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考语文考点复习教学设计 古诗词欣赏复习
中考语文考点复习教学设计 古诗词欣
赏复习
诗歌是语言的精华,古诗词更是文学艺术的魁宝。好的诗词意境深远,幽香怡人,阅读古诗词让我们体会到祖国文化的博大精深,更用以陶冶情操,提高审美的能力和文化修养。《语文课标准》指出:“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这也是近年来古代诗词鉴赏题在各地中考试卷中以不同形式纷纷出现,并奉行不衰的原因。古诗词赏析是个极其广泛的话题,中考诗词复习第二课应该依据各地中考古诗词鉴赏试题类型确定为景物描绘、意境体验、作者情感三个方面,以景物描绘作为重点,以意境体验作为难点,采用以重点突破难点的方式进行。
中国诗学一向重视“情”和“景”的关系,诗人的抒情往往不是情感的直接表达,而是言在此意在彼,写景则借景抒情,咏物则托物言志。并且初中阶段所选89首课内外古诗词绝大部分选取自然景物,借以寄托作者的情思。因此,复习重点放在了“景物的描绘与概括”上,也尝试通过景物的分析寻找一条行之有效的诗歌鉴赏之路,以“景物分析”为重点带动难点——“意境体验”的突破。在整节复习课的过程中依照的宗旨是“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强调共性。
以“如何欣赏一幅画”带动学生欣赏古诗词。学生第一遍阅读诗词,很少去直接的感受诗中具体景物特征和诗人的思想情感,却可以直接感受到诗人用文字描绘的景物的冷暖色调。因此,复习中把冷暖两色调作为大背景让学生初步感受诗歌,这也是简化诗歌鉴赏的第一步。
冷暖色调的界定取决于诗人所选取的借以抒发情怀的景物及其特征,也是我们鉴赏古诗的重要环节。带领学生由初步感知进入诗中更深一步。其中,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诗中景物画面是近年来中考试题中出题频率较高的题型,其分值与20xx年热点题型“给定语句自选角度欣赏”分值相当。复习中,列举到王维的《使至塞上》:“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作范例,意在让学生抓个体景物掌握形容词在描绘画面中的使用,列举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意在让学生在描绘画面时注意季节词,色彩词及填加动态词的适用,再以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作巩固训练。
中考试题中除对景物描绘的考查外,还涉及到画面特点的概括能力的考查,这一环节的训练仍建立在冷暖色调前提下进行规律性的归纳,尤其让学生注意的是群体景物组成的画面特点。例如王维《使至塞上》中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特点概括:边塞荒凉,没有什么奇观异景,烽火台燃起的一股浓烟就是格外醒目,因此称之为“孤烟”,它写出了景物的单调,而一个“直”又体现出它的劲拔和坚毅之美。“落日”给人以伤感,一个“圆”字却给人以亲切、温暖,苍茫的感受。整个画面给人雄伟之感,诗中景物画面特点即可概括为“雄浑壮阔的大漠黄昏落日图”。教师给学生分析后,尤其让学生注意的是概括画面特点的语句的构成特点,辅之以其他诗词的训练,争取让学生充分掌握这种结构的语句概括形式。
按照常规训练,景物及其特征分析结束后应为作者情感的分析,借于上一复习环节中群体景物特征的概括与意境的体验有密切的关系,而且学生在冷暖色调的分析中已有揣摩作者情感的潜在意识在感受着画面,所以在设想中将“意境体验”作为第三个复习环节。意境是诗歌赏析中最难以把握的,在以往中,往往将诗词作以内容上的细致划分之后,再给学生传授分析意境的方法,意境体验上花费的时间多,学生对此理解却如同雾里看花。在本节复习中,此环节仍是难点,但不作为详细部分,只需给学生一个深刻的印象,即画面概括的群体景物特征即可作为意境去理解,等于给学生体验意境的一个清晰的框架、概括的程式,加之以具体的诗词作口头练习即可。
