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学论文 浅谈初中文言文教学(最终版)

时间:2019-05-13 01:45:1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初中语文教学论文 浅谈初中文言文教学(最终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初中语文教学论文 浅谈初中文言文教学(最终版)》。

第一篇:初中语文教学论文 浅谈初中文言文教学(最终版)

浅谈新课标下的初中文言文教学

【摘 要】中考文言文阅读得分率一直处于低位,在新课标的理念下,学生文言文阅读能力如何提高?本文试图从师生两方面来探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兴趣,培养“自主”、“合作”、“探究”精神;充分发挥教师的创造性,探讨有效的教学方法。【关键词】初中文言文教学;学习主体;有效课堂

新课标《语文课程标准》对文言文阅读作出了明确的要求:“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背诵优秀诗文80篇。”[1]针对这一要求,对应的中考文言文考查主要有两方面:一是积累运用,即文言文的背诵默写;一是阅读一篇课外文言文,即文言文阅读的迁移运用,以此来考察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综观历年中考,这一部分的得分率比现代文阅读的得分率低。摆在广大教师面前的问题就是应如何来提高文言文的教学效率,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

新课标的理念强调“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2]所谓教学,包含着教与学两个方面。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只有双方配合默契,才能收到最好的学习效果。以下就师生两方面进行探讨。

一、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培养“自主”、“合作”、“探究”精神。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可见兴趣对学习的重要作用。我省地处东南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又是一个教育强省,然而从执教多年的情况来看,农村中学的孩子对学习的兴趣却呈削减之势。多数学生不爱学习,不爱做作业,对学习不感兴趣,学习动机不明确,学习态度不端正,课堂上无所事事,把主要精力放在与学习无关的活动上。究其原因,主要有两种情况:一种是缺乏学习动机。有的学生认为读书用处不大,反正混到初中毕业,就可以在工厂找到工作,就能赚钱;有的认为家里有产业(养殖业、种植业)可以继承,家里正缺帮手呢。加上多数家长文化水平不高,只顾赚钱,对孩子缺乏管理,对学习不重视,助长了这种情绪的滋长。另一种是厌学。有的学生由于基础较差,加上中学的学业负担比小学来得重,没有及时调整学习方法,导致成绩下降,与小学相比形成强烈的反差,以致对学习失去信心,进而产生厌学情绪。有些学生由于娇生惯养,吃不了苦,认为学习太苦了,倒不如玩耍轻松自在。他们只是在老师和家长的压力下,勉强学习。有的学生谈到学习就头痛,看到作业就心烦,听到考试就害怕,完全缺乏或者说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好奇心。他们只是在外在压力下机械、被动、应付式地学习。这些学生本来就对学习缺乏兴趣,再加上文言文与现代文、现代语言有着明显差异,就更提不起干劲了。面对这样的学生,文言文能力的提高从何谈起?当务之急,就是要调整学生的心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两种症状的共同特点是缺乏学习兴趣、缺乏自信。对此,可通过以下几个途径来调整学生的心态。首先,帮助学生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知识的重要性。利用主题班会开展“读书有用吗”的论辩,让学生各抒己见,最后得出共识:不管从事何种职业,就是当个种地的农民,都离不开科学技术知识,没有科学技术的发展,哪来的工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通过这样的活动来纠正学生“读书无用论”的认知偏差。其次,开展以“名人成长史”为课题的研究性学习,让学生自己动手去收集有关名人成才的历程,从名人的成长中感受到兴趣对一个人成才的重要。例如:一张曝光的胶卷底片,引起了居里夫人极大的兴趣,进而研究发现了放射性元素镭;一颗从树上掉下来的苹果,砸到了牛顿的头上,引发了牛顿极大的好奇,从而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沸腾的壶水顶起壶盖,瓦特发明了蒸汽机;对史学的酷爱,促使司马迁用毕生精力写成了“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语不惊人誓不休”,最终造就一代“诗圣”杜甫;对医术的执着,李时珍完成了惠及后世的《本草纲目》„„ 这些真实的事例,震撼着学生的心灵,拨动学生心灵深处那根充满好奇和求知的心弦,在心目中树立起学习的榜样。用榜样的力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再次,学生的求知欲被激活了,但是如果在学习上屡遭挫折,星期又会消失,所以接下来要增强学生的信念,要让他们觉得自己有能力完成学习任务,认为自己的能力可以提高。对于他们在学习上的点滴进步,及时给予肯定、表扬,以此来鼓励 1

学生,增强自信。最后,要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良好的学习氛围和学习环境是激发学习动机、促进学生学习、成才的外部条件。在班级形成一股浓厚的学习文言文的风气,利用早读课播放朗读带,让学生感受古文的音韵美,并逐渐形成语感。文言文蕴蓄着华夏五千年的文明,积淀着中华灿烂的文化,引导学生课外收集一些文言小故事,在口语交际课上进行交流评比。这样既可以提高兴趣,又可以增强民族自豪感。

