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高段语文跨越式语文教学模式初探 王光业

时间:2019-05-13 01:03:4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小学高段语文跨越式语文教学模式初探 王光业》,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小学高段语文跨越式语文教学模式初探 王光业》。

第一篇:小学高段语文跨越式语文教学模式初探 王光业

小学高段语文跨越式语文教学模式初探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二师31团中学 王光业

在新课改之前,我国的小学生语文字词教学出现了过于强调字词教学,教师独霸课堂“满堂灌”,学生动辄被罚抄数遍,机械重复训练等“功利主义”倾向,使生动活泼的小学语文课文被肢解为简单的字词知识的拼盘,零打碎敲,使学生逐渐失去了学习语文的浓厚兴趣,使小学语文教学效益不升反降。从2009年9月开始,我们承担了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十五”重点课题“基础教育跨越式发展试验与研究”。在基础教育跨越式发展试验与研究中,我们对小学高段语文跨越式语文教学模式进行了深入研究和大量实验,并探索出了一套“创设情景,导入课题;检查预习,诊断字词;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再读课文,局部感知;精读课文,重点感知;拓展资源,运用字词”的小学高段语文跨越式语文教学模式初探,现简介如下,请专家、同行不吝赐教。

一、创设情景,导入课题

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人们积极探究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事物活动的意志倾向,是人们认识事物所需要的情绪表现;是动机中最积极最活跃的成分。学习兴趣是和情感想联系的,它是学生学习活动中最现实、最积极的心理成分;是学习动机的最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学生努力学习的强大动力。有学习兴趣的学生具有探求知识的热情,就会发挥自己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因此,要想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就要努力激发学生学习小学语文的兴趣。学生只有对小学语文感兴趣,才想学、爱学,才能学好。然而如何激发学生对小学语文的学习兴趣?小学高段语文跨越式语文教学模式初探认为积极创设教学情景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必然选择。为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师应根据教材的特点,借助谜语、音乐、图画、投影、录象等教具,集形、色、声、乐为一体,渲染课堂气氛,使学生进入特定的氛围,产生身临其境之感,激起我“知之”、“好之”、“乐之”的情绪。例如:在设计《卢沟桥》“创设情景,导入课题”这一环节时,如果课前准备好有关“卢沟桥事变”、“七七事变”的影视资料,上课后直问学生“你们喜欢看电影吗?”学生肯定想看,然后播放《卢沟桥事变》影视片断,就可以一下子把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起来,自然而然地导入《卢沟桥》课题。或者直问学生“你们听说过这样一句俗语吗?——过河千里-----?(远)”学生可能不知道,然后再告诉学生后缀“远”字,并问学生“要想直接过河怎么办?”学生一定能想到造船或者建桥,然后再问学生“乔是什么意思?”学生可能知道也可能不知道,然后再告诉学生“乔是高大的树木”然后再问学生“桥是什么字?”“你们见过那些材料造的桥?”“你们想见一见卢沟桥吗?”也可使学生在“愤”“诽”中进入《卢沟桥》学习中。

二、检查预习,诊断字词

叶圣陶先生特别重视预习。认为“预习是自求了解的重要步骤,”那么“上课做什么呢?在学生是报告和讨论,不再是一味听讲,在教师是指导和订正,不再是一味讲解。报告是各自报告预习的成绩,讨论是彼此讨论预习的成绩,指导是 指导预习的方法,提示预习的项目,订正是订正或补充预习的成绩,在这样的场合里,教师犹如一个讨论会的主席,提出问题由他,订补意见由他,结束讨论由他。”叶老的这种“预习”的教育教学思想正好与我们今天新课改所提倡的“自主学习”的思想不谋而合。

“自主学习”就是学习主体自立、自为、自律的学习,是就学习的内在品质而言的,是相对于“他主学习”、“被动学习”、“机械学习”而言的,是与传统的接受学习相对应的一种现代化学习方式。学习的自立性、自为性和自律性是学习自主性的三个方面的体现,是“自主学习”的三个基本特征。其中,自立性是自主学习的基础,自为性是自主学习的实质,自律性则是自主学习的保证。这三个特性都说明了同一个思想:学习主体是自己学习的主人,学习归根结底是由学习主体自己主导和完成的。承认并肯定这一思想,对于改革矫正诸多不合理的教育教学手段、模式,从而探索创立崭新的教育教学手段、模式,无疑具有特别重要的现实意义。

小学高段语文跨越式语文教学模式初探特别重视“预习”、“自主学习”。认为小学语文教师应该积极向学生灌输的思想,积极培养学生“预习”、“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并提前布置学生应提前“预习”、“自主学习”的任务,认真检查学生“预习”、“自主学习”的情况,诊断评价学生“预习”、“自主学习”的结果。例如:在教学《卢沟桥》这一课时,就可以检查学生对“郊外、设计、两侧、石栏、组成、皇帝、堤坝、燕京、造型美观、完好无损、姿态各异、栩栩如生”等字词掌握情况,并相机对学生认读、理解、积累、运用、书写字词以及对学习字词兴趣、习惯、方法、反思、进行恰如其分的评价。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阅读是一种从印的或写的语言符号中取得意义的心理过程,„„,它是由一系列的行为和过程构成的总和。”苏霍姆林斯基曾经指出:“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因此,我们要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出发点,让学生获得亲身参与研究探索的体验,充分发挥自身的主体性和创造性,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当前,我国阅读教学重分析,强调语言形式,因此出现了阅读教学中偏重语言文字训练的“形式主义”倾向。其具体体现就是一般都采用“逐自然段平推”的方法,“过细分析”现象严重泛滥,即对文章进行分析时脱离全文,执着于字词的表层意义,句子的静止结构,修辞的格式属类,篇章的逻辑归纳等一系列对文章进行肢解的教学方式。这是我国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走入的最大误区。小学高段语文跨越式语文教学模式初探特别注重让学生在阅读中“整体感知”。因为在我国哲学史上,一直占主导地位的“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它在对待事物的认识上,强调对事物整体的直接体验和感受。完形心理学又称格式塔心理学也认为,整体重于部分,人类的学习不是对个别刺激作出反应,而是一种整体性的把握,因为任何个别都离不开整体,个别是整体的一部分,失去了整体,个别便没有存在的价值。我国著名语文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认为一篇文章就是一个“圆球”,“有一个中心,各部分都向中心环拱着”,“一篇文字的各个部分也应环拱于中心,为着中心而存在,而且各部分应有最适当的定位列次,以期成为一篇圆满的文字。”人们认识事物,如同庖丁解牛,如同认识大象,开始,所看见的无非是从整体上获得的大致印象,如同我们认识一个人,首先是这个人的全貌,而不是这个人的手脚。如同认识鸡蛋,首先是认识它的外壳、形状,其次才是认识鸡蛋的蛋白、蛋黄。我们学习一篇课文,也同样是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对文章的基本体裁、内容、思路、结构和情感有一个总体把握,然后再微观分析、揣摩,而不是从字词开始,到中心思想、写作特点结束。例如:在对《卢沟桥》进行教学设计时,就可以在让学生“初读课文”的同时,向学生提出“整体感知”的要求:

1、《卢沟桥》是一篇什么体裁的文章?

