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课题研修制度
张楼小学《小学校本教研制度建构与实施的研究》
一.指导思想
以《小学校本教研制度建构与实施的研究》课题研究总方案为主线,坚持以发展为主题,以关注学校发展为根本,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宗旨,以课程改革实施过程中学校所面对的各种具体问题为对象,以教师为研究的主体,为了学校研究,在学校中研究,基于学校研究,推动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可持续发展。
二.工作目标
以新课程为导向,以课程实施过程中所面临的各种具体问题为对象,以教师为研究主体,以课堂为主阵地,以研究和解决教师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总结和提升教学经验为重点,以行动研究为主要方式,以促进每个学生的发展和教师专业化成长为宗旨,使学校和教研组成为学习型组织,推动课程改革目标的全面落实。
三.校本教研的策略
以课题研究为引领,以课堂教学为载体,以问题探究为线索,以互动探讨、自我反思为形式,立足在课改中进行课题研究。以校本教研带动全体教师参与科研的热情,丰富教学成果,提高课堂教学常态质量。
四.校本教研的方式
(一)、通过培训,提升教师素质 通过学习培训,提升教师素质,提高教师的教育科学理论素养,实现教育理念引领自发自动的教育变革行为,建构起教师自己的教育教学新认知体系是教师参与校本教研的首要条件。加强学习培训工作,制定学校培养培训工作意见、校本培训计划。注重校本培训学习,调每位教师至少订一份教育专业刊物,并充分发挥人手一份的教育专业刊物作用,通过认真组织阅读、摘抄读书笔记、撰写心得体会等形式以期在教师理论引导、教学指导、解决实际问题上起到切实作用,使教师养成读书的习惯。在这过程中,使教师产生内在的思考,发展自己的教育思想,解读重要的观点,发表自己的见解,增强交互学习的机会,有效促进教师观念的转变。
1.自读自悟
教师根据自己实际制定的研修内容和目标计划,采取自主学习、自主实践、自主反馈、自主检查、自主评价、自主调控、自主体验、自主完善的办法来提高自己。要求教师在学习过程中要做好读书笔记,对照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这是促进教师自主发挥和提高的主要方式。
2.集中学习
学校将继续组织教师集中学习,采取聘请专家讲座、观看课程改革音像资料、本校教师讲座等方式,并要求教师做好学习笔记。这是指导教师行为方式的有效途径。
3.请进走出 结合当前的教改热点和我校的教改实际,有计划、有步骤地邀请各级教学专家来校示范教学或做专题讲座,不断开阔教师的眼界。同时有重点、有层次地组织教师外出参加培训或听课研讨活动,外出学习的教师回校后要有成果汇报,或写学习心得,或上示范课,或做专题讲座,或报教改提案,切实提高学习的成效,达到一人学习人人受益的效果。另外,我们也将组织学校的骨干教师走出校门,到兄弟学校参观学习,加强横向教学研究和交流。
(二)、规范制度,引领教师发展
重建与新课程相适应的开放、动态的校本教研制度,并纳入新生成的教学常规,能有效地引领推动了教师专业素质的快速发展,进而给学校教学管理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
1、健全管理组织,建立教研机制
完善各项教学常规制度、集体备课制度、教师学习制度、教学反思制度、主题会诊制度、听课评课制度。建立以校为本的教研制度是新课程实践的需要,更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必然要求。为保障此项工作顺利开展,我校健全了机构,成立了由校长主管,教研组实施的校本教研组织机构;形成逐级落实,层层管理,全体教师参与的管理机制。
2、重建教研制度,确保教研实效(1)、常规研讨
教师发展的关键需要以学校为依托,应立足校本教研,坚持“教学、教研一体化”,坚持“以人为本,以校为本,研训一体,管训结合”的原则,坚持以问题为切入点,以自修为主,以教研为手段,以课题为载体,将课题研究与“校本研训”有机地结合起来。为确保校本教研的顺利进行,要求每位老师做到:①.每个教师一本校本培训专用笔记本,在培训中认真做好笔记。②.实行“三个一”的学习管理制度,即:每个月至少写一次教学反思或典型案例,每个学期至少完成一篇论文,青年教师每学期每人上一节校级研讨课。③.每周三下午语文学科集体教研,每周四下午数学学科集体教研。在学校期初工作计划中事先制定每次教研活动的时间、地点、中心发言人、专题、主持人。学校制定专门的教研之窗,每周的中心发言人都必须提前一周把发言提纲公布于教研之窗上,每次教研接结束主持人都必须把本周的教研情况进行总结。④.教师每学期每人听课至少达到10节,互听互评,听课教师提出自己的观点与讲课教师交流,教师们取长补短,真正达到了互相学习,互相促进的作用。⑤.坚持“教研和科研合一”、“研究课和常态课合一”、关注常规研讨课。继续要求每逢双周各年段提供语数研讨课各一节(语文周三上午、数学周四上午),执教老师教后及时反思,要求全校教师必须参与听课、评课,做好评课记录,及时评课交流,提高教师的业务技能。
(2)、集体备课
我校改变了传统的备课形式,实行开放式备课,即把教案改为学案,采取集体备课之下的分任务备课的形式,老师们总结、交流、反思每周教学情况,思考、研讨下周教学内容,整合教师的集体智慧,发挥每位教师的特长,增强教师之间的优势互补,改变教师以往孤军奋战的备课和教学方式,引发教师教育观念、教学行为和教学方法的转变,做到资源共享,互利互惠。
(3)、实践反思
通过课题引路,专家引领、骨干带头,立足课堂教学,学习——实践——反思——研究,切实加强“三课”(课程、课堂、课外)指导,提高校本教研的水平,不断深化“三法”(教法、学法、考法)研究,关注课堂,继续研究新课程背景下教学有效性问题,不断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探索构建符合课改要求的课堂教学模式,改进课堂教学,使老师的教学理念与教学行为在研究中有机的结合,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努力将新课程理念转化为课堂教学行为。同时鼓励教师从课堂实践中发现问题、形成小课题,积极撰写教育教学文章,踊跃投稿,以撰写较有价值的经验论文、教学案例、教学反思、随笔等提升理论水平。
三、创新形式 形成教研特色
我们在研讨中以问题为纽带,以案例为载体,以常态课堂教学情景为资源,以理论为支撑,创新形式,积极开展多形式的教研活动。
1、改变校本研讨课方式:
把研讨课分为2部分,其一是学校日常周研讨课:即一直以来坚持的每双周由每个年段所推出语文、数学各一节,英语组每学期推出2节。二是新教师的成长课。对新教师(参加工作不足五年)采用听课—评课—再听课—再评课,不打乱其教学进度,集中与单个相结合的方式,针对课前备课,课中调整,课后反思等重要环节,进行实践指导。通过推门听课、随堂听课等“现场培训”,促使新教师尽快成长为教学骨干。不管是学校的日常研讨课还是新教师的成长课,改变单一的评课方式为评课加“问课”的方式,即通过对课例的问和答讨论,促进教师的反思和改进。以问促思,完成教师对教学实践的再认识。以问促学,实现倡导的新理念与教师教学实践的相融。以问促改,实现所倡导的新理念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给教师提问采用两种方式,一种是课后提问交谈;另外一种是给教师写“留言条”——把问题写在上面,留给老师一段时间思考,作书面回答,然后,找时间交流。
2、重新组建年段备课组:
结合以往的经验,我们要继续以年组为单位兴研究之风,开展各种教研活动,每年段设置语数备课组长,在日常教学中结合学校实际,结合学生实际,结合课堂实践,把日常教学实践中的疑问、困惑的交流讨论随时随地的记录,再于学校的集体教研中进行研讨、整合、整理。使教师沿着计划——行动——观察——反思这一互联互动的螺旋式的渐进过程,求得问题的解决。真正“开展自己的教学研究”、“解决自己的教学问题”、“发表自己的研究成果”、“改善自己的教学实践”不断积累经验,提高教育教学研究能力。
3、推行同课异构:
同课异构是让不同的教师面对相同的教材,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知识背景、情感体验建构出不同意义的设计,赋予静态教材以生命活力,呈现出不同教学风格的课堂、“同课异构”要突出听课、评课后的反思和“二度教学设计”。利于教师开展集体教学研讨,尤其是同年级备课组教师之间的研讨,体现教师集体智慧,体现资源共享,促进教师人与人之间思想的融合,缩短了活动开展的时间。我校计划同课异构不仅是同一课同年段的不同老师、也可以是不同年段的老师、甚至是不同校的老师。
4、积极举办各种教学活动
定期开展课改实验的专题研讨,积极参加、承办、组织各种类型的教学观摩活动,激发教师的创造潜能,为教师提供展示才华的舞台,也为教师的脱颖而出创造机会,更为校本教研提供一个良好的平台。在校本教研活动中,建立以校为本的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机制,创造有利于教师研究的氛围,使教师有机会对改革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公开而自由的讨论,通过碰撞与交流,不断交融智慧,深入思考,互动互补,逐渐形成集体认同的正确的教育理念,提高教师教育理性思维水平和实践能力。
5、坚持课题实验研究
深入省数学教育研究会的课题《追求有效数学课堂 促进师生共同发展》的实验研究,继续将课改与教科研课题研究紧密结合,坚持以课题带动课改,以课题提升课改,让教科研工作成为课改工作的助推器。在课题中锤炼,力求一个主题,多种思路;一个话题,多种声音;一个课题,多种设计,以参与求体验,以激发求智慧,以此铸就老师们乐于分享,善于沟通,勤于反思,敢于创新的精神品格。
四、扎根课堂,落实校本教研
课改的基本途径是课堂教学,研究的问题是来源于课堂,植根于课堂,还原于课堂,运用于课堂。因此,校本教研的生命在课堂。如何优化课堂教学,使校本教研落到实处呢?
