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谈小学一年级新教材汉语拼音教学 三江中心小学 吴旦旦
浅谈小学一年级新教材汉语拼音教学
三江中心小学 吴旦旦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在“教学建议”中指出要“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语文学习规律选择教学策略”。还具体提出汉语拼音教学尽可能有趣味性与学说普通话、识字教学相结合,同时强调了要充分利用儿童生活经验等。拼音是小学教学的第一个难关,如何最大限度的激发学习兴趣,使学生尽量掌握汉语拼音呢倪海曙说过:“对于孩子来说,学习的最大动力,第一是兴趣,第二是兴趣,第三还是兴趣。教学实践也证明:兴趣是学好汉语拼音的关键,只要教师精心设计教学过程,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巧妙创设学习环境,就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培养起学生学习汉语拼音的兴趣。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第一册汉语拼音部分共13课。编排了情景图、短语、句子和儿歌,认识70个常用字。显而易见,教材采用了多种方式体现出语文学科的综合性、整体性。于是我把汉语拼音部分视为一个多元化的整体,将学拼音看图识字、看图说话、阅读短语和儿歌等多个知识点互相渗透,分层次有机整合,千方百计调动学生的兴趣,力图取得最佳学习效果。
一、声母发音与课文插图的整合
新教材汉语拼音部分有几十幅富有启发性的插图,或示意字母发音、或表明字母形体,还有一些是为提高拼读能力而安排的。教学中要充分利用直观形象帮助学生学习抽象的拼音字母。声母的本音虽
学生学习还是不方便。新教材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就给这些声母配上了不同的韵母,使声母也能发出响亮的音。例如在教学aoe时,可以先出示图画:这是一幅美丽的乡村图,一位阿姨带着小姑娘来到小河边,看到了大公鸡和水里的大白鹅。这是学习拼音的第一课,对学生来说难度不大。在教学时应该避免枯燥乏味的练习,而要充分借助插图的情景调动孩子的兴趣,让他们在美的熏陶中,在自我探索、自我发现中愉快的认读、书写。根据教学目标,本节课的训练点有两个,第一是学习拼音aoe,第二是练习看图说话(并渗透美感教育)。这两个当中又以第一个为重点。教学时,可以考虑将拼音的学习放在看图说话中进行。从看图说话导入,让学生自己发现隐藏在图中的拼音的形,在模拟唱歌、打鸣的活动中读准音,在发现形的过程中学会写。
二、拼读音节与生活经验的整合
六岁的孩子入学前已会说很多话了。从拼音角度来讲,他们已经会发很多音节的音了,但是他们并不知道和理解为什么要分解音节。如看见一丛草,他们认识是草cao,却不会将草cao,分出声母C,韵母ao.更不会有意识地将声母和韵母连成音节进行四声拼读,因此字音、音节的拼读成了孩子们拼音入门的学习难点。根据新教材增加了许多与学生生活紧密联系的音节的编排特点,教师可以调用孩子已有的生活经验,直接切入音节,拼读难点。如汉语拼音第5课三拼音节gua、guo、hua、huo、kuo可以先制作课件从电脑中依次出示一个西瓜、一口锅、一朵花、一堆火和由小扩大的圆等图片,先请孩子们认一认在生活中早已熟悉的事物,说一说它们的名称,实际上已调用他们原有的“语音储备”,然后引导学生想一想它们是怎么拼出来的? 当学生理解有困难时,再用课件分别展示出声母和相拼的韵母以及声调,对应摆放在图片下面。最后启发学,这些声、韵母合在一起加上别的声调就成了别的字音了,你们想认识它们吗?再以此分别推出以上五个音节的四声,让学生读一读,结合生活实际说一说说出双音节词或一句话即可。这种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的扩展活动无一不是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进行的。
学生初步学习了拼音方法知识转化为能力,力争做到看到音节便能准确、熟练地读出来。教师要充分利用新教材拼音部分出现的209个音节。为了增加学生拼读兴趣和效果,我从学生最熟悉的口语入手,从学生日常生活用品入手出示在黑板上方,为学生营造喜闻乐见的拼音音节氛围,使他们爱学乐学,既提高拼音能力又发展了口语交际能力。
三、认识汉字与观察情景图的整合新教材拼音部分的内容在声母、韵母、音节、识字、儿歌、看图口语交际等方面进行了巧妙的组合,体现了“以学生为本”观念给师生带来了更大的创造性学习的空间。教师应站在学生认知水平的角度上,认真审视每一幅情景图,想办法激活它们对学生的吸引力。让学生借助情景,利用汉语拼音读准字音,会认汉字。1.看懂留意,练习拼读。有的情景图内容简单,物体的名称和音节对应出现。如第7课妈妈擦玻璃、爸爸拖地、我做贺卡。可以让学生自己看图、练读音节、认汉字。有的图内容复杂,学生看了图还不能导出音节的读音.如第11课的情景图,教师作为引导者要带着学生仔细观察,启发思维,讲清留意后,引出diéffējī和汉字“叠飞机”。
2.抓住画面特征,记住字形。有的情景图中的事物具有表形的特点,但图上的物体真正表形的往往只在画面的某一处。教学时应让学生先整体后部分观察画面,突出最形象的表形部位,启发学生想像。如第4课的情景图,一只小兔奔跑时的腿形,多像“兔”字下面的两笔。
3.充分利用图加深记忆。刚学会拼音字母的学,拼读音节是有一定难度的,在教学生看图读音节识字时,首先引导学生看图,看懂图意很容易就拼出音节了。学生在认读时,遇到认不出说不上的汉字,教师可以凭借描述图意,帮助学生复现画面内容,唤起表象,使学生忆起见面字的读音和字形,如第8课情景图“太阳刚刚升起可以换成什么词?”学生思考后回答:“日出”,这样字的形和音的问题迎刃而解。把看图、拼音、识字整合在一起,有益于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也益于调动群体学习过程中的互动作用,是提高识字效率的重要方法。
四、阅读儿歌与识字的整合
