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快现代农业园区建设促进农业(甬政发98号)(精)

时间:2019-05-13 00:14:2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关于加快现代农业园区建设促进农业(甬政发98号)(精)》,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关于加快现代农业园区建设促进农业(甬政发98号)(精)》。

第一篇:关于加快现代农业园区建设促进农业(甬政发98号)(精)

关于加快现代农业园区建设

促进农业转型升级的意见

(征求意见稿)

二〇一〇年十月十一日

为加快“十二五”我市现代农业建设进程,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根据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开展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工作的意见》(浙政办发〔2010〕6号)精神,结合宁波实际,现就我市现代农业园区建设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率先实现优质、高产、高效、生态、安全的现代农业建设目标,在全面建成“一区二十园百基地”的基础上,按照“拓展基地,提升功能,创新服务,生态

循环”的要求,以“五提升一拓展”为重点内容,以现代农业园区建设为主要载体,以点带面,以线连片,点面结合,产业联动;强化政策支持,加强科技支撑,创新经营机制,完善配套设施,推进农业区域化布局、精良化装备、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循环利用和社会化服务,加快现代农业建设,促进农业转型升级。

二、目标要求

从2011年开始,争取用5年时间,全市建成80万亩粮食生产功能区,全面提升40万亩市级粮食生产功能区。建成产业布局合理、要素高度集聚、多功能有机融合、循环清洁生产、一二三产业联动发展、相对集中连片、面积2万亩以上的20个左右现代农业综合区;建成主导产业优势明显、生产设施完善、产品优质安全、集中连片的60个主导产业示范区;建成设施装备先进、竞争优势明显、品牌效应突出、经济效益领先的120个特色农业精品园。使之成为全市农业主导产业和

特色产业集聚的功能区、先进科技转化的核心区、生态循环农业的样板区、体制机制创新的试验区,推动我市现代农业又好又快发展。

——农业产业布局符合现代农业发展要求。根据我市农业发展现状、资源禀赋和现代农业发展方向,按照城乡统筹和区域化发展要求,明确我市“十二五”农业产业布局为“一圈”、“两带”、“四区块“,即围绕中心城区分布的“都市农业圈”;分布在四明山、天台山脉沿线的“生态林特产业带”;分布在象山港、三门湾、杭州湾沿岸的“水产养殖产业带”;分布在余姚、慈溪北部的“蔬果畜牧产业区块”;分布在宁海、象山南部的“蔬果畜牧产业区块”;分布在姚江、奉化江两岸的“粮经畜牧产业区块”;分布在环象山港滨海小平原的“粮经畜牧产业区块”。按照“种养结合、合理布局”的要求,在种植业区域合理配套布局畜牧产业。

——农业物质装备水平达到现代农业发展要求。按照现代农业物质装备要求,农田基础设施配套完善,防灾减灾能力进一步增强,土壤肥力较大提升,农业节水技术普遍应用,设施农业大力发展,农业生产主要环节实行机械化。现代农业园区内,粮食生产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85%,其他主导产业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60%以上;标准化钢棚等设施面积达到20万亩,喷滴灌面积达到40万亩;畜禽饲养设施水平达到90%以上;水产设施养殖面积达到10万亩。

——农业科技水平达到现代农业发展要求。现代农业园区具有稳定的技术依托单位和技术力量,具有相应规模的新品种、新技术展示示范场所。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水平较高,主要农产品有生产技术标准和安全生产操作规程,农产品质量达到无公害以上要求。种苗统供和良种覆盖率达到100%;农作物单产和畜禽个体生产能力高于当地平均水平20%以上;农业科技贡献率达到70%以上。

——组织经营制度达到现代农业发展要求。现代农业园区内建立完善的组织管理机制、高效的经营管理机制和健全的社会化服务机制,龙头企业、合作社、大户利益联结紧密,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联动,实现生产与市场对接,园区与加工配套。土地规模经营率达到70%以上,其中土地流转率达到65%以上。农产品品牌率达到100%;农产品商品率达到90%以上;农产品加工处理率达到65%以上。

三、建设重点

(一)提升农业设施化水平。把提升设施装备水平作为现代农业发展的关键举措。按照沟、渠、路综合配套要求完善基础设施,使粮食生产功能区排灌通畅,道路布局合理;实施地力提升工程,使功能区田块全部达到粮食高产的一等田要求。按照高效、生态、循环要求,进一步提升现代农业园区基础设施和装备水平,合理配套农产品产后处理设施。主导产业示范区着重完善沟渠路电等基础设施和喷滴灌等生产设施,畜禽排

泄物、养殖污水及农作物废弃物处理,农产品冷链保鲜及分级包装等设备。特色农业精品园着重发展标准钢管大棚及连栋大棚、智能化温湿调控设备、肥水同灌、工厂化养殖、智慧农业及种子种苗工程等设施装备。大力引进推广育苗(秧)、耕作移栽和收获等新型、适用、高效的农业机械,优化农机装备结构。积极引进农产品检验检测设备,建立产地农产品检测站。

(二)提升科技带动能力。把提升科技水平作为现代农业发展的根本动力。坚持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并举,支持建立农业技术研发中心和推广核心区,加快信息技术在现代农业中的应用,构建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加大新品种引进和繁育力度,在提升“甬优”系列杂交水稻育种基础上,积极开展蔬菜瓜果(水果)、畜禽、水产等育种平台建设;加快以工厂化育苗、大棚育秧等为重点的种子种苗生产企业发展,由供种为主逐步转向供苗为主,形成区域性的种子种苗产业化体系。加快实施市级粮食生产功能区“双千”工程,加

强农业适用技术推广和培训,积极培育粮食科技示范场(户),广泛开展高产示范活动,实行良种、良机、良法配套。不断进行农作制度创新,探索种养结合、间作套种、水旱轮作等“万元亩值”高效种养模式。以农业标准化示范乡镇建设为抓手,大力推广标准化生产技术,进一步提高测土配方、栽培技术和专业化统防统治等水平。现代农业园区内标准化生产实施率达100%,投入品使用、日常生产管理全面实行田间档案制度。加大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监管监测,推行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和承诺制度,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加快培育现代农民,积极引进高校毕业生投身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到2015年底,全市要引进高校毕业生1000名以上,其中每个主导产业示范区农业科技人员配备达到2名以上。

