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学高年级如何进行有效阅读教学
小学高年级如何进行有效阅读教学
阅读是运用语言文字获取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而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门,是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等各种能力的重要环节。《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这对我们的阅读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随着新课改不断推进和深入,我们的语文课堂也正悄悄地变化着,改变了以往封闭、僵化的“小语文”课堂,变得更加有活力与朝气。但是却也带来了一些新的问题。(1)阅读课热热闹闹,感悟不深。许生对课文整体感悟。这些都严重影响了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2)观摩课轰轰烈烈,存在“作秀”的嫌疑。《语文新课程标准》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可是却变成了小组讨论的秀,三五成群几个凑在一起这就是所谓的“合作”。这样的教学,根本谈不上是“有效”的教学。
何为“有效教学”?课改专家崔允郭博士曾说:“教学有没有效率,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真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习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很辛苦也是无效教学。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小学语文是一门基础科学,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如何向课堂四十分钟要效率?让学生轻松、愉快地学习语文知识,在阅读教学中得到主动和谐的发展?如何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迫在眉睫。
在这里,我将结合教学实践,对阅读教学谈几点有效性策略。
一、激发兴趣,敲响“第一锤”
名特级教师于漪说过,“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发起他们思维的火花,或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语文教学是一门艺术,导入是这门艺术之中的序幕,它关系着学生的注意力是否能迅速集中,是否以最佳的状态进入学习活动。我们要重视这“第一锤”。多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中,以读代讲,支解了教材的丰富内容,学(1)巧妙设疑。小学生好奇心强,巧妙设疑正好迎合了他们的这种猎奇心理。设疑可以从课题入手,也可以从内容入手,我在教学说明文类的课文时,喜欢采用这种方法,以激发学生们的好奇心以此来敲开学生的心门。
(2)以“趣”激“趣”。即用有趣的内容激发学生的兴趣。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第一锤”要敲到学生的心坎上,就应该找准学生的兴趣点。我执教《富饶的西沙群岛》一文时,借助多媒体这个有声有色的平台,播放了神奇的海底世界,各种各样的鱼在海底穿梭往来,五光十色的珊瑚翩翩起舞,海星在水底慢慢地蠕动……孩子一下子就被这奇妙的世界所吸引,对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也有很大的帮助。
(3)以“情”燃“情”。特级教师窦桂梅就非常善于煽情,老师富有激情的话语可以缩短学生与文本的距离,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当然,“第一锤”要掌握力度,切莫“过”了头,要把握时间,不要喧兵夺主。
二、注重策略,培养学生语文素养
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所以我们更应该重视阅读教学的有效策略。
(1)“读”字当头。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以读为本”已成为小学语文教师的共识。在阅读教学中,安排充足的时间,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受到熏陶。同时,教师要学会放手。江西省教育厅教研员徐承芸同志她认为我们在上阅读课时,问题要少提,书要多读。我在阅读教学中大胆尝试,放手让学生去自读,深入感受课文内容。而这一过程,我只是在必要时适当地简单引导。这样,学生不但通过自身的努力,获取了知识,同时有个别学生还提出了对文中内容的独特见解,使作者情感得到了深化,内容得到了延伸。在检测中的阅读部分,能独立完成的学生越来越多。
