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农村小学语数教学质量提高的途径与方法研究开题报告
《农村小学语、数教学质量提高途径与方法研究》
开题报告
一、课题名称:《农村小学语、数教学质量提高途径与方法研究》
二、课题研究的背景、意义
教学质量是衡量学校教学水平的重要指标,国内外不少专家就此问题进行了众多研究,特别是对如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办法与措施研究成果很多。然而农村小学目前仍面临着教学质量不高这一严重问题。教学点、村小与中心校之间教学质量存在显著差异,农村小学与城市小学的教学质量也在逐渐拉开距离。农村小学生在语文、数学及其他综合科目的平均成绩、合格率、优秀率等方面都明显地低于城市学校,没有完成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农村小学教学质量着实令人担忧。总之,提高教学质量从有学校教育以来,就没有停止过研究,研究成果为本课题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和实践依据。
本课题研究有助于更好地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刚要(2010---2020)》对义务教育提出的目标、任务。而我市目前推行的“自主互助,展示反馈”课堂教学模式改革,最终目的也是为了更好地转变教师的教学理念,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从源头上提高教学质量。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内容
(一)研究目标
本课题围绕顺阳小学的现状,对影响学校教学质量各因素进行调查、了解、研究,最终实现以下预期目标:
1.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基本实现事事有人管,人人有事做的精细化管理局面。
2.形成一支乐于学习、乐于奉献、善于反思的学科教研团队,学校教师整体素质得到大幅度提高。
3.教师教学观念、教学方式、教学行为和学生学习方式、学习行为发生根本性改变,学生语数学科成绩得到提高。
4.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以教学质量监控为“突破口”,探索出一套易于操作、科学、有效的教学质量监控与管理操作体系,在政策层面上为我校推进课程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供条件。
(二)研究内容
1.顺阳小学管理、教学现状与问题调查。
2.制约顺阳小学教学质量提高因素分析。
3.顺阳小学教师素质提高途径。
4.顺阳小学有效课堂教学实施途径与方法。5.顺阳小学学生学习能力提高途径与方法。6.顺阳小学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的完善。
四、课题研究的方法和思路
1、研究方法
(1)查阅文献法。课题组成员深入学习与本课题研究相关的理念知识,认真撰写学习心得体会,提高课题组成员的理论水平。
(2)问卷调查法。通过调查、问卷等形式对学生的兴趣爱好、学习需求及教师课堂教学存在问题等情况进行调查统计、分析诊断,并提出有效教学建议。寻找制约教师发展的主、客观因素,制定出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的绩效考评方案。
(3)行动研究法。通过同伴互助合作、专家引领、课例研讨、课堂教学评优、师生竞赛等形式进行研究。建立以优秀教师带动下的全体教师发展机制,加强学生行为规范目标考核,以教师示范,学生监督方式,遏制学生不良行为,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4)经验总结法。教会学生学习方法,对研究过程中的经验、体会进行总结,形成工作报告、论文、心得体会。
2、研究思路
影响农村小学语、数教学质量的因素很多,其主要因素有学校管理、教师素质、学生素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媒体与社会环境等。课题从影响教学质量的主要因素出发,研究提高教学质量的途径和方法,立足学校,从学校实际考虑,围绕困扰学校教学质量提高的因素,进行多角度研究。因此,本课题研究的思路如下:
1、通过不断修订绩效考评方案中的教学质量奖发放方法,以此带动、促进教师提高语、数教学质量的积极性。
2、通过改革传统备课方式,鼓励教师不拘一格地进行备课与教学,摒弃过多形式上的制约,让教师有更多的时间用于了解学生,培优辅差,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3、通过“自主互助、展示反馈”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切实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开发学生学习潜能,让学生主动学习、善于会学习、乐于学习,从而提高中教学质量。
4、通过定期的语、数教学质量监控、分析、诊断过程,及时了解各年段在各个教学阶段学生的学习情况,逐渐完善我校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
5、通过校讯通、家访,特别是下村家访的形式,多渠道与家长进行交流、沟通,提高家长监督、辅导孩子家庭作业的积极性、辅导方法与辅导能力,提高语数教学质量。
五、课题研究的过程
(一)加强理论学习,明确研究方向
课题组采取集中学习培训和个人学习相结合的形式,组织课题组成员认真学习“农村小学教学质量提高途径与方法研究”课题研究实验方案,加深对本课题研究方向的认识。同时,课题组组织学习有关教育教学理论知识,为课题研究提供理论支撑,也让教师在学习中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能力。
(二)创造条件,开展扎实有效的课题研究行动
1、以校本教研为依托,提高教师教学质量
结合市课题“自主互助,展示反馈”课改活动的开展,诊断课堂教学效果,找出影响教学质量的主客观因素,并提出有效教学改进意见,进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2、以竞赛活动为载体,提高学生学业质量
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组织开展了系列竞赛活动,检验学生的学业质量,通过竞赛活动的结果分析诊断学生学习存在的不足,提出改进措施,从而提高学生学业质量。如开展“小学生作文比赛”、“小学生写字比赛”,“小学生演讲比赛”,“优秀作业展”、“小学生口算比赛”、“小学生经典诵读赛”等活动,这些活动的开展,既可以丰富学生的业余生活,活跃校园文化氛围,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3、以有效作业为平台,保证学生作业质量
在以往的教学常规检查中,发现大部分老师作业设计单一枯燥,机械重复作业,评价方式也比较单一,没有真正发挥作业的复习、巩固作用。为此,教研组开展“作业有效性问题”研究活动,通过对教师作业设计与批改方面抽查,开展“作业有效性问题”专题研讨活动,对当前作业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有效性作业的方案。改变单一的作业评估方式,建构多元评价方式;每天的语数作业要及时批改,次日反馈给学生,并督促学生及时改正错题,保证学生的作业质量,为语数教学质量的提高提供有效的途径与基本的保证。
