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体育教学浮躁与盲从
新课标中明确指出:“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学习体育知识技能为内容,以增进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必修课”。课堂是完成教学任务的主阵地,是落实“健康第一”的主渠道,是培养学生学习和提高运动技术,形成和掌握一定的运动技能并熟练运用这些运动技能的主要“战场”。
课改以来,不少体育课的课堂表现出浮躁、盲从和形式化,学生只是玩的开心了、痛快了,内在的思维和情感并没有被真正激活。课堂出现了散点时间长,队列练习基本没有,教师的准确示范动作很少,游戏做的很多,教师讲解时间过长,课堂教学设计不够紧凑,对于练习密度、强度,运动负荷的设计都没有很清楚的体现出来。课堂中这样无效教学和低效教学严重的制约了学生运动技术的学习和运动技能的形成与提高。基于上述现状,我们觉得课堂教学中应渗透技能教学,因此有必要在技能教学有效性方面进行研究探索。
二、主题生成
根据市体育教研计划,本学期体育学科的研修大主题仍为“和谐教学,和谐课堂”。“和谐教学,和谐课堂”它几乎包涵课堂教学的方方面面,如教学内容的选择,课堂教学目标的设置、课堂教学组织教法与教学手段的运用合理性、课堂教学运动负荷安排的科学性、课堂教学讲解与示范的有效性等都是其主要的几个方面。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的课程,学习体育知识与技能是其主要内容。运动技能的教学是否有效,关系到课堂教学的质量。
体育教学的过程首先是掌握运动技能的过程,运动技能是学生进行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达成课程目标的重要载体。为此,我们在全市体育“和谐教学,和谐课堂”的研修大主题下,提出了我们学校教研组的研修主题体育技能教学的有效性。
三、研修目标
研修目标是通过研修活动所要达到的一种境界,它对整个研修过程起着引领作用。在本次主题研修活动初期,我组经过讨论确定“体育技能教学的有效性” 研修的四个目标,并从目标出发,确定活动的内容和流程安排。
1.了解技能教学的内涵和外延,弄清小学阶段要不要进行技能教学的问题; 2.了解各年级技能教学的内容,制定单元计划,熟悉内化教材; 3.了解提高技能教学有效性的因素; 4.探索有效的技能教学的方法和策略。
四、活动过程
为提高教研组校本研修的实效性,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教研组开展以以下为基本流程的教研组校本研修工作:学习思辨(与主题相关的理论学习)→实践探索(理清教材、制定计划,公开课展示,教研组研讨)→总结反思(针对主题反思和活动反思)。
(一)学习思辨:与主题相关的理论学习
本学期开学初,根据教研室布置的任务和学校的安排,在第一次教研组活动 中,大家经过充分的讨论,结合学校实际和教学中产生的困惑,确定了本学期的研修主题和研修目标。在研修第一阶段活动中,为了了解技能教学的内涵和外延,弄清小学阶段要不要进行技能教学的问题,我们安排了几次学习和讨论。
第一次活动:2011年9月初,全组教师根据确定的主题进行分散学习为准确理解与把握“体育技能教学的有效性” 的研修主题,要求教研组教师利用课余时间进行自学,学习毛振明教授发表在《中国学校体育》2011年1至4期的《论运动技能教学的有效性》系列研究:《论运动技能教学的有效性
(一)》、《论运动技能教学的有效性
(二)》、《论运动技能教学的有效性(三)例析“精学”教材的教学策略》、《论运动技能教学的有效性(四)“简学”教材及其教学策略》等有关技能教学的文章,并写出读书笔记或体会文章,使老师们对运动技能教学有初步的认识。
