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探索
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探索
【摘要】数学是一门实用性和理论性较强的学科,它的实用性决定了与生活密不可分,而理论性则更加要求教师授课时需得注意方法的重要性。怎样让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是一个值得我们探讨的问题。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实用性生活化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6.05.053
《新课程标准》强调学生用数学的眼光从生活中捕捉数学问题、探索数学规律,以及主动运用数学知识分析生活现象、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数学学科它来于生活,最终又运用于生活。如何能在真正意义的让数学贴近学生生活,让数学与学生生活亲密接触与交融,让他们在生活中学数学,在数学小学中了解感触生活,这是数学教师应该探究的课题,这些问题的提出与解决,需要数学教师采用生活化教学思维和策略。
一、运用生活化语言,设置生活化的课堂情境
平时在课堂教育教学中,教师应注意从学生熟知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日常事情出发设计数学教学活动。使学生身临其境,激发学生去发现、探索问题和应用知识。这样,学生们会发现原来司空见惯的事物竟然包含着如此丰富的数学知识。另外,教师应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兴趣爱好、心理特征等个性心理倾向,将数学语言生活化,引导学生理解数学、学习数学。
如,在讲解“利息”一课时,教师说:“我家里有六万元钱暂时用不上,可是现金放在家里不安全,请同学们帮老师想个办法,如何更好地处理这些钱?”学生回答的办法很多,这时再趁机引导学生:“选择储蓄比较安全,在储蓄之前,我还想了解一下关于储蓄的知识,哪位同学能够介绍一下吗?”学生们竞相发言。在充分感知了“储蓄”的益处之后,学生们又主动介绍了“储蓄的相关事项”,在不知不觉中学到了知识,体会到了生活与数学休戚相关。
再如,在讲解三角形这个知识点时,老师可以根据“勾股定理”制作一个长为四厘米宽为三厘米的小盒子和一根长为五厘米的小棒带到班上,上课时设置一个“如何在让小棒和盒子不被损坏的情况下,将小棒放在盒子里这个问题”请学生们讨论。待提起学生们的兴致后,开始讲解有关三角形的知识。把这节课有关三角形知识讲完后,再告诉他们这是三角形一种特殊情况,这叫直角三角形,刚才上课时如何放小棒我们用到了一个特殊的定理叫“勾股定理”。讲到这里这节课也差不多就完了,这样不仅把该讲的知识讲了,而且还进行适当的拓展。有兴趣的学生可能还会问“什么叫‘勾股定理’”,这时老师就得以正确的方式引导。
二、数学教材与生活嫁接,将问题生活化
教师在教学中要认真分析数学教材,善于调整、重组、处理教材内容,给数学课本增加新趣。小学数学所学的知识,几乎在现实生活中都能找到例证。教师教学过程中要学会将讲解的知识嫁接到生活中去,让学生们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领悟生活,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如,学长度的测量时,可以让学生测量黑板、课桌、讲台。还可以提前布置作业,让学生回家测量父母的身高、家里一块瓷砖的长度和宽度等,通过学生的亲自动手,教师再进行相关知识的解说,这样学生相对之下记得就要牢些。
如,在乘法教学时,老师可以设计类似“小强去买胡萝卜,一斤胡萝卜一元,他买了三斤需要多少元钱”的乘法问题。这样不仅可以告诫同学们学数学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而且还可以将乘法教学以另一种方式传授给学生们。再如,学过了“长方体、正方体体积”的有关知识后,让学生去计算教室的空间大小、学校喷水池的容积等。
三、以人为本,课后练习实用化
教学是一种教师和学生同时参与的双向活动行为。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应该在课堂教学环境中创设一个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氛围,以学生为本,让学生在一个全身心都得到放松的学习氛围中充分发挥自身的创造性,展现思维敏捷性。在课堂实施中培养学生学习与生活的基本能力,使学生成为全面发展的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确立以学生为中心,把学生看作一个完整的人,一切教学设计活动都要符合人的自然属性,都要有利于学生的自我发展。
另外,在课后练习布置中也应该更加注重实用性。如,在学习“加减法”之后,老师在布置课后练习时,可以让学生自己下去举一个有关“加法运算”和一个有关“减法运算”的实际例子,并告诉他们下节课检查。这样,以一种半开放的形式,让学生自己去生活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种方法的运用,老师可以及时的发现学生在那些方面欠缺,方便及时解决问题。
四、探究生活问题,培养学生数学综合素质
语言是最能表达一个人内心所思所想所感的外在表现,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还可以采取数学周记的形式。这样可以帮助学生系统地思考问题、探究问题,深化对问题的理解,找到成功的感受和体验,增强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在教学中让学生编写“我和数学”的故事,可以培养学生对数学的感受能力,深化理解所学的数学知识,引导学生感受数学就在身边,数学与生活联系紧密。
