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级物理学专业《物理教学论》课程期末复习题

时间:2019-05-13 01:38:4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11级物理学专业《物理教学论》课程期末复习题》,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11级物理学专业《物理教学论》课程期末复习题》。

第一篇:11级物理学专业《物理教学论》课程期末复习题

11级物理学专业

《物理教学论》课程期末复习题

一、简答题(50分)(考题任选其中的五道,每题10分)1.你认为初、高中物理之间的差异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2.高中物理新课标教材一改以往“先力学,后运动学”的习惯,而变为“先运动学,后力学”。你认为这样的调整有什么优缺点?

3.什么是“思维定势”?物理教学中应怎样克服思维定势对物理学习的消极影响?

4.物理教学中如何落实“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理念的要求?

5.在物理教学中,为什么要提倡多样化的教学方式?

6.就知识呈现形式而言,知识可以分为学术形态与教育形态两种形式。在中学物理教学中如何才能有效地将学术形态的物理知识转化为教育形态的物理知识? 7.“教教材”和“用教材教”有何区别?

8.前概念(misconception)对物理教学有什么影响?

9.中学物理教学中为什么要重视物理研究“过程和方法“?中学物理教学中应如何展现物理过程?

10.中学物理教学为什么要注重科学探究?

11.你对“物理教学中让学生充分感知”是如何理解的?(新增)

12.物理教学过程中的“归纳模式”与“演绎模式”分别指什么?你认为哪种模式能更实现“过程与方法”教学目标,为什么?(新增)

二、物理课堂教学案例评价(40分)

请运用物理教学论的相关理论,按照自己的理解,选择所见习课(或杜郎口中学物理网络课堂视频)中的任意两节分别予以评价。注意评价应全面客观、详略得当,既要说清其优缺点及理由,还应描述教师活动及学生活动及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情况。要求条理清楚,语言流畅,每节课评价字数不少于800字。

三、自制教具展示(10分)

注:第15周周一(12月2日)课堂上展示打分,请大家务必做好相关准备。

附录:知识的学术形态和教育形态

附录:知识的学术形态和教育形态

就知识呈现形式来说,知识可以分为学术形态与教育形态两种形式。不管是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还是策略性知识,均可以从学术与教育两种形态去考察。

在教学中,教师怎样将教材知识转化为被学生掌握的知识,以及进一步转化为学生的能力,更进一步开发学生的智力,是教学中必须解决的首要问题。也就是说,既要发挥知识的学术功能,使学生掌握知识本身所揭示的事实;又要发挥知识的教育功能,使学生通过知识学习的过程去提高自身的能力,受到教育熏陶。因此,我们必须研究知识的不同形态,即知识的学术形态与教育形态,以及两种形态的转化与作用。

知识的学术形态是指以一定的逻辑叙述将人类经过一代一代人的努力而积累起来的研究成果加以概括和整理、使之系统化,进而形成一个完整的科学理论体系。这样的叙述只考虑了结果,忽视了过程。即把人类已经取得的成果与这些成果起初所由来的实际步骤脱离开来。其优点是简约、集中、概括和系统,有利于将人类世代积累下来的经验快速高效地传递给下一代。但这种浓缩的逻辑叙述人为地剥离了人类创造这些科学文化成果的丰富的过程。这其间的丰富、复杂、甚至充满挫折、失败的过程更具有教育意义。这种过程与学生最初探索世界的过程本质上是一致的。

显然,知识的学术形态用结果掩盖了过程,将知识发现过程中的具有方法论意义和教育意义的步骤省略了,不利于将伴随知识所形成的思想方法与思维方式传递给下一代。当然,现在我们所学的知识不一定是起初所发现的原始形式,而是经过一代一代科学家不断地改造、补充、完善后的形式。其发现的实际步骤已如羚羊挂角,无迹可寻了。即使现代新知识的产生,仍然是以结果的形式表述,往往是通过论文或专著的形式发表或出版。亦即表现为学术形态,继续发扬着简约、集中和概括的传统。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学术形态的知识并非完全没有教育功能,其结构的逻辑性本身也是符合人们的思维规律的,其方法论意义也包含在知识的逻辑叙述之中,只不过对于青少年学生来说,这种教育功能难以发挥较大的作用而已。

知识的教育形态,其一是指以一定的心理叙述,依照知识生长的实际情况,历史性地客观地记录全部的过程,包括所经历的主要探索阶段、所实际采取的步 2 骤,不管是有效的和成功的步骤还是失败的和迂回曲折的步骤,同时还包括整个研究过程中所经受的个人和集体的体验。其二是指从符合教育教学规律的角度出发展现知识结构,按不同年龄的青少年的心理特征与思维特征叙述的知识形态。其重点在于揭示知识背后的思想方法与思维规律,从教育教学目标、学生学习心理、学生生理特征、思维科学、学生生活环境与社会需求等方面考虑知识的呈现方式。如通过若干具体事物的观察与分析,逐步找到其共性,抽象出其本质特征,然后形成概念再加以定义,这一概念知识的形态即为教育形态。

如果直接给出概念的定义,再举例说明它的作用,这一概念知识的形态即为学术形态;如果通过若干特殊情形所满足的结论,归纳出一般情形也满足该结论,从而得出一般性规律或原理的知识形态即为教育形态。如果直接给出原理,再举例说明它的应用,则这一原理知识的形态即为学术形态。对于人文学科来说,其知识的学术形态或是呈现一篇美文,或是给出一个历史事实,或是说明一处自然物产等,而其教育形态则是或通过当时的社会背景与作者的思想感情的分析、或通过当时当地的社会环境与自然环境的分析、或通过相关事物与相关人物的分析、或通过知识本身的价值判断以呈现,从而凸现其教育意义。当然,我们也应该看到,知识的教育形态并非完全没有学术意义,只是其知识的学术意义退居其次,教育意义成为主流。

当然,教科书应注意知识的呈现形态。既不能将教科书写成学术著作,又由于受到篇幅或其它条件的限制,不可能使教科书上的知识完全以教育形态呈现出来。有人称教科书上的知识形态为介于学术形态与教育形态之间的中间形态,即既照顾到了知识的逻辑结构和系统性,又照顾到了学生的心理顺序和认知规律,是有一定道理的。

不同的知识形态表现出的功能是不同的。知识的学术形态侧重的是学术功能,知识的教育形态侧重的是教育功能。

知识的学术功能主要体现在其学科功能与应用功能上。从学科意义上来说,作为一种科学成果,学术形态的知识可以丰富该学科的内容,为该学科的构建提供新的资源,使该学科的系统更完整,结构更完美,以其知识财富的形式出现;作为一种应用的工具,学术形态的知识可以解决生产生活实际中的问题,或促进技术的发展,或转化为新的生产力,以促使社会进步。在当今信息时代,知识经 3 济已显端倪,以知识为依托的高科技产品已逐渐成为商品经济的龙头,知识所创造的经济价值愈来愈大。这正是知识的应用功能的体现。

知识的教育功能主要体现在教育教学上。知识的教育形态所彰显出的知识发生、发展、研究与应用的过程性知识,其中既蕴涵着认识论、反映论与方法论的哲学价值;又蕴涵着思维方式、操作方法与应用技巧的教学价值;更包含着刻苦钻研、求美创新与追求真理的精神价值。在培养学生道德品质、人文精神、科学精神、创新精神以及与之相应的道德意识、科学与审美意识、创新意识等方面发挥着作用。

知识的教育功能同时体现在对知识的心理叙述上。知识的发现创造过程本就是科学家的心智活动过程,在发现知识的同时,科学家的科研能力亦随之提高,因而知识的教育形态也可看作是描述知识发现者的心路历程或成长过程。通过对知识发现者的心智过程的揭示,无论是在提高学生能力、开发学生智力方面,还是在培养学生的发现创造精神方面,都有重大的教育意义。

从教育教学的角度来说,掌握知识本身及其应用,也是教育教学的主要目标之一。知识不论以什么形态呈现,其本身也有教育功能,英国哲学家培根说:“历史使人聪明,诗歌使人机智,数学使人精细,哲学使人深邃,道德使人严肃,逻辑与修辞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不过,学术形态的知识学起来难而教育形态的知识学起来易。更重要的是,知识的教育功能远远大于知识本身的功能。若把知识的学术功能称为一个金蛋的话,那么,知识的教育功能就是一只会下金蛋的母鸡。

知识的教育功能主要是通过其教育形态去实现,因而,将知识的学术形态或中间形态转化为教育形态就成为教师的主要任务之一。我们通常所说的吃透教材或处理教材的本意实际上就是如何挖掘教材知识的教育功能,将教材知识转化为教育形态,这也正是分析教材的原因。如若将科学家发现知识的实际步骤与思维过程原原本本的揭示出来,则其教育意义不可低估。

