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谈小学高年级语文课外阅读指导探究
浅谈小学高年级语文课外阅读指导探究
《语文课程标准》 指出,小学语文必须高度重视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并首次把 “丰富语言的积累” 写进了教学目的,对学生的阅读量还做了明确的规定: 高年级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即每学期应达到25万字,相当于高年级的语文课本5本书左右。因此,在开放的语文教育体系中,课外阅读不是游离于语文教育过程之外的 “点缀”,而是语文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引领孩子们进行快乐的课外阅读,让孩子们在浩瀚的书海中遨游。我在班级开展了“我喜欢,我阅读” 的课外阅读指导活动,并注重在以下五个环节都努力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有所收获。
1.多管齐下,创设浓郁的阅读氛围
1.1创设良好的家庭阅读环境。在广泛开展课外阅读情况家长调查的基础上,召开家长会,改变部分家长的陈旧观念,取得家长的帮助,保证课外读物有来源,课外阅读有监督。有条件的家庭,提倡亲子阅读,这对保持学生的阅读兴趣十分重要。
1.2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
教室内张贴读书名言,布置班级读书角,图书来源一是学校图书馆,二是学生家中藏书。同学之间可交换阅读书籍,提高读物利用率,减轻家长经济负担。“读书小屋” 每周推荐一本好书,营造浓浓的书香氛围,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1.3教师以身垂范,与学生共读。
特级教师支玉恒说: “教师不读书,对学生是灾难性的。” 阅读可以让我们的文化底蕴渐渐地丰厚起来,思维逐渐地活跃起来。久而久之,我们的身上就会带有某种特殊的精神气韵和文化归属感,对学生起潜移默化的作用。学生与教师共同阅读,不但能激发学生的表现欲,也便于教师进行及时引导。
2.帮助学生选择健康、适合的课外读物
2.1适合的才是最好的。
学生的课外阅读大多数是以个体的形式来进行的,有的喜欢名家名著;有的喜爱科普作品;有的迷于军事知识;还有的只对卡通书籍感兴趣……因此,我们放低要求,允许学生个体差异的存在,适合的才是最好的。
2.2选择健康、有价值的书。
课外阅读益处很多,但开卷未必有益。别林斯基说得好: “阅读一本不适合自己阅读的书论文格式,比不读还要坏。我们必须学会这样一种本领,选择最有价值,最适合自己所需要的读物。” 尤其孩子,纯净幼小的心灵如果借助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和经典名著来滋养,心灵会日渐纯净,感情会日渐丰富,兴趣爱好会日渐广泛,智力与承受力也将日渐增强。
3.提高课外阅读能力
3.1不动笔墨不读书。
根据阅读情况填写读书卡,记录阅读的篇目、时间、字数、摘录好词佳句、展示心得体会,学会积累,学会与文本对话,学会做读书笔记;鼓励学生对作品进行再创作(会续写、扩写、缩写、改写等)。以保证阅读数量,提高阅读质量。
3.2集中指导,提高课外阅读能力。
学生共同阅读同一读物,便于教师指导。但教师要挑选出人人喜爱的读物,并不是一件易事。人教版国标本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 “课外书屋”,介绍了德国著名漫画家埃?奥?卜劳恩的漫画 “好看的圣诞书”,它的幽默、温情一下抓住了孩子们的心。我顺势引导阅读漫画集 《父与子》,它由一组组生动幽默的画面组成,幽默、温馨,流露出纯真的赤子之情和融融的天伦之乐,感人至深。我请孩子们谈体会,谈各人发笑的角度,从而理解 “各人笑各人的所笑” 正是漫画集所独具的魅力。并根据本单元课文均体现父母之爱的特点,重点推荐漫画 “寻找出逃的儿子”等,分组学习,小组交流,填写读书卡。
4.有机整合,减轻课业负担
4.1由课内向课外延伸。
古人云: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确实在社会上处处有语文,人人时时学语文、用语文。在语文教学中我注意引导学生去感受中国语言文字的美,并结合一些特殊的课文,特殊的节日,特殊的事件,特殊纪念日等拓展阅读。如学了 《草船借箭》,引导阅读 《三国演义》 有关章节;学了 《十里长街送总理》 后,推荐阅读 《大地的儿子》;学了 《少年闰土》,推出鲁迅小说 《故乡》。3月5日,读 《雷锋的故事》;父亲节,看朱自清的 《背影》 ……学生手中的《同步阅读》 教材,文章不但精彩,而且与课文主题紧密相连,应充分利用。
4.2保证阅读时间。