如让学生写在家里,爸爸妈妈上商店买东西,用了哪些数学知识;每天自己买东西又用了那些知识。通过记数学周记,既让学生探究了生活中的数学,明白了数学知识不仅有用,而且在生活中时时处处都在用,又培养了学生的综合素养;而教师通过阅读学生的数学周记,也可以了解学生有没有较强的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使以后的教学更有针对性。
除此之外,还可以开展数学实践活动,活动的主题可以依据教材进行,也可以是教师提出的或学生自己提出的,注意的是得贴近学生的生活。如:调查“一个班学生一周共用几只笔,各种不同的笔价格是多少,一共需多少钱”;“家里水电费每度多少钱,一个月需要付多少钱?一年又需要付多少钱”;“对最近数学测验同学的得分情况进行调查”等等。通过一系列的数学实践活动,不仅可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团体合作能力。
要想数学教学教得轻松,学生学得主动,具有良好的教学效果,只有让学生从单一的书本、封闭的课堂中解放出来,让学生在活动中、生活中学习,让数学回归生活,使学生充分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用于解决生活问题。
第二篇: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探索
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探索
【关键词】 数学教学;生活化;探索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8)
08―0108―01
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果能够根据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将数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结合,那么学生就会认为数学是一门看得见、摸得着、用得上的学科,不再是枯燥乏味的数字游戏,学起来就会感到自然亲切、真实,这对于学生更好地认识数学、学好数学,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作为教师要善于结合课堂教学内容,捕捉生活中的数学现象,挖掘数学知识的生活内涵,实?F数学教学生活化。
一、课堂导入联系生活,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习内容越贴近学生的生活背景,学生就越感兴趣,自觉接收知识的程度就越高。在教学中,利用学生所熟悉的生活背景导入新课,对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促使其发现数学问题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例如,在教学“角的认识”这节课时,利用秋天大雁南飞的生活情境导入新课,初步感知大雁从“一”字形变成“人”字形的时候,就形成了一个角。然后,再让学生找找在我们的周围还有哪些角,学生的学习热情马上高涨,纷纷回答:把扇子打开以后就形成了一个角,时钟的时针和分针形成了一个角……教师适时导入新课:那么什么是角呢?角中藏着多少秘密呢?我们一起把它们找出来好不好?学生有了极大的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在接下去的教学过程中,他们就会认真思考,积极回答,主动投入到学习中来。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导入新课阶段是一节课的起始阶段,处理得是否恰当,直接影响到一节课的成功与否。
二、教学过程联系生活,突破重点和难点
数学是一门严谨的学科,数学知识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和概括性,而学生的思维往往是具体形象的,这就产生了矛盾。为了消除学生学习数学的畏惧心理,教师在教学时要联系生活实际,善于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努力创设情境,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表演、思考、交流,从而切实理解和掌握抽象的数学知识。
例如,教学“比多、比少的应用题”时,有的学生对谁比谁多,谁比谁少较难理解,教师可让学生比比谁的铅笔多。教师说:“我有7支铅笔,比你多4支,你有几支?”边说边拿出7支铅笔握在手上,要求学生也拿出符合要求的铅笔数。接着再问学生:“刚才老师说的话,还可以怎样说?”通过引导与思考,学生较好地掌握了这方面的知识,突破了本节课的教学难点。现实生活本身就是一个数学大课堂,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往往能感觉到许多充满着数学因素的内容。教学中融入这些内容,能使教学内容化难为易,化繁为简,化枯燥为生动,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三、思维联系生活实际,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生的思维正处于从直观到抽象、从简单到复杂的发展过程,思维的深刻性、灵活性、独创性、批判性有待发展。小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正是思维发展的过程,因此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要贴近生活,同时还要为学生营造一个宽松平等而又充满智力活动的氛围,使学生自然而然地受到创新性思维的训练。由于学生思维的创新是一种心智技能活动,因此,必须借助外在的动作技能显性活动作基础。在教学中,要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通过“再创造”来学习知识,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如,学习“接近整百整十数加减法的简便算法”中,有这样一道题:“154-98=154-100+2”,学生对154-100时还要加上2难以理解,于是笔者让学生表演买东西找零钱的生活现象:妈妈带了154元钱,去医药商店买一盒98元的西洋参。她付给营业员100元的钞票一张(应把154元减去100元),再找回2元(应加上2元)。在生活化的教学中,抽象的运算得到了实践经验的支持,具体的实践经验也经过了一番梳理和提炼,上升为理论上的简便运算,使学生的创新思维得到了发展。