通过以上几种办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化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主观能动性被调动起来,进而才有可能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精神。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的代表——罗杰斯认为“主动、自发、全身心地投入的学习才会产生好的效果”,“只有自动自发的学习,才会使学生全身心投入、才能启发学生心智,提升求知能力,培养学习兴趣,从而喜爱知识,而且会因获得成就而更加努力。”[3]小学阶段,学生学的文言文主要是一些脍炙人口的古诗,进入中学,学生才真正接触到文言文,七年级课本所选的文言文较为浅易,引导学生结合课文注释或借助《古代汉语常用字字典》,学生能够读懂,获得成就感,进而逐渐消除对文言文的恐惧心理。可以说七年级是学生养成学习文言文良好习惯的黄金时期。

二、充分发挥教师的创造性,从学生实际出发,探寻有效的教学方法。

《语文课程标准》这样阐述:“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师应转变观念,更新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应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4]教师应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改变陈旧、死板的教学方式,才能更好地帮助学生树立“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精神,更有效地学习。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中心,强调知识传授,把学生当作知识灌输的对象,体现在文言文的教学方法上,可以归为三步:一读二译三背。长期以来,很多老师习惯于采用这教学“三步曲”。教学一篇文言文,首先让学生读,旨在指导学生正音;接着便是一字一句的翻译串讲,学生忙于记译文,哪里还有时间思考;最后,在一知半解的情况下把文章死记硬背下来。这样一来,老师一堂课下来,讲得唇焦口燥,再看学生,个个俨然成了“复读机”、“录音机”、“复印机”,累得够呛。而且本来一篇文质兼美的古文被当成一堆文字处理,索然无味,失去了原有的美感。学习认真的同学尚还能接受,而那些不爱学习的同学,那好不容易培养起来的一丝兴趣,恐怕就消失殆尽了。这种“一言谈”、“满堂灌”的做法,老师一手包办,惟恐学生这不会那也不会,忽略了学生自己的能力和已有的知识储备,最后弄得教师累、学生厌,吃力不讨好。在毫无兴趣的情况下学习,其效果可想而知。因此,我们有必要去探求一些有效的教学方法,运用多种教学策略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地利用课堂45分钟,提高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学习能力。

“教无定法”,根据学生的实际和每篇课文的教学目标出发,不同的篇目教学方法应是有所不同的。在教学过程中,既要切合学生的学习实际,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爱学、乐学,又要根据教学大纲要求,完成教学目标,使学生切实学到知识,掌握文言文的阅读要领,逐步形成自主读懂浅易文言文的能力。在教学实践中,以下的几种方法有一定的可行性。

1、情境创设法。生动、直观的情境可以有效地激发联想,唤醒长期记忆中有关的知识、经验,使学生能利用原有的知识储备来认知新知识、学习新知识,更容易地学习和掌握新知识。课堂情境创设主要是设置一些巧妙的导语进行学习导入。有些文章可以结合历史背景、历史故事,特别是一些耳熟能详的民间故事、神话传说等等学生熟悉的内容,这样容易引起学生共鸣,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如学习《迢迢牵牛星》,可结合“牛郎织女”的故事,对这首诗的意境学生就容易理解了。《劳山道士》可结合蒲松龄的《聊斋志异》或电视剧《聊斋》,那些神奇诡异的故事深深吸引了学生。再比如学习《愚公移山》,可以播放江涛演唱的歌曲《愚公移山》。歌曲好听,又能引发学生的好奇:愚公何许人?为何要移山?移山成功了吗?后来人为何赞叹?带着这些疑问,学生积极投入到学习探究中去,从而收到了良好的学习效果。

2、诵读感悟法。初中语文课本选入的文言文大多文质兼美,其中不乏经典名篇美文。这类文章,非常适合朗读,而且准确的把握朗读技巧,可以帮助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并且从中得到美的体验,加深 2

对文章内蕴的感悟。比如《陋室铭》、《爱莲说》、《岳阳楼记》、《醉翁亭记》等,可让学生自读,扫清文字障碍,再听录音配乐朗读,学习朗读技巧,品味语言美和意境美;然后小声跟读,读出情感,读出韵味,使学生对文章有一个初步的感知。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结合课文注释来理解句意,理解的同时引导学生逐层背诵下来。如《醉翁亭记》,通过诵读,若能准确把握文中21个“也”字的语气,就能把握此文的主旨,理解作者寄寓在景物描写中的复杂思想感情,而且文中一个“也”体现一层意思,读出韵味的同时就能把文章背诵下来,既轻松又愉快,既学到知识又得到审美愉悦。以读促悟,以悟促背,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3、比较阅读法。通过比较,可以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进一步探究,并能促进知识的迁移运用,使所学知识、技能融会贯通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从而上升为能力。比较可以分为以下几种:1古文与现代文比较阅读。古文与现代文的比较主要是同种文体的比较。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是现代游○记,第六单元是文言文游记。教学文言文游记的过程中,可以充分利用已学的现代游记的写法特点和阅读技巧来指导该单元的学习。现代游记的特点主要有交代清楚游踪、抓住景物特征、寓情于景等。而这些特点在文言文游记中也体现出来。如《小石潭记》,让学生根据现代游记的特点来学习,同学们很容易就找出了游踪,明确了第一段是采用移步换景的写法交代了小石潭的发现过程。接着引导学生找出小石潭的特点,思考文章是如何抓住景物特征进行描写的。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进而深入去探究作者的情感世界。课文寓情于景,通过对景的理解分析,去洞察作者的内心世界,从而准确地把握文章的主旨。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充分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温故而知新”,学生学起来就不觉得难了。学习论说文也可利用已学议论文的阅读技巧来指导,如《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就可以用这种方法。○2内容相关的文言文之间的比较。如《小石潭记》与《记承天夜游》,同为游记,写法也有相同的地方,可那同为被贬之人的柳宗元和苏轼在文中所流露的情感一样吗?这一比较,可以激发学生深入探究,加深对文章的感悟。同时,苏轼的作品也可以放在一起比较,如《记承天寺夜游》与《浣溪沙(山下兰芽短浸溪)》比较。用《浣溪沙》中所流露的旷达、乐观的情感,就能更清晰地理解苏轼在《记承天寺夜游》中的感情。○3课内文言文与课外同类文言文的比较阅读。这一比较主要是知识迁移运用,巩固学生所学知识,提高运用能力,学以致用。这类文章在练习册中经常出现,要重视这些练习,让学生课后去做,并及时讲评。