扎根于课堂的校本教研,要做到“实、活、新”,真正把校本教研落到实处。
“实”是指校本教研要务实。校长是研究负责人、教师是研究主体、学校是研究基地、教室是研究室,让教研遍及学校各个角落。
“活”是指校本教研形式的多样化、重视经验的积累和交流,并且能够灵活地去尝试、运用。“校本教研”应该是教学的活水之源,而且最能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
“新”是指校本教研要贵在创新,形式、方法、内容,有创新才有生命。
“千里之行使于足下”,我们将扎扎实实的研究、探讨、合作、交流、互助,边实践边研究,边研究边实践,搭建一个平等、和谐、共同学习的平台。使学生在校本教研中发展,教师在校本教研中完善,学校在校本教研中提升。通过校本教研,建立一支素质高,教学能力、科研能力强的教师群体。、城北办事处
张楼小学校本课题研修
第二篇:校本研修课题
校本研修课题
《体育教育专业如何加强与中小学的联系》
一、突出办学特色,为中小学体育教师队伍建设输送优秀人才。
人才培养是高校的根本任务。师范类院校担负着为基础教育培养体育优秀人才、输送体育合格教师的职能,必须牢固确立人才培养在学校工作中的中心地位,着力培养热爱教育事业、品德优良、专业知识丰富、教学技能过硬的高素质专业化中小学体育教师。
1.科学定位培养目标,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师范类院校要根据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和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的要求,切实转变办学思想,科学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加强师范类体育专业特色建设,不断优化专业结构,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积极构建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相适应的教师教育课程体系。要以培养高素质教师为目标,着力从教师职业道德、专业思想和教育教学技能等方面,加强体育师范生的职业养成教育,增强体育师范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全面提高师范生的综合素质,使学生在毕业时,能够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从教能力和适应能力,更好地服务于基础教育。2.大力推进体育师范生实习支教工作。体育师范生教育实习是中小学教师培养的重要环节。师范类院校要认真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师范生实习支教工作的意见》,调整教师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不断完善体育师范生教育实习制度,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因地制宜地组织高年级师范生,到中小学校进行不少于一学期的教育实习。尤其要配合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做好中小学体育教师脱产培训的置换实习支教工作。
二、强化专项研究,为中小学体育教师队伍建设提供学术支持。
科学研究是高校的重要职能之一。师范类院校要主动开展中小学体育教师队伍建设相关领域的前瞻性、对策性研究,参与地方教育行政部门的决策咨询,充分发挥智囊团、思想库作用。
1.积极开展政策性研究。师范类院校应当充分发挥自身的教育科研优势,积极配合地方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开展专项政策与对策研究,为加强地方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提供学术参考和专业支持。
2.设立院校专项研究课题。师范类院校应根据地方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实际情况和需求,主动设立有关地方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的专项研究课题,将学校教学与应用研究紧密结合。
3.深入基础教育一线开展调查研究。师范类院校应积极组织高水平专家和教师深入一线开展调查研究,深入了解地方基础教育和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的现状及发展需求,切实提高人才培养、教育科研和社会服务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三、完善办学模式,大力开展中小学体育教师培训工作。体育教师培训是加强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措施,也是师范类院校服务地方基础教育最重要的职能。
1.切实定强培训能力建设,积极构建职前培养与职后培训一体化的办学模式。师范类院校要按照地方中小学体育教师队伍建设需求,结合教师专业成长与发展规律,从学科专业、课程资源、专家团队、后勤服务等方面,切实加强从事中小学教师培训的能力建设。要不断深化师范类专业课程改革,完善面向基础教育的培训专业和课程资源体系。充分调动本校高水平专家教授的积极性,积极吸收地方培训、教研、电教机构和一线中小学校的优势资源,精心打造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德艺双馨、专兼结合的培训专家团队。要从教学设施、食宿条件等方面加强培训的基础建设,为参加培训的教师提供良好的学习条件和后勤服务保障。2.主动申报并积极承办各级教师培训项目。师范类院校应主动与地方教育行政部门联系,积极申报国家级和省、市级教师培训项目。要科学设计培训方案,精心组织实施培训。建立完善教师培训的管理制度,严格管理程序,确保培训的质量和效果。
太华办八一小学
冯保平
校本研修课题
《体育教育专业如何加强与中小学的联系》
太华办八一小学
冯 保平
第三篇:课题研修 2
《小班幼儿良好进餐习惯的培养》
实施方案
千渭街道中心幼儿园 赵思敏
一、课题研究的现实背景及设计意图:
英国作家萨克雷说过,“播种行为,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命运。”幼儿期是习惯养成的关键期。我们认为:孩子的发展最主要的是健康的心灵和体魄。而健康的第一步取决于从小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我们发现:3岁幼儿初入园时存在着许多不良饮食行为。需要及时矫正。现在的孩子,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是家中的小太阳,家人对孩子的生活照顾得无微不至,给孩子吃最好的、穿最好的,帮孩子做一切需要做的事情,最大限度的满足孩子的要求。祖辈、父母过分的溺爱娇惯,造成孩子以自我为中心,动手能力较差,任性等问题。
和家长的访谈,我们发现小班大多幼儿在家饭来张口、衣来伸手,不少家长很重视对幼儿的认知教育、智力开发,把幼儿进餐习惯的培养则以“孩子还小”为理由而包办代替或不予以纠正,在幼儿发展中存在着认知能力和行为能力不和谐性、不同步性。不少幼儿在其它活动时还很自信,但一旦让他们去独立进餐时,就显得不知所措。小班是幼儿从成人呵护中逐步走向独立生活的重要阶段。小班幼儿的许多行为尚未建立或定型,可塑性很大。因此,小班阶段培养幼儿良好的进餐习惯具有更重要意义。我想从进餐实际出发,激发孩子进餐兴趣,提高进餐能力,培养小班孩子良好的进餐习惯。旨在通过家长、幼儿、教师三位一体的共同努力,促使幼儿养成良好的进餐习惯,真正起到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的目的。