课外阅读需要有比较充裕的时间,囫囵吞枣地应付课外阅读量会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因此,要控制过多的机械繁琐的语文书面作业,保证学生每天有半小时自由阅读的时间。每周的周记也可改为阅读、与家长交流、填写读书卡等。假期作文改为出一期读书专题小报等等,让语文作业变得有趣起来。
5.搭建展示平台,提高读书积极性
为了提高学生读书积极性,提高课外阅读效率,增强阅读实效,我思考了一些行之有效的办法。如: “我喜爱的名言” 交流会,有计划有目的地搜集一些关于读书的名言,进行评说、欣赏。“名人故事会”,讲述名人读书成才的故事,从而激起学生对读书人的崇拜,对书的渴望,形成与书本交朋友的强烈意向。自办班级 “课外阅读报”,刊载论文格式美文佳作,选登优秀读书笔记……孩子们一有空闲便忙于搜集资料,采稿、写稿,乐此不疲,热情高涨,读写能力得以增强;参加 “读书知识竞赛” “红色经典诵读” “ 《弟子规》 精读” 等各种读书活动,有效促进了学生读书、交流、展示的积极性。根据学生表现,每个月组织评选一次 “书香少年”,评选一次 “明星家长”,在班级墙报上给予表扬,并颁发奖状,鼓励先进,树立榜样,激发学生的争优热情。由于在阅读的每一环节,我都关注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因此大多数同学踊跃阅读,积极参加各类征文活动,作品也开始见诸报端,学习语文的热情高涨,真正做到 “我喜欢,我阅读”。
第二篇:小学高年级作文教学方法探究
小学高年级作文教学方法探究
摘 要:作文作为小学语文教育阶段重要的一项内容,在提高学生语文综合能力以及文学素养方面发挥着非常积极的作用。但是由于受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我国小学阶段的作文教育效果并不是特别好,依然存在着诸多问题,尤其是高年级作文教学。导致现阶段小学高年级作文教学水平低下的原因有很多,其中最为重要的就是对于小学作文教学方法的选择,基于此,本文对小学高年级作文教学方法进行了相关的探究。
关键词:小学高年级;作文教学;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8)21-0127-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8.21.081
无论在哪个教学阶段,作文教学都是语文教学过程中的重点和难点。做好语文作文教学工作,对于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以及语文学习综合水平有着非常积极的意义。但是在现阶段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尽管教师已经开展了相应的作文教育,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其教学效果并不是特别理想,学生的作文写作依然存在着诸多问题,究其根本,就是教师在进行作文教学时,教学方法选择不当,导致学生的写作水平很难得到提升。
一、现阶段小学高年级作文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作文教学方法较为落后
由于受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小学高年级阶段的语文教师在对学生进行作文课堂教学时,大多数是采用“满堂灌”的教学方法进行作文教学。其主要形式为教师将本次作文题目布置给学生,然后通过对一些较为成熟的例文对学生进行分享,然后让学生根据例文中的内容以及格式进行相应的写作练习。尽管这种教学方法可以使学生在短时间内完成作文写作,但是过于机械化的模仿对于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产生着较为不利的影响[1]。
(二)学生作文写作不切实际
在现阶段小学高年级作文教学过程中,存在的另一个较为严重的问题就是?W生作文写作不切实际且内容较为空洞,不仅如此,学生作文的素材应用也近乎相同,笔者研究发现,导致这种问题出现的主要原因就是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并未对学生进行科学的作文教学,学生往往是通过相关学习资料中的例文或者其他文章内容中寻找素材,其写作并未结合生活实际,往往是东拼西凑应付作业,最终导致在实际的写作过程中写作内容过于空洞。
(三)学生对于作文教学的学习兴趣不高
由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思想并不成熟,加之生活经验较少,对于情感的认识也存在着一定差异,因此在进行写作时,往往会由于缺乏相应的生活体验以及素材使学生感觉作文写作的难度较大,加之教师教学方法较为单一,久而久之,学生便失去了对于作文学习的兴趣,这样一来,学生的作文水平就更加难以提高。
二、改善和创新小学高年级作文教学方法的具体策略