第二次活动:2011年9月中旬,全组教师在体育组办公室集中学习、讨论 本次活动的形式是集中学习、讨论,主题是“明确是否需要技能教学以及对运动技能内涵、形成规律、教法等的认识”。由于有以前学习的基础,讨论中,大家比较热烈,也能说出个甲乙丙丁。通过讨论,大家认为运动技能是指人体在运动中掌握和有效地完成专门动作的能力,必须在后天经过反复练习而获得,其形成规律为初略掌握动作阶段、改进与提高动作阶段、动作的巩固阶段和运用自 如阶段四个阶段。学生存在运动技术基础和掌握能力上有差异性的现象,我们教师在技能教学的过程中要区别对待,针对不同程度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技能教法。
在对小学是否需要进行技能教学的讨论中,三位教师都提到了通过体育教学向学生传授体育基本技术和基本技能是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关键,这就要求在体育教学中要注意打好运动技能基础。如果没有了运动技能的教学,体育课就变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如果淡化运动技能的传授,其它学科教师也都能上体育课了,体育教师的地位也就岌岌可危了。因此,我们对“体育教学必须以运动技能传授为主的教学指导思想”这一观点,达成共识。接着对运动技能教学的有效性进行了探讨。在体育课堂教学中,技能教学的有效性体现在学生在某项具体运动项目技术动作完成的水平如何,包括动作的熟练程度、表现力以及达到的体能发展水平等。学生存在运动技术基础和掌握能力上有差异性的现象,我们教师在技能教学的过程中要区别对待,针对不同程度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技能教法。(见附1)
附1 : 活动记录表 3 第三次活动:2011年9月下旬,全组教师在体育组办公室集中学习讨论 通过以上几次活动,我们对运动技能有了一定的认识,并就“体育教学必须以运动技能传授为主的教学指导思想”这一观点达成共识。在此基础上,讨论并确定下次研究活动的主题如何提高运动技能的有效教学。通过本次讨论,老师们一致认为教师是提高技能教学有效性的最关键因素,课前,教师要合理选择教学内容,有效设置运动技能目标;课中,教师要加强对学生学法的指导,注重教法与组织的科学性,教学评价要凸显过程性和发展性;课后,教师要加强课后反思。(见附2)
附2: 活动记录表 4
(二)实践探索:梳理教材,制定计划,进行听课评课活动
通过第一阶段的学习讨论,大家对技能教学的内涵和小学进行技能教学的必要性有了充分的认识。接着我们根据学校和教师的实际,分配各教师进行梳理教材、制定单元计划。本阶段我们分两步走。
1.布置任务,分块落实
根据组内各位教师的特长,要求教师梳理教材、制定单元计划。
根据市教研室的要求,我们以科学出版社《小学体育教学教师用书》一至六年级教材为研究对象,选定一个运动技能进行梳理,统计其在各年级教材的分布和比重。毛凌燕老师对投掷类技能进行梳理,并着重制定四年级投掷实心球的单元计划;董光雄老师对小篮球技能进行整理,重点制定五年级小篮球单元计划;江旎娜老师对技巧类技能进行理清,并制定三年级前滚翻的单元计划(见附
3、附4)。在各位教师都完成了各自的任务后,我们还安排了一次集中讨论,对各个教师制定的单元计划进行了统一的调整和安排。
附3:江旎娜老师统计的16年级技巧类教材分布和比重 5 6 附4:江旎娜老师根据所梳理的技巧类教材,制定了所教的一年级一个学期的单元计划 7 8 2.集中讨论和公开课展示(以技巧类教材中前滚翻为例进行技能教学有效性的研究)在11月份,全组教师分别在体育组办公室、室外运动场地、校会议室开展各项活动。技能教学的内容非常广泛,经过教研组讨论商定,决定选取技巧类教材中的前滚翻技术为例进行有效性的研究。然后请江旎娜老师设计一份三年级《技巧:蹲撑前滚翻》的课。(见附5)
本次教研活动的主题是“技能教学的有效性”。经组内讨论决定,确定“技能目标的预设与达成”、“对学习主体的学法指导”、“教法与组织的科学性”和“教学评价是否凸显过程性和发展性”这四个方面为课堂观察的视角。(见附6)
附6:课堂教学观察表的设计 9 教研组请江旎娜老师上一堂三年级《技巧:蹲撑前滚翻》为内容的公开课,第一次公开课教学,邀请了市体育教研员何平尔老师、市体育名师周宏达老师和实验小学体育教研组长王斌年老师来我校考察和指导主题研修活动,并参加听课评课活动。课后,组内教师和三位老师一起从教师、教材、方法和评价等方面对该课的技术教学有效性进行评价和探讨。何老师和其他几位老师对体育教学中前滚翻教材的教学设计、技术教学实施策略、教学手段的运用等进行了重点指导,为教研组开展“体育技能教学的有效性” 的研修活动起到了引领和推动的作用。
