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谈小学高年级习作教学的有效指导
浅谈小学高年级习作教学的有效指导
不可否认,习作教学成了语文教学中“最烫手的山芋”,老师怕教作文,学生怕写作文,已成了普遍的现象。我们再也无法回避这样的事实,于是我们冒着被“烫伤手的危险”,捧起了这个“山芋”,一起来探讨习作教学中存在的种种“是”与“不是”,目的只有一个——提高学生们的习作水平!下面,我就提高高年级习作教学的实效性,提一些粗浅之见。
一、吃准目标,降低习作门槛
习作就是学习作文,有的教师和家长则要求学生刚起步就写出好文章,是一个“小文学家”。这种过高的期待,使得学生的习作由于长期得不到教师和家长的认可而丧失习作的兴趣和自信。我们好多教师既是教师又是父母,试想,当您的孩子牙牙学语时,我们何曾要求过“吐词清晰、语言生动甚至出口成章”等?哪怕孩子发出一个模糊不清的发音,我们都是那样激动欣喜!如果当时我们用高要求来强调孩子的说话,恐怕孩子一辈子也开不了口了。我觉得这个道理是相通的。当前我们的习作教学就存在着这一“超习作”的现象。
一提习作,学生就感慨:“习作难,难于上青天。”为什么习作这么难?因为学生只要一提笔就会受到老师的限制。什么开头要怎样,过程要怎样,结尾要注意什么;什么习作要有中心、有条理,结构要完整,语言要优美、生动;什么写人的文章要通过具体的一件或几件事来表现一个人的特点、品质,同时要注意人物的外貌、动作、语言、心理活动;再加上老师用“创作”的标准指导、要求学生等等。为什么如此?因为老师担心学生自由习作,写不好,得不了高分。岂不知这种“拔高”的要求、过多的框框无疑给学生的习作增加了难度,使学生从心理上产生对习作的恐惧感,把习作看作是最苦最难的差事。为了得高分,学生只能写假话、空话、套话。写妈妈时,经常会写“我生病了,妈妈把我背到医院,„„妈妈在医院守了我一夜。”写身边的一件事,就写给老奶奶让座„„长此以往,学生没有自己的思想,没有自己的想象,没有个性的张扬。他们只能人云亦云,鹦鹉学舌。久而久之,学生必定厌倦习作,害怕习作。
习作的目的是什么呢?不是为了应试,不是为了成为文学家,而是表达个人思想的需要,抒发自己内心情感的需要。如果我们不能顾及孩子习作是内心的需要而一味地苛求,孩子怎敢提起那杆沉重的笔来抒写自己稚嫩的心?《语文课程标准》明确了小学生作文的性质,即习作,不是成人的写作,更不是文学创作。习作是在教师指导下学习写作,练习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语文课程标准》在实施建议中指明:“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积极向上,表达真情实感。”同时也要求教师“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
因此,我们教师在平时的习作教学中,应遵循《语文课程标准》精神,吃准目标,切实把习作的目标降到应有的程度,不设条条,不定框框,在一定的范围内,让学生想写什么就写什么,想怎么写就怎么写,让学生写真事、说真话、抒真情,“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如此训练,学生是会在不经意间产生表达欲望,其习作兴趣、习作能力亦会在不断的练笔中得到提高。只有降低了习作教学的门槛,学生的思想才能得到解放,学生的想象才能真正放飞,学生的语言才会充满灵性,学生的个性和才情才会得以彰显。
二、夯实基础,积累习作素材
“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是苏轼的名句,意思是广博地学习知识而有所辨别;经过长时间有准备的积累即将大有可为,施展作为。把这句话放到我们习作教学中来说,就是要想写好习作,必须先积累语言,积累生活,方能写出好文章。
(一)夯实“语言”基础
“语言文字”是构筑文章的“秦砖汉瓦”。其实关于语言积累,古人早为我们留下了大量内涵丰富的论断,如“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胸藏万汇凭吞吐,笔有千钧任翕张”等等,说的都是因为有了足够的语言量,而下笔千言,出口成章。用哲学上的话说,叫量变引起质变,没有厚积,哪来薄发。为了解决语言的贫瘠,近些年来我们也采用了一定的措施。比如我们通常所采用的办法就是让学生多读、多看、多背。我让学生每人准备一本语言积累本,提议他们给自己的积累本起个好听的名字,写上富有个性的序言,配上自己喜欢的图画,于是以“采撷本”“芽儿尖尖”“启航”“棒小子”等命名的一本本充满童真童趣的语言积累本诞生了。然后让学生每天读几篇佳作,有时上图书馆、上网收集与习作相关的资料,学生犹如蜜蜂采蜜,或积累好词佳句、名人名言,或摘抄优秀片段„„日积月累,他们语言材料的仓库日趋丰满。