在描绘画面和概括画面的重点训练中,学生感受画面已有潜在的情感意识,课堂第四个环节——“作者情感”的理解就容易的多。仍以冷暖色调为前提,以具体诗歌为例,归纳出冷暖色调下作者通常带有的情感,如:愉悦、欢快、赞美、兴奋、思念、惜别、悲凉、哀伤、惆怅等等。期间,刘禹锡的《扬州处逢席上见赠》、李白的《行路难》都属于两色调,学生体会其情感时也要从两色调入手作为特例分析。这一环节的复习要强调中考试题中体会作者情感的简答题的注意事项,如杜甫《望岳》中作者的情感分析简答为:“诗人看到泰山高远幽深,神奇秀丽美景的兴奋激动的心情。”
第二篇:《中考语文复习—古诗词鉴赏》教学设计
《中考语文复习—古诗词鉴赏》
马蕴
[学情分析]
初三年级的钱权熙,他的语文分数在70到90之间,成绩不稳定,分析过他的试卷和学习情况后,发现他的基础题部分基本不扣分,失分主要在于诗歌鉴赏、文言文翻译和现代文阅读,钱权熙的诗歌鉴赏只能得1分,基础比较差,但提分空间较大,因此,我选择先从诗歌鉴赏开始辅导。[教学目标]
1.明确中考诗歌鉴赏常考题型。
2.引导和训练学生掌握古诗词鉴赏的答题方法及提高鉴赏的综合能力。
2、帮助学生克服对古诗词鉴赏的畏惧心理,增强他们应试的信心。[教学重难点]
引导和训练学生准确、规范地解答诗歌鉴赏题的方法和鉴赏诗歌的综合能力,提高得分率。[教学过程]
一、透视诗词鉴赏的考点(六点)
1、对名句的理解和鉴赏
2、理解内容主旨、思想情感
3、分析作者的观点、态度
4、品析语言特点 / 体味炼字
5、品味表达技巧
6、感知艺术形象
二、鉴赏知识的复习
(一)内容主旨、思想情感
1、边塞诗 常用词汇:杀敌报国、建功立业、孤独伤感、思乡念亲、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等(如《渔家傲 秋思》、《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2、田园诗 常用词汇:寄情山水、归隐田园、闲适愉悦、悠闲快乐等(如《钱塘湖春行》 《归园田居》)
3、送别诗 常用词汇:忆友怀旧、依依不舍、相知相思、别恨离愁、惆怅伤感、劝勉祝愿、激励友人等(《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4、怀古诗 常用词汇:怀古伤今、怀才不遇等(如《赤壁 》、《潼关怀古》)
5、咏物诗 常用词汇:坚守节操、遭贬激愤等(《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6、羁旅诗 常用词汇:思乡念亲、游子悲秋、羁旅愁思、惜春悲秋等(如《天净沙 秋思》、《次北固山下》)
7、爱国诗 常用词汇:忧国忧民、为国捐躯、以死明志、保家卫国、借古讽今、杀敌报国、建功立业的壮志、报国无门的悲伤、壮志未酬的愁苦、关心国家命运、反映社会黑暗、批判态度、揭露统治者昏庸腐朽、山河沦丧等(如《过零丁洋》)
8、哲理诗 常用词汇:登高揽胜、蕴含哲理、振作乐观、积极向上、豁达乐观、不怕困难、远大抱负等(如《望岳》、《水调诗头》《登飞来峰》)
9、抒怀诗 常用词汇:年华消逝、闺中怀人、物是人非、世事沧桑、失望惆怅、焦灼痛苦等(《醉花阴》、《浣溪沙》)
(二)观点态度
1、赞美、肯定、支持、同情、渴望等。
2、批判、否定、揭露、不满、愤恨、惋惜等。
(三)体味语言
1、诗人的生平经历、思想感情、艺术风格。
2、从语言的准确性、生动性、形象性三方面来考虑其精妙之处。抓住关键词语和主体,把握动词、色彩词的含义和作用。
3、语言风格:豪放/雄奇/沉郁/直率/婉约/含蓄/清新/风趣等。
(四)表达技巧
1、常用的表现手法:对比、衬托、象征、想像、联想、虚实结合、托物言志、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化用典故、动静结合、渲染、烘托、含蓄委婉等
2、修辞手法(比喻、拟人、设问、反问、借代、对偶、夸张、衬托、用典、互文、反问、赋比兴等)
3、常用的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议论、抒情
抒情:可分为直接抒情,间接抒情;直接抒情也叫直抒胸臆,间接抒情的方式包括借景抒情、寓情于景。
描写:可分为白描和细描,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
(五)人物形象示例
1、豪放洒脱(《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的苏东坡