(三)提升循环农业发展水平。把提升循环农业发展水平作为现代农业建设的重要内容。坚持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的原则,把发展畜牧业作为循环农业的重要节点,以提高资源

利用率为核心,以节地、节水、节肥、节药、节能和资源的综合循环利用为重点,积极构建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的农业生态循环经济系统,全面提升循环发展水平,实现农业生产、农村生活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十二五”期间,在环三门湾、象山港、杭州湾和四明山区域,着力构建“两翼三区一核心”循环农业发展格局,积极探索农林牧渔各产业间“资源-产品-废弃物-再生资源”有机衔接、多元循环模式,实现产业间和园区(区域)内循环。建成1个以上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县、3个以上循环农业示范区、20个循环农业示范项目、50个循环农业推广项目。大力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积极创建国家级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基地,推进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园区内畜禽粪便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5%以上,沼液利用率达到90%以上,秸秆利用率达到95%以上,农膜回收率达到85%以上。

(四)提升产业化经营水平。把提升产业化经营水平作为现代农业发展的主要环节。健全土地(林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服务体系,大力发展土地(林地)流转有形市场,以委托流转、土地(林地)股份合作等多种形式促进土地(林地)经营权流转,创新经营形式,加快发展现代农场和合作社等新型市场主体。扶持农业龙头企业加大技改投入,进一步提升产后处理能力,完善冷链系统,提高农产品精深加工水平和贮运保鲜能力,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实现产业链上下游延伸。组织企业和合作社参加各类农产品展示展销会,鼓励申报各类名牌,加大品牌培育,促进区域化品牌发展。大力发展外向型农业和订单农业,发展连锁经营、农超对接、直销配送等现代物流业,构建农产品电子商务网络,完善网上销售服务,畅通农产品销售渠道。培养扩大农村购销员和农业经纪人队伍。建立完善以超市连锁为龙头,专业批发市场为骨干,集贸型初级市场为基础的农产品市场化体系。

(五)提升社会化服务水平。把提升公共服务能力作为现代农业发展的主要手段。在健全公益性农业服务体系的基础上,加快培育经营性社会化服务组织,鼓励各类社会化服务组织开展种子种苗供应、代管代收、农资经营、融资担保、农机作业、统防统治、动物防疫、市场信息、产品营销等服务,实行农业生产环节统一服务。鼓励服务关键环节外包,大力发展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积极开展区域性农机化服务中心建设。积极探索农民专业合作服务方式,大力推广“五统一”服务模式,完善内部组织制度,规范合作组织运作,增强综合服务能力,提高自我服务水平。每个主导产业示范区要求建立1个以上社会化服务组织,社会化服务覆盖面要达到100%。

(六)拓展农业休闲旅游功能。在稳步提升农业生产基本功能的基础上,坚持“农旅结合,以农促旅,以旅强农”方针,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创新机制、规范管理、加强服务,逐步形成政府引导、农民主体、社会参与的休闲农业发展新格局。

根据现代农业园区建设总体布局和规划要求,充分发挥现代农业园区产业优势,整合休闲旅游资源,积极引导和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发展观光游、采摘游、农耕生活体验游等,把休闲农业发展作为现代农业园区建设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在项目开发中做到同步规划,同步建设,扶持政策共享。以休闲农业发展为依托,将现代农业园区建设与全国休闲农业示范点创建活动以及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星级示范创建行动相结合,与省级休闲观光农业示范园、省级林业观光园建设相结合,打造休闲农业发展精品,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四、保障措施

(一)整合资金,加大投入力度。综合运用财政、投资、信贷、科技等手段,充分发挥政策驱动和财政资金的导向作用。“十二五”期间,市财政每年安排50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南三县”园区项目专项补助市财政、县(市)、区财政资金比例为7:3,其它县(市)、区为5:5。

整合现有各部门农业扶持资金,农口各部门用于产业发展的项目资金大部分要用于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农业综合开发、现代农业发展资金、循环农业、节水农业等项目资金要重点倾斜到现代农业园区;农机补助资金要重点投到现代农业园区的服务组织和装备建设。市农业产业化工作领导小组对各地申报的园区进行综合评估后立项,协调相关部门在政策、资金、技术等方面给予支持。积极引导建设主体加大投入,鼓励社会资本、工商资本、外资以多种形式参与现代农业园区建设,鼓励金融部门加强对农业的信贷支持和优惠政策力度。加快推进农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健全完善农户小额信贷担保机制,探索农业生产抵押贷款有效方式,切实解决现代农业建设资金贷款难问题。

(二)加强项目管理。按照“整体规划、分类实施、滚动建设、逐年建成”的要求,把原基地和科技园区建设纳入统一管理,通过对基地和科技园区的提升,建成各具特色的现代农业

园区。农、林、渔各产业局及农机部门要根据现代农业园区建设要求及原产业基地建设情况,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负责编制好现代农业园区项目建设规划。市农业产业化办公室牵头拟定项目立项指南和实施办法,组织对项目的审查和立项。各县(市)、区农业产业化办公室负责编制好辖区内现代农业园区建设规划和分年度实施计划,并组织项目申报和实施。对创建成国家和省级现代农业园区的将给予表彰。

(三)加强组织领导。各地各有关部门要充分认识加快现代农业园区建设的重要性,要把这项工作作为“十二五”期间农业转型升级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抓手。各地要明确目标,统筹协调,制订规划,细化工作任务,有序开展。各部门要职责明确,密切配合,强化服务,完善项目管理制度,健全会计核算制度和审计监督。认真落实领导干部、农技(林技、渔技、农机)人员联园区制度及专项考核制度,严格项目建设内容,加大对项目的检查、考核、监督力度,切实抓好从立项

到验收各个环节的指导和监管。加强对管理和建设人员的培训,提高业务素质和管理水平,强化信息化管理。把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列入政府考核内容,对现代农业园区工作成绩突出的相关单位和个人将给予表彰。

加快现代农业园区建设,促进农业转型升级的实施办法由市农业产业化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研究制订下发。

宁波市农业局代拟

第二篇:加快农业转型升级 促进现代农业发展

加快农业转型升级 促进现代农业发展

2010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最后一年,也是加快我县农业转型升级促进现代农业发展的关键一年。做好今年农业工作,不仅对推进浙江绿色农产品基地建设,提升我县农业知名度和美誉度至关重要,而且对促进我县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推动经济回升向好具有重要意义。