4、古为今用法。结合现实,联系社会实际,引导学生探究文言文中所蕴涵的道理古文内承载着中华民族辉煌灿烂的文明,闪耀着先人们的思想光芒,其中所体现出的民族精神、优良传统值得我们去学习、继承,对我们为人处世有着深刻的指导意义。如《世说新语》中的《期行》、《乘船》,告诉我们要守时守信;《蔡勉旃坚还亡友财》体现了做人的诚信,这对于今天的社会来讲,仍是非常必要的精神品质。还有一些古代寓言,如《孙权劝学》、《杞人忧天》、《杨布打狗》,蕴含着丰富的人生哲理,对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有着巨大的帮助。象这类课文,一般篇幅短小,学生借助《古代汉语常用字字典》或结合课文注释完全能读懂。字词的学习让学生自主进行或小组合作进行,重点放在对文中所蕴含道理的探究,引导学生多方位多角度地思考,形成自己独特的见解和体会,并从中获得心灵的陶冶。

5、归纳复习法。这一步骤非常重要。语文学习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能力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实现的。通过对所学知识系统的整理、归纳,把知识积累巩固下来,就可免去“书到用时方恨少”的尴尬,才能顺利地应对考试。一篇课文或一单元学完后,进行归纳整理,积累重要的文言词语,如一词多义、通假字(教材提法“现在写作„„”,但实际仍用此称法)、成语、佳句妙语等。教给学生归纳的方法,让学生自主归纳。归纳的过程实际上又是进行复习巩固的过程,把每个知识点落到实处。

通过以上几种方法,逐步有目的的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精神,把枯燥的文言课堂变成人人喜学乐学的文学审美课堂,使学生在轻松愉快中自觉地完成学习任务,提高文言文学习能力,实现了课堂的有效利用。

在新课标的理念下重新审视古文教学课堂,应把课堂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把学生从被动接受者变成知识的主动学习者,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兴趣,培养“自主”、“合作”、“探究” 3

精神。教师应转变角色,从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变成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养成终生学习的习惯。真正实现新课标的理念,为中国多出现创新型人才,我们将不断地探讨更有效的教学方法。

注释

[1]《语文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11-12.[2]《语文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15.[3]《现代教育技术》,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30.[4]《语文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15.参考文献

[1]《语文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11-15.[2]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七年级-九年级(全套六册),语文出版社,2001.[3]《现代教育技术》,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4](美)纳卡穆拉,《健康课堂管理:激发、交流和纪律》,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2.[5]《青少年心理障碍个案与诊治》,广州出版社,2004,52-66.

第二篇:初中语文教学论文初中语文教研论文:谈谈初中文言文教学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初中语文教研论文:

谈谈初中文言文教学

文言文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华,一个民族之所以生生不息,主要是靠文化来维系。纵观当今世界,经济越发达的国家,对本民族的文化就越珍惜。未来社会将越来越强调人才的文化素养,加强文言文的学习,正是为了实现这一目标。笔者认为,教师有责任有义务有效指导学生学好文言文,感悟古诗文的魅力。那么如何进行文言文教学呢?笔者认为应该“咬定‘根本’不放松”。以下是笔者对初中文言文教学的几点建议。

一.要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对现代学生而言,文言文属于陌生语言,这就要求教师将枯燥的内容放置在生活之中,使学生身临其境,在轻松、愉快而又严密、系统的氛围中学习,最终达到教学目的。具体方法如下:

1.美读法。古人云:“读古人文字时,便设以此身代古人说话,一吞一吐,皆由彼而不由我。”教师范读时必须美读,读出神韵,读得摇曳生姿、回肠荡气,让学生不仅听出语气、情感,还激发其学习的兴趣。

2.表演法。教师可引导学生根据课文内容改编成课本剧,进行即兴表演。用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晏子使楚》《郑人买履》等课文都可以运用。

3.绘画法。许多优美的文言文都可成画。如《记承天寺夜游》《爱莲说》等文章都可以让学生用手中的笔画出精妙的图画,在挥洒自如中,让陌生的语言真实地展现面前,学生在想象的天空中尽情地翱翔。