(一)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相比于小学低年级,高年级的同学已经可以完全适应小学阶段的语文教育方式,并且也在一定程度程度上形成了思维能力,因此,在这一时期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有着非常积极的意义。在对高年级学生进行作文教学时,要想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笔者认为,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改变教学方法。教师在实际的作文教学当中,应根据高年级阶段学生的学习特点,最大限度地对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行培养。要想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笔者认为,首先应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周围事物并通过文字的形式表达出来,并以此为基础来为写作积累更多的素材[2],例如,在进行《我的爸爸》作文教学时,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观察自己的爸爸,并通过引导学生从几个方面入手,来对自己的父亲进行观察,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兴趣,还可以在较大程度上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除此之外,教师还要对学生的想象力进行培养,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游戏的形式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例如,教师可以拿出一个抽象的图片,让学生自行想象,并将自己想象的内容通过文字的形式描绘出来,对于提高学生的想象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着非常积极的作用。
(二)指导学生积累写作材料
写作素材作为写作的重要基础,对于学生创作出好的文学作品有着非常深远的影响。现阶段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所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学生写作素材的匮乏,导致学生在实际的写作过程中,很难写出优秀的作品。因此,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鼓励学生多进行阅读,并在阅读的过程中发现并积累各类写作素材,以此来改善没东西可写的困境。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应不断扩大学生的阅读范围,不仅要对语文课文进行阅读,还要对诸多课外读物进行阅读,并且在学生阅读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有效的阅读指导,帮助学生找出文章主旨,以此为基础让学生积累更多的素材[3]。除此之外,教师还应鼓励学生对生活中的一些事情进行积累,通过加工后作为素材应用到实际的写作过程当中。
(三)做好写作完成后的作文修改工作
所谓的作文修改工作,主要包括两方面,一个方面是指学生的自我修改,一方面是指教师对于学生作文的批改。首先是学生自我修改,当学生写作完成后,学生对整篇文章进行通读,发现整个文章中是否存在语句不通顺、有语病以及错别字情况的发生,但是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做好相应的指导工作,不仅如此,教师还应鼓励同学之间进行相互的作文修改,并以此为基础不断提高学生对于作文写作的认识;其次是指教师对于学生作文的批改,教师在进行文章批改时,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对学生的作文进行细致的批改,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但是在细致批改的过程中,除了对学生作文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指出以外,还应对学生精彩的句子或者段落进行表扬,以此来不断提高学生写作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 戴爱军.小学高年级作文教学现状与对策[J].小学生作文辅导(上旬),2017(4):41.[2] 胡关明.浅谈小学高年级作文教学方法[J].教育科学:引文版:138.[3] 彭小敏.小学语文高年级作文教学方法探索[J].新作文(语文教学研究),2017(5):33.
