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0各数的认识》评课意见

时间:2019-05-13 01:35:5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11-20各数的认识》评课意见》,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11-20各数的认识》评课意见》。

第一篇:《11-20各数的认识》评课意见

《11-20各数的认识》评课意见

《11-20各数的认识》评课意见

这一节课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能够正确地数出数量在11—20之间物体的个数,并且知道这些数是由1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通过学习,使学生能够熟练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并能够正确地、迅速地读出11—20各数。

听了张丽媛的这节课,教师能把握教材的重难点和知识的前后联系。整节课思路清晰,一开始通过数一数10以内的数来引入新课,再通过一幅散乱的图来激发学生学习新课的内需。教师能够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把握课堂,给学生应有的机会。分析这节课的教学过程有得也有失。

1、充分利用书本资源感受生活中楚楚有数学。对于小学生来说,数学往往是他们利用自己的生活经验对数学现象的一种解读。创设贴近儿童生活的情境,在教学中密切联系他们的生活实际,利用他们喜闻乐见的素材唤起其原有的经验。在《11-20各数的认识》这一节内容中,课本上给我们提供了一幅有许多物品的画面,其中运蕴藏了许多教学问题。小棒、小立方体、小圆球,等等,都藏着许多的数字。学生发现这些数字不是只有书本上才能见到,生活中更是常见,从而体验到生活中也有数学。

2、让学生充分经历知识的形成和发展的全过程。根据学情,11-20各数的的数数么个学生都能朗朗上口,因此在教学中淡化了数数这部分内容的教学,重视了在数数的基础上解数的组成,从而掌握数的读法的教学。首先让学生数出10根小棒,捆成一捆,体会10个一转化成1个十的过程,初步理解11的组成。通过小组合作,分解教学难点,使学生在操作和实践中逐步成型数的概念,明确数的读法,形成数感。

3、知识应用不广泛。学以致用是学生学习的根本,本节课的不足时教学时间的把握要改善。教具用的小棒太细条,用大一些的习惯会更好一些。本节课的不足是练习方式的陈旧,教师只设计简单的练习,例如填空、看图填数等,还是将知识停留在书本上。数学问题是从生活中来,又回到生活中去的。教学时可以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用11—20各数说一句话。通过学生进行有关数的表述,加深学生对数的概念的理解,让学生体会身边处处有数学,从而获得用数学的体验。

第二篇:认识11~20各数评课

《认识11~20各数》评课

学生的经验和活动是他们学习数学的基础。余老师的这节课,教学设计能根据数学新课标的基本理念,精心设计学生的数学活动,努力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较好地体现了数学学习是“经验”、“活动”、“思考”、“再创造”的特点。通过教学,学生直观理解11~20各数的意义,能认、读11~20各数,知道20以内数的顺序。20以内的数绝大多数孩子在入学前已初步会数,但对于数的概念却未必都清楚。所以我觉得这堂课有以下特点:

一、重视操作和直观,引导学生认识计数单位“ 十”,促进学生思维发展

认识计数单位“十”是本课的教学重点之一。计数单位的概念是抽象的,学生不易理解。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的设计,有利于学生理解“10个一是1个 十”的含义,正确建立计数单位“十”的表象。教学中根据低年级儿童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创设了生动有趣的羊羊运动会活动情境。课一开始,通过猜运动员的游戏,一下子就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调动了他们强烈的学习兴趣。后来又要求学生数一数、捆一捆,联系直观,体会什么是“10个一”、什么是“1个十”。然后让学生一边捆小棒一边说“10个一是1个十”,把动手、思考和表达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引导学生利用操作、观察获得的操作过程和结果建立表象,并用语言进行抽象、概括,自然形成“10个一是1个十”的概念,逐渐建立起计数单位“十”的概念。这样安排,不仅可以深刻理解概念,还可以使抽象的数学概念学习变得具体生动,易于学生接受。

二、让学生自己数数,呈现12的计数方法,从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

十几都是1个“十”和几个“一”合成的数。为了让学生逐步认识十几的组成,余老师先提出“怎样摆12根小棒,要一眼看得很清楚”这个挑战性的问题。由于刚教学1捆是10根,学生手边有成捆的小棒,所以学生有基础也有条件摆出1个十和2个一。学生在摆12根小棒的过程中,经过思考和操作,可以进一步认识10个一可以用1个十表示的观念。课堂上,小朋友经过自己的思考,想出了两种摆法:一种是直接摆12根;另一种是先摆一捆,再摆2根。通过比较知道怎样摆可以看得很清楚,并由此明白12的组成是1个十和2个一。这里,学生可以体会到这样摆的特点和好处,就感受了12的意义。这里,老师只是提出问题,主要通过学生自身的思考,利用已经知道的知识完成12根小棒的数数和“看得很清楚”的摆法,有利于学生的独立思考习惯的培养。