一、当前我县现代农业发展面临的机遇

(一)现代农业发展的政策环境不断优化。近年来,国家对“三农”问题日益重视,对新农村建设投入不断加大,这为发展现代农业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持。我县积极响应中央、省、市的各项涉农政策,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并把绿色农产品基地建设、农业招商引资、土地规模流转等工作纳入县对乡镇(街道)的综合考核,增强基层对农业工作的主动性。

(二)现代农业发展的产业基础不断夯实。近年来,我县积极打造“浙江省绿色农产品生产基地”,大力发展现代农业,从体制、机制、措施上都有新的突破和落实,从农技服务到标准化推广,从质量监管到基地建设,从品牌创新到市场营销都有完整的实践。在现代农业基地规模方面,我县已有杨梅、绿色稻米、绿色蔬菜等十个产业的现代农业示范园区3.5万亩;在现在农业服务体系方面,我县已建立县乡村户四级农业服务网络和综合农业农技服务中心;在现代农业质量监管方面,我县已建立县级农产品检测中心,初步形成了县企业基地和市场“四位一体”的农产品质量检测网络;在现代农业市场化方面,我县已创办了全省首家绿色农产品专卖市场,创建了仙居鸡、仙居杨梅等区域农业品牌;特色农业有了比较好的发展基础,有了承接项目落户的能力、政策支撑的能力。

(三)现代农业发展的外部环境不断优越。我县有丰富的自然资源、良好的生态环境、多样化的农产品品种、便利的交通条件和投资创业的一系列优惠政策,这为加快我县现代农业发展提供了契机。近年来,我县绿色农产品知名度美誉度不断提高,受到各级领导和新闻媒体的高度肯定。去年,我县被农业部、国务院台办列为台湾农民创业园;被农业部列为全国12个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试点县之一,10个农产品质量监管试点县之一;全省“三位一体”农业公共服务体系唯一试点县,被省财政厅农业厅列为全省支农资金试点县,支农资金总数在全省农业系统中居第一位。

二、我县现代农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农业主体少而小。近年来在政府的关注和扶持引导下,全县农业龙头企业培育力度加大,企业数量逐年增多。但由于行业特点所限,大多农业企业发展的前期投入大、收效慢、效益低和部分人的轻农意识,使得农业龙头企业发展不快,与实现农业产业化的要求仍有一定差距。特别是农业龙头企业中真正上规模、上档次的较少,不适应现在市场经济发展和农业、农产品竞争日益加剧的需要。在全县57家龙头企业中,年产值上亿的仅有2家,且均为工艺品行业;年产值超过5000万的7家,其中属于工艺品行业的2家;年产值不足1000万元的25家,其中纯农业龙头企业仅占到15家。

(二)农技人员少而低。县乡村三级推广组织虽已基本成形,但乡村两级的组织建设还不够完善,我们的农技推广队伍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如农业科技推广者工资低、待遇差,工作环境条件艰苦,推广经费紧张,造成农技推广队伍不稳定;农业推广人员年龄老化、知识弱化,结构不合理,缺乏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基层政府领导重视不够,导致农业技术推广机构与行政部门政事职能不清,大部分基层农业科技推广人员常年忙于政府的中心工作,自己的本职工作却很少过问。

(三)土地流转贵而难。随着国家对农业实行“一免三补”等惠农政策,有些农民心理上受到鼓励,种粮积极性得到恢复,不想丢田;在外务工农民因收种机械化水平的提高,不需收种时节两头奔波,不愿丢田;多数农民担心土地流转后,生活失去保障,不肯离田,导致土地流转难度加大、成本提高,成为制约农业规模化发展的突出瓶颈。

(四)农业基础低而薄。虽然国家近年来加大了农村基础设施投入力度,农村基础设施薄弱地位有了明显改善,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也大大增强,但是由于经济等原因,县农村基础设施薄弱的局面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扭转,偏远山区的耕地基本上无电力设施配套,无井灌设施、无渠系,还是靠天种地。农田水利建设比较滞后,自然防涝抗旱能力不高。如全县只有旱涝保收田8万亩左右,占总播面积的37%,许多耕地都是靠天下雨。

三、加快农业转型升级促进现代农业发展的对策

(一)突出模式创新,提升基地带动力,全面推进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基地化生产是现代农业的重要特征。以台湾农民创业园建设为抓手,按照“县有现代农业示范园区、乡镇有科技示范场、村有科技示范户”思路,推进土地流转,引进产业主体,创新生产模式,提供全程服务,把园区建成新品种新技术的实验区、绿色标准化技术的样板区、农技人员的研发区和农民培训学习的教学区。一是推进台湾农民创业园建设,加快成立仙居台湾农民创业园领导小组,下设管委会,同时成立仙居台湾农民创业园融资公司;加快创业园规划制定,科学统筹园区布局;落实规划,推动核心区启动建设;加大宣传,通过“引进来”和“走出去”的方式,多渠道开展招商活动,组织参加2010年海峡两岸食品展览会。二是创新土地流转机制,加快流转步伐,使土地集中到大户、合作社、农业企业的手中,同时,以优惠政策鼓励各类企业和投资者,通过租赁、承包、合股等方式从事农业开发,引导土地规模连片流转。三是园区内实行“七统一”服务,即统一规划、统一优良品种、统一标准技术、统一农业投入品使用、统一疾病防治、统一质量监管、统一品牌的生产管理,对符合绿色标准的农产品,实行统一商标销售,即实现技术集约化,又有效保证了农产品的质量。四是进一步提高农业机械化装备水平,实施标准化生产,推行新型农作制度,加强统防统治,使我县农业实现量的扩张和质的提升,在全省形成较强的影响力。五是拓展农业多种功能,大力发展生态休闲观光农业,依托我县丰富的旅游资源和杨梅、仙居鸡等特色产业优势,逐步在永安溪沿岸建成一批集科技示范、休闲垂钓、观光采摘、旅游度假于一体的生态休闲观光基地。