2、忧国忧民、青衫泪沾(《春望》中的杜甫)
3、归隐田园、寄情山水(《归园田居》中的陶渊明)
4、爱国报国(《己亥杂诗》中的龚自珍)
5、儿女情长(《醉花阴》中的李清照)
6、雄心壮志、满怀抱负(《观沧海》中的曹操)
7、以死明志、视死如归(《过零丁洋》中的文天祥)等
三、答题技巧点拨及常见题型的示例和练习(六种题型)常见的几种答题格式示例和练习
(1)题型
一、点评思想内容,理解主旨型 次北固山下 王 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2.“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表现了怎样的自然理趣?是如何表现的?请结合具体内容进行分析。
答题格式:描写了(或叙述)什么的景色(场面等),抒发了什么的思想感情。(2)题型
二、赏析语言型
迎 燕
(宋)葛天民
咫尺① 春三月,寻常百姓家。为迎新燕入,不下旧帘遮。翅湿沾微雨,泥香带落花。巢成雏长大,相伴过年华。
【注释】①咫尺:距离很近。比喻春天的短暂。咫,古代称八寸为咫。
1.颔联“为迎新燕入,不下旧帘遮”中的“旧帘”有何妙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翅湿沾微雨,泥香带落花”的画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题格式:点特色(用一两个词语准确点出特色)+例子(特色语句)+析感情
淮村兵后
戴复古
小桃无主自开花,烟草茫茫带晚鸦。几处败垣围故井,向来一一是人家。
(1)诗中“无主”、“茫茫”两个词有什么作用?(2分)
(2)全诗以写景为主。诗人如何借助景物的描写突出诗的主旨?(5分)
答题格式:释含义+描景象+点情景(3)题型
三、赏析名句型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1.请描述“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所展现的画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运用了什么抒情方式?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题格式:抓词语+点作用(4)题型
四、描述画面型
山房春事(其二)【唐】岑参
梁园日暮乱飞鸦,极目萧条三两家。庭树不知人去尽,春来还发旧时花。
【注】梁园,西汉梁孝王刘武所建,方圆三百多里。梁孝王曾在园中设宴,一代才人枚乘、司马相如等都应召而至。
1.诗歌前两句描绘了怎样的景象?
2.请简要分析诗歌三四两句运用的表现手法和表达效果。
答题格式:采用描写的表达方式+扣住重点语句扩展诗句(5)题型五:分析技巧型
新晴(刘攽)青苔满地初晴后,绿树无人昼梦余。唯有南风旧相识,偷开门户又翻书。
本诗的三四两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请具体赏析其艺术效果。
答题格式:点明手法+阐述运用+分析效果(6)题型六:比较阅读型
可以比较两首诗的内容、思想感情、语言、表达技巧等。
例如:下面两个句子都写了“愁”,请简要说出它们在内容和写法上的不同之处。①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李清照《武陵春》)②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虞美人》)
答题格式:点明手法+阐述运用+分析效果
四、个性拓展
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1.“征蓬出汉塞,归雁如胡天。”这两句在写法上有何特点?含蓄地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描绘了怎样的画面?请用自己的话描述。
江上
【明】孙蕡①
江上青枫初着花,客帆和月宿蒹葭。云过疏雨数千点,临水小村三四家。
风起渔船依钓石,潮回归雁认平沙。秋怀已向南云尽,又是沧洲② 阅岁华。
【注释】①孙蕡(fén):字仲衍,号西庵先生,广东南海人。②沧州:滨水的地方。
1.枫树是不会开花的,诗人却说“青枫初着花”,你如何理解?