儿歌或口诀是小学生最喜欢的学习材料,识字却是他们由拼音的学习转入高一层次的学习活动。新教材在编排上抓住了小学生的这一特点,在拼音教学内容中编排了大量的儿歌,有机地把拼音与识字结合起来,我认为这种安排不仅是巩固和运用汉语拼音,还在于运用汉语拼音学习一部分构字率较高的独体字,为学习合体字准备条件。每一课中都有图画表示独体字的意义,字的上面都配有汉语拼音音节,既学会了一些汉字又没有增加单纯识字的心理负担。如汉语拼音第6、7、8课中的带拼音的小短文、儿歌、童谣深深引吸着学生,激发起他们拼读音节、认识汉字的强烈欲望。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服务者,要为学生自主学习创设情境、铺路搭桥。既凭借图明白了字义和短文的意思,又在运用汉语拼音识字读文的过程中巩固了汉语拼音、掌握了独体字、认识了见面字,带红色音节的字。
我感到从一年级开始,学生每识一个字应读准字音、认清宇形、大致了解字义。教师在有机整合的过程中,一要充分利用汉语拼音这个工具读准字音;二要运用造句的方法大致了解字义;三要运用汉字构字的规律了解字形。教师还要注意强化听、说、读、写的互相渗透。听,听字的读音,听老师范读或同学的朗读;说,说出自己识字的方法,说一句完整的话;读,拼读音节,认读生字,用手指点短文中的字,按词的组合朗读句子,读懂句意,利用句子的停顿朗读每个句;写,对独体字有条件的可以认一个写一个,也可以认写分开,但必须按照汉字的构字规律练写。经过调动眼、口、耳、手这几个器官而形成统一。
第二篇:浅谈小学一年级新教材汉语拼音教学 三江中心小学 吴旦旦
浅谈小学一年级新教材汉语拼音教学
三江中心小学 吴旦旦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在“教学建议”中指出要“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语文学习规律选择教学策略”。还具体提出汉语拼音教学尽可能有趣味性与学说普通话、识字教学相结合,同时强调了要充分利用儿童生活经验等。拼音是小学教学的第一个难关,如何最大限度的激发学习兴趣,使学生尽量掌握汉语拼音呢倪海曙说过:“对于孩子来说,学习的最大动力,第一是兴趣,第二是兴趣,第三还是兴趣。教学实践也证明:兴趣是学好汉语拼音的关键,只要教师精心设计教学过程,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巧妙创设学习环境,就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培养起学生学习汉语拼音的兴趣。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第一册汉语拼音部分共13课。编排了情景图、短语、句子和儿歌,认识70个常用字。显而易见,教材采用了多种方式体现出语文学科的综合性、整体性。于是我把汉语拼音部分视为一个多元化的整体,将学拼音看图识字、看图说话、阅读短语和儿歌等多个知识点互相渗透,分层次有机整合,千方百计调动学生的兴趣,力图取得最佳学习效果。
一、声母发音与课文插图的整合
新教材汉语拼音部分有几十幅富有启发性的插图,或示意字母发音、或表明字母形体,还有一些是为提高拼读能力而安排的。教学中要充分利用直观形象帮助学生学习抽象的拼音字母。声母的本音虽然都是“标准的音”但因为听不清,学生学习还是不方便。新教材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就给这些声母配上了不同的韵母,使声母也能发出响亮的音。例如在教学aoe时,可以先出示图画:这是一幅美丽的乡村图,一位阿姨带着小姑娘来到小河边,看到了大公鸡和水里的大白鹅。这是学习拼音的第一课,对学生来说难度不大。在教学时应该避免枯燥乏味的练习,而要充分借助插图的情景调动孩子的兴趣,让他们在美的熏陶中,在自我探索、自我发现中愉快的认读、书写。根据教学目标,本节课的训练点有两个,第一是学习拼音aoe,第二是练习看图说话(并渗透美感教育)。这两个当中又以第一个为重点。教学时,可以考虑将拼音的学习放在看图说话中进行。从看图说话导入,让学生自己发现隐藏在图中的拼音的形,在模拟唱歌、打鸣的活动中读准音,在发现形的过程中学会写。
二、拼读音节与生活经验的整合
六岁的孩子入学前已会说很多话了。从拼音角度来讲,他们已经会发很多音节的音了,但是他们并不知道和理解为什么要分解音节。如看见一丛草,他们认识是草cao,却不会将草cao,分出声母C,韵母ao.更不会有意识地将声母和韵母连成音节进行四声拼读,因此字音、音节的拼读成了孩子们拼音入门的学习难点。根据新教材增加了许多与学生生活紧密联系的音节的编排特点,教师可以调用孩子已有的生活经验,直接切入音节,拼读难点。如汉语拼音第5课三拼音节gua、guo、hua、huo、kuo可以先制作课件从电脑中依次出示一个西瓜、一口锅、一朵花、一堆火和由小扩大的圆等图片,先请孩子们认一认在生活中早已熟悉的事物,说一说它们的名称,实际上已调用他们原有的“语音储备”,然后引导学生想一想它们是怎么拼出来的? 当学生理解有困难时,再用课件分别展示出声母和相拼的韵母以及声调,对应摆放在图片下面。最后启发学,这些声、韵母合在一起加上别的声调就成了别的字音了,你们想认识它们吗?再以此分别推出以上五个音节的四声,让学生读一读,结合生活实际说一说说出双音节词或一句话即可。这种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的扩展活动无一不是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进行的。
学生初步学习了拼音方法还要经过大量的“耳听口练”才能把知识转化为能力,力争做到看到音节便能准确、熟练地读出来。教师要充分利用新教材拼音部分出现的209个音节。为了增加学生拼读兴趣和效果,我从学生最熟悉的口语入手,从学生日常生活用品入手从学生使用的学习文具入手从学生最乐于做的事情入手。每日一句出示在黑板上方,为学生营造喜闻乐见的拼音音节氛围,使他们爱学乐学,既提高拼音能力又发展了口语交际能力。
三、认识汉字与观察情景图的整合新教材拼音部分的内容在声母、韵母、音节、识字、儿歌、看图口语交际等方面进行了巧妙的组合,体现了“以学生为本”观念也突出了各知识点的科学性。特别是与学习内容紧密联系的情景图给师生带来了更大的创造性学习的空间。教师应站在学生认知水平的角度上,认真审视每一幅情景图,想办法激活它们对学生的吸引力。让学生借助情景,利用汉语拼音读准字音,会认汉字。
