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那片绿绿的爬山虎》课时教学设计2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课时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1、让学生知道叶圣陶先生是怎样修改作者的作文的,从中体会叶老修改《一张画像》对作者的影响。
2、初读课文,知道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这是一件什么时候的事。
3、学习生字新词,有感情朗读课文。教学重点:
让学生知道叶圣陶先生是怎样修改作者的作文的,从中体会叶老修改《一张画像》对作者的影响。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新的课文,题目是„„(学生齐读课题《那片绿绿的爬山虎》)
二、检查预习,初读课文
1、课文我们已经预习过了,这是一篇状物的文章吗?(不是)对,这是一篇写事的文章,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这是什么时候的事?
2、指名分节朗读课文,要求:A、读通课文,读准字音。B、思考刚才提出的问题。
3、课文哪几个小节写的是叶老帮作者修改作文?
三、学习(1-5节)
1、、叶圣陶先生是怎样修改“我”的作文的呢?请同学们速读2、3、4小节。
2、今天老师带来了修改稿的部分(出示课件),我们来看一看,议一议。看了叶老的修改你有什么感想?(学生各抒己见)
3、作者当初刚看到这份修改稿时,有什么反应呢?(指名读)
为什么会一下子愣住了呢?(因惊讶和激动,自以为写得很好的作文,没想到叶老竟改了那么多地方;更没想到叶老会如此认真细致地修改一个中学生的作文。)
改了哪些地方呢?你能举例来说说呢?
指导朗读“我翻到我的那篇作文,„„或直线、曲线。”
4、是啊,我们虽然未见叶老先生的面,却从他的批改中感受到他的认真、平和以及温暖,如春风拂面。叶老不仅为“我”改了作文,还在“我”的作文后面写了一则简短的评语(板书:改 评),指名读(“这一篇作文写的全是具体事实事实,从具体事实中透露出对王老师的敬爱。肖复兴同学如果没有在这几件有关画画的事儿上深受感动,就不能写得这样亲切自然。”)如果说叶老认真细致的修改令“我”叹服,让“我”受益匪浅。那么,这则短短的评语,则——(学生接读:“树立起我写作的信心。”)
5、“那时,我才十五岁,一个毛头小孩,居然能得到一位蜚声国内外文坛的大文学家的指点和鼓励,内心的激动可想而知,涨涌起的信心和幻想,像飞出的一只只鸟儿抖着翅膀。”(出示课件)
(1)你认为这句话该怎样读?为什么这样读?(2)指导朗读。(个别读、女生读、男生读、集体读)
四、学生质疑
同学们的问题提得好,这就是我们下节课所要着重研究的。
第二课时
(一)回忆上节课的内容
1、这篇课文主要写了谁和谁之间的哪两面件事?
2、叶老为“我”修改作文这件事,让“我”感受到了什么?
3、叶老邀请“我 ”到他家做客,又给“我”留下怎样的印象呢?
(二)学习第二部分
1、出示自学提示,学生自学 默读课文第二部分,思考:“我”应邀做客,叶老给“我”留下怎样的印象?
2、第8自然段
通过看文中插图,想象、朗读感受叶老平易近人,和蔼亲切。
3、第9自然段
通过朗读、补充课外资料——叶老和“我”谈话的内容,感受叶老的亲切、质朴。
4、第10自然段
叶老的人品——平易近人、真诚宽厚;作品——一丝不苟,写作极为认真。
5、在叶老家,还有什么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1)画出文中具体描写爬山虎的句子,再读一读。(2)全班交流
6、叶老的谈话不仅给了“我”信心,还带给“我”怎样的收获呢? 联系课文内容填空:作家就是
。作家的作品就是。
三、整合课文,解决问题
1、结合重点句理解为什么以“那片绿绿的爬山虎”为题。
2、小结。
3、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最后一段。
四、总结 板书:
修改作文───改
一丝不苟 评
指点鼓励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
人品作品堪称楷模 邀请作客───亲切(认真、期待)主备课(罗婷)
第二篇:那片绿绿的爬山虎 2课时,教学设计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 第二课时
1、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26课《那片绿绿的爬山虎》,走进肖复兴的成长故事,随着肖复兴一起去经历改变他命运的那一天。
2、请同学们打开课本,齐读课题。
一、回忆内容,深入理解
1、这篇课文主要写了谁和谁之间的故事? 生:叶老爷爷和肖复兴之间的故事。
2、上节课我们讲了课文的第一部分,谁来说说这部分写了什么? 生:叶老爷爷帮肖复兴批改作文。板书:批改作文
3、从这件事,肖复兴感受到了什么? 生:“我虽然未见叶老先生的面,却从他的批语中感受到他的认真、平和以及温暖,如春风拂面。”
师:叶老先生写的评语对我产生什么影响? 生:“树立了我写作的自信。”
师:看来,虽然肖复兴和叶老爷爷素未谋面,但是叶老爷爷为他修改作文一事,的确对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二,深入学习“邀请做客”
过渡:我们和肖复兴都以为,故事就这样结束了,但是,没有想到,那一年暑假的一天,叶老先生邀请我-----
板书:邀请做客。作者听到这个消息时,第一个感觉是什么? 生:感到意外。
师:从哪里看出来?找出有关句子。生:“像叶圣陶那样的大作家,居然要见一个初中生!”(换词:竟然、没想到)师:如果你是肖复兴,即将见到蜚声国际的大文学家,你会是怎样的心情? 生:意外、兴奋、紧张…
师:看来大家都能体会到作者的心情,也很羡慕作者能够有这样的机遇,不如,我们就把自己想象成肖复兴,一起走进叶老爷爷的家吧!
