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4暑假小学高段语文教学梳理
2014暑期小学高段语文教学梳理
第一部分:教学准备
一、课标意识、课标解读。课程标准,始终都是我们进行教学的根本依据——它不仅对我们的教学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和目标,也体现了国家意志。为此,研读课标,解读课标,明确各个学段的“学段目标”,进而将年段目标逐步分解为:年级目标——单元目标——文本目标——课时目标,在逐步分解与细化的过程中,提升教师自身的课标解读能力,加强课标与教学之间的联系,使得课堂教学目标更细化,措施更得力,效果更明显。
二、文本解读能力。(直面文本、沉入词语、还原场景、发现秘妙等等)“一本教参、一套课本”就能教学的思想意识是不负责任的!也是教师职业惰性的具体表现之一。对于任何一位小语教师来说,文本解读的能力是必不可少的!
王崧舟老师在《如何进行文本细读》讲座中提到:任何一位语文教师在进行教学之前,首先需要做的不是去查看教参,而是要“直面文本”——阅读文本、感悟文本,读出自己的真实体悟。在“直面文本”过程中,我们需要“沉入词语”,需要“咬文嚼字”,需要“还原场景”,从而发现文本独特的教学价值——文本秘妙。而教参只是“教学的参考”(它为全国教师呈现了统一的教学分析、教学建议,甚至是教学设计。如果每一位教师都按照教参去教学,那全国的小语课堂就是一样的,培养出来的孩子也都是一样的,那将是一件极其可怕的事情!),我们不能完全按照教参进行授课,抛却自己对文本的见解,抛却学生的实际情况!
三、学情分析。(兴趣点、原知点、疑惑点)
教学因何而精彩?因学生的不同,因课堂的生成而精彩!我们对学情分析往往停留在“学生的年龄特征、知识水平”的程度,却忽视了学生学习情况的分析。吉春亚老师提到:为了“顺学而导”对于学生的学情分析需要关注学生的兴趣点、原知点和疑惑点。
四、教学方法。
1、教学要整合,用教学主问题切入教学—— 如:《姥姥的剪纸》教学中“怎么写出姥姥的剪纸技艺高超的?”)
2、听说读写相互配合,实现工具、人文统一。
3、实现知识“类化”。(读法类化;写法类化)(1)读法归类:
①借助背景资料读人:詹天佑在怎样的背景下接受任务? 伽利略在怎样的背景下敢于公开试验? 五壮士在什么情况下接受任务?
②借助人物表现(神态、语言、动作、心理)——对人物的直接刻画; ③借助文中的侧面描写。如,地震中的父与子,描写父亲挖掘时,很多人来劝阻,完全可以一笔带过,为什么要展开写?
再如,写伽利略公开试验,还写了人们的反映,为什么写?体会对主要人物烘托的作用。
(2)写法归类: 如,①布局谋篇:游记移步换景的写法,事件+启示的写法,详略安排(《落花生》)等;
②表现手法:借事抒情(《梅花魂 》)借景抒情(《小桥流水人家 》)借物喻理(《落花生》)托物言志 ③句段修辞运用:略
4、以学定教,顺学而导。
如何“以学定教”?有的老师提出“在课堂教学之前,给学生20分钟左右的预习时间”,而在预习过程中,教师给出学生的预习任务,并参与学生预习。之后,以检测的方式,完成对学生学情的分析。然后,以此为基础,灵活改动教学设计,并在教学中依据学生的兴趣点和疑惑点展开教学,完成“顺学而导”。
这需要教师较高的课堂驾驭能力,并以尽可能翔实的文本解读为依托。为什么大家总是觉得“以学定教,顺学而导”只是一种理想,而很难实现呢?其主要原因就是——教师习惯以教参为依据进行教学,导致教师自己对文本没有深刻理解和感悟,从而不敢,也无法实现这一教育理念!
第二部分:阅读教学
一、识字写字教学:
1、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
2、书写工整、美观、有一定速度。
3、能用毛笔字书写楷书。
4、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从课例中不难看出,“识字写字教学”依旧是高段语文教学的基础和重点。只不过比低、中段小语教学的要求更高一些,方法更灵活一些。高年级识字写字教学一般采用“随文识字”、“结合上下文理解”、“指导书写”、“学生练写”等方法,并与阅读教学紧密结合起来,很少以单独的教学环节来呈现。
二、听和读:
1、倾听的能力。(不在说教,在于吸引)
倾听能力也是学生必备的一种能力——孩子们在倾听中学习其他人的想法,思考自己的理解,从而提升自身对文本的认识。我们需要注意的是:学生倾听能力的培养已经不能以简单的“组织教学”来完成,更多的还是需要教师自己精心设计教学,以灵动的语言,飞扬的思维,以及符合学生特点的教学来吸引学生。
2、培养默读的速度;学习浏览;突出有感情朗读;培养吟诵。默读速度和浏览都需要教师对学生进行具体方法的指导,而不是教师的简单要求;有感情朗读和吟诵需要指导,需要过程,需要活动的锤炼,需要展示的激励!