四、练习中联系生活,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数学源于生活而服务于生活,尤其是小学数学知识,在生活中都能找到其原型。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生活中,是学习数学的最终目的。因此,当学生学习了数学知识后,教师应及时带领学生走进生活实际,尝试用所学的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数学现象和数学问题。
如,学习了“长度”单位,可以测量自己和父母的身高,从家到学校的路程;学完“直角”以后,可让学生在家里找找有哪些关于直角的物品;在学习了“连加、连减”以后,可让学生调查一下爸爸、妈妈的年龄,然后计算出爸爸、妈妈和自己一共多少岁。实践证明,这样的练习不仅使学生学到了活生生的数学,感受到了数学存在于生活中,而且还培养了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和实践能力。编辑:谢颖丽
第三篇: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实践探索
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实践探索
壶关县固村九年一贯制学校郭晋菊女联系电话:***
相较于其他学科而言,数学是一门高度抽象的学科,高度抽象的概念,科学简洁的数学语言,严谨的逻辑体系,深刻的数学思想方法,使得数学成为最令学生头疼和发怵的学科。加之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法僵化落后,脱离学生生活实际,更使数学变得“面目可憎”。在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由于小学生认知的特点是以具体形象为主,他们认识数学的起点并不是符号所组成的逻辑公理和抽象的数概念,而是他们自己的生活实践所形成的经验,是实现数学,这就要求我们小学数学的教学一定要生活化,这样才能利于小学生理解数学知识,掌握数学知识,学好数学,用好数学。
在新的一轮课改的实施过程中,“数学生活化”问题受到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的关注和肯定。《数学新课程标准》十分重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明确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近数学过程;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实践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因此,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充分挖掘生活资源,积极捕捉生活中的有关信息,遵循数学来源于生活又运用于生活的新理念,把经验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和探究数学,体会数学就在身边,领悟到数学的魅力,感受到数学的价值和力量。
一、数学语言生活化
在课堂教学中,看似枯燥无味的数学,实则里面蕴藏着生动有趣的东西。要将抽象化的数学使学生形象地接受、理
第四篇:初中数学教学生活化探索论文
摘要: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注重知识的教学,还要注重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使学生不仅能学进去还能走出来,将数学知识进行运用,体现其现实意义。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强化学生的体验,使学生更好地进行知识的学习。因此,教师要使学生具有发现生活中数学知识与现象的能力,强化学生的体验与感悟;为学生模拟生活情境,让学生切身体验;并且要使学生动手实践,让学生学以致用。
关键词:初中数学;数学教学;生活化
《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使学生通过教学活动,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初步学会应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它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教学中的生活化,让学生在生活中发现数学知识,并运用到生活实践中。
1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知识,强化体验与感悟