1、自由读7-10自然段
2、边读边想,肖复兴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画出文中相关的句子。师:现在,你就是肖复兴了,你的眼睛,就是肖复兴的眼睛。你看到了什么? 师:映入你眼帘的是?(师适当引导,重点在让学生发挥想象力)
生:叶老爷爷的四合院。环境清幽。
叶老爷爷院子里一墙的爬山虎。
生:见到叶老爷爷的书房。很干净、整洁、朴素。而且窗外就是那片绿绿的爬山虎。生:叶老爷爷慈祥的笑容。
我还见到了叶老爷爷很热情地拉着我的手。师:课文中那些地方是写他们握手的情景的呢?请你读一读。生:第八自然段。(地)
师:老师还想考考你,你是如何理解距离缩短的?缩短的是什么距离? 生:年龄的距离。
地位的距离。你又仿佛能听到什么?
生:叶老爷爷跟我讲了很多故事。
叶老爷爷跟我交谈时非常亲切。
师:哦,你想象出你与叶老爷爷交谈时的情景了。课文中有哪个地方是写他们交谈时的情景的呢?
1、齐读第九自然段,感受他们当时是怎样交谈的。师:他们交谈了多久?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生:很久,时间过得很快,以至不知黄昏的到来,说明这次谈话双方都非常投入。
2、他们谈得怎么样?
生:很融洽,说明他们的交谈非常和谐、愉快。
我们的交谈很融洽,仿佛我不是小孩,而是一个大人,一个他的老朋友。他亲切之中蕴含的认真,质朴之中包含的期待,把我小小的心融化了,以至不知黄昏的到来。
同学们,认真读读这句话,你一定能成为作者的知音,你一定能读懂作者想要表达的意思。
1、指生读句子。
2、你能理解融洽的意思吗?
融洽(相处、和谐)用对比理解。大作家—中学生(突出叶老平易近人,也深懂青少年心理)
融化运用生活实际升华理解:你见过什么东西融化吗?它们因为什么而融化?你的心融化了是什么意思?(内心感受到温暖,受到感动)
3、换词:把融化换成感动,温暖。
板书:心融化了。
4、他们谈了什么,可以谈得那么融洽?又是什么样的语言,可以把我的心都给融化了呢?再次朗读第九自然段。
生:像老朋友一样交谈。
没有把我当成小孩子。师:你跟你的老朋友都聊些什么呢?
生:最近发生的有趣的事情。
兴趣爱好。
读书的心得体会。师:叶老先生跟我谈话时候的语气怎么样? 板书:亲切、认真。质朴、期待。
师:如何理解他亲切之中蕴含的认真,质朴之中包含的期待?(找出这个句子中的近义词)
1、蕴含——包含。
2、如果只是认真和期待,并不能使我的心融化。而是亲切之中的认真,质朴的期待。
3、个性解读,猜想“期待”:叶老先生对你们会有什么期待呢?抓住质朴引导。(生自由发言)
4、在这篇文章节选进教材之前,原文中还有这样两段话: “爱好文学的人不能只读文科的书,一定要多读各科的书。”
“我们中国人一定要搞清楚自己的历史,搞文学的人不清楚我们的历史更不行。” 师:从叶老先生这两句话中,的确可以看出他对肖复兴的期待是怎么样的? 生:是质朴的期待。
师:原来肖复兴小小的心就是这样被融化的。
5、深情朗读,升华感情:叶老先生的期待,不仅仅是对肖复兴的期待,也是对我们祖国未来接班人的期待,面对这样一位文学大师,面对这样亲切期盼的话语,我们的心怎能不融化呢?让们满怀感激之情再次朗读:出示相关句子。
师:听到大家的朗读,老师仿佛能够看到叶老爷爷和肖复兴促膝长谈,融洽和谐的画面。正因为叶老的期待和鼓励,肖复兴在成长的道路上越来越热爱文学,当他面对自己的成功,回首往事时,他满怀深情地写下课文的最后一段话,请同学们一齐读一读:
“我非常庆幸,自己第一次见到作家,竟是这样一位人品与作品都堪称楷模的大作家。他跟我的谈话,让我好像知道了或者模模糊糊懂得了:作家就是这样做的,作家的作品就是这么写的。我15岁的那个夏天意义非凡。在我的眼前,那片爬山虎总是那么绿着。” 理解“堪称楷模”——分字理解:可以被称之为模范。说明人品和作品都很好。怎样做到人、作品都很好?
待人亲切、和蔼。作品强调真情实感、自然。 理解“意义非凡”
一次偶然的机遇,能改变一个人终生的命运。在我的人生旅途中,叶先生起的作用举足轻重,以至后来我竟如他一样走上了文学创作的道路。
------肖复兴
意义非凡:指的就是这次会面改变了肖复兴的命运,让他走上了文学创作的道路,决定了他终生的事业。
师:15岁的少年可能在当时就暗自许下一个愿望:
生:要成为像叶圣陶老先生那样的作家,写出他那样的作品。
师:请同学们认真体会肖复兴的感受,再次齐声地、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话。
结合板书:同学们,学了课文之后,我们知道文章主要写了这样两件事:生答。如果让你结合这两件事来给课文起一个题目,你会起什么呢?