3.研讨交流:基于课堂观察的四个维度进行交流
在1112月份,全组教师在体育组办公室先分散后集中进行讨论交流。听课后,教师们分别从技能目标的预设与生成、对学习主体的学法指导、教法与组织的科学性和教学评价是否突显凸过程性和发展性这四个方面进行了片场描述和视点分析,评述组内成员在课堂教学中技能教学的有效性。(见附7)
附7:董光雄老师对江旎娜老师公开课的观察记录 课堂教学观察表 10 11 根据市体育教研员何平尔老师、市体育名师周宏达老师和实验小学体育教研 12 组长王斌年等三位老师对上次课提出的意见和建议,从课堂观察表上的四个维度,对江旎娜老师的三年级上册《技巧:蹲撑前滚翻》进行评价和讨论,重新设计完善,并由江老师再次实践。课后,组内成员第一时间评课,对比两次课的技能教学效果,第二次课明显比第一次课的课堂氛围要好,学生更能主动学习前滚翻技术,掌握的也较快较好。
通过上课教师自评,听课教师评课,教研组长小结的方法,老师们就如何提高体育教学技能有效性进行了全面、仔细、深入的探讨,反过来再来认识、解读运动技能教学的科学性和合理性,求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五、总结反思:
(一)针对主题的反思
通过这次“技能教学有效性”的主题研修活动,全组老师对如何提高体育技能教学的有效性有了一定的认识与提高:1.明确了技能教学的必要性,了解技能教学的内涵;2.教师要了解各年级技能教学的内容,熟悉内化教材,强化单元意识;3.了解了提高技能教学有效性的因素,包括教师、教材、方法和评价等;4.教师们还认识到应从实践中探索出一套适合自己和学生的有效的技能教学的方法和策略,让学生想学技能,爱学技能,乐学技能,到主动学习技能的行为习惯的养成和体现。5.在课的设计过程中,技能目标的设定要具体、合理、可行、易评价。6.教学评价要适当,多维度,适合不同程度的学生,体现过程性和发展性。
为此,教研组要求每位教师在深刻理解运动技术内在逻辑的基础上开展教学,反复练习,不断内化、积累与反思,在自我不断提升的同时也提高教学的有效性,以便为今后的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研修活动反思
主题研修活动,使我们在课堂教学方面有了进步与提高,在怎样开展校本研修方面也有所收获。
1、主题研修活动既是一次研修活动,也是一次课题研究。
主题研修活动的开展,既提高了我们理论研究能力,又帮助老师们解决了教学中遇到的问题,提高实践操作能力。教学在科研的引领之下能获得长足的持续发展,而课题更需立足教学层面才能获得研究的活力。课题研究与校本研修活动、日常教学实践紧密结合、有机整合,才得以顺利行进。因此,依托主题研修,以 教学实践为本,关注学生成长,课题才会有血有肉,羽翼丰满。主题研修的过程和成果,将为课题提供翔实的依据。
2、主题研修活动,促进教师发展。
主题研修活动的扎实开展,唤醒了老师们的教研主体意识,促使教师在教研组内形成“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探究问题”的良好教研氛围。迫使我们去熟悉教材,制定单元计划。有压力才有动力,有这么一个研修活动,老师们会更下工夫去学习、探讨、反思、研究。在学习中提高,在实践中进步,在反思中提升。
3、主题研修活动需要专家引领。
尽管主题研修活动的开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反思这一实施过程,我们发现还有一些问题有待于在后续研修活动中进一步解决和落实。比如我们在实践中发现,教研组内教师在互相协作共同研讨的过程中,往往会碰到问题,有时陷入迷茫和停顿。如果有专家引领,将会提高研修的效果。专业引领资源的缺乏,成为制约研修活动发展的瓶颈之一。
研修活动是教师成长的摇篮,高质量的活动不仅能促进教师专业的快速成长,更新教师的教学理念,进一步提高后续的课堂教学质量,并能促进教研组集体的凝聚力、协作力,促进的教研组的整体发展。我们将克服困难,寻觅研修新路子,努力营造高质量的研讨氛围,把我们的研修活动做得更细、更实、更有效!