3、在读中体会表达效果。
引导孩子们读出语气,读出情感,思考文字表达,交流表达效果,是学习语言,领悟表达效果的有效方法。例如赵昭老师执教的《匆匆》一课中的“头涔涔而泪潸潸了”;刘广祥老师执教的《姥姥的剪纸》中“剪猫像猫,剪虎像虎„„”这种句式运用的好处,都是在读中完成思考的。
4、在读中认知表达顺序。(例:《我的舞台》):老师在引导学生阅读时提出:你能看到“我的舞台”都在哪里吗?当学生发现了这些舞台,展示在黑板上的时候,文章的表达顺序也就很自然地呈现了出来。
三、说和写:
表达,既包括说,也包括写,它们直接指向语言文字运用!文本教学中,我们需要引领孩子们“得意、得言、得法、得能”——
得意:从文章整体来说,就是让学生理解课文主要内容,体会表达的情感,领悟文章的主旨。具体来说,就是让学生读懂文中每一个词、每一句话、每一个标点、每一个段落乃至整篇课文的意思。让学生在“得意”中享受文本的情感滋养、人文的熏陶,培养学生的理解力,是阅读教学最基本的目标和任务。
得言:“得言”就是指学生在品词析句,理解课文内容的过程中,内化积累语言,懂得课文是如何遣词造句、布局谋篇的,即让学生领悟课文的表达方法,学习运用语言的技艺。新修订的《语文课程标准》特别强调:“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学习语言文字的运用,就要在课堂中引导学生关注文本的表现形式,就要让学生在“得意”的过程中“得言”,从而实现“言意”兼得。
得法:学贵有法,课堂中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比获取知识更重要。就语文学科而言,要通过课堂的语文实践活动,使学生掌握识字、写字、理解词句、把握课文内容、领悟文章中心的方法,要让学生学会怎样倾听,怎样阅读,怎样说话,怎样习作的方法。
得能:能力是指能胜任某项任务的主观条件;指人能胜任、能完成某项任务的自身条件(包括生理和心理条件)。语文能力包括阅读理解能力、分析概括能力、组织语言与表达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写作能力等,概括说就是“听说读写”的能力。语文教学就要在引导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中,使学生的语文能力得到培养和提高。
1、说:说理解、说感悟、说生活、仿说等。
2、写:
补白型练笔(《姥姥的剪纸》)模仿型练笔(《匆匆》)
续写型练笔(结合课文所学方法、合理想象)……
四、阅读教学过程:
崔峦理事长在全国第九届阅读教学大赛讲话中提出:课堂教学要呈现学生学习过程——要让学生真读、真思、真议、真练,让学生经历真实的学习过程。这需要教师教学意识的进步,需要学生表达意识的增强,需要教学设计的精心策划,需要教师真正将学习还给学生!
第三部分:习作教学
1.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
(兴趣、说真话,抒真情)如何让学生知道“习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似乎我们的学生在写作文的时候是沉闷的,是无趣的,是不愿也无法写好作文的。与管建刚老师的习作教学进行对比,我们不难发现:我们在习作教学中,为学生呈现的是枯燥的“任务”,不让孩子们说自己喜欢说的话,甚至在千方百计地引导学生说假话,套作文格式。如此的习作教学,毫无兴趣可言,我们让孩子们说什么?又怎么说呢?因此,既然是学生的作文,就应该符合学生自己的言语特点,说出他们想说的话,并在与同伴的交流中逐步完善自己的言语能力。
2、留心观察。(教师引领)很多老师认为:现在的孩子由于种种原因失去了太多感受生活的机会。其实,孩子们的生活并没有我们想象中那么枯燥,也不是一点写作素材没有——教室里、学校里、街道上、家里,等等地方无时无刻不在发生着故事,孩子们有他自己的一个世界。可为什么孩子们不愿说,不能写呢?原因很简单——他们没有养成观察的习惯,老师们的引领没有跟上。
3、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简单的”告诉我们什么呢?我们在思考:我们为了应试中取得好的作文分数,是不是将孩子们习作的要求拔高了?课标修订版明确指出:只要求孩子们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就好。
4、修改习作。
(自评、同学互评、师评)采取多样的评价方式,不仅能从多角度来评价自己的作文,赏析别人的作文,还能让孩子们明白:写作是为了与同伴交流。
第四部分:课外阅读
崔峦理事长强调:要千方百计把儿童阅读的指导、展示、交流、激励挤进课堂,抓出实效。
激励孩子阅读,与学生一起阅读——开展阅读交流活动,展示优秀阅读,指导普通阅读——为学生阅读感悟提供展示的机会。如此推进课外阅读,保护学生的阅读兴趣不断提高,引导学生在阅读中积累知识,感受语言文字运用,涵养自己的内心。
思路梳理:
一、高年级就是“句段篇”的训练。
二、高段阅读教学,我们至少应培养学生这几个能力:
1、概括能力(抓住关键词、合并段意)
2、质疑能力(比如《维也纳生活圆舞曲》中学生依据题目进行质疑,从而获得文本主要信息。)
