展现状比较熟悉。

3.通过直观的手段,让学生自己动手,既锻炼了学生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又激发了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

期末复习

本节课复习“画图”软件,利用“画图”软件画一幅完整的画。大部分学生都能画出来,完成度较好,但是有一少部分学生对鼠标的操作还不是熟练,在画图过程中有些小问题,如:曲线的画法、填充工具和喷枪工具使用方法的混淆。

四年级信息技术上册教后记第一课通过信息技术课的教学,感慨良多,课堂纪律是教学中最关键的一环,要真正达到理想的课堂教学效果,就要首先维持好课堂纪律。“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只有我们在平常的教学过程中,处处留心,时时注意,必须使用易于学生接受的语言和教学方法,让一些枯燥乏味的知识变得有趣、生动,使我们的学生能在轻松的氛围中学到更多的知识,提高他们驾驭计算机的能力,为他们今后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

第二课本课是学习用浏览器浏览网页基本操作。

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我没有对“网站”、“网页”等作相关的描述,而把重点放在具体操作、屏幕和鼠标指针的变化上。

课本中所涉及的操作是浏览器的基本操作。在教学中启发学生运用已学到的知识举一反三,教师重点指导了学生学会什么时候选择什么操作,同时要教育学生注意各种操作所引起的屏幕变化和根据屏幕上出现的信息来选择正确的操作。

因特网作为获取信息、传递信息的重要途径,它将越来越多地影响人们的日常工作、学习和生活。因此,在教学中我根据学生对基本操作掌握的实际情况,对于掌握好的学生多演示浏览器的其它操作,启发和点拨学生对浏览器的操作进行深层次的钻研,从而激发广大学生通过因特网学习知识的兴趣和积极性。

由于网站的网页更新频率高以及网站由于运营不良可能倒闭等原因,我在教授本课时,能根据当时的情况灵活处理,用其它一些适合青少年的网站进行教学活动。

第一、二课本课是学习用浏览器浏览网页基本操作。

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我没有对“网站”、“网页”等作相关的描述,而把重点放在具体操作、屏幕和鼠标指针的变化上。

课本中所涉及的操作是浏览器的基本操作。在教学中启发学生运用已学到的知识举一反三,教师重点指导了学生学会什么时候选择什么操作,同时要教育学生注意各种操作所引起的屏幕变化和根据屏幕上出现的信息来选择正确的操作。

因特网作为获取信息、传递信息的重要途径,它将越来越多地影响人们的日常工作、学习和生活。因此,在教学中我根据学生对基本操作掌握的实际情况,对于掌握好的学生多演示浏览器的其它操作,启发和点拨学生对浏览器的操作进行深层次的钻研,从而激发广大学生通过因特网学习知识的兴趣和积极性。

由于网站的网页更新频率高以及网站由于运营不良可能倒闭等原因,我在教授本课时,能根据当时的情况灵活处理,用其它一些适合青少年的网站进行教学活动。第三课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还不是很好,面对因特网的浩瀚信息有点无所适从,这就说明,学生检索、评估和有效地利用信息的能力还有待提高,一些平常课堂以外的素质和能力还未能做到全面的培养和发展。这些都需要我们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对学生进行有意识的、潜移默化的培养锻炼,使学生的信息素质得到真正的提高。

这一节课,我准备了两个教学设计,并且运用在两个班级当中。两个教案中,我都是由有没有去西湖旅游过?引出,课堂上大多数学生可能生活条件比较好,很多学生都去过了西湖,从而在这个问题上引出,我们还可以在网络上浏览西湖各个景点的风光。两个教学设计的不同之处是在于了解搜索引擎的功能及学习关键词的重要性上,第一个教学设计当中:我先直接告诉学生搜索引擎和关键词的重要性,再让学生用自己认为最快速可以查处西湖资料的关键词来查找关于西湖的资料。总的来说就是以先教后学的方式进行教学。而第二个教案中:我先由学生自己尝试查找关于西湖的资料,然后由学生总结他们的搜索方法,及用了什么关键词,通过他们自己的体验,老师再进一步加以引导,来让学生注意到查找资料中的关键词的重要性。关键词不同,得到的结果也就不同。也就是让学生先学习后再由老师稍加指导,然后在让学生再查找,既先学后教再学的过程。两个不同的教学设计,存在着很明显的不同和差距,这个让我意识到在教学中让学生先学习再由教师来稍加指导,学生对这个知识印象会比较深刻,而且掌握的比较好,更体现了学生的自主学习。第四课

一、在本课的教学设计中,比较有亮点和特色的是:

1、搜索下载内容贴近社会现实

本节课学习的主要知识是搜索、下载图片。课堂上,我把学生分成了四个小组来进行搜索,每个小组搜索一个主题,有搜索自己喜欢的动画片图片、有搜索咱们江都扬州的风景图片,有搜索上海世博会图片,还有搜索08年北京奥运会图片,这样的安排避免了搜索内容的单一。虽然有些学生没有亲身经历拍摄,但在教师的巧妙引导下,学生都想上网查找,很快融入到上网搜索查找、下载的探究实践活动中。

2、教学顺序的巧妙安排

在保存图片这一环节中,教材上是先呈现“新建文件夹”,后呈现“保存图片”的内容,我觉得这样的安排和上面搜索图片的内容有些脱节,就像赛跑比赛中,选手已经跑了一半,忽然叫选手停下来,然后再继续跑,所以学生完成搜索图片后我先讲授了“保存图片”的内容,然后在学生遇到下载保存的图片难找这一契机引出“新建文件夹”的必要性,强调为了方便查找使用,平时在使用电脑应该养成将文件分门别类的存放到文件夹中。这里即突出了重点,又突破了难点,而且过渡自然。

3、强调以学生为主体

设计中,充分体现了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在学生遇到问题时,教师给予必要的帮助,并针对性地请成功的学生广播演示,鼓励学生争当小老师,激发学生的好胜心和不服输的精神。学生学习兴致盎然,使他们能够顺利地完成本课的学习目标。

4、抓住学生错误操作,学生互助解决问题

更改文件夹的名称是本节课的难点,很多同学在新建文件夹时都没能及时给文件夹命名,所以课堂上我先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然后通过学生帮助学生的方法,学生的兴趣大增,同时也大大激发了学习兴趣。

二、教学后发现的不足之处:

在实际教学中,有些学生对自己搜索的内容不感兴趣,而对其他组搜索的内容感兴趣,这是我没想到的,所以课前应该给学生分好组,要尽量照顾到每一个学生。

在最后的课外延伸环节中,学生做小老师演示下载保存背景图片的方法之后没有及时要求他把下载保存的图片打开来给全班同学看看,虽然设计中有这个环节,但最后没有实施。

此外,我还需要尽一步精练语言,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孩子们。

第三、四课通过调查,学生反映出百度是他们非常喜欢使用的一种搜索工具,但是他们使用的过程中效率是比较低的。比如遇到搜不到的时候,他们会放弃,遇到很多干扰信息的时候,他们宁愿去挨个找,慢慢试,而没有想过如何提高自己的搜索效率。任务的设计比较平淡,只能算是完成了教学目标。任务是组织课堂和活跃课堂的催化剂,设计的好可以是整堂课的亮点所在,当然这也要根据教学的需要来安排。在这堂课中,我一共安排了两个任务:一个是到百度中实践老师总结的几个技巧,一个是学生自己先到网上去搜索有关新疆的一些旅游景点的图片。思路是对的,但如果在设计任务的时候可以选择学生感兴趣的话题,设计的更具体一点,效果会更好,内容也会更充实。第五课教材通过游戏软件“企鹅排球”的下载、安装与使用,让学生了解一些提供共享软件、免费软件的网站,亲历共享软件的下载、安装和使用过程,在“玩中学”,在“学中玩”。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的学法是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为主,力求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激发他们积极参加学习的主动性,同学之间互帮互助,对一些容易出错的操作,通过屏幕广播等手段进行展示交流,让学生在学习中学会评价,成为学习的主人。

课前我进行了网站的考察,由于没找到那个网站里的这个软件,进行了及时的调整。这提醒我以后教学内容时事前的准备工作一定要充分。

在教学过程中,我还引导学生让学生注意保存的位置、安装的位置,注意让学生注意版权信息,渗透著作权思想,同时,应注重发挥学生互助精神,帮助一些基础薄弱的学生能完成学习,体验到成功。

但教材也存在几个缺陷:一是没有列举下载文件样式的多种情况,一般下载的文件是压缩文件或单个文件。压缩文件解压缩后,有的是一个直接可以执行的程序文件,有的是一个安装程序文件,有的是几个文件(其中包含一个安装程序文件),如果只介绍第二种情况,学生还不能真正掌握下载与使用软件;二是只介绍一个纯游戏的软件不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软件观与游戏观。所以我选择下载两个益智软件,说明网上的软件有的是学习的,有的是娱乐的;还演示通过光盘安装带版权的软件,让学生全面感知软件安

装的几种情况,培养正确的软件观。

第六课通过本课,学生学习了一题多解,和锻炼了逆向思维。一方面拉近了与学生的距离,活跃了课前的气氛,但更重要的目的在于打开了学生的想象思维空间,为上课时的设计朝简单方向靠拢埋下了伏笔,一举两。第七课第五、六、七课这节课的设计,力求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为主导。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学生的学习只有通过自身的实践和以自身的实践为基础的再创造活动,才有可能是有效的。在网络教学中,实现了信息流通的双向性,学生能根据各自的需求快速灵活地选取信息。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上课不再是被动地听讲,而是主动地与计算机交流。教师则利用计算机多媒体教学系统,针对学生认知水平的差异,既可对学生实行个别指导,也可对多个学生进行指导,采用由浅入深的渐进方式,在内容不断深入中挖掘学生的潜力,最终完成教学任务,这也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及素质教育的思想。第八课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就是发送与接收电子邮件,但是由于耽误太多时间在登陆邮箱上,所以本节课只学习了怎样发送电子邮件。