语言的积累,决不仅仅是字词句篇的积累,同时也是思想的积累,认识的积累,文化的积累,生活的积累。积累也是语言材料内化为个人语言储备的过程。只有语言积累到一定的程度才可能文思如涌,笔下生花。
(二)积累习作“素材”
叶老说过:“生活就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泼地流个不歇。”朱熹也说:“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如果说习作是一棵树的话,它肯定要向“生活”这片沃土吸取营养。如何在鲜活的生活中积累习作的素材?我认为写日记是最奏效的方法之一。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一生就写了51年的日记,其中许多素材,酝酿成了他的不少名篇。
日记的形式学生容易接受。日记的内容可多可少,有话则多,无话则少。大到对社会生活,人生真谛的探索,小到一言一行,只言片语。所见、所闻、所感无所不可。记叙、说明、描写、议论、抒情各种表达方式不拘一格。日记不像习作课上命题作文那样严格,它容易触发学生的习作欲望和兴趣,是学生变“要我写”为“我要写”的良好契机。
那么怎样才能写好日记呢?我认为必须遵守以下两个条件。一是认真,认真选好每天的日记素材,做生活的有心人,发现生活中的“美”。对触动了自己心灵的事情要仔细写,努力寻找确切的表达,决不马虎,决不敷衍自己。二是坚持,刚开始时许多同学每天都写,来不及就第二天补写,决不偷懒,决不姑息自己,但一段时间下来,觉得搜肠刮肚,无从下笔,很多同学的日记就“流产”了。老舍先生曾经说过:“写日记是学习写作的‘基本功’。最好的窍门就是‘每天必写’,‘天天拿笔’,哪怕是写几十个字也好。”的确,习作没有更好的捷径可走,习作水平的提高又绝非一朝一夕之事,要诀唯有“勤练笔”。写日记既可以培养学生观察事物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又是学生积累知识和素材的好方法;写日记不仅可以帮助学生迅速提高习作能力,还可以加强学生自身的思想修养。写日记的好处是多方面的,只要多观察、多积累、多练笔,思路自然开阔,想象自然丰富,文笔自然通畅,日记会为习作训练撑起一片五彩缤纷的天空。
三、适当仿写,学得习作之法
写字,要模仿;绘画,要临摹。同样,习作也可以模仿,只要模仿得法,可以让学生从范文中学习规范的语言和正确的习作方法,可以使读和写紧密地结合起来,做到学以致用,这是提高学生习作能力的一个好方法。吕叔湘先生认为:“一个人的学习是从模仿开始的。”张志公先生也认为:“模仿是学习写作的必经之路。” 著名学者朱作仁教授认为:“范文可以形象地告诉学生某一篇文章该写什么和怎样写,对他们来说,这样做比任何解释都来得清楚。” 范文领路,降低了习作的难度,胜于教师的空洞说教。对于笔头稚嫩的小学生而言,仿写就是一根拐杖,可以助其走过学习习作时最初的那段蹒跚路程。但是“不恰当的模仿”,不但没有引领学生抓住范文的精髓,反而束缚了学生思维的发展,给学生学习习作的过程带来“硬伤”。如有些老师,为了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为了应付习作考试,要求学生每天必须要看优秀作文选,每种类型的作文必须要背一两篇的。天天看作文,背作文,脑子里装着一篇篇优秀作文,写起作文来,考起试来,当然不用愁了,遇到同类或同题的作文,随便从脑中的作文仓库中挑一篇或全盘照抄,或改头换面一番便可大功告成。他不用动脑子,不需观察自然社会,不要积累生活和语言,不要选材,不要构思,一篇篇作文便脱口而出。长期这样,一个说假话的人形成,一个思想懒惰的人形成,一个没有主见的人形成,一个没有创造意识的人形成,这样的人是时代需要的人吗?优秀作文可看、可背,但只可模仿、借鉴,不可照搬照抄。开头、结尾、文章结构可模仿,但内容、思想是自己的,语言要有自己的个性。
小语教材精选的各类课文,语言优美、规范,是帮助学生学习语文知识,提高语文能力的典范。我们可依据这些范文,引导学生模仿典型句段、布局谋篇、体裁和表达方式等,从而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如《荷花》第二自然段用“有的„„有的„„有的„„”一组排比句描绘了荷花的各种优美的姿态,我们可引导学生模仿这种句式,写一写菊花或其他的自己喜欢的花。像学习《桂林山水》、《美丽的小兴安岭》等课文时,就可模仿其结构特点与写作顺序,描写《我们的校园》、《美丽的家乡》等。读了《白杨》、《落花生》等课文,学生能体会到作者“托物言志”的写作特点,再让学生学写“野草、牵牛花”之类的习作,就得心应手了„„可能学生的笔下还留有原文的痕迹,但是学生通过仿造,拉近了与作家作品的心灵距离,甚至有一种“我也能写得这样棒”的心理,就在不知不觉中完成了从“不会写”到“我会写”的状态过渡。