(二)突出增收为本,提升市场牵引力,全面搭建现代农业发展营销平台。农业产业化是我县农业实现全面发展的必然选择,是适应市场竞争、提高农业综合效益的重要途径。进一步培育产业化经营主体,大力扶持产业带动力大、市场竞争力强、科技含量高的农业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和大户,通过责任农技制度、订单农业、合作化生产,对基地内所有符合标准的农产品实行订单生产与收购,并利用统一平台进行销售,充分体现农产品的优质优价,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一是发展壮大绿色农产品专卖市场,加强与连锁超市、供销社系统、大型集团公司等经营组织的合作发展,引进资金和先进的管理方式,借助连锁超市、供销社系统遍布各地的网点布局、四通八达的配送体系、灵敏的市场触角,把全县绿色农产品以专卖市场名义统一打包销售,全面提升专卖市场的经营水平,逐步使我县成为长三角地区重要的绿色农产品配送中心。二是积极推进绿色品牌整合,建议成立县级品牌管理机构,对全县130多个仙居农产品品牌进行整合,分类进行认证,对重点产业的品牌,争取通过工商、质监等部门的认证;对仙居鸡通过证明商标认证;对仙居稻米、仙居高山蔬菜、仙居花猪、仙居永安溪鱼,通过地理标志认证,争创国家级、省级的区域农产品品牌,全面打响仙居绿色农产品的品牌。三是加大农业招商引资力度,引进工商资本投资农业,是加快我县绿色农业发展的根本,也是我县绿色农业发展上档次、上水平的关键。一方面要积极开展农业大招商,做到每一个生产基地都采用“市场+公司+基地+农户”模式进行企业化管理,推动农业每个主导产业形成1-2家产值达5000万元以上的省市级农业龙头企业和年销售额达1000万元以上的合作社;另一方面对引进来的农业项目,各级、各部门大力支持,帮助落实农业种养殖用地和项目加工用地,确保引进工商资本的顺利落户。特别是要做好由国家供销总社与浙江省供销社、台州市供销社、仙居县供销社、台州华联超市五级联动共同投资2亿元的仙居国家级绿色有机农业产业项目。

(三)突出深化改革,提升服务支撑力,全面构建现代农业发展服务体系。深化责任农技推广制度、构建“三位一体”农业公共服务体系,是确保绿色农产品基地建设成败的关键。一是深化试点工作,着眼于在全省乃至全国创造先进经验,不断深化财政部、农业部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试点县和全省“三位一体”农业公共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县工作,进一步健全农技服务网络,创新农技服务模式,发挥农技队伍作用,使农技人员正真成为“农业技术的指导者、农产品质量的监管者、动植物疫病的防控者、产品产业化的引导者”。二是加强农技推广责任考核,建立绩效挂钩制度,完善农技人员联系基地制度,加快标准技术的实施与推广步伐。三是通过双向交流与服务,加强与农业先进地区、科研机构、大中院校合作,积极推进优质良种、生物技术、农作技术等信息源建设,做到一个主导产业,依托一个科研院所,建立一个研发基地。加强对外合作交流,与国外优秀种业公司共同建立跨国新品种示范园区。

(四)突出绿色安全,提升品质竞争力,全面构建农产品质量监管追溯体系。农产品质量安全关系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关系社会的和谐稳定。完善农产品质量监管体系,加大监管力度,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是我县建设绿色农产品基地的重要保障。进一步加强农产品质量监管工作,明确责任,建立“县、乡、村、户”四级农产品质量监管责任体系。以县级农产品检测中心和企业、市场、基地定性检测室为主体,全面构建农产品检测网络体系。加强部门协作,整合检测资源,充分发挥县农产品检测中心(室)的作用,完善例行抽检制度,严把市场准入关。在全县绿色农产品生产基地积极实施产地准出管理,农产品质量监管人员根据生产单位的生产档案、现场检查、产品抽检和质量认证情况,签发农产品产地证明。建立农产品质量追溯系统,实现生产记录可存储、产品流向可追踪、储运信息可查询。

第三篇:建设现代农业园区 促进现代农业发展(园区两年大总结)

建设现代农业园区

促进现代农业发展

——杨凌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工作总结

2008年以来,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杨凌示范区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和国务院《批复》精神,按照“现代农业看杨凌”的定位,以“国内一流、国际知名”为目标,以集聚创新国内外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探索现代农业新模式、新机制为重点,突出标准化、专业化、整装化、板块化、全覆盖的特点,规划建设杨凌现代农业示范园区,积极探索发展现代农业、带动农民增收、推进城乡统筹发展的新途径,取得了明显成效。

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初具规模。现代农业示范园区规划占地100平方公里,由八个功能园区组成,其中现代农业创新园、国际合作园以及现代农业企业孵化园基本建成,标准化生产示范园、种苗产业园区逐步壮大,设施农业、小麦良种、精品苗木、经济林果、花卉、食用菌、生猪及奶肉牛繁育等八类产业已发展到5.28万亩,其中设施农业1.5万亩(建成大棚5000座,中棚5000亩),经济林果1.1万亩,精品种苗4000亩,名优花卉300亩,露地蔬菜1.5万亩,小麦良种3000亩,食用菌400亩,建成生猪标准化养殖实训基地、万头生猪繁育基地和万头奶肉牛繁育、养殖基地,本香集团、秦宝牧业、森淼公司等42家涉农龙头企业入园发展,累计完成投资7亿 1 元。园区水电路网等基础设施完善,经济社会效益初步显现,成为农民增收致富和现代农业成果展示的重要平台。

生产经营机制逐步完善。园区八类产业均采取“公司(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以企业为龙头,建基地、带农户、拓市场、促销售,基本形成了从技术、生产、加工到物流的产业链条,促进了现代农业产业化发展。陕西秦川牛业有限公司万头秦川牛种牛养殖和育肥基地项目采取“公司+小区+基地+专业户”的模式,推行“核心区+辐射区+带动区”的连接机制,实行100头秦川牛进入核心区、10头以上进入小区、3—9头进入专业村的递进养殖方式,辐射带动杨凌及周边农民发展秦川牛养殖小区10个,基地22处,养殖户1300多户,总产值9800万元,带动农民增收500多万元。同时,我们通过组建“土地银行”解决园区用地如何集中的问题,通过组建专业合作社解决园区建设主体的问题,通过项目捆绑解决资金筹集难题,有效推动了园区建设顺利开展。