3、想象画面能力(抓住关键词想象,可以像《自己的花是给别人看的》中,出示提示语,让学生想象)
4、运用文本写作方法进行写的能力(比如赵昭老师执教的《匆匆》中出现了这样的设计——利用课文第三自然段的“
的时候,日子从
中过去”句式进行仿说,而后连成小诗。)
5、批注的能力(《维也纳生活圆舞曲》这一课体现的最为充分。)
6、读的有感情的能力。(比如强晓娇老师执教的《献你一束花》引导学生读出“沮丧”的情感,引导学生走进文本,感悟人物当时的内心活动。)
三、对高段教学的一些思考和建议:
1、备课与课标修订版结合起来,拥有课标意识,找准文本教学的“语言训练点”、“方法习得点”和“能力培养点”。也就是说,我们教师在全面把握课标之后,需要具备“文本解读”的专业能力。
2、高年级应该尝试“自学在前,以学定教,顺学而导”的教学方法。那么,教师的作用在哪里呢?营造氛围、引导方向、及时点拨、适当小结、必要示范、恰当评价。
3、“教给学生方法,培养学生习惯、激励学生阅读,引动学生语用”,实现小语教学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真正实现孩子们语文素养的全面发展与提高。
第二篇:小学语文高段教学活动梳理
小学语文高段教学活动梳理
——鲲鹏小语2013暑期“高段教学”课例观摩与研究
主持人:常新涛
资料整理:常新涛
龙华
闫晓枫
活动背景:
此次活动以 7月15日~7月20日“鲲鹏小语暑期高段教学共十一节课例观摩活动”为依托,以新涛、龙华、闫晓枫三位主持人的思考为主,在认真听取与会教师的意见之后达成的共识。
此外,鲲鹏小语群在暑期进行了“专家讲座”、“课例观摩”、“习作教学研究”等活动之后,为进一步促进群活动为一线教师服务,开始进行“微课程”研究:13日——小语高段教学梳理;14日——特级教师张祖庆“我的班级写作计划”讲座;15日——名师朱煜引领全体教师对《梅花魂》进行文本解读和教学设计。三次活动分别涉及“年段教学”、“习作教学”和“阅读教学”三个方面的研讨,希望能从小语教学的各个细节入手,诱发一线教师对自身教学的思考,从而提高教师素质,促进课堂教学的改革。
活动过程:
主持人:“小语高段教学梳理”是我们在观摩了第九届阅读教学大赛中11节高段教学课例之后,进行的总结。虽然今天的活动尽力关注到“年段教学”,研究范围明显缩小,但对于整个高段教学来说,仍然包罗万象,涉及到方方面面。
同时,由于自己只是一名普通的一线教师,高段教学又涵盖了方方面面的内容,今天的梳理可能为大家呈现的“思考点”很多,却很难延展、深入。所以,我们今天的活动绝非“讲座”,而是研讨,我所能做的也只是“抛砖引玉”而已!
今天,我将围绕“教学准备”、“阅读教学”、“习作教学”、“课外阅读”四个方面,尽力还原高段教学形成的过程。
小语高段教学梳理:
第一部分:教学准备
一、课标意识、课标解读。课程标准,始终都是我们进行教学的根本依据——它不仅对我们的教学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和目标,也体现了国家意志。为此,研读课标,解读课标,明确各个学段的“学段目标”,进而将年段目标逐步分解为:年级目标——单元目标——文本目标——课时目标,在逐步分解与细化的过程中,提升教师自身的课标解读能力,加强课标与教学之间的联系,使得课堂教学目标更细化,措施更得力,效果更明显。
二、文本解读能力。(直面文本、沉入词语、还原场景、发现秘妙等等)“一本教参、一套课本”就能教学的思想意识是不负责任的!也是教师职业惰性的具体表现之一。对于任何一位小语教师来说,文本解读的能力是必不可少的!王崧舟老师在《如何进行文本细读》讲座中提到:任何一位语文教师在进行教学之前,首先需要做的不是去查看教参,而是要“直面文本”——阅读文本、感悟文本,读出自己的真实体悟。在“直面文本”过程中,我们需要“沉入词语”,需要“咬文嚼字”,需要“还原场景”,从而发现文本独特的教学价值——文本秘妙。而教参只是“教学的参考”(它为全国教师呈现了统一的教学分析、教学建议,甚至是教学设计。如果每一位教师都按照教参去教学,那全国的小语课堂就是一样的,培养出来的孩子也都是一样的,那将是一件极其可怕的事情!),我们不能完全按照教参进行授课,抛却自己对文本的见解,抛却学生的实际情况!
三、学情分析。(兴趣点、原知点、疑惑点)
教学因何而精彩?因学生的不同,因课堂的生成而精彩!我们对学情分析往往停留在“学生的年龄特征、知识水平”的程度,却忽视了学生学习情况的分析。前几天吉春亚老师到鲲鹏小语呱呱房间进行了讲座,其中提到:为了“顺学而导”对于学生的学情分析需要关注学生的兴趣点、原知点和疑惑点。
四、教学方法。(由晓枫老师提供)
1、教学要整合,用教学主问题切入教学—— 如:《姥姥的剪纸》教学中“怎么写出姥姥的剪纸技艺高超的?”)
2、听说读写相互配合,实现工具、人文统一。
3、实现知识“类化”。(读法类化;写法类化)(1)读法归类:
①借助背景资料读人:詹天佑在怎样的背景下接受任务? 伽利略在怎样的背景下敢于公开试验? 五壮士在什么情况下接受任务?
②借助人物表现(神态、语言、动作、心理)——对人物的直接刻画; ③借助文中的侧面描写。如,地震中的父与子,描写父亲挖掘时,很多人来劝阻,完全可以一笔带过,为什么要展开写?