当然,课外读物、学生的佳作、教师“下水文”等也是学生模仿的对象。语文教材中的文章必定有限,要想学到更多的知识,并把知识形成能力,就必须加大阅读量,并在阅读的过程中,捕捉文章的写作特点,习得写作之法。正如鲁迅所说:“如蜜蜂采蜜,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必须采过许多花,才能酿出蜜来。”
依葫芦画瓢是为了不看葫芦画瓢,模仿是为了不模仿,最后过渡到创作。
四、张扬个性,珍视独特感受
我们的习作教学还存在着许多缺点:主题轻浅单调,千人一面;内容千篇一律,空洞无物;语言众口一词,老套陈旧;学生的习作大同小异,毫无个性可言。要想突破这种思维定势,关键是打破传统观念,在习作教学中尊重学生的个性,让他们的想象力、创造力能极为自由地发展,鼓励学生写有自己个性的文章。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小学高年级段习作应 “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因此,我们要提倡“童言无忌”,鼓励学生把原汁原味的儿童话语写到作文中去,用自己的语言写自己的真实生活,不要让生动的“童言”变成常见的成人话语的粗糙复制品。只有这样,儿童作文才能多姿多彩,才有活力,才有灵性。著名作家王旭锋说:“儿童写的东西,可以说是天使在说话。”
对于学生在学习和运用语言中所犯的错误,我们要持宽容的态度;一些在习作中表现出来的“创造性追求”,即使暂时并不完美,并不成功,我们也要及时关注并继续寄予厚望,允许学生在习作个性化的发展进程中出现问题乃至偏差,而不要因噎废食。平时我们批改作文,总把孩子的习作改得面目全非。我们以为这种“满堂红”的评改学生一定喜欢,肯定领情,会认真看,仔细读。岂不知,正是这种“满堂红”使学生写好作文的信心一点点丧失。我认为,要以儿童的眼光赏识儿童的作文,对学生习作要积极评价,多就少改,多表扬学生的优点,少提学生的不足,哪怕是一个贴切的词语,或是一个形象生动的句子,都应以充满激情和希望的评语大加赞赏,增强他们不懈努力的信心。还可以用高分激励,只要学生能把事情叙述清楚,文从句顺,能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就给高分。能给80分的,给他90分;可以得90分的,就给他100分。有创意的,甚至可以突破100分大关,给他来个120分,150分。你想,当学生看到这么高的作文分数,他心中是多么的高兴啊!如果次次作文都可以得到高分,每次作文他都可以高兴一次,那么,他还会害怕作文吗?恐怕盼作文还来不及呢!学生在不断的成功中获得心理、精神上的满足,从而亲近作文,喜欢习作。
以上一些粗浅的想法和大家谈到这里。总之,习作教学不会一口吃个胖子,它是一个需要循序渐进、由浅入深、不断改进、持之以恒的过程,这个过程更是我们今后钻研实践的过程。搞好习作教学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将进一步加强研究,不断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不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第二篇:小学高年级习作教学案例
小学高年级习作教学案例
成长中的烦恼
教学目标 .大胆说出自已成长中的烦恼,激励学生敢说心里话,吐露真情实感。2 .把自己最想说的话写出来,做到文通句顺,内容具体,培养学生的习作能力。3 .学会自主修改,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培养学生良好的习作态度和习惯。教学流程与设计意图
一、谈话导入,唤醒回忆 .谈话唤醒学生的回忆,激发习作欲望。
师:同学们,我们常说 “ 少年不识愁滋味 ”。在我的眼里,你们天真无邪、无忧无虑,是快乐的天使。你们曾经也遇到过烦恼吗?
师:是呀!我们沐浴着父母、师长们的温暖,感受到了小伙伴之间的快乐纯真,体验到了努力的艰辛、失败的痛苦、成功的甘甜,丝丝缕缕,点点滴滴。酸甜苦辣 „„ 我们的童年生活因此而丰富多彩。但我们也有许多成长的烦恼,哪些情景至今都让你无法忘怀?今天我们一起行动起来,进行一次 “ 烦恼大拍卖 ”。大家打开心窗一吐为快,也许你心头的阴云就会烟消云散,心情像阳光一样灿烂,笑容如鲜花一般绽放。.引导学生阅读习作提示,明确习作要求。
师:首先请同学们打开书,认真读一读习作要求与提示,边读边仔细想一想:提示告诉了我们一些什么?