现在学生在信息技术的学习上,学生操作基础不平衡现象十分严重。由于班容量大,有的学生认真听了或是做过这样的事情所以很快就理解了,并能顺利的发送邮件,而有的同学由于没有接触过电脑,也没有自己的邮箱。所以没有尝试过发送邮件。这其实也给信息技术教师提出了一个很重要的课题——信息技术课的教学方法问题。我们看到学生不认真听讲,就会去怪学生不好好听,而不去反省自己的教学行为如何来吸引学生。正如本节课,由于大部分学生无法登陆邮箱,所以课堂有点骚动,学生都在议论登陆不了邮箱,所以导致本课教学内容无法正常进行,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应该怎样应对?这是我在本节课中没有把握好的一个重要问题,这也反应出了教师的课堂应变能力。所以我们应该经常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

虽然在本课的教学中出现了很多这样那样的问题,但是也有其闪光点——让学有余力的同学充当一下“小老师”,让他们尝试角色的转变,这样不仅使学生获取了成功的体验,而且增强他们的学习动力与激情,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

第九课

对于非零起点的学生,应该着重进行电子邮箱的管理方面,如附件的添加,已尼对电子邮件进行分类、整理、删除等操作上,还有地址簿的使用方法。

整个电子邮件部分,学生最基本应该掌握的就是申请电子邮箱的过程、电子邮件附件的发送方法、收件人等处的正确填写方法已经电子邮箱中各个部分的使用。除此之外,其他知识技能皆属于拓展知识部分,学生可以自己在使用过程中自行探索学习。第八、九课作为教师,我课堂上讲的有点多,学生的自主探索有点少。信息技术学科的特点是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掌握学习软件的操作,增长信息素养。由于时间问题,我没有做好一个引导者,应该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自己去解决问题。这样才能更好地提高他们的计算机水平。第十课同学们对网络的学习非常感兴趣,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上网收发电子邮件,以及outlook express 软件的使用有了一定的认识。但对于电子邮件的工作原理理解起来比较困难,需要以后进一步的学习。第十一课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就是发送与接收电子邮件,但是由于耽误太多时间在登陆邮箱上,所以本节课只学习了怎样发送电子邮件。

现在学生在信息技术的学习上,学生操作基础不平衡现象十分严重。由于班容量大,有的学生认真听了或是做过这样的事情所以很快就理解了,并能顺利的发送邮件,而有的同学由于没有接触过电脑,也没有自己的邮箱。所以没有尝试过发送邮件。这其实也给信息技术教师提出了一个很重要的课题——信息技术课的教学方法问题。我们看到学生不认真听讲,就会去怪学生不好好听,而不去反省自己的教学行为如何来吸引学生。正如本节课,由于大部分学生无法登陆邮箱,所以课堂有点骚动,学生都在议论登陆不了邮箱,所以导致本课教学内容无法正常进行,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应该怎样应对?这是我在本节课中没有把握好的一个重要问题,这也反应出了教师的课堂应变能力。所以我们应该经常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

虽然在本课的教学中出现了很多这样那样的问题,但是也有其闪光点——让学有余力的同学充当一下“小老师”,让他们尝试角色的转变,这样不仅使学生获取了成功的体验,而且增强他们的学习动力与激情,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

第十课、十一、十二课在申请电子信箱一课时,我已经让学生把自己的帐号、密码都记录了下来,但是在这节课中当我要求学生打开自己的电子邮箱时,还有部分学生忘记或者忘带自己的邮箱用户名或密码,从而导致无法登陆自己的电子邮箱,不得不重新申请邮箱,继而导致部分学生没有完成本课的任务。这一点也是我在教学准备中的疏忽,应在课前提醒学生带上自己的帐号和密码或者直接记住。第十三、十四课论坛管理利于学生的学习发展和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浏览和回复帖子它对培养学生的共享资源、科学精神、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对信息社会的适应能力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意义。让学生学到更多的知识,获得更多的技能。第十五课学生的学习只有通过自身的实践,才有可能是有效的。在网络教学中,实现了信息流通的双向性,学生能根据各自的需求快速灵活地选取信息。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上课不再是被动地听讲,而是主动地与计算机交流。教师则利用计算机多媒体教学系统,针对学生认知水平的差异,既可对学生实行个别指导,也可对多个学生进行指导,采用由浅入深的渐进方式,在内容不断深入中挖掘学生的潜力,最终完成教学任务,这也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及素质教育的思想。第十六课本课我安排了两部分练习:用Word撰写关于计算机病毒的学习资料;进行网上在线杀毒。

第一部分练习内容较为灵活,学生在练习时可能会感到无从下手,为了让学生能更好地完成该练习,我事先设计好学习资料、撰写提纲并提供给学生,使学生能有的放矢。这样做的效果比较良好。有关在线杀毒这一部分练习,由于时间及网络限制的原因,少部分学生未能按时完成。

“信息安全”虽只是信息的某一个方面,但也有着很深的学问,对小学生来说,如何设计才是恰到好处?这无疑是本内容设计的关键所在,把握不好,成了技术的灌输。我的想法是在课堂中尽可能突出十二个字“重意识、引技术、展文化、练操作”:对于信息安全,关键是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真正的安全技术只是作为一个引子,来激发学生课外去探究;在课堂教学中,抓住某一部分,突出其文化内涵;在教学中重视学生的上机探究操作,上学生有一个动手的机会。

《计算机病毒及预防》这一课上了好几次了,在此之前,一直都采用原来的思路去讲,并没有觉得那里不好。因为原来的上课时间恰好是机房不能使用的时间(计算机室由于英语口语高考需要,大概有2个月时间不能用于上课),所以上这个课基本上是到普通教室或者是多媒体教室去讲,采用的方式基本上是教师讲授法和案例讨论法,教学效果也还不错。这次改在计算机室教学,细看细想了原来的教学设计,觉得不适用,也过时了!第一,教学方法和组织形式也要改进与更新;第二,计算机病毒也有新的变化趋势;第三,学生在变化,今年的学生和去年的学生,虽然同是高一,但他们接触计算机和网络的情况是不同的。通过这些考虑,从头从新进行备课。具体做法及体会:

1、在情境创设上吸引学生的兴趣。这一做法是借鉴了揭东一中吴标老师的方法,上课前发了一个恶搞的小程序给学生去运行,学生必须不断点击50次鼠标后才能退出程序,估计学生根本没有想到老师会跟他们“恶作剧”

——本来还找到一个网页,但那个点击次数更离谱,最后决定不用了。除了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目的就是让学生来评判这个小程序是不是一个“计算机病毒”。这一做法收到很好的效果。

2、计算机病毒的特点由学生和教师共同找出来,不再由教师逐个介绍。之前是用某个计算机病毒的特点来说明,现在我的做法是:先抛出“病毒的定义”,从定义上就可以判定前面的小程序并不是一个计算机病毒。接着,重点介绍了CIH病毒和“熊猫烧香”病毒,然后,进行了课堂测试——将这两种病毒的特点列出,让学生选择对应的“计算机病毒”特点——以选择题的方式让学生选择。结果,学生的选择题正确率蛮高的,我给予了表扬。可以看出学生的学习兴趣浓厚、注意力比较集中,并且能全员参与。我觉得除了情境创设的“良好开端”作用外,也要感谢我们使用的“极速多媒体网络教室”软件具有这个随堂考试的功能,这个方式学生容易接受,也很快地得到学生对学习情况的反馈。

3、备课时考虑到,除了让学生了解“计算机病毒”,掌握一般的“防治方法”,我觉得还很有必要加上情感教育和价值观的正确引导。我在“课后拓展”上播放了“熊猫烧香”病毒制造者李俊的相关后续报道视频,提了两个问题进行讨论:

(1)“人才”变“害才”,李俊的犯罪,从他本身看是什么原因直接造成的?

学生陷入思考,在我的鼓励下,学生1:“不懂法!”

师:“对!李俊确实是不懂法,法律意识淡薄。还有谁来补充?” 学生2:“他太冲动了,还想着这样可以赚钱!”

师:“是啊!他年轻,不成熟。获得收入应该是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他的行为不但是违法的,也是不道德的。”

(2)从做人上看,造“病毒”的“天才”李俊,身上缺少了什么?

学生3:“缺少钱!” 全班哄笑,我赶紧严肃起来,引导:“我们要从李俊的做人上来看。”学生3:“不会做人”,我只好提问了另外学生。

学生4:“他的人生观不好!”

师:“对,一个人不能因为自己的不满就可以造成几千万人的痛苦。人不能这么自私!!”,停顿一下,“继续说”。

学生4:“他这样做很不负责任,对其他人很不负责任!” 师:“说得太好了!他除了对自己不负责任外,还没有社会责任感!”