再如,写伽利略公开试验,还写了人们的反映,为什么写?体会对主要人物烘托的作用。
(2)写法归类:
如,①布局谋篇:游记移步换景的写法,事件+启示的写法,详略安排(《落花生》)等;
②表现手法:借事抒情(《梅花魂 》)借景抒情(《小桥流水人家 》)借物喻理(《落花生》)托物言志 ③句段修辞运用:略
4、以学定教,顺学而导。
如何“以学定教”?有的老师提出“在课堂教学之前,给学生20分钟左右的预习时间”,而在预习过程中,教师给出学生的预习任务,并参与学生预习。之后,以检测的方式,完成对学生学情的分析。然后,以此为基础,灵活改动教学设计,并在教学中依据学生的兴趣点和疑惑点展开教学,完成“顺学而导”。
这需要教师较高的课堂驾驭能力,并以尽可能翔实的文本解读为依托。为什么大家总是觉得“以学定教,顺学而导”只是一种理想,而很难实现呢?其主要原因就是——教师习惯以教参为依据进行教学,导致教师自己对文本没有深刻理解和感悟,从而不敢,也无法实现这一教育理念!
第二部分:阅读教学
一、识字写字教学:
1、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
2、书写工整、美观、有一定速度。
3、能用毛笔字书写楷书。
4、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从课例中不难看出,“识字写字教学”依旧是高段语文教学的基础和重点。只不过比低、中段小语教学的要求更高一些,方法更灵活一些。高年级识字写字教学一般采用“随文识字”、“结合上下文理解”、“指导书写”、“学生练写”等方法,并与阅读教学紧密结合起来,很少以单独的教学环节来呈现。
二、听和读:
1、倾听的能力。(不在说教,在于吸引)
倾听能力也是学生必备的一种能力——孩子们在倾听中学习其他人的想法,思考自己的理解,从而提升自身对文本的认识。我们需要注意的是:学生倾听能力的培养已经不能以简单的“组织教学”来完成,更多的还是需要教师自己精心设计教学,以灵动的语言,飞扬的思维,以及符合学生特点的教学来吸引学生。
2、培养默读的速度;学习浏览;突出有感情朗读;培养吟诵。默读速度和浏览都需要教师对学生进行具体方法的指导,而不是教师的简单要求;有感情朗读和吟诵需要指导,需要过程,需要活动的锤炼,需要展示的激励!
3、在读中体会表达效果。
引导孩子们读出语气,读出情感,思考文字表达,交流表达效果,是学习语言,领悟表达效果的有效方法。例如赵昭老师执教的《匆匆》一课中的“头涔涔而泪潸潸了”;刘广祥老师执教的《姥姥的剪纸》中“剪猫像猫,剪虎像虎„„”这种句式运用的好处,都是在读中完成思考的。
4、在读中认知表达顺序。(例:《我的舞台》):老师在引导学生阅读时提出:你能看到“我的舞台”都在哪里吗?当学生发现了这些舞台,展示在黑板上的时候,文章的表达顺序也就很自然地呈现了出来。
三、说和写:
表达,既包括说,也包括写,它们直接指向语言文字运用!文本教学中,我们需要引领孩子们“得意、得言、得法、得能”——
得意:从文章整体来说,就是让学生理解课文主要内容,体会表达的情感,领悟文章的主旨。具体来说,就是让学生读懂文中每一个词、每一句话、每一个标点、每一个段落乃至整篇课文的意思。让学生在“得意”中享受文本的情感滋养、人文的熏陶,培养学生的理解力,是阅读教学最基本的目标和任务。
得言:“得言”就是指学生在品词析句,理解课文内容的过程中,内化积累语言,懂得课文是如何遣词造句、布局谋篇的,即让学生领悟课文的表达方法,学习运用语言的技艺。新修订的《语文课程标准》特别强调:“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学习语言文字的运用,就要在课堂中引导学生关注文本的表现形式,就要让学生在“得意”的过程中“得言”,从而实现“言意”兼得。
得法:学贵有法,课堂中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比获取知识更重要。就语文学科而言,要通过课堂的语文实践活动,使学生掌握识字、写字、理解词句、把握课文内容、领悟文章中心的方法,要让学生学会怎样倾听,怎样阅读,怎样说话,怎样习作的方法。
得能:能力是指能胜任某项任务的主观条件;指人能胜任、能完成某项任务的自身条件(包括生理和心理条件)。语文能力包括阅读理解能力、分析概括能力、组织语言与表达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写作能力等,概括说就是“听说读写”的能力。语文教学就要在引导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中,使学生的语文能力得到培养和提高。
1、说:说理解、说感悟、说生活、仿说等。
2、写:
补白型练笔(《姥姥的剪纸》)模仿型练笔(《匆匆》)
续写型练笔(结合课文所学方法、合理想象)……
四、阅读教学过程:
崔峦理事长在全国第九届阅读教学大赛讲话中提出:课堂教学要呈现学生学习过程——要让学生真读、真思、真议、真练,让学生经历真实的学习过程。这需要教师教学意识的进步,需要学生表达意识的增强,需要教学设计的精心策划,需要教师真正将学习还给学生!