(学生自由阅读习作要求与提示)(通过谈话引导学生回忆生活,将学生引入情境,调动学生的情绪,让学生懂得,烦恼伴随着我们的成长而来。进而过渡到下一个教学环节,为后面的交流与习作实践注入情感因素,做好铺垫。)
二、交流烦恼,真情碰撞 1 .启发回忆,拓宽思路。
师:大人们总说:小孩子是无忧无虑的。谁又知道我们也有许多成长的烦恼,那么你在成长中有没有烦恼呢?有哪些烦恼呢?现在请同学们认真想一想:回忆一下在学习上、家庭中、同学间有过哪些烦恼的事呢?又是因为什么而感到烦恼的?
(学生回忆思考)2 .搭建舞台,小组交流。
师:现在请每位同学都先说一说自己的烦恼,再用具体的事情说出烦恼的原因,同学间进行一次心语沟通。充分交流后,每个小组再推举一位同学在班上汇报,看谁汇报得具体清楚,有条理。
(学生分小组交流活动。教师点拨指导,要求小组里的每一个学生说一说自己成长中的烦恼,同时引导学生注意倾听,力争全员参与)3 .创设情境,全班汇报。
模拟中央电视台《实话实说》节目的场景,营造一个平等、宽松、和谐的交流环境,请各小组推举代表介绍自己的烦恼,在交流中其他同学可以询问。教师重点从语言表达和内容两方面指导点拨,启发引导学生相互补充,相互评价。
师:今天《实话实说》的话题是 “ 成长的烦恼 ”,请各位 “ 嘉宾 ” 积极踊跃地说出自己的心声。现场采访现在开始!师:我们先说一说自己都有哪些烦恼吧。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可以归纳分类,拓展学生的思路。让学生了解烦恼的内容及原因。
生:妈妈对我要求太严格,每天做完功课,她还要给我布置作业,我好累。生:老家原先空气很清新,可现在建起了石灰窑,环境恶化,天都变成灰色的了。生:我养了只小狗,可妈妈说太吵、太脏,背着我把小狗送人了。
师:说得真好!对呀,我们在成长中总会遇到这样那样的烦恼,但我们一定要正确对待,这样才会对自己的成长有好处。
(作文要创情境。通过情境的创设唤起学生对生活的回忆,从而让一个个鲜活的人物、一件件生动的事例浮现在学生眼前,让万般感慨涌于心头。这不仅有效拓宽了学生的思路,激发了学生习作的欲望,而且培养了学生热爱生活、关注生活、有意识地积累素材的习惯,解决了学生无话可说、无内容可写的难题。)
三、放胆习作,真情体验 1 .佳作引路,示范指导。
教师提供优秀习作为范例,组织学生阅读并讨论,引导学生学习掌握习作的方法。.捕捉材料,交流构想。
师:你打算选择什么内容来写,准备怎么写呢?先想一想再把自己想写的说给小组内的同学听,相互交流。
师:谁来说一说你准备写什么? 生:我准备写的烦恼是我的眼睛近视。生:我有一个烦恼,那就是我个子矮。
师:你们真会从生活中选材。你们烦恼的原因是什么?谁来把自己想要告诉别人的具体说一说?
生:有一次,我帮老师擦黑板,我擦了下面的一半,可擦不到上面那一半,不管我如何在黑板前蹦来跳去的,可就是擦不到上面的,这时我想: “ 要是我能长高一点儿该多好啊!” 可是想了也是白想,我不可能马上长高,只好搬来一张椅子,站上去擦。唉,个子矮的滋味还真不好受。
师:多会说的孩子,你说得真棒!如果你把刚才说的整理下来就是一篇优秀的作文了。(从说到写、先说后写历来被视为习作教学的重要途径。安排这一环节,通过几个回合的说话交流,在师生、生生的交流评价互动中,一方面引导学生明白怎样把自己的心里话清楚明白地说出来,另一方面使学生相互开阔思路,丰富题材,为下笔成文打下基础。)3 .动笔成文,相机辅导。
师:刚才大家都能说出心里话,不仅说出了烦恼事,还说出了原因。同学们,想不想将今天的真心话、心中情写下来?为了记下自己成长过程中烦恼的一笔,留下自己成长的足迹,赶快动笔把你所想的、所说的烦恼写下来吧!老师相信大家不但说得好,写得一定同样精彩!(学生自选习作素材,自定习作内容,动笔尝试习作。在学生动笔写作的过程中教师进行巡视,及时给予个别辅导,特别是习作有困难的学生)(引导学生交流素材,既拓宽了习作的思路,又让学生体会到选材的方法;引导学生自主选材,自主命题。自主表达,不作过细的指导,这样避免了思维的束缚,真正使学生的习作具有个性色彩。)
四、修改定稿,分享烦恼 1 .读给自己听,自己修改。
师:写好后自己先放声朗读,听听是否顺口,想想词语用的是否恰当,句子是否通顺,意思是否交代清楚具体了,不合适的自己试着改过来。.读给同学听,合作互改。
师:谁想把自己的习作读给全班同学听?(请一名同学读习作)师:大家听后有什么看法?你认为他哪些地方值得我们学习?说一说。(引导学生评价,修改。)师:现在请同学们在小组内读一读自己的作文,再评一评谁写得清楚具体,哪些地方写得好,也可以互相交换改一改。.读给家人听,分享快乐。
师:回家后,请读给家人听一听,让他们和我们一起分享习作的快乐,并请他们对你写的内容提出意见,认真改一改。
(评改赏析作文是心与心的碰撞,是师生、生生之间心灵的交流和情感的沟通。自改之后。把自己的作文读给别人听,可以征询别人的意见,取长补短,既增进了了解。又加强了合作,使学生的习作水平得到了共同的提高。自评自改、同学互评、师生共评体现了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评价方式的多样化,让活动中有对话,对话中有活动,有利于打开学生思维的闸门,真真切切地体会到习作成功的快乐,令作文评改充盈新的活力,进入一个崭新的境界。)教学反思: .创设情境,让学生有话可说。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李吉林老师曾说: “ 言语的发源地是具体的情境,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语言的动机,提供语言的材料,从而促进语言的发展。” 在教学中,要努力为学生巧妙创设情境,通过 “ 回忆生活 ”“ 现场采访 ”“ 交流汇报 ” 等环节,切实把习作训练置于真实情境中,从而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调动好学生习作的积极性,帮助他们建立习作的信心,消除对习作的畏难情绪,真正让学生有话可说,有事可写,有感可发,做到 “ 我口说我心 ”“ 我手抒我情 ”,让习作成为需要,成为快乐的事情,使我们在学生作品中看到童真、童趣,看到真实的儿童世界。.选取生活素材,汲取生活之源。