难忘的一天,难忘的会面,改变我命运的那一天,去叶老爷爷家做客„„ 点评:很好,你能根据故事的内容来起题目/你能根据事情发生的时间来起名/
你能结合文章的中心思想来起名。
可是,作者的题目是,那片绿绿的爬山虎,那请同学们找找课文中哪里写到了爬山虎? 课文三处出现了爬山虎。(课件出示)
第一次:刚进里院,一墙绿葱葱的爬山虎扑入眼帘。夏日的燥热仿佛一下子减去了许多,阳光都变成绿色的,像温柔的小精灵一样在上面跳跃着,闪烁着迷离的光点。
第二处:落日的余晖染红窗棂,院里那一墙的爬山虎,绿得沉郁,如同一片浓浓的湖水,映在客厅的玻璃窗上,不停地摇曳着,显得虎虎有生气。第三处:在我的眼前,那片爬山虎总是那么绿着。你读得不错,也找到了很多内容。
为什么同一片爬山虎会给人不同的感觉?(或为什么课文一次又一次地描写爬山虎呢?)爬山虎是在什么样的情况出现的?让我们一起来看看。
第一处:
刚进里院,一墙绿葱葱的爬山虎扑入眼帘。夏日的燥热仿佛一下子减去了许多,阳光都变成绿色的,像温柔的小精灵一样在上面跳跃着,闪烁着迷离的光点。
1、小组读。
2、这是一片怎样的爬山虎?
(绿葱葱的爬山虎)
3、这是什么情况下出现的爬山虎?
摆事实:当时肖复兴只是一个十几岁的孩子,他即将见到一个大作家,此时此刻他的心情应该如何?
肖复兴从紧张到轻松,却仍然很激动、兴奋的心情
过渡:理解了第一处爬山虎的描写,那么第二处又是在怎样的情况下出现的呢?
落日的余晖染红窗棂,院里那一墙的爬山虎,绿得沉郁,如同一片浓浓的湖水,映在客厅的玻璃窗上,不停地摇曳着,显得虎虎有生气。
1、小组读。
这又是什么情况下的爬山虎?
2、从温柔的小精灵到绿得沉郁的湖水,你从这个比较中感受到什么?(经历了与叶老爷爷的谈话,使得我的心情平静了下来。)
3、虽然已经夕阳西下,但是爬山虎仍然虎虎有生气。这又是为什么呢?(因为叶老爷爷的期待,使他收到了鼓舞,有了信心。)
为什么文章最后又说,在我眼前,那片爬山虎总是那么绿着?
爬山虎不可能总是那么绿着,说明当时这件事给作者留下深刻印象,对人生产生重大影响。看到爬山虎,就会想起叶老先生。
想起叶老先生的教诲,就好像看到15岁夏天的那个下午,我在叶老先生家里看到的那一墙的爬山虎。所以,绿绿的爬山虎其实就是在比喻叶老先生对我的教诲。(这段较难,师可引导)
填空:近三十年过去了,每当我看到那片绿绿的爬山虎,就会想起叶老先生对我的(教诲和期盼),每当我感受到叶老先生对我的帮助,我仿佛又看到(那片绿绿的爬山虎)。师:叶老先生对我产生那么大的影响,肖复兴一定有很多话对他说,让我们再当一回肖复兴,四个组一起合作来读课文的最后一段,一个组读一句,好不好? 总结:
课文就是通过这样两件事情,来洗出对叶老爷爷的情感。师恩难忘,这是所有学生的心声。多年过去了,肖复兴没有忘记叶圣陶先生对他的教诲,没有忘记叶老曾经写过的爬山虎。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总是那么绿着,绿在他的生命中。那一份情浓缩成一声深情的感激,浓缩成一份永远抹不去的回忆,那就是──(生: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拓展:
学了这篇文章,你对谁的印象最深?从他的身上,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作业超市:
1、以肖复兴的名义给叶老爷爷写一封信,感谢他。
板书
叶老爷爷
我
修改作文
认真平和 细心 温暖
春风拂面
邀请做客
亲切 认真 质朴 期待
心融化了
第三篇:《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教学设计 2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是作家肖复兴在1992年为了纪念叶圣陶先生写的回忆文章,回忆了1963年叶圣陶先生给“我”批改作文,并请“我”到他家做客,使“我”受益匪浅的成长经历,表现了叶圣陶先生对文一丝不苟、对人平易真诚,堪称楷模的文品和人品。
这篇课文的篇幅较长,含义比较深刻的句子比较多。这样的文章对刚刚升入四年级的学生来说很有难度。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往往停留在文字表面,对文中含义深刻的语句不容易理解,对文中所表现的叶老关爱下一代的精神也缺少深刻的感受。基于此,我想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和感受叶老认真的态度,以及对下一代的关爱就是教学难点。感受叶老的人品和学习修改作文的方法,就是教学重点。教学中力图通过多种形式的读,不同内容的对比,补充课外资料,自主练习修改句子中的问题等方法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
【教学理念】
文章的内容和学生的生活有一定的联系,教学中应尽可能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利用已知经验,在读中感悟,在读中积累,在读中迁移运用。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联系上下文理解生字新词的意思。
2、感受叶老的认真、质朴,学习修改作文的方法,培养认真修改作文的习惯。
3、学习结合上文理解含义深刻句子的意思。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教学重难点】
1、在阅读中体会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学习修改作文的方法。
2、体会文中含义深刻的语句。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联系旧课,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1、简介作者:肖复兴 北京人,1947年生,1966年高中毕业于北京汇文中学,1968年到北大荒插队,1982年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当过大中小学教师,曾任《小说选刊》副主编,现任《人民文学》杂志社副主编。已出版50余种书,曾多次获全国及北京、上海地区优秀文学奖。作品主要有系列长篇小说《中学生三部曲》、长篇报告文学《与当代中学生的对话》《和当代中学生通信录》等。近著有《肖复兴自选集》3卷,《肖复兴散文》艺术卷、情感卷等。《那片绿绿的爬山虎》写于1992年,原文题目是《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怀念叶圣陶先生》,这篇课文是作家肖复兴是为了纪念叶圣陶先生写的回忆文章。
2、设疑:回忆了什么事情?