第二篇:《浮躁与静心》读书笔记
最近读了《浮躁与静心》这本书,还没有打开书页,书名就已经感染了我,那几天,我就觉得自己是个浮躁的人,需要静心,这本书真的是买得恰到好处。终于,这本书在半个月的时间里看完了,特写下读书笔记两则,与大家共同分享。
读书笔记(一)
读“贫穷只是生活的外衣”有感:我们当中肯定有人经历过童年时代艰难的岁月,至少我就是一个,吃过胡萝卜为主的米饭,穿过补丁的衣服,但是日子总算过来了。所以现在的我不是把金钱看得很重,因为我也知道,比我富裕的人比比皆是,比我贫穷的人也无处不有,我有现在的生活很满足了。正如作者所说的“我相信贫穷不是什么罪过,富有也不是什么美德。如果因贫穷而卑微而抬不起头来,才真正使人所鄙夷。而富有的人,应该心中充满爱,去享受、珍惜自己和别人的生命。”对于金钱的看法,我始终抱着一颗平常的心,有则多用,无则少用,不必太吝啬,也不必太奢侈。在这篇文章中,我特别鄙视主人公的班主任,就因为主人公由于贫穷穿了妈妈以前的式样老旧、滑稽的衣服,而轻描淡写地说了一句话:“你们家没有人管你了?穿成这样就来上课。赶紧回教室去,不要在外面给我丢人。”
我想,这是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应该说的话吗?他的师德,他的关爱就是这样体现的吗?我很气愤,当然,这也给了我启示,我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我千万不能以这位班主任为榜样,孩子们的内心都是很脆弱的,我们的言行举止要时刻尊重孩子们,循循善诱、关爱呵护,这才是我们需要做的,不是吗?也许我这一生不会有什么大荣誉,但是我会时时刻刻记得我是一名教师,我会努力地去关爱孩子们、教育孩子们。
读书笔记(二)
读“世事随缘“有感:“人生如诗,有温馨的浪漫也有严酷的现实;人生如歌,有欢愉的高歌也有沉郁的低喃。人生就像五彩绚丽的舞台,有被众星拱月的主角,也有默默无闻的配角。面对世事沉浮想要‘胜似闲庭信步’,就得有豁达的襟怀。人要学会豁达一点,对喜怒哀乐都淡漠随性一点,学会一种快乐的心态,这样你的世界才是美好的。”在本文中,主人公讲了一个小小的故事,哲理性确实很强,真所谓小事情大道理。在一座寺院里,小和尚建议老和尚在寺院力撒些草籽,让寺院变得春季盎然,老和尚说“随时!”过了很多天,在撒种子的时候秋风四起,种子飘走了,小和尚很着急,老和尚说:“随性!”又过了几天,种子被鸟吃了很多,老和尚说:“随遇!”几天后,种子被暴雨冲走了,老和尚说:“随缘!”再几天后,地上竟然冒出许多嫩绿的草芽,小和尚高兴地直奔,老和尚说:“随喜!”是呀,心情的快乐并不是你拥有什么,而是你怎样看待自己所拥有的。“世界上比天空更宽阔的是人的心灵。”
生活中有很多糟糕事,听了不如不听,见了不如不见,要有盲者、聋者的智慧,去听无声之声,去看无色之色。所以,我觉得我需要让自己的心境变宽。在幼儿园班级管理的过程中,班上难免有几个“难教育”的“调皮鬼”,有的时候真的觉得他们“不可理喻”、“无可救药”,我是束手无策,身心憔悴,但是现在的我不同了,渐渐容忍他们的调皮捣蛋,因为毕竟他们是“孩子”,控制能力还是很有限的,虽然持着宽容的态度,但是对他们的教育我还是坚持不懈的,我会耐心地教育和引导他们,多次找他们谈心,循循善诱,怀着一颗期待的心,相信他们会长大的。
第三篇:浮躁现象归因与对策
浮躁现象归因与对策
徐州市贾汪区建平求知中学
赵
冬
浮躁是人们对待事物的轻浮急躁的行为态度。当前在学生中间有普遍的表现。浮躁的人常表现有如下的特点:
一、朝三暮四,见异思迁
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物质文化生活变得丰富多彩,生活节奏加快,新事物层出不穷,于是在学生头脑中不断制造出新的兴奋点。本就活泼多变,易受感染的青少年学生,不甘落后,今天电子玩物,明天电脑上网,世界杯赛、网球会战,加之新闻媒介、大众传媒的渲染,如浪起潮涌,搅得青少年的心晃来荡去。何去何从,孩子们是没有主见的,只是跟着感觉走,难免朝三暮四,急猴子屁股——坐不住,三分钟热度——难以持久。开放的社会和相对平静的学校形成对比,让这些学生产生一种不满足,也说不清需要什么的感觉,坐不下来,读不进去,这种浮躁与没有明确的目标和缺乏坚强的意志有关。