二.要加强诵读,培养语感

正确朗读文言文是学习文言文的关键。要加强诵读,培养语感必须要求学生学会朗读方法及注意点,如:正音、停顿、语速、节奏等,必要时可适当加入体态动作。

不少学生学习文言文只满足于扫清文字障碍,认为会读就行。其实不然,学习文言文一定要加强诵读和背诵,把文言文中的若干重要篇章熟记在心,文言文要求掌握的知识就已经包含在其中了。更重要的是,通过诵读和背诵可以学到古代名篇的构思立意、布局谋篇、语言修辞等方面的要义,从而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因此,文言文教学要加强诵读和背诵,指导诵读时要求学生要读出抑扬顿挫和感情,而不是单纯的死记硬背。学生诵读的文言文多了,对文言的语言感知能力也会越来越强,文言文的阅读水平也就会越来越高。

三.教师要解疑答惑,指导方法

古文化浩如烟海,教师永远讲不完,这就要求教给学生一定的学习方法,培养其学习能力,使之借助工具自己探索历练,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可指导学生对所学文言知识进行归纳,使知识系统化。例如学习《马说》《爱莲说》之后,要归纳说明,“说”是古代文体名,跟现在的杂文大体近似,是议论文的一个分支。教学中还要引导学生做好文言知识的归纳整理工作,如:一词多义,特殊的文言句式等。促使学生掌握的文言知识条理化和系统化,并由此产生领悟和联想,类化和迁移,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从而提高自学能力。

以学习文言词语为例,文言词语包括一词多义、词类活用、通假字和古今异义等。这就需要老师指导学生学会归类和积累。考试时不会直接考课本上的原题,但题目答案在课内,要想考出好成绩,就一定要牢固掌握课本上的基础知识。需要掌握的方法便是分类归纳,加强积累。以《送东阳马生序》为例,文中一词多义现象非常多。如“以”、“之”、“而”等等。这些文言词句很容易记混淆,教师可指导学生归纳该词有几种用法,分类记忆,这样就能事半功倍了。日积月累,收获是非常大的,天长日久,效果将更可观。

四.联系生活学习文言文

“文言”和“白话”二者之间有不可分割的血缘联系。因此,我认为教师应该指导学生联系生活学文言。

以学习《幼时记趣》一文为例。文中“以丛草为林”中的“以„„为„„”是常用的固定结构,可译为“把„„当做”。其实学生在生活中早已接触,“八荣八耻”中“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是媒体宣传的主题,被配曲传唱,学生早已理解并记忆。本文中的“以„„为„„”与其中“以„„为„„”意义和用法完全一致。教师把文言文和生活联系起来,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加强了记忆效果。

总之,笔者认为学习文言文,离不开文言基础知识这个根本,只有“咬定‘根本’不放松”,在此基础上活学活用方能学好文言文。相信在新课程标准的引领下,在各位同仁的共同努力下,文言文教学将成为语文教学园地里的一枝奇葩,绽放异彩。

第三篇:初中文言文教学论文[范文]

上好三节课,改良文言文教学

现在的初中生,大都对文言文不感兴。这种状况的形成,与我们语文老师的教学方式有一定的关系。传统的文言文教学方法一般都是逐字逐句的串讲,让学生记笔记、背考点。这样的课堂,学生感到枯燥乏味,缺乏学习兴趣。因此,我们从事教学工作的的老师必须根据实际情况改革我们的文言文教学,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让文言文焕发出新的活力。

教学文言文时,我们可借鉴现代文教学中的一些方法,如注重合作、探究,采用小组学习法,引入竞争机制等,改良文言文的教学过程。下面,我就语文版八年级下册的文言文为例,谈谈我的教学方法。

我采用小组学习法,把全班三十五名学生分为六个小组,把课文的学习过程分为预习课、展示课、拓展巩固课三个环节。

一、预习课

以八年级下册《细柳营》一文为例,我给学生设计了三大项预习任务:

(一)文言文基本知识

1、一词多义:军、使、诏、之、为。要求举出文中例句并解释词在不同语言环境中的不同含义。

2、解释涉及古代礼仪的难点字词:持节、按辔徐行、揖、拜、式车、使人称谢。

3、通假字:找出“军士吏被甲”、“改容式车”两句的通假字并解释。

4、了解词类活用:“介胄之士不拜”、“军霸上”。

5、分析特殊句式:“其将固可袭而虏也”、“天子为动”、“已而之细柳营”

6、用自己的话简单介绍文章的内容。

(二)思考以下问题并以小组为单位交流看法:

1、从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周亚夫不愧为“真将军”?

2、课文讲的是周亚夫军细柳的故事,为什么还要写刘礼军霸上,徐厉军棘门?