二、学生用自己喜爱的方式自己读课文。
1.学习词语:
一篇
翻到
推荐
眼帘
几页
删掉
燥热
握手
融洽
黄昏
客厅 模模糊糊
2、用生字组词练习,开火车。
读读词语:规范 莫名其妙
堪称楷模
余晖
窗棂
沉郁
摇曳
3、引导学生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1963年叶圣陶先生给“我”批改作文,并请“我”到他家做客,使“我”受益匪浅的成长经历。
4、板书:
修改文章
请我做客
5、练习朗读:读读自己最喜欢的或自己认为最难读的段落。然后展示朗读。
三、学习修改态度——一丝不苟
1、出示修改后的文章,幻灯迅速而过,问,叶老修改的怎样?
2、学习第三节,肖复兴是怎样把你们讲的句子写下来的?指名读,说说,从哪个词体会到修改的认真,修改的多?
3、看到这么多的修改,我当时一下子楞住了,愣住了是什么意思?为什么愣住了?请用“居然”来说一句话。(我都获得北京市大奖了,居然还能改出这么多的毛病;一个大作家修改中学生的文章居然这么认真,真是从未见过。)
4、朗读指导:吃惊、敬佩。
四、学习第四节——修改方法
1、到底是怎样修改的?有什么值得你学习的修改方法?有几条,请标在书上。默读第四节,批注阅读。
2、谈谈修改方法,并从课文中找到例句。
(1)把用词不准确的地方改准确。除课文已经举到的把“一张画像”改为“一幅画像”、把“书皮”改成“包书纸”外,(2)把长句断成短句。如,把“那站在门口手里拿着大三角板和大圆规的王老师,就是我们的新班主任”,改为“我们的新班主任王老师站在教室门口,手里拿着大三角板和大圆规”。
(3)删去重复啰唆的词句。如包字。
再读读课文后面的资料,谈谈还有什么修改方法值得我们学习。
(4)增添一些词句,使表达的意思更清楚、更完整。如,(5)把不通顺的句子改通顺。作文中写“口里还不住地呐喊:‘冲啊,向几何进军!’”这个句子用词不准确,因为呐喊是大声喊叫、助威的意思,而画面是不可能出声的,叶老改为“从口里还吐出来几个字„„”这样就既符合画面的意思,又表达确切。
(6)改正错别字和使用不当的标点符号。
3、总结:所有这些,叶老都一一加以修改,可见叶老对这篇作文的修改是多么仔细、认真。
4、当我读完叶老修改的文章后,有什么感受?出示句子:我虽然未见叶老先生的面,却从他的批改中感受到他的认真、平和以及温暖,如春风拂面。
理解:春风拂面。“拂”,轻轻擦过,“春风拂面”指像春风一样从脸上轻轻擦过,形容使人感到非常愉快、舒服。作者运用这个比喻,更形象地表达出自己对叶老的感受。
五、书写生字,指导书写。
1、师认真指导书写: 荐
翻
2、学生认真观察,反复练习。
第二课时
一、复习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
1、练读生字词。
2、修改方法六条。
二、抓住句子,深入体会,感受人品。
1、引言:肖复兴从叶老的修改中感受到叶老是一个的怎样的人?认真、平和生活中的真人是不是也是这样的呢?你从哪些句子中感受到的?(快速默读6-10节)
2、小组内交流句子。
3、课文到此为止,与课文题目好像一点关系都没有,题目应当取做什么比较好。
交流:
1、课文中几次写到那片绿绿的爬山虎,都划出来。
2、细细的读,每一次,都是因为什么而写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有什么深刻的含义?