当然,不可能把每一个知识点的历史源流弄得清清楚楚,即使弄清楚了某一知识点的来龙去脉,也不一定适合于课堂教学。这是因为教学对象——学生的年龄与生活环境与发现该知识点时的科学家的年龄与生活环境不同,知识基础与思维特征也不同。我们不能把科学家的思维方式与知识经验强行套在青少年学生身 4 上。因此,将教材知识转化为教育形态,并非一定要按照知识发现形成的真实情景去展开,我们可以按照学生的生活经验、心理特征、思维能力与现有基础去展开。即大多数情况下,知识教育形态的构建是在虚拟情景(或模拟情景)中进行的。同时也说明,知识的教育形态的构建是一个知识的再发现、再创造活动。

提供或构建知识的背景,是将知识的学术形态转化为教育形态的基本途径之一。

知识教育形态的构建

研究表明,设计问题情景是转化知识学术形态为教育形态的重要途径。问题情景也就是一种教学情景。即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去思考,将知识问题化,每一个知识点都围绕某问题的求解而展开。问题情景的设计,必须贴近学生的知识基础与生活实际,贴近社会环境实际,设计出学生熟悉的、有生活体验的问题。

教师应为学生创造体验的机会,转化间接经验的接受为直接经验的感悟。应该多提供一些让学生参与实践的学习环境,通过活动课、实验课、兴趣小组等多种教学形式,使学生亲自去体验知识的发现、创造、应用过程,以激活知识的再生,强化知识的教育功能,增强知识学习的内驱力。——“体验比理解更重要”。

教师应根据实际情况与教学的需要设计探究性课题,选取与生产实践、自然环境、学生生活等相关的情境或问题作为研究素材,提倡研究性学习、科学探究方式,全方位转化知识为教育形态,以培养学生敢于创新、敢于探索的能力。

第二篇:课程与教学论期末复习题

课程与教学论期末复习题

第一章

1、学习课程与教学论的方法?(P20简)答:①掌握学科的基础结构 ②联系实际,学思结合 ③注意扩展学习

第二章

1、什么是课程?(P31名)答:课程就是指教学的内容及其进程的安排,就是在不同语言中“课程”一词的基本含义。

2、课程的表现形式(P37填)答:①文本形式,由宏观到微观,依次包括课程计划、课程标准、教科书和其他教学材料

②实践方式,由抽象到具体,包括理想的课程、正式的课程、理解的课程、运作的课程和经验的课程。

第三章

1、课程目标的涵义(P61名)答:课程目标是根据教育宗旨和教育规律而提出的课程的具体价值和任务指标。课程目标是对教育方针目的的反映。

2、课程目标的取向(p62选)答:①课程目标的价值取向:知识本位的价值取向、学生本位„、社会本位„ ②形式取向:普遍性目标、行为性目标、生成性目标、表现性目标

3、如何理解课程内容?(P69三个要点,填)答:①课程内容是人类文明成果的精华 ②课程内容是学生学习的对象 ③课程内容是影响学生发展的材料

4、课程内容选择的原则(p72填)答:注重基础性、贴近社会生活、尊重学生经验、强化价值观和道德教育

5、小学教育的课程内容(P78一,选)

答:①原则:基础性原则、时代性原则、实用性原则、综合性原则(特色表现:加强学科的综合性、设置综合课程、增设综合实践活动)

②基本内容:小学低年级开设品德和生活、语文、数学、体育、美术、音乐等课程;小学中高年级开设品德与社会、语文、数学、科学、外语、综合性实践活动、体育、美术、音乐等课程。

第四章

1、什么是校本课程(p101名)答:校本课程是指以校为本的、基于学习的实际状况、为了学校的发展,由学校自主开发的课程

2、课程开发的具体机制(P88填)

答:中央集权机制、地方分权机制、学校自主机制

3、校本课程开发的常用方法(P113填)答:课程引入、课程选择、课程改编、课程整合、课程补充、课程拓展、课程新编等

第五章

1、优化教学的含义(P144名)答:优化教学就是在一定社会历史条件下,相对于一定标准而言的一种完善、完满的教学状态,它是改革探索、革故鼎新的产物。

2、现代教学及其特征(p140填)答:①现代教学是有理论指导的教学 ②现代教学是促进个人全面发展的教学 ③现代教学具有丰富多样的教学模式。

3、优化教学的基本策略(p146论)答:①遵循教学规律。人类教学发展的全部历史表明,把握教学规律并灵活运用之,能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使教学达到更完美的状态。在现代社会里,按规律办事已经达成共识。

②开展教学实践和教学改革。优化教学有各种实现途径,其中教学实验和教学改革是 基本途径。现代教学的发展历程表明,教学实验和教学改革已经成为推进教学系统优化的内在机制。

③充分发挥人的主动性。教学归根到底是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共同活动,师生是决定教学实际状况的最直接的力量,因而,优化教学的各种努力,最终必须落实到教师和学生身上。师生主体性的充分发挥,是优化教学的重要标志,更是它的力量之源。

第六章

1、教学目标定义(P153名)、功能(p154选)答:①定义:教学目标是对教学活动预期结果的标准和要求的规定和设想。

②功能:导向功能、激励功能、标准功能

2、教学目标设计的原则(p165选)答:整体性原则、科学性原则、灵活性原则

3、我国关于教学目标分类的基本主张(P163选)答:掌握基础知识、形成基础技能、发展基本能力、促进个性健康

4、小学课堂教学目标设计容易出现的问题(p170简)答:①误把学校内容当作是教学目标 ②教学目标含糊不清 ③教学目标片面,缺乏启发性 ④教学目标忽视差异性

第七章

1、教学模式的定义(p176名)答:教学模式是在一定教学理论的指导下,通过相关教学理论的演绎或对教育教学实践经验的概括和总结所形成的一种指向特定教学目标的比较稳定的基本教学模型。

2、教学模式的特点、途径(p176,178选或填)答:①特点:整体性、中介性、相对性、可操作性、效益性 ②途径:演绎、归纳

3、了解近代几种主要的教学模式及国内教学模式发展现状(p182选或填)答:①近代教学模式:夸美纽斯的教学模式、赫尔巴特的教学模式、杜威的教学模式

②国内教学模式发展现状:学导类教学模式、目标类教学模式、创造类教学模式、情景类教学模式、技能类教学模式

4、教学模式的发展趋势(p185论)答:①由单一到多样。这主要是教学模式的样式和类型而言。当前教学模式种类正在由单一想多样化的方向发展。以教学模式类型的多少为依据,可以把教学模式划分为三个发展阶段:单一教学模式占主导地位的时期、两大主要教学模式相互对峙和冲突的时期、教学模式类型朝多样化发展的时期。

②由归纳到演绎再到归纳和演绎并举。这一特点是就教学模式形成的途径而言的,教学模式形成的途径主要两个方面,即是演绎式和归纳式。

③由单维构建到整体构建。这主要是就教学模式构建的重心而言。每种教学模式都有其理论基础和指导思想。现代教学理论认为,教学永远是教与学相结合和统一的双边活动过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考虑自己应该怎样教,更应该考虑学生应该怎样学,要在教学过程中树立教为学服务和“因学而教”等教学思想和观念。④由刻板到灵活。这主要是就教学模式执行的程序而言的。教学模式是在一定教学思想的指导下,具有典型意义而又想对比较稳定的教学结构。有相对的稳定性和比较严格的操作程序是教学模式的一个显著特点。在看教学模式的稳定性时,也应注意教学模式的灵活性。在教学模式的具体操作和运用过程中,应该一方面要遵循模式,另一方面又要超越模式。

⑤由被动性到主动性。这主要是就教学模式理论基础的价值取向而言的。现代教学理论十分关注学生的主体性生活和主体性的发展,强调尊重学生作为人的价值和尊严,主张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发扬教学民主,建立一种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

⑥由传统方法到现代技术手段。这主要是就教学模式所依赖的教学技术手段而言的。20世纪以来,新技术革命的兴起极大的促进了科学技术的发展,而科学技术的发展则有力地推动了教学技术手段的更新。

第八章

1、小学常用的教学方法(讲授法、读书指导法、练习法(p199填)答: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读书指导法、练习法、实习法、实验法、演示法、参观法、研究法

2、了解国内外有代表性的教学方法改革(p207选或填)

答:①国外:发现学习法{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程序教学法{美国心理学家斯金纳}、纲要信号图示法{苏联教育家沙塔洛夫} ②国内:自学辅导教学法{卢仲衡教授}、八字教学法{上海育才小学}、六步教学法{魏书生}、六课型单元教学法{黎世法教授}、尝试教学法{邱学华}