(三)结合课文注释,用现代汉语翻译课文,在小组内部交流。

以上三项任务要打印出来,提前两天散发给学生,要求小组长把第一项任务中的六条内容分配给本组成员,让他们通过工具书查找答案,在预习课上进行组内交流。后两项任务可在预习课上进行讨论,在展示课上以抢答方式完成。

在预习过程中,老师应该充当引导者的角色,不能给学生提供现成答案。在预习课上,更要以学生为主,让课堂变成学生合作交流的平台。课后,应当收回散发下去的预习资料,以便检查学生的预习结果。

二、展示课

课前提醒值日生做好优秀个人和小组的加分统计,回答正确,有创意的答案通过加分予以鼓励。抢答积极的个人和小组可以获得加分和表彰。

展示课应遵循以下原则:

(一)、精心设计导语,激发学生的兴趣。

作为展示课的导语,不仅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要激起学生的竞争意识。

例如《湖心亭看雪》一文,我的导语是:人们常说“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我们见识过西湖“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的早春风光,领略过西湖“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盛夏景色。今天,我们要看看冬天的西湖是什么景象。有人说:生活中不是缺乏美,而是缺乏一双能发现美的眼睛。通过这节课,我们不仅要展示自己的预习成果,而且要比一比,看谁是西湖真正的知音,谁是我们班的审美大师。

(二)、创造轻松、和谐、有活力而又充满竞争的课堂氛围。展示课需要老师的引导和评价,需要学生积极参与。我们应捕捉学生展示内容中的闪光点,给予正面评价和鼓励。一个赞许的点头,一阵热烈的掌声,都能给学生以极大地信心和勇气。展示必答题有小组内的竞争,展示抢答题有全班同学间的竞争,课堂效率得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得以调动。

展示课的活动过程是:

(一)、课前让小组长抽签,分配展示任务。

(二)、展示前应范读课文,以求学生再次整体感知课文。

(三)各组展示预习结果,接受其他同学的评价。

(四)由学生翻译全文。当堂口头翻译是检验学生是否掌握全文要点的关键。翻译课文遵循这样的方法:

1、翻译课文只能结合课本注释进行。

2、用接龙的方法,先由一位同学打头,其他人聆听,谁如发现有译的不准确的地方,马上站起来指出,并接着译下去。

3、翻译课文视文章长短选出一至三名优胜者予以加分。

(五)设计抢答题,要求学生在反复朗读课文后抢答。

抢答题要紧扣文章的重点、难点,还要有梯度,有引领性。例如《细柳营》——本文写何人,记何事?人物的特点是什么?为表现人物,文章采用了什么写作手法?《湖心亭看雪》——写了何事,何景,抒发了什么感情?雪景有什么特点,用了什么写作方法?你认为当今社会需要隐士吗?

三、拓展巩固课

这节课不是单纯的复习课,更不是简单的练习课。预习课和展示课以学生活动为主,本节课则更注重教师引导。

1、带着激情上课。拓展辛弃疾的《清平乐》时,我讲到了词的发展史,引出“词家三李”、“济南二安”;对比宋词两大流派代表词人,又引出本册课本中李清照的词,再谈辛弃疾的个人命运和本词的写作背景。学生在下面有的奋笔疾书,有的托腮入神。这节课,我情绪饱满,学生也受到了感染。选入教材的文言文,每篇都包含着作者的理想和情感,我们教师在教学中也应引导学生深入作者的内心世界,同作者一起或喜或悲。教师的激情有助于学生产生浓郁的兴趣,在此基础上学生必会获得美的享受,受到感染和熏陶,从而使自己的人格和精神得到塑造和升华。

2.采用灵活多样的手法。不同文章要有不同的拓展内容。运用多种教学形式,如编演课本剧、背诵比赛、、故事会等创设教学情景,促使学生深入理解课文,让他们能欣赏到文言文的言简意丰的美妙。如教学《邹忌讽齐王纳谏》我安排学生编课本剧。同学们活灵活现的表演激起满堂笑声,在笑声中学生领略了本文以小比大、以家事比国事的巧妙笔法。教学《孙权劝学》,我引导学生回顾了《三国演义》中的孙权、吕蒙、鲁肃等人的形象,与本文人物形象进行对比,也促进了学生去阅读古典名著。

3、指导背诵。朗诵和背诵人们从文言文学习的实际过程中总结出的好方法和好经验。背诵不是死背,而是巧背。本册书要求背诵的古诗文共十三篇。我们提倡遵从熟读成诵的自然规律,熟读中要加入自己的理解、感悟,这样记下来的东西才能在头脑中长期保存,随时取用。向学生推荐一些记忆方法,如:情景法。背《邹忌讽齐王纳谏》第一段,邹忌与妻、妾、客三人的问答,可让学生通过课本剧表演再现情景;线索法:背《桃花源记》把握渔人的行踪线索;化整为零法,即连句成段,连段成篇,适宜较长的篇幅如《岳阳楼记》。

总之,文言文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与提高需要学生充分发挥自身能动性,更需要教师不断创新教学方法,积极探讨有益的教学模式。我们应想方设法让我们的学生掌握文言文的学习方法,喜欢文言,欣赏文言,并从中汲取营养,获得进步。

说起文言文教学,脑子里马上闪现学生流行的顺口溜“一怕文言文,二怕写作文,三怕周树人”。显然易见,学生对文言文学习有畏难情绪,另外老师上公开课都回避文言文。学生怕学,教师怕教文言文,文言文教学特别是初三的文言文教学到底出现了什么问题?结合几届初三的教学经验,总结如下:

一、从教师教的角度看,注重满堂灌,教法千篇一律。

“满堂灌”的教学方法充斥在文言文教学的课堂中:重文言词句解释,轻文章思想情感的感悟;课堂教学结构呈涣散状态,说到那里算那里; 为了让学生读懂原文,教师一般都是疏通文意,一味的串讲、直译,讲课时一字一对、一句一讲,使学生不是主动解难,而是消极等待被动接受。课堂上,讲究字词的落实、注重词句的用法、追求词句的翻译成为课堂教学的核心。如此,富有情趣和灵性的整篇文章被肢解为零碎的文字,美感全无,雅致全无。