2、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说明《卢沟桥》的?这样,就可以让学生首先了解《卢沟桥》是一篇说明文,是从历史悠久、两个特点、现实意义三个方面说明的,从而培养了学生“整体感知”的意识和能力,培养了学生“大局意识”的能力。

四、再读课文,局部感知

小学高段语文跨越式语文教学模式初探不仅重视整体感知的重要性,而且也重视局部感知的重要性。因为经过初步的整体把握后,还要通过对部分进行整体性的分析,即通过抓住课文结构特点,借助逻辑思维分析局部与全文整体的联系,深入理解文章的主旨与中心。况且每一个部分又是一个相对独立的整体,里面又含有一个个小部分,也需要分析理解一个个小部分与这个大部分之间的密切联系。这种方法适用于结构严谨且有明显特点的课文,像大多数的说明文、议论文就必须用这种方法。例如:在对《卢沟桥》进行教学设计时,就可以在让学生再读有关《卢沟桥》的两个特点的段落时,同时向学生提出:

1、本文写了卢沟桥几个方面的特点?

2、第一个特点是什么?第二个特点是什么?

3、第一个特点是怎样说明的?第二个特点是怎样说明的?这样,就可以让学生深入了解本文写了卢沟桥两个方面的特点,第一个特点是设计科学,第二个特点是造型美观,第一个特点是从连拱桥、桥墩、完好无损来说明的,第二个特点是从姿态各异、千姿百态、栩栩如生来说明的。

五、精读课文,重点感知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紧紧抓住整体感知、局部感知是必要的,但仅仅抓住整体感知、局部感知又是远远不够的。因为记叙文的精彩、说明文的严谨、议论文的有力等等能够吸引学生学习兴趣的地方,是整体感知、局部感知所不能满足、解决的,必须通过精读课文,重点感知来解决。只有抓住文中某些重点词、句、段,才能很快掌握文章所描述、说明的事物的形象、特点,才能很快掌握文章所说明、论证的方法,才能在今后的习作中描写的更精彩、说明的更严谨,论证的更有力。所以,小学高段语文跨越式语文教学模式初探还十分注重精读课文,重点感知。例如:在对《卢沟桥》进行教学设计时,只有让学生精读“卢沟桥全长266.5米,由11个半圆形的石拱组成。每个石拱的长度不一,短的16米,长的21米。石拱之间有石桥墩,把11个桥拱连成一个整体,所以叫连拱桥。桥宽约7.5米。桥面两侧有石拱栏、石柱,石柱上共有501个石狮。”后,老师才能问“你们发现了什么?”学生才能回答“我发现了大量数字。”然后老师才能告诉学生这是说明文常用的列数字的方法,才能让学生共同讨论、理解列数字的好处。如果再另外出示“莫高窟又名千佛洞,位于中国西部甘肃省敦煌市东南25公里处鸣沙山的崖壁上。石窟南北长1600米,上下共五层,最高处达50米。现存洞窟492个,壁画45000余平方米,彩塑4000余身。莫高窟规模宏大,内容丰富,历史悠久,与山西云冈石窟、河南龙门石窟并称为中国的三大石窟艺术宝库。”可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清楚说明一个事物需要经常使用长、宽、高、多等许多具体数字。只有让学生精读甚至反复精读“有的母子相抱,有的相互戏耍,有的像在倾听流水声,有的像在检阅桥上的车马”,才能通过千姿百态、形态各异、栩栩如生让学生理解连拱桥石狮的造型美观,才能使学生真正理解千姿百态、形态各异、栩栩如生,才能为以后学生的仿写、创作提供范例。

六、拓展资源,运用字词 《语文课程课标》明确指出“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自然风光、文物古迹、风俗民情、国内国外和地方的重要事件,以及日常生活话题等也都可以成为语文课程的资源。”长期以来,语文教学由于多种原因把教材视为唯一的课程资源,严重扼杀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下降,阻碍了学生语文素质的发展。小学高段语文跨越式语文教学模式初探重视开发、利用和拓展教学资源,主张不仅要走进文本,而且还要走出文本,将教科书与社会、历史、生活融为一体,建立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从而使语文课堂教学容量更大,资源更丰富,形式更多样,文本内涵更深刻,学生视野更开阔。例如:在进行《卢沟桥》教学设计时,师生就可以共同收集交流各种木桥、竹桥、藤桥、石桥、铁桥、盐桥、冰桥等资料,以增加学生的知识面,也为今后写作有关桥的作文打下一定的基础。

《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曾经指出:“语文课本中课文只是些例子。学习语文一方面是提高阅读能力,一方面是练习写作。”写作是人类有意识地使用语言和文字来纪录资讯、表达意向的行为。写作能力是综合性地、创造性地

应用语文知识、技能反映客观现实、表达思想感情的能力。

小学高段语文跨越式语文教学模式初探认为,小学生语文字词教学不能仅仅停留在字词认读、理解、积累、书写上,也不能仅仅停留在阅读理解上,而必须上升到字词运用即写作上。例如:在进行《卢沟桥》教学设计时,可以让学生自由选择当堂完成下列写作:

1、天上的白云千变万化,有的(),有的(),有的(),有的()......真是千姿百态,栩栩如生.