二、课题的界定: 幼儿良好进餐行为是指幼儿在进餐时所必须遵守的一些简单的行为规范。养成教育是指在进餐教育中幼儿良好习惯的形成与定形。
例如幼儿在进餐时正确使用餐具、具备良好用餐姿势;不挑食,注意保持桌面、地面、碗内的干净与整洁;初步学会与人共餐时的礼节,不抢食、不在喝汤时发出声音等。
三、课题研究的依据:
1、以儿童心理学理论为依据
陈鹤琴先生说:“从出生到七岁,是人生最重要的一个时期,什么习惯、言语、技能、思想、态度、情绪都要在此时期打一个基础,若基础打得不稳固,那健全的人格就不容易建造了。”幼儿时期是个性倾向开始萌芽的时期,可塑性大,婴幼儿容易接受影响和教育,并将留下深刻的痕迹,这时良好的教育将使幼儿终身受益。国内外的研究一致表明:在个体的发展过程中,幼儿的某些行为有一个关键期,在这个时期内个体处在一种积极的准备和接受状态,如果给予必要的刺激和帮助,某种行为能力就会迅速发展起来,并产生长久的影响。尤其学前期幼儿,他们的可塑性强,能够敏锐地接受外界的各种信息,因而也是了解社会、学习各种行为、规则要求的理想时期,更是进餐等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最佳时期。
2、《指南》的指导思想
《指南》中明确要求:“为有效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成人为幼儿提供合理均衡的营养,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与卫生习惯。”小班幼儿在引导下,不偏食、不挑食。帮助幼儿养成定点、定量、定时进餐的习惯。培养幼儿良好的饮食、睡眠、盥洗、排泄等生活习惯和生活能力。
四、课题研究的对象内容及预期目标:
(一)研究对象:所带班级的孩子,共30名。
(二)本课题研究的内容
1、通过调查,研究幼儿进餐习惯与生长发育情况的相互关系。
2、小班幼儿进餐技能的指导。
3、小班幼儿良好进餐行为习惯的培养,纠正幼儿的不良进餐行为,并初步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4、家园配合培养幼儿良好的进餐习惯。
(三)本课题研究的预期目标
1、卫生进餐(餐前洗手,餐后漱口;认真清洗,不拥挤、不打闹、不玩水;注意桌面清洁。)
2、健康进餐(不厌食,能情绪愉快的进餐;不挑食,细嚼慢咽地吃完自己的一份饭菜。)
3、礼貌进餐(不喧哗,不让餐具碰撞发出过大的响声;不敲碗筷,正确使用餐具,不用手抓饭,用餐后餐具物归原处。)
针对小班幼儿的实际情况,从幼儿的年龄特点,理解能力和身心发展规律出发,借助于教育教学的各种手段(谈话、故事、儿歌、情景表演、激励等),并取得家长的支持,纠正幼儿的不良行为习惯,使幼儿养成良好的进餐习惯,从而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和谐发展。
五、研究方法和过程:
1、研究方法:调查分析法、个案研究法、游戏法、经验总结法等。(1)调查分析法
根据课题调查班级孩子进餐的现状,分析不能正确进餐的原因。
(2)个案研究法
在幼儿进餐过程中对孩子的行为进行有目的的观察,对发生的个案及时总结提升。
(3)游戏法 由两个或一桌的孩子在遵守细嚼慢咽规则的前提下,相互竞争并达到预期目标:不挑食、不掉饭粒的方法。游戏只是手段,目的是培养孩子的进餐能力。
(4)经验总结法
在课题研究过程中,对部分孩子没有心思进餐,和出现各种各样的进餐问题,进行引导和分析,及时给予他们鼓励和帮助。
2、研究过程:
(1)准备阶段(2015、3——2015、4)
①加强理论学习,认真阅读各地教育报刊杂志,并学习教育科研理论和相关理论的文献。
②确立课题,申报课题。
③落实任务,确立研究目标,制定实施方案。
④运用多种方法,开始实施研究。(2)实施阶段(2015.4——2015.6)
①开展相关的“幼儿进餐习惯问题”的研究,收集实践中的资料及数据。
②观摩研讨,总结培养小班幼儿良好进餐习惯的方法并加以运用。
③撰写阶段性实验报告。(3)总结阶段(2015.6)
①整理档案,进行数据分析。
②论证实验的科学性、合理性、可行性。
③整理材料,撰写结题报告,总结经验成果。
④撰写实验论文
六、运用各种手段,培养幼儿良好进餐习惯 确立课题前先在所教班级中进行调查,对于不积极进餐的原因和想法进行调查、汇总。汇总情况如下:
1、不会自己吃。
2、害怕把饭粒弄洒。
3、很挑食。
针对这些情况,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并联系教学实际加以引导,切实地帮孩子培养进餐习惯。
(1)到网络搜寻中外孩子进餐实录,并认真观看,取人之长补己之短。(2)和孩子一起观看同伴良好的进餐视频,结合自己,说说观后感。a、利用音乐来营造进餐氛围
孩子一般对音乐都很感兴趣,下载温柔的轻音乐,消除个别孩子的紧张情绪,使进餐环境温馨。既调动了孩子的进餐兴趣,又营造了良好的进餐氛围。
b、表演、对话式教学
播放适宜的动物进餐动画视频,激发孩子的兴趣;设计一些使孩子感兴趣的、与孩子饮食密切相关的表演和情景对话;增强孩子对食物营养的了解,提高孩子进餐的热情。
c、通过小组竞赛方式实现激励机制。
在进餐过程中,我以一桌的孩子为一组,观察他们的进餐表现,给他们尽可能多的鼓励和赞扬,使孩子在愉悦的氛围中积极进餐,细嚼慢咽、不掉饭粒、不挑食等体验成功。
(3)寓教于乐。利用情感教学,视觉刺激法等,运用一切有力的手段来增强孩子自主进餐的信心,提高他们的进餐兴趣。
我在课题研究活动过程中,针对小班孩子的特点,借助自己亲切的语言、丰富的表情,使孩子产生亲切、愉悦、积极的情感体验,富于情感的进餐环境,促进孩子快乐进餐的良性循环。每个孩子都有成功的愿望,都希望得到教师的表扬与同伴的认可,这是孩子不断向前发展的内在动力。活动时,我有意识地创设各种情境,为各类孩子提供表现自我的机会,想方设法使他们收获快乐。
《培养小班幼儿良好进餐习惯》结题报告
千渭街道中心幼儿园 赵思敏 张肖 李小雅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幼儿正处于身体生长发育的关键期,“吃”对于他们来说尤为重要。我班是小班,孩子年龄偏小,自己吃饭的能力还比较弱,而且目前家长溺爱的现象比较严重,很多孩子在家需要依赖家长喂饭;有的家长喜欢给孩子吃质地很软的饭菜,无形之中限制了孩子的咀嚼能力的发展;还有的家长放任孩子,把零食当饭吃;有的孩子在家有边吃饭边看电视的习惯;有的家长本身自己就很挑食,孩子受其影响,养成了偏食、挑食的习惯。
本课题研究时间为一学期,即从2015年3月开始至2015年6月结题,在整整一个学期中我们将在全班幼儿进行探究活动,老师、家长、幼儿都将参与此活动。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作为孩子的启蒙老师,我们要纠正家长错误的观点,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遵循孩子的身心发展规律,运用科学有效的方法,正确引导、指导孩子养成良好的进餐习惯,为其身体生长发育打好基础。
三、课题研究成效
我把“小班幼儿良好进餐习惯的培养”作为我班重点要了解和解决的问题制定在班务计划中,针对部分家长把幼儿进餐习惯的培养则以“孩子还小”为理由而包办代替、孩子不认真进餐而以零食为主等现象,我坚持将进餐习惯的培养渗透到一日活动中,因为孩子的发展是一个整体,是一个持续的、循序渐进的过程。利用早晚和家长接触的机会,积极和他们沟通,交流孩子的在园状况。我的认真得到家长的认可,他们在家也能积极配合我。孩子在家在园一个样,经过家园合作,孩子良好的进餐习惯得到更好的巩固。在实践中不断完善课题研究,最终达到预设的课题研究目标。有以下几点成果:
1、抓住孩子心理以正面引导为主才行。改善小班幼儿的进餐行为,养成幼儿良好的进餐习惯。
2、安排色香味俱全的健康食谱,营造愉快的氛围,引起孩子的进餐兴趣。
3、增强教师、家长、幼儿正确的进餐行为培养观。