2.本诗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境?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鲁山山行 梅尧臣
适与野情惬,千山高复低。好峰随处改,幽径独行迷。霜落熊升树,林空鹿饮溪。人家在何许?云外一声鸡。
1,颔联“好峰随处改,幽径独行迷。”中“迷”字用的巧妙,请加以赏析。
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第三篇:《中考语文复习—古诗词鉴赏》教学设计
《中考语文复习—古诗词鉴赏》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引导和训练学生掌握古诗词鉴赏的答题方法及提高鉴赏的综合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师为导体和生为主体的原则。通过教师的“答题技巧点拨”和学生的“我也可以这样做(做练习:我学、我练、我提高)”两个环节,精选典型题目,让学生学得明白、练得明确、做有成效。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提高学生的思想品位和文化修养。
2、帮助学生克服对古诗词鉴赏的畏惧心理,增强他们应试的信心。[教学重难点]
引导和训练学生准确、规范地解答诗歌鉴赏题的方法和鉴赏诗歌的综合能力。[教学过程]
一、课前“热身”:学生背诵诗词
二、导入:
同学们,中国是诗的国度。中国古诗源远流长,浩如烟海,许多优秀的古诗词曲过目成诵,脍炙人口,美不胜收。这是极其珍贵的文化遗产之一。鉴赏古诗词,可以提高我们的的思想品位和文化修养;而更为重要的是,它是语文中考的考点和难点之一。所以,今天我们一起来进行“古诗词鉴赏”的专题复习,希望对同学们有所帮助。
三、透视诗词鉴赏的考点(六点)
1、对名句的理解和鉴赏
2、理解内容主旨、思想情感
3、分析作者的观点、态度
4、品析语言特点 / 体味炼字
5、品味表达技巧
6、感知艺术形象
五、古诗词鉴赏知多少?
由学生简要地讲讲自己平时鉴赏古诗词的方法。
六、鉴赏知识的“盘点”与“内存”
(一)内容主旨、思想情感
1、边塞诗 常用词汇:杀敌报国、建功立业、孤独伤感、思乡念亲、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等(如《渔家傲 秋思》、《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2、田园诗 常用词汇:寄情山水、归隐田园、闲适愉悦、悠闲快乐等(如《钱塘湖春行》 《归园田居》)
3、送别诗 常用词汇:忆友怀旧、依依不舍、相知相思、别恨离愁、惆怅伤感、劝勉祝愿、激励友人等(《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4、怀古诗 常用词汇:怀古伤今、怀才不遇等(如《赤壁 》、《潼关怀古》)
5、咏物诗 常用词汇:坚守节操、遭贬激愤等(《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6、羁旅诗 常用词汇:思乡念亲、游子悲秋、羁旅愁思、惜春悲秋等(如《天净沙 秋思》、《次北固山下》)
7、爱国诗 常用词汇:忧国忧民、为国捐躯、以死明志、保家卫国、借古讽今、杀敌报国、建功立业的壮志、报国无门的悲伤、壮志未酬的愁苦、关心国家命运、反映社会黑暗、批判态度、揭露统治者昏庸腐朽、山河沦丧等(如《过零丁洋》)
8、哲理诗 常用词汇:登高揽胜、蕴含哲理、振作乐观、积极向上、豁达乐观、不怕困难、远大抱负等(如《望岳》、《水调诗头》《登飞来峰》)
9、抒怀诗 常用词汇:年华消逝、闺中怀人、物是人非、世事沧桑、失望惆怅、焦灼痛苦等(《醉花阴》、《浣溪沙》)
(二)观点态度
1、赞美、肯定、支持、同情、渴望等。
2、批判、否定、揭露、不满、愤恨、惋惜等。
(三)体味语言
1、诗人的生平经历、思想感情、艺术风格。
2、从语言的准确性、生动性、形象性三方面来考虑其精妙之处。抓住关键词语和主体,把握动词、色彩词的含义和作用。
3、语言风格:豪放/雄奇/沉郁/直率/婉约/含蓄/清新/风趣等。
4、常用词汇:勾勒、浓重墨彩、简洁、明白如话、言简意丰、诗青画意、富有哲理、质朴清新、耐人寻味、意境优美等。
(四)表达技巧
1、常用的表现手法:对比、衬托、象征、想像、联想、虚实结合、托物言志、2 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化用典故、动静结合、渲染、烘托、含蓄委婉等
2、修辞手法(比喻、拟人、设问、反问、借代、对偶、夸张、衬托、用典、互文、反问、赋比兴等)
3、常用的表达方式:描写(白描、细描)、抒情(直接抒情、间接抒情)
(五)人物形象示例
1、豪放洒脱(《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的苏东坡
2、忧国忧民、青衫泪沾(《春望》中的杜甫)