2、体育课上,同学们有的(),有的(),有的(),有的()......真是热闹极了。

3、《逸夫楼》

综上所述,小学高段语文跨越式语文教学模式初探贯彻落实了“以学生为本”、“创设教学情境”,“师生互动”、“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学习”、“拓展教学资源”、“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开展多元评价”等教学理念,集中整合了目标教学教学模式、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教学模式、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的主要优点,将创设情境、字词教学、阅读教学、拓展资源、写作教学及其评价融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形成了具有一定小学生语文字词能力教学评价典型意义而又相对稳定的课堂教学结构,具有完整性、直观性、可操作性的特点。它能够能够以简化的形式表达几种教学思想,便于小学语文教师掌握和使用。能够提供小学语文教师达到教学目标的一般程序,能够预见小学语文教师教学预期的基本效果,能够帮助小学语文教师改进教学过程、方法和结果,可以为刚参加工作的小学语文青年教师提供一些可供选择、参考的课堂教学结构,使他们教有所据,从而很快熟悉教学,使教学质量得到必要的保障,也可以使教学经验丰富的小学语文教师不再囿于过去习惯采用的教学模式,为教学多样化、优质化提供了方便。

当然,任何一种教学模式都有它的长处和优越性,也有它的短处和局限性,”哪怕已构建的教学模式再先进、再周全也不是“万应灵丹”,不能“包治百病”。因此,小学高段语文跨越式语文教学模式初探不可能适应一切小学语文教学的需要,而应该区别情况,灵活对待,科学选用,巧妙组合,刻意出新,自成体系,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第二篇:关于小学语文的跨越式教学模式的思考

关于小学语文的跨越式教学模式的思考

教师先创设情境引入主题,再提出问题启发学生思考。进入到第三个释疑解难环节,则突破重难点,包括示范朗读、关键问题讲解及学习方法介绍、组织相关活动促进理解课文等。紧接着以学生为主体扩展阅读,并最终学用结合,以打写或手写表达结束。

前三个教学环节以发挥主导作用为主,占20分钟。后两个环节以体现学生主体地位为主,各占10分钟时间,即“2-1-1”模式。

自2001年起,国家在中小学推行新课程改革已经十年。伴随贯彻落实国家《教育中长期规划纲要》,中国教育正处在一个新的改革活跃期,以促进教育公平和提高教育质量为主,追求好的教育、理想的教育。借此,21世纪教育研究院(微博)联合新教育研究院、北京市西部阳光农村发展基金会等多家机构举办“新课堂、新教育”高峰论坛,聚集教育一线的课改精英和海内外知名教育专家,共同探讨交流课改经验,以期以民间视角探讨基础教育教学改革,推动我国基础教育质量的提升。论坛已经圆满结束,以下为论坛实录。

何克抗:很高兴有这个机会跟大家交流,我要讲五个方面,但是前边资料都有介绍,我只是简单说一说。

为什么我们做跨越式?90年代以来世界各国都把信息化作为制高点。大投入有没有大产出,实际没有给出明确的回答。我们做实验目的,从2000年开始希望给出明确回答,对学校来说,教育信息化应该学知识提升、学生综合素质提升都有显著作用。

一、跨越式试验目标。

语文小学开始做,通过两年学习,识字达到2500字以上,能写简单的文章,英语要词汇量、口语、听说能力达到初中以上水平。其他学科我们也有具体的跨越式目标,这样高的目的有没有可能实现。

二、模式方法。

关键有创新理论,有了创新理论才有模式和方法,这套创新理论涉及五个方面,信息化最核心怎么跟课程整合,还有怎么让老师有操作性,信息化创新人才的培养、创新思维的理论,多年来在语文论有显著成效。

具体操作的时候,我们关注两个方面,传统教学只关注老师发展,西方教育强调学生为中心,我们实际能够实现跨越式的目标,同时关注两个方面,用创新的理论模式方法去对老师进行系统的四个层面的培训,另外怎么把学生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调动起来,信息技术环境、信息化资源不仅成为老师教的工具,更重要成为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认知工具、协作交流工具,我们关注目标教与学,而且落实到具体教学实践里边去,才取得这个效果。

三、实施效果。

是否有可能达到这个目标呢?我们有多种测试,比较典型的测试,比如第一个农村实验区,从04年开始做,曾经对语文、英语农村学校都做过全面的测试,确实能达到我们目标。07年的时候还做过从来没有人敢做的对比测验,6月份对北京远郊十几所农村学校,由东城、西城老师出题,同一个时间语文、英语测试,刚做完一年试验,在农村只上一年幼儿园师资生源很大差别情况下,一年能够让农村学校水平赶上城市水平。

二年级9月份拿广州远郊七八所学校,跟越秀名校比较,远郊学校总分高出10—12分左右。我们有一套自己全国新信息化管理模式和方法,而且我们这样跨越不光学生知识技能高速发展,我们更强调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也就是我们实验班学生思想品德、人际关系、合作这方面总体比非实验班好的多。

这里有很多具体材料,上海电视台、湖南电视台都采访过我,我说不要光听我说,多年来强调减负,越减学生负担越重。传统理论方法解决不了教育问题,我们之所以做到,有一套全新理论指导下教学模式方法,语文我们有主体主导结合的211模式,英语强调交际111模式。

所有不增加学生负担,小学到四年级基本不布置课外作业,课外活动发展自己兴趣爱好,我们全部知识技能大幅度提升全部在课堂上40分钟提高效率完成,绝对不增加学生课业负担。具体测试材料都有我就不详细说了。

我希望更多代表能到我们现场去,包括湖南电视台、上海电视台采访我的时候,我都让他们到现场去,去看看老师们、听听老师们反映,看看学生能力是不是达到我们要求。还有今年10月份宁夏农村县区搞比较规模大省级现场会,欢迎更多代表到现场看。

四、试验过程。03、04年这套模式比较成熟以后,开始向农村拓展,03年底建立第一个农民子弟学校,06、08年已经在中西部地区,包括宁夏、甘肃、新疆、安徽、云南十个农村县区超过100多所县区学校,从06年特别语文教育部分扩展香港、新加坡。

五、反思和建议

最后我想谈谈十年的探索,我的一些反思、感受和对基础教育的建议。反思两个方面,中国基础教育确实取得很大成绩,有些成绩有很大创新意义,但是也存在一些缺陷,有的缺陷相当严重。取得成绩大家有目共睹,普九达标、高等教育逐渐走向大众化等。我觉得比较有创新我们既要看到别人长处,也要保持传统优势,比如教育领域三个方面是自主创新,第一个创新是教育思想观念的创新,教育思想怎么实施教育根本思想,如果教育思想观念不明确、不改变就埋头进行教育方式方法改变,那只是埋头拉车不抬头看路,可能走到斜路去。随着多媒体网络普及倡导学生为中心观念,这个对我们国内有很大影响,以学生为中心有很好的一面,但是关注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有利于创新人才的培养,但是缺点只关注学,而忽视老师的教,把老师教都看成负面,我是不赞成。我们传统讲的全是教,他的弊病只讲教不是学,但是他的好处有利于教师主导功能发挥、有利于老师监控整个教育进程、有利于因材施教,这些方面也是好的不能抛弃的东西。