4、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全面发展。
最终成果形式:相关照片资料、观察记录、典型案例、教案设计、论文、研究报告。
在研究过程中,我切实体会到了:如果你把孩子作为活动的主体,那么你的活动就是有效的,他们也乐意配合你,给你无穷多的惊喜,创造出无穷多的奇迹。
四、问题的讨论与建议:
当然研究过程中我也感觉到有不足之处。比如,冬天气温低,我就催他们快吃,这样就不能细嚼慢咽了。对吃饭慢的孩子,耐心还有所欠缺。有时孩子只吃了一点,为了争第一,就跑了。还有,对饭量大的孩子关注还不太够。有的孩子中午吃得少,可能是早饭吃得多等等。
从研究过程我感觉自己在理论方面还有差距,在许多方面还存在问题。比如研究内容不全面、研究层次不深入等等。恳请专家给予批评指点。只有不断地进一步的不断提升自身,更好的自我调控,才能更好的解决幼儿的进餐问题,同时教育教学研究的水平才会有更大的提高。从而真正实现向“研究型”教师的转变。
五、通过研究引发的思考:
1、家庭教育的包办代替仍然是当今幼儿教育的大问题
虽然我们通过各种形式让家长了解最新的教育理念,也让家长知道包办代替直接剥夺了孩子很多锻炼手脑的机会,可是很多家长依然“过分”地爱着疼着孩子,特别是老人,还是存在溺爱、不舍得的心理。个别家长在老师面前说的一个样,回到家里做的又是一个样,这就导致了对孩子教育的家园不一致,更达不到一致的理想教育目的。再者,幼儿的生活习惯会时有反复,家长不能做到及时的监督和巩固。我会在以后的工作中进一步做好家长工作,才能让孩子有长足的进步。
2、生活处处是教育
对幼儿园小班的孩子来说,一切都是开始,可塑性非常强。幼儿的学习和成长就是从生活开始的,对幼儿生活教育而言,一日生活的各环节都是教育的途径。对家庭教育而言,父母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无时无刻不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在家庭和幼儿园的生活中处处充满着教育的契机,作为老师和父母应注意捕捉教育的时机,利用自然生活中的素材及时对孩子进行教育。在陶行知看来:“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的,生活所必须的教育。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之变化。生活无时不变。即生活无时无刻不含教育的意义。”
教育以生活为中心,生活靠教育而前进。我深深的感觉到,良好习惯的培养需要我们家庭和幼儿园不断地坚持和努力,才能做到家园一致的教育目的。
《如何培养小班幼儿良好进餐习惯》
课题阶段性小结
千渭街道中心幼儿园 李小雅
一、用游戏的方法让幼儿习惯餐前洗手
手接触外界物体最多,最容易受到污染。特别是孩子,由于好动更易将不洁东西上的病毒、病菌附在手上,如果饭前不洗手,就会将手上的细菌吃进体内而生病。因此,洗手对保持皮肤清洁,养成良好的进餐习惯十分重要。
二、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初步了解进餐的重要性和常规
小班幼儿理解力差,胆子小,如果一味的说教,易导致幼儿失去学习兴趣,有些幼儿还会故意违背,因此,我采取了故事,游戏与说教结合的形式,使幼儿初步了解进餐的重要性和一些简单的进餐方法。
在进餐过程中,我经常给幼儿播放一段柔和、安静的音乐,使幼儿能够心情愉快地进餐。并对进餐中保持四净(桌面、地面、身上、小碗内干净)的幼儿贴上五角星或小红花,这样,幼儿的积极性可高了,进餐脏、乱、掉饭粒的现象有了明显的改观。
三、纠正幼儿的偏食、剩饭情况
现在生活条件一般都比较优越,家长们对孩子吃的方面更是慷慨解囊,但幼儿的偏食现象却是非常普遍的,有的家长更是束手无策,拿孩子一点办法都没有。
四、利用激励作用,激发幼儿进餐自觉性
在多数幼儿能独立进餐,并正确使用餐具后,在第二学期,我计划采取了“比比谁吃得好”的要求:自己吃完自己的一份饭菜不要老师喂;吃饭时不讲话,坐姿端正;细嚼慢咽会按需添加;知道“四净”且会整理干净,餐具轻拿轻放 ;咽完最后一口离开座位;还要做好餐后的漱口工作。
五、家园配合,培养幼儿良好的进餐习惯
幼儿园的教育要求家长的密切配合,如果只限制在幼儿园内就很难真正养成良好的习惯。为了有较好的教学效果,使家园同步,我向家长介绍了孩子在园进餐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以及偏食、挑食对孩子带来的严重后果,以引起家长的重视。
总之,对小班幼儿良好进餐习惯的培养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采取有趣、直观、形象的、能为幼儿所接受的教学方法来进行,那肯定能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使幼儿的身心进一步得到健康的发展。
好的进餐习惯是如何养成的
千渭街道中心幼儿园 张肖
幼儿期是孩子生长发育的关键期,良好的进餐习惯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有着重要的意义。经过开学初期的了解,我班大多数幼儿在家都是由家长喂饭的,很多孩子在家养成了边吃边玩、偏食、挑食、饭粒四散、吃饭慢的不良的就餐习惯。进入幼儿园后,家长也非常担心孩子的就餐问题。入园离园时,经常有家长问“老师,我孩子今天吃饭怎么样?”“吃幼儿园这个新环境时进行良好进餐习惯的培养,及时地纠正孩子的不良饮食习惯。我们可以运用丰富了多少?”等问题。作为小班的老师,我们要利用小班幼儿年龄小,可塑性较强这一特点,在孩子进入多样的活动形式,做好餐前的准备活动、培养进餐过程中的良好习惯、做好餐后的整理活动以及联系家长通过家园合作促进孩子良好进餐习惯的形成。
一、餐前的准备活动
(一)养成餐前洗手的好习惯
幼儿进餐前,首先要洗干净小手。洗手主要是让小朋友们掌握洗手的顺序和洗手后要保持手部的干净。在我们的多元课程中的《这就是我》这个主题活动中教孩子正确洗手的步骤和方法。我先在课堂上边念儿歌边教孩子洗手“挽好小袖子,露出小手腕。打开水龙头,冲湿小小手。关起水龙头,拿起小肥皂。手里转三圈,放下小肥皂。先搓小手心,再搓小手背。搓搓指甲缝,还有小手腕。打开水龙头,泡泡冲干净。关好水龙头,合手甩三下。打开小毛巾,擦干小湿手。小手洗净了,细菌跑掉了。小手要勤洗,我们都健康。”熟悉后再到水龙头下实践,这样边念儿歌边洗手,既富有童趣又避免了孩子洗手爱玩水的小毛病。
(二)营造良好的用餐氛围 让幼儿在良好和愉快的情绪下用餐,就需要营造良好的用餐环境。在就餐前放一段轻松缓和的音乐,平复幼儿的情绪。小班幼儿还处在直觉思维的阶段,他们容易受具体事物的直接影响,同时孩子都非常喜欢模仿老师。针对幼儿的这一心理特点,我利用饭菜到班后的时间对孩子进行诱导。用夸张的动作和语言来表现自己对这个菜的喜欢。孩子受老师的影响从而爱上自己不喜欢吃的菜。
二、进餐过程中的习惯培养
小班的孩子在进餐过程中容易出现吃得少、吃得慢、挑食、偏食、饭菜四散等问题。对于这些问题我采取了以下几个小措施:
1、角色游戏
小班孩子最喜欢玩娃娃家游戏,并且很喜欢扮演大人来照顾娃娃,于是。我就设计了“喂娃娃吃饭”的游戏,让孩子体验喂娃娃吃饭时的感受。边喂边念儿歌:小宝宝,来来来,张开嘴,吃一口,一勺饭,一勺菜,嚼一嚼,往下咽。久而久之,孩子们就会像在游戏时喂娃娃吃饭那样,自己吃饭了,不知不觉中也加快了进餐的速度。
2、趣味视频
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刺激食欲的作用。比如,今天的菜主要是“胡萝卜”,我就设计了一个卡通胡萝卜,先让孩子们观看卡通胡萝卜玩“超级变变变”的游戏,接着通过卡通“小兔”向孩子们介绍胡萝卜的美味及其营养价值,以有效激发孩子的食欲。如果是吃海带,我就会播放水生生物的视频。并结合画面向孩子提一些问题:“这是海带,它是从哪里来的?”当孩子说出答案后,我们就接着说:“哦!它是来自海里的味道。好特别的味道,请尝尝!”