(1)写“我”到叶老家里做客,两次具体描写了叶老家院子里满墙的爬山虎:下午刚进院时见到的阳光照耀下的爬山虎和黄昏时落日余辉映照下的爬山虎,作者通过写爬山虎表达了自己当时的心情。
句1:刚进里院,一墙绿葱葱的爬山虎扑入眼帘,夏日的燥热仿佛一下子减少了许多,阳光都变成绿色的,像温柔的小精灵一样在上面跳跃着,闪烁着迷离的光点。
句2:落日的余晖染红窗棂,院里那一墙的爬山虎,绿得沉郁,如同一片浓浓的湖水,映在客厅的玻璃窗上,不停地摇曳着,显得虎虎有生气。
(2)最后写这件事给“我”留下的深刻印象,作者说:“在我的眼前,那片爬山虎总是那么绿着。”与题目呼应,含蓄地写出了15岁那个夏天的事情一直留在作者的脑海中,叶圣陶先生的音容笑貌、亲切教诲一直激励着他前进。
3.这样的写法有什么好处,借景抒情。
4.还在“借物喻人”:在我的眼前,那片爬山虎总是那么绿着。
(要点归纳:见到爬山虎就会想起叶老的教导,应该怎样做人,怎样作文。叶老的风范给作者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叶老的教导一直激励着他前进。)
三、感悟“非凡”影响。
(出示句子): 我15岁时的那个夏天意义非凡。
(1)理解“意义非凡”:如果在作者15岁那年,没发生这两件事,你认为作者的人生会有什么变化?(学生回答,要点归纳:是叶老先生改变了肖复兴的命运,引领他走上了辉煌的人生之路。)
(2)补充资料,感受“非凡”:让我们来看看,那个夏天以后肖复兴的文学之路吧,相信大家对“意义非凡”会有更多的理解——课件出示补充资料:
肖复兴现任《人民文学》杂志副主编,已出版长篇小说、中短篇小说集、报告文学集、散文随笔集和理论集80余部。近著有《音乐笔记》、《日子的回忆》、《总有一处让你感动》、《纸的生命》、《父亲的手记》等。曾经获得过全国以及北京上海优秀文学奖多种,《音乐笔记》获首届冰心散文奖。《那片绿绿的爬山虎》、《向往奥运》、《荔枝》、《银色的心愿》、《寻找贝多芬》等篇入选大中小学课本。
(3)练习说话,感悟“非凡”(课件出示):
在肖复兴的的心中,他永远忘不了,忘不了,忘不了。
理解题意:
(1)至此,我想同学们一定已经明白,课文就是要借这绿绿的、永远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爬山虎(师指题)来赞叶老——(师指板书,生齐读:“认真、平和,亲切、质朴”“堪称楷模”的叶老先生!)
(2)美的景色与美的人格完美地融合在一起了!这时,在作者眼里,在作者心中,那片绿绿的爬山虎蕴含了更深的含义。
Ø
当肖复兴的第一本作品集出版时,他忘不了叶老先生对他的教诲,也忘不了——(生齐读:那片绿绿的爬山虎);
Ø
当肖复兴的第一部作品获得大奖,他再次想起叶老先生对他的教诲,眼前又再次浮现——(生齐读:那片绿绿的爬山虎);
Ø
(3)1988年,叶老先生永远离开了我们。1992年,时年45岁的肖复兴提笔写下这篇文章,往事历历在目,他满怀深情地写下课题——(生齐读:那片绿绿的爬山虎);
Ø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总是那么绿着,绿在他的生命中。那份情浓缩成一声深情的感激,浓缩成一份永远抹不去的回忆——(生齐读:那片绿绿的爬山虎)。
四、作业菜单。
1、背诵并默写片段。
2、推荐阅读:《我教儿子学作文》(肖复兴著)。
3.写话练习:
叶圣陶先生是一个
的人。(结合课文说出所填词语的原因。)
五、板书设计: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
叶圣陶
修改文章
请我做客
给我印象
一丝不苟(改、断、删、增)作品
平易近人人品 堪称楷模
第四篇:《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教学设计2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认识7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推荐、眼帘、删掉、规范、燥热、融洽、黄昏、客厅”等词语。
2.过程与方法: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联系上下文体会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初步学习修改作文的方法,培养认真修改作文的习惯;感受叶老对文一丝不苟、对人平易真诚的文品和人品,懂得学作文应先学做人。
教学重难点
体会叶老一丝不苟的写作态度和他平易真诚的人品,从叶先生对《一张画像》的修改中学习修改作文的方法;理解文中几句含义深刻的句子,养成修改作文的良好习惯。
教学准备
1.学生复习《爬山虎的脚》,了解有关爬山虎的知识以及叶圣陶生平。2.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搜集有关资料。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我们都学过《爬山虎的脚》这篇课文,还记得爬山虎的样子吗?还记得是谁写的吗?
2.是的,就是我国著名的教育家、作家、编辑叶圣陶老先生的作品,大家都尊称他“叶老”。今天,就让我们再次走近叶老,走近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顺句子。2.课文讲了几件事?
(文章主要讲了两件事。第一件事是1963年叶圣陶先生帮作者修改作文,第二件事是这一年暑假叶老邀请作者去他家做客。)
三、学习第一部分,体会作文修改之道,初步感受叶圣陶的人品
1.课文哪几自然段是写叶圣陶先生帮作者修改作文的事?。(第1—6自然段)2.叶圣陶是怎样修改“我”的作文呢?请同学们们速读3—5自然段。(学生自读)大家
看一看课文后面的资料袋,看看叶圣陶先生当年给作者改的作文,你们有什么感想?(学生各抒己见,体会叶圣陶修改作文的认真。)
3.大家从这篇修改的作文中发现了叶圣陶先生的认真,当作者刚看到这份修改稿时,他有什么反应呢?(一下子愣住了。)
4.作者为什么会一下子愣住了呢?
学生讨论交流,教师归纳:因为惊讶和激动——自以为是写的很好的作文,没想到叶圣陶竟改了那么多地方;更没想到叶圣陶先生会如此认真细致的修改一个中学生的作文。
5.这篇修改过的作文看上去是什么样子的呢?谁为我们读读呢? 学生自愿读:映入眼帘的是„„钩或直线、曲线。
6.讨论:作者从叶圣陶的修改中感受到了什么,学到了什么?