(2)精心引导学生“多思” 引导学生“多思”和放手于学生,二者并不矛盾。一个学生,如果没有经历过痛苦的思考,并从思考过的地方生长出自己的思想来,那么,他就不能真正体会到受教育的快乐。一旦我们只关注学生在学习中的轻松感和单纯的心灵的愉悦,久而久之,学生的思考力便会被这种所谓的快乐教育所磨钝,再也没有力气去探看复杂的世界。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总会出现一些疑问,以为阅读的过程就是不断呈现疑问的过程。其实,学生在进入阅读情境中,本身就会出现一连串的疑问,但由于年龄小,阅读经验不足,可能无法把问题进行梳理,有时问题在脑海中会稍纵即逝,出现“无疑而不悟”阶段。所以教师必须要吃透教材,吃透阅读内容,善于抓住学生心理特征,精心设计疑问,真正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我在教学《地震中的父与子》时,当学生初读课文时,我就抓住了一个问题:你从哪些语句中体会到父亲与儿子的了不起?画下有关句子并写上你的体会。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们拿出笔纷纷找到了相关句子并感悟句子。教师的“善导”便会激发学生的“善疑”“善读”“善悟”,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也是一个很好的促进。
(3)充分调动学生情感参与,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
小学高年级阅读的重头戏是“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情感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更是举足轻重。每个学生都有一个色彩斑斓、丰富多彩的情感世界。在阅读教学中,要运用各种有效的方法,引导他们游历知识乐园,让学生在学习中使用真情对课文进行理解,才能准确与作者及文中主人翁的思想感情达成强烈的共鸣,形成“心理相融”。记得上学期上全市电教选拔课时,我执教的是人教版四年级下册《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当品读父亲牺牲这一段时,我重点挖掘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失父之痛”,富有感染力的话语,加上音乐背景的渲染,我自己都被融入其中,学生的眼睛也不禁红了,这就是充分调动起了学生的情感共鸣,“情到深处自然浓”,让学生情感参与,更能更深刻地理解文本。
三、提高阅读兴趣,拓展学生的阅读面。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小学阶段课外阅读量应达到145万字。课外阅读是课内阅读的扩展和延伸,是学生获取“精神食粮”的重要途径,小学生除了学好教材以外,再阅读一些其他书籍,既可以丰富词语,又可以广泛的学习语言表达方法,提高读写能力,养成自学的习惯。那么,如何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呢?可组织生动活泼的读书活动,有利于促进课外阅读深入持久地开展。如:开展读书竞赛活动,看谁读的书多;举行故事会,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巩固加深对课外读物的理解;举行读书心得交流会,谈体会,谈收获,相互启发;还可以举行诗歌朗诵会等活动。通过这些检查读书效果。检查后,认真总结,表扬认真阅读的学生,鼓励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教育家林格认为:“真正的教育,绝不仅仅是讲道理、传授知识,更不仅仅是开发孩子的智力,而是把自己精神的能量传递给孩子,维护孩子的心力,让他成为一个内心强大的人,一个能承担后果、应对变故、改善自身和环境的人。”我们教师应该引导学生通过阅读,让孩子真正成为一个内心强大的人。
总之,语文阅读教学是一门很深的学问,具有极强的艺术性,为了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我们必须以教学理论作指导,经过自己的不断实践,不断总结,不断完善和创新,熟练地运用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策略,加强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探究,不断提高语文阅读教学水平,达到提高课堂教学之效。
第二篇:小学高年级如何进行阅读教学
小学高年级如何进行阅读教学
上邽小学
苏小花
阅读教学在小学高年级语文的课堂教学中所占的比重最大,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门,是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等各种能力的重要环节。对于开拓学生的视野和发展学生的智力,对于学生世界观的形成、道德品质、意志品格的培养,都有很大的作用。
阅读教学是语言文字的理解能力的训练,这个训练要求学生必须具有一定的阅读能力。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是直线发展的,而是逐步加深,逐步发展,螺旋式上升的,应有计划地进行训练,一次一次的训练扎扎实实,一次一次的训练环环相扣,才能逐步完成从不能读到能读,从读得不够好到比较好的发展过程。整个过程中的每一步,都让学生自己去经历,整个过程中的每一步,也都不能离开教师的指导。因为只有指导得法,才能使学生少走弯路,用最经济的时间,练成最切实的本领。
到底应该如何进行阅读教学呢?