1.看懂留意,练习拼读。有的情景图内容简单,物体的名称和音节对应出现。如第7课妈妈擦玻璃、爸爸拖地、我做贺卡。可以让学生自己看图、练读音节、认汉字。有的图内容复杂,学生看了图还不能导出音节的读音.如第11课的情景
图,教师作为引导者要带着学生仔细观察,启发思维,讲清留意后,引出diéffējī和汉字“叠飞机”。
2.抓住画面特征,记住字形。有的情景图中的事物具有表形的特点,但图上的物体真正表形的往往只在画面的某一处。教学时应让学生先整体后部分观察画面,突出最形象的表形部位,启发学生想像。如第4课的情景图,一只小兔奔跑时的腿形,多像“兔”字下面的两笔。
3.充分利用图加深记忆。刚学会拼音字母的学,拼读音节是有一定难度的,在教学生看图读音节识字时,首先引导学生看图,看懂图意很容易就拼出音节了。学生在认读时,遇到认不出说不上的汉字,教师可以凭借描述图意,帮助学生复现画面内容,唤起表象,使学生忆起见面字的读音和字形,如第8课情景图“太阳刚刚升起可以换成什么词来说?”学生思考后回答:“日出”,这样字的形和音的问题迎刃而解。把看图、拼音、识字整合在一起,有益于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也益于调动群体学习过程中的互动作用,是提高识字效率的重要方法。
四、阅读儿歌与识字的整合 儿歌或口诀是小学生最喜欢的学习材料,识字却是他们由拼音的学习转入
高一层次的学习活动。新教材在编排上抓住了小学生的这一特点,在拼音教学内容中编排了大量的儿歌,有机地把拼音与识字结合起来,我认为这种安排不仅是巩固和运用汉语拼音,还在于运用汉语拼音学习一部分构字率较高的独体字,为学习合体字准备条件。每一课中都有图画表示独体字的意义,字的上面都配有汉语拼音音节,图下又有汉语拼音短文和词组、句子来概括图意。学生通过读儿歌既学会了一些汉字又没有增加单纯识字的心理负担。如汉语拼音第6、7、8课中的带拼音的小短文、儿歌、童谣深深引吸着学生,激发起他们拼读音节、认识汉字的强烈欲望。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服务者,要为学生自主学习创设情境、铺路搭桥。既凭借图明白了字义和短文的意思,又在运用汉语拼音识字读文的过程中巩固了汉语拼音、掌握了独体字、认识了见面字,带红色音节的字。
我感到从一年级开始,学生每识一个字应读准字音、认清宇形、大致了解字义。教师在有机整合的过程中,一要充分利用汉语拼音这个工具读准字音;二要运用造句的方法大致了解字义;三要运用汉字构字的规律了解字形。教师还要注意强化听、说、读、写的互相渗透。听,听字的读音,听老师范读或同学的朗读;说,说出自己识字的方法,说一句完整的话;读,拼读音节,认读生字,用手指点短文中的字,按词的组合朗读句子,读懂句意,利用句子的停顿朗读每个句;写,对独体字有条件的可以认一个写一个,也可以认写分开,但必须按照汉字的构字规律练写。经过调动眼、口、耳、手这几个器官而形成统一。
第三篇:浅谈小学一年级新教材汉语拼音教学
小学一年级新教材汉语拼音教学反思
一、声母发音与课文插图的整合
新教材汉语拼音部分有几十幅富有启发性的插图,或示意字母发音、或表明字母形体,还有一些是为提高拼读能力而安排的。教学中要充分利用直观形象帮助学生学习抽象的拼音字母。声母的本音虽然都是“标准的音”,但因为听不清,学生学习还是不方便。新教材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就给这些声母配上了不同的韵母,使声母也能发出响亮的音。这种呼读音,虽然能发出响亮的音,方便学生的学习,但还是难以启动学生自学、自悟、自会。教材又配上了能够表声母音的插图,帮助学生练习发音。如学习g这个声母时,从图导入:从远处飞来了什么?学生看书上的插图,可能回答:“白鸽”“三只鸽子”。教师继续引导:谁能编一句儿歌记住“ g”,学生回答“鸽子鸽子ggg”“三只鸽子ggg”。接着让学生发出正确的读音:如“鸽”(ge),然后告诉学生把ge读得轻些、短些,这样的发音就比较接近本音,也有别于音节ge音了。用这种方法可以教b、p、m、f、k、h、j、q、X、Z、C、S、Zh、Ch、Sh、y、W,配合这些字母的插图都能引出声母相应的字音来。有几个声母如d、t、n、l的插图不是取音,而是取形,可以采用其他方法直接练习声母的读音。
二、拼读音节与生活经验的整合
六岁的孩子入学前已会说很多话了。从拼音角度来讲,他们已经会发很多音节的音了,但是他们并不知道和理解为什么要分解音节。如看见一丛草,他们认识是草(cao),却不会将草(cao)分出声母C,韵母ao。更不会有意识地将声母和韵母连成音节进行四声拼读,因此字音(音节)的拼读成了孩子们拼音入门的学习难点。根据新教材增加了许多与学生生活紧密联系的音节的编排特点,教师可以调用孩子已有的生活经验,直接切入音节,拼读难点。如汉语拼音第5课三拼音节:gua、guo、hua、huo、kuo,可以先制作课件从电脑中依次出示一个西瓜、一口锅、一朵花、一堆火和由小扩大的圆等图片,先请孩子们认一认在生活中早已熟悉的事物,说一说它们的名称(实际上已调用他们原有的“语音储备”),然后引导学生:想一想,它们(指这些事物)是怎么拼出来的?当学生理解有困难时,再用课件分别展示出声母和相拼的韵母以及声调,对应摆放在图片下面。最后启发学生:这些声、韵母合在一起加上别的声调就成了别的字音了,你们想认识它们吗?再以此分别推出以上五个音节的四声,让学生读一读,结合生活实际说一说(说出双音节词或一句话即可)。这种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的扩展活动无一不是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进行的。
学生初步学习了拼音方法,还要经过大量的“耳听口练”才能把知识转化为能力,力争做到看到音节便能准确、熟练地读出来。教师要充分利用新教材拼音部分出现的209个音节。为了增加学生拼读兴趣和效果,我从学生最熟悉的口语入手;从学生日常生活用品入手;从学生使用的学习文具入手;从学生最乐于做的事情入手。每日一句,出示在黑板上方,为学生营造喜闻乐见的拼音音节氛围,使他们爱学乐学,既提高拼音能力又发展了口语交际能力。
三、认识汉字与观察情景图的整合 新教材拼音部分的内容在声母、韵母、音节、识字、儿歌、看图口语交际等方面进行了巧妙的组合,体现了“以学生为本”观念,也突出了各知识点的科学性。特别是与学习内容紧密联系的情景图,给师生带来了更大的创造性学习的空间。教师应站在学生认知水平的角度上,认真审视每一幅情景图,想办法激活它们对学生的吸引力。让学生借助情景,利用汉语拼音读准字音,会认汉字。