(“我”虽然未见叶圣陶先生的面,却从他的批改中感到他的认真、平和以及温暖,如春风拂面。)
7.叶圣陶不仅为“我”改了作文,还在“我”的作文后写了一则简短的评语,谁来为我们读?(指名学生读叶圣陶先生的评语。)
8.如果说叶圣陶先生认真细致的修改令“我”叹服,让“我”受益匪浅。那么,这则短短的评语(学生接:树立了“我”写作的信心。)那时,作者才十五岁,一个毛头小孩,居然能得到一位蜚声国内外文坛的大文学家的指点和鼓励,内心的激动可想而知,此时他对自己的写作当然是信心大增。
第二课时
一、精读第二部分,进一步感受叶圣陶的人品
1.当“我”去叶圣陶先生的家做客时,他对“我”又是什么样的态度呢。谁能用一个成语来概括?(平易近人)
2.课文中哪些词表现了叶圣陶先生平易近人的人品?请大家找出来并谈谈理由。提示:意外、像大人一样和“我”握手、交谈融洽、亲切、认真、质朴、期待等,引导学生从“我”和叶圣陶的身份差别去思考。
3.叶圣陶先生和我的谈话让我模模糊糊懂得了(学生接:作家就是这样做的,作家的作品就是这么写的。)
4.作家是怎样做的呢?(平易近人)作品是怎样写的呢?(一丝不苟)
二、分析爬山虎,讨论题意 1.文中几处写了爬山虎?
文中有三处写到爬山虎,前两次是具体的,最后一次是抽象的。让学生朗读相关语句,体会这一点。
2.指名学生朗读第一处描写爬山虎的语句:刚进里院„„闪烁着迷离的光点。3.这段描写你们觉得美吗,美在哪里?
引导学生将阳光和爬山虎与叶圣陶和“我”进行对比思考:把“阳光”照在绿叶上“闪烁着迷离的光点”比作“小精灵”,表面上写有了阳光,爬山虎才生机勃勃,熠熠生辉,实际上表现出“我”受到叶圣陶先生的鼓励,充满了从事文学事业的信心。
4.谁来为我们读读课文中第二处描写爬山虎的语句?(指名学生读)
5.这时作者眼中的爬山虎与他第一次见到的在感觉上有什么区别呢,为什么会这样? 引导学生做递进思考:“那片爬山虎”初见时“绿葱葱”,再望则变得“沉郁”、“虎虎有生气”,说明随着时间的推移,“我”懂得了叶圣陶先生“亲切之中蕴含的认真,质朴之中包含的期待。”
6.文中哪句话点明了题目?(在我的眼前,那片爬山虎总是那么绿着。)这句话说明什么?(这句话点明了题目。说明了叶圣陶先生帮我修改作文并邀请我去他家做客的事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对“我”的文学创作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三、课后作业
同学们选一篇自己以前写的作文,与同桌交换着修改,然后互相评议。
第五篇:那片绿绿的爬山虎_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 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正确读写“推荐、删掉、规范、燥热、融洽、黄昏、客厅、曲线、春风拂面、映入眼帘”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联系上下文体会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背诵喜欢的部分。
4.理解课文题目和内容之间的联系。
5.了解叶圣陶先生的人品与文品,感受作者对叶老的思念、敬重与感激之情,体会学作文应先学做人的道理。
教学重点:
1.了解叶圣陶先生的人品与文品,感受作者对叶老的思念、敬重与感激之情,体会学作文应先学做人的道理。
2.能联系上下文体会“在我的眼前,那片爬山虎总是那么绿着。”这个含义深刻的句子。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题目和内容之间的联系。
教学过程:
课前导入:
1、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26课《那片绿绿的爬山虎》,走进肖复兴的成长故事,随着肖复兴一起去经历改变他命运的那一天。
2、请同学们打开课本,齐读课题。
一、回忆内容,深入理解
1、这篇课文主要写了谁和谁之间的故事?
生:叶老爷爷和肖复兴之间的故事。
2、上节课我们讲了课文的第一部分,谁来说说这部分写了什么? 生:叶老爷爷帮肖复兴批改作文。板书:批改作文
3、从这件事,肖复兴感受到了什么?
生:“我虽然未见叶老先生的面,却从他的批语中感受到他的认真、平和以及温暖,如春风拂面。”
师:叶老先生写的评语对我有没有产生什么影响? 生:“树立了我写作的自信。”
师:看来,虽然肖复兴和叶老爷爷素未谋面,但是叶老爷爷为他修改作文一事,的确对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二,深入学习“邀请做客”
过渡:我们和肖复兴都以为,故事就这样结束了,但是,没有想到,那一年暑假的一天,发生了一件什么事?(引生回答:叶老先生邀请15岁的肖复兴到他家做客!)板书:邀请做客。作者听到这个消息时,第一个感觉是什么? 生:感到意外。
师:从哪里看出来?找出有关句子。
生:“像叶圣陶那样的大作家,居然要见一个初中生!”(换词:竟然、没想到)
师:如果你是肖复兴,即将见到蜚声国际的大文学家,你会是怎样的心情?
生:意外、兴奋、紧张…
师:看来大家都能体会到作者的心情,也很羡慕作者能够有这样的机遇,不如,我们就把自己想象成肖复兴,一起走进叶老爷爷的家吧!
学习要求: 我会学
1、自由读7-10自然段
2、边读边想,肖复兴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画出文中相关的句子。
生自读。讨论交流。
师:现在,你就是肖复兴了,你的眼睛,就是肖复兴的眼睛。你看到了什么?