最后,我提出同学们要遵守网络法律法规,要“学会做人”、要有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和社会责任感。很满意最后这两个问题的设计,使教学主题得到了升华。

4、感到不足之处是:没能让学生亲身体验“计算机病毒的防治”方法,只是口头传授,只停留在“理论”上,还不够深刻。如果时间允许,应该考虑让学生自己到探索、归纳,教师要做的,就是事先创设好环境,做好引导。

1、营造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氛围,有助于激发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

2、利用网络技术,提高教学效率,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3、本节课学生活动有点多,教学网络稍慢,课堂时间相对紧,对于基础教薄弱的学生来说,重点表现不是很突出。在教学活动的设计上还应多注重分层教学策略。



五年级信息技术上册教后记第一课本节课中,使用播放器播放学生感兴趣的动画,使学生对学习内容产生学习兴趣,使学生在愉快的学习氛围中学习新知。从动手做的情况来看,大部分的学生掌握较好,个别同学因时间关系还需要多练习。

第二课本课要学习了制作关键帧,刚接触到学生感到学习起来有些困难,在教学时,教师先进行演示操作,然后由教师边讲解学生边操作的方法,使学生慢慢掌握步骤方法,因为时间紧张,学生最后的动手练习没有制作完成,在课后还需加强练习。

第三课通过本课的教学,学生通过看演示,组内合作,共同学习的方法完成学习任务,在试着做这一环节,每位同学都在自己的组内发挥出自己的水平,把自己的作品做完美。但也有不足之处,个别同学在操作方面还有待于提高。第四课

本课主要教会学生绘制矢量图形,并将图像导出,在教学过程中采用教师演示,学生采用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进行学习,学校的计算机有限,时间练习方面有限,所以个别学生掌握的不太好。还需要时间来练习。

第五课本课,主要学习了制作形状渐变动画的方法及步骤。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了“任务驱动”的方法。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自觉记录重点操作步骤,使在最后创作天地中发挥的不错。但也有个别的同学制作较慢。还需要加强练习。

教学反思

前几课的教学为flash的起始课,应让学生感觉到flash是创造美的利器。网上的各种各样动画,精彩的MTV都是flash的杰作。

首先让学生大量的欣赏flash的作品,我为学生准备的作品很多,有以前参加培训用的例子,有的是中小学电脑制作活动中得奖的作品,还有部分是网上下载的,同学们的看的很认真,不时被精美的制作所打动,真是又好看又好玩。互相之间交流着信息,从而产生学习flash的冲动。

欣赏完了flash作品,再学习flash时,学生们学的很认真,从启动到窗口的组成,工具、面板的介绍,这些做简单介绍。因为小学五年级的学生初次接触flash,所以我从最基本的工具箱开始教学,逐一介绍工具箱的使用,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工具箱的学习从椭圆工具和矩形工具开始介绍,我利用网络教室,首先演示给学生看,首先介绍椭圆工具,单纯的颜色改变、形状改变已经让同学们兴趣大增,他们已经有跃跃欲试的冲动了,然后我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像力,利用椭圆工具画出不同形状、不同颜色的图形来。为了让学生有更大的兴趣,我教给学生画一朵花,利用“变形”里的“旋转”和“复制并应用”,结果我还没有演示完学生们就鼓起掌来,真正让我感觉到学生们的兴致高涨,学习积极性大增,通过适当的引导,对个别没有掌握的学生加以辅导,这时有谁还会对玩游戏有兴趣呢?

但是在flash的学习过程中,美术的基础也很关键,有些同学美术方面基础很差,这在教学过程中是一个难点,解决的方法就是要让学生多画,也要注意课堂上的引导,从最简单的入手,否则很难让学生的兴趣保持下去

第六课本课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了“任务驱动”的方法让学生有任务有目的去学习知识。培养了他们的自主学习的能力。在学习的过程中学习还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研究学习。这节课通过教学,使学生的学习能力有所提高。

第七课本课主要学习了在Flash中制作沿“引导线”运动的动画。在教学中主要采用了任务驱动的方式进行教学,让学生能够在练习中确立目标然后完成任务。学习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小组进行合作练习,这样培养他们的合作能力。不足之处是:在学生练习的过程中,老师的指导有些欠缺,在以后的教学中要加强学生的指导练习。

第八课本课主要学习制作模仿写字效果的动画字“秋”,在本课的学习中让学生分组进行练习操作,由每组的小组长跟着老师的步骤进行操作,其他组员进行记录,组长操作完成后再指导组员进行一一练习。通过这种方法,使每位组员的学习积极情都得到了提高。

第九课本课通过教学,使学生学习使用遮罩层制作遮罩动画。使用“任务驱动“的方法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进行操作,在操作的过程中,由小组长进行演示操作,组员进行记录,然后一一操作,使每位学生都能掌握。

第十课本课通过教学,使学生学习在动画中插入声音。使用“任务驱动“的方法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进行操作,在操作的过程中,由小组长进行演示操作,组员进行记录,然后一一操作,使每位学生都能掌握。

第十一课对于课程设计,我们应该将它细化,给合美术教学,强化学生的创作能力,强化学生审美意识,专门培养动漫专业方面的人才,立足动漫界。让培养的学生真正地体会到实践与理论的紧密结合,将学校所学的很好地融入到生活中去第十二课本课的内容为基本的动作动画制作。动作动画、形变动画、引导层动画和遮照动画是复杂动画的基础。本课中元件、关键帧、空白帧、过渡帧是动画成功的关键,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本设计没有特别的强调,也没有分层教学,没有在动画原理上有所突破,只侧重了技能的操作,这是本设计的一大缺陷。本课中,学生的学习主要是通过自身的实践和操作来完成的,针对学生自身的技能水平和认知水平的差异,教师既可以对学生实行个别指导,也可以对多个学生进行指导。指导的过程中,教师应强调动画的制作不是照葫芦画瓢,死板硬套书本以及教师的操作步骤,应该靠自己的摸索和对原理的理解第十三课在新课标中,特别注重学生的学,做为教师怎样在课堂中更好的导和引,还要我们不断思索和实践,只有学生乐学、会学,并应用到实际生活中时,做到学以致用,我们教师的教学任务才算真正的完成了。

第十四课制作一张贺卡有点困难在哪里能找到现成的精美贺卡呢之前给同学们欣赏的贺卡就是从一些网站上下载的简单介绍网站学生可补充。第十五课内容充实,操作技能比较强。从教材内容上来看,动画制作比较简单,学生能够轻松掌握。因此,在这节课的教学中,主要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与“协作学习” 相结合,拓展学生视野。这样既提高了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知识的兴趣,同时又培养了学生收集素材、处理素材的能力。

第十六课内容充实,操作技能比较强。从教材内容上来看,动画制作比较简单,学生能够轻松掌握。因此,在这节课的教学中,主要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与“协作学习” 相结合,拓展学生视野。这样既提高了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知识的兴趣,同时又培养了学生收集素材、处理素材的能力。

六年级信息技术上册教后记第一课这节课的内容比较简单,但是作为小学六年级的学生来说,特别是农村学生,有一些条件性的限制。一是家庭有电脑的很少,二是学生的电脑操作技能不熟练,特别是有些学生,连握鼠标、敲键盘的姿势都不正确。所以,看似简单的内容,也要花大量的时间指导。但是六年级的学生又多,教师又无法逐一进行指导,于是采取了学生互助的方式。先指导出一批比较熟练的学生,再给他们规定任务,帮助不熟悉的学生,这样才能充分利用课堂时间对学生进行辅导,学生在课堂上才能更多地吸收。可以说,多数学生的电脑知识也只有在课堂上才能学到,放学后基本没有条件、或是时间来学习电脑知识。特别是这种专门的软件,即使学生家里有电脑,也不一定安装有这些软件。因此,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指导是很必要的。

第二课本节课的内容相对来说比较简单,学生都易掌握。只是有一个问题,他们都才开始学习输入命令,在输入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错误,不是命令输入错误,就是格式不正确,所以在操作过程中都易出现达不到效果的情况。这就需要培养学生细心的习惯,每输入完一个命令后,不要慌去敲回车键,检查一遍,确定后再敲回车键。

第三课上完这节课后,有一些设想:由于 本课所讲授的基本绘图命令难度都不大,但有些细节还是需要提醒学生注意的,例如,Home命令在让小海龟回家的同时,还在小海龟当前所在位置和窗口中心之间画上一条线段;PU和PE命令都会使画笔抬起来,继续画图前,一定要先落笔。在教学中既要讲清楚每条命令,更要留有大量时间让学生自己完成 DIY 和“创作天地”中的图形,让他们在画图过程中更好地理解掌握命令,同时建立起几何构图和使用Logo语言画图的思维及习惯,为后面教学难度较大的重复命令打好基础。对于教材中的图形,如学生完成起来有困难,教师可予以指导和启发,但不宜越俎代庖给出绘图语句。

第四课对于这节课的内容,要完成教材中的内容还是不很困难。关键是学生在练习画图的时候,要分析图形的基本组成单位。只有把基本组成单位确定了才好编写程序,所以学生在分析图形的基本组成单位这一步很关键。比如在教材22页中的第一大题的第2小题,是一个正三角形,重复了15次,旋转的角度就不是360/15度,而是10度,或11度等,总之不能太大,太大就会达不到效果,如果是旋转360/15度,就会绘制出一个圆来。第三大题的第2小题,这个图就不大好分析它的基本组成单位了。还有,一个图对于不同的学生,也许会分析出不同的基本组成单位,只要能达到效果,应该多鼓励学生多创新,找出不同的绘图方法。

第五课对于本节课,难度有点大,如果要求学生把书上的内容都完成,一节课的时间远远不够。原因有两个,一是我本人不太熟练,有些程序出现问题时无法快速处理;二是学生的熟练程度及操作过程中的准确性不够,出现的错误较多。所以,为了让大多数学生都能掌握基本的技巧,重点放在作奇数正多角星和作空心的多角星上。至于作立体的正多角星和填充颜色,只作演示,不作要求。

第六课本课的内容相对比较复杂,从教学的进度来看,一节课的时间不可能完成任务。所以采取了机动一课时的时间来完成。第一节课让学生熟悉一个简单的命令,并掌握命令的格式,作一个简单的图案。目的是让学生的思维清楚,设计的脉络清晰。第二节课采取整合的方式进行,备课中没有说明第几课时,是因为要结合学生学习的情况来机动。在第二节课,主要是引导学生熟练掌握整体的作图过程的编写调试,调试中有不能达到效果的时候,要进行检验。有时间还可以引导学生完成教材35页的作业。在这部分内容的教学中,中间有很多过程就是教师也要细心掌握才能准确调试出来。所以在辅导学生编写时,一定要避免几个问题:一是教师在演示里尽量少出错,以免误导学生;二是不要急于求成,要细心,一步一步的输入完毕后再输入下一步;三是采取合作完成的方式,一个学生念过程,一个学生输入,一个学生边听边核对,这样既减少学生在输入时出错,也可以减少时间。让学生在短时间内调试出正确的结果,有成就感。