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运用于生活,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相关。教师在进行教学时,要注重理论与实际相互联系,使学生认识到数学知识的现实意义,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自主投身到学习当中,强化学生学习的有效性。事实上,学生在进行学习时并非是一张白纸,而是带着丰富的生活经验走入教室,进行学习的。因此,教师要善于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激发学生的熟悉感,从而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例如,在教学《垂线》时,教师可以以学生实际当中能遇到的情境进行教学,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为学生展示图片:如果把河里的水引到农田D处,如何挖渠道最短?从而引发学生思考。教师可以让学生分组讨论,这时学生开始激烈的讨论,展开了问题,开设了多种挖掘渠道,从而在相互讨论、交流中得到了答案。通过为学生创设与生活相关的问题,能有效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自主进行问题的讨论,从而分析问题,探求方法,进而解决问题。能使学生加深对数学知识的认识,强化学生的知识体验,使学生更好地进行数学的学习,并且形成在生活中发现数学知识的习惯,从而解决生活问题。
2模拟生活情境,让学生切身体验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立足于学生的实际认知、生活水平进行教学,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在不断的与生活沟通的过程中,增强学生的认知。在数学教学中以生活实例进行数学知识的教学,能强化学生的理解,使学生以原有的知识结构对数学知识进行讲解与探究,从而使数学教学更加灵活。不仅能使学生掌握形式上的数学理论知识,还能使学生了解理论背后的事实,优化知识结构,促进学生知识框架的完善。数学知识的学习离不开学生的自主探究,教师分析的再好,也不能代替学生进行知识的构建。因此,教师要利用有效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自主进行知识的体验与创造,从而将所学知识转变成技能。例如,在教学《二元一次方程组》时,教师利用多媒体为学生创设教学情境:学校举办了篮球联赛,每场比赛都要分出胜负,每队胜一场得2分,负一场得1分,甲队为了取得更好地荣誉,想要在全部22场比赛中获取40分的成绩,那么这一队需要胜几场?从而引导学生身临其境的进行思考与分析,让学生相互交流探讨,寻求有效、简略的计算方法,从而快速有效地得出正确结论。再如,在教学《正数和负数》时,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为学生展示相关的情境,使学生体验正数与负数。为学生展示学生熟悉的珠穆朗玛峰和吐鲁番盆地,从而让学生直观、具体地感受正数与负数,强化学生的体验。再者,教师可以让学生回想自己走过的高低不平的路,若是以平地作为正负的中间值,那突出部位以及凹陷部位是正数还是负数,从而使学生明确正负数的概念。将抽象的知识具体化,从而提升学生的认知与理解,促进学生学习的有效性。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能使学生更好地进行知识的学习,积极参与数学的观察,从生活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学会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强化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学习能力。
3注重学生的实践,使学生学会运用
数学知识的教学要使学生能学进去,并走出来,学会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以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从生活中捕捉数学问题,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让学生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解决实际问题,提升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饼获取快乐体验,促使学生自主进行知识的学习。例如,在教学《概率的意义》时,教师在教学中可以让学生亲自体验概率知识的现实意义。将全班学生分成10组,每组中有一名学生投掷硬币,并一名同学做记录,其余学生观察试验必须在同样条件下进行。之后,明确任务,每组投掷硬币50次,以实事求是的态度,认真对待“正面朝上”的频数及“正面朝上”的频率,整理实验的数据,并做好记录。由于学生所做的实验次数有限,所以所得出的结果与之前设想的有所出入。之后向学生进行设问:“是不是我们猜想出了什么问题?”从而引导学生分析出现差异的原因,使学生在自主思考与实践中获取知识,提升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感知、应用能力,促进学生发展。再如,在教学《数轴》时,教师可以以生活中的地理位置为参照,引导学生进行数轴的学习,将数学知识运用到现实中。以我们学校为原点,东30米有一家杂货店,西50米有一家书店,西100米有一个邮局,西160米有一家医院。如果我们用A、B、C、D分别表示杂货店、书店、邮局和医院,那学生们会画图来表示这一情境?从而引导学生自主进行探究与学习,在图表的绘制中,掌握数轴的绘制,了解数轴的意义,从而学会运用数轴解决实际问题,强化学生动手能力。让学生将数学知识运用到现实生活中,能使学生在实际的操作中获取数学知识,并在具体实践中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总之,数学与生活息息相关,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促进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感知与体验,强化学生的学习,促进学生积极参与数学知识的学习,以学生喜爱的方式进行教学,让学生参与到教学实践中,从而培养学生应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创新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家.数学与人的发展[J].当代教育论坛(学科教育研究).2008(02)