1.看懂图意,练习拼读。有的情景图内容简单,物体的名称和音节对应出现。如第7课,妈妈擦玻璃、爸爸拖地、我做贺卡。可以让学生自己看图、练读音节、认汉字。有的图内容复杂,学生看了图还不能导出音节的读音,如第11课的情景图,教师作为引导者要带着学生仔细观察,启发思维,讲清留意后,引出diéffējī和汉字“叠飞机”。
2.抓住画面特征,记住字形。有的情景图中的事物具有表形的特点,但图上的物体真正表形的往往只在画面的某一处。教学时应让学生先整体后部分观察画面,突出最形象的表形部位,启发学生想像,如第4课的情景图,一只小兔奔跑时的腿形,多像“兔”字下面的两笔。
3.充分利用图加深记忆。刚学会拼音字母的学生,拼读音节是有一定难度的,在教学生看图读音节识字时,首先引导学生看图,看懂图意很容易就拼出音节了。学生在认读时,遇到认不出说不上的汉字,教师可以凭借描述图意,帮助学生复现画面内容,唤起表象,使学生忆起见面字的读音和字形,如第8课情景图,“太阳刚刚升起,可以换成什么词来说?”学生思考后回答“日出”,这样字的形和音的问题迎刃而解。把看图、拼音、识字整合在一起,有益于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也益于调动群体学习过程中的互动作用,是提高识字效率的重要方法。
四、阅读儿歌与识字的整合
儿歌或口诀是小学生最喜欢的学习材料,识字却是他们由拼音的学习转入高一层次的学习活动。新教材在编排上抓住了小学生的这一特点,在拼音教学内容中编排了大量的儿歌,有机地把拼音与识字结合起来,我认为这种安排不仅是巩固和运用汉语拼音,还在于运用汉语拼音学习一部分构字率较高的独体字,为学习合体字准备条件。每一课中都有图画表示独体字的意义,字的上面都配有汉语拼音音节,图下又有汉语拼音短文和词组、句子来概括图意。学生通过读儿歌,既学会了一些汉字又没有增加单纯识字的心理负担。如汉语拼音第6、7、8课中的带拼音的小短文、儿歌、童谣深深引吸着学生,激发起他们拼读音节、认识汉字的强烈欲望。一位教育家曾说:对于一个孩子的发展,最重要、最有效的教育方法是帮助他寻找到一条他的才能可以尽情施展的途径。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服务者,要为学生自主学习创设情境、铺路搭桥。既凭借图明白了字义和短文的意思,又在运用汉语拼音识字读文的过程中巩固了汉语拼音、掌握了独体字、认识了见面字(带红色音节的字)。如第10课第二课时是这样安排的:1.看图说话,了解图意;2.“借文识字”,自读音节,找出与图相应的短句;3.短文朗读指导,理解文意;4.扩展活动中启发学生说出自己认识的动物爱吃些什么;5.独体字“小”“鱼”“牛”的字形识记。
我感到从一年级开始,学生每识一个字应读准字音、认清宇形、大致了解字义。在有机整合的过程中,一要充分利用汉语拼音这个工具读准字音;二要运用造句的方法大致了解字义;三要运用汉字构字的规律了解字形。还要注意强化听、说、读、写的互相渗透。听,听字的读音,听老师范读或同学的朗读;说,说出自己识字的方法,说一句完整的话;读,拼读音节,认读生字,用手指点短文中的字,按词的组合朗读句子,读懂句意,利用句子的停顿朗读每个句子;写,对独体字有条件的可以认一个写一个,也可以认写分开,但必须按照汉字的构字规律练写。经过调动眼、口、耳、手这几个器官,形成统一的联系。
第四篇:浅谈小学一年级新教材汉语拼音教学
浅谈小学一年级新教材汉语拼音教学(1)《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在“教学建议”中指出,要“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语文学习规律,选择教学策略”。还具体提出,汉语拼音教学尽可能有趣味性,与学说普通话、识字教学相结合,同时强调了要充分利用儿童生活经验等。这些好建议启发我们,要正确理解和使用新教材,赋予课堂活力,树立“以学生为本”观念,创造性地开展教学活动。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第一册汉语拼音部分共13课。编排了情景图、短语、句子和儿歌,认识70个常用字。显而易见,教材采用了多种方式体现出语文学科的综合性、整体性。于是,我把汉语拼音部分视为一个多元化的整体,将学拼音看图识字、看图说话、阅读短语和儿歌等多个知识点互相渗透,分层次有机整合,千方百计调动学生的兴趣,力图取得最佳学习效果。
一、声母发音与课文插图的整合
新教材汉语拼音部分有几十幅富有启发性的插图,或示意字母发音、或表明字母形体,还有一些是为提高拼读能力而安排的。教学中要充分利用直观形象帮助学生学习抽象的拼音字母。声母的本音虽然都是“标准的音”,但因为听不清,学生学习还是不方便。新教材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就给这些声母配上了不同的韵母,使声母也能发出响亮的音。这种呼读音,虽然能发出响亮的音,方便学生的学习,但还是难以启动学生自学、自悟、自会。教材又配上了能够表声母音的插图,帮助学生练习发音。如学习g这个声母时,从图导入:从远处飞来了什么?学生看书上的插图,可能回答:“白鸽”“三只鸽子”。教师继续引导:谁能编一句儿歌记住“ g”,学生回答“鸽子鸽子ggg”“三只鸽子ggg”。接着让学生发出正确的读音:如“鸽”(ge),然后告诉学生把ge读得轻些、短些,这样的发音就比较接近本音,也有别于音节ge音了。用这种方法可以教b、p、m、f、k、h、j、q、X、Z、C、S、Zh、Ch、Sh、y、W,配合这些字母的插图都能引出声母相应的字音来。有几个声母如d、t、n、l的插图不是取音,而是取形,可以采用其他方法直接练习声母的读音。
二、拼读音节与生活经验的整合