第七课在教学的过程中,随着难度的增加,内容的不同,出现了这样的一种情况:在不同的版本PC Logo中编写的过程运行效果不相同,甚至有在甲版本编写的过程在乙版本中不能运行的现象;还有电脑配置的不同也影响了运行效果。这种情况往往会出现在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如学生电脑中的不同PC Logo版本,学生家庭电脑的不配置。其实,种现象较少,但是不得不考虑到。所在,教学时,教师要考虑到这一点。

在本节内容的教学中,虽然有了前节课的基础,但是学生学习的难度还是有些大,很多学生在编写过程时找不到头绪,输入命令及数据的过程中也会出现格式不对、数字不对、命令错误等现象。要注意引导学生少出错误,节省时间。

运行时,也会出现相应的问题,或是无法显示图案,或是提示错误,或是参数不对等。所以,在过程编写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到准确性。

鉴于学生的学习特点,尽量少给学生讲一些理论性的东西,多采取直接的方法引导学生编写过程。让学生在运行时看到自已设计的成果,在体验成功的喜悦中逐渐掌握知识。

第八课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如果讲得太多,太杂,就会让学生觉得很困难,失去学习兴趣。所以从展示自已设计的图形入手,让学生先轻松地观赏。激发起学生兴趣后就可以选择一个来讲解。重点就放在一个图案上,让学生反复练习,熟练掌握。然后在一个过程中变换不同的量来观察一下不同的效果。至于其他的图案过程,教师可以提供出来作学生选学,学有余力的学生可以独立完成,也可以合作完成。不过,最好是合作完成,因为他们独立完成的难度大,易出错,并且一旦出现了错误的时候,就很难调整了。所以后面的创伤天天的很多过程,教师只作参考性的提供,学生可尝试。

第九课这节课的内容不多,但程序相对比较复杂,而且整个画图的效果是要把整篇课文内容讲完了之后才能执行出来。中间的过程讲起来就感到有点空洞,学生容易分散注意力。鉴于这种情况,分两部分进行讲解。第一部分是绘图过程,这部分的内容可以执行出来,先让学生观察一下效果,这部分的内容作为详细介绍,时间上尽量侧重一点,还可以上学生讨论一下。第二部分是几个必要的命令,如SETTURTLESTELLALLTELLWHO等。是因为作图需要而列出的命令,对学生来说,显得有些抽象。所以这部分内容只让学生了解,不要求熟练掌握,在讲解过程中也可以粗略一些,不要求花大量的时间。在执行时,要把所有的过程都输入在“编辑栏”中,再执行才能有整体效果。

第十课从教学的结果来看,这节内容的难度并不大,关键是要让学生认识坐标图,并掌握标出各坐标点数字的技巧,从而运用命令来完成作图。为了不造成时间的浪费,教师事先制作出坐标图发给学生是很必要的,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可以在坐标图上描出各点的坐标,并确定各点的顺序。边讲解,边把命令编写清楚,等到讲完后一交复制到编辑窗口中进行执行,观察执行的效果,如果不理想,进行修改,以达到理想的效果为止。如果有时间,这节课可以用两课时,因为要了解的内容有点多,可以在第一节课结束后再设计一些简单的图形,要求学生利用坐标图描点编写程序来完成。第二节课复习,并引导学生教材57页的几个图的制作,因为学生独立完成这些作业有点困难,问题的难点就是在确定坐标点上,这样学生就有充足的时间掌握坐标作图的技巧了。

第十一课这课的内容相对比较困难,在引导学生学习的过程中,造成不要以教师掌握的情况来调节速度,一定要立足于学生的掌握情况,放慢速度,细心讲解,逐步把每个过程阐述清楚再进行下一过程。否则,在中途出现了错误就会浪费很多时间,因为命令比较多,出现错误的时候就得逐一检查。所以,在每讲解完一段过程后,我们可以通过执行该过程来检验是否输入正确,如果有误,及时修改。这样每个小节都编写正确后,就整体运行时就不会再出现错误了。为了让学生有对照修改的过程,教师有必要在黑板(或白板)上板书每个过程。

但是,在执行时钟的动画时,发现了一个问题:就是分针走过的痕迹好象没有被擦除,显示出一块模糊的图像,没有找到处理的方法。

还有,就是提示学生在执行“clock :S :M :H”命令时,输入的数字一定要适中,过小了没有效果,过大了就会超出钟面。

第十二课其实,这节课的内容对于学生来说并不实用。鉴于是教材的一部分,还是有必要让学生作初步的了解。因为在编写程序过程中,稍不注意就会出现错误,达不到效果。尤其是空格和英文符号稍有错误,就不能执行。学生在执行的过程中,会必现有些信息没有显示出来,可能就会怀疑是不是输入的过程错了,这一点可以让学生互相讨论,然后得出结论。通过他们讨论释疑,印象会深得多。老师没必要过早地给他们解释在执行过程中的某些细节知识点,一是时间问题,二是考虑学生的接受问题。可能留给学有余力的学生去探讨,不作要求。作为这部分内容,能与爸爸妈妈一起完成的可能性几乎没有,一是农村孩子的学习条件达不到,二可能还受父母的文化知识限制。所以在教学时,对有些相关的内容要作适当的处理,教材只是提出了一些建议,但是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也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因生制宜”。

第十三课对于这课来说,由于PC Logo只能通过计算机的小喇叭而不是音箱发出声音,还要受到版本的限制。所以,对于学生来说,学生学习的难度相对较大,还有,从教学的效果来看,学生的乐理基础也薄弱,所以教学的效果不是很好。在这一课的处理上,只要求学生作一定的了解,或是选学。教学时注意保护和指导好学生的这种学习驱动力,应采用边讲、边学、边练的教学方法,不宜一口气讲完,再让学生上机试验。简谱和Logo能识别的曲谱间的转换是个比较繁琐的过程,应注意提醒并培养学生养成认真细致的好习惯。

第十四课作为本节课的内容,相对比较复杂,考虑学生的认知能力,最好是机动一课时。如果根据自已的设计,定为选学内容,则一课时就可以了。

第十五课关于与“百鸡问题”类似的过程编写,学生并不难掌握,所以在这课教学的过程中,虽然我把它定为选学内容的,但是大部分学生都很掌握。当然,在编写过程中会出现不同的错误,但能比照例题作修改。但是我们知道,实用性并不是那么理想,一是受设备的限制,二是学生本向的兴趣爱好。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也没有强行要求学生掌握。

第五篇:小学音乐教学策略

小学音乐教学策略

一、构建学习情境,保障教学效率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必须设置和教学内容符合的情境,从而让学生保持持久的学习兴趣。例如,在讲授《江南好》这首歌曲时,我们可以主动为学生创设情境。在刚上课时,老师就问:同学们喜欢旅游吗?都去过哪里?学生就七嘴八舌地说开了,然后老师说:今天这节课要带大家去美丽的江南。于是,一边展开地图,一边指出地理位置,向学生介绍江南的文化、地域特点,从“江南水乡”到“鱼米之乡”,激发学生对江南文化、江南旅游的向往。然后通过多媒体,向学生展示江南美景,这种如诗如画的教学情境,不仅能引导学生主动进入歌曲,还能将感情带入教学中,从而提高学生学习情趣,让课堂教学具有更大的成效。

二、课堂互动,提高学生学习的主体意识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音乐课堂和其他学科有明显的区别,都是由课堂本身决定的。所以,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我们必须努力抓住音乐课堂特征,在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同时,让教学课堂更加鲜活。在这个过程中,老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学习的点拨者与引导者。因此,在教学中,老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主体地位,让学生敢于展现、表现自我。在老师与学生共同进行教学互动的过程中,陶冶情操,让音乐知识得到升华。在这种课堂教学中,能够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工作中,进而形成良性循环。例如,在教学《少先队员采茶歌》这首歌曲时,通过多媒体播放采茶画面,让学生根据采茶场景,设置采茶动作,进行表演。这种教学情境,不仅能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工作中,还能提高教学质量。音乐实践作为教学活动的主体,通过引导学生进行各种音乐实践,能够形成良好的音乐技能与表现能力。在现代小学音乐教学中,常用的方法是律动,伴随着音乐进行各种协调的动作。在这个过程中,它要求从身心训练学生,不只是让学生感受音乐,同时也是心灵、肌体感受节奏旋律起伏、疏密变化的过程。但是在音乐律动教学中,必须从教学目标进行深入的考虑,从而将教学重点始终放在对音乐的表现与感知上。在鼓励小学生对音乐有正确的反映以及创造性的过程中,准许有相对粗糙的表现。

在音乐教学设计中,必须根据当代小学音乐教学要求以及内容,选用恰当的教学方式,在精心组织的同时,从源头上保障疏密得当、动静结合。另外,对于即兴演奏,为了充分展现学生创造力度,必须将创造与律动结合起来,不断培养学生对音乐的表现力与创造力。它的内容包括:根据音乐节奏、情绪、节拍,进行有表情的模仿、律动,或者通过音乐游戏,注重乐感培养与动作配合力度。

三、音乐作为一种优美的艺术形式,对培养学生审美情趣以及价值观、人生观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必须从生活的角度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带着情感学习;通过丰富的教学资源,在激发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的过程中,进一步提高教学效率。

小学音乐教学水平的提高途径

一、明确教学目标

首先,教师不但应当明确知识与技能目标,还应当明确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在提高学生音乐基础水平的同时,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促进学生综合音乐素质的发展。其次,教师应当紧扣音乐这一主题确立教学目标。音乐是一种艺术,因此,小学音乐教师就应当将音乐艺术渗透进教学目标之中,刺激学生的听觉感官,引起学生的情感呼应,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最后,教师应当确立能够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教学目标。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因此,教师应当确立具有可行性、可操作性和实践性的教学目标,指导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使学生亲自参与到音乐实践中去,优化音乐课堂,提高教学效率。