第三篇:小学语文高年级作文四步教学法的探究
小学语文高年级作文四步教学法的探究
在批阅小学生作文时,我们常常发现:有些小学生的作文是生搬硬套,强硬地模仿,有些小学生作文语言不够生动,缺少儿童的个性。语言是思维的外壳,可见这些小学生思维呆板,缺少创新意识。诚然,这是由多种因素造成的,其中与教师在指导学生写作时要求过于统一,必须怎么样,这样束缚了小学生的思维,或者说不注意对小学生进行创新意识的培养,不能没有关系。
怎样对小学生进行创新意识的培养呢?针对目前小学生作文中存在的问题,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经过不断摸索,提出以下看法,以便有助于推动素质教育的深入开展。
一般地认为创新意识是个人在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从某些事实中寻求新关系,找出新答案的思维过程。英国心理学家瓦接斯把创造思维分为四个时期:
1、准备期;
2、酝酿期
3、豁朗期;
4、验证期,体现在小学生作文教学中可分为四个阶段:
一、作文准备阶段
任何发明创新都是建立在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之上的,灵感的出现也是经过长期思考的结果。小学生的作文应该是他们对周围事物认识的表白。即:“我笔写我口,我口表我心。”我们知道人的思维是建立在概念的基础上的,概念又是通过词来表现的。因此首先要利用语文教学,引导学生大量阅读,对文质优美的名家名篇要熟背在胸,吸收其优美词句,学习其思维方法等。
其次,应加强小学生选择视听教材的正确引导。由于电视机、电脑来到了我们身边,它不仅丰富了日常生活,而且天南地北、古今中外的知识可尽收眼底。对于小学生而言,关键是要有选择地吸收,那些有益于身心健康的要看,否则就不要看。如我向学生们推荐了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联播》、《科技博览》、《人与自然》以及优秀的名家故事片等。看《旅行家》节目的学生谈起祖国各地的风景名胜来,头头是道,妙语连珠,令同学们赞叹不已。老师问他是从哪儿知道的那么多,他骄傲地说:“我是从电视中看到的。”
另外,培养学生们写观察日记也是积累知识的好办法。学生大量地读写,贪婪地吸收,为培养创新意识打下了一定的基础。在写作文前引导学生有目的的观察,或教师创设一定的情景,都可作为写作文的准备期。
二、作文酝酿阶段
运用发散思维和集中思维帮助学生审清题目,选好材料,使学生顺利地度过酝酿期。
审好作文题目是写好作文的第一步。教学生审题的方法有多种,实践证明“死活审题法”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所谓“死”是看作文题目对文章内容有哪些死的限制条件;而所谓的“活”就是让学生看一看作文题目对文章内容有哪些未确定的要求。前者运用集中思维,后者是调动发散思维。以《我的同桌》为例来讲吧,先审“:本题目既不能写景状物,也不能写一次活动或记一件事,应该写人而且必须写自己的同桌,不能写别人的同桌。再审“活” 这个题目中时间没有确定,可以写现在的同桌,也可以写过去任何时候的同桌;中心没有确定,可以写同桌助人为乐,写同桌刻苦学习,写同桌关心集体,写同桌的业余爱好等都行。别的作文题目都可以按同理进行。这样一开始就牢牢地扣住了作文要求,又避免了全班学生作文雷同现象的发生。锻炼了思维的准确性、深刻性、广泛性和灵活性,促进创新意识的形成。
帮助学生选好写作内容则是写好作文的第二步,又是对学生进行创新意识的培养。作文选材的标准应符合“真、新、独”三点。所谓“真”是选择亲身经历的或实实在在的材料来写。用真实的材料写出来的文章才有真情实感,生动感人;所谓“新”是应选择具有时代精神的材料来写,内容新颖才能更吸引人;所谓“独”则是争取选择带有典型性的材料。这是对选材的更高要求。尽量寻求符合以上三项标准的好材料,老师要引导学生抓住题目开展横向思维、纵向思维、发散思维和集中思维等,到已有的知识储备中寻找,由于每个学生的生活经历不同,知识积累不一样,所找到符合统一作文题目要求的材料,就可能各异,带有每个学生的个性,写出的作文就避免了千篇一律。以上方法帮助学生审题选材,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的思维能力得到了锻炼,为学生创新意识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三、作文豁然开朗阶段
“口若悬河”、“想说就说”悄然帮助学生度过作文的豁然开朗期。学生口说作文是一种很好地表达方法,写作文只是用书面语言规范地表达罢了。口说作文是写好作文的基础,学生能滔滔不绝地把一篇构思好的作文说出来,而且是调理清楚、中心明确符合题目要求的,那学生写起作文自然就顺利多了,老师引导学生口说作文前,应给学生留些打腹稿的时间,鼓励学生同一事物采取全方位的表达方法,培养孩子的求异思维,促使其创造力健康地发展。如让学生些《一支粉笔》这篇作文,只以开头为例:甲学生讲,老师讲台上的那支白色粉笔是用石膏制成的圆柱体,约9厘米长,它一头细,一头粗。乙同学说,老师讲台上的那根粉笔犹如蜡烛默默地奉献自己,在黑板上给我们留下了知识,等等。教师引导学生口述作文时,要发挥主导作用,巧妙地帮扶学生,力争使学生说出的句子完整,用词准确,层次分明,条理清楚,语言生动。学生在口头表达的过程中,逻辑思维能力得到了培养,由于教师倡导尽力说出新意,所以学生的创新意识就得以发展。同时学生在快乐的“说”中,明白了写篇作文原来并非十分困难的事。
四、作文成就阶段