师:映入你眼帘的是?(师适当引导,重点在让学生发挥想象力)生:叶老爷爷的四合院。环境清幽。生:叶老爷爷院子里一墙的爬山虎。
生:见到叶老爷爷的书房。很干净、整洁、朴素。而且窗外就是那片绿绿的爬山虎。
生:叶老爷爷慈祥的笑容。
生:我还见到了叶老爷爷很热情地拉着我的手。
师:课文中那些地方是写他们握手的情景的呢?请你读一读。生:第八自然段。(地)
师:老师还想考考你,你是如何理解距离缩短的?缩短的是什么距离?
生:年龄的距离。生:地位的距离。
你又仿佛能听到什么?
生:叶老爷爷跟我讲了很多故事。生:叶老爷爷跟我交谈时非常亲切。
师:哦,你想象出你与叶老爷爷交谈时的情景了。课文中有哪个地方是写他们交谈时的情景的呢?
1、齐读第九自然段,感受他们当时是怎样交谈的。师:他们交谈了多久?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生:很久,时间过得很快,以至不知黄昏的到来,说明这次谈话双方都非常投入。
2、他们谈得怎么样?
生:很融洽,说明他们的交谈非常和谐、愉快。
课件出示相关句子:我们的交谈很融洽,仿佛我不是小孩,而是一个大人,一个他的老朋友。他亲切之中蕴含的认真,质朴之中包含的期待,把我小小的心融化了,以至不知黄昏的到来。
引导:同学们,认真读读这句话,你一定能成为作者的知音,你一定能读懂作者想要表达的意思。
1、2、指生读句子。
你能理解融洽的意思吗?
融洽(相处、和谐)用对比理解。大作家—中学生(突出叶老平易近人,也深懂青少年心理)
与融洽相近的一个词:“融化”,课文中的“融化”跟哪个句子的“融化”意思一样呢?
1、2、春天来了,山上的积雪融化了。
她那亲切的笑容融化了这个孩子的倔强与叛逆。
融化运用生活实际升华理解:你见过什么东西融化吗?它们因为什么而融化?你的心融化了是什么意思?(内心感受到温暖,受到感动)
换词:把融化换成感动,温暖。
3、他们谈了什么,可以谈得那么融洽?又是什么样的语言,可以把我的心都给融化了呢?再次朗读第九自然段。板书:心融化了。
师:他们都谈了什么?你能想象出来吗? 生:像老朋友一样交谈。生:没有把我当成小孩子。师:你跟你的老朋友都聊些什么呢? 生:最近发生的有趣的事情。生:兴趣爱好。生:读书的心得体会。
师:叶老先生跟我谈话时候的语气怎么样? 板书:亲切、认真。质朴、期待。
师:如何理解他亲切之中蕴含的认真,质朴之中包含的期待?(找出这个句子中的近义词)
1、蕴含——包含。近义词:两者兼具。
2、如果只是认真和期待,并不能使我的心融化。而是亲切之中的认真,质朴的期待。
3、个性解读,猜想“期待”:叶老先生对你们会有什么期待呢?抓住质朴引导。(生自由发言)
4、在这篇文章节选进教材之前,原文中还有这样两段话: “爱好文学的人不能只读文科的书,一定要多读各科的书。” “我们中国人一定要搞清楚自己的历史,搞文学的人不清楚我们的历史更不行。”
师:从叶老先生这两句话中,的确可以看出他对肖复兴的期待是怎么样的?
生:是质朴的期待。
师:原来肖复兴小小的心就是这样被融化的。
5、深情朗读,升华感情:叶老先生的期待,不仅仅是对肖复兴的期待,也是对我们祖国未来接班人的期待,面对这样一位文学大师,面对这样亲切期盼的话语,我们的心怎能不融化呢?让们满怀感激之情再次朗读:出示相关句子。
师:听到大家的朗读,老师仿佛能够看到叶老爷爷和肖复兴促膝长谈,融洽和谐的画面。
正因为叶老的期待和鼓励,肖复兴在成长的道路上越来越热爱文学,(简介肖复兴成就),他现在已经是人民文学的副主编了,还写出了许多优秀的作品,面对这满屏幕的作品,你有什么想说的? 生自由发言。
4、当他面对自己的成功,回首往事时,他满怀深情地写下课文的最后一段话,请同学们一齐读一读:
“我非常庆幸,自己第一次见到作家,竟是这样一位人品与作品都堪称楷模的大作家。他跟我的谈话,让我好像知道了或者模模糊糊懂得了:作家就是这样做的,作家的作品就是这么写的。我15岁的那个夏天意义非凡。在我的眼前,那片爬山虎总是那么绿着。”
5、四人小组讨论:这一段共有几个句子?写出了肖复兴的几点感受?(或几点收获?)