第三部分:习作教学
1.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
(兴趣、说真话,抒真情)如何让学生知道“习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似乎我们的学生在写作文的时候是沉闷的,是无趣的,是不愿也无法写好作文的。与管键刚老师的习作教学进行对比,我们不难发现:我们在习作教学中,为学生呈现的是枯燥的“任务”,不让孩子们说自己喜欢说的话,甚至在千方百计地引导学生说假话,套作文格式。如此的习作教学,毫无兴趣可言,我们让孩子们说什么?又怎么说呢?因此,既然是学生的作文,就应该符合学生自己的言语特点,说出他们想说的话,并在与同伴的交流中逐步完善自己的言语能力。
2、留心观察。(教师引领)很多老师认为:现在的孩子由于种种原因失去了太多感受生活的机会。其实,孩子们的生活并没有我们想象中那么枯燥,也不是一点写作素材没有——教室里、学校里、街道上、家里,等等地方无时无刻不在发生着故事,孩子们有他自己的一个世界。可为什么孩子们不愿说,不能写呢?原因很简单——他们没有养成观察的习惯,老师们的引领没有跟上。
朱君英老师在博客中详细介绍了他引到孩子们“观察——交流——习作——评价”的过程,引领孩子们逐步养成观察的习惯,开拓自己的观察视角,并在交流中弥补自己观察的不足。
3、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简单的”告诉我们什么呢?我们在思考:我们为了应试中取得好的作文分数,是不是将孩子们习作的要求拔高了?课标修订版明确指出:只要求孩子们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就好。
4、修改习作。(自评、同学互评、师评)采取多样的评价方式,不仅能从多角度来评价自己的作文,赏析别人的作文,还能让孩子们明白:写作是为了与同伴交流。
第四部分:课外阅读
崔峦理事长强调:要千方百计把儿童阅读的指导、展示、交流、激励挤进课堂,抓出实效。
激励孩子阅读,与学生一起阅读——开展阅读交流活动,展示优秀阅读,指导普通阅读——为学生阅读感悟提供展示的机会。如此推进课外阅读,保护学生的阅读兴趣不断提高,引导学生在阅读中积累知识,感受语言文字运用,涵养自己的内心。
思路梳理:
一、高年级就是“句段篇”的训练。
二、高段阅读教学,我们至少应培养学生这几个能力:(龙华老师提供)
1、概括能力(抓住关键词、合并段意)
2、质疑能力(比如《维也纳生活圆舞曲》中学生依据题目进行质疑,从而获得文本主要信息。)
3、想象画面能力(抓住关键词想象,可以像《自己的花是给别人看的》中,出示提示语,让学生想象)
4、运用文本写作方法进行写的能力(比如赵昭老师执教的《匆匆》中出现了这样的设计——利用课文第三自然段的“
的时候,日子从
中过去”句式进行仿说,而后连成小诗。)
5、批注的能力(《维也纳生活圆舞曲》这一课体现的最为充分。)
6、读的有感情的能力。(比如强晓娇老师执教的《献你一束花》引导学生读出“沮丧”的情感,引导学生走进文本,感悟人物当时的内心活动。)
三、对高段教学的一些思考和建议:
1、备课与课标修订版结合起来,拥有课标意识,找准文本教学的“语言训练点”、“方法习得点”和“能力培养点”。也就是说,我们教师在全面把握课标之后,需要具备“文本解读”的专业能力。
2、高年级应该尝试“自学在前,以学定教,顺学而导”的教学方法。那么,教师的作用在哪里呢?营造氛围、引导方向、及时点拨、适当小结、必要示范、恰当评价。
3、“教给学生方法,培养学生习惯、激励学生阅读,引动学生语用”,实现小语教学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真正实现孩子们语文素养的全面发展与提高。
第三篇:小学高段语文作文教学探究
小学高段语文作文教学探究
写作水平体现着学生语文学习的功底,同时,在小学高年级阶段的语文学习中,提升学生写作水平成为教学新目标。在此阶段,学生要学会多类型作文写作,要学会记叙,要学会想象。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应以培养学生写作能力为目标,不断变革教学方式。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8.02.082
在小学学习阶段,学生语文知识学习是一个累积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积累优美词句,也可以学习写作技巧,感悟作者的所思所想。《教学大纲》要求教师应明确教学目标,不仅要熟知教学内容,更应研读教学内容,寻找更有效的教学方法,以便完成教学计划,使整个教学过程更加完整。教师要根据课文要求进行不同的讲解,让学生能从每篇文章中都学到相应的知识,了解更多的写作技巧,不断提升自身的写作能力。
一、让学生感悟生活,从生活出发进行写作
写作通常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生活常能启发学生思维,带给学生感悟及写作灵感,所以学生应立足生活来写作。但学生生活经历较少,这导致他们缺乏写作素材,缺乏对于生活的感悟。受思维限制,学生在写作时不知从何处开始,不知该讲述何种故事,这使得他们所写出来的作文质量大打折扣。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有意识地注意引导,通过开展一些活动让学生感悟生活,并将所感所悟记录下来。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不仅能丰富自身生活,丰富自身情感,而且可以积累写作素材,激发写作灵感。学生在活动中可以全面展现自己,活动后的记录,便于学生真实的情感流露,获得真实的感悟。
教师在指导学生写作时还可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进行生活回忆,让学生在回忆中寻找写作素材,让学生在回忆中追寻真情实感。比如,写作中经常会有“你觉得幸福是什么”这类的作文写作,这便需要学生表达自身的真实感受。虽然每个人对于幸福的定义不同,但是对于更多的学生来说,幸福就是有父母陪在身边,能够感受到父母之爱,享受父母的关怀。因此,教师可以有意识地让学生回忆生活中父母为自己的点滴付出。例如,无论什么天气,父母总会风雨兼程送自己去上学;无论多累,父母总是不辞辛苦为自己做好一日三餐……这些幸福体现在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便会发现并体会到,其实幸福就在身边。教师的引导可以使学生获得更多感悟,使学生的感情更加丰富,更能在写作中流露真情实感,从而使学生的作文更具感染力。