3、归隐田园、寄情山水(《归园田居》中的陶渊明)
4、爱国报国(《己亥杂诗》中的龚自珍)
5、儿女情长(《醉花阴》中的李清照)
6、雄心壮志、满怀抱负(《观沧海》中的曹操)
7、以死明志、视死如归(《过零丁洋》中的文天祥)等
七、答题技巧点拨及常见题型的示例和练习(六种题型)
(一)教师进行答题技巧的点拨
1、原则:① 在“读懂“的基础上答准、答顺、答美。
2、结构:① 景+情②事+情③场面+情④情形+情
3、方法:①“一切景语皆情语”。② “诗言志”。③ 结合诗歌背景。④ 注意作家风格。⑤ 抓住关键字、词语、句子、诗眼来分析。
(二)常见的几种答题格式示例和练习(“三点”题——考点、热点、难点)(1)题型
一、点评思想内容,理解主旨型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描写了一种什么样的场面?全词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学生背诵《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答题格式:描写了(或叙述)什么的景色(场面等),抒发了什么的思想感情。◆学生做练习1(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2)题型
二、赏析语言型
1、辛弃疾的《西江月》这首词在语言上有何特色?(学生背诵《西江月》)答题格式:点特色(用一两个词语准确点出特色)+例子(特色语句)+析感情
2、中国古典诗词意蕴丰富,字字珠玑。你认为“峰峦如聚,波涛如怒”中哪一个词用得最好?请说出理由。(05年中考题)(学生背诗)
答题格式:释含义+描景象+点情景
3、某词或句是全诗的关键,为什么?(学生背诗)
如:苏轼的《江城子 密州出猎 》中的贯穿全词的词眼是什么,为什么? 答题格式:思结构(在结构上所起的作用)+虑主旨(对突出主旨所起的作用)答案:贯穿全词的词眼是“狂”;突出词人自己要发少年狂的豪情壮志。◆学生做练习2(杜甫的《望岳 》)(3)题型
三、赏析名句型
请赏析“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学生背诗)答题格式:抓词语+点作用
◆学生做练习3(杜甫的《望岳 》)(4)题型
四、描述画面型
请描述“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所展现出的画面。(学生背诗)答题格式:采用描写的表达方式+扣住重点语句扩展诗句 ◆学生做练习4(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5)题型五:分析技巧型
晏殊的《浣溪沙》这首词中多处用到对比的写法,请找出其中的一个例子,并简要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答题格式:点明手法+阐述运用+分析效果 ◆学生做练习5(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6)题型六:比较阅读型
可以比较两首诗的内容、思想感情、语言、表达技巧等。
例如:下面两个句子都写了“愁”,请简要说出它们在内容和写法上的不同之处。①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李清照《武陵春》)②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虞美人》)答题格式:点明手法+阐述运用+分析效果
第四篇:《中考语文复习—古诗词鉴赏》教学设计
古诗词鉴赏
一、透视诗词鉴赏的考点(六点)
1、对名句的理解和鉴赏
2、理解内容主旨、思想情感
3、分析作者的观点、态度
4、品析语言特点 / 体味炼字
5、品味表达技巧
6、感知艺术形象
二、鉴赏知识的“盘点”与“内存”
(一)内容主旨、思想情感
1、边塞诗 常用词汇:杀敌报国、建功立业、孤独伤感、思乡念亲、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等(如《渔家傲 秋思》、《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2、田园诗 常用词汇:寄情山水、归隐田园、闲适愉悦、悠闲快乐等(如《钱塘湖春行》 《归园田居》)
3、送别诗 常用词汇:忆友怀旧、依依不舍、相知相思、别恨离愁、惆怅伤感、劝勉祝愿、激励友人等(《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4、怀古诗 常用词汇:怀古伤今、怀才不遇等(如《赤壁 》、《潼关怀古》)
5、咏物诗 常用词汇:坚守节操、遭贬激愤等(《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6、羁旅诗 常用词汇:思乡念亲、游子悲秋、羁旅愁思、惜春悲秋等(如《天净沙 秋思》、《次北固山下》)