二、图现成,求省事
由于传统教育方式和家族环境等原因,很多学生在心理上形成了等待的定势。功课要老师讲解才能放心,作业由老师帮助才能完成,生活由父母包办才觉顺心。因为习惯了被动接受、缺乏主动挑战的心理准备,在素质教育的起始阶段,就显得茫然失措,图现成、求省事的浮躁情绪的行为就更突出了。由于失去了师长们的帮助,当功课、工作一摆在面前,心内就打怵或发急,既要完成功课,又不愿多动脑筋,或不知从何入手,不是拍桌子摔本子,就是溜之大吉,最后,故技重施,照抄照搬例题,甚至请人代办,坐享其成。究其实,是缺乏自主能力,害怕挫折,逃避困难的心理作怪。殊不知,越想省事,越不得省事,越怕困难,偏碰到困难。由于贪图安逸,逃避困难,处世为人有可能只看利益,不问是非,只求享受,不愿付出,只求结果,不问过程。
三、不求深入,轻率从事
很多学生初学时,一看就会,一听就懂,取得了成绩就以为学习还不就是小玩,因而骄 1 傲起来,变得草率浮夸,常常忽略了细节,忽视了困难,欲速而不达;有些学生受社会功利思想影响,见利而作,泛泛而交;有些人过分自信,任性而为,不假思索,这些人很容易遭挫折而变得怨天尤人,不思进取。有些人兴趣广泛,却贪多图快,缺乏稳定性,各项活动,各种知识,皆有涉猎,却又“蜻蜓点水”,或缺乏统筹,不分轻重缓急,眉毛胡子一把抓,结果事与愿违。长此以往,锐气渐消,终因尝试不到深入钻研、登峰造极的的乐趣而一事无成。原因是急功近利、浅尝辄止,缺乏踏实持久的耐心。
以上所述,并没有包括所有的浮躁现象,有些分析未必得当,但可以知道,浮躁在青少年中已是很普遍的了,这种不良情绪,当然是多方面因素长期以来互相作用形成的,是需要得不到满足,急躁烦恼得不到调整,情感意志尚未坚强,性格不完善的必然结果。从上述分析可知,浮躁的危害不仅在目前,而且浮躁对青少年的未来有着严重的影响。要防止和纠正浮躁,就得对症下药,标本兼治,以意志力的培养为主线,贯穿于日常生活与学习的教育中,具体的内容或方法有:
一、目标教育
兴趣广泛,接受新事物快,是青少年的正常心理,对学生的个性品格及社会适应性培养有着积极作用。教师和家长应培养学生的持久的爱好,并使之以坚定的信心、顽强的意志为之奋斗。古今中外为理想而努力拼搏成功的事例是目标教育的好例子,可以拿来刺激学习动机,或不断反复强化学习兴趣,当然,最有效的是因材施教,因兴趣培养理想,用理想制订规划,用目的的实现发展兴趣。坚定理想,制订规划要把目标的实现分成几个阶段,低起点,小步子,循序渐进,让青少年的期待同意志力一同成长。
二、设障耐挫
前苏联教育家认为:“儿童的智力也像肌肉一样,如果不给予适当的负担,加以锻炼,就会萎缩、退化。”针对学生轻率从事、浅尝辄止、害怕挫折的行为和心理,要有意设置困难和障碍,原则是“跳一跳,够得着”,把诱人的悬念注入难题之中,可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培养钻研习惯。又要让他们感受到成功的乐趣,又不能让他们一蹴而就,产生轻视心理,2 从而形成“愈挫愈奋”的“难题效应”。
三、独立教育
1994年中日少年蒙古草原夏令营较量之后,国人越来越意识到独立的重要意义,独立能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应变能力,思维能力,创造能力,尤其能完善性格,消除浮躁,有利于孩子的持续发展。图现成,求省事的毛病,其实是师长包办造成的,应该在改变自己贪多求快的浮躁心理的同时,放心让学生自理、自立。学会独立,还包含着果断取舍,当事物繁多,头绪复杂时,要冷静对待,分清主次难易,有所为有所不为,切忌气急败坏或意志消沉。
目前,浮躁的危害还不为学生们认识。浮躁心理一旦成型,它就不只是影响学生学业的顺利进行,还对他们的人生理想、社会交往造成很大伤害,使他们贪图享受,消磨意志,缺乏理想,没有耐心,变得功利。因此,防止浮躁是摆在每一位家长、教师面前的当务之急。