所以90年代以来,以学生为中心口号喊的非常响亮,几乎成为最先进、最时髦的时候,我们国家有些学校并没有盲目跟风,而且保持清醒的头脑,虚心借鉴西方以学生为中心好的方面,吸纳我们传统以教为主,重教这个优势,但是也看到我们自身忽视学生自主学习不足,在这个方面从90年代形成主导主体相结合全新的教育思想。经过十多年证明,既要发挥教师主导作用,也要充分体现学生作为认知过程主体地位,两方面结合起来,哪方面缺乏都是有缺陷的,而实践证明这是最有效的教学思想,我认为是中国教育界的创新。

这应该是中国教育界应该坚持,不能盲目跟西方以学生学习为中心。教学观念也是,主导主体结合他的教学观念我们就是强调有意义传递不是机械灌输和教师指导下自主探究结合,讲授不一定机械,发现不一定有意义,关键能不能将当前新知跟旧知建立内在联系,帮助学生建立新旧知识练习就是有益的学习,我认为这正是当代西方教界在这方面很大的问题,至今西方著名教育家也是承认这一点,关键有意义讲授。我们要把有意义传递跟教师主导下自主探究相结合,当然到了中学或者大学,学生基础自学高了以后,教师主导作用可以适当减弱一下,自主探究也离不开老师主导,怎么抓住问题关键?另外探究要老师提供必要的工具资源。

对提高小学低年级语文跨越式教学实效性的几点探索

昌平区巩华中心

李宏伟

内容提要: 要提高低年级语文课堂教学实效性,教师应将语言能力的培养和思维能力的训练结合起来。在跨越式语文教学中要求精心设计课堂提问,发展学生思维。精心设计问题,找准切入点。教学中注重阅读方法的迁移和写法运用。要注重对学生语感的培养,促进对课文的理解。创设情境,注重思维训练,选择恰当的时机拓展阅读,深化课文主题。精心设计读写结合,语言内化训练,促进思维发展和语言的运用。提高阅语文课堂的实效性,逐步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和语文素养。

关键词:跨越式

精心设问

现代教育技术

方法迁移

拓展阅读

读写结合正文: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高耗低效”的想象一直困扰着我们,语文课上读书少,在设计课堂提问上缺乏思考的价值,只停留在表面,使学生失去宝贵的思考力。随文练笔的读写训练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工具性萎缩,语文课上缺少听、说、读、写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基本技能的训练。忽视语言学习,特别是忽视体会词句的表达效果,忽视揣摩作者是怎样用语言表达思想内容的,忽视从读学写、了解文章写法,是造成阅读教学实效性不高的重要原因。如何在低年级跨越式语文课堂中提高效率,实现学生语文能力的提升和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

一、精心设问,发展思维

跨越式语文课堂注重学生思维和语言的训练,所以在阅读教学中最重要的是教师要设计好问题,找准切入点。教学中提问是一种学问,不仅要有效,讲究科学性,还要无痕,讲究艺术性,在对话中完成教学。课堂教学思路应当清晰有条理,力戒那些“是不是” “对不对”“有没有”一类没有思考价值的问题,因此要精心设计不能随意而问。课堂提问要有“画龙点睛”的效果,要做到提领一顿,百毛皆顺。提高课堂教学时效性。那么就要求教师吃透教材,把握好课标的要求,找准重难点,找准切入点,设计核心问题。首先要切分好课时,第一课时通读课文初步了解内容,学生要回答“是什么的”问题。第二课时要研究“为什么”的问题。例如在教学《我多想去看看》第一课时,教师提出“我多想去看什么?”第二课时提出“我为什么多想去看看?”“去北京有哪些困难?”引导学生围绕着主打问题深入研读文本。教师的提问不要太多、太碎,不分层次。所提出的问题应该有利于学生的思考和想象,并能运用语言进行综合性地回答。例如学习了《四个太阳》这一课教师提出作者为什么画四个不同的太阳送给四季呢?你想画一个什么样的太阳送给谁呢?这样的问题可以激活学生的思维,调动学生积累的语言,促使他去愿意表达。

读书要强调以思维训练为核心。没有无语言的思维,也没有无思维的语言。阅读语言文字是把抽象的语言符号转化为可感知的形象,学生必须积极思维才能实现;而学生积极的思维是靠老师精心设计问题诱导的。一节好的语文课是教师一连串的好问题的设计。好的问题应能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使学生的思维产生激越奔涌、一泻千里的态势,运用综合性的语言来表达,达到语言的内化,并能举一反三,产生“灵感思维”的效应。这样提问题既有利于学生思维发展和语言的运用,还提高了课堂实效。

二、应用现代教育技术,促进理解

对小学生来讲,最主要是培养他们的形象感、意蕴感、情趣感,通过多种方式训练学生对语言的感受能力,感知词语的表层意义和深层意义,感受语言的精妙所在。课上的朗读指导,要注意层次,每次的朗读,要有不同的要求,例如教学《雪孩子》一课时,我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创设了一个小兔家着起大火而小白兔却依然熟睡着,对这一切一无所知的情境。请学生观看雪孩子是怎样做的,然后请学生大声朗读,说说自己的感受,也可以对雪孩子说几句话。有的说“雪孩子你太勇敢了!”有的说“雪孩子你救了小白兔,自己却化成了水,真了不起!,我也要像你那样,在别人有困难的时候主动去帮助别人。”此时学生们已深深地被雪孩子舍己为人的精神所打动,教师请同学们带着对雪孩子的喜爱和感动之情再来朗读这一部分课文,学生的头脑中仿佛出现了,雪孩子冲进大火,一步一摇抱着小白兔往屋外走,化了的雪水顺着身体往下流,渐渐地化成了一滩水。多媒体课件的使用生动、直观地再现了故事的情景,既培养了学生的语感,又促进对课文的理解,渗透了审美教育,使学生感到学习是充满情趣而又愉快的艺术欣赏,从而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课堂上回荡起朗朗的读书声。