[2]张传燧,赵荷花.教育到底应如何面对生活[J].教育研究.2007(08)
[3]张文,高玉柏.生活化教学的实施策略[J].中国教育学刊.2006(10)
第五篇: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
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
惠州市洛塘小学
二年级
陈丽婷
学生学习各科知识后有什么用处呢?学语文,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学思想品德,可以学会做人的基本规范;学科学,可以对这个世界的原理有所了解,那么学数学呢?小学数学应让学生能在实际的生活中运用起来。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是人类生活的工具;对数学的认识不仅要从数学家关于数学本质的观点去领悟,更要在数学活动的亲身实践中去寻找。”这充分说明了数学来自生活,又运用于生活。数学与学生的经验有着密切的联系,如何把数学教学生活化,把学生的生活经验课堂化,化抽象的数学为有趣、生动、易于理解的事物,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其实是源于生活且无处不在的,数学的学习就是建立在日常的生活中,学习了数学是为了更好地解决生活中存在的数学问题,更好地体现生活。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那么要怎样才能让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呢?我提出以下几点策略:
一、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
“创设情境”是小学数学教学中常用的一种策略,它有利于解决数学的高度抽象和小学生思维的具体形象性之间的矛盾。“问题情境一数学模型一解释与应用”的教学模式,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模式,根据这个模式,我们的首要任务就是要创设情境,提供给学生具有开放性、生活性、现实性的信息,从而让学生根据教师所创设的情境提出数学问题,解决数学问题。
例如现在我使用的是北师版二年级的数学教材,当学生学到第二单元《购物》的时候,我设计了如下生活情景:假如我们来到了文具店,你想买那些文具?这些文具多少钱?你带了多少钱? 围绕“购物”这一主题我设计了这些与数学有关的问题。这样的设计,引导学生在具体的生活背景材料中发现并提出有关数学问题,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使抽象的数学知识具有了丰富的实际生活的内容。同时这样也能使学生 在实际的生活中遇到这样的情景时能想起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
二、数学语言生活化,理解数学
前苏联数学教育家斯托利亚普说过:“数学教学也就是数学语言的教学。在课堂教学的师生交际中,主要是通过言语交流。同一堂课,不同的教师教出来的学生接受程度不一样,主要还是取决于教师的语言素质如何,尤其是在我们数学课堂教学中,要将抽象化的数学,使学生形象地接受、理解。一个没有高素质语言艺术的教师是不能胜任的,看似枯燥无味的数学,实则里面蕴藏着生动有趣的东西。”如果老师在教导小学生学习的时候使用抽象的数学术语,学生的学习兴趣会大大降低。反过来,老师结合儿童的认知特点、兴趣爱好、心理特征等个性心理倾向,在不影响知识的前提下对数学语言进行加工、装饰,使其通俗易懂,富有情趣,那么这样会使课堂效率事半功倍。
例如,学习“角的初步认识”我把它说成“角的兄弟姐妹”,把教学“元角分”改成“小小售货员”,又把教学长度单位改成“长长短短”等等一系列有生活趣味的数学语言,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让学生对学习内容感到有趣又有用。
三、通过解决生活问题使学生体验数学的价值
把数学经验生活化,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是数学学习的归宿。我们应该指导学生把学到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生活中,让数学知识因贴近生活而变得有趣,使学生领悟数学“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的道理。通过把数学经验生活化使学生认识到数学就来自我身边的生活世界,是认识和解决我们生活和工作中问题的有力武器;同时也获得进行数学探究的切身体验和能力。
例如,我在教导学生学习北师大二年级数学的《测量》时,让学生自己拿出尺子量出课室里的物品的长度,自己体会物品长与宽的长度比例,然后让学生测量自己家的厨房、卫生间等的长度。又每单元的知识学完后,我还组织学生说说本单元所学知识与我们生活中哪些问题有关,你可以怎么运用学到知识来解决这一问题。
数学课堂教学应该将课堂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让生活课堂化,让课堂生活化,引导学生把数学知识运用到学生的生活实际中去体验感受,让学生展开想向的翅膀,吸引学生的参与,变“苦学”为“乐学”,使学生充分认识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是解决生活问题的基本工具,达到数学课堂教学生活化的目的。作为一名数学老师,我必须千方百计地让学生在实际生活的情境中体验数学,让学生自觉地把数学知识运用到各种具体的生活实践中,使学生的数学素养得到真正的提高,让学生真正体会到数学的趣味性和实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