第四篇:体育教学与信息技术
体 育 教 学 与 信 息 技 术
广东信宜镇隆中学
张海文
摘要:二十一世纪的今天,在体育教学中,我们总感到课越来越难上,传统的教学方式,方法远远无法满足学生对体育知识的需求,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利用网络的功能,整合、共享体育教学资源,是我们的当务之急,特别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更加体现了教学手段的现代化,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教学,构建起了新型教学模式,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而体育教学作为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信息技术的运用,将对体育教学的发展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体育教学的改革与创新需要信息技术的配合。关键词:体育教学
信息技术 整合
1.前言: 21世纪是一个高度国际化、科学化、多元化的在新世纪里,思想观念是行为的先导,随着现代教育技术实验研究在教育领域的不断扩展与深入,它使每个人都认识到现代教育技术的优越性,现代教育技术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已变得越来越重要。计算机与网络技术的发展已经渗透到社会的各个角落,各个领域,先进的科学技术开始在各个领域显示它的威力。为此我们的教学手段也应相应的地进行改革,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近年来我区学校电教设施不断完善,教师电教意识不断增强,各门学科已开始广泛地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多媒体教学的广泛使用使各学科进行了一次教学方法乃至教学观念的“大改革”,各种教学软件也应运而生,它们为教学提供了便捷、有效的方法。科学技术应用水平的不断提高,正在改变我们的教育方式、学习方式和生活方式。随着计算机进入学校,进入课堂,如何进行计算机多媒体辅助教学,应用现代教育技术优化课堂教学过程,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有一个关键因素,那就是体育教师的多媒体信息素质,体育教师只有不断努力学习,充实自己,才能站在时代发展的前沿,把握时代脉搏,迎接新时代的挑战,真正成为实现现代化教育跨越式发展的生力军。
一、信息技术是师生互动的最佳操作平台
体育教师掌握现代信息技术,将超越习惯和经验的束缚,走出课堂,吸取先进的创新理论和创新经验,丰富自己体育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培养需要有着丰厚的文化底蕴,更应当不断地学习新的专业知识和其他相关知识,扩大知识面,这些仅靠教材和教学资源是不够的,必须借助信息技术,运用网络知识,接受远程教育和通信交流。作为独立个体的体育教师往往存在着在进行自己擅长的内容教学时,会讲解精练,动作示范规范,学生对运动技能的掌握也很快,反之,则出现不尽如意的现象,有时还会出现专业知识和教学手段、方法的老化,时间一长势必会违背“全面发展”的教学原则。如果运用信息技术则会使这样的问题变得较简单。采用多媒体技术中图形的移动、定格、闪烁、同 1 步解说、色彩变化等手段表达教学内容。PowerPoint、Flash等,利用Author ware流程软件把文字、声音、图片,还有我们精心制作的3D动画联系在一块,使学生能够轻松地看到蹲锯式跳远的空中动作,短跑、中长跑的途中跑动作,以及各种运动项目的专项练习的方法,等等,我们可以深刻分析每个情况,每个动作瞬间,学生也喜欢看,也很好掌握。