“挥笔疾书”完成习作,展现创造思维的成果。为把学生思维的成果展现给更多的人,就应该挥笔写出来。学生在动笔开始写作文后,教室里应保持安静,学生遇到不会写的字可暂时用汉语拼音来的代替,不要打断思路,争取一挥而就,一气呵成,如果要检验课堂效果,对一篇记事的作文,教师可请一部分同学写开头,另一部分写事情的经过,第三部分写结尾。评议草稿后,各部分学生再把作文没写的内容补出来,就成为一篇完整的习作。教师在评议学生草稿时,抓住哪怕是一个新颖的字词,也要大加赞扬,其目的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对“标新立异”式的作文,还可以作为范文读给大家听或出墙报,以此来激励小学生创造力的发展。
通过语文作文教学的实践,证明作文教学是培养小学生创新意识的有效途径。教育学生“想说就说”地写作文,可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创造能力。这样不断地坚持下去,不仅能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而且为学生以后的学习工作乃至发明创造,都打下了良好的心理基础。
第四篇:小学语文高年级工作计划
小学语文高年级工作计划 篇1
一、指导思想
以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为总目标,全面实施课程改革,以提高教师专业素质为关键,狠抓教学规范建设,抓常规养习惯,坚持以人为本的观念,以求真、务实、创新的工作作风,积极开展教学改革研究,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进一步创新小班化教学的方式。
二、工作思路
1、结合学校教导处本学年教学工作思路,创新教研文化。倡导新的课堂理念,教师为自己而研究,教师研究的是自己。课堂以解决教师自己的问题、真实的问题和实际的问题为目的,研究课堂、享受课堂。
2、组织开展好组内教学研讨课,教学研究等活动,认真进行评价与自我评价,共同提高业务水平和教学质量。
3、积极参加校、区、市等各级各类的教学研讨、技能竞赛等活动。
三、工作措施
(一)认真学习,大胆实践,深入推进语文课程改革实验。
1、深化语文课堂教学改革,大胆实践探索。要确立以活动促发展的意识,通过举办不同层面的课堂教学展示研讨活动,多评议切磋,多交流碰撞,在活动中发现、研究、解决所遇问题。要切实转变学生学习的方式,将充分的自主学习、有效的合作学习、适度的探究学习紧密结合起来,重视兴趣的激发、独特体验的激活和朗读作用的发挥。继续认真扎实地开展小班化探索实践,注意积累典型课案和经验。
2、组织本组教师学习教育理论,认真落实教学常规“六认真”(备课、上课、作业、评改、辅导、考核)。开展集体备课,互帮互学,在课堂教学上做到教学目标明确,方法灵活多变,重难点突出,努力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获取知识。
(二)脚踏实地开展教研活动
1、创造新的教研模式,突出教研专题。要提高教研活动的质量,要以新课标、新理念为指导,以课堂教学为中心,立足常规,服务教学。深入课堂教学研究,让朗读教学再次闪光。我教育组的研讨课关注在阅读教学过程中的朗读感悟。让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品位文本的内容和内涵。
2、人人参与,让评课成为“辨课”。
根据学校工作安排,努力做到本教研组成员四十五周岁以下,人人都有一堂公开课。积极进行教后评课,五十周岁以上的教师当好主评,提倡开展“辨课”活动。让教师以平等的姿态和质疑的精神,就课论课。提倡就课的`具体环节发表“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不同看法。一改往日评课中“好话说尽”,努力让教研课称为教师教学水平发展和提高的重要平台。
四、教研活动安排
3月制定教研组工作计划,确定本次教研组的研讨重点为:如何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感悟文本。
针对教研重点进行理论学习。
4月全组成员对名家名师的课进行多次观摩。
5月小组内听、评课。
观摩校内组织的公开课。
6月小组内听、评课。
成果汇报。
小学语文高年级工作计划 篇2
一、指导思想
科研兴教,科研兴师。以课堂教学为抓手,加强对教材、课堂、学生的探索与研究,从而培养学生对语文的感悟,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语文教学水平,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
二、主要工作
1、理念是行动的先导。本学期要组织教师学习语文教学理论,新课程标准。组织教师研读新课改的每一板块,及时传递教改信息,用先进的教学理论指导教改,指导语文课堂教学,参加学习的教师要认真做笔记,并努力将所学理论经验在实际工作中进行实践,提高自身的业务素养。
2、确立学生学习语文的能力培养为语文教学的第一要素,把学生当成语文学习活动的主体,充分发挥学生学习语文的自主作用。
3、紧抓质量兴校主线,坚持以教学工作为中心。狠抓课堂上的突破,课堂教学的优化要落实“六性”,即目标的全面性,要求的发展性,方法的科学性,要素的主体性,情境的民主性,过程的研究性,各位教师要把握课改精髓,积极实施有效教学。知识要当堂消化,问题要当堂解决,作业要当堂完成,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效益。