二、借故事及科技发挥学生想象
发挥想象力能帮助学生进行更多的创作,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关于童话写作,学生首先要学会认识图片,在读懂图片内涵的基础上才能进行深层想象。在?M行写作时,学生除了要具有独特的想象力外,还需要注意语言表达的流畅性。表达流畅,是写作的基本要求,学生在写作时需要格外注意文章内容的连贯性。
学生所处年级不同,对于想象类文章的创作也处于不同阶段。对于低年级学生,《教学大纲》仅要求学生能够看图识物,通过简单的图片内容来描述故事。这些图片的主角一般为动物,学生在写作时可结合平时所学知识,比如通过学习《龟兔赛跑》便可知乌龟较有毅力,兔子具有侥幸心理。学生了解了动物的特性,在写作时便可以根据动物的特性进行创作。学生也可以结合课本知识,在写作中寻找更多规律。
六年级学生进行写作已不仅仅与动物有关,学生更需要学会结合科学技术方面的内容。比如,地球资源有限,科学家正在寻找与地球环境相同的星球,学生在进行写作时便可以想象人类在外星球生活的状态。学生在这一阶段的学习中不仅要有较多的生活常识,还需要对科学研究有一定的了解。学生应在科学研究的基础上进行深入想象,写作内容要与其紧密联系。另外,学生的思维应极其缜密,这才能够使所写文章在不缺乏创新与想象的同时,不会远离科学研究。这便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多给学生列举一些生活实例,还要讲解一些科学知识,使学生的视野更开阔,如此,所写的作文也会更具欣赏价值。
三、指导学生课外阅读
学生在写作中需要写作材料,这些材料能提升文章内容的可信度,同时,大量的写作材料也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写作灵感。因此,教师可以布置作业,让学生在读书的过程中积累优美词句。多积累一些优美词句,可以帮助学生积累写作材料,提升写作水平。学生在阅读中学会揣摩如何使用词句,使表达更加准确生动,久而久之,使写作能力有较大的提升。学生在创作中不仅仅需要运用优美词句,更要学会运用写作材料,这能够更好地体现文章的灵魂。学生进行课外阅读,一方面可以为写作积累素材,另一方面可以积累更多的知识。学生通过分析每篇文章的写作特点,了解了每一篇文章的表达主旨,更能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
教师在带领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时要明确阅读目标,指导学生进行有效阅读。例如,在进行阅读之初,教师要指导学生如何选择合适的读物。有些读物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读这些文章,不仅能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而且能改变学生的部分认知。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阅读时更应考虑学生的学习特点,例如,有的学生对于阅读不够投入,有的学生容易在阅读时走神,这时教师可以为学生制订阅读计划,让学生按照阅读计划进行有效阅读。课外阅读能够使学生收获很多知识,教师可以定期检验学生的阅读成果,或以提问形式引导学生思考,或以小组讨论形式让学生分析读物内涵,并在学生理解不到位的地方进行必要的指导,以使学生对文章有更深入的了解。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学要求不断完善教学目标,通过对教学内容的研读,从课本中提取对学生写作有益的素材,帮助学生积累写作素材。教师还要通过科学知识的讲授以及对学生课外阅读的指导,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使学生具有更高的写作水准,这更符合小学高段语文写作教学的要求。
第四篇:小学高段语文教学经验交流材料
小学高段语文组教学经验交流材料
二小
今天,学校开展语文教学经验交流,对于我们语文教师来说是一个很好的交流平台。为此,我很高兴能与各位有着丰富经验的老师一同交流,我感到非常荣兴。本学期我担任五年级的语文教学工作,迫感身上担子的重大,为了进一步适应新教学任务,不断提高学生对知识面的理解与掌握,我要进一步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努力完成本学期教学任务。
一、教学中所采取的教学方法与取得的成绩
今年我们班共名学生,其中维族学生占60%,汉族学生占40%(其中:汉族学生中的打工者孩子占汉族学生的多数)。我根据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我深刻反思这一学期的教学经历,也有一些收获和问题。
1、注重语文教学方法。针对高段语文教学,考虑学生对知识面的进一步理解,我主要从方法上给予巩固与加强。首先,我要从学生对知识面的掌握、课程的进度、所要达到的教学目的入手,通过研读教参,认真备好每节课,对课程中所涉及的知识面分类进行归纳,总结教学中的难点与重点,从学生理解掌握的不同程度,对课程进一步细化、分解。从学生的学习方式从传统的接受学习向探究学习转变,在课堂中,激发学生发言的积极性与创造性,更大限度发挥学生的学习能力。不断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尊重每一个学生,给每个学生多一些鼓励,促使他们更加活泼、主动、积极、向上地学习。
2、注重德育渗透,体现语文的情感性。我在教学中,一方面要充分利用教材蕴藏的德育因素,适时、适度地进行德育渗透,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另一方面,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强化人文素质教育,做到情感与教学方法相互结合,以情悟文,情文结合。