理解“堪称楷模”——分字理解:可以被称之为模范。说明人品和作品都很好。
引出第二点感受:作家就是这样做的,作家的作品就是这么写的。作家是怎么做的?联系课文内容。待人亲切、和蔼。作品是怎么写的?联系课文内容。作品强调真情实感、自然。 理解“意义非凡”
一次偶然的机遇,能改变一个人终生的命运。在我的人生旅途中,叶先生起的作用举足轻重,以至后来我竟如他一样走上了文学创作的道路。
------肖复兴
意义非凡:指的就是这次会面改变了肖复兴的命运,让他走上了文学创作的道路,决定了他终生的事业。
师:15岁的少年可能在当时就暗自许下一个愿望: 生:要成为像叶圣陶老先生那样的作家,写出他那样的作品。师:请同学们认真体会肖复兴的感受,再次齐声地、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话。
三、难点突破。解题、理解。
1、尝试学生自主命题。
结合板书:同学们,学了课文之后,我们知道文章主要写了这样两件事:生答。
如果让你结合这两件事来给课文起一个题目,你会起什么呢? 难忘的一天,难忘的会面,改变我命运的那一天,去叶老爷爷家做客„„
点评:很好,你能根据故事的内容来起题目/你能根据事情发生的时间来起名/
你能结合文章的中心思想来起名。
2、我们来看看课文哪几处写了爬山虎?用“~~~~~~”画出来。
课文三处出现了爬山虎。(课件出示)
第一次:刚进里院,一墙绿葱葱的爬山虎扑入眼帘。夏日的燥热仿佛一下子减去了许多,阳光都变成绿色的,像温柔的小精灵一样在上面可是,课文为什么要以“那片绿绿的爬山虎”为题呢? 跳跃着,闪烁着迷离的光点。
第二处:落日的余晖染红窗棂,院里那一墙的爬山虎,绿得沉郁,如同一片浓浓的湖水,映在客厅的玻璃窗上,不停地摇曳着,显得虎虎有生气。
第三处:在我的眼前,那片爬山虎总是那么绿着。你读得不错,也找到了很多内容。这是同一片爬山虎吗?
是,为什么同一片爬山虎会给人不同的感觉?(或为什么课文一次又一次地描写爬山虎呢?)
爬山虎是在什么样的情况出现的?让我们一起来看看。
第一处:
刚进里院,一墙绿葱葱的爬山虎扑入眼帘。夏日的燥热仿佛一下子减去了许多,阳光都变成绿色的,像温柔的小精灵一样在上面跳跃着,闪烁着迷离的光点。
1、小组读。
2、这是一片怎样的爬山虎?(绿葱葱的爬山虎)
3、作者运用什么方法写出了爬山虎的特点?(比喻)
4、把什么比作了什么?
把照在爬山虎上的阳光比喻成了温柔的小精灵。
5、为什么这么打比方?
6、这是什么情况下出现的爬山虎?
7、仅仅是因为下午的阳光吗?
摆事实:当时肖复兴只是一个十几岁的孩子,他即将见到一个大作家,此时此刻他的心情应该如何?
夏日的燥热仿佛一下子减去了许多:心情从紧张到轻松。
像温柔的小精灵一样在上面跳跃着,闪烁着:仍然非常激动和兴奋。谁能够把肖复兴那种从紧张到轻松,却仍然很激动、兴奋的心情读出来?
过渡:理解了第一处爬山虎的描写,那么第二处又是在怎样的情况下出现的呢?
落日的余晖染红窗棂,院里那一墙的爬山虎,绿得沉郁,如同一片浓浓的湖水,映在客厅的玻璃窗上,不停地摇曳着,显得虎虎有生气。
1、小组读。
这又是什么情况下的爬山虎?
2、这一处爬山虎有什么样的变化?
3、这时候的爬山虎又有什么特点?
4、把什么比喻成什么? 沉郁——绿得很深,窗棂——窗户上的框框、格子。
4、从温柔的小精灵到绿得沉郁的湖水,你从这个比较中感受到什么?(经历了与叶老爷爷的谈话,使得我的心情平静了下来。)
5、虽然已经夕阳西下,但是爬山虎仍然虎虎有生气。这又是为什么呢?
(因为叶老爷爷的期待,使他收到了鼓舞,有了信心。)
为什么文章最后又说,在我眼前,那片爬山虎总是那么绿着? 有什么疑问? 换词:总是 换成 一直。
爬山虎不可能总是那么绿着,说明当时这件事给作者留下深刻印象,对人生产生重大影响。
看到爬山虎,就会想起叶老先生。
想起叶老先生的教诲,就好像看到15岁夏天的那个下午,我在叶老先生家里看到的那一墙的爬山虎。
所以,绿绿的爬山虎其实就是在比喻叶老先生对我的教诲。(这段较难,师可引导)
填空:近三十年过去了,每当我看到那片绿绿的爬山虎,就会想起叶老先生对我的(教诲和期盼),每当我感受到叶老先生对我的帮助,我仿佛又看到(那片绿绿的爬山虎)。师:叶老先生对我产生那么大的影响,肖复兴一定有很多话对他说,让我们再当一回肖复兴,四个组一起合作来读课文的最后一段,一个组读一句,好不好? 生:读。
总结:
课文就是通过这样两件事情,来洗出对叶老爷爷的情感。师恩难忘,这是所有学生的心声。多年过去了,肖复兴没有忘记叶圣陶先生对他的教诲,没有忘记叶老曾经写过的爬山虎。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总是那么绿着,绿在他的生命中。那一份情浓缩成一声深情的感激,浓缩成一份永远抹不去的回忆,那就是──(生:那片绿绿的爬山虎。)
拓展:
学了这篇文章,你对谁的印象最深?从他的身上,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板书
叶老爷爷
我
修改作文
认真平和 细心 温暖
春风拂面
邀请做客
亲切 认真 质朴 期待
心融化了
作业超市:
1、2、以肖复兴的名义给叶老爷爷写一封信,感谢他。阅读积累:《我教儿子写作文》肖复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