7、爱国诗 常用词汇:忧国忧民、为国捐躯、以死明志、保家卫国、借古讽今、杀敌报国、建功立业的壮志、报国无门的悲伤、壮志未酬的愁苦、关心国家命运、反映社会黑暗、批判态度、揭露统治者昏庸腐朽、山河沦丧等(如《过零丁洋》)
8、哲理诗 常用词汇:登高揽胜、蕴含哲理、振作乐观、积极向上、豁达乐观、不怕困难、远大抱负等(如《望岳》、《水调诗头》《登飞来峰》)
9、抒怀诗 常用词汇:年华消逝、闺中怀人、物是人非、世事沧桑、失望惆怅、焦灼痛苦等(《醉花阴》、《浣溪沙》)
(二)观点态度
1、赞美、肯定、支持、同情、渴望等。
2、批判、否定、揭露、不满、愤恨、惋惜等。
(三)体味语言
1、诗人的生平经历、思想感情、艺术风格。
2、从语言的准确性、生动性、形象性三方面来考虑其精妙之处。抓住关键词语和主体,把握动词、色彩词的含义和作用。
3、语言风格:豪放/雄奇/沉郁/直率/婉约/含蓄/清新/风趣等。
4、常用词汇:勾勒、浓重墨彩、简洁、明白如话、言简意丰、诗青画意、富有哲理、质朴清新、耐人寻味、意境优美等。
(四)表达技巧
1、常用的表现手法:对比、衬托、象征、想像、联想、虚实结合、托物言志、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化用典故、动静结合、渲染、烘托、含蓄委婉等
2、修辞手法(比喻、拟人、设问、反问、借代、对偶、夸张、衬托、用典、互文、反问、赋比兴等)
3、常用的表达方式:描写(白描、细描)、抒情(直接抒情、间接抒情)
(五)人物形象示例
1、豪放洒脱(《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的苏东坡
2、忧国忧民、青衫泪沾(《春望》中的杜甫)
3、归隐田园、寄情山水(《归园田居》中的陶渊明)
4、爱国报国(《己亥杂诗》中的龚自珍)
5、儿女情长(《醉花阴》中的李清照)
6、雄心壮志、满怀抱负(《观沧海》中的曹操)
7、以死明志、视死如归(《过零丁洋》中的文天祥)等
三、答题技巧点拨及常见题型的示例和练习(六种题型)
(一)教师进行答题技巧的点拨
1、原则:① 在“读懂“的基础上答准、答顺、答美。
2、结构:① 景+情②事+情③场面+情④情形+情
3、方法:①“一切景语皆情语”。② “诗言志”。③ 结合诗歌背景。④ 注意作家风格。⑤ 抓住关键字、词语、句子、诗眼来分析。
(二)常见的几种答题格式示例和练习(“三点”题——考点、热点、难点)(1)题型
一、点评思想内容,理解主旨型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描写了一种什么样的场面?全词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学生背诵《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答题格式:描写了(或叙述)什么的景色(场面等),抒发了什么的思想感情。◆学生做练习1(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2)题型
二、赏析语言型
1、辛弃疾的《西江月》这首词在语言上有何特色?(学生背诵《西江月》)答题格式:点特色(用一两个词语准确点出特色)+例子(特色语句)+析感情
2、中国古典诗词意蕴丰富,字字珠玑。你认为“峰峦如聚,波涛如怒”中哪一个词用得最好?请说出理由。(05年中考题)(学生背诗)答题格式:释含义+描景象+点情景
3、某词或句是全诗的关键,为什么?(学生背诗)
如:苏轼的《江城子 密州出猎 》中的贯穿全词的词眼是什么,为什么? 答题格式:思结构(在结构上所起的作用)+虑主旨(对突出主旨所起的作用)答案:贯穿全词的词眼是“狂”;突出词人自己要发少年狂的豪情壮志。◆学生做练习2(杜甫的《望岳 》)(3)题型
三、赏析名句型
请赏析“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学生背诗)答题格式:抓词语+点作用
◆学生做练习3(杜甫的《望岳 》)(4)题型
四、描述画面型
请描述“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所展现出的画面。(学生背诗)答题格式:采用描写的表达方式+扣住重点语句扩展诗句 ◆学生做练习4(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5)题型五:分析技巧型
晏殊的《浣溪沙》这首词中多处用到对比的写法,请找出其中的一个例子,并简要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答题格式:点明手法+阐述运用+分析效果 ◆学生做练习5(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6)题型六:比较阅读型
可以比较两首诗的内容、思想感情、语言、表达技巧等。例如:下面两个句子都写了“愁”,请简要说出它们在内容和写法上的不同之处。①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李清照《武陵春》)②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虞美人》)答题格式:点明手法+阐述运用+分析效果