三、创设情境,注重思维训练

语文课堂的情境创设是十分重要的,张焕庭在他的“情景教学法”中曾提出:“把学生带入一定的情境之中,使他们产生一定的内心体验和情绪,从而加强对教材的理解和体验,产生表达的欲望,同时也是学生受到性情的陶冶。”在创设的教学情境中,注重发展学生思维的训练,提高其语言表达的能力。达到“形真”、“情深”、“意远”、“理明”的境界。“语言是外壳,思维是内核,要创设情境,激发情感,点燃思维的火花。例如《司马光》这一课的教学,讲到一个小朋友掉进水缸里时,我趁机出示准备好的多媒体课件,让学生想一想,当时水缸里的小朋友会怎样做,回说些什么,他的处境会怎样?有的说“他会使劲挣扎,向爬上来”,有的说“他大声叫喊还会喝到水呢”!在学生大胆的想象中,通过画面充分的感受够到水缸里的孩子处境危险,学生们的心一下子被水缸里的孩子牵动起来,为学习课文做好了铺垫。设计启发性问题,点燃思维的火花,例如教学《两只鸟蛋》这一课,我出示多媒体课件启发学生想象鸟妈妈看不到自己的孩子会怎样做,当“我”把鸟蛋送还时鸟妈妈又会怎样呢?讲读《司马光》一课时,我们让学生自己想办法去救那个落水儿童并分析能否使之安全得救。有的学生提出在水缸上放一根木棍,让落水的小孩抓住木棍,有的学生提出用一根绳子让落水小孩抓住爬上来;而有的学生则认为司马光的办法是最合理的,因为当时情况紧急,不让小孩被水淹死的最好方法就是让水流出去。从这个孩子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他能抓住水的多少和孩子得救这两件事情之间的内在联系,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最有效办法。这就是一种直觉思维能力,而教师所创设的问题情境显然有利于这种思维能力的培养。阅读教学是学生吸收语言的重要途径,只有在阅读教学中强化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受、理解的意识行为,学生才能将文本中平面的语言文字内化为自己的语言文字,并从中受到感染和熏陶。

四、注重方法的迁移和运用

阅读教学一篇文章有的有长有短,教师要教给学生有效的阅读方法。首先要对教材进行提炼、筛选、整理,为学生铺路搭桥。教师要筛选出那些重点的段落精讲。仔细品读,由整体向部分深化。教师要帮助学生提炼文章的线索,掌握学习这类文章的方法,帮助学生更并更好地理解感悟文本内容。文章的线索一般分情节线和感情线两种,并且彼此呼应。例如《一分钟》情节线是:多睡一分钟—遇到红灯—没坐上车—走到学校。感情线相对应为:满不在乎—着急后悔—更着急后悔。有了文章的线索,课堂教学就会有秩序,而不是一盘散沙。课文的段式相同就可以精讲一段,在教师的引导下其他段落用这种方法自己学习,从而体现教、扶、放。例如教学《小壁虎借尾巴》一课,我提出小壁虎向谁借尾巴了,它是怎样说的,为什么没有借到?如果借了,小鱼会怎样?引导学生学习小壁虎向小鱼姐姐借尾巴,从理解词句到有感情朗读把这一段精讲透彻。而后面结构相同的段式,则让学生运用这样的学法来自主学习,教师适时点拨。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我们要留给他们更多的时间和思考的空间,去主动获取知识。也避免了教师耗时费力牵着学生鼻子走的现象。对于相同句式的训练和迁移可以促进学生的理解,有助于思维的发散。例如教学《春雨的色彩》一课,我提出春雨是什么颜色的,春雨落在哪里,谁怎么样了?仿照这样的写法自己创编一段话。有的说“春雨是紫色的,落到丁香花上,开出了紫色的花朵,散发阵阵清香。”写作方法的迁移有助于帮助学生理解作者的写作思路,让学生在模仿、尝试的过程中学习作者的整体构思、布局、谋篇等写作技巧,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

五、拓展阅读,深化主题

语文课堂教学的价值不仅仅体现在利用教材培养学生语感、发展语言能力,还表现在它的拓展和发展功能方面。教材是有待开发的资源,文本背后海阔天高,是丰富生命的心际网络。所以阅读教学要以教材为源点,辐射阅读相关信息,让学生在阅读无数个信息“相似块”中拓展成个性智能发展的广阔的背景。这样教师就在超越文本理念的指引下带领学生走进一个文本背后稀有发展的广阔世界。

小学低年级学生阅读随意性很大,自主进行课外阅读的能力不高。因此,要使学生读得有目的、有兴趣,从而使课外阅读落到实处,首先必须在老师的引导下,把与课文相关的阅读资料引进课堂,丰富教材内容,使之成为课文的拓展与延伸,使课外阅读更好地为课堂教学服务。同时,在阅读过程中有目的地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使学生逐渐做到“自能读书”,增强阅读效果,提高阅读能力,以达到“以读促写”的目的。扩展阅读资源的选择与运用上需要认真分析和必要的筛选。教师要明确教学目标,真正从内容及主题上去把握。课文与扩读材料之间的知识相关性,重视语文学科的人文内涵使阅读材料成为课文主题的延伸和升华。课堂上拓展阅读三到六篇文章,深化课文主题,为读写结合提供了丰富的语言资料,使语文课堂教学向纵深发展。

六、读写结合,促进语言内化 语文《大纲》指出:“作文教学要与阅读教学紧要结合”,密切读和写的关系,初步培养语言感知能力,扩大学生的思维能力,扩大学生的想象思维,提高写作水平和运用能力。读写结合,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写作可以深化课文主题,提高学生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在上课时,我们经常进行了读写结合的实战训练。如我在执教《春雨的色彩》第二课时时让学生仿照课文进行春雨的写话训练,在学习《小壁虎借尾巴》后,让学生仿照课文把小壁虎向其他动物借尾巴的尾巴的故事写一写,学生兴趣很高,大胆想象。在设计打写主题时,需要教师多动脑筋,尽量找一些与课文主题相关的材料,这样才有利于突出主题。其他版本的教材中也有可取的图片材料,我们都可以有选择的拿来一用。例如《司马光》这一课要突出于到困难想办法,我找来《救小鸭》一课的图片,让学生面对生动的图画来想想,小动物们会用什么办法来救掉进大坑里的小鸭子?他们是怎样做的,结果会怎样?“以读促学,读写结合”是非常有效的教学方法,通过不断地创编故事,深化了课文的主题,也促进思维发展和语言的运用。

以语言运用为中心,将阅读、写作有机结合起来,将语言能力的培养和思维能力的训练紧密结合,借助现代教育技术应用于课堂,不但在有限的时间里提高了跨越式语文课堂的实效性,而且学生的语文能力和语文素养也得到逐步提高。

参考文献:

《小学语文教学》总第313期

2008.9 《提问开启学生思维的钥匙》 作者:许玉兰 《小学语文教学》总第310期

2008.6 《关于语文教学有效性的思考》

作者: 林金榜

范国强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

《语觉论》——儿童语言发展新论

作者:何克抗

第三篇:小学语文跨越式教学模式研究论文

摘要:“跨越式”教学是一种全新理念指导下的教学实践。这种教学模式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为目的,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课堂上注重交流,充满平等、和谐,使学生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人。结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实践,探讨了如何实施“跨越式”教学,进而实现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小学语文; “跨越式”;教学模式; 新课标 ;高效课堂