4、抓好课外阅读。课外阅读是课堂教学的延伸。教师要指导学生课外阅读的方法,帮助他们积累知识,积累经验,使课堂教学和课外阅读有机结合。
5、加强对语文课题的研究,探索语文教改之路,及时总结语文教改的经验,切实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新型的学习方式的研究;领会新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精神;小学语文教学模式创新与学习方式转变的研究。
小学语文高年级工作计划 篇3
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我们语文教研组认真学习贯彻上级教育部门、新课程标准的精神,以《学校工作计划》和《教导处工作计划》为指导,立足校本教研,狠抓实效,大力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教研工作努力提高语文学科的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紧紧围绕学校本学期工作目标,进一步加大课堂教学改革的力度,规范教学常规管理,提高教研质量,提升教师教学水平,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
二.工作重点及措施:
(一)学好理论,更新观念,提高素质
语文教学应按照语文学科的特点,适应社会需求,强化语文的人文性、实践性、实用性,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了适应这种新形势,不被淘汰,我们中高年级语文老师在理论学习方面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1.认真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通读一、二本理论专著。结合语文教学实践,通过专题学习和讨论,提高自身的理论素养,更新教育教学观念,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和学生观。
2.及时了解语文教学的动态和语文教改趋势,开拓视野、拓宽语文改革思路;同时,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吸收并消化他人的先进的教育经验,不断练好自身的语文教学“内功”。
3.紧密结合教育教学实际和课题研究,并根据自身的需要,确定学习重点,讲究学习方式,提高学习效率。
(二)狠抓常规,改革教学,提高效率
1.对照语文课程标准,树立教师服务意识。
我们要改革陈旧、呆板、单调的语文课堂教学模式,研究和设计科学、新颖、活泼、开放型的语文课堂教学模式;语文课堂要注重激活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和能力,突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坚决做到面向全体学生,照顾不同程度、不同层次的学生的学习需要,努力促使课堂教学结构的最优化,大大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2.狠抓教师集体备课,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上学期,各语文备课组在集体备课的形式上做了一些尝试。本学期要进一步落实集体备课制度,首先备课组长思想上要重视,措施要到位,其它老师要紧密配合,讲究求真务实,对各种课型都要进行研讨,采取“分块备课,集体评议、个人修改、注重反思”的总体思路思路。让教师沿着“备课——评议——修改——反思”这一互联互动的螺旋式的渐进过程,求得问题的解决,从而促进教师间的互动式交流和教师与新课程的共同成长,达到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共同提高的目的。
3.开展多种形式教研活动,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本学期要继续开展听、说、评、讲等教研形式,继续开展“同课异构”等多种形式的教研活动,45周岁以内的老师每学期每人至少上一节教研课,努力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三)创设活动,培养习惯,提升素养
1.创设语文学习活动,拓宽学生学习空间。
本学期,我们将根据学生的特点和学校的实际情况,继续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正确处理基本素养与创新能力的关系,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2.培养良好学习习惯,丰富学生课外知识。
本学期,我们语文教研组将学生读书落到实处,规定读书书目,规定读书时间。不定期举行学习方法经验交流会,让学生在浩瀚的书海中畅游,促进学生语文能力的发展。
第五篇:小学语文高年级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好!我是()号考生,我说课的题目是《
》,下面我准备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这五个方面来谈一谈《 》这篇课文的教学设想。
一、教材分析
《