农业科技创新能力不断提高。成立园区建设专家指导委员会,一大批专家教授全程参与园区的规划设计和建设生产,并在园区建立实验示范基地。现代农业创新园和国际科技合作园为积聚展示国际国内农工业新品种、新技术提供平台,省果树中心、省油菜研究中心、宁夏林业研究所、台湾美庭公司、台湾今日花卉集团、秦宝牧业、赛德公司、靖杨果蔬批发市场等国内外30多家科研机构和知名企业入园发展,展示智能温室、节水灌溉、气象监测、精准农业等当前最先进的农业设施和技术,推广各类作物新品种17类1200多个。

示范带动效应日益增强。随着建设规模的不断扩大和发展水平的逐步提升,杨凌现代农业示范园区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日益增强。截止目前,园区累计接待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直辖市1000多批次、5万多人次的党政领导干部和农民群众来园区参观学习,接待中央电视台、新华社、人民日报、经济日报、光明日报,香港、台湾主流媒体采访团和跨越关中-天水经济区专题采访团等新闻媒体100多批次,杨陵与山东寿光、甘肃清水等地缔结友好市县区,重点在现代农业发展方面开展交流合作,杨凌现代农业发展的新机制、新模式得到各方面的积极评价。

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现代农业示范园区的快速发展,不仅加速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还有力促进了农民持续增收。2009年全区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744元,较上年增长了21.3%,增幅居全省第一,其中仅设施农业一项带动农民人均增收914元。同时,园区建设发展创造了大量就业岗位,劳务用工需求迅速增长,农村剩余劳动力和失地农民实现了在家门口就业增收。2010年三季度,全区农民人均现金收入5348元,同比增长21.3%,增速居全省第一,其中经营性收入3281元,占总收入的61.4%。预计2010年全区农民人均纯收入可达6800元,设施农业、经济林果等八类产业发展成为农民持续增收的主要推动力。

一、主要做法

我们按照“扩展规模、提升水平、创新机制、健全体系”的总体思路,坚持“政府组织、政策引导、科技支撑、企业带 3 动、农户实施”的原则,全面推进八大园区建设发展,在产业规模推进、核心示范载体搭建、聚集创新平台建设和体制机制探索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一)科学制定发展规划,理清现代农业发展思路。我们立足杨凌发展定位,邀请省发改委、农业厅、农林科大等有关专家深入调研和充分论证,高标准、高起点编制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发展总体规划(即:“一轴一心八园”),根据总体规划制定了控制性详规。按照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经营的原则,在标准化生产示范园和种苗产业园区内,科学布局设施农业、经济林果等八类产业,实现了产业在整个园区的全覆盖。同时坚持基础设施与产业发展统一规划设计,确保了规划的科学性、完整性和可操作性,为现代农业建设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深入宣传动员,调动农民建设园区积极性。2008年以来,先后6次组织区、乡干部群众1500多人(次)赴四川成都、山东寿光、北京房山等现代农业发展先进地区考察学习,解放思想,开阔眼界,增长见识。多次组织区内农业大户现身说法,对比算账,用实实在在的效益吸引带动农民参与园区建设。区级领导包乡抓点,带头深入村组宣讲园区发展优惠政策,进一步坚定群众建设园区的信心和决心。两年来,共有5个乡镇60多个村3000多农户参与园区八类产业发展,成为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的主力军。

(三)引进龙头企业,推行全产业链发展模式。按照现代农业全链条发展要求,规划布局一轴一心八园,基本形成了从技术研发、农业生产、产品加工、物流储运到市场营销的现代农 4 业产业链条。组建农业招商机构,制定《杨凌示范区鼓励企业科教人员农村经济组织等进入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实施办法》,出台了园区用地、资金扶持、自主创业、公共服务等优惠政策,吸引科技含量高、展示性强、带动能力大的龙头企业入园建设。坚持以企业为龙头、以农民为主体、以产业为纽带、以效益为中心,采用“公司+科技人员+合作社 +农户”的方式,引进投资过亿元项目4个,秦宝牧业、秦川牛业、生猪实训基地、省果树中心种苗基地、靖杨果蔬交易市场等10个大项目建成投用。扶持发展的龙头企业25户,其中农产品加工企业17户、物流企业8户,参与的各类专业合作社114个,带动农户10000多户。

(四)推行标准化生产,提升现代农业发展水平。按照生产规范化、产品安全化、营销品牌化、管理信息化和服务专业化的要求,建立健全园区农业标准体系,制定了12项蔬菜生产技术规程,完善了小麦、玉米、良种猪繁育、苗木花卉等标准综合体,设立标准化研究推广服务中心和监测检验中心,建成以现代农业标准化网站为基础的公共服务与信息化管理平台。探索形成了“三型”(基地示范型、企业带动型、种养大户带动型)“五化”(生产规范化、产品安全化、营销品牌化、管理信息化、服务专业化)的标准化推广模式。产前突出抓好生产基地选择、基础设施建设、产地环境监测和投入品检测管工作,产中重点抓好组织培训、生产记录、农产品检测、标准化信息管理等工作,产后主要抓好农产品销售和质量溯源。2010年,以赛德、靖杨等6家企业为龙头,带动18个专业合 5 作社推广标准化生产1000多棚。成立区级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和3个乡级农产品监测站,推行产地准出和市场准入制度,确保了农产品质量安全。

(五)推进机制体制创新,促进现代农业快速发展。一是探索土地流转新模式。坚持“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组建“土地银行”,推动土地向种养大户、龙头企业、合作社组织有序流转,实现土地规模化经营。成立土地流转服务中心、土地流转仲裁委员会和乡镇土地流转办,区财政给每个“土地银行”每年补助运行经费1万元。两年来共成立“土地银行”36家,涉及3个乡镇36个村1万多户农民,累计流转土地3.5万亩,园区规划范围内土地流转率达到了30%以上。同时,对土地流转后人均土地不足0.3亩的农户,在生活养老、子女上学等方面制定了一系列保障措施,较好解决了群众基本生活保障问题。二是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指导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200多个,入社社员2000多户,其中设施蔬菜类专业合作社121个,明确了合作社土地流转、大棚建设、农资供应、技术服务和市场销售等五大职能,覆盖园区所有设施农业大棚户。创建天和园、新华府、锦田等6个示范专业合作社,2个省级百强示范合作社。三是集中捆绑使用项目资金。在不改变资金用途的前提下,将各级各类涉农项目资金整合捆绑使用,主要用于园区基础设施和重点项目建设,既保证了涉农项目的顺利实施,也满足园区建设资金急需。两年来累计捆绑使用涉农项目资金近2亿元。四是创新多元化投融资模式。坚持政府引导、企业出资、农户自筹、银行贷款等多元化的投入机制,以创建 6 全国农村金融改革创新试验示范区为契机,出台农户建棚贷款贴息、农村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设施大棚抵押贷款、期货债券等一系列政策,盘活了固定资产,拓宽了融资渠道,撬动企业和农户等社会投资11亿元,占园区建设总投资的73%以上。五是推行物业化管理机制。按照“市场化运行、物业化管理、社会化服务”的原则,成立杨凌现代农业公司,组建现代农业示范园区水电维修队、环卫队,做好园区基础设施和环境卫生管护,提高了园区管理水平。