第一、通过学习语言文字,指导学生进行有目的的自觉阅读。文章是由字、词、句、段、篇组成的,字连成词,词连成句,句连成段,段连成篇,联系起来反映了一定的思想感情,这才成为有血有肉的,有真情实感的文章,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善于通过语言文字、指导学生自觉阅读正确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这是阅读教学的基本路子。
1、从学习文字到理解内容再到体会思想,一步一步加深理解
语言文字,是我们了解文章内容和体会作者思想感情的桥梁和渡口,而且是唯一的桥梁和渡口,理解内容和体会思想感情,始终离不开语文文字,课文的思想性是含蓄在语言文字之中的,教师应善于启发学生,联系他们的生活经验和思想实际去阅读,凭借课文的语言文字,循着作者的思路,诱发里面的思想感情,让学生浅移默化地受到思想感情的熏陶,去体会,去寻味。阅读之初,要凭借语言文字读进去,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并在此基础上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怀,在对文章的思想内容有了一定的认识和感受之后,还要进一步再读语言文字,体会语言文字是怎样反映思想内容的,从而加深对语言文字的理解。
从学习语言文字到理解内容,再到体会思想感情,是一互相渗透,逐步深化的过程,不能机械地割裂开来。这个过程,是从具体到抽象,由感情到理性的认识规律在阅读过程中具体体现。
2、在理解词、句、段、篇的内在联系上下功夫
通过语言文字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不仅要重视语言文字,更要重视它们的内在联系。也就是说,不仅要开展每个词、每个句子、每一段话,更要弄明白词、句、段之间是怎样联系起来的,文章是个整体,文章中的字、句、段都与文章紧紧相连,都只能在表达一定的思想内容中才产生旺盛的生命力。如果离开了与整篇文章的联系,离开了它们所要表达的思想内容,这些词、句、段就失去了它们应有的原本的光彩和意义。因此,在阅读教学中,一定要着眼于文章的整体,重视字、词、段、篇的联系,处理好部分与整体的关系,要重点指导学生在理解词与词、词与句、句与句、句与段、段与段、段与篇之间的内在联系,在其内在联系上狠下功夫,不要把词、句、段与文章分裂开来,孤零零地就词讲词,就句讲句,就段讲段,那样,必然会使一篇生动感人的文章变得支离破碎,索然无味,也不要片面强调文章的表面形式,而忽视对思想内容的理解,只有真正理解文章内容,在思想上引起共鸣,才能促使学生自觉阅读。
3、帮助学生把已知和新知联系起来
从语言文字的形式到理解思想内容的过程离不开学生已有的知识和能力,阅读过程就是从已知到新知的过渡。在阅读教学中,无论是理解词和句,还是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都应充分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要在已知和新知之间架起一座桥梁,帮助学生把已知和新知联系起来,动用已经掌握的知识和能力去获取新的知识。弄清一些似懂非懂的问题,完成从已知到新知的过渡。要靠学生自己的实践,这就要求教师要弄准学生已知的情况,定准起点,指点通道,帮助学生从已知走向新知。
第二、促进知识和能力不断转化
1、在阅读教学过程中促进知识和能力的转化。
学生从一篇篇课文的阅读训练中获得了一些知识,要把获得的知识转化为能力。需要熟知知识,在实践中消化运用。例如学生通过课文的学习。懂得了分段的知识。如果让学生去说分段的条框,即使背得滚瓜烂熟,依然不会分段,只有让学生把学到的分段的知识运用于阅读新的文章和实践。经过多次反复实践,达到熟练的效果,才能形成独立分段的能力。在阅读中实践,是知识向能力转化的桥梁,这是一个必不可少的过程。
2、联系实际生活,促进知识和能力的转化
在教学中,教师应善于引导学生,启发学生产生联想。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把年学的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例如学《蟋蟀的住宅》一课,这篇课文把蟋蟀称作是建筑工程师,在教学中让学生通过仔细阅读,找出蟋蟀为什么被称作建筑工程师的原因。蟋蟀爱劳动,把住宅造得光滑、漂亮、舒适、边读边想,联系实际,让学生各抒己见,有的说我们也要努力学习,长大成为一个真正的建筑师,把祖国建设得更美好;有的说我们还要热爱劳动,去创造美好的明天。这样,文章的思想内容便与实际融于一体,学生在阅读中得到知识,转化为认识社会的能力,有利于阅读能力的深化。第三、认真上好讲读课
讲读课在阅读教学过程占重要地位。讲读课文是进行语文基本功训练的主要凭借,也是培养学生能力的重点课文。因此,必须认真上好讲读课。
1、做好课前的准备工作,首先是要备好课,教师要自己先读懂课文,弄清作者的思路,这样,文章的脉落才会清楚,词、句、段、篇之间联系才能用一条线串起来,才能把文章作为一个整个来理解,做到胸有成竹,到上课的时候,就可以有条不紊地进行教学,按作者的思路安排教学。教师的主导作用才能得以发挥表现出,其次是要布置学习预习,通过预习,把能自己消化的东西拿到课堂上,大家共同讨论研究,解决问题,最后要编写教案,教案的形式不拘一格,把教学的要点及叙述定写下来作为备忘。