》这篇课文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语文()年级()册第()组中的一篇讲读课文。本组教材围绕着“()”选编了()篇文章,每篇文章都包含着深刻的道理。《
》这篇课文主要写了__________ 赞扬了(表达了)__________。文章先写________接着写_________最后写_________。
这篇文章语言生动形象,读来朗朗上口,特别有感染力,(情感丰富)既有鲜明的形象,又与学生的实际生活、情感体验十分接近。课文一些语句含义深刻,具有启发性,给学生提供了多维的思考感悟空间。
根据本单元训练重点,本课具体要求及学生的认知水平,我将教学目标制定如下:
1、会认 会写 能正确读写 等词语。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主人公)的感情。(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3、学习——的写法
由于(本课特点)我将本课的重点确定为——
由于课文离学生的生活实际远,学生对()的知识了解甚少,“()”自然就成了教学难点。
二、学情分析
()年级学生已经具有独立识字的能力,有一定的学习习惯和自己的一些学习方法,具有较强的表述能力,初步具有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
》情节性强,含义深刻,学生爱读、能读,但不一定读得懂。课文有点明文章主旨的重点句,教学中可以凭借这些关键词句,引导学生深入体会,得到启发,感悟()的道理。
三、教法与学法
根据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这一基本理念,结合本课教学目标及学情,我采取以下教学方法:
1、启发式讲读法 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运用多种形式的读,抓住文中重点的词句,让学生在读中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情景识字法:识字与写字是低年级学生学习的重点与难点,而集中识字对学生而言比较枯燥,为此我在教学中注意运用多种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具体的情景中识字,这样学生易于接受。)
2、讨论法:引导学生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共同分享合作的乐趣,感受成功的喜悦。
在对待学生的学习上,我以学生的“学”为教学的出发点,让学生放开手脚,积极参与,大胆求索。本课我指导学生用如下方法进行学习:
1、朗读感悟法:《新课标》指出小学各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的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2、合作探究法:分五人一小组合作学习,明确学习任务,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
四、教学过程
为了创设一个扎实有效的课堂,使学生学有所获,我设计了以下六个环节:
1、创设情景 激情导入(多媒体)
在教学开始时,我通过生动的多媒体课件再现与课文有关的情景,激发学生情感,然后老师就问:—— ?这样设置悬念,这样可以激发学生探究新知识的欲望。
2、展示目标,检查预习(让学生读读重点段 展示课前收集的资料 检查字词 注意平舌与翘舌的变化)
这样做可以明确学习任务 同时也为下一步的学习打下基础
3、初读课文 整体感知(教师引导提问题: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主要交代了一件什么事?)读完后,让学生说一说,看谁说得好 设计意图:提出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读课文,通过默读了解全文,学生可以有重点的把握课文,同时也能从整体上把握课文,理清课文的脉络)
4、细读课文,深入探究,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
在这个环节上,应找到切入点,深入到重点段落,学生五人一组,探究问题,让小组长汇报结果,教师进行评比,简单的问题,小组解决,不会的问题全班讨论,最后教师总结)
我是这样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的:a指出课文的感情基调b指名读,分组读,让小组间竞争c评价,若学生读不好,教师要范读)课文有背诵的地方要当堂消化
5、回顾总结 拓展延伸(领悟写法)
6、布置作业
五、板书设计
板书是无声的语言,是整篇课文的眼睛,本节课我设计的板书做到了简洁明了,突出重点。
我以上的说课设计是基于以下理念进行的:
1、立足于学生的发展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2、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以上我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这五个方面来对本课进行说明。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各位评委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