三、让学生通过数数、观察,进一步形成数的组成表象,并能抽象表达。

在“10个一是1个十”的认识和数出12根小棒的教学中,学生已经认识了计数单位“十”和初步了解12的组成。在此基础上,教学再分两个层次安排学习,帮助学生形成十几是由“1个十和几个1”组成的表象,加深对十几和二十是多少的具体意义认识。第一层次是其他十几的数,第二层次是20。老师先摆出14,让学生“数一数”,通过观察和数,知道1个十添4个一就是14,进一步体验这个数的组成。接着让学生摆15,19等,进一步加深对十几组成的认识。学生经过多次数和摆,可以发现有“1个十”是十几的相同点,“几个1”是不同点,概括地感受和领悟1个十和几个1就是十几。在认识20时,让学生在十九后面添上1,又满1个十再捆成1捆,直观显示“2个十是20”,可以使学生认识20的组成和实际意义。这样经历由具体事物中抽象出数的过程,可以理解每个数对应的具体意义。其中引导学生观察、说一说这些活动,其实也是学习习惯的培养。

四、明确11~20的顺序,重视学生数感的培养 课上,余老师在学生摆各个数的过程中,黑板上出示的数特意没有按顺序摆,在课堂小结的环节中,余老师让小朋友思考如何给这些数进行排队,小朋友通过思考和讨论,得出了11~20各数的正确的顺序。接着又让学生从小到大和从大到小读读这些数,使得数的顺序变得更加清晰。

在练习环节,余老师让学生先估计物品的数量,加深对数的多少的体验,再通过画圈数物体个数,可以进一步建构“十”的模型,加深对计数单位“十”的认识,强化数的组成的表象。类似这样的活动,无一不对数感的培养起到促进作用。

除了以上特点之外,余老师对课堂常规的训练也是我们应该学习的,我很佩服余老师的课堂纪律和学生学习的注意力的培养,真的非常好,小孩子自律性很强,基本没有学生讲废话,也没有学生破坏课堂纪律。

作为一个新老师,以后要多听师父余老师的课,多从余老师的课上学习一些教学经验,从而丰富自己的课堂。

第三篇:11-20各数认识评课稿

《11-20各数的认识》评课稿

评课者:黄平平

20以内的数绝大多数儿童在入学前已初步会数,但对于数的概念却未必都清楚。同时一年级的小朋友参与数学活动,很少是因为认识上的需要,而只是对数学活动本身感兴趣。因此,在本节课教学中池老师除了落实知识技能的教学目标外,更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体会到数学学习是一件很快乐的事。这堂课,我认为有以下几个闪光点:

一、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

池老师不仅让学生在活动中不断充分、主动、积极表现自我,同时也注意用积极的语言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让学生获得一种积极的情感体验,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同时,设置问题如“每次都这样一根一根地数,感觉怎样?”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在体验中学习,在学习中感悟,从中学到了教学的思想,数学的方法,从而更深刻地认识到数学的价值。

二、动手操作,主动参与

本节课池老师重视动手操作,以“动”促“思”,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进行探究活动。通过数出10根,捆成一捆,“捆”这个动作,让学生形象感知“10个一是1个十”。在认识十几时,池老师先让学生数出11根小棒,然后引导学生想:怎样摆能让学生一眼看出是11根?小朋友有几种摆法:第一种是先1根再10根的摆放;第二种是先5根5根,再1根;第三种是先5根,再6根……在第一种方法的基础上进行加工,引出满10根捆成一捆,成1捆1根。池老师借助实物投影,通过这几种方法的比较,体现出第一种方法的优越性,并且数起来也方便,直接从10数起。在此基础上,让学生用这种摆放摆出15、20等。进一步加深对计数单位“十”的认识。