二、从学生学的角度看,主要诵记为主,一味死记硬背。每一届学生到了初三阶段,特别是下学期,基本上丢掉课本,就整天拿着《文言文点击》背要求背诵的课文段落,背重点句子的译文,有的教师甚至要求学生背150个实词解释,而师生独特的体验无法融入教学过程,教学被简单化地处理成文言文诵记,而诵记的目的就是为了考试。但是从中考试题分析看,死记硬背的题目不多,靠背诵默写的学生分数并不高,2012年上海中考试卷也印证了这一点。

三、从教学内容的确定看,将“文”与“言”割裂,或得言而忘文,或重文而轻言。

实际上,受传统思想影响,一些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出现两个极端:得言而忘文,重文而轻言。中考文言文着重于学生对实词解释、句子翻译的考查,且句子翻译要求直译,所以很多教师要求“字字落实,连词成句”。而且这种方法破坏了经典文言人文价值和思想精髓。至于重文而轻言教法更糟糕,比如有教师上完《岳阳楼记》,学生只知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句名言,把文言文上成了现代文,重点实词和句子的解释轻轻滑过。

四、从课堂教学的氛围看,教学形式单一,课堂气氛沉闷。初三语文课堂一般较沉闷,尤其上文言文。大多数教师都是沿着“读读—译译—背背—默默”的思路展开,教学的流程方式机械、刻板,缺少创意;不重视文章自身特点,用同一种模式组织教学。这种课堂教学导致教和学的脱节,缺少探索与研究,缺少师生的互动,严重地束缚着学生的思维,遏止了学生的创造力。其结果,把我国古代文化的瑰宝,文质兼美的篇章例如《岳阳楼记》《醉翁亭记》等课文变成了生产流水线。这样课堂教学自然就没有情趣,没有活力,课堂气氛死气沉沉。

面对以上种种问题,我们不应该一味去指责教师和学生,相反我们应该好好思考对策,采取有效方法摆脱被动的学习文言文的现状。

(一)少讲多读,授之以渔。

教师最好不要串讲整篇课文,教师花一些时间引导学生如何梳理思路,概括主要内容,分析提炼主要思想等方法。还能够结合上下文和语境的比较分析。教师的讲要注意:不能贪多求全,要重点突出,因材施教;要讲究方法,授之以“渔”。如《核舟记》可按总-分-总的层次进行梳理,对主体部分又按船头-船尾-船背的顺序;议论性文字可按抓论点、论据或中心句、分承句来记忆,如《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即可按这种方法来指导,还可指导学生清文章的脉络(《桃花源记》)或抓警句(《岳阳楼记》)或抓关键词语来背诵(《曹刿论战》抓“鄙”和“远谋”)

(二)少死记硬背,多理解迁移。

学生自主阅读前,教师可适当引导学生,让学生对以前所学知识进行复习、归类,然后运用知识的规律去指导学习新的知识,其主要步骤是由知识复习到知识迁移的过程。学生在第二次阅读中,运用自己学过的知识和经验,自己去寻求答案,这不仅能训练学生思维过程中运用知识的能力,而且能使学生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例如2012年中考课外文言文《太祖视事》翻译题“左右更衣以进,皆经浣濯者。”关键词“更”的解释,学生可以从课内文言文《周处》中的“更”迁移到课外阅读。“经三日三夜,乡里皆谓已死,更相庆。”更:轮番。

(三)以“言”带“文”,文言并举。

在文言文的课堂教学中,我认为应该把“文”和“言”很好地结合起来,实现“文”“言”并重。无“言”的基础,谈不上“文”的理解;无“文”的理解,“言”也不能理解地透彻。我们在文言文字词句教学中,不是孤立地解释字词句的含义,而是把字词句的理解与文章内容的把握、人物情感的领会紧密地结合起来,让文言文字词句的课堂学习中活起来。例如:今年中考题目《卖油翁》第11题理解不正确的一项()A.第一段写了陈尧咨射箭的技艺高超。B.第二段写了卖油翁酌油的本领过人。C.本文中陈尧咨自信,卖油翁自大。D.本文揭示了“熟能生巧”的道理。此题考查对文言小说人物形象分析和主旨把握。这离不开上下文的分析和词句的理解。考生如果抓住卖油翁两句语言“无他,但手熟尔。” “我亦无他,惟手熟尔。”便可以判断C项“卖油翁自大”显然不正确。

(四)比较归类,构建体系。

课内文言文看似零散分布在6-9各年级,但是仔细比较整合归类,可以构建有序的体系。例如比较《岳阳楼记》《醉翁亭记》思想感情和写作特点,因同一事而被贬谪,范仲淹“不以物喜,不以已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不甘沉沦,昂扬奋进;而欧阳修则表面上娱情山水,“与民同乐”,实则潜藏抑郁衰颓之情。平时备课,我们要非常重视这一点,积极查寻与教材有关的各类素材,作为“教学资料平台”,分门别类,积累下来,一学期装订一大本,随时调用。比如还可以将主题归类为为学篇、为人篇、为官篇。为学篇有《伤仲永》《论语六则》《为学》《两小儿辩日》等;为人篇:《爱莲说》《陋室铭》《记承天寺夜游》《周处》《陈太丘与友期》等;为官篇:《岳阳楼记》《小石潭记》《醉翁亭记》等。当然还可以从其他角度整合文言文,这样就可以把