(六)健全各项服务体系,为现代农业发展提供保障。一是技术服务体系。成立设施农业建设专家委员会,并聘请66名农民技术员,常年深入基层一线,指导农民开展设施农业建设生产。成立农民职业教育培训中心,实施农民技能及创业培训工程,培养早就了一大批科技务农的“明白人”。在设施农业建设中实行统一规划布局、设计监管、施工指导、技术服务和农资供应,在经济林果基地建设中实行统一品种、杆架、管理和技术培训,收效良好。二是信息服务体系。建成园区视频展示中心,使各园区之间通过信息网络互联互通,做到病虫害监测预警、视频监控、现代农业数据收集等一体化。建成杨凌蔬菜网,及时发布蔬菜价格和供求信息。大寨乡西小寨村实现了手机、数字电视、宽带网络的农业信息化三网融合。建立村级、专业合作社信息站106个。争取科技部农村信息化工程项目投资500万元,正在建立杨凌农业科技信息网。三是市场营销体系。引进靖杨公司基本建成果蔬交易市场,在设施农业基地建成13个产地市场,形成农产品市场网络体系。扶持奥达、创 7 利和好运来三家合作社(公司),以及龙头企业开展以外销为主的深加工、精包装业务,努力打造“农科城”蔬菜品牌。启动杨凌蔬菜进万家大型活动,与上海联华、西安华润万家等多家大型超市建立了蔬菜供销关系。靖杨果蔬交易大市场投资1.2亿元建成了4.5万吨大型智能气调冷库、年产2.5万吨现代化果蔬包装加工生产线、4万平方米的标准化批发交易大市场,形成了辐射周边县区的标准化果蔬包装、储运、批发集散中心、价格形成中心和信息交流中心。

二、几点体会

(一)科学规划是现代农业园区建设的前提。聘请西北农林科大各方面专家成立规划组,赴北京、上海等地考察学习现代农业发展经验,在客观分析区情、反复调研论证的基础上,制定了杨凌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初步规划,并通过省发改委批准立项,整个园区规划做到了定位准确、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特色鲜明、适度超前,为各项建设顺利推进并达到预期目标奠定了坚实基础。同时,按照“统一规划,分步实施”的思路,制定了园区建设计划和产业布局规划,确保了建设有所遵循。

(二)农民广泛参与是现代农业园区建设的基础。按照规模化、集约化、产业化的要求,培养壮大优势主导产业,增加农民收入。通过组织群众外出参观学习,切身感受现代农业发展带来的丰硕成果,有效激发群众解放思想、参与现代农业园区建设的热情。通过专业合作社将农民组织起来,成为最基本的生产单元,增强了农民参与生产经营、市场竞争及抵御风 8 险的能力,真正成为园区建设的主体。

(三)政府推动是现代农业园区建设的关键。成立了由区级领导牵头的八类产业包抓组,两年来共抽调40多名科级领导、200多名部门干部职工驻村抓点,帮助群众解决园区建设生产中遇到的困难问题。主要领导深入田间地头,亲自督查督办,有效促进了工作落实。制定了设施农业、经济林果等产业发展优惠政策,建立了技术指导、资金扶持、市场销售等具体措施,引导群众放手放胆发展产业,调动群众参与园区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掀起了一个个发展热潮。

(四)产业链运行是现代农业发展的主要方式。龙头企业是推动农业产业化、标准化的主要力量。我们制定了《关于支持龙头企业实施产业链示范推广的若干政策》,从基础设施、公共服务、金融等多方面支持龙头企业发展壮大,与农户建立密切的利益联结机制,带动园区八类产业提升发展水平。目前,已形成以赛德公司、本香公司、秦宝牧业、省果树中心、今日花卉、康龙菌业、伟隆种业等企业为龙头的蔬菜、生猪、肉牛、经济林果、种苗、花卉、食用菌、小麦良种等八类产业链条。赛德公司是进行蔬菜名优品种的引进、试验、示范、推广和产供销一条龙服务的蔬菜产业全产业链企业,他们按照有机蔬菜的要求发展露地精品蔬菜1000亩,推行统一品种选择、统一种苗供应、统一生产技术规程、统一农药肥料供应、统一采收标准、统一品牌销售的“六统一”模式,带动园区6个专业合作社500多棚推行标准化生产,每座大棚实现增收3000元。

(五)机制创新是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保障。我们在土 9 地流转、技术服务、合作社建设及投融资等方面进行了有益尝试,较好解决了工作中的一些实际困难和问题,为现代农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保障,注入了活力。大寨乡西小寨村共264户1009人,耕地1350亩,人均不足1.2亩,是以粮食、小麦等传统农业种植为主的贫困村。2008年以来,该村抢抓园区建设机遇,率先成立了土地银行,对所有耕地全部进行了流转。按照园区规划,组织本村村民和吸引村外农民成立9个专业合作社,较好的解决了土地集约化经营难、群众组织难等现代农业发展中的“瓶颈”,发展设施农业1200多亩,设施农业已成为主导产业,2009年该村农民人均纯收入6967元,成为增长幅度最快的一年。

三、下一步工作思路

(一)进一步扩大产业规模。2011年,计划新发展八类产业4.72万亩,其中设施农业1万亩、经济林果2.4万亩、种苗6000亩、花卉4700亩,八类产业面积累计达到10万亩,实现100平方公里规划区全覆盖。