4、以质量监测为监督手段,提升学校管理质量。
为了及时反馈教学信息,了解学生阶段性知识掌握情况,以月考为教学监督手段,通过对学生月考成绩的分析、诊断,为教师进一步的教学安排提供可靠的信息,使教学工作更有目的性和针对性,同时也让学生通过月考巩固和复习所学知识,及时发现问题加以改进。学校以教研组为单位,组织相应学科的骨干教师,对每次的质量监测情况进行分析,并把分析结果以书面形式进行总结,提交任课教师加以整改,发挥质量监测的监督、激励与导向的作用。
六、研究周期及步骤
(一)研究周期:两年(2014.9---2016.8)
(二)研究步骤
本课题研究分四个阶段实施。
第一阶段(2014年9月至2014年12月),为课题的论证、开题、研究对象确定和对象现状调研阶段。本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完善课题研究方案,论证课题研究的可行性,制定调查量表和访谈提纲,分析调查结果,完成各样本的现状调查数据收集。
第二阶段(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为课题研究实施阶段。本阶段的主要任务是,讨论、反思学校管理,总结管理得失,制定切实可行的管理方略,建立符合学校自身的管理措施。反思教师课堂,整理教师课堂教学行为,分析课堂教学问题,完成课堂教学现状调查研究。组织教师以提高教学质量为目标开展各项活动。
第三阶段(2016年2月至2016年6月),为课题深化研究阶段。本阶段主要任务是,开展教学改革,转变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实现课堂教学质量与学生学业成绩的全面提升。
第四阶段(2016年7月至2016年8月),为成果推广阶段。总结研究经验,提炼研究成果,把有价值的管理经验和有效的课堂教学实施策略加以推广,让更多的学校和教师受益。
七、预期研究成果及表现形式
本课题预期主要研究成果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学校环境、管理、教师素质、学生能力的进一步提升,家长、社会对学校评价明显好转。
二、教师精神面貌、敬业精神发生改变,学校教研、科研氛围浓厚,教师教学成果(文章发表、获奖),受到上级主管部门表彰明显增加。
三、领导管理水平与管理能力明显提升,各项制度落实到位,责任到人。
四、学生学习积极性高,学习能力明显增强,考试成绩跃居同级同类学校前列。
五、通过课题研究,形成能反映学校办学经验有价值的文献及论文。
八、课题研究人员的分工
王兰珍:课题负责人,负责撰写课题开题报告及结题报告,同时负责整个课题的全面协调工作。
魏生全:负责课题相关数据的统计与分析。
李彩珍、魏巧珍、范春卿、何生婢:课题研究的主要实践教师,按课题计划有目的地开展课题研究,收集第一手的资料;所任教的班级也是本课题的重点实验班。
九、存在的困难:
1、师资队伍薄弱
现在农村小学教师中还有相当部分是过去的民办教师,年龄大、身体差、教学方法陈旧、教学手段落后,是这些教师的共性。而部分年轻教师分配到农村小学工作后又纷纷调往城区学校,这样使得不少农村小学师资队伍相对于城区小学明显弱化。
2、教师的整体素质亟待提高
(1)教师职业道德下滑,敬业思想缺乏。在这物欲横流的时代,我们一些教师出现敬业精神淡化,工作责任心退化,教育行为简单化,师生关系庸俗化,表现在对教育教学不负责,不钻研业务,对学生也缺乏耐心,工作方法简单。
(2)职业倦怠,漠视问题的存在。绝大多数教师十几年、甚至几十年都工作、生活在农村偏远的学校,很少走出去观摩、学习。长期偏安一隅,使得农村教师的思维逐渐迟钝,激情逐渐冷却,对自己在教学中存在的诸多问题随着时间的推移慢慢地变得熟视无睹。(3)教师的专业素质不够,创新意识、质量意识不强。新课程改革对教师的专业素养提出了更高更全面的要求。学科的综合性更强了,每位教师只掌握一门学科知识是远远不够的。一些教师参与进修培训、接受再教育的自觉性与积极性不高,造成业务素质低下,妨碍了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有相当一部分的教师不思进取,教育方法陈旧,特别是年龄偏大的一些教师,对新课程理念吸收不够,依然是穿新鞋走老路,哪里谈得上创新呢?这样教师的专业素养与质量意识、创新意识没有改观,教育教学质量就难以真正地提高。
3、留守儿童问题
目前,农村大部分学生家长常年外出打工,把孩子托付给爷爷、奶奶或亲戚朋友。这些孩子缺少父母的严格督促,造成一些不良的生活、学习习惯的形成,逃学、旷课、不能完成家庭作业等现象时有发生,这对提高教学质量无疑会产生很大的影响。
4、家庭教育的配合不够
如今,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农村许多家长赚钱的脚步走得更快了,却无暇顾及孩子们的成长,他们认为把孩子交给学校教育就放心了。孩子要钱给钱,需要什么就买什么,他们对孩子缺少督促,而孩子们的自觉性往往较差,这样就造成孩子懒散习气的形成。有的家长对孩子教育也缺少耐心,动辄打骂,更谈不上什么激励了。因此说,家庭教育的缺失,这已成为我们农村学校提高教育质量的绊脚石。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老师们,本课题研究得到了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在人力、物力上都给予了大力支持和充分保障,我们课题组全体成员有信心、有决心完成本课题的研究任务。
第二篇:提高农村学校教学质量的方法与途径研究王燕飞
提高农村学校教学质量的方法与途径研究
工 作 报 告
合川区钱塘中学课题组
熊天超 王燕飞
一、课题来源及研究背景
近年来,我国先后出台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以及《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等一系列教育改革政策,要求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努力构建一个充满生机与活力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社会全面进步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育体系,推进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开展。