叶圣陶先生指出: “ 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就会做成什么文字。” 这次习作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点都是生活。在教学中,以来源于学生生活的事例拓宽学生思路,努力让学生思考、关注身边的事,多角度地回忆生活,激活学生的生活储备。引导学生从纷繁的生活素材中选取习作所需要的最佳材料,不但提高了学生对生活的认识能力,而且培养了学生的选材能力,同时还激发了学生习作的冲动和愿望。感之于外,受之于内,从走进生活到书写生活,学生在完成生活作文的同时,灵魂深处也接受了一次生活的有益洗礼。.注重评改,培养学生良好的习作习惯。
在教学中注重习作后的交流、展示和评改,使学生明确修改的重要性,多用肯定和激励的方法,使学生在教师的示范指导下知道改什么,怎么改,逐步养成自主修改的习惯。
第三篇:小学高年级习作指导教学案例《我的理想》
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口语交际〃习作三
《我的理想》(习作指导)教学案例
教材简析
这次作文是在“口语交际〃习作三”的话题“我的理想”的基础上进行的,是口语交际的自然延伸。题目《我的理想》,让学生一看,就明白了这次习作的范围。这次习作,除了要突出习作主题本身具有的教育价值外,还要有意识地提高学生有条理的表达的意识和丰富的想象能力。
设计思路
新课程标准关于写作的基本理念是“写作是运用书面语言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达的过程。”本次作文是在选定的一个话题——“我的理想”来进行口语交际,让学生充分交流和表达的基础上,进行的一次习作。因此,习作时,教师要让学生根据自我认识、见闻、感受和想象来进行自由表达。在习作的过程中,教师必须做好两点:一是要引导学生充分地认识树立理想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在学习、生活中为理想而奋斗的情感;二是提高有条理的表达的意识和丰富的想象能力。本次习作指导过程中,我首先引导学生回顾了总结了自己习作的一般方法,然后引导学生学习了教师收集的关于“理想”的名人名言,引导学生认识树立理想的重要性;紧接着让学生敞开心扉,畅所欲言,相互交流,畅谈自己心中的向往和自己的理想;再接着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在习作中怎样进行有条理地表达;然后放手让学生写一写,让他们能充分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意思、想法;最后,让学生将自己的习作读给别人听,与他人分享成功的愉悦。虽然《语文课标》强调鼓励学生自由表达,放开种种束缚,培养其创新精神,但我认为在高年级和根据本次习作的主题内容,还必须进行一定的指导:一是引导学生认识具有人生价值的理想,即价值观的教育。二是怎样去具体明确,有一定条理地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这样才能达到本次习作“提高有条理地表达的意识和丰富的想象能力”的要求。教学中,力求在尊重学生意愿、自主意识的同时,让学生通过“同桌讨论,相互交流,合作探究”的形式,感受理想的价值与意义,丰富习作的内容、形式,扩大想象的空间,从而使自己的习作内容更加丰富,感受更加深刻。教学目标
1、通过习作过程认识树立理想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在学习、生活中为理想而奋斗的情感。
2、编写习作提纲,提高有条理地表达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难点
想象丰富,有条理地表达 学情预测
六年级的学生,对写作文并不陌生,只是写作能力与写作态度有所不同而已。大多数同学,基本上都知道怎么去写作文,少部分学生因为基础差,写作文的时候的确很困难,而本次习作又是想象作文,更是加大了基础差的那部分学生完成习作任务的难度,因此教师在教学指导时,要根据客观实际,对部分基础较差的学生,加以特别指导,以便他们也能顺利完成本次习作任务。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课件
2、学生课前收集关于“理想”方面的名人名言。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回顾习作的基本方法
1、谈话导入:
同学们,你们现在都经常写作文,那么,谁知道写作文要经过哪些步骤嘛?