(二)抓好入园龙头企业建设。抓好本香20万头仔猪繁育基地、秦川牛业公司万头牛养殖基地、秦宝万头肉牛产业示范基地、澳源牧业良种奶牛养殖基地、陕西省杂交油菜研究中心、康农菌业珍惜食用菌工厂化生产示范基地、赛德公司精品蔬菜生产示范基地、广东顺德杨凌西部精品花卉交易展示等8个重点入园项目建设,2011年底全面建成投用。

(三)全面提升园区发展水平。建立一批现代农业技术推广示范点,展示新技术、新品种、新模式,以点带面,全面提 10 升产业发展水平。以企业为龙头、以合作社为主体,做好全产业链模式的示范推广,围绕八类产业,建立健全标准体系,制定生产技术规程,实现标准化生产全覆盖。

(四)健全各项服务体系。聘请设施农业首席专家和猕猴桃、葡萄、花卉、猪、牛、食用菌等方面的专家和农民技术员,加强农民技术培训和服务。建设县区级农产品安全质量检测中心,加强对农业生产资料等投入品德监督检查,完善产地准出、市场准入制度。在秦宝牧业、澳源牧业、秦川牛业等大型养殖小区建成有机肥厂,对粪污无害化处理和循环利用。

(五)完善各项管理机制。抓好入园企业项目建设管理,制定入园企业项目建设管理办法,建立入园项目的淘汰机制。重点扶持6个示范合作社。建立合作社专项基金,支持合作社之间的优化整合,形成集群效应。加强园区环境卫生管理,做好水电服务工作,不断提升园区管理水平。

第四篇:加快土地流转 促进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全省农村工作会议发言材料)

2011年全省农村工作会议发言材料之一

加快土地流转 促进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

杨凌示范区党工委副书记 周耀生

(2011年1月25日)

2008年以来,杨凌示范区按照示范推广的总体要求和自身发展实际,提出了“现代农业看杨凌”的目标,利用全区所有耕地,规划建设占地100平方公里的现代农业示范园区,积极创新土地流转机制,探索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民增收的新模式,有力地推动了现代农业园区的建设和发展。

一、主要做法

1、高标准规划,为园区建设提供科学依据。2008年初,邀请专家深入调研论证,高标准、高起点编制了“一心一轴八园”的现代农业园区总体规划和控制性详规,布局发展设施农业、经济林果、精品苗木、小麦良种、花卉、食用菌、生猪及奶肉牛养殖等八类产业。在建设中,坚持先规划后流转,土地流转跟着规划走的原则,有计划、有步骤推进,避免了土地流转的无序性、盲目性。

2、建立土地银行,创新土地流转新模式。在不改变农村家庭承包经营制度的前提下,我们坚持“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确保所有权、稳定承包权、放活经营权,通过组建

土地银行,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土地银行的性质是在村两委会领导下由农民自发成立的一种公益性农村经济组织,主要职责是为园区规模化发展提供土地流转服务。

具体做法是,由农户选举产生土地银行理事会、监事会及理事长、监事长;农户与土地银行签订《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委托流转协议书》,将土地经营权流转到土地银行,带地入社成为会员。

土地流转的主要程序是,土地银行和农户签订《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委托流转协议书》,把农户分散的土地承包经营权集中到土地银行,即“存地”;土地银行和专业合作社、入园企业签订《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租赁合同》,将土地对外转包和租赁,即“贷地”;土地银行按照合同约定收取地租并按与农户的协议书兑现到户。

为了确保土地银行规范运作,示范区、杨陵区制定园区规划,出台扶持政策,引导农户发展现代农业,为土地流转提供政策保障;乡镇成立土地流转办公室,落实专人管理土地流转档案资料,设立专户监管土地租金的收取和发放,协调、指导村土地银行开展工作;村两委会负责对土地银行进行监管,协调处理土地银行和专业合作社、入园企业的矛盾纠纷。

3、坚持农民主体地位,保障农民合法权益。没有农民的广泛参与,就没有现代农业园区的发展动力。2008年以来,由政府出资,先后分六批次组织近千名农民到山东寿光、北

京等地考察学习现代农业,激发群众流转土地、发展产业的热情;出台了《杨陵区促进标准化生产园设施农业发展办法》《园区土地流转有关问题的规定》等政策性文件,引导广大群众参与土地流转,发展现代农业,使他们成为园区建设的主体;通过组建专业合作社,使农户广泛参与到生产、经营各个环节,提高了组织化程度,使农民成为园区的生产主体。截止目前,共组建土地银行36家,流转土地3.5万亩,涉及农户8767户,注册农民专业合作社226个,带动1万余农户发展八类产业。同时,统一确定了每亩每年700元的土地流转价格,并每4年递增10%。成立了区级土地流转服务中心和仲裁委员会,专门负责协调处理土地流转纠纷,维护群众合法权益。

4、多渠道增加投入,破解资金瓶颈制约。积极构建政府引导、企业出资、农户自筹、银行贷款的多元化投入机制,在不改变资金用途的前提下,累计捆绑使用涉农项目资金2亿元,加大了财政资金支持力度。出台了农户建棚贷款贴息、农村土地经营权和大棚等农业生产设施抵押贷款等政策,两年来,共发放设施农业贴息贷款3500万元。截至2010年年底,园区投资累计达12亿元,其中:政府投资3亿元,撬动企业、农户投资9亿元,占园区建设总投资的75%以上,较好的解决了建设资金不足难题。

5、健全社会保障体系,解决农民后顾之忧。为了促进土地流转工作顺利开展,出台了《杨陵区促进标准化生产园

设施农业发展办法》、《园区土地流转有关问题的规定》等政策,对在园区建设中土地被企业和其他经济组织全部租用,且不从事设施农业生产的农户,一是按照人均0.3亩耕地的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每分地每年补贴80斤小麦、80斤玉米;二是男年满60岁、女年满55岁的农民,每人每月发放生活补贴60元;三是由政府代交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个人自筹部分;四是其子女考上专科院校一次性补助2000元,本科院校一次性补助3000元;五是免费提供技术和技能培训,拓宽农民就业渠道;六是由政府按照每亩200元的标准,建立土地流转风险基金,对因自然灾害或其它原因造成损失不能支付地租的农户、专业合作社或企业,从风险基金中支付租金,保障群众利益。