第九章

1、教学手段选择原则(p227填)答:发展性原则、综合性原则、经济性原则、教学最优化原则、健康和安全原则

2、制约教学手段选择与使用的因素(p228简)答:①教学任务与目标 ②学习者因素 ③教师因素 ④经济因素 ⑤时间、资源和环境因素

3、教学手段现代化对教学的影响(p237填或简)答:①扩大教育规模 ②提高教学质量 ③提高教学效率

第十章

1、教学组织形式的含义(p243名)答:教学组织形式是指为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教师和学生按一定要求组合起来进行活动的结构

2、班级授课制的优缺点(p248简或论)答:优点:①有利于经济有效地、大面积地培养人才。②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③有利于发挥班集体的教育作用 ④有利于进行教学管理和教学检查

弊端:①难以满足学生个性化的学习需要。②不利于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第十一章

1、教学评价的含义(P269名)、阶段、功能(p270填和选)答:含义:教学评价就是依据一定标准,运用可操作的科学手段,通过系统地收集有关教学信息,对教学活动的过程和结果做出价值判断的过程。

阶段:传统考试时期、教育测试阶段、教育评价阶段 功能:诊断功能、导向功能、发展功能、调节功能

2、教学评价的改革(p275简或论)答: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中小学教学评价领域进行了大量的改革探索,获得了积极成果。具体表现在:关注学生发展过程,提倡形成性评价;关注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提倡综合实力考查和质量综合评定;尝试进行了小学考试取消百分数,实行等级制的探索,部分地区还试行分项、分类考试,加入口试、面试等改革措施。发展的趋势:

第一、重视发展功能,建立发展性评价体系。第二、重综合评价,关注个体差异,体现评价内容的全面性。第三、强调质性评价与量化评价结合,实现评价方法科学化。第四、自评与他评相结合,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第五、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相结合,实现评价重心的转移。

3、学绩测验编制的基本要求(p283填或选)答:有效的学绩测验要有较高的效度、信度,适宜的难度和区分度,这是学绩测验编制的主要技术要求。

4、学生学业成就质性评价常用方法(p285填)答:观察、评语、表现性测验评价、成长记录袋等是质性评价常用的方法。

5、教师教学工作评价内容与方法(p289填或选)答:①内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的组织、师生关系、教学效果

②方法:按评价方式和手段分:量表评价法、综合分析法、调查法、随堂听课评价法 从评价主体分:督导评价、同行评价、学生评价、教师自评

十二章

1、课堂教学管理的含义(p298名)答:课堂教学管理是指教师为了保证教学秩序和效益,协调课堂中人与事、时间与空间等各种因素及其关系的过程;即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遵循一定的规则,有效地处理课堂上影响教学的诸因素及其之间的关系,使课堂教学顺利进行,提高教学效益,促进学生发展,实现教学目标的过程。

2、课堂管理的基本模式(p301填)答:权威模式、教导模式、矫正模式、关系模式、放任模式

3、制定课堂规则的要求。(P308简)答:①课堂规则的要求要科学合理 ②课堂规则的内容要规范明确 ③课堂规则的数量要少而精

④课堂规则制定的过程要有学生参与 ⑤课堂规则的表述应以积极的语言为主 ⑥课堂规则的之星要公正公平

4、课堂时间优化管理策略(p311论)答:①坚持时间效益观,最大限度地减少时间损耗。首先要做好课堂教学前的准备和组织工作;其次是要加强课堂教学过程的管理;再次是要建立一定的课堂惯例

②把握最佳时域,优化教学过程 ③保持适度信息,提高知识的有效性 ④提高学生的参与程度,争取更多的时间用于学习⑤提高学生专注率,提高学术时间的效率

5、课堂问题行为产生的主要原因(p316简6)答:①教师的教育失策:指导思想错误、管理失范、师生缺乏沟通、教学的偏差

②学生的身心因素:身心发展不完善、性别差异、生理障碍、心理缺失 ③环境因素:家庭因素、社会环境、课堂内部环境

6、课堂问题行为产生的管理策略(p319论)答:①实施预防性管理,减少问题行为的发生。确立学生的行为标准、改变学生的成败体验,降低挫折水平、保持建设性的课堂环境

②运用行为控制策略,及时终止问题行为。信号暗示、使用幽默、创设情境、有意忽视、提问学生、转移注意、移除媒体、正面批评、劝离课堂、利用惩罚 ③积极开展行为矫正,有效转变问题行为。

十三章

1、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p342填)答:备课、上课、作业的布置与批改、课外辅导、学业成绩的检查和评定

2、综合课的结构(p343填)答:结构:组织教学、检查复习、学习新教材、巩固新教材、布置课外作业

3、一堂好课的基本要求(p344简)答:目的明确、内容正确、方法得当、组织得好、教学效果好

4、教学设计的依据(P330简)答:现代教学理论、学生的特点、教师的经验、教材的特点、教学的实际需要

5、教学设计的基本程序(P332选)答:确定教学目标、分析学生情况、制定教学策略、设计教学评价

第三篇:《物理教学论》复习题

理教学论复习题

一、填空、名词解释、判断、简答

(1)什么是课程标准?我国第一部课程标准《普通教育暂行课程标准》是什么时候颁发的?

课程标准是国家课程的基本纲领性文件,是国家对基础教育课程的基本规范和质量要求。国家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评价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1912年 1月,中华民国教育部公布了《普通教育暂行课程标准》。

(2)我国新的《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和《高中物理课程标准》是在什么背景下制定的?

我国之所以在21世纪初用课程标准来代替长期使用的教学大纲,最根本的原因在于社会和个人发展的内在需要。我国社会和个人的发展均要求提高教育的质量,促进每个个体个性的全面发展,为此,我们制定了实施素质教育的教育方针,然而在实施过程中遇到了很大的阻力。课程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其自身存在很多问题。作为指导教学内容的纲领性文件的教学大纲,侧重于知识技能的教学,无法体现素质教育所要求的学生素质全面发展的目标;另外,教学大纲的内容偏难、偏深,造成许多孩子无法达到其要求,因而无法实现素质教育所要求的促进每一个孩子发展的要求;教学大纲刚性较强,无法使教师的教学和教材的编写适应地方差异的要求等。在寻求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中,我们也比较借鉴了国外的做法,最后决定用课程标准来代替教学大纲。我国的课程标准对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目标都做出规定,且弹性较大,很好地切合了素质教育的要求。

(3)中学物理课程的目的是什么?公民应具备的科学素养指的是什么? 课程总目标是使学生:保持对自然界的好奇,发展对科学的探索兴趣,在了解和认识自然的过程中有满足感及兴奋感;学习一定的物理基础知识,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在解决问题或作决定时能尝试运用科学原理和科学研究方法;经历基本的科学探究过程,具有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乐于参与和科学技术有关的社会活动,在实践中有依靠自己的科学素养提高工作效率的意识;具有创新意识,能独立思考,勇于有根据地怀疑,养成尊重事实、大胆想像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关心科学发展前沿,具有可持续发展的意识,树立正确的科学观,有振兴中华、将科学服务于人类的使命感与责任感。科学素养:国际上普遍将科学素养概括为三个组成部分,即对于科学知识达到基本的了解程度;对科学的研究过程和方法达到基本的了解程度;对于科学技术对社会和个人所产生 的影响达到基本的了解程度。目前各国在测度本国公众科学素养时普遍采用这个标准。具备基本科学素养:只有在上述三个方面都达到要求者才算具备基本科学素养的公众。(4)中学物理教学目标是什么?《课程标准》中的三维培养目标指的是什么? 课堂教学目标的设计就其本质来讲,是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现代教学观的具体体现。传统教学强调教师的主体作用,教师在备课时要确定教学目的,教学目的是教师在教学中所要达到的教学要求,强调教师的教学行为,课程实施过程基本以课堂、书本为中心,由传统的教学目的确定到现代教学目标设计,是课堂教学的一场革命,这一革命以教学目标的设计为导向,从根本上体现的是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主体,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不仅体现在知识与技能上,而且还要在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诸方面有具体的培养指向。(5)STS是什么?STS教育主张什么样的物理课程理念?

STS就是英文“科学”(science), “技术”(technology),“社会”(society)三个词的缩写,倡导把科学教育与当前社会发展、社会生活紧密结合起来。这种新课程理念要求教师注重“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以及“注意学科渗透,关心科技发展” 主张:注重物理学知识与其他学科以及技术、社会的内在联系,学生能够把知识运用到生活中,重视看结发展,以讨论课、研究课为主,学生把教师当作领路人。

(6)什么是科学思维?中学物理教学中常见的思维方法与形式有哪些?