2、教师引导回顾习作的基本步骤
二、出示关于“理想”的名人名言。
1、读一读关于“理想”的名人名言。
2、谈一谈读后的感受。
3、明确什么是“理想”。
4、你有理想吗?
三、学生谈一谈自己的理想。
1、板书:我的理想
2、学生交流自己的理想。
(在交流中让学生认识到理想虽无好坏、对错、贵贱之分,但对别人有益,那么他的人生将会更有意义。)
四、指导习作
1、讨论:围绕“我的理想”需要写那些内容?
2、引导学生列简单的写作提纲。
3、交流提纲。
五、起草作文。
六、完成后进行修改。
文章来源:点军区土城小学
陈发
第四篇:如何有效指导学生习作
如何有效指导学生习作
对于语文教师来说,指导写作文是件非常辛苦的事。我们语文老师总是苦于作文改不出来,精力有限而不能给每一个学生有效的作文指导而觉得心中遗憾。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可以说是许多语文教育者迫在眉睫的需要。通过学习及实践,我采用了以下几个做法收到了点滴成效。
一、素材的积淀
我们生活在这个日新月异的社会中,每时每刻都在接触、体察着形形色色的人和事,也会由此而产生各种感受,有快乐,有感动,有烦恼,有伤心……有些感受可能转眼之间就忘记了,有些却会积蓄在心里。这时,你就可以把它们写下来,让它们变成一行行的文字,于是,一篇洋溢着生命力的作文便产生了。可是我们的学生总是在写的时候觉得无事可写,究其原因就是没有注重积累。我主要从两方面培养学生积累。
(一)积累见闻
日子渐渐长起来了,学生早上也早早地来到学校,有的六点就来到了学校,比老师要早得多。这样早上有的学生就有两个小时时间供他们支配。
他们来到学校都干什么呢?老师没来他们是不会那么自觉捧起书本老老实实读书的,事实上我也认为没必要一直捧着教科书读。所以有的在看看课外书,懒惰者有的可能在补写昨日老师布置的作业,抑或有些作业他提前做了,还有的前后桌同学在闲扯.....我来到学校后就不让他们“自由”了,先全班齐读昨日学过的教科书一遍后,就在黑板右上角抄一些古代诗词经典或格言警句等认为自已比较好的东西让他们诵读,直至熟读会背。接着,充分利用早自习的时间,让学生交流汇报所见所闻。周一是古诗词诵读会;周二是精彩段落展示;周三、周四是好故事齐分享;周五是一周新闻摘要。每天晨读会起先并不被学生接受,反而觉得是一种负担,可时间长了,学生的知识面更宽广了,写作文时也更有话说了。
比如,我们四年级的语文园地三的习作是围绕“大自然的启示”来写的,刚接触到这个话题时我以为学生一定是不知所措,不知从何写起,可我真的想错了,多看书了,多接触各种信息资源了,学生掌握的更多了,写起来真是得心应手。有的写看到蚂蚁搬家想到了团结;有的写看到蜘蛛织网想到了锲而不舍;有点写看了故事《拔苗助长》想到了不能违背自然规律------真是五花八门,有点甚至是我没想到的。还要多开展丰富的活动,让学生言之有物。
(二)积累语言
语言的积累对于学习语文十分重要。如果学生积累了大量的语汇、句式、段篇,下笔时就能辞直义畅,奔弛放达,任凭吞吐。那么,如何加强语言的积累呢?我认为,指导学生摘抄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虽然教材已经注意到在每次阅读教学的中有意识地让学生描划摘抄句中的好词好句,但是,仅仅在课堂上练习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还应指导学生在课外随时进行摘抄,使学生养成日积月累的摘抄习惯,积硅步以至千里,积小流以成江河。