第四篇:浅谈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

浅谈初中文言文教学

在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课改背景下,学习文言文关键是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改变传统的以教为主的教学模式,让学生从痛苦枯燥的学习走出来。文言文教学作为传承中国文化,吸收民族文化精髓的有效途径,理应受到语文老师的重视。然而文言文与现代汉语有着巨大的差别,陌生、畏惧、艰涩使得学生排斥、远离,甚至拒绝。那么如何改变这种现状,让学生“爱”上文言文,提高文言文学习的效果呢?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深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是学习获得良好效果的重要条件。文学与现代文一脉相承,因而调动学生已有的现代汉语知识,在文言文和现代文之间架起一道桥梁,正是消除文言文与学生距离感的好方法之一。另外文言文都与历史人物相联系,所以在教学过程与应该与历史学科紧密联系。比如说在九年级下册第五单元诸子散文的教学中,可以结合历史书上的“百家争鸣”进行讲解。

二、以学生为主体,发挥学生自觉能力。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师傅领进门,修行靠个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老师起得是引导的作用,所以我在文言文教学中,给了学生很大的自学空间,让学生课前预习就搜集相关的历史资料、自主翻译课文、找出文章中的通假字和一词多义等,把课堂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教师做的是辅导、纠正、补充、总结。

三、重视课文听读、朗读、诵读,培养感知能力。

首先,听读课文,认准字音,范读课文,声情并茂,让教师的情绪感染学生。其次,熟读课文。“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多读、诵读是提高语感最传统也是最好的办法。所谓“读书百遍,其义自现”通过反复的朗读,为分析课文,理解课文奠定基础。

四、做好背诵、默写、温习,提高学习质量。

让全体学生背诵,分小组背诵比赛,不定时抽查背诵,让学生默写难解字,重要句子和关键段落。抽取一些有代表性的句子段落让学生翻译,最后让学生自己模拟考试题,出一些试题,把好的题拿出来学生解答讨论,以达到牢固知识和提高自学力又不至于枯燥的效果。

当然,除以上几个方面,教师在教学中,还应该合理和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使语文课达到图文并茂,多种感观刺激培养学生兴趣和学习积极性,不断学习,改进和提高教学方式方法。教学无止境,在实践中积极探索,总结、提高、创新,才能使文言文教得好,教得新,达到“以人为本”,变苦学为乐学,重视能力培养的新课改目标。

第五篇:浅谈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

浅谈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

摘要:文言文是初中语文学习的重要内容,但对于学生来说却存在一定的年代感和距离感。本文旨在从提高兴趣入手来引导学生在传统教学方法的基础上,提供一些新颖、灵活的教学方法来调动学生对文言文学习的积极性,帮助学生更好地投入到文言文学习中来。

关键词: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63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8)21-0017-01

文言文是我国深厚文化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历史文化流传积累的标志,有必要予以不断的传承。初中教材涉及到文言文的内容非常多,充分体现了国家对文言文教育的重视程度。但在文言文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存在着一些问题:如有的学生天生对文字不敏感,对语文课无感,更不用说文言文,古文课上昏昏欲睡;文言文不同于现代文,不少语句晦涩难懂,且同字不同义或一字多义的情况也常有,对各种语境下的“之乎者也”、“呜呼哀哉”理解起来更是如坠云雾;一些文章自学有难度,导致部分学生对文言文产生“敬而远之”的态度,部分教师甚至表示自己的班级陷入老师不愿意教、学生不愿意学的恶性循环。

上述现象可以简单概括为两个方面:一是学生对文言文兴趣不够,二是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能力还存在差距。基于此,结合实践经验,我建议针对初中学生的文言文教学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充分利用课堂时间提升学生对文言文的兴趣

无论什么时候,兴趣都是最大的学习动力。对于学生不喜欢的事物和内容,应对以“玩”的方式来吸引学生,使其产生兴趣,消除学生抵触心理之后才能被学生所接纳,因此文言文更适合采用寓教于乐的方法。这里先介绍两种以供参考:

1.1 使用直观影像教学增强学生代入感。古人距我们年代久远,对学生来说存在一定距离感,从而产生一定的抵触,而消除距离感的办法就是让学生身临其境。例如,我在教授九年级语文下册《出师表》一文时,先播放了一段电视剧《三国演义》中诸葛亮自述《出师表》的视频片段,古风古韵的场景以及饱含情感的诵读一下将学生拉回到了那个年代,学生的表情逐渐随着剧中人物的情感变化而变化,时而眉头紧锁,时而慷慨激昂,可以看出非常投入。视频观看完毕,我再用精简的语言进行延伸讲解,用“三顾茅庐”等事例说明了事件的来龙去脉,阐明了刘备与诸葛亮的关系,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出师表》的兴趣。接下来的学习,学生的专注度有了明显的不同。