科学思维,即形成并运用于科学认识活动、对感性认识材料进行加工处理的方式与途径的理论体系;

中学物理教学中常见的思维方法与形式有:1,讲授法.2,讨论法.3,谈话法.4,实验法.5,阅读法.(7)《物理课程标准》中科学探究有哪些要素?对各要素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①提出问题;②猜想与假设;③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④进行实验与收集数据;⑤分析与验证;⑥评估;⑦交流与合作。

(1)提出问题是探究的基础。问题是思维的动因,是探究的起点。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在教学中教师应多为学生创设问题情景,尽可能地鼓励或启发学生自己去发现和提出问题。(2)猜想与假设是科学探究的核心环节,能使探究者明确探究方向,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探究;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3)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方案是探究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它是从操作的角度把探究的猜想与假设具体化、程序化。(4)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是科学探究中的一个重要环节。猜想与假设的正确与否,计划与方案是否可行,探究能否得出结论都必须通过这一环节来检验与支持。(5)分析与论证是科学探究中总结规律,得出结论的环节。(6)评估是贯穿于整个探究过程中的一个要素。(7)交流与合作也是在整个探究活动中都要体现的要素。物

理的大多数探究活动,一般都要分成探究小组,每个探究小组成员有不同的分工,为了探究活动的顺利进行,成员在各负其责的同时要把自己所掌握的信息及时反馈给全组,以便组内的交流与合作。

(8)高中物理课程由哪些模块构成?各模块的设计思想和内容是什么?

高中物理课程由12个模块构成,分别为必修1 2,选修1-1 选修1-2 选修2-1 选修2-2 选修2-3 选修3-1 选修3.-2 选修3-3 选修3-4 选修3-5 共同必修──物理

1、物理2:这是全体高中学生的共同学习内容。在该模块中,学生通过学习运动描述、相互作用与运动规律、机械能和能源、抛体运动与圆周运动、经典力学的成就与局限性等物理学的核心内容,经历一些科学探究活动,初步了解物理学的特点和研究方法,体会物理学在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以及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同时为下一步选学模块做准备。

选修系列──选修1-

1、选修1-2:本系列课程模块以物理学的核心内容为载体,侧重物理学与社会的相互关联和相互作用,突出物理学的人文特色,注重物理学与日常生活、社会科学以及人文学科的融合,强调物理学对人类文明的影响。

选修系列──选修2-

1、选修2-

2、选修2-3:本系列课程模块以物理学的核心内容为载体,侧重从技术应用的角度展示物理学,强调物理学与技术的结合,着重体现物理学的应用性、实践性。

选修系列──选修3-

1、选修3-

2、选修3-

3、选修3-

4、选修3-5:本系列课程模块侧重让学生较全面地学习物理学的基本内容,进一步了解物理学的思想和方法,较为深入地认识物理学在技术中的应用以及对经济、社会的影响。

(9)什么是教学过程?中学物理教学过程有什么特点?

教学过程是指由若干能够实现预定教学目标的教学环节组合而成的有教师的教授与学生的学习双边互动的活动进程。特点:

一、观察和实验是中学物理教学的基础。

二、形成概念,掌握规律并使其有关能力得到发展是中学物理教学过程的中心问题。

三、中学物理教学要注意物理学方法的培养,包括物理概念、规律与数学运算相结合,定性分析与定量计算相结合。

四、中学物理有理论联系实际和发展学生能力的丰富内容。

五、中学物理教学是学习物理科学和其他专业技术的入门教育和基础教育。(10)常用的物理教学方法有哪些?

讲授法,实验法,小组讨论法,学生探究法。一般来说,前三种混合使用比较多,学生探究法对学生的要求较高,如果学生比较活跃的话效果比较好。(11)教学设计一般包括有哪些内容?教学设计分成哪几种?

1、制定教学目标、分析教学内容、分析学生和教学环境、选择教学模式、方法和策略、利用和开发教学资源、制定测评工具、教学反思和修改(课本P80)

2、模板设计、单元设计(首先明确教学目标,教学设计的建议,课时分配建议)(12)课堂教学设计(教案)形式上一般包括哪几个方面的内容?

编写课堂教学设计方案形式上的内容:教学课题、目标、实验教具及媒体、教学过程、课后分析

(13)什么是说课?说课的内容和要求是什么?

1、说课是在教师备课的基础上,由教授教师对同行或专家、领导系统地阐述自 己的教学设计及其理论依据,然后由听者评说,达到相互交流、共同提高的目的。

2、说课的基本内容包括:1说教材;2说学生;3说教法;4说过程;5说实验。

3、课的要求有:1说课不是备课,不能按教案来说课,2说课不是讲课,教师不能把听说课的老师和专家、领导视为学生,如正常上课那样讲,3说课不是“背课”,也不是“读课”,要突出“说”字。既不能按教案一字不差地背出来,也不能按说课稿一字不差地读下来。一次成功的说课,一定是按自己的教学设计思路,有重点,有层次,有理有据。4注意发挥教师自身的教学个性和创新精神,为防止生搬硬套。5注意避免过于表现“理论依据”,脱离教材、学生、教师实际、空谈理论。6说课与评课结合。说课者固然要充分准备,听说课者也要作一定的准备,评课才有发言权,才能评到点子上,才能集思广益,相互交流,共同提高。

(14)为什么中学物理教学必须以实验为基础?中学物理实验有哪几种类型?

1、实验能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求知欲望。2实验能为学生创设生动的物理学习情境。3实验能发挥学生的能力,使学生掌握科学方法。4实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演示实验(引入课题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提高必要的感性素材,帮助学生建立概念和认识规律;进行观察和思维的训练,巩固和应用物理知识;提供示范,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良好的实验作风)

学生分组实验(基本仪器使用训练行的实验;测定实验;验证性实验;探究性实验;)随堂实验(由于让学生通过亲手来学习知识,有助于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有利于克服课堂教学的“满堂灌”的现象;由于在这类实验的间隙穿插教师的启发、引导、讲解或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的讨论,有利于扩大课堂内师生的信息交流;由于这类实验小型灵活,运用方便,可以增加学生动手实验在教学中的比重,提供更多的机会,来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15)什么是演示实验?演示实验教学有什么基本要求?

演示实验是以教师为主要操作者的示范表演实验。要求:1,要有明确的目的。2,要明显和直观。3,要安全、可靠,确保成功。4,要有启发性。

(16)什么是学生分组实验?训练性实验、验证性实验、探究性实验的过程和要求各是什么? 学生分组实验是学生在教师在指导下自主地探究、获得知识和实验技能并应用所学知识的活动。训练性实验要求:1,逐步养成正确认识基本量具、仪表的习惯。2,遵守操作规范,进行正确的实验操作。3,逐步掌握实验操作的规范动作。4,学会正确读数。验证性

实验过程:1,准备阶段。2,操作阶段。3,总结阶段。要求:1,明确实验目的、原理和设计思想,领会实验的步骤和方法。2,认识实验仪器,了解其性能和作用,并知道仪器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3,检查和调整所要用的实验器材,并能正确选用,独立进行组装。4,能按操作规程进行实验操作,并能准确观察、读数和记录。5,能手脑并用,克服困难,排除某些故障。探究性实验要求:1,创设真实的情境,提出问题。2,提出猜想与假设。3,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4,交流与合作

(17)什么是物理概念?物理概念有什么特点?

物理概念是在观察、实验的基础上,运用科学的细微方法,排除片面的、偶然的、非本质的因素,抓住一类物理现象共同的本质属性,加以抽象和概括而成的。在物理概念形成的过程中感觉、知觉、表象等是基础,科学思维是关键。物理概念的特点:物理概念是观察,实验和科学思维相结合的产物;大量的物理概念具有定量的性质;物理概念是不断发展变化的。

(18)物理概念的教学要求是什么?物理概念的教学过程有哪几个环节?

物理概念的教学要求:

一、明确简历概念的事实依据和研究方法;

二、理解物理概念的内涵;

三、了解物理概念的外延;

四、了解概念与有关概念的联系与区别;

五、学会运用概念。物理概念的教学过程:

一、创设学习物理概念的情境;

二、引导学生运用科学思维方法建立物理概念;

三、选择具体问题,运用物理概念。

(19)什么是物理规律?物理规律有什么特点?

物理规律,指在一类现象及物理过程本质的,内在的联系,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物理规律反映了物理现象,物理过程在一定条件下必然发生、发展和变化的规律。特点:1物理规律反映物质结构及物质运动中诸要素之间内在的必然联系; 2物理规律是观察与实验、思维与想象相结合的产物; 3物理规律具有近似性和局限性。(20)物理规律通常有哪些类型?物理规律的教学要求是什么?教学过程一般有哪些步骤? 物理规律包括物理定律、定理、原理、法则、公式和方程等。

教学要求:1明确物理规律所研究的主题,以及建立规律的事实依据与科学方法; 2理解物理规律的物理意义;

3明确物理规律的适用条件和范围;

4明确物理规律与有关物理概念、物理规律之间的关系; 5学会运用物理规律说明、解释现象,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步骤:1创设物理情境,形成科学问题; 2实施科学探究,促进知识建构; 3讨论物理规律,理解物理意义; 4运用物理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21)物理练习在教学中的作用是什么?习题课教学通常有哪些步骤?