3、耐心引导,打消幼儿依赖的心理
班上常常有这样的幼儿,会吃但不愿自己动手吃,要等人喂。我班上的文婷就是这样的孩子。午餐的时候,手放在腿上,手不拿勺也不扶碗,眼睛看着我们三位老师,好像在说:快来喂我。
对于这样的现象,我们首先做到老师之间教育的一致性:坚决动嘴不动手。坐在旁边多提醒,也可通过游戏化的语言鼓励。如:看看谁最棒,能往大山洞里送东西;比比谁的小手最能干,能喂自己吃饭等。但是,坚决不能喂。对于进餐好或有进步的孩子及时表扬。
4、放个空碗
幼儿用餐时,往往吃的是一片狼藉。这时,我会在每个桌子上放一个空碗,引导孩子将掉在桌上的饭菜捡到空碗中。在进餐姿势上,要注意提醒孩子胸脯贴着桌子,手扶着碗,别让饭“跑”到桌子下面去。
三、餐后的整理工作及卫生习惯
幼儿教育家陈鹤琴提出的十七条教学原则中,第一条就说到“凡儿童自己能够做的,应当让他自己做”。像收拾餐具、擦嘴、擦手这些幼儿自己能做的事就应该自己做,这也是培养自我服务的机会。还可以通过安排值日生的活动培养孩子为他人,为集体服务的意识。“做中教,做中学,做中求进步。”孩子们从听老师讲方法,到自己实践,在第一次、第二次老师可以协助,但慢慢的,就可以让孩子自己去独立去完成,渐渐地就会变成习惯。
四、家园共育,形成教育合力,巩固幼儿良好的进餐习惯
良好习惯的养成需要长时间的积累和磨练,更需要家长的积极配合首先家长要做好榜样作用。老师和家长要达成共识,形成教育合力,共同培养孩子良好的进餐习惯。
家长在家应培养孩子自己动手拿调羹吃饭的能力,不可边吃边玩。家庭成员都共同遵守餐桌规矩,例如在吃饭前,可引导孩子关注一下谁还没坐到餐桌边,让孩子感受到用餐必须是在餐桌上做的事。也可以让孩子参与到摆放碗筷之中,让孩子感觉到吃饭的时间到了。进餐时尽可能排除引发孩子玩的因素。当孩子把饭粒洒落在桌面上时,父母应引导孩子将它们捡起,培养孩子节约粮食的习惯。
家长在做菜时尽量将菜切得均匀,以免儿童进食时挑来捡去。另外给孩子做饭应多花心思,除了合理搭配食物的色、香、味以外,还发挥一点想象力,例如把食物拼成孩子喜欢的造型或卡通图案,以此来刺激儿童的胃口,减少孩子的挑食现象。
五、结论
英国文艺复兴时期最重要的哲学家培根说过:“习惯真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的一生。因此人从幼年起就应该通过教育培养一种良好的习惯 ”。一日三餐直接关系到幼儿的生长发育和身体健康,它对幼儿的成长及一生具有重要的意义。家长和我们幼儿园老师应长期坚持和培养幼儿良好的就餐习惯,相信通过我们各方面的努力,孩子们一定能够养成良好的就餐习惯,拥有一个健康的身体去成长、去迎接挑战。
如何应对幼儿的挑食、剩食不良习惯
千渭街道中心幼儿园 李小雅
进餐是孩子一日生活中重要的环节,培养孩子良好的进餐习惯是幼儿园的重要工作之一,更是小班老师和家长关注的问题。而现在的孩子大多数都成长在421家庭模式中,在家里都享受两个甚至四个成人的照顾。入园后,他们需要学会自己独立进餐,自我服务,这对他们来说是学习的开始。作为小班教师,首先就要学会善于观察每个孩子的不同,采取有趣的不同的教学方法来进行教学,做到因人而异,从而培养小班幼儿良好的进餐习惯。
保持幼儿良好的食欲,形成与此相应的饮食卫生习惯和规则,是幼儿园教育和保育的一项重要任务,它对幼儿的健康成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我们班的一次家长会上,有好多家长问到:“我家的孩子吃饭怎么样?”“今天吃什么?”“小宝把今天的菜全吃完了没有?”„„诸如此类的问题是家长们最关心的事情。幼儿正处于生长发育旺盛时期,平衡膳食,合理的营养是保证儿童健康成长的基本物质条件。但目前有不少家长在对子女的教育中存在着重智力开发、吃得“好”,却轻行为习惯培养的现象,许多幼儿形成吃饭挑剔、挑食、偏食、边吃边玩等不良饮食习惯,久而久之,就造成了孩子身体营养比例失调,引起各种营养不良症状,影响了孩子的健康成长。
我班30名幼儿,独生子女偏多,独立性差,依赖性强,多数幼儿在家是成人喂食的,更由甚者是追着喂,哄着吃,甚至打骂等,更别提良好习惯的培养了。当孩子进入幼儿园后,由于生活卫生习惯的变化,口味的变化,环境的变化,由在家的几个大人围着转到幼儿园的集体生活,也出现了各种各样的进餐问题。在开学时的调查观察中,多数幼儿根本不知道一口饭一口菜和餐时保持“四净”且餐后整理的常规。还有偏食、挑食的现象较严重。但幼儿饮食习惯的可塑性较强,就有意识地进行了良好进餐习惯的培养,及时地纠正他们的不良饮食习惯,使孩子从小就养成自觉、良好的进餐习惯。用游戏的方法让幼儿习惯餐前洗手。
手接触外界物体最多,最容易受到污染。特别是孩子,由于好动更易将不洁东西上的病毒、病菌附在手上,如果饭前不洗手,就会将手上的细菌吃进体内而生病。因此,洗手对保持皮肤清洁,养成良好的进餐习惯十分重要。我按照生活卫生习惯领域目标中的洗手方法进行组织,让幼儿知道洗手的顺序(挽袖、打湿、打肥皂、手心、手背、手腕,用清水洗净,甩手上的水),刚开始学时,一不注意,孩子们的袖子就弄湿了,借此机会,我就给孩子们做示范——挽袖,并一边洗手一边教幼儿说:“搓搓手心一二三,搓搓手背三二一,手指头洗仔细,小手腕别忘记。”这样,孩子们把洗手当作游戏,使幼儿养成餐前洗手的好习惯。
现在生活条件一般都比较优越,家长们对孩子吃的方面更是慷慨解囊,但幼儿的偏食现象却是非常普遍的,有的家长更是束手无策,拿孩子一点办法都没有。如何纠正幼儿偏食的不良习惯呢?我做了以下几点:
1、及时调查、了解幼儿的偏食情况:在了解中,我发现幼儿的偏食习惯形成原因有以下几种:家长从未提供或很少提供某种食物;身体因素,如脾胃不合等;生活习惯;情绪不稳定等。
2、因人而异,实施不同的教育方法