一、“跨越式”教学及其理论

“跨越式”教学理论由北京师范大学何克抗教授首次提出。小学语文“跨越式”试验最初在我国广州、深圳地区开始实行,然后逐渐波及到全国。它是指将小学语文的词语教学、阅读教学和写作学习结合在一起,并将计算机、多媒体、网络等新兴教学设施应用于教学过程中,从而实现语文教学模式的革新。“跨越式”教学最主要的目的在于,改变以往“教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教学模式,把学生作为教学活动的中心,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习惯的养成,着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进而最终达到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实现素质教育的目的。这种教学模式的特点是输入多、输出大,且追求高效、高质量;教学环节设计力求精益求精,有明确目标和任务,教学中凸显语文课的特点,大量增加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旨在拓展课堂深度、广度和学生的参与度。四十分钟的课堂教学中,授新课、阅读和写作以“2∶1∶1”的时间比例进行安排;教学过程中以培养学生语言运用能力为中心、提高学生语文素养为目的,将识字、阅读、写作三个教学环节有机结合起来,着力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培养其自主学习习惯和能力。小学语文“跨越式”教学的模式整体框架是已给定的,而小细节则需要教师自己按照学情精心设计、灵活操作。“跨越式”教学高效课堂要求,原本在四十分钟的课堂内完成的教学任务要在二十分钟内完成,这就要求这二十分钟的高效课堂必须在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上下功夫;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必须要找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使教学环节科学、合理,具有可行性。

二、小学语文课中实施“跨越式”教学的有效方法

经过两年多小学语文课中实施“跨越式”教学的亲身体验和不断反思与总结,笔者认为,要上好小学语文“跨越式”教学课,要在以下几个方面有所突破。

(一)理解课程标准,熟悉教学材料

课程标准是国家期望未来的公民所具有的基本素养在基础教育课程领域的具体化,体现了党的教育方针。“跨越式”教学理要求,小学语文“跨越式”教学第一课时应该完成生字教学,第二课时应完对课文的总体把握和领悟。在既定的目标任务的要求下,教师就可以在教学设计中采用灵活多样的方法,有的放矢地设计课堂教学内容、教学环节和重、难点。这就要求小学语文教师必须认真理解课标,明确教学各个环节所要达到的目标和任务。其次,要上好一堂课,熟悉教材是基础,只有对教材了如指掌,教师才能把握教材的主线脉络,做到准确地拓展知识。所以,教师必须要认真分析并解读教材,明确教材为完成教学目标所提供的有利条件;必须把教材与课程目标紧密结合在一起,有效利用教材完成课程标准规定的教学目标和任务。

(二)激发学习兴趣,拓展学生思维

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教师只重视语文及相关知识的讲授和灌输,而不去关注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培养。四十分钟的课堂,教师讲的天花乱坠,学生听得昏昏欲睡,既费时又低效,更不利于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跨越式”教学要求,课堂不再是教师一个人讲,而是通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同时,教师需要不断丰富和完善自己的教学手段,以教材为中心,实现计算机、互联网、多媒体、大数据的有机结合。在教学中,可以播放一些与课文有关的故事视频或片段,鼓励学生去发现问题;也可以组织学生开展讲故事、小组竞赛、小组辩论等趣味活动,增强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在和谐的氛围中实现能力的全面提升。其次,语文知识与生活息息相关。教师要激励学生成为生活中的有心人,处处留心和观察周围事物,从生活中学习,不断积累知识。

(三)重视小组合作,加强师生互动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是提高课堂效率的有效方式,它不仅有利于建立良好、和谐的课堂气氛,而且有助于学生之间的相互沟通交流、实现师生互动,从而达到学生思维拓展的目的。在小组合作中,学生学会了站在别人的角度看待问题;学会了与同学密切交往,真诚相待,互相帮助,共同提高。在一个组内,当能力较强的同学对有一定难度的问题表达自己的看法时,其他同学可以学习他理解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使自己的思维方式受到影响并有所改善。在此类教学活动中,每一位学生都应成活动的积极参与者,从而从那些与他不同的观点与方法中得到启迪,也感受到了获取知识的乐趣,激发了内心学习的动力,树立了自信心;消除了惧怕与别人交流、交往的心理,语言表达能力和社交意识和能力得到增强。

(四)丰富教学方法,不断反思改进

在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往往过分注重对课本中字、词、句的理解,从而整节课都在讲授知识点。这样的课堂缺乏活力、显得枯燥,学生的思维被禁锢,严重阻碍了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要在小学语文“跨越式”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就必须转变以往传统、陈旧、古板、单一的教学方法。关键在于优化教师的教学技术和教学方法。所以,教师需要不断加强自我学习,更新知识,不断反思和总结,使课堂生动有趣,为学生所喜欢。现代教师不仅是教学的主体,而且是教学反思和研究的实践者。林崇德认为,优秀教师=教学过程+反思。教师的业务成长,离不开本人的实践、学习、总结、反思以及再实践这个漫长的过程;而这种总结和反思又会反过来指导自己的教学。

三、结语

语文教学就其特点而言,它具有很强人文性,而“跨越式”教学模式则为语文教学的人文性提供了充分的展示平台。在高效的语言学习环境中,学生的学习效率意识被激起;丰富多彩的学习资源,不仅营造了良好的课堂氛围,而且陶冶了学生的情操;学生在提高语文写作能力和口头语言表达能力的同时,也逐渐养成了自主学习的习惯。这一系列优势都是传统教学模式下未曾有过的现象;对于长期从事语文教学的教师而言,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缓解他们的职业倦怠,刺激他们的竞争意识和求知欲望。这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将为小学语文教学的发展带来新的希望。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周小山.《教师教学究竟靠什么--谈新课程的教学观》[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3]何克抗.儿童思维发展新论和语文教育的深化改革[J].教育研究,2004,(01).