作用:1物理练习能够帮助学生巩固、活化基础知识,加深和拓展物理知识; 2物理练习能够促进学生技能、能力的发展;

3物理练习能够启发学生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

4物理练习是进行教学评价的重要手段。

步骤:1复习相关知识;2教师示范讲授或组织学生讨论;3学生独立练习或合作练习;4反思和总结。

22)物理复习的意义是什么?物理复习的种类和方法有哪些?

意义:1巩固知识,减少遗忘;2系统整合知识,建立知识结构;3总结过程与方法,提高学生能力。

种类:1平时复习(引入新课的复习、巩固新课的复习、课后复习); 2阶段复习(单元复习、期中复习、期末复习); 3总复习。方法:1系统归纳总结的方法;2练习复习法;3实验复习法;4利用电化教学手段进行复习。

23)什么是教学评价?评价有哪些类型?常用的评价方法有哪些?

教学评价是依据教学目标对教学过程及结果进行价值判断并为教学决策服务的活动 类型:1按评价的用途分,有选拔性评价、水平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诊断性评价等; 2按评价基准分,有相对评价、绝对评价和个体内差异评价等; 3按评价内容的角度分,有学业评价、综合素质评价等。

方法:1观察法;2问卷法;3成长记录法;4测验法;5日常即时性评价。

二、应用题

(1)分析中学物理某节课教材,制定教学目标,确定教学重点、难点,写出板书设计。

融化和凝固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能区别物质的气态、液态和固体三种形态,能描述这三种物态的基本特征。了解物质的固态和液态之间是可以转化的。了解熔化、凝固的含义,了解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了解熔化曲线和凝固曲线的物理含义。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变化的规律,感知发生状态变化的条件。了解有没有固定的温度是区别晶体和非晶体的一种方法。通过探究活动,使学生了解图象是一种比较直观的表示物理量变化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对自然现象的关心,产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的情感 重点难点: 1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归纳出晶体与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的本质区别,进一步总结出不同物质熔化和凝固的规律。

2让学生根据实验记录的数据在方格纸上描绘固体熔化图象,根据图象叙述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和凝固的特点。板书设计:(2)分析中学物理某节课教材,按照导入探究要求,写出导入新课的教学过程。新课引入: 教师讲述:我们在小学学习过物质存在的三种状态:固态、液态和气态。但是物质的状态不是一成不变的。

动画展示:铁矿石在高炉中熔化为铁水,从高炉中倒出的铁水凝固成铁板;低温度实验室在低温状态下制得液态氧、氮和固态氧氮;不同季节、气候下的水的状态变化。

引导归纳:随着温度的变化,物质会在固、液、气三种状态之间变化。

联系生活:把水放入冰箱的冷冻室里,水就会变成冰;把冰加入饮料中,冰从它们那里吸收热量就变成了水。点燃的生日蜡烛的火焰旁边,固态的蜡不断地变成液态的蜡,一部分流下来的蜡滴很快又变成了固态的蜡。路桥施工人员把固态的沥青加热成液态,再把液态的沥青浇在路面上,很快又变成固态。

点明课题:科学上把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熔化,如冰变水。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凝固,如水结成冰。

动画展示:正在喷发的火山。(让学生用以上的结论分析火山喷发的现象)

引出问题:物质熔化和凝固需要什么条件?不同物质熔化和凝固的规律一样吗? 设计意图:新课程标准强调通过从自然、生活到物理的认识过程,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领略自然现象中的美妙与和谐,培养学生终身的探索兴趣。本课设计中用多媒体的方式引入大量的生活物理,从这些感性素材中概括出物理概念,有利于培养学生“初步的收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也有利于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的新课程理念。(3)分析中学物理某节课教材,按照探究的教学要求,写出探究教学的步骤。

探究弹力的教学内容

教学过程:

一、二、复习知识并引入课题

师:[多媒体展示]

1、什么是弹力?弹力的方向如何?举例说明。

2、弹力产生的条件是什么

3、什么叫形变及弹性形变?

生:回忆并作答。

师:根据学生回答纠正总结,并用多媒体展示答案。

1、发生形变的物体,由于要恢复原状,对跟它接触的物体会产生力的作用,这种力叫弹力。例如:放在水平桌面上的书受到桌面对书的弹力,弹力的方向垂直桌面指向书;而桌面受到的弹力方向垂直桌面向下。挂在电线下面的电灯,受到电线对电灯的弹力,弹力的方向沿着绳而指向绳收缩的方向。

2、弹力产生的条件是:两物体相互接触且发生弹性形变。

3、物体的形状或体积的改变叫做形变;当物体发生形变时,如果撤消外力,物体又能恢复原状,这种形变叫弹性形变。

师:[在投影上展示]用手拉弹簧,弹簧会伸长,用力越大,弹簧伸长也越大,手放开弹簧,弹簧立即恢复原状。请同学们分析演示的实验原理。生:……

师:分析并设问

弹簧受到拉力会伸长,且平衡时弹簧受到的弹力和外力大小相等,弹簧的伸长越大,弹力也就越大。可见:伸长(原因)→发生形变(原因)→弹力。那么弹力和伸长量之间有什么定量关系呢?本节课同学们通过实验来探究这个关系。

二、实验探究

师:[多媒体投影思考题]

1、采用什么方法给弹簧施力?

2、弹力的大小如何确定?

3、需要测量那些数据?如何记录数据?

4、弹簧能否被过分拉伸?

5、什么是弹簧的伸长量?用什么测量?

师:将学生前后两桌四人一组,阅读课文并讨论问题,形成统一答案写在草稿纸上,准备派代表回答。

生:阅读课文并积极讨论。

师:在实验室巡视,并询问情况。……

师:请学生逐一回答……

师生共同总结:

1、用悬挂钩码的方法给弹簧施加拉力;

2、根据二力平衡条件,当钩码平衡时,弹簧产生的弹力和钩码的重力大小相等。

3、实验需要测量的数据有:弹簧的原长和每次所挂钩码对应的弹簧的长度。数据可用表格记录,也可用有序实数对记录。

4、加在弹簧上的拉力不能太大,以免弹簧被过分拉伸,超出它的弹性限度。

5、用直尺测量弹簧挂钩码时的长度与未挂钩码时的长度之差,就是弹簧的伸长量,师:将仪器发给学生,每4人一套。

生:学生讨论并得到实验方法:

将弹簧上端固定在铁架台的支架上,下端挂上钩码静止时,弹力大小等于重物受的重力,以此测量弹力的大小F,从固定于竖直支架上的刻度尺上测出悬挂重物时弹簧的伸长量x(或总长度)。

生:学生实验,并列表记录实验数据。

师:在实验室巡视,检查并指点,让学生进一步思考。抽查学生统计的表格(可能有多种表格),并在实验展台上展示

师:根据学生设计表格中测量的数据,示范数据的处理方法。[多媒体展示]示范图形:

1、以弹力为纵坐标,弹簧的伸长为横坐标,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

2、根据所测数据,在坐标纸上描点;

3、按照图中各点的分布与走向,尝试作出一条平滑的曲线(含直线),所画的点不一定正好在这条曲线上,但要注意使曲线两侧的点数大致相同。

生:学生处理数据……

师:抽查学生数据处理情况,抽调几张结果在多媒体上展示,并进行点评,好的给予肯定,差的进行修改和鼓励。

师:

1、根据F—Δx图象,猜测F—Δx的函数关系;

2、函数关系式中常数的单位如何?常数由图象中的什么决定?

生:讨论并回答。

师:[投影展示]

1、根据图象猜测得到函数:F=kx;

2、函数表达式中常数的单位是:牛/米(N/m),该常数叫劲度系数。

三、根据实验总结

师:根据实验过程,归纳总结实验步骤。

生:学生归纳总结在草稿纸上。

师:[多媒体展示]几组学生的归纳总结

1、测量弹簧的伸长(或总长),及所受的拉力(或所挂钩码的质量),列表作出记录,要尽可能多测几组数据;

2、将记录数据转化为有序实数对;

3、以力为纵坐标,弹簧的伸长为横坐标,根据所测数据在坐标纸上描点;

4、按照图中各点的分布和走向,试作出一条平滑的曲线(包括直线)。把各点连接起来,尽可能让更多的点落到曲线上,不能落到曲线上的点应大致对称分布在曲线两测

5、以弹簧伸长为自变量,写出曲线所代表的函数。

师:归纳实验结论。

生: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弹力的大小F与弹簧伸长的长度Δx成正比。

(4)试就观看过的视频课例,简要说说你的收获和建议。要求字数200-300。

(自己写:电动势或弹力的视频任选一个)

第四篇:09物理《物理教学论》复习题

物理教学论复习题

一、填空、名词解释、判断、简答

(1)什么是课程标准?我国第一部课程标准《普通教育暂行课程标准》是什么时候颁发的?(2)我国新的《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和《高中物理课程标准》是在什么背景下制定的?