三、让学生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

“数学知识、思想、方法必须由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理解、感悟、发展,而不是单纯依靠教师的讲解去获得的。”根据这一理念,池老师在教学中紧紧围绕学生的心理,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知识结构的实际出发,让他们通过有目的的操作、观察、、交流、讨论,从直观到抽象,主动构建自己的认知结构。例如数的组成,教师并不是直接告诉学生如何机械地记忆,而让学生在重复猜小棒的游戏中感悟,在动手摆小棒中体会,使学生经历了数学知识的“再创造”的过程。

总之,整节课中,教师做到了三个突出,突出主体性,创造学生参与条件;突出民主性,转变了教师的角色;突出实践性,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在实践中灵活运用数学。

第四篇:认识11~20各数

2017-2018学第一学期一年级数学组教研材料

认识11~20各数

仪征市实验小学 潘媛媛

教学内容:

苏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第82-83页例1和“想想做做”第1—6题。教材分析:

本节课主要教学11~20各数的认识,它是在学生已经认识了10以内数的基础上进行的,为后面20以内的进位加法做好铺垫,也为下学期100以内乃至更大数的认识打下基础。在教学中先通过数出10根小棒捆成一捆的操作活动,让学生体会10根小棒可以看做10个一,1捆小棒可以看做1个十,进而理解“10个一就是1个十”。接着让孩子摆12根小棒,突出把十作为一个计数单位。最后借助摆小棒的活动数数、读数,初步学会认、读11~19各数,掌握“十几”所表示的含义和顺序。在此基础上完成“19添上1根是多少根”这个问题,解决“2个十是20”这个关键问题。这样既充分利用了学生已有的认数经验,同时也使他们原有的认识得到了必要的提升。在“想想做做”题时,让孩子充分地抓、估、数、排、说等活动,帮助学生进一步积累认数经验,发展数感。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数数、读数等活动中认识计数单位“一(个)”“十”,初步理解“10个一是1个十”、“2个十是20”,知道11~20各数的大小、顺序,初步感知11-20各数的组成。能正确地认、读11~20各数。

2.使学生经历数数和用数描述简单生活现象的过程,初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3.初步培养学生的估计意识,发展数感。在认数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

认识计数单位“十”,初步体会“十进制”。教学难点:

建立计数单位“十”的概念。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小棒图、小棒20根、皮筋2根、铅笔若干。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知。

孩子们,今天很高兴和孩子们一起学习数学,听说一(2)班的小朋友特别聪明,又爱动脑筋。所以给你们带来了一些奖品(出示21朵小花),在这些小花后还藏着一些幸运数字呢下面,请同学们用我们学过的数字给我们介绍一下你自己或者这个班级。(0~10)这些数可都是我们的老朋友了,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11~20各数的认识。(板书课题:11~20各数的认识)

二、实践操作,探索新知。

(一)认识计数单位“十”

1、学生操作:数出10根小棒,捆成1捆。学生操作活动后,进行师生交流:你是几个几个数的?

2、教师演示:下面请小朋友们跟着我一边数、一边摆出10根小棒,师拿出一根,强调它是1个一。2个

一、3个一……那么10根小棒是几个一呢?(板书:10个一)。

2017-2018学第一学期一年级数学组教研材料

3、将这10根小棒捆成一捆,问:这是多少根小棒?强调:1捆小棒有10根,也就是一个十。(板书10个一是1个十)。要求学生指着自己的小棒与同桌说一说,并在教科书上填一填。

4、“十”在生活中应用可广泛了。如,一盒铅笔有10支,是1个十;1盒钢笔是10支,也是1个十……你也能举出这样的例子吗?(出示PPT上的生活中是十的图片)

(二)认识11~20各数。

1、摆一摆、数一数,认识12。

提出要求:摆12根小棒,怎样摆能看得很清楚?先自己思考,再同桌交流摆法。学生摆小棒,师巡视。学生摆好后,全班交流是怎样摆的,再全班讨论哪种摆法比较简便?

小朋友们真了不起!想出了这么多的好办法。

师指1捆带2根:1捆小棒就是1个十,和旁边的2根合起来就能一眼看出有12根小棒了。谁来说说几捆和几根合起来是12根?也就是几个十和几个一合起来是12?