二、信息技术提高学生对体育课的间接兴趣。
信息化网络的广泛运用,实现了体育教学中教师和学生间的双向交流,广泛提高学生对体育课的间接兴趣,查找学习体育知识。比如,《支撑跳跃》这堂课,我首先搬出上课器材(跳马)时,学生们的气氛一下子沸腾了“有人欢喜,有人忧”。欢喜的是那些活动能力较强,灵活性好的学生。忧的是那些体形肥胖的、运动能力差的、胆小的学生,他们脸上露出尴尬的表情,并且在轻声的议论“这么高啊!怎么跳法?”整堂课并没有真正体现到学生全面发展。因此,我在利用雨天时间,让学生走进网络世界,让学生查看与“支撑跳跃”相链接的网站,了解、学习支撑跳跃知识。激发部分学生对支撑跳跃的间接兴趣,而中学生的个性倾向性主要是以间接兴趣为主。尤其城镇中学的女生怕吃苦、不愿活动,想通过正常的课堂教学是很难达到激发他们间接兴趣的目的的。我个人在教学实践过程中,遇到这样的事例,多数女生体质较差,对实心球课很不感兴趣,看到实心球手就软,每次实践课教学不是按照技术动作要领认真练习,而是嬉笑着很随便地“砸”球,直接影响课堂练习效果。怎么办?我在备下次课的内容时,把我讲解的双手向前掷实心球和上步双手向前掷实心球动作要领设计成PPT课件,利用室内课,让学生复制到个自计算机中,然后运行该课件,认真阅读。结果部分学生主动向我请教“超越器械”的意义,发力顺序等。再进行实践课时,个个都能按照技术动作要领认真投掷,尽管投掷距离不远,抛物线不高,但是态度都认真,大大激发了他们学习的间接兴趣。
三、信息技术,有利于学生体育学习过程的主动参与性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正确的动作表象,能够有效提高运动技能。视听媒体在多渠道提供信息、调节时空变化、直观真实反映事物现象及运动变化特征方面,明显优于单纯的视觉和听觉媒体。传统的体育教学内容往往考虑最多的是完整性、系统性,具有绝对的权威性,而较少考虑学生的要求,失去了教材本身所具备的娱乐性的魅力。教学过程只注意环节和部分,课堂气氛严肃有余而活泼不足,氛围显得过于沉闷、呆板,很难吸引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信息技术的交互性所提供的多种主动参与活动,为我们提供了跳板。运用信息技术与体育新课程的整合,从学生学习的内因入手,重视学生对学习内容的选择,强调教学内容和方式体现课程的时代性,让学生获得运动的乐趣和成功的体验,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四、信息技术,有利于促进体育学习过程中合作性学习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把各种不同的运动技术,技术难点、重点,常见错误动作制作成课件,在学生上课时让学生观看,并与学生一起分析比较,提出问题,解答问题,可以促进学生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例:给出几组挺身式跳远的模拟镜头(其中包括跳得好的、较好的、一般的、差的等几种情况),让学生开展协作学习:首先分小组观察、比较、分析、交流、讨论,最后得出挺身式跳远的助跑、起跳、腾空、落地等技术要求及注意事项;然后分小组汇报各组讨论由教师总结出隙式跳远的动作技术要领。这样学生不仅学到了有关知识和技能,并掌握了方法.又:在教学“鱼跃前滚翻”时,学生很难把握“跃”的感觉。同时,滚翻时容易塌身,而教师在示范时也只能一气呵成,如果放慢,动作就容易失误,此时运用多媒体制作,能化动为静,化抽象为形象,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利用“鱼跃前滚翻”的课件,个技术动作借助教学软件,通过画面出现教师预先录制好的示范动作、图形分解以及将蹲撑——两手撑垫屈臂——低头——两脚蹬地——提臀收腹——重心前移团身滚动——枕骨、肩、臀部依次触垫——抱小腿团身成醇蹲撑的文字解释打印在屏幕上,结合课堂上的需要使画面重复播放、讲解,加上教师在课堂上的示范。这样,学生在大脑中形成清晰完整地技术动作印象,练习起来更有劲,更积极主动,对动作要领更直观理解,掌握技术动作更快。这也符合儿童对直观、有趣、新奇的事物更容易理解,具有强烈认同感这一心理特征。运用信息技术进行合作学习可以促进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因为学习者相互的合作增加了观点的数量、质量,激发了学习者的参与情感,同时也增加了解决问题的创意和新奇。