(3)中学物理课程的目的是什么?公民应具备的科学素养指的是什么?(4)中学物理教学目标是什么?《课程标准》中的三维培养目标指的是什么?

装订线(5)STS是什么?STS教育主张什么样的物理课程理念?

(6)什么是科学思维?中学物理教学中常见的思维方法与形式有哪些?(7)《物理课程标准》中科学探究有哪些要素?对各要素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8)高中物理课程由哪些模块构成?各模块的设计思想和内容是什么?

(9)什么是教学过程?中学物理教学过程有什么特点?(10)常用的物理教学方法有哪些?

(11)教学设计一般包括有哪些内容?教学设计分成哪几种?(12)课堂教学设计(教案)形式上一般包括哪几个方面的内容?(13)什么是说课?说课的内容和要求是什么?

(14)为什么中学物理教学必须以实验为基础?中学物理实验有哪几种类型?(15)什么是演示实验?演示实验教学有什么基本要求?

(16)什么是学生分组实验?训练性实验、验证性实验、探究性实验的过程和要求各是什么?

(17)什么是物理概念?物理概念有什么特点?

(18)物理概念的教学要求是什么?物理概念的教学过程有哪几个环节?(19)什么是物理规律?物理规律有什么特点?

(20)物理规律通常有哪些类型?物理规律的教学要求是什么?教学过程一般有哪些步骤?(23)物理练习在教学中的作用是什么?习题课教学通常有哪些步骤?(24)物理复习的意义是什么?物理复习的种类和方法有哪些?(25)什么是教学评价?评价有哪些类型?常用的评价方法有哪些?

二、应用题

(1)分析《物理(必修1)》第三章某节书教材,制定教学目标,确定教学重点、难点。(2)分析《物理(必修1)》第三章某节书教材,写出板书设计。

(3)分析《物理(必修1)》第三章某节书的某内容,按照科学探究的教学要求,写出探究教学的步骤。

第五篇:音乐教学论期末复习题范文

绪论

第一节

1.音乐教学论是属于教学论的一个分支,是研究音乐教学中的(一般规律)的科学。2.早在300多年前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中就已提出教学论是“把一切事物交给人的全部艺术”。他讲究的是(教的技巧)而后在(杜威)的倡导下,教学由传统的单一的教向(教)和(学)的双边关系转变。

3.音乐教学研究是包括音乐教学活动中的基本规律,探讨音乐教育的性质、任务、内容、教学原则和方法。

二、音乐教学论的研究范围 教师所具备的素质

(1)具有深厚的知识理论。(2)要有专业的技术。(3)要有丰厚的知识内涵。(4)要有大课观、多元化、科学综合。

第三节

一、定性与定量相结合

1、内容分析法:

(1)确定研究方向。(2)规定分析对象的内容范围。(3)制取分析样本。(4)选择分析单位。(5)对内容进行分类。(6)制定分类标准。(7)检验分类标准。(8)对内容进行量化评分。(9)统计分析。(10)得出结果、撰写报告。2.实践调查法

(1)确立研究课题。(2)抽样设计。(3)问卷设计。(4)收集资料。(5)统计分析资料。3.个案研究法

选题——设计研究线路——收集资料——处理资料——处理和分析资料、撰写研究报告。

思考

1、中学音乐教学论的研究对象及范围是什么?

2、中学音乐教学论的学习方法有哪些?

第一章

音乐教育价值可以从以(音乐为内容的审美价值)和(以教育为手段的实用价值)两个方面加以分析。

2简述音乐教育的审美价值与实用价值。

(1.审美价值:教育最基本的特征是审美性。通过音乐教育帮助学生掌握审美的基础知识,树立正确的审美观点,提高审美能力培养感受美、理解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2实用价值:(1)音乐教育的个人价值:良好的音乐教育不仅可以塑造学生的人格树立革命理想,陶冶道德情操,确立共产主义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进行 热爱祖国、热爱集体热爱生活的教育。(2)音乐教育的社会价值:是指教育对一定社会的存在及其发展所具有的意义。3音乐教育的教育价值:教育不仅对教育以外的系统具有价值教育对自身也存有巨大意义。)

2.简述我国音乐教育的目标。

(1.突出音乐学科的特点,把爱祖国、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教育和活泼乐观的情绪、集体主义精神培养参透到音乐教育之中,是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和建设者。2.启迪智慧,陶冶情操,培养审美情趣是学生身心得到健康发展。3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爱好,掌握浅显的音乐基础知识和间的音乐技能,是学生具有认识简单乐谱的能力。4.了解我国各民族优秀的民族民间音乐,培养学生对祖国音乐艺术的感情和民族自豪感、自信心,并初步接触外国的优秀音乐作品,扩大视野,是学生具有初步的,感受音乐、表现音乐的能力。)4.试述音乐教育的功能。

(1审美功能:是音乐教育以及其他审美教育特殊的和主要的教育功能。首先音乐教育有陶冶感情、进化心灵的作用,其次音乐教育使人们在愉悦中受到教育。2教育功能:音乐教育是素质教育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的方面其具有涵盖内容多、教学生动直观,对人感染力强的特点以及潜移默化、陶冶情操、完善人格的功能。3认识功能;(1)音乐教育对发展学生的智力起积极作用,(2)音乐教育对扩大学生视野、增长知识、深入思考有很大作用。4。娱乐功能:音乐是娱乐的途径之一,同时音乐作用于人可以产生怡情健身的作用。5.其他功能:音乐已经成为普及体育的一种手段和工具如广播体操、花样滑冰等,都要借助音乐来表现。)

第二章

1简述音乐教学原则包含的内容。(1.教学原则的理解:教学原则是教学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活动主体的认识不断发展、不断飞跃的结晶,是构成教学活动主体之间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相互认识关系的中介,是人类的主观能动作用见之于教学实践活动的生动反映,教学原则体系的完善在一定意义上揭示出了质量及发展水平。

2.音乐教学的基本原则 : 音乐教学原则是音乐教学工作必须遵循的行动准则,是对音乐教学提出的基本要求是指导音乐教学的一般原则。)2试述文中音乐教学原则的运用。

(1.教育性原则:音乐和教育都属于社会意识的形态范畴,具有强烈的时代精神和鲜明的思想倾向。2 科学性原则:音乐艺术的构建既是物质的一种有序运动形态,又是人类社会的心灵折光。3 形象性原则:在音乐教学中,教师通过形象生动的的语言和各种直观手段,是学生获得直观表象,唤起学生丰富的想象思维能力、音乐感觉能力、观察能力和认识理解能力并达到由感性到理性认识。4 实践性原则:教学与实践是紧密联系,辅相成的。5 情感性原则:应注意选择那些情感高尚、健康的声乐、器乐作品为主要教材。6律动性原则: 让学生在课堂上根据作品的旋律和节奏特点随之做各种相应的有规律的动作是学生在体验中表达自己的感受。7发展性原则:培养学生的创新兴趣,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在音乐中培养学生的创新习惯。)3试用文中介绍的音乐教学原则评析一份教案。()

第三章

1.音乐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有什么不一样?

(书上自己找)《音乐课程标准》与大纲进行比较

(课程价值)审美体验价值,创造性发展价值,社会发展价值,文化传承价值,(基本理念)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重视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造,提倡学科综合,弘扬民族音乐,理解多元文化,完善评价机制。大纲

音乐课程标准的主要特点

(课程目标 教学目的)*培养“五爱”“四有”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启迪智慧,陶冶情操,培养审美情趣

*掌握浅显的基础知识和简单技能,认识简单的乐谱

*了解民族民间音乐,初步接触外国优秀作品。标准:

体现在三个层面: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丰富情感体验,培养对生活的积极乐观态度,培养音乐兴趣,树立终身学习愿望,提高审美能力,陶冶高尚情操

(2)过程与方法

:体验

模仿

探究

合作

综合(3)知识与技能

音乐基础知识

音乐基本技能

音乐创作与历史背景

音乐与相关文化

2.试试 为单一课设计一课例。

第四章

1.简述音乐表现要素的基本内容。

(1.旋律:旋律又叫曲调,它是由不同高低、不同长短的音组成的音的线条,或称“有组织的音的横的进行 ”叫旋律。2.调式调性: 调式是长期的音乐历史发展中形成的高音关系的体系其表现力体现在该体系中的个音级的运动个性之中。调性作为调式的高度在音乐中的使用往往造成音乐中的紧张性和新的矛盾。3.和声:把音程的横向关系按纵向方式组织起来。4.节奏节拍:是音乐中两个密不可分要素。5.速度:速度在音乐中之际影响音乐性格以及音乐的基本形象。6.力度越大越使人感到紧张性的增加,反之。7.音色:在音乐中是一种表现工具。8。音区:作为一种表现要素,其划分是由于音列中一部分音的音色相似的结果。9.织体: 横向与纵向之间的关系和平衡称之为

织体。10.曲式:音乐过程的结构。)

2.列举音乐体裁与形式的种类。

(1.按照生活使用音乐的不同场合及音乐的社会功能来划分。2.按照音乐与其他艺术门类相结合的方式来划分。3.按照表演形式来划分。4.按照乐曲的结构规模、织体类型、节拍速度、表情性格来划分。5.按照乐曲的民族地域特点来划分。)

3.谈谈感受与鉴赏教学因注意些什么问题?(1.以音乐为主,从音响出发,以听为主。2.要采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体验音乐。3.要注意引发学生的想象和联想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4,。教师的讲解、提示,;力求简明生动,富有启发性。)

第五章

1、如何理解演唱在音乐教育中的价值?