六岁的孩子入学前已会说很多话了。从拼音角度来讲,他们已经会发很多音节的音了,但是他们并不知道和理解为什么要分解音节。如看见一丛草,他们认识是草(cao),却不会将草(cao)分出声母C,韵母ao。更不会有意识地将声母和韵母连成音节进行四声拼读,因此字音(音节)的拼读成了孩子们拼音入门的学习难点。根据新教材增加了许多与学生生活紧密联系的音节的编排特点,教师可以调用孩子已有的生活经验,直接切入音节,拼读难点。如汉语拼音第5课三拼音节:gua、guo、hua、huo、kuo,可以先制作课件从电脑中依次出示一个西瓜、一口锅、一朵花、一堆火和由小扩大的圆等图片,先请孩子们认一认在生活中早已熟悉的事物,说一说它们的名称(实际上已调用他们原有的“语音储备”),然后引导学生:想一想,它们(指这些事物)是怎么拼出来的?当学生理解有困难时,再用课件分别展示出声母和相拼的韵母以及声调,对应摆放在图片下面。最后启发学生:这些声、韵母合在一起加上别的声调就成了别的字音了,你们想认识它们吗?再以此分别推出以上五个音节的四声,让学生读一读,结合生活实际说一说(说出双音节词或一句话即可)。这种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的扩展活动无一不是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进行的。
学生初步学习了拼音方法,还要经过大量的“耳听口练”才能把知识转化为能力,力争做到看到音节便能准确、熟练地读出来。教师要充分利用新教材拼音部分出现的209个音节。为了增加学生拼读兴趣和效果,我从学生最熟悉的口语入手;从学生日常生活用品入手;从学生使用的学习文具入手;从学生最乐于做的事情入手。每日一句,出示在黑板上方,为学生营造喜闻乐见的拼音音节氛围,使他们爱学乐学,既提高拼音能力又发展了口语交际能力。
三、认识汉字与观察情景图的整合
新教材拼音部分的内容在声母、韵母、音节、识字、儿歌、看图口语交际等方面进行了巧妙的组合,体现了“以学生为本”观念,也突出了各知识点的科学性。特别是与学习内容紧密联系的情景图,给师生带来了更大的创造性学习的空间。教师应站在学生认知水平的角度上,认真审视每一幅情景图,想办法激活它们对学生的吸引力。让学生借助情景,利用汉语拼音读准字音,会认汉字。
1.看懂留意,练习拼读。有的情景图内容简单,物体的名称和音节对应出现。如第7课,妈妈擦玻璃、爸爸拖地、我做贺卡。可以让学生自己看图、练读音节、认汉字。有的图内容复杂,学生看了图还不能导出音节的读音,如第11课的情景图,教师作为引导者要带着学生仔细观察,启发思维,讲清留意后,引出diéffējī和汉字“叠飞机”。
2.抓住画面特征,记住字形。有的情景图中的事物具有表形的特点,但图上的物体真正表形的往往只在画面的某一处。教学时应让学生先整体后部分观察画面,突出最形象的表形部位,启发学生想像,如第4课的情景图,一只小兔奔跑时的腿形,多像“兔”字下面的两笔。
3.充分利用图加深记忆。刚学会拼音字母的学生,拼读音节是有一定难度的,在教学生看图读音节识字时,首先引导学生看图,看懂图意很容易就拼出音节了。学生在认读时,遇到认不出说不上的汉字,教师可以凭借描述图意,帮助学生复现画面内容,唤起表象,使学生忆起见面字的读音和字形,如第8课情景图,“太阳刚刚升起,可以换成什么词来说?”学生思考后回答“日出”,这样字的形和音的问题迎刃而解。把看图、拼音、识字整合在一起,有益于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也益于调动群体学习过程中的互动作用,是提高识字效率的重要方法。
四、阅读儿歌与识字的整合
儿歌或口诀是小学生最喜欢的学习材料,识字却是他们由拼音的学习转入高一层次的学习活动。新教材在编排上抓住了小学生的这一特点,在拼音教学内容中编排了大量的儿歌,有机地把拼音与识字结合起来,我认为这种安排不仅是巩固和运用汉语拼音,还在于运用汉语拼音学习一部分构字率较高的独体字,为学习合体字准备条件。每一课中都有图画表示独体字的意义,字的上面都配有汉语拼音音节,图下又有汉语拼音短文和词组、句子来概括图意。学生通过读儿歌,既学会了一些汉字又没有增加单纯识字的心理负担。如汉语拼音第6、7、8课中的带拼音的小短文、儿歌、童谣深深引吸着学生,激发起他们拼读音节、认识汉字的强烈欲望。一位教育家曾说:对于一个孩子的发展,最重要、最有效的教育方法是帮助他寻找到一条他的才能可以尽情施展的途径。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服务者,要为学生自主学习创设情境、铺路搭桥。既凭借图明白了字义和短文的意思,又在运用汉语拼音识字读文的过程中巩固了汉语拼音、掌握了独体字、认识了见面字(带红色音节的字)。如第10课第二课时是这样安排的:1.看图说话,了解图意;2.“借文识字”,自读音节,找出与图相应的短句;3.短文朗读指导,理解文意;4.扩展活动中启发学生说出自己认识的动物爱吃些什么;5.独体字“小”“鱼”“牛”的字形识记。
我感到从一年级开始,学生每识一个字应读准字音、认清宇形、大致了解字义。教师在有机整合的过程中,一要充分利用汉语拼音这个工具读准字音;二要运用造句的方法大致了解字义;三要运用汉字构字的规律了解字形。教师还要注意强化听、说、读、写的互相渗透。听,听字的读音,听老师范读或同学的朗读;说,说出自己识字的方法,说一句完整的话;读,拼读音节,认读生字,用手指点短文中的字,按词的组合朗读句子,读懂句意,利用句子的停顿朗读每个句子;写,对独体字有条件的可以认一个写一个,也可以认写分开,但必须按照汉字的构字规律练写。经过调动眼、口、耳、手这几个器官,形成统一的联系。
让识字课教学富有生命力的几点探索(1)小学低年级的识字教学,应该让学生在生活中主动识字,把教学和生活紧密相连,使孩子有学习汉字的热情,感受到汉字的无穷魅力,让课堂充满活力,那将是最有生命力的识字教学。下面从儿童心理、生理特点出发,以汉字的表义特点为基础,探索识字教学的策略,展示对生活识字教学的思索,从而有效提高识字教学的质量,促进学生整体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比较成功的识字方法,大都有三个共同点:解释汉字的某些规律;符合儿童的认知特点;易于被教师掌握。
我通过对识字教学的实践与探索,觉得让儿童感知生活,认识世界,亲近自然,是最有生命力的一种识字方法。
教学中要从儿童心理、生理特点出发,以汉字的表义特点为基础,采用多种与儿童生活相符的识字途径,让孩子在生活中主动认字,科学认字,感受汉字的无穷魅力,从而提高识字教学质量。
生活识字的依据儿童的心理、生理特点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2-7岁的儿童在认知发展的阶段中属于前运算阶段。各种感知运动图式开始内化为表象或形象图式,特别是语言的出现和发展,使儿童日益频繁地用表象符号来代替外界事物,但他们的言辞或其他符号还不能代替抽象的概念,思维仍受具体知觉表象的束缚。直观性是儿童的一大特征。儿童在身体迅速成长的时候,往往是通过自身的活动,去认识世界,体验生活,学习本领。因此,在识字教学中,有效认字的主要途径便是儿童的活动。“爱动”是每一个儿童的天性。在生活与学习中,儿童总是喜欢亲眼看一看,亲耳听一听,亲手摸一摸、试一试。应该说没有儿童的活动,就不可能迈出人生的第一步。我们的教学理应顺应儿童的需求与发展。