我校地处西部农村,是典型的农村初级中学校,学校环境条件差,教学设施落后,教师教学水平参差不齐,与我国中东部及沿海地区和城市学校相比,存在很大的差距。特别是近几年来,随着农村青壮年大量外出务工,许多学生成为留守儿童,给农村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带来了巨大的困难和许许多多的问题。为了改进我校教育教学质量,提高农村学校教学水平,缩小与城市学校和中东部地区学校的差距,我校于2007年1月成立了由祝显伦,胡建华,熊天超,王燕飞等16位教师为主研教师的科研团队,有针对性地向合川区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申请了“提高农村学校教学质量的方法与途径研究”科研课题。这一课题的申报,得到了上级科研主管部门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合川区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于2007年11月18日为我校下达了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2006规划课题子课题立项的批复,课题名称是:提高农村学校教学质量的方法与途径研究。课题编号是:2007—2—014。同时,还批准为合川区“十一五”规划2007规划课题,课题编号为:2007-A-002。故该课题为国家级课题的子课题和合川区级课题的两级课题。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简述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使农村学校的教学质量有明显提高,逐步缩小与城市学校和中东部地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的教学差距,推动教育的均衡发展,全面提高人口素质,为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贡献。
三、课题研究的进程和主要研究工作
(一)课题研究的进程
准备阶段(2007年1月至2007年5月):进行调查研究及课题申报,形成课题研究方案,课题论证报告,调查报告等。
实施阶段(2007年6月至2009年5月):课题组教师按照课题内容,实施方法和措施全面实施“提高农村学校教学质量的方法与途径”研究。利用学校教研组,备课组的教研活动,备课活动加强对年轻教师的培养训练,学校教导处每组织的校本培训,提高培训工作缩短了年轻教师的成长周期,利用每期一次的优质课活动月等方式加强了年轻教师教学业务能力的培训。学校德育处充分利用每期一次的班主任论坛总会和各年级每月一次的班主任论坛分会对青年班主任进行了管理学生的技能技巧培训,达到了提高青年教师教育学生的能力和水平,从而提高了青年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数学,物理,化学,生物教研组教师充分利用实验室现有设施设备,并对其进行改进或自制确保学生的分组实验和教师的演示实验的开展,以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针对学生中父母外出务工人数增加,隔代教育,留守儿童剧增的现状,学校利用家长学校的系列活动和每期的家长会时间对家长进行了隔代教育学生的方式与方法。利用班主任论坛对隔代教育的学生,留守儿童的教育工作进行了专题探究和研究。
总结,结题阶段(2009年5月——至今):撰写工作报告,研究报告,收集课题资料,收集课题成果资料,准备好一切结题材料,接受上级领导和专家的评审,验收。
(二)课题的主要研究工作
我们采用了文献研究法,现状调查法,体系构建法,行动研究法。研究对象是教师,学生,学校的设施设备及教学管理等。
1、充分利用本校资源,加强师资培养
我校是一所建校已有60多年历史,现有72个教学班,4000余名在校学生的初级中学,拥有一批业务能力强,经验丰富的老教师。但作为农村学校,优秀的高校毕业生不想来,通过我们培养训练成熟了的教师又考调进城,这给我们教师队伍的稳定造成了极大的影响。要提高教学质量而没有较强的师资是难以办到的。高素质的师资从何而来?需要我们不断的培养。培养师资光靠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组织的培训是远远不够的。针对这一情况,我们近年来采取了多种形式,加强对年轻教师进行培训,培养。
(1)以“传,帮,带”促进青年教师成长
我们充分利用本校的教师资源,每年对青年教师进行培训,具体做法是:一年一度搞一次“校本培训”和“提高培训”,“校本培训”是针对新分配大学生由对应该学科的骨干教师带领,进行一对一帮扶。“提高培训”是针对青年教师中已基本成熟的,由学校对应学科有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的教师进行“一帮一”的帮扶。无论是“校本培训”或“提高培训”对参训教师和指导教师分别制定了相关职责,学年初参训教师要上一堂入门课,学年末上一堂汇报课,由学校“校本培训”领导小组根据两节课的备课,上课情况进行对照,确定是否合格及对应等次,并据此对指导教师和参训教师进行奖励。培训过程中指导教师对参训教师从备课,上课(新授课,复习课,作业评讲课),作业批改,教学方式方法,敬业精神等方面进行指导,学年末必须上交以上材料,参训教师听指导教师的三类课和其他教师的课的听课记录,培训总结或心得体会,培训结果也一并上交学校备查。
(2)利用教研活动,集体备课活动帮助青年教师成长 教研活动每期至少4次,其中有一次专题教研,每期6——8次的集体备课活动,每次有中心发言人,中心发言人对本章节的重点,难点,考点,教法,注意事项,学法指导等方面谈自己的观点,其他教师的改进意见,让青年教师在听中学,学中做,帮助青年教师的成长。
(3)利用先进的示范作用促进青年教师成长 我们每期实行的优质课月,在上半年的4月,下半年的10月,各学科推荐一名教育教学效果突出的优秀教师上优质课,让青年教师在听课,评课中进一步成长。
(4)走出去,请进来帮助青年教师成长
我们每期联系一至二所学校让青年教师外出考察学习,平时上级的各类讲座,报告会,公开课等活动,我们尽量派青年教师参加。定期邀请区教科所的教研员到我校进行专题指导。通过外出学习,请专家到校指导促进了青年教师的成长。
2、家校结合,落实对留守学生的教育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农村外出务工的青壮年剧增,导致了农村留守儿童的增加,针对留守学生,隔代教育问题,我校充分利用班主任论坛研讨教育方法,并结合每期的家长座谈会给学生家长或监护人进行教育学生的方式方法培训,以及如何配合学校来教育学生。
3、改进教学管理方法,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要使教学质量有所提高,必须加强教学过程的常规管理。“管理出效益,管理出质量”已是大家公认不争的事实。近几年来,我校加强了对教师备课,上课,作业批改等方面的检查督促,并将检查结果和学生及家长的测评纳入了教师绩效考核,评职晋级,考核中进一步规范了教师的教学行为。
4、充分利用农村学校的有限资源,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农村学校场地窄,教学相关设施设备配臵较差,针对这一现状,我们要求数,理,化,生的任课教师充分利用好现有设施设备,或进行改良,或自制教具,或用多媒体演示等方法,尽力做好演示实验和分组实验,以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四.课题研究的组织保障
(一)基本保障策略
我校领导高度重视教育科研工作和教学质量提高,并有相关的制度及奖惩措施,能尽力挤出经费、保证教育科研工作的正常运转和开支;定期或不定期派相关教师外出学习,聘请专家、学者指导我校的教育科研工作。
(二)课题的管理
学校安排分管教学的副校长和一名教导主任亲自抓本科研课题工作,对每阶段的目标任务明确责任,制定有相应的奖惩措施及办法,定期进行研究、总结。
(三)研究机构 1.课题领导小组
组 长:秦 林(学校党总支副书记、校长)副组长:何 华(副校长 分管教育科研和教学工作)
胡建华(副校长)
成 员:夏从贵 张 青(分管教育科研工作)张 虹
侯昌建 屈超红 冉 毅 张德会 李 明
王雪玲 熊天超
2.专家指导小组 组 长:周光其
副组长:唐箭月 李光华
成 员:唐玉林 胡本正 曾谦 李志全 唐小华 杜立瑞
3.主研人员
胡建华 夏从贵 熊天超 宋 元 蒋世曜 王志虹 沈平杨通林 张建军 屈超红 李 斌 王燕飞 陈 荣 潘文武 文 涵 赵红梅