3、充分准备好上课所需的各项准备教材,为上好课打下坚实的基础。我能按新课程标准,准备好要上课的内容,提前备好课。认真钻研新课程标准和教材,对新课程标准和教材的基本思想、基本概念,每句话、每个字都弄清楚,了解教材的结构,重点与难点。课堂中发
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学中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关注全体学生,注意信息反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为保证新课程标准的落实,我们把课堂变成有利于学生主动探索的数学学习环境。
4、根据学生学习状态不同,积极做好课后辅导工作。由于学生学习状态及方法不同,我积极做好对学生学习的辅导和帮助工作,尤其在后进生的转化上,对后进生努力做到从友善开始,从赞美着手,根据所有的人都渴望得到别人的理解和尊重的这一心理,我在和后进生交谈时,对他的处境、想法表示深刻的理解和尊重。在学生学习的方法上给予指导,加强对学生的鼓励与表扬。
5、加强教学成效与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安排好课程的设计与提高。教学最重要的学习莫过于方法的学习。我非常注意学习方法的指导,首先,我们强调上课专心听讲,及时对知识进行巩固,然后还要及时复习、总结、反思。其次注重知识点的落实、过关。在每个单元的教学任务之后,我都进行检测,针对学生从在的问题,及时解决。让学生养成平时收集好的词佳句。在不断收集整理的过程中,学生的词积累有了明显的增多,在作文写作上有了很大提高。
二、教学中所不容乐观及存在的问题
1、从全班学习整体效果来看,学生的学习还是比较努力的,能按要求完成自己的学习任务,按时上交作业。但少部分同学学习处于被动状态,学习不用心,理解能力差、记忆力差,学习积极性不高。存在此问题的主要原因是:一是少数民族学生居多,学生除了课堂理解外,家长很难起到辅导学生的效果。二是打工者学生也多,由于家长忙于打工,不关心过问孩子的学习与生活,疏忽了对学生学习情况的掌握与关心。
2、对班集落后生的课外辅导太少,对学生自己阅读能力抓的不够紧,对学生的了解还需进一步加强了解与沟通,正因为注重了课堂效果,从而没有利用闲余时间走进学生,导致这部分学生语文基础知识掌握不透,对一些课文及句子理解不到位,造成了不懂装懂。
3、对学生的学习鼓励力度不够,应多加表扬鼓励学生,让学生时刻都有一种特别的自信。在班集多开展“一帮一”结对子活动,形成人人赶超的学习氛围,并及时与学生家长保持联系与沟通,将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给家长汇报,共同来抓好学生的学习。
4、对学生内心世界掌握不透,对学生的表现形为了解不及时,没有采取积极乐观的态度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不明原因,放松对学生的教导。因此还需进一步加强学生对学习所产生的兴趣,采取简而易懂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5、对多媒体教学方面认识不够好,没有准备好充分的上课课件。应多利用公开课的有利时机,听取各个老师的教学意见,从而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
三、今后的努力方向
从目前来说,我们班语文成绩平平。但是,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比较高涨,班级凝聚力还是很强,学习竞争氛围认识方面还不够浓!为了提高今后的语文教学水平,我打算从以下几方面进行着手:
1、备好课。首先自己要研读教案,找准切入点,把重点讲出来,让每个学生听后能很快理解。其次对于语文基础知识的教学要抓得更细,更实。再次要课本知识要求百分百地掌握。
2、课堂中要充分调动学生对学习的主动性和踊跃性,培养学生自信心,使学生在课堂上能够积极发言,大胆交流,形成你追我赶的浓厚学习氛围。
3、进一步提高对公开课的认识度,充分准备好课件。课后要对反馈的意见与建议进行虚心接受,并询问一些有经验的老师,了解所授课程中的不足,做到有记录,有思考,从而进一步提高教学水平与质量。
4、利用空闲时间,多引导学生进行语文一些技能的专项练习、指导,并针对班里的差生,给予重点辅导,在班集形成互学、互赶、互进的好风气。
5、对学生要多加进行鼓励,多表扬,使学生对自己时刻有种自信。并做好与家长的沟通工作,对学生在校的表现及时与家长保持沟通,形成共同关注学生,共同发展学生的良好习惯。
第五篇:浅谈小学语文高段阅读教学
浅谈小学语文高段阅读教学
语文教学,主要以课文的阅读教学作为载体,语文课堂教学的主要内容就是阅读一篇篇课文,学生在阅读中学习语文基础知识,训练语文能力,思想上受到教育,审美情趣得到培养,心灵受到洗礼。小学高段的阅读教学,承接小学中段,衔接初中语文教学,关系到一个学生终生语文能力的形成,不可掉以轻心。
(1)引导学生学会“阅读”
听说读写是语文要培养的能力,阅读教学培养的能力是“认读能力、理解能力、评价能力”,小学高段的阅读教学就在语文听说读写能力和阅读能力的并集中,其中二者相交部分是形成学生能力的重中之重。这样学生的语文能力才会全面,学生未来生活的阅读能力才会打下坚实的基础,才不会落伍于社会的发展。读的目的是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因为只有学生对文章内容有了理解的时候,我们紧扣“听”的目标设计的训练、紧扣“说”的目标设计的训练、紧扣“读”的目标设计的训练、紧扣“写”的目标设计的训练才能脚踏实地。读可分为“朗读、默读、精读、略读”,各种读法都有本身的奥妙之处。朗读,可以培养人的口头表达能力,提高语感能力;默读,实际生活中常用的读书法,有利于文章内容的理解;精读,有利于对文章内容深层次理解,文章的遣词造句的绝妙,语法修辞的表达效果,都源于精读;略读,有利于提高阅读的效率。
那么,高年级的学生应该怎样读好书呢?