第五篇:《“中考语文古诗词鉴赏”专题复习》教学设计论文
《“中考语文古诗词鉴赏”专题复习》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提高学生古诗词的鉴赏能力; 2.掌握一定的答题模式与技巧。
二、教学重难点:提高学生古诗词的鉴赏能力
三、教学方法:品读法、讨论法、探究法
四、教学手段:ppt课件
五、课时安排:一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同学们,古诗词是我们的祖先遗留下来的艺术瑰宝,如今古诗词鉴赏成为中考语文的一个重要考点,今天,我们就来进行“中考古诗词鉴赏”的专题复习。
(二)历年古诗词鉴赏考题回顾(以09~13年中考语文为例)。ppt课件展示: 2009年
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20-21题。(共4分)江城子 密州出猎 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岗。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请用自己的话描述“千骑卷平冈”所展现的狩猎场面。(2分)21在下阙中作者运用两个典故,表这了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2010年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21—22题。(共4分)饮酒(其五)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21.请从炼字角度说说“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妙在何处。(2分)
22.“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中的“真意”指的是仆么?(2分)2011年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21—22题。(共4分)行路难(其一)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著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21.“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22.分析最后两句诗中的“破”“挂”妙在何处。(2分)2012年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5-6题。(4分)
过零丁洋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5.“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1分)6.从运用修辞的角度赏析“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3分)2013年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20-21题。(共4分)
春 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21.你认为“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中哪个字用得好?请作简要赏析。(2分)
教师分析:同学们,河南历年中考语文“古诗词鉴赏题”总分值为4分,以简答题的形式呈现。考核的两个方面是“内容理解”和“赏析”,涉及到诗歌的字词理解、诗人的感情把握、词语的表达效果、诗歌的写作手法、表现手法等内容。
(三)明确中考古诗词鉴赏的考点。ppt课件展示:
“中考语文古诗词鉴赏”三大考点:
1.字词赏析(主要是关键字词、名句、典故等的理解和评价)2.情感体味(联系创作背景、诗人的政治主张、志向追求等)3.品味鉴赏(从某一角度,如:修辞、表达方式等方面对古诗词进行赏析或评价)4.画面描述
(四)古诗词鉴赏题答题指导,练习巩固。1.专题指导一:字词赏析。ppt课件展示: 例一:
《饮酒》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 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考题:“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中的“见”字用得非常精妙。请说说妙在何处?