汉字的起源、特点
汉字是由图画逐渐发展演变来的,是人民群众在长期社会实践中逐步创造出来的。汉字的主要特点是表义。现代汉字有些是纯表义字。其中有的表义比较明显。例如:一横表示“一”;“不好”为“孬”;“不正”为“歪”;“出米”为“粜”;“小土”为“尘”;三人为“众”等。有的纯表义字,从现代的字形看,表义不明显,只要追溯到它们的古代字形,就能看出来,如:“水、木、出、见”等。在现代汉语中纯表义字较少,大多是既表义又表音的形声字。汉字本身为熏陶学生提供了基础,提供了理解的依据。我们在教学中,让学生体验生活,感受汉字的内涵,根据生活实际,适当地联系字形,必要时联系汉字的构造和形体演变,是学习汉字必不可少的手段。
儿童生活环境
语言的许多成分是由一代人传给另一代人的。在特定文化里的一些经历是获得语言必不可少的。在与世隔绝的环境中长大的孩子几乎无一例外地表现出语言能力上的缺陷,有的甚至是终身的。今天所提供的环境和古时候已经截然不同,哪怕与七、八十年代也无法相比。飞速发展的社会,丰富多彩的生活,汉字无处不在,给孩子们带来了怎样的视觉冲击呢? 对刚入学的一年级新生进行了一次识字量的统计:学生平均认字100个左右。
学生认字的途径主要有哪些呢?通过调查等方法了解到:看电视;爸爸妈妈教;看书看报;看识字卡片;马路上看广告、路牌、商店名;下棋等。前5种方法是学生中普遍存在的。
以上情况表明生活识字的资源是极为丰富的:有传统的,有现代的;有以书为主的,有音像声音的。儿童的个别差异悬殊:如孩子对周围环境注意的意识是不同的,观察、学习的能力是有别的,家长对孩子的影响等很多客观、主观原因使孩子认识字的个数相差很大等等。但学生是了不起的,他们在有意无意的状态中,在非正规的学习中,都已经有了一定的学习能力,他们都存在着非常大的学习潜力。
二、生活识字的教学策略
以上种种因素,进一步让我们认识到作为一名教师,提高识字教学效率要从儿童的特点出发,从汉字的规律出发,要激发孩子潜在的动机,热爱生活,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生活,让孩子爱学。
1.环境识字
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在教学中,让儿童更多地直接接触环境,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小学语文教学要贴近儿童的生活,使儿童感到亲近、亲切,注意和社会生活相沟通,使儿童尽快从“我”的世界跨入更为广阔的周围世界,以吸收社会各种信息,拓展想象思维的空间。识字教学也是如此。一年级开学后,我请家长把学生带到小河边,帮助他们认识“这是一条小河”、“河上”、“有一座桥”、“河两岸”、“树”、“芦苇”,让儿童认识小河的形体,空间位置及岸边的主要景物;让学生坐在小河边静静地听着小河水哗哗地向前流„„一篇带有八个生字的小文,一年级刚入学的学生竟然轻而易举地学会了,这些词语带着鲜明的色彩与印象进入了学生的意识,留下了难以磨灭的视觉记忆。倘若不在小河旁,不通过感官认识小河,文中的“石桥”、“田野”、“远方” 以及动词“穿”、“绕”、“流”该费多大的劲向学生讲解,就是讲了,学生还是不知所云,也许学生根本就不爱听那些死板的解释。
2.活动识字
著名心理学家维果茨基说:“活动和交往是发展的源泉。”活动是儿童生活的一部分,我在课堂中把识字教学贯穿在语言活动中,让学生真正“动”起来,人人动脑、动口、动手,开动各种感官,开动大脑机器,使思维活起来,想象飞起来,语言也丰富起来,从而真正提高识字的效率。我在教“前后左右”这四个字时,先让学生融入课堂,在很自然的情况下进行语言活动。我是这样说的:“老师站在小朋友的——前面。”老师在说前面时故意顿住,学生会接着说这两个字。“谁在后面呢?”学生一下子进入语言角色,活跃起来,用“前后左右”来说简单的句子。接着老师顺势引导:“伸出你的右手,拍拍你的左肩,伸出你的左手,拍拍你的右肩,跺跺你的右脚,抬抬左脚,朝右看一看,向后笑一笑„„”老师一边和学生一起做,一边检查学生对这些表示方位词的理解,让学生在这样的氛围中充分感受与活动。然后,出示这几个字,让学生来认一认,这几个字就是我们刚才说的“前后左右”,读准音,再记一记字形。最后,让学生再用这几个字说说话,在充分活动感知的前提下,此时说话可谓水到渠成,识字效果也显而易见。
3.多媒体情境识字
信息时代的到来,计算机技术的普及和互联网的应用,极大地改变着人与人的交际方式。远程教育成为现实,人机对话已不新鲜。所有这些,都直接影响着识字教学。我们就更有理由为孩子们拓展空间,创设情境,让不可能的成为现实,让静止的变为活动的,使识字教学插上现代技术的翅膀,朝着素质教育的目标,迈上新的台阶。
在认识“东南西北” 这四个字时,我设计课件,以中国地图为背景,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方位出示生字。在学习每一个表示方向的字时,我配以日生日落的画面,学生结合自身经验知道太阳从东方升起,从西方落下;早晨,面向太阳,前面是东,后面是西,左面是北,右面是南。在认识生字的同时认识自然、认识社会。
不仅如此,我还来到马路边、商店前,把路牌标志、站台名、商店超市物品标价签、广告等和课文识字内容有关的汉字用摄象机拍下来带进课堂,让活生生的现实世界再现于课堂,已有储备的学生立即兴奋起来,显示自己的本领;没有储备的学生也被唤醒沉睡的意识,边看边识,边看边记。最后请学生说说看到了什么,在语言活动中复习巩固,在课堂识字教学中认识社会,发展语言。充分利用多媒体,再现生活场景,拓宽认知空间。
写字教学中,我使用“怎样写汉字”软件,使汉字的笔画动感显示,有时一次写出一个部件,书写过程重复、笔画或部首闪烁或用不同的颜色写,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大提高了写字的效率。
注意的问题