二、优化教学设计

教师应当优化教学设计,使其更加科学合理、实用有效,从而更好地进行教学活动。首先,教师应当把握歌曲教学的主线,注重听力训练,向学生提出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听音乐,培养学生听音乐的习惯,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其次,教师应当结合实际情况进行教学设计。教师应当在教科书的基础上,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拓展教学内容,收集新颖有趣的教学资料,充实音乐课程。同时,由于学生的兴趣爱好和音乐学习能力各有不同,教师就应当选择学生普遍喜爱的音乐,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进行教学,注重训练学生的音乐基础,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得到提高和进步。

三、有效进行课堂教学

首先,教师应当设计合理的课堂结构。教师应当将音乐曲式意识融入进教学活动中,将课堂结构与曲式结构结合起来,使学生体会乐曲的节奏与情感,感受音乐美。其次,教师应当采用参与式教学法。教师应当给学生提供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独立唱歌、弹奏,使学生充分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来,提高学生学习动力,丰富学生的音乐实践经验,提高学生的音乐成绩。最后,教师应当做好新课导入,针对小学生的年龄特点,灵活运用多媒体设备导入课堂,在一节课的开始就抓住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成功导入课题,使接下来的教学活动更为顺利地展开。

四、采取积极性评价

教师应当注重教学评价,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进度,采用积极性的评价,帮助学生提高音乐水平。教师应当建立完善的评价体系。教师应当联系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成功教学法,以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成功感为评价宗旨,将自评、互评、他评三种评价方式结合起来,针对学生的音乐理论知识、音乐理解水平、音乐表达能力、音乐实践技能、特殊才能以及课堂表现等方面进行评价。教师应当采取评语与等级评分相结合的制度,肯定学生的学习成果和积极的学习态度,使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感与满足感,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教师应当帮助学生改进自身不足,鼓励、激励学生更加努力学习。

五、有效进行课堂提问

首先,教师应当明确提问内容。教师应当抓住课程重难点进行提问,联系学生的年龄特征,结合教学内容,提出贴合学生日常生活、符合学生兴趣爱好的问题,带领学生融入问题情境。其次,教师应当选择恰当的时机提出问题。教师应当根据教学设计和课堂进程,选择恰当地时机提出问题,达成提问效果的最优化。最后,教师应当有易到难、由简到繁地提出问题。教师应当围绕教学内容提出一个中心问题,引导学生带着这个问题阅读歌词、学习乐曲,再提出环环相扣的小问题,使学生一步步地解决小问题,进而解出中心问题的答案。

六、总结

总之,小学音乐教师应当采用新颖有趣的教学方法,优化课堂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音乐学习,为学生提供平台使学生展现个人魅力,拓展学生的音乐思维,充分挖掘学生的音乐潜能,培养学生的音乐创新意识。同时,教师应当准备充足的教学资料,丰富学生的音乐知识,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水平和音乐鉴赏能力,促进学生的全方位发展。另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时刻关注学生的反应,及时调整教学手段,课后针对课堂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进行反思和总结,积累教学经验,贯彻“终身学习”这一指导思想,不断改进教学技能,提高自身教学能力,提高教学水平。

小学音乐游戏化教学

一、游戏化的节奏训练

如果能够通过游戏的形式制造一个让学生自身感受、想象的音乐环境,从而将“拍子”的抽象概念进行化解,这将会很大程度提升教学效率。首先,可以让学生们先分辨出声音的长短:火车汽笛声长,汽车喇叭声短;猫叫声音长,狗叫声音短等,使学生对于声音的长短得到直观的感性认识。接着,让学生闭眼聆听老师发出的不同节拍的走步声和跑步声,由学生用拍手、跺脚的方式把听到的模仿出来,从而完成由声音感知到动作感知的过渡。为了巩固已学的概念,我把几段风格各异的儿歌,让学生按一定节拍的规律朗诵出来。这样加入游戏形式的教学学生不仅感到新鲜、有趣,而且对于相关教学内容也学得透、记得牢。

二、游戏化的音高训练

音高是小学音乐教学中另一个基本的领域,在培养学生们对于音高有基本的认知时,通常会采用练耳的教学模式。练耳训练的目的在于培养耳朵听觉对声乐和器乐具备良好的识别记忆能力,目的在于培养并发展学生对音乐的听辨能力和记忆能力,从而丰富和提高其内在听觉,加深对乐谱的实际理解和音响效果的想象力。练耳训练为的是锻炼学生的基本功,这项训练也是非常有必要的。然而,常规模式下展开的练耳训练对于小学生而言是相对枯燥的,学生们很难接受那种枯燥乏味的训练模式,那样的训练效果往往也不高。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完全可以将练耳训练借助游戏的形式展开,可以在游戏中来有效锻炼学生对于音高的辨识,进而培养他们具备更好的音乐素养。在课堂教学中我会将音阶比喻为小动物的活动,对于不同音程的音阶也会给予他们特定的比喻。例如,小跳音阶我会比喻为小兔子蹦蹦跳跳,大跳音阶我则比喻为小猴子翻筋斗。这两个比喻非常形象,很难让学生们来分辨小跳音阶和大跳音阶的差异,但是这两个比喻却很好化解了这个教学难关。学生在想象小兔子蹦蹦跳跳和小猴子翻筋斗时就很直观地感受到这两种音阶间的差异,后者明显会比前者跨度更大,这也是需要学生们明白的小跳音阶和大跳音阶间的差异。为了巩固学生们对于知识的掌握程度,我会让学生们以游戏的形式展开对于教学点的实际应用。我会用钢琴弹奏出不同的音阶,一段音阶结束后会让学生们分辨,这个是“小兔子跳”还是“小猴子翻筋斗”呢?这个方法非常实用,学生们借助这个小游戏能够很清晰地辨识出不同的音阶,音高训练也潜移默化地展开,过程中学生们的音乐素养也在一点点提升。

三、游戏化的模仿训练

小学音乐课本中的很多教学内容都是在引导学生对于各种不同的音乐类型展开欣赏,在于借助美好的音乐不断陶冶学生的情操。很多教学内容中都和大自然有着很直接的联系,无论是自然界中存在的各种美好的声音,还是各种不同动物的歌唱。这些教学内容都能够在引导学生对于不同的声音有更好认识的同时,让学生的基本乐理知识得到积累。在培养学生对于各种不同的声音有更好感知的过程中,可以借助游戏化的模仿训练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力。《欢乐谷》这一章的教学重点在于让学生们关注日常生活中的动画音乐,加强学生们对音乐节奏、音色、旋律的感受能力,能与大家分享可爱的卡通人物和好听的卡通片歌曲。在课堂教学中我会让学生们借助小铃、沙球、三角铁等课堂中常见的音乐器材来模拟他们熟悉而喜爱的动画音乐。很多学生们对于这个游戏都非常感兴趣,很兴奋地模仿出各种声音,手中的乐器起到了很好的辅助作用。模仿到尽兴处有些学生会情不自禁地唱起来,还会主动模仿那些自己非常喜爱的动画人物的讲话。很多学生听了后哈哈大笑,越来越多的学生们参与到游戏中来,课堂氛围异常活跃,学生们在轻松愉快的游戏中很好地锻炼了自己的音乐模仿能力。

想要让小学音乐课程的教学游戏化,这可以从很多方面展开。教师可以在节奏训练时穿插有趣的游戏,这能够很好地简化教学知识点。在进行音高训练时也可以以游戏的形式展开,这将能够更好地提升学生对课堂的参与。此外,教师还可以设计各类游戏化的模拟训练,这将会让学生们在趣味化的音乐训练中得到更多收获。、、、、、、、作者:滕梅单位:江苏省盐城市潘黄实验学校

第四篇:小学音乐律动教学

一、律动在小学音乐课堂中的作用

(一)“律动”教学可以展示学生的表演天赋初级阶段学习的学生善于模仿,创造性思维还不成熟。在传统的小学音乐教学中,一般以开口唱歌为主,这种教学模式一定程度上约束了小学生好动的天性,间接挫伤了小学生喜欢音乐的积极性,不利于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律动”教学模式,充分将学习的动与静相结合。在教学基础上添加符合学生兴趣的元素,不仅可以引导学生在体态律动中提升节奏感和音乐感,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表演天赋。在“律动”教学中,小学生不用顾忌音乐思维模式,只需听到音乐即兴表演。按照小学生活泼好动的特性,鼓励学生多表演,当小学生看到他人的表演就会主动对比分析,怎样做才能更好。这样的引导式教学,有利于学生表演天赋的开发。

(二)“律动”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人对音乐的感受源于心灵,尤其是还在凭感觉认知世界的孩子,对音乐的感受更加直接和敏锐。当身体处于律动状态下时,学生对音乐的理解能力最强。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加强对学生乐感和节奏感的训练,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协调肢体动作表达对音乐的感受。小学生精力旺盛、活泼好动,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不同的音乐下做出不同的动作,以此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教师进行适当的鼓励和肯定,更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想象力推动世界,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在教师可控制范围内,让学生自由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事半功倍。

二、律动教学在小学音乐课堂上的应用

(一)从简单的“律动”教学开始对于小学生来说,应该选择简单易懂的音乐进行引导教学。音乐教师在选择音乐时,可以根据欢快的音乐让学生表达愉悦的感觉,如果是低沉的音乐,就可以让学生表达不同的音乐感觉,从节奏简单的入手,再慢慢使用较复杂的音乐。这样循序渐进,从简单到难,可以让学生更快入门,不会让学生感觉太难而挫伤学习积极性。

(二)将“律动”教学与音乐课相结合“律动”教学自身具有将抽象的音乐具体化的优势,这对于还处在直观认识世界阶段的小学生而言,更加容易接受。音乐课相对其他学科来说,实践性和操作性更强。在“律动”教学中,可以将音乐训练和律动有机结合,只要保障课堂学习活动活而不乱、动中有序、能收能放,就不限制学生的自由发挥。音乐教师作为引导者,不仅要带领学生跟上教学节奏,而且要时刻留意学生的接受能力,及时有效地调整备课进度,提高教学效率。