第四篇:小学语文中高段五步教学模式简介[范文模版]

小学语文中高段“五步”教学模式简介

设计理念: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本教学模式以课程标准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为依据,遵循“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的原则,将学生的自主学习活动前置,关注学生的学习经验,把握学生学习的起点,教师适时点拨、引领,及时反馈,让学生学习知识的同时学会学习。教学模式:

引入课题,明确目标——根据学案,主动自学——小组合作,交流自学——全班展示,教师点拨——达标测评,当堂总结 各步骤说明:

一、引入课题 明确目标(3-4分钟)

1、引入课题。第一课时重在激趣,引起阅读期待;第二课时重在温故知新,在提出旧知的同时巧妙与新知连接,营造积极的课堂学习氛围。当然,引入方式并非一成不变,关键是激发、调动学生的学习欲望。

2、明确目标。明确目标是指让学生明确学习的目标,并非教师教学目标的复制,教学目标应高于学生的学习目标。此目标在教师引入课题后用多媒体、小黑板出示。学习目标的确定要简单明了,重点突出,阐述时符合儿童的阅读习惯,让学生清楚地知道本节课要掌握哪些知识,并掌握到何种程度。

二、根据学案 主动自学(13-15分钟)

本环节是指教师针对学习目标,整合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学习方法、情感态度的目标)制定自学提纲。自学提纲的设计要突出“导学性”,引导学生运用一定的语文学习方法达成学习目标。如学生理解重点词语时,可试着这样提示:“在文中画出某某、某某词,联系上下文或自己的生活实际、查字典或其他工具书,把你的理解批注在旁边吧!”自学提纲的设计还要关注学生已有的知识、学习方法,多让

学生质疑。自学提纲的叙述口吻要以培养学生自信心、激励学生为主。好的自学提纲是一堂课能否达到高效的关键点之一。

此过程教师逐组巡视,少说话,少讲解,了解学生的学情,初步把握学生学习的难点、易错点,关注学困生,必要时可适当“开小灶”。学生少讨论,尽量发挥个体自学潜能,养成独立学习的习惯。

三、小组合作 交流自学(5-7分)

自学完成后,学生在小组长的组织下,在小组内交流自学的情况:完成得如何?(特别是学困生,由对子帮扶)存在什么疑问?小组讨论是否得到解答?小组内不能解决的问题如何处理?(可由组长用纸条记录形成问题条交教师,或在全班展示时提出)

小组合作要做到:各自明确责任,明确对子(对子间交流基础性的知识、问题),小组长的责任(组织组内难题的交流、不能解决的问题的记录、确定谁在下一环节展示);先交流基础问题,再交流难一点的问题。各小组要做到热烈而有序。

此环节教师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交流自己的自学,启发学生“兵教兵”帮助学困生。教师进一步洞察学情,了解学生通过自学学会了什么,什么一知半解,什么还未掌握,什么还未弄懂,收集整理学生的问题条,梳理出点拨、提升的重点问题、关键点。

四、全班展示 教师点拨(7-10分钟)

学生分小组根据教师安排的先后顺序分别展示自学提纲中的相关练习题。展示的学生可以是一个人,也可以是一个小组(如朗读),其他小组认真倾听,教师或其他小组可适当点评(可从对错、语言、情态等方面点评)。尽量让每一组都有机会展示或点评(非展示、点评人员要有明确的要求:认真倾听,做好笔记,精彩处给予掌声等等)。

教师要依据自己对学情的了解,抓住带有普遍性、关键性的问题(凡是学生通过自学能解决的问题不列为点拨的问题)巧妙点拨,引领学生深层次解读文本,动脑思考,提出自己的见解。教师的点拨要有启发性,让学生“跳一跳能摘到桃子”。点拨时还要注意适时引导学生归纳总结阅读方法、学习方法。既关注学生知识的掌握,又要关

注学生能力的发展。“教师能否根据学生暴露的典型问题精讲,讲在必讲处,能否引导学生找出规律。”这也是课堂高效与否的一个关键点。

五、达标测评 当堂总结(7-10分钟)

学生展示,教师针对关键问题点拨后,教师可适度拓展文本,如相关事、物的介绍,推荐相关内容的课外阅读,可适度联系生活实际,此后,多媒体或小黑板出示测试题,在限定的时间内,学生独立完成课堂检测。教师要通过多种形式了解学生学习达标情况。测试题的设计要围绕本课时的学习目标设计,体现层次性。当然,课堂检测的形式可以多样性,可以是背诵,也可以是听写、默写,关键是要针对学习目标来检测。

测评结束后,学生或教师以口头方式,简短地评价本堂课的学习情况和学习感受、收获。

综上所述,“五步”教学模式的核心所在:一是先学后教,以学定教,学生的学放在教师的教前;二是充分让学生经历独学、对学、群学的学习过程;三是教师精讲,学生多学,教师的讲解、点拨在关键处、重点处、易错处,教师讲的时间控制在15分钟左右;四是及时反馈。

此模式供教师参考,并不断修正、完善。

第五篇:浅谈小学语文高段阅读教学

浅谈小学语文高段阅读教学

语文教学,主要以课文的阅读教学作为载体,语文课堂教学的主要内容就是阅读一篇篇课文,学生在阅读中学习语文基础知识,训练语文能力,思想上受到教育,审美情趣得到培养,心灵受到洗礼。小学高段的阅读教学,承接小学中段,衔接初中语文教学,关系到一个学生终生语文能力的形成,不可掉以轻心。

(1)引导学生学会“阅读”

听说读写是语文要培养的能力,阅读教学培养的能力是“认读能力、理解能力、评价能力”,小学高段的阅读教学就在语文听说读写能力和阅读能力的并集中,其中二者相交部分是形成学生能力的重中之重。这样学生的语文能力才会全面,学生未来生活的阅读能力才会打下坚实的基础,才不会落伍于社会的发展。读的目的是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因为只有学生对文章内容有了理解的时候,我们紧扣“听”的目标设计的训练、紧扣“说”的目标设计的训练、紧扣“读”的目标设计的训练、紧扣“写”的目标设计的训练才能脚踏实地。读可分为“朗读、默读、精读、略读”,各种读法都有本身的奥妙之处。朗读,可以培养人的口头表达能力,提高语感能力;默读,实际生活中常用的读书法,有利于文章内容的理解;精读,有利于对文章内容深层次理解,文章的遣词造句的绝妙,语法修辞的表达效果,都源于精读;略读,有利于提高阅读的效率。

那么,高年级的学生应该怎样读好书呢?