第三篇:浅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方法与途径
浅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方法与途径
高等教育的质量是高等教育的生命线, 影响教学质量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从教的方面来看,最直接、最重要的无疑是课堂授课效果,而影响授课的主要原因在于老师的备课质量和适宜的教学方法以及与之相适应的规范教学环节;从学的方面看,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占有主体地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加强师生间的心理沟通也是影响学生接受新知识的重要因素。为此,必须采取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艺术,才能真正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我们通过学习,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就“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方法与途径”的问题谈一些自己的体会。
一、规范教案内容
对教案内容进行规范化,能够提高备课的针对性。如在教案的开头要写“教材分析”,在当堂课课后要写“课后小记”。根据教材分析可以了解教师是否能吃透教材,抓住教学重点,弄清教材重点与教学重点之间的联系;课后小记包括本课成功与不足之处,学生的反映、学习中出现的差错,教具的使用情况以及改进意见,课时的分配、教学的效果、本课的心得及经验体会等。依据教案记录的切身体会和存在的问题以及补救措施,可以掌握自己的授课情况,从而指导自己不断改进教学方法。
二、吃透教材内容,认真备课
备课应分为学期备课、单元备课、课时备课、课前备课和课后备课五步,其关键是课前备课。
备课是教学工作中十分重要的一环,是根据教学过程的客观需要,形成教学能力的过程。认真备课是上好课的关键,也是突出重点的关键,不论新课还是旧课、新教师还是老教师,都要认真备课。没有充分的教学准备,是不可能提高课堂教学质量。首先教师必须熟悉教学大纲。根据教学大纲吃透教材内容,通过备课,把教材中的知识转化为自己的知识,并把这些知识归纳起来,形成自己的教学思路;其次,钻研教学大纲。根据教学大纲结合教材,掌握教学目的要求,以确定教学重点并分解教学难点;同时还要适量的参考资料认真写好教案。我们应该在教材的基础上适量增加一些参考资料,包括基础理论、实验结果和新进展等方面的内容。这样的授课内容会显得丰富多彩。教学过程是一个特殊的认识过程,是师生以教材为媒体的双边活动过程。
集体备课,是保证教学质量的有效措施。同学科、同教材的老师认真交流,切忌流于形式,要把它放在重要的位置,认真钻研备课,实现教学资源共享。真正做到提高备课的质量应做好以下工作:备课时必须遵循分层教学、分类指导的原则,根据学生的知识经验和个性差异,分层次、分类型、分程度进行备课。备课必须做到“十备”,即备课程标准、备教科书、备学生、备教师本身、备教学方法、备学习方法、备涉及问题、备关键语、备板书、备作业设计、备教具准备以及备估计的反馈信息。
三、加强专业技能训练
教学基本技能包括教学设计、课堂教学、作业批改和课后辅导、教学评价、教学研究等五个方面。我们作为老师,应该结合教学实际,有计划的进行系统的高校教师教学技能训练,将专业知识和高等教育学、心理学的理论与方法转化为从师任教的能力,以胜任所从事的专科教学工作。
(一)教学设计技能
1、制订课程授课计划的技能
①清楚本专业课程设置的种类和相互关系;②对自己所授课程在本专业总体的教学计划中的地位作用有正确认识;③能够根据教学计划制订详细的课程授课计划和教学进度计划。
2、使用教学媒体的技能
①掌握常规教学媒体及其教学特征;②掌握现代教学媒体及其教学特征;③掌握教学软 1
件、课件的编制及其使用方法。
(二)课堂教学技能
l、组织教学和导入新课的技能
①建立和维持正常课堂教学秩序;②明确意图,集中注意,创造师生交流环境;③掌握导入的类型,选择适当的导入方式;④合理控制导入时间。
2、运用教学语言的技能
①普通话达到测试水平的二级,能用比较标准的普通话讲课;②语调高低和语速快慢适中;③语言简练,逻辑性强; ④语言生动、形象、优美,通俗易懂; ⑤口头表述与体态语言相结合。
3、设疑和提问技能
①设问要有针对性,富有启发性; ②设问措词精当,选择适当的设问时机; ③设问速度适中,有必要的停顿,注意学生的反馈; ④学生回答问题后给予分析评价和必要的引导、总结。
4、讲授的技能
①讲授具有科学性、教育性、启发性和艺术性; ②掌握事实、概念、原理、规律、应用等不同教学内容的讲授方法; ③善于引导学生把握事物的内在联系和规律,发展思维能力。
5、总结结束课程的技能
①归纳总结要简练、概括、突出重点; ②总结要使教学内容前后呼应,形成系统; ③总结要有启发性,有利于学生拓展、延伸和自学。
(三)作业批改和课后辅导技能
l、布置作业的技能
①能够根据教学大纲和教学内容选择作业形式,注意理论联系实际,启发学生思考;②能够合理控制作业的数量和难易程度,作业要求明确,并规定具体完成时间;③在学生完成作业过程中,及时予以指导。
2、批改作业的技能
①选择合理的作业批改方式; ②能够正确总结出学生作业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③批与改、批与评相结合。
(四)教学研究技能
1、掌握教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①掌握教学研究的基本程序和方法; ②掌握选择课题、制订教学研究计划的原则和方法; ③掌握经验总结、调查问卷、科学观察、行动研究、教育实验等教育应用 研究的基本方法; ④掌握对教学研究资料进行统计、撰写课题总结和研究论文的方法。
2、了解学科发展动态和吸取科研成果的技能
①了解本学科发展的动态; ②了解本学科和相近学科新的科技成果及其应用; ③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在教学中吸取先进的科研成果,更新教学内容。
3、信息检索技能
①掌握本学科的主要文献种类; ②掌握图书馆书目的检索方法; ③掌握用微机在因特网上收集资料的技能。
四、提高教学艺术,优化教学过程
1、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
在教学过程中,要把教师的主导作用真正放在指导学生的能力提高上,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空间,鼓励积极参与,尽量减少对学生的限制,要把学生当成平等的活生生的人,尊重他们、信任他们,真正摆正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教师的导应贯穿“三讲三不讲”
原则,即所谓“三讲”就是重点、难点、疑点,这三个点我们教师必须在课堂上讲;“三不讲”就是学生会的不讲,学生自己能学会的不讲,老师讲了学生永远也不会的不讲。
2、充分利用合作学习,创设生动活泼的课堂形式。