演唱是学生通过自身的嗓音来塑造音乐形象、表达思想感情。一般来说,演唱是一种较全面的音乐教育的基础,并且具有很广泛的教育价值。

一、演唱时音乐表现的基本方式之一:演唱时音乐表现的基本方式之一,也是一种中小学生校中的音乐活动形式。基础音乐教育的基本目的并不是为了训练唱歌的技能,而是为了学生音乐上的发展和在音乐中不断增长快乐。

二、演唱是培养音乐感的基础:演唱中的“唱”是人操作嗓子的能力,更多的体现着人的生理和心里反应及需要。“演”更多的体现着人对音乐的创造和欣赏的综合表现力。“演”与“唱”是技巧和本能的有机结合。所以,我们在训练学生演唱时,是在帮助和使用敏锐的嗓音去塑造他自己想象的音乐世界,并真诚的表现自我。

三、演唱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喜欢音乐、欣赏音乐和表现音乐:演唱美妙的音乐,使学生能最直接的感受音乐精品的魅力和增强理解能力。学生在集体的演唱训练中可以互相影响、互相促进,也可以增进声音的和谐统一以及感染力。

2、演唱教学方法通过什么来体现一个方面?

演唱教学的方法主要应通过直观、形象、生动、趣味来体现。

一、努力为学生创造和保持一种可以积极开口唱歌的氛围:这是使演唱教学可以顺利进行的先决条件。当一个人渴望唱歌时,他就可以发自内心的唱好歌曲。

1、提倡鼓励式教学:在学生开口唱时,教师应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

2、强调演唱中感情的抒发:情感因素会直接影响学生演唱质量。

3、用生动的语言激发学生的演唱:1.教师的语言可以激发学生的唱歌欲望,是他们迅速进入歌唱状态。2.教师的语言可以较好的唤起学生正确的联想和想象,表达出音乐所要表达的理想和情绪,也唱出学生自己的心声。

4、鼓励学生用身体的语言来演唱:歌唱的行为,并不仅仅是嫂子的操作,它是靠人的整个集体和精神来体现的。

第六章

1、创造是一种能力:

1.敏锐力:指敏于观察实物,具有发现缺漏、需求、不寻常及未完成部分的能力。

2.流畅力:指产生观念的多少,即思索许多可能的构想和回答,属于记忆的过程,因人会将资料存储在脑中以供利用。

3.变通力:指不同分类与不同方式的思维,从某思想转换到另一种思想的能力,或以一种不同的新方法去看一个问题。

4.独创力:指反应的独创性,想出别人所想不出来的观念。

2.音乐创造教学必须遵循的原则

1在引发学生音乐创造过程中,要以音乐审美为核心,发展兴趣与爱好。.2.在诱发学生的创造潜能时,要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3.重视音乐创造的教学过程,增强创造意识的培养。4.在创造教学中要弘扬民族音乐,理解多元化文化。5.在音乐创造重要体现多元化,提供选择性。

3、音乐创造教学的评价原则与标准:

1.学生为本原则。2.教育性原则。3.科学性原则。4.人文性原则。5.实践性原则。6.探究性原则。

第七章

戏剧的主要内容及主要剧种:

戏剧是一种空间和时间的综合艺术,作为一种综合艺术,戏剧融会了多种艺术的表现手段,它们在综合体中表现为:文学、诗歌——剧本;绘画、雕塑、建筑——布置、灯光、道具、服装、化妆、音乐——演出中的音响、插曲、配乐;舞蹈——演员的表演艺术,动作艺术。戏剧的主要分为中国戏曲和西方歌剧。中国戏曲包括(1、京剧

2、黄梅戏

3、苏州弹词

4、彩调剧

5、粤曲)西方歌剧(溯源于古希腊的悲喜剧,包括悲剧、戏剧、讽刺剧)音乐在影视作品中的主要表现及功能:

主要表现有:1.他的创作构思以片子的题材、内容、形式、风格为依据,音乐要与画面内容、对白、音响效果等有机结合、融为一体。2.在片中音乐有自身的总体构思,但又受故事情节发展的制约,因此,其结构较自由,可以是完整乐曲,也可以是一个乐句、一个动机、一个和旋、一声打击乐音响。3.影视音乐的表演、演唱要经过录音等一系列技术处理,最后通过放映体现其艺术效果。

功能有:1.突出主题作用,概括体现影片的主题思想,表达作者对影片内容的主观态度。2.抒情作用,抒发影片人物的感情,塑造与刻画人物的性格及心理变化。3.描绘作用,主要用音乐渲染烘托画面的情绪与气氛,或加强画面中的视觉形象的情绪与节奏;或用音色音响描绘画面中的自然景物。4.背景气氛作用,为影片的局部或整体创造特定的基调和背景气氛,包括表现影片的时代特征、民族特点、地方色彩、生活气息等。5.推动剧情发展作用,音乐参与影片的情节发展,成为影片结构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6.结构统一作用,通过音乐的重复变化、发展,加强影片艺术结构的连贯性、完整性和统一性。

教师所具备的素养

1.教师应该有较深厚的文化底蕴。

2.教师要注重平常的累积与不断学习。

3.教师备课时要挖掘音乐与相关文化的关联。

4.教师在授课时要启发学生了解音乐与相关文化的关联。

5.教师要理解“音乐与相关文化”这一领域教学目标的实现,要通过具体音乐作品和生动的音乐实践活动来完成,以及如何通过具体音乐作品和音乐实践来完成。

第八章

一 教学模式的结构:1教学思想(或理论)2教学目标3教学程序4师生关系5教学评价 二 教学模式的类型:一是社会相互作用模式(社会交往模式),着眼于人的社会发展和适应能力;

二是个人发展模式(个性发展模式),着眼于人的潜能和整个人格的发展;

三是信息处理能力(认知模式),着眼于信息的获得、传播和发展; 四是行为教学模式,着眼于学生学习习惯的控制和培养。

三 课堂教学模式发展的主要趋势:1回归学生主体2注重目标的全面性3教学程序具有灵

活性4教学形式趋向个性化5教学手段多媒体化

四 介绍音乐教学模式:

引导与发现:1理论导向2教学基本程序:问题—假设—验证—总结提高3教学原则?4教

学效果

参与与体验:1理论导向2教学基本程序:创设情境—感受体验—总结转化3教学原则4教

学效果

探究与感悟:1理论导入2教学基本程序:导入情趣--尝试探究--点拨感悟--活动激创--评价促进3教学原则4教学效果?

研讨与创新:1理论导向2教学基本程序:互动研讨—过程疏导—

迁移创新3教学原则4教学效果5教学实例

五 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则认为,每个人在不同的程序上都拥有言语/语言智力、逻辑/数理能力、视觉/空间关系能力、音乐/节奏智力、身体/运动智力等九种基本智力。

第九章

一 课堂导入注意问题: 1课堂导入要有针对性,含义,其一是指要针对音乐教学内容而设计,使课堂导入建立在与所授教学内容的内在联系的基础上,而不能游离于教学内容之外,其二是指要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点、知识基础、爱好兴趣的差异程度设计课堂导入

2课堂导入要有启发性

3课堂导入要有新颖性

4课堂导入要有趣味性

5课堂导入要有简洁性

二 音乐教学课堂导入的基本形式与方法,常用的有哪些?