首先说说朗读。朗读是阅读教学中最重要,最经常的练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既是一种重要的能力,也是理解内容,体会思想感情最常用的方法。教材中许多课文提出了朗读的具体要求,进行阅读教学,一定要多读少讲,把比较多的时间留给学生读书,让学生主要通过自主的入境入情地朗读,读懂课文,有所感悟;并通过朗读的实践,逐步提高朗读的水平。

其次是默读。默读的练习在不同的学段有不同的要求:一二年级要求学习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三四年级初步学会默读。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五六年级要求默读有一定的速度。对于高年级的学生来说默读也是阅读教学的重点。要通过反复实践,使学生用较快的速度默读。教材中有多篇略读课文明确要求通过默读了解课文内容。精读课文的思考练习,虽然没有明确提出默读的要求,但是许多练习必须在认真默读的基础上完成。默读能力的提高有个训练的过程,要求学生默读应留有比较充裕的时间,使学生能切实地默读课文,并按要求认真思考,默读以后要注意检查效果,决不能匆匆忙忙,使默读的环节流于形式。

略读课文的教学,一是内容上,理解内容的要求要低于精读课文,一般是“粗知文章大意”,只要抓住重点、难点帮助学生理解即可,词句的理解不作为重点。二是方法上,教师要更加放手,要让学生运用在精读课文中获得的知识与方法,自己把课文读懂。并在以后的大量阅读中进一步掌握读书方法,提高阅读能力。略读课文教学的大体步骤是:先由学生参照提示语中的提示,独立阅读、思考、交流,初步体会内容;然后抓住一两个重点问题,可以是内容的,也可以是写法的,引导学生讨论、交流。

(2)引导学生学会“思考”。

课标明确指出阅读是一种个性化的行为。自读、自悟是阅读的基础。因此,阅读教学中要让学生充分的读,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积累优美语言,享受审美情趣。教师切忌用自己的分析取代学生的阅读时间。尊重学生的想法注重体验不仅是语文教育的特点,而且是语文教育的目标,是语文教育的实施方法。所谓体验,就是人们在实践中亲身经历的一种内在活动,体验更多是指情感活动,是对情感的种种体会和感受。语文教学使学生、文本、教师的多边互动、融

合、提升的复杂过程,而学生主体的体验,正是使这一过程能进入最佳状态的重要保证。这也是语文课程标准如此强调体验的价值所在。当然,个性化阅读也需要价值引导,不能任由学生乱发挥。老师要及时发挥自己的作用,虽然说教师是学生共同学习的伙伴,但这个伙伴应该做到“高于学生之上,融于学生之中”的。

(3)引导学生学会“提问”。

课标中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教师通过参与对话,扮演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角色。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阅读,提倡独立思考,鼓励自己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鼓励学生发表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阅读,提倡多角度阅读,有创意的阅读,在阅读中展开想象和联想,在阅读中不断有所发现,读出新意。倡导新的学习方式,鼓励质疑,引导发现,解放学生的头脑和嘴巴,使他们敢想、敢说,用自己的方式解决疑问。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是一个数学上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却需要有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自主意味着个人独立学习、自主探究,意味着教师要尊重学生自己的方式、独到的思维和新颖的见解。高年级重在引导学生善于提问,能够提出有思考价值的问题。

(4)引导学生学会“积累”。

语言的学习是个日积月累的过程。学生在阅读一篇篇文质兼美的课文时,接触了大量各具特色、富有表现力的语句、段篇,只有熟记在心,才能变成自己的财富,需要运用时才能脱口而出或涌流于笔下。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还要重视引导学生随时积累课文中的好词佳句、精彩片断。要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通过朗读、背诵、摘抄等形式,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同时培养对好词佳句的敏感,养成积累词句的习惯。在我们的课文中,有大量景美、情深的课文,对于这些课文,教师要重视创设情景,使学生自然而然的入情入境,在陶情冶性的同时,品味生动、形象的语言。教材中引导积累语言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背诵,二是抄写。其中有的是指定背诵的部分,有的则是由学生选择,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对于教材中安排的这些背诵、抄写的练习,应该通过交流、检查,使之落实,还要重视培养学生积累语言的兴趣和主动积累语言的习惯。教材中比较多地采用让学生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抄写自己感兴趣的语句的形式,其用意很明确,那就是引导学生主动积累,培养兴趣,使之逐步形成习惯。据我所知,很多老师都有一些好办法引导学生积累,如采蜜本、美词佳句本等,效果很不错。

(5)引导学生学会 “应用”。

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有以引导学生通过应用巩固学习的成果。引导学生学习和体会作者遣词造句、表情达意的方法,引导学生将阅读与写作结合起来,在习作中运用阅读中学到的知识,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学语文,用语文,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下载小学高段语文跨越式语文教学模式初探 王光业word格式文档
下载小学高段语文跨越式语文教学模式初探 王光业.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小学高段语文作文教学探究

    小学高段语文作文教学探究 写作水平体现着学生语文学习的功底,同时,在小学高年级阶段的语文学习中,提升学生写作水平成为教学新目标。在此阶段,学生要学会多类型作文写作,要学......

    2014暑假小学高段语文教学梳理

    2014暑期小学高段语文教学梳理 第一部分:教学准备 一、课标意识、课标解读。 课程标准,始终都是我们进行教学的根本依据——它不仅对我们的教学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和目标,也体现......

    小学语文高段教学活动梳理(合集)

    小学语文高段教学活动梳理 ——鲲鹏小语2013暑期“高段教学”课例观摩与研究 主持人:常新涛 资料整理:常新涛龙华闫晓枫 活动背景: 此次活动以 7月15日~7月20日“鲲鹏小语暑期......

    小学高段语文教学经验交流材料(推荐五篇)

    小学高段语文组教学经验交流材料 二小今天,学校开展语文教学经验交流,对于我们语文教师来说是一个很好的交流平台。为此,我很高兴能与各位有着丰富经验的老师一同交流,我感到非......

    小学语文高段阅读教学模式基本流程及解读

    小学语文第一课时教学法探究 绵阳市安昌路小学:刘晓羽 阅读教学如登山,第一课时是山脚,第二课时是山腰,第三课时是山顶。留心第一课时,我们会发现:不论是观摩课,评优课还是竞赛课......

    小学语文教学模式

    小学语文教学模式 为充分发挥课堂教学在实施素质教育中的主渠道作用,最大限度地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归纳、总结新课改以来课堂教学改革经验的基础上,构建了“小学新......

    语文跨越式教学浅见

    语文跨越式教学浅见 跨越式教学是指教师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水平、需要与可能,超越知识积累的某些固定的程序,跳过某些知识序列,打破某些知识的顺序,大跨步式地引导学生学习那些......

    跨越式教学2011年度工作总结语文

    2012——2013学年度第一学期 跨越式教学工作总结 (娄丈子中心小学 胡新月) 经过了一年的跨越式教学工作,曾经的忙然、迷惑已逐渐清晰。工作中少了一分苦恼,多了一份忙碌,时值学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