学生是一个个鲜活的个体,学生间存在着智力、知识、能力、兴趣爱好等方面的差异。为使学生能最大限度的互补学习、相互帮助,发展自己的智力,培养提高自己的能力,在课堂教学编组时就要注意合理搭配,优劣互补,小组人数不宜过多,小组内的搭配要兼顾学生的智力、能力的优劣和兴趣爱好的差异。要注意发挥各小组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教学过程中开展小组竞赛,对于优胜者给予及时的表扬和鼓励,对于稍差的小组也应给予激励性评价,激发他们的热情,为以后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创造条件。正如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当知识与积极的活动饥民联系在一起的时候,学习才能成为孩子精神生活的一部分,而且任何一种能力都是在评价中被激发出来并在相应的实践中发展起来的。”积极的活动竞赛是提高知识运用能力的主要途径,而积极多样的评价手段,又能有效地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活泼的课堂开展提供有力的保障。
3、优化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的整体优化,要实现师生以最少的时间,精力和物质的消耗,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在教学过程中,首先要精讲点拨。“精讲”是要求教师抓住重点、难点、疑点、规律、联系等必讲之处,扎扎实实地讲清楚、讲透彻,揭示知识本质。更要注意在讲授重点知识或主要结论给出之前留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抓住学生思维契机,启发学生积极动脑、动口、动手,主动获取知识。“点拨”是在新旧知识的衔接处进行“精讲”,精讲点拨时要注意科学性、针对性,根据不同内容、不同基础的学生,采取适当的教学方法。教学不仅要重视结论的掌握,而且要弄清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抓住知识形成的源头,把知识进行归纳,引导学生善动脑、多动口、勤动手的良好行为。
其次要系统训练。是巩固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进一步理解,训练学生掌握基本技能,从而达到教学的低层次目标,通过一些综合性练习,锻炼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在设计选配不同层次的练习题组时,应遵循“低起点、小坡度、密台阶”的原则,使学生循序渐进,依次达成各层次的目标;发掘课本习题的潜在功能,使训练题组有机结合。通过转换问题的表达方式,改变问题条件、结论思路等,对课本习题加以深化、改造,进行变式训练,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解题能力。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改题、编题,使学生的思维得到扩展和延伸。
然后练习要讲评。讲评要有选择性,突出重点,简明扼要,避免面面俱到、平均用力。不同类型的练习,讲评要有侧重点,对巩固基础知识的练习,主要讲评学生的思考过程,澄清学生的模糊认识;对启发智能的练习侧重讲评解题思路,让学生探求最佳方法。
最后利用达标测试。测评题应覆盖本节课的学习目标,题目有浅入深,适当联系以往所学知识并进行转换。题型以客观性试题为主,适度选择解答较为规范的主观题。学生完成测试后,教师要公布准确答案,让学生自己评价,教师统计达成度,测评之后依据收集道德信息,济济进行补救教学。补救愈及时迅速,学生智能缺陷弥补愈容易,不久措施要根据学生达标情况随时进行,也可以课下利用作业联系补救或采取个别辅导指定学习内容,做到当日目标当日清,防止累积性误差,使学生走入误区。
4、分层布置作业,提高整体教学质量。
布置精当的作业,有助于学生“减负增效”。现在提倡的精心设计板演作业、基础训练作业、拓展提高作业等这样几种作业是很有必要的。同时还要做好批改记录,仔细分析存在的共性问题和个别问题。如是共性问题,就要集中讲评;如是个别问题,就要个别当面辅导。特别强调及时辅导好中等生,要随后出几道同类型的题目对他们进行考查;给优秀生布置利
用基础知识点做探究型的问题;给学习困难生布置基础知识的巩固题目。这样,通过分层次的对学生布置作业就能提高整体的教学质量。
五、锤炼语言表达的艺术
课堂教学是一门科学,同时又是一门艺术。备好课不一定能讲好课,备好课是正确的思维沉积,而讲好课却是知识能力的升华。在传递和延续人类文化知识的教学中,教师的语言起着特殊的重要作用。优质的教学语言应该是:
1.通俗明白,浅显易懂,这是教学语言最基本的要求。
2.应具有严密的科学性。科学性要求教学语言准确无误、干净利落、不说废话、不带病句、言简意赅、恰到好处。概念的阐述不模糊,判断推理不模棱两可。同时从信息原理上看,教学语言的速度必须科学合理,使其与教学对象对语言信息反馈的速度相适应。
3.应具有启发性。教师的教学语言应具有启发性,使学生在教师教学语言的启发下,沿着教师语言的逻辑和思维顺序一步一步的探求真知,寻求答案,从而既增长知识,又发展智力。
4.生动有趣,有感染力。如果教师讲课时幽默风趣,抑扬顿挫 ,富有感染力,就会激起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使大脑皮层保持良好的兴奋状态,听起课来精力集中,感到深刻,并能引起学生感情上的共鸣,其教学效果就会更加显著。
老师应该不断地增强驾驭语言的能力,创造出最优美动听而具魅力的教学语言,不断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六、提高板书质量
板书能直观地体现事物的从属关系和因果关系,具有提纲契领的作用,帮助学生把握知识的内在联系。
1.板书的设计应遵循实用性、直观性、艺术性和灵活性的原则。
2.板书布局要合理,层次要清晰。学生纵观黑板就能在头脑中对教学内容有个整体框架结构,便于回忆和掌握所学知识。
3.板书内容要精练。设计板书要根据教学目的、教学内容的需要,对讲述内容作高度的概括和浓缩,尽量少而精。
4.板书要有助于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5.板书字迹要清晰工整。板书内容的书写要适时,示出过早,影响听课,示出过晚,则不起作用,甚至会干扰听课。
第四篇:关于学生读的方法、途径的研究开题报告
莲塘三小市级课题《关于学生读的方法、途径的研究》
开题报告
《关于学生读的方法、途径的研究》这一课题于2009年9月被确认为南昌市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总课题《数学读写》下的一子课题。2006年12月莲塘三小开始了《关于学生读的方法、途径的研究》这一市级课题研究工作。现将研究的相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研究背景
数学阅读是一个包括诸多认知因素的心理活动过程,是对所学内容的体验理解过程。新课程标准也强调:加强学生的素质教育,注重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其中包括学生阅读能力、数学应用能力和数学探究能力的培养。加强数学的阅读训练,使学生掌握科学的阅读方法和技能,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学生就会更好地、更主动地去阅读、理解。同时,加强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使学生克服学习中的依赖性,增强学习的主动性、独立性;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促使他们主动获取知识,培养他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从目前小学数学教学存在的问题来看,小学生往往缺乏阅读数学课本的能力和习惯,似乎研读数学教材仅仅是老师的事,自己只要听懂课就满足了。数学课本通常仅当习题集用,正文是从来不看的,即使老师布置了阅读数学书的作业,也是蜻蜓点水式的阅读,浮光掠影、草草而过,读不出要点,读不出字里行间所蕴藏的精髓,更读不出问题和自己的独到体会及创新见解。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常常是老师反复讲解、学生被动接受,一本书快讲完了,而学生还没有掌握多少,老师教得累,学生学得苦;知识学了一大堆而能力却提高不快,教学效率比较低下。如果再不改变这种状况,数学教学就不能适应形势的发展和时代的需要。因此,小学数学教学需要寻求新的改革思路,才能真正把素质教育落到实处。