(三)小学音乐教师在“律动”教学中应注意的事项“律动”教学有自身的优势,但掌握不好度,容易出现以下误区:首先是主次不分。“律动”教学是一种学习的工具,而不是学习的目的,在实践过程中,因为课堂气氛活跃和小学生跳跃性的思维模式,教师容易受到影响,忘记“律动”教学只是对音乐课的辅助作用,而不是音乐课本身。掺杂过多的“律动”教学易喧宾夺主,忽视教学目的,不利于提高教学质量。只有分清主次,把握好“律动”教学的使用规律,才能真正发挥其优势,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其次是“律动”与舞蹈分不清楚。教师要强调律动不是舞蹈,以免误导学生。体态律动的本质是对音乐的反应,而舞蹈是音乐的语言,另一种音乐形式。两者在本质上是不同的。最后要加强师生互动。新课改虽然要求将课堂的主导权交给学生,但教师要时刻记住自己在课堂上扮演着引导者的角色,要有规划、有目的地进行教学活动。应用“律动”教学模式有利于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加强师生、生生互动,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三、总结

综上所述,“律动”教学的灵活性弥补了传统音乐教育单一模式的不足,动静结合的新教学模式更能使小学生体会到音乐的魅力。不仅可以提高教学质量,还可以让学生从耳朵、身体和心灵等全方面获得音乐艺术体验。

作者:王欣单位:南京市夫子庙小学

第五篇:小学音乐情境教学

一、用生活、故事、录音再现情境

在歌曲教学中,为了得到更好的教学效果,老师可以为学生创设教学情境,在调动学习主动性的同时,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例如,在教唱《春天在哪里》这首歌曲时,可以先让学生想象春天的美景,通过多媒体播放春天的景色以及各种声音。在优美的旋律中,学生仿佛看见了鲜艳的花朵、碧绿的油田、自由的小鸟、欢快的蜜蜂,似乎听到了泉水响叮咚,感受到了清新的青草气息,进而加深对歌曲内容以及意境的理解。当进行歌曲教唱时,学生就能快速融入歌曲意境,这样不仅能让学生学得更加认真,还能提高学习效率,学得更加快速。部分同学,甚至跟随音乐翩翩起舞,这样让课堂氛围非常活跃,教学质量也能得到保障。

二、用表演与情景激发学习兴趣

在艺术教学中,音乐作为舞蹈的灵魂,表演和音乐具有密切的联系,为了展现歌曲内容,可以通过有声有色的表演,提高教学效果。如《大鹿》这首平淡的音乐,曲调十分简单,音准却不容易掌控,如果让学生直接唱,学生很难学会。对于这种情况,可以先向学生介绍歌曲内容,或者找两个同学扮演歌曲中的角色,在美妙的旋律开始时进行表演。在这过程中,小兔子会展现出逃命的急切,而大鹿则展现出助人为乐的品行。通过这种游戏教学法,不仅能活跃课堂氛围,还能让学生快速掌握歌曲旋律,让学生更加轻松的学会演唱这首歌曲。从小学生性格特征来看,如果教学内容重复、单一,就很容易让学生产生厌烦心理,不仅不会提高教学效率,还会出现厌学心理。因此,在教学中,老师应该利用好奇、好新的心理,通过多媒体、音乐动画以及游戏教学等方法,丰富教学内容,让学生在美中得到陶冶、启迪,同时,这也是帮助学生理解的过程。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将色彩与音乐结合起来,在学生视觉、听觉相互渗透、贯穿、强化、补充的同时,做好铺垫工作。对于小学生对色彩、形式、形象的敏感度,老师可以利用投影、挂图、简笔画、剪贴等方式对音乐情景进行再现。通过培养学生的思维、观察、创新、审美能力,充分利用图画增添画面感,让学生从中感受到音乐的魅力与神奇。

三、用律动展现情景

展现情景作为小学音乐教学的关键内容,在这个环节中,老师应该主动为学生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愉快、轻松的学习环境中,将自己的肢体、声音以及技能展现在歌曲情境中。同时,老师可以利用小学生表现欲强等特点,通过角色扮演等方式,满足学生爱表现的心理;通过让学生主动参与到音乐教学中,在分项音乐带来的快乐的同时,激发学习潜能,开拓学生思维。例如,在《龟兔赛跑》这首歌曲欣赏时,可以将彩色的龟兔展现在学生面前,要求学生在听到音乐时指挥龟兔努力的跑,这种教学方法不仅有趣,还能让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到音乐中。另外,对于小学生来说,好动是他们的天性。所以在音乐课堂中,老师可以根据教学要求,给学生更多的空间,让学生跟随音乐的旋律,展现歌曲情境。这样不仅能激发学习兴趣,还能更好的表现音乐,让学生在感受的同时,抒发心灵。

四、结束语

情境教学法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对提高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在现代教学中,老师应该根据学生心理以及性格特征,尽量将学生精力放在学习中;通过问题、故事、角色、游戏情境,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与效率。

作者:黄侠单位:吉林省梨树县郭家店镇一小学

第六篇:小学音乐教学情境创设

一、创设情真意切的教学情境

音乐欣赏是当前小学音乐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培养学生音乐感悟能力的有效方式。通常情况下,音乐欣赏皆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对音乐作品进行审美感知和审美欣赏的过程。最新颁布的小学《音乐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加强对学生的音乐欣赏教学,并在教学过程中融入和谐因素,注重真情实感的表达,方能体现音乐教学的时代性。可见进行音乐欣赏教学时,教师应在和谐的氛围中注重表情达意,方能有效激发学生兴趣,获得良好教学效果。具体可如下操作:

1.通过感悟音乐作品,激发学生真情

在苏教版的小学音乐教材中,音乐欣赏作品都是与每单元的教学紧密联系起来的,在让学生欣赏完音乐作品之后,应给其充分感悟的机会,从而激发学生的真情实感,调动其对音乐的兴趣。例如让学生欣赏《雪花飞舞》这一音乐作品时,在优美的旋律中很多学生都能感悟到洁白的雪花从慢到快,从快到慢的飞舞过程,并在这一过程中产生愉悦之情。而让人意想不到的是竟然有一位学生将乐曲中一个轻松愉悦的乐段生动地描述为:漫天飞雪的冬天在厚实的积雪上踩雪做游戏的情景,其他的同学都觉得很新鲜,很有道理,皆随声附和。看着孩子们恳切的眼神,我知道他们不是乱开玩笑,并没有纠正学生的想法,而是对他们说:“同学们,雪花是有生命的,你们踩在雪地上,可把他们踩疼了,你看,这些雪花姑娘又从地上飞舞起来了。”通过这个美丽的小童话,学生的真情实感完全释放出来,情不自禁地律动起来。通过这一事件后,我发现在我的音乐课堂上,积极发言的孩子多了,他们都敢于在课堂上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并能在教师的指导下很好地理解各类音乐作品。

2.通过创设童趣意境,引导学生鉴赏

音乐作品在音乐教学中我们常常强调作品的感情,外在的演唱形式,作品的体裁,可是对于年幼的小学生这些都显得过于抽象,难以深入理解。对此我运用创设童趣意境的方式,将音乐作品的旋律命名为“闹闹”这个时尚音乐娃娃的心情反应。上音乐欣赏课时,我会问学生“:今天我们的‘闹闹’娃娃心情究竟如何呢?”而很多学生在这种情况下会进入一种童趣式的意境,对上述提问他们会传达出如此信息:“我们欣赏的音乐作品都是音乐娃娃‘闹闹’送给我们的礼物。”而学生抱着这种童趣式的心态去鉴赏音乐作品,就能彻底摆脱教师的思维羁绊,运用真情实感自主地对音乐作品进行讨论、理解,运用科学合理的观点对音乐作品进行正确归纳,从而增强学习音乐的兴趣。

二、创设温馨创造的教学情境

《新课程标准》强调:音乐本身就是一种具有创造性的活动,因此培养学生在音乐上的创造能力应是音乐教学永不过时的主旋律。可见在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是体现音乐教学时代性的主要标志。在小学音乐教学的创造活动中,可分为即兴与非即兴两类。而前者主要体现了学生的在音乐方面的创造潜能,后者则体现了学生在模仿前提下的创造意识。而要培养学生的这种创造能力,具体可从以下两方面着手:音乐是具有较强感染力的艺术形式,是人们精神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在音乐教学中我们应给学生创设一个温馨愉悦的情境,让其全身心的放松,唯有在放松的状态下才能激发学生在音乐上的创造能力。譬如在教学《鸭子嘎嘎嘎》这一音乐游戏时,可指导学生模仿鸭妹妹、鸭哥哥、鸭妈妈的叫声,让其充分体验“八分音符”与“四分音符”的节奏,然后再请一些学生对全班同学的模仿进行仔细的辨别,并在讲台上分别扮演鸭妹妹、鸭哥哥、鸭妈妈,模仿它们的叫声。如此一来则能创设温馨愉悦的教学情境,让所有同学乐开怀。最后在这一轻松的氛围中可继续引导学生创造性地模拟鸭奶奶、鸭爸爸、鸭爷爷的叫声,而在这种愉悦的氛围中学生能表现出很高的创作欲望,并能形象生动地创造出各种叫声。

三、总结

音乐面前人人平等,因此音乐教学应注重教学过程的和谐与民主,这不但是音乐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更能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培养其音乐素养和民主素养,最终让学生成为具有独特音乐素质的新时代公民。