2、摆一摆、说一说,进一步认识十几。提出要求:先看11根小棒图,说说它是怎么摆的?再让学生照样子摆出来;13根小棒可直接去摆并说说它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到19根小棒时让孩子不摆小棒,想想我要摆出19根,你能说一说应该怎么摆呢?并找学生上台演示。

(三)摆摆、说说,理解“2个十是20”

当小朋友们很快地摆出19根小棒后,提问:19根小棒再添1根是多少根?看看右边这些单根的小棒,你有什么发现?单根的又满了10根又可以怎样了?现在有两捆小棒,是几个十?2个十是多少?20是几个十?(板书:2个十是20)

让学生完成教科书上的填空。

(四)小结: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不但认识了11-20各数,还知道了10个一是1个十,2个十是20。

三、巩固练习,深化新知

1、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

教师事先为学生准备好铅笔筐,提出要求:这个筐里有一些小棒,请你从小框里抓出一把,同学们先估计有多少根?再数数抓出来的小棒有多少根?怎样能让同学们看得更清楚?

进一步要求:把一把小棒,根数要在11~20之间,你有把握做到吗?试一试。

2、想想做做第4题。

(课件演示:出示草莓和雨伞图)。先估一估草莓大约有多少个?给你们4秒钟的时间,再数一数草莓有多少。

学生活动后进行师生交流,指导学生有序地画记号、数数,并与估计的结果比一比。

思考:这么多的草莓,数完以后怎样就能让别人一眼看出一共有多少个了?(引导学生数一数、圈一圈)

完成雨伞图的估计与数数。

3、“想想做做第2题。(11~20的数序)

2017-2018学第一学期一年级数学组教研材料

看到小朋友们这么地聪明,学得又这么地认真,老师也很开心,请刚才拿到小花的同学按座位顺序上台前来,让我们一起向他们表示祝贺并向他们学习。将你们小花后面的数字朝向同学们,看到这么多的数字这样站队,你想说些什么呢?

请你们赶快帮我把这些数字按从小到大的顺序在前面排放整齐。看看还行吗?师分别指着某两个数,问:这里该放哪个数?13和15的中间是多少?15和18的中间是哪两个数?18的后面呢?13离10近还是17近?

思考:小朋友们看一看,这些数越往右边越怎样?比10大的数有哪些?我们一起把这些数读一读。

4、想想做做第5题。(生活中的数)。

小朋友,你们已经认识了11~20各数,看看这几幅图,图中都画了些什么?你认识上面的数吗?这些数各表示什么意思?你还在哪些地方见到过这样的数?

四、活动拓展。

要求学生拿出数学书,先数出10张,用手捏一捏,看看有多厚:再数出20张,用手捏一捏,看看有多厚。

讨论:两次的感觉一样吗?有什么不同?

五、全课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11~20这些数,在我们的尺子上有,在我们的书上有,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很多地方有这些数。请小朋友们课后做个有心人,注意观察和思考,这样我们就会越来越聪明。

板书设计:

11~20各数的认识

10个一是1个十

2个十是20

第五篇:《11-20各数的认识》评课稿

关于赵永芳老师执教的《11-20各数的认识》评课稿

王晓飞

《11-20各数的认识》是在学生学习了10以内各数的认识,10以内数的加减法基础上教学的,是进一步学习20以内加减法的基础。通过教学,学生直观理解11~20各数的意义,能认、读11~20各数,知道20以内数的顺序。

这节课的主要流程如下:

一、复习引入:

1、从1数到10,再从10数到1。

2、数出10里面的单数和双数。

二、教师多媒体出示图片:仔细数一数,下面的水果各有多少呢?

1、先让学生认识有哪些水果。

2、接着教师采取不同的方法:自己数、指名数、齐数、同桌合作数等方式,数出11-20各数,并板书。

3、学生齐数11—20。

三、数玻璃球。(教材中是分组数花生)

四、猜字游戏,(教师新加的内容)正确的说法应该是猜数字,花生米不到18粒,但比13粒多,你能猜出有多少颗花生米吗?

本内容是对11—20数的巩固

五、数鸡蛋,认一认。

(这是学生进一步认识11-20各数是怎么来的,和以前旧知识进行衔接,先让学生观察满盘鸡蛋是多少颗,然后认识11,使学生了解一盘满 10颗,另一盘有1颗,就是11,感知10和1合起来就是11,然后指导写11。用同样的方法,让学生逐步认识12-19,20是两满盘鸡蛋,让学生明白两个10就是20。)

六、课堂练习

1、从1数到20

2、师写数,生用小棒摆

3、从1数到20,再倒着数

4、指名学生黑板上写11-20各数,学生找出单双数 本节课有以下特点:

一、教师语言简练、到位,具有逻辑性。

赵老师课堂用语明快、精确、简练,上课思路清晰,非常符合数学老师的语言标准。在她的循循善诱下,学生们能够把所思所想用数学的语言表达出来。语言是思维的外壳,长此以往的训练,这些学生的数学素养一定会很好。

二、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

宽松的教学氛围是学生树立学习信心,主动参与学习过程的前提。“11-20各数的认识”课始赵老师设置了两个复习题,以学生学过的1—10为内容,让学生从1数到10,再从10数到1;接着又数出了里面的单数和双数。为下一步学习新知作了铺垫,营造了乐学的氛围,使学生积极的投入到学习活动中。整节课教师都为学生创设了一个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

三、以学定教,培养学生的数感。建立数感可以理解为会“数学地”思考,这对每个人来说都是重要的。我们没有必要让人人成为数学家,但应当使每个学生都在一定程度上会数学地思考,数感是人的一种基本素养。培养学生的数感,不是教师讲解获得的,而是要结合具体情境,通过数学活动得到感受和体验。学生,特别是一年级的学生,都有强烈的表现欲,因此,赵老师抓住这个契机,在课堂上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给他们一个舞台,让他们用语言表达和交流数的信息。教师抓玻璃球时,先让学生在不数的情况下估计、猜想有多少颗,再数出来。这不仅仅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一种策略,更是让学生通过想和猜的活动,发展数学意识,培养学生的数感。

四、教学环节清晰,教学过程流畅自然。

整节课教师从复习引入、数水果、数玻璃球、数鸡蛋,认识新数、猜数字游戏,到课堂练习,环环紧扣,一直激发着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的思维一直处于活跃气氛。

五、教学知识点较严密。

在数鸡蛋学习11—20各数时,教师不仅指导了读,还示范了写,同时还安排了在课堂上让学生上黑板写的环节。

一些思考:

一、教师将学生分组数花生的课程内容改为师抓玻璃球,淡化了学生的动手操作,没有让学生亲手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有点不妥。

二、认识计数单位“十”是本课的教学重点之一。计数单位的概念是抽象的,学生不易理解。数鸡蛋、认一认的安排就是让学生理解11是由一个10和一个1组成的,使抽象的数学概念学习变得具体生动,易于 学生接受。教师在这个环节中处理得还不到位。

课堂练习中,师读数,学生用小棒摆时,教师应教给学生先摆10根,再摆余下的数。

三、要重视对学生数感的培养,其实教材中第一个练习是让学生读直尺上的数,第三个练习是找出课本上的第11页、第19页和第20页。是很好的练习。教师没有按这个内容去训练学生,却一直让学生数数,显得有点单调。

下载《11-20各数的认识》评课意见word格式文档
下载《11-20各数的认识》评课意见.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11~20各数的认识教学设计微课

    《11~20各数的认识》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73~74页。 【教材分析】 11~20各数是帮助学生建立数位概念的重要知识点之一,学生对数的认识不仅仅是单独......

    《11~20各数的认识》的说课稿(范文大全)

    一、说教材(一)、教学内容:一年级数学上册第84-85页的内容及相应的习题。(二)、教材所处地位及作用“11-20各数的认识”这部分教材是在学生掌握10以内数的基础上,通过操作实践,观察......

    11到20各数的认识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11到20各数的认识 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苏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70到71页。 教学要求: 1、使学生能正确地数出数量在11—20之间物体的个数,2......

    11~20各数的认识和加减

    教学目标:使学生能够正确地数出数量在11~20之间的物体个数,知道这些数是由一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 教学重、难点:知道11~20各数的组成 教具、学具准备:直......

    《认识11~20各数》教学反思

    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一年级数学组教研材料 《认识11~20各数》教学反思 仪征市实验小学 潘媛媛 《11~20各数的认识》是一年级数学上册的内容,在整个数的学习中具有比较重......

    11到20各数的认识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11到20各数的认识教学内容: 苏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70到71页。 教学要求: 1、使学生能正确地数出数量在11—20之间物体的个数,2、认识1......

    11`20各数的认识 反思

    11—20各数的认识教学反思 11—20各数的认识,它既是10以内数的认识的延续,,同时又为学习20以内的加、减法做好准备。学前班学生基本上已经会数数到20,也已经认识11~20的数,因此本......

    认识11到20各数教案

    认识11到20各数 来复镇天凤小学 赵群 教学目标: 1、能正确地数出数量在11-20之间物体的个数,认识11-20各数,能正确读出11-20各数,初步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 2、初步认识计数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