参考答案:“见”是看见的意思。南山是在诗人采菊的间隙,不经意间闯入诗人的眼帘,这美景不是诗人有意去望,而是无意之见。这充分表现了诗人悠然恬静的心境。
答题模式指导:字词本义+语境意+表达了诗人„„的感情或心境 练一练,ppt课件展示: 望 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考题:这首诗颔联是描写近望泰山所见景物,其中“割”字用得好,历来被人称道。请简要分析“割”字好在何处?
学生答题,教师巡堂,了解答题情况,对学生进行个别指导。然后让学生在班里交流答题结果,教师评价,学生参与评价。(参考答案:“割”是切断、划分的意思。一个“割”字写出了高大的泰山将山南山北的阳光切断,形成两种不同的自然景观,突出了泰山的高峻奇险,表达了诗人心情的激荡和对泰山的喜爱之情。)2.专题指导二:情感体味。ppt课件展示: 例二: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韩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考题:本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参考答案:本诗通过对早春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早春景色的喜爱之情。
答题模式指导:描写什么+ 表达/寄寓/揭露/赞美什么。练一练,ppt课件展示: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新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考题:品析该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学生先进行答题尝试,教师巡堂了解学生答题情况,让两位学生到黑板展示答题结果,学生点评,教师评价。
(参考答案:诗人描绘了一幅春意盎然的西湖早春图,抒发了诗人对西湖无比热爱之情。)
3.专题指导三:品析鉴赏。ppt课件展示: 例三:
过故人庄 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考题:请你对“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一联,自选一个角度(如修辞方法、表现手法、语言运用等),简要评析其好在哪里。参考答案:这两句诗运用了对仗的手法,“绿树”对“青山”,“村边”对“郭外”,词性相同,互相对应,十分工整。写出了山村优美的田园风光,表现了诗人对农家生活的喜爱之情。
答题模式: 表达方式/修辞/表现手法 +意象的„„特点+表达(抒发)了诗人„„的思想感情 练一练,ppt课件展示: 浣溪沙 晏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考题:”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被王国维誉为“天然奇偶”,试简析这两句诗好在哪里?
采取小组讨论、合作的方式,每个小组推选出一位同学到黑板书写答题结果,看看谁答题用词精准,答得流畅,答得圆满,教师评价、总结。
(参考答案:这两句话对仗工整,通过对易逝的自然春光的描写,抒发了诗人对青春易逝的感慨,因而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
(五)方法拓展:识记古诗词中的典型意象所蕴含的感情。ppt课件展示(要求学生朗读后,抄写下来): 明月:寄托对家乡、亲人的思念 夕阳、暮色:多给人以失落、凄凉之感。
流水、落花 :常代表生命的短暂;惜春、伤时的惆怅、对于死亡的焦虑、忧伤。
春水:这一意象来比喻愁怨的浓厚和不绝。子规、猿啼:常与悲苦之事联系在一起 鸿雁:常借指书信,常寄托思乡怀人的情思 折杨柳:送别、留恋、伤感。篱笆、鸡啼、犬吠:田园的闲适、悠然
松、梅、竹、菊:是品行高洁、坚贞不屈的形象化身
(六)谈收获:同学们,请大家畅所欲言,谈谈本节课的收获。在学生的畅所欲言后,教师小结本节课(课件展示总体板书),宣布下课。
(八)总体板书。中考古诗词鉴赏专题复习
三大考点:字词赏析、情感体味、品味鉴赏
答题原则:调动积累,记忆理解;词不离句,句不离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