作者:万丽娟单位:江苏省兴化市楚水小学

第七篇:小学音乐多元文化教学

1、多元文化视角下的小学音乐教学存在的问题

作为老师,应该明确教学目的,清楚应该教什么,学校也应注重教师培训,教师可以为教学活动描述一个预期的目的。如果目标不明确,可能导致被动教学。作者发现在教学过程中,很多音乐课堂上,没有以音乐教学为主线,或在其他学科教学过程中也并没有真正的与音乐内容密切相关,由于缺乏明确的教学目的而导致了音乐过程缺失和艺术偏差。以歌唱课为例,课程中虽然结合了许多学科的知识,但最终没能让学生唱出口;还有一些课程,音乐班学生虽然积极参与,但未能享受音乐的核心,等等。从这个角度讲,音乐教学只是让学生了解到了音乐知识,但没有真正实现学生学习音乐文化的目的。

2、多元文化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渗透探析 2.1在情感体验中渗透多元文化

众所周知,音乐不仅是文化的重要组成,也是文化的重要体现,因此对音乐的情感体验学习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可以通过对多元文化的情感体验,帮助学生获得音乐知识的同时,陶冶情操,完善人格,提升综合素质。如在学习《祖国,祖国我们爱你》一节时,应在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的同时,激发其对祖国的热爱。我动员学生在学习的时候,为自己的歌曲收集相关数据,如背景、作曲家、音乐主题等进行课堂交流,学生完成材料大大超出我的想象。课堂上,一些学生展示文化内涵丰富的文本信息,有的学生借助光盘呈现了《娃哈哈》、《我爱北京天安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等相关歌曲,还有些学生用他们熟知的乐器呈现了精彩的歌曲内容等等。简洁的总结后,我通过展示祖国壮丽的景观形象为切入点,配合使用不同的乐器,钢琴、长笛等分别演奏了一些歌曲,加深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通过跟着课件等学习了歌词、旋律等整首歌之后,我鼓励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力,编歌词,用于表达自己的爱国主义。简而言之,在这节课学习过程中,学生通过独立收集资料,吸收和转换学习到的音乐知识,获得了丰富的多元文化和情感体验。

2.2教学方法的多元化

因为音乐本身的特点很广泛,而且人们愿意接受音乐,所以音乐教育的教学方式就需要多元化发展。音乐教师在教授音乐知识时,要结合音乐的文化氛围,同时还要融合当地的舞蹈文化,这就需要老师有很丰富的知识。随着时代的发展,形成了各种各样的音乐形式,这就需要我们对于不同的音乐,要用不同的方式来享受。我们要理解不同音乐的文化背景,通过研究各种音乐的背景,我们可以更深刻的理解音乐。作为一名教师,也可以更好地对学生传授音乐知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音乐。

2.3在课堂活动中渗透多元文化

课堂活动是小学音乐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理解、表达和创造能力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因此我们可以巧妙的将多元文化渗透进课堂活动,在促进学生音乐素养提升的过程中更好地理解文化的多样性。

3、总结

总之,在小学教育阶段,音乐教育是必不可少的一门课程。它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我们国家的未来发展必然会需要不同的人才。发展小学音乐教育,为学生的长远发展提供了基础,也为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创造了条件。因此,在编排课程内容过程中,我们应根据当前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未来发展趋势,编排学习内容,整合教学资源,扩大教师教育的范围,才是促进小学音乐教发展的有效途径。

作者:戴媛媛单位:西安高新国际学校

第八篇:小学音乐教学思考

一、营造自由活动的空间,给学生创造机会 第一、语言情境化激发学生强烈的音乐表现欲和创造欲。要上好音乐课,教师除了要有美的文学语言,还应有恰到好处的形体语言,即在教学过程中要有适当的肢体动作以及丰富的眼神、口型和面部表情。情境化教学有助于将抽象问题形象化。例如,在《渔夫的故事》一课的教学中,笔者尝试以“营造情境———感受体验———启发想象”三个环节开展教学。首先,课前利用课件引入故事情境。通过播放海浪声来营造大海的情景,之后组织学生抖动手中蓝色的丝绸表现壮阔的大海。其次,在感受体验环节,让学生仔细听渔夫妻子的歌唱内容,让学生联想,之后学生看着曲线谱,最后,在启发想象环节,在学生再现场景的基础上,让学生谈自己的感受和收获。

第二、示范性歌唱,激发学生的歌唱兴趣。示范歌唱可以丰富学生的情感,对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养成有帮助,所以,在课堂教学中笔者选用优美动听的且富有音乐表现力的歌曲演唱给学生听,激发学生歌唱的热情。每周音乐课,学生总是用渴望的眼光,期待老师为他们演唱,教师演唱时,学生们听得津津有味。

二、合唱教学,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

《音乐课程标准》指出:“要重视加强合唱教学,使学生感受多声部音乐中的表现力,培养群体意识及协调合作能力,使他们在歌唱表现中享受到美的愉悦,受到美的熏陶”。《美丽的夏牧场》是一首节奏感很强的新疆歌曲,青青的牧场、皑皑的雪山、雪白的毡房、肥壮的牛羊„„,学生在歌声中不仅感受到了夏牧场美丽的景色,也感受到了哈萨克牧民的幸福生活的节奏。因此,在教这首歌曲的教学中,充分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通过画面和舞蹈激发学生感受草原、赞美草原,用优美的歌声调动学生歌唱的积极性。在歌曲教学中,笔者尝试用合唱创编教学丰富歌曲的意境。在分声部唱歌时,用衬词和衬音模来仿歌曲的情境,或用声音为歌曲的旋律伴唱,是最简单的二声部训练方式。为了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笔者尝试用舞蹈和节奏来引导学生进行创作,因学生的音乐素养存在着差异,将学生分为两组,通过天山美景和舞蹈图片结合,让学生有视觉上的美感,根据歌曲旋律的特点,引导部分擅长跳舞的学生站在山坡上跳舞;部分节奏感较强学生的站在山坡下,以拍手的形式创编二声部。通过这样的教学形式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同时也能活跃课堂气氛,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创造机会,而且也能拓展学生思维,以及学生的合作能力。

三、注重学生个性差异,挖掘学生的音乐潜能

学生的音乐能力存在一定的差异性,而音乐教育应面向全体学生,在注重个体差异的同时,让每一名学生的音乐潜能都得到发展。每名学生都有其独特之处,针对学生的个性特点,笔者尝试让学生参与到情境剧中,在背景音乐的映衬下,学生深情地朗诵着台词,通过这种方式旨在锻炼学生对艺术美的感知,使学生各方面有了更全面的发展。例如,《花蛤蟆》一课歌曲诙谐幽默,风格独特,节奏感强烈,具有舞蹈性,颇受学生欢迎。引导学生“这么美的荷花池,到夏天的时候会有很多青蛙蛤蟆与荷花作伴并唱歌,你们能用青蛙的叫声来营造荷塘欢歌的景象吗?”,并根据学生的特点,将学生分为几组,有的组用青蛙不同的叫声营造美丽的夏夜,有的组用可爱的舞蹈动作模仿蹦蹦跳跳的小青蛙,有的组画出五颜六色的荷叶,绿色的荷叶衬着美丽的荷花,碧绿的湖水,简直妙极了!再加上美妙的童声,创设了天籁般意境。用学生不同的方式进行学习,每个人都能根据自己的能力发挥自己的作用,享受音乐的乐趣,发挥自己的创造才能,尽情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四、总结

有人说,最上乘的教学方法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简单的模仿,很可能是邯郸学步,而着力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创造性的生成教学策略,才能符合时代的发展。只要音乐教师能准确把握教学目标,优化教学方式,在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就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知识能力的发展。

作者:王自娟单位:银川市西夏区第六小学

第九篇:小学音乐教学措施

一、小学音乐教育存在的问题

音乐与生活紧密相连,因此生活中包含着大量的音乐资源,然而就目前情况来看,小学音乐教育中并没有广泛的应用音乐资源,音乐教学资源单一,缺少适用性,大部分音乐教师将音乐教学资源局限在课本、参考书、教学光碟上,教师出教科书外的音乐资源和音乐知识储备并不充足。并且大部分小学的音乐教学设施不健全,没有专业的音乐教室,许多音乐教学中常用的乐器也比较缺乏,造成小学音乐教学课堂质量不高,起不到事倍功半的效果。

二、促进小学音乐教育有效教学的方法

1.转变教学方式,提高校学生主动学习兴趣

传统的音乐教学以教师主讲为主,学生在整个音乐学习过程中主要扮演的是参与者的身份,对于音乐的学习兴趣并不是很高。因此教师要转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进行音乐探索和学习,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提高音乐教学的有效性。例如在《大树妈妈》音乐教学中,可以让学生对歌曲的音乐素材进行收集,对教学内容进行设定,在课上教师让同学进行歌曲内容和中心含义的讲解,引导学生对音乐思想进行欣赏,提高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然后对歌曲进行教学的过程中,让学生对歌曲的曲调先进行掌握,再根据教师的指导改正错误曲调,使学生投入到音乐学习当中。

2.在音乐教学中设定情境,让学生充分融入其中

音乐教学中要想实现学生对音乐教学内容的充分了解,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就要设定一定的音乐教学情境。情境教学法在课程教学中得到广泛应用,要从音乐作品的欣赏角度进行情境的设置,创造音乐作品的物质情境或者是人文情境,使学生融入其中,提高音乐教学的有效性。例如在《四季童趣》的音乐教学中,教师要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对音乐内容中的情境通过flash的形式表现出来,让学生对音乐内容产生直观的感受,同时让学生对自己四季的童趣进行描述,形成良好的互动,调动学生的热情,使学生融入到学习的氛围当中,提高音乐教学的有效性。

3.丰富学校音乐教学资源

小学音乐课时数较少,学生接触音乐的时间并不多,因此导致小学音乐的有效教学受到影响,如何利用有限的时间提高小学音乐教学的有效性成为小学的重点研究内容。因此,学校要加强学校音乐教学设施建设,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建设音乐教室以及对教学中应用到的乐器进行添置。同时要对音乐资源进行有效开发,形成具有本校特色的音乐教学模式,营造良好的音乐教学氛围,提高音乐教学的有效性。例如在《天下的妈妈都是一样的》的音乐教学中,教师可以将“母亲”设定为音乐主题,让学生搜集此首歌曲以外的关于歌颂母亲的歌曲,并在课上进行交流,丰富学生的音乐资源,并让同学对歌曲进行演绎,明确自己的歌曲与课本歌曲的不同之处,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促进有效性教学的实现。