首先说说朗读。朗读是阅读教学中最重要,最经常的练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既是一种重要的能力,也是理解内容,体会思想感情最常用的方法。教材中许多课文提出了朗读的具体要求,进行阅读教学,一定要多读少讲,把比较多的时间留给学生读书,让学生主要通过自主的入境入情地朗读,读懂课文,有所感悟;并通过朗读的实践,逐步提高朗读的水平。
其次是默读。默读的练习在不同的学段有不同的要求:一二年级要求学习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三四年级初步学会默读。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五六年级要求默读有一定的速度。对于高年级的学生来说默读也是阅读教学的重点。要通过反复实践,使学生用较快的速度默读。教材中有多篇略读课文明确要求通过默读了解课文内容。精读课文的思考练习,虽然没有明确提出默读的要求,但是许多练习必须在认真默读的基础上完成。默读能力的提高有个训练的过程,要求学生默读应留有比较充裕的时间,使学生能切实地默读课文,并按要求认真思考,默读以后要注意检查效果,决不能匆匆忙忙,使默读的环节流于形式。
略读课文的教学,一是内容上,理解内容的要求要低于精读课文,一般是“粗知文章大意”,只要抓住重点、难点帮助学生理解即可,词句的理解不作为重点。二是方法上,教师要更加放手,要让学生运用在精读课文中获得的知识与方法,自己把课文读懂。并在以后的大量阅读中进一步掌握读书方法,提高阅读能力。略读课文教学的大体步骤是:先由学生参照提示语中的提示,独立阅读、思考、交流,初步体会内容;然后抓住一两个重点问题,可以是内容的,也可以是写法的,引导学生讨论、交流。
(2)引导学生学会“思考”。
课标明确指出阅读是一种个性化的行为。自读、自悟是阅读的基础。因此,阅读教学中要让学生充分的读,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积累优美语言,享受审美情趣。教师切忌用自己的分析取代学生的阅读时间。尊重学生的想法注重体验不仅是语文教育的特点,而且是语文教育的目标,是语文教育的实施方法。所谓体验,就是人们在实践中亲身经历的一种内在活动,体验更多是指情感活动,是对情感的种种体会和感受。语文教学使学生、文本、教师的多边互动、融
合、提升的复杂过程,而学生主体的体验,正是使这一过程能进入最佳状态的重要保证。这也是语文课程标准如此强调体验的价值所在。当然,个性化阅读也需要价值引导,不能任由学生乱发挥。老师要及时发挥自己的作用,虽然说教师是学生共同学习的伙伴,但这个伙伴应该做到“高于学生之上,融于学生之中”的。
(3)引导学生学会“提问”。
课标中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教师通过参与对话,扮演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角色。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阅读,提倡独立思考,鼓励自己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鼓励学生发表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阅读,提倡多角度阅读,有创意的阅读,在阅读中展开想象和联想,在阅读中不断有所发现,读出新意。倡导新的学习方式,鼓励质疑,引导发现,解放学生的头脑和嘴巴,使他们敢想、敢说,用自己的方式解决疑问。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是一个数学上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却需要有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自主意味着个人独立学习、自主探究,意味着教师要尊重学生自己的方式、独到的思维和新颖的见解。高年级重在引导学生善于提问,能够提出有思考价值的问题。
(4)引导学生学会“积累”。
语言的学习是个日积月累的过程。学生在阅读一篇篇文质兼美的课文时,接触了大量各具特色、富有表现力的语句、段篇,只有熟记在心,才能变成自己的财富,需要运用时才能脱口而出或涌流于笔下。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还要重视引导学生随时积累课文中的好词佳句、精彩片断。要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通过朗读、背诵、摘抄等形式,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同时培养对好词佳句的敏感,养成积累词句的习惯。在我们的课文中,有大量景美、情深的课文,对于这些课文,教师要重视创设情景,使学生自然而然的入情入境,在陶情冶性的同时,品味生动、形象的语言。教材中引导积累语言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背诵,二是抄写。其中有的是指定背诵的部分,有的则是由学生选择,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对于教材中安排的这些背诵、抄写的练习,应该通过交流、检查,使之落实,还要重视培养学生积累语言的兴趣和主动积累语言的习惯。教材中比较多地采用让学生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抄写自己感兴趣的语句的形式,其用意很明确,那就是引导学生主动积累,培养兴趣,使之逐步形成习惯。据我所知,很多老师都有一些好办法引导学生积累,如采蜜本、美词佳句本等,效果很不错。
(5)引导学生学会 “应用”。
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有以引导学生通过应用巩固学习的成果。引导学生学习和体会作者遣词造句、表情达意的方法,引导学生将阅读与写作结合起来,在习作中运用阅读中学到的知识,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学语文,用语文,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