二、土地流转带来的主要成效

1、园区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两年来,通过土地规模经营,真正实现了把成果展示在大地上。现代农业创新园、国际科技合作园、农业企业孵化园等核心园区已基本建成,成为集聚、展示国内外农业新品种、新技术和开展交流合作的重要平台。标准化生产园和种苗产业园八类产业已发展到5.28万亩,占到园区总面积的53%以上,全区的农业产业结构得到根本性调整。一批专家在园区建立了研究实验和项目示范基地,省果树中心、省油菜研究中心、宁夏林业研究所、台湾今日花卉集团、秦宝牧业等国内外30多家科研机构和企业入园发展,形成了科技聚集效应。八类产业均采取“公

司(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以企业为龙头,建基地、带农户、拓市场、促销售,基本形成了从技术、生产、加工到物流的产业链条,促进了现代农业产业化发展。

2、农民收入实现快速增长。2006年至2008年,全区传统农业仍占主导地位,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403元,增幅10.3%,低于全省15.2%和全国13.5%的同期增幅。2009年以来,随着园区建设的不断推进,全区农业产业开始向种养结合、农工并举、高产优质的现代农业方向转变,设施农业、经济林果等成为农民收入的主要增长点,2010年,全区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7128元,较2008年年均增长1196元,增幅22.7%,增幅连续两年位居全省第一。

3、为城乡统筹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土地流转调节了劳动力的需求和供给,促进了农民就业转移。一方面,通过土地流转使一部分农村劳动力摆脱土地的束缚,从事二三产业,向非农产业转移,向城镇集聚。另一方面,现代农业产业和入园企业对技术型劳动力的需求大幅增长,使一部分农民成为农业产业工人。通过园区建设,农业基础设施得到大幅度改善,两年来,新打和修复机井112眼,铺设输水管道171公里,水泥硬化道路 78公里,架设变压器81台,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全面提高。结合农业园区规划和土地流转,调整村庄布局,规划建设一批中心村,为实现产业向园区集中、居住向社区集中的城乡统筹发展目标奠定了坚实基础。

4、示范带动效应明显增强。随着园区规模的不断扩大

和发展水平的逐步提升,杨凌的示范带动作用显著提升。截止目前,累计接待全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1000多批次、5万多人次党政领导和农民群众来园区参观学习,接待了中央电视台、新华社、人民日报、经济日报等新闻媒体100多批次来园区采访报道,核心示范、周边带动、广泛辐射的现代农业示范推广格局基本形成。

杨凌示范区开展土地流转工作仅仅只有两年多,土地银行这种流转模式处于探索阶段,在运行机制和规范管理等方面仍然有许多工作要做。“十二五”期间,我们将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务院《批复》精神,按照“扩展规模、提升水平、创新机制、健全体系、基本建成”的思路,加快现代农业建设步伐,为陕西乃至干旱半干旱地区农业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第五篇:关于表彰荣获建设工程优质工程奖企业的通报(甬政发〔2009〕98号)

【发布单位】宁波市人民政府 【发布文号】甬政发〔2009〕98号 【发布日期】2009-12-08 【生效日期】2009-12-08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宁波市

关于表彰荣获建设工程优质工程奖企业的通报

(甬政发〔2009〕98号)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单位:

近年来,宁波市工程勘察、设计、施工、监理企业坚持科学管理,不断提高建设工程施工质量安全管理水平,涌现出了一批优质工程和一批质量安全管理先进企业。为进一步提高我市工程勘察、设计、施工、监理企业的综合素质和管理水平,促进我市建筑业做大做强,充分调动和鼓励企业在建设工程管理中创出新水平,做出新贡献,高质量、高水平、高效益地搞好工程建设,决定对本在建设工程项目管理中荣获国家级、省级和宁波市建设工程优质工程奖的企业予以通报表彰(名单见附件)。

希望受表彰的企业再接再厉,进一步发挥先进模范作用,戒骄戒躁,再立新功。全市工程勘察、设计、施工、监理企业要以受表彰企业为榜样,继续发扬敢闯敢试、敢为人先的精神,转变发展思路,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努力推动我市建筑业从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从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转变,从劳动密集型向技术资本密集型、装备密集型和人才密集型转变,加快由建筑业大市向建筑业强市跨越的步伐。

附件:荣获建设工程优质工程奖名单

二○○九年十二月八日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下载关于加快现代农业园区建设促进农业(甬政发98号)(精)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关于加快现代农业园区建设促进农业(甬政发98号)(精).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促进设施农业、加快现代农业发展的建议

    促进设施农业、加快现代农业发展的建议 农业是安天下、稳民心的战略产业。发展现代农业,是促进农民增加收入和提高农业生产能力的基本途径,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实现城乡一......

    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实施方案

    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实施方案 为进一步推进我市现代农业发展,转变农业增长方式,发挥农业园区示范带动作用,加快实现农业现代化建设步伐,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市场为......

    全市现代农业园区建设情况汇报

    全市现代农业园区建设情况汇报 汉中市农业局 (2012年10月16日) 今年以来,我们紧紧抓住全省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年机遇,坚持“政府推动、政策扶持、企业主体、市场运作、多元投入”......

    大力建设现代农业园区

    建设现代农业园区 推进农业转型升级 建设现代农业园区是推进农业转型升级的重要举措。是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引领,是实现由农业大区向农业强区跨越的重要支撑。经过学习调......

    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座谈会材料

    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座谈会材料回山是一个偏远乡镇,也是农业大镇。全镇共有耕地2.7万亩,山林近4万亩,水面2.9万公顷,农业资源极其丰富。多年来的实践证明,大力发展农业,尤其是特色农......

    县加快推进现代农业园区建设的意见

    县加快推进现代农业园区建设的意见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县政府各派出机构、各部门:为加快我县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全县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充分发挥园区的科技示范和......

    加快生态农业建设 促进农业经济发展

    加快生态农业建设 促进农业经济发展 ——关于石龙镇生态农业建设的调查及发展思路 石龙镇生态农业建设的总体情况 石龙镇位于鄂中江汉平原向鄂北岗地过渡的地带。全镇辖22......

    湖南永州:加快园区建设步伐引领永州现代农业发展

    湖南永州:加快园区建设步伐引领永州现代农业发展 发布日期:2013-8-27发布人:网站管理员来源:红网浏览次数:1 昨日上午,市委书记陈文浩在永州国家农业科技园区调研时强调,充分发挥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