(1)榜样示范法。根据小班幼儿“喜模仿”“爱表扬”的特点,我就利用集体氛围的渲染,用情绪感染他们,为他们树立榜样。如:我班有一大部分幼儿不喜欢吃海带,一碰上“骨头海带汤”,吃饭就特别慢,调羹在海带里搅来搅去,嚷着不要吃海带,面对这一问题,我一方面给他们讲自编的故事“猪八戒的粗脖子与海带”,让他们知道海带对人的好处可多了,一方面故意闻了闻说:“哇,好香”,并作出很陶醉,很想吃的样子,并告诉他们老师最爱吃海带了,不知道那些小朋友跟老师一样爱吃,并及时表杨,为他们树立榜样,幼儿的情绪一下子高涨起来,争先恐后地大口大口吃起来。(2)“打预防针”的方法。我班有些幼儿对某种食物高兴时能吃一些,不高兴就少吃和一口不吃。对待这类幼儿,我采用“打预防针”的方法。在饭前,先做一些愉快安静的游戏,然后让孩子猜猜今天吃什么菜,孩子你一言,我一语说了许多,最后我告诉他们今天吃的是一种营养特别丰富的菜,多吃它会长高,长聪明,看谁吃得又多又香。这样,孩子们的情绪被调动,相互比着吃,往往会吃得很香。
(3)逐渐加量的方法。有些幼儿从小就不吃某种食物,因此要他一下子改过来是不太可能的,也是不太现实的。对这类幼儿我采用“逐渐加量”的方法。如我班的张文婷,不吃绿色蔬菜,开始她一看到绿色的蔬菜就摇头,现在能稍微吃点了。
(4)物质鼓励法。对偏食、剩饭的幼儿我那怕是一点点进步,我都给予鼓励,发给孩子一朵小红花,小贴画、小卡片等,调动幼儿的积极性,促使幼儿改正偏食和剩饭的不良习惯。
通过这一系列的措施,我班偏食和剩饭的不良习惯得到了有效改善。
浅谈如何培养小班幼儿良好的进餐习惯
千渭街道中心幼儿园 张肖
英国思想家培根说:“习惯如果在幼年就开始培养,那就是最完美的习惯。”因此,小班是幼儿跨入集体生活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同时也是培养良好生活习惯的新起点,良好的进餐习惯将为幼儿生活习惯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所以可看出幼儿在刚进入小班后,家长普遍关心的话题却是幼儿在幼儿园的膳食问题,他们会经常问:“我们家的孩子在幼儿园吃饭有自己吃吗?他在家时总是要喂。”等等一系列相关问题。那么要如何按规定的伙食让每个幼儿吃得好,吃得有质量,从而形成良好的进餐习惯,让每位家长放心便是每个幼儿园所追求的终极目标。
一、幼儿不良进餐习惯的形成
为什么初入园的小班幼儿食欲差,有的进食习惯不好,我在观察中发现,影响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形成有来自家庭的,也有来自幼儿园、社会的,它们通过不同侧面,各种渠道综合影响着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没有哪个做父母想让自己的孩子行为不良,然而许多孩子的不良行为都同父母有着直接关系。就不良的饮食习惯而言,很多家长溺爱孩子,一味依着孩子的性子,喜欢吃什么就给什么,这样,孩子的口味就越来越高,饭菜一不合口味就不肯吃了,而有些孩子吃腻某种食物之后就再也不愿意吃了,偏食也就这样形成了。有的幼儿零食不离口,一方面,零食吃多了影响食欲,吃饭时更容易挑挑拣拣,久而久之形成偏食。另一方面,爱吃零食尤其只吃精加工的零食,会使幼儿的日益“剔嘴”。
二、创造良好的进餐氛围
初入园的小班幼儿情绪波动较大,特别是要到进餐的时候爱哭闹,因此,老师首先要营造良好的餐前气氛,帮助幼儿稳定情绪,保持良好的心情。餐前不处理问题,使幼儿情绪平静,给幼儿讲一些开心的故事,唱一些儿歌,猜迷语,听的音乐,向小朋友们介绍今天要吃的食物,鼓励他们要吃得饱饱才长大,让小朋友带着快乐的心情用餐。
三、纠正不良的生活习惯
初入园的小班小朋友偏食和挑食是最常见的现象,家庭的美食在他们脑海中还印象很深,所以对幼儿园的饭菜不感兴趣,甚至有个别家长早上送幼儿入园时左手拿根油条,右手拿一杯饮料,到幼儿园吃饭时没有食欲了。针对小班幼儿的情况,我们除了教育幼儿不要买街头零食,零食不卫生,会传染疾病外,我们还采用一些“小花招”,既调动幼儿的快乐情绪,又调动幼儿食欲。如把饭菜提进教室后,就用鼻子东闻西闻,有意问小朋友们“这是什么菜这么香?”“呵,是排骨炖土豆,怪不得这么香啊!”从而调动了小朋友的食欲。
对待比较难缠的幼儿老师不能失去信心,也不要急于求成,特别是要注意不能增加幼儿的心理负担,不能让幼儿畏惧吃饭、哭着吃饭,这样就违背了教育培养的目的了。
四、家园共育培养幼儿良好的进餐习惯
幼儿良好饮食习惯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作为老师要细心照料,精心呵护。但是作为家长要为孩子做出榜样,自觉改变不当的饮食习惯。如果家长自己挑剔食物,或经常在孩子面前说这种食物不好吃,那种食物味道不好,孩子会因此受到影响。幼儿园和家长相互配合,家园共育,统一行动,才会收到预期的效果。
为了引起广大家长对幼儿进餐习惯的重视,做到家园一致行动,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采取措施:
(一)举办家长研讨会,由园领导和主管教师首先进行主题发言,讲清家园共育的意义和具体要求,形成家园共识,营造良好的共育氛围。
(二)家园共育作为课题来研究,我们从小班的角度探讨幼儿在饮食方面怎样与家长配合,共同培养幼儿良好的饮食习惯。
(三)利用班级网络平台,创办家园联系栏等向家长介绍了孩子在园进餐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偏食、挑食对孩子带来的严重后果,以引起家长的重视。
(四)经常与个别进餐习惯差的幼儿家长进行沟通,及时把幼儿在园的表现及时反馈给家长,请家长也将幼儿在家情况如实转告老师,这样双方配合积极施教,让幼儿在和谐的环境中建立良好的进餐习惯。
实践表明,家园合作是培养幼儿良好进餐习惯行之有效的方法。小班幼儿良好的进餐习惯的养成是生活习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身心健康的必要条件,也是学习知识的保障。良好的进餐习惯可以促使幼儿更好的学习,叶圣陶先生说过:“好习惯的养成一辈子受用,坏习惯的养成,一辈子吃它的亏,想改也不容易。”可见良好习惯的养成是非常重要的,从小就该培养幼儿良好的进餐习惯,教师要运用自己的各项技巧,并创设良好的进餐环境,调动幼儿进餐的积极性,使幼儿健健康康的成长!