二、国内外关于同类课题的研究综述
(一)国外同类研究
1、美国加利福尼亚一所中学的教研人员Fuentes(1998)根据他十年的数学教学经验认为,要让学生的数学潜能得到充分发挥,他们就必须学会理解这种数学文本,同时指示,通过数学写作训练学生的认知。
2、法国“初中数学教学大纲”,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就指出“教师应该关心学生对数学课文的阅读和理解”。
3、前苏联“普通中学数学教学大纲”强调在组织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必须注意使用教材,即在教师讲解之后,让学生阅读课文,根据测验的问题自学一定的材料,阅读习题或定理的简短文字”。
4、美国“学校数学课程与评估标准”也特别鼓励学生阅读数学书。
(二)国内同类研究
1、我国义务教育数学教学大纲中已明确指出,教师必须注意“指导学生认真阅读课文”。
2、北京师范大学发展心理研究所博士辛自强在《儿童在数学问题解决中图式与策略的获得》中认为:在数学教学中应重视阅读,理解结构化知识并进行适当的元认知训练等。
3、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已经成为国内外关注的热点话题,但相关的课题研究甚少。2006年8月,扬中市丰裕中心小学提出《小学数学教材使用与数学阅读能力培养的实验研究》的课题,研究周期为两年,至今还未结题。研究重点是使用苏教版(国标本)小学数学教材的教师进行对学生数学阅读自学能力培养的教学模式分类指导研究。2007年,无锡市羊尖实验小学提出《小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的课题,至今也还未结题,研究重点是“教材为主”的数学阅读,研究对象是所有小学学生,不能很好的根据不同年段学生的特点提出相对应的培养措施。
基于以上认识,本课题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在小学低段围绕“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现状调查、学生数学阅读方法和阅读技巧、教师指导学生数学阅读的策略”等方面展开研究。
三、研究意义
1、数学阅读有助于未来社会的发展。
未来社会是一个信息化的社会,要求每个公民具备搜集、分析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如对成本、利润、产出、贷款、效益、市场预测、风险评估等经济名词的理解,都需要数学阅读。一位哲人曾说过:“数学是我们时代有势力的科学,它不动声响地扩大它所征服的领域;那种不赞同数学为自己服务的人将会发现数学被别人用来反对自己。”
2、数学阅读有助于数学素养的培养。
数学阅读有助于人们收集、整理、描述信息、建立模型、解决问题,在数学活动中通过阅读理解进行猜想,建立模型,然后进行修改调整,并应用到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已成为现代人的一种基本思维方式。
3、数学阅读有助于个别化的学习。
数学阅读不仅是数学表达的语言性、工具性的体现,也是学生学习时借助数学课本来接受数学知识、引发数学思考的基础。通过数学阅读,使每个学生能通过自身的努力达到各自可能达到的水平。
4、数学阅读有助于教科书作用的发挥。
数学教科书是数学课程教材编者在充分考虑学生生理心理特征、教育教学原理、数学学科特点等诸多因素的基础上精心编写而成,具有极高的阅读价值。因此,重视数学教科书的阅读,充分利用教科书的教育价值,已构成现代数学教育的特点之一。
四、研究内容
1、小学生读的方法研究
主要目标:小学生随着识字量的增加、阅读经验的积累,阅读理解的能力也在不断提高。不仅如此,到了中、高年级,一般还能自发地掌握一些阅读方法。但是,他们往往不能自觉地使用这些方法来提高阅读学习的效果,更不能针对数学教材的特点,选择合适的、符合其认知发展水平的阅读方法。因此,科学清晰地指导学生选择适当的数学阅读方法,正是本课题需要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
2、数学阅读技巧的研究
主要目标:数学阅读的过程是一个积极的思考过程,口、手、眼、脑要联动。因此,教师应根据不同的阅读任务和性质,合理安排阅读时间,时间太长,影响教学进度,也不利于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时间太短,学生来不及思考,阅读也就会流于形式。向学生提出阅读要求,让学生带着问题边阅读边思考,使阅读更有效。通过数学阅读技巧的研究,旨在让学生掌握数学阅读技巧,提高阅读效率,达到提高学习能力的目的。
3、小学生读的形式与途径研究
主要目标:教师以指导学生阅读教材为基础,积极引导和鼓励学生阅读课外数学科普读物、数学学习指导物及以小学生为读者对象的数学和自然科学报刊。
五、研究方法
1、行动研究法:在整个研究过程中,我们实施行动研究法,在实施过程中对实施计划将以调整、修改与完善。
2、调查法:通过问卷、谈话等形式,了解学生的学习兴趣、选择学习方法的能力、个性是否得到充分的发展。
3、观察法:通过对学生的动态观察,了解课题研究的一些其它情况。
六、实施步骤
(一)申报阶段(2009年9月-2009年12月)
1、成立课题研究小组
2、购买课题研究相关资料
3、组织本课题组成员通过座谈、课题会、讨论会等形式对课题组所有成员进行学习培训,从
不同角度了解、分析、熟悉本课题,切实把握其内涵及基本特征。奠定好理论基础。
二、实施阶段(20010年1月-2010年10月)
1、进一步明确课题组成员职责,组织课题组成员进行学习培训。一方面采购与课题相关的书籍,组织课题组成员边研究边学习,强化理论知识,为深入研究打下理念基础。
2、在课题研究期间,组织教师参各种与课题研究相关的教研活动,参与市教研室定期组织的“数学读写”课题组的活动。
3、在组织教师结合课题研究进行教学实践,积极组织开展“关于学生读的方法、途径研究”的课题研究活动,以行动研究的方式参与到课题研究中来。
4、组织课题组成员整理或撰写有关的论文、教案、课堂实录等。
三、结题阶段(2010年11月-2010年12月)
对研究过程中积累的材料进行整理,分类,制成资源光盘。撰写结题报告,把经验论文、教案、课例整理成果集。
七、预期成果
经验论文、阶段性报告、结题报告。
莲塘三小《关于学生读的方法、途径的研究》课题组
2009年9月10日
第五篇:农村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途径与方法研究
《农村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途径与方法研究》开题报告
一、课题的提出