1.激发主体的识字热情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中,教师要努力激发儿童的识字热情,让他们主动识字,自己学会认字,肯动脑筋聪明认字(创造性),逐步养成认字的好习惯(基础性)。首先要尊重儿童,让儿童真正成为识字的“主角”。最后要鼓励儿童,在识字活动中,主动积极。“每个人都有潜能”,只要环境适宜,“每个人都具有的这种学习、发现和创造的潜能都可以得到较好的发挥。” 2.揭示规律讲求科学化
在教学中必须充分运用汉字规律,遵循识字教学的基础原理,提高识字教学科学化水平。教学中渗透汉字文化,使儿童了解汉字发展的起源,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讲解时要注意追根溯源深入浅出;识记汉字有层次;书写笔画教规律。如在教“鸡”这个字时,它的左边是替代而简化的,只能看作是代换符号,代的是示音构件“奚”,讲解的重点是强调“鸟字旁”,左边部分可讲可不讲,如果要讲可略作介绍古时候是怎么写的。在教“落”字时,严格按照层次结构去理解,它是形声字,草字头表义,下半部表音。如果把它分成左右两部分就不对了。按照正确的意思去理解它,学习它,也就不会出现把它当成左右结构的字的错误了。
识字教学的探索与研究还需不断深入,但“生活识字”是永恒的。学习语文离不开生活,学习语文离不开实践活动,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培养兴趣,保持强烈的学习欲望,让识字学习变得其乐无穷,那将是语文学习的最大成功。
小学低年级教学的有效方法(1)心理暗示是在受暗示者无对抗、无批判、无抵制的基础上,通过议论、表情、手势、服饰、环境和气氛等有利条件,从侧面间接地刺激受暗示者的潜意识,从而对受暗示者的心理和行为产生影响。在教育教学中运用暗示手段,通过转变学生的内在需求和激发学生的心理潜力,能减轻学生在课堂上的心理负担,以达到高速、高质量地传递教学信息的目的。现代课堂教学是实现教育目标的重要途径。为了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人才,课堂教学除了传授相应的学科知识和训练必备的技能外,更为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健康心理和健全人格。然而,学科教学毕竟不同于心理教育,心理教育必须寻找恰当的方式,使之既不淹没学科特点,又能在一定程度上排解学生的心理障碍,而心理暗示恰好符合这些要求。它利用各学科的有利条件,从侧面间接地施加心理影响,以达到激发学生心理潜能、调动学习热情、排解心理障碍的目的。
一、心理暗示在课堂控制中的必要性
首先,心理暗示有助于帮助低年级儿童,特别是一年级儿童,完成从幼儿园小朋友到小学生的角色转变。从以游戏为主的幼儿园进入到以学习为主的学校,是儿童成长过程中的大事。小学低年级是儿童转变自身角色,适应主导活动变化(主导活动由游戏变为学习)的过渡时期,也是影响儿童未来发展的关键时期。尤其是第一年的学校生活状况,在一定程度上将决定儿童对学校生活的态度和趋向,并可能影响他们将来的学业和社会成就。低年级的儿童平均年龄在六七岁左右,这一年龄段决定了一二年级小学生仍带有幼儿特点。主要表现为生活自理能力差、松散和注意力不集中,对知识的接受又有一个理解、遗忘和再理解才能记住的过程。在学前教育中,家长、教师和社会,对儿童的要求(相对于上学后而言)都较为宽松、自由。
从上学第一天起,家长的要求发生根本性改变,儿童需要面对快节奏的学校生活,多学科的课堂学习,同时还必须遵守学校的各种行为规则。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与学校生活之间存在无法立即弥补的差距。要帮助儿童顺利地度过这一时期,让每个学生不输在小学的起跑线上,需要幼儿园、家长和学校的共同努力。从教师这一角度考虑,低年级儿童的以上的特点决定了小学低年级的课堂教学必须建立在师生民主平等的基础上,绝对禁止用呵斥、强制和体罚等不正当的手段迫使他们学习。心理暗示就是在充分尊重学生的基础上,促进师生之间心灵交汇,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从课堂控制角度避免学生出现恐惧、厌学的心理。其次,心理暗示也是保证有效地进行课堂教学的手段之一。在有效的课堂教学中,学生的思维活动应该是连续而活跃的。而在低年级教学中,教师为控制课堂而进行的公开表扬或批评,常常会打断学生思维的连续性,影响知识思维的活跃性,同时还要占用一定的教学时间。优秀的教师在有效的教学中会尽量减少花在课堂控制上的时间。心理暗示不仅可以避免在课堂控制上浪费时间,同时还能保持学生思维的持续性。心理暗示有利于学生形成积极的课堂心态。心理学研究表明,对心理主宰系统产生影响的第一要素是当时的内心情绪与状态,学科教学的效果与学生当时的情绪息息相关。课堂教学如果忽视对学生情绪的把握、诱导和调控,教学效率必然会受到影响,教学中的其他活动也就无法推进。课堂教学中的心理暗示就具有诱导情绪的功能,目的是促使学生形成学科学习的积极心态。积极的学习心态可以促使学生勇于面对学科学习中的挑战,充满乐观与自信,生发出主动进取的精神,进而克服学科学习中的消极因素。在课堂教学中,要善于运用课堂氛围和各种激励手段,以激发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并通过教师的情绪、眼神和手势等心理暗示手段来诱导学生的情绪,促使其形成主动进取的积极心态。
二、心理暗示在教学中的应用
低年级教育不全是获取知识的过程,而是一个序曲。它并非为学生提供各种不同学科的课程,而是为未来的长大成人提供表达自己以及与他人交往的工具。所以,教育重点应放在掌握语言、培养专心和观察的能力,懂得如何、到哪里去获取信息,以及提高与他人协同做事的能力。为实现这一培养目标,教师在课堂上适当运用心理暗示法进行教学很有必要。其主要方式为: 体态暗示。体态暗示,是指教师运用眼神、表情、姿势、动作和距离等体态语言对学生加以暗示,从而达到传递、感染、调控和激励等目的。这是心理暗示最常用、最基础的方法之一。低年级的儿童离开父母后,觉得老师既亲切,又有些害怕,希望自己得到老师的青睐。于是老师的一个眼神、手势,都能使学生信心倍增。低年级学生入学不久,对于课堂总是多一些怯懦,尤其是面对教师提出的问题时。这时一个信任的眼神、鼓励的微笑会给他极大的鼓舞。当学生正确回答了问题之后,教师对他竖起大拇指,而且报以赞许的一笑,是对学生最好的表扬。有了这样的一种体验,在今后的课堂上,学生总是能热情饱满地参与教学活动,这不正是教学所追求的效果吗?