三、结语

小学音乐的有效性教学已经成为音乐教学的重要目标,对于教师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学校对音乐教学课程进行改革以及培养小学生音乐素养和实现其全面发展具有现实意义。目前,小学音乐有效性教学依然存在很多问题需要解决,只有将其落到实处,才能够不断提高小学音乐教学的有效性。

作者:苏畅单位:常州市钟楼实验小学

第十篇:小学音乐奥尔夫教学法

一、利用简单的游戏来激发学生的兴趣

在经济水平比较落后的农村学校,没有钢琴、奥尔夫乐器、多媒体等这些先进的教学设备,但我们可以充分发挥我们的想象力,用我们身边的生活用品来制作一些简单的乐器和编一些小游戏,以此来活跃我们的音乐课堂气氛。在以往的教学活动中,都是以教师为中心,教材为中心,整节课下来只有教师一个人在说唱,师生之间没有交流、没有互动,课堂上死气沉沉,使学生失去了想象和创造的空间。而奥尔夫教学法恰好改变了这种传统的教学方法,它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格,能够使学生从游戏中、玩耍中学习音乐,并且能够让学生亲身去体验和感知音乐。奥尔夫音乐教育拥有一种新的理念、新的思想,它所强调的是创造性、即兴性和灵活性的发挥,所注重的是人对音乐最基本的感受、体验,让人们觉得学习音乐是一种享受、是一种乐趣。这种感受和体验不是通过学习外在的知识和进行充分的技能训练能够得到的,而是需要人们亲自参与其中,拥有轻松愉快的心情体会其中的乐趣,在没有压力没有负担的情况下学习和掌握原本性的音乐,这恰恰是现如今小学音乐课堂所需要的,也就是说奥尔夫音乐教育是最适合人的启蒙教育。首先要让学生学会“怎样做”,然后再解释“为什么”。例如在给学生讲解乐理知识中的节奏型时,不要按照传统的教学方式,把每一种节奏型写在黑板上直接告诉他们怎么打节拍,那样学生看到那么多的五线谱像蝌蚪一样,可能一下子就懵了。我们可以通过文字游戏来学习,例如,在上课之前首先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思考出几个自己曾经去过的地名是3个字的旅游景点,学生们会非常积极地思考回答问题,使得课堂气氛十分活跃,然后教师再根据学生想出来的3个字,利用读的不同时值来告诉同学们哪种是前八分音符后十六音符的节奏型,哪种是前十六分音符后八分音符的节奏型以及切分音。这样的游戏活动教学,不仅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反应能力、又让学生在享受快乐的同时掌握了知识。

二、利用声势法来活跃音乐课堂气氛 奥尔夫曾说:“音乐始自人自身,教学也正如此。”一切首先要自己去做,只有在做的过程中才能有所体验和感受。声势教学法正是如此,它把身体当作一种乐器,通过拍打身体的不同位置发出不同的声响,可以用来给歌曲、诗歌和童谣等伴奏。对农村经济贫困的学校来说,这是一种非常合适的教学工具,不用再为花钱买乐器的事情发愁了,给学校节省了一笔很大的开销。它也是人类宣泄、表达自身情感最原始、最直接的方式。运用声势训练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节奏感、身体协调能力、反应能力,还可以增强学生的记忆能力、听辨能力和创造能力,是入门学习音乐基础知识非常好的训练方法之一。如果在死气沉沉的课堂上,选一些简单的声势训练,学生们会觉得特别新颖很感兴趣,课堂气氛一下子就会活跃起来。如:在进行双声部以上的节奏训练时,就可以通过声势教学。从简易双声部节奏开始,左手拍速度,右手拍节奏型,双手配合,锻炼两个手的协调能力。等熟练之后在此基础上,再逐渐增加节奏型的难度,加入拍手、跺脚、捻指。并让学生充分发挥他们想象的空间,自己创编一些简单的节奏型。通过这种声势教学,学生不再是单纯枯燥地记忆某个节奏型,而是通过自身的体验参与其中获得知识。这正符合了奥尔夫教学法的宗旨:“在音乐教学中音乐只是手段,教育才是目的。”

三、利用乡村有限的资源学习音乐

农村的小学有着很丰富的资源,绿油油的草地、宽阔的操场是孩子们的欢乐之源。教师可以利用他们在柔软的草地上摸爬滚打,玩捉迷藏、丢手绢、放风筝等这些游戏的同时来学唱《找朋友》、《丢手绢》、《放风筝》这些歌曲,让孩子们边玩边唱,寓教于乐,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另外,农村的孩子或许买不起高档的钢琴、萨克斯、扬琴等这些高档的西洋乐器,但他们可以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寻找可以用来制作奥尔夫乐器的材料。例如:我们可以用废弃的矿泉水瓶装上小石子或沙子制作成沙锤、用柳枝皮模仿吹小喇叭的声音、用不同大小的杯子装满不同的水敲击变成一首优美的歌曲等,这些活动不仅可以让孩子们动手亲自制作,锻炼孩子们的动手操作能力,还可以让孩子们组织成一个小乐团,享受音乐带来的快乐。

四、增强农村小学的本土化建设

从奥尔夫编著的学校音乐教程中可以看出其中音乐教学活动的内容大多数是采用家乡的方言、童谣、谚语、民歌和舞蹈作为基本教材,奥尔夫教学法强调本土化,奥尔夫的教育思想能与当地的文化完美地结合,这也是奥尔夫教学法在世界影响很大的重要原因之一,另外在进行奥尔夫教学的同时使儿童对本地区的文化也能得到一定的了解。在我国很多地区有大量的童谣、儿歌、谚语、地方民歌和舞蹈,有的用方言演唱,具有浓厚的地方风味,这将也是一笔很大的文化遗产。再加上中国语言象声词的韵律节奏模仿和这些童谣、儿歌等都是一些简单、短小的作品,旋律优美,歌词朗朗上口,易于传教。如:幼儿模仿鞭炮声劈哩啪啦、马蹄声咚哒咚哒、小狗叫声汪汪汪等象声词进行节奏韵律模仿来学习十六分音符、八分音符、三连音等,儿歌有《小白船》、《小老鼠上灯台》、《数鸭子》、《小白兔》、《小小的船》等,这些儿歌有的是地方语言的童谣,有的是朗朗上口、非常押韵的儿歌,都是小学生易于理解并容易掌握的内容。农村地区的老师还可以搜集一些结合本地区的风土人情与地方特色的歌曲,或是教师自己创编一些简单的歌谣来教授,这不仅利于儿童接受还为教学活动的实施节省了大量的前期准备工作,更对民族音乐的推广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五、总结 总之,奥尔夫教学理念让学生能够从音乐中享受到乐趣,也对他们学习音乐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在面对新课改的今天,在农村小学音乐教学中引入奥尔夫教学法是十分适用的。它能将教材内容与游戏相结合进行教学,并将教学内容进行分解,降低难度,使学生在兴趣浓厚的游戏中边玩边学。这样不仅仅让学生学会了知识,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审美能力,提高了运用音乐艺术形式进行文化交流的能力,发展了学生的想象力、创造性等综合素质。作为音乐教育的研究生,我们可以根据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结合实际情况,运用奥尔夫的教学理念和方法解决音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不断地改进教学策略和方法,使我们农村小学的音乐课堂焕发蓬勃的生命力,让学生真正地走进音乐世界!

下载2010年秋季小学音乐教学策略(含教后记)word格式文档
下载2010年秋季小学音乐教学策略(含教后记).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浅谈小学音乐欣赏课教学策略

    浅谈小学音乐欣赏课教学策略 双牌县五里牌镇中心小学 魏解云 【摘 要】音乐欣赏在开发学生智力、陶冶学生情操和培养学生气质修养等方面都起着积极作用。然而当前音乐欣赏课......

    浅谈小学音乐欣赏课教学策略

    浅谈小学音乐欣赏课教学策略 摘 要:音乐欣赏在开发学生智力、陶冶学生情操和培养学生气质修养等方面都起着积极作用。然而当前音乐欣赏课教学效率低,必须讲究教学策略,引导学生......

    小学音乐教学策略[精选五篇]

    小学音乐学科教学策略 小学音乐唱歌课教学策略 一、指导思想 1.以《音乐课程标准》为依据。 2.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基本理念应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师生通过以聆听、体验、表......

    读书笔记-小学音乐教学策略

    《小学音乐教学策略》读书笔记 (2015-2016学年第二学期) 温姣近日,我细读了郑莉老师编着的《小学音乐教学策略》一书,对教学策略研究的意义、价值与发展趋势有了更深的理解。......

    《秋天》教后记

    《秋天》教后记 新乡市第九中学 周婧 我是个性格比较内敛的人,讲授诗歌历来是我的弱项。当看到自己抽到的题目居然是何其芳的现代诗《秋天》时,其震惊是可想而知的。但箭在弦......

    《哪吒闹海》教后记

    人们不敢下海捕鱼(原因) 跳进取下摆掀起 决心治一治(经过) 闪身取扔喷拿打死夜叉 为百姓出气 教后记: 《哪吒闹海》是苏教版小语第五册的一篇神话故事,写的是小哪吒不畏强暴,大闹东......

    体育教后记范文合集

    学校体育教后记 时光如梭,不知不觉已经在小学教学15年了,我觉得做一名小学教师真的不简单,特别是做一名小学体育教师更不容易,我们所要面对的事情太多、太复杂了,但在工作过程中......

    雷雨教后记

    《雷雨》教后记 张守兰 曹禺先生的代表作《雷雨》历经了大半个世纪,一直受到人们的喜爱,在国内外享有盛誉,至今仍以其无与伦比的真实性、进步性和艺术感染力而保持着旺盛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