1通过回顾和复习已经学习过的内容进行课堂导入 2通过释题进行课堂导入

3用激情进行课堂导入

4用讲故事的方法进行课堂导入

5用创设情境的方法进行课堂导入 6用演示的方法进行课堂导入

7用随机应变的方法进行课堂导入 8用幽默的语言进行课堂导入 三课堂提问注意的问题

1课堂提问要有目的性

2课堂提问要有启发性 3课堂提问要有序

4课堂提问要有“度” 5课堂提问要新颖

6课堂提问要有灵活性

7课堂提问的语言要明确

8课堂提问要鼓励求异思维

9课堂提问要面向全体学生 四 课堂提问的具体方式

1直问与曲问 2宽问与窄问 3明问与暗问 4单问与复问 5正问与反问 6快问与慢问 五 对音乐教学语言的基本要求:

1教学语言要规范 2教学语言要精准 3教学语言要生动形象

4教学语言要幽默 5教学语言要明白易懂

6教学语言要注意语调变化

7教学语言要注意说话态度,讲究说话的方式,考虑说话的效果 六 音乐教学语言的种类:

1开场白 2导入语 3讲述语 4提问语 5评价语 6激励语

7暗示语 8表扬语 9批评语 10交谈语 七 音乐教师的体态语言:

广义的讲,表达出思想和意图的人的表情、身体姿势与形体动作等,被称之为体态语言。

体态语言可以帮助教师树立完美的形象,表达出教师的不同的意图和情感信息。教师将丰富的体态语言运用于音乐

教育教学,往往可以收到很好的效果。

八 几种常用的体态语言:1眼神 2演唱、演奏、表演动作示范3身体姿态与表情4手势

5在课堂上的走动

九 音乐教师的情感艺术:1以富于情感色彩的教学语言渲染情感氛围2以激励的手段激发

学生的情感火花3以教育媒介手段创设情感佳境4以教师的范唱、范奏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启发学生的情感表达5以教师的体态语言传达情感信息6以教师的高尚师德和楷模作用感化学生

第十章

一 现代音乐教学的作用主要表现在: 1能增强音乐教学的直观性

2有利于提高音乐教育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二 现代教学媒体:

是利用现代技术储存和传递信息的工具。

它由两个相互联系的要素所构成,即硬件和软件。

三 现代教学手段就是指采用现代教学媒体进行教学的手段 四 现代化多媒体教育手段的特点:能向学生提供形、声、光、色等综合的、丰富生动的感性材料,使教师的讲授产生更好的效 应。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现代化教学手段运用于教学是 教育现代化的标志之一,它对提高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有着重要 的作用。

五 多媒体教学的作用:

1多媒体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多媒体可以丰富学生的想象

3有利于节省教学时间和有助于拓宽学生音乐视野 六 现代教学媒体给老师的建议: 1实用 2正确 3美观 4创新

七 实现多媒体课件应用教学工作的步骤: 1更新教育观念2多媒体课件的硬件环境

八 我国兴建了许多多媒体教室,按照它是否基于网络可分为如 下两种类型:

1多媒体综合效率2多媒体网络教室3多媒体课件的软件开发

十一章

一 课外音乐活动的意义:

1提高和发展学生的音乐潜能,使学生更加热爱音乐,对音乐学习更积极主动

2培养学生间的互相配合、团结友爱的集体主义思想

3发展学生的创造力,培养学生的组织能力和独立工作能力 二 课外音乐活动的形式:

1群众性的音乐活动2音乐学习小组活动3个别音乐课的学习

三 课外音乐活动的内容:合唱队的练习、乐队练习、音乐学习小组活动和定期举办的音乐欣赏会、音乐会、音乐主题班会、音乐常识讲座、音乐舞蹈小品剧创编表演等等。四 课外音乐活动的特点:1群众性2自愿性3多样性 五 音乐学习小组的分类:1音乐创作小组2歌曲伴奏小组3音乐欣赏小组4乐器修理小组5音乐舞蹈小品小组 六 音乐活动类型:

1音乐欣赏会2音乐会3音乐主题班会4歌咏比赛

十三章

一 音乐教育研究的基本过程:

1选定课题。包括对课题涉及对象范围的初步了解,查找资料,了解他人对课题研究的状况,进一步确定课题研究的意义、价值 和范围,做与课题研究有关的理论准备等。

2制定计划。包括课题研究对象的选择,确定课题研究的具体内容,选择课题研究的方法和手段

3实施研究。包括准备、调查、检测、实验、查阅有关系资料等。

4整理总结。包括将所搜集的研究材料归纳、分类、分析研究结果得出结论,撰写论文报告等。

二 音乐教育研究的基本方法:

1实验研究法?2调查研究法3个案研究法?4文献研究法 5比较研究法6统计研究法7分析研究法? 三 音乐教育实验、调查报告的写法:

四部分:标题(一是一般文章标题的写法,二是介词关于“关于” +实验、调查对象和主要事由+“实验、调查报告”,三是正副标 题写法)、前言、主体和结语(干净利索,不拖泥带水)。四 音乐教育实验、调查报告写作的基本要求:

首先,严格遵循国家教育部门的有关方针政策,深入基层,深入 实际,细致的做好实验和调查工作。其次,分析研究,确立主题。

再次,用事实说话,把观点和材料统一起来。五 音乐教育论文的种类:

1音乐教育论证性论文;2音乐教育经验性论文;3音乐教育史志性论文 六 音乐教育论文选题的基本范围: 1选题要努力选前人没有研究的问题

2前人已经研究过的问题

3多人研究过的问题 七 音乐教育论文选题的注意事项:

1应扬长避短,发挥自己的优势

2寻找空白点和薄弱环节 3题目宜小不宜大

4定题前应先查看文献资料 八 音乐教育论文的组成部分:

题目、署名、引论、本论、结论、参考文献 九 音乐课堂教学评估指标要素说明: 1教学目标:a全面性b可行性c贯穿性 2教学内容:a容量b详略c重点、难点 3教学结构:a逻辑性b节奏性c组织性 4教学方法:a启发性b直观性c合理性

5教师素质:a教材掌握b教态c教学语言d板书e应变能力f现代教学设备的熟练掌握操作能力

6教学效果:a情感培养b教学气氛c落实“双基”

第十四章

一 奥尔夫教学法的教学内容与方法

教学内容:

1结合语言的节奏教学 2动作节奏教学:

1)声势活动2)反应训练3)体操练习4)动作练习5)动作变奏和动作组合6)动作游戏7)即兴练习3器乐教学:

1)无固定音高的打击乐器2)有固定音高的打击乐器

二 柯达伊教学方法的主要内容和特点

主要内容:

1首调唱名体系:

1)使用首调唱名法2)采用节奏时值读法进行节奏训练 3)使用字母标记与手势4)使用固定音名唱法 2重视音乐的读写

3以歌唱作为音乐教育的基础 4系统丰富的教材 三 日本铃木音乐教学法

铃木才能教育五个原则:更早的教育、更好的环境、更好的指导方法、更多的训练和更高水平的指导者。铃木教学法特点:

1才能教育越早越好2创造优良的音乐环境

3充分利用模仿、重复的方法,坚持不懈地大量练习用听觉引导儿童的学习5母亲直接参与儿童的学习活动 6创造集体教学和观摩的机会7高质量的教材和高水平的教师

下载11级物理学专业《物理教学论》课程期末复习题word格式文档
下载11级物理学专业《物理教学论》课程期末复习题.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化学教学论期末复习题

    1.化学课程的基本组织形式有哪些? ①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②必修课程 与选修课程;③基础型课程、拓展型 课程与研究型课程;④分科课程与综 合课程 2.关于初中、高中化学课程目标......

    课程与教学论复习题

    《教学论》教案 《课程与教学论》复习题 第一章概论 一、简答 1.什么是课程与教学论? 2.现代课程与教学论产生的标志分别是什么? 3.简述课程与教学论产生的历程。 4.简述传统教学......

    物理课程与教学论

    期末作业考核 《物理课程与教学论》 满分100分 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0分) 1.课程论:课程论是教育学的一门分支学科。研究学校课程编订、课程实施和课程评价的理论和实践。课......

    物理课程与教学论

    浅谈中学物理实验在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摘要: 物理学是研究物质的性质和能量转换的一门学科,中学物理实验在整个物理教学过程中具有基础的作用。本文通过介绍物理实验的地位和......

    思想政治课程与教学论复习题

    思政课程与教学论复习题 思想政治课程与教学论复习题 一、 概念题 1、 教学的定义(P12) 答:所谓教学,就是教师教,学生学的统一活动;在这个活动中,学生掌握一定的知识和技能,同时,身心......

    思想政治课程与教学论复习题最终

    思政课程与教学论复习题 思想政治课程与教学论复习题 一、 名词解释: 1、 教学的定义(P12) 答:所谓教学,就是教师教,学生学的统一活动;在这个活动中,学生掌握一定的知识和技能,同时,身......

    课程与教学论复习题修正版

    《课程与教学论》 第一章 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 1.课程与教学论的研究对象—探究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与问题 3.一般认为课程作为独立研究领域诞生的标志——1918美国著名学者......

    历史课程与教学论复习题

    0-3、历史课程与教学论要解决哪些问题?P32 0-4如何理解课程与教学之间的关系呢?P11 1-1确定历史课程目标的依据P39 1-4中学阶段的历史学科人文教育的目标是什么?P43 1-5 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