1.2 运用角色扮演教学增强学生参与感。对于无法使用影像资料的内容,就可以采用角色扮演法,让学生“自己演”。角色扮演的好处在于可以做到寓教于乐,角色扮演也是一种表演形式,是通过学生自己扮演文中角色来演绎课文的一种方式。看似对表演没有要求,但为了不“出丑”,学生都会力求表现完美,对课文的内容反而会更加重视。例如,九年级语文上册《愚公移山》这篇文章学生们都耳熟能详,非常适合进行角色扮演。在教授这篇课文之前,我提前告知学生课上会选择几个学生上台表演,各自扮演文中不同角色。允许带上课本诵读,但要求必须投入感情,将文言文的抑扬顿挫表现出来。凡参与表演的学生根据表现给予1-5分积分奖励,期末考试的时候可以用来作为加分项。当堂课学生表现十分踊跃,表演共进行了五轮,台上表演者自得其乐,台下学生看得津津有味,课堂气氛非常欢快。其真正的作用是以游戏的心态,来让学生自己参与进来,使表演者和观众融为一体共同学习。学生的表演如同电影一般生动活泼,在一遍又一遍的台词重复刺激下,很多学生基本就能背过了,对文章的理解也更加透彻,比起教师单纯的讲解效果要好得多。

2.一定要设定预习重点

预习可以帮助学生提前对文章有一个认识,特别是文言文,在遇到障碍时学生可以标注出来,课上学习的时候可以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但有的学生预习没有侧重,只是泛泛地翻看,这样的预习效果会不太明显,因此,教师应进行有意识地引导。例如八年级下册《公输》一文,在教授之前,教师可以先告知学生这一课文可以分为四部分来阅读:第一部分交代墨子出使楚国的缘由;第二部分墨子以激将法说服公输盘;第三部分墨子能言善辩,初步说服楚王;第四部分墨子与公输盘演习攻防对垒,最终迫使楚王暂时取消了攻打宋国的计划。学生通过教师的课前引导,提前知道了文章的大致结构,阅读起来也更有层次性,理解文章内容也更容易些。

3.鼓励学生提高阅读量和独立思考

语言的能力需要通过大量阅读和读写才能提升,文言文更是如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先从阅读带有注释的文言文书籍开始积累,水平达到一定程度后再尝试提高阅读难度。我国的四大名著都是鸿篇巨制,其中的《西游记》和《三国演义》都很适合初中学生阅读,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去积极阅读。特别是央视版《三国演义》电视剧采用文言和白话相结合的方式,很多对话采用原著中的原话,古风浓郁,可以建议学生适度观看。

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书一定要多读才能参透其意,教师不但要鼓励学生多读,还要鼓励学生多思,自己领悟的效果要远胜于他人的讲解。作为教师一定注重培养学生自己思考和领悟的能力,鼓励学生自行查资料或学会结合上下文进行猜测,最后再向老师求证。在文言文的教学中,教师不能只做学生的“拐杖”,还要让学生学会“独立行走”,才能促进学生文言文水平的不断提升。

参考文献:

[1] 胡惠琴,江晓峰.浅谈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J].读写算?教研版,2015(18).[2] 徐红华.?谈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方法[J].都市家教?下半月,2016(03).

下载初中语文教学论文 浅谈初中文言文教学(最终版)word格式文档
下载初中语文教学论文 浅谈初中文言文教学(最终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 巧妙“教”文言文

    巧妙“教”文言文 随着课改的推行,文言文在中学语文教材中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已经成为一个难点问题,从我的教学经历中,深感其任务之艰巨。为此,我在此谈谈我在文言文教学中的做......

    初中文言文教学论文(5篇)

    初中文言文教学论文 文言文的出现,是承接古往和今来语言学习的重要手段,在初中的语文课程中,文言文有着其特殊的重要性,所以,文言文的教学是必不可少的,也是一门对于学生不好理解......

    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模式

    “352”教学模式下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 一直以来,初中文言文教学,都是采取“教师讲、学生背”的注入式教学。这种把原本鲜美的食物嚼得稀粑烂,然后再灌给学生的教学方式,忽略了学......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 再谈新课程下文言文教学

    再谈新课程下文言文教学 语文新课程标准的实施要求教师用新的教学理念不断改进教学方法,着力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然而在文言文教学中,我们常常会发现,不少学生......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 文言文教学可以更美的

    文言文教学可以更美的 文言文是古代先贤哲人留给我们的瑰宝,我们理当学好用好。文言文教学的成败,关乎着学生们能否受到中国古代优秀文化的浸染,并有创造性地继承和发展。文言......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 浅谈初中作文批语

    浅谈初中作文批语 作文批改,是写作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是写作效果的检验,也是写作训练的继续与深化。在教学实践中, 一般来说教师对学生的作文改得不多。用词、造句以及......

    初中语文教师论文初中作文教学论文:浅析初中作文教学

    初中语文教师论文初中作文教学论文: 浅析初中作文教学 写作是集识字、阅读、理解、观察、思考、书写等多种能力为一体的综合性语言活动,是学生系统地表达知识经验、生活情感......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

    浅谈语文教学中如何使课堂具有生成性 提要:在新课程理念下,语文课堂必须是具有生成性资源的课堂,要想让课堂具有生成性,就要从三个方面来做好。首先是认真备好课,在备课中应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