2、处理好课堂教学,一般来说,课文大多是按照从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的顺序来安排教学,因为一篇好文章,作者的思路是有一条线索贯穿下来的,一篇文章是围绕着中心的一个整体,局部是整体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局部与局部之间也环环相扣,互相联系,这就要求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时,要把所至住整体性,要从整体入手,先对文章的整体有个初步的了解,再深入到各个局部,然后再回到整体上来,获得进一步更深刻、更具体的认识,例如,《我的战友邱少云》一文中,为什么邱少云能在烈火烧身时一动不动?为什么他的战友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战友活活被烧死而不去营救?这些都要联系这次战斗任务的重要,联系潜伏的艰巨,联系当时环境的险恶,才能有切实的感受。所以在教学中必须注意前后联系,注意局部与局部、局部与整体的联系和训练,这是读书方法的训练,也是从联系发展中认识事物的思想方法的训练。
3、重视课内外的结合,为了充实课内的收获,教师要挑一些课外的文章或书籍让学生去阅读,扩展知识,开拓眼界,提高阅读能力,还可以就课文涉及的问题,让学生去观察自然,观察社会,或是亲身参加实践,从实践的体会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发展学生的智力和能力。
以上所谈,是我在阅读教学中的初步探索,这条路还很漫长,还有许多开发的处女地,这些都有待于我们去开拓,去挖掘。
.学会用“比较法”掌握不同类型课文的内容、结构、特点。2.学会用“质疑法”阅读课文,通过边读、边质疑、边释疑的过程得到新的知识。3.学会用“连缀段意法”、“找中心句法”、“审题归纳法”、“重点段落归纳法”、“课后问题归纳法”归纳文章的主要内容。4.学会用“课题分析法”、“重点段落分析法”、“分析主要内容法”、“找文中总结、小结、过渡或议论等关键句法”归纳文章的中心思想。5.学会逐步掌握“分析综合、抽象概括、逻辑推理”的思维方法。6.学会用“总结提高的方法”检查自己的学习方法、学习效果,使自己的学习方法更科学,更系统,更完善。
第三篇:如何进行小学高年级阅读教学
如何进行小学高年级阅读教学联片教研材料义井联校
如何进行小学高年级阅读教学义井联校联片教研活动材料义东沟学校翟凤英
阅读是学习语文的基本环节,阅读教学在小学高年级语文课堂教学中所占的比重最大,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听、说、读、写各种能力的重要环节。
一、“读”字当头。放手让学生去读,去感悟,去理解。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以读为本”已成为小学语文教师的共识。在阅读教学中,安排充足的时间,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受到熏陶。同时,教师要学会放手。我在阅读教学中大胆尝试,放手让学生去自读,深入感受课文内容。而这一过程,我只是在必要时适当地简单引导。这样,学生不但通过自身的努力,获取了知识,同时有个别学生还提出了对文中内容的独特见解,使作者情感得到了深化,内容得到了延伸。在检测中的阅读部分,能独立完成的学生越来越多。
二、精心引导学生“多思”
引导学生“多思”和放手于学生,二者并不矛盾。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总会出现一些疑问,以为阅读的过程就是不断呈现疑问的过程。其实,学生在进入阅读情境中,本身就会出现一连串的疑问,但由于年龄小,阅读经验不足,可能无法把问题进行梳理,有时问题在脑海中会稍纵即逝,出现“无疑而不悟”阶段。所以教师必须要吃透教材,吃透阅读内容,善于抓住学生心理特征,精心设计疑问,真正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三、充分调动学生情感参与,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
小学高年级阅读的重头戏是“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情感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更是举足轻重。每个学生都有一个色彩斑斓、丰富多彩的情感世界。在阅读教学中,要运用各种有效的方法,引导他们游历知识乐园,让学生在学习中使用真情对课文进行理解,才能准确与作者及文中主人翁的思想感情达成强烈的共鸣,形成“心理相融”。
第四篇:浅谈如何进行小学语文有效教学