第四篇:校本研修课题
课堂提问技巧研究
毕业班复习模式研究
如何提高学困生学习积极性研究
分层批改作业的效果研究
分层布置作业的设计思考
如何帮助学困生完成作业
如何充分发挥学案实用性的研究
形成性试题分层设计的研究
形成性测试研究
分类推进研究
分层评价激励学困生学习研究
学生自主学习行为习惯培养的研究
如何设计有效作业研究
如何激活“边缘学生”的思维研究
如何通过研究性学习培养学生学习动力研究 如何培养学生作业中的纠错能力研究 如何合理有效地布置课前预习研究
当堂检测习题选择有效性的研究
数学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读题的能力研究 课堂活动中,如何防止合作的无效性研究 学习目标细化分解的研究
自主学习过程中教师行为应注意的问题的研究 讲评课中“教”的策略与方法的研究 如何培养学生参与激励性评价的研究 判断学习目标是否适宜的研究
有效指导学生自学的研究
自主学习过程中教师如何调动学生积极性的研究 课堂小结的类型研究
多媒体在小组学习中作用的研究
不同课型学法指导的研究
第五篇:制度课题
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常见的十大漏洞内部控制是企业为控制经营风险、实现经营目标而制定的各项政策与程序。内部控制能够帮助企业达到其目标,同时将风险降低至合理范围内,保证企业资产安全,有效防范各种舞弊活动。内部控制的权威人士AdrianCadbury爵士曾经说过“公司的败绩都是由内部控制失败引起的”,这一点从众多的企业失败案例都得到了验证。从我国的现实情况来看,企业内部控制普遍比较薄弱,有关挪用、侵占或诈骗企业财产的新闻亦屡见不鲜,企业资产和股东权利得不到应有保护,甚至给企业造成灾难性损失导致经营陷入困境。2004年,中航油巨亏、四川长虹对APEX公司超过38亿元的坏账、创维黄宏生被香港廉政公署拘捕等诸多案例,给我国很多企业敲响了内部控制的警钟。
现结合众多内控失败案例和内控咨询工作的经验,归纳了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常见的十大问题,希望管理人员引以为戒,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一、出纳领取银行对账单、编制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
之所以把这个问题列在十大问题之首,是因为它非常普遍且后果严重,但遗憾的是,直到今天,仍有很多单位根本没有意识到这一问题,或虽然意识到了却不以为然,低估了其可能造成的严重后果。不相容职务分离是内部控制的一个基本原理,通常需要分离的不相容职务包括授权与执行、执行与审核、执行与记录、保管与记录,所谓“管钱不管账,管账不管钱”就是不相容职务分离原理的一个典型运用。货币资金是最容易出现舞弊的一项资产,如果由出纳来负责领取银行对账单、编制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出纳就有可能挪用或侵占公司货币资金,并通过伪造对账单或在余额调节表上做手脚来掩盖自己的舞弊行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会计卞中从1995年到2003年的八年期间里,利用掌管国家基础科学研究的专项资金下拨权,采用谎称支票作废、偷盖印鉴、削减拨款金额、伪造银行进账单和信汇凭证、编造银行对账单等手段贪污、挪用公款人民币两亿余元。卞中担负着资金收付的出纳职能,同时所有的银行单据和银行对账单也都由他一手经办,使得他得以作案长达八年都没有引起过怀疑。2003年春节刚过,基金委财务局经费管理处刚来的一名大学生上班伊始便到定点银行拿对账单,以往这一工作由会计卞中负责。一笔金额为2090万的支出引起了这名大学生注意,在其印象里他没有听说此项开支。这个初入社会的大学生找到卞中刨根问底,这桩涉案金额超过2亿元的大案也因此浮出水面。
从笔者了解的情况看,80%以上的企业存在出纳领取银行对账单、编制余额调节表的现象,究其原因,主要从工作方便角度出发,由于出纳经常跑银行,办理各种收付款,于是便“顺理成章”地领取银行对账单、编制余额调节表。殊不知这种习惯做法存在巨大风险隐患,其实要防范这种风险并不难,只要改由出纳以外的人来负责银行对账单领取和账面银行存款余额核实工作即可,关键是要从思想意识上重视起来。
二、领导“一只笔”审批,缺乏完善内控制度和流程保障。
领导“一只笔”,表明看起来似乎控制很严格,不容易出问题,但事实上这种“一只笔”控制反映了单位内部控制方式的落后。首先,事无巨细都由领导来审批,囿于时间和精力,领导最后可能疲于应付,分不清主次,审批“一只笔”变成签字“一只笔”而已,控制流于形式。其次,如果缺乏相关支撑信息,领导无法对收支合理性进行判断,“一只笔”就会失去控制作用,例如经办人员申请购买某种设备,而领导没有该设备经济可行性、价格合理性的相关数据,审批就会演变成一种过场。第三,领导“一只笔”会造成高度集权,不利于对领导的制约和监督,可能导致腐败。因此,合理的内部控制应当按照重要性程度大小,适当分层授权,逐级审批。
三、过于依赖业务人员,企业资源掌握在个人手中,企业对业务开展失去控制。
企业业务资源完全掌握在业务员个人手中,对企业来说是一件非常危险的事情,现实中经常可以看到,不少企业的业务员一旦跳槽或离职,原有的客户和业务关系也被随之带走,形成企业对业务人员过于依赖的局面。更有甚者,有的企业业务员明地里使用单位各项资源,暗地里为自己或亲友开拓业务、谋取私利,严重损害了企业利益。针对这种现象,企业应通过完善制度设计,例如采取建立统一的客户档案和客户关系管理系统、同一笔业务有两人以上共同参与、适当进行工作轮换和加强财务对业务过程的控制等措施,将业务员手中的客户资源转化为企业资源,让客户认的是企业本身而不是认个人,这样企业的业务就不会依赖于某一两个人,从而保持持续稳定的发展。2003年初,花旗银行台湾区总经理陈圣德率领二十多位主管集体跳槽,但在经历短暂的人事地震以后,花旗银行在短短两三个月内就基本恢复了业务正常开展,当年业绩并未受到大的影响,盈利反而创下历史新高,靠的就是花旗银行内部已经形成完整的制度和流程,用制度来保障业务开展,而不是依赖于某个业务人员或主管。
四、内部控制制度文字描述性东西较多,清晰的流程图和配套表单较少。
很多单位有这样一种现象,员工在某个岗位工作久了后变得驾轻就熟,经验老到,工作起来游刃有余,而一旦这个员工因有事调离或辞职,后面接替的人员则需要花很长时间来熟悉情况,重新摸索工作方法。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企业制度主要是文字性东西,缺乏清晰的岗位说明和工作流程图,执行的人往往凭自己的经验和别人“言传身教”来做事,岗位新手在开始阶段工作不知从何入手,通常需要很长一段学习和熟悉过程。因此,一套完整的企业制度应包括三部分:(1)文字描述的支撑制度文件;(2)工作流程图或流程的文字描述;(3)相关凭证、表单、文件的样式汇总。通过绘制清晰的工作流程图,可以让每个人都能一目了然地知道办事程序、涉及的部门、人员和规章制度,而且能够将工作形成的好经验固化下来,并且通过流程图能比较容易发现内部控制中的不足之处和风险点,从而有助于企业内部控制的持续改进。