五、体育健康课教学必须与信息技术进行科学合理的整合
作为体育教师应该明晰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本质与内涵,把计算机及网络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作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与情感激励工具。课程整合≠信息技术+学科课程,而是强调教学过程中所涉及到的各个要素(如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媒体等)的整体协调,有机融合,使各个要素发挥出最大效益,以便实现教学目标。学校体育是终身体育的基础,培养学生体育兴趣、爱好,并养成锻炼习惯必须依靠教科书,而信息技术蕴含着教科书的广泛内容。应借助其内容丰富,多媒体呈现,具有联想结构的特点,培养学生自主发现,探索学习的能力;借助人机交互技术和参数处理技术,建立虚拟学习环境,培养学生积极参与,不断探索的精神和掌握科学的研究方法,实现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和能力的目标。
人类已进入信息时代,以计算机和网络为核心的现代技术的不断发展,正在越来越深刻地改变着我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工作方式和学习方式。教育现代化的脚步越来越快了,现代信息技术已走进了校门,进入了课堂。只有明确现代信息技术教学与传统体育教学的关系,现代信息技术教学才能在体育教学中起到很好的辅助作用。现代信 息技术教学不能作为体育教学的主要教学手段,它只是辅助教学的工具,是一种手段,一种形式,对教学起决定作用的还是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我们只有发挥现代信息技术教学的优势,正视传统教学手段中的实用价值,才能合理、正确的使用它,从而真正进入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教学时代。
第五篇:信息技术与体育教学
信息技术与体育教学
体育教学与其他学科相比有自己的特殊性,动作技能的传授要求教师要亲身示范,特别是有难度的动作,需要分解示范或慢动作示范,有些动作的慢动作分解老师是很难做到的。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与应用,这一难题得以解决,将信息技术应用到体育教学中,增加了教学的直观性,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率。
比如在篮球教学中我引入了ipad,篮球教学中在技战术的配合教学时,首先用ipad播放技战术配合的视频,让学生分组进行观看,并进行讨论、探究、合作学生,在学生学习过程中老师可以用ipad把学生的练习视频录制下来,课后学生可以观看,找到自己的不足以备下次课进行改正提高。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总之,将信息技术应用在体育课堂更能提高课堂教学的直观性,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