浅谈如何进行小学语文有效教学 摘要:课堂教学是一门很深的学问,具有极强的艺术性。只要我们以科学理论作指导,不断实践,不断总结,不断完善和创新,熟练运用课堂教学的有效策略,就能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提高学生学习的质量,小学语文教学也是这样。
关键词:有效性;课堂教学;学法指导
教学有没有效率,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真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习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很辛苦也是无效教学。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这是我们所有教师的共识。那么语文课堂教学如何实现有效教学呢?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苏霍姆林斯基说:“在每一个年轻的心灵里,存放着求知好学、渴望知识的火药。就看你能不能点燃这火药。”激发学生的兴趣就是点燃渴望知识火药的导火索。设置悬念、激发兴趣,这确实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秘方。
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很多,开端引趣就是其中的一种。上课一开始以趣引入,会激发学生强烈的兴趣。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精心设计课题的引入,教师要把课堂教学变成一种向知识奥秘探索的活动,甚至是神秘的探究活动,一开课就要把学生的兴趣勾起来。如,《威尼斯的小艇》这篇课文,教材通过介绍威尼斯小艇的样子、船夫驾驶小艇的高超技术以及小艇的重要作用,为我们展示了威尼斯这座水上名城特有的风光。了解威尼斯水城的独特风情和学习作者抓住事物特点描写的方法是本课的重点和难点。教学本课时如果按一般讲读课文的模式上,学生的情感很难被调动,因为学生对威尼斯了解甚少。重难点突破也只能是纸上谈兵。所以我们用一段多媒体视频进行让学生体验,这样就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参与竞争也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措施。棋迷、球迷们为什么会“迷”呢?因为这里有竞争。如果直接参与竞争更能入迷,“迷”即是高度“兴趣”之意。竞争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因而能调动积极性。为了提高学生的积极性,教师要创造条件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之中参加竞争。如果你仔细观察,学生在竞争中是非常活跃的,连后进生都不甘示弱。在教生字时让学生比一比,谁认得快、记得牢,谁组的词多;在朗读课文时,让学生比一比,谁读得有感情,谁领会得深刻;在总结课文时,比一比谁的发言有创意。比赛的形式可以是以学生个体为竞争对手,也可以是以小组为单位成为竞争对手等等。
联系生活实际激趣的效果也是相当明显的。有一次,一位老师正在讲课,外面忽然雷声大作,大雨夹着冰雹从天而降,学生都往外看。他看到大家无心听课,灵机一动,就干脆请同学们站起来,趴在窗户上看雨景,随即说:“同学们谁能一边看雨景,一边说出一些贴切的描写雨景的词句?”学生们高兴极了,看看说说,边看边说,课堂上顿时妙语连珠,什么电闪雷鸣、乌云压顶、倾盆大雨、雷声隆隆……几分钟上了一堂精彩的口头作文课。这样既使学生的好奇心理得到了满足,又激起了他们的表达欲望,口头能力的培养水到渠成。
二、设计好问题,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课堂教学离不开提问,它是教学过程中信息输出和反馈的主要途径之一。好的提问能“一石激起千层浪”,启发学生思维、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使课堂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怎样才算好的提问呢?多年的教学实践告诉我们:
1.问题要新颖
所谓“新颖”,就是教师提出的问题要有新意,出乎学生的意料,能激起学生探究问题的兴趣。如,上五年级《莫高窟》一课时我问:“敦煌莫高窟为什么闻名于世?请你阅读课文,概括回答。”学生迅速行动起来,认真阅读起来,积极开动脑筋,到文中去寻找答案。当然问题的深浅度、宽窄度要视学生的年龄段和年级段设计。
2.问题要具有启发性
教师启发性的提问对学生来说是一个引发思维的出发点,它能激活学生思维,激发学生兴趣,诱发学生展开思维的翅膀,引起学生主动探索知识。因此要求教师在设计提问时,要充分考虑文本、利用文本、挖掘文本,创造性设计教学,才能达到效益。教师启发性的提问一方面可以调动学生看书思考问题的积极性,另一方面,也让学生体会到了作者用词的准确性,整节课教师只是“蜻蜓点水”地点拨,但学生注意力十分集中,小手林立,“我来!让我来!”自信而请求老师的声音不断响起,由此可见启发性的提问不仅让学生有兴趣地学习了知识,感受到了作者用词的准确性,更重要的是学生的思维被激活了,有了成功的喜悦感,这对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十分的重要的。