让学生按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活动:可看书报,也可看优秀作文;可边读边抄,也可边抄边背;可以坐在家中的小书房慢慢品味抄写,也可以在学校挤休息时间快速阅读摘录。看自己所想看,写自己所想写,乐而为之。这样才能使摘抄成为学生的一种主动需要,真正促进学生的主动阅读。摘抄的内容最好能根据教材分学期、分阶段、分类别组织,如这一月摘抄写景类,下一月摘抄写人类等,有的放矢,事半功倍。摘抄要与课堂教学相得益彰。如教学《春天的雨》时,让
学生摘抄一些描写春天的好词好句,使学生更多地感受的了春天的美丽。如在学习小动物的课文时,让学生摘抄一些描写小动物的句段,让学生了解了小动物,也积累了如何描写小动物。摘抄成为课堂教学的拓展,也为今后的写作打下良好基础。随时摘抄,学生还要准备一个小本子,随时听到看到好词好句都要及时的摘抄下来。像我班的李金红同学就这样的小本子已经有好多了,她的作文水平大大提高了。
二、以讲促写
我们还要扎实抓好口头表达基本功,由讲促写。口头表达训练从组词、造句,到要求学生看图说几句话或一段话,再把说的写下来,这样由易到难,学生容易接受,也容易做到。课堂是活跃学生思维,鼓励学生说话的基地。首先必须严格要求学生的说话习惯,使学生的表达更简洁、清晰、完整。在此基础上,教师要充分利用课堂,用多种方法调动孩子说话的热情。如教《乌鸦喝水》一课,我刚问“如果你那只乌鸦,你会怎么想,怎么做?”学生就争先恐后的回答“老师,如果我把瓶子搬倒然后水就会洒出来,就能喝到水啦!”“老师,我觉得可以用石头把瓶子砸碎,就喝到水了!”“老师,我可以用树叶卷成吸管状伸进瓶子里就喝到水啦!”-------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尽情地说起来。在这样的训练中,孩子们已经学会使用这样的句式:“如果-----怎么办-----”“因为-----所以-----”“我觉得----”“就好像-----”等等。
其次为学生提供了增强口语表达的平台,比如将口语交际课与《品德与生活》相结合,鼓励学生在表演中学会正确使用礼貌用语,培养学生尽情的说。如在四年级下册的第二单元的口语交际《真诚待人》,启发学生思考“别人有事找你父母,当父母不在家时,你会怎么做,怎么说呢?”在这个过程中,引导学生学会使用礼貌用语,以及遇到困难或紧急情况应该如何通过拨打电话来获得帮助等等。
再者通过游戏,使学生有话可说。“悄悄地告诉你”是大家最热衷的游戏。通过老师讲一句完整的话,来训练学生的听话以及传话能力,这在一定程度上培养学生的注意力。
第四敢于让学生插嘴。低年级的孩子在课堂上总喜欢“插嘴”,总有些意想不到的答案和问题。当我用新课标的目光------“蹲下来与孩子说话”重新打量他们时,我却被他们好奇的双眸和童真稚语感动了:“老师,你知道吗?‘日落西山’应该为‘日落西楼’,因为远处看上去全是高楼大厦。”“老师,为什么我们小孩子要写作业,你们大人却不要写呀?”“老师,我妈妈为什么不把他以前学过的知识遗传给我呀?这样我就不要写作业了,那该多好啊!” “老师,对不起,我的伞太顽皮了,不听我的使唤。”“老师,乌鸦的‘鸦’应该是‘牙’字旁,书上就是这么写的!你怎么写成‘鸟’字旁?”这一声声的话语,正体现了孩子的天真、可爱。这也正是我们的目标,充分发挥孩子的天性,尊重孩子的发展,让学生在语言的国度里自由飞翔!