五、内部控制制度“救火式”的较多,制度体系缺乏系统性和完整性,甚至政出多门,相互打架。很多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都是在发展中逐步建立起来,经常是发现管理中出现了某种问题,于是相应地出台一个制度来规范。例如今天发现电话费高了,就制定一个通讯费管理办法,明天发现办公用品浪费严重,就拟定出办公用品采购与使用办法。这种“救火式”的制度往往只能防范已发生过的风险,而对未发生的风险则考虑不足。此外,这样的制度体系无论在内容上还是形式上,都缺乏系统性和完整性,没有科学合理的分类,甚至不同制度之间存在矛盾或重叠的现象。有的单位还有不同部门根据自身需要制定制度现象,政出多门,相互打架。笔者曾经接触过一个单位,仅是购买电脑一项,既可以通过信息科购买,因为信息科负责整个单位的计算机软硬件系统;也可以通过行政办公室,因为电脑属于办公用品,而办公用品归口办公室管理;还可以通过负责管理固定资产的设备科购买,因为电脑是一种固定资产。为此,企业应有一套规范的制度制定程序和形式规范,包括制度的编号、格式、分类、内容、审批程序、执行及其他应注意事项进行统一的规范化管理,并以书面形式予以约束。
六、员工临时休假或出差时,缺乏明确的工作交接制度。
任何一个岗位,总会出现员工因急事、生病或出差等原因不能正常上班的情形,很多单位在制度设计时都没有考虑到员工暂时离岗时工作由谁接替的问题。实际操作中,在遇到员工临时休假或出差时,便临时指派一位相关人员来兼任,但事实上,这种急时抱佛脚的做法,稍有不当,可能会给企业带来风险。企业正常的工作安排中通常会将不相容职务由两个以上的人来担任,以便相互牵制,而临时指派某人兼任做法,可能会导致不相容职务由同一人担任。例如支票印鉴平常一般都由两人分别保管,如果因其中一人临时有事而指派另一人暂时兼任,由一人掌握所有空白支票和印鉴的话,盗用支票的风险就会大大增加。因
此,企业有必要明确规定一些重要岗位的工作交接制度,防止员工临时休假或出差时留下内部控制“真空”的现象。
七、人员招聘时注重笔试和面试的考察,忽视背景调查。
如果雇佣了不诚实的人,那么即使是最良好的控制也无法防范舞弊。如果企业不仔细地筛选应聘者,并因此而雇佣了不诚实的员工,则很有可能遭受损害。很多企业在招聘过程中也非常强调应聘者的诚信,但较多注重于笔试或面试的考察。“然而,谁能知道在一份漂亮的简历背后又隐藏着什么?”,背景调查则能有效发现应聘者有无虚构个人信息、是否存在不诚信记录、在以前雇主处工作情况,从而能帮助企业甄别应聘者,防止将不合格人员招进来。而且背景调查本身并不需要复杂的技术,只需要向应聘者以前工作过单位打几个电话或发封函件就能够了解一些非常有用的信息,实施成本也比较低。曾经被称为北京市医疗系统头号女贪、案发前为北京肿瘤医院住院部主任的石巧玲,四年时间贪污挪用1000多万元,检察官办案时发现她自己在不同表格上填写的出生日期就有三个版本,而在填写工作简历时她又玩上了花样:在1979年5月石巧玲亲自填写的《工作人员履历表》中,前页写“售货员”,后页则写在“二商局工作”;1995年12月25日填写的肿瘤医院《干部任免呈报表》中,石巧玲的工作简历又变成了“1967——1978年,北京商业局会计”。对石巧玲来讲,严肃的履历表成了可随意填写的“草纸”。其实,这些问题通过对应聘者简历的认真审核和相应背景调查是不难发现的。
八、关键岗位无强制轮换或带薪休假制度。
企业员工在某一岗位工作时间长了,会比较熟悉内部控制漏洞所在,实施舞弊的可能性更大。现实中,有不少挪用或贪污等舞弊现象都是在工作交接时被发现的。2005年4月,仪征化纤公司在工作交接过程中发现营销部一会计挪用资金5000多万元,该会计1989年毕业后被分配至仪征化纤从事财务工作,十六年来他的岗位和职务一直都没有变化,由于在这个岗位上的时间很长,规律摸得非常透,他知道什么时候将款项交给单位,也清楚什么时候要进行财务检查或审计,总能找到新的款项填补以前的漏洞,自1999年开始挪用资金,作案时间长达六年,期间一直未露蛛丝马迹,直到2005年因单位内部人事改革他被迫交接工作时才败露。过去我们比较强调“螺丝钉”精神,殊不知,“螺丝钉”在一个地方时间拧长了也会容易生锈的。
通过强制轮换,或者带薪休假,在休假期间工作由别人暂时接替,由于员工离岗时的工作交接会受到他人监督,那么他实施并掩盖舞弊的机会将大大减少。美国货币管理局要求全美的银行雇员每年休假一周,在雇员休假期间,安排其他接替人员做他的工作,就是为了防止员工长期在同一岗位工作可能产生舞弊。对我国企业来说,对一些关键岗位,例如财务、采购中的部分岗位,通过建立强制轮换和带薪休假制度,既可以提升员工的工作能力,同时是防范和发现舞弊的一项有效措施。
九、过分强调控制成本,经常将效率作为弱化或逾越内部控制的理由。
实施内部控制无疑需要成本,并且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到运行效率。于是,一些单位管理人员便常常以影响效率为由,反对内部控制措施的推行。事实上,如果将各项职能都较给某一个部门或某一个人去执行,没有必要的授权批准和审核,在效率上可能会很高,但由此产生的风险也急剧上升。因此,为了防止一些重大风险给企业带来灾难性损失,牺牲一定程度的效率是控制风险所必须付出的成本。现实中经常碰到的情形是,在企业推行新的内部控制制度,往往会涉及到原有利益格局的打破和调整,这时一些管理人员便表明上以影响效率为由来反对内部控制新举措推行,实际是由于个人或部门利益受到影响。因为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带来的损失可能是关系到企业存亡问题,而效率则是影响企业发展的快慢,作为企业的领导者,不能过分强调成本因素而忽视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应当合理权衡内部控制的成本和效率的关系。
十、说一套,做一套,制度放空炮。
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得到有效执行是个老生常谈的问题,却又不得不谈,很多出问题的案例往往都不是因为制度缺乏规定,而恰恰是制度有明文规定却未能遵照执行。以中航油(新加坡)为例,尽管公司有完整的风险管理规章制度,是由国际“四大”之一的安永会计师事务所制定的,在风险管理委员会设置、风险控制流程等各方面制度都比较完备按照规定,公司的风险管理基本结构是从交易员,到风险管理委员会,到内审部,到首席执行官,再到董事会层层上报;每名交易员亏损20万美元时,要向风险管理委员会报告,亏损达37.5万美元时向首席执行官汇报,亏损50万美元时,必须斩仓。但遗憾的公司这些制度并未得到有效执行,公司内部风险管理内控系统形同虚设,最终给公司造成了超过5亿美元的灾难性损失。内部控制制度不能有效执行原因主要有二:一是制度本身制定得不合理,或过于理想化,或随着新情况出现,原有制度已不能适应却没有及时修改,从而使得制度不具可操作性,自然也就不会被执行;二是缺乏保证制度执行的机制,一些单位对内部控制执行情况既没有检查监督,又没有相应的奖惩措施,内部控制制度成为墙上摆设和一纸空文也就不奇怪了。为此,企业一方面需要提高制度可操作性,另一方面要加强制度执行力,不能为制度而制度。
简单归纳如下:
1、出纳领取对账单,调节余额她来编;
2、领导同志一支笔,事无巨细啥都批;
3、销售业务控制好,没他企业很苦恼;
4、文本制度不可少,流程图表更重要;
5、救火制度频颁布,各自为政把令出;
6、临时休假或出差,无规无律乱安排;
7、笔试面试乃基础,背景调查易疏忽;
8、关键岗位强轮换,带薪休假执行难;
9、成本压缩太过分,内部控制无人问;
10、说一套来做一套,制度如同放空炮。