随着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和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校园文化越来越成为教育理论和实践工作者关注的话题。因为校园文化建设如何既反映了学校硬件建设和办学水平,更体现了学校内涵发展的精神底蕴。同时,校园文化又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载体和广阔途径。是顺应教育事业发展和各级各类学校实际工作的需要。
在全面培养学生素质和教育的过程中,校园文化承担着课堂教学无法替代的价值功能,这主要表现在:1.陶冶功能。教育从根本上说是起着一种文化传递的作用,教育不在于使人获得机械的、现成的知识,而是使人通过对文化价值的摄取,获得人生意蕴的全面体验,进而陶冶人格和灵魂,以充实其生命的内容。在这方面,校园文化比正统的教育教学更具有独特的效能。首先,它要求创设一个陶冶人们心灵的场所,以校风、学风、文化传统、价值观念、人际关系等方式表现出高度的观念形态,对学校的各方面特别是育人起到指导濡化作用;其次,它以优美、整洁、有序的学习、工作、生活环境对生活于其中的每个人起到规范、引导作用,这种濡化、规范作用是无所不在的,深远长久的。2.社会化功能。校园文化是个体社会化的过程与缩影,它以特有的精神活动和文化氛围,使生活于其中的每一个体有意无意地在思想观念、行为方式、价值取向诸方面与既定文化发生认同,从而实现对人的精神、心灵、性格的模塑,达到社会化的目的。3.教育促进功能。课堂教学并不能满足学生各种求知欲望和业余生活的需要,他们的过剩精力也需要在课堂之外找到新的天地。校园文化活动则为他们提供了一个十分广阔的育才环境,无论是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巩固和加深课堂所学的专业知识,锻炼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开发学生潜能,优化学生情感,还是促进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加强素质的培养,满足他们社会交往的需要等,都大有好处。4.导向功能。学校应是一个开放的系统,一个兼收并蓄的文化荟萃的场所,各种各样的思想、观念、思维在这里交流碰撞,使莘莘学子耳濡目染,浸润其中,所以文化的导向功能就显得尤为重要,它担负着帮助学生建立起符合时代要求的社会价值观的重任,其正确与否,往往取决于校园文化是充分发挥正面的积极引导作用还是起到负面的消极影响。5.社会整合功能。从理论上说,社会的文化模式制约教育模式,这种制约既表现在学校教育目的、内容、方式与结构等方多面,也表现在对受教育者的素质、人格、个性塑造上。校园文化作为“中介”,起着调整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使社会系统在整个运作中保持相对稳定的作用。校园里的每个成员在一定的校园背景下,其观念将与社会主流文化不断融合,同时,作为学校的文化载体,他们又将校园文化带入社会并作用于社会大文化。正是校园文化这些重要的价值功能,才促使了富有远见的教育工作者对它的高度重视和积极实践。
二、课题的界定
任何文化的诞生,必须具备三个基本条件,即创造的主体、对象以及一定的文化创造得以进行的手段与环境。学校系统中具备了文化创造的主体,具备了从事文化活动的独特对象,具备了文化得以产生的独特手段和环境。它随着学校的产生而成为一种客观存在的必然,并且在整个人类文化建设和社会生活中发挥作用。校园文化处于学校整体活动的核心地位,教育发展史表明,校园文化一经创立,便获得了自身特有的灵性,在其演进过程中凝结为一个独特的结构系统,涵
盖运动于其间的各种文化现象,并极大地影响社会文化和其他亚文化系统。
校园文化可以从广义和狭义两个角度来理解。从教育意义上理解校园文化,应该是广义的校园文化,即学校存在方式的总和,包括学校物质文化、学校制度文化和学校精神文化。校园中的一切都在以不同的方式影响着青少年学生,塑造着青少年学生。狭义的校园文化是指师生课外文化活动,即我们通常所说的以第二课堂为主要表现方式的文化氛围和精神。因此,我们试将校园文化定义为:校园文化是以校园为空间,以学生、教师为参与主体,以课外活动为主要方式,以文化的多学科、多领域的广泛交流及特有的生活交往为基本形态,具有时代特点和学校特色的一种群体文化。
再具体一点说,校园文化包括实体性校园文化和非实体性校园文化两大部分。
实体性校园文化又可分为两类:一是由学校建筑的布局、造型、颜色,各项教学设备、设施,校园种植的花草树木等组成的校园实体性的物质文化;二是由学校图书馆、资料室收藏的以及从社会流入学校的各种图书、报刊、资料等构成的实体性的精神文化。
非实体性校园文化可分为三类:一是由师生之间、学生之间、教师之间、管理人员与师生之间的人际关系以及教风、学风、校风等构成的校园非实体性的精神文化;二是由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学校机构体制、学生的行为守则以及制定的校规、校纪所构成的非实体性的制度文化;三是由学生参加的各类课外活动所构成的一种实践性的精神文化。
校园文化是整个人类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所谓文化,从宏观的意义上说,是人类从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出来的全部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文化包括着物质与精神两个大的层次。物质文化或精神文化中又包含着许多层面。单就精神文化而言,有偏重理性的政治、经济、伦理以及其他各种科学理论、知识等方面的精神文化,也有感性与理性相融合的宗教、艺术、审美等方面的精神文化。
校园文化属于一种什么性质的文化呢?无疑,校园文化属于一种精神文化。更确切一点说,校园文化主要是一种具有鲜明审美特征的精神文化。这是校园文化有别于其他文化的根本特征。之所以如此,是因为:第一,校园内的建筑、设施等物质环境因素较多地渗透了精神因素、审美因素;第二,校园内的各类活动带有较多的精神因素、审美因素;第三,校园文化以其突出的人文性、审美性调节与影响着校园内的各种人与人、人与物、人与组织制度之间的关系并使其审美化。
三、课题的理论依据
自20世纪以来,文化一直是世界范围内探讨的热门话题,许多研究者从自己的学科和研究对象出发,对文化的定义提出了各自的界说,目前来看,这些界说远未达成共识。文化几乎成了钱钟书先生所讲的“你不说我还清楚,你越说我越糊涂”的那类概念。
据不完全统计,国内外学术界有关文化的定义至今已有四百多种。这也正说明了文化的恢宏璀璨、绚丽多彩和历久弥新的特性。
其实,“文化”并不神秘。“文化就是价值观,就是一个组织或群体或国家民族的共同追求、向往和习惯,它是相对稳定的大家的认识和思想”。通俗地讲,人类活动的痕迹就是文化。每一种具体的文化都是人创造的,是人们在特定历史时代和社会条件下的实践活动和理论活动的产物。文化的本质是人的本质的外在表现;任何文化就其实质来讲,都是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或物化的产物。文化是
人类特有的,凡是有人群的地方就有文化。