团体参照。每个人所认定的团体参照的目标、规范和行为方式等,会成为他(她)的态度和行为表现的榜样,使其自动地与之趋于一致。对个体的心理暗示可以先从班级集体学习的整体情绪和态度入手,通过大范围内面貌的改变和水平的提高去暗示激发生活在其中的个体,使其在集体合力的暗示中逐渐改变学习动机、情绪等,从而提高学习水平。低年级的学生在课堂上很容易被身边的小事吸引注意力,教师表扬认真听讲的学生往往比批评走神的学生收到更好的效果。既能纠正学生的错误,又避免伤害他们的自尊心,同时还强化了听讲学生的正确行为。
创设情境。创设良好的情境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强化暗示刺激。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技术和现代教育媒体中的相关资源,创设声像结合、图文并茂的课堂情境,然后从不同的角度去刺激和感染学生,以增强暗示信息传递的有效性。低年级学生的注意力不能持久,为了提高课堂效率和质量,教师事先制作好多媒体课件,色泽鲜艳的图片、可爱的小动物和有趣的情节使学生们在一种欢乐的气氛中不知不觉地进行了学习,而且效果显著。同样的教学内容,在另一个班,教师没有引入多媒体课件,只是运用了一般的教学手段,学生明显表现出无兴趣、注意力分散和记忆不深刻等。由此更加显现出了创设情境的必要性。此外,在语言教学中,为了给学生创设学习的氛围,教师在教室布置中,既考虑到学生的兴趣爱好,又渗透语言学习(如在墙壁上粘贴英语卡通图片)。学生置身于这样的环境中学习、游戏,在不知不觉中学习、巩固了语言知识。
角色融入。即教师将自身的角色融入到学生之中,使双方的距离拉近,激起学生产生相同的想法,使师生双方角色不断转化。学生就容易在不知不觉中沿着老师暗示的方向不断前进,从而达到心理暗示的最佳效果。在低年级教学中,教师有时可以将师生角色进行转换。例如在“左右”教学中,教师曾经一脸迷惑地问学生:“为什么左右会发生变化呢?我不明白,你能告诉我吗?”教师将自己与学生的角色进行了转换,不仅激起了学生的兴趣,而且也将思考还给了学生,让他们在探索中解决问题,由此得到真正的提高。
总之,心理暗示有利于在小学低年级的课堂教学中建立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而师生关系的融洽程度又是影响心理暗示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所以教师必须改变以自我为中心的教学观念,建立并巩固与学生亲密无间、融洽协调和相互信赖的关系,从而为实施心理暗示创造必要条件。
第五篇:浅谈小学一年级新教材汉语拼音的教学
浅谈小学一年级新教材汉语拼音的教学
许家沟初小 周萍
拼音教学是小学语文的重要基础,也是小学教学阶段第一道难关,由于教学对象是刚入学的一年级新生,这就使拼音教学难上加难。为了使枯燥无味的拼音教学变得生动有趣,从而最大限度地激发学习兴趣,启发学生思维,圆满地解决好这个难题,我认为要从了解一年级新生的认知特点入手。依据一年级新生这样的认知特点,我在拼音教学中重点开发教学的直观性和趣味性,以达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营造活跃欢乐的课堂气氛。让学生在不拘一格的学习方式中积极愉快地度过小学学习的第一道难关——汉语拼音。
如何激发学生学习汉语拼音的兴趣,提高汉语拼音学习的效率,我采取了以下措施进行教学,取得了行之有效的教学效果。
一、在丰富多彩的游戏活动中学习
以多种形式的游戏和有趣的活动来组织汉语拼音的学习,如“猜一猜(看口形猜韵母,根据音节猜图画等)传一传(一个接一个把看到的音节传下去)变一变(用电线折成字母)拼成音节读出来,谁读得快又准,谁就赢了、拔河比赛(易混淆的字母写在黑板上,两组小朋友分立两边读卡片,读对的卡片贴在该组绳上,哪边多哪组就赢)小白鸽送信(信封上用音节写着送信人名字,读对了就能送对,给送对的一份礼物)长颈鹿请客(叫出用音节标出的菜名)考一考(拿卡片去考别人)等。通过这一系列的趣味性强的游戏和活动,学生对字母的音、形掌握得更牢固,对音节的拼读积极性更高,学得轻松,练得扎实。
二、声母发音与课文插图的结合
教学中要充分利用直观形象帮助学生学习抽象的拼音字母。如学习“m”这个声母时,我从图导入:学生看书上的插图,可能回答:“两个门洞”“ 两个门洞”。教师继续引导:谁能编一句儿歌记住“ m”,学生回答“两个门洞m m m”。用这种方法可以教b、p、f、k、h、j、q、X、Z、C、S、Zh、Ch、Sh、y、W,配合这些字母的插图都能引出声母相应的字音来。有几个声母如d、t、n、l的插图不是取音,而是取形,可以采用其他方法直接练习声母的读音。
三.设计一个生活情境来学习拼音。
在教学翘舌音zh、ch、sh、r时,考虑到这四个声母的读音是学生学习的难点,我特意安排了一个“招待客人”的情境。今天啊,有四位客人来我们这里做客,依次出示四位“客人“,即头戴zh、ch、sh、r头饰的四个学生客人来了,我们要打招呼啊,今天这几位客人的名字很特别,叫的时候要把舌翘起来(引导学生跟着老师读zh、ch、sh、r,当学生会读之后,就请客人(学生戴头饰)进门,请进门的过程中又巩固了zh、ch、sh、r的认读)。在招待客人的过程中既训练了口语交际能力,又加强了zh ch sh r的认读。学生在生活化的情境中多读多练,轻松有趣地突破了翘舌音认读的难关。
四、认识汉字与观察情景图的结合
新教材拼音部分的内容在声母、韵母、音节、识字、儿歌、看图口语交际等方面进行了巧妙的组合,可以让学生自己看图、练读音节。有如第10课的情景图,教师作为引导者要带着学生仔细观察,启发思维。
学生在认读时,遇到认不出说不上的汉字,教师可以凭借描述图意,帮助学生复现画面内容,唤起表象,使学生忆起见面字的读音和字形,如第8课情景图,“太阳刚刚升起,可以换成什么词来说?”学生思考后回答“日出”,这样字的形和音的问题迎刃而解。把看图、拼音、识字整合在一起,有益于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调动群体学习过程中的互动作用,是提高识字效率的重要方法。
五、阅读儿歌与识字的整合
在拼音教学内容中编排了大量的儿歌,我认为这种安排不仅是巩固和运用汉语拼音,还在于独体字和合体字准备条件。
六、在听故事、讲故事中学习拼音。比如在学习韵母“a、o、e”时,我就以书中的情境图为材料引导学生编故事:早晨,太阳公公出来了,小朋友、小动物们都起床了。新的一天开始了,大家多开心啊!瞧,小姑娘来到河边的草地上练起了嗓子,aaaa a----aa aaa---在黑板上出示a(我们小朋友也来唱一唱,就在这个环节中渗透a的读音,练读a)。大公鸡也在草地上练起了嗓子,听!oo o---oo o--(出示o,多好听啊,大家来学一学,在这个环节中渗透o读音,练读o)。大白鹅在水里快活地游着,看着自己在水里的美丽倒影,不由得也唱起了歌,e---e--,我的身子多么白,我的嘴巴多么红,我是快乐的大白鹅(出示e,教学e)。小河的清晨好热闹啊!学生在听听、学学、练练的过程中掌握了aoe的读法,学得主动积极、兴趣浓厚,同时也训练了语言表达能力和听话能力。
七、手脑并用亲密接触汉语拼音
在学习拼音的过程中,还可以让学生用肢体来演示字母,用小手来做做字母,用身边可利用的东西来摆摆字母,用橡皮泥来捏捏字母,用纸来制作拼音卡片等,让抽象的拼音字母变得形象直观、可以触摸,使学生感受到拼音字母就在我们的周围。这种手脑并用的学习方法,既培养了动手能力,有开拓了思维,发展了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是一种综合性的教学手段。
总之,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她永远具有不完美性。新教材拼音和识字是同步进行的,如何在拼音教学的同时充分利用时间提高学生的识字效率?这是值得深入探究的问题。汉语拼音教学,在低年级识字不多的情况下,要灵活运用教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学生学习汉语拼音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