第五给孩子留有说话的空间。每次我讲故事,总是到高潮部分突然停住,让学生去想,去猜。时间一长,创新的火花就在这里诞生了。而且当我公布的答案与他们的想象有差距时,我们总是用自己的想法说服对方,让对方心服口服。“得法于课内,受益于课外。”
最后学生的语言发展还离不开家庭环境的熏陶。与家长的沟通,请他们多让孩子听一些故事或成语,虽然他们有时不懂其中的意思,可对孩子的语言思维会
形成一定的刺激,这就是为什么小孩会学着大人的口气说话;在日常生活中,还要让孩子成为夫妻间的“传话筒”,使他们能准确地听懂一句话,并流利地传达出来。
三、学会修改 读改结合,以读促改也是指导习作水平的好办法。朗读是书面语言的有声化。朗读作文,有利于小学高年级学生发现自己作文的缺点。默读可及时反复,有利于学生边读边思,可让学生思考修改内容。因此,在修改时,我要求学生朗读与默读相结合,寻找、掌握最好的修改契机。一般要求学生先有感情地朗读两遍,在朗读中及时作记号,标明要修改的地方,待后修改;然后默读,边读边思边改。几次修改后,再朗读给其他同学听,请其他同学提修改意见,根据他人的修改意见和自己的想法,重作修改。为了培养学生自己修改作为内的能力,我要求学生作文不打草稿,直接写在作文本上,写一行空一行,一般要写好后认真修改,但也允许学生在写作过程中随写随改。因此,要求学生能字迹清楚、工整,改得能够让人看清,切不可乱涂乱改。这样,交给我的作文都是不经过誊清的,我可以从中看出学生原来是怎么思考的,后来是怎么修改的,便于在讲评中分析学生写作时的思维变化过程。
总之,作文批改的方式是灵活多样的,指导的策略也不是一尘不变的,但无论怎样都应本着以教师为主导的原则,注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综合运用多种科学有效的指导方法,因文而异,因人而异,求实求活,不断总结。这样,我们的学生也会因此在不断的作文练习与修改中获得进步,得到提高。
第五篇:小学高年级课外阅读指导
小学高年级课外阅读指导
高鹏
人才源自知识,而知识的获得跟广泛的积累是密不可分的。古人有“书中自有黄金屋”之说。朱熹也曾经指出,“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杜甫所提倡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等,无不强调了多读书广集益的好处。因此,有效的课外阅读对帮助学生巩固课内知识,提高阅读、习作、口语交际等都有着重要的作用。下面就谈谈如何做好学生的课外阅读指导。
一、激发兴趣
激发阅读兴趣是开发课外阅读的原动力。再好的课外书,如果阅读的人对它没有兴趣,就不可能完成对它的阅读,更不可能受它的影响。因此,我们要采取不同的措施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以利于顺利开展课外阅读。
1、名人名言激励法。
老师可以经常向学生讲讲高尔基、鲁迅、老舍、朱自清、冰心等中外名人名家热爱书籍,如饥似渴地学习的故事,并把他们有关读书的名言张贴在教室里。如“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歌德。”“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我身上所有一切优秀的品质都要归功于书籍——高尔基。”使教室营造出一种爱好读书的良好氛围。
2、优秀读物引导法。
老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爱好,向学生介绍一些贴近学生生活的读物。如寓言故事、中外世界名著、名人故事等,激发学生对课外读物产生兴趣。
3、活动促进法。
组织比赛和评比。可以在阅读课上组织一些活动,比如:“读书摘记展览会”、“群英荟萃——故事大王讲故事”等活动,给学生提供施展才能的机会。
二、指导学生选择好读物。
歌德说过:“读一本好书,就是在和道德高尚的人谈话。”教师应当根据学生的阅读能力、思想状况、年龄特点、兴趣爱好和教育需要,认真地帮助他们选择有益的读物。选取阅读材料,应着眼于学生兴趣的培养和视野的拓宽,面要广,量要大,文要精,尽可能将符合学生心智特点的课外读物推荐给学生,来激发学生的阅读欲望,进而交给学生打开阅读之门的钥匙,培养学生自主性阅读的良好习惯。
三、指导学生选择合适的阅读方法。
1、掌握一般读书程序。
读书一般先看封面书名,再看内容提要、目录、扉页,然后逐页阅读,边看边想,不懂之处做上符号。
2、认真实施读书要求。
一为眼到、心到、手到;二为不懂就问,善于思考;三为要与“说话”、“作文”紧密结合;四为持之以恒。“受之鱼,不如授之以渔”,掌握科学的课外阅读方法,不仅能为学生掌握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新型学习方法打下扎实基础,而且能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四、指导学生做好阅读积累。
语文学习是一个不断积累的过程,阅读也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俗话说“不动笔墨不读书”,“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所以要做好阅读积累,就要做好读书笔记。一个未见过的字、词、成语、一个精彩的句子、一段优美典雅或振聋发聩的话,一个典型的事例,读后的感想„„都可以记到读书笔记上。
五、营造良好的班级阅读氛围。
在课外阅读的指导过程中,可以发现学生感到困难的是缺乏阅读时间和阅读书籍,为此可以尝试以下几种形式,为学生营造良好的班级阅读氛围:
(1)在能力范围内切实有效的为学生减负。
为了解决学生课外阅读的时间问题,我把教学任务力求在课内完成,作业要精选,也争取让学生在课堂上当场完成,使学生有更多的自主支配的时间,有足够的时间进行课外阅读。
(2)充分利用图书馆
为了解决学生课外阅读书籍不足的问题,充分发挥图书室的作用,最大限度地解决学生“读书难”、“借书难”的问题。
(3)建立班内“互助”图书角。建立班内“互助”图书角,由学生自愿结合起来分别购买不同的图书,互相传阅。还有就是把学生个人零散的图书集中起来,供班级集体轮流阅读。这样,既充分发挥了图书的作用,又培养了学生关心集体的品德。
总之,要想有渊博的知识,就要做到: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