党的十五大报告明确指出:“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是社会主义的重要特征。社会主义现代化应该有繁荣的经济,也应该有繁荣的文化。我国现代化建设的进程,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国民素质的提高和人才资源的开发。全党必须从社会主义兴旺发达和民族振兴的高度,充分认识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而校园文化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的主要阵地,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加强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创设良好的育人环境,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我们进行《农村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途径与方法研究》主要参照以下关于校园文化的理论。
⑴“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说”:“校园文化是在学校教育环境下,在培养人才和不断完善自身的实践过程中形成的具有本校特征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⑵ “精神环境和文化氛围说”:“校园文化是指在教学、管理及整个教育过程中逐渐形成的特定文化氛围和文化传统以及通过学校载体来反映和传播的各种文化现象。”
⑶ “校园生活存在方式说”:“校园文化指在学校生活存在方式的总和,包括智能文化、物质文化、规范文化和精神文化四个方面。”
⑷ “价值观核心说”:“校园文化是指在长期的办学过程和教育管理活动中,逐步形成并为全体学校成员所认同的以价值观念为核心的群体意识和群体行为规范,它是学校历史传统、工作作风、道德规范和行为方式等因素的总和。”
四、研究目标
通过校园文化建设的途径与方法的实践研究培养出优良的学风、教风和校风,努力将“文明、进取、和谐、创新”的校风和“勤奋、踏实、认真、懂美”的学风铸就成校园精神,加强学校精神文化、制度文化的建设工作,通过多彩的校园文化阵地和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营造有利于学生思想道德和文化素质提高的文明育人的环境。
五、课题研究的内容:
1、校园环境建设对校园文化建设的影响作用。
2、学校各项规章制度的完善对校园文化建设的保障作用。
3、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对校园文化建设的促进作用。
六、课题研究的原则
1、主体性原则
在研究过程中,注重把握校园文化建设的主体,力争做到全校师生参与到校园文化建设之中。
2、主动性原则
充分发挥师生的主体地位,为师生提供主动参与校园文化建设的平台。
3、激励性原则
有效利用激励性评价方式,调动师生参与校园文化建设的积极性。
七、课题研究的策略和方法
课题研究主要使用行动研究法和经验总结法,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校园环境建设方面:
1、抓校园环境建设,突出绿化、美化、香化、净化。做到四季有绿,三季有花,一季有果。用整洁、干净、优美的校园环境陶冶师生的情操。
2、重环境育人作用。用警示标语、宣传橱窗等宣传工具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教育。
完善规章制度方面:
1、强化制度的作用性
制度的作用就在于告诉学校成员哪些是该做的,哪些是不该做的,行为与后果之间是什么样的关系,这样就使人们的行动有了明确的参照标准。对学校组织的管理活动来说,制度是其行使职能的依据,按照制度办事,进行规范化的管理。有了系统的管理制度,学校工作才能做得有条有理。
2、注重制度的连续性
校园制度的形成是建立在对过去经验总结的基础上的,同时对以后的学校工作又是一种借鉴。它具有传承作用,从而使得校园工作保持连贯性。如果离开了各种制度,学校工作以某些领导人的意志为标准,那么随着这些人的去留,学校的工作很有可能出现大的波动。相比之下,制度管理更具有法规性、严肃性、连续性,从而使学校工作处于比较稳定的状态。
3、发挥制度的导向性
校园制度的制订是以学校的总目标为前提的,因而在各项制度中要体现导向性原则。校园制度本质上是鼓励校园成员为实现学校总目标而学习、工作,一些奖励性的制度是为了鼓励先进,激发学生的进取欲望;一些惩罚制度的出发点亦在于鞭笞后进,促进其进步,况且,惩罚性制度只是一种辅助手段,不是最终目的。这就说明了学校制度是有导向性的,是促使学校总体目标实现的有效措施和手段。
通过制定科学严谨的各种规章制度,强化领导工作的自主性、创新性。调动教师工作的主动性。提高学生生活、学习的自律性。
开展校园活动方面
1、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
①建立书法活动小组
②建立绘画活动小组
③建立合唱队
④建立舞蹈队
⑤建立乐器队
⑥建立科学活动小组
⑦建立体育活动小组
⑧建立红领巾广播站
⑨开展优秀生、文明生评选活动
2、强化少先队队会活动的影响作用
八、课题研究的步骤
(一)准备阶段:2005.9月------2006.1月
准备阶段主要做3个方面的工作:①组织教师理论学习②确定实验班级 ③制定实施方案。
(二)探索阶段2006.3月------2006.7月
这一阶段为理论与实践结合阶段,主要做3项工作:①召开现场观摩会 ②召开实验教师研讨会 ③实验运行情况的调整。
(三)实施阶段2006.9月――2007.3月
这一阶段主要做3项工作:①召开实验教师研讨会 ②实验教师撰写实验报
告、论文 ③课题组负责人撰写中期实验报告。
(四)总结阶段:2007.3月――2007.7月
这一阶段主要完成2项工作:①分析总结 ②撰写终结报告。
九、课题组成员的基本条件
(一)课题组负责人的基本情况
负责人刘建光同志为本科学历,毕业于辽宁师范大学教育管理专业,从事教育教学研究工作多年,积累了一定的教育教学经验。参与过“九五”期间省劳动学科科研课题的研究工作,并获二等奖;承担过“十五”期间市级学科渗透美育课题的研究工作,并获一等奖。
该同志有较高的教育科研水平,有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他专项负责本课题研究工作,有充足的时间及业务能力。
(二)课题组教师的基本情况
刘建光同志组建的教育科研队伍,平均年龄29周岁,均为大学专科以上学历,这支年轻的科研队伍曾经参与过“十五”期间市级学科渗透美育课题研究积累了一定的科研知识。这支科研队伍教学水平高。教研热情高,工作干劲高,对本课题的研究有旺盛的精力及科学的研究方法。他们将以饱满的工作热情和严谨的科研态度对待此项的研究工作,并对研究成果的推广有坚定的信心。
(三)课题组成员名单
刘建光马晓冬张晓红陈芳崔荣荣谢立君张晓梅温桂敏齐影李海鸥李影高飞陈晓伟李大伟苏任
十、完成课题的条件
兴城市刘台子满族乡中心小学是葫芦岛市农村示范学校。该校在农村中办学条件一流,教学设施一流,有省内外各种教育教学资料供实验教师学习参考,有30余台电脑,在信息的收集上已形成网络,有先进的电教设备为实验教师提供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学校藏书数万册,为教师查阅资料提供方便条件,学校公用经费的80%用于教育科研,充足的教育经费为教育科研保驾护航,精明能干的科研队伍为教育科研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综上所述,我校对本课题的研究具备了高素质的管理人员和实验人员,具备了高标准的教学设施,同时又具备了充足的资金作保障,所以我们具备了完成课题的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