三、优化有效讲授,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讲授是课堂教学中最常见、最基本的教学方法,课堂教学的开展离不开讲授。因此在实践中优化课堂讲授、提高讲授的有效性是实现有效课堂教学的保证。有效讲授是任何课堂教学必不可少的,即使是在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的课堂活动中,教师的讲授也是必需的。从教学过程来看,有效讲授意味着教师能够讲解,有效指导。如当学生在学习课文时碰到了一些难以理解的字、词。此时,教师就应停下来,对字、词的意思进行讲解,从而理解句子、文章之意。讲授是最经验便捷的教学方法,讲授不是纯粹“填鸭”“灌输”。有效地讲授必须切合学生的心智,要做到不为讲而讲,要明白讲是为了学生的需要。讲授的目的是为了学生更好地学,讲多讲少,何时讲授,何处讲授,讲授什么,应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认知特点视学生的需要而定。不在过短的时间内呈现过多的新知识,不花费太长的时间以至于超出学生有意注意的时限,有效的讲授要注重内容的逻辑性,不机械盲目地讲授。教师的讲授是通过语言进行的。教学语言的好坏同讲授效果有密切关系。好的教学语言可以使讲授如虎添翼,使课堂焕发生命活力。
总之,小学语文课堂要实现有效教学方法,形式是方方面面的,教师不管采取何种形式与方法,目的只有一个——提高学生上课的积极性与参与性,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发挥到最大化!只要我们心中有学生,能结合学生实际,讲求实效,有效的课堂教学就会实现。
第五篇:浅谈小学体育课如何进行有效教学
浅谈小学体育课如何进行有效教学
“向课堂40分钟要效益!”不仅是一句响亮的口号,更是我们教师应该追求的目标,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是学校体育教育的一个永恒的主题。课堂讲究实效性的核心问题是什么?教学的效益。
有效教学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进步或发展。教学有没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了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再辛苦也是无效教学。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因此,学生在短时间内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一个指标。
我们体育教师要牢牢把握体育课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增进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养成坚持体育锻炼的习惯,形成勇敢顽强和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促进学生在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健康和谐的发展。过去那种以运动技术教学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和以运动成绩来考核的评价方法已经不适应新的体育教学要求,必须采用新的有效教学理念来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我在近段时间对课堂教学讲究时效性有了些思考。
一、确保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
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必须做到以下两个方面:一是体育活动必须全体参与;二是根据个体差异学生有权选择性的参与。在教学中,教师的行为无论是教学行为还是管理行为都应是为学生发展服务的,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发展的主体,学习和发展是学生的权利,确保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只有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才能让他们充分发挥自身潜能,体会到成功与喜悦。我在进行小学一年级学生“跳绳”考核时,教师先讲解考核方法,示范一次。接着让学生模拟一次,然后分组考,整个过程完全由学生自己操作。课堂结果反馈情况较好,这样既达到了考核目的,又让学生学到了裁判方面的知识,培养了实践操作能力。
二、采取有效的课堂教学方式。
以往的小学体育教学基本模式:讲解——示范——练习——纠错,严重制约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新课程的理念下,我们可运用以下有效的小学体育教学思路,来培育和发展学生。
教学方式可游戏化,小学生都具有活泼、好动、好胜和积极上进的心理特征。如果体育教师在教学中,根据教材,适当贯穿游戏来配合教学,就可以集中学生注意力,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练习动作的兴趣,使小学生在游戏中巩固技术动作,从而达到增强体质的目的。如在课的开始部分可进行多种集中注意力的小游戏:报数游戏、击掌游戏、看看谁是木头人,老狼老狼几点钟,猜拳游戏、抓手指等等,学生的注意力就能迅速集中起来。
教师还可利用游戏来结合主教材进行教学。如:在立定跳远的教学中,过去就是利用沙坑,学生排队练习,练习密度和练习强度都很低。由于贯穿了“猜拳游戏”教学,使学生的练习密度都有较大的提高。如让学生模仿小兔的形态和动作进行练习,在练习中带一些鼓励性的语言,让学生两手放在头的两侧做兔的耳朵,然后双脚向前跳,跳之前问学生:“小兔子的耳朵是怎样动的呢?”鼓励学生做好摆臂的动作,接着教师又说:“看谁跳的动作最好、距离最远,谁最象小兔子。”最后通过游戏“谁是跳远冠军”这样,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再增强他们的好胜心理,最后再进行练习,使学生能主动进行练习,不觉得累和烦。
因此,在体育课中能有效地贯穿游戏教学,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方法。
三、教学内容大胆的延伸
1、教学内容的生活化
体育源与生活,体育教学内容越贴近学生的现实生活,越接近学生的经验,学生就越有兴趣。因此体育教师应该做个有心人,要善于把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常常发生的事情与体育课结合起来,挑选学生平时熟悉的、喜欢的、贴近生活的教学内容,设计学生能够参与、乐于参与的体育活动,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自我锻炼的能力,并能掌握一些生活方面的知识和技能,使身体和心理方面都能得到很好的发展。如:利用投掷教学内容,我在中、低年级教学中创设了《劳动的丰收》情景,通过“劳动模仿操——播种——丰收”等情节的贯穿,创设快乐的田间劳动情景,使学生不但能在具体的情景中得到学习和锻炼,同时也能用心灵去感悟劳动者的可贵,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如:在体育课中根据年级不同,设计不同程度、难度的障碍跑,通过一些攀、爬、钻、跳、绕等生活中息息相关的内容的设置,使他们在自主学习中体验成功的快乐,同时又培养了学生基本的生存能力。
学生自创小型器材。例:随着人们生活的需要,塑料袋给人们提供了许多方便,但同时也给人类带来了环境污染,如何废物利用,是我们每一个公民都应该思考的问题。因此,本课选择废弃的塑料米袋作器材来上课,让学生自创自编,学生用米袋做出了斗牛、跨栏、高尔夫球杆、标枪、击剑、舞狮等多种活动,最有意思的是有的女生把米袋做成了时装秀。还有的同学做出了踏石过河,跳绳、同舟共济等集体游戏,有的小组还将它设计成舞龙表演。既可以变废为宝,又符合新课程标准的打破教材禁区,开发课程资源精神,还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真可谓是一举多得呀。
2、教学内容的“精选化”
新颖、实用、具有挑战性、趣味性、拓展类的教材选用和搭配也是对我们每位体育教师的挑战。教材的呆板、枯燥是影响学生学习动机的主因。每节课千篇一律的教学模式,学生会对体育课产生厌倦,他们需要拓展类的教材。
例如在学习模仿各种动物走的教材时,我先出示青蛙跳动的画面:学生首先联想到了青蛙捉害虫,进而想到了猫捉老鼠、螳螂捕蝉等等。从青蛙的跳动想到了多种动物的行走:袋鼠跳、象行,熊走、蟹行、鸭子走等。最后在学生喜欢的《我爱动物》音乐声中结束本课。
四、教学评价多元化
教学评价是对教师的教学工作和学生的学习质量作出客观的衡量和价值判断的过程,它是教学过程中必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它可以提供教学的反馈信息,以便及时地调整和改进教学,保证教学目标的实现。我在课堂中最常用的评价方法有: 语言评价(表扬的语言)、行为评价(微笑、抚摸、握手等)、物质评价(糖果、小星星、学习用品等)。同时还让学生相互公平合理的评价。
总之,小学生只有在课堂上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把他们的注意力转移到课的活动中,让他们对所学的内容产生兴趣,才能主动而愉快地学习